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好教育点亮人生》读后感之欧阳光明创编

《好教育点亮人生》读后感之欧阳光明创编

《好教育点亮人生》读后感之欧阳光明创编
《好教育点亮人生》读后感之欧阳光明创编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好教育点亮人生》读后感

欧阳光明(2021.03.07)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有幸的是本学期学校给全体老师赠阅《好教育点亮人生》一书,我静下心开细细品读了此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心,一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热情开展我们的工作。

首先,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尊重学生。”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释放,特别是后进生,更是给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

其次,平等对待学生。其实有不少老师会戴有色的眼镜对待学生,认识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态度和评价也是比较积极。而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这样的教育偏见是不可取的,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我们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多方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往往会发现,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况不同,认识问题的方法和出发点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只有平等对待学生,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地教育和引导他们。

再次,善于倾听。不管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难题或不顺心,或者是犯了错误,老师都要给予倾听,不要对情况不明确,不听学生述说,先入为主,自以为是,横加训斥,这样学生会避而远之。

正如书上所说的“智力有时是天生的,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不一样的教育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让我们不一样的教育点亮孩子们美好的人生,照亮孩子们美好的前程。

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更加认识到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触及心灵、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不断学习,我会继续用自己真挚的师爱,为学生导航,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的那片园地,用爱浇灌每一棵幼苗!

《好教育好人生》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好教育好人生》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假期里带着无奈的心情打开乳白色封面的《好教育,好人生》,原因是以往也曾看过类似的教育类书籍,可看得越多越觉得失望、无奈。这一次完全是带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拿起肖川先生的这本书。拜读后轻轻合上,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仿佛作者在平静的心湖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尤其那一句朴素而真切的话语“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她)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这是肖川教授对于什么样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的一段解释,他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这里的受教育不仅仅指上过学,获得了某个学位或某种文凭。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教育对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和对完整的 人的成全”,其实这个任务需要我们全社会给予关注。 我是一名家长,同时我又庆幸我是一名教师。同许多家长一样我渴望我的孩子能成为受过好教育有好人生的人,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的做法又让我不解:公然教孩子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家长;在大街上一边声如洪钟呵斥孩子、一边吐痰的家长;逼着孩子现在吃苦上苦将来作人上人的家长,埋头苦读“我送儿子上哈佛”和“天才儿子学习经”然后在自家试验田里耕耘不息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抢时间而插队、闯红灯的家长,……他们总让我心惊肉跳。他们的做法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初衷完全背离,有太多的父母(包括我),自己尚需成长,却被上苍和社会赋予了培育和监护孩子成长的特权。怎样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这恐怕是我们很多中国家长要补的一课。肖川教授的《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对原来我们固有的思维和做法进行了批判,也给我们今后如何更好地从事教育指明了方向。 其实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类电视中发现中外孩子在行为举止、思想品质上的巨大差异:很多外国的孩子能独立的面对世界,自信乐观,胆识过人;能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理性地思考问题,自主判断;能充分体面的表达自我,衣着得体,言行彬彬有礼;尊重他人,守时守信。我想有了这些教养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定会受益无穷,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一定会强与其他人。但再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有些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他们很多人身上所缺少的恰恰是这些。社会上的“啃老族”即使是工作以后还离不开父母的庇护;我们很容易人云亦云,在大家的共识中我们往往很少有人能坚持自我;我们很多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懂得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甚至包括自己父母的血汗也无动于衷;每一次集体活动总有人不守时守信,但他们毫不羞愧,还为自己的行为编

《读书点亮人生》演讲稿

《读书点亮人生》演讲稿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古往今来,读书一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与人类不断的学习积累是密不可分的,而书籍就成了记录知识、传递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记载了人类发展的点点滴滴。 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流连于书中不可自拔呢?是的,答案呼之欲出。从百家争鸣的时代说起,我们熟悉的圣人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从这个故事衍生的成语韦编三绝就是说明了孔子读书勤奋。 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一头绑住自己的头发,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头悬梁、锥刺股”的成语也因此而来。如今,家里的长辈、学校的老师也用这个故事教育

孩子们要勤奋学习。 再说,近代历史上也有许许多多的爱书之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读书之人。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他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去卖掉,换回来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放个辣椒在嘴里嚼着,辣的额头冒汗,他就用这个方法驱寒读书。也因此在中国文坛上鲁迅先生永远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爱读书之人多不胜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中又有谁是不爱读书的呢?例如:李白、杜甫、范仲淹、苏轼……没有这些爱书之人,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将如何传承呢?没有这些爱书之人,我们中华民族的华丽篇章又将由谁来书写呢?没有这些爱书之人,我们伟大复兴的民族梦想又该由谁了实现呢? 中国,一个古老而迷人的国度,这里有最灿烂的文化,这里有最可爱的人民,在这里,能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展翅翱翔,这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这里能接纳来自不同世界的声音,这里美好、和谐、海纳百川…… 也因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那就是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实现小康生活的梦,是追求公平正义的梦,是共同富裕的梦,是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清正廉洁,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天蓝水净,世界和平…… 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梦想构成了这绚丽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心得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心得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看了之后,引起了我的深思。也改变了我以前的一些老看法。 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以下4种特征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 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这便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君不见,有多少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又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不少兴趣班,而又有多少是孩子真正喜欢的呢?最后,孩子学习疲劳,家长也力不从心。 罗素说,儿童的人生本是充满期盼的,他总是指向将来的可能目标。这是促使儿童上进的动力之一。但是,如果总告诉儿童将来会比过去更糟,这不啻会令儿童的生命之源干涸。

我们不是经常这样来吓唬我们的孩子吗?你再不努力,就考不上舟山中学;你现在这个样子,长大只有去擦皮鞋。这就是我们为孩子描述的未来生活。如此赤裸裸的描绘和启发,我们在善意地提醒孩子的同时,又暗示给了孩子们一些什么?我们经常斥责年轻一代冷漠自私,甚至还常常感叹孩子们的早熟与叛逆。可我们想过没有,这些观念的始作俑者是谁?在这汲汲于功名利禄而无济世之心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除了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恐惧之外,还有的便是自私和冷漠了。 罗素说,对于一个快乐的儿童,激发豪爽慷慨的性格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个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着的孩子,他自然会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这真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提醒!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更习惯于通过训斥与惩罚来让孩子记住美德吗?罚跑步,罚写作业,罚站……想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愚蠢啊!我们越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的东西,我们越要把它们作为惩罚的手段。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反而会使孩子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呢?罗素还有一句名言:惩罚应该是你希望过失者感到厌恶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欢喜之事。你看,辛辛苦苦地实施教育的我们往往是多么的荒谬啊!

2021年好教育好人生原文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

好教育好人生原文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 ___肖川先生的一篇文章《好教育好人生》,令我深有感触。 《好教育好人生》主要阐述了人生中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塑造一个美好人生。 ___从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生、教育的目标、教育即解放、教育即服务、教育对人的成全、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和教育的意蕴等角度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我经过认真的学习思考之后,深深感觉到教育事业需要的是发扬奉献精神,要全心全意的为受教育者的全方位着想,用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的生活环境的思想为学生服务,并为他们创造切合实践的受教育的机会。笔者曾在企业工作好多年,企业文化和规章有很多是很苛刻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而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经历传达给同学们,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加一些催化剂,引导他们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就业青年。思想即行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计划有很多,关键是我们的思想定位是什么,愿用肖川先生的几句话来勉励自己,促进学习。 文章中我挑出了三句很有启迪的话与读者 ___

第一句:一个不难确认的真理是:任何一个学习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或者怀疑所学知识的价值,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相反,好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责任感,学会放弃,能够放眼未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第二句:好人生的境界:明确的目标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内心生活、宽广的活动舞台,构成了他们灿烂的人生。对于我们普通人,同样可以拥有好人生:掌握好谋生的技能,衣食无忧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并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好人生如香茗,淡雅纯净;好人生如佳酿,醇厚悠长。 第三句:教育就是服务: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在制度、目标、措施与方法层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应处的位置,最充分地实现他们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 作为新一代的职业教育者,受到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着美好的人生前景和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我为自己在宿城区职业教育中心

教育学之读书笔记十篇

一、《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笔记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重点阐释了陶行知先生对与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传统教育和生活教育进行了比较。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作者:韦钰 读了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 几乎没有一个做教育的不会被书名所吸引,我也不例外。教育怎样与美好生活联系?每天都干着教育工作,自己似乎都说不清楚,教育真会带来美好生活吗?带着疑问与好奇读完了这本书。读罢,最直接的感受是很爽,很受鼓舞,这才是教育,如果我们这样做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美好生活都会开启的。 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罗素认为,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的各种问题。”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我们现在的教育有考虑过学生的幸福体验吗?教师备课往往只是关注知识的设计与传授,课堂上也很少关注学生求知以外的需求。高中的学生有几个能说自己学习是幸福的呢?家长在全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之外,几乎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体会。试想,如果我们本着“教育带来美好生活”的理念去思考教育,做教育,从孩子的视角,从孩子的层次去设计课堂,传授知识,结果会是多么温暖。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高中教师为了学生的“大学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付出,教师们喊“累”;孩子们每天在教室坐十几个小时,孩子们喊“累”。现在有几个孩子能说我因为学习的乐趣而喜欢呢?学习除了考上理想大学,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和能力去思考学习对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他们以及家长,甚至全社会可能就是简单的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最伟大的目的,考上名校的话,这个孩子就是最优秀的。事实是这样吗? 罗素在书中还提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这种理想品性包含了四种基本元素:智慧、勇敢、敏感以及活力。勇敢对于克服种种困难、障碍,树立一个人的独立性,铸就人类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敏感对于匹夫之勇有补偏求

好教育好人生的读后感800字范文

好教育好人生的读后感800字范文 范文一:《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 肖川从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生、教育的目标、教育即解放、教育即服务、教育对人的成全、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和教育的意蕴等角度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从第一章开始,我就深深感觉到肖川对于教育的深度思考是如此地渗透,不是因为他生动的词藻,而是他将教育和生活相联系,全心全意地为受教育者的全方位着想,用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切合实践的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需要教师作一个有心人,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做准备,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是每个教师心底的愿望。通过教育,使我这个稚气未脱的青年变成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而我又通过教育,将我所了解的知识、体验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教育,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更好地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我们为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引导受教育者规划美好的人生。我们在教育之路中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的班级中,有较多学生是外来的学生,在家庭和教育中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遗忘和冷落的经历较多,他们自卑和不自信较多,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现自信,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

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引导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树立成功的心态。就像肖川所说:“假使我们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那必定是教育使我们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假使我们过着合群的生活,那是教育使我们在早年认识这一需要;假使我们很安详地生活着,那是教育使我们认识到精神上的和谐是人生最重要的……”在肖川看来,良好的教育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只有如何去进行良好,合适的教育才能够美好、健康的生活,只有美好的度过每一天,才能有用一颗良好的教育心。好教育,好人生! 范文二: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 暑假里我阅读了肖川先生所撰写的《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不同以往从书本的第一个案例开始看,每个案例都让我似曾相识,在这些案例中我找到了不少在平时工作中困扰着的一些问题答案。肖川先生在教育学术界成名甚早,他不仅专注教育理论建构还注重教育实践的积累,因此他所写的《好教育、好人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肖川先生几十年里的教育心得,让我这位从教初期的年轻教师受益匪浅,当我捧起这本书阅读时,就感觉有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为我循循善诱,排忧解恼,指点迷津。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

读《好教育好人生》有感 靖城镇柏木小学陈晓庆 有幸拜读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仿佛作者在平静的心湖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一个培养人的人。我们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规划美好的人生。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应做到“六个学会”。 学会等待,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会分享,教师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老师,又怎么会听到到学生的心声?自以为是的学生,又如何听得进老师真心的话语?所以说重要的是以心换心,彼此倾听。 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也许有时候学生会误解你、不理解你,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打起精神,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这一切。 学会合作,作为教师,需要很好的和校长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特别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而是“自主学习,互动探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里很重要的就是师生互动,也就是一个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这里,如果一味高高在上,如何与学生合作互动? 学会选择。民主化、个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的科学则性为条件。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该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美学与美好人生(下) 课程考试93分卷

美学与美好人生(下)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 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 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 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 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 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 答案。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 A.彭锋副教授指出,摆脱平均美的追逐的最好方式, 是恢复不可定义的美的本来面目。 B.彭锋副教授指出,鉴于关于真善美是什么的问题 处于无休止的争论之中,因此美好生活的三要素实际上 是生、爱、乐这三种具体的行为方式。 C.彭锋副教授指出,在现实人生中,审美经验是一 种最能体现生、爱、乐的经验,所以我们常说审美创造 (生)、审美移情(爱)、审美愉快(乐)。 D.彭锋副教授指出,乐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态度,忧 比乐优先。 2. 彭锋副教授指出,()决定产品的价格。 A.科学技术 B.经济运作 C.资本实力

D.经营理念 3. 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 A.彭锋副教授指出,日益发达的传媒改变了社会现 实;社会现实经过传媒的叙事之后被故事化了、审美化了;传媒对人的生活发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人们开始模仿传媒的故事将日常生活故事化。 B.彭锋副教授指出,基因技术使得动植物世界的审 美化成为可能。 C.彭锋副教授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审美 化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更巧妙的控制形式。 D.彭锋副教授指出,真正的美是平均的,真正的美 是有标准的。 4. 彭锋副教授指出,()决定产品的质量。 A.科学技术 B.经济运作 C.资本实力 D.经营理念 5. “日日是好日”,是下列哪位禅师的名言? A.云门文偃 B.百丈怀海禅师 C.马祖道一禅师 D.星云禅师 6. 彭锋副教授指出,审美化普遍采取()的标准,这实际上是以美的名义扼杀审美敏感力。 A.平均美 B.差异美 C.形象美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精选多篇)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教师的六个学会》中写到:广大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正如现在,我感到教学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学生很多东西都掌握得不如人意。学生管理也同样让我发愁。很多调皮的学生,一次次的谈话,有一次次的犯错。这是、时,我们需要的就是“等待”二字。 学会分享,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老师,又怎么会听到到学生的心声?自以为是的学生,又如何听得进老师真心的话语?所以说重要的是以心换心,彼此倾听。 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也许有时候学生会误解你、不理解你,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打起精神,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这一切。 学会合作,作为教师,需要很好的和校长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特别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

而是“自主学习,互动探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里很重要的就是师生互动,也就是一个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这里,如果一味高高在上,如何与学生合作互动? 学会选择。民主化、个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的科学则性为条件。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该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的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别的老师总是会有很对经验和总结,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那都是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吸取百家之长是必须的,而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也是必须的。 六个学会,为我们制订了六个目标,接下来看的,就是我们自身的努力了。应当用这句话来结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第二篇: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立教育之本扬人生之帆

《人生》读书笔记摘抄

《人生》读书笔记摘抄 目录 第一篇:《人生》读书笔记摘抄 第二篇:《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 第三篇:《童年》读书笔记摘抄 第四篇:幼儿园读书笔记摘抄 第五篇:《简爱》读书笔记摘抄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人生》读书笔记摘抄克日借的书都还不错,每天做点儿开卷有益的事。不知怎的,有本书自从书名印入我脑海就一直接忘不了了。路遥的《人生》频频都想借来看,但在图书馆都没找到。算了,在网上百来了一本电子的.感动着加林和巧英的爱情也感动着感情与理智之间的决议。了局固然不那么完善,但是总觉得人生大概就该是如许的。人活着,就要对本身的选择有所继承。书中有几段风物的形貌,很传神,看着好像身临其境。外面的阳光多刺眼啊!他好像一下子来到了另一个天下。天蓝得像水洗过一样平常。雪白的云朵静静地飘浮在空中。大川道里,连片的玉米绿毡似的一直铺到西面的老

牛山下。川道两过的大山挡住了视线,更远的天边弥漫着一层淡蓝色的雾霭。向阳的山坡大高分是麦田,有的已经翻过,土是深棕色的;有的没有翻过,被太阳晒得白花花的,像刚熟过 的羊皮。所有麦田里复种的糜子和荞麦都已经出齐,泛出一层淡淡浅绿。川道上下的几个乡村,全都罩在枣树的绿荫中,很少看得见房屋;只看见每上村前的打麦场上,都立着麋集的麦 秸垛,远远望去像黄色的蘑菇一样平常。太阳方才落山,西边的天上飞起了一大片赤色的霞朵。除过山尖上染着一抹淡淡的桔黄色的毫光,川两边大山浓重的阴影已经包围了川道,空气也显得凉森森的了。大马河两岸所有的高秆作物如今都在出穗吐缨。玉米、高粱、谷子,长得齐楚楚的。都已冒过了人头。各种豆类作物都在着花,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平淡芳香的香耒。远处的山坡上,羊群正在下沟,绿草丛中转动着点点白色。华丽的夏季的大地,在傍晚显得分外平静而尊严。他们默默地偎在一起,像牵牛花绕着向日葵。星星如同亮闪闪的珍珠一般撒满了暗蓝色的天空。西边老牛山升沉不屈的曲线,像谁用碳笔勾出来似的柔美;大马河在远处潺潺地流淌,像二胡拉出来的 旋律一样平常好听。一阵微风吹过来,遍地的谷叶响起了沙沙沙的响声。风停了,身边统统便又沉寂下来。头顶上,婆娑的、墨绿色的叶丛中,不成熟的杜梨在朦胧的月下泛着点点青光。虽然这书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而且照旧屯子的故事,但是对现在依然很有教诲意义。有几多人不被物质疑惑,有多少人不是活在别人的眼神里。加林知道本身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对自己想要的是否是准确的缺乏果断。在别人的眼里,他找到了本身。这个被认为是“自己”的人,是否是真正的本身他是迷失了。准确的说,他迷失在别人的眼神里。人生的价值体系到如今也没有创建起来。我为什么而活,这个命题没有被深刻的思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看了书之后,引起了我的深思。 罗素,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 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以下4种特征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 我们中国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这便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君不见,有多少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求全心理”已成为中国教师和家长(其实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无法摆脱的“隐痛”,这里面既有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痕迹。 罗素说,儿童的生活原本是充满期盼的,他总是指向将来的可能目标。这是促使儿童上进的动力之一。但是,如果总告诉儿童将来会比过去更糟,这不啻会令儿童的生命之源干涸。 我们不是经常这样来吓唬我们的孩子吗?你再不努力,就考不上舟山中学;你现在这个样子,长大只有去擦皮鞋。这就是我们为孩子描述的未来生活。如此赤裸裸的描绘和启发,我们在善意地提醒孩子的同时,又暗示给了孩子们一些什么?我们经常斥责年轻一代冷漠自私,甚至还常常感叹孩子们的早熟与叛逆。可我们想过没有,这些观念的始作俑者是谁?在这汲汲于功名利禄而无济世之心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除了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恐惧之外,还有的便是自私和冷漠了。 罗素说,对于一个快乐的儿童,激发豪爽慷慨的性格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个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着的孩子,他自然会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这真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提醒!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更习惯于通过训斥与惩罚来让孩子记住美德吗?罚跑步,罚写作业,罚站……想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愚蠢啊!我们越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的东西,我们越要把它们作为惩罚的手段。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反而会使孩子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呢?罗素还有一句名言:惩罚应该是你希望过失者感到厌恶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欢喜之事。你看,辛辛苦苦地实施教育的我们往往是多么的荒谬啊! 当惩罚充斥着我们的教育,甚至成为教育的主要表现方式的时候(事实上教育技巧的缺乏经常让我们的教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个怪圈),孩子们会离“幸福和健康的体验”越来越远,而我们教育的内在的成功也就离“幸福与健康”越来越远了。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给予儿童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让学生拥有幸福和健康的体验,是教育改革所要关注的核心,也是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目标。

教育与人生读书笔记

教育与人生读书笔记 教育与人生读书笔记捧着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细细读来,我对“改变人生的方法——圣贤教育”这一点感触颇深。 在《教育与人生》中,叶圣陶先生具体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提到了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这三个教育与主体的人和客观的世界构成的人生关系。三大观点不仅体现着深刻的教育改革思想的痕迹,更是想告诉我们,在将来的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人”的特性和客体环境,理解精神境界的真正意义,明确心灵深处的真正诉求,而不仅仅局限于表层的物质等功利性追求。 《教育与人生》中所体现的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观点让我想到了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提到的一段话“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当时读完这句话并未深入思

考,如今,再看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才发现叶先生的书,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我也从书中体会到了教师的“教”的真正内涵。“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教育与人生读后感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读到这里我才深刻明白《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真正的启示意义,真正意识到教育者要以深入认识其自身为前提,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去革新自己,革新掉不正确、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习惯和观念,建立起新观点。接着,学会用教育的成果来丰富成就自己的人生,发挥自身优势,将有意义的人生境界变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我想这样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因为其解答了人的生存意义问题。 教育与人生读书笔记读完一代教育名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著《教育与人生》后,心灵受到的震撼很大,他的的确确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教育”二字,令人钦佩!

好教育点亮人生读后感3篇

好教育点亮人生读后感3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看到该书封面的这段话“教育在西方国家被称为‘人生重新洗牌的过程’。实践证明:智力一般的学生,如果教育得法,可以‘笨鸟先飞’,成为有杰出成就的人;相反,天生智力超群的学生,如果教育不当,也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社会的祸害。”让我想起了电影里的阿甘,一个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成为橄榄球健将,成为越战英雄,跑遍美国,阿甘克服了先天缺陷的身躯,取得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达到的高度。这个就验证了不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人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我们需要亲身垂范、用心倾听在宽容、尊重、理解智慧激励中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更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身体

力行。书上有一篇《良好的言行举止是最优秀的简历》,总经理对抱着一叠证书面试的人都不满意时,一个两手空空的男孩却被聘任了。因为这男孩懂得进门轻敲三声,懂得先蹭掉鞋上的泥土,懂得让座于老人……这些细节成为男孩最优秀的简历。这些细节不也是最好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中国孩子需要这样的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并从教育细节入手身体力行这样的教育。平时在学校里,教师们以身作则,自觉捡起地上的纸屑、包装袋等垃圾;面对碰到的每一个人,微微一笑,轻轻点头;让学生帮忙时,总不忘一声谢谢……行胜于言,这样的行动让学生自发加入“清洁队”,学校地面变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更

教师《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师《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罗素的教育学名著。罗素,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下面摘抄一二,略谈感想。 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教育的四种品质: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他认为这四个要素只要通过合理的教育,就应该能让所有儿童都获得并形成必须的品格。 用这四个要素去审视身边的人,我发现在人们心目中最有魅力的人通常是同时具备这四点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他们充满阳光活力并追逐光明的一面;他们理性,无畏生活中的困境;他们有发自内心的敏感和同情,他们的智慧表现,不在于聪明“绝顶”,却在于那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宽容的理解力和纯朴的心。 在第一种教育品质——“活力”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活力能帮人承担最大的烦恼和最大的忧郁。无知的人从来不想去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已经将自己形成了一种僵化的难以改变的行为态度。他们不仅对许多值得怀疑的地方是轻信的,而且在许多应该接受的地方却是固执的。这句话告诉我,作为一名老教师,更不应该固守自己的老一套,

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自己,敢于反思自己和改变自己。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特别应该注重反思自己,诸如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和火花。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失误,疏漏之处,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课堂教学面临着很多新课题,上一堂留下些遗憾在所难免,所以我应直面缺点,认真对待,善于剖析,善于改变,不怕这种改变,通过反思让自己的课更完善,使今后教学在改进中不断创新。 书中提到的勇气,站在老师的角度就是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自信。如何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经常称赞和鼓励学生,在指出他的错误之前,首先表扬他好的方面。当学生出现了错误,不应一味地责骂,而应该告诉他们下次怎样做得更好。其次,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总喜欢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甚至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因此老师不要轻率地加以拒绝或制止,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也限制了学生的行动。老师应该按学生的意愿和方式去做一些事情,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老师适时地加以称赞,必要时给予指导,就会增加学生的一份自信心。老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让他

算好人生七笔帐读后感

算好人生七笔帐读后感 观看《算好人生七笔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时常受教育,对新形势下做好反腐倡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围绕“算好清廉七笔帐,走好人生每一步”为主题,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则“算好人生七笔帐”的警示教育课给我的印象颇深。这七笔帐是:第一笔政治账,毁掉的是政治前程光明道;第二笔经济账,阻塞的是富裕生活幸福路;第三笔名誉账,丧失的是清清白白美名节;第四笔家庭账,拆散的是和和美美合家乐;第五笔亲情账,远去的是功成名就好人生;第六笔自由账,套牢的是战战兢兢的心理枷锁;第七笔健康账,剥夺的是健康快乐自由身。 古人云:“恶莫大过贪,祸莫大过不知足。”人一旦有了贪欲,就会失去自控力,会无所顾忌、胆大妄为,道德和法律对他思想行为的制约也会显得软弱无力。作为党员干部,如果贪念附身,人生的轨迹就会扭曲,思想就会蜕变,最终腐败堕落。让我们算算七笔帐,不难发现,走错每一步都会毁掉人生。因此,自己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要算好这七笔账,在贪欲面前警钟长鸣,千万不能走错每一步。 一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自己要正确对待权力、行使权力,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作为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堂堂正

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奉献。 二要养成洁身自好的生活作风。自己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律。管好自己的眼,不该看的不看;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以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己任,以宏伟的建设发展为目标,守得住诺言,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做防腐拒变的典范。 三要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和素质。自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科学发展观。自觉利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清正廉洁,树立良好作风,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不辜负党的重托,群众的期望,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为全厂“十二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干熄焦车间 樊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3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1 读了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一本书,读书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多么的匮乏,的确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了。再联系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收获良多。 一、“立德树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调了“德”的重要性。陶先生也非常强调“德”的重要性。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教师的殷切期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众多名言中流传最广的两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作为教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

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等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二、“处处有教育” 教育不单指课堂上,更不能局限于班主任的班会课上。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处处有教育。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我们现在的教育也要注意,不能唯分数,虽然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氛围还很浓郁。我们在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也不忘初心,育人为本,牢记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要知课堂内外,处处有教育,处处是教育。

目标点亮人生2

目标点亮人生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怎样才能走好每一步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我将用目标点亮人生。 一、自我分析 1、家庭环境:我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由于是男孩子,父母亲注重对我的教育和培养,这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开朗中有点倔强的性格。 2、兴趣爱好:我喜欢打篮球、听音乐、上网,可我更爱汽车,所以我选择了与汽车打交道的专业。 3、能力特长:在班级里我是班长,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对我今后的人生发展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4、我的弱势:有时由于过分自信而显得自大,做事过于稳重而显得保守,做事考虑不够全面,走了很多弯路。 二、我的职业目标——汽车修理高级技师 我确定这一目标的几点理由: 1、我所学的专业是汽车制造与维修,其中学习了《机械制图》、《汽车概论》、《机械基础》、《汽车底盘、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等专业课程,这些专业知识是实现我职业目标的重要基础。 2、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人汽车拥有量高速增长,从1978年的136万辆到2003 年已达到2000万余辆。增加了14.6倍,据汽车工业发展规划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

车保有量将达到4800万辆。其中轿车占50%。正如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医院存在一样,只要有汽车,就得有汽修和其他服务,并且将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所以对高级维修人才的需求将十分巨大,预计高级技师的年薪在20万元左右。 3、我家所在的村子紧挨着国道,来往的汽车很多,路边有几个小修理店,暑假我就到 那儿跟工人们学习怎样修车,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让我有勇气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三、规划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近期目标(2013—2016年)——“小桃初破两三花” 这一阶段是我的学习生涯。我现在是中专二年级的学生,目前正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时,我想一个学生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才能为之努力,我力求学习好以下专业基础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汽车底盘、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等。我想只有专业基础打牢了,才能胜任今后的汽车维修工作,另外,我还会经常地借阅这方面的书籍看,来拓宽我的视野。我们的专业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所以在实训期间,我积极认真虚心地向指导教师请教,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让原本就喜欢动手的我现在是如鱼得水,我的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们毕业以后是专业技能人才,即是蓝领,因此我们的技能培养是关键,这一点我一直都很重视,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实习的机会,我们学校有钳工实习车间、数控加工中心、汽车拆装中心、整形中心,我们定期到那里去实习,作为汽修专业的学生,学校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要能拿到汽修中级资格证书,所以我在实习中格外认真,学到技术是我参加工作的保证,也只有掌握技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技能人才。另外,我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虽然是学生,但我并不完全在象牙塔里,而是融入社会,这为我毕业后择业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中期目标(2016年一2021年)----“夹岸桃花蘸水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