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词的语用意义

词的语用意义

词的语用意义
词的语用意义

词的语用意义

二、语用意义的特点The basic features of pragmatic meaning:

1、原词附属性(Etymological subsidiarity)

2、主观体验性(Subjective experientiality)

3、词义不确定性(Meaning uncertainty)

4、概念临时性(Conceptual temporality)

5、语境共生性(Contextual interdependency)

? 1)原词附属性 adhesive (忠实原意) : 依托词义 Each word must be adhesive to its primary meaning . .

Ambition is the mother of destruction as well as of evil. mother的原义是“母亲”,而在本句中的语用意义是“源泉”,但它又与本义“母亲”有着密不可分的语义关系。.

? 依托词形 Sometimes make use of the spelling of the primary meaning

最常见的是以英文字母来寓意,即以英文字母的形状指示某些物品的外形,如:

H-beam(工字梁) T-shirt u-steel (槽钢) X-brace(交叉支撑) 身比较肥胖的体型)

O-ring(o形环) V-belt(三角皮带) A-shaped(形容下半

依托词音 Sometimes make use of pronunciation of the primary meaning

A: why are parliamentary reports called “ blue books”? B:because the y are never red.

——为什么议会报告称为“蓝皮书”?——因为它们从来不是红的。

由于red和read(过去分词)谐音,本句实际上说“从来没有人读它们”,一语双关。

? 2)主观体验性 Personal experienced : In most cases, the use of a certain word will recall a lot of speaker’s association. 南瓜pumpkin 中国人尤其是老一辈的人,看到“南瓜”可能会想起苦日子,南瓜与艰难的岁月联系在一起。而美国人会想到Thanksgiving Day、 Halloween,南瓜与幸福生活紧密相连。

? 3)词义不确定(Meaning uncertainty)

语用收缩Unstable

语用扩充 In order to suit different context. it is necessary to extend or shorten the overtone of the word conceptual meaning

(1)语用收缩(pragmatic narrowing): 是指在特定语境中,某一词语所编码意义的所值范围或其含义的缩小。 a.As I worked in the garden, a bird perched on my spade. b.Birds wheeled above the waves. c.A bird, high in the sky, invisible, sang its pure song. d.At Christmas, the bird was delicious. 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人们听到这四句话后,即对“bird” 的原型意义(prototypical meaning) 作出语用收缩的语用加工。Bird在a句中可能指小麻雀;b 句中可能指海鸥;c句可能指云雀;d句中多指圣诞火鸡或家禽肉,并非一般的鸟肉。

(2)语用扩充(pragmatic broadening):就是原型意义或常规意义的语用弱化、延伸。 a.The math teacher made a circle on the blackboard, and then explained the diameter and semi-diameter. b.The students sitting in a circle went on listening to their teacher. c.Shanghai will be the New York in China. a中“circle”是典型的、具有几何意义的标准圆 b 中“circle”表示近似于圆的一种形状 c中“New York ”是指成为类似纽约那样规模、具有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

4)概念临时性Temporary Sometime the speaker adjust the conceptual meaning to serve the context

(1)指示(deixis)现象人们使用指示性的词汇时,常常伴有概念意义的临时调整。 a. I’ll ask her about it this weekend. b. Please wait for me in that place tomorrow. 要确定句子中

的指示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所指信息,才能理解这些词语和语句的真正语用含义。这些所指的信息就是随语境变化而有所变化的语用意义。

(2)共轭搭配(zeugma) 主要由一个词语同两个分属不同语义范畴的词语搭配而成。 d. She opened the door and her heart to the homeless boy. Open 与宾语door 和her heart共同组成共轭搭配。

? 5)语境的共生性。语用意义在运用的过程中

必须和语境共生共灭。无论是指上下文,还是指交际的场景。

? Words pay no debts. ? (words 指不行动之人的空话) ? He’s the mouth(发言人)of the House. (在开会的语境)

语用学

语用学肖蓉芳 莫里斯:1938年《符号理论基础》提出符号学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会话含义推理合作原则: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1977《语用学杂志》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发行是语用学成为语言学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得到承认的标志列文森《语用学》堪称第一本比较系统、完整的语用学教科书 利奇《语用学原则》勾画了语用学的研究范畴,指明了语义学与语用学的联系与区别 尤其礼貌原则合作原则 语用学定义: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的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纯语用学描写语用学应用语用学 弗思接受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观点)创立了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 韩礼德1964提出语域(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话语的风格)术语,即语境 陈望道提出的“情境”显然就是弗思提出的情景语境,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六何说” 何故,是说写说的目的:如为劝话人的还是但想使人了解自己意见或是同人辩论的 何事,是说写说的事项:是日常的琐事还是学术的讨论等等 何人,是说认清是谁对谁说的,就是写说者和读听者的关系 何地,是说认清说者当时在什么地方:在城市还是乡村之类 何时,是说写说的当时是什么时候:小之年月,大之时代 何如,是说怎样的写说:如怎样的裁剪,怎样配置之类 语境: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指示词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指示词语:指示用法:身势用法象征用法(菲尔默) 非指示用法:照应用法非照应用法 会话含义(N解):1、当说话人违反了这些准则或次准则的时候,听话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去设法领悟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这种话语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 它关注的不是说话人说了些什么,而是说话人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2、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来的,把会话含义分为两类:一般性会话含义和特殊性会话含义,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格赖斯合作原则:在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四条准则及相关次准则: 1、量的准则:指所提供的信息的量 A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 2、质的准则:所说的话力求真实,尤其是: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相关准则:在关系范畴下,只提出一个准则,即所说的话是相关的 4、方式准则:清楚明白的说出要说的话,尤其要: 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简炼D有条理 得体原则:1、礼貌准则(类似于利奇的礼貌原则):得体准则宽宏、、赞誉、、谦虚、、一致、、同情、、 2、幽默准则幽默的基本功能:增添欢乐消除隔阂缓解矛盾显出超群才智摆脱困境回敬挑衅 3、克制准则:讽刺挖苦指桑骂槐说反话

词汇学的基本知识

词汇学的基本知识 词汇学是研究词语的学问,它是传统语言学(语法、语音、词汇)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 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词的性质、词的构成、词义的本质及发展、词的各种关系(同音、同 义、反义等)。 一、什么是词 词是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造句的最小单位,它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汉语词的划分有一 定的困难,因为在书写时词和词之间是不分开的。就“独立运用”而言,许多虚词和量词是 不能独立运用的。于是增加了一条补充,一句话中把能独立运用的词划分出去,剩写的也是词。如:“我把这本书包了个书皮。”这个句子中的“本”“个”和“把”也是词。汉语中词 和短语的界限也不很清楚。一般可以用扩展插入法来区分。能插入的是短语,不能插入的是 词(意义不能变)。比如:钢笔——钢的笔、白菜——白的菜、白布——白的布、吃饭——吃 了饭、鸡蛋——鸡的蛋、睡觉——睡不睡觉。“钢笔”不能插入词,“白菜”插入后意思变了,它们肯定是词。“白布”可以插入且意思不变,可以做为短语。“吃饭”可以插入,“鸡蛋”可 以插入,但“鸡蛋”的频度很高,可以把它做为词。睡觉可以插入,但两个语素的组合是固 定的,把这类词做为离合词(理发、洗澡、打仗等)。 一个语素(有意义的汉字)能独立运用就是词。(米、吃、红、个、从) 两个语素组合后,意义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就是词。(钢笔、金鱼、) 两个语素组合后,不能扩展插入词,就是词。(钢笔,白菜) 两个语素组合后,虽能扩展插入词,但它们是不能用别的语素替换的,则是一种特殊的词 ——离合词。 两个语素组合后,虽能扩展插入词,但它们的使用频度很高,且大家约定俗成认为它是词。(“鸡蛋”是词、“鹰蛋”就有人认为是短语)。 综上所述,汉语的词与短语之间的界限是有模糊地带的。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形成了概念,词是反映概念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 比如,“月亮”、“月球”对应的是一个概念,“人民”这个词可以对应不同的概念。 二、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词汇由词和固定的短语——熟语、谚语等构成。 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1.语法分类——实词、虚词(词类) 2.结构分类——单纯词、合成词 3.音节分类——单音节词、多音节词 4.常用——常用词汇(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5.口语词汇——书面词汇 6.普通话词汇——方言词汇 7.汉语词汇——外来语词汇 8.古词语——新词语 熟语可以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成语表意凝炼、形象,在书面语中广泛运用。它来源 于古代的典故,有的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原句意思的成分(乘风破浪——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有的用四个字概括寓言、故事等(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有的增加个别字(短兵相接——车错毂兮短兵接)。成语的意思有的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汗流浃背、无稽之谈、自圆其说);多数成语的意思不是语素义的相加,有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高山流水——表示知己知音),有的是取字面的比喻义(水落石出——比喻真相毕露了)。

从语用学角度学习意义

从语用学角度学习意义 摘要:语用学和语义学是相互关联而又不尽相同的两个学科。语用学的诞生使得以往人们不能解释的一些语言现象得到解决,也使人们对语言意义的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关键词:意义;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语义学;语用学意义是我们研究交际活动的中心。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语义学可被定义为意义的学习。语用学是语言学领域里的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新的分支。一般说来,语用学是研究说话人如何运用语言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的学科。区分语用学和语义学的标准就是是否考虑语境。一般来说,语境由说话者和听话者共同拥有的知识构成。没有这种知识,语言交流就不可能。本文旨在阐述语用学和语义学的相互关系与相异之处,并解释语用学是怎样影响我们学习意义的。 一、词汇的意义 词义是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抽象概括的反应。然而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我们不能根据这个概念来简单的理解交流过程中的词汇的意义。即便我们从概念意义的角度来理解一个词汇的意义,也还是有不同的方法来解释它的。在日常会话中,至少可以用以下的四种方法来理解一个词汇的意义。假设你不知道英语词汇”desk”的意义,他人可以指着此词汇所表示的物体,并告诉你”这就是desk”;也可以向你描述”desk”就是”一件有一个平面和四条腿的家具,可以用在阅读和书写的时候”;或者向你这样解释,说”desk”就是”桌子的一种,带有抽屉”;如果对方是一名英语

教师,他通常会告诉你”desk”的中文含义就是”书桌”。但是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仅凭这样的定义是不能理解词汇的真正意义的,必须把语境的作用充分考虑进来。例如,”dog”一词,大多数人都会将它定义为”一种家养的驯服的动物”,但是在下面的这个例子中,”dog”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father:there is a dog! mother: oh! call the kids back!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dog”的意思是父亲要提醒母亲有狗,让她把孩子们叫回来以防被狗伤到的意思。 二、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 句子的意义通常被认为是句子本身的、抽象的、内在的性质。但是如果我们把句子看成是人们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所说的话,句子就转化成了话语。话语则是指具有一定交流功能的最小语言单位。它可能恰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可能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比如英语中用来打招呼的”hello”。我们在研究句子的意义时,就应该将它所在的语境考虑在内。所以想要明确界定”狗在叫”是句子还是话语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既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话语,对于它的界定完全决定于我们是如何看待和分析它的。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语法单位,是脱离语境而独立存在的,那么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句子。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说话人在某个语境下,带有一定目的而说出的话,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话语。例如,”我鼻子上冒汗了”这句话,如果把它当做是一个孤立的句子,那这个

词语含义及作用

词语含义及作用 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我们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历年来在中考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对于文章,我们都能看得见,感觉得到,但做起 题来总有点抓不住、摸不着,心里没底。其实,也不用害怕,所谓锁再 坚固,也总有能打开它的钥匙,只要你愿意去找,善于去找,就一定能 找到这把钥匙。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寻找阅读理解解题的钥匙。当然,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需要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 小步地去积累,那就离成功不远了。好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体味 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中考阅读考核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 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 的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指导——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角度:1、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词汇义),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沉含义(如:语境义、比喻义、引伸义等);3、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或说明选用词语的理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活题巧解,方法提炼。活题巧解: 【例题1】李时珍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 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今天,那些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也无不是依靠“勤”才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事迹, 早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他的成就不也是靠“勤”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的最有力的见证。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 分不开的。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最后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 【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对词语浅表意义的理解。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一概都不能例外。 【方法提炼】理解浅表含义可用“词义替换法”或“分解合并法”。 【例题2】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文中“从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中的“气”具体指的是什么? 【解析】这也是一道考查对词语特定含义理解能力的考题。“气”说起来虽然是很玄妙的,但句中给了我们很明显的提示,只要细细一下破折号前后的句子就能很快得出答案。精神力量 【方法提炼】理解特定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词句间对应关系。

话语套路的语用功能

话语套路的语用功能 亚当.沙夫著 周子恒、张碧译 人类行为通常建立于某种动机的基础上。这种说法适用于所有人类行为,但这里我们所关注的东西,使我们忽视了主体(agent)处于病理学状态(广义上的)时的行为。因此,我们不仅对那些严格意义上的疾病患者(例如精神病患者)的行为视而不见,同时,对于那些其精神意识饱受滥用酒精、毒品扰乱之苦的人、那些处于催眠状态的人等等而言,关于他们的行为,我们同样漠然视之。 当然,不同类型的动机,可能在特征、潜在认知因素(我们这里不考虑真实性[truth]价值)和情感因素方面迥然相异,而这些因素通常会共同参与这种动机结构的构建。这种结构非常复杂,原因在于:它们都建基于人类在有意或无意的状况下所形成的价值体系、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为准则体系,其中,后者包含了社会所公认的人类义务和禁忌。这里,我们不妨忽略所有这些细节和微妙之处(尽管这在行为理论学者眼中非常有趣),而将我们自己限定于某种一般性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即便在做出每个决定前,都早已经过意识层面的深思熟虑,但人类行为的动机依然受制于诸多认知和情感因素。行动个体通常无法完全意识到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他形成于内心的价值体系,以及经由社会途径而传达的心理图式及话语套路,等等,都会影响他的情感偏见、恐惧和偏好。个体对这些因素的认识越薄弱,它们对理性化的接受程度就越高,并伪装成有客观认知价值的元素,同时,它们对个体的影响力就越强。这正是话语套路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语用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力量的来源。 话语套路是一种特定的认知结构,这种特定性结合了认知、情感等诸多因素,因此,也是一个特定的语用结构,换言之,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要素,并因此贯穿于整个人类行为理论中。我们不妨换个说法:话语套路有其认知、情感和语用方面的价值。但我们这里并不在意这些以及其他观点,而是想阐述这样一个事实:话语套路对人类活动具有某种影响,同时,这个事实也可以揭示它们的起源问题。话语套路的社会功能与它们的起源互有联系:社会功能影响它们的起源,反之,话语套路的社会起源也会决定它们在人类社会行为中的功能。下面的分析,首先会阐述话语套路的语用功能问题,如上所述,这种功能与话语套路的起源相比,出现得较早。 众所周知,话语套路必须通过社会途径才能实现向个体的传达,这些途径,主要包括来自家庭的、童年时周遭环境的,以及此后学校、同学、同事等多方面的影响。在童年时代的早期阶段,这种影响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并行的。在牙牙学语的过程中,孩子接受了社会向他们传达的一系列观念,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些反应恰恰具有话语套路的属性。需要强调的是情绪与话语套路的关联过程。年轻个体的心智在形成过程中,与上面提及的一系列观念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他便通过模糊自己天性的方式,极大地强化了话语套路的作用。这种情况,便决定了话语套路对人的社会角色所形成的影响。 我们所使用的社会角色这一概念,是由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所设想的。尽管其他作者也曾以别的称谓方式提及这个概念,但在我看来,正是埃里希·弗洛姆为其赋予了最成熟的形式。弗洛姆将人的社会角色阐释为某种总体性态度,这种态度一方面通过社会途径传达给这个人,同时,也控制他对外部刺激做出某种类本能(quasi-instinctive)的反应。这种认识建立在以下的推理基础上:动物的心智结构中存在某种机制,它通过激发动物求生

语言学知识_语用学

语用学 一.语用学(Pragmatics)的定义: 语用学是用以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学问。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虽然都涉及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但是语义学(Semantics)只是将语言视作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而语用学(Pragmatics)则是将语言置于语境(context)之中。所以,语用学(Pragmatics)与语义学(Semantics)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语境(context)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二.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Sentence Meaning Vs. Utterance Meaning): 1) 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指的是独立于语境的句子本身所传达的字面意义。 2)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话语意义指的是将句子的意义置于特定语境中以表达言者某种意图的意义。 三.指示现象(Deixis): 指示现象指的是说话人利用语言形式表达说话内容所涉及的人员、事物、时间、地点等方面。指示现象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指示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的参与者。 2)空间指示语(spatial deixis):用于指代言语活动中所涉及的人、物或事的相对位置。 3)时间指示语(temporal deixis):用于表达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时间点和时间段。 四.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1) 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 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模式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 随后,他又对原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放弃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的区分,发展出了新的言语行为模式。该模式认为,言者在说话时可同时执行三个动作:即言内行动(locutionary act),言外行动(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动(perlocutionary act)。 言内行动(locutionary act):指言者发出言语,传达字面意义的行为动作。 言外行动(illocutionary act):指言者通过话语所表达的意图。例如:某人说I promise to give you a surprise时,他是在许下诺言。 言后行动(perlocutionary act):指言者通过言语表达的而实际实施的行为。 2)舍尔(Searle)的言语行为分类: 美国语言学家舍尔(Searle)在约翰·奥斯汀(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对言外行动(illocutionary act)进行了分类:阐述性言语行为(representatives),指令性言语行为(directives),承诺性言语行为(commissives),表达性言语行为(expressives),宣告性言语行为(declaratives)。 3)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 act): 直接言语行为:直接通过话语来实施某一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句子的意思不能按照其字面意义去理解,需要推导其话语的施为用意。

浅析词的附加意义

浅析词的附加意义 词义即词的内容,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反映。词义为什么除了抽象地、概括地反映事物对象的意义之外,还有附加意义?这与词本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词义是表示概念的,但往往除了表示概念外,还同时带有某些附带或另加的内容,即附加意义。如:“气魄”、“气焰”从所表示的概念来说,都是表示“某种威势”,但“气魄”多用于“做事的魄力或事物的气势”,具有明显的附加的意义色彩;而“气焰”多用于“恶势力的威风气势”,含有一种附加的贬斥色彩,可见词义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的,即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其中基本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确定的概念内容,是词义的核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而附加意义则是词义中附带或另加的意义。 一、基本意义与附加意义的界限 语言中基本意义与附加意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是密不可分的,这就限制了对词义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其实如果深入研究一下它们还是有界限的。我们知道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由音素和义素两个方面构成的,表音单位为音素。表义单位称义素。下面我们为更清楚地了解词义,使用义素分析法来确定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词的附加意义。 无论是对任何一个词义作义素分析,都需要在适当的环境里进行比较。因此义素分析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分析的语境,找出最小的语境,然后开始义素分析,在一定的语境内通过比较找出义素,找出表示某一个词义的结构形式。义素结构形式显示的含义,就是词义的基本意义。如:“男生”、“女生”。“男生”、“女生”是一个最小语境的词义,在相同的上下文与不同的上下文中运用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出其共同和不同的义素。如“学校的学生———男———女”,从这句中可以发现“学校的”“男”“女”是表特征的,只是“学校的”表示共同特征,“男”“女”是表示差别,它们在性别上是相对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就是说上面例句的共同义素是:“学校的”、“学生”,不同义素是“男”“女”,这些就是“学生”最小的语境包含的义素。那么“男生”、“女生”这两个词的基本意义就确定下来了。这就是词义内容的核心。但是有些词义除了基本意义之外,还有附加意义。那么附加意义如何确定呢?有的附加意义不难发现,它们有标志。普通话的儿化词,某些缀等。如:“这个小淘气儿”中的“儿”表示“喜爱”的附加意义,“我听阿妹唱山歌”中的“阿”表示“亲热”的附加意义等。另外汉语中的人名、地名、商店名等名称,由于命名人有明确的意思,所以也体现出附加意义。但是有些词义的附加意义不那么容易发现。这就需要在语境中发现它们。如:“父亲”、“爸爸”、“爹”,它们的基本意义是相同的,其中“父亲”多用于同他人交谈或书信中,而“爸爸”多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称谓, “爹”在某些地区使用,这种使用上的特殊情况,不是基本意义增加了,因此可以确定这是附加意义。“父亲”的附加意义表示庄重的风格色彩,“爸爸”含有亲切的色彩,而“爹”具有方言色彩。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把附加意义从基本意义中分离出来,从而进一步明确了附加意义与基本意义的关系和界限。 二、附加意义的类型 语法书中一般把词的附加意义分为感情、语体两种,称为色彩意义。其实某些词还有形象色彩。下面主要谈感情色彩和形象色彩这两种附加意义。关于语体色彩,如上面谈的“父亲”、“爸爸”、“爹”就属语体色彩的不同格调,这里就不谈了。 1·词的感情色彩有些词含有表感情的附加意义。表示使用者或命名者的具体情感。 ①汉语专有名词中有不少的词义含有表情感的附加意义。人或事物名称常常表达了命名人的愿望,对著名人物的功绩缅怀和颂扬或对某人某事的纪念。如“平安街、满都海公园、特本真餐厅、巴金书亭、红军(人名)、七十三(纪念曾祖父或祖父)等。 ②反映同一客观对象的不同的词,其词义的基本意义相同,但是由于与客观对象有关的人或事

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人的财富。一个人才如果只会死干事而完全不善言辞、笨嘴笨舌的,这样是不利于做好本职工作的。 现在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沟通,需要交流,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只有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才可以使相互熟识的人之间产生浓厚的情意,爱之更深;使陌生的人产生好感,结成友谊;可以使意见分歧的人互相理解,消除双方的矛盾;可以使彼此怨恨的人化干戈为玉帛,彼此友好相处。 不管你生性是多么的聪颖;接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穿的是多么漂亮的衣服;拥有多么雄厚的资产,如果你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仍旧会一无是处。要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必须培养自己的说话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大门,彼此的心灵才能产生碰撞,从而产生共鸣。在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中,会说话的人将会非常地受欢迎,能轻松地与他人融洽相处,在社会交往中如鱼得水。会说话常常会给一个人带来美好的人生,也是成就一个人一生的财富。 美国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把“会说话、金钱、原子弹”看作是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60年代以后,又把“会说话、金钱、电脑”看成是最有力的三大法宝。而“会说话”一直独冠三大法宝之首,足以看出会说话的作用和价值。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我们都会经常听到别人这样说:“我这个人,笨嘴笨舌,讲不好话。”却并不以为这是多大的缺憾。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现在的社会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一般来说,一项工作需要众多员工的合作、多个信息的综合。语言是比较普遍、方便,也是最直接的传递方式。语言能力强,双方就能顺利而准确地接受和理解信息,也能顺利地交流;语言能力弱,就不能很好地把信息传递给对方,交流会因此出现中断,甚至中止,进

语用学

语用学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目录 编辑本

语用学 语用学yǔyòngxué [pragmatics] 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符号或语言词句与其使用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 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C.W.莫里斯(1901~1979)和R.卡纳普(1891~1970)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提出的。60年代,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12~1960)和J.塞尔勒(1932~)先后发表了“语言行为”的理论; 美国语用学家P.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以上三个学者的贡献使语用学从概念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语言与语用学的密切关系,英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更不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交际。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学习者应在交际中运用语用策略消除歧义,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虽然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的定义和范畴尚没有统一的见解,但却有一种共识,即“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一门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的新学科。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金定元,1992:171)。换言之,要判断某些具体的言语行为是否得体须依据其使用的语境,离开了语境就使判断本身失真或失去意义。

词语语用意义的形成途径

引言:词汇意义与语用学 在语义学的研究中,G.Leech在他的著作Semantics中提出了七种不同的语义。就词汇语义研究来说,主要就是两个方面: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前者也称为概念意义或指称意义,体现了语言符号和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后者指词语所在的语法范畴所表达的信息,如dog和dogs,分别表示了单数和复数两种不同的语法意义[1]。一般来说,词语的这两种意义都可以在词典中查到,我们称之为词汇的“词典意义”。 在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词汇不过几千个,而现实世界是无限丰富的,当原有的词汇意义无法表现世界的变化,或者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时,词汇就会被赋予新的意义,同时,也带上了语言使用者个人的色彩,如态度、感情或者意志等因素。因此,我们发现在实际使用中有些词语是无法从其词典意义得到解释的。例如,我们生活中经常有看起来是“答非所问”的现象,或者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就无法理解某些词语。这种情况下,有关的词语就暂时性地获得了一个新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意义叫做词语的“语用意义”。词语的语用意义的产生,不仅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也有使用者个人的人为因素,是二者的有机结合[2]。 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的研究,是与语言使用的具体语境密切相关的。词语的语用意义是与词典意义相对的。它与词典意义紧密相连,是派生自词典意义,但又和其词典意义有着显著的、本质的不同。有学者认为,语言意义的获得是对语言进行假设、推理、演绎等一系列的逻辑运算而获得的。但是,我们认为,不管是怎样的逻辑处理,最终都要通过意义的基本单位,即词语来体现。 本文拟运用语用学的有关理沦,通过对语言具体使用中的词汇意义的研究,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探讨词汇语用意义产生的规律。 一、语境在词汇意义研究中的重要性 词语的意义必须通过其使用来体现,否则词汇不过是表达一组抽象概念的符号而已。事实上,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学者一贯认为,意义即功能(Meaning is function.)。因此,词汇意义的研究不能独立于语境之外,语境在确定词汇的具体意义时占据重要位置。 传统上认为,语境是相关的语言项之前所说过的话;在书面语篇中,亦指该语言项之后的语篇。事实上,在确定词汇的意义时,“语境”所涵盖的范畴要比这些大得多。Lyons指出:“很明显,一言语所在的语境,不仅包括与之相关的(即相关的上下文),也指说话时相关的环境特点。”[3]也就是说,语境还包括情景语境,包括语篇共时的、决定语言的连贯性、一致性等的所有因素。 J.I.Saeed对语境作了更为细致的分析。她把语境分为三类: (1)从物理语境可以估计到的; (2)从已经说的话中可以找到的; (3)从背景和共享知识中可以找到的[4]。 二、语言的“言外之意”:对话含义 美国哲学家H. P. Grice认为,在具体情景下进行语言理解的时候,说话人和听话者之间合作进行语言推理,从而促使双方间的交流成功。他认为,在听话人形成推理的行为中,说话人会运用足够多的规则来暗示而非明确说出来。Grice声称这种推理形成的可预见性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交流时默认的协议,称之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5] H. P. Grice给出了合作原则的四条具体的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一)量的准则(Maxim of Quantity) (1)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2)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二)质的准则(Maxim of Quality) 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三)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 ) 所说的话要有关联,即要切题。

语用学

语用学概述 ①语用学(pragmatics) 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语言学研究的较新的一个领域。语用学(pragmatics)这一术语的使用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C. Morris 和R. Carnap在20世纪中后期提出来的。但此时语用学只是作为符号学的组成部分。他们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中指出: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研究“符号的有生命方面,即……研究符号作用下出现的所有心理、生理和社会现象(Morris 1971:17-74)。正如所有新兴的学科一样,语用学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语用学发展的初始阶段,语用学曾被视为语义学的废纸篓。此时的语言学家们更加关注抽象的原则与语言逻辑。但是随着语境的引入及人们对于实际使用语言的重视,语用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如何兆熊(2000:4)先生所说“语境因素一旦进入了语义研究的范围,便为语用研究开辟了道路。语用研究进而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那么什么是语用学呢?从字面上而言,语用学就是研究如何使用语言的学科。但是对于语用学的定义远没有这么简单。下面我们回顾一下专家们对语用学所下的定义。 Stalnaker(1972:383)将语用学定义为“语用学是对语言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的语境所作的研究。” George Yule (2000: 3) 认为语用学所关注的四个领域分别是(1)语用学是对说话人含义的研究(2)语用学是对语境意义的研究。(3)语用学是对所获得的交际比所说的内容多多少的研究。(4)语用学是对相对距离描述的研究。 Leech(1983:x)将语用学定义为“对于语用学可以下这样的定义,它是对话语怎样在情景中获得意义的研究。” Mey (2004:42) 认为“语用学在本质上关注实际生活场景中语言的使用者及怎样使他们有效并得体地运用语言技能和资料的条件”。 我国的学者也对语用学下了不同的定义。 何自然(1997:1)认为“语用学(pragmatics)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context)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胡壮麟(2001:20)认为“语用学研究语境当中的意义”。“换句话说,语用学更关注语言交际的方式而不是语言建构(structured)的方式”。 尽管以上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共同关注了两个问题,即意义与语境。这也是语用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概念。 ②意义(meaning) 对于意义,有同学可能会问,语义学也是研究意义的。语用学与语义学是不是一样呢?在这里有必要对此稍作澄清。上文中我们曾经提到语用学曾被视为语义学研究的废纸篓,语义学家们将他们无法解释的现象都扔进了这个“废纸篓”。传统语义学关注的是句子所包含的语义命题的真实值,以及判断一个命题内容真实还是谬误所要满足的条件。 例如:He arrived late and missed the train. 这个句子由两个命题组成,命题p “He arrived late”,命题q “He missed the train”。两个命题由合取连词连接。那么该句的命题为p & q,如果p为真并且q也为真,那么p & q为真,如果p或q不为真,那么p & q为假。 德国哲学家Frege认为只有“思想”(thought)才可能具有真实值。“思想”就是句子的“意义”。Frege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表达了思想,有的句子不具有表达思想的那种意义,有些句子表达了比思想更多的内容,有些句子不足以表达思想,其中包括表达请求、命令、意愿、感叹的句子等。Frege将这三种类型的句子都扔到了语用学的“废纸篓”。 假设我们说“The roo m is cold .” 那么对于语义学家们来说,只有当此句话表达了可以判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一、课标法则: 新课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概念解说: 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 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三、方法指津: 分析句子的切入点: 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不是取决于是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③从中心入手,整体领悟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因为无论记认、叙事、状物或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或情感,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和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一般说来,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我们说,通览全文,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 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语用学名词定义

语用学名词定义 语用学(pragmatics) 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脉络如何影响人运用和理解语言。语用学分析研究影响语言行为(如招呼、回答、应酬、劝说)的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的规则。语用学还研究语言用于成事的方式。例如,「我允诺」用于特定语境中就是允诺。 语用学yǔyòngxué [pragmatics]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符号或语言词句与其使用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C.W.莫里斯(1901~1979)和R.卡纳普(1891~1970)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提出的。60年代,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12~1960)和J.塞尔勒(1932~)先后发表了―语言行为‖的理论;美国语用学家P.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以上三个学者的贡献使语用学从概念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语言与语用学的密切关系,英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更不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交际。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学习者应在交际中运用语用策略消除歧义,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虽然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的定义和范畴尚没有统一的见解,但却有一种共识,即―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一门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的新学科。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金定元,1992:171)。换言之,要判断某些具体的言语行为是否得体须依据其使用的语境,离开了语境就使判断本身失真或失去意义。

语义学与语用学中的“意义”含义之比较

语义学与语用学中的“意义”含义之比较 }5南腰:暑牛j吏2oo7年第12期高校论坛 语义学与语用学中的"意义"思义含义之比较 房丽君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语义学与语用学中"意义"的含义,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比较,清晰地得出两者相关及相异之处. 关键词意义语义学语用学语境 "意义"一直是人类探求的一个中心话题早在公元前5世 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已经在他的着作中提到了有关意义的话 题,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讨沦过类似的问题 千百年来,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无数的字典都是为了解释词汇的意 义而产生的.在本文中,语义学与语用学中"意义"的含义是讨论 的重点. 1语义学中"意义"的含义 语义学是研究如何通过语言进行意义交际的学科,是交际研究 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意义"本身就是一个常见词汇.比如,我们 可以i兑:"这个词的意义是什么?",也可以说:"这个词指的是什 么?".根据约翰?里昂的理论,词与句子的意义会根据交际场景 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人们有时所说的话与真正的意义相去甚远. 杰弗里?里奇在他1974,年出版的着作《语义学》中对意义进行如 下七种分类:①概念意义;②内涵意义;③社会意义;④情感意义 ⑤反映意义;⑥搭配意义;⑦主题意义.. 里奇认为第一种意义,即概念意义,是最核心的.概念意义是外 延性的,主要表现在它所关注的是一个词汇和它所指的事物之间的关 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概念意义与指称的概念有很大一部分重合的 地方.但是第二种意义中所用到的"内涵"一浏与在哲学的范畴内所

讨论的"内涵"是不同的.相对于"外延"一渊,哲学家用"内涵" 来表示—个词汇所指示的实体的性质.比如说,"人类"一词的外延 意义是指任何一个像你我一样的人,而它的内涵意义就是指"两足的","无羽毛的","有理性的"等的性质.然而,在里奇的理沦 系统中,内涵意义是指在日常会活中额外表现出来的情感意义.比如,"政客"与"政治家"这两个词在内涵意义上的区另q就是前者具 有贬损意义,而后者具有称赞意义.内涵意义与社会意义,情感意 义,反射意义和搭配意义一起共同归属于联想意义,而最后一种主题意义,由于它仅由句子中的词汇的顺序和词汇的重要性来决定,故而属于比较外围的意义. 但是,即便我们从概念意义的角度来解一个词汇的意义,也还 是有不f司的方法来解释它的.在日常会话中,至少可以用以下的四种方法来理解一个词汇的意义.假设你不知道英语词汇"desk"的意 义,并向他人询问这个词汇的含义,对方可以指着此词汇所表示的物体,并告诉你"这就是desk";也可以向你描述"desk"就是"一件 有一个平面和四条腿的家具,可以用在阅读和书写的时候";或者向 你这样解释,说"desk"就是"桌子的一种,带有抽屉";如果对方 是一名英语教师,他通常会告诉你"desk"的中文含义就是"书 桌".第一种方法会出现在大人和小孩的对话中,因为孩子的词汇量 太少,用实物的方法便于他们理解;第二和第三种方法通常会用于单语字典对于词汇的解释,并有时辅助以插图以便于读者理解;第四种方法会出现在双语字典或外语教学的教科书中. 2语用学中"意义"的含义 对于i吾用学,可以有多种定义方法.一个比较普遍的定义是语用 学是研究说话人如何通过语言来达到成功交际的学科.交际的过程对于在一定的语境中传达和理解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语用学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研究意义的学科.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从语义学的角度讨论了"意义"的含义, 但是还有一种重要的含义我们尚未涉及假如有人对你说"你是个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首先:现在的考试很少分着考“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提“句子的作用? ”都是包含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两者很难分开来答。比如:“为下文做铺垫”是一种“结构”上的作用,但实际答题时需要答“为下文写什么(具体内容)做铺垫”才给满分。而那个“什么”就是在内容上的作用。 句子在开头的作用: 引起下文(引出正文)◆引领下方(注意和‘引起下文’不同)◆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中心(又叫主旨)◆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照应标题◆照应开头 句子在文章结尾的作用: 总结上文(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强调中心升华中心(升华主题)◆注意以上三种不能同时出现 发人深思,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照应标题◆照应开头(就是首尾响应) 特别注意:如果你问的是语文阅读中的“句子的作用?”通常按这样的格式回答: 划线句子运用了()方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中心。 那个“中心”又包括: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物的性格品质及为下文做铺垫等。 还有不同的文体作用又有区别 〒〒〒〒〒〒〒〒〒〒〒〒〒〒〒〒〒〒〒〒〒〒〒〒〒〒〒〒〒〒〒〒〒〒〒〒〒〒〒〒〒〒〒〒〒〒〒〒〒〒〒★从句子的修饰作用进行理解,分析时要从修饰作用入手,追本溯源,理解句子的实在意义.这其实是考察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一般有比喻、烘托、借代、象征等形式,结合上下文,将修辞手法的作用在文章中表达的意义要表现出来。 ★文学概念和表现手法在文章的中作用才是考核的本质。→①起始句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总起的作用。②主旨句它的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③衔接句这种句子有承上启下作用。④深化句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⑤警示句它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⑥矛盾句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⑦情感句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⑧引用句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也常作设题点。⑨比喻句用比喻的方法说理抒情。⑩总结句或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增强表达力量等。再如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悬生疑,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 ★总结。。。1.为下文写作铺垫(打基础、作伏笔)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衬托(正衬、反衬) 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6、(照应开头),深化或提示主题 7、(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 8、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 9、(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10、开门见山,点题 11、总领上文 ★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针对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小结:(1)比喻。答题: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3)夸张: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本来面貌,目的在于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个别夸张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那座山远看似乎直入云霄",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于这一奇景的惊叹之情。 (4)反复,反复包含间隔反复和直接反复,所谓间隔反复,就是在文中不断出现一个相同的句子,但是中间有间隔,在散文或者议论文中,这样的反复多半是为了强调作者的观点;无间隔反复则表现为呼吁型的,通常使语言更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5)对偶:句式工整,语言凝练,表意深刻,给人深刻印象。(6)反问:有问无答,答在问中。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共鸣。(7)设问:有问有答,一问引起读者思考,一答更能引发共鸣。(8)排比:句式工整,便于吟咏;加强语势,层层递进。(9)反语,褒词贬用,加强讽刺意味,批评……;或贬词褒用,(答题时注意找出贬义词对应的褒义词来答)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五种:①总领下文;②承上启下(过渡);③总结全文;④为后文作铺垫;⑤照应。 主题上作用应是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 ★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