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贵州环境质量月报

贵州环境质量月报

贵州环境质量月报
贵州环境质量月报

贵州省环境质量月报

(2019年3月)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2019年3月,全省9个中心城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要求开展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6项指标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依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简称综合指数)进行排序,由好到差排名依次为:都匀市、兴义市、安顺市、凯里市、铜仁市、毕节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贵阳市。都匀市、凯里市、毕节市和贵阳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6.8%,其余5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100%。

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指评价时段内,参与评价的各项污染物的单项质量指数之和,综合指数越大表明城市空气污染程度越重。

2019年3月贵州省中心城市环境空气各指标监测结果

单位:微克/立方米

注: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2. 一氧化碳指标浓度为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臭氧指标浓度为臭氧日最大8小时值

第90百分位数。

3. 一氧化碳指标单位为毫克/立方米。

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无月均浓度限值,日均值和年均值二级标准限值仅供参考。

全省9个中心城市3月二氧化硫月均浓度值范围为4-19微克/立方米,铜仁市最低,凯里市最高。二氧化硫全省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1%。二氧化氮月均浓度值范围为13-30微克/立方米,都匀市最低,遵义市最高。二氧化氮全省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可吸入颗粒物月均浓度值范围为39-60微克/立方米,安顺市最低,贵阳市最高。可吸入颗粒物全省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细颗粒物月均浓度值范围为27-36微克/立方米,兴义市最低,贵阳市最高。细颗粒物全省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3%。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浓度范围为0.6-1.2毫克/立方米,都匀市和兴义市最低,铜仁市最高。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全省平均浓度为0.8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臭氧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范围为86-128微克/立方米,凯里市最低,贵阳市最高。臭氧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数全省平均浓度为

1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6%。

2019年3月,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61个县(市、区)AQI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有27个县(市、区)AQI优良天数比例介于90.0%-100%(含90.0%)之间。

依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按综合指数进行排序,由好到差排名结果见下表。2019年3月,88个县(市、区)中,综合指数介于1-2(含2)之间的县(市、区)3个,综合指数介于2-3(含3)之间的县(市、区)46个,综合指数介于3-4(含4)之间的县(市、区)39个。

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1、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

2019年3月,全省9个中心城市的23个(根据《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报送全省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及监测断面的报告》(黔环呈﹝2018﹞26号),自2018年4月起全省中心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调整为23个)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取水量为4773.7811万吨,达标水量为4773.7811万吨,水源地个数达标率和水量达标率均为100%,环比、同比均持平。

2019年3月贵州省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2、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

2019年3月,全省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共监测133个(铜仁市印江县新增栗子园饮用水水源地,印江县皂角塘水源地取消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1)水源地达标情况

全省13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标,水源地个数达标率为100%,环比、同比均持平。

2019年3月贵州省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个数达标率

(2)水量达标情况

全省133个饮用水水源地,取水量为4564.5278万吨,达标水量为4564.5278万吨,水量达标率为100%,环比、同比均持平。

2019年3月贵州省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达标率

三、地表水水质

1、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

2019年3月,全省国控断面水质状况为优,监测的52个河流断面中,达到Ⅰ-Ⅲ类水质的断面占统计断面数的96.2%,环比下降1.9个百分点,同比上升9.7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环比和同比均持平。其中:长江流域

在20条河流共布设31个监测断面。水体水质综合评价为优,Ⅰ-Ⅲ类

水质断面占统计断面数的93.5%,环比下降3.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2.9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断面占统计断面数的6.5%,环比上升3.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9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环比和同比均持平。

珠江流域

在11条河流共布设21个监测断面。水体水质综合评价为优,Ⅰ-Ⅲ类水质断面占统计断面数的100%,环比持平,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无Ⅳ类、Ⅴ类水质断面,环比持平,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断面,环比和同比均持平。

2019年3月贵州省国控断面水质状况

开展水质监测,但不参加水质评价。羊昌河发源于黔南州,系沅水水系重安江支流,羊昌河1发源于安顺,系乌江水系红枫湖入湖河流,羊昌河与羊昌河1为不同河流。

2、跨市(州)界断面水质结果

2019年3月,全省跨市(州)界断面水质状况为优,22个监测断面水质

均达到Ⅰ-Ⅲ类。其中:

贵阳市出境断面3个,为贵阳市与黔南州交界的青岩断面和与遵义市交界的息烽河口、棉花渡断面。青岩断面和息烽河口断面本月水质均为Ⅱ类,棉花渡断面本月水质为Ⅲ类。

遵义市出境断面1个,为遵义市与铜仁市交界的大乌江镇断面。大乌江镇断面本月水质为Ⅲ类。

六盘水市出境断面4个,分别为六盘水市与黔西南州交界的岔河口断面、黄泥河断面和与安顺市交界的龙场断面和黄果树断面。龙场断面本月水质为Ⅰ类,黄果树断面本月水质为Ⅱ类,岔河口断面、黄泥河断面本月水质均为Ⅲ类。

安顺市出境断面1个,为安顺市与黔西南州交界的坝草断面。坝草断面本月水质为Ⅰ类。

毕节市出境断面4个,分别为毕节市与六盘水市交界的叉河断面、与贵阳市交界的大关桥断面、与遵义市交界的偏岩河口断面和黄歧坳断面。偏岩河口断面本月水质为Ⅰ类,叉河断面、大关桥断面和黄歧坳断面本月水质均为Ⅱ类。

铜仁市出境断面1个,为进入湖南省的木溪断面。木溪断面本月水质为Ⅱ类。

黔东南州出境断面1个,为黔东南州与铜仁市交界的玉屏断面。玉屏断面本月水质为Ⅱ类。

黔南州出境断面4个,分别为黔南州与遵义市交界的天文断面和与黔东南州交界的重安江大桥断面、新华断面和兴仁桥断面。兴仁桥断面本月水质为Ⅰ类,新华断面本月水质为Ⅱ类,天文断面和重安江大桥断面本月水质均为Ⅲ类。

黔西南州出境断面1个,为黔西南州与黔南州交界的蔗香红断面。蔗

香红断面本月水质为Ⅱ类。

入境断面为由云南省分别进入毕节市的清水铺断面和黔西南州的三江口断面。清水铺断面和三江口断面本月水质均为Ⅱ类。

2019年3月贵州省跨市(州)界断面监测水质状况

注:跨市(州)界断面水质数据以手工监测数据为主,自动站监测数据作为参考。

十堰市环境质量月报

目录 第一部分地表水环境质量 .......................................... - 1 - 一、概述..................................................................... - 1 -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3) 2.1 35个地表水断面水质变化情况 (3) 2.2考核断面水质监测情况 (5) 2.3 跨界断面水质监测情况 (5) 2.4 水库 (5) 2.5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6) 2.6 五条综合治理河流水质监测情况 (7) 2.7 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9) 2.8 建议 (9) 第二部分环境空气环境质量....................................... - 1 - 一、十堰市环境空气自动站情况介绍......................... - 11 - 二、统计结果............................................................ - 12 - 三、2019年10月份全省各市州排名情况................ - 14 - 四、原因分析............................................................ - 15 - 附录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 15 - 附录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 19 - 附录3:监测点位图.................................................. - 20 -

环保、水保监理月报

新建铁路至利川线 环水保监理月报 2009年(月报)字第 06期总(月报)字第 06期 年(季)月:2009年5月26日-2009年6月25日 监理里程: DK124+716.25-D1K199+026.8 总监理工程师:薛斌 监理单位:中铁二院()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渝利铁路监理站 编制时间: 2009年6月25日

主送:渝利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抄送:中铁二院()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各监理组 新建铁路至利川线 环水保监理月报 (2009年6月份) 一、概述 本月监理3标主要对渝利公司安质部6月安全质量综合检查提出的问题进行督促落实,对仰拱栈桥及二衬台车就位情况进行督促落实,配合渝利公司对弃土弃碴场进行确认,按渝利公司指示对安全生产和三项行动进行落实,同时对大型设备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加大协调力度,促进工程全面铺开。督促施工单位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规弃土弃碴行为,做好驻地防护及职工卫生防疫工作。

二、本月工程进展 1、工程进度 1)隧道工程 标段正线上隧道共19座,牵出线隧道1座,本月洞施工工点共计22处,辅助配套工程施工工点共计6处;截至17日隧道工点完成产值约3100万,完成计划的50.1%,隧道工程详细进展见附表1。 2)桥梁工程 标段桥梁共计27座,特大桥3座;目前已开工工点共计9个,本月桥梁工点主体工程施工2处;截至17日桥梁工点完成产值76万,完成计划的69.6%,桥梁工点进展情况详见附表2。 3)基础配套工程 ①标段共有试验室22个,截至本月21日,建成验收的有14个,包括:大梁(3个)、熊家岭、花园&金竹滩(共用)、梨子坪、方斗山进口及出口、南白洞进口、长洪岭进口、1#、2#斜井、周家坪出口、石柱分室已验收。胡家坡出口、观音岩出口、南白洞出口已标定,尚未验收。石缸坡进口、周家坪进口、寨子岭、嵩子坝、华丰、瓦泥榜正在抓紧建设。 ②拌合站建设情况:目前通过验收的有13座:大梁(3个)、胡家坡出口、观音岩(2个)、熊家岭、花园&金竹滩(共用)、梨子坪、方斗山进口、南白洞进口、长洪岭1#、2#斜井;通过初验待完善的有2座:方斗山出口、周家坪出口;在建的6座:胡家坡横洞、南白洞出口、周家坪进口、寨子岭、嵩子坝大桥、华丰大桥。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月报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月报 (2018年7月) 一、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2018年7月,我市中心城区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要求开展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6项指标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共监测31天,AQI优良天数为31天,优良率100%,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3。 表1 2018年7月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空气各指标监测结果 二、六盘水市各市、县、特区、区及全市环境空气质量 2018年7月,全市4个市、县、特区、区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要求开展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 - 4 -

和细颗粒物(PM2.5)6项指标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依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HJ663-2013),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简称综合指数)进行排序,排名依次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州市、钟山区。优良天数比例分别是六枝100%、水城县100%、盘州市100%、钟山区100%。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25。具体结果和排名详见表2: 表2 2018年7月六盘水市各市、县、特区、区及全市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1、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玉舍水库,备用水源地为龙贵地水库、双桥水库。2018年7月,以上3个水库所监测的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集中式 - 4 -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机制建设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 机制建设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境监测 【发文字号】黔府办发[2018]9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8.02.14 【实施日期】2018.02.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机制建设方案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8〕9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机制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2月14日

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机制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有关部署,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贵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到2020年,按照“全面设点、全省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要求,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补充优化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建设覆盖全省所有重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体系,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施全面有效监控;健全技术规范体系;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建设完善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各部门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成全省统筹、天地一体、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一)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建成覆盖全部县(市、区、特区)的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到2020年底所有县城建成不少于2个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2018年起已完成建设任务的站点实行第三方专业化运行与维护。2018年底建成省级环境空气污染物来源解析实验室,9个中心城市开展常态化的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牵头单位:省环境保护厅;责任单位:省气象局,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直管县﹝市﹞政府,以下均需地方各级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生命安全或财产构成危害的极端事件或条件。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还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利用地球资源的过程与自然界的天然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灾害对任何人类社会都是负资源。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严峻的。环境问题源于自然因素(如自然灾害等)及人类行为(如气候变暖、荒漠化、污染等)。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差异,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也不相同。掌握区域自然灾害和环

境问题的发生和分布规律,才能提出应对自然灾害和整治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条“标准”要求学生既要了解当地有哪些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还要学会根据资料分析某一类或几类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区域会制定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获得不同的成功经验。一个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本条“标准”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根据资料了解当地环境保护的一些成功经验,并不要求学生综合分析当地所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例如,贵州省从生态环境的恢复入手,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区保护与恢复、森林抚育、林业绿色产业、绿色通道等十大工程,促进生态建设,减缓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灾害的危害,学生对上述十大工程没有必要作全盘了解,侧重了解其中一种即可。 一个区域的资源有很多类型,不同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本条“标准”要求学生根据某一类或几类资源利用的资料,了解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例如,贵州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但水资源利用较为困难。在长期的区域发展实践中,贵州积累了许多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成功经验,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发展。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自然地理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贵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气候、资源特征。为配合正文内容,安排了“贵州在中国的位置”、“贵州地形分布”2幅地图。教材P.93~94安排了一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贵州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贵州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在“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贵州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重点讲述了石漠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扼要说明了影响贵州的主要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石漠化现象,分析石漠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教材P.94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在“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贵州正在实施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工程和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等措施。为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石漠化地区应如何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材安排了“贵州的石漠化治理”的“阅读”材料;为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移民对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教材P.96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上述“阅读”和“活动”内容都是紧扣课标要求安排的,有助于学生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在“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从水资源、煤炭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了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为配合正文内容,引导学生走近贵州著名的旅游景观,教材安排了“黄果树瀑布与织金洞”的“阅读”材料。教材P.98安排了一组,“活动”1引导学生分析贵州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了解贵州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成功经验,这个“活动”也是对“自然地理概况”中的“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中的“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贵州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这两个内容的呼应;“活动”2引导学生了解贵州探索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的成功经验,立体农业的“五子登科”既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动”3引导学生了解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合理利用旅游的成功经验,巧妙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学提纲

恩施州环境空气质量月报.pdf

恩施州环境空气质量月报 (2019年3月) 恩施州环境保护监测站

目录 一、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值 (1) 二、颗粒物月均浓度比较 (1) 三、空气质量达标天数 (3) 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4)

一、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值 2019年3月,全州8县市城区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情况如下: PM10月均浓度为49μg/m3,8县市城区均未超过年均二级标准限值。 PM2.5月均浓度为30μg/m3,巴东县城区超过年均二级标准限值,其他7县市均未超过年均二级标准限值。 SO2月均浓度为9μg/ m3,8县市城区均未超过年均二级标准限值。 NO2月均浓度为18μg/ m3,8县市城区均未超过年均二级标准限值。 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月均浓度为1.0mg/ m3,8县市城区均未超过24小时平均二级标准限值。 O3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月均浓度为110μg/ m3,8县市均未超过日最大8小时平均二级标准。 二、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比较 2019年3月,全州8县市城区PM10浓度均值为49μg/m3,较2018年同期相比上升28.9%。2019年1-3月,全州8县市城区PM10浓度均值为57μg/m3,较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1.7%。 2019年3月,全州8县市城区PM2.5浓度均值为30μg/m3,较2018年同期上升30.4%。2019年1-3月,全州8县市城区PM2.5浓度均值为38μg/m3,较2018年同期持平。 2019年3月,全州8县市城区O3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浓度均值为110μg/m3,较2018年同期上升12.2%。2019年1-3月,全州8县市城区O3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浓度均值为98μg/m3,较2018年同期上升11.4%。 第1页共4页

贵州喀斯特地区的资源优势与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贵州喀斯特地区的资源优势与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刘建忠1 ,韩德军2 ,顾再柯1 ,张科利 3 (1.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550002,2.贵州财经学院资源环境学院,550004:贵阳; 3.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00875,北京) 摘要 贵州省是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的典型代表,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但突出的人地矛盾、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劣的气候及落后的生产习惯严重制约着它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等适合贵州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议,对贵州喀斯特地区乃至我国整个西南喀斯特地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喀斯特;资源优势;生态环境;制约因素;发展战略 收稿日期:2007-03-30 修回日期:2007-08-13项目名称: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岩溶地形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Scx2004-07);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 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指导性项目“降雨对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过程影响研究”(10501-188);长治工程水土保 持监测项目“贵州项目区专项资金” 第一作者简介:刘建忠(1979—),男,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水土保持与流域治理。E -mail :ljz6417@tom .com Analysis of the resources superior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in the Karst areas of Guizhou Liu Jianzhong 1,Han Dejun 2,Gu Zaike 1,Zhang Keli 3 (1.Soil and Water Cons ervation of Guiz hou Monitoring Stations ,550002,2.R es ources Environment Department of Guizhou College of Finance &Economics ,550004:Gui yang ;3.School of Geography and Re mote Sensing Scienc e ,Beijing Normal Univers it y ,100875,Beijing :China ) Abstract Guizhou is a typical Karst area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there are rich of biological and mineral resources ,water and tourism resources .However ,due to prominent human -land contradiction ,tender ecologi -cal environment ,disadvantageous weather and laggard production habi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s seri -ously restricted .Author analyzed thoroughly the r esources superiority and the r estrict factors of the Karst area in Guizhou Province ,then ,pr oposed the increasing of the eco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djust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peed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step ,and so 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Karst area in Guizhou Pr ovince . Key words Karst ;resources superiority ;ecological envir onment ;restriction factor ;development strategy 贵州省位于长江和珠江的上游,为这2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1],是世界3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的中心,为我国喀斯特地质地貌分布中心区。在碳酸盐广泛分布地质环境和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的背景下,贵州省17.62万km 2的土地上,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达10.91万km 2,占全省总面积的61.92%,属我国乃至世界亚热带锥状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强烈的一个高原山区[2]。全省2005 年底总人口3931.11万人,人均耕地仅为0.14hm 2,且43.66%为坡耕地,人地矛盾相当突出[3 4] 。 本区丰富的生物、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在全国 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受地形地貌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已严重制约了贵州省可持续发展速度,因此,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与完备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充分发挥贵州省丰富的资源优   2007年12月5(6):53-57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 .5 No .6Dec .2007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精)

收稿日期:2000-02-28;改回日期:2000-05-24。 作者简介:苏维词(1964-,男(苗族,湖南人,1990年北京师大地理系毕业,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域系 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部。Tel :0851- *******。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苏维词,朱文孝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之一,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本文在阐述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成因机理,并简要地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治理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机理;治理对策;贵州喀斯特山区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喀斯特的腹心地带,碳酸盐岩出露面积达13万km 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全省95%的县(市、区、特区都属喀斯特分布区,91.7%的耕地、88.3%的农村人口、94%的粮食产量和95.7%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出自在有喀斯特分布的县份,贵州的工业、农业、交通、城建、旅游、生态等各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喀斯特影响,喀斯特是贵州最大和最基本的省情之一。受喀斯特环境脆弱性的影响,贵州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差,可持续能力弱,人地矛盾、人粮矛盾尖锐突出。因此,探讨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及其成因,搞好喀斯特脆弱环境的治理,对于提高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容量和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基本特征

喀斯特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体系(地球化学过程占主导地位的双重含水介质碳酸盐岩系、能量体系(碳、钙循环交换、贮存转移强烈、结构体系(地表、地下二元三维空间地域系统[1]和功能体系(开放系统下强溶蚀动力过程的熵控自组织功能构成的多相多层次复杂界面体系,属环境相对均衡要素之间突发转接或异常空间临接的一个非线性典型域,并集中显示出环境界面变异敏感度高、空间转移能力强、生态系统竞争程度高、生物量小、被替代概率大、环境容量低、承灾能力弱、稳定性差等一系列体现喀斯特环境脆弱性的特征。 1.1喀斯特环境的人口容量小 水、土、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在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要素水、土、气中,水、土俱缺,尤以可供有效利用的土地要素最为薄弱,而喀斯特环境的人口容量并不取决最优势要素,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要素,即土地要素。一是贵州喀斯特环境中的可耕地比重小,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75%,单位面积宜耕地平均只有 10.67hm 2/km 2,比全国平均13.13hm 2/km 2和广西11.6hm 2/km 2、湖南 18.3hm 2/km 2等邻省区的平均水平都低,全省喀斯特地区人均耕地只有 0.052hm 2/km 2,已低于联合国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二是耕地资源质量差,与水热条件相似的我国东部非喀斯特区相比,贵州喀斯特地区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低。据统计,贵州上等田土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1.2%,而78.8%为中、下等田地;平地仅占耕地的25%,75%为坡地;水田占耕地的42%,58%为旱地,水田中有效灌溉面积仅占65%;40%以上的耕地耕作层厚度<15cm ,近年全省耕地平均水稻单产约为 5250kg/hm 2,玉米则只有3000kg/hm 2~3750kg/hm 2,只相当于同纬度湘、赣、苏等省的70%~91%,人均粮食占有量1996年只有288kg ,仅高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三是非耕地开发利用难度大,产出率低。以喀斯特发 18卷5期429~434页 2000年10月山地学报JOURNAL OF MOUN TAIN SCIENCE Vol.18,No.5pp429~434Oct.,2000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贵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环境保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区域控制,综合治理;实行谁决策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第六条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广无污染或少污染、低消耗、综合利用率高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重视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及科技交流。 第七条省和各自治州、市、县、自治县、特区、市辖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以下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状况,提高环境质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环境保护资金,按有关规定列支。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地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十条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自治州、市、县、自治县、特区、市辖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检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协调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监察; (二)拟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和区域开发规划中有关环境保护部分的制定工作; (三)统一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环境污染及其它公害的防治工作; (四)统一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工作; (五)组织开展环境监测、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

城市空气质量月报

城市空气质量月报 (2019年1月)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制 2019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及82个旗县上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监测点位包括42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和85个区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11个盟市上报降尘监测数据,监测区域均为政府所在地建成区。 一、盟市环境空气质量 1月份,12盟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74.2~100.0%之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1.1%,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2.1%;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6%;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1%;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6.1%;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平均为1.6毫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3.1%;臭氧(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为71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持平。详见表1、表2。 表1 1月份全区各盟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级别天数统计及同比情况

表2 1月份全区各盟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统计及同比情况 二、旗县3环境空气质量 1月份全区旗县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51.6~100.0%之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5.3%。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平均为1.4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为73微克/立方米。详见表3。 1“臭氧”为当月日均值第90百分位数 2“一氧化碳”为当月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 3旗县环境空气质量统计范围为非国控点位覆盖的我区77个旗县(市)和海南区、乌达区、石拐区、白云鄂博矿区、扎赉诺尔区

贵州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贵州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微课程设计和教学反思 赤水市两河口学校袁有财 一、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三条中国地理第(五)款认识区域中推出:“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2、《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四条乡土地理中提出:①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②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③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教学重点)。 ②.了解贵州省石漠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贵州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近两年的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经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学生会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中;学生基本会利用网络、图书、报刊杂志等媒体资料寻找和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因此,学生对本知识点的学习较容易。 (四)教学创新与策略选择 1、教学创新点: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读图、用图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2、微课课型策略:新授课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资源来源: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材、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教师用书及其配套光盘、网络资源。 2、教学网络应用平台:支持教师、学生教与学的网络环境平台,如校园网、微信平台等。 (六)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通过ppt课件展示) ⑴.学习导入 ①.导入课题:《贵州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②.创设情境,导入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是贵州自然地理环境的写照。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是自然灾害频发,环境问题突出的省级行政区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了解贵州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③.导入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汨罗环境质量月报

MHJ—Q/SH001.25F 2017年08月份总第296期 2017年09月07日 一、总体评价 本月,我站对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汨罗市地表水水质、城区降水、降尘等进行了常规监测采样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本月我市城区空气质量为良;汨罗市地表水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Ⅱ(二)、Ⅲ(三)类水质标准;全月未出现酸雨。 二、环境空气 本月,监测数据表明:本月主导风向为南风,环保局空气自动监测站主要对PM10(可吸入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2(二氧化氮)、CO (一氧化碳)、O3(臭氧)、PM2.5(可吸入颗粒物)等六参数进行监测, 首要污染物为O3(臭氧),空气质量为良,AQI指数为54,环境空气监 三、地表水 汨罗市地表水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Ⅱ(二)、Ⅲ(三)类水质标准。

2017年08月全月汨罗市地表水水质概况表 四、酸雨监测 本月在一个酸雨监测点进行降水监测,无酸雨现象。 五、降尘监测 本月在城区二个空气监测点进行降尘监测,收集降尘样品二个。

六、本月环保要闻 本月我站对城区空气质量、地表水、降水、降尘、厂矿企业等进行了监测,共获得有效数据1504个: 1、完成了汨罗市八里纸业有限公司等14家次企业的委托监测; 2、完成了汨罗市金尾渔业专业合作社1次咨询监测; 3、完成了汨罗市环境保护局监察大队6次送检监测; 4、完成了湖南福民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次企业的监督监测; 5、完成了汨罗江沿江排污渠水质调查等4次调查监测。 汨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2017年09月07日

阳泉市环境质量月报

阳泉市环境质量月报 (2019年9月)阳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1.1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情况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019年9月环境空气达标天数为23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6.7%,轻度污染比例为23.3%,无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天气。以O3-8h为首要污染物占监测天数的66.7%。与上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减少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4,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6.2%。截止9月底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7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9%。

图1-2 2019年9月阳泉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日均值月变化线 2019年9月阳泉市首要污染物情况统计表表1-1 首要污染物天占比例(%)SO2 0 0 NO2 2 6.7 PM2.5 3 10.0 PM10 2 6.7 O3_8h 20 66.7 CO 0 0 2019年9月阳泉市污染物浓度对比分析 表1-2 站点名称 SO2(μg/m3)NO2(μg/m3)PM10(μg/m3)PM2.5(μg/m3) CO (%) O3-8h (%)月均 浓度 同比 (%) 月均 浓度 同比 (%) 月均 浓度 同比 (%) 月均 浓度 同比 (%) 日均值 超标率 日均值 超标率 市中心9 -43.8 48 0.0 64 0.0 30 7.1 0 20.7 赛鱼10 -9.1 43 26.5 49 6.5 29 16.0 0 24.1 南庄10 -44.4 36 16.1 57 3.6 35 12.9 0 24.1 白羊墅16 -20.0 44 15.8 86 7.5 37 12.1 0 24.1

贵州生态环境数据

贵州生态环境数据 通过近几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全省全面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加快以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 建设,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努力构筑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展 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十一五”的环境质量明显比“十五”期间的高(见表6-1至表6-5)1。 2010年全省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排放总量分别比上 年下降了2.3%和3.8%,均完成国家“十一五”控制目标。通过加大限期治理和实施挂牌督办,全省排污单位污染处理能力大幅度增强,达标率和废水循环利用率明显提高,固体废弃 物资源化利用及安全处置程度稳步提高。2010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7.27%,比 上年高7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去除率为76.99%,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 工业粉尘去除率95.96%,比上年略有增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城镇环保基础设 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垃圾处理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到2010年末,全省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01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162.25万吨/日,全 年生活污水处理率为66.08%,比上年增长24个百分点。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40.52%,比2005年多6个百分点。全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33平 方米,全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1.83%都有所增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强。累计 实施了154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惠及村寨190余个;累计实施了120个农村清洁示范 工程,惠及农户7840余户。环保投入持续增加,2005年,我省环保投入继续增长,全年环 保投入达33.26亿元,2010年,全省环保投入为89.45亿元,5年平均增长近34%。 表6-1 生态资源与保护状况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森林覆盖率(%)30.83 30.83 34.90 39.93 39.93 40.52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8.24 4.06 4.53 4.66 4.44 5.33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4.75 16.29 19.1 21.7 21.55 21.83 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 2.6 5% 5.46 5.46% 5.46% 5.46% 森林公园面积(万公顷) 3.50 12.34 20.41 24 24.7 25.4 水土流失(万平方公里)- 7.32 - 7.32 - - 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966.5 901.65 1098.1 2730 2860 2970 表6-2 水环境污染与治理状况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废水排放总量(亿吨) 5.54 5.33 5.57 5.51 5.58 6.08 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 2.06 1.72 1.61 1.39 1.17 1.41 1资料来源: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年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月报1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月报1 (2020年9月)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制 2020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及所辖103个旗县(市、区)建成区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12个盟市中心城区开展降尘监测。 一、盟市环境空气质量 9月份,12个盟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96.6%~100.0 %之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9.4 %,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持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平均为0.7毫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持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为1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 详见表1、表2。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要求评价,9月份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相对较高的盟市是乌海市和包头市;相对较低的盟市是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同比降幅大于10%的盟市是赤峰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和兴安盟。 详见表3。 1本报告12 盟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国控点位数据、103 旗县(市、区)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国控点位及区控点 位数据;各项污染物的监测状态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修改单(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29号)中的相关要求执行;各盟市PM10、PM2.5浓度统计扣除沙尘天气影响,达标天数比例统计保留沙尘天气影响。 旗县PM10、PM2.5浓度统计不扣除沙尘天气影响。

监理月报(环境保护)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 黄河北至羑河北段环境保护工程 监理月报 (第2期) 北京海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南水北调中线黄羑段环境保护项目监理部 2009年10月

目录 1.概况 (2) 1.1工程概况 (2) 1.2工程建设主要影响环境的问题 (3) 1.3环境保护监理的依据 (4) 1.4环境保护监理的目标 (5) 1.5环境保护监理的内容 (6) 1.6环境保护监理的程序 (10) 1.7环境保护监理的方法 (12) 2.本月环境保护监理工作 (13) 2.1环境保护监理机构和主要人员 (13) 2.2环境保护监理工作 (13) 3.本月监理范围内的环境状况 (15) 3.1环境状况综述 (15) 3.2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15) 3.3环境问题及处理情况 (17) 4.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 (17) 5.环境保护监理大事记 (17) 6.附件 (17)

1.概况 1.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黄河北至羑河北段起点为黄河北岸穿黄工程出口S点,终点为安阳市汤阴县驸马营村羑河交叉建筑物出口,沿途经过河南省的焦作、新乡、鹤壁、安阳4市,分为温博段、沁河倒虹吸、焦作1段、焦作2段、辉县段、石门河倒虹吸、新乡和卫辉段、鹤壁段、汤阴段9个设计单元。施工标段为30个,施工段总长度196.75Km。设计单元和施工标段划分表见表1-1. 表1-1 设计单元和施工标段划分表 设计单元 分段长度(km) 起止桩号施工标段段号 名称 1 温博段27.1 2 0+000---28+500 温博一.二.三标 2 沁河倒虹吸 1.38 9+160---10+540 沁河倒虹吸标 3 焦作1段12.9 28+500---41+400 焦作1段一.二.三标 4 焦作2段25.56 41+400---66+960 焦作2段一.二.三.四.五标 5 辉县段47.39 66+960---115+900 辉县一.二.三.四.五.六.七标 6 石门河倒虹吸 1.55 91+730---93+280 石门河倒虹吸标 7 新乡和卫辉段28.7 115+900---144+600 新卫一.二.三标、潞王坟试验段 8 鹤壁段30.83 144+600---175+432.8 鹤壁一.二.三标 9 汤阴段21.32 175+432.8---196+749 汤阴一.二.三标 合计196.75 30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渠道、穿河倒虹吸、排水倒虹吸、排水渡槽、铁路桥、公路桥、生产桥、节制闸、分水闸、退水闸、分水口门等。工程总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月报模版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月报(××××年××月) 编制单位: 签发人: 编制日期:

××××年××月度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小结 报告期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附件:1.××××年××月度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指标统计表 2.环境事件情况报表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管理部门章) ××××年××月××日 编制:编制人签字部门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

附件1: ××××年××月度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指标统计表编制单位:编制时间:一、环境事件危险源因素及监控情况 序号危险源名称危险源性质本报表期排查发 现隐患数量 本报表期处理隐 患数量 年度内累计排查 发现隐患数量 年度内累计处理 隐患数量 备注 二、能源消费情况 指标名称单位 合计工业行业非工业行业 本报表期完成值本年累计完成值本报表期完成值本年累计完成值本报表期完成值本年累计完成值 1.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含: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 其中:煤炭万吨标准煤 焦炭吨 电力万千瓦时 原油吨 汽油吨 煤油吨 柴油吨 燃料油吨 天然气万立方米 热力百万千焦 其他能源吨标准煤

2.用水量吨 其中:工业用水量吨 办公、生活用水量吨 三、污染物排放情况 污染物类别 单位(个)上一报表期期末本报表期期末本期变化数量备注 1.废水 废水排放口数 排入污水处理厂排放 口数 有检测设备排放口数 2.废气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个数有净化设施的企业个数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其中: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烟尘 工业粉尘 填表说明: 1.“环境事件危险源因素及监控情况”各企业应根据企业业务、产品、服务实际进行分析后填报,危险源性质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 2.“污染物排放情况”中的第2项“废气”排放指标中,工业生产类企业必须填报,其它企业可不填; 3.废水排放指标中的“排入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数”指按地方主管部门要求已排放至规定的污水排污系统的排水口数量,“有检测设备排放口数”指由地方主管部门或企业自行安装了污水检测设备的排水口数量。 编制:编制人签字部门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