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作业及答案

微生物作业及答案

微生物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类群: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氏体,衣原体等;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

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

原因: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答:巴斯德的功绩: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免疫学——预防接种;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的功绩:发明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原菌—结核杆菌;科赫法则;

巴斯德和柯赫的杰出工作,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并出现以他们为代表而建立的各分枝学科。使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日趋丰富。

4、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答:生产方面,它们在土壤物质转化和促进植物生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根瘤菌,圆褐固氮菌都是将氮元素活化,让植物来利用的微生物。微生物还可在应用在生物工程方面。用酵母菌酿酒,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还可以制造生物杀虫剂,如苏方金杆菌,日本金龟子芽胞杆菌,这些细菌对人畜无害,而对昆虫有害,是一种比较绿色的杀虫剂。然而,有一些微生物属于动植物细菌和病毒,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危害,如烟草花叶病毒,禽流感病毒。

生活方面,微生物也常影响人类的健康。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对人的健康有益,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构筑成一个生物屏障。而且肠道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质,激活并强化肠道的免疫系统。也有一些我们经常听说的微生物对人的健康有害,如结核杆菌会引发结核病,流行感冒病毒会引发感冒,等等。

所以说,微生物即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1、名词解释:无菌技术、培养物、纯培养物、菌落、菌苔、分辨率

答: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培养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

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

菌苔: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或人的眼睛距目标25cm处)能分辨物体最小间隔的能力。

2、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分离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如产胞外蛋白酶)微生物。

答:采样:在生活垃圾堆放处附近的土壤取样;

富集培养:在含脱脂奶粉的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至浑浊;

筛选纯化: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梯度稀释样品,将稀释好的样品涂布于培养基平板上,在培养箱中培养;

鉴定保存:培养后的平板上的菌落边缘有透明带的即为产胞外蛋白酶的菌株,取出保存。3、简述微生物的保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

答:基本原理:根据菌种特性及保藏目的的不同,给微生物菌株以特定的条件,使其存活而得以延续。

常用方法:传代培养保藏、冷冻保藏、干燥保藏。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简述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答:(1)固定细胞外形;协助鞭毛运动;

(2)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

(3)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4)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和机制。

答:方法: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番红或沙黄复染;

机制: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差异主要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的构造和化学组分的不同,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了。

3、何谓“拴菌”实验?它如何证明原核生物的鞭毛是做旋转运动的?

答: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牢“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行为。结果发现,该菌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非伸缩挥动),从而确认细菌鞭毛的运动机制是旋转式的。

4、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

答: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最终导致核心具有极强的耐热性。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1、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类,可分成哪几类?

答:光能自养型: 以光为能源,以CO2 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不依赖任何有机物即可正常生长。光能异养型: 以光为能源,但生长需要一定的有机营养。

化能自养型:从无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生长不依赖有机营养物。

化能异养型:从有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生长依赖于有机营养物质。

2、以EMB培养基为例,分析鉴别培养基的作用原理。

答: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某种代谢产物发生特定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的特殊化学物质,从而与其他菌落相区别。EMB培养基中大肠埃希氏菌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从菌落表面反光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而产弱酸的菌落呈棕色,不发酵乳酸的菌落无色透明。

3、与促进扩散相比,微生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的优点是什么?

答:主动运输与促进扩散相比的优点在于可以逆浓度运输营养物质。通过促进扩散将营养物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环境中营养物质浓度高于胞内,而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微生物所处的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往往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扩散难以发挥作用。主动运输则可以逆浓度运输,将环境中较低浓度营养物质运输进入胞内,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1、试比较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答:发酵过程中电子载体是将电子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是将电子交给电子传递体系,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电子最终受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有氧呼吸是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无氧呼吸则是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2、微生物细胞的代谢调节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答: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分为变构调节和修饰调节。

酶合成调节:是指微生物对自身酶合成量的调节,主要有诱导和阻遏两种方式。

3、试说明几种常见的分支合成途径调节方式的调节机制。

答:同工酶反馈抑制:在分支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有几种结构不同的一组同工酶,每一种代谢终产物只对一种同工酶具有反馈抑制作用,只有当几种终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完全阻止反应的进行。

协同反馈抑制:在分支代谢途径中,几种末端产物同时都过量,才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具有抑制作用。若某一末端产物单独过量则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无抑制作用。

累积反馈抑制:在分支代谢途径中,任何一种末端产物过量时都能对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起抑制作用,而且各种末端产物的抑制作用互不干扰。当各种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它的抑制作用累加。

顺序反馈抑制:分支代谢途径中的两个末端产物,不能直接抑制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而是分别抑制分支点后的反应步骤,造成分支点上中间产物的积累,这种高浓度的中间产物再反馈抑制第一个酶的活性。因此,只有当两个末端产物都过量时,才能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起到抑制作用。

4、一酵母突变株的糖酵解途径中,从乙醛到乙醇的路径被阻断,它不能在无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生长,但可在有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存活。试解释这一现象?

答:从乙醛到乙醇的路径被阻断,仅仅阻断的是无氧呼吸的最后一步,即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PH中的氢将乙醛还原为乙醇。但是在有氧的情况下,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氢将不再用于把乙醛还原为乙醇,而是直接运送到线粒体中进行氧化产生水,即不经过从乙醛到乙醇的这一阶段,因此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存活。

5、名词解释:发酵、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初级代谢、次级代谢

答: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无需电子传递链。

呼吸作用: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 、FAD 、FMN 等电子载体,再经过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性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

无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

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呼吸链的递氢(或电子)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耦联并产生ATP的作用。光和磷酸化:光合磷酸化是指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有环式和非环式两种。

初级代谢:一般将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

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于该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生理功能且非其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的过程。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1、细菌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说明其出现原因和特点。

答:延滞期:原因:把细菌接种到新鲜的培养基中培养时,并不立即进行分裂繁殖,细菌增殖数为0,这时需要合成多种酶,辅酶和某些中间代谢产物,要经过一个调整和适应过程。特点: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RNA、蛋白质等含量增加,合成代谢活跃,对不良条件抵抗能力降低。

对数期:原因:营养物质丰富,细菌代谢旺盛,不存在种内斗争。

特点:①活菌数和总菌数接近;②酶系活跃,代谢旺盛;③生长速率最大;④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形态,生理特性比较一致。

稳定期:原因:营养的消耗;营养物比例失调;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值Eh值等理化条件不适。

特点:活菌数保持相对稳定,总菌数达最高水平;细菌代谢物积累达到最高峰;芽孢杆菌这时开始形成芽孢;这是生产收获时期。

衰亡期:原因:营养耗尽,细菌无法继续生长。

特点:细菌死亡数大于增殖数,活菌数明显减少,群体衰落;细胞出现多形态,大小不等的畸形,变成衰退型;细胞死亡,出现自溶现象。

2、试分析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及它们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制。

答:营养物质:营养物质不足导致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碳源、氮源、无机盐等成分不足,导致生长停止。

水活度:通过影响培养基的渗透压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温度:影响酶活性,影响细胞质膜的流动性,影响物质的溶解度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pH:影响细胞质膜的电荷、物质的溶解度、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氧:可分为好氧菌、微好氧菌、耐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3、说明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意义,微生物测定方法的原理,并比较各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答:意义:评价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评价抗菌物质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效果;客观地反映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计数法:(1)培养平板法: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涂布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

计算原菌液的含菌数。优点: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缺点:操作繁琐且时间长,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膜过滤培养法:当样品中菌数很低时,可以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等样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膜转到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形成的菌落进行统计。优点:适用于样品中菌数很低时。缺点:价格昂贵。

(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采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数量进行直接计数。优点:简便、快速、直观。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4)比浊法:在一定范围内,菌的悬液中细胞浓度与浊度成正比,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优点:比较准确。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重量法:以干重、湿重直接衡量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通过样品中蛋白质、核酸含量的测定间接推算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优点:测定多细胞及丝状真菌生长情况的有效方法。缺点:不太准确。

生理指标法:微生物的生理指标:如呼吸强度,耗氧量、酶活性、生物热等与其群体的规模成正相关。优点:常用于对微生物的快速鉴定与检测。

4、控制微生物生物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

答:化学因素:(1)消毒防腐剂: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称为消毒剂。能抑制或阻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称为防腐剂。

(2)抗代谢物:是指一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内的代谢物相类似,能与特定的酶结合,阻碍酶的正常功能,干扰代谢进行的物质。

(3)抗生素:是由某些生物合成或半合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衍生物,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死微生物。

物理因素:(1)温度:当温度超过微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或低于生长的最低温度都会对微生物产生杀死或抑制作用。

(2)辐射:利用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波杀死绝大多数生物体上的微生物。

(3)过滤: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和气体中的悬浮灰尘、杂质和细菌。

(4)超声波:空穴作用裂解细胞;热效应使细胞产生热变性从而抑制或杀死细胞。

5、细菌的耐药性机制是哪些?如何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答:耐药性机制:(1)菌体内产生了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2)细胞内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了改变;(3)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4)形成救护途径;(5)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的药物泵出细胞外。

方法:(1)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抗生素;

(2)第一次使用的药物剂量要足;

(3)避免在一个时期或长期多次使用同种抗生素;

(4)不同的抗生素(或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5)对现有抗生素进行改造;

(6)筛选新的更有效的抗生素。

6、名词解释:分批培养,连续培养,灭菌,消毒,防腐,化疗

答:分批培养:在封闭系统中对微生物进行的培养,即培养过程中既不补充营养物质也不移去培养物质,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的培养方式。

连续培养: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采用开放系统,通过不断补充营养物质和移出代谢废物,可以是微生物处于稳定的环境条件,实现持续生长的培养方式。

灭菌: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具消毒作用的药剂称消毒剂。消毒是不完全的灭菌。

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可采用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度、高醇度和加防腐剂等方法。

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治疗传染病的措施。

第七章病毒

1、什么是病毒?它有何特点?

答:病毒: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通常(非必须)覆盖有由一或数种蛋白质构成的外壳,有的外壳外还有膜结构;这些因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能利用宿主的酶系进行细胞内复制;有些病毒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

特点:(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

(2)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朊病毒甚至仅由蛋白质构成。(3)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7)病毒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2、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答:对称形式:螺旋对称壳体、二十四面体对称壳体、双对称结构;

主要结构类型:裸露的二十四面体毒粒、裸露的螺旋毒粒、有包膜的二十四面体毒粒、有包膜的螺旋毒粒。

3、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

答: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的生长规律,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的病毒特征曲线,即为一步生长曲线。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

1、为什么说微生物是遗传学研究的最佳材料。

答:(1)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方便建立纯系。

(2)繁殖速度快,很多微生物易于人工培养,快速、大量生长繁殖。

(3)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环境条件对微生物作用直接均匀,易于获得各类突变株,变异易被识别,操作性强。

(4)易积累不同的中间及最终代谢产物。

(5)存在多种方式的繁殖类型。

(6)参与基因工程的载体供体受体三角色。

2、历史上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有哪几个?试举其中之一加以说明。

答: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甲病毒的RNA与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混合得到烟草花叶的感染症状同甲病毒,并分离得到甲病毒;乙病毒的RNA与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混合得到烟草花叶的感染症状同乙病毒,并分离得到乙病毒。说明杂种病毒的感染特征和蛋白质的特性是由它的RNA所决定的,证明了遗传物质是RNA。

3、简述真细菌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答:(1)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3)结构基因是单拷贝,rRNA基因是多拷贝;

(4)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4、简述基因突变的主要特点。

答:(1)非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突变原因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2)自发性: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诱变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

(3)稀有性:突变率低且稳定。

(4)规律性:某一特定性状的突变率有一定的规律。

(5)独立性:各种突变独立发生,不会互相影响。

(6)遗传和回复性:变异性状稳定可遗传。从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到变异株的突变称为正向突变,从突变株回到野生型的过程则称为回复突变。

(7)可诱变性: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

5、简述Ames试验的原理。

答:“生物化学统一性”法则:人和细菌在DNA的结构及特性方面是一致的,能使微生物发生突变的诱变剂必然也会作用于人的DNA,使其发生突变,最后造成癌变或其他不良的后果。

诱变剂的共性原则:化学药剂对细菌的诱变率与其对动物的致癌性成正比。超过95%的致癌物质对微生物有诱变作用;90%以上的非致癌物质对微生物没有诱变作用。

6、简述局限性转导与普遍性转导的主要区别。

答:(1)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普遍性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

(2)局限性转导颗粒携带特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而普遍性转导携带的宿主基因具有随机性。

7、简述诱变育种的几个工作原则。

答:(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

(3)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避免菌落不纯、表型延迟);

(4)选用最适的诱变剂量;

(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

(6)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

(7)设计采用高效筛选方案;

(8)创造新型筛选方法。

8、名词解释: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营养缺陷型,条件致死突变型,细菌的转导,细菌的遗传转化,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感受态细胞,突变率

答:同义突变:是指某个碱基的变化没有改变产物氨基酸序列的密码子的变化。

错义突变:是指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了产物氨基酸的改变。

无义突变:是指某个碱基的改变,使代表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蛋白质合成的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移码突变:是由于DNA序列中发生1-2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插入,是翻译的可读框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改变位置以后的氨基酸序列的完全变化。

营养缺陷型:一种缺乏合成其生存所必须的营养物(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的突变型,只有从周围环境或培养基中获得这些营养或其前体物才能生长。

条件致死突变型: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细菌的转导: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一个细胞的D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细菌的遗传转化: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

普遍性转导: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供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的转导过程。

局限性转导: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供体染色体上的特定部分到受体细胞中的转导过程。

感受态细胞:具有摄取外源DNA能力的细胞。

突变率: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概率。

第九章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1、简述负控诱导和正控诱导两种操纵子转录调控的差异。

答:(1)调节基因的产物在负控诱导中是阻遏蛋白;在正控诱导中是激活蛋白。

(2)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是操纵区;激活蛋白的结合位点是激活蛋白结合位点。

2、在负控系统中,如果操纵区缺失,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在正控系统中,如果激活结合位点缺失,又将怎样?

答:在负控系统中,如果操纵区缺失,则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缺失,就不能阻止结构基因的转录。在正控系统中,如果激活结合位点缺失,则激活蛋白的结合位点缺失,就不能促使RNA聚合酶开始转录。

第十章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1、名词解释:基因工程、克隆(名词)克隆(动词)

答:基因工程:通过基因操作来定向改变或修饰生物体或人类自身,并具有明确应用目的的活动称为基因工程。

克隆(名词):指从一个共同祖先无性繁殖下来的一群遗传上同一的DNA分子、细胞或个体所组成的特殊生命群体。

克隆(动词):指从同一祖先产生同一的DNA分子群体、细胞群体或个体群体的过程。2、试举一例说明基因工程包括哪几个主要内容或步骤?

答:(1)从生物基因组中,经酶切消化或PCR扩增,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2)在体外将带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连接到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分子。(3)转化受体细胞(寄主细胞)。

(4)筛选获得了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

(5)从筛选到的受体细胞提取已经得到扩增的目的基因,供进一步分析。

(6)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导入寄主细胞,使之在新的遗传背景下实现功能表达,产生人类所要的物质。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生态

1、名词解释:微生物生态学,共生,竞争,寄生,捕食

答: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共生:相互作用的两种种群相互有利,二者之间是一种专性的、紧密的结合,是协同作用的进一步延伸。联合的种群发展成一个共生体,有利于占据限制单个种群存在的生境。

竞争:两个种群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基质或其他环境因子,致使增长率和种群密度受到限制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对两个种群都是不利的。

寄生:一种种群对另一种群的直接侵入,寄生者从宿主生活细胞或生活组织中获得营养,而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

捕食: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完全吞食,捕食种群从被食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种群产生不利影响。

2、我国相关法规对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规定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指数分别不得超过多少?答: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毫升;大肠菌群指数不得超过3个/升。

3、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嗜压微生物、抗辐射的微生物。

4、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答:(1)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碳源、氮源和能源;

(2)为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

(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

(4)pH适合,土壤pH值范围在5.5-8.5之间;

(5)温度适合,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

(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

(7)适宜的渗透压。

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2)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3)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4)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

(5)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

6、简述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1)中立生活:两种群之间在一起彼此没有影响或仅存无关紧要的影响。

(2)偏利作用:一种种群因另一种群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得利,而后者没有从前者受益或受害。

(3)协同作用:相互作用的两种种群相互有利,二者之间是一种非专性的松散的联合。(4)互惠共生:相互作用的两种种群相互有利,二者之间是一种专性的、紧密的结合,是协同作用的进一步延伸。联合的种群发展成一个共生体,有利于占据限制单个种群存在的生境。

(5)寄生:一种种群对另一种群的直接侵入,寄生者从宿主生活细胞或生活组织中获得营养,而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

(6)捕食: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完全吞食,捕食种群从被食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种群产生不利影响。

(7)偏害作用:一种种群阻碍另一种种群的生长,而对第一种种群无影响。

(8)竞争:两个种群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基质或其他环境因子,致使增长率和种群密度受到限制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对两个种群都是不利的。

第十二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1、名词解释:进化,分类,命名,鉴定,菌株

答:进化: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生物表型改变和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分类:根据相似性或亲缘关系,将一个有机体放在一个单元中。

命名: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给有机体一个科学名称。

鉴定:确定一个新的分离物是否归属于已经命名的分类单元的过程。

菌株:或称品系,主要是指同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

2、三域学说的三个域指的是哪三个域?

答:细菌域、古菌域、真核生物域。

3、双名法中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哪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有何规定?

答:一个物种的学名都由属与种两部分组成。

规定:属名在前,规定用拉丁字名词表示,字首字母要大写,由微生物的构造、形状,或由著名的科学家名字而来,用以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种名在后,用拉丁字形容词表示,字首字母小写,为微生物的色素、形状、来源、病名或著名的科学家姓名等,用以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为了更明确,避免误解,还可在正式的拉丁名称后面附着命名者的姓和命名年号。

4、为什么16S(18S)rRNA目前被挑选作为研究微生物进化的主要对象?

答:(1)16S(18S)rRNA基因在生物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2)在不同的生物中16S(18S)rRNA以不同的速率发生变化,这样可以测定生物的进化距离;

(3)16S(18S)rRNA基因分子大小适中;

(4)16S(18S)rRNA可以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

(5)16S(18S)rRNA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高,约占细胞中RNA的90%,而且很容易分离纯化。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 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 3.非细胞型:病毒。 特点:1.体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 5.适应强,易变异二.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研究领域有制药、治理环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微生物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已发展出很多的分支学科,如病毒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微生物(生物农药,浸矿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海洋微生物,古细菌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遗传背景,市场化应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答:1.人类除机械损伤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 2.微生物又是人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 3.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来源很多 4.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当多样,可用于生物制药 5.微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协同进化 6.遗传学与生态学 名词对照: 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细菌域:bacteri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真核生物域:Eukary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 一.比较下列各队名词 ①.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其细胞核为拟核,细胞内么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明显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核糖体为80S型。 ②.真细菌与古菌:相同点: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不同点:细胞膜中的脂质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等。 ③.原生质体与球形体:原生质体是脱去细胞壁的细胞,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具体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球形体:指在螯合剂等存在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缺损型细胞。 ④.鞭毛、菌毛和性菌毛:鞭毛是一端连于细胞膜,一端游离的、细长的波形纤丝状物。菌毛为一些菌体表面的非鞭毛的细毛状物,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性菌毛在少数革兰阴性菌,比普通菌毛略微稍粗,一个菌体只有1~4根,通常由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具有致育能力。 ⑤.芽孢与孢子:芽孢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孢子是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0460)《微生物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60)《微生物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单选题]病毒壳体的组成成分是 A:核酸 B:蛋白质 C:多糖 D:脂类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细菌的繁殖主要靠 A:二分裂 B:纵裂 C:出芽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指出错误回答,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很多,主要有 A:菌丝片段 B:芽殖 C:裂殖 D:分生孢子 参考答案:B 4:[单选题]根霉和毛霉在形态上的不同点是 A:菌丝无横隔 B:多核 C:蓬松絮状 D:假根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A:接合孢子 B:子囊孢子

C:担孢子 D:分生孢子 参考答案:D 6:[单选题]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D:病毒 参考答案:B 7:[单选题]在五界分类系统中食用菌属于 A:真菌界 B:原核生物界 C:原生生物界 D:植物界 参考答案:A 8:[单选题]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A:青霉 B:曲霉 C:细菌 D:酵母菌 参考答案:D 9:[单选题]以下四项都属于真核微生物,除了____ A:真菌 B:粘菌 C:支原体 D:原生动物

参考答案:C 10:[单选题]一个芽孢杆菌产生几个芽孢?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参考答案:A 11:[单选题]Bacillus thuringsis的杀菌机制是靠 A:β-外毒素 B:晶体毒素 C:芽孢 D:A、B两者 参考答案:B 12:[单选题]Bacillus subtilis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A:孢囊 B:伴胞晶体 C:芽孢 D:子实体 参考答案:C 13:[单选题]适宜于微碱性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为 A:酵母菌 B:霉菌 C:放线菌 D:病毒 参考答案:C 14:[单选题]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 A:营养体>孢子>芽孢

微生物练习题库含答案

微生物练习题库含答案 1、细菌的特殊结构中起到抗吞噬作用的是 A、荚膜 B、鞭毛 C、芽孢 D、菌毛 答案:A 2、引起伤口化脓性感染的主要菌种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结核杆菌 答案:A 3、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制剂是 A、疫苗 B、抗体 C、抗生素 D、干扰素 答案:A 4、下面不能用于厂房灭菌的是 A、氯气熏蒸 B、臭氧发生 C、甲醛熏蒸 D、紫外线照射 答案:A 5、氯化钠属于细菌需要的哪类营养物质 A、无机盐 B、碳源 C、氮源 D、生长因子 答案:A 6、"可引起病人出现"恐水症"的病毒是" A、狂犬病毒 B、艾滋病毒 C、乙肝病毒

D、流感病毒 答案:A 7、细菌细胞内游离于染色体外的DNA称为 A、质粒 B、核酸 C、细胞核 D、细胞膜 答案:A 8、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验中,哪种抗原表示过去曾感染过病毒,并已具有相对免疫力 A、表面抗原 B、核心抗原 C、e抗原 D、血凝素抗原 答案:A 9、利用理化方法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方法称为 A、灭菌 B、消毒 C、抑菌 D、防腐 答案:A 10、人体正常菌群的作用不包括 A、引起疾病 B、生物拮抗 C、营养 D、促进消化 答案:A 11、有关芽孢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细菌的繁殖体 B、是细菌的休眠体 C、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D、抵抗力较强 答案:A 12、口服制剂中不得检出的菌种是 A、沙门菌

B、乳酸菌 C、酵母菌 D、青霉菌 答案:A 13、水针剂是无菌制剂,对灌封岗位空气洁净度的要求是 A、无菌区 B、一般生产区 C、洁净区 D、控制区 答案:A 14、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A、细菌 B、霉菌 C、放线菌 D、病毒 答案:A 15、细菌内毒素活性成分 A、类脂A B、核心多糖 C、O-特异性多糖 D、肽聚糖 答案:A 16、关于抗生素描述正确的是 A、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B、只有抗菌作用 C、全部由微生物能产生 D、抗生素效价就是其抑菌效果 答案:A 17、放线菌目中最大的菌属是 A、链霉菌属 B、诺卡菌属 C、小单胞菌属 D、衣氏放线菌 答案:A 18、甲醛不适合对一下那种物体消毒

微生物习题答案完整版

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具有的一条是 A.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B.结构简单(单细胞或非细胞)C.分布广泛 D.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不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微生物是 A.细菌B.病毒C.支原体D.立克次体E.衣原体 3.关于微生物的特征错误的一项是 A.体积微小B.结构简单C.肉眼看不见D.须借助光镜或电镜放大后观察 E.必须放大数万倍才能观察到 4.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A.生物合成B.维持细菌的外形C.参与物质交换D.呼吸作用E.能量产生5.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基本结构是 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 6.IMVC试验最常用于鉴定下列何种细菌 A.化脓性球菌B.肠杆科细菌C.厌氧性细菌D.结核分枝杆菌E.霍乱弧菌7.细菌的芽胞 A.是细菌的繁殖形式B.是细菌的有性遗传物质C.仅在肠杆菌科出现D.通常是在缺氧条件下形成E.是细菌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休眠体 8.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外膜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 9.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粘附于感染部位E.侵袭力 10.无细胞壁的微生物是 A.革兰阴性菌B.真菌C.支原体D.立克次体E.衣原体 11.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A.鞭毛B.细胞质C.细胞膜D.核质(拟核)E.细胞壁 12.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肽聚糖B.蛋白质C.鞭毛D.核酸E.脂多糖 13.关于细菌L型,错误的说法是 A.主要是由肽聚糖结构的缺陷引起B.可在体外试验中形成C.呈多形性D.需在高渗透压培养基中分离培养E.失去产生毒素的能力而使其致病性减弱14.测量细菌大小用以表示的单位是 A.nm B.μm C.cm D.mm E.dm 15.保护菌体,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结构是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壁D.外膜E.荚膜 16.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化学组成的共同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外膜D.脂多糖E.脂蛋白 17.青霉素的抗菌机理是 A.破坏肽聚糖的聚糖支架B.损害细胞膜C.干扰菌细胞的酶系统 D.作用于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E.抑制四肽侧链D-丙氨酸与甘氨酸交联桥的连结18下列哪种细菌具有异染颗粒 A.白喉棒状杆菌B.百日咳鲍特菌C.流感嗜血杆菌D.伤寒沙门菌E.铜绿假单胞菌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 ) 1.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芽胞 D、鞭毛 ( ) 2.生鞭毛最多的菌属于 A、螺旋菌 B、杆菌 C、球菌 D、假菌丝 ( ) 3.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 A、基质菌丝 B、气生菌丝 C、孢子丝 D、孢子 ( ) 4.放线菌属于 A、病毒界 B、原核原生生物界 C、真菌界 D、真核原生生物界 ( ) 5.菌苔是微生物培养特征。 A、固体平板 B、固体斜面 C、液体表面 D、明胶穿刺 ( ) 6.放线菌的形态是 A、单细胞 B、多细胞 C、单或多细胞 D、非细胞 ( ) 7.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 C、m B、mm C、 um D、nm ( ) 8.细菌缺乏下列哪一种结构仍可存活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 ) 9.下列结构中并非细菌生活的必须结构的为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核 D、核糖体 ( ) 10.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 A、营养体>孢子>芽孢 B、芽孢>孢子>营养体 C、孢子>营养体>芽孢 D、芽孢>营养体>孢子 ( ) 11.放线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A、<4.0 B、 4.0~6.0 C、 6.5~8.0 D、>8.0 ( )12.革兰氏染色结果中,革兰氏阳性菌应为 A、无色 B、红色 C、紫色 D、黄色 ( ) 13.细菌主要繁殖方式为 A、增殖 B、芽殖 C、裂殖 D、孢子生殖 ( ) 14.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应呈 A、无色 B、红色 C、黑色 D、紫色 ( ) 15.下列耐热能力最强的是 A、营养细胞 B、菌丝 C、孢子 D、芽孢 ( ) 16.细菌生长的最适PH为 A、6.5~7.5 B、7.0~8.0 C、7.5~8.5 D、3.8~6.0 ( ) 17.属于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部分为 A、细胞壁 B、芽孢 C、细胞膜 D、原生质 ( ) 18.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酒精(脱色) D、蕃红(复染) ( ) 19.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 A、螺旋菌 B、杆菌 C、球菌 D、弧菌

微生物学作业汇总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作业汇总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他的最大贡献不在商界,而是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2.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法国的巴斯德,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___、__免疫学——预防接种__和__证实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___;而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_德__国的___柯赫__,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建立了细菌纯培养技术__和__提出了柯赫法则___。 3.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史前期、初创期、__奠基期___、__发展期和成熟期;我国人民在史前期期曾有过重大贡献,其为制曲酿酒技术。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二、问答题: 1.“微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试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从四个方面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1) 物质和能量循环 (2)人体生理屏障 (3)提供必需物质 (4)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 2.简述科赫原则。(如何判定某种微生物是病原菌?) (1)某一种微生物,当被怀疑是病原体时,它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2)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 (3)用已纯化的纯培养微生物,人工接种寄主,必须能诱发与原来病害相同病害。 (4)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 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此而产生其余4 个共性。 1 4.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转化快,适应强;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按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细胞型微生物和_非细胞型微生物; 3,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4,按照Carl Woese 的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真细菌、古细菌和真核微生物; 三、选择题 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c ; A.它们是多细胞的 B.细胞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可进行光合作用 2,细菌学的奠基人是b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3,Louis Pas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来d ; A. 驳斥自然发生说 B. 证明微生物致病 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4,微生物学中铭记Robert Koch是由于a;

A. 证实病原菌学说 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 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 D. 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 5,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a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四、简答题 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微生物最基本的性质;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的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 第三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基内菌丝生长在固体培养基内,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故亦称营养菌丝 2、细菌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即可由一个或几个细胞分裂繁殖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细菌菌落 4、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质粒,它分散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染色体上; 5、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称芽孢 7、革兰氏染色丹麦科学家Gram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明的一种细菌染色法;

微生物作业及答案

微生物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类群: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氏体,衣原体等;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 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 原因: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答:巴斯德的功绩: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免疫学——预防接种;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的功绩:发明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原菌—结核杆菌;科赫法则; 巴斯德和柯赫的杰出工作,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并出现以他们为代表而建立的各分枝学科。使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日趋丰富。 4、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答:生产方面,它们在土壤物质转化和促进植物生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根瘤菌,圆褐固氮菌都是将氮元素活化,让植物来利用的微生物。微生物还可在应用在生物工程方面。用酵母菌酿酒,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还可以制造生物杀虫剂,如苏方金杆菌,日本金龟子芽胞杆菌,这些细菌对人畜无害,而对昆虫有害,是一种比较绿色的杀虫剂。然而,有一些微生物属于动植物细菌和病毒,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危害,如烟草花叶病毒,禽流感病毒。 生活方面,微生物也常影响人类的健康。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对人的健康有益,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构筑成一个生物屏障。而且肠道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质,激活并强化肠道的免疫系统。也有一些我们经常听说的微生物对人的健康有害,如结核杆菌会引发结核病,流行感冒病毒会引发感冒,等等。 所以说,微生物即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1、名词解释:无菌技术、培养物、纯培养物、菌落、菌苔、分辨率 答: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培养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

国开电大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作业 4参考答案 1.霍乱弧菌引起疾病的原因是肠毒素作用于小肠黏膜,导 致肠液过度分泌。 2.专性厌氧菌的组合是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破伤风 梭菌。 3.厌氧芽孢梭菌能够耐受恶劣的环境条件,是因为以芽孢 形式存在。 4.错误的描述是破伤风抗毒素只对游离的痉挛毒素有阻断 作用。 5.内源性感染的是无芽孢厌氧菌感染。 6.结核分枝杆菌是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 7.卡介苗是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8.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 杆菌,对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9.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体内的播散是通过血液。 1.可高度传染乙型肝炎的血液中含有HBsAg、抗XXX和HBeAg。

2.不符合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的解释是乙型肝炎恢复期。 3.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HBcAg。 4.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乙型脑炎病毒。 5.逆转录病毒包括HIV。 6.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 7.流感病毒不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毒。 8.真菌细胞不具有叶绿素。 9.真菌孢子不是真菌的休眠状态。 10.不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皮肤癣菌。 11.关于新生隐球菌致病性的描述,错误的是主要经胃肠道进入机体。 题目21.感染宿主细胞能形成包涵体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什么? 答案:衣原体。 题目22.真菌对哪种抵抗力不强? 答案:湿热。

题目23.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什么? 答案:支原体。 题目24.以节肢动物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是什么? 答案:立克次氏体。 题目25.哪个描述是对病毒抵抗力错误的? 答案:所有病毒对脂溶剂都敏感。正确的是:灭活病毒失去感染致病的能力,但保留抗原性;紫外线能灭活病毒;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保持活性。 改写后的文章: 感染疾病的病原体有多种类型,它们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也不尽相同。例如,衣原体是一种能够感染宿主细胞并形成

南开大学2021年9月《微生物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7

南开大学2021年9月《微生物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1. 所有极端环境微生物皆属于古生菌。(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2. 次级代谢的特点是( )。 A.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受质粒控制 B.某些催化次生代谢的酶专一性不高,次生代谢产物多组份 C.次生代谢有明确的生理功能,可影响菌体生长 D.次生代谢多为菌体终止生长后发生 参考答案:ABD 3. 在16S rRNA分子中,含有高度保守、中度保守序列区域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4. 酚妥拉明使心率加快的主要机制是A.阻断α1受体,血压降低B.阻断α2受体,NA释放增加C.间接激动β1受体 酚妥拉明使心率加快的主要机制是 A.阻断α1受体,血压降低 B.阻断α2受体,NA释放增加 C.间接激动β1受体,心脏兴奋 D.两个原因:A和B E.三个原因:A、B和C 正确答案:E 5. 甘露醇适宜治疗下列哪种水肿? A.肝性水肿 B.肾性水肿 C.心性水肿D.脑水肿 E.都不是 甘露醇适宜治疗下列哪种水肿?

A.肝性水肿B.肾性水肿C.心性水肿D.脑水肿E.都不是D 6. 巨噬细胞能够识别病原微生物后会释放( )。 A.细胞因子 B.趋化因子 C.补体 D.DNA 参考答案:ABD 7. 当进行糖酵解化学反应时,( )。 A.糖类转变为蛋白质 B.酶不起作用 C.从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糖类分子 D.从一个单个葡萄糖分子产生两个丙酮酸分子 参考答案:D 8. 心绞痛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3种类型。 心绞痛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3种类型。 劳累性自发性混合性 9. 由蚊虫叮咬可传播的病为( ) A.钩端螺旋体病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鼠疫 D.炭疽 参考答案:B 10. 肉豆蔻、槟榔等的种子均具有外胚乳。( ) 肉豆蔻、槟榔等的种子均具有外胚乳。( ) 正确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详解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详解 2.真菌与藻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都是属于微生物与微 生物共生。(某)3.光合细菌(PSB)的颜色取决于辅助色素。(√)4.条件致病对人体或动物体一定具有致病性。(某) 5.好氧菌是肠道正常菌群的主体,尤其是其中的拟杆菌类、双歧杆 菌类和乳杆菌类等更是优势菌群。(某) 6.地衣是菌藻共生或菌菌共生的典型例子,冬虫夏草是真菌寄生于 昆虫而形成的一种名贵中药。(√) 7.民间制作的泡菜就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对其他腐败菌产生的拮抗 作用才保证泡菜的风味、质量和良好的保藏性能。(√) 8.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是 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某) 9.湖水的“水华”或海水中的“赤潮”是由于水体中可溶性磷酸盐 的浓度过高,造成水体的富集营养化而出现的一种大面积环境污染现象。(√) 10.在各种污水处理方法中,最根本、有效和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微 生物的处理法。(√) 三.填空题 1.在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细菌,种类最多的是放线菌。 2.能在高温、低温、高酸、高压等极端环境中正常生长繁殖的极端 微生物有嗜热菌、嗜冷菌、嗜酸菌、嗜碱菌、嗜盐菌、嗜压菌和抗辐射菌。

3.地衣是由菌藻共生或菌菌共生的最典型例子,好氧性自生固氮菌 与纤维素分解菌生活在一起是互生关系。 4.磷循环包括可溶性无机磷同化、不溶性磷溶解及有机磷的矿化等 5.发光细菌是一类 G-、长有极生鞭毛的杆菌或弧菌,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能发出波长为 475~505 nm的荧光。 6.清水中营养物浓度很低,故清水中微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来与 之相适应如:能在低营养浓度条件下生活;可运动;一些淡水中细菌如有 柄细菌具有异常形态;使菌体比面值增大。 7.能量流的特点有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和能量贮存 逐渐减少,构成能量金字塔。 8.生态系统发展成熟后在三个方面保持相对平衡,即①生产者,消 费者,分解者,按一定量比关系结合。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通畅。 ③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在数量上接近相等。9.硝化作用是一个严格好氧的 过程,反硝化作用则需要在厌氧条件下进行。10.生物固氧所必备的四个 条件是固氮酶、电子供体、电子载体、能量。 11.在固氮反应中,钼铁蛋白起络合底物并催化底物的还原作用,铁 蛋白在电子供体与钼铁蛋白之间起电子的传递和活化作用。 12.在自然界引起元素硫和无机硫化物氧化的真细菌主要有:硫化细菌、丝状硫细菌和绿色及紫色硫细菌。 13.根瘤菌的三性是指感染性、专一性和有效性。 14.无限型生长根瘤结构包括根瘤表皮和皮层;分生组织;含菌组织;维管束和细胞间隙等部分。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从显微镜开始的,其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和__________. 2、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 二、判断是非 1、巴斯德是一位着名的微生物学家,他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因为显微镜稀少,列文虎克逝世后微生物学未能迅速发展. 3、病原菌学说最初是由科学家柯赫提出来的. 三、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 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四、选择题 1、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以哪两位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 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 A、巴斯德、列文虎克 B、柯赫、列文虎克 C、巴斯德、柯赫 D、巴斯德、弗莱明 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 . A、列文虎克 B、柯赫 C、巴斯德 D、斯坦利 3、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的发明者是 . A、巴斯德 B、柯赫 C、吕文虎克 D、别依林克 4、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 A、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 B、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 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 D、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 5、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 A、驳斥自然发生说 B、证明微生物致病 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五、问答题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种类 2、微生物的一般特性是什么 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 第一章细菌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2021年2月《医学微生物》作业考核试题5答案参考

2021年2月《医学微生物》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1. 南丁格尔创建的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是在( )。 A、1858年 B、1865年 C、1860年 D、1836年 E、1856年 正确答案:C 2. 细菌发生遗传变异的原因有( ) A.细菌基因的转移 B.细菌基因的突变或重组 C.AB都是 D.AB都不是 参考答案:C 3. 脑膜炎奈瑟菌的致病物质有( ) A.荚膜 B.菌毛 C.IgA1 D.LOS 参考答案:ABCD 4. 噬菌体有下列哪项组成( ) A.核酸 B.蛋白质 C.AB都是 D.氨基酸 参考答案:C 5. 临床用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____________,抗菌谱类似____________类,常作为其替代品,若与其

临床用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____________,抗菌谱类似____________类,常作为其替代品,若与其合用可加强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作用。 正确答案:氨曲南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 氨曲南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 6. 微生物最初的数量和消毒时间成正比。(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7. 通常配伍使用羟苯酯类防腐剂来提高液体制剂的防腐速度和效力。( ) 通常配伍使用羟苯酯类防腐剂来提高液体制剂的防腐速度和效力。( ) 正确 8. 磺酰脲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是( )A.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B.可促进胰岛素释放 C.可使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磺酰脲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是( ) A.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B.可促进胰岛素释放 C.可使电压依赖性钾通道开放 D.可使电压依赖式钠通道开放 参考答案:B 9.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EIA)的特点有:( )A.化学发光仪价格昂贵B.所需时间短C.灵敏度高D.线性范围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EIA)的特点有:( ) A.化学发光仪价格昂贵 B.所需时间短 C.灵敏度高 D.线性范围宽 参考答案:A、B、C、D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作业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山东滨州高三模拟)培养微生物需要提供适宜的培养基。下列关于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为目标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B.培养基的成分需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而定 C.培养基需满足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求 D.培养基通常需包含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 2.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技术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时,挑选新鲜葡萄,去除枝梗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再榨汁 B.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C.制作泡菜时,加入蔬菜后注入煮沸冷却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 D.为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设置接种普通培养基作对照 3.(2023·湖南长沙高三检测)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C.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D.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4.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涂布接种时,需将涂布器蘸酒精后用酒精灯外焰灼烧,冷却后再使用 B.纯化培养酵母菌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入28 ℃左右的培养箱内中培养24~48 h C.计数时,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需计数的微生物进行计数 D.观察菌落时,应将培养皿皿盖拿掉以利于看清菌落的形态特征 5.(2023·湖南益阳高三模拟预测)为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药敏实验,图1为部分实验器材。将含有相同浓度的抗生素Ⅰ~Ⅳ四个大小相同的纸片分别贴在长满测试菌的平板上,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微生物》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巴氏消毒法: 2.致死温度: 3.同步生长: 4.生长限制因子 5.次生代谢物 6.温和噬菌体: 7.致死时间: 8.灭菌: 9.消毒与灭菌: 10.disinfection 消毒continuous culture 连续培养 11.纯培养: 二.填空 1.混菌法平板计数,在10-2稀释度的平板中平均有32个细菌菌落,每毫升原始牛奶中有个__________细菌. 2.__________是在10分钟内将悬液中的所有微生物都杀死的最低温度。 3.__________ 酶能消除超氧化物自由基的毒害。 4.厌氧菌可生长在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 5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将细菌的生长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四个时期,作为研究材料应取__________时期细菌最合适。 6.氢离子浓度(pH)可影响到细胞质膜电荷和养料吸收,大多数细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__________ 。 7书写莫诺(Monod)经验公式:__________,其含义是表示______________ . 8巴氏消毒采取的条件为:___________。 9高压蒸汽灭菌采取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设一种细菌在接种时的细胞浓度为100个/ml,经400min的培养,细胞浓度增至10亿个/ml,则该菌在该段时间内的G为__________ ;R为__________ ;n为__________ 。(注:1/lg2=3.322,整个培养过程都处于对数期) 11好氧的微生物需要较____________(高、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_____________(高、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12烘箱热空气灭菌法的操作条件是控制温度在__________ ,维持时间为__________ 。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作业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33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一、选择题 1.(2022·辽宁沈阳二中模拟)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是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之一,A、B、C、D四种抗生素均可治疗SAU引起的肺炎,为选出最佳疗效的抗生素,研究者将分别含等剂量抗生素A、B、C、D的四张大小相同的滤纸片a、b、c、d置于SAU均匀分布的平板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 h,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对该实验使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B.抗生素D治疗SAU感染的效果最好 C.滤纸片b周围抑菌圈中出现一个菌落,可能是形成该菌落的SAU发生了基因突变D.接种涂布后的培养皿立即倒置放置于37 ℃的恒温箱中培养 解析:由分析可知,实验使用的培养皿可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但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A项错误;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因此抗生素A 治疗SAU感染效果最好,B项错误;由图可知,滤纸片b周围抑菌圈中出现一个菌落,可能是形成该菌落的SAU发生了抗药性基因的突变而得以存活,C项正确;接种后,并不立即将平板倒置,原因是有利于涂布的菌液被培养基吸收,D项错误。 答案:C 2.(2022·浙江20名校联盟联考)下列关于“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都是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 B.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均匀分布以便涂布 C.对含有尿素的培养基进行灭菌时,需降低高压蒸汽灭菌的压力与温度 D.称取土壤、稀释土壤溶液、涂布平板这些操作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解析: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不一定都是以尿素为氮源的,可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A项错误;振荡培养可以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武汉大学微生物学陈向东班作业及答案

武汉大学微生物学陈向东班作业及答案 1.你认为样品制备和显微观察中(光镜和电镜)应通过哪些方法改变样品的反差以改 善观察效果? 标准答案:光学显微镜:提高样品染色后的对比度;更换浓缩器和物镜,使用暗场显 微镜、相衬显微镜,使用荧光显微镜,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荧光染料,并在相同条 件下适当降低照明亮度。电子显微镜:在准备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时,将金透射电子显微 镜喷到样品的负染和正染上。透射电子显微镜采用投影法取样 2.为什么在微生物学奠基后的数十年时间内,人们认为微生物学与普通生物学之间没 有关系?二者是怎样实现交叉、融合的? 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在19世纪中期奠定了基础;然而,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兴趣完 全不同。由于个体较小,微生物的研究需要借助显微镜,关注微生物种群。然而,以动植 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普通生物学,在不借助显微镜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和研究个体,甚至个体的部分结构 二者的研究兴趣也完全不同: 微生物学:寻找致病因素、免疫和传染病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寻找新的化疗药物、微 生物代谢研究等,即更加关注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应用 普通生物学: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动植物的生态学、繁殖和发育、遗传以 及进化等。也就是更加注重对生命基本活动规律的理论研究。由于微生物个体十分微小, 人们甚至怀疑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是否适用于结构大大简单的微生物? 这使得两者之间没有交叉点。 20世纪上半叶,下列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使人们认识到微生物在生命本质上与动植物并无差别,推动了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的交叉、融合。微生物也由于其结构简单、生长 迅速、易于培养等特点逐渐成为研究很多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材料,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 明星1)肌肉的糖酵解和酵母菌乙醇发酵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 2)动物所需的维生素与某些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本质。上述研究 使人们认识到,所有生命系统在代谢水平上具有相同的本质,所有生命形式都具有“生化 特性”。3)微生物遗传标记可以标记生物化学突变,细菌间水平基因转移途径的发现导 致了微生物遗传学的建立,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动植物的遗传规律也适用于微生物。以微生 物为材料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病毒重组实验和噬菌体感染实验证实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 基础,也标志着微生物学与普通生物学的融合和交叉。微生物学被推到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取得了快速发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在常用的微生物培养仪器中,()是专门为培养微生物而设计的。a、板B.试管C.烧瓶D.烧杯

微生物作业答案

微生物作业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微生物作业答案名词解释答案书上和PPT都有,自己查找 一.<绪论ppt>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衣原体、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因为体积小,面积大,比面值大,营养物质吸收面值、代谢废物的排面值、环境信息交换面值大,即:营养物质吸收和废物代谢快、环境信息交换快. 3.简述巴斯德、科赫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 答:①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将病原微生物减毒制成疫苗;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②科赫:配制固体培养基,并建立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分离到许多病原菌;提出了科赫法则.

二.<1ppt:第一章>1、概念:细菌;原核生物;芽孢;伴孢晶体;荚膜;2、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答:由于G+菌和G-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引起了两者对染料 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物理阻留能力的不同. G+菌细胞壁肽聚糖 网层厚,乙醇脱色后,网孔缩小,而且不含类脂,乙醇处理后不会 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留在壁内,使其呈紫 色; G-菌细胞壁网层少,交联差,而且含类脂多,乙醇处理后,细胞壁出现缝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溶出,呈无色,复染后被染成复染剂的颜色. 3、什么叫菌落分析细菌的个体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答: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个体形态与群体的相关性: ①无鞭毛、不运动的细菌:较小、厚、边缘整齐的半球状菌落. ②有鞭毛、运动强的菌:大、扁平、边缘多缺刻、不规则菌落. ③有糖被的菌:大、透明、蛋清状菌落. ④有芽孢的菌:粗糙、不透明、多褶的菌落. 4、细菌及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答:细菌菌落特征: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 取、质地均匀、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心颜色一致.

动物微生物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e)一群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de)最微小(de)生物(de)总称.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等不同类群. 2、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de)形态、生理、遗传与变异和分类以及与人类、自然界相互关系(de)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1、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其中,原核性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性微生物包括真菌,非细胞性微生物包括病毒. 三、单项选择题: 1、证明有机物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de)是( C ). A、郭霍 B、列文虎克 C、巴斯德 D、弗莱明 2、病毒由( B )发现. A、郭霍 B、伊凡诺夫斯基 C、巴斯德 D、列文虎克 3、青霉素由( D )发现. A、郭霍 B、列文虎克 C、巴斯德 D、弗莱明 4、微生物由( B )发现. A、郭霍 B、列文虎克 C、巴斯德 D、弗莱明 5、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de)基本原则由( A )提出. A、郭霍 B、列文虎克 C、巴斯德 D、弗莱明 四、简答与论述题: 1、微生物(de)特征: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自然界发布广泛. 2、研究动物微生物(de)目(de)意义:研究微生物与畜禽疾病(de)关系,并利用微

生物与免疫学(de)知识和技能来诊断、防治畜禽(de)疾病,保障畜牧业(de)发展,避免农畜产品危害人类(de)健康. 第一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1、鞭毛:多数弧菌、螺菌、许多杆菌、个别球菌(de)菌体表面长有一至数十根波状弯曲(de)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长度常是菌体长(de)几倍. 2、菌毛: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de)菌体上生长有一种比鞭毛数目多、较多、较直、较短(de)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又称纤毛或伞毛. 3、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de)外周产生一种粘液样(de)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 4、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de)环境条件下,由于细胞质和核质逐渐脱水浓缩,可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de)休眠体,称为芽孢. 5、菌落:由一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长成肉眼可见(de)微生物群体. 6、质粒:除核体DNA外,有些细菌还具有能自行复制、随宿主分裂传给子代菌体、有一定遗传特性(de)游离小型双股DNA分子,称为质粒. 7、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de)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de)营养物质. 8、细菌(de)呼吸:在细菌体内,在细菌胞内酶催化下所进行(de)一切氧化还原反应称为细菌(de)呼吸. 二、填空题: 1、细菌(de)基本形态包括:球形、杆状、螺旋状. 3、细菌(de)繁殖方式是:裂殖. 4、细菌(de)基本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其他内容物. 5、细菌(de)特殊构造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6、细菌生长繁殖(de)条件:营养物质、温度、酸碱度、气体、渗透压. 三、单项选择题: 1、测量细菌大小(de)量度单位是( C ). A、cm B、mm C、μm D、nm 2、细菌数量增加数量最快(de)时期是( B ). A、适应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老期 3、细菌(de)繁殖方式是( A ). A、裂殖 B、芽殖 C、产生孢子繁殖 D、有性繁殖 4、细菌数量最多(de)时期是( D ). A、适应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老期 5、细菌活菌数量最多(de)是( C ). A、适应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老期 6、大多数细菌适宜(de)环境PH为( C ). A、— B、— C、— 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