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领导科学总复习

领导科学总复习

前面带A的为选择题,带序号"一、二"等的为简答论述,标有◆

第一章绪论

A 历史上把这种原始的自然领导制度称为“禅让制”,领导活动是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的。

A 封建社会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产生出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等根本对立的阶级。

A 原来的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家庭式的领导。

A 社会主义社会,为了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因而产生了全新的领导关系和领导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地址,无产阶级、共产党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阶级专制统治和奴役的问题。邓小平: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一、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1.决策工作专门化

2.领导主体集团化

3.领导方式民主化

4.领导方法科学化(遵循严格

的程序、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方法)

A 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在我国建于20世纪80年代。

二.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活动变化越来越迅速,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2.领导科学的出现与最近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3.领导科学的出现还是现代社会分工发展与深化的结果。

4.领导科学的产生也是人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人类领导艺术长期凝练、提高和升华的产物。

A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变革理论、魅力理论

三.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

1.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领导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

3.领导科学的产生是借鉴古今中外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结晶。

A 领导科学就是研究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以其规律的学问,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

四.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

1.首先,学习领导科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2.其次,必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3.再次,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

4.最后,必须有分析的借鉴国外和我国古代的领导思想。

五.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1.首先,要重视学习理论。

2.其次,要加强理论的应用,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A 其他重要方法:实证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历史方法,比较方法,案例方法,系统方法,借鉴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A 领导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领和导的组合,有身为表率而言,是训诲的意思。

A 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各个客观对象,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A 属性是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发生联系时所表出现来的性质,领导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为什么说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着领导的本质:

1.领导的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的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决定领导活动中主导要素得以形成

3.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4.社会属性不受自然属性改变的影响,仍然决定领导的本质。

A 在我国,领导认识的原则性,主要是指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 以领导的历史进程为标准,可分为自然式领导、家长式领导、管理式领导、公仆式领导

二.领导的基础:

1.权力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是领导履行职责必不可少的条件。

2.品德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它包括政治方向和立场,理论素养,道德作风等。

3.领导者除了品德以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才能。

A 领导属性的一个深刻内容是领导的本质。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各项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服务是内涵丰富的概念,有指导性的服务、管理性的服务、事务性的服务等形式。

A 原始社,领导手中的权利是纯粹道德性质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既没有压迫与被压迫,也没有剥削与被剥削,领导者具有原始普通成员的性质。

A 被领导者的本质是指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属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得到领导者的全心全意服务。

三.被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1.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

2.被领导者起碰上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

3.被领导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

四.什么样的被领导者才是“好的被领导者”:

一是要服务领导二是要支持领导三是要监督领导

五.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从性质上说,二者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1.相互信任的关系

2.相互促进的关系

3.相互支持的关系

4.相互转化的关系

5.相互监督的

关系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A 领导职能,就是领导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领导本质的具体表现。

一.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

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查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

二.领导的一般职能:

1.引导:正确地规划目标、提出任务和制定实现任务的方法。

2.指挥: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

3.组织:按照目标合理设置机构,建立机制,分配权限,使用人员等

4.协调:一是通过积极的促进来达到新的平衡,二是通过严肃的纠偏来维护正常的秩序。

5.监督:目前是比较薄弱亟待加强的环节

6.教育:教育划分为思想教育和业务教育

三.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1.科学决策

2.选才用人

3.思想政治工作

四.领导的总原则:

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议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活的灵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是检验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3.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什么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也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内容有:

(1)个人服务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务中央;

(2)各级领导机关,除派出机关以外,均由民主选举产生

(3)各级代表大会产生本级委员会,各级委员会均向本级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群从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地解决各自职责范围以内的问题。

(5)各级组织都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通过集体讨论后才能作出决定

(6)上下级组织要互相沟通,互通情报,互相支持,配合和监督。

4.群众路线原则

五.领导的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

2.分层领导原则

(1)首先,分层领导由领导幅度所决定

(2)其次,分层领导与领导职能相适应

(3)再次,分层领导应该促进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3.系统整体原则

4.权责一致原则:职务权力是实现有效领导的必要条件,权力与责任的分享是官僚主义产生与泛滥的基础,职务与利益相脱离会使领导工作缺乏必要的动力。

5.民主公开原则

(1)在领导活动中贯彻民主公开的原则,能较好地体现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

(2)贯彻民主公开原则,将有助于领导决策。

(3)贯彻民主公开原则,办事程序公开,是群众对领导实行民主监督的前提。

(4)贯彻民主公开的原则,也是提高领导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领导观念

A 观念就是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领导者要做人民和社会的公仆。我国各级领导者的领导观念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备坚定的、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二,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第三,既要有中国的民族特色,又要面向世界与未来。

一.现代领导的基本观念:

1.政治观念

(1)领导者树立政治观念的必要性: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观念。

B.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需要正确的政治观念。

C.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需要树立清醒的政治观念。

D.坚持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需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E.做好对外工作,有效抵制和平演变,需要坚定的政治观念。

(2)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A.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上。

C.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自觉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D.坚持严肃的政治纪律,保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

2.人本观念:以人为本是关于发展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关于发展目的、发展主体和发展成果分配的高度概括,要解决的是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以及发展的成果由谁享有的根本问题。

(1)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必要性:

A.坚持以人为本是由领导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B.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对领导的本质要求。

(2)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

A.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B.坚定先人后事的立场。

C.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

D.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

E.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

F.倡导人文关怀。

3.权力观念:权力是主体所具有的资格和能力。

(1)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

A.对权力内容的正确认识。

B.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

C.对权力行使原则的正确认识。

D.对权责关系的正确认识。

E.对用权监督的正确认识。

4.法治观念:领导者的法治观念就是指领导者围绕领导权力和领导职能所形成的依法用权、依法领导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实质是对法律精神和法治价值在领导观念上的认同和贯彻,表现为领导活动中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与遵从、对民意的尊重与服从、对权力的敬畏与慎重。

(1)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A.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B.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切实依法行政的首要条件

C.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条件

D.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保障人权的需要

(2)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A.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B.自觉抵制特权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C.自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树立人树保障的观念

D.自觉坚持依法领导,树立依法用权的观念

5.市场经济观念:是指领导者对市场经济要有正确的、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1)领导者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基本要求:

A.认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B.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市场经济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C.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

D.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6.改革创新观念

(1)领导者树立改革创新观念的必要性:

A.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B.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就对时代变革的客观需要

C.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议的迫切要求

D.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是保证领导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树立科学的改革创新观念的基本要求:

A.认识改革创新的性质和目的

B.明确改革创新的价值和作用

C.坚定改革创新的立场和方向

D.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

E.善于选择合理的改革策略和方法

7.政绩观念

(1)领导者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念的基本要求:

A.明确什么是政绩

B.明确为了谁创造政绩

C.明确看待政绩的标准

D.明确怎样创造政绩

第五章领导决策

A 决策是整个领导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决策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环境、决策后果等要素构成。单方选择在决策学中被称为“霍布森选择”,即意味着只有一个方案而无其他选择。

一.决策的模式

1.理性决策的模式:首先被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中,理性决策模式强调决策必须严格依照科学程序进行,强调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西蒙有限理性决策——人们的决策行为受知识、经验、能力和个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完全理性地进行判断和选择。他提出的满意标准问题,主张决策者比较为符合现实条件的满意目标来取代追求理想条件的最优目标,

2.渐进决策的模式:看作对原有的决策逐步加以修改的渐进过程。林德布洛姆提出来——一是在决策问题的分析上,它认为人们的分析能力有限,不可能对与决策有关的所有问题作详尽分析,而是将分析集中在相关的主要问题上。二是在决策目标的确立上,它认为难以一下子直接建立起一种明确清晰的目标,而是要求建立起一种大致的方向,在沿着这个方向前进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调整每一步骤的目标。三是在决策方案的设计上,它不要求对原有决策作一揽子改变的全新方案,而是要求对原有的决策作部分修正的变化较小的新方案。四是在决策方案的最终选择上,它认为方案的最终决定并不是依靠科学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的选择,而是现实的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

3.综合决策的模式:强调决策的数量化、技术化、程序化和最优化,埃泽奥尼提出来的。

二.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

1.任何领导工作都离不开决策

2.决策是贯穿领导过程始终的活动。

3.决策是领导者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

4.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

5,现代社会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领导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领导者都必须学习并掌握好科学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水平。

二.科学决策的四个基本标准:

1.具有正确的决策目标:要求正确、明确

2.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

3.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要小。

4.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三.科学决策原则

1.客观原则

2.信息原则

3.预测原则4,程序原则5,可行原则6,选优原则7.外脑原则(谋与断的相对分离,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四.◆科学决策的程序

1.明确问题,确立目标:准确的决策目标是科学决策的首要标准

2.集思广益,拟订方案

3.分析评估,选择方案

4.实施方案,反馈修正:一是编制实施计划,把决策具体化,二是组织实施力量,三是落实实施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四是建立反馈系统,及时检查发现决策方案实施中的问题A 追踪决策是在主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现有原决策有重大失误,决策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对原有决策或方案进行根本性修正的一种决策,带有根本性的重大调整的新决策。包括: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

四.科学决策的方法

1.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反馈匿名函询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询意见的形式,通过书

面的方式向专家们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得到专家们不同意见的答复后,将意见集中整理和归纳,然后又匿名反馈给专家,再次征询意见和反馈。被征询的专家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不断交换意见,经过多次循环,最终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预测结果。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的集中匿名思想交流的过程,特点:匿名性,多轮反馈性,最终结论的统一性。优点:能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把各位专家意见的分岐点表达出来,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科学性较强。缺点:过程复杂,花费时间长。

2.头脑风暴法:用来表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新设想。又称专家会议决策法,或智力激励法。采用会议的形式,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思路,激发灵感,毫无顾忌地发表独立见解,并在短时间内从与会者中获得大量观点。特点是:充分发挥若干专家所组成的团体宏观智能结构效应,在会上通过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引发思想共振,从而达到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多新创意的效果。

需遵循的原则:自由畅言,强调数量,禁止评论,相互借鉴。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或质疑头脑风暴法,前者指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更多想法,后者指对前后提出的方案,设想逐一质疑,分析现实可行的方法。此方法实施的成本较高,要求参与者有较好的素质。

3.决策树法:是风险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对未来即将出现的概率进行判断,是对未来状况可能性的反应。根据决策问题绘制成一个树形图,按照从树梢到树根的顺序,逐步计算各结点的期望值,然后根据期望值准则进行决策。比较直观,便于有顺序,有步骤,有逻辑的进行决策,可用于单阶段的决策,也可用于多阶段的决策

4.试验决策法:针对一些新出现的重要问题,在没有经验,不能确切评价各备选方案,无法对方案进行最优选择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

A 决策体制是由承担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体系,是决策活动得以进行的组织形式,现代决策体制形成了以决策中枢系统为核心以决策的信息系统居外围,决策的智囊系统居于二者之间的组织结构形式。领导者处于核心地位,是决策活动的组织者,最终决断者

A 现代决策体制两大特点:多谋与善断相对分工,决策制定与执行相对分工

A 现代智囊系统有集体性科学性,相对独立性三大特点

A 个人抉择缺点:一是个人抉择受个人知识,经验的限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二是容易造成个人武断

A 对领导抉择的基本要求:时效性,系统性,民主性,合法性,灵活性

五.危机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受到了严重威胁,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很高的情况下,决策者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威胁性,不确定性,时间有限性,处理的非程序性行等特征。

危机决策的要求:快速果断,高效准确,非程序性

危机决策必须做到:首先要主动积极,镇定自若;其次要迅速果断,协调合作;最后要富有创意,灵活应变。

第六章领导用人

A 领导活动的有效性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领导选才用人的正确性

A 根据从事工作性质不同,分为理论型和实践型;根据自身素质不同,分为发现型和再现型;根据在社会活动中发挥作用不同,分为组织型和操作型。

A 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德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思想,邓理论,三代表,发展观,核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才是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本领和才干,具有现代化科学知识,熟悉和精通自己的业务,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革命化是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前提条件。

A 人才的标准问题是领导选才用人的核心问题。胡在十七大强调干部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是党性。

一.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1.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带头者和推动者

2.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3.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正确地选才用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关关键作用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更加依赖于人才的积极

贡献,一个有所作为的领导者应该是努力学会选才用人的学问,真正做到正确地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只有知人善任,才算得上一个称职的领导者。

二.人才选拔的原则

1.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

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

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三.选拔人才注意以下关系

1.正确注意资力与能力的关系

2.正确处理知识分子与人才的关系

3.正确处理学历与水平,实践经验与文化程序的关系

四.人才选拔的制度:选举制,考选制,荐选制(自荐、他荐、群众推荐)

五.人才使用原则

1.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

2.杨长避短,各尽所能的原则

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4.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的原则

5.五湖四湖,宽以容才的原则

6.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

7.爱护人才,关心帮助的原则

8.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

六.人才使用制度

1.任免与培训制度:任职制度实行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

2.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德,能,勤,绩,廉,最重要的是考绩和考廉。奖励方式主要有荣誉奖励,物质奖励,晋升奖励。惩罚的方式:党纪处分,政纪处分和司法处理.

3.交流制度与回避制度

4.职务升降制度与辞职辞退制度

5.任期制度与退休制度:离休是退休中的一种特殊待遇,只有建国前参加革命,符合条件的干部才能享受

第七章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鼓励、批评说服

2.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生命性,既是经济工作的生命性,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劳动者的含义:体力,技能,积极性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1.理论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政治教育

(1)基本路线和方针政治的教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形势和任务教育

(3)爱国主义和社会教育

3.公民素质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A 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正确的方针,疏通是引导的基础,引导是疏通的目的和归宿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做的原则

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4.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原则

5.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6.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

7.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原则

8.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行政管理、严格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1.说理教育法:说理透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情感交流法

3.◆个别引导法: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

4.心理咨询法:现实疗法、咨询对象中心疗法、理情情绪法、行为疗法

5.榜样示范法

6.自我教育法

第八章领导体制

A 社会组织为了实现领导职能,在领导权限划分基础上所进行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以及用以规范领导活动方式的制度体系

A 领导体制的核心是权限的划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运行规则是领导体制的基本要素,是领导权限划分的基础

A 领导体制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领导体制的主要内容

1.领导组织的原则:目标性原则、统一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高效性原则

2.领导组织结构:直线式领导结构、职能式领导结构(泰罗)、复合式领导结构(直线职能式,法约尔提出,普通使用)、矩阵式领导结构(规划目标式)、事业部式领导结构(M型或多部门型,斯隆在通用汽车上设计,事业部具有生产,核算,责任三种)

3.领导的层次与幅度

A 成反比,二八律,两位副职八位下属,两位助手和八位下属,影响的主要因素:

A.工作任务的性质

B.组织成员素质水平

C.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与近似程度

D.领导者能力状况

E.组织文化的凝聚力

F.领导信息系统和技术的先进程度

4.领导组织机构:决策机构(决策中心和决策中枢系统、信息机构、咨询机构亦称智囊系统)、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5.领导管理制度

二.领导体制的作用

1.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有序开展的制度保障

2.领导体制是实现领导目标的重要手段

3.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制约着领导主体

4.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绩效

5.领导体制关系到组织的前途命运

A 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原始社会的自然集体领导、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家长式、资料主义、社会主义

A 资本主义领导体制发展阶段:家长式、经理制式、软专家、专家集团、多极式

三.资产阶级领导体制特征:

1.实行政党政治,通过政党竞选制实行政党轮流执政

2.实行议会制

3.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4.实行三权分立

5.全国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自治结构

四.我国领导体制演进:

1.1949-1956 党政领导体制基本确立

2.1956-1966 领导体制的探索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

3.1966-1976 领导体制的混乱、畸变阶段

4.1977至今改革发展阶段

五.中国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变迁

1.1949-1956 一长制初步建立

2.1956-1966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3.1966-1976 企业领导体制的混乱、畸变阶段

4.1978-1993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恢复、演变发展阶段

5.1994年至今,公司制建立完善阶段

六.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

1.根据领导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序:集权制与分权制(分权是大趋势)

2.领导机关对上级的指挥控制方式不同:完整制与分离制

3.最高决策人数的多少:一长制和委员会制

4.部门职责权限的性质和范围:职能制和层次制

七.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主要特征:

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

2.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3.中央集权式的统一领导与管理

八.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主要问题:

1.领导权力过于集中:(最主要的弊端),集中在党委领导机关,党政不分

2.组织机构不合理:五级政府——国务院,省,地州市,县市,乡镇,部分之间条块分割,矛盾较多,难以协调,组织机构分工过细,职责不清

3.领导体制建议滞后:领导法规的缺失,领导体制路径依赖现象十分严重

九.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

1.法治原则

2.公正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效率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十.◆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

1.领导权限划分的科学化(领导权限划分是领导体制的核心问题)

2.党政关系的规范化

3.领导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化

4.领导制度建设的法制化

第九章领导者的素质

一.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

1.领导者素质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基础

2.领导者素质是领导力的基础

3.领导者素质决定着领导绩效的高低

4.领导者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二.领导者的个体素质

1.政治素质:居首要和根本地位A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B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C理性的民主政治自觉

2.法律素质:A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B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C依法领导,注重职务守法

3.能力素质:科学决策能力、知人善任能力、激动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危机管理能力

4.道德素质: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公正廉洁、勤政尽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5.知识素质: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辅助知识

6.身心素质:A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尊重和宽容他人B正确看待财富和权力,保持从容平和的情绪状态C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远离奢华和浮躁,锤炼良好的意志品质D要注意气质性格的修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三.提高和培养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基本途径:

1.重视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

2.注重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

3.不断自省,在总结反省中完善

4.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

四.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特征:整体性、相关性、适应性、稳定性、目的性

五.◆合理的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

1.梯次的年龄结构

2.合理的知识结构

3.互补的能力结构

4.协调的气质结构

六.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原则

1.主动性原则

2.互补性原则

3.精干性原则

4.目的性原则

七.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途径:

1.转变观念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前提

2.搞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础

3.加强领导集体自身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根本

4.改革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制度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保障

第十章领导方法

一.领导方法的重要意义

1.领导方法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

2.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提高领导绩效的推进器(领导绩效是衡量领导活动成败的尺度)

3.科学的领导方法是现代领导的必备条件

二.运用领导方法的基本原则

1.创造性原则

2.具体性原则

3.目的性原则

4.高效性原则

三.领导的思维方法:

1.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A.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B.分析综合和归纳演绎的方法

C.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2.系统性思维方法(贝塔朗菲创造):整体性思维、结构性思维、动态性思维

3.战略性思维方法:特征预见性、长远性、综合性、全局性

4.创造性思维方法:独特性(重要特征,与众不同)、求异性、灵活性、敏捷性、突发性、跳跃性、综合性、综合性、联动性。思维原理:陌生原理、逆向原理、聚焦原理、综合原理。

四.领导工作的基本领导方法:

1.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调查研究。调查方法: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普遍调查,民意测试

2.按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办事

3.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去

五.现代科学领导方法:

1.系统论方法(从整体考虑和处理问题)

2.信息论方法:信息输入、加工、输出、反馈

3.控制论方法:主要依据是信息反馈原理

第十一章领导艺术

一.领导授权艺术:

授权:是指领导者根据工作需要,在职权范围内委托授予下属处理特定事务的权力,使下属在其指导和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能够有效完成任务的一种领导行为。

1.根据授权的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刚性授权、弹性授权、惰性授权、模糊授权

刚性授权:领导者对所授权力的大小、范围、时限、所托事务完成的要则均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被授权者必须严格遵守,照章行事,不得随意自主处置,适用于重大事项。

弹性授权:领导者在授权时对下属只指示一个大纲或轮廓,使被授权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对完成所托事情具体方法进行自主确定。这种授权方式保证被授权者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活动空间,可以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处理问题。要求下属精明强干;所处理事务复杂多变;领导者对情况不甚清楚,需要充分发挥下属主动性和创造性。

隋性授权:领导者把不必要亲自处理繁杂而琐碎的事务,或者是领导者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的一些技术性事务交由下午去处理。

模糊授权:授予被授权者的权力限度和权力大小比较模糊,没有明确具体规定。

2.根据授权行为的形式分为:口头、书面、个人、集体、长期、短期、逐级、越级

二.领导授权艺术要点:

1.围绕目标,明确要求

2.因事择人,视能授权

3.把握尺度,适度授权

4.尊重分工,逐级授权

5.民主监督,公开授权

6.强化责任,可控授权

三.正副职合作的艺术

1.正副职的关系定位

2.当好正职的艺术

3.当好副职的艺术

四.领导者运筹时间的艺术

1.集中时间的艺术

2.扩大时间容量的艺术

3.优化时间利用的艺术

4.节约时间的艺术

五.开会必须遵循的原则:超前性、有效性、善后性

六.严格控制会议规模:

1.与会议无关的人员不必到会

2.能合并的会一定合并,能开小会的不开大会

3.根据会议议题的内容及其顺序,允许有中途退席或中途出席的现象

4.有的人仅需要获知会议结果而不必参加讨论,可在会后通知他们

5.泡会议、磨时间的人,应劝其退会

七.主持会议的技巧:严肃会议风,控制会议进程,处理会议问题,制定会议守则

A 突然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超越常规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具备三个条件:突然发生,难以预料;问题极端重要,关系安危,首次发生,超越常规。特征:突发性,不确定性,危害性,扩散性,聚焦性。

八.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1.敏锐洞察,迅速确认事件的性质

2.以人为本,全力救治伤亡人员

3.主动出击,迅速控制事态

4.果断决策,把握全局

5.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化解危机

6.加强沟通,主导舆论

7.整合资源,协力行动

8.重视善后处理,力戒重蹈覆辙

九.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途径

1.恪尽职守,保持领导艺术的先进性

2.运用现代技术,提高领导艺术的科学性

3.加强素质修养,增加领导艺术的创造性

4.总结实践经验,把握领导艺术的规律性

第十二章领导作风

一.领导作风的含义和特点:

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言行,是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也是领导者综合素质的外在显现或流露。要点在于:状态上的一贯性,本质上的从属性,表现上的外部性。特点:从属性,外在性,时代性,行业性,稳定性

二.领导作风的意义

1.领导作风是实现领导性质的根本保证

2.领导作风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3.领导作风是影响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4.领导作风是优化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键环节

三.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1.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学习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A.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B.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C.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D.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

E.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F.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4.组织作风: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问题

B.各级领导干部加强集团领导问题

C.加强组织纠结问题

D.健全并执行好组织规章制度问题

E.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

F.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

5.生活作风:廉洁奉公、艰苦奋斗

四.不良领导作风的主要表现:

1.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3.宗派主义作风

4.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五.加强领导作风建议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

2.注重教育培训

3.完善规章制度

4.强化考核监督

5.优化环境氛围

第十三章领导绩效

一.领导绩效的基本内容

1.用人绩效

2.决策绩效

3.办事绩效

4.时间绩效

5.整体贡献绩效

二.领导绩效的作用

1.领导绩效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领导绩效是衡量领导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

3.领导绩效是评价、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主要依据

4.领导绩效是领导发展的驱动力

三.领导绩效考评的意义:

1.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明确领导活动的正确导向

2.领导绩效考评有利于强化对领导者及其领导活动的监督

3.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推动领导制度的创新

4.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改善领导作风

5.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提高领导者素质

6.领导绩效考评有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四.领导者个体绩效的考评内容:德能勤绩廉

五.领导集体绩效考评内容:决策绩效考评,用人绩效考评,办事绩效考评,组织的整体贡献绩效考评

六.领导绩效考评的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2.民主公开原则

3.全面系统原则

4.注重实绩原则

5.科学规范原则

七.领导绩效考评基本方法:

1.领导考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

2.平时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

3.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

八..领导绩效具体考评方法:调查研究法,民意测验法,目标对照法,比较考评法,专家考评法,统计分析法,自我述职法,模拟考评法(公文处理最基本)

◆领导者发挥机构人员效能的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答:应按照现代管理原理科学地设定组织机构,做到:(1)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设置组织机构。

(2)每个机构都应制定工作规范。

(3)要制订工作人员的管理法规。

(4)运用运力原理加强对人员激励的工作。

(5)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领导科学一书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特征(简答、多选):

一.领导科学的特征: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二.领导认识的特征:综合性、系统性、原则性、超前性、创造性

三.领导实践的特征:权威性、依附性、目标性、组织性、协调性、超脱性、服务性

四.领导者的特征:拥有职权、负责责任(政治、工作、法律)、提供服务、富于创新、多重

角色

五.被领导者的特征:服从性、受动性、对象性、源泉性、不担任职务或担任较低职务

六.决策的特征:针对性、目的性、实施性、选择性、优化性

七.人才的特征:创造性、历史进步性、社会性、相对性、专业性

八.领导体制的特征:根本性、系统性、规范性、稳定性

九.我国领导体制的特征:人民主人、党领导核心、中央集权

十.领导者素质的特征:综合性、动态性、层次性、自致性

十一.领导方法的特征:客观性、动态性、条件性、目的性、时效性

十二.领导艺术的特征:经验与科学、原则与灵活、共性与个性、规范与创造、明晰与模糊

十三.领导作风的特征:从属性、时代性、外在性、行业性、稳定性

十四.领导绩效的特征:综合性、动态性、客观性、具体性、公共性、继承性、基础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