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地理(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中国地理(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中国地理(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中国地理(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中国地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1、(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始建于1958年,海拔1000米,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位于甘肃酒泉市以北,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境内。

材料三:天水麦积山石窟有宋代的“西人所嗜好惟茶,当以马至边贸易,因置茶马司”的刻画,始于宋代的茶马司主管茶叶、马匹的贸易。

(1)甲所在的流域是__________________(按河流是否入海分),图示甲、乙所在流域之间的分水岭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乙丙戊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丙丁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具体措施分别是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4)简述我国在酒泉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的区位条件。(8分)

(5)简述当年将茶马司置于天水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甘肃省区域图。

材料二:我国计划把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延伸到欧洲。根据计划,中亚线路将经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境,并经由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往东欧延伸,直达英国。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第二亚欧大陆桥,再到直通西欧的高速铁路,甘肃省一直是我国对外联系的重要交通要道。

(1)图中甲地形单元是________________,丙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区域的区域性河流多发源于甲山脉,水源补给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从水循环类型上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利于该水源,乙地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农业(5分)。(2)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铁路线,分析甘肃省在我国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9分)

(3)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和能源优势发展工业。(6分)(4)酒泉是我国重要的航天发射中心之一,试简述其作为航天发射中心的区位优势。(8分)

1、答案:(28分)

(1)外流区(2分);秦岭;(2分)(共4分)

(2)水土流失(2分);荒漠化(或沙漠化)(2分);泥石流(2分)。(共6分)

(3)水源不足(2分);引祁连山冰川、积雪融水灌溉(2分);引黄河水灌溉(2分)。(共6分)

(4)①该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晴天多;(2分),②气象条件好,大气透彻,能见度好(2分);③地形平坦开阔,视野开阔(2分);④人口、城市少,对居民影响小(2分);⑤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每点2分,答对4点得8分)

(5)①该地处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带,亚热带与温带交界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交界处,(2分)属于农牧交错带,以东以南地区产茶叶,以西以北地区产马皮。(2分)(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2、答案:(28分)

(1)祁连山,温带大陆性气候,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或冰雪融水),陆地内循环,灌溉农业。(每空1分,共5分)

(2)陇海——兰新线(1分),①南北地形使甘肃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2分)②铁路交通枢纽(或位于青藏、兰新、陇海、包兰线的交汇点),是我国通往新疆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交通枢纽;(2分)③是我国通往(联系)西亚、欧洲的陆地必经之路。(2分)(共9分)

(3)①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多种经营。②利用水能、太阳能、风能、石油能源发展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③利用石油发展炼油工业——化学工业。(每点2分,共6分)

(4)①该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晴天多;(2分),②气象条件好,大气透彻,能见度好(2分);③地形平坦开阔,视野开阔(2分);④人口、城市少,对居民影响小(2分);⑤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前三点必答,后两点选答,每点2分,共8分)

地理: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必备知识点【经典】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有哪些特点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有哪些特点 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必须要学习进步,才能更好的保证我们的安全例如说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就是我们必须要学习掌握的,这样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我们能更好的去处理解决,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中的棕钙土、灰钙土、高山及亚高山草原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国在年降水量小于350mm地区广为发育。植被为旱生丛生禾草,旱生和超旱生小半灌木及灌木,覆盖度1%~5%,干旱程度愈高的地区植被愈稀疏,总生物量随降水量减少而降低。 干旱土是指发育在干旱水分条件下具有干旱表层和任一表下层的土壤。 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中的棕钙土、灰钙土、高山及亚高山草原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在年降水量小于350mm地区广为发育。植被为旱生丛生禾草,旱生和超旱生小半灌木及灌木,覆盖度1%~5%,干旱程度愈高的地区植被愈稀疏,总生物量随降水量减少而降低。土壤淋溶弱,形成具有低腐殖质含量的特征表层,碳酸钙,石膏,易溶盐在剖面不同部位积聚。

植被对于半干旱地区尤其重要。因为这里土壤风蚀十分严重,农田被流沙掩埋也是常见的现象。植被是土壤的卫士,防沙林带对迎风面的流沙可起阻截和控制作用,对背面风的农田起保护作用。护田林带还能显著的减少干热风的危害。林带不仅能减低风速,还有减少蒸发,增加空气湿度与土壤保护作用。 草类是半干旱地区能利用那里不多的降水生产植物有机物的唯一植被,它能保护那里的土壤,防止风蚀和保持土壤湿度。在水土关系中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在防沙林带和绿洲中的零星沙丘,只要杂草覆盖百分之八十左右就可固定流沙,低于较大的风速。 在种植草类的同时还要增加技术投入力度,改善我国草地的生产和生态环境,使草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防止过度放牧,保护我国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西北与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南方与北方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 《地理必修三》复习资料 1、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 全球定位(GPS)——定位导航(21颗工作卫星,3颗在轨备用卫星,至少用4颗卫星确定一个地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2、资源跨区调配的原因:资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3、资源跨区调配的影响: (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国家层面的上看,平衡各地经济发展 对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对输入地: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 4、产业转移的规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过渡 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 5、产业转移的原因:①当地资源、环境问题(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②寻求新的 市场(台商的IT企业迁至大陆)③实现区内产业布局均衡(珠三角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 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迁出区发展新产业腾出空间;促 进迁入区产业升级);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地区,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转嫁污染);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就业机会由迁出区转移到迁入区) 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华北平原的盐碱化:自然:地势低平,气候上旱涝频繁变化,东部近海;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②西北的荒漠化: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人口激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造成 植被的破坏,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长江中下游的洪涝: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中上游植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等。 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冲刷能力强 人为: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 土保持。 9、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使土地退化;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第23卷第11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23No.11 2009年11月Journal ofA 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 ironm ent N ov.2009 文章编号:1003-7578(2009)11-065-07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吕妍,王让会,蔡子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44) 提要:全球气候变化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影响,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对气候变化异常敏感,通过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影响研究,认为在近50年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上升了1.8e、降水增多29mm、地表蒸发加大、径流量减少、水资源供求矛盾加剧;农 业结构调整,绿洲灌溉区农作物气候产量提高,雨养旱作区农作物产量减少;部分草原生产力下降,病虫害加 剧;沙尘暴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局部地区由于气温升高,土壤水分耗减加速,风沙活动加剧;农业、航空、建筑、渔 业、交通、工业均受到影响。 关键词:气候变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沙尘暴 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A 自19世纪末以来,伴随人类活动加剧,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加速变暖,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 PCC)在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1906-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56-0.92e。全球变暖已经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明显而深远的影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对气候变化异常敏感,甚至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因此,人们越发关注气候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我国有42%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面积约占该西部地区国土面积的83%[1]),该地区降水量少,降水变化率大,年内分配不均,空气干燥,地表蒸发量大[2]。气候变化使得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变农业生产格局[3],农作物生长范围扩大[4];推动草地退化[5],牧草产量、质量有所下降[6],破环草原生态系统原有平衡;荒漠化区域范围扩大[7,8],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国民经济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为此,面对气候变化给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带来的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趋利避害,迎接挑战,发展适合新形式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模式,减少气候变化给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带来的巨大损失。 1资料与方法 利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177个气象地面观测站点1957-2007年降水和气温年均值资料,敦煌、西宁、包头、银川四个地区1954-2007年的地面沙尘观测记录,新疆、西藏、宁夏、甘肃、内蒙、青海六省1978 -2006年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和近17年干旱记录,通过A rc V ie w,Arc G is,SPSS等软件统计分析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农业,草原生态和沙尘等方面的影响。资料均来自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2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以及特征 2.1降水的变化 *收稿日期:2008-9-27。 基金项目:国家气象局软科学项目(QR2008-39)、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26B09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2006CB705800)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YW-09)资助。 作者简介:吕妍(1984-),女,山东莱州人,硕士研究生。Em ail:l y20021304@163.co m

中国地理之西北地区

中国地理之西北地区 一、体验高考 (2012海南卷)图6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1—3题。 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 B.耐涝 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 2.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冻害 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2012浙江卷文综)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8—9题 4.成都某校学生沿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 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林、草原、荒漠 5.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自建基础 1.位置范围 (1)位置:大致沿以西、长城、山,山、山以 北的地区,纬度位置大致在以北。 (2)范围:大致包括、、和北部 2.面积占全国比例的30%,人口占全国比例的4%。是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地区,汉族占人口2/3,主要少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

3.地形地势:位于第二级阶梯,地广人稀,地形以 、 为主, 东部:内蒙古高原(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 阿尔泰山 主要地形区 西部: (三山夹两盆) 昆仑山 4.气候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多为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属于典型的______ ___。 原 突出 对其它因 因 特征 素的影响 山岭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多____、多___ _地貌 阻隔 水文:河流__,多是____河 干旱 植被:多草——____草原——荒漠 远离 农业:需灌溉,____是限制性因素 海洋 城镇:择水而居--呈__状或__状 铁路:择水而走--兰新线和___线 5.自然景观的东西变化 (1)东西狭长,距海远近不同。自东向西植被_______。 (2)沙漠地区的动植物:芨芨草、骆驼刺、_______;骆驼 6.农牧业生产与水源的关系 (1)西北地区地处_____,热量条件与北方地区相差不大,但因降水少,为温带 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为本区最重要的区域地理特征,_______成为本区发展农 牧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疆

西北干旱气候成因综述

西北干旱气候成因综述 李兆元 杨文峰 徐小红 (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西安?710015) 摘 要 从地理位置、地形影响、大气环流特征、天文因素影响、全球气候增暖、厄尔尼诺以及人类活动几个方面对西北干旱气候成因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干旱 气候变化 1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是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远,南方海洋的水汽经长途跋涉不易到达内陆。因而越往内陆气候越干旱。乌鲁木齐距渤海2520km,年降水量400mm左右,其中沙漠内陆年降水量只有20mm以下,是最干旱的地方。西宁距黄海1530km,年降水量400 mm左右。兰州距黄海1386km,年降水量350mm 左右。银川距渤海1044km,年降水量约200mm。西安距黄海900km,年降水量573mm。可见,越深入内陆的地区气候越干旱。全国的著名沙漠,如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腾格里沙漠、乌素沙漠都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气候区。 青藏高原隆起是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西北干旱气候区位于青藏高原北侧的中纬度欧亚大陆中部,是在一种特殊地理条件下形成的。据研究,早在地质时期青藏高原隆起以前,西北地区已经出现沙漠,表明那里的干旱区已经形成。其原因是地处欧亚内陆腹地,水汽来源不足。来自南部的暖湿气流冬季一般不越过秦岭,夏季不越过37°59′N,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可以到达河西走廊。从苏联欧洲大陆南部偏西送来的水汽大多数在天山和帕米尔形成降水,气流过山后已变得非常干燥。青藏高原的隆起是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高原隆升至3000 m,即中更新世晚期,是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重要阶段。 青藏高原在西北干旱气候区形成的主要作用是:直接阻挡了西南暖湿季风气流的北进,切断了主要的水汽来源;高原为强大的热源和有组织的上升运动,作为补偿的高原四周下沉气流的一部分,在西北地区上空,始终存在着有组织的下沉气流,这是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西风气流在高原北侧绕流时,形成的高压脊和反气旋辐散环流,加强了西北地区的下沉气流。 2 干旱环流控制是西北干旱气流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其变率是影响和制约着西北地区的天气气候,尤其是旱涝气候。西北地区地处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北部,境内有天山、帕米尔高原、南疆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秦岭和巴山山地等高山和复杂地形,使边界层平均环流出现了地方性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这种地方性平均环流系统,甚至在500 hPa向上都有清楚的反映,青藏高原对西北地区的天气气候的分布、变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干旱是西北地区突出的也是世界性的问题,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气候灾害。在西北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干旱。在各季的干旱中,又以冬春旱和夏旱发生的机会最多。西北地区的干旱季比较长,10~5月基本上都受冬季环流型影响,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冬季环流特征:东亚高空大气环流盛行大槽大脊活动,其最常见的环流形势是新疆——西北区维持一高压脊,沿海维持一大低压槽,西北地区处在这两大系统之间,受西北气流控制,地面上常为从西伯利亚东南下的冷高压所控制,天气晴朗寒冷,干旱少雨。 西北地区春季环流特征:大气低层增温迅速,环流型表现为大陆高压与低压两个大活动中心,而高空环流基本上仍是冬季环流形势,多移动性槽脊,相应的地面冷空气活动频繁,还相当强。高空500hPa 1999206228 收稿

人类活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影响

实习报告 人类活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系统的影响 ——以中卫—左旗南部地区为例 指导老师:刘勇 10级地理信息系统 学号:**** ** 2013年7月25日

人类活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系统的影响 ——以中卫——左旗南部地区为例 摘要: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相对缺乏,土壤贫瘠,淋溶性差等特点,致使该地区自然环境系统相对比较脆弱,更容易产生重大的自然环境危机。同时,脆弱的自然环境系统也使得人类的活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影响效果表现的更加突出。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是能够获取一定的效益,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缺水、蒸发强烈、风沙大、日照光强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改造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发展本地经济特色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期以人类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内容来探讨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目的以及所带来的的影响。 一、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 1.1中卫 中卫地处黄河前套之首,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甘、蒙三省区交界之处,是黄河中上游第一个自流灌溉市;中卫市地形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倾斜,境内海拔高度在2955米——1100米之间;地形复杂多变,地貌类型分为黄河冲积平原、台地、沙漠、山地与丘陵五大单元。南部地貌多属黄土丘陵沟壑,是中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北部为低山与沙漠,中部黄河冲积平原——卫宁平原。中卫境内有黄河及其支流长流水、清水河三条主要河流,黄河沿市域西北侧自西南向东北流过,境内流程约182公里;中卫市的气候属于

温带大陆性气候,因受沙漠影响,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在7.3~9.5℃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57%,无霜期158~169天,年均降水量180~367毫米。 1.2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左旗地处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与中卫市的北部相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800-1500米,最高海拔3556米;主要为荒漠、半荒漠草原。沙漠面积3.4万平方公里,主要是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阿拉善左旗属温带荒漠干旱区,为典型的大陆型气候,以风沙大、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为主要特点,大面积沙漠、戈壁对大气下界的强迫作用加剧了干旱程度;年降雨量80-220毫米,年蒸发量2900-3300毫米;日照时间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7.2摄氏度,无霜期120-180天。 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活动 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初的目的是攫取所需的物质资源,比如水,食物等资源,从而满足人类自身生存需要。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最后发展到人类从事的自然改造活动与经济活动紧密相关。本文便从经济的角度来反映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从经济产业结构的角度阐述人类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1.第一产业 所谓第一产业就是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产业部门,包括种植业、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 一、位置、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 73 oE-123 oE, 32 oN-50 oN (2)地形上: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3)邻国: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 2、范围: (1)地形上:主要地形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政区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 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吐鲁番盆地—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盆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国陆地上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 (1)内蒙古高原地貌特点: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原上开阔坦荡,起伏和缓,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荒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是较大的沙漠。 (2)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分别位于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 (1)水分条件自西向东递减-经度地带性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2)气候成因: 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特别是青藏高原),加上地形闭塞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与同纬度比较:为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3、水文-河湖: (1)特点: 河湖稀少,绝大多数是内流河、内流湖。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本区的塔里木河。 (2)主要湖泊: 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 4、生物(植被)-景观变化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400 mm左右向西减少到200 mm、50 mm以下。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地表植被因降水不同而发生变化,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再到荒漠。沙漠广布,(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复习学案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见图文详解P161、163) 1.地理位置的特征:①深居内陆,高山环绕;②陆上邻国多,疆界长 2.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形类型:、盆地为主 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包括平原、平原)、准噶尔盆地、塔里 木盆地、河西走廊 地形特点:新疆:三山夹两盆;内蒙古高原:地形;东部是草原,西部为 沙漠 外力作用:以作用为主 (2)气候:温度带: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为中温带;塔里木盆地为暖温带 干湿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 天山北坡降水较多的原因:处于大西洋、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 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经度地带性); 原因:随海陆位置而变化的水分状况的变化 (4)河流: 以为主;补给类型:补给为主 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汛;冬季有断流。 径流特征:流量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越往下游水量越小,甚至出现断流。 黄河流经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水量变小的原因:①自然原因:从半湿润区流入半干旱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②人为原因:流经两大灌溉农业区,工农业用水量大。 湖泊:咸水湖为主② (5)土壤:荒漠土;特点:有机质少,盐分 3.经济 (1)农业:农业地域类型: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灌溉水源: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南疆、河西走廊: 农产品:牛、马、羊、骆驼;小麦、甜菜、棉花、瓜果 条件:有利:①夏季高温、充足、大②绿洲地区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不利:不足,土地和 坎儿井:引用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 (2)我国能源基地: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丰富 (3)人口、城市、农业分布:沿河流、绿洲、交通线呈状、状分布 4.喀什特区的经济发展 (1)优势条件:①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绿洲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③草场、能源资源丰富④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便于发展国际贸易⑤政策扶持 限制条件: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荒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 ②交通不便 (2)经济特征:①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棉花、甜菜、瓜果为特色农产品②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能源开发,③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西气东输”主要气源地(3)发展方向:①基础设施建设先行②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外向型经济③加强生态保护;④开发清洁能源。 5.自然灾害、生态问题 自然灾害:风沙、干旱、寒潮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分布:贺兰山以西 土地荒漠化成因:①地表多沙,降水少,多大风②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导致植被破坏治理:①退耕还林还草、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②合理分配水资源③草方格固沙 填图练习 1山脉:阿尔泰山,天 山、昆仑山、祁连山、 贺兰山、大兴安岭 2高原盆地:准格尔盆 地、塔里木盆地、吐 鲁番盆地、内蒙古高 原 青藏高寒区(见图文详解P166) 1.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2)气候:高山气候:气温、光照、昼夜温差 东南部降水较多: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植被:由山麓到山顶:-草原-;自然带表现为垂直地带性规律 由东南到西北:森林-草原-,自然带表现为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4)能源: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柴达木盆地)、水能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太阳能丰富原因: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时间长;③地势,空气稀薄、洁 净。 风能丰富原因:海拔,地表较,是我国大风日数 2.经济 (1)农业生产条件: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不利:热量不足,空气稀薄、风力大 (2)人口、城市、农业分布:沿呈带状分布 3.生态问题:冰川、冻土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减少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口_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研究_以甘肃省为例

第25卷第1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25No.1 2011年1月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an.2011文章编号:1003-7578(2011)01-074-06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口、经济发展的 相关关系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王海鸿,马琼,付士波,韩娜娜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730000) 提要:基于甘肃省1997-2006年耕地十年变化的数据,研究了甘肃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面积变化的过程,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十年来耕地变化与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等经济指标进行相关分 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与人口呈相反趋势,与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呈正"U"型三次曲线相 关,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它们的提高对耕地面积 减少的影响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甘肃省;耕地面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 耕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数量呈现不断减少态势。鉴于耕地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角色,国内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大部分研究者的成果表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耕地减少的首要驱动因素[1]。因此,一些学者对全国以及某些典型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过程与人口增长、城市化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曲福田(2004)通过对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6个典型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损失的分析,认为经济增长与耕地数量之间存在类似库兹涅茨曲线型关系。杨桂山(2005)对长江三角洲耕地数量变化的研究,选择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1978 1998年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耕地面积随人均GDP的增长呈显著的指数型减少,表明经济发展与耕地占用之间的拟合趋势线形式上仍表现为"倒U"型。张正栋(2005)采用1970-2004年的统计资料,用统计方法,研究了近35年来海南岛耕地变化过程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动态变化关系,研究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呈类似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耕地减少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以上研究成果,都是对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所作的研究[2-8]。 甘肃省地处西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还处于工业化过程中,虽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加大,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是还没有达到经济集约型增长的水平;而近十年里耕地资源连年减少,十年间耕地数量净减了36.77万hm2。作为西部不发达省份,甘肃省耕地资源的减少与人口、经济发展究竟有无显著性关系,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将是文中研究的主要目的。 1研究区与数据 1.1研究区概况 *收稿日期:2009-10-22。 作者简介:王海鸿(1971-),男,甘肃天水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区域经济研究。 E-mail:mq08@lzu.cn 通讯作者:马琼(1984-),女,甘肃陇南人,兰州大学在读研究生,土地资源管理方向。

中国地理(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中国地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1、(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始建于1958年,海拔1000米,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位于甘肃酒泉市以北,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境内。 材料三:天水麦积山石窟有宋代的“西人所嗜好惟茶,当以马至边贸易,因置茶马司”的刻画,始于宋代的茶马司主管茶叶、马匹的贸易。 (1)甲所在的流域是__________________(按河流是否入海分),图示甲、乙所在流域之间的分水岭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乙丙戊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丙丁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具体措施分别是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4)简述我国在酒泉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的区位条件。(8分)

(5)简述当年将茶马司置于天水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甘肃省区域图。 材料二:我国计划把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延伸到欧洲。根据计划,中亚线路将经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境,并经由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往东欧延伸,直达英国。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第二亚欧大陆桥,再到直通西欧的高速铁路,甘肃省一直是我国对外联系的重要交通要道。 (1)图中甲地形单元是________________,丙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区域的区域性河流多发源于甲山脉,水源补给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从水循环类型上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利于该水源,乙地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农业(5分)。(2)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铁路线,分析甘肃省在我国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9分)

西北干旱区环境与资源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资源与环境 1. 干旱区整体环境 中国西北干旱区系指35°N以北,106°E以西的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地区,土地面积约占中国总土地面积的24.5%。由于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平原降水量在160mm以下,基本上不产生地表径流,形成世界上最严酷的干旱区之一。 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O0米之间。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竟在海平面以下155米。许多山地的高度超过30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也有不少山地高度较低,景观的垂直分异不明显。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区内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但暴雨之后,水力侵蚀可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风力作用虽然很广泛,但只能对颗粒较细的松散沉积物起作用,并在风力变缓的时候发生堆积。在高大的山岭中,以冰川作用以及冰缘条件下的寒冻风化、物质移动和流水侵蚀为主。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即断续出现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植物逐渐旱生化,种属较少。第四纪初曾经有过比较湿润的时期,有些地方古水系较为发育。湖岸阶地的存在,也可以作为地质时期中气候向干旱变化的证据。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但在与东部季风区接壤的地区,以及有流水可资灌溉的地域等,也可看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干草原利用不尽合理,往往造成沙漠化的扩展。干草原、荒漠草原大部是畜牧地区,水源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大山地则是经营林业与畜牧的场所。本区主要的问题是水源不足。应防风固沙、防治土壤盐渍化、改良草场等。 2. 干旱区水环境与水资源利用 水分是宇宙生命基础,也是气候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它以不同相态和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并参与气候系统中各个圈层的物理、生物、甚至化学过程,它是气候系统各圈层物质和能量传递的重要载体之一。水分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十分敏感,它在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表现都有可能牵动气候系统的其它环节甚至与全局密切联动。 在我国西北地区,虽然总体上以干旱气候背景为主,但由于其范围广阔,高原和高山众多,所以该地区不仅是长江和黄河等主要外流河的源区和主要产流区,而且还广泛分布着内陆河水系。所以,它既有独特的内陆水循环过程,又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该地区水资源依靠自然界独特的水分循环过程基本保持着脆弱的平衡关系。 与其它区域相比,西北地区水循环和水资源特征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形成区与消耗利用区相互分离(水资源形成在高原或高山地区,而消耗在平原、绿洲和荒漠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显著不均匀,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十分频繁,水资源受全球变暖影响比较敏感,水资源以冰川、积雪、地下水、湖泊及地表径流等多种形式共存。西北地区高原和山区降水及冰川和积雪消融汇流而形成的河川径流大部分由长江和黄河等主要外流河向东输送,经过沿途引灌和提灌及蒸发消耗一部分外,剩余部分最后汇入大海。另一部分通过内陆河流输送在广阔的山前平原下渗转化为土壤水和地下水及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大气。在内

考点6 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考点6 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1、地理位置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北纬32-50东经73-123,新疆与俄,哈,吉,塔,阿富汗接壤 2 、地形。第二阶梯,高原盆地为主,东有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西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准格尔盆地(西边有阿拉山口,多风蚀地貌),天山,塔里木盆地(封闭多风积地貌),昆仑山。还有阴山,伊犁河谷,吐鲁番盆地(断裂陷落构造盆地,有艾丁湖我国海拔最低),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贺兰山(200毫米降水线)河西走廊 3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少雨冬寒干燥大多处非季风区日温差年温差都大, 4河流湖泊:河湖少,流水作用微弱,内流河为主要特征塔里木河季节河,夏汛冬季断流,额尔齐斯河黄河为外流河 5地貌植被:本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运输到这里的数量很少,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400毫米左右向西减少到50毫米以下,东到西温带森林,温带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6、西北地区的畜牧业的分布 内蒙古地区的牧区(草原畜牧业)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以东(如呼伦贝尔盟草原、锡林郭勒盟草原),这里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草场质量较好; 新疆、宁夏境内的牧区主要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坡地带,这里山地降水较多(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地形雨,牧草茂盛,形成垂直的高山牧场。(山地畜牧业) 7、全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地区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状绿洲(绿洲农业) 伊犁河谷农业(西风迎风坡地形雨) 农产品:小麦,甜菜,葡萄,哈密瓜,长绒棉,红色产业。 农业区位有利条件;晴天多,光照好,温差大,冰川融水灌溉(坎儿井) 不利:大多数地区干旱缺水 8矿产丰富:新疆克拉玛依,南疆,甘肃玉门的油田(西气东输),甘肃金昌的有色金属,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内蒙古的煤,太阳能,风能 9城镇:择水而居,点带状分布 铁路:择水而走:京包,包兰,兰新,北疆,南疆 10生态;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都有,表现耕地草地林地退化。类型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红漠化。本质是土地退化。原因:自然气候异常,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如开垦放牧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上游过度灌溉使下游断流)工矿交通不注重环保。荒漠化最严重区是农牧过渡带 11荒漠化治理内容:预防扭转恢复。原则:生态平衡与经济效益结合,治山,水,沙,碱相结合。重点:已风沙严重地段。对策:节水农业,生物(骆驼刺梭梭林沙拐枣)和工程(方草格沙障)措施,建三北防护林,调节农林牧比例,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12温带山地垂直林草交错带?阴坡温度低蒸发弱湿度大长森林,反之草甸出现阴阳脸 达标训练 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A、干旱 B、湿热 C、高寒D湿冷 2、“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 3、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 A、河水 B、湖水 C 、地下水D、雨水 读右图,回答5—6题。 5.关于右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山脉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B.C城市是银川,D城市是兰州 C.黄河依次流经图中的青、甘、宁、内蒙古、晋、陕、豫 D.图中所示河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地上河”6.关于B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脉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 B.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C.是1月0℃等温线 D.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7.以下三幅自然景观图所反映的地区,依次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B.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C.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8.以下铁路干线属东西向的是 A.陇海-兰新线 B.京广线C.京哈线 D.京沪线 9下列地区,地处暖温带、干旱地区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华北平原 10内蒙古自治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致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人类活动 11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而实施的重点建设工程是()A.南水北调工程 B.青藏铁路工程 C.西气东输工程 D.北煤南运工程 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速铁路(又称兰新客运专线)全线通车,将兰州至乌鲁木齐的行程缩短至不到12小时。读图,回答12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