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荷移动规律

电荷移动规律

电荷移动规律
电荷移动规律

电荷移动规律

利用电泳可以确定胶体微粒的电性质,向阳极移动的胶粒带负电荷,向阴极移动的胶粒带正电荷

1.正电: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如

Fe(OH)3,Al(OH)3,Cr(OH)3,H2TiO3,Fe2O3,ZrO2,Th2O3

2.负电: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硫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如As2S3,Sb2S3,As2O3,H2SiO3,Au,Ag,Pt。(另外土壤胶粒子也带负电)

3.不带电:像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一类的高分子胶体粒子是不带电的。

4.胶体粒子可以带电荷,但整个胶体呈电中性

发生电泳的原因

胶体能发生电泳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一般说来,是由于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的原因引起的。

什么是电泳?

1.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Peнce首先发现了电泳现象

2.在外加直流电源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介质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电泳。利用电泳现象使物质分离,这种技术也叫做电泳。胶体有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的微粒带有电荷。各种胶体微粒的本质不同,它们吸附的离子不同,所以带有不同的电荷。

影响电泳迁徙的因素

1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指单位长度的电位降,也称电势梯度。

2溶液的pH。它决定被分离物质的解离程度和质点的带电性质及所带净电荷量。

3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泳液中的离子增加时会引起质点迁移率的降低。

4电渗。在电场作用下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

电泳的应用

电泳现象是胶体的重要特征,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生物化学中常用电泳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医学上利用血清在纸上电泳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电泳电镀则是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胶体颗粒最内一层是氢氧化铁固体,称为胶核。胶核是氢氧化镁固体,是电中性的。

同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减少了胶粒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从而阻止了胶粒相互结合变成更大的颗粒以沉淀析出。如果在这类胶体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产生

的离子会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粒凝聚而沉淀。河流中的粘土胶粒由于吸附了氢氧根离子而带负电荷。当河水流到含盐的海水里时,带负电荷的粘土胶粒被海水中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及镁离子中和,使粘土沉淀下来,最终在河口形成了三角洲。

在高炉的烟中,炭黑和灰尘常呈胶粒状,并带有电荷。如果在烟囱上安装一个高压电极,可以吸收带负电荷的胶粒,并沉积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从中回收到贵重的产品,还可以减少空气的污染。

微观解析

胶核会吸附离子。溶液中的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与生成胶核的离子生成沉淀,最容易被吸附。但由于铁离子三价,单个离子带的电荷比氢氧根离子多,故更容易被吸附。

一般认为,胶核外层会紧密地吸附一层铁离子,这一层叫做紧密层。算到紧密层,由于铁离子带正电,颗粒带正电。

氢氧根离子吸附在紧密层外,是胶体颗粒的最外层,其浓度分布符合玻尔兹曼分布。这一层称为扩散层。理论上说,靠近紧密层的位置氢氧根离子浓度最大,到无穷远处(溶液深处)氢氧根离子浓度和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扩散层所带的离子总电量和紧密层中铁离子的总电量相同。故如果将扩散层的离子全部计入,胶体颗粒也是不带电的。

但平常说的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是没有将扩散层全部计入,而只是计入了一部分。是哪一部分呢?

胶体颗粒电泳的时候,颗粒运动时胶核运动、紧密层运动,但扩散层不是全部运动,只是靠近紧密层的一部分扩散层运动。这样,在扩散层中会有一个面。面内离子参与电泳,面外离子不参与电泳。这个而叫做ζ面,从这个面到溶液深处的电位叫做ζ电位。我们平时说的胶粒带电,指的就是胶粒的ζ电位。

由于ζ面内的氢氧根离子只是扩散层的中所有氢氧根离子的一部分,其数量并不足以中和紧密层中的铁离子带的正电荷,所以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

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8扩大1000倍得80,而不能得0080.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

电荷移动规律

电荷移动规律 在外加直流电源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介质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电泳。利用电泳现象使物质分离,这种技术也叫做电泳。胶体有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的微粒带有电荷。各种胶体微粒的本质不同,它们吸附的离子不同,所以带有不同的电荷。影响电泳迁徙的因素1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指单位长度的电位降,也称电势梯度。2溶液的pH。它决定被分离物质的解离程度和质点的带电性质及所带净电荷量。3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泳液中的离子增加时会引起质点迁移率的降低。4电渗。在电场作用下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电泳的应用电泳现象是胶体的重要特征,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生物化学中常用电泳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医学上利用血清在纸上电泳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电泳电镀则是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胶体颗粒最内一层是氢氧化铁固体,称为胶核。胶核是氢氧化镁固体,是电中性的。同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减少了胶粒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从而阻止了胶粒相互结合变成更大的颗粒以沉淀析出。如果在这类胶体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会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粒凝聚而沉淀。河流中的粘土胶粒由于吸附了氢氧根离子而带负电荷。当河水流到含盐的海水里时,带负电荷的粘土胶

粒被海水中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及镁离子中和,使粘土沉淀下来,最终在河口形成了三角洲。 在高炉的烟中,炭黑和灰尘常呈胶粒状,并带有电荷。如果在烟囱上安装一个高压电极,可以吸收带负电荷的胶粒,并沉积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从中回收到贵重的产品,还可以减少空气的污染。微观解析胶核会吸附离子。溶液中的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与生成胶核的离子生成沉淀,最容易被吸附。但由于铁离子三价,单个离子带的电荷比氢氧根离子多,故更容易被吸附。一般认为,胶核外层会紧密地吸附一层铁离子,这一层叫做紧密层。算到紧密层,由于铁离子带正电,颗粒带正电。氢氧根离子吸附在紧密层外,是胶体颗粒的最外层,其浓度分布符合玻尔兹曼分布。这一层称为扩散层。理论上说,靠近紧密层的位置氢氧根离子浓度最大,到无穷远处(溶液深处)氢氧根离子浓度和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扩散层所带的离子总电量和紧密层中铁离子的总电量相同。故如果将扩散层的离子全部计入,胶体颗粒也是不带电的。但平常说的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是没有将扩散层全部计入,而只是计入了一部分。是哪一部分呢?胶体颗粒电泳的时候,颗粒运动时胶核运动、紧密层运动,但扩散层不是全部运动,只是靠近紧密层的一部分扩散层运动。这样,在扩散层中会有一个面。面内离子参与电泳,面外离子不参与电泳。这个而叫做ζ面,从这个面到溶液深处的电位叫做ζ电位。我们平时说的胶粒带电,指的就是胶粒的ζ电位。由于ζ面内的氢氧

初中物理 例析电流的形成与方向专题辅导

初中物理例析电流的形成与方向专题辅导 张友金 一. 电流的形成 在理解电流形成的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电流可能只是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 电流可能只是由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3. 电流可能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二. 电流的方向 电荷有正电荷与负电荷两种,科学实验证明在电路中正电荷、负电荷都可以定向移动,有时还会同时移动,但物理学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情况下究竟是什么电荷在移动,当时就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而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则与电流方向相反。在以后研究和利用电流的过程中并未发现这一规定有什么影响,所以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例1. 如图1所示,当开关闭合时,请在电路中标明电流方向。 图1 解析:当开关闭合时,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导线、开关、导线、小灯泡、导线回到电源的负极。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 例 2. 电荷的___________形成电流,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___________→用电器→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涉及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大家知道,金属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平时它们运动的方向杂乱无章,接上电源后,出现了大量电荷的定向移动,于是形成了电流。电流和水流类似,也有方向,当把用电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时,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例3.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___到

___________。 图2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电流方向的规定和干电池正负极的识别。通过观察可知,干电池上端是正极,小灯泡在电源外部。由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可得出结论。通过小灯泡中的电流方向是从B到A。抓住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及电流方向的规定是求解本题的关键。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教具使用说明 邻水县九龙中学沈俊 有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回归运动)问题是理解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文字表达往往不能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如果说能够巧妙地利用图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仅以利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图示,进行分段分析的教学进行阐述,供参考。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图中日期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 图1 一、直射点与昼夜长短 引导学生从图1中获取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相关的基本知识,如: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0°),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0°),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为极昼;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以北为极夜。 二、图示分段 引导学生从图1中获取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相应的时间段,如:3月21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①段;6月22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②段;9月23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③段;12月22

日~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④段。 三、分段分析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进行归纳总结。 1、昼夜长短的变化(图2以北半球为例) 图2 (1)纬度变化规律 ①段和②段:全球大体上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③段和④段:全球大体上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 (2)周年变化规律 ①段: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 ②段: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反之。 ③段: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反之。 ④段: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图3以北半球为例)

电荷练习题

新人教版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练习题 1、一个物体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带了电荷;而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本质是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_____和_____,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电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它____(填“能”或“不能”)测量物体带电量的多少,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4、电量指的是___________,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_。 5、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任意两个靠近均相互吸引,已知甲带正电,则乙球不可能_____;若丙球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则乙球一定_____。(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6、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验电器也带了___电。这时验电器所有的负电荷总数比玻璃棒接触验电器前要___。 7、化纤布料的衣服比其他布料更容易沾染灰尘而变脏,主要是由于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______现象。 8、“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是在_____的基础上进行____得出来的,这是研究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9、如图所示,将一带电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若 (1)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带电体是带____电的。 (2)金属箔张角变小,说明带电体是带____电的。 (3)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说明带电体是带___电的,且所带电荷量比验电器所 带电荷量___(填“多”或“少”) 10、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由于_____(选填“玻璃”或“丝绸”)原子核对 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所以电子的转移情况是从_____到_____。 11、请列举两个静电应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A、头发散失了水分后,变得坚硬 B、由于摩擦起电头发带的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C、由于太阳照射和摩擦产生的热使头发膨胀 D、由于梳子的机械分离作用使各头发彼此分离 1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A、用头发摩擦过的钢笔杆能够将碎纸屑吸引起来 B、磁铁能把钢针吸引起来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 D、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听到轻微的“劈啪”声,甚至在夜晚能看见火花 14、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15、有a、b、c、d四个带电体,a排斥b,b吸引c,c排斥d,已知c带负电,则() A、a带负电,d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负电 C、b带负电,d带负电 D、a带正电,b带正电 16、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查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梳头时() A、塑料梳子失去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C、头发得到一些电子 D、头发和梳子间没有电子转移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练习题知识讲解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 练习题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练习题(一)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 (1)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则小数的值分别扩大10倍、 100倍、 1000倍…… (2)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则小数的值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例如:把7.4缩小到原来的1/10是 0.74,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0.074…… 练: 1.把13.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把13.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把13.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把13.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把13.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 2.把0.03扩大到它的()倍是30,把0.03扩大到它的()倍是300。 3.把48缩小到它的()是0.48,把48缩小到它的()倍是0.048。 4. 0.08扩大到原数的_____倍是8,42缩小到原数的是_____0.042。 5.把 6.08先缩小到它的1/1000, 再扩大100倍,相当于把原数缩小() 倍,所以结果是()。 6.把20.54先扩大1000倍,再缩小100倍,相当于把原数扩大()倍,结 果是()。 7.把20.54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 (),结果是()。 8.54.72先缩小1000倍,再扩大100倍后是()。 9. 2.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_____位后是0.0236,是原来小数的_____;如果小 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原来小数的_____. 10. 3个十和3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_____.如果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 动一位,就是3个_____和3个_____组成的数。 11.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一个新数,新数与原数的和是原数的 ()倍。

(完整版)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练习题(一)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 (1)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则小数的值分别扩大 10 倍、100 倍、1000 倍…… (2)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 则小数的值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例如:把7.4 缩小到原来的1/10 是0.74,缩小到原来的1/100 是0.074…… 练: 1. 把13.8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把13.8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是(),把13.8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把13.8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把13.8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 2. 把0.03 扩大到它的()倍是30,把0.03 扩大到它的()倍是300。 3. 把48 缩小到它的()是0.48,把48 缩小到它的()倍是0.048。 4.0.08 扩大到原数的倍是8,42 缩小到原数的是0.042。 5.把 6.08 先缩小到它的1/1000, 再扩大100 倍,相当于把原数缩小()倍, 所以结果是()。 6.把20.54 先扩大1000 倍,再缩小100 倍,相当于把原数扩大()倍,结 果是()。 7.把20.54 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 ),结果是()。 8. 54.72 先缩小1000 倍,再扩大100 倍后是()。 9. 2.36 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位后是0.0236,是原来小数的;如果小 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原来小数的. 10.3 个十和3 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如果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 动一位,就是3 个和3 个组成的数。

电荷知识点

一、电荷 1.带了电: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了解)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比如: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三、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 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 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 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8扩大1000倍得80,而不能得0080.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从而明确:……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反馈:(投影)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3.18×10 0.45×1000 1.2×1000 100×0.06 10×94.5 1000×0.34 订正时要说出道理. 2.教学例3: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金属中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和定向移动速度

金属中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和定向移动速度 金属导体中的导电机理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金属中的正离子构成金属的晶体点阵,自由电子在晶格间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压后,自由电子受到电场的作用,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上又加上一个定向运动,因而产生电流。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不是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而是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加速运动,同时又不断地跟正离子碰撞,使定向运动遭到破坏,然后在电场力作用下再加速,再碰撞。从大量自由电子运动的宏观效果来看,可以认为它们是以平均速率υ做定向运动。 自由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是很大的。根据金属经典电子理论,电子的热运动和气体分子运动一样,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m kT u π8= ,式中 k 是玻尔兹曼常量,k =1.38 × 10-23J/K ;m 是电子的质量,m =0.91×10-30kg ,T 是热力学温度。由公式可算出,当t =27℃,即T =300 K 时, 30 231091.014.33001038.18--?????=u m/s=1.08×105m/s 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是很小的。假定金属导体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为n ,电子电荷量为e ,电子定向运动的速率为υ,在△t 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S 的电子数就是nS υ△t ,通过此横截面S 的电荷量△q =enS υ△t ,导体中的电流I = t q ??= enS υ,由此可推出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enS I =。 以铜为例,铜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n =8.4×1022/cm3,e =1.6×10-19C 。直径l mm 的铜 导线,通过的电流是1A 时,由上面的公式可算出这时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υ=7.4×10- 5m/s 。可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是很小的。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选修3-1《教师教学用书》

电路的基本概念之电流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例如: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电解液中正负离子沿着相反方向的移动等。 要形成电流,首先要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但只有自由电荷还是不能形成电流的,例如:导体中大量的自由电荷,它们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朝任何方向运动的几率都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导体的任何一个截面来说,在任何一段时间内从截面两侧穿过截面的自由电荷数都相等,从宏观上看,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因而也没有电流。 如果我们把导体放入电场内,导体中的自由电荷除了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外,还要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由于很快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电流将消失,导体内部的场强变为零,整块导体成为等位体。可见,要得到持续的电流,就必须设法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导体内部存在电场,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动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这是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形成电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要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 2、导体两端必须保持一定的电位差(即电压)。 二、电流 电流既是一种物理现象,又是一个表示带电粒子定向运动强弱的物理量。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时间的

比值。如果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截面积的电荷为q,那么,电流 I=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A(安)。 如果在1s(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1C(库),则规定导体中的电流为1A(安)。 常用的电流的单位还有mA(毫安)、μA(微安)等。 1A=1000mA 1mA=1000μA 习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在电解液中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离子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流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电流。 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稳恒直流电流。 三、习题 有一根导线每小时通过其截面积的电荷量为900C,问通过导线的电流多大?合多少毫安?多少微安? 解:1小时=60分钟=3600秒 通过导线的电流I=q/t=900/3600=0.25A 0.25A=0.25×1000=250mA 250mA=250×1000=250000μA 答: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25安,合250毫安,合250000微安。

第一章 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

第一章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 第一节开采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移动 一、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和破坏 (一)岩层移动和破坏过程 在地下煤层被采出前,岩体在地应力场作用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部分煤层被采出后,在岩体内部形成一个采空区,其周围岩体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引起应力重新分布,从而使岩体产生移动、变形和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这一过程不断重复。这是十分复杂的物理、力学变化过程,也是岩层产生移动和破坏过程,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岩层移动(Strata Movement)。 为了便于理解,以近水平煤层开采为例,说明岩层移动和破坏过程和应力状态的变化。当地下煤层开采后,采空区直接顶板岩层在自重应力及上覆岩层重力的作用下,产生向下的移动和弯曲。当其内部应力超过岩层的应力强度时,直接顶板首先断裂、破碎,相继冒落,而老顶岩层则以梁、板的形式沿层面法向方向移动、弯曲,进而产生断裂、离层。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受到采动影响的岩层范围不断扩大。当开采范围足够大时,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在地表形成一个比采空区范围大得多的下沉盆地,如图1-1所示。 由于岩层移动和破坏的结果,使采空区周围应力重新分布,形成增压区(支承压力区)和减压区(卸载压力区)。在采空区边界煤柱及其边界上、下方的岩层内形成支承压力区,其最大压力为原岩应力场的3~4倍。由于支承压力的作用,使该区煤柱和岩层被压缩,有时被压碎,煤层被挤向采空区。如图1-2所示。由于增压的结果,使煤柱部分被压碎,支承载荷的能力减弱,于是支承压力峰值区向煤壁深处转移。在回采工作面的顶、底板岩层内形成减压区,其应力小于采前的正常压力。由于减压的结果,使下部岩层发生弹性恢复变形。上部岩体由于受下部岩体移向采空区的结果,可能在顶板岩层内形成离层,而底板岩层在采空区范围内卸压,在煤柱范围内增压,两种压力作用的结果,可能出现采空区地板向采空区隆起的现象。 (二)岩层移动和破坏的形式 在岩层移动过程中,采空区周围岩层的移动和破坏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弯曲 弯曲是岩层移动的主要形式。当地下煤层被开采后,从直接顶板开始岩层整体沿层面法线方向弯曲,直到地表。此时,有的岩层可能会出现断裂或大小不一的裂隙,但不产生脱落,保持层状结构。 2.垮落 垮落(又称冒落)这是岩层移动过程中最剧烈的形式,通常只发生在采空区直接顶板岩层中。当煤层采出后,采空区附近上方岩层弯曲而产生拉伸变形。当拉伸变形超过岩层的允许抗拉强度时,岩层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岩块,无规律地充填在采空区,此时,岩体体积增大,岩层不再保持其原有的层状结构。 3.煤的挤出 采空区边界煤层在上覆岩层强大的压力作用下,部分煤体被压碎挤向采空区,这种现象称为煤的挤出(又称片帮)。由于增压区的存在,煤层顶底板岩层

电荷移动规律

电荷移动规律 利用电泳可以确定胶体微粒的电性质,向阳极移动的胶粒带负电荷,向阴极移动的胶粒带正电荷 1.正电: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如 Fe(OH)3,Al(OH)3,Cr(OH)3,H2TiO3,Fe2O3,ZrO2,Th2O3 2.负电: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硫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如As2S3,Sb2S3,As2O3,H2SiO3,Au,Ag,Pt。(另外土壤胶粒子也带负电) 3.不带电:像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一类的高分子胶体粒子是不带电的。 4.胶体粒子可以带电荷,但整个胶体呈电中性 发生电泳的原因 胶体能发生电泳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一般说来,是由于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的原因引起的。 什么是电泳? 1.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Peнce首先发现了电泳现象 2.在外加直流电源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介质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电泳。利用电泳现象使物质分离,这种技术也叫做电泳。胶体有电泳现象,证明胶体的微粒带有电荷。各种胶体微粒的本质不同,它们吸附的离子不同,所以带有不同的电荷。 影响电泳迁徙的因素 1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指单位长度的电位降,也称电势梯度。 2溶液的pH。它决定被分离物质的解离程度和质点的带电性质及所带净电荷量。 3溶液的离子强度,电泳液中的离子增加时会引起质点迁移率的降低。 4电渗。在电场作用下液体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称为电渗。 电泳的应用 电泳现象是胶体的重要特征,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生物化学中常用电泳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医学上利用血清在纸上电泳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电泳电镀则是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胶体颗粒最内一层是氢氧化铁固体,称为胶核。胶核是氢氧化镁固体,是电中性的。 同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减少了胶粒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从而阻止了胶粒相互结合变成更大的颗粒以沉淀析出。如果在这类胶体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产生

直角坐标系内点的移动规律

课题: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1、探究点在直角坐标系的坐标研究变化规律,寻找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发现规律;2、运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 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 2、探究新课 例题1、机器人从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5点······按此规律走下去,则A6的坐标_______,A108的坐标_______. 小结:先找出各象限的点的坐标规律,然后研究周期数,找出所求的点在哪个象限。 例题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图片方向排列,如(1,0),(2,0),(2,1), (1,1),(1,2),(2,2),···,根据这个规律,第2014个点的横坐标为________.

小结:通过研究点对于的序数的位置规律,进而写出点的坐标。关键的问题是序数的排列规律。 例题3、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如图中箭头所示的 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从点(1,1)运动 到点(2,1),第3次从点(2,1)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 的坐标是________. 律,经过第2014次运动后,动点P 例题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点A(1,0),点A第一次跳动至点A1(-1,1),第二次跳动至点A2(2,1),第三次跳动 至点A3(-2,2),第四次向右跳动5个单位至点A4(3,2),………,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A第100次跳动至点A100的坐标是________.

小数点位置移动及规律的应用

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及规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44页例2.3 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l000倍。 教学重点: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难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l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二、新知学习 师: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1、教学例2(1):把0.07扩大l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 0.07×10=0.7 0.07×100=7 0.07×1000=7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_教案教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l000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得()。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移动()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l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把0.08扩大l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8扩大1000倍得80,而不能得0080。 小结式提问:

函数图像的移动规律

函数图像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用下面后的口诀“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一次函数是直线,图像经过仨象限;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开口、顶点和交点, 它们确定图象现;开口、大小由a断,c与Y 轴来相见,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若求对称轴位置, 符号反,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的远;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添;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 函数学习口决:正比例函数是直线,图象一定过圆点,k的正负

是关键,决定直线的象限,负k经过二四限,x增大y在减,上下平移k不变,由引得到一次线,向上加b向下减,图象经过三个限,两点决定一条线,选定系数是关键。 反比例函数双曲线,待定只需一个点,正k落在一三限,x增大y在减,图象上面任意点,矩形面积都不变,对称轴是角分线x、y的顺序可交换。 二次函数抛物线,选定需要三个点,a的正负开口判,c的大小y轴看,△的符号最简便,x轴上数交点,a、b同号轴左边抛物线平移a不变,顶点牵着图象转,三种形式可变换,配方法作用最关键。 圆的证明歌:圆的证明不算难,常把半径直径连;有弦可作弦心距,它定垂直平分弦;直径是圆最大弦,直圆周角立上边,它若垂直平分弦,垂径、射影响耳边;还有与圆有关角,勿忘相互有关联,圆周、圆心、弦切角,细找关系把线连。同弧圆周角相等,证题用它最多见,圆中若有弦切角,夹弧找到就好办;圆有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记心间,外角等于内对角,四边形定内接圆;直角相对或共弦,试试加个辅助圆;若是证题打转转,四点共圆可解难;要想证明圆切线,垂直半径过外端,直线与圆有共点,证垂直来半径连,直线与圆未给点,需证半径作垂线;四边形有内切圆,对边和等是条件;如果遇到圆与圆,弄清位置很关键,两圆相切作公切,两圆相交连公弦。

小数点的移动规律(一)

小数点的移动规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5×10 50×10 5×100 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4.53 45.3 0.7 0.07 3、导入新课比较一下,刚才每组的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每组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数的大小却不同呢? 揭示课题:小数点有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1: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5×100=504 5.04×1000=5040 (3)引导观察比较:50.4和50.4比, 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504和5.04比, 小数点像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 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 把一个小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树,分别把它乘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2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是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 (2)提出“每千颗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千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 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板书0. 351千克=()克 (3)提问:你会把0. 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0. 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0. 351乘1000,计算0. 351乘1000是,可以直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