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特殊地段盾构掘进的沉降控制技术

特殊地段盾构掘进的沉降控制技术

特殊地段盾构掘进的沉降控制技术
特殊地段盾构掘进的沉降控制技术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地段盾构掘进的沉降

控制技术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527-12 特殊地段盾构掘进的沉降控制技术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特殊地段的沉降控制一直是盾构施工中的难点、风险点,本文介绍了广州地铁某盾构区间在经过“三区”(隧顶覆砂区、桩基础群区和地面密集建筑物区)地段时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以期对类似地层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广州地铁某盾构区间为双线圆型隧道,内径5.4m,外径6m,采用刀盘直径6.28m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在临近吊出井时要经过一“三区”特殊地段,即:隧顶覆砂区、桩基础群区和地面密集建筑物区。为安全通过该特殊段,项目部编制了一套详细、针对性强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中逐一落实,最终盾构机安全到达吊出井。

1、特殊地段的工程情况

1.1地质水文情况:该地段长约300m,隧道覆土14~23m,洞身经过地层主要为7、8、9泥质砂岩,夹部分6全风化泥质粉砂岩;洞顶主要为32细砂层,夹少量42、52地层,32砂层厚3.5~9m,平均厚5m以上;通过现场试验,9微风化地层平均单轴极限抗压强度16.0MPa左右。本区段地下水有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埋深0~3m,水量丰富,由大气降水及江、河水补给。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强、中等风化带的裂隙中,埋深随基岩面而起伏,一般为15~20m,32中细砂层富水性中等及渗透系数较大。

1.2地面建筑物及桩基础情况该段隧道顶部及其影响范围内主要有45栋建筑物,绝大部分是民房,层高3~7层,为框架结构;有8栋是一层高的制衣厂厂房,为砖混结构。房屋基础除12栋房屋是天然基础外,其余为r500~r600钻孔桩砼基础及r120的木桩基础。有16栋房屋的桩基础侵入隧道或接近隧顶,另有两栋

房屋被鉴定为危房。

2、控制沉降的技术措施

2.1到达特殊段前的准备工作

1)在该特殊地段增设3个补勘点以掌握更准确、全面的地质情况。

2)对中轴线两边各30m内发生较大倾斜和结构老旧房屋进行鉴定,为危房的拆除或临迁。

3)对隧道上方建筑物进行详细的入室调查。对桩基侵入隧道或接近隧顶的建筑物采取托换加固措施,结构面发现裂缝的则作详细记录。

4)准备支顶加固材料、注浆加固材料、抢险机具设备、车辆、警戒标识物等以备用。

5)在到达特殊段前选择一开挖面自稳性较好的地段对盾构机进行全面检修,减少在特殊地段停机检修的风险:①对破损较大的盾尾刷进行更换;②全面检测刀具,对磨损超标的刀具进行更换;③对堵塞的注浆管进行疏通处理;④对分别通往开挖面、土仓、螺

旋输送器的主从泡沫管进行疏通,并在刀盘面中心附近增设1根泡沫管。

2.2通过时的掘进控制

2.2.1掘进模式、盾构机配置及掘进参数针对特殊段的情况,选用的掘进模式,盾构机械配

2.2.2刀具配置

本段洞身地层主要为7、8、9泥质砂岩、粉砂岩,易结泥饼,根据以往类似地层施工经验,采用全软土刀具将会出现盾构机推力增大、扭矩增大、掘进困难的现象,严重时由于盾构机长时间在一小范围扰动,隧道顶部的砂土层会塌落,进而导致地面塌陷的事故;若采用全硬岩刀具,则刀盘面开口率减少,结泥饼的机会就会增加。故过本段时采用了混合式刀具配置:64把刮刀,16把铲刀,5把边缘双刃滚刀,8把正面双刃滚刀,6把中心双头齿刀。正面滚刀都高出刀盘盘面175mm,为开挖面破除下来的砟土留出了足够的出砟空间,刮刀超出刀盘盘面140mm,受到滚刀的保

护,刀盘开口率约为29%。

2.2.3掘进过程的施工技术要求盾构在通过该特殊段时有序、平衡、平稳。有序

1)施工组织有序人、机、料的配置合理,工序的安排、衔接有序。

2)机械保养有序机械保养定人、定期、专业、规范,做到无遗漏、标准化。

3)信息管理有序技术交底、作业交底按部就班,自经理部至作业面指令畅通、反馈迅速。

平衡

1)土仓压力与开挖面水土压力平衡严格控制土仓压力,尽量保持土压平衡,不要出现过大的波动;考虑本段地下水水压较高,土仓压力设置为上部1.3bar 左右,下部1.8bar左右。

2)出土量与掘进进尺平衡严格控制出土量,做到进尺量与出土量均衡。本隧道开挖直径 6.28m,考虑盾构姿态变化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岩土损失和岩土的松散系数,每环出土量约66~69m3,即4.5节砟车。除

量的控制外,还要坚持对每环砟样进行地质水文分析,发现与开挖断面地质情况不符(尤其是出现32砂层)时,则马上采取措施。

3)注浆压力与水土压力平衡除考虑注浆处的水土压力,还要考虑后方来水、开挖面来水的水压,故注浆压力是在注浆处水土压力基础上提高1~2kg/cm2,且应使浆液不进入土仓和压坏管片和不因注浆压力过大造成地表隆起。特殊段注浆压力设置:1#、4#注浆孔控制在 1.5bar左右,2#、3#注浆孔控制在2.0bar左右。4)注浆量与进尺平衡考虑浆液失水固结、盾构推进时壳体带土使开挖断面大于盾构外径、部分浆液劈裂到周围地层,采用理论值的150%~200%进行注浆,即为6~8m3.要保证浆液配置与地质水文条件、掘进速度相适应,过本段时浆液配比设置为:水泥∶粉煤灰∶砂∶膨润土∶水=180∶371∶780∶35∶400(kg),浆液稠度控制在110~115mm,凝胶时间控制在5h以内。

平稳

1)盾构姿态平稳推进过程应保持盾构机有良好的姿态,避免蛇行,每环姿态变化控制在±5mm内。千斤顶A区、C区油缸油压值差宜保持统一、恒定性,不宜出现过大的波动。

2)管片姿态平稳做好管片选型,现场对盾尾间隙实测实量,控制下部盾尾间隙在70mm以内,注意管片拼装的椭圆度,防止尾刷与管片碰撞导致盾尾密封、铰接密封损坏及管片变形。

3)推进速度平稳掘进过程中向土仓内及刀盘面注入泡沫等添加材料,改善砟土性能,提高砟土的流动性和止水性,防止涌水流砂、结泥饼和喷涌现象,有利于保持速度的稳定。推进速度保持在25~40mm/min,日均进尺7~9m。

2.3通过后的补强措施

1)二次注浆盾构同步注浆后,由于浆液的脱水,浆液体积收缩会加剧地表的后期沉降量,又由于盾构推力,衬砌和土层间会相互分离,二次注浆能有效地进一步充实背衬和提高止水能力。特殊地段每推进4

环后补注双液浆一次,在破除桩基位置两环管片的范围内增注一次。

2)三次复紧为防止因管片的变形引起地层的过度扰动,对管片螺栓拧紧要求三次复紧。

即拼装管片时一次拧紧,推出盾尾后二次拧紧,后续盾构掘进至每环管片拼装前,对相邻已成环的3环范围内管片螺栓进行全面检查并复紧。

3)地表注浆作为应急预案,在盾构通过本段前,对有托换的建筑物预埋袖阀管,如盾构通过发生险情能在地面紧急进行地层注浆加固。

3、施工监测

3.1监测点的布设

区段范围布设监测主断面2个,次断面36个,分别设置11个和7个监测项目进行全面监测。

3.2监测在施工中的应用

1)监测-施工流程图为使监测结果能顺畅、快速到达作业面,作业面情况能迅速反馈到监测组和技术

盾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管片质量保证措施 (1)管片生产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控制管片模具的精度,按照精度要求对管片钢模定期进行检查和校正。 2)要求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和相应的试验报告。 3)严格审查管片生产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认真做好过程控制。指派专门的管片质量检查人员每周不定期去构件厂检查管片生产过程的质量、原材料及生产工艺的控制情况,要求构件厂提供从原材、生产及试验的所有资料,并结合检查记录分析等形成质量周报,并报业主及监理等单位。 4)要严格做好出厂检验及现场的验收工作,事先制定出厂检查及现场质量验收标准。 5)事先计划好现场管片的存放、运输及拼装作业。要有管片的使用计划。 (2)管片拼装质量保证措施 1)选取管片时要多方面考虑,选取管片时也要本着“勤纠偏、小纠偏”的原则进行,以减小片拼装时的错台。 2)确保质量合格、管片类型符合工程师指令的管片才准进洞。 3)严格按指定的拼装工艺进行拼装。 4)拼装过程中经尺量管片错台符合拼装要求后,再将管片就位。 (3)管片衬砌防水质量保证措施 1)确保管片的自身防水符合设计要求,并对管片弹性密封垫入洞前进行严格的验收。 2)严格控制拼装工艺,提高管片拼装的质量。 3)在管片拼装前先于弹性密封垫上涂抹润滑剂,以减少弹性密封垫在拼装中出现的错位。 4)安装管片螺栓接头前检验止水垫圈完整方可安装螺栓。 5)盾构掘进时盾尾空隙注浆要严格控制配比,以形成稳定均匀的管片防水层。

(1)盾构施工轴线控制措施 1)所使用盾构机须装备有高度现代化的自动实时监控测量指引系统。 2)在盾构隧道施工之前,要严格按要求建立起一套严密的人工测量和自动测量控制系统,根据自动的精度和工程的精度要求决定人工控制测量和复核的内容及频率。 3)认真做好盾构机的操作控制,按“勤纠偏、小纠偏”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计算,合理选择和控制各千斤顶的行程量,从而使盾构和隧道轴线在容许偏差范围内,切不可纠偏幅度过大,以控制隧道平面与高程偏差而引起的隧道轴线折角变化不超过0.4%。 4)合理使用超挖刀和铰接千斤顶来控制盾构机轴线,从而实现对隧道轴线的线形控制。 5)管片的类型和拼装方式的控制,依据隧道中线和设计中线以及盾构机和管片的关系,通过计算修正曲线来确定管片的类型和超前量。 (2)盾构施工沉降控制措施 认真进行现场环境条件的调查,并结合线路的走向做好地面的监测工作。准备进行的与沉降有关的监测项目有:地表沉降监测、地面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地下管线变形监测、河底沉降监测、隧道收敛监测。 1)监测点的观测频率、范围与数据处理 2)盾尾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是直接影响地面沉降的关键因素,在施工中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和下达的施工指令进行注浆操作,精确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 3)严格控制盾构机的姿态 在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盾构姿态变幅越大,盾构机越难控制,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也越大,要坚持“勤监测、勤纠偏、小纠偏”的原则,尽量实现盾构的平缓推进;严禁一次性大幅度纠偏,造成过大超挖和对周围土层的扰动。每次盾构机的纠偏量应不超过3cm(0.5%D)。 1.3联络通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放线准确,从地面引测后,尽早从隧道内进行检测。 (2)衬砌之间的防水板接缝严密,焊钢筋时设隔垫板保护。

武汉地铁2号线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分析

武汉地铁2号线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分析 【摘要】对武汉地铁2号线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统计,并根据Peck理论进行拟合对比分析,得到盾构施工引起纵横断面地表沉降的特点:纵向上,盾构机切口前30m以内和后50m以内为影响区域,其中又以切口后50m为显著影响区,盾构通过该区域产生的沉降占总沉降量的80%~90%,盾构对某断面上影响范围在沿盾构中心轴线向左右两侧延伸10~18m;对武汉粉质黏土夹粉土粉砂层,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数据累计变化控制指标宜为-40mm,盾构机切口通过监测断面6~20m范围内单次平均变化速率控制值宜为-15mm/d。 【关键词】地铁;盾构施工;地表沉降;Peck公式 武汉汉口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非常复杂,既有深厚软土,又有粉土、粉砂、互层及承压水的影响。在此种地质条件下进行地铁盾构施工,对变形控制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结合Peck理论对武汉地区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变化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得到适用于武汉特殊地质情况下盾构施工对地表扰动的沉降控制标准。 1、工程概况 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某区间位于汉口,线路周边各种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密布,场地地貌为长江北岸冲积I级阶地。盾构起讫里程为:CK4右+743.906~CK5右+758.399,右线长1 014.493m,左线长1 017.576m,总长2 032.069m。区间设一个联络通道,与泵房合建,里程为:CK5(右)+220.000;设有2个平面曲线,最小曲线半径700m,线间距12~15m。线路最大纵坡坡度14‰,最小坡度2‰,区间结构平均覆土厚度约11m。 该区间隧道为外径6m、内径5.4m、管片拼装衬砌的单洞圆形隧道,管片环宽1.5m,管片采用C50,P12混凝土。 区间左线掘进采用新购法国维尔特EPB盾构机,开挖直径6 280mm,护盾直径6 262mm,主机长9.5m,整机长约77m,盾构及后配套总重450t(主机约300t),最小转弯半径250m,最大坡度35‰,整机使用寿命10km。 2、水文地质条件 盾构区间地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盾构隧道掘进地层主要在③4,③5层。地层静止水位埋深3.8m左右,且与长江、汉江有较密切的水系联系,整个盾构施工全部在地下水位以下。 3、地表沉降监测方法 3.1监测点布置 隧道纵向上沿中心轴线每隔20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横向上,每个断面沿轴线中心点向两边每隔3m布设一个监测点,共5个。为减小路面结构对观测效果的影响,所有沉降监测点均埋设于原状土层内,由套管保护至地面。监测点埋深约1.5m,到原状土为止。

盾构施工近距离下穿地铁线路沉降控制技术

盾构施工近距离下穿地铁线路沉降控制技术 发表时间:2019-04-28T10:00:34.1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史天增[导读] 摘要:地铁工程的大量建设,让城市中盾构施工变得越来越多,如何控制盾构施工下穿地铁线路的沉降是施工中的一个重难点,对于保证地铁施工的高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摘要:地铁工程的大量建设,让城市中盾构施工变得越来越多,如何控制盾构施工下穿地铁线路的沉降是施工中的一个重难点,对于保证地铁施工的高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盾构施工下穿地铁线路的五个阶段出发,结合工程实例,对不同阶段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保障了地铁施工的安全。 关键词:盾构施工;下穿地铁线路;沉降控制 一、工程概况 某市地铁区间为单洞单线区间,区间起点为机场北站,终点为吊出井,起点里程为YDK41+437.900,终点里程为YDK42+343.576(ZDK42+335.972),区间长度905.676m(左线898.072m),线路埋深在19m~27m之间,最小线间距12.05m。区间线路自机场北站先后以24‰、28‰及4‰坡度向下直至吊出井。机~吊区间右线在机场北站大里程端(对应里程:DK41+437.9)始发掘进,始发直线掘进211m后在里程DK41+659.8(对应环号:142环)处先后下穿既有运营的11号线右线、11号线入场线、11号线出场线及11号线左线。 盾构施工近距离下穿地铁线路是施工难点,特别是结合地下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土体易受施工影响发生沉降,施工控制难度加大。 二、盾构施工下穿地铁线路沉降控制措施分析 盾构施工造成的土体沉降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对于土体的扰动和水土流失造成的。其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盾构施工还未达到断面,地下水位降低导致沉降;第二阶段,盾构通过该断面前,因控制不足,导致前方土塑性变形引起沉降;第三阶段,盾构通过断面,由于刀盘与盾体之间存在15mm间隙及超挖、纠偏、盾构外侧与土体之间接触导致沉降;第四阶段,盾构通过该断面后产生的弹塑性变形,因衬砌处理不当导致的沉降;第五阶段,盾构通过断面后,发生的后续沉降。针对沉降五阶段分别采取不同控制措施: 1.前期沉降控制措施 为保证盾构顺利掘进上软下硬地层,在出入线与正线之间用A600@150垂用高压旋喷桩对隧道上软下硬段进行预加固处理。加固区域和深度见下图所示。 图1 盾构通过区域加固示意图盾构机下穿11 号线隧道前,在11号线隧道出入线洞内对11号线隧道下方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注浆范围: (1)隧道深度范围内,加固范围为:既有地铁11号线隧道底部至强风化花岗岩岩面,若强风化花岗岩岩面位于机~吊区间隧道拱顶以下,则加固至机~吊区间隧道顶。 (2)在地面上使用WSS斜孔注浆对下穿11号线正线影响区进行使用WSS注浆进行预加固处理。 2.开挖面沉降控制措施 盾构掘进开挖面沉降主要通过土压控制、出土量、掘进参数调整进行控制。为了保证开挖面的稳定,保持开挖面土压平衡、对土仓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对土压设定进行试验。根据开挖面土压平衡、控制出土量。对总推力、推进速度、刀盘扭矩、千斤顶压力进行监测并分析其随地层条件变化的规律。 3.盾构通过时沉降控制措施 本工程选用海瑞克盾构机,刀盘设计直径为6980mm,前盾直径为6950mm,刀盘较盾体直径大30mm,为减少该阶段沉降,应尽量缩短盾体通过时间,因此需保证盾构能连续掘进,防止盾构机发生不必要的停机。而当盾构机应特殊原因在下穿地铁期间时,通过盾构机盾体上的径向孔向盾体周边注入厚浆土,以填充盾体周边的孔隙,减小盾体通过阶段的沉降。 4.盾尾空隙沉降控制措施 (1)同步注浆 盾尾与管片脱离后,管片与土体间会出现14cm建筑孔隙,掘进过程中盾尾同步注浆管在建筑孔隙中注入同步浆液填充,以防止盾尾与管片脱离后土体坍塌,造成地面沉降过大。 ①注浆量 同步注浆量理论上是充填盾尾建筑空隙,但同时要考虑盾构推进过程中的纠偏、浆液渗透(与地质情况有关)及注浆材料固结收缩等因素。注浆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Q=V?λ 式中: Q——注入量(m3) λ——注浆率(取1.2~1.5,曲线地段及沙性地层段取较大值,其它地段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V——盾尾建筑空隙(m3)

盾构分体始发掘进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盾构区间土建施工项目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地质勘查报告、补遗书及投标文件。 2、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盾构区间土建工程承包合同。 3、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补充地质勘测资料、管线调查及现场调查资料。 4、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施工设计图纸。 5、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广州地区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 6、我公司在广州地铁建设中的成功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及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能力。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始发端头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㈠工程地质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的地铁沿线岩土分层系统和沿线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和性质、风化状态等,本基坑内各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如下: <1>人工填土层(Q4ml) 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颜色较杂,主要为褐黄色、灰色、灰褐色、褐红色等,素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粘土、中粗砂、碎石等,杂填土则含有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稍湿~湿。本层标贯击数6~18击,平均击数11击。 <4-2>河湖相沉积土层(Q3+4al) 呈深灰色、灰黑色,主要为淤泥及淤泥质土组成,组成物主要为粘粒,含有机质、朽木,饱和,流塑状,局部夹薄层细砂。标贯实测击数1~2击,平均击数为1.5击。 <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层 黄褐色、红褐色、灰白色、灰褐色、黑褐色等色,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已风化成土状,较多细片状黑云母,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中粗砂、砾石。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主要为砾质粘性土、砂质粘性土、粘性土,呈硬塑~坚硬状。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原因与对策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与控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盾构法隧道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和沉降 影响范围,总结了盾构隧道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指明地面沉 降主要源于开挖面的应力释放和附加应力等引起的地层变形,并对地铁施工中的地面沉降安全判断标准和控制原则进行了探讨,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盾构隧道地铁工程地面沉降沉降控制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2-3791(2012)06(b)-0071-02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ield tunnel caused by land subsidence law and settlement of affected areas,and summarizes the main factors of land subsidence of the shield tunnel;specified land subsidence is mainly due to the excavation surface stress release and the additional stress causedstrata deformation,land subsidence and subway construction safety criteria and control principles are discussed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bway project. key words:shield tunnel;subway project;land subsidence;subsidence control 盾构法具有不影响地面交通、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小、适应复

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题目: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Subsidence Analysis and the Relevant Encountering Measures for TBM undergoing the Buildings 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日期: 2012 年 05 月 31 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院专业 班级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2012年1月18日 完成日期:2012年5月31日 题目: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专题题目: 主要内容和要求: 1、盾构工法的发展和应用: ①盾构工法发展概况。 ②盾构工法在中国的应用。 2、盾构施工沉降问题的提出: ①阐述对盾构施工沉降的认识。 ②国内外盾构施工沉降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3、对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问题的认识: ①简述盾构下穿建筑物的安全风险。 ②对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规律进行分析与归纳。 4、盾构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控制技术分析: ①分析盾构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②阐述控制建筑物沉降的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③工程实例分析与研究。 5、结论和展望: ①谈谈自己对盾构下穿建筑物的理解,通过研究人们对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的分析、控制和处理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及对今后发展趋势的展望。 ②对完善盾构下穿建筑物沉降控制方法以保证施工安全,提出自己一家之言。

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盾构掘进施工技术交底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SZH-3标虎长盾构区间 盾构掘进施工技术交底 一、概况 虎长盾构区间采用两台直径8810mm的日本奥村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施工。左右线两台盾构机先后从明挖段工作井始发,掘进至虎门商贸城站南端头井吊出。区间左线长度为2893.084m、右线长度为2894.2m,衬砌结构为C50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内径7700mm、外径8500mm。 盾构掘进施工分为始发,掘进和接收三个阶段,施工中根据每个阶段施工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施工安全,满足质量和环保要求。在盾构起始段200m进行试掘进,并根据试掘进调整,确定掘进参数。在盾构到达接收工作井100m前,对盾构轴线进行测量并作调整,保证盾构准确进入接收洞门。 二、施工准备 1、人员准备: ⑴项目部管理人员:工区长,副工区长,工区总工,现场工程师。 ⑵盾构掘进队:带班员,拼装员,电瓶车司机,注浆员等。 ⑶盾构地面队:搅拌站调度、搅拌手,龙门吊司机、司索工,电瓶车充电员等。 ⑷盾构机修队:盾构机械维修员。 ⑸盾构电工队:盾构电气检修员。 ⑹盾构吊装队:广东力特吊装公司。 ⑺盾构组装队:上海力行公司。 ⑻盾构测量队:地面沉降测量员,盾构姿态测量员,管片姿态测量员等。 2、施工机具准备: ⑴两台直径8810mm日本奥村土压平衡盾构机 ⑵搅拌站一座 ⑶电瓶车两台 ⑷循环水箱一个 ⑸发电机一台及配套发电机房一座 ⑹电瓶车充电房一座 ⑺龙门吊四台

⑻350吨履带吊一台 ⑼地面自生产加工房一座 三、施工工艺 1、盾构吊运与组装 根据盾构部件情况、场地情况,制定详细的盾构组装放啊,然后根据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使用350吨履带吊,200吨汽车吊,60吨龙门吊将盾构机各部件吊运至基坑内,并由力行组装队对盾构机进行组装。 2、盾构机现场调试 根据盾构机主要功能及使用要求制定调试大纲,主要调试内容如下: ⑴盾构壳体 ⑵切削刀盘 ⑶管片拼装机 ⑷螺旋运输机 ⑸皮带运输机 ⑹同步注浆系统 ⑺集中润滑系统 ⑻液压系统 ⑼铰接装置 ⑽电气系统 ⑾渣土改良系统 ⑿盾尾密封系统 对各系统进行空载调试,然后进行整机空载调试,详细记录盾构运转状况,并进行评估。 3、盾构始发 制定详细的始发方案,使用反力架作为盾构机的推进支撑面,精确确定盾构始发标高等已定参数,始发掘进前对洞门土体进行质量检查,对洞门加固的旋喷桩做抽芯检测,制定洞门密封破除方案,使用止水帘布扇形压板对洞门进行密封,确保始发安全。始发掘进时对盾构姿态进行复核。在负环管片定位时,确保管片环面与隧道轴线垂直。始发掘进时重点保护6,7号台车之间的延长管线,对盾构掘进,壁后注浆,管片拼装,出土及材料运输进行工序磨合,尽量在正常掘进时做到环环相扣,工序衔接得当。始发掘进时严格控制盾构的姿态和推力,加大检测力度,根据监控结果调整掘进参数。

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沉降控制技术

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沉降控制技术 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沉降控制技术 摘要:深圳地铁3号线购物公园站~福田站区间盾构施工需下穿已运行的1号线隧道,其中两隧道最小净距为1.23米。通过对工程现场条件综合分析及力学模型研究和计算,综合各方论证结果,确定施工方案并进行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为下穿施工中提供全面的技术参数,施工完成后,既有运行线内各项控制指标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对已运行线结构及道床、轨道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盾构隧道;实时监测;控制指标;参数;沉降 中图分类号:U45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1.1工程背景 深圳地铁3号线购物公园站~福田站区间右线下穿隧道与正在 运营的深圳地铁1号线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为1.46 m,左线最小净距为1.23 m。区间下穿隧道主要位于全风化花岗岩层和强风化花岗岩层,隧道覆土厚度约为18m,线路坡度为-5‰,采用通用型管片,管片外径6.0m,内径5.4m,管片厚度300mm,管片宽度1.5m,分块数为6块(一块封顶块、两块邻接块、三块标准块)。 1.2难点及风险分析 1、技术难点 新建地铁与下穿的既有运行线最小净距1.23米,盾构掘进对既有运行线影响较大,根据深圳市地铁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施工管理办法(暂行)》规定,运营线路轨道竖向变形±4mm,两轨道横向高差<4mm,水平及水平三角坑高低差<4mm/10m,轨距+6mm~-2mm;控制指标严格,对盾构掘进控制要求高。 2、工程安全方面存在的风险 正在运营的地铁1号线因沉降过大影响营运,甚至造成停运的风

险,社会责任重大;下穿区域全强风化地层中存在球状风化体的风险;盾构机选型及后配套设备故障导致停机引起的安全风险。 2施工模型研究及方案确定 2.1施工模型研究 1、施工力学行为数值分析―力学模型 1)正交段最小净距仅为1.2m,上洞埋深为10.6m; 2)综合判定围岩级别为Ⅴ级,夹土体围岩按加固考虑; 3)主要模拟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1号线运营线隧道的影响; 4)采用FLAC3D进行力学分析。 图1力学模型示意图 2、施工力学行为数值分析―计算结果 1)地表沉降为7.7mm,既有隧道(1号线)最大沉降3.9mm,附加拉应力达到1.25MPa。 2)上下两洞之间地层的最大主应力值将达到0.25MPa,下洞(3号线)最大轴力为616kN,最大弯矩为28kN?m,均位于两侧边墙部位。 目标地表与既有1号线隧道随施工的下沉情况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目标面地表随施工沉降情况图3既有隧道(1号线)随施工下沉情况 2.2控制指标 根据深圳市地铁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施工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参照多次专家论证会的论证意见,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1号运行线影响的控制指标按三级预警制度进行管理,即,预警值、报警值、控制值三级。预警值取控制值的50%,报警值取控制值的80%,结构变形控制指标如下: 表1结构变形控制指标(单位:mm)

盾构分体始发掘进专项施工方案1

盾构分体始发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盾构区间土建施工项目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地质勘查报告、补遗书及投标文件。 2、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盾构区间土建工程承包合同。 3、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补充地质勘测资料、管线调查及现场调查资料。 4、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施工设计图纸。 5、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广州地区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 6、我公司在广州地铁建设中的成功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及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能力。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始发端头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㈠工程地质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的地铁沿线岩土分层系统和沿线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和性质、风化状态等,本基坑内各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如下: <1>人工填土层(Q4ml) 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颜色较杂,主要为褐黄色、灰色、灰褐色、褐红色等,素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粘土、中粗砂、碎石等,杂填土则含有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稍湿~湿。本层标贯击数6~18击,平均击数11击。 <4-2>河湖相沉积土层(Q3+4al) 呈深灰色、灰黑色,主要为淤泥及淤泥质土组成,组成物主要为粘粒,含有机质、朽木,饱和,

流塑状,局部夹薄层细砂。标贯实测击数1~2击,平均击数为1.5击。 <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层 黄褐色、红褐色、灰白色、灰褐色、黑褐色等色,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已风化成土状,较多细片状黑云母,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中粗砂、砾石。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主要为砾质粘性土、砂质粘性土、粘性土,呈硬塑~坚硬状。 <6H>花岗岩全风化带(γ53-2) 呈黄褐色、褐灰色、红褐色、黑褐色等,原岩组织结构已基本风化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夹强风化花岗岩碎块。 <7H>花岗岩强风化带(γ53-2) 呈黄褐色、褐灰色、红褐色、黑褐色等,原岩组织结构已大部分风化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石极破碎,岩块可用手折断。钾长石用手捏成砂状,斜长石、云母多已风化成高岭土或粘土。局部夹全风化花岗岩。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芯遇水易软化崩解。 <8H>花岗岩中等风化带(γ53-2) 呈浅褐色、灰褐色等,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风化裂隙被铁染,并充填少量风化物。斜长石矿物风化较深,钾长石、云母矿物风化轻微。岩质硬,锤击声稍脆,不易击碎。局部夹强风化岩。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碎块状。 <9H>花岗岩微风化带(γ53-2) 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化,断口处新鲜,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 ㈡工程水文 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块状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层为主要潜水含水层,冲积—洪积砂层含粘粒较多,富水程度较差,渗透系数仅为0.5~2.0m/d。块状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水力特点为承压水,地下水的赋存不均一。在裂隙发育地段,水量较丰富,属承压水,渗透系数为1.09m/d。 区间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盾构施工沉降分析

目录 1.地表沉降原因 (1) 1.1.地层损失 (1) 1.2.受扰动土的固结 (2) 1.3.地下水流失 (3) 2.地表沉降的发展过程 (4) 2.1.初期沉降 (5) 2.2.开挖面沉降 (6) 2.3.尾部沉降 (6) 2.4.尾部空隙沉降 (6) 2.5.长期延续沉降 (6) 3.引起地表沉降的因素 (6) 3.1.主观原因 (6) 3.2.客观原因 (7) 4.穿越建(构)筑物掘进参数的控制 (8) 5.结语 (9)

盾构施工沉降分析 针对地铁工程而言,进行沉降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城市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城市的繁华地段,周围建筑物密集、各种地下管线纵横复杂交错,一旦沉降事故发生,将可能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地下管线断裂等事故。影响市民正常生活,造成各种纠纷,进而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增加工程的费用。 (2) 沉降事故在地铁工程的施工中属于多发事故。同时其发生的直接表现为地下隧道拱顶的下沉或坍塌,而这种塌陷的发生又多由涌水、涌泥,环片支护失效等原因引起。这些原因的存在和发生,可以导致施工现场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增加工程费用,造成严重的后果。 1.地表沉降原因 在软土地层中开挖隧道,不论采取任何施工技术都将引起地层运动,产生地面沉降。盾构施工中引起的地层损失和盾构隧道周围受扰动或受剪切破坏的重塑土的再固结,是地面沉降的基本原因。 1.1.地层损失 地层损失是盾构施工中实际开挖土体体积与竣工隧道体积之差(地层损失率指地层损失体积占盾构理论排土体积的百分比)。周围土体在弥补地层损失中发生地层移动,引起地面沉降。 引起地层损失的施工及其他因素是: (1) 开挖面土体移动 当盾构掘进时,开挖面土体受到的水平支护应力小于原始侧向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分析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分析 城轨公司杨小飞 【摘要】本文对广州地铁6号线盾构2标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盾构施工过程地表沉降规律及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沉降槽分布形式、沉降随时间发展规律、沉降量概率分布的统计分析等,并用数学函数加以表达。研究结果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过程的隧道周边建(构)筑物的保护,施工参数的优化以及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盾构沉降拟合 1.引言 地铁交通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由于盾构施工法的安全性和先进性,盾构技术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地铁隧道多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地带,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物众多,施工过程多少都会扰动地层,要完全消除地表沉降是很困难的。盾构施工过程的沉降会对地面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威胁甚至引起破坏,国内外已对施工沉降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沉降计算模型[1,2],如Peck 模型(1969),Attewell 模型(1981),O’Reilly-New 模型(1982),藤田模型(1982)等。国内专家也对国内地铁盾构施工过程的沉降规律进行了总结 [3 ]- [5 ],得到了许多具有共性的认识。但由于广州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对沉降规律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对广州地铁6号线2标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的地表沉降规律及其影响范围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类似工程建(构)筑物的保护,施工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工程概况 广州地铁6号线2标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隧道由两条并行的单线隧道组成,其中已完成施工的【大坦沙站-如意坊站盾构区间】左右线隧道间距8.1~26m,左右线隧道总长2859.2m,隧道埋深4.7~27.8m,线路最小水平曲线半径500m,最大坡度30‰。盾构机采用德国HERRENK AG 公司生产的土压平衡式盾构(EPB),盾构机刀盘直径6280mm,采用盾尾同步注浆(砂浆)方式。隧道衬砌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管片环外径6000mm,内径5400mm,管片宽度1500mm。【大-如盾构区间】上覆第四系为人工填土层、淤泥层、淤泥质土层、淤泥质粉细砂层、粉质粘土、粉土层、冲积-洪积粉细砂层、冲积-洪积中、粗、砾砂层、冲积-洪积土层、可塑或稍密~中密残积土层、硬塑或密实状残积土层。下伏基岩白垩系、石炭系棕红色、红褐色岩石,风化程度不均一,软硬夹层较多。 3.沉降观测方法 3.1 观测仪器及要求 采用精密水准尺仪,铟钢水准尺、30m 检定过的钢卷尺进行沉降观测。线路沿线一般的多层建筑物和地表沉降,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高程中误差≤±2.0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1.0mm。 3.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正常情况下,沿隧道中线上方地面每隔5m 布设一个沉降观测点,每隔20m 建立一个监测横断面,该断面垂直于隧道中线,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观测点,其中隧道中线上方一个点,左右间隔5m 各一个点。对于软弱土层、或埋深较浅的区域,应根据隧道埋深和围岩地质条件,加密监测断面和测点。 当隧道上方为混凝土路面时,常布设两种沉降观测点,即分混凝土路面及路面以下土层两种,路面部分沿线路中线每2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观测点直接布设在路面上,以量测路面沉降量;为了防止路面硬壳层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地层实际沉降情况,造成路面下方虚空,需钻穿混凝土路面并在路面以下地层中打入短钢筋布设观测点,以便对地层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 3.3 项沉降观测频率 盾构机机头前10m和后20m范围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并随施工进度递进;范围之外的监测点

盾构掘进管片拼装等施工方案作业方案

盾构掘进管片拼装等施工方案作业方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盾构掘进、管片拼装、壁后注浆、成型隧道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盾构掘进 掘进流程见图2-1-1。 用于本合同段掘进施工的土压平衡盾构的开挖土仓由刀盘、切口环、隔板、土压传感器及膨润土添加、泡沫注入系统组成。根据本合同段隧道地层条件,需选择土压平衡模式进行本合同段区间隧道的掘进。土压平衡掘进模式中土仓压力 的保持首先需选定土仓压力,掘进过程中通过调整推进力实现推进速度控制、通过调整螺旋输送机转速实现出碴量控制。具体方法如下: (1)土仓压力值P的选定 P值应能与地层土压力和静水压力相平衡,设刀盘中心地层静水压力、土压力之和为P0,则P=KP0,K一般取~。掘进施工过程中土仓压力根据试掘进时取得的经验参数并结合盾构所在位置的埋深、土层状况及地表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与控制。

(2)推进速度控制 图2-1-1 盾构掘进控制程序图 土压力设定 土压力控制 掘进速度控制 监视

为保持土仓压力的稳定,掘进速度必须与螺旋输送机的转速相符合,同时必须兼顾注浆,确保浆液能均匀填实管片与地层的空隙,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并调整掘进速度控制推进油缸的推力。 (3)出碴量的控制 每环掘进出碴量根据试掘进段取得的参数进行控制。出碴量控制可通过推进速度与螺旋输送机转速来实现。 (1)姿态监控系统 盾构姿态监控通过SLS-T自动导向系统和人工测量复核进行盾构姿态监测。随着盾构推进导向系统后视基准点需要前移,必须通过人工测量来进行精确定位。为保证推进方向的准确可靠,拟每30~50m进行一次人工测量,以校核自动导向系统的测量数据并复核盾构机的位置、姿态,确保盾构掘进方向的正确。 (2)调整与控制 盾构共16组推进油缸,分五区,每区油缸可独立控制推进油压。盾构姿态调整与控制便可通过分区调整推进油缸压力事项盾构掘进方向调整与控制。 (3)纠偏措施 1)滚动纠偏 刀盘切削土体的扭矩主要是由盾构壳体与洞壁之间形成的摩擦力矩来平衡,当摩擦力矩无法平衡刀盘切削土体产生的扭矩时将引起盾构本体的滚动。盾构滚动偏差可通过转换刀盘旋转方向来实现。 2)竖直方向纠偏 控制盾构机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千斤顶的单侧推力,它与盾构机姿态变化量间的关系非常离散,需要靠人的经验来掌握。当盾构机出现下俯时,可加大下侧千斤顶的推力,当盾构机出现上仰时,可加大上侧千斤顶的推力来进行纠偏。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刀盘前面地质因素的影响综合来调节,从而到达一个比较理想的控制效果。 3)水平方向纠偏

隧道盾构掘进施工主要工艺

隧道盾构掘进施工主要工艺 1、盾构始发与到达掘进技术 1.1 始发掘进 所谓始发掘进是指利用临时拼装起来的管片来承受反作用力,将盾构机推上始发台,由始发口贯入地层,开始沿所定线路掘进的一系列作业。本工程中每台盾构机都要经过两次始发掘进,第一次是盾构机组装、调试完后从三元里站始发,第二次是盾构机通过广州火车站后二次始发。 1.1.1 始发前的准备工作 (1)始发预埋件的设计、制作与安装 盾构机始发时巨大的推力通过反力架传递给车站结构,为保证盾构机顺利始发及车站结构的安全,需要在车站的某些位置预埋一些构件。同时盾构机盾尾进入区间后为减小地层变形需要立即进行回填注浆,为了防止跑浆也需要在车站侧墙上预埋构件以实现临时封堵。 三元里车站始发预埋件大样及预埋位置如图:隧盾-施组-SD01、02所示。 (2)洞门端头土体加固 三元里车站隧道端头上覆2米厚〈8〉类土(岩石中等风化带),开挖后侧壁基本稳定。始发前不对端头进行加固。 (3)端头围护桩的破除 始发前需要对洞门端头围护桩予 以拆除,确保盾构机顺利出站。三元里 站端头围护桩厚1.1米,洞门预留孔直 径6.62米。计划对围护桩进行分块拆除 如图7-1-1。 环形及横向拉槽宽度50cm,竖向 拉槽宽度20cm,竖向槽沿围护桩接缝凿 除。 盾构机推进前割断连接钢筋,拉开 钢筋砼网片,清理石碴并处理外露钢筋 头,避免阻挂盾壳。围护桩拆除后,快 速拼装负环管片,盾构机抵拢工作面,避免工作面暴露太久失稳坍塌。拉槽 图7-7-1 凿除分块示意图

1.2 盾构机始发流程 盾构机始发前首先将反力架连接在预埋件的位置,吊装盾构机组件在始发台上组装、调试;然后安装400宽的负环钢管片,盾构机试运转;最后拆除洞门端墙盾构机贯入开挖面加压掘进。 盾构机始发流程见下图: 盾构机始发时临时封堵操作工艺流程如下: 安装反力架、始发台 盾构机组件的吊装 组装临时钢管片、 盾构机试运转 拆除端头维护桩 盾构机贯入开挖面加压掘进(拼装临时管片) 盾尾通过入,压板加 固、壁后回填注浆 端头地层加固 检查开挖面地层 始发准备工作 拆除端头围护桩 掘 进 安装螺栓、橡胶帘布板及钢压板 上拉压板,置于盾构机通过位置 盾尾通过始发口 下拉压板 盾尾同步注浆

盾构施工地面沉降的控制技术

盾构施工地面沉降的控制技术 现在对环境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盾构穿过城市中心重要建筑时的影响要求极为严格 (如上海,广州的多座地铁隧道的建设.一般要求施工时地面沉降控制在+10mm~-30mm 之内) 。盾构施工不可避免地干扰原土层的平衡状态,虽从理论上可实现无沉降施工,但限于目 前工艺和施工手段、操作质量,几乎无法做到地面无沉降或隆起。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地层沉降以及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桩基及已建隧道等)的影响等。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离心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法等。 第一节盾构施工引起的沉降理论和基本规律 1、盾构施工引起的沉降理论 盾构施工必然扰动地层土体,引发地层损失、隧道周围受扰动或受剪切破坏的重塑土的再固结,这是构成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在软土地层中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因地层损失和土体扰动, 必然引起地表变形.表现在盾构机掘进的前方和顶部会产生微量的隆起,盾构机部分通过地表 开始下沉, 盾尾脱离后地表下沉加快,并形成一定宽度的沉降槽地带,下沉的速率随时间而逐渐 衰减,且与盾构经过的地质,施工工况和地表荷载等有密切的关系,并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 土体的扰动或扰动土多是针对原状土而言,大体是指由于外界机械作用造成的土的应力 释放,体积、含水量或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别是土体结构或组构的破坏和变化(如填土路基 等)[2]。 图5-1-1 盾构施工对土体的扰动 盾构前进过程中需要克服盾构外壳与周围土体的摩擦力F1、切口切入土层阻力F2、盾构机和配套车架设备产生的摩擦力F3、管片与盾尾间的摩擦力F4、开挖面的主动土压力F5,当 千斤顶推力T≥F1+F2+F3+F4+F5 时,盾构前方土体经历加载阶段,产生如图5-1-1 所示的 挤压扰动区①,开挖面受挤压作用引起土体压缩并使土体前移和隆起,盾构机工作正常时为此状况;当T<F1+F2+F3+F4+F5 时,盾构机处于静止状态,该状态对应于千斤顶漏油失 控,土体严重超控,盾构机前方土体则要经历卸载阶段,产生土体向内临空面移动,地表出现下沉.为减少开挖面土体的扰动,应尽量保持密封舱内压力Pi 稍大于主动侧压力Ph 和水压 力Pw 之和,开挖面正前方区域内土体由于刀盘的挤压搅削作用,将受到强烈的扰动而发生破 坏,含水量降低,其力学参数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盾构推进过程中盾壳与周围土体之间产生摩擦阻力,该力作用的结果则在盾壳周围土体 中产生剪切扰动区②,该区的特点是范围较其它区小。 在剪切扰动区②以外,由于盾尾建筑间隙的存在,土体向间隙内移动,引起土体松动、 塌落而导致地表下沉,盾构上方土体由于自重和地面超载(当有地面超载时)往下移动而形成卸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 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和原因,介绍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然后结合某城市隧道施工过程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沉降槽分布模型拟合结果,并且运用数学函数给予表达。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可供对今后类似工程参考,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周边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盾构法;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分布模型 我国地铁交通的发展水平正处于上升阶段,因为盾构施工法技术具有安全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其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情况下,地铁隧道多位于城市中经济繁华发展的地带,在此种情况地面建筑物较为密集且地下管线,显然采用盾构法隧道施工必定会引起地层移动从而导致地面沉降,即使采用当前先进的盾构技术,也难完全防止这些沉降,当地面沉降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周围地面建筑、地下相关设施以及地铁隧道本身等不能正常使用。因此当在需要控制地层移动地区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时,必须了解地层移动的规律和特征,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沉降量和沉降范围。国内外已对施工沉降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沉降计算模型。本文基于广州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对沉降规律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等原因,结合广州某盾构隧道施工段的地表沉降规律及其影响范围进行研究,希望对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1.地面沉降的规律和特征 在采用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沿隧道纵向轴线所产生的地表变形如下:通常盾构前方的土体受到挤压时有向前向上的移动,从而使地表有微量的隆起,而当开挖面土体因支护力不足而向盾构内移动时,则盾构前方土体发生向下后的移动,从而使地面沉降,开挖面的上方土体,亦因盾构作用于开挖面推力的大小而使地面隆起或沉降。当盾构通过时,盾构两侧的土体向外移动。当隧道衬砌脱离盾尾时,由于衬砌外壁与土壁之间有建筑空隙,地表会有一个较大的下沉且沉降速率也较大。同时隧道两侧的土体向隧道中线移动。这一阶段的沉降通常称为施工沉降,常在1—2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由于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土中的孔隙水压力上升。随着孔隙压力的消散,地层会发生主固结沉降。孔隙水压力趋于稳定后,土体的骨架仍会蠕变,即次固结,地层还会有一定的沉降。由于土体固结发生的沉降称为固结沉降。总之软粘土地层中的地表运动可分三个阶段:(1)盾构前方隆起或沉降;(2)施工沉降;(3)固结沉降。地层移动是和具体地质和施工条件密切相关的。地面沉降速率、沉降变化的突然性、沉降范围,最大沉降量、沉降槽的几何尺寸、沉降稳定时间等是沉降的特征。在一定的基本盾构施工条件下,这些沉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细节的影响,但在更大的程度上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

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地质描述 第一节概述 一、概述 二、线路段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 (二)、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三)、水文地质特征 区间地质描述 区间地质描述详见表7-1-1、表7-1-2;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7-1-3、7-1-4。。 一、科技路站 第三节补充地质勘察

第二章工程特点 第一节工程主要技术难点及对策 第二节工程的主要特点 一、交叉多,干扰大 集中体现在结构交叉多、工序交叉多、接口界面交叉多、专业交叉多、前期与后期交叉多,施工相互干扰较大。执行关键工期计划所发生的各规定部分的工期偏差,会影响其它作业。结构的多交叉,存在空间效应与体系转换问题。 二、地处市区,环境特殊 主要体现在地面建筑物密集,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文明施工要求严格,环境保护标准高。 三、任务重,系统性强 全部工程要求在33个月内完成。其中,盾构机需要引进,鉴定、安装、调试,前期试掘进进度会放缓,中间加快,出洞又会放缓,还要调头、转场,工序复杂,任务重。采用盾构机施工,这是隧道工厂化施工的模式,其系统性特别强,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匹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施工效率,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质量、速度。四、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 地铁隧道主要穿越Ⅱ4、Ⅲ1层。Ⅱ4层以上主要为砂性土,其渗透性强,富水性好,围岩稳定性极差。Ⅱ4、Ⅲ1层水平分层,盾构机易磕头;且局部地区覆盖层过浅。施工中容易造成地面隆起或沉降。 第三章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到位,将直接影响施工总体安排,影响主体工程能否按时开工,影响到工程开工后能否顺利进行,施工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我局中标后,迅速组成项目部开展各项工作。在最

盾构掘进施工

三、盾构掘进流程及操作控制程序 3.1 盾构掘进作业工序流程 盾构掘进工作是盾构隧道施工的主要环节,掘进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施工中应使各个环节、工种密切配合,环环相扣,施工的进度、质量才可能满足总进度目标、质量目标的要求。盾构隧道施工的过程见图1。 图1 盾构掘进作业工序流程图 3.2 掘进控制程序 盾构隧道施工掘进过程的控制制约着各个后续的工作,隧道掘进关键的点在于①刀具充分切削、破碎地层,②被破碎、切削下来的地层能被顺利排出。故对于掘进参数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针对地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刀具布置方式、掘进推力、转速,渣土改良中泥水和泡沫的注入参数设定等。隧道掘进的主要控制程序如下图2所示。

图2 盾构掘进控制程序图 3.3 掘进模式的选择及控制 本次选用的盾构机根据地层的不同和掘进环境的差异在掘进中可选择敞开式(OPEN)、半敞开式(SEMI-OPEN)和土压平衡式(EPB)三种不同的掘进模式,掘进参数见表1。 表1 掘进模式参数表

3.3.1不同掘进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地质特点,对不同地层应采取不同的掘进模式,掘进模式和适用条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见表2。 3.3.2 盾构隧道的掘进模式分段 根据本工程的隧道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条件,对采用的三种掘进模式的技术措施分述如下,左右线分段使用掘进模式的情况见表3。 ⑴敞开式掘进的技术措施: ①采用滚刀破岩为主,刀盘采用较高转速、低扭矩掘进。 ②采用敞开模式掘进时,盾构机易产生较大滚动和震动现象。此时适当降低转动的速度、同时适当增大推力以便在确保掘进速度的情况下防滚和减震。 ③同步注浆时浆液可能渗流到盾壳与周围岩体间的空隙甚至刀盘处,为避免此现象发生可适当增大浆液粘度、缩短浆液凝结时间、适当减低注浆压力等方法来解决。 ④在硬岩敞开式掘进时,刀具磨损较大,温度高,岩渣不具软塑性,因此,应注意观察、检查,及时换刀,视岩石的类别注入泡沫和水冷却、润滑,以降低磨耗。 ⑵半敞开式掘进技术措施 ①半敞开式掘进模式介于土压平衡和开敞式之间,采用滚刀或滚刀、刮刀混合破岩切削。在这种情况中,开挖室中渣土高度保持正好在螺旋输送机入口上方,以维持开挖室里空气压力的密闭性。 ②为既能稳定开挖面和防止地下水渗入,又能避免出渣时螺旋输送机发生喷涌,压缩空气压力应控制在0.1~0.15Mpa以内。 ③在该模式下掘进时,应重视注入泡沫对渣土进行改良。遇地层变换、涌水较大时,及时转换模式掘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