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定向增发系统梳理

定向增发系统梳理

定向增发系统梳理
定向增发系统梳理

定向增发系统梳理

一、定向增发融投资市场简要分析

中国证监会于2006年5月8日发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于2007年9月17日发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建立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市场运行机制。

1.定向增发的定义与条件。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也称为定向增发,需满足如下要求:发行对象不超过10名;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90%;股份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公司认购股份,36个月内不得转让。

2.定向增发的定价与认购机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其交易标的是上市公司新发行的限售流通股,由上市公司选定的证券公司担任保荐人、承销商,负责组织、簿记,协调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参与。投资者则通过在特定时间内场外竞价而确定发行价格、中标者及其所得股份数量。

3.定向增发的分类。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可分为财务/项目融资增发型、资产注入重组/并购增发型及两者结合等类型。通常机构投资者可用现金参与财务/项目融资及为资产重组/并购募集配套资金的定向增发投资。

4.定向增发的投资者。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合资格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参与定向增发投资。相对财务/项目融资的定向增发而言、由于其定向增发单笔投资金额较大,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能力通常难以企及,所以参与竞价的大多是股票市场上的主流投资机构,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社保基金等。定向增发投资市场是典型的机构投资市场,而定向增发实施价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于所投资股票的价值判断,即估值与业绩的均衡判断,具有较为重要的投资参考意义。

5.定向增发的市场规模。经过几年的发展,定向增发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手段,定向增发的公司越来越多,总体融资额不断扩大,已超过IPO 成为A股市场第一大融资来源,同时亦已成为机构投资者主要的投资市场。目前,定向增发年均市场容量超过3000亿元, 每年有过百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向增发。例如2012年共有151家上市公司实际完成定向增发,总募集资金3359.29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融资22.25亿元。其中机构投资者可参与的财务/项目融资型

增发有63家,总募集资金1080.23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融资17.15亿元。另外,截止2012年12月31日,机构投资者可参与的、已公告的拟定向增发项目(非ST)共有203个,其中通过董事会预案的40家,预计募资金额901.53亿元;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的82家,预计募资金额1241.43亿元;证监会已审核通过的81家,预计募资金额1028.90亿元。所有统计样本预计平均融资规模为15.62亿元。

6.定向增发投资历史统计收益率。外贸信托资管二部对发行日期在2007年至2011年,且机构投资者可参与竞价的定向增发共计402个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定向增发投资在限售期内可获得24.68%的平均绝对收益,相对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平均超额收益达到33.54%,相对于同期中小板指数的平均超额收益达到28.38% ,投资收益历史业绩良好。因2012年实施的定向增发绝大多数尚未解禁,故未加以统计分析,但可以判断其平均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都会出现一定的下滑。例如,2012年机构投资者可参与的63个项目中,以2012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浮亏的项目为27个,浮盈的项目为36个。可以判断,随着定向增发投资市场的充分发展、股票市场估值体系的持续调整,套保套利机制的创新丰富,定向增发投资较高的历史平均收益率必将逐渐回归至均衡而合理的水平。

二、定向增发投资资本属性分析

所有投资活动(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是将资本的流动性(可变现性)、风险性(波动性)、收益性(增值性)三重属性进行有效的分割、整合,从而实现特定投资目的(流动性与风险性协调、风险性与收益性匹配、安全边际与盈利空间平衡)的资本运动。

每一种投资工具都有其自身特点,并体现出与其他投资工具的差异性。每一种投资工具固有的盈利模式都有优缺点,通常需要利用另一种投资工具来加以弥补、完善。投资者通常会组合运用多种投资工具,来建立特定投资策略指导下的投资业务模式,以匹配其投资风险收益偏好、实现特定的投资目标。

在中国资本市场,主要权益类投资工具资本属性的异同特质如下:

投资类型交易对手价格机制限售期交易场

盈利模式资本属性

VC/PE 未上市公

司及/或其

原有股东与未上市公

司及/或原股

东协商定价,

或潜在意向

上市前持

有期长,但

除合同限

制外可转

场外或

产权交

易所

公司成长、

价值增值、

上市流动

性溢价

流动性低

风险性高

收益性高

股东之间竞价让;上市后有最短一年,最长三年的限售期

IPO 首次公开

发行股票

并挂牌上

市的公司询价(网下认

购)或固定价

格(网上认

购)

网下部分

锁定3个

月,网上部

分在上市

之日后可

随时变现

场内发行定价/

合理估值

的折让、二

级市场炒

新价格变

流动性网

下部分较

低/网上部

分高

风险性中

收益性中

二级市场买卖上市公司

无限售流

通股东

原有/潜在流

通股东之间

通过交易所

报价系统集

中/连续竞

价,撮合成

交,价格优

先,时间优先

无限售期

新股东T+1

场内二级市场

价格变动

流动性高

风险性较

收益性中

配股上市公司比照市价折

价无限售期场内二级市场

价格变动,

公司成长、

配股价/市

价折扣

流动性高

风险性中

收益性较

公开增发上市公司不低于公告

招股书前二

十个或前一

个交易日的

均价无限售期场内二级市场

价格变动、

公司成长

流动性高

风险性中

收益性低

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不低于定价

基准日前二

十个交易日

股票均价的

90%,底价之

上由潜在投一年限售

期(特殊参

与方三年

限售期)

场外二级市场

价格变动、

公司成长

性、价值增

值、折扣率

流动性较

风险性较

收益性较

资者竞价定

上述每一种权益类投资工具资本属性的特质,都决定了投资者依据自身风险收益偏好采用某种权益投资工具为主要载体而创设的投资盈利模式必然优缺点兼备,并非完美,并非全能应对资本市场的运行趋势与风险变化。一种权益类投资工具、一种投资盈利模式的缺陷通常都需要利用另一种投资工具、另一种投资盈利模式的优点来加以补充、或者利用组合投资工具、组合投资策略、组合投资模式来加以完善,以达到投资者自身特定投资目标的需求。

基于上述比较分析,可将定向增发投资归结为被动锁定一年、单向做多,流动性较低、风险性较高、收益性较高的权益性投资。其投资盈利模式同样优缺点兼备,机构投资者在善用其优点的同时,也需要使用其他投资工具来补充其缺陷,以达到获得稳定而良好的投资收益的目标。

三、定向增发投资业务模式实证分析

自定向增发投资市场形成以来,投资者开展定向增发投资的业务模式基本上可归结为三大类:

1.趋势投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投资并不非常重视行业与公司的基本面,而是特别关注股票市场环境与整体估值水平,市场在低位并且有明朗向上趋势时就比较激进地进行投资,市场在高位并且有明朗向下趋势时就少投资或不投资。该类型投资者比较了解定向增发投资被动锁定一年、单向做多业务模式的优缺点,也知道如何结合股票市场的运行趋势灵活运用定向增发投资工具。历史数据确实也表明,若在股票市场高位进行定向增发投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非常大。但该类型投资者只做趋势性投资,定向增发投资也只能时断时续,而不能通过持续完善定向增发投资业务模式而使其成为适应股票市场全运行状况的、经常性的投资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

2.模拟指数投资。有的机构投资者通过不断募集子基金投入到母基金中,意图持续募集到较大规模的资金,持续参与定向增发投资,捕捉定向增发投资历史平均超额收益,以达到“指数化”的投资效果。但由于其不加优选、过于激进的投资策略,导致市场高位时的部分投资项目亏损较大,再加上股票市场近两年持续下跌、募集资金比较困难、而子基金产品因时限性到期不论盈亏需要卖出,净值波动非常大,业绩表现不佳,而难以为继。可以说,该类型投资者有理论化的努力,但基于定向增发投资市场的实际运行特点,模拟指数化投资并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3.价值投资。机构投资者特别看重目标公司及其所处行业的基本面,努力挖掘行业及公司的增长而带来的股权增值,并以此对抗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该类型投资者是坚定的价值投资信奉者,但在中国目前坚持价值投资的整体市场环境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仅仅依赖于买入并持有的简单投资方式实现价值投资也是非常困难的,而其投资业绩的波动性也会使其定向增发投资业务难以稳定而持续地发展。

外贸信托资管二部认为:定向增发投资是最适合机构投资者秉承价值投资理念进行中长期投资的有效权益类投资工具,合理的定向增发投资业务模式应为上述三者的有机结合。同时,还应针对定向增发投资的优缺点,利用创新性的投资工具不断完善该项投资的盈利模式,使定向增发投资能成为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全运行情况下都可以持续经营、重点发展的投资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

外贸信托资管二部对自己所开展的定向增发投资的业务模式总结为:定向增发投资是介于PE投资、IPO投资、二级市场投资之间的一种投资业务,也可以定义为一级半市场投资产品,兼具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特点。与一级市场投资产品相比,具有更好的流动性,与二级市场投资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选股与投资方面,是“在上市公司中做PE投资”,即用PE投资的理念、逻辑、方法在上市公司中选出好行业中的好公司并进行大笔股权投资,将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仍为珍贵的资本资源分配给自己所选定的优质上市公司,并依托该公司的业绩成长带来所投资股权的价值增值,从而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赚公司成长所带来的钱。在投资定价方面,定向增发通常在底价之上、市价之下折价发行,定向增发投资是比照二级市场价格的差价套利投资。而在定向增发投资股票解禁后减持变现方面,则等同于二级市场卖出操作。

外贸信托资管二部对自己所开展的定向增发投资的盈利模式总结为:定向增发投资的盈利来源于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折价定价而产生的差价套利、合理估值基础之上的价值增值等综合推动力量。其中,投资目标公司业绩高成长是投资成功的根基,折扣率为投资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合理估值则是适当报价的客观依据。具体阐述如下:

1.成长性。上市公司利用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机构投资者通过投资分配资金,两者共同完成资本的优化配置,以实现上市公司的内涵式及/或外延式的扩张发展,提升经营业绩,而经营业绩提升的预期与结果将会逐步反映到股价当中去。外贸信托资管二部曾以ROE作为核心指标,对2007-2011年机构投资者可参与竞价的定增样本在限售期内的投资收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定向增发当年上市公司ROE同比增长与否,与投资收益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另外,外贸信托资

管二部对2011年到2012年6月发行的总计135个定向增发项目进行统计,有正收益的共计35个项目(已经解禁的按解禁日收盘价,未解禁的按2012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而在这35个项目中,2011年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30个,占比86%;2012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25个,占比71%。剩余未取得正收益的100个项目中,2011年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63个,占比63%;2012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44个,占比44%。也就是说,获得正收益的定向增发投资项目,都是盈利业绩同比增长的上市公司。但获得盈利业绩同比增长的上市公司,可能由于估值调整等其他市场因素,并不必然产生正投资收益。总之,选择成长性良好的定向增发公司是主动选股获得超额投资收益的必备基础。

2.折扣率。定向增发通常由投资者竞价,再由上市公司和承销商经簿记后在底价之上、市价之下折价发行,完成配售。折扣率的存在不仅构成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投资的重要收益来源之一,同时也能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提供一定的短期安全边际。所以,定向增发投资也可被理解为比照股票二级市场投资的差价套利投资。虽然折扣率构成定向增发投资绝对收益与超额收益正相关性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机构投资者却不能依此简单地判断,参与定向增发投资只要主动寻求较高的折扣率即可获得正的绝对收益与较高的超额收益。定向增发折扣率的变化主要受到股票市场行情、拟定向增发公司股票的特质以及投资者参与竞争情况的影响。通常,牛市中定向增发折扣率明显高于熊市,但牛市中的高折扣率与熊市中的低折扣率并不必然地、直接地决定着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投资一年后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基于机构投资者完成定向增发投资后股票市场的不同走势折扣率的高低可能有着不同的意义。股票市场上行至高位时定向增发的折扣率较大,但此时股票市场下跌的概率也在加大,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的投资期如处于股市高位下行的阶段,则破发的风险非常大。而股票市场处于熊市下跌末期时,定向增发的折扣率较小,但股票市场未来上涨的概率也在加大,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获得正收益的可能性也很大。另外,机构投资者对基本面良好的公司通常给予合理估值,竞价后的折扣率通常较低,但后续在二级市场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较大;反之,机构投资者对基本面较差的公司通常给予低估,竞价后的折扣率通常较大,但后续在二级市场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较小。最后,定向增发折扣率所虚拟形成的持仓期的浮盈率则与该公司在定增实施后的二级市场的收益率呈现一定负相关性,这是因为,如果该公司股票在定增实施前一段时间涨幅过大,那么机构投资者在竞价时必然谨慎低价竞投,折扣率就可能较大并进而导致浮盈率较高,但定向增发前涨幅过大的股票未来走势较弱的可能性也较大。随着近两年股票市场行情低迷以及参与定向增发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增多,折扣率水平有所下滑,主要集中在10%至20%之间。这样幅度的折扣率并不能完全对冲股市下跌的系统性风险。正是由于近两年定向增发项目大量破发,参与的机构投资

者和资金有所减少而导致发行转向买方市场,机构投资者竞价更加理性,部分定向增发项目底价发行,折扣率也有所企稳提升,2012年平均折扣率为14.37% 。今后,随着定向增发投资市场的充分发展,特别是随着做空套利机制的渐趋完善,折扣率也会逐渐回归均衡,即比资金锁定一年的利息成本和流动性成本略高的合理水平。

3.合理估值。外贸信托资管二部将2007-2011五年间机构投资者可参与竞价的定向增发项目限售期收益率对大盘同期收益率和竞价折扣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受大盘同期涨跌幅的影响更大,权重达到70%,而折扣率的影响大约为30%。如果要对影响单一开展定向增发投资成败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股票市场大盘的点位及后续运行趋势可排第一,其次是拟投资目标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再次则是拟投资目标公司自身的基本面状况及其股票的特质。可以说,机构投资者实施定向增发项目投资时大盘的点位、估值水平、后续走势决定了大部分定向增发投资项目的盈亏及盈亏水平。机构投资者对实施定向增发投资时所处的市场状态和整体估值水平应保持高度关注,在股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横向、纵向比较都相对合理或低估时,进行投资,从而获得投资正收益的概率很大,而不是相反。如果股票市场整体在高位下行机率较大,则应停止投资。否则,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时,机构投资者还应注意在拟投资目标公司所处行业及公司自身的估值均处于合理水平或低估时进行投资,而不是相反。

定向增发投资相比PE投资,具有被投资目标公司已经上市、锁定期更短的优点,排除了PE投资在长期锁定期间不能上市难以退出、不易转让或者被投资公司发生重大负面变化导致重大损失等主要投资风险。另外,对于生命周期在导入期、成长期的行业而言,定向增发投资相比PE投资,更能有效利用已上市公司相比未上市公司在融资机制、资金实力、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更快、更好地受益于行业快速成长,从而推动所投资的股权也快速增值。定向增发投资相比现价买入的股票二级市场投资具有折扣率优势,可以更低成本快速、大量买入经认真研究所看好的优质公司的股票,但折扣率的买价优势实际对应的就是资金被动锁定一年的时间成本。相比股票二级市场投资突出的流动性优点,定向增发投资则具有明显的流动性缺陷,但这一缺陷并不必然造成投资损失。流动性被锁定12个月,投资者就不得不长期持有买入的股票而做到真正的长线投资,这可避免很多投资者都曾出现的买过好股票但没能拿住的投资失误。如在投资期内股票市场出现上升或平盘的运行趋势,定向增发投资持仓很可能因被动锁定而不得不长期持有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但如果股票市场出现长期下跌的运行趋势,定向增发投资被动锁定一年、单向做多投资盈利模式中的流动性缺陷将导致

股票被锁定无法卖出止损,无法防范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很可能造成较大的投资损失。

总之,外贸信托资管二部认为:在中国资本市场现行体制不发生大的改变之前,定向增发投资是非常适合于资金规模较大、风险偏好较低、收益预期适中的稳健型机构投资者排除短期市场扰动因素、专注进行中长期价值投资的权益类工具。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价值发现、价值评估、安全边际和长期持股,时间是投资者最好的朋友。总体上看,股票市场有上升、盘整、下跌三种基本运行态势。单向做多、单向做空、套保套利都须有相应的市场环境,适用于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定向增发投资被动锁定一年、单向做多的投资盈利模式可适用于股票市场上升、低位盘整的走势,并应能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但肯定不适用于投资期内股票市场高位盘整、持续下跌的走势,存在较高的投资风险,并有可能造成较大的实际损失。因此,机构投资者应对定向增发投资的盈利模式持续加以完善,利用组合投资工具、投资策略、投资方法达到发挥定向增发投资的优点、防范其缺点的目的。如利用股票市场创新所推出的衍生工具股指期货进行对冲从而达到套保套利、降低风险的目的,已经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再如利用信托产品机理及时变现获利。这样一来,即可适当解决定向增发投资被动锁定一年的流动性缺陷,有效防范投资期内股票市场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又可利用定向增发投资的优点,争取获得良好而稳定的投资业绩。定向增发投资就可成为适用于股票市场上升、盘整、下跌全行情走势的业务与盈利模式。

外贸信托资管二部认为:定向增发投资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实践基础之上不断地进行总结提高,已对定向增发投资的优缺点有非常清晰、准确的认知,并应能加以熟练运用达到投资盈利的目的。今后,机构投资者可把定向增发投资作为重要的投资业务加以持续发展,在股票市场低位上升阶段或估值低估、合理的平盘阶段,单独开展定向增发单向、主动做多的投资业务。而如果股票市场处于高位、向下运行的概率较大,就不再进行单向做多的投资或者少量投资,如果进行投资也可运用股指期货、融券卖出等衍生工具进行套保,或者利用信托产品机理提前锁定、变现浮盈,将定向增发投资持续发展成为盈利性、稳定性较好的投资业务。

四、近两年多机构投资者开展定向增发投资业绩不佳的归因分析

近两年多来,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所投资的绝大多数定向增发项目,投资业绩表现不佳。定向增发投资市场整体收益情况与前几年历史统计平均收益率亦相去甚远。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股票市场持续下跌的实际运行情况更加突出了定向增发投资被动锁定一年、单向做多盈利模式的流动性缺陷,导致机构投资者在面临股票市场持续下跌的系统性风险时无法卖出、亦无法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从而

造成较大的投资损失。可以确认的是:在股票市场持续下跌的大环境、大趋势中,机构投资者依赖于自身较强的投研能力优选股票进行定向增发投资,要想战胜市场,个案也许可以做到,但作为一种投资业务,总体则是不可能的。这是由定向增发投资被动锁定一年、单向做多盈利模式的流动性缺陷与股票市场持续下跌的核心矛盾所决定的。

除上述核心原因之外,机构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认知失误,并进而导致在股票市场运行趋势判断、行业选择、目标公司选择、竞价折扣率控制等实际工作方面的失误,这也是造成投资业绩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这些投资认知失误,包括多个层面:

1.宏观经济。现代经济短周期频繁波动、长周期漫长调整,即使机构投资者对宏观经济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也很难对其变化趋势做出精准预测。可以说,机构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高速发展后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宏观经济在经历持续下行的艰难历程之后步入中速增长阶段,都有一定的认知,并无偏离专业基准的认知失误。但一些机构投资者对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长期性、艰难性认识不到位,对经济被动下行过程中周期性行业产能过剩、库存沉重、需求不足的严重失衡认识不到位,对欧债危机、欧美日经济疲弱负面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性、严重性认识不到位,对国内外政治、经济、金融变化过程中负面因素对中国股市产生不良影响的长期性、损耗性、严重性认识不到位。一些机构投资者可能认为:在中国经济仍能保持较高增速的情况下,选择一些成长性较好的行业和上市公司,进行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投资,加上定向增发投资折扣率可以对冲一定的股市下跌幅度,应能回避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与对冲股票市场的小幅下跌,可以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下行、股市下跌过程中不该进行单向做多的投资或者少量投资,而有些机构投资者仍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实际投资的主观原因之一。

2.股票市场。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增速的下行、结构的调整、方式的转变,将对中国A股市场产生长期的压制性影响。而A股市场自身亦存在诸多的问题,以及做空机制的逐步形成,都将导致A股市场估值中枢逐步下移而不会出现明朗趋势性的大级别上升行情。事实上,自股权分置改革推动A股市场走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之后,受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中外经济负面局势的不良影响,A股市场一直处于长周期、大级别的熊市调整之中,虽然在这一过程中A股市场也曾于2009年因中国政府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而出现过大幅反弹。可以说,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对A股市场的下行趋势确实有基本的判断,并无偏离专业基准的认知失误。但一些机构投资者对中国A 股市场运行趋势认知的失误在于:对国内外政治、经济、金融变化过程中负面因

素对中国股市产生不良影响的长期性、严重性认识不到位,对A股市场在相对市场化、相对规范化、相对国际化的演变过程中估值调整、行情反复、短牛长熊的长期性、损耗性认识不到位。一些机构投资者可能认为:定向增发投资有折扣率,再选择一些成长性较好的行业和上市公司,即使股票市场平盘或者有一定幅度的下跌仍可获得适中的投资收益。这也是为什么在股市下行过程中不该进行单向做多的投资或者少量投资,而一些机构投资者仍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实际投资的主观原因之一。

3.投资目标。中国A股市场现有近2500家上市公司,分布于几十个大的行业,而每一行业的产业链又可细分为若干子行业,每一行业都有自身的运行趋势、规律与问题,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核心竞争力、业务与盈利模式都有不同亦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对行业与公司的研究,也是机构投资者需要长期积累的专深学问。一些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目标认知的失误在于: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及其对中国股市产生负面影响的长期性、损耗性、艰难性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经济艰难调整过程中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库存沉重、需求不足的严重失衡认识不到位,可能认为:占据行业领导地位、拥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核心竞争力、具有整合能力、具备成本优势的行业龙头公司,即使在行业下行周期内也可以少受行业调整的负面影响,保持一定的成长性,再加上定向增发投资有一定的折扣率,即使其股票有一定幅度的下跌仍可获得适中的投资收益。而事实上,在需求严重不足的困局下,这些领导性的公司也很难独善其身,正所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机构投资者对这些行业与公司的投资预期转负面后,其估值会快速、大幅下调。可以说,在行业与公司的具体选择上出现失误,也是导致机构投资者投资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4.定向增发投资盈利模式。另外,有的机构投资者可能对定向增发投资盈利模式的优点预期较高,对其流动性缺陷缺乏投资实践基础之上的深刻认知,主观上非常希望能创造好的投资收益,过于依重自身的投研选股能力、过于看重折扣率的短期安全保护作用,因而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投资,而A股市场近两年却出现了持续下跌,突显了定向增发投资流动性缺陷无法防范股市系统性风险的核心弱点,从而造成投资业绩不佳、持仓浮亏较大。

五、机构投资者应持续发展定向增发投资业务

(一)宏观经济环境与股票市场环境仍将有利于机构投资者持

续发展定向增发投资业务

外贸信托资管二部认为:支撑中长期价值投资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存在,支撑中国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重要动力仍然存在。

中国有近十四亿人构成的庞大消费市场,中国经济自成体系可在一国经济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保持即使在较为困难的经济局面下亦能内、外基本运转的优势。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亦取得了突出的社会进步。在党的十八大和今年政府换届之后,中国将进入新的政经时代,相信在稳增长的经济政策作用下,经过一段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仍将能较长时期地保持7%以上的中速发展,而这一发展速度相比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仍是较高的经济增速。七大新兴战略产业、大消费行业、弱周期行业甚至强周期行业仍将能为优势企业提供持续发展、较快增长的行业市场环境。这将为机构投资者持续开展定向增发投资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与有投资价值的目标公司。

中国股票市场仍处于相对市场化、相对规范化、相对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发展空间仍然巨大。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投资工具的逐步丰富,机构投资者可不断创新、完善投资策略,稳定投资业绩。经过近几年的调整,A股市场估值已处历史低位,虽然纵向比较并不具有对未来投资的指导意义,但横向与发达股票市场比较,估值水平已经非常接近。在中国宏观经济保持较高增速的大环境下,A股市场确实已经具有一定投资价值。目前急需解决的是供求关系的平衡、急需提振的是投资者长期积弊负面预期而羸弱的信心。自2012年12月,A股市场出现快速反弹,已经预示股票市场出现一定转机。目前股票市场仍处于较低的位置,如能以10-20%的折扣进行定向增发投资,则相当于在更低的股市点位进行投资,应有很高的安全边际及良好的投资收益,应为参与定向增发投资的较好时机。

(二)定向增发投资的特点非常适合机构投资者开展投资业务

定向增发投资市场之所以是典型的机构投资者市场,也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投资标的优质。上市公司拟定向增发,要求其募资项目可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主承销商认同、证监会核准等多重程序。可以说,能够得到证监会审核通过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基本面相对较好的公司,这可为机构投资者在控制投资标的质地风险方面提供基本的保障。优质上市公司通常也利用定向增发募集所需资金,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通过内涵式及/或外延式扩张发展,提升经营业绩,支持股价上涨。

2.市场规模庞大。目前,定向增发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手段,年均市场容量超过3000亿元, 每年有过百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向增发,已超过IPO 成为A股市场第一大融资来源。2012年的统计样本预计平均融资规模为15.62

亿元,亦即单一投资者要参与定向增发投资通常需要1.5亿元以上的资金。正因为单体及整体都有足够大的规模,才一方面限制了大多数中小投资者的参与而使定向增发投资市场成为典型的机构投资者市场,而另一方面才能容纳机构投资者将定向增发投资作为主流投资业务来加以持续经营、发展,并有更有力的成因与更好的机会将定向增发投资作为集合社会资金、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拓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适当载体。

3.投资收益历史记录良好。在定向增发经投资者竞价后折价定价的机制中,机构投资者对最终定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折价定价使得机构投资者能获得比其他投资者股票成本更低、安全边际更高、投资风险更低的综合优势,达到比其他投资者赚得更多、亏得更少的投资效果,即在获得绝对收益的同时,也能获得拥有历史统计记录的较高超额收益。从获得绝对收益的投资需求出发,在股市底部区域再用折扣价买入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之后股市进入牛市周期,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至解禁后变现卖出,定向增发投资获利的概率及获利的幅度应为更好,投资效果应为最好。但从获得超额收益的投资需求考虑,在股市盘整周期进行定向增发投资获取超额收益的机率最大,而在牛市周期中进行定向增发投资跑输大盘的概率反而更高。外贸信托资管二部对发行日期在2007年至2011年,且机构投资者可参与竞价的定向增发共计402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定向增发投资在限售期内可获得24.68%的平均绝对收益,相对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平均超额收益达到33.54%,相对于同期中小板指数的平均超额收益达到28.38%。这样的整体投资收益水平已经非常良好,但并非如部分研究报告将机构投资者不能参与竞价的资产重组类定向增发样本也统计在内的投资收益率那样高,也并不代表每一个定向增发投资案例或定向增发资产管理产品都能跑赢股市大盘、都能获得正收益、都能获得历史记录的平均收益。总之,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的良好历史记录,对机构投资者非常具有吸引力,也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借此吸收社会资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4.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沟通顺畅、配合良好。定向增发过程中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便于深入调研,也便于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建立深入、持久、良好合作关系,并得到上市公司较好的配合。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形式,融资行为也对上市公司本身构成了“软约束”,后者需要确保募投项目成功和业绩增长,从而让参与定向增发的投资者获得合理的回报,并愿意在业绩保证、分红送配、信息发布、利润平滑、股权激励、流通股锁定甚至在保底、对赌、回购、增持等类PE投资保护措施等方面给予一定配合。机构投资者在与上市公司深入沟通、充分议价、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可充分反映其在专业研究、议价竞价、附加条件谈判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5.对投资者投研能力要求高。定向增发投资作为中长期价值投资的工具载体,要求投资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发现能力与投资风险识别能力。可以说,投资者对股市大盘时点及投资项目的研判与选择能力,基本决定了定向增发投资的成败。而设有专职的投研团队、具有较强的投研能力,正是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所在。

6.符合价值投资趋势。近年来监管层不断鼓励和支持价值投资,打击绩差股炒作,而支持价值投资的市场机制也在不断进步、完善之中,机构投资者以中长线价值投资为主流投资业务方式亦是大势所趋。

7.便于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上述定向增发投资的特点特别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利用其研究优势和资产管理能力,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目前,公募基金、信托公司合作的定向增发投资专户产品是中小投资者借以参与定向增发投资合法合规、成本最低的方式。信托公司作为资产委托人,基金公司专户作为资产管理人,可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资产管理服务。

(三)机构投资者今后应如何开展定向增发投资业务

机构投资者在过往开展定向增发投资业务的工作基础之上,应持续总结提高,并有所创新,以更加精准、丰富的差异化投资策略开展基于定向增发市场的投资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外贸信托资管二部的理解与建议如下:

1.投资业务定位。机构投资者可将定向增发投资精准定位为对成长股、价值股的优选财务投资,秉承成长性价值投资的理念与逻辑,并通过差异化投资策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业务盈利模式。机构投资者可确立选择“好行业中的好公司”、“昨天好、今天很好、明天更好”的优质上市公司,并以“好价格”进行中长期投资的投资策略。机构投资者可建立“以上市公司业绩高成长、合理估值基础之上价值增殖、折扣率差价套利等综合力量推动投资获益”的单向做多投资盈利模式,即以拟投资目标公司的业绩高成长作为投资成功的坚实根基、以合理估值作为竞价报价的客观依据、以折扣率换取短期浮盈作为投资安全的边际空间,争取最终获得中长期价值投资的良好收益。机构投资者只有坚持这样的定向增发投资的业务模式与盈利模式,才能相对有效地应对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才能合理平衡风险与收益、安全边际与盈利空间的内在投资逻辑关系,从而实现符合定向增发投资资本属性的投资风险相对较低、投资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目标。

2.投资业务发展策略。机构投资者可将自有资金凝聚社会资金进行共同投资,推动自有资金投资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的协同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打造资产管理的产品品牌与业务品牌。以成长性价值投资的理念与逻辑为共同基础,组合

运用不同的投资工具、投资方法形成精确、细分的差异化投资策略,构建合理的、专长的投资业务体系与资产管理业务体系,并实现有效防范投资风险、合理管理收益预期的工作目标。

3.资金运用措施。拥有较大资金规模的机构投资者可将用于定向增发投资的自有资金分成三部分,并对每部分资金进行不同的功能定位,运用不同的投资策略,构建合理的资金运用组合与股票投资组合,实现自有资金投资的安全、有效,主动防范股票市场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争取获得稳定而良好的投资收益:(1)自有资金单独进行定向增发投资,运用精选成长性个股的主动投资策略,以所投资目标公司良好的基本面和突出的成长性来对冲股票市场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争取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2)按一定比例资金跟投的方式,发起设立并自主管理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只进行定向增发现货投资,争取以较大的资金规模在优选个股的基础之上构建相对分散的现货投资组合,运用组合投资策略有效防范股票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并争取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系统性风险,以获得稳定而良好的投资收益;(3)以基石投资人、投资顾问的双重身份与其他知名的大型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共同管理大规模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结合运用优选投资、量化投资、套利投资的多种投资策略构建定向增发投资现货组合,与此同时在信托计划结构中建立能保护股票投资现货组合看多获益、防止股票市场系统下跌受损(套保)的特殊风险管理机制,即建立约束现货投资组合收益波动率、管理现货投资组合浮盈收益率的机制,以有效防范股票市场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获取稳定而合理的投资收益。

4.行业的选择。机构投资者对潜在投资目标公司所处行业的周期性、景气度、成长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入壁垒、产业政策等应进行审慎研究,回避行业投资风险。机构投资者应精选投资期内上行的行业,并进而精选上行行业中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持续成长能力的上市公司。坚持成长性价值投资的理念与逻辑是做好定向增发投资的第一原则。在中国经济长周期调整的格局中,更能发现抗周期逆势成长的行业,而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也一定能凭借超越竞争对手的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持续提高利润水平,最终脱颖而出,并成为投资者优选的投资标的。机构投资者今后开展定向增发投资可长期围绕消费、医药、资源、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这几条主线进行。而对于构成中国产业经济主体的制造业,机构投资者应审慎关注其可能长期存在问题:原材料成本的波动、人力成本的上升、税费负担的重荷、资金成本的高企、环境约束的增强、行业产能的过剩、下游需求的不足、竞争水平的低下、产品出口的下滑,这些都将导致行业与企业的毛利率与利润空间逐渐下调。因此,机构投资者应坚决回避产能过剩和简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机构投资者如要投资强周期性行业,也应回避行业业绩在顶峰、估值水平在低位的高景气顶点,反

而可在行业业绩已有清晰底部复苏迹象、估值水平仍有些偏高时开始尝试投资。机构投资者在研究和选择行业时,必须特别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短中长期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行业和公司,机构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深入研究、积极介入,而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调控的行业则需要特别谨慎,并规避介入。

5.投资目标公司的选择。拟定向增发公司本身的质地对投资在未来能否获得成功非常重要。按照盈利预期的不同可将上市公司分为周期性、成长性、衰退性三大类。周期性公司的盈利业绩与宏观经济周期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股票市场对其估值也会有很大的波动,机构投资者需要仔细考虑合适的投资时机,切忌在景气高点进入。成长性公司有随着时间推移投资价值随之提升的优势,成长性公司又可分为长期稳定增长和短期业绩爆发增长的两大类,机构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股票市场有时会对成长性给予估值溢价从而产生价格陷阱。长期稳定成长的公司更适合机构投资者将其作为开展中长期成长性价值投资的目标公司,而对于短期业绩爆发性成长的公司,机构投资者必须把握好解禁减持时点与目标公司业绩爆发增长推动股价上涨时点的吻合性,否则,如果业绩爆发增长推动股价快速上涨是在持仓期而解禁时股价很有可能出现回落则会对投资收益产生不良影响。衰退性公司可能会有比较低的估值和价格,但也将面临业绩继续下降的风险,一般不适宜于机构投资者对其进行定向增发投资。为此,机构投资者应建立审慎、合理的定性与定量标准体系,并将其作为选择投资目标公司和做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在投资工作中,应客观地做好尽职调查工作,严格执行选股标准体系。建立并实施投资标准体系,就是为争取选出具有清晰合理并能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与盈利模式的“好行业中的好公司”、“昨天好、今天很好、明天更好”的上市公司,并争取以“好价格”进行投资。只有符合投资标准体系的上市公司,才能具备更加深厚的发展基础、更加强劲的发展能力、更加突出的盈利能力、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更加强韧的风险抵御能力,从而深具投资逻辑及投资价值,才能为中长期价值投资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外贸信托资管二部在两年多的投资实践工作中确立的具体选股标准体系如下:

定性标准

(1)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存在国家禁止、

限制或产能过剩、前景暗淡和难于认知等政策性、市场性等不利因素;

(2)上市公司所处行业为高速成长行业或稳定发展行业中快速

增长的细分市场,规避处于衰退周期的行业;

(3)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容量大,公司具有高速成长的空间;

(4)上市公司主业突出,行业地位良好,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

力,技术、产品、服务基本在同一或相关产业链之中;

(5)上市公司在稳定发展行业中处于发展快的细分市场,并且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优势地位和主导性的竞争力;

(6)上市公司具有合理、清晰、可行、有效的业务及盈利模式,技术和产品成熟、经营及管理规范,能确保持续稳定地发展;

(7)上市公司经营团队具有良好的技术研发、市场竞争、规范管理的能力及投资者可信赖的职业品质;

(8)上市公司的募投项目与现有主业具有关联性并能促进主营

业务持续发展,募集资金具有合理性、募投项目具有可行性,募投项目产能完全释放的时间或资金产生效益的时间最好不超过两年,募投项目投产后市场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整个行业新增产能;

(9)上市公司未出现过重大违法、违规、故意欺诈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及行为;

(10)上市公司不存在损害公司主营业务及公司商业价值的潜在重大隐患;

(11)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经客观评估,在“可知、

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12)上市公司在三年内未出现重大环境、健康、安全责任事故;

(13)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最好能参与定向增发投资或者

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票,对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有信心并保持和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一致性;

(14)上市公司其他限售股的解禁期最好在定增投资解禁后6个月以上。

定量标准

(1)上市公司过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财务状况稳健,能保持相对稳定或持续上升的毛利水平与利润水平,同时其过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主要财务指标应优于可比公司,并有较好的现金分红记录;

(2)关注的主要财务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a) 成长能力

b) 盈利能力

c) 营运能力

d) 偿债及资本结构

(3)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实施后,预计其未来二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

(4)过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

(5)过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6)上市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7)上市公司最近二十四个月内曾进行股权融资的,不存在发行当年每股收益比上年下降30%以上的情形;

(8)对单纯以差价套利为目的的投资案例,最高报价应低于市场价格的70%;

(9)定向增发新发行的股权比例不高于解禁时流通股的50%,或不高于总股本规模的20%;

(10)拟认购的数量不超过目标公司过往一年平均日成交量的8倍。

定量标准中的财务性指标集中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之中。健康的资产负债表是经营的基础,利润表体现了经营的效果,而现金流量表则体现了经营的质量。三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机构投资者对拟投资目标公司的经营业务进行价值评断的财务量化基础。

6.投资方法。首先,机构投资者应建立成长性价值投资的标准与评价模型,坚持选择基本面、成长性良好,纵向横向估值均为合理、即没有高估透支成长性或虽然低估但修复有确定性的行业与公司作为拟投资的目标。在此基础之上,机构投资者还应坚持分散投资,目前定向增发项目的投资额越来越大,单独投资一份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和风险很大。因此,机构投资者可自行或通过基金专户尽可能分散投资,以控制每笔投资金额,建立投资组合,有效降低风险。另外,机构投资者应合理控制折扣率,理性竞价,不能过分激进竞价,以控制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

7.投资创新。机构投资者应对定向增发投资的业务模式持续加以完善,利用组合投资工具、投资策略、投资方法达到发挥定向增发投资的优点、防范其缺点的目的,如利用股票市场不断创新所推出的衍生工具,如利用股指期货采用客观中性的策略进行单位等值的全额套保或者采用主观动态的策略进行择时择量的套保;如利用融券、利用将来可能创设的期权、股票期货进行套保;再如利用信托产品机理及时变现获利。通过不断创新的投资策略,即可适当解决定向增发投资被动锁定一年的流动性缺陷,防范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降低投资回报的波动性,锁定投资回报的确定性。这样一来,定向增发投资就可成为适用于股票市场上升、盘整、下跌全行情走势的业务与盈利模式。

8.投资管理。机构投资者应建立严格、规范的投资决策、风险管控体系,应建立包括项目初审、尽职调查、投资分析、投资决策、投资实施、投后管理、投资退出等分段程序的完整投资流程,并加以切实贯彻实施。在投后管理方面,应持续跟踪、研究已投资的定向增发项目,对上市公司的重要公告及时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季报、半年报和年报进行点评。另外要及时、持续、认真地阅读、研究第三方机构对投资目标公司的研究报告,并结合股票市场变化和投资目标公司业绩变化对投资目标公司的合理价值进行适时、适当的修正。

9.投资减持。定向增发投资是一次性买、卖,要想获得好的投资收益,买得好,很重要,而卖得好,也同样决定最终的投资业绩。建立包括止盈止损内容在内的减持机制并坚决执行,是机构投资者做好投资工作、防范投资风险、获得预期收益的基本规则。机构投资者应重点完善止盈止损机制,制订具体、合理的操作规则,用以指导减持变现、风险控制工作。在止盈方面,只要投资项目解禁后已经达到预期的投资收益率,机构投资者就可以及时变现获利,再投资新项目、再获取下一个项目的折扣率。通过持续投资,争取形成投资项目流、变现资金流、投资利润流。否则,如果持仓时间过长,不仅导致资金时间成本增加,也限制了新增投资,将会束缚定向增发投资业务的持续发展。在止损方面,机构投资者应该接受止损导致实际亏损对公司业绩、财务报表的负面影响。原则上讲,股票投资总是面临着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的考验,任何一个机构投资者都不能保证在宏观经济、股票市场、行业市场复杂变化的过程中,所做的每笔投资都不出现工作失误。如果投资项目出现负面变化而不及时止损,持仓浮亏逐渐加大之后,将很难处理,很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为此,机构投资者在投资限售期内,应做好投资管理工作,紧密跟踪、研究股票市场、行业市场、所投资目标公司的发展变化,在解禁之前做好减持工作准备,制订减持计划,在解禁后则通过二级市场、大宗交易等方式完成减持工作。如果发现个别投资项目行业市场开始发生负面变化,公司业绩开始出现负面反转性变化,在解禁之后应立即坚决止损,而

不需考虑亏损幅度。如果投资项目在禁售期内受股票市场、行业市场负面变化的影响,股价已充分反应并已下跌至估值合理的价位,股票市场、行业市场已有回升动力,则可以继续持有、观察一段时间,等待股价回升。总体上,根据定向增发投资的特征,投资项目在解禁后如出现15%以上的浮亏,不论是基于系统性风险还是基于非系统性风险的原因,可基本认定该投资项目没能获得成功,应该及时止损。

10.投资业绩考核。机构投资者对从事定向增发投资的业务团队,不应考核其投资收益绝对数指标及年均增长指标。因为,这样的考核指标对投资业务团队而言,在使用单向做多、一次买卖的定向增发投资工具时,只有实际完成一定数量的投资项目、投入一定规模的资金,并且每年都按一定增长比例增加投资才有可能完成考核预算,同时还要股票市场大市较好表现的配合,这是不可持续的。而如果股票市场出现下跌,其结果将会导致更多的投资损失。机构投资者应主要考核绝对投资收益率指标和相对投资收益率指标,如投资业务团队所完成的定向增发投资年化投资收益率应达到15%以上、并跑赢沪深300指数10%以上。也就是说,在股票市场处于下跌的熊市环境中,投资业务团队可主动停止或者少做单向做多的投资,在股票市场处于上升、盘整的环境中可进行单向做多的投资。总之,投资业务团队可以不投资但只要做了投资,就必须对该项投资负责并展现出专业投资能力,即投资收益率必须达到合理的收益水平、相比大市也有相对良好的超额收益。这样的考核机制,有利于投资业务团队根据对宏观经济、股票市场的分析研究结论、结合自身的投资操作能力,主动地、负责地决定做不做投资,做多少投资,如何做好投资。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自己整理的)

数据仓库:是储存对公司管理者存在潜在利益的当前和历史数据的数据库。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向半结构化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套软件,它可以让组织集中数据,有效地管理数据,并可由应用程序存取数据。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应用在旅游行业中,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知识,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等功能,同时具有预测、控制、组织和决策等功能的人机系统。 局域网(LAN):在局部地区范围内的网络,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一般在10KM以内,传输速率为10-1000Mbps。 广域网(WAN):是由许多交换机组成的,交换机之间采用点到点线路连接,几乎所有的点到点通信方式都可以用来建立广域网,包括租用线路、光纤、微波、卫星信道。 内联网(intranet):把Internet技术应用于单位内部的信息管理和交换平台。 原型法:是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美、试验性的、简易的应用件基本框架,称为原型。先运行这个原型,再不断评价和改进原型,使之逐步完善。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它把客观的世界看成是由许多不同对象构成的。 对象:是现实世界中一类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事物的抽象。 业务流程再造:是指组织为满足顾客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制造技术,对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重新设计和组织,并优化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过程。 知识管理:是指系统地主动地管理和最大限度地使用组织中的知识的过程。 文件管理系统(DMS):是将获得的文件进行提取、修改、输入等管理工作的系统。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对用户有价值的及未知的关系、模式和趋势,并以易被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地理信息系统(C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生命周期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又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即把网络系统上的计算机系统分成客户机与服务器两类。 浏览器/Web服务模式(B/W):客户端利用浏览器通过Web服务器去访问数据可以获得必需的信息。 虚拟旅游:指的是建立在现实旅游景观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模拟或超现实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网友足不出户,就能在三维立体的虚拟环境中遍览遥在万里之外的风光美景的旅游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基本功能:1.数据处理功能2.计划功能3.控制功能4.预测功能5. 辅助决策功能。特点:1、高度集中统一2、有预测和控制能力3、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及网络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选择题(分类整理精)

一、BSP 1、BSP方法中,数据类分为四大类,下列中哪种类记录资源状况存档类 2、BSP方法的产品/服务过程的生命周期中,哪个阶段与市场预测、计划有关需求阶段 3、BSP方法的资源识别过程是按资源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来划分的,下列哪个过程属于回收或分配阶段付帐 4、BSP方法的产品/服务的生命周期中,下列中哪个阶段与开发资源有关获取阶段 5、“采购”这一业务活动过程就应属于获得阶段 6、开发一种产品或服务应属于以下哪个阶段获取 7、其中“材料的库存控制”属于其生命周期中的经营管理阶段 8、BSP方法将产品和资源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其正确顺序是需求、计划获取、实现经营、管理回收、分配 9、在BSP方法研究步骤中,下列哪一步是研究数据逻辑相关性的归类工作数据类定义 10、BSP方法包括很多研究步骤,其中“确定企业资源管理中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决策和活动”是属于 下列哪个步骤完成的任务定义企业过程 11、BSP方法中,定义数据类有许多工具,下列中哪种工具属于表示系统总体结构过程/数据类矩阵 12、BSP方法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定义数据类。以下关于定义数据类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设计应用数据库模型 13、BSP方法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系统规划,而其具体目标之一则是提供数据资源管理 14、BSP方法研究的企业过程是指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 15、按BSP研究方法的流程,最后向最高管理部门提交的是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16、BSP方法在定义过程后,即要识别和定义数据类,这些数据的全体是企业必要的逻辑相关的数据 17、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简称为BSP方法,是由IBM公司研制的指导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 它将企业的战略转化成信息系统的目标 18、BSP 方法的实施可视为一个转化过程,即将企业的战略转化成信息系统的战略 19、BSP 研究步骤中的定义信息总体结构是用以刻画出未来信息系统和相应的数据 20、BSP 方法在定义过程中基于企业的三类主要资源,以下哪不是其独立考虑的资源类生产过程类 21、战略数据规划方法将产品、服务及资源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其顺序应该是 计划、获得、管理、终结 22、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 信息系统 )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二、图 1、关于信息系统建设业务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业务流程调查时需要画系统结构图 2、下列关于数据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数据流图抽象于组织机构图 3、系统流程图实质是对应于抽象数据流程图的物理数据流程图 4、关于业务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业务分析时进行业务调查并绘制业务流程图 5、软件工程方法中,表示软件处理流程的工具是系统流程图 6、信息系统流程图的直接基础是数据流程图 7、关于数据流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数据流程图抽象于业务流程图 8、信息系统的物理模型中,表示系统各个物理组成部分之间的数据流动情况的工具是系统流程图 9、以下不属于系统详细设计阶段使用的工具是HIPO图 10、关于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说明”的描述,正确的是必须对最底层的数据流程图的处理加以说明 11、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清楚地标出任务间的时间对比却难以表示多个任务间的依赖关系甘特图法 12、细设计有很多工具。以下哪种工具能更好地支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 N-S 图 13、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常用的工具,其作用是为系统实施提供支持 14、表格分配图是系统分析阶段用来描述管理业务流程的图表 15、数据流程图是描述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16、管理业务流程图可用来描述作业顺序 17、表格分配图是管理业务调查使用的工具 18、用于描述系统目标及其与功能模块关系的图称为功能结构图 19、信息系统流程图反映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流程 20、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数据流程图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组成的系统,又是由人、组织和机器组成的系统,所以它不仅是个机器系统,而且是一个包括人在内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b:用系统的方式,通过信息媒介控制,达到服务与管理目的的系统。 定义b的完整表达: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 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 2.管理组织形式的分类: U型组织、M型组织、H型组织、V型组织 3.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形式的影响主要是扁平化和虚拟化。扁平化就是减少管理的层次,扩大管理的幅度,从而简化管理。达到扁平化的条件如下: (1)上级要放权;(2)下级要主动;(3)信息就是命令 4.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的区别: 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必须有计算机不一定有计算机 是个技术系统是个社会-技术系统 主要内容为软硬件主要内容为信息 专家队伍建造管理系统队伍建造 4.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6.系统工程开发的三个成功要素: (1)合理确定系统目标;(2)组织系统性队伍;(3)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 7.从根本上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和协同论 8.管理的定义:管理是通过他人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完成活动的过程。 (综合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9.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10.信息的性质:1)事实性、2)等级性、3)可压缩性、4)扩散性、5)传输性、6)分享性、7)增值性、8)转换性 11.信息的生命周期:要求、获得、服务、退出 信息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过程: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使用 12.信息管理的广义概念包括:(1)面向未来的规划管理 (2)面向信息系统内部的经营管理 (3)面向开发的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探究 1 引言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世界,各式各样、铺天盖地的巨大信息流量,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而纷至沓来,继续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显然无法应付自如。办公的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提高其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措施,而建筑工程的管理,当然也应该紧密围绕这个划时代的标志性产物,迅速同国际接轨,并充分地发挥出代表现代管理手段的标志之一——信息化管理,努力做好建筑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并对其提出了些许浅见及应对的策略。(参考《建筑中文网》) 2 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建筑单位的信息化程度还较低。在当前的大部分建筑建筑工程中仍然还是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不仅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而且管理混乱,普遍地存在决策无依据、重报漏报、拍脑袋下命令等管理无序的现象,并且信息化程度也非常低。虽然现状的建筑建筑工程比过去参建方更多、投资情况更为复杂、投资额更大,但是在这些建筑单位中基本还是按照老办法来进行管理。 (1)大部分国内单位对信息化还没有深刻理解,只是认为能够接发邮件和上网就已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而对信息化核心内容:工程的实时监控、工作流程的规范、组织协调的强化、资源统的筹调度、工程变化的预测、工程成本的实测、工程预警的提出和工程风险的识别等功能还没有任何概念。对于信息化的态度是一方面愿意采用,另一方面又担心其会造成额外工作量的增加。 (2)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建筑单位信息化的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开始将目光投向信息化,而一些水平较高或规模较大的单位甚至已经建立局域网,以实现单位内部的数据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一些工程管理软件同样成为建筑单位的关注点之一。 (3)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受到丰富的信息来源的影响,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较为深刻,而位于经济欠发达或偏远地区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则对于信息化的

一种通用的应用系统权限管理的实现方法

收稿日期:2000-10-09 基金项目:国家863/CIMS 并行工程主题资助项目(863-511-930-009) 一种通用的应用系统权限管理的实现方法! 朱建江,王宁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CIMS 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从数据库访问权限和应用层各个子系统访问权限两个方面,介绍了一种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用权限管理 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功能模型(DFD ) 和信息模型(ER 图)及部分程序设计代码。关键词:系统权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0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95(2001)07-0062-02 A General Method for the Right Management of Application System ZHU Jian-jiang ,WANG Ning-sheng (CIMS Research Center ,Nanjing Uniu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 nautics ,Nanjing Jiangsu 210016,China ) Abstract :From the two aspect of the accessing right of database and sub-system ,a generaI right management method f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and the correspondent function modeI (DFD ),information modeI (ER diagram )and a part of program code are aIso given .Key words :System right manage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前言一套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应用系统的权限管理。所谓权限管理就是应用系统的不同用户,拥有与其角色相配的对特定几个应用子系统(或模块)的不同的操作权限,如对于某模块,系统超级用户拥有“插入、修改、删除、查询”等权限,而对于普通用户仅拥有“查询”权限。应用系统的权限管理从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的角度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功能层的访问权限管理和数据库访问层的权限管理。目前多数管理软件仅做到应用系统功能层上的权限控制,而没有做到数据库访问层的权限控制。功能层上的权限管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仅控制到应用子系统,即不同的用户可以访问不同的应用子系统的“窗体”,而没有控制到“窗体”上的各个功能菜单。这种做法比较简单,仅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的初期或非常简单的应用系统中采用,目前多数已经弃之不用。另一种是控制到应用子系统“窗体”上的菜单层,即拥有不同角色的不同用户可以访问不同的应用子系统“窗体”,而且对于窗体上的不同功能菜单拥有不同的权限。这种处理方式是当前系统权限管理技术的主流。然而这种处理方式并没有控制到后台数据库基本表;即什么角色的用户可以对哪些基本表拥有哪几种操作权限。由于仅控制到功能层,并没有给软件用户的系统管理员来说提供一个分配数据库基本表的访问控制界面,系统管理员设置角色权限,给系统用户分配 角色等操作不得不通过手工写SOL 语句来实现, 因此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很不方便,尤其是当系统管理员需要分配多个角色、用户时。本文提出一种通用的管理到应用系统功能层和数据库访问层的权限管理方法,对于功能层管理到“窗体”的菜单层,对于数据库访问层管理到基本表和基本表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基本操作权限。 " 应用系统权限管理的功能模型设计 [1] 功能模型的表达采用数据流程图—Data FIow Diagram (DFD )。应用系统的权限管理从功能上可分为权限管理基本信息维护、角色管理和用户管理三个处理过程,其相关的数据流、数据存储以及输入、输出关系如图1 所示。 图1应用系统权限管理功能模型(DFD 图) #应用系统权限管理的信息模型设计 信息模型的表达采用“实体—关系图(ER 图)”。在工程 领域,信息模型的设计应满足“三范式”,即非键属性既不函数 依赖于主键,也不传递依赖于主键[2]。在权限管理的信息模 型设计之前首先进行实体的标识。对应用系统功能层和数据库访问层进行权限管理的信息模型应包含以下实体:用户、角色、数据库访问权限、基本表、应用子系统、功能模块访问权限、模块菜单。 系统权限管理信息模型分为两个部分(见图2):对数据库访问权限的管理和对应用系统功能层的访问权限管理。数据库访问权限的管理包括用户表、角色表、数据库访问权限表、数据库基本表。其中用户表用于存储应用系统的所有用户;角色表用于存储所有角色;数据库基本表用于存储应用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库基本表;对于一个特定的角色可访问多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基本表;一个数据库基本表可被多个角色访问,即角色与数据库基本表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在数据库设计中这种“多对多”关系是“非确定的”,必须 予以消除,因此引入“中间实体”、“数据库访问权限表”进行处理。给一个角色分配了权限后,就可将这个角色分配给多个用户,角色表和用户表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

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整理

填空 1.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从原来的劳动工资计划转向了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计划。 2.系统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性:目的性、层次性、完整性、关联性。 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包括系统开发准备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系统分析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和维护评价阶段。 4.系统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三个反面的内容: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5.软件维护三种类型: 6.MIS开发的方式有四种: 7.系统开发的组织包括开发小组和领导小组两部分。 8.低保MIS系统中,机构定义为六个级别;最后一级为居委会。 9.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机制和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10.劳动部门公众服务网包括:互联网和电话咨询两种途径。 11.数据的一致性要求:一是要保持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一致性,二是要与真实信息保持一致。 12.电子政务建设的四个基础信息库: 13.基金监管主要包括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两种手段。 14.全国互联网必须使用同一的互联网标准和应用软件。 15.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事关社会稳定,且兼备经济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其核心应用系统必须立足自主开发,外围应用系统可此案去招标开发方式。 选择 1.10BASE5和10BASE2具有不同的是() A.最大网段长度B传输方式C数据传输速率D以上都不是 2.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是() A.系统总体规划 B.系统的逻辑模型 C.系统的物理模型 D.系统方案说明书 3.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要求可归结为及时()、适用、经济四方面 A.准确 B.保存 C.统一 D.共享 4.决策支持系统面向()问题 A.机构化的 B.可程序化的 C.半结构化的 D.确定型的

详细版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那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 (1)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2)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对企业组织进行改革的有效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 “扁平化”管理的实质是“信息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从而使纵向(金字塔)的官僚体制开始崩溃”,“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距离缩小和最终向合一回复”。 2.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1)所谓人造系统,是指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做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例如计算机系统,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等。实际上,大多数系统属于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而且许多系统有人参加,是人—机系统。 (2)信息系统看起来是一个人造系统,但是它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往往不以设计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有其内在规律,特别是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了解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及人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建立和发展信息系统的关键。 第二章 1.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 (3)特点: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2.简述应用环境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里,环境是有关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 一、生产过程的特征: 由于不同的生产特征决定着企业开发应用管理系统时应当贯彻的管理思想,因而必须在系统进行总体规划之前进行认真分析,才能保证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二、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决定着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是系统分析人员的重要任务。组织规模即组织的大小。 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管理的规范化是管理组织、过程等的学科性与合理性的要求。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较为明显。 四、组织的系统性: 一个系统性的组织,管理过程是系统化的,可以被准确地描述和量化,能够产生与决策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这样的系统的管理和决策能够在各管理环节的支持下准确进行。 五、信息处理与人: 在信息处理中,计算机的长处: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人在信息处理中的特点: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3.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 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这个特点。在系统设计中,努力保持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和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人际和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人性化界面;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提高中端用户的计算能力。

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总体规划

红塔仁恒纸业有限公司信息化治理系统(ERP)总体规划 (初稿) 广州万迅电脑软件有限公司

目录 1.系统目标 (3) 2.ERP/EAM系统方案 (4) 2.1系统划分 (4) 2.2组件选择 (4) 2.3系统功能讲明 (6) 2.4系统功能清单 (40) 3.系统软件及硬件方案 (41) 3.1 服务器系统软件选择 (41) 3.2 硬件网络配置 (42) 4.系统投资预算 (45) 4.1 IFS-ERP/EAM系统 (45) 4.2 ERP系统实施服务 (46)

4.3 硬件及系统软件 (46) 5.系统实施风险与效益预测 (49) 5.1 实施风险 (49) 5.2 效益预测 (49) 3 / 127

1. 系统目标 通过初步的调研和需求分析,我们建议红塔仁恒引入IFS ERP/EAM系统,通过引入该系统企业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整合现有信息架构,使企业能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高效精确地运作,提高企业对日益变化的市场的快速应变能 力和竞争力; ?通过实施ERP系统,使公司能充分汲取与借鉴国外造纸行业同行先进的治理思想和治理手段,改变传统的治理 模式,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 ?加强对业务运作的监控能力,有效地治理逐步扩大的销售网络、操纵应收帐款、降低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使 企业的生产打算更为合理、资金运用更为高效; ?通过引入成熟、完善的ERP/EAM系统,降低ERP/EAM系统实施的风险及对企业带来的冲击

?加强公司的技术治理,提高设备可用性,保障公司的生产质量及安全,优化运行检修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备品备件费用,提高设备寿命; ?引入动态的操纵设备维护成本,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成本治理; ?能够更好地规范的设备维护流程,引入工作单的形式治理公司的日常维护、打算维修与更改,并支持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RCM)与预测性维修(PDM)的策略,支持状态检查(Condition Monitoring)的策划,支持TPM等先进的维护治理理论的实施。 ?通过设备治理与物资治理的集成,系统为设备部及其它生产相关人员提供设备备品件库存信息,物资打算的编制、审批、批准和物资采购、到库验收、保管、领用消耗的全过程情况。如此,当设备部预备安排进行一个项目的检修时,既能够了解设备的所有历史数据,又能够 5 / 127

应用系统的角色、权限分配管理制度

应用系统的角色、权限分配管理制度 第一条、用户权限管理 一、用户类型 1.系统管理员: 为应用系统建立账号及分配权限的用户 2.高级用户: 具有对应用系统内的数据进行查询和修改的用户 3.普通用户: 只对系统内数据有查询功能的用户 二、用户建立 1.建立的原则 (1)不同类型用户的建立应遵循满足其工作需要的原则,而用户的权限分配则应以保障数据直报的高效、准确、安全为原则。 (2)用户的权限分配应尽量使用系统提供的角色划分。如需特殊的操作权限,应在准确理解其各项操作内容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和减少权限相互抵触、交叉及嵌套情况的发生,经调试成功后,再创建相应的角色赋予本级用户或直报用户。 (3)通过对用户进行角色划分,分配报告用户权限,合理限制对个案数据的修改权限,将数据报告与数据利用剥离,即原始数据报告与统计加工后信息利用分开。 (4)系统内所有涉及报告数据的帐户信息均必须采用真实信息,即

实名制登记。 2.建立的程序 (1)用户申请 可由使用部门使用人填写应用系统用户申请表,经单位领导签字批准后,向本单位负责应用的相关部门提出申请。 (2)用户创建 负责应用系统的相关部门在收到用户申请表后,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申请的内容和实际的工作范围,为其建立用户帐号并授予相应的角色,再填写用户申请回执表,经部门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反馈给申请单位。 创建用户的步骤:①建立用户帐号;②创建角色;③为角色配置权限; ④将角色授予用户。 第二条、用户安全 一、系统安全 1.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单位规章制度,不得参加任何非法组织和发布任何反动言论;严守单位机密,不得对外散布、传播本系统内部信息;不得有诋毁、诽谤、破坏本系统声誉的行为。 2.用户必须按“传染病监测信息应用工作与技术指南”对系统进行操作,尽量做到专人、专机运行使用本系统,并避免使用公共场所(如网吧)的计算机使用应用系统。 3.用户应在运行本系统的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定期杀毒;禁止在运行本系统的计算机上安装、运行含有病毒、恶意代码、木马

信息管理系统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管理和系统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务的特征的反映;信息是可以通信的; 信息不同于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2.信息的分类:按管理层次: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按应用领域: 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按反映形式: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 音信息, 3.信息的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 业级),变换性,价值性。 4.信息量的大小: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 出的信息量就小。 5.信息量的单位:比特。一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 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6.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处在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 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7.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8.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 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

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信息系统 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 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信息传输系统不改变信 息本身的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10.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 高度集中,定量化,数据库共享)----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决策 支持系统(ID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电子商贸系统(EBPS)、总 裁信息系统。 11.信息系统对职能的支持:对计划职能的支持;对组织职能的支持,对领 导职能的支持,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12.扁平化(理解,趋势):纵向(金字塔)的官僚体制开始崩溃。 13.决策问题的类型: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分为,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 策,半结构化决策。 14.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属性: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 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不 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

60-6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实用文档

60-6 工程信息化管理方案 目录 1 工程信息管理目标 2 工程信息管理方案 1 工程信息管理目标 核电站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大、施工计划性强、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巨大的超大型工程,为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核电站的建设,既能保证业主投资的有效运用,又能保证公司项目利润的实现,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就是在施工建设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管理。 计算机工程信息管理的目标是:根据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土建施工中信息的特点,通过引入全面的土建工程管理系统,实现工程信息的全面跟踪和追溯管理,保证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都能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得信息,确保“质量、成本、进度、安环”四大控制的实现,从而提高公司在核电工程建设中的整体水平。 2 工程信息管理方案 2.1 土建施工计算机管理平台的设计 2.1.1 在信息化时代,管理工作和管理软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实际上管理软件既是辅助管理工作的一种工具,又是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一种物化的载体。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重要职能,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基本规则,都融合在管理软件中;管理软件又要求企业的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企业应利用管理软件创造效益,提高管理水平。 2.1.2 在施工中,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 2.2 土建工程管理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 在海南昌江核电项目的土建施工中,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依托于计算机局域网络,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相结合的方式,在结合一些商业化软件的基础上,采用定制开发的各类施工辅助软件,对施工的全

企业级应用系统权限管理办法

企业级应用系统权限管理办法(暂行)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级应用系统权限管理,保证公司应用系统所涉及各类信息安全,不因系统权限设置发生信息泄密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上线的企业级应用系统。 三、权限设置原则 (一)公司各应用系统权限设置分为“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功能权限指应用系统中为完成某项业务所开发的系统功能,“数据权限”指使用某项功能时可获取的数据范围。 (二)功能权限原则上授予各工作岗位,按照岗位从事的业务范围和职责授予该岗位相应的功能权限,处于该工作岗位的员工自动获得该岗位的功能权限;公司总经理、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的功能权限为系统中所有查询、统计类权限;各业务主分管领导功能权限为所主分管各业务部门所拥有的查询、统计类权限合集。 (三)数据权限设置分主分管领导、系统管理员、总部部门、项目经理部分别设置。一般情况下,总经理、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系统管理员数据权限为系统所有数据;主分管领导数据权限为所主分管各业务部门数据权限合集;总部部门数据权限为相应系统功能中所有数据;项目数据权限为本项目数据。 (四)企业级应用系统上线时,应同时完成系统权限分配表的签发工作,系统权限设置以权限分配表为依据。 四、岗位人员设置 (一)应用系统中各岗位人员设置,公司有明确规定的,按照公司规定设置。 (二)应用系统中各岗位人员设置,公司无明确规定的,由各单位申报名单,按申报名单设置。 五、权限管理职责 (一)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是信息化系统权限管理最高领导,全面负责信息化系统权限管理工作,负责信息化系统权限分配表的批准、签发。 (二)信息管理室作为企业级信息化系统权限管理的牵头部门,负责指定各应用系统系统管理员;负责制定权限分配表,并根据公司管理需要、系统功能调

管理信息系统整理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一系列相互作用以完成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2、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收集(输入)、操作和存储(处理)、传播(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其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3、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 4、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应用信息系统和应用信息系统基础两大部分组成。由应用信息系统、人员、战略、组织、管理和决策、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七个要素构成。 5、战略的概念。战略是组织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对目前从事的和将来要从事的活动所进行的重大决策。 6、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基于确定目标、结构和协调活动机制的、与一定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系统。 7、组织的三个基本结构图。(P15)

(a )职能图 (b )事业部制 (c )矩阵制 研发 财务 制造 总经理 总经理 产品事业部 产品事业部 研发 财务 制造 研发 财务 制造 财务 制造 总经理 研发 A 产品项目组 B 产品项目组 C 产品项目组

8、管理的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有效地调度各种资源,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9、决策的定义。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根据占有的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设想多种方案并从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10、决策的分类: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决策的过程:收集情报、设计方案、选择方案和实施方案阶段。 11、数据资源的概念。数据资源是指数据资源的组织和存储,也就是数据资源的管理。 12、基础设施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支持信息系统运行的软硬件平台。

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 1、什么是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5、信息的特征: a.事实性。b.时效性。c.不完全性。d.层次性。 e.可变换性。f.价值性。 6、系统的概念 通常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 7、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模型从宏观上看一般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8、信息系统 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的对象): 1.作业信息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产量统计、成本计划) 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监测) 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印刷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10、决策 决策: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3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 11、决策的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2、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 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2.非结构化决策: 复杂、没有固定规律可循。 3.半结构化决策: 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系统权限管理设计方案(优选.)

OA系统权限管理设计方案 l 不同职责的人员,对于系统操作的权限应该是不同的。优秀的业务系统,这是最基本的功能。 l 可以对“组”进行权限分配。对于一个大企业的业务系统来说,如果要求管理员为其下员工逐一分配系统操作权限的话,是件耗时且不够方便的事情。所以,系统中就提出了对“组”进行操作的概念,将权限一致的人员编入同一组,然后对该组进行权限分配。 l 权限管理系统应该是可扩展的。它应该可以加入到任何带有权限管理功能的系统中。就像是组件一样的可以被不断的重用,而不是每开发一套管理系统,就要针对权限管理部分进行重新开发。 l 满足业务系统中的功能权限。传统业务系统中,存在着两种权限管理,其一是功能权限的管理,而另外一种则是资源权限的管理,在不同系统之间,功能权限是可以重用的,而资源权限则不能。 针对OA系统的特点,权限说明: 权限 在系统中,权限通过模块+动作来产生,模块就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子模块,可能对应一个菜单,动作也就是整个模块中(在B/S系统中也就是一个页面的所有操作,比如“浏览、添加、修改、删除”等)。将模块与之组合可以产生此模块下的所有权限。 权限组 为了更方便的权限的管理,另将一个模块下的所有权限组合一起,组成一个“权限组”,也就是一个模块管理权限,包括所有基本权限操作。比如一个权限组(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浏览、添加、删除、修改、审核等操作权限,一个权限组也是一个权限。

角色 权限的集合,角色与角色之间属于平级关系,可以将基本权限或权限组添加到一个角色中,用于方便权限的分配。 用户组 将某一类型的人、具有相同特征人组合一起的集合体。通过对组授予权限(角色),快速使一类人具有相同的权限,来简化对用户授予权限的繁琐性、耗时性。用户组的划分,可以按职位、项目或其它来实现。用户可以属于某一个组或多个组。 通过给某个人赋予权限,有4种方式(参考飞思办公系统) A. 通过职位 a) 在职位中,职位成员的权限继承当前所在职位的权限,对于下级职位拥有的权限不可继承。 b) 实例中:如前台这个职位,对于考勤查询有权限,则可以通过对前台这个职位设置考勤查询的浏览权,使他们有使用这个对象的权限,然后再设置个,考勤查询权(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默认能进此模块的就能查询),则所有前台人员都拥有考勤查询的权利。 B. 通过项目 a) 在项目中,项目成员的权限来自于所在项目的权限,他们同样不能继承下级项目的权限,而对于项目组长,他对项目有全权,对下级项目也一样。 b) 实例中:在项目中,项目成员可以对项目中上传文档,查看本项目的文档,可以通过对项目设置一个对于本项目的浏览权来实现进口,这样每个成员能访问这个项目了,再加上项目文档的上传权和查看文档权即可。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梳理-MIS复习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秘籍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基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通信技术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新兴学科。 1.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只是工具;管理信息系统也不是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它是企业的神经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每个企业都不能没有管理信息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管理、信息和系统等多方面的知识。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三大资源:信息、物质、能源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数据(Data)也称资料,是指那些未经加工的事实或是着重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信息(Information)简单地定义为那些在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也可以是那些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以更具意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信息的性质:1)事实性(2)时效性(3)不完全性(4)等级性(5)变换性(6)价值性 用概率度量信息。信息量的单位叫比特。一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 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和通用模型、自动化 2.非结构化决策--复杂、无固定规律和通用模型、临时性 3.半结构化决策--介于1.2之间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1.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3.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4.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5.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管理现代化的标志:1.系统的观点2.数学的方法3.计算机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 层次内容 战略管理确定企业的目标、政策和总方针、企业的组织层次、决定企业的任务 管理控制(战术管理)包括资源的获得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训练、资金的监控等 运行控制有效地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在预算限制内活动 业务处理涉及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第一章: 1:管理:按照管理目标,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2:管理系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组织目标,针对管理对象,由具有特定管理职能,相互间存在有机联系得各种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和技术等所构成的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3: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进过解释才有意义。 4:信息:是信号,符号或消息所表示的内容,用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并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5:管理信息:是对管理活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描述,是管理活动中各种发展变化和特征的真是反映。 6:系统: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8: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为了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9: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10: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12:CRM:客户关系管理是代表增进赢利,收入和客户满意度而设计的,企业范围的商业战略,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 13:BRP:业务流程优化,企业流程再造工程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14:广义的管理系统和狭义的管理系统的其别何在? 广义的管理系统包括了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及相应的信息系统,而狭义的一般仅指管理机构和其信息处理系统。 15: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3加4,信息是进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数据是信息的一种重要的载体,信息是数据本身所具有的的含义。关系:信息的表现形式是数据;信息对决策有价值,因为信息可以消除不确定性;数据和信息的辨别取决于语义环境;同一个数据,不同的人可能对他做不同的处理,获得信息的价值也就不同。16:一般对管理信息可以怎样分类? 固定信息,流动信息;业务,管理,决策;内源信息,外源信息。 17:在企业信息系统中,怎样划分流动信息和固定信息? 固定信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信息;流动信息指在整个管理活动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化的信息。划分标准是在一个完整的业务周期内是否经常发生变化。 18:信息的性质和系统的性质有哪些? 信息的性质:客观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扩散性,可压缩性,时效性。 系统的: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