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百科名片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一枚大型三级液体推进剂火箭,也是我国同步轨道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它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也可执行低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任务。长征三甲火箭继承了长征三号的成熟技术,采用了改进的液氢液氧第三级,其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2650千克。由于拥有更灵活先进的控制系统,长三甲运载火箭可以在星箭分离前对有效载荷进行大姿态调姿定向,并提供可调整的卫星起旋速率,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1994年11月和1997年5月两次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三号卫星。

目录

编辑本段火箭简介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在“长征”3号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火箭全长52.52米,火箭直径、整流罩均超过“长征”3号。“长征”3号甲同样是三级液体助推火箭,一、二级为常规燃料,第三级为液氢液氧燃料。第三级把直径由2.25米增大到了3米,并增加贮箱长度,推进剂由8.2吨增加到17.6吨。整个起飞重量240吨,起飞推力300吨,其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4吨提高到2.6吨。它是中国目前高轨道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具有一箭多星和适应多种轨道卫星发射要求的能力。

1994年11月30日,“长征”3号甲火箭又把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发射升空。“长征”3号甲不仅适用于各种大、小卫星发射的需要,而且其发展潜力很大。中国正在用它作芯级,并利用中国已经成熟的捆绑技术,发展“长征”3号乙、“长征”3号丙火箭,由此形成并利用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群体,其中“长征”3号丙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到4.8吨。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CZ-3A)是一枚大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继承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成熟技术,采用了改进的液氢液氧第三级,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的运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拥有更灵活先进的控制系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可以在星箭分离前对有效载荷进行大姿态调姿定向,并提供可调整的卫星起旋速率,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为我国下一步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CZ-3B)及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CZ-3C)创造了条件,成为我国GTO运载火箭的基本型。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同时兼顾低轨道(LEO)、太阳同步轨道(SSO)等其它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也可进行一箭双星或多星的发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GTO运载能力为2.65吨,全箭起飞质241吨,全长52.5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三子级直径3.0

编辑本段结构描述

一子级

一子级长26.972米,上部是装有液体四氧化二氮(N2O4)的氧化剂箱,下部是装有液体偏二甲肼(UDMH)的燃烧剂箱。一子级装配有DaFY6-2型发动机,该发动机是由四台推力为75吨的液体N2O4/UDMH发动机并联而成。每台DaFY6-2型发动机的喷口可以在伺服机构的带动下单向摆动以控制火箭飞行的姿态,最大的摆动角为10度。

二子级

二子级长7.826米,上部是装有液体四氧化二氮(N2O4)的氧化剂箱,下部是装有液体偏二甲肼(UDMH) 的燃烧剂箱。二子级装配有75吨推力的DaFY20-1型发动机(主发动机)和带四个小喷管、推力为4.8吨的游动发动机DaFY21-1。主发动机喷管固定不动,游动发动机喷管可作单向摆动,最大摆角60度,以控制箭体飞行姿态。

三子级

三子级长8.835米,上部是装有液氢(LH2)的燃烧剂箱,下部是装有液氧(LOX)的氧化剂箱。三子级采用的是YF-75氢氧发动机,具有二次启动能力,由两独立的单管发动机并联而成,每台推力8吨,可在伺服机构的带动下双向摆动,最大综合摆角4度,控制三子级箭体飞行姿态。

卫星整流罩

在火箭飞行穿过大气层这段过程中,火箭顶部的卫星整流罩保护卫星免受来自大气层的各种干扰。卫星整流罩为卫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长征三号甲火箭的卫星整流罩由端头帽、前锥段、圆柱段和倒锥段组成。端头帽由玻璃钢纤维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无线电透波性。前锥段和圆柱

段是由金属蜂窝材料制成,倒锥段由化铣合金材料制成。如果需要,无线电透波窗口和操作窗口可以在柱段和前锥段上开口。长三甲火箭整流罩长8.887米,最大外直径3.35米,其静包络最大直径为3.0米。

星箭对接

长征三号甲火箭可以提供多种机械接口,但一般来说,提供标准的937 B和1194机械接口。卫星的下端框与火箭的有效载荷支架的上端框对接,通过包带来锁紧。

运载能力

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为2.65吨。标准的GTO参数及入轨精度如下表所列:

参数标准GTO轨道参数入轨精度(1s)

近地点高度200 km ±10 km

远地点高度 35786 km 半长轴±40 km

轨道倾角28.5° ±0.07°

近地点幅角179.6° ±0.2°

标准GTO参数表示的是在卫星与火箭分离时刻卫星所处轨道的参数。用户可以根据卫星的需要以及火箭运载能力选择不同的轨道。如果运载能力有剩余,长征三号甲火箭可以将卫星送入一个低倾角的轨道或是一个超同步转移轨道,这样的话,卫星的在轨道寿命可以得到延长。

编辑本段飞行时序

任务描述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可以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在执行一个典型的GTO任务时,长征三号甲火箭的一、二子级首先将卫星和三子级的组合体送入一个圆形的停泊轨道,然后三子级进行600多秒的滑行段飞行,在组合体在火箭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进行再定向之后,三子级发动机再次点火将组合体送入目标GTO轨道,最后,三子级和卫星分离。

典型飞行时序

事件飞行时间(秒)

一子级点火 -3

起飞 0.00

程序转弯 12.0

一子级/二子级分离 147.928

整流罩抛罩 236.928

二子级/三子级分离和三子级发动机点火 264.278

三子级发动机一次关机 617.299

三子级发动机二次点火 1252.513

三子级发动机二次关机 1374.440

卫星/三子级分离 1474.440

编辑本段发射场操作

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进行发射。火箭将被装载在火车上从北京运往四川省的西昌,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中心和发射中心进行各种测试和操作活动,包括在技术中心的四次总检查、火箭由技术中心转运到发射中心、火箭各子级在发射中心起竖对接、在发射中心的四次总检查、卫星/火箭联合操作、火箭加注、以及最后发射倒计时等等。

编辑本段成功概率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1994年2月8日首次试验飞行,成功发射了两颗实验卫星。之后,连续五次成功地发射了五颗GTO通讯卫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所有六次发射完全成功,发射成功率达到100%。

资源三号

1情况概述简介

卫星轨道(标称值)

地面像元分辨率 资源三号卫星轨道参数 前视、后视相机:3.5m 正视相机:2.1m 多光谱相机:5.8m 覆盖宽度:前视、后视相机:52km 正视相机:50km 多光谱相机:52km 图像数据压缩比 全色图像:2:1/4:1可选 多光谱图像:无损压缩 数传通道个数:2通道 研究背景 国家测绘局争取发射测绘卫星的工作由来已久,“九五”“十五”期间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卫星使用需求和研发测绘卫星的建议。从2004年开始,在原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的领导下,国家测绘局牵头开展了测绘卫星发展规划编制和一系列的技术可行性论证工作。在技术论证工作的基础上,2005年9月国家测绘局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向国家递交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立项的请示。在技术可行性论证中,项目组完成了资源三号卫星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报告,明确了卫星研制的总体技术指标,提出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初步建设方案。根据相关部门的综合论证意见,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研制立项的请示,标志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的正式启动。2008年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组织召开资源三号卫星工程大总体专题协调会,研究讨论并初步确定了卫星研制总要求的各项关键技术指标。2009年1月资源三号卫星整星设计方案通过有关部门的评审,标志着资源三号卫星工程正式转入了初样研制阶段。[4] 主要优势 1、以往航空摄影,受天气因素影响很大,比如有雨的天气就不能拍摄,导致一年成像面积只有70万到100万平方公里,而且是把所有比例尺都算上的,而资源三号卫星为解决这个矛盾,利用回访功能,以特区为单位,可以避开受天气因素影响的地方选择其他拍摄地方,并且生成的是一个可量测的实体模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直接量测实体模型,不用全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全纪录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全纪录 次 数 发射时间发射任务火箭型号基地轨道备注 1.1970-04-24 “东方红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长征一号酒泉LEO 成功 2.1971-03-03 “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长征一号酒泉LEO 成功 3.1974-11-05 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失败 4.1975-11-26 第1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成功 5.1976-12-07 第2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成功 6.1978-01-26 第3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成功 7.1982-09-09 第4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8.1983-08-19 第5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9.1984-01-29 试验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部分成功 10.1984-04-08 “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11.1984-09-12 第6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2.1985-10-21 第7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3.1986-02-01 “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14.1986-10-06 第8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5.1987-08-05 第9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6.1987-09-09 第10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7.1988-03-07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1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18.1988-08-05 第11颗返回式卫星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9.1988-09-07 “风云一号A”气象卫星长征四号酒泉SSO 成功 20.1988-12-22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2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21.1990-02-04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3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22.1990-04-07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美)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23.1990-07-16 巴基斯坦科学实验卫星(澳星模拟星)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成功 24.1990-09-03 “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 “大气一号甲、乙”卫星(气球卫星) 长征四号太原SSO 成功 25.1990-10-05 第12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26.1991-12-28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4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失败 27.1992-08-09 第13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B)长征二号丁酒泉LEO 成功 28.1992-08-14 澳普图斯B1通信卫星(澳)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成功 29.1992-10-06 第14颗返回式卫星 瑞典弗利亚科学实验卫星(瑞典) 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30.1992-12-21 澳普图斯B2通信卫星(澳)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星箭分离澳星爆炸 31.1993-10-08 第15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32.1994-02-08 “实践四号”科学实验卫星(模拟星)长征三号甲西昌GTO 成功 33.1994-07-03 第16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B)长征二号丁酒泉LEO 成功 34.1994-07-21 “亚太一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35.1994-08-28 澳普图斯B3通信卫星(澳)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成功 36.1994-11-30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星5号)长征三号甲西昌GTO 成功 37.1995-01-26 “亚太二号”通信卫星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星箭爆炸

中国运载火箭(长征系列)发射记录

1 1970-04-24 酒泉5020 CZ-1 F-01 东方红一号173 LEO 2 1971-03-0 3 酒泉5020 CZ-1 F-02 实践一号221 LEO 3 1974-11-05 酒泉138 CZ-2 Y-1 F-01 返回式卫星0-0 1790 --- 失败 4 1975-11-26 酒泉138 CZ-2 Y-2 F-02 返回式卫星0-1 1790 LEO 第1颗 5 1976-12-07 酒泉138 CZ-2 Y-3 F-03 返回式卫星0-2 1812 LEO 第2颗 6 1978-01-26 酒泉138 CZ-2 Y-4 F-04 返回式卫星0-3 1810 LEO 第3颗 7 1982-09-09 酒泉138 CZ-2C Y-1 F-01 返回式卫星0-4 1783 LEO 第4颗 8 1983-08-19 酒泉138 CZ-2C Y-2 F-02 返回式卫星0-5 1842 LEO 第5颗 9 1984-01-29 西昌3 CZ-3 Y-1 F-01 东方红二号910 GTO 失败 10 1984-04-08 西昌3 CZ-3 Y-2 F-02 东方红二号910 GTO 11 1984-09-12 酒泉138 CZ-2C Y-3 F-03 返回式卫星0-6 1809 LEO 第6颗 12 1985-10-21 酒泉138 CZ-2C Y-4 F-04 返回式卫星0-7 1809 LEO 第7颗 13 1986-02-01 西昌3 CZ-3 Y-3 F-03 东方红二号917 GTO 14 1986-10-06 酒泉138 CZ-2C Y-5 F-05 返回式卫星0-8 1800 LEO 第8颗 15 1987-08-05 酒泉138 CZ-2C Y-6 F-06 返回式卫星0-9 1819 LEO 第9颗 16 1987-09-09 酒泉138 CZ-2C Y-7 F-07 返回式卫星1-1 2076 LEO 第10颗 17 1988-03-07 西昌3 CZ-3 Y-4 F-03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1号 18 1988-08-05 酒泉138 CZ-2C Y-8 F-08 返回式卫星1-2 2129 LEO 第11颗 19 1988-09-07 太原1 CZ-4 Y-1 F-01 风云一号A 757 SSO 01星 20 1988-12-22 西昌3 CZ-3 Y-5 F-04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2号 21 1990-02-04 西昌3 CZ-3 Y-6 F-05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3号 22 1990-04-07 西昌3 CZ-3 Y-7 F-06 亚洲一号1247 GTO 23 1990-07-16 西昌2 CZ-2E Y-1 F-01 澳星模拟星Badr-A 7338+70 LEO 24 1990-09-03 太原1 CZ-4 Y-2 F-02 风云一号B 大气一号A/B 881 SSO 02星 25 1990-10-05 酒泉138 CZ-2C Y-9 F-09 返回式卫星1-3 2080 LEO 第12颗 26 1991-12-28 西昌3 CZ-3 Y-9 F-07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失败* 1992-03-22 西昌2 CZ-2E Y-1 F-00 澳星B1 GTO 紧急停机 27 1992-08-09 酒泉138 CZ-2D Y-1 F-01 返回式卫星2-1 2592 LEO 第13颗 28 1992-08-14 西昌2 CZ-2E Y-2 F-01 澳星B1 7597 LEO 29 1992-10-06 酒泉138 CZ-2C Y-10 F-10 返回式卫星1-4 弗利亚2080+259 LEO 30 1992-12-21 西昌2 CZ-2E Y-3 F-02 澳星B2 7615 LEO 失败 31 1993-10-08 酒泉138 CZ-2C Y-11 F-11 返回式卫星1-5 2099 LEO 第15颗 32 1994-02-08 西昌2 CZ-3A F-01 夸父一号实践四号1342+396 GTO 33 1994-07-03 酒泉138 CZ-2D Y-2 F-02 返回式卫星2-2 2755 LEO 第16颗 34 1994-07-21 西昌3 CZ-3 Y-8 F-08 亚太一号1385 GTO 35 1994-08-28 西昌2 CZ-2E Y-5 F-03 澳星B3 7669 LEO 36 1994-11-30 西昌2 CZ-3A F-02 东方红三号2232 GTO 中星5号 37 1995-01-26 西昌2 CZ-2E Y-6 F-04 亚太二号--- 失败 38 1995-11-28 西昌2 CZ-2E Y-7 F-05 亚洲二号3500 LEO 39 1995-12-28 西昌2 CZ-2E Y-8 F-06 艾科斯达1号3288 LEO 40 1996-02-15 西昌2 CZ-3B Y-1 F-01 国际通信卫星708 4594 --- 失败 41 1996-07-03 西昌3 CZ-3 Y-10A F-09 亚太1A 1400 GTO 42 1996-08-18 西昌3 CZ-3 Y-14 F-10 中星七号GTO 失败 43 1996-10-20 酒泉138 CZ-2D Y-3 F-03 返回式卫星2-3 2970 LEO 第17颗 44 1997-05-12 西昌2 CZ-3A F-03 东方红三号2267 GTO 中星6号 45 1997-06-10 西昌3 CZ-3 Y-11 F-11 风云二号A 1369 GTO 02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长征三号系列 作者:陈国华 概述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 和长征三号C4 种火箭组成。它们都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它们区别于长征二号系列的特点是:1)都是三级火箭;2)三子级使用液氧和液氢作为推进剂;3)三子级的发动机可以多次起动;4)可以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火箭,全长约45米,一子级和二子级的直径均为3.35米,三子级直径2.25米。卫星整流罩有A、B两种型号,A型的直径为2.6 米,B型的直径为3米,尾翼翼展6.15米。火箭的起飞质量约205吨。 长征三号的一子级和二子级均采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推进剂,三子级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 由于长征三号在中国率先采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制氢氧发动机、低温绝热结构和防爆设计等。众所周知,在研制新发动机的过程中,试车占有重要的地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靠试车来发现,改进措施是否得当也要靠试车来验证。氢氧发动机在正式参加飞行试验之前,共进行了约120次试车,累积时间32000秒。在三子级绝热共底贮箱的研制过程中,进行了缩比贮箱、短贮箱和全尺寸贮箱等各种试验,如推进剂的蒸发量试验、用液氢和液氮填充的爆破试验、共底的绝热试验、内压试验和外压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解决了贮箱的绝热性能、工艺性能、低温强度以及使用寿命等各项技术问题。同样,真空绝热的液氢输送管和各种低温阀门等也都在真空的介质中进行了严格的试验。针对液氢易爆的特点,在火箭上采取了安全防爆措施,如在易于聚集氢气的地方进行吹除和开通气孔;在氢箱与仪器舱之间设隔离膜,防止氢气进入仪器舱;为了防止氢气进入伺服机构,对伺服机构进行氮气保护等。此外还采用了屏蔽、接地、设置放电针等防雷电措施。 火箭的制导系统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补偿式方案,以保证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精度。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采用平台、速率陀螺、网络、摆动发动机连续式控制方案,而在三级滑行段飞行中则用继电器型开关控制系统,由开关放大器对无水肼喷管进行控制。姿态控制系统保证了火箭在给定的轨道上的稳定飞行,并将俯仰、偏航和滚动三个姿态角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为了了解火箭飞行过程中箭上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在火箭上设置了3套遥测设备。一子级上装有一套YE-3M磁记录设备,记录分布于全箭各处的振动、冲击和噪声传感器送来的信息。它只在一级飞行时工作,一、二级火箭分离后随一子级箭体落至残骸落区,然后由人工收回处理。二子级上装有一套Y7-1速、缓变状态的大速变设备。它主要测量火箭在一级和二级飞行中的缓变参数和速变参数。三子级上也装有一套Y7-1速、缓变状态的大速变设备,主要测量第三级火箭和全箭控制系统在飞行全过程中的各类缓变和速变参数。两套Y7-1设备所测得的数据均实时地通过发射机发回地面。从第11发火箭开始,取消了一子级上的YE-3M磁记录设备。 火箭飞行过程中,地面的测控台站以及海上的测量船队都要对火箭进行跟踪测量,所以在箭上设有外弹道测量系统,给地面的测控台站提供跟踪信息。为了防止火箭发生故障而危及发射设施、城镇的安全,在箭上设置了安全系统,以求尽

嫦娥一号至三号简介

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资料简介 嫦娥一号简介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任务“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探月过程: 1.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成功地进入环绕地球的预定轨道(即16小时轨道)。 2.环绕地球运行 (1)第一次变轨。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第二次变轨。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椭圆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 (3)第三次变轨。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飞行第3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失败史

1974年 长征二号火箭首次发射,起飞后爆炸,载荷是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4年01月29日 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发射,三级发动机二次燃烧失败,卫星未进入预定轨道; 1990年7月16日 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有效载荷是“澳星”模拟星和巴基斯坦小卫星,由于火箭的问题,模拟星在入轨以后失踪,但巴基斯坦卫星正常入轨,由于关键技术,特别是捆绑技术和大型整流罩技术都得到了验证,此次发射仍按成功计算; 1991年12月28日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最后一颗东方红-2A 卫星,因三级发动机二次燃烧提前关机,卫星未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失败; 1992年3月22日 长二捆(CZ-2E)发射澳大利亚澳普图斯B1卫星,点火后,紧急关机,卫星无恙,因未能构成一次发射,根据国际惯例,故未计算在长征火箭发射记录内,故障原因为一助推器的一个焊点有多余铝屑物,造成助推器点火后即关机,火箭主计算机测得推力不够,实施了紧急关机; 1992年12月21日 长二捆火箭(CZ-2E)发射澳大利亚澳普图斯B2通信卫星,升空45秒后,卫星发生爆炸,但火箭仍然将残骸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事后经过协商,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卫星和火箭都没问题,仍用长二捆补射一颗B3通信卫星; 1994年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加注燃料时,不慎发生爆炸,厂房受损,有人员伤亡; 1995年01月26日 长二捆火箭(CZ-2E)发射亚太二号通信卫星,升空不久,卫星爆炸引发火箭爆炸,星箭俱毁,事后中方认定的原因是在高空切变风的情况下,整流罩的振动频率(12.7Hz)与卫星相同,从而卫星产生共振,造成卫星发动机爆炸,美方认为原因是在高空切变风的情况下,整流罩结构破坏,造成卫星发动机爆炸,双方将两种意见都写入了故障说明书,为了以后客户保险起见,中方改进加强了整流罩,并做到绝不在气象不好的情况下发射,由此可推论到澳大利亚B2通信卫星发生爆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乙火箭,是在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二号E火箭基础上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是长征三号系列中的“长征三号乙”火箭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也是发射高轨道卫星的主力火箭,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和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的发射,发射价格约为7千万美元。在1997年8月和10月成功地发射了菲律宾马部海卫星和亚太二号R卫星,并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成功发射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 目录 基本简介 技术参数 主要结构 1.一子级 1.助推器 1.二子级 1.三子级 1.卫星整流罩 1.星箭对接 运载能力 飞行时序 1.任务描述 1.主要飞行事件 1.典型飞行时序 技术诸元 发射操作 发射案例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长三乙火箭的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和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的发射。发射价格约为7千万美元。1998年8月,该火箭成功将

重达3770kg的亚洲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马部海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 道,并在此后承担了众多国内国际的通信卫星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载能力达到5.1 吨,是中国用于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全箭起飞质量425吨,全长54.838 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三子级直径3.0米,卫星整 流罩最大直径4.0米。它的一子级、助推器和二子级使用偏二甲肼(UDMH)和四氧 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三子级则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氢(LH2)和液氧(LOX)。 全箭由箭体结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滑行段 推进剂管理与姿态控制系统、低温推进剂利用系统、分离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组 成。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已成功地发射了多颗大型卫星,它们是:马部海卫星(Mabuhay)、亚太二号R卫星(APT-IIR)、中卫一号卫星(ChinaStar-1)、鑫诺一 号卫星(SinoSat-1)。 编辑本段技术参数 参数助推器一子级二子级三子级推进剂N2O4/UDMH N2O4/UDMH N2O4/UDMH LOX/LH2 发动机型号DaFY5-1 DaFY6-2 YF-22E (主机) YF-23C(游动发动 机) YF-75 推力 (kN) 740.4 * 4 2961.6 742 (主机)11.8 * 4 (游动发动机) 83.585 * 2 发动机比冲(N*s/kg) 2556.2 2556.2 2922.57 (主机) 2910.5 (游动发动 机) 4295 箭体直径 2.25 m 3.35 m 3.35 m 3.00 m 箭体长度15.326 m (CZ-3B)16.094 m (CZ-3BE) 23.272 m (CZ-3B)24.76 m (CZ-3BE) 12.92 m 12.375 m 整流罩直径 4.00/4.20 m 整流罩长度9.56 m 火箭全长54.838 m (CZ-3B) / 56.326 m (CZ-3BE) 起飞质量425.8 ton (CZ-3B) / 458.97 ton (CZ-3BE) 编辑本段主要结构 一子级

中国长征运载火箭

中国长征运载火箭(Long March Launch Vehicle Family) 2009-12-30 13:35:10阅读次 中国的运载火箭系列。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形成了包括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4个系列10多种型号,具有发射从低轨到高轨、不同质量与用途的各种航天器、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的能力,并正在研制长征五号新一代火箭系列。长征一号为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1970年4月24日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近地轨道,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长征二号系列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卫星和飞船,包括长征二号、长征二号C、长征二号D、长征二号E和长征二号F 等。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均为两级结构,全部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推进剂,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覆盖1.5~9.2t,曾发射过返回式卫星、美国铱星、澳大利亚卫星等政府和商业卫星。长征二号F火箭为载人航天运输工具,截至2007年共发射了6艘“神舟”号飞船。长征三号系列为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卫星,包括长征三号、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和长征三号C。它们的一、二子级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进剂;三子级采用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发动机能二次启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覆盖2.6~5.5t,曾发射过北斗导航星以及鑫诺、马部海等通信卫星。长征三号A为串联三级火箭,长征三号B和长征三号C为串联加捆绑式火箭,以长征三号A的芯级分别捆绑了4和2枚助推器。长征四号系列火箭也是三级火箭,6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5~3.1t,主要用于发射风云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等。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正在研制中,芯级直径为5m,全部采用液氢液氧推进剂,芯级周围将捆绑不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火箭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18个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一号丁、长征二号、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已退役;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无人深空探测能力。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25吨,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 中文名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外文名 Long March launch vehicle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始研制时间 1965年 缩写 CZ或LM 首次成功 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 研制单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 首飞成功时间 1970年4月24日 退役系列 长征一号 现役系列 长征二至七号十一号 研制中系列 长征八号 论证中系列 长征九号

目录

火箭归类 试验火箭: 长征一号系列(已退役) 第一代火箭: 长征二号系列(大部分现役) 长征三号系列(大部分现役) 长征四号系列(大部分现役) 第二代火箭:[5] 长征五号系列(现役) 长征六号(现役) 长征七号(现役) 长征十一号(现役) 长征八号(研制中) 长征九号(论证中) 长征一号系列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第一种运载火箭型号,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拥有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一号丁运载火箭两个型号。在“长征一号”的技术基础上,发展了“长征二号”、“长征三号”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一号 长征一号(CZ-1)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全长29.4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质量81.57吨,起飞推力112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300千克。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奠定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基础。1971年3月3日,长征一号火箭第二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准确送入轨道,又一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一号共进行了两次发射,均获得成功。 目前该火箭已退役。 长征一号乙 长征一号丁也被称作“长征一号马杰”。是长征一号的第一个改进方案。方案提出使用意造马杰火箭的第三级意丽丝固体火箭发动机来替换国产的第三级GF-02固体火箭发动机。火箭的一、二级没有更变。但当时因缺乏资金所以没有向意大利购买马杰火箭的第三级,因此没有投入生产。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英文:Long March 5 Series Launch Vehicle[1] ),又称“大火箭”“冰箭”[2] ,是我国在研运载能力最大、尺寸最大的火箭[3]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要[4] ,并弥补中外差距[5-7] 而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长征五号系列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8] ,设计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思想[9] 。系列由二级半构型的基本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代号:CZ-5)和不加第二级的一级半构型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代号:CZ-5B)组成,运载能力将分别达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3吨,近地轨道23吨[1] 。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10] 的实施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 长征五号系列的研制已经进入到试样阶段并突破全部关键技术[11] 。基本型长征五号预计于2016年年底在中国海南航天发射场首飞。 最新新闻 中国首次公开新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实物全貌2015-03-12 08:4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702所在天津圆满完成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所有部段的进塔工作。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首次向世人展示其全貌。目前,该型火箭全面进入全箭模态试验阶段。...详情 中文名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 外文名Long March 5 Series Launch Vehicle 外号大火箭、冰箭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目前状态研制中 首飞时间2016年年底(预计) LEO运载能力23吨 GTO运载能力13吨 箭体长度56.97米 起飞质量867吨 起飞推力10565千牛 可靠性98% 生产基地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 发射场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目录 1研制原因 2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设计思想 ?设计原则 3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 ?芯一级 ?助推器

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百科名片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一枚大型三级液体推进剂火箭,也是我国同步轨道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它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也可执行低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任务。长征三甲火箭继承了长征三号的成熟技术,采用了改进的液氢液氧第三级,其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2650千克。由于拥有更灵活先进的控制系统,长三甲运载火箭可以在星箭分离前对有效载荷进行大姿态调姿定向,并提供可调整的卫星起旋速率,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1994年11月和1997年5月两次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三号卫星。 目录

编辑本段火箭简介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在“长征”3号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火箭全长52.52米,火箭直径、整流罩均超过“长征”3号。“长征”3号甲同样是三级液体助推火箭,一、二级为常规燃料,第三级为液氢液氧燃料。第三级把直径由2.25米增大到了3米,并增加贮箱长度,推进剂由8.2吨增加到17.6吨。整个起飞重量240吨,起飞推力300吨,其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4吨提高到2.6吨。它是中国目前高轨道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具有一箭多星和适应多种轨道卫星发射要求的能力。 1994年11月30日,“长征”3号甲火箭又把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发射升空。“长征”3号甲不仅适用于各种大、小卫星发射的需要,而且其发展潜力很大。中国正在用它作芯级,并利用中国已经成熟的捆绑技术,发展“长征”3号乙、“长征”3号丙火箭,由此形成并利用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群体,其中“长征”3号丙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到4.8吨。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CZ-3A)是一枚大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继承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成熟技术,采用了改进的液氢液氧第三级,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的运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拥有更灵活先进的控制系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可以在星箭分离前对有效载荷进行大姿态调姿定向,并提供可调整的卫星起旋速率,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为我国下一步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CZ-3B)及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CZ-3C)创造了条件,成为我国GTO运载火箭的基本型。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同时兼顾低轨道(LEO)、太阳同步轨道(SSO)等其它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也可进行一箭双星或多星的发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GTO运载能力为2.65吨,全箭起飞质241吨,全长52.5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三子级直径3.0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_长征三号系列_六_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介绍:长征三号系列(六) 陈国 华 图16 长征三号A 三子级发动机系统图 四、推进系统 长征三号A 的推进系统由一、二、三子级的推进系统组成。一、二子级的推进剂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发动机的性能与长征三号的基本相同;三子级的推进剂是液氧和液氢,发动机是新研制的氢氧发动机YF -75。 1.一子级推进系统一子级推进系统的发动机是DaFY 6-2,输送系统则与长征三号一子级的相同。DaFY 6-2是YF-21的改进型,改进后推力增大了196千牛,与箭体的接口不变,但机架上预留了捆绑助推器的结构。 2.二子级推进系统二子级推进系统的发动机是DaFY 20-1,由主机和游机组成,输送系统与长征三号二子级的相同。DaFY20-1是YF-24的改进型,改进后的主机喷管增长450毫米,游机喷管增长104毫米;主机推力增加22千牛,比冲增加88牛?秒/公斤;游机推力增加1千牛,比冲增加72牛?秒/公斤。 3.三子级推进系统三子级推进系统由YF-75氢氧发动机、输送系统、增压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推进剂管理系统及其它系统组成。 (1)YF-75氢氧发动机YF-75是新研制的发动机,经历了方案论证、模样、初样和试样等阶段。从1989年开始进行发动机试车,到1993年1月为止,累计试车22065秒,累计起动67次,并做到了6倍工作时间无故障。YF-75发动机由两台单机通过机架并联构成,每台单机自成系统,独立运行,可进行双向摇摆,最大摆角为4度。发动机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方案,由两台气动串联的涡轮泵分别为推力室供应液氢和液氧。 发动机可进行二次起动,用固体火药起动器作为涡轮泵的起动能源,推力室用固体烟火点火器点火,两次起动之间的滑行时 间不受限制。 YF-75发动机由推力室、燃气发生器、涡轮泵、各种阀门和总装元件构成。 表8 YF -75发动机的主要性能 真空推力78.45千牛 真空比冲4315牛?秒/公斤质量混合比 5.0 液氢流量 3.08公斤/秒液氧流量15.15公斤/秒推力室压力 3.67兆帕液氢泵转速40000转/分液氧泵转速20000转/分干质量245公斤 外廓尺寸  2805毫米×3068毫米(高×直径) 推力室包括头部、身部和延伸喷管三部分。头部采用同轴式氢氧喷嘴单元,氧喷嘴为离心式,氢喷嘴为直流缝隙式。所有的喷嘴单元都相同,并按同心圆排列。身部采用锆铜合金的沟槽内壁,用电铸镍形成外壁。喷管延伸段采用螺旋管束式结构方案,用氢作排放冷却剂。 燃气发生器头部采用离心式氧喷嘴和直流式氢喷嘴,并带有 ? 13?Aug.1998 A er osp ace China

长征系列火箭相关参数

型号发射 时间 退役 时间 推进剂 节 数 长度 (m) 直 径 (m) 起飞 质量 (t) 起飞推 力 (kN) 有效载荷 (LEO, kg) 长 征一号1970 年 1971 年 硝酸-27S +偏二甲肼[1] 3 29.86 2.25 81.6 1020 300 长 征一号D 未发 射 未发 射 硝酸-27S +偏二甲肼;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2] 3 28.22 2.25 81.1 1101 930 长 征二号1974 年 1974 年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2 31.17 3.35 190 2786 1800 长 征二号C 1975 年 现役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2 35.15 3.35 192 2786 2400 长 征二号D 1992 年 现役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2 33.667 (防护罩 除外) 3.35 232 2962 3100 长 征二号E 1990 年 1995 年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2.5 49.686 7.85 462 5923 9200 长 征二号F 1999 年 现役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2.5 58.34 7.85 480 5923 8400

长 征三号1984 年 2000 年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液氧+液氢 3 43.8 3.35 202 2962 5000 长 征三号A 1994 年 现役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液氧+液氢 3 52.3 3.35 241 2962 8500 长 征三号B 1996 年 现役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液氧+液氢 3.5 5 4.84 7.85 42 5.5 5924 12000 长 征三号C 2008 年 现役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液氧+液氢 3.5 5 4.84 3.35 342 4442.4 3800(GTO) 风 暴一号1972 年 1982 年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3 32.6 3.35 191 2968 1500 长 征四号A 1988 年 1999 年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3 41.9 3.35 249 2962 4000 长 征四号B 1999 年 现役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3 44.1 3.35 25 4 2971 4200 长 征四号C 2007 年 现役 四氧化二氮 +偏二甲肼 3 ? 3.35 ? 2971? 4,200 长开发未知液氧+煤油;3 60.5 5.2? ? - 12000-25000

长征系列火箭大全最新最全

长征家族最新版 目录 长征家族最新版 (1) 长征十一号 (1) 长征九号 (1) 长征七号 (2) 长征六号 (2) 长征五号 (2) 长征四号 (3) 长征四号甲 (3) 长征四号乙 (3) 长征四号丙 (3) 长征三号 (3) 长征三号甲 (4) 长征三号乙 (4) 长征三号丙 (4) 长征二号 (4) 长征二号丙 (5) 长征二号丁 (5) 长征二号E (5) 长征二号F (5) 长征一号 (5) 长征1号D (6) 附录国产发动机 (6) YF-100发动机 (6) YF-77发动机 (7) YF-75D发动机 (7) 长征十一号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在研制的中国新一代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CZ-11首枚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正稳步推进,有望2014年首飞。CZ-11研制成功将填补中国固体运载火箭领域的空白。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系统由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支持系统组成,一级采用中国最大规模和推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1] 可牵引大型固体发动机和运载火箭固体助推器技术的发展。 长征九号

号总设计师透露,2025年至2030年之间,研制长征九号火箭,起飞推力4000吨级,110米长,能把120吨的 长征七号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芯一级采用两台推力为120吨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拥有4枚助推器,每枚助推器采用一台YF-100发动机,运载能力将达到近地轨道13吨,并将用于发射中国的货运飞船。目前火箭研制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于2014年在海南航天发射场实现首飞。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研制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在2014年实现首飞。[1] 长征七号运 载火箭为“两级半”构型运载火箭,“两级”是指运载火箭芯级为两级构型,“半”则指的是有助推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芯一级采用两台推力为120吨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拥有4枚助推器,每枚助推器采用一台YF-100发动机。 CZ-7火箭在CZ-2F火箭的基础上研制,填补了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空白。根据发射需求预测,未来我国除了发展20吨级空间站舱段等特殊需求,以及1吨以内的小型卫星外,大量载荷将处于中等运力区间,包括东方红三号和东方红三号B、东方红四号和东方红四号E、东方红五号等通信卫星平台,以及以资源和风云卫星为代表的大型遥感卫星平台,还有大型低轨道和高轨道遥感卫星平台等,此外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还要发射大型货运飞船进行补给。按照不完全统计,我国2020年前需要发射的卫星中1吨以下的卫星占45%,1~4吨的卫星占30%,5吨以上的占25%,其中LEO和SSO轨道的卫星主要是4吨以内的遥感卫星,更重的航天器就是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而GEO轨道的卫星1~4吨和5吨以上的基本相当,不过随着早期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的淡出,GEO轨道卫星将更多的以大质量的东方红四号和五号为主。从发射需求预测看,CZ-7火箭将是用途最广泛使用最频繁的火箭。 长征六号 有许多新技术是在中国国内首次使用,研制难度很大。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承担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也正式启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系中国无毒无污染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有许多新技术是在中国国内首次使用,研制难度很大,预计“长征六号”首发火箭将于2013年出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2000年就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总体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2010年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决定,“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由八院总承研制,八院随即开始组建研制队伍,全面开展立项前各项协调、论证和策划工作。 长征6号火箭使用3.35米直径的第一级和2.25米直径的二、三级,其第一级仍然使用1台YF-100发动机,第二级使用1台YF-115发动机,第三级使用4台1000牛的过氧化氢/煤油发动机。长征6号的700千米高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为1吨,可以视为现有长征1号D的替代型号。另有报道称长征6号火箭还可能捆绑小型固体助推器以增强运载能力,从而填补长征六号基本型号与长征七号基本型号之间的运力空白。据中国航天报讯,2009年9月长征6号火箭立项,已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长征五号 随着推力为120吨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推力为50吨的YF-77氢氧发动机先后完成长程试车,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审批立项,我国新一代、组合化的运载火箭系列长征-5 号的研制也进入关键阶段。 长征-5号运载火箭系列以120吨和50吨两种发动机为基础,构成5米直径、3.35米直径和2.25米直径三种模块,形成“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这次展出的模型便是长征-5号运载火箭系列中最为强大的型号,以5米模块(2个50吨YF-77)为芯级,以4个3.35米模块(2个120吨YF-100)为助推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