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北干旱区环境与资源

西北干旱区环境与资源

西北干旱区环境与资源
西北干旱区环境与资源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资源与环境

1. 干旱区整体环境

中国西北干旱区系指35°N以北,106°E以西的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地区,土地面积约占中国总土地面积的24.5%。由于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平原降水量在160mm以下,基本上不产生地表径流,形成世界上最严酷的干旱区之一。

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O0米之间。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竟在海平面以下155米。许多山地的高度超过30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也有不少山地高度较低,景观的垂直分异不明显。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区内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但暴雨之后,水力侵蚀可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风力作用虽然很广泛,但只能对颗粒较细的松散沉积物起作用,并在风力变缓的时候发生堆积。在高大的山岭中,以冰川作用以及冰缘条件下的寒冻风化、物质移动和流水侵蚀为主。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即断续出现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植物逐渐旱生化,种属较少。第四纪初曾经有过比较湿润的时期,有些地方古水系较为发育。湖岸阶地的存在,也可以作为地质时期中气候向干旱变化的证据。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但在与东部季风区接壤的地区,以及有流水可资灌溉的地域等,也可看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干草原利用不尽合理,往往造成沙漠化的扩展。干草原、荒漠草原大部是畜牧地区,水源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大山地则是经营林业与畜牧的场所。本区主要的问题是水源不足。应防风固沙、防治土壤盐渍化、改良草场等。

2. 干旱区水环境与水资源利用

水分是宇宙生命基础,也是气候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它以不同相态和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并参与气候系统中各个圈层的物理、生物、甚至化学过程,它是气候系统各圈层物质和能量传递的重要载体之一。水分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十分敏感,它在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表现都有可能牵动气候系统的其它环节甚至与全局密切联动。

在我国西北地区,虽然总体上以干旱气候背景为主,但由于其范围广阔,高原和高山众多,所以该地区不仅是长江和黄河等主要外流河的源区和主要产流区,而且还广泛分布着内陆河水系。所以,它既有独特的内陆水循环过程,又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该地区水资源依靠自然界独特的水分循环过程基本保持着脆弱的平衡关系。

与其它区域相比,西北地区水循环和水资源特征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形成区与消耗利用区相互分离(水资源形成在高原或高山地区,而消耗在平原、绿洲和荒漠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显著不均匀,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十分频繁,水资源受全球变暖影响比较敏感,水资源以冰川、积雪、地下水、湖泊及地表径流等多种形式共存。西北地区高原和山区降水及冰川和积雪消融汇流而形成的河川径流大部分由长江和黄河等主要外流河向东输送,经过沿途引灌和提灌及蒸发消耗一部分外,剩余部分最后汇入大海。另一部分通过内陆河流输送在广阔的山前平原下渗转化为土壤水和地下水及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大气。在内

陆河流域的山前平原,水资源进行频繁多次的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各种水资源分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目前,人类活动正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无意识地破坏着西北地区水循环的系统性和有机性,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打破了自然界水资源原有的脆弱平衡:如江河中上游大量拦水或引水,使下游出现断流;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许多区域地下水漏斗。甘肃省武威市漏斗区面积扩大到10 km2以上,漏斗中心水位深达75 m;甘肃省永昌县漏斗面积扩大到150 km2以上,中心水位埋深达57 m。这些漏斗区水位埋深已经远远超出了农作物和自然植被根系所能分布的深度。这种上游大量拦水或引水及地下水的过量开采都是对水循环过程的人为改变。大量拦水或引水加大了蒸发消耗分量,减弱了下游的径流分量,改变了水资源分布的格局及参与全球水循环的程度。地下水的开采是机械强迫的水分输送方式,减弱甚至中断了通过植物根系和土壤抽吸的自然输送过程,改变了地下水的输送方式和循环速度,影响了地下水对生态过程的参与程度和地下水的动态平衡特征。

就水资源现状而言,西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资源在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统计表明,西北地区可利用的总水资源量约为1 364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1 573m3;每年总用水量811亿m3,人均用水量940 m3。西北地区平均引水率高达60%以上,远远超过国际上引水率低于50%的参考警戒值。尤其是一些内陆河流域引水率极端偏高,如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和甘肃河西石羊河流域引水率高达160%以上,引水量大大超过了水资源总量,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自然平衡,导致湖泊萎缩和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由于水资源紧缺,不仅限制了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面临土地退化和自然灾害增加的严峻趋势。近50 a来,西北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达674. 93×104hm2;天然森林面积减少49% ~58%,草地面积减少16% ~92%;干旱、沙尘暴等灾害发生频数增加,灾害程度加剧。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导致内陆河下游绿洲全面消失、高原和荒漠湖泊干涸、高山冰川和积雪消亡等生态环境灾难。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以及全球变暖对水循环过程和生态需水规律的改变,西北地区水资源危机将会更加突出,影响也更加深刻。据初步估计,西北地区2030年以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每年还将比现用水量新增80亿m3。西北地区许多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开发及高效利用无疑会成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

3. 植被与土壤状况

在植被的水平分异规律方面,以塔里木盆地东南部、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西部为干旱核心,向四周趋湿,植被由高等植物很少生长的剥蚀低山石漠、戈壁、雅丹和盐滩,向北、东过渡到荒漠和荒漠草原,向西与中亚地区荒漠相连,向南和西南过渡到青藏高原高寒荒漠、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纬度地带分异反映的是温度和降雨的双重效应,由北向南依次是中温带北部草原化荒漠(阿尔泰山北麓、东阿拉善北部)、中温带荒漠(准噶尔盆地和阿拉善高平原大部)、中温性高原荒漠(柴达木盆地)和暖温带荒漠(塔里木盆地)。

具体来说,西北干旱区以荒漠为主要植被类型,建群种主要是超旱生的小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荒漠占据除阿尔泰山南麓和东阿拉善北部外的几乎所有盆地的沙地、冲积平原、宽广台地、山前洪积扇和前山与低山区,在昆仑山甚至达到北坡的中山带,以及昆仑内部山地与昆仑主脊以南高原谷地的高山带。草原、灌丛、森林和各类草甸植被等主要分布在降雨量较多的山地和径流水分积聚的荒漠区河流两侧、扇缘水分溢出带与湖泊周围低洼地。山地植被垂直带结构与基带的地带性植被密切相关,同样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垂直带的基带除了在阿尔泰山西南麓为荒漠草原外,在其余的地方均为荒漠,在新疆境内昆仑山南麓的高原山地垂直带也有以高寒荒漠为基带的;垂直带谱结构在不同的山地以及同一山地的不同区域间差异显著,有的带谱丰富,结构相对完整,而有的却相对简单,因气候的极度

干旱而缺失了许多相对湿润的植被带或仅有相对破碎的不连续带。伊犁谷地山地和阿尔泰山垂直带属于前者,中、东昆仑山的垂直带可为后者的代表。垂直带谱组成由下向上在伊犁谷地的那拉提山为荒漠_草原_落叶阔叶林_针叶林_亚高山灌丛草甸_高山草甸_含垫状植物的冰缘稀疏植被_冰雪,在阿尔泰山为草原_针叶林_亚高山灌丛草甸_高山草甸_冻原_冰雪。在昆仑山,西段尚有断断续续的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和圆柏林(Sabinaspp.)呈带状分布,叶城以东基本只保留了很少量的圆柏,再向东到皮山以东圆柏消失,到民丰一带亚高山草甸也几乎看不到了;外围山地与内部山地的垂直带结构差异显著,反映出山地迎风坡相对湿润,如昆仑山北坡相对湿润,西段北坡尚有森林分布,而内部谷地极为干燥,在昆仑山南坡和塔什库尔干谷地荒漠甚至上升到4 000 m左右。在天山北坡和山口向西的伊犁谷地山坡均很湿润,有很好的森林分布,在南坡和东部的天山内部盆地则极为干燥;山地垂直带结构与山地抬升的速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低缓山坡的迎风坡因气流抬升的水汽凝结效率有限,所形成的降水区域范围大,所以比较干燥,而高峻山地气流可以迅速抬升,并将所携带的水分大量地释放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所以比较湿润。在昆仑山,策勒的奴尔一带山地就比其东、西附近的山地相对湿润,中山带发育了很好的草原带和草甸带,其中的部分原因就与这一带山地陡峻,南面有高大的雪山有关,而民丰和且末一带却相对干燥。

土壤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和地质地貌存在密切关系,平原与山地的土壤明显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总的来说,平原区气候干燥,荒漠植物稀疏,主要发育了各种类型的荒漠土、风沙土,地带性荒漠土壤主要是温带的灰棕漠土和水分条件略好的灰漠土、暖温带的棕漠土。在盆地周边的一些倾斜平原上部和剥蚀高平原上,地表物质组成常以石砾为主,发育了砾质荒漠土和戈壁。在准噶尔北部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和天山北麓以及其它地方山地垂直带中分布有棕钙土,伊犁河谷山前丘陵与倾斜平原发育灰钙土。另外,在山地垂直带上还不同程度地发育着栗钙土、黑钙土、灰褐色森林土(山、准噶尔西部山地、西昆仑山、祁连山、贺兰山)、灰色森林土(阿尔泰山)、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昆仑山、阿尔金山)、高山荒漠土(昆仑山)以及冰沼土(阿尔泰山)等。

4. 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系统

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安全系统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系统、生态经济安全系统和社会生态安全系统三大子系统在内的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它作为我国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态最敏感的部分,其存在与演化态势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化与退化的真实反映。其降水稀少、水源匮乏、地表裸露、自然环境脆弱的先天性生态背景,决定了干旱生态系统一旦破坏,无论采取生物措施还是工程措施,其逆转恢复重建的难度相当巨大。尽管人类通过与大自然的世代抗争有过沙漠绿洲化的成功例证,但大量的例证却是绿洲沙漠化和由此引起的城廓废弃。惨痛的教训表明,今天每伐1棵树,每铲一块草皮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需要经过后代几千年乃至百万年的努力才能得以逆转或根本无法逆转。之所以对干旱区生态安全系统进行监控,就是要对干旱区生态系统内部的诸生态因子采用各种监测与预警手段实施人为控制,随时预报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加以控制,防患于未然,这对加速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进程,实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战略目标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环境管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2003年6月2日“自然环境演变”课题组 从自然历史角度看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干旱化的问题,干旱化历史也反映了水资源的演化历史,研究西北地区古气候的演化规律,有助于揭示干旱化的强度、分布、转化和演变特征。 一、古气候演变 (一)第三纪(距今7000万~300万年)开始的青藏高原隆升改变了东亚的地理与气候格局 远古时期的喜马拉雅地质运动对我国地质构造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古地中海消失、青藏高原升起,塑造了我国的现代地势格局。 1.西北地理格局的形成 喜马拉雅山地质运动在我国西部表现为受印度板块向北移动的影响,以挤压、褶皱和隆起为主,形成山系与盆地相间排列,奠定了“三山两盆”的地貌形态。早第三纪(距今7000万~2500万年),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发生海侵,形成与古特提斯海相连的喀什海湾,而其他地区均已成陆,其中包括准噶尔、柴达木、藏北盆地和内蒙古一带的戈壁盆地等陆相盆地区,以及古天山、古祁连山和晋陕高地等山区。 到早第三纪晚期的渐新世(距今4000万~2500万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帕米尔地区碰撞拼合,西部海湾消失,塔里木盆地与古地中海分离,形成统一的内陆盆地。 晚第三纪(距今2500万~300万年),在印度板块向北的强烈挤压下,青藏高原急剧隆升。西北地区因此受到强烈的南北向挤压,盆地急剧下沉,天山、昆仑山快速隆升,并向盆地挤压逆冲,形成了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在东部甘陕一带,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挤压刚性的鄂尔多斯地块,在地块边缘受力区形成了六盘山脉,而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北和东南两侧分别形成了类似“压力影”的拉张盆地,即银川、河套与汾渭盆地。 进入第四纪(距今250万年)后,青藏高原以及各盆地周围的山脉强烈隆升,在塔里木盆地山前堆积了3000多m的西域砾岩,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柴达木盆地早期为一巨大的淡水湖泊,晚期湖面减小变咸。在准噶尔盆地,早期的艾比湖和玛纳斯湖为淡水湖泊,南部山前为西域砾石,盆地中部开始出现沙漠,晚期湖泊变咸,沙漠扩大。而在东部,气候干旱化加剧,内蒙古的戈壁和沙漠大面积形成,并在其南侧地区因风力作用堆积形成了黄土高原。

八年级下册干旱的西北地区-陈天喜

【教案背景】: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1406725.html,/search/wenku/teach3/ 1.面向学生:初中生学科:地理 2.课时:1课时 3 .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熟悉学习内容。 (2).教师课前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课题】:《干旱的西北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之西北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让学生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当地经济建设、民众生活的制约。 3、让学生明确西北地区从东向西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读图确定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自然景观的分布规律,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问题让学生探究并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西北

地区干旱的原因,以及自然景观分布规律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西北地区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2、通过了解西北地区的干旱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唤醒学生珍惜水资源,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要点: 1、重点: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制约影响。 2、难点: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内容,这一节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是并列的,都是对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特征的介绍。这一节第一部分就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做了进一步的描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同属非季风区,和北方、南方地区有较大的差别,所以编排在了一起。《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学习提出以下要求: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概括当地的主要自然特征,并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部分教材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有哪些特点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有哪些特点 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必须要学习进步,才能更好的保证我们的安全例如说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就是我们必须要学习掌握的,这样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我们能更好的去处理解决,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中的棕钙土、灰钙土、高山及亚高山草原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国在年降水量小于350mm地区广为发育。植被为旱生丛生禾草,旱生和超旱生小半灌木及灌木,覆盖度1%~5%,干旱程度愈高的地区植被愈稀疏,总生物量随降水量减少而降低。 干旱土是指发育在干旱水分条件下具有干旱表层和任一表下层的土壤。 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中的棕钙土、灰钙土、高山及亚高山草原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在年降水量小于350mm地区广为发育。植被为旱生丛生禾草,旱生和超旱生小半灌木及灌木,覆盖度1%~5%,干旱程度愈高的地区植被愈稀疏,总生物量随降水量减少而降低。土壤淋溶弱,形成具有低腐殖质含量的特征表层,碳酸钙,石膏,易溶盐在剖面不同部位积聚。

植被对于半干旱地区尤其重要。因为这里土壤风蚀十分严重,农田被流沙掩埋也是常见的现象。植被是土壤的卫士,防沙林带对迎风面的流沙可起阻截和控制作用,对背面风的农田起保护作用。护田林带还能显著的减少干热风的危害。林带不仅能减低风速,还有减少蒸发,增加空气湿度与土壤保护作用。 草类是半干旱地区能利用那里不多的降水生产植物有机物的唯一植被,它能保护那里的土壤,防止风蚀和保持土壤湿度。在水土关系中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在防沙林带和绿洲中的零星沙丘,只要杂草覆盖百分之八十左右就可固定流沙,低于较大的风速。 在种植草类的同时还要增加技术投入力度,改善我国草地的生产和生态环境,使草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防止过度放牧,保护我国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基于流形学习的土壤高光谱数据特征提取研究_吕杰

第29卷第7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29No.7 2015年7月Journal of Arid Land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uly.2015文章编号:1003-7578(2015)07-176-05doi:10.13448/j.cnki.jalre.2015.242 基于流形学习的土壤高光谱数据特征提取研究* 吕杰,郝宁燕,史晓亮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710054) 提要:尾矿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矿区环境污染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精确反演土壤重金属含量对矿区土壤污染监测和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陕西金堆城矿区尾矿为研究区,利用ASD光谱仪测量土壤光谱,通过实验室化学分析获取土壤样本铜元素含量;将Isomap流形学习方法应用于土壤高光谱数据降维,利用随 机森林方法对矿区尾矿土壤的Cu含量进行反演建模,并与原始高光谱数据反演结果和PCA降维后的反演结 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土壤铜含量反演模型在经过Isomap降维后的光谱数据集上预测铜元素含量的相关系 数R2为0.7272,均方根误差RMSE为1140.20,在预测的准确性方面均优于原始高光谱数据。研究结果为探 索土壤高光谱数据特征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尾矿重金属污染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流形学习;土壤;铜;随机森林;高光谱 中图分类号:O433.1;O433.4文献标识码:A 尾矿重金属污染是矿区环境污染最严重问题之一。重金属具有很高的生物毒性,金属矿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离子会随着雨水或灌溉进入土壤,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迁移转化,以一种或多种形式长期驻留在环境中,最终通过食物链等途径危及人类健康[1]。因此,如何更好地反演尾矿土壤重金属含量是矿区环境监测和治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常采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和识别方法是从野外采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化学测试分析普遍要求破坏土壤样本,从大量的土壤样本采集、烘干、称重、研磨到进行测试,在大尺度监测土壤重金属含量时费时、费力。 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光谱分辨率高、波段连续性强、数据丰富的特点,在土壤盐渍化监测[2-4]、植被叶绿素遥感反演[5]、水质参数定量反演[6-7]、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监测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8]。但同时也因其数据量大、数据冗余度高和Hughes现象给数据处理带来极大的挑战[9]。因此,有效减少数据维数的同时保持数据的内在结构信息为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目前,针对高光谱数据提出了许多有效的降维方法[10-18],主要包括线性降维中的主成分分析法(PCA),Fisher线性判别分析(LDA)、多维尺度变换(MDS)、局部保留投影(LPP),非线性降维方法中的局部线性嵌入(LLE)、拉普拉斯特征映射(LE)、等距映射(Isomap)等。 流形学习(manifold learning)是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研究中的热点,它能够对高维数据空间进行非线性降维,并且揭示其流形分布,从中找出隐藏在高维光谱数据中有特定的低维结构,从而从中提取易于识别的特征,近年来流形学习已被用于遥感影像的降维与特征提取[19-2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光谱信息影响微弱,并且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的光谱信息是非线性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土壤光谱进行非线性降维处理,将流形学习引入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高光谱数据降维,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文中以陕西金堆城矿区尾矿为研究区,以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索运用Isomap流形学习进行高光谱数据降维,利用随机森林构建矿区尾矿铜含量反演模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收稿日期:2015-1-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9204、41401496);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3GSIJJ002);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DLLJ201305)资助。 作者简介:吕杰(1982-),男,山东蓬莱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高光谱遥感研究。Email:rsxust@163.com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20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西北地区地形图,能够指图说明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通过读地形图、降水图、气候类型图等地图,能够描述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并能分析本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3.通过读西北地区牧区图、灌溉农业区分布图,能分析西北地区农业和牧业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2.西北地区农业和牧业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展示四大地理区域图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回忆一下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 学生回答。找学生上前指出并说明界限。 2、多媒体播放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图片 [师] 非常好,下面老师给大家看几幅图片,你们猜猜这些图片展示的是哪里的景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们学过哪些古诗也曾描述过西北地区 的这些景观? 学生: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北地区,感受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学习本区的方法与南、北方一样,我们先来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二)新授 1、自然环境 [师]学习区域地理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才能更好的了解其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把书翻到P73页读图8.3或者看大屏幕上的图,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指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包括位于哪一级阶梯及包含的省份)。 2.西北地区主要地形是什么?指出主要地形区。 学生上台指图展示,其他同学做出评价补充,教师小结。 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甘肃西北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2)气候 多媒体展示我国温度带图、降水线图、干湿地区图、和气候类型图 [师] 同学们看这四幅图,分析讨论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学生小组探究讨论】找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总结。 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暖温带、中温带;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线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地区年降水量线不足200毫米,甚至有的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所以大部分位于半干旱区、干旱区,干旱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气候特点;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少雨;年温差和昼夜温差大)。 【学生小组探究讨论】: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什么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结合多媒体提供的地图,学生到屏幕前指图交流展示,其他同学补充,师点拨总结: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这里的降水比较少,气候干旱。 3)河流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 (2018·湛江一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1~3题。 1.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差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2.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3.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的特点为() 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C.耐涝、耐贫瘠D.耐涝、耐盐碱(2018·重庆七校联考)沙棘为多年生落叶性灌木,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沙棘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沙棘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近年来,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有所下降。下图为我国沙棘种植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不属于沙棘生长习性的是() A.喜光,耐寒暑B.喜高温C.耐旱,耐盐碱D.抗风沙 5.我国在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沙棘的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黄土广布,土层较深厚B.该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C.沙棘果单产高,经济价值高D.该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6.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下降,其可能原因不包括() A.引种地气候条件与野生地差异大B.人工种植沙棘密度增大,通风条件变化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人工引种技术落后 西沙群岛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值高且对环境影响小。由于可燃冰大多埋藏在海底,目前没有国家进行商业化开采。我国于2017年5月在南海试开采可燃冰并获得成功,在可燃冰开发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读下图,回答7~9题。 7.可燃冰目前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量少B.对环境影响大C.开采难度大D.海上交通不便 8.该群岛在夏季有时会出现带状波纹(见上右图),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洋流B.夏季风C.潮汐D.地壳运动 9.我国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其主要意义是() A.促进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占领开采技术高端位置 C.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D.减轻我国空气污染 安徽省淮北市是一个因皖北地区煤炭开采而设立的新兴工业城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采煤矿至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使得淮北市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了变化。下图为不同时段淮北市生态系统不同服务价值变化量示意图(图中数值从低到高代表服务价值的增加)。读图回答10~11题。 10.在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中,产生价值最大的是() A.气体调节B.土壤更新C.生物多样性D.废物处理 11.据材料推测,1987-2000年淮北市()

七年级地理下册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北方地区 1、我国北方地区位于岭-淮河以北的__________,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2、北方地区的房屋比较注重防寒保暖,由于地势__________ ,人口众多,所以村庄都较大。 二、南方地区 3、我国南方地区位于岭-淮河以南的季风区,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4、南方地区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__________ ,利于排水。 三、西北地区 5、西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西北的__________ ,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气候干旱,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牛马羊等,也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基地。 四、青藏地区 6、青藏地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形多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地势高,以高寒畜牧业为主。青藏居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高寒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条件,渐渐形成了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答案:1、季风区平原高原2、地势平坦3、丘陵山地 4、较大 5、非季风区高原盆地 6、高原山地 互动课堂 名师精讲 例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差异B降水差异 C地形差异D气候差异 解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是气温和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气候差异造成的。 答案:D 温馨提示: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年平均气温高;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年平均气温较低。在气候的影响下就有了明显的差异。例2、华北平原适宜发展() A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 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绿洲农业 C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地农业 D以青稞、豌豆为主的高寒农业 解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位于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农业生产是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地农业。 答案:C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说课稿(1)

西北地区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我讲的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本节是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首先,塔里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丰富的资源,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和城镇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最后,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区域,塔里木盆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具有典刑性和代表性。因此教材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说出塔里木盆的位置和自然景观。东气西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难点是塔里木盆地的开发。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去思考,广泛交流,通过分析进行总结。使学生乐于思维,同时用多媒体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 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边讨论,边解决疑难,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交流预习: (四)引导探究小组展示: (五)精讲点拨质疑释疑: 四、课堂检测 针对本课内容,选择相关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 塔里木盆地 自然地理:位置 河流 地形 气候 油气开发:西气东输

干旱的西北地区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生学科:地理 2.课时:1课时 3 .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熟悉学习内容。 (2).教师课前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课题】:《干旱的西北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之西北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让学生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当地经济建设、民众生活的制约。 3、让学生明确西北地区从东向西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读图确定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自然景观的分布规律,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问题让学生探究并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西北

地区干旱的原因,以及自然景观分布规律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西北地区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2、通过了解西北地区的干旱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唤醒学生珍惜水资源,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要点: 1、重点: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制约影响。 2、难点: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内容,这一节和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是并列的,都是对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特征的介绍。这一节第一部分就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做了进一步的描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同属非季风区,和北方、南方地区有较大的差别,所以编排在了一起。《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学习提出以下要求: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概括当地的主要自然特征,并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部分教材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情况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研究 一、宁夏平原: 资料1: 资料2:在外人的感觉上,宁夏就是一个被沙漠覆盖的地带,但是宁夏人可不这么看。宁夏人有一首歌谣:“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从歌声中,可以体会出宁夏人对这块土地是多么的热爱。 现今,天下黄河富宁夏,红白葡萄酒滋润塞上江南。宁夏人雄心壮志,他们要在大漠建立起世界最大的优质葡萄酒酿造基地。 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企业脱颖而出,形成了枸杞制品、乳制品、清真牛羊肉、粮食加工及瓜果等5 大支柱产业。 问题: 1.根据所给材料评价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2.分析该地区人们为了发展农业做了哪些努力?他们是如何充分利用该地的自然条件的? 3.你认为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4.请你分析该地区成为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什么?具有推广性吗? 二、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绿洲农业 资料1:吐鲁番盆地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年均降雨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 资料2:吐鲁番绿洲,棉谷遍地,瓜果飘香,防风林带纵横交错,随处可见杨、柳、枣、桑、桃、杏、梨、苹果等果木,以及葡萄园和西瓜、哈密瓜田。

资料3:据卫星遥感监测数据表明,该地区迅猛发展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6.87%,非荒漠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8%。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坎儿井”流量减少,甚至干涸。该地区“坎儿井”曾多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减少了43%。“坎儿井”为何衰减? 资料4:新疆示意图 资料5:坎儿井示意图 问题:1.根据所给材料评价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2.分析该地区人们为了发展农业做了哪些努力?他们是如何充分利用该地的自然条件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3.你认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成功之处是什么?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 三、以色列灌溉农业 资料1:以色列国土面积27800平方千米,而且仅有20%的土地可以耕种,其中一半的地方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矿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自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 1、图片: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 2、有关投影片若干 3、录音:草原歌曲《天堂》、北朝民歌《敕勒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启发诱导、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师: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沙漠、戈壁、雪山、清川、绿洲,还有茫茫

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西北地区(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特带来了西北地区一组画面供大家欣赏。 (学生观看图片) 1、请注意观察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农牧业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特点。 2、要把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在预习过程中读到的文字叙述结合起来。师:(录象结束)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可能没尽兴,以后我们再找机会继续欣赏。 师:(学生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把通过预习和观看录象获得的知识相互交流一下,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力争在小范围把问题消化掉,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作出标记,等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生:讨论 师:(待学生讨论基本完毕)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信大家一定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许多知识,也可能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为什么以干旱为主? 师:投影"西北地区位置图",请同学们读图并按课本11.32图上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再从"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图上,看一看,这两个地方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毫米。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_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乳山市畅园学校于少伟 【一、根据课标解读确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读西北地区地形图,能够指图说明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通过读地形图、降水图、气候类型图等地图,能够描述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本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3.通过读西北地区牧区图、灌溉农业区分布图,能够分析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二、教学重难点】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2.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 【三、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自主读图分析西北地区地形图,指图交流展示完成目标1。 2.通过自主读图地形图、降水图、气候类型图、牧区图、灌溉农业区图等地图,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活动完成目标2和3 。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西北地区三大地形区景观图 [师]通过看视频,你知道视频中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来说西北地区 [师]其实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西北地区与我们学习过的南北方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西北地区,感受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状况。 学习本区的方法与南、北方一样,我们先来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出示三大地形区的景观图带学生穿越时空,来到了那空旷、苍凉、落后的大西北,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2.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找一位同学来读学习目标,强调出本节的重难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3.自然环境 [师]学习区域地理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才能了解其内部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 自主学习:自主读图8.3完成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及问题: 1.读图8.3,用笔在图中标记出能表示西北地区位置的地理事物,描述其地理位置。 2.读图,说明西北地区位于我国三级阶梯中的哪一级阶梯? 3.读图8.3指出西北地区大体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上台指图利用白板笔圈画展示,其他同学做出评价补充,师小结。 2)地形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自主读图找出主要地形区概括地形特点。 学生上台指图说出,其他同学补充评价,师小结。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们学过“四大地理区域”,所以对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等自然概况已经比较熟悉了,让他们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读图归纳能力。 过渡:在西北广阔的高原和盆地间又呈现出怎样的自然景观呢? 3)自然景观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图片 思考:本区主要的自然景观是什么?为什么? 荒漠和草原,与本区气候有关,那么本区的气候又时怎样的呢? 4)气候、景观变化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图,我国气候类型图、乌鲁木齐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自主读图评价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同桌相互交流。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帮助学生认识到本区气温年较差大,突出气候的大陆性。本区气温不仅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很大,本区有句俗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总体来看本区气候干旱,为什么那么干旱呢? 小组探究讨论:为什么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9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说出主要地形组成。 2. 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地理特征,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3.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影响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教学重点 以干旱为特征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干旱环境下的农业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学用具 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西北地区景观图片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 一、草原和荒漠(自然特征) 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位于第二级阶梯)地形特征:以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在400㎜以下 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多内流河植被变化:西部荒漠、中部荒漠草原、东部草原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畜牧业 贺兰山以东:降水较多,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 贺兰山以西:降水稀少,多戈壁、沙漠,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种植业: 由于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种植业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 【预习反馈】(略) 【合作探究】 P73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1.景观变化 2.变化原因: 海陆因素:东西跨度大,距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 地形因素:重重山脉阻挡水汽输送 P76活动:认识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看右图)坎儿井在哪儿?在图片中能获得哪些自然环境信息? 坎儿井在图中表现为圆形土堆。 自然环境信息:气候干旱(沙地广布);位于山脚 (远处有山);有绿洲分布(远处有村庄、林木、田地) 2.坎儿井开凿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为什么修暗渠不修明渠? 利用山坡的坡度自然引水。暗渠可以减少蒸发。 3.围绕坎儿井的创举说感想。 “坎儿井”的开凿充分体现了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符合人地协调发展的方向。新疆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有利条件,克服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的不利因素,修建了适应当地环境的“坎儿井”工程,发展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归纳小结】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论文标题: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IR ORIGININ NORTHWESTERN CHINAWu XinnianTh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Centre for Resources andEnvironment,CAS,Lanzhou 730000 论文作者吴新年 论文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根源/西北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origin/northwesternChina,论文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论文单位呼和浩特,点击次数258,论文页数98~104页1999年1999月论文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1406725.html,/paper_31729651/ 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三废”污染等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接着分析了导致这些恶果的原因。 This paper discusse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inNorthwestern China,such as soil erosion,soil salinization,desertification and polution from the three wastesetc.,andanalysedtheir origins. 1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与主要问题 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且地形复杂多样,多山地,其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森林稀少,植被覆盖率低;沙漠戈壁面积大,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土地不能或暂难利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加剧;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由此,在今后的地区开发过程中,西北地区将始终面临着如下一些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1.1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西北地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面积约占黄河上中游流域总面积的2/3。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地区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面积总计约25万多平方公里,一般侵蚀模数为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10000吨,少数地区高达2~3万吨。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有两个:东区主要位于固原—彬县—华池—延安—乡宁—中阳—兴县—和林格尔—东胜—榆林—靖边—同心—固原范围内,该区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年均产沙量14亿吨多;西区大致位于靖远—庄浪—天水—渭源—临夏—定西—靖远范围内,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年均产沙量约2亿吨[1]。这些泥沙最终都输入了黄河。陕南的石灰岩山区一般具有山高、坡陡、谷深、河沟比降大、地表土层薄等特点,遇大暴雨,往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一般平均每年流失土壤厚度约0.5~1.0厘米,有的地区高达2~5厘米。该地区土壤一旦流失殆尽,则变成裸石山,很难恢复。 1.2土地沙漠化加剧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分布较多的国家之一,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相互交错在一起,总面积估计仍达150万平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5.5%。西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区,在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五省区都有大面积分布,另外就是内蒙古,这些地区几乎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沙漠化土地,其中已经沙漠化的土地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西北的沙漠化土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半干旱地带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及宁夏的东南部的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区;二是干旱荒漠地带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狼山——贺兰山——乌鞘岭以西的广大干旱荒漠地带。沙漠化及风沙肆虐已经成为危及当地人类生存的巨大灾害。例如,1993年5月5日在西北地区发生的特大“黑风暴”就造成数十人死亡和5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今年4月份又连续发生数次“沙尘暴”,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 西北地区不仅沙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广,而且近年来由于植被减少、草场退化等种种原因,

西北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谢平)期末考试答案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期末作业 第一章 1.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生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类与社会共同进步的重要标志。 (2)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 (3)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4)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2.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有些山区滥伐滥垦,削弱了水源涵养作用,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草地超载过牧,滥垦滥采,造成大面积退化甚至沙化; 内陆河流上中游大量用水,造成下游河湖萎缩,植被衰亡,天然绿洲大量退化以至消亡;灌区内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河流的水质污染已开始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将严重威胁居民健康。 第二章 1. 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这个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 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其它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着重于自然属性 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着重于社会属性 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着重于经济属性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着重于科技属性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2)和谐社会含义:人类共同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造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西北地区水源减少、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温

干旱的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石桥镇黑龙中学马召 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自然环境的比较, 了解两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认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的自然特征,并从理论上分析出自然环境出现的原因。 锻炼他们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举例和图片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袓国大好河 山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愉快导入: 1、请学生欣赏2008年春晚歌曲《中国之最》 听完歌曲后我们不仅陶醉在音乐家的精美演唱中,而且更加欣赏歌词的内容。的确,中国之最是数不清唱不完的。在刚才的歌词中提到了很多和地理有关的事物。如: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内蒙古草原…… 问题一:这3个地点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地区?? 问题二:今天我们就到西北地区去看一看那里是个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播放春晚歌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到亲切而又好奇。从心里认识到地理课不神秘,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 讲授新课: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活动一:温总理眼中的西北地区: 教师讲述:去年温家宝总理到英国访问的时候讲了这样的一段话: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在西北地区工作过,我非常喜欢那里的胡杨林,这种树木独自生活在西北地区,树根长达50米。它抵强风,抗干旱,耐盐碱,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胡杨象征着中国人民坚忍不拔的意志! 问题:温总理眼中的西北地区是什么样的?你喜欢胡杨林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活动二:借图想象西北地区 教师讲述:我们没有到过西北地区,不知道那里干旱的样子,我们可以借助书本中的图片来想象一下。读书本11页图回答: (1)该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以高原盆地为主,山脉多分布在边缘地带,西部形成三山夹两盆的格局。 (2)塔里木河为什么是内流河?塔里木河的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天山等高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学习目标(1分钟) 1、运用地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地形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二、自学指导(2分钟) 自学教材72—77页及图8.3—8.13,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包括我国的哪些省区?以及地形区? 2、造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有哪些?干旱的气候对河流和植被有哪些影响? 3、西北地区为什么畜牧业发达? 4、贺兰山东西两侧的牧场类型有哪些差异?造成贺兰山东西两侧的牧场类型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5、西北地区的种植业区有哪些?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各有哪些? 6、坎儿井的构造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有哪些关系? 三、先学(7分钟) 1、看书 2、检测 四、后教(15分钟) 五、当堂检测(15分钟) 1、完成课后活动题 2、单选题 ①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 B、内蒙古高原表面较平坦,风蚀作用显著 C、新疆地形特点可概括为“两盆夹三山” D、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学习目标(1分钟) 1、运用地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地形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二、自学指导(2分钟) 自学教材72—77页及图8.3—8.13,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包括我国的哪些省区?以及地形区? 2、造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有哪些?干旱的气候对河流和植被有哪些影响? 3、西北地区为什么畜牧业发达? 4、贺兰山东西两侧的牧场类型有哪些差异?造成贺兰山东西两侧的牧场类型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5、西北地区的种植业区有哪些?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各有哪些? 6、坎儿井的构造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有哪些关系? 三、先学(7分钟) 1、看书 2、检测 四、后教(15分钟) 五、当堂检测(15分钟) 1、完成课后活动题 2、单选题 ①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 B、内蒙古高原表面较平坦,风蚀作用显著 C、新疆地形特点可概括为“两盆夹三山” D、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