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金融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金融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王重润公司金融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业有几种组织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 1)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 2)有限责任公司特点: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

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

法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其资本并不必分为等额股份,也不公开发行股票,股东持有的公司股票可

以再公司内部股东之间自由转让,若向公司以外的人转让,须经过

公司股东的同意;公司设立手续简便,而且公司无须向社会公开公

司财务状况。( 3)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特点:

1、有限责任

2、永续存在

3、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得少于法律规定的数目,我国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4、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的股份,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办法筹集资金,任何人在缴纳了股款之后,都可以成为公

司股东,没有资格限制。

5、可转让性

6、易于筹资

2题:为什么我国《公司法》允许存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

限责任公司与个人独资企业有何不同?答:1.就立法初衷而言,许

可自然人投资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重要考虑是减少实质上的一

人公司的设立,简化和明晰股权归属,减少纷争。以往由于我国

《公司法》禁止设立一人公司,使得投资人通过各种途径设立或形

成的实质上的一人公司大量存在,挂名股东与真实股东之间的投资

权益纠纷以及挂名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的债务纠纷不断,令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无所适从。在修订《公司法》的过程中,

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工商总局、国资委、人民银行和最高人民法院反复研究认为:从实际情况看,一个

股东的出资额占公司资本的绝大多数而其他股东只占象征性的极少数,或者一个股东拉上自己的亲朋好友作挂名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即实质上的一人公司,已是客观存在,也很难禁止。根据我国的实

际情况,并研究借鉴国外的通行做法,应当允许一个自然人投资设

立有限责任公司。为了防止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滥设和滥用,- 在我

国2005 年修订的《公司法》中规定了一系列措施:

(1) 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金为十万元人民币; (2) 限制一个自然人只能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3) 规定自然人设立

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并在公司

营业执照中载明; (4)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股东会,但是,股东作

出属于普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职权范围内的决定时,应当采用书

面形式,并由股东签字后置备于公司; (5) 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

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6) 引入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

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

责任。

2005 年我国修订的《公司法》确认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合法地位。从理论上来说,投资人再没有必要去觅“人头股东”(即挂名股东) 而

设立公司。然而,现实中仍大量出现挂名股东纠纷和有关一人有限

责任公司的新型股权、债务纠纷,因此,认真研究和进一步完善

《公司法》有关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制度仍是非常必要的。

2.主体及责任承担不同

(一)投资主体不同

(二)民事责任承担主体不同

(三)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同这是两者最为本质的区别。

(四)刑事责任承担的主体和方式不同

(五)设立出资条件不同

(六)财务报告设立方面的区别

3题

1、公司金融活动的内容:

(1)营业活动:销售商品和劳务;购货、销售及管理费用、税金(2)投资活动:出售固定资产、出售长期金融资产、利息及红利收入、收回长期外债款项;资本性支出和

并购、长期金融投资

(3)融资活动:发行股票和债券、长期借款、短期借款;购买股票

和债券、偿还长期或短期借款、支付利

息红利

(4)股利(收益)分配

2、公司进行金融活动的原因

(1)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a盈利:利润最大化

每股盈余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b公司经营目标的多元化——投资者、员工、政府、消费者和社会

公众

(2)实现公司的金融目标

a筹集到满足公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本

b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

c合理决策经营投资,保持良好的支付能力

d合理决策金融投资,提高金融投资的流动性和盈利性

4题

(一)两者出发点不同。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

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因此,它们从股东角度出发,财务管理

是为了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并且/股东财富最大化

有时并不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股东的利益,会出现短期利益行为。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涉及到了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工人等任何相关阶层的利益,即企业价值最大化财

务目标的利益主体是企业。

(二)数额和性质上不同。从西方资本结构分析,企业价值=股票

市场价值十债券市场价值。公司价值是指公司的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而股东财富仅等于股票市场价值,由此可见,股东财富仅是企

业价值的一部分。从性质上讲,“企业价值”相当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左方资产的价值,“股东财富”则相当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所有

者权益的价值,在本质上有差别。

(三)计量方式不同。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用公司的市场价格来计量的。股东财富最大

化可以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现在的股票价格。可见,股东财富足

以股票价格来计量的,而对于企业价值的计量却要复杂的多。(四)影响因素不同。“股东财富”主要受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而影响股

票价格的因素极其复杂,除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非经济因素,比如,国家政策、股民心理等,因此股票市价极不稳定。企业价值主

要受到代理冲突、融资决策、投资决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

(五)适用范围不同。因为股东财富是以股票价格来衡量的,它只适用于上市公司,而企业价值的计量则普遍适用,所以它可以用于任何性质的企业。

5题: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协调方法:

(l)限制性契约条款它是指通过对贷款的用途、贷款的担保条款和贷款的信用条件作出限制来防止和迫使股东不能削弱债权人的债权价值。,

(2)提高贷款价格(利率),调整信用级别它是指当债权人发现公司违约的可能性增大时,可以通过调高贷款的利率,以及公布公司估用级别调低等措施,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3)终止贷款,收回债权它是指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权或不给予公司重新放款等措施,从而保护白身的权益。

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协调: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励和协调与经理人之间的目标利益,通过薪酬与绩效挂钩来平衡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潜在冲突。

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督,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3,激励与监督的动态平衡,激励和监督不应该独立的实施,必须形成一种有机的动态平衡。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战略目标职业经理人可以在此平衡中明确之间的权利和职责。

具体的协调措施有:

? 经理人权力的分化。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三者的权利要相互制衡相互监督。

?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聘任专业人员出任公司董事,因为他们会从专业角度对公司运营的合法合规性

做出独立判断,保护少数股东的权益。

? 建立经理期权制度。

? 建立监督和查询制度,不但监事会由监督职能,也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股东也可以随时查询公司

的财务状况。

? 建立损失赔偿制度,在和经理的聘任合同中明确约定职权范围及损害赔偿内容,做到权责统一。 6题:公司财务和金融市场的关系公司财务有三大指标: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决策。三者皆与金融市场有关。公司的财务目标一般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公司财

务的目标。当公司进行投资决策时,包扩是对于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和长期证券投资和市场的进入等。这势必要进入金融市场进行对证

券的选择和购买。金融市场的广泛性给公司进行如何投资提供了很

好的参考基础。然后,公司还进行筹资。这里有两种方式:借款和

发行股票。借款发行公司债卷,发股则发行股票都可以在金融市场

上进行。金融市场给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如此而言,金融市

场和公司财务有着相互作用的联系,公司可以通过其进行投资,而

他人或机构对某公司进行直接投资或申股也可以像金融市场来进行。最后,股利决策指向股东分配股利,对于配股等也需要在金融市场

上进行。

第二章

1题

答案:这种说法不全对。的确,从某个方面来说,流动比率越大,

代表了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如果公司的存货与应收账

款在流动资产中占比偏多且两项资产质量较差变现能力较弱,那么

实际隐藏着可能是较差的企业偿债水平,所以应对存货、应收账款、现金流量进一步分析,同时,过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公司的闲置资

金持有量过多,造成机会成本上升和获利能力降低。所以,对于不

同公司及企业不应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流动比率合理与否。

2题

答:(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315 / 150 =2.1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45+50)/ 150 =0.9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100%=350 / 700 *100% =50%(2)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 / 平均资产总额=350 / 700=0.5

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63/350)*100% =18%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 平均股东权益=63 / 350*100% =18%

(3)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2005年净资产收益率=16%*0.5*2.5=20%

2006年净资产收益率=18%*0.5*2=18%

3题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2620 / 1320 =1.98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1320+1026)/ 3790 *

100%=62%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 / 平均存货余额=5570 /(966+700)

*2=6.69

平均收现期=平均应收账款*365 / 销售收入=(1344+1156)/ 2*365 / 6430 =71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 / 固定资产净值=6430 / 1170=5.5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 / 平均资产总额=6430 / 3790=1.7

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 / 平均资产总额=110 / 3790*100%=2.9%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 / 平均股东权益=110 /(3790-1320-1026)*100%=7.6%

(2)通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说明该公司经营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答:大成公司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与行业水平持平,它的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水平,是其优势所在,在此

均不做分析。

①平均收现期为71天,n 远大于同行业的35天,说明该公司占压资金比重过大,企业过多资金滞留在应收账款上,这不仅会影响企

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也会对债权安全构成威胁;

【篇二:金融学第二版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c

5.a

6.b

7.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2.cde

3.cd

4.abcd

5.abcde

6.abcd

三、简答题

1.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 人民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

(3)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

(4)人民币以商品物资作为发行的首要保证,也以大量的政府政府债券、商业票据、商

业银行票据等为发行的信用保证,还有黄金、外汇储备等也是人民币发行的现金保证;

(5)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

(6)人民币称为可兑换货币。

3.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

4.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1)不兑现信用货币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并由国家赋予其无限法

偿能力,这是不兑现

信用货币制度最基本的特点;

(2)信用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

(4)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5.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不一样。

(1)钱的概念在不同场景下有很多不同的意思。可以是个收入的概念、也可以是个财富的

概念,也可以特指现金货币;

(2)货币是在商品劳务交换与债券债务清偿时,被社会公众所普遍

接受的东西。

(3)通货是流通中的货币,指流通与银行体系之外的货币。范围小

于货币。

(4)现金就是现钞,包括纸币、硬币。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流动

性很强,对人们的日常

消费影响很大。

(5)银行卡本身也称为“塑料货币”,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自动出纳机卡等。银

行卡可以用于存取款和转账支付。在发达西方国家,各种银行卡正

在取代现钞和支票,称为

经济生活中广泛的支付工具,因此现代社会银行卡也是货币

6. 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

往把金钱看做说万恶之

源?

(1)社会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必然性。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货币经济:货币方便了市场交换,提高了市

场效率;货币保

证了社会需求的实现,促进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交易成本上看,节约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规律。经济行为的演

化与交易成本有紧密

的联系:演化的方向总是从交易成本较高的趋向交易成本较低的。

通过货币的交易取代物物

交易也同样是如此。

(2)货币原本同斧头、猪、牛、羊一样是商品,但由于固定充当与

其他商品相交换的一

般等价物,因此成为了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货币并非财富本身,但有人将其夸大为唯

一的财富,为了获得它而不择手段,甚至谋财害命,因而货币被看

作是万恶之源。其实货

币本身是中性的,它只是交换其他商品的媒介,由于人们对其态度

不同,而被赋予了感情色

彩。

四、论述题

1. 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

(1)货币材料需要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价值量较高、易于分割、易

于保存,便于携带。随

着交换的扩大与发展,这四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2)货币形态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这几种形态。

金属货币在价值量、分割、保存、携带方面都大大优于实物货币,

但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信用货币。原因主要有:

①金属货币产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②金银国际分布极其不平衡,动摇了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自由

兑换的贵金属流通基础;

③金银复本位制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极大地撼动了复合金本

位的根基;

④货币信用理论的发展和奥匈帝国打破黄金桎梏的实践使各国商业

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银

行券,公众则因金属货币流通、携带及保存的不方便而逐渐接受了

银行券。

⑤经济危机使各国在贸易、金融等方面纷纷树起了壁垒。各国都把

金银作为战略物资管制

起来。另外,连绵不断的战争和财政赤字使各国进一步管制黄金并大量发行不兑换银行券和

纸币。

2. 关于“货币永恒伦”的观点,你怎么看?

(1)货币是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经济中,商品交易存在,货币就必然存在。

(2)货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货币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社会生活离

不开货币。

(3)经济行为的演化与交易成本有密切联系。演化方向总是从交易成本较高的转向交易陈

本较低的。通过货币交易也就必然取代物物交易

(4)只有出现另一种交易媒介,能够以之更经济地解决整个社会庞大的交易需求,货币才

会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章信用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d

5.c

6.a

7.c8.a 9.d10.b11.b

12.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d

3.abc

4.bcd

5.be

6.bde

7.ab

8.ad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对

5.错

6.对

7.错

8.错

四、简答题

1、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答:(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方式为

赊销。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含着两个同时发生的行为: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商业信用属于

直接信用。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2)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

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

上的局限性。

2、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答:(1)商业信用的作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加速资本周转等;

(2)局限性: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

3、简述消费信用的特点、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答:(1)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满足其消费需要

的信用。提供的对象可以是商品、货币,也可以是劳务。

(2)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与销售,从而促进

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

新换代;同时也为银行资金找到新的出路,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消费结构。

(3)消费信用的消极作用:过度的消费信用会造成消费需求膨胀,在生产扩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况,促使物

价上涨的繁荣。

4、如何理解金融范畴?

答: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与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货币

制度也建立在信用制度之上,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没有不

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的

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的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

信用资金的调剂则影响着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部门构成和

地区构成。当货币的运动与信用的活动不可分析地联系在一起时,

就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地新范畴——金融。因此,

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地融合体。

5、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答:(1)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②加

强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③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的资金具

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2)直接融资的局限性在于:①资金

供求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限制较多;②资金供

给者的风险没有金融机构缓冲,风险较高。

6、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答:(1)现代经济运作的特点。信用关系无处不在;信用规模呈现不断扩张趋势;信用结构日趋复杂化。

(2)从信用关系的各部门分析: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3)从信用关系中的主体来分析。由于经济中广泛存在着专门调剂

资金余缺的金融机构,借贷双方不需要直接见面,通过金融机构作为中

介人,便可解决资金的融通,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信用和信用关系的发展。信用的发展,又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信用在促进商品货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会是经济

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要点:现代商品生产销售环环相扣,信用承诺与兑现的时间间隔性

使得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牵一而发动全身。

2、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给出一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

秩序的建议。

要点:以立法、文化、经济等为支撑,完善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环境,通过人民银行、行业协会及其他监管部门进行引导与管理,充

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营造自由竞争的征信氛围,积极扶持和培

育私营信用中介机构,全面开展企业与个人征信。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一、判断题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d

5.d

6.a

7.b

8.c

9.d 10.d 11.c

三、简答题

1.怎样认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利息是只债权人于借贷期满后收回资金中超过本金的差额部分。马

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息指出:“贷出者和借入者双方都是把

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出的。但它只有在后者手中才执行资本的职能。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对两个人来说取得了双重的存在,这并不

会使利润增加一倍。它所以能对双方都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只是由

于利润的分割。其中归贷出者的部分叫做利息。”因此,马克思认为,利息的实质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2.简述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都有着

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

(1)宏观调节功能:积累资金;调节宏观经济;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调节收入分配

(2)微观调节功能。利率作为利息的相对指标影响了各市场主体的

收益或成本,进而影响其市场行为。功能主要表现:激励功能;约

束功能;

四、计算题

1. 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贷款,额度为2000万元,期限为5年,年

利率为7%,试用单利和复利两种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利和。(保

留两位小数)

单利法:s=p+r=p(1+ r*n)=2000(1+7%*5)=2700万元

复利法:s=p(1+r)n =2805.10万元

2. 一块土地共10亩,假定每亩的年平均收益为500元,在年利率

为10%的条件下,出售这块土地价格应是多少元?

一亩土地的价格:p=b/r=500/10%=5000

10亩土地的价格:10*5000=50000元

【篇三:黄达《金融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class=txt>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答:(1)钱、货币、通货、现金不是一回事,虽然其内容有所重叠,但这几个概念之间是有区别的。钱是人们对货币的俗称。经济学中

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就是在日常人们生活中被称为钱的东西。货币

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

接受的东西。

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货币。

现金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现钞,包括纸

币现钞、硬币现钞。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影响大。

(2)银行卡亦称“塑料货币”,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等

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自动

出纳机卡、灵光卡等。各种银行卡是用塑料制作的,可用于存取款

和转账支付。现在,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银行卡正逐步取代

现钞和支票,成为经济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支付工具。因此,在现代

社会银行卡也属于货币。

2.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

往把金钱看作是万恶之源?

答:(1)社会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客观

必然性。物物交换的局限性要求有某种商品充当共同的、一般的等

价物,而金银的特性决定其成为货币的天然材料。作为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便于携带、铸造和分割,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经历了实物货币阶段、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当今货币正朝着专门化、无体化、扩张化、电子化的趋势发展。但不管货币的具体形态如何,都是媒介商品经济所必需的。货币节省了社会劳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有效率的发展。对货币的使用是实现市场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货币经济:货币方便了市场交换,提高了市场效率;货币保证了社会需求的实现,促进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交易成本上看,节约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规律。经济行为的演化与交易成本有紧密的联系:演化的方向总是从交易成本较高的趋向交易成本较低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活动方式之所以这样演化而不是那样演化,最终都可以从社会费用、社会成本的节约找到解答。人们不论怎样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营造一个经济理想国,其成败利钝最终取决于是否合乎这样的规律而不取决于主观愿望。通过货币的交易取代物物交易也同样是如此。

(2)货币原本同斧头、猪、牛一样是商品,但由于固定充当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因此成为了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货币并非财富本身,但有人将其夸大为“唯一的”财富,为了获得它而不择手段,甚至谋财害命,因而货币被看作是万恶之源。其实货币本身是中性的,它只是交换其他商品的媒介,由于人们对其态度不同,而被赋予了感情色彩。

3.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答:(1)当货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时,一般说来,作为货币的商品就要求具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价值比较高,这样可用较少的媒介完成较大量的交易;二是易于分割,即分割之后不会减少它的价值,以便于同价值高低不等的商品交换;三是易于保存,即在保存过程中不会损失价值,无须支付费用等;四是便于携带,以利于在广大地区之间进行交易。事实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就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样的特征。随着交换的发展,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世界各地历史上比较发达的民族,先后都走上用金属充当货币之路。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而铁作

为货币的情况较少。金属货币流通及其以前货币形态的演变基本上

遵循了上述四个特征的要求,随着商品交换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其

形态越来越先进。

(2)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有很多优点,但最终还是退出了历

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信用货币,之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因为:①金属货币的产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币材的日益匮乏使人们开始

寻找可以适应成倍增长的经济量的货币形式。

②金银的国际分布极不平衡,动摇了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和自由

兑换等贵金属流通的基础。

③在金银复本位条件下,金贵银贱引起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这极大地撼动了复合金本位的根基,随后的金本位制虽然克服了“劣

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但因银退出了主币行列,所以使得原来就

不足的货币金属量更显匮乏。

④货币信用理论的发展和奥匈帝国打破“黄金桎梏”的实践使各国商

业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公众则因金属货币流通、携带及保存

的不方便而逐渐接受了银行券。同时各国都意识到金属货币在流通

中不断磨损是一种社会财富的浪费,也鼓励和支持银行券的流通。

⑤经济危机使各国在贸易、金融等方面纷纷树起了壁垒。尤其是在

古典重商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认为金银即国家财富,因此,各国都

把金银作为战略物资管制起来。另外,连绵不断的战争和财政赤字

使各国进一步管制黄金并大量发行不兑换银行券和纸币。

4.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如果高度地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

答:(1)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职能观,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生活中,当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就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时,便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

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交换价

值而独立存在,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其执行着支

付手段职能;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职能

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的反映。其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

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个职能的基

础上产生的。所有商品首先要借助于货币的价值尺度来表现其价格,

然后才通过流通手段实现其价值。正因为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随时可购买商品,货币能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可用于各种支付,所以人们才贮藏货币,货币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职

能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

职能在国际市场上的延伸和发展。从历史和逻辑上讲,货币的各个

职能都是按顺序随着商品流通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从而反映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历史发展进程。

(2)货币的职能最少不能少于三个,即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购买和支付手段、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①现代的经济生活中,作为交易的对象都具有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

示的价格。马克思把货币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定名为价

值尺度。交易对象如果不具备用一定金额表示的价格,则无从设想

交易如何进行;或者说,没有价格的对象就不称其为交易对象。

②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流通手段或购买手段。在赊买赊卖过程中,要以货币的支付结束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这时,货币已经不是流通过程的媒介,而是补充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早先发生的流通过程结束。结束流

通过程的货币就是起着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③当具备给出价格和

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一经产生,便立即具备了用来积累价值、保存

价值、积累财

富、保存财富的职能。

5.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为简明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答:如何界定货币,由于时代背景、观察角度、观察深度、侧重于

理论剖析与侧重于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需要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像

货币这样的经济范畴,如不从不同视角、不同深度来认识其性质,

不可能有稍许全面的理解。

(1)马克思从职能角度给货币所做的界定较简明完整。那就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马克思论证货币起源的思路及有关

行文,可以归结出这样的界说: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他性地起一般

等价物作用的特定商品;进行简化,则成为“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现在的问题是,各国的货币运动都与最后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起一般

等价物作用的货币商品——黄金——割断了联系。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不是把一般等价物拘泥地解释为某种商品,而是解释为某种“等

价形态”,那么一般等价物的界说依然可以沿用下来。至于其不断深

化的内涵,无疑需要加以探讨。上面讲解了两条:其一,货币是普

遍被接受的作为购买、支付的手段(隐含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

态的前提);其二,货币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等价形态。以此来回

答货币的界说或定义的问题。综合以上两点,或许可以说达到起码

的要求。

(2)自凯恩斯经济理论流行以来,“流动性”几乎成为货币的同义语。在凯恩斯那里,流动性的概念则仅仅赋予货币。

如果就“流动”的性能来把握,与任何商品比,与任何有价证券相比,货币的流动性都是最高的。在现在的经济文献中,“流动性”有时指

的就是货币,有时指的范围比较大,如包括国家债券等,需注意区分。

(3)将货币看成社会计算工具或“选票”。这是从货币在“看不见的手”或通常所说的“价值规律”之中发挥作用的角度所给出的界说。

从劳动价值观的视角来看,生产劳动是否是社会分工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是否为社会所需要,必须通过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来检验:

假使商品生产者的产品不能卖掉它,即不能用它获得货币,证明这

样的生产劳动不为社会所需要;反之,产品能够卖掉,即能够换成

货币,则证明这样的生产劳动的确是社会所需要。正是这些货币信息,使得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指挥着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列宁特别重视这一点,并把货币表述为“社会计算”的表现形式。撇开是否遵循劳动价值论的区别,在西方经济学中,从货币信息指

挥生产要素配置的视角,把货币界定为“选票”。一个社会生产什么

东西,要取决于货币选票:形形色色的消费者对每一件商品是购买

还是不购买,这是投不投选票;是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还是只愿意出

较低的价格,这是投多少选票。

(4)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通常是从能否充当流通手段

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角度出发来具体确定界限。但是在这个大框子里,有的可以立即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如现钞、支票存款,有的

却不那么方便。由于存在着区别,所以对能起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作用的货币也要划分为若干组。国际通用的是m1,m2,m3,??系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各国大多采用的m1直接称之为货币,它主要包含通货、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和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把

m1之外可构成m2的称之为准货币,如定期存款等。

(5)从人与人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考察货币。货币是根植于商品经济

关系,体现并服务于商品经济关系,但却不具有任何可能更改商品

经济关系潜力的经济范畴。

6.建立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当今世界上的货币制度是由哪

些要素构成的?

答:(1)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

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现代社会,建立有效的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的重

要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2)当今世界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六大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

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7.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联系应该怎样理解?结合欧洲货币、货币

局制度和“美元化”,理一理你的思路。

答:从古代开始有可以称之为货币制度的制度,几千年来货币制度

都是与国家的主权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

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其意图总是在于建立能够符合自己政

策目标,并可能由自己操纵的货币制度。一般说来,有秩序的、稳

定的,从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客观条件的货币制度,是国

家追求的目标。要求能够有效地操纵货币制度,也包括为了保证这

个目标的实现。控制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但这样的观念和

准则却在20世纪中受到严重的挑战。

先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起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但相当长的期间,在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中,各国的货币主权依然

还是得以保持;有的货币如德国马克等,还很有与美元分庭抗礼的

态势。在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外,还曾同时存在着社会主

义世界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货币制度。但到了20世纪的后十年,

货币制度对主权的挑战却沿着以下三个趋向而迅速强化:

(1)欧洲货币制度的建立。欧元是超越欧洲各国传统边界的货币,

欧洲货币当局是超越各国货币主权的统一的中央银行。加入欧元区

的国家必须放弃原有的国家货币制度,共同使用欧元和制定统一的

货币政策,各成员国之间不再保持独立的国际收支,从而丧失了很

大部分货币主权。对于传统的货币制度观念,这是直接的挑战。

(2)货币局制度。货币局制度是指一国(地区)所发行的货币完全

与其外汇储备挂钩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基础货币要由百分之

百的外汇储备来支持。货币局规定本币对某一外币的固定汇率。货

币局不是中央银行,它不能持有任何国内资产,没有自己独立的货

币政策。实施货币局制度,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独立实行货币政策的

主动权。

(3)美元化。美元化是指一国以美元代替本国货币流通,放弃铸币

税和发行银行在本国金融体系陷入困境时进行最后救助的可能。本

国货币让位于美元,意味着货币主权的完全丧失。这一进程,有可

能进一步推进。

综上所述,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联系是与生俱来的。货币制度服

务于国家主权;国家主权为了实现其目的必须对货币制度进行有效

的操纵。但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给这一关系带来了新的内容:欧元,货币局制度,美元化等说明货币制度有可能独立于国家主权,即国家主权对货币制度的有效控制不是必须的。

8.货币是不是终归要消亡?

答:(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货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自然会

伴随着商品的消亡而一起消亡。货币消亡之后,其核算社会劳动和

媒介产品交换的任务,将由劳动券来承担。但货币消亡必须具备一

定的条件。恩格斯曾指出,商品货币消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

是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一个是社会能够直接以社会化的形式将生产

资料和劳动资源运用于生产之中。当然只有到了马克思所设想的共

产主义社会,才可能实现生产资料完全的社会占有和劳动完全的直

接社会性。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实现,货币也就不可能消亡。

(2)“货币永恒论”的观点认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作为社会计

算的工具和决定生产行为的选票,始终是社会进步的车轮,货币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永恒存在,货币不会消亡,所变换的只是其

形态而已。当然这一论点是在社会经济条件稳定的前提下得出的。

实际上,货币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而客观存在的。货币制度有

其存在的合理性,社会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都

有其客观必然性。物物交换的局限性要求有某种商品充当共同的、

一般的等价物,而金银的特性决定其成为货币的天然材料。作为货

币的金银等贵金属,便于携带、铸造和分割,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从交易成本上看,节约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规律。经济

行为的演化与交易成本有紧密的联系:演化的方向总是从交易成本

较高的趋向交易成本较低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活动方式,之所以这样演化而不是那样演化,最终都可以从社会费用、社会成

本的节约找到解答。人们不论怎样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营造一个经济

理想国,其成败利钝最终取决于是否合乎这样的规律而不取决于主

观愿望。通过货币的交易取代物物交易也同样是如此。只有出现了

另外一种交易媒介,能够以之更经济地解决整个社会庞大的交易需求,货币才会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但不管最终货币是否消亡,在现

实经济生活中,必须遵守经济规律,不能人为强行取消货币,否则

只会导致经济混乱。

第二章信用

1.你过去对于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怎样理解的?应该怎样界定信用

较好?

答:(1)过去对信用这个经济范畴的理解是,信用相当于“借贷”或“债”的概念,等等。

(2)按照下面的方式来界定信用比较好:

信用这个经济范畴是指借贷行为。从逻辑上推论,私有财产是的出

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

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

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

的义务。现实生活中有时也有无利息的借贷,但这是由于某种政治

目的或经济目的而采取的免除利息的优惠,是一般中的特殊。西方

不少国家的银行对企业的活期存款也往往不支付利息,但存款者可

以享受银行的有关服务和取得贷款的某些权利,实际上还是隐含有

利息的。

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答:道德范畴中的“信用”指的是诚信,

是经济主体通过诚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从经济意义

上看,信用的含义就转化和延伸为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

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它既区别于一般商品

货币交换的价值运动形式,又区别于财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价值运

动形式,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这两个范畴的信用密切相关。诚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得以顺

利进行的基础。借贷活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

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

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如果没有当事人之间的

最基本的信任,就不会发生借贷活动。诚信是借贷活动的基础。如

果失信成为信用行为中的主导方面,借贷活动就会萎缩甚至中断。

而借贷活动的发展,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日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进而使诚信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准则之一。

3.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

称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

答:(1)将现代经济说成信用经济是对现代经济的一种描述。信用

经济是从金融的角度提出来的,体现在现代经济的特点上:

①信用关系无处不在。现代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打着

债权债务的信用关系的烙印,商品货币关系覆盖整个社会。信用货

币代表着央行对货币持有者的负债,而持有货币就是拥有债权,货

币从金属货币发展为信用货币也就意味着信用关系覆盖着整个社会。不仅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就是在发展中国家,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都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对于企业经营单位来说,借债与放债,也都

是不可缺少的。在国内的经济联系中是这样,在国际经济联系中更

是这样。政府几乎没有不发行债券的,而各国政府对外国政府,往

往是既借债又放债;银行通过办理个人储蓄,吸收企业、政府存款,发放贷款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个人依靠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

及房屋。在经济不发达的过去,负债是不光彩的事情,现在则相反,若能获取信贷,正说明有较高信誉。

②信用规模日趋扩张,并加速扩张,这是信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主体拥有债权债务的规模在年复一年的加速扩张,这是经济发

展的结果,是人类财富积累的结果。债台高筑是信用经济不断发展

的必然结果,这已不是贬义词。

③信用结构日趋复杂化。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为了规避风险,大

量信用工具和衍生工具应运而生,使得信用关系和信用结构复杂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用网络越来越复杂。信用活动同时就是交

易活动,任何一个买卖都是信用关系的重新变动,这种变化每时每

刻都在进行。

④国家对经济的调控离不开信用。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

家对经济的全面调控,而在调控过程中信用是必不可少的。国家一

般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调控。财政政策尤其是积极财政政

策必须有国债筹资作为基础,而货币政策的各种工具无不利用银行

系统和资本市场的信用作为传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