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联考作文真题解析之论证有效性分析(刘青松)

2013年联考作文真题解析之论证有效性分析(刘青松)

2013年联考作文真题解析之论证有效性分析(刘青松)
2013年联考作文真题解析之论证有效性分析(刘青松)

2013年联考真题解析之论证有效性分析作文(刘青松)

真题56、软实力主要逻辑缺陷如下:

1、“软实力”是上文的一个核心概念,文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究竟何为软实力,包括哪些方面

等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回答。这一核心概念都没有明确,后面的一系列关于软实力的推理论证就

缺少逻辑基础,论证的有效性将受到严重质疑。

2、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不出“要增强软实力,‘只

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本国的文化建

设并向世人展示”也不能混为一谈。

3、东方、西方两种具有不同背景的文化,都肯定善行,否定恶行,不代表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

值观念。此处有以偏概全的错误。

4、能引起他国的关注,推不出“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更推不出“该国软实力的增强”。

5、文化具有普同性,推不出“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

6、文化具有特异性,推不出“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

7、“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和“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这样的判断并不准确,

过于绝对和极端,这将严重影响整个论证的严密性、公允性、客观性。

8、对于他国的文化并非只有“接受”和“关注”,还可能是既不接受,也不关注,此处人为制造了两难,犯了非黑即白的逻辑错误。

9、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和其前文所述的“文艺作品”是混淆概念。

10、小说、歌剧、电影代表不了所有的文艺作品形式,有以偏概全之嫌。

11、其他逻辑缺陷,只要能自圆其说,都能得分。

仅太奇一篇模考简析即全部覆盖今年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主要逻辑缺陷。

太奇刘青松老师在太奇B5(2013年第五轮模考B卷)简析中特别强调了八种逻辑错误,全部覆盖真题中六大逻辑缺陷:混淆概念、概念不明确、以偏概全、非黑即白、判断不准确(片面、绝对、极端)、推不出。上述逻辑缺陷太奇写作教研团队各位老师都反复强调,广大学员已烂熟于心。

下列是太奇B5简析,欢迎比对,鉴证。

B5写作部分

56逻辑缺陷简析

(原件见太奇2013年模考试卷解析及语文范文五模26—27页已经印发,太奇全国48家直营分校数以万计的学员将从中受益)

1、蝶蛹和企业的类比不当。蝶蛹破茧成蝶,是一种生物本能,企业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企业决策有万物之灵的人类来完成,体现着智慧和主观

能动性。

2、“要么做蛹,要么做蝶”并非企业仅有的两种选择,此处的逻辑错误是非黑即白。

3、做蛹未必就是死路一条。因为无数活生生的企业的例子告诉我们,很多的企业,比如一些小饮食店和小卖部,它们虽然已经创立多年,也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它们并没有像蚕蛹一样作茧自缚、死路一条。

4、企业不会时刻面临“做蛹”还是“做蝶”的选择。企业想“做蝶”,未必就能随时“成蝶”,企业行为受到自身的资源、能力,和内外环境的限制,适时、适度的改变,才可能“成蝶”。盲目冲破现状的束缚,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

5、企业勇于冲破现状的束缚,推不出会脱颖而出。企业脱颖而出的结果,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此处仅及“勇于冲破现状的束缚”这一点,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做为一个判断难免有不够准确,有片面、极端之嫌。

6、“创新就意味着对原有框架的破坏”。“不破坏原有框架的创新,也客观存在”两句陈述矛盾,上文都没有否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7、上文出现多次“创新”其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有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8、创新不等于对原有框架的破坏。辩证的扬弃(对原有好的东西继承和发扬光大,对原有不好的东西抛弃或破坏),有“破”有“立”才更接近创新的内涵。

9、企业员工受限于他们的眼界,推不出“他们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根本就注意不到企业更为长远的利益”。

10、即便员工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也推不出员工试图维持现状。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员工都没有创新的意识或能力。

11、企业家应该有主见,是文中的合理思想,但是,要企业家不受任何“他人”的影响(此处的“他人”没有明确的限定是哪些人,可以理解为任何人,所有人),显然这里原有的合理思想,因被夸大而“变质”了。

12、就算所有的企业员工都是守旧的,都是反对创新的,也推不出企业家要不受任何“他人”的影响。

13、上文所谓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此处的“最重要”是缺乏依据,有片面、极端之嫌。因为上文作者并没有把这个标准和其他标准进行比较。所以,“最重要”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实上,我们知道,评价一个企业是否优秀,除了看他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之外,还有很多别的因素需要考虑,比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能力,以及个人的知识、素质、品质、意志等等因素。在没有进行全面比较的情况下,就得出结论未免有些草率。

14、李嘉诚、王永庆、诺基亚没有足够的代表性,不能代表各国、各类的企业、企业家,例子的数量也过少,有以偏概全之嫌。

(以上简析由刘青松老师提供。)

2017年MBA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

2017年MBA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 在MBA中,综合部分的写作包含两项内容: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以下是搜索 整理的5篇关于2017年MBA论证有效性分析范文,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 范文一 似是而非的论证 这篇短文指出,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性的一面,确实具有一些可以意会但很难言传的内容,MBA教育应选择那些具有管理潜质的人加以培养。但是,本题题干的 论证中也明显存在一些漏洞: 首先,“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这一前提值得商榷。人们从小到大,除了在学校学习,还从家庭成员和社会实践中学习,包括领导者素质的培养。考生可以质疑这一前提,也可以从这一前提出发,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即使“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也不能 由此推出,“任何一个社会中的领导者都只能是天生的。文中”“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和“任何一个社会中的领导者都只能是天生的。” 在文中没有因果的逻辑联系 其次,“教育可以帮助一个具有领导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人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但是, 即使一个人具有管理天赋和领导潜质,教育也无法将经验灌入他的头脑”,这种推断是不 恰当的。MBA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选择力、判断力和自主意识的个体,而不 是一个被动的容器。经验分享恰恰是MBA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再次,“试图向某个未曾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传授管理学,不啻于试图向一个从来没 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这一推断缺乏有效性。即便是一个未曾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只要他在组织环境中工作过,他就对管理中的基本问题,如沟通、协调、组织、决策等,具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这与“向一个从来没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是不能类比的。 最后,“MBA教育试图把管理传授给某个毫无实际经验的人”,是偷换概念。MBA学 生并不是毫无经验的人。文章始终在论证“MBA教育试图把管理传授给某个毫无实际经验 的人是无效的,而没有说MBA学生都是没有经验的,但是答案把两者强行关联.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该论证是缺乏有效性,论证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范文二 我国一定会出现一大批世界级的公关公司吗?

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模板.

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模板 __简单总结描述,上述计划/报告/文章/评论/建议的论据不足以支持其论点,论证缺乏科学性,由此而得出的结论/论证/报告/建议是不可信的,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有他因影响类上文中___ 结论____ 是基于论据1或2 ,但是论据1或2 是否是导致结论___ 的唯一原因呢?显然可以导致____结论还可能存在___ __ 、 __________等诸多的影响因素。那么,结论__ __ 是否能让人们认可,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考证。 其次,(“混淆概念”类文中在概念的使用上也存在某些问题 /也很模糊。比如,在说到事件1 时,上文中用的是概念1 ,而在说到事件2 的时候,用的却是概念2 。这两个概念显然是前后不一致的,因为概念1或概念2 不仅仅只是 概念2或概念1 。这种概念混淆的问题,也大大削减了上文推理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另外,(“不当类比”类文中未能将故事/寓言和企业经营之道/启发进行有效的类比。故事/寓言是因为原因1 ,企业/启发是因为原因2 ,二者的规律也许有某种共性,但也必然有本质的区别和界限。上述论证把故事/寓言,一般化为企业/启发应对不确定性的普遍性原则,似乎概括有些轻率,因此,不具有客观的类比性。 再者,(“以偏概全”类上文中对调查/个案例子的叙述也很含糊。文中并没有提供调查/个案存在的可信依据。就算调查/个案是真实的,读者并不知道该项调查/个案是否具有典型性。那也无从谈起其具有“推而广之”的代表性。 综上所述,如果上述论证/分析能进一步提供相应的数据/论据和相关信息,排除原文的(论证缺陷就很有说服力了,但该文中并没有说明其他信息,所以该论证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由于该论证存在上述种种问题。所以,该论证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分解模板

2016考研管综逻辑真题分析——真假判断型和论证有效性分析

2016考研管综逻辑真题分析——真假判断型和论证有效性分析2016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部分已结束,逻辑真题新鲜出炉。在此跨考教育逻辑写作教研室李老师就为考生详细分析一下真假判断型题和论证有效性分析题。 一、真假判断型 真假判断型题目是逻辑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也是基础型考点。若想快速高效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技巧,其关键重在理清材料中暗含的各种对当关系,并借助对当关系做出合理推断。 在此就以37题为例作简要分析,具体如下: 真题回放: 37. 郝大爷过马路时不幸摔倒昏迷,所幸有小伙子及时将他送往医院救治。郝大爷病情稳定后,有4位陌生的小伙陈安、李康、张幸、汪福来医院看望他。郝大爷问他们究竟是谁送他来医院,他们回答如下: 陈安:我们4人都没有送您来医院。 李康:我们4人有人送您来医院。 张幸:李康和汪福至少有一人没有送您来医院。 汪福:送您来医院的不是我。 后来证实上述4人有两人说真话,两人说假话。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哪项? A.说真话的是李康和和张幸 B.说真话的是陈安和张幸 C.说真话的是李康和汪福 D.说真话的是张幸和汪福 E.说真话的是陈安和汪福 参考答案:A 思路解析:首先,分析题干:由“陈安:我们4人都没有送您来医院”和“李康:我们4人有人送您来医院”可知陈、李二人言语矛盾,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已知上述4人有两人说真话,两人说假话,所以张、汪二人的话也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若汪话为真,则张话也为真,违反条件,所以汪话假张话真,推出李话真陈话假。因此答案选A。

二、论证有效性分析题 真题回放: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慌”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思路解析: 与近三年相比,今年这道论证有效性分析可谓非常简单,难度值大大下调。首先,文章篇幅不及近几年的真题长;其次,文章所涉领域也不再是大家都难于理解的经济、股市等话题;再次,文章中所含的逻辑谬误都较为明显,易于发现和分析。 以下为材料中存在的若干逻辑漏洞,供大家参考: 1. 材料统计数据来源年份为2012年,距今已有三年,就业形势变化多端,论据力度有限; 2. 所谓长三角地区频频出现的“用工荒”可能仅为地域性现象,不具有全国普遍代表性; 3. 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这一事实可能仅是一年中的阶段性现象,有其特殊性; 4. 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整体素质、适应能力、就业难易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5. 就业难问题受多方影响,专业设置不佳和就业观念问题并非决定性因素,论断过于偏激; 6. 就业市场需求也在随时变化,即便根据当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也未必可以适应未来变化; 7. 作者妄图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途径就可完全直接解决就业难问题,显然主观臆断。

管综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万能模板

管综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万能模板 今天凯程刘老师为大家分享如何管综写作:证有效性分析万能模板!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述计划(报告、评论、建议或上述论通过,认为或论证者)通过系统论证得出(概括一下原文论据)认为(原文观点),论述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上述计划(报告、文章、评论、建议并非无懈可击,漏洞百出)其的论据、论证方法、推理过程中的不妥之处都不足以支持其论点,论证缺乏科学性,由此而得出的结论(论证、报告、建议)是(不可信的、有失偏颇的、不足信的、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有他因影响类) 上文中______ 结论_____ 是基于论据1或2,但是论据1或2是否是导致结论______ 的唯一原因呢?显然可以导致_____结论还可能存在_____ 、___________等诸多的影响因素。那么,结论_______ 是否能让人们认可,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考证。其次,(“混淆概念”类) 文中在概念的使用上也存在某些问题(也很模糊)。 比如,在说到事件1 时,上文中用的是概念1,而在说到事件2的时候,用的却是概念2 。这两个概念显然是前后不一致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因为概念1或2不仅仅只是概念2或1 。在概念界定不清的情况下,论述者的结论显然不足新,同时也大大削减了上文推理的严谨性和有效性。另外,(“不当类比”类) 文中未能将(故事/寓言)和(企业经营之道/启发) 进行有效的类比。(故事/寓言) 是因为原因1,企业/启发是因为原因2二者的规律也许有某种共性,但也必然有本质的区别和界限,上述论证把故事/寓言,一般化为企业/启发应对不确定性的普遍性原则。似乎有些轻率地概括,论述者由_______不必然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参考模板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参考模板 论证有效性分析应对策略:1.拟题模板(题目)要求:1)要含有结论中的核心要素2)要对上述要素质疑3)不能够有效提炼的可以使用:无效的/不可行的/有失偏颇的/欠妥当的计划、策略、方案、决策、报告、预测……2.开篇模板(第一段) 1)上述计划(报告、评论、建议等)(或上述论述或论证者) 通过,认为。该论证(结论,报告,建议)是值得商榷的/有失偏颇的/不可信的。2)论述者得出结论,认为。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然而,这一论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3)论述者通过系列论证得出结论,认为。然而,该论证是值得商榷的。4)上述材料认为,这一结论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不难看出,这一论证并非无懈可击,因为它有几个方面的不足。5)上述论证通过一系列分析,试图论证。但是,该论证在论证方法,推理过程中都存在不妥之处,分析如下。6)上述论证通过草率的分析,便得出如下结论。该论证是不足信的,存在以下问题。3、论证有效性质疑点剖析(第二、第三段分析) (1)质疑因果关系的模板句① 材料引述的表达:——论证者由得出,显然是错误使用因果关系。——论证者由不必然得出,上述论证显然错误使用因果关系。② 分析过程的表述:——该论述举出无足轻重的次要原

因论证,遗漏真正的主因。导致的主因应该是等。——该论述只指出多个原因中的其中一个为事件主因。之外,还可能有其它原因,例如,但它们和一样,不一定是主因。 ③ 结论表达:因此,论述者还应提供更有效的因果关系来加强自身论证。(2) 质疑前提与结论不相干的模板句 表述:论述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前提,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看似很有道理,其实二者并不相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述者的论证如同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是美丽的空中楼阁)。要加强这个论证,还需提供更为有利的证据。(3)质疑数字谬误的模板句① 平均数字表述:论述者通过这一平均数字的分析,得出结论。该论证过程还有待研究,因为平均数只能说明样本总量的总体特征和集中趋势,并不能代表每一个样本的具体情况,可能恰恰就在平均水平之下,因此该数据对其结论的支持度是有限的。② 百分数表述:论述者由不必然推出。没有基数的百分比没有意义的,因为其只能代表一个相对的比率,而无法说明的实际状况。因此我们无法从论述者的数据中,得到的结论。③ 数据与结论不相干表述:论述者得出结论,该结论是基于。显然,论述者提供的数据与其结论的关联性十分有限。因为,上述数据反映了情况,然而还可能存在情况,因此论述者提供的数据不能有效支持其结论。④ 调查研究方法不

历年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及答案(供参考)

2003年1月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 把几只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是什么葬送了蜜蜂?是它对既定方向的执着,是它对趋光习性这一规则的遵循。 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在高科技企业,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就像蜜蜂或苍蝇一样,企业经常面临一个像玻璃瓶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环境。蜜蜂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逻辑问题分析】 蜜蜂实验只是特定环境下的一个生物行为实验,不能简单地将生物行为类推到企业行为,更不能把生物行为实验的结果一般化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普遍性原则。 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总体上是有规律的。在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虽然企业用随机试错的方法可能取得成功,但企业理性决策成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随机试错成功的概率。不能用小概率的随机试错成功的特例否定理性决策。 在具有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方向;但方向的调整需要理性分析而不是随机试错,更不能否定企业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 技术预测具有不确定性,不意味着技术趋势不可预测,不能说进行预测是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实际上,对未来的预测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可预测时间的长短也不能作为否定预测必要性的根据。 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不能机械地遵循规则,这个正确的观点被偷换为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不遵循任何规则。 不能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的区别绝对化。事实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不是绝对排斥的。对规则的突破不意味着不遵循任何规则,而意味着突破或修改旧规则,创建并遵循新规则。 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和有序的衰亡并不是两种仅有的选择。没有理由因为反对有序的衰亡而提倡混乱的行动。 2004年1月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 目前,国内约有1000余家专业公关公司。去年,规模最大的10家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30%,而规模最大的10家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5%;本土公关公司的利润率平均为20%,外资公司为15%。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可见,本土公关公司利润水平高、收益能力强;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15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范文

15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 真题范文 周竟希 生产过剩到底要不要干预? 经济运行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生产过剩。本来政府要不要干预,应该有一套颇为严谨的标准。作者三言两语就认定过剩也好不足也好,都应该交给市场调节,政府不必干预,实在难以让人苟同。 首先,什么是生产过剩作者一直也没说清,所以一会儿说生产过剩是“假象”,一会儿又成了“常见现象”。而对于最关键的问题,“生产过剩到底会不会产生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作者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这怎么让人信服? 其次,只要扩大销售生产过剩就能立马化解,说明市场的潜力得无限大才行。假如生产的是淘汰过时的产品,或者市场已经饱和了,或者消费者买不起,还怎么化解? 接下来,产品供求不可能绝对平衡,就导致生产过剩是常见现象吗?除了过剩和不足,就没有第三种处于相对平衡的一个区间吗?就算生产过剩是常见现象,怎么就说明它是客观规律不能干预呢?按作者的逻辑,缺斤短两也好、假冒伪劣也好,只要是常见现象,就都是客观规律不能干预,显然不符合常识。 然后,为了证明过剩比不足好,作者提出过剩能增加物资储备,这显然不是必然的,很有可能,过剩的是被市场淘汰的产品,是根本不需要的老旧产品。作者又认为生产不足使人们缺衣少食,显然也过于绝对化,难以让人信服。更何况,即便真的生产过剩比生产不足好,又怎么能确定政府干预生产过剩一定会导致生产不足呢?文章结尾处作者干脆认为连生产不足也不必干预,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作者口口声声交由市场去调节,我们禁不住担心:等到市场开始起作用的时候,大量的浪费已经造成,经济运行受到影响。看来,政府要不要干预,还真不是作者三两句话能说清的事!

考研-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万能模板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万能模板 __简单总结描述,上述计划/报告/文章/评论/建议的论据不足以支持其论点,论证缺乏科学性,由此而得出的结论/论证/报告/建议是不可信的,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有他因影响类)上文中___ 结论____ 是基于论据1或2 ,但是论据1或2 是否是导致结论___ 的唯一原因呢?显然可以导致____结论还可能存在 ___ __ 、 __________等诸多的影响因素。那么,结论__ __ 是否能让人们认可,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考证。 其次,(“混淆概念”类) 文中在概念的使用上也存在某些问题 /也很模糊。比如,在说到事件1 时,上文中用的是概念1 ,而在说到事件2 的时候,用的却是概念2 。这两个概念显然是前后不一致的,因为概念1或概念2 不仅仅只是 概念2或概念1 。这种概念混淆的问题,也大大削减了上文推理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另外,(“不当类比”类) 文中未能将故事/寓言和企业经营之道/启发进行有效的类比。故事/寓言是因为原因1 ,企业/启发是因为原因2 ,二者的规律也许有某种共性,但也必然有本质的区别和界限。上述论证把故事/寓言,一般化为企业/启发应对不确定性的普遍性原则,似乎概括有些轻率,因此,不具有客观的类比性。 再者,(“以偏概全”类) 上文中对调查/个案例子的叙述也很含糊。文中并没有提供调查/个案存在的可信依据。就算调查/个案是真实的,读者并不知道该项调查/个案是否具有典型性。那也无从谈起其具有“推而广之”的代表性。 综上所述,如果上述论证/分析能进一步提供相应的数据/论据和相关信息,排除原文的论证缺陷就很有说服力了,但该文中并没有说明其他信息,所以该论证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由于该论证存在上述种种问题。所以,该论证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论证有效性分析万能

论证有效性分析六段式 标题(12字之内) 首段(4行) 首先(5-6行) 其次(5-6行) 另外(5-6行) 最后(5-6行) 尾段(3行) 标题 通用标题:值得商榷的论证,似是而非的论证,切莫草率下结论 质疑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直接否定性标题:____________未必___________ 首段 上述材料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但是,该论证在论证方法、推理过程中存在不妥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尾段 综上所述,由于上述材料在推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逻辑漏洞,其论证过程无法证明其结论是有理有据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有待商榷的。 推理过程 前提与结论不相干,因果无关 论证者通过______这一前提,得出_____结论。看似表述很有道理,其实两者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因为,很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存在C导致A和B同时发生。 而论述中将这两个事件以某种方式联结,暗含其因果关系,这样的论证是有待推敲的。 不当假设 上述材料由_______推出______,显然是不当假设了——为前提。然而_______未必_____,因此该论证是值得商榷的、 质疑因果关系 表述:论证者由______得出______,显然是错误的逻辑关系。论证者由____不必然得出____,上述论证显然错误使用因果关系。 该论述举出无足轻重的次要原因论证,遗漏真正的主因。导致____的主因应该是____等。该论述只是指出了多个原因的其中一个为事件主因。——之外,还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____,____,_____,但他们和______样,不一定是主因。 因此,论证者还应提供更有效的因果关系来加强自身论证。 存在他因

历年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及答案-(1)

2003 年 1 月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 把几只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是什么葬送了蜜蜂?是它对既定方向的执着,是它对趋光习性这一规则的遵循。 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在高科技企业,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就像蜜蜂或苍蝇一样,企业经常面临一个像玻璃瓶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环境。蜜蜂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逻辑问题分析】蜜蜂实验只是特定环境下的一个生物行为实验,不能简单地将生物行为类推到企业行为,更不能把生物行为实验的结果一般化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普遍性原则。 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总体上是有规律的。在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虽然企业用随机试错的方法可能取得成功,但企业理性决策成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随机试错成功的概率。不能用小概率的随机试错成功的特例否定理性决策。 在具有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方向;但方向的调整需要理性分析而不是随机试错,更不能否定企业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 技术预测具有不确定性,不意味着技术趋势不可预测,不能说进行预测是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实际上,对未来的预测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可预测时间的长短也不能作为否定预测必要性的根据。 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不能机械地遵循规则,这个正确的观点被偷换为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不遵循任何规则。 不能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的区别绝对化。事实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不是绝对排斥的。对规则的突破不意味着不遵循任何规则,而意味着突破或修改旧规则,创建并遵循新规则。 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和有序的衰亡并不是两种仅有的选择。没有理由因为反对有序的衰亡而提倡混乱的行动。 2004年1月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 目前,国内约有1000余家专业公关公司。去年,规模最大的10 家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30%,而规模最大的10 家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5%;本土 公关公司的利润率平均为20% ,外资公司为15%。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可见,本土公关公司利润水平高、收益能力强;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公关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去年,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比前年增长25%,达到了 25 亿元人民币;而日本约为5 亿美元,人均公关费用是中国的十多倍。由此推算,在不远的将来,若中国的人均公关费用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将从25 亿元增长 到300 亿元,平均每家公关公司就有3000 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这意味着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

MBA论证有效性分析及常见逻辑错误

MBA论证有效性分析及常见逻辑错误 读材料 这是写好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基础。出题者会给出一篇约400字的材料,就某一观点展开论说。你要做的是,在8分钟内,一边阅读文章,一边拿笔标记不符合逻辑的结论、定义或观点的问题句子。哪怕只有一点疑惑,也要标记出来。如此一来,你的要点框架就有了。 写标题 根据个人习惯,可以在写文章前拟好标题,也可以在全部写完后再根据文章拟标题。不过,后者在写完文章后,千万不要忘记你标题还没写,标题漏写会扣2-3分。 怎么拟标题?注意,不要将标题写成你的立论,而是要写成质疑材料中结论的形式。比较常见的有: (1)一则××的论证 ××处自动补齐,如值得商榷、缺乏说服力、有待证明、不严谨……这是万能型的句式,优点是比较稳妥,不会出错;缺点是偏于保守,不能吸引老师的眼球。 (2)材料的结论+吗? 反问材料中的结论,如人类真的不必干涉自然吗?迁都真的可以治堵吗…… (3)对××的质疑 ××处同样也是材料的结论,如对只利用赏罚就能治理好臣民的质

疑。 我们看到,(2)(3)点都是在标题中加入了材料中的结论,进而用不同方式表达了自己不赞同的态度。大家拟标题的时候也可以效仿这种方式,从标题开始就亮瞎阅卷老师的眼睛。 写正文 在写论证有效性分析之前,最好看一些优秀的模板和范文,把握大致的行文结构,如开头怎么写,怎么收尾,各个要点部分该怎么动笔…… 内容分析: 大部分同学不知道该如何写,写什么; 论证有效性分析误写成论说文,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写逻辑的点,和分析; 关于论证有效性分析切记最好不要直接表达比如“类比不当”、“数字分析有误”、“偷换概念”……之类的,如果不是特别清楚的话,特别是首句和尾句,不然一旦出现错误就直接判“死刑”; 论说文切记不要出现头重脚轻,可采用论证法或者举例说明法来写。 (1)开篇第一段承上启下,直指所给材料的论证、结论是有问题的。“上述论证材料旨在(说明问题、结论)……,但是由于论证过程存在若干逻辑漏洞,……(其结论)是值得怀疑的(值得商榷的)”(2)中间根据你的要点分出若干段落,可以用首先、其次、再者、最后等词语来引导段落。大致格式是:略引原文+指出所犯错误的名

(完整版)论证有效性分析整理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模版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结构(标题、开头、缺陷四段、结尾): 一、思路: 1、确立全文核心观点(可用反问确立标题) 2、找出结论与论据 前提标识词:因为、由于、根据、理由是、举例来说、这么说的理由、支持我们的观点是。 结束标识词:所以、因此、由此可见、总而言之、这样来说、结论是、论证分析策略: 1、单句逐一分析主语宾语 2、首要分析前提中主语和结论中主语的关系以及前提中宾语和结论中宾语 的关系 3、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定语和状语)限定词通常限定论证范围 4、注意题干中的转折词和绝对化的词论证有效性分析公式化训练:第一步:找到论证第二步:分析论证角度1: 前提推不出结论角度2: ?- 结论角度3: 前提-?第三步:分析论证 二、万能标题论证型:《似是而非的论证》、《且慢草率下的结论》、《值得商榷的论证》、《美丽的空中楼阁》、《不可行的可行性分析》、《草率的决策》、《站不住脚的推论》。计划书型:《一份有待证明的计划书》调查报告型:《一份不严谨的调查报告》 三、开头模板(写两句话)第一句:概括原文的论证过程及结论。 第二句:表明态度、立场。 (1)上述论证通过___,得出___的结论。然而,该论证过程是值得商榷的。 (2)论证者得出结论,认为___。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___。然

而,这一结论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3)论证者通过一系列论证得出结论,认为___。然而,该论证还有待研究。 (4)上述材料认为___, 这一结论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___。不难看出,这一结论并非无懈可击,因为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5)上述论证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试图论证___。但是,该论证在论证方法、推论过程中都存在不妥之处。分析如下。 (6)上述论证通过草率的分析,便得出如下结论___。该论证是不足新的,存在以下问题。 四、主段落模板 (1)模板一:__ (上述材料、上述论证、论证者、论述者)通过 __,得出___结论。 该论证过程显然__(值得商榷/ 缺乏说服力、有失偏颇/还需完善、有待证明/ 不太恰当、不很确切/不太严谨、欠妥当/有点轻率、有些武断/难以让人信服)。事实上__,例如,因此,论证者无法得出所提出的结论。 (2)模板二:__ (上述材料、上述论证、论证者、论述者)由__ (未必/不一定、可能不/ 必然不能、不足以、很可能/完全有可能),推出(推不出)___。然而日常的惯例告诉我们,显而易见,论证者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和合理的推论得出其结论。 每个缺陷为一段,四个缺陷即为四段。每段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将材料中的缺陷点列出,摘抄部分不宜过长。第二部分:运用万能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切忌单调重复。第三部分:从逻辑角度进行评述。不能使用人称,如:我你他中间四段典型性错误。看看是否有如下错误: (1)不当假设(调查访问是否科学)

论证有效性分析(3)Word文档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的主要环节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由审题、立意构思、拟题、结构几个环节构成。 一、审题 审题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审题就是认真阅读题干,发现论证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准确地发现题干中存在的问题,后面的写作就会自然衍生,水到渠成;如果审题时判断失误,分析混乱,后面的写作将寸步难行。 论证有效性分析提供的是一则完整的论证。既然如此,它就应该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审题步骤为: (一)从寻找论点(结论)入手,如果材料中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摘录下来即可;如果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语句就要根据材料进行提炼概括,这一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只有确认了论证要表达的观点,才能评价其使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是否服从、服务于观点的需要了,是否将观点表达清楚了,是否具达到了令人信服的程度,即论证是否具有有效性。 例如论证材料为:有人认为矿难的频繁发生与安全监管机构在编人员太少有直接的关系。以山西省为例,有煤矿4235座,而安全监管机构在编的人员仅有1666名。于是建议政府增加监管人员,这样既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还可以缓解现在监管机构的工作压力,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的工作更具有条理性。 这则论证是基于对造成矿难原因的认识,提出的一个建议。这则材料的论点是:矿难的频繁发生与安全监管人员太少有直接关系。 (二)寻找支撑论点的基础——论据。 上述材料支持论点的论据是一个量化的事实:以山西省为例,有煤矿4235座,而安全监管机构在编的人员仅有1666名。 (三)分析论证过程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上述材料使用了归纳推理中的例证法。建议部分运用了条件推理。 理清了材料的论证脉络就可以进入立意阶段了。 二、立意构思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立意是由指向性的,这一点大纲中已有说明,“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要对此做出分析与评论。分析与评论的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自己决定”。也就意味着确定立意,要表达的是对所提供论证的一种质疑。也就是要认为提供的论证的有效性是很弱的。另外,题干中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必须对这些问题分轻重,定主次,按逻辑要求突出重点,把握详略,使确定的立意突出、显豁。 三、拟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是对所提供的论证无效或有效性较弱的一种评论、分析。这种评论、分析本身也应当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为其拟制标题,既是理所应当的,又是必不可少的。少了标题是要被扣除2分的,除此,还有可能强化留给阅卷者的负面影响。 给论证有效性分析作文拟题,可以从试题的实际内容出发,根据自己对题干所陈述的论证缺乏接受性的实际论述,概括归纳出合适的标题。标题最好在作文开始前形成并标上。也有考生由于时间关系,一时拟不出合适标题,则选择在作文完成之后标示的做法。这种做法虽欠科学,但也是没有更好招数时的应急之招。 拟制标题时,可以将论证中最突出的问题作为标题;可以将摘出或概括提炼出的论点加上反问的形式作为标题;也可以使用“万能”标题:“对××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 以2002年全国测试题为例,为其拟制标题。 下文摘录于某投资公司的一份商业计划:

2018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要点整理v2

论证有效性分析要点整理 一、 考试信息 1.分值:30分(分析16分+结构及语言表达14分) 2.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3.建议用时:25分钟(5分钟读题,10分钟找逻辑漏洞,10分钟组织语言) 二、 整体结构 除标题外,全文3个大段,6个自然段,注:标点符号算字数。 第一段:引言 —— 1个自然段,50-60字 第二段:论述 —— 4个自然段,110-130字/段 第三段:结尾 —— 1个自然段,50-60字 三、 标题 1.标准标题: “似是而非的论证”、“漏洞百出的论证”、“值得怀疑的论证” 2.质疑标题: “________吗”(表示对论题的质疑) 3.否定性标题: “________未必________” 建议使用第1种方法,避免找错论题的尴尬,保证不失分。 四、 引言(开头1段) 1.模板一:原文通过一系列材料和推理得出“________”的结论。这一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多 逻辑漏洞,具体分析如下。(以上模板45字(不含题干结论)。) 2.模板二:原文所给论证看似有道理,但细细推敲则可发现其在概念、论据及推理等方面存 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如下。(以上模板50字。) 五、 论述(中间4段) 1.写作格式:结构标识+缺陷描述+简洁分析+小结 1.1结构标识:首先、其次、再次(另外)、最后 1.2小结举例: 1. 由此无法必然得出该结论。 2.因此,推理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3. 所以,结论的得出有些牵强。 4. 由此看来,结论的得出稍显轻率。 2.常见逻辑漏洞: 2.1混淆概念(偷换概念) 解释: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通过对一个概念的证明,进而企图来证明 另一个不一致的概念。 特征:2个核心概念所表述内容不一致。 模板: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________的含义是

论证有效性分析练习题及范文(一)

论证有效性分析练习题及范文(一) 题目: 10 月 21 日,辽宁日报官方微信以《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为题开展征集,后台共收到 300 多个微故事。一位叫 Kiko 的大学生的留言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说:“不知从何时起,说中国坏话、骂这个社会成为了时尚。我们一个老师,逢课必讲‘瞧瞧人家国外’。案例教学时,负面的例子全是中国。如果中国真像老师们讲得这么灰暗,我们毕业之后将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个社会?谁来给予我们建设这个国家的信心和力量?”中国成为大学课堂负面典型的案例库,这是个别,还是普遍?我们用新媒体手段做了调查,结果 8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碰到过课堂上“爱发牢骚”的老师。 辽宁日报的记者深入 5 座城市的 20 多所高校,听了近百堂专业课。整理近 13 万字的听课笔记,大致概括出“大学课堂上的中国”三类问题:缺乏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例如有的老师用戏谑的方式讲思想理论课,揭秘所谓马克思恩格斯的“隐私”。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求教于老师时,不管是博导、教授,还是讲师、助教,回答都是旗帜鲜明的:不能这样!但也有老师如此质问:“课堂怎么讲老师说了算,你能干涉我的学术自由吗?” “对社会现实问题避而不谈,这课还怎么讲?怕发牢骚,这个社会也太脆弱了吧?” “问诊”中国,需要给出全面准确的报告单。大学生尚未走入社会,对国情的了解还不深刻,老师有责任讲述中国整体的模样。完整的中国,绝不是灰暗的,而是色彩斑斓的;绝不是消极的,而是坚韧昂扬的;绝不是迷茫的,而是目光四射的。 文学家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 1

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有情绪、情感和情怀。站在讲台上是一个心态光明的老师,教出的就是一群积极光明的学生。 2

论证有效性分析

题目: 《似是而非的论证》《且慢草率下结论》《值得商榷的论证》 开头: ①上述材料(论证者)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得出结论,认为_________。然而,该论证存在着诸多缺陷,现分析如下。 ②上述材料(论证者)通过一系列分析,试图论证_________。但是,该论证在论证方法、推理过程中都存在不妥之处,现分析如下。 1、概念界定不清 上述材料中的()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指(),而()却是()。论证者利用二者表面的相似性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概念界定不清的情况下,论证者的论证有待进一步完善。 2、集合体概念误用 论证者由()推出()的推论,显然是犯了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混淆的逻辑错误。集合体与其构成部分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集合体所具有的的属性,其构成部分未必具有。因此,该论证是欠妥当的。3、类比不当 论证者由()不必然推出(),二者明显存在不同。比如()等,将

二者简单的类比难以得出让人信服的结果。因此,该论证是有待商榷的。 4、以偏概全 论证者由()不足以推出()的推论,该论证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可能只是这个(地区)的特殊情况,是个例,而与(整体)可能不同,并不能反映(整体)的状况。因此,该论证是欠妥当的。 5、自相矛盾 论证者前面说(),由此可以推定(),而论证者后面又说(),也就是(),明显前后是自相矛盾的。因此,该论证是不足信的。 6、数字谬误 论证者通过()这一平均数字的分析,得出()结论,该论证过程有待研究。因为平均数只能说明样本总量的总体特征和集中趋势,并不能代表每一个样本的的具体情况,可能()恰恰就在平均水平之下。因此,该数据对其结论的支持度是有限的。 论证者由()不必然推出(),该论证是值得商榷的。没有基数的百分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只能代表一个相对的比率,而无法说明()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无法从论证者的数据中得到()的结论。 论证者得出“()”的结论,该结论是基于“()”。显然,论证者提供的数据与其结论的关联性十分有限。因为,上述数据反映了()的情况,然而还可能存在()的情况。因此,论证者提供的数据不能有效支持其结

有效性分析报告真题(03—12年)

【2003年1月】 把几只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是什么葬送了蜜蜂?是它对既定方向的执着,是它对趋光习性这一规则的遵循。 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在高科技企业,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就像蜜蜂或苍蝇一样,企业经常面临一个像玻璃瓶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环境。蜜蜂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参考答案】 1、蜜蜂实验只是特定环境下的一个生物行为实验,不能简单地将生物行为类推到企业行为,更不能把生物行为实验的结果一般化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普遍性原则。 2、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总体上是有规律的。在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虽然企业用随机试错的方法可能取得成功,但企业理性决策成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随机试错成功的概率。不能用小概率的随机试错成功的特例否定理性决策。 3、在具有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方向;但方向的调整需要理性分析而不是随机试错,更不能否定企业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 4、技术预测具有不确定性,不意味着技术趋势不可预测,不能说进行预测是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实际上,对未来的预测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可预测时间的长短也不能作为否定预测必要性的根据。 5、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不能机械地遵循规则,这个正确的观点被偷换为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不遵循任何规则。 6、不能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的区别绝对化。事实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不是绝对排斥的。对规则的突破不意味着不遵循任何规则,而意味着突破或修改旧规则,创建并遵循新规则。 7、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和有序的衰亡并不是两种仅有的选择。没有理由因为反对有序的衰亡而提倡混乱的行动。 【2004年1月】 1、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 目前,国内约有一千家专业公关公司。去年,规模最大的十家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30%,而规模最大的十家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5%;本土公关公司的利润平均为20%,外资公司为15%。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可见,本土公关公司利润水平高、收益能力强、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公关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去年,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比前年增长25%,达到了25亿元;而日本约为5亿美元,人均公关费用是中国的十多倍。由此推算,在不远的将来,平均每家公关公司就有3000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这意味着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公关公司。 解析: (1)在题干第一段的论证中,混淆了“公司规模”与“员工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员工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员工的数量和员工在单位时间所完成的总有效工作量。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只能说明本土公司规模小,而不

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报告范文

模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文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的准确性及前后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考前辅导机构的辅导效果主要是通过各类考试结果来检验。学员们缴费来此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成绩能达到实现目的所需标准,于是,上线比率、录取人数、考霸分数等就成了学员关注的重心和衡量辅导机构是否具有核心力、影响力的外显指标。 既然如此,那就该让外显指标显著化,就应该推出应试技巧训练和模式化教学。这一做法对报考专业学位的在职学员尤为有效。 在职学员很少有人能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工作与生活的矛盾,他们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能投入到复习考试中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应试技巧训练,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弄清考试的目的、意义,使用现成模板能让他们感到方便、快捷,能降低考试难度,获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也有调查显示,目前在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中,有人当初考

英语就采用了模板写作,效果不错,因此应倡导任课教师制作所教科目考试模板,并鼓励学员使用模板,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学员通过专业学位考试。 也许,有些人会质疑应试技巧的普适性与模板使用的万能性,但那是他们不能洞悉此物精髓的表现,而要参加专业学位考试的学员们一定要坚信:只要掌握了应试技巧和熟练地使用模板考试时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石璐犇 考号:0414 分数:22分 论证有效性分析 简论模版教学是否可行 材料中概述了考前辅导机构推出应试技巧和模式化教学以提升学员考试成绩,得出为只要熟练使用模版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的结论。看似合乎常理,但仔细推想,论证过程缺乏数据支持,值得商榷。 首先,材料用应试技巧教学得出模版考试的过程有偷换概念之嫌。考试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放弃部分超难题等都是应试技巧的围。而文中所说的使用模版通过考试很明显不属于这个畴。 其次,文中还指出在职学员中很少有人能处理好工作与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秘法之推理图解(陈君华 B 11.7.9)课件

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秘法之“推理图解” 基本要求 一、考试目的 工商管理的日常工作就是管理,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更好地完成任务,本质就是沟通,而沟通无非就是“听”和“说”:听懂别人的话,怎么回应是分析能力;怎样劝说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是论证表达能力。所以,MBA 写作就是分别测试这两种能力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是考查倾听、理解和分析评价能力;论说文写作是考查论证表达能力。 二、形成思维方式,把握写作原则 (一)一肯二否 一肯:接受原文原始事实论据和前提 要想否定题干的论证过程和结论,就必须先接受原文原始事实论据和前提,进入其思想内部、逻辑空间,了解其逻辑思路,找到逻辑漏洞,从而找到其结论并把作为攻击的主要目标。如果连原文原始事实论据和前提都不接受,单拣出其结论来否定,则会写成驳论文。 二否:分析题干推理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逻辑问题来否定其论证过程,进而质疑、否定其得出的结论(但用词不能太绝对)。 (二)结论核心观 1、论证三要素 任何一个论证,都有三个构成要素:第一是论题,即要论证的结论;第二是论据,即在论证中用以推断结论的前提;第三是论证方式,即论证所运用的逻辑方法,特别是指所运用的推理形式和推理过程。 2、结论是整个分析写作的目的。 结论、论据和论证方式三要素中,结论是核心,整个论证都是围绕结论而展开的。质疑或否定题干的结论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的最终目的,只有有力地质疑或

否定掉了题干的结论,写作才算成功。 3、对三要素都要有相应的回应。 由于“论证”包含结论、论据和论证形式三个要素,所以,全面准确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就应该是:一手抓题干论据,一手抓题干结论,在尽量接受原文原始事实论据和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题干推理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逻辑问题(一般要找出4-5 个,4 个最好),最后指出题干的结论并不能通过上述论证必然得出。 三、写作误区 误区一:撇开题干结论,仅仅攻击题干论据和论证过程。 这是为找逻辑错误而找逻辑错误的写法,忘记了题干结论是整个题干的核心。 误区二:撇开题干的论据和论证过程,仅攻击其结论。 这样写是没有进入题干的逻辑推理空间和思想内部,这是驳论文的写法。 误区三:评论多分析少,写成了评论文。 大纲表述中“论证有效性分析题的题干为一段论证,要求考生以作文的形式对题干所陈述的论证做出分析与评论”,分析在前,是主要的,评论在后,是辅助的。写作时先分析再评论,文章的主体部分都应是分析,评论最多只能在结尾带一句:“综上所述,由于上文的推理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它所得出的一系列的结论也是难以必然成立的。” 分析论证过程演示 案例:单亲儿童比例 寻找下述论证过程中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对下述论证进行反驳。 自l940 年以来,全世界的离婚率不断上升。因此,目前世界上的单亲儿童,即只与生身父母中的某一位一起生活的儿童,在整个儿童中所占的比例,一定高于1940 年。 写作提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