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例及练习十七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地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地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地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地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地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寻找数量间地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地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地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我们学过有关路程地问题,谁来说一说路程、速度、时间之间地关系?

学生回答:路程=速度×时间.

.引导:一般情况下,咱们算地路程问题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走地.那么,想一想,如果两个人同时从一段路地两端出发,相对而行,会怎样?(相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揭题:今天我们就利用方程来研究相遇问题.

二、互动新授

.出示教材第页例.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题中地已知条件和要求地问题是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已知:小林和小云家相距千米,小林地骑车速度是每分钟,小云地骑车速度是每分钟.问题:两人何时相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质疑:求相遇地时间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白:这里地路程已经不是一个人行驶了,而是两个人行驶地路程之和.相遇地时间就是两个人共同行使全程用地时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活动:让学生上台走一走演示相遇,并用画线段图地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出示线段图,教师讲解线段图:

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全程,小林与小云分别从相对地方向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相遇,也就是行完了全程.

追问:从线段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小林骑地路程+小云骑地路程=总路程.

.质疑:现在能不能求出小林骑地路程和小云地路程呢?

引导学生汇报:都不能求出,因为他们行驶地时间不知道.

再思考:他们两个行驶地时间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会发现:他们是同时出发,所以相遇时行驶地时间应该是一样地,可以把他们行驶地时间都设为.

.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列方程解答问题.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地汇报板书(见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知道这两种方法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引导小结: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板书: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三、巩固拓展

书上第页第题:两地间地路程是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例题地线段图画出线段图,并解答.

解:设乙车平均每小时行千米.

×

答:甲车平均每小时行千米.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地分析数量之间地相等关系.

.解决相遇问题要用数量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列方程解求速度、相遇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地相遇问题中数量间地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作业:教材第页练习十七第、题.

板书设计:

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小林骑地路程+小云骑地路程=总路程

解:设两人分钟后相遇.

方法一:方法二:()

÷÷÷÷

答:两人分钟后相遇.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分析题目,理解数量关系并列方程求解,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教学例7: 1、出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教师引导:先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去年的体重+2.5kg=今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kg 3、教师引导:根据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可以怎样列方程。 4、去年的体重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未知量可以设为X) 5、教师板书: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 X = 36-2.5 X =33.5 6、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引导:“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可以怎么样列方程?又该怎么解?学生自主完成 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6-x=2.5 X=36-2.5 X=33.5 7、引导:先检查方程列的的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看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 8、总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①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 ②要根据题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③求出答案后,还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学生填写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 小结:①弄清数量关系 ②非洲象的体重未知,所以设非洲象的体重为X。 ③求出方程再检验。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 学生自主思考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校对。

列方程解应用题及相遇问题

列方程解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学生会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 1.比的3倍多15 2.比的4倍少2 3.2个与34的和 4.5个与0.6的3倍的差 (二)解答复习题 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 23×3+15 =69+15 =84(人) 答:合唱队有84人.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改复习为例4)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1.比较: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这句话没有变; 不同点:复习题已知舞蹈队人数求合唱队人数, 例4是已知合唱队人数求舞蹈队人数. 2.教师说明:例4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师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教学例4 1.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看图思考:舞蹈队人数和合唱队人数有什么关系?2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舞蹈队人数的3倍加上15正好等于合唱队人数. (根据: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15人) 4.列方程解答 教师板书: 解:设舞蹈队有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5.思考: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或) 引导:例题的方法最简单,解题时要用简单的方法解. (三)变式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用方程解决问题 《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相遇问题》 教学设计 庄河市青堆镇中心小学马伟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3、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难点: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路程=速度×时间) 2、应用 ⑴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⑵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 3、可以看得出来数学与交通是密切相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

来继续研究相遇问题。 二、探索新知 (大屏幕出示教材情境图) 大家请看大屏幕,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m,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淘气步行的速度是70米/分,笑笑步行的速度是50米/分, 1、估计两个人在哪个地方相遇?(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 既然我们知道了淘气和笑笑会在邮局附近相遇,那么现在你还想求什么呢?(生:他们在出发多久后相遇?) 2、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对于相遇问题的解决,我们一般会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分析,那么你们能不能把这条路线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先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表示了什么?) 老师将你们在下面画的图总结出来,大家看一下。 3、仔细观察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等量关系) 笑笑行走的路程+淘气走的路程=840米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我们又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关系式: 淘气的速度×时间+笑笑的速度×时间=840米 师:同学们的发现都很有价值,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的帮助。 我们知道淘气的速度是70,时间是x;笑笑的速度是50,时间也是x。 4、学生根据发现列方程,并求出相遇时间。 学生汇报,后老师大屏幕出示。

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课前准备:教学光盘、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二次备课1.阅读例题后,说一说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解 决哪些问题? 2.题目中是怎样说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关系的?你能 用等量关系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在这个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 求的?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回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5.尝试解答。 二、交流共享

根据先学提纲交流预习作业及例1 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2、(出示例1)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题中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 提出要求:你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吗? 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 +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列方程解相遇问题

《列方程解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卢氏县双槐树乡中心小学曹新荣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掌握运动中的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求相遇时间、速度等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速度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创设情景 1、讨论、理解感受相遇问题的几大要素(同时、相遇、相对、相向这四个词的意思) a、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说:同时就是两个人一起走(学生表演感受同时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 相遇就是两位好朋友走到一起碰到了!(学生表演感受相遇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 相对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站在一起! 相向是两个人对着走. (学生表演感受相向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 b、进一步理解两人同时相向而行为例题做最后的铺垫。 学生:演示两人同时1分钟走多远、2分钟走多远、3分钟走多远、4分钟走多远。c、教师引导:说一说两位同学8:00同时相对走8:05分相遇,他们走了多少时间? 小结:两人同时出发,同时相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有哪些相等关系?(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点明课题) 板书: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三、探究新知 (一)自学检测: 1、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小林每分钟骑250米,小云每分钟骑200米。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 指名学生说出做法,激励学生当小老师,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 学生练习,4号同学板演。 三、达标练习: 1、妈妈和小红相距600米,妈妈和小红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分钟后相遇,小红每分钟行45米,妈妈每分钟行多少米? 2、妈妈和小红相距600米,妈妈和小红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妈妈每分钟行75米,小红每分钟45米,几分钟后相遇? 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点评。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这两题的做法。 同学们,谁能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堂清测试: 1 、两个工程队同时开凿一条675m长的隧道,各从一端相向施工,25 天打通。甲队

五年级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练习题

五年级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练习题 1、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2.5小时后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1千米。两车同时从相距237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3、两地间的铁路长250千米。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4.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同地相背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250千米? 5、两城之间的公路长256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1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条117米长的隧道。各从一端相向施工,13天打通。甲队每天开凿4米,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7.一辆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一辆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两辆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几小时后辆车相距120千米?

8.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38千米的两地相向行走,甲每时行3千米,乙每时行5千米,经过几时后二人相距6千米? 9.甲乙两地相距750千米,客车和火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已知客车的速度是火车速度的1.5倍,客车的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 两地相距33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开出后5小时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2千米,甲车甲车和乙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作业优化设计 一、解方程 20x=405y-30=1001y-y=100 85y+1=8645x-50=40 +x=9.8÷2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2、两城之间的公路长256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1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48千米的两地相向行走,甲每时行3千米,乙每时行5千米,经过几时后二人相距8千米?

第10课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最新教案)

第10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P15例10、练一练P16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 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95+85)×3 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3+85×3 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P14例10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多少?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1)列方程 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 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 95×3+3x=540 (95+x)×3=540 285+3x=1463 95+x=540÷3 3x=540-285 95+x=180 3x= 255 x=180-95 x=255÷3 x=85 x=85 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 (4)检验 三、拓展应用 1.P15练一练 (1)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并解方程 2.P16第4题 1.5x-x=1 4x-8×5=20 0.2×2+0.4x=5 3.看图列式 (1)求路程 (2)求相遇时间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页例1,并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运用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表达,并建立形如ax+b=c的方程,进而解决问题,初步体会建模思想。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的过程,能将形如ax+b=c 的方程逐步转化成形如x=a的形式,初步体会化归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西安是我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那里名胜古迹众多,其中就有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这两座塔有关的数学问题。研究之前,先请同学们拿出复习单,快速完成复习单上的题目。 二、探索 交流复习单上内容,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看例题。出示例题一齐将例题读一下。 师:请同学们拿出导学单,按照导学单上的提醒,前后4人为一组,合作讨论完成1—5题。 小组讨论…… 师:好,大部分小组已经讨论好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1、例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2、题目中的哪句话清楚地表明了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 3、用一个等量关系式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4、仔细观察这个等量关系式,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方程解。 揭示课题:对了,真棒。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的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师:列方程解应用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隐含的等量关系。下面请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例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师:好,同学们等量关系掌握的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并尝试解答,独立完成导学单第6题,记得先写解设哟! 师:好,大部分已解答完了,谁来汇报一下。 生:设小雁塔高x米。 2x-22=64。 2x=22+64 2x=86 x=43。 师:谁能检验一下,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只要将小雁塔高43米放回原题中检验一下是否符合题意,就能知道正确与否。板书:检验:43×2-22=64 检验正确后写上答句。 小结。 师:谁能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用方程解决问题主要经历了哪些步骤? 生1:先找到了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 生2:然后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生3: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检验,最后写出答句。 师:(结合学生口答,板书:找、设、列、解、验、答)你觉得这些步骤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生: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刚才我们所学的内容,就是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教材上的例1,请拿出教材纸,用刚学的解题方法把例1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又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呢?请同学们前后4人一组继续讨论,完成导学单第7题。 交流后,师:同学们学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练一练。 三、训练提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典型例题解析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主要内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本周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土b=c、ax —b=c、ax ± bx=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考点分析: 掌握形如ax ± b=c、ax —b=c、ax ± bx=c等方程的解法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四、典型例题 例1.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x棵 松树:15棵 杉树:x棵x 棵x 棵 75棵 科技书:| x本| x本x 本,186本 文艺书:1-------- 1------- 1

例2. 解方程:4 + 6x = 40 4 x + 6x = 40 分析与解: 4 + 6x = 40 这是一道“ a+bx=c ”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a,再同时除以b,求出x的值。 4 x + 6x = 40这是一道“ ax+bx=c”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乘法分配律把方程左边的ax+bx进行化简,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b)的和,求出x的值。 4 + 6x =40 4 x + 6x =40 6x + 4 - 4 = 40 - 4(4 + 6 )x= 40 6x =3610x = 40 6x* 6 =36 * 610x* 10 =40 * 10 x= 6x = 4 点评:这两题同学们容易产生混肴, 产生错误解法的原因是很典型”的学新知忘旧知“, 这也是同学们学习时经常犯的错误。如果能认真分析题目,并仔细思考,正确解答这类题目并不是难事。 例3. (1)甲、乙两地相距1000 米,小华从甲地、小明从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 走60 米,小明每分钟走65 米。两人几分钟相遇? 分析与解: 两人走到最后相遇了就说明两人走的路程就是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 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式是:小华走的路程+小明走的路程=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路程=速度x时间,两人走的时间是一样的,设两人x分钟相遇。 解:设两人x 分钟相遇。 60x + 65x = 1000 125x = 1000 125x - 125 = 1000 - 125 x = 8 答:两人8 分钟后相遇。 (2)小东、小英同时从某地背向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5米,经过 多少分钟两人相距285 米? 分析与解: 等量关系式是:小东走的路程+ 小英走的路程= 285 解:设经过x 分钟两人相距285 米。 50x + 45x = 285 95x = 285 x = 3 答:经过3 分钟两人相距285 米。 点评:这一类题目的另一个等量关系式是:速度和X相遇时间=总路程。如果按照这个

列方程解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板书: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2.出示复习题:甲乙两列火车分别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12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7千米,经过7小时相遇。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 北京 上海 甲每小时行122千米 乙每小时行87千米 ?千米 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122+87)×7 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122×7+87×7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尝试 1.出示例题示意图。教师口述:北京到上海的路程是1463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分别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开出,相向而行。乙车每小时行87千米,经过7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指名读题,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汇报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 北京 上海 甲每小时行?千米 乙每小时行87千米 1463千米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教学案例 黄金山开发区新农小学王昭容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P79例5及《练习十七》第5、11、13题。 教材分析: “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行程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学生初次接触有关两个物体运行的较复杂的行程问题,情节、数量关系比以前学的内容复杂,出现了“出发时间”、“出发地点”、“运动方向”、“运动结果”等新的运动要素。 学生对于一个物体的行程问题已经熟练掌握了,能通过“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解决,而两个物体的行程问题学生第一次接触。虽然学生是初次遇到“相向而行”、“相遇”、“同时”、“速度和”等词,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相遇问题”中的各要素。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接触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生就真正的开始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三者的数量关系来解决行程问题。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而且本节课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也有难度,所以我出示提纲式的自学要求,引导学生来分析,理解题意,这样难度很自然地就降低了,同时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通过本堂课都能有所收获。J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2、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引导式教学 教学准备:小黑板和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了有关路程的问题,谁来说一说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生: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引导:一般情况下,咱们算的路程问题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走的。那么,想一想,如 果两个人同时从一段路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会出现什 么情况? 生:相遇。 3.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注意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几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 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应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小黑板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2.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单眼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交流板书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 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评析:这只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因为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才能列出相应的方程解答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各自的思考,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大雁塔与小

用方程解相遇问题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 例5(用方程解相遇问题) 2014年12月12日第二节 教学内容:教材第79例5 P82 11、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复习:我们学过有关路程的问题,谁来说一说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2、周日小林从家骑自行车去图书馆,每分钟骑250米,骑了10分钟

到达图书馆,小林家离图书馆有多远? 3、周日小云从家骑自行车去图书馆,每分钟骑200米,骑了10分钟 到达图书馆,小云家离图书馆有多远? 如果小林家在图书馆的西边,小云家在图书馆的东边。那么小林家和小林家相距多远?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相遇时,他们行驶的路程与两地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独立列式解答,如果有困难, 可以和小伙伴商量商量。 小林家图书馆小云家引导:一般情况下,咱们算的路程问题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走的。那么,想一想,如果两个人同时从一段路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会怎样?(相遇)揭题:今天我们就利用方程来研究相遇问题。二、挑战自我 (一)出示教材第79页例5。(改编数据)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执教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课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列形如ax±b=c的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例1呈现的是关于西安两处著名的景观——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求小雁塔的高度。教材首先提示学生找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在此基础上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过程中,教材给出了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第一步,后面有学生自己完成,解出方程后要求检验,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对学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最后教材提出开放的问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练一练”呈现的是与两座著名的桥梁有关的数学问题,题型和例1相近。练习一的第1题是解方程,第2题是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3—5题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细细品味,本课教材编排打破传统,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真切理解计算的意义,与此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力求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以期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目标: 《数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研读教材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发展,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解题的基本步骤。 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交流等学习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抓实际问题的重点词句,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体会解方程每一步的含义。 四、设计理念: 反璞归真,努力营造一个简洁、高效、灵动、快乐的数学课堂。 教法:充分展开教学过程,给予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关注课堂生成,应势利导,引导学生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挖掘其数学内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反思解方程的过程与算术方法的联系,以突破教学难点。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问题情境自主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在集体交流对话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积累研究数学的方法和经验。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1.1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分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用形如ax±b=c和ax÷b=c的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这类方程的解法。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运用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积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下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方程,知道什么是方程,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前的学习中对数量关系强调不够,学生可能还不能很准确地找到数量关系。本课的内容只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本校“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预习内容: 1.解方程: X-20=35 X+4=34 回忆总结解答简单方程的方法.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典型例题解析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主要内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本周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 ±b=c 、ax ÷b=c 、ax ±bx=c 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考点分析: 掌握形如ax ±b=c 、ax ÷b=c 、ax ±bx=c 等方程的解法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四、典型例题 例1.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x 棵 松树: 15棵 杉树: x 棵 x 棵 x 棵 75棵 科技书: x 本 x 本 x 本 186 本 文艺书:

例2.解方程:4+ 6x = 40 4x + 6x = 40 分析与解: 4+ 6x = 40这是一道“a+bx=c”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a,再同时除以b,求出x的值。 4x + 6x = 40这是一道“ax+bx=c”的方程,解答时先根据乘法分配律把方程左边的ax+bx进行化简,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a+b)的和,求出x的值。 4+ 6x = 40 4x + 6x = 40 6x + 4 - 4 = 40 - 4 (4 + 6)x = 40 6x = 36 10x = 40 6x ÷ 6 = 36 ÷ 6 10x ÷ 10 = 40 ÷ 10 x = 6 x = 4 点评:这两题同学们容易产生混肴,产生错误解法的原因是很典型”的学新知忘旧知“,这也是同学们学习时经常犯的错误。如果能认真分析题目,并仔细思考,正确解答这类题目并不是难事。 例3. (1)甲、乙两地相距1000米,小华从甲地、小明从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60米,小明每分钟走65米。两人几分钟相遇? 分析与解: 两人走到最后相遇了就说明两人走的路程就是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式是:小华走的路程+ 小明走的路程= 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路程= 速度×时间,两人走的时间是一样的,设两人x分钟相遇。 解:设两人x分钟相遇。 60x + 65x = 1000 125x = 1000 125x÷125 = 1000÷125 x = 8 答:两人8分钟后相遇。 (2)小东、小英同时从某地背向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5米,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分析与解: 等量关系式是:小东走的路程+ 小英走的路程= 285 解:设经过x分钟两人相距285米。 50x + 45x = 285 95x = 285 x = 3

列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题型四

列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题型四 1、两地铁路线长840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时行驶120千米,乙车每时行驶9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2、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两辆汽车从相距40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3小时后还相距10千米,已知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求另一辆汽车的速度。 4、AB两地相距400千米。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时后两车还距50千米,客车每小时走80千米,货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5、小明和小东同时从相距270米的两地出发,相对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0米,小东每分钟行40米,两人几分钟相遇 6、两地相距5600米,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摩托车每分钟行600米,自行车每分钟行驶200米。几分钟相遇 7、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快车每分钟行6千米,6分钟相遇,慢车每分钟行多少米 8、甲乙两城相距千米。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快车每小时行81千米,慢车每小时66千米,几小时相遇 9、甲乙两车从相距270千米的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快车是慢车的速度的倍,求快车慢车的速度 10、两地相距988千米,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9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AB两地相距300千米,两车封鳖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各自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即过8小时后他们第二次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行多少千米 12、甲乙两地相距7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列方程解相遇问题人教版

《列方程解相遇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79例5 教学目标: 1.知识: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能在线段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方法:以等量关系来思考问题的策略。 3.能力:提高学生建立相等关系式的能力,渗透模型思想,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并会列方程解答 教学难点:确定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路 小红和小明同时在这条路上走,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1)同桌相互讨论,准备把你们能认为会发生的情况到前面来走给大家看。(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各种情况 预设:①两人站在路的两端,相向而行最后相遇 ②两人站在路的两端,相向而行相遇后又相距一段距离 ③两人站在路的两端,背向而行 ④两人站在路的两端,同向而行(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⑤两人站在同一个地点,背向而行 ⑥两人站在同一个地点,同向而行 …… (3)学生每展示汇报一种情况,课件同时动画出示,并提问:如何求它们之间相距的路程? 2.引人课题 同学们真会动脑,两个人在同一条路上走,想出了这么多的情况,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第一种情况,出示课题《相遇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 小红和小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65米,小明每分走75米,经过4分钟相遇 ,甲、乙相距多少米? ① 那两位同学愿意把题中的意思到前面来走给大家看?(同桌两位同学演示)师突出两人所行时间相同 ② 你能用手势把题意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两个拳头分别表示小红与小明,桌子的长表示路程)并请几位同学上台演示 ③ 把刚才手势表示出来的题意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并解答出来。 ④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要求结合线段图进行讲解 预设(1) 小红行的路程+小明行的路程=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 65×4+75×4 (2) 速度和×相遇时间=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 (65+75)×4 2.你会根据线段图改编上面的应用题吗? 学生改编并出示:①小红和小明从相距560米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65米,小明每分走75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 ②小红和小明从相距560米的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小红每分走65米,小明每分走多少米?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题 (1)你能用手势把题意表示出来吗? (2)把刚才手势表示出来的题意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3)这题与上题在叙述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红行的路程 小明行的路程 小红 小明 ?米 ?米 小红 小明 65米 75米

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九周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 比和比例应用题。 5、常见的一般应用题

例1.列方程并解方程。 (1) 一个数的1.2倍与这个数的3倍的和是31.5,求这个数。 (2) 78比某数的3倍少6,求这个数。 (3) 8个0.65的和减去一个数的16倍,差是4.4,求这个数。 例2.列方程解应用题。 (1) 小明的爸爸今年37岁,比小明年龄的3倍还大4岁,小明今年是多少岁? (2) 同学们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8个人;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个人。你知道有多少名同学去划船吗?划船处当时有几条船? (3) 有两桶油,甲桶油重量是乙桶油的2倍,现在从甲桶中取出25.8千克,从乙桶中取出5.2千克。剩下的两桶油重量相等,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