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

浅析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

浅析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
浅析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

对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对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摘要:广州正处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但是并不是说广州已经是合格、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要建的。目前广州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坎”上,转的好,广州的下一步发展就有希望;转得不好,可能中心城市的地位就不保了。 关键词:广州市产业转型措施 前言:目前,广州市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在亚运等各种大型项目活动的刺激下,广州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积极的向前推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作为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领头羊,经济水平逐年稳步上升,而广州作为广东省首府,更是在各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广州市更是加大投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扩大内需,使广州市保持住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城”的优势地位。 什么是产业转型? 要对广州市产业转型的分析,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产业转型。对于产业转型,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较宏观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状态或过程。从这一角度说,产业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了产业在结构、组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转型。另一种解释是指一个行业内,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也就是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 广州市产业转型现状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广州市近年来遇到了很多大的挑战,但是却始终没有在经济危机中倒下,而是沉着应对,保持经济稳步增长。 总体上来看,2009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到9112.7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累计分别提高3.5个、3.0个和1.0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72.55亿元、3394.65亿元和5545.56亿元,分别增长3.9%、8.8%和13.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其中,在三产业都有所提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显著。这充分说明,之前政府提出的“三促进一保持”的产业结构政策起到了相当大的进展,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改变。2009年,广州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04:38.94:59.02变为1.89:37.25:60.86,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1%,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房地产业逆势而上,2009年,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合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4.2%和37.5%。金融业受益于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运行较为活跃。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3.7%和25.9%。而2010年以来,全市经贸系统加快推进经济方式转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水平,保障煤电油及生活必需品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四周年十大制度创新成果 一、打造全国领先的“零跑动+即刻办”政务服务模式 创新全流程网上办理方式,优化线下窗口办事体验,推出政务服务集成改革方案。“零跑动”集合信任审批、电子材料、电子证照、物流快递等多种举措,利用可视化技术提供在线查询进度和全程导办服务,实现网上申办、网上审批的全流程网办。全区“零跑动”事项达1192项,比率提高至65%。“即刻办”通过精简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对个人办理的七类政务服务事项及企业办理的四类政务服务事项即来即办、结果立等可得。目前已实现11类343项政务服务事项“即刻办”,办理时限压缩93%,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群众办事到场次数和等候时间。线上线下双通道同步提速,提供更多办事选择,全面提升办事体验。 二、首创“交地即开工”项目审批新模式 创新带设计方案出让项目审批办法,在产业园区内试行带方案出让项目“交地即开工”,将普通工程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4个审批阶段合并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2个阶段。通过完善并联审批和告知承诺制等措施,同步办理原先需要逐步办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项目核准或备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设计方案审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施工许可证等审批事项。借鉴香港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审批方式的先进理念,试行带设计方案出让项目取得用地后立即办理施工许可证。2月18日“丰泰”项目成为全国首例交地即开工项目,标志着南沙“交地即开工”改革顺利实施。 三、构建国际一流供电服务体系 出台广州首个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地方规范性文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出系列全国领先的电力服务举措。采用低压供电,实现企业零成本接电。执行“二证受理”,办电环节精简为2个,低压客户平均接电时间控制在10天内。以“互联网+”服务实现足不出户申请办电。推行套餐式用电综合解决方案,推广临电租赁共享服务、全国首创电力服务保险产品“电能保”、实行停电补偿机制等。深化售电侧改革,为企业累计节约电费3.25亿元。建设用电高可靠性示范区,实现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2分钟,比肩国际一流的香港电网水平。权威第三方机构评估显示,2018年自贸区南沙片区“获得电力”全球模拟排名跻身第3位。 四、打造快速退税服务新模式 率先推出快速退税服务,通过优化再造退税业务流程,全面实现增值税一般退税1天办结、出口退税3天办结。对符合增值税一般性退税条件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费退税申请,办结时间由10天压缩到24小时以内,用时缩短90%。对无审核疑点的出口退税申请,办结时间压缩为3个工作日,比规定时限缩短70%。将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后续监管”,以数据管理、智能监管、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盖章) 重点任务: 所属地区: 推荐单位: 填报时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承担单位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表

项目基本情况表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包括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目标。此部分应明确体现项目所符合的年度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法人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承担单位股份构成及主要股东概况,单位组织架构,项目主要人员基本情况;项目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规划,工艺装备水平,销售情况及在行业中地位,取得成果与社会效益,技术研发机构,近三年研发投入等。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重点是细分产品市场及重点装备、重点工程的需求情况(区分国内和国外),产品技术水平、技术来源和发展前景,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在产品生产纲领表中列出具体产品的型号、技术指标和生产规模。 四、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地点,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重点设备用途、产品工艺及解决关键问题说明,需描述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并需附设备明细表(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价格),对于重大关键设备需进行设备单项论证。 项目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以及与产业上下游相关单位合作方案。 五、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开工时间,项目建设(土建、设备购置等)进展情况,当前形象进度,是否存在影响项目按计划实施的情况和问题,预计完成时间等。以前承担国家投资项目完成或进展情况,以及与本项目的关系说明。 根据项目总体进度,列出年度实施进度及年度实施目标。 六、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投资使用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按国家相关标准列出投资估算表(按工程费用、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等细项列出),内容要全面,取费要合理。 七、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包括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实际生产纲领和投入产出进行科学计算。

_广东省加工贸易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城市探索 1、加工贸易是广东外向型经济的特色和优势 加工贸易是广东外向型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是广东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十五”期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走过了一段加工贸易快速增长的阶段。据广州海关统计,“十五”期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达二成三,到二00五年,加工贸易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六成八,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四成二。 总结“十五”,可看广东加工贸易的五大亮点: 1.1 大型出口企业拉动了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推动广东加工贸易出口的重要力量,二00五年,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一千三百多亿美元,占广东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七成八。 1.2 加入WTO以后,广东通过提高吸收外资的技术含量,促进了加工贸易配套产业发展,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使加工贸易产业链不断延伸,加工链条越来越长,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越来越高。 广东省加工贸易增值率从二00五年的百分之四十二上升至二00五年的百分之四十九。据该省外经贸厅资料显示,二00四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带动国内配套产业的产值在二千亿元人民币以上。 1.3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近年来,广东加工贸易出口从以传统产品为主发展为以电子、通讯、信息产品等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二00五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为一千三百亿美元和七百六十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已分别达到七成六和四成三。 1.4 近年来,广东积极发挥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市场资源优势,实施产业迁移。二00五年,粤东的汕尾和梅州地区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近六成,粤西的湛江增长一成多,广东山区清远和河源地区增长七成和近五成。 1.5 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惠州的TCL、德赛,深圳的华为、中兴、康佳,顺德的美的、格兰仕、科龙电器,珠海的格力等。 这些企业大多是从加工贸易做起,实现了从OEM(贴牌加工)到ODM(委托设计生产)到OBM(自有品牌营销)的转变,如今已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在商务部二00五至二00六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广东省被列入的企业有二十九家,在全国占一成五。这批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到国外投资设厂和设立研发机构,初具跨国企业雏形。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寻找差距,广东加工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一是加工贸易的主体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度较高;二是广东加工贸易增值率低;三是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加工贸易增值率有待提高;四是广东各区域间加工贸易发展不平衡状况仍有待改善。 2、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生产国际化日益扩大,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 从广义上讲,加工贸易是外国的企业(通常是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以投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这种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成为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加工贸易同国际投资及国际贸易紧密相连,体现了商品和资本交换的国际化。 从狭义上讲,加工贸易是部分国家对来料或进料加工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贸易。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多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为了扩大对外贸易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采取了对来料或进料方式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由海关实行保税监管的办法。狭义的加工贸易是一种比较新的现象,其特点是出口产品中所含有的进口成分比较高,出口国主要投入劳动力对进口零件进行组装。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外贸事业长足发展,成绩显著,外贸增长迅速,外贸增长率领先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按出口贸易额计算,已排到世界第3位,这和加工贸易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日益壮大的加工贸易已经在我过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1 目前加工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我国的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是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硕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外贸易进出口额,1986年为738.4亿美元,1995年达到2808.5亿美元,2003年更是达到6207.9亿美元,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49.62%。实践证明对外贸易在我国GDP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对外开放的政策后,加工贸易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首次过半。2002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3021.7亿美元,比同期增长25.2%,高出全国贸易总体增长速度3.4%,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8.7%。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799.4亿美元,增长22%,进口1222.3亿美元,增长30.1%。累计实现贸易顺差577.1亿美元。(见表) 表:加工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比较 年份 对外贸易进出总额(亿美元) 加工贸易进口额(亿美元) 比重(%) 1987 826.5 191.85 23.2  1990 1154.4 441.91 38.2  1993 1957.1 806.17 41.2  1996 2899 165 50.6  1999 3606.5 1844.6 51.1  2002 6207.9 3021.6 48.7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2003年)》 2.2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加工贸易在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海外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97年我国加工贸易拉动GDP增长约0.84个百分点,2000年1月至6月,加工贸易净出口194亿美元,占同期GDP增加值的4.1%。今后,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仍将会对即期的经济增长继续发挥与目前水平相近的拉动作用。 2)推动了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 加工贸易带动了国民经济的配套发展。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原材料的限制,加工贸易最初涉及的国内加工装配业务,技术比较简单。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追加投资开办产品配套厂或车间,实现产品配件和工艺的配套成龙。提高了产品本地化的程度和自产比例。以家电、办公设备加工贸易为例,其所用零部件有70%至80%属于境内加工贸易配套产品。另外,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出口中,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大幅度提高,使其对国内配套需求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出口一直大于进口,且出口与进口的差值逐年大幅度增加。 3)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 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产业升级与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正在将大量成熟的中间性技术乃至某些高新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通过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大机遇,大大加快了我国总体产业升级以及工业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我国制造业、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已从纺织、轻工制成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出口为主。 2.3 加工贸易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内容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贸易和投资是连成一 广东省加工贸易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马卫国唐振龙 广东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与管理系广东中山 528437 【摘 要】加工贸易经济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壮大,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加工贸易涉及到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利用内外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加工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冲击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加剧了国际间贸易摩擦和加工贸易带来的走私问题等都给国民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东省加工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政府角度探讨了推进广东加工贸易尽快转型升级的方向。 【关键词】加工贸易 地位作用 转型升级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录 论文摘要 1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现状、特点 1.1加工贸易的概念 1.2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历程及现状 1.3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特点 2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加工贸易中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比重大 2.2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基本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 2.3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与监管模式尚不能完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 2.4容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2.5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缺失 2.6我国加工贸易渠道走私严重,扰乱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 2.7我国加工贸易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3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 3.1我国加工贸易的新机遇 3.2我国加工贸易的新挑战 4我国加工贸易的对策 4.1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型加工贸易产业发展 4.2改善加工贸易产品结构 4.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加工贸易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模式

4.4转移原产国别,减少对外贸易摩擦 4.5积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 4.6严厉打击加工贸易走私违法活动,维护健康的对外贸易秩序 4.7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 5结论 参考文献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技术依赖、贸易的贫困化增长、走私、引发贸易摩擦等鉴于此,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我国将如何利用政策手段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焦点。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现状着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给加工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存在问题、转型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processing and trad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Howev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China's economy to a Some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poverty increased trade, smuggling, lead to trade friction, in view of this, our government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policy. Under the new policy context, how China will use policy instruments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to start with the first analysi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problem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ing trade,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s positive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earch to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rocessing trad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made after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Keywords: processing trade, problems, transformation

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引言 目前,我国关于出口加工区的功能设置和政策设计是基于东部地区优越的区位和雄厚的加工贸易基础而制定的。这种功能设置和政策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部出口加工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相对而言,江西省地处中部,不具备东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及某某市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状况,提出促进某某市出口加工区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某某市出口加工区的现状及问题 1.1某某市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现状 2005年6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西某某市出口加工区正式设立,这是江西省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某某市出口加工区位于某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工业园东北部,距某某市市中心区9公里、某某市外贸码头15公里、昌北国际机场100公里、某某市机场14公里。北京九龙铁路和武汉某某市铁路在此交汇,南昌某某市高速、105国道从出口加工区旁经过。规划面积为2.81平方公里,四至范围是:东至白马岭,西至昌九高速公路,南至双瑞路,北至彭塘湾。 某某市出口加工区总规划面积2.81平方公里,一期建设面积为0.987平方公里。加工区从设立起高速推进筹建工作,创造了中国第四批出口加工区建设的最快速度,2006年6月20日,在全国新批准的同批次18个加工区中第一个通过了国家九部委的联合验收。目前共引进工业项目40个,合同资金42亿元1。其中亿元项目14个,已竣工投产项目22个,在建项目8个。表1-1显示了某某市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从2005年到2007年,某某市加工贸易额成倍快速增长,占江西省比重略有增长。随着某某市出口加工区内项目的投产,在未来二至三年,某某市的加工贸易额必将大大增长,成为江西加工贸易新的增长点。 1数据来源:九江出口加工区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13790128.html,/news_view.asp?newsid=1043

6个转型升级成功案例

6个东莞转型升级成功案例 转型升级现状:东莞成功案例逐步显现 2013年01月29日00:54来源:东莞时报 主持人:已经取得成效了? 徐建华:获得浴火重生。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发展所需。这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之后,随着国际和社会的进步,可能又是一轮的转型升级。这次落实朱小丹省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按照全会分析到的广东转型升级、爬坡跃槛阶段,也是总结过去四年的转型升级工作的情况,现在就是要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能够转化为一种制度。 主持人:现在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1、徐建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港资企业。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现在有一万多家,其中港台企业接近一万家,最早的加工贸易企业就是香港的企业。有一个在厚街的叫做“创科”的企业,原来加工贸易是做代工,没有品牌,没有市场的话语权,但它走了一条利用金融危机去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的路,迄今为止收购了八到十个国际的知名品牌,包括北美、日本的百年老品牌。有了品牌以后,把研发再集中过来,在厚街组建一个研发中心,一手抓品牌,一手抓研发,现在的市场主导权、定价能力、附加值都大大提升了。 2、另外一个是外国企业,在寮步的“高伟”电子。 这是一个韩资企业,最早是做玩具的,后来就做一些电子产品,同样也是制造业。制造业分高端和低端,一开始是做低端的制造,后来发现做这么便宜的东西不行,就搞研究院,和韩国研究院一起搞新产品,就是做手机里面的摄像头,可以很薄手机的厚薄程度取决于摄

像头的厚薄程度这就是高端制造了。原来的厂是分布在两个地方的小厂,通过“三旧”改造,整合成一个大厂,产值提高了,纳税额也提高了。 3、东莞举行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现场会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a13790128.html,/ 2013年7月1日 10:04 东莞日报昨日,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在常平晶苑工业城举行。现场会上,通过分享晶苑集团的转型升级经验,聆听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辅导计划,与会服装企业代表形成了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微笑曲线”两端的共识。200余名镇街企业代表参加现场会,副市长贺宇出席现场会。 转型经验:不断提高附加值 昨日下午,200余名企业代表参观了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分享了晶苑集团转型升级经验。 晶苑集团执行董事、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总裁黄星华介绍,作为典型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晶苑毛织的转型路径就是坚持从过往单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高端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企业转变。正是不断按照“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中间提高”的思路深化推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晶苑毛织才取得了高速发展。去年,晶苑毛织进出口额达到2.1亿美元,增长24.3%;今年1-5月,公司进出口额近1亿美元,增长20.2%。

重视发挥广东自由贸易区的独特优势

重视发挥广东自由贸易区的独特优势 【大中小】【打印】 文章来源:商务部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2015-02-17 10:20文章类型:摘编内容分类:新闻 中央政府去年12月宣布增设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党中央在新历史起点上加快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广东自贸区要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和专业人才优势,加强同港澳深度融合,优先发展金融、科研等高端服务业”。这为广东自贸区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发挥好毗邻港澳这一独特优势,有利于凝聚爱国爱港爱澳正能量,建设好高水平广东自贸区,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广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合作,继续保持广东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地位。 发挥体制创新优势 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了广东自贸区对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辐射能力,是能否提升广东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建设公平、统一、高效的营商环境刻不容缓。 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是优化广东营商环境的关键。前海、横琴和南沙三大新区首先应在粤港澳体制合作、体制创新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把这三个新区打造成“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粤港澳交易规则的对接。三新区要熟悉了解和合理利用港澳成功运行的国际惯例与规则,主动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建立透明的商业规则和规范的商业纠纷解决机制,最终实现从学习借鉴港澳国际化营商经验向适应国际惯例与规则的跨越式转变,从合理利用国际惯例与规则向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转变。从而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国际营商环境,实现简化审批流程、激发市场活力、取消外资限制、拆除贸易壁垒,推动建设高水平的广东自由贸易区。 发挥金融聚集优势 构建粤港澳金融合作新体制是建设广东自贸区的一大重要抓手。为了发挥好广东自贸区的金融聚集创新优势。笔者建议:一是允许前海、横琴和南沙新区制定特殊金融政策。允许在税制、币制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引入港澳的制度资源,特别是支持前海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深入挖掘三个新区的金融创新功能,鼓励港澳银行为在自贸区投资设立的港澳台资企业提供人民币贷款和跨境资产抵押服务。积极谋求与国际知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开展合作,发挥三个新区在建设粤港澳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中的作用。三是通过采取更加符合国际规范的灵活而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支持三个新区的银行机构与港澳银行同业开展跨境人民币银团贷款业务,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使三大新区成为港澳银行服务广东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融资、结算业务的地区性运作中心,使三大新区成为服务广东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区域经贸合作的金融创新试验区。 发挥创新平台优势 从发展趋势看,美欧“再工业化”战略重点是发展创新最活跃、附加值最高的尖端信息技术产业,以拉动制造业复苏,重塑国际竞争优势。前海、横琴、南沙三个新区作为粤港澳主要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应瞄准美欧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依靠创新驱动,打造以电子信息、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1、什么是企业转型升级 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原有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这就是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型民营企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内容的话比如是技术升级、管理与服务升级、产业升级等等。 2、两化融合是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那么,制造企业如何通过两化融合来实现转型升级呢? 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十七大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到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我想知道:两化融合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制造企业如何实现两化融合?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有哪些? 两化融合的内涵有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生产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普通机床增加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之后就变成了信息家电,产品价格比原来有大幅提高。 业务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到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效率;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 资源融合: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升级: 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信息化。 制造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很多,比如:盈利模式的转型、产业的转型及运营模式的转型。不同的企业应针对自身的特点——产品创新能力、财务能力及企业所处发展阶段,选择符合自己的转型模式。近期IBM和e-works就制造业如何转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参与企业众多,详细内容请百度:制造业成功转型经验研讨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文献综述

摘要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影响广泛,但就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由国际化背景到中国的自身条件和需求、从己经取得的成就到存在的制约因素等方面来看,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成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途径。本文献综述从整体上对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简要评价,提出我的看法,以便为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微观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途径 长期以来,加工贸易一直占据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也为外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加工贸易将面临近20年来最严峻的考验。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原油及原材料普遍上涨的影响,走低价路线的“中国制造”行业竞争力难以为继;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成本的上升以及“两税合一”新政的实施,加工贸易管理强化等一系列新情况都将透支企业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加工贸易传统的成本比较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也成了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相关概念 (一)加工贸易 按照Feenstra与Hanson(2002)的定义,是指东道国采用免税方式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并最终再出口的一种生产与贸易活动。[1]从广义角度来讲,加工贸易是指外国企业以投资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和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进行销售,它同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紧密相连。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我国的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

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

海关总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的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经2005年3月9日署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署长牟新生 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126号)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出口加工区管理,方便区内企业生产经营,鼓励扩大外贸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是指区内加工企业(以下简称转出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将本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直接或者通过保税仓储企业转入其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及区外加工贸易企业(以下简称转入企业)进一步加工后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第三条转出企业未经实质性加工的保税料件不得进行出区深加工结转。 第四条出口加工区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转入其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深加工的,不列入海关统计。 出口加工区企业加工生产的产品转至区外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的,列入海关单项统计。 第五条转入企业、转出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开展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 (一)不符合海关监管要求,被海关责令限期整改,在整改期内的; (二)涉嫌走私已被海关立案调查、侦查,尚未结案的; (三)有逾期未报核《加工贸易手册》的; (四)专营维修、设计开发的; (五)其他不符合深加工结转监管条件的。 第六条出口加工区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时,转出企业凭出口加工区管委会的批复,向转出企业所在地的出口加工区海关办理海关备案手续后,方可开展货物的实际结转。 对转入其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转入企业凭其所在区管委会的批复;对转入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入企业凭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批复,按照前款规定办理结转手续。 第七条对结转至其他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加工贸易企业的货物,海关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 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粤发〔2015〕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6〕3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粤府〔2015〕35号),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创新驱动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完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全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模式、质量、管理等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推动优势重点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初步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我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以上,其中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3%左右。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0%和30%。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25万元/人左右,年均增长5.2%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三)加强企业研发载体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2019修正)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2016年5月25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11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十六项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三章投资开放与贸易便利 第四章高端产业促进 第五章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 第六章粤港澳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 第七章综合管理与服务 第八章法治环境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和保障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 自贸试验区包括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

以及根据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报经国务院批准的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 第三条自贸试验区应当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培育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强化国际贸易功能集成,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第四条鼓励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制度创新。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未明确禁止或者限制的事项,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自贸试验区开展创新活动。 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自贸试验区片区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有关奖励规定也可以自定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在自贸试验区进行的创新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是符合国家确定的改革方向,决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未牟取私利或者未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的,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免于追究相关责任。 第五条建立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联动合作机制,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六条按照统筹管理、分级负责、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置省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和自贸试验区片区管理机构。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研究自贸试验区政策、发展规划,研究决定自贸试验区发展重大问题,统筹指导改革试点任务。 省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落实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统筹协调自贸试验区有关事务,履行省人民政府赋予的职责。 第八条自贸试验区片区管理机构负责决定片区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片区改革试点工作和承担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等具体事务。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材料1 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7.4%,实属不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是一个巨人,总量基数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按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计算,全年经济增量就约达5万多亿元,约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这个目标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 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就巨大,难能可贵。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那样的高速度?应该说,是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制约着速度高不上去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也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3 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要素价格上涨、储蓄率下降,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提速、产业转移,城乡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摘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谈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常态”的含义? (2)根据材料1、2、3谈谈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1)“新常态”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速度虽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它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积极的。只要科学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必将频现新亮点。 (2)第一,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主攻方向是调整经济结构,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第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第三,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前者以后者为载体,工业化过程就是城镇化过程,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而这是以

2016-2020年中国开发区投资建设与转型升级研究报告

编纂

前 言 开发区是指地方政府为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而设置的专门机构,开发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开发区是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或市场优势建立的,由制造业和服务业组成的企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集群竞争优势明显、功能布局优化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区。世界上最早的开发区是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以物质在企业间的紧密联系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特征。70年代后,开发区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对于促进区域工业化进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1979年7月,国务院相继批准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兴办了中国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国家批准了中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根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中国将开发区分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台商投资区等。 开发区被视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外资的主要区域以及发展区域经济的引擎。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吸引外资最多、投资环境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园区,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土地、政策等多方面的优势,开发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2016-2020年中国开发区投资建设与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利用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长期对开发区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数据,从行业的高度全面而准确的构建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开发区的基本概况、开发区的发展环境、开发区的发展状况、开发区的产业集群、开发区招商引资模式与策略、开发区转型与升级、世界开发区发展经验与案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状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状况、保税区发展状况分析、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状况、出口加工区发展状况、其它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状况、主要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分析、开发区建设与投资企业分析、开发区的投资策略等等。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是政策权威、数据详实、分析全面。报告通过大量的市场监测数据,深入并客观地剖析当前中国开发区的运行态势及存在问题,是开发区开发建设企业、投资企业、开发区入驻企业、开发区管委会及时、准确、全面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做出正确管理决策的必备参考。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