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黑龙江省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黑龙江省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2012年第11期总第221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社会关注】

黑龙江省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李沫愚

1

李辉作

2

(1.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2.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黑龙江省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可以推动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有利于优化农村就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扩大城市就业容量并刺激农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遵循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多元发展小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产业化支撑原则。提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小城镇发展战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来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内部载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1-0137-03作者简介:李沫愚(1973-)女,哈尔滨人,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会展经济、企业

管理;李辉作(1961-),女,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黑龙江省小城镇产业集群模式及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2512363。

一、黑龙江省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一)推动小城镇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

目前,我国农业内部的就业压力正不断增加,农业内部转移消化劳动力空间有限,而中小城市受基础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吸收大量农村人口。通过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来转化农业剩余劳动力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小城镇地域分布广、数量多,新建和扩建潜力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度和风险较低,其与农村经济、就业结构比较接近,二者容易协调互补发展,可以通过放开县城和中小城市的户口迁移限制,

让农民进入小城镇务工、务农、经商具备可行性。(二)加快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

农村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小城镇的发展将扩大其人口规模,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也随之增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市场原动力。推动小城镇建设可以为农业产业化的生产

“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为小城镇产业化的流通“龙头”

———农贸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专业农贸市场能吸引各地客商,集聚广大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者,发挥农产品集散地的功能,从而促进产业化生产基地规模的扩大;小城镇为农业科技信息和科技人才的集聚创造条件,

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龙头”

。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加速形成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并同时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有利于优化农村就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扩大城市就业容量

通过优化就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转移,不仅可以优化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以及农副业结构,还可以发展壮大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城镇化也是城市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润滑油”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可以推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城市就业容量。

(四)刺激农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

内需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首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全省较多的农村人口到乡镇企业就业,收入明显提高,但由于其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环境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对工业品和服务产品的消费需求。通过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使农民“市民化”

,可以使其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同步提高,带动城市产业升级。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成为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的持久动力源泉。应加大城市的新建、改造、扩容、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为外来务工人员建设廉租房及相应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小城镇是农村工业、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对文化、科学、教育、娱乐、商业服务等产业都有明显的集聚作用。

二、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

7

3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