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 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3)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 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3)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 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3)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 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3)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 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

(3)新人教版

20、1、2 中位数和众数(3)

一、今天学什么?

1、

二、怎样学习?

1、回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联系实际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代表了一组数据的特征,各自作用有所不同、

三、知识导航与回顾:(用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数据

29、8

30、0

30、0

30、2

44、0

30、0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众数是;其中数据

30、0的权为;

30、2的权为、2、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70人,公司随机统计了其中15人的月销售量如下(单位:件)1800、5

10、2

50、2

50、2

10、2

50、2

10、2

10、1

50、2

10、1

50、1

20、1

20、2

10、150则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众数是、若公司要估算该月的总销售量,你认为用比较适合;若公司要制定以后每个销售员的月销售额,你认为用比较适合;若公司想了解大部分销售员的销售水平,你认为用比较适合、

四、体验学习、课本导学(请认真阅读课本P62~P66的内容,围绕学案中的问题互学、群学,讨论、探究吧!记住:知识不会施舍给懒汉哦!)★思考与探究问题

1、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员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职员B 职员C职员D职员E职员F职员G月工资

65004000140013001200110011001100500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职员C说:“我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的工资都是1100元、” ①分析一下以上三人的说法,显然三人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员工的收入情况。经理是从的角度进行描述,职员C是从的角度进行描述,职员D是从的角度进行描述。②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为什么?

问题

2、课本P133页例6﹝要认真研读,别忘了看两个方框内的文字哦!﹞★回顾与归纳①、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但它受个别“极端值”的影响较大,故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了个别“极端值”时,一般不用作为数据的代表值、②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了个别“极端值”时,用来作为数据的代表比较合适、③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它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练习与提高

1、课本P136第6题、

2、课本P136第7题、1、本节课的内容都学会了吗?

2、还有哪些不懂?

3、做错的题目有:原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对数据的分析计算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多种角度看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能够运用适合的统计量分析刻画一组数据;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一般求法。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的含义及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统计量对数据做出合理评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制造认知冲突。 1、回顾平均数的含义。 展示姚明的一张照片。一美国女孩是姚明的球迷,看了姚明的比赛后感叹道:噢,原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高的人。接着引导孩子们就美国女孩的话,发表看法。生:这只能说姚明是打篮球中最高的,不能那样说 生:姚明是很高,但是姚明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能代表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师:哦,不能用这样极端的数据来代表所有人中国人的身高,也就是说姚明身高不具有我们中国人身高的代表性。那究竟哪个数才能代表中国人的身高呢?生:平均数。中国人身高的平均数。 师:是的,平均数能比较好的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非常多,作用很大。 师:这个平均数应该怎样求?你会求吗?试试看。出两道求平均数的题让学生做做。 2、感受认知冲突。 创设情景:再过十几年,大家都要大学毕业了,会面临找工作,那你们找工作时最关心什么呢? 全班齐答:工资。 我们班xx同学也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他对这样两个招聘信息产生了兴趣,出示两个公司的招聘广告:苹果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欲招一名大学生。粽子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人,人均月工资2500元,欲招一名大学生。 师:xx同学拿不定主意,请同学们帮他作出一个选择,如果仅从工资方面考虑,他应该去哪家公司呢?请说明理由。 生:当然是去苹果电脑公司,因为苹果电脑公司的工资高。这个孩子的发言引来一片附和,大多数孩子都认可去苹果电脑公司。 师:噢,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很一致。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只看平均数还不行,(接下来说不清楚,只是一种学习的直觉,也不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突,引出寻找中位数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比较,学会确定中位数。接着还是以这份工资表为主线,自然地引出众数。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所学知识及时加以疏理,总结,形成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整体认识。随后出现了一组数据,让学生练习。这组练习既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据,又是把问题引向深处,挖掘出问题可能存在的特殊性。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最后又把所学回归生活,回到了对找工作中的平均数重新认识,突出了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同时举出了学生日常所熟悉的歌手大奖赛的打分方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巧妙运用。从而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或邻居有没有找工作的经历,你知道他们在找工作时关注哪些?我的一位朋友李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师出示广告,指名读招聘广告。 招聘广告: 本公司需招聘职员数名,男女不限,年龄18—4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平均月工资2000

元,有意者请到兴盛公司三楼面试。武夷山兴盛有限公司2009年4月30日 1、请生读题。 2、说说从这则广告中你获得那些信息? 3、从平均工资引出公司月工资表兴盛公司职员月工资表单位:元 经理副经理员工A 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 员工G 月工资4500 3500 1800 1700 1500 1350 1300 1250 1100 (1)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2)说说平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二、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1、中位数。 (1)再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中等水平?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2)说说选这个数据的理由? (3)比较位置及排列顺序。(4)导出中位数的概念。 引导:对照这两组数据中位数的求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当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师:李明加入后,随后本公司又来了两位职员,据李明了解他们的月工资都是1300元。(师在列表中加入两个1300)这时工资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你发现了什么?(工资是1300的人数最多) 师:我们把像这样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次的数叫做“众数”。谁知道现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1375) 比较“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 (出现一组数据首先要看它有没按顺序排列,要是没有按顺序排列先要进行排序,再找出最中间的数。而众数则不管顺序的前后,只考虑出现多次。所以中位数只和位置、顺序有关,众数只和出现的次数有关和顺序没有关系。) 通过大家的探讨我们不仅对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还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揭示课题:中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2. 中位数与众数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活动中,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教材分析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内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3个数据代表,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1节《平均数》,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3.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两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四、教法建议 根据教材内容和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发现法:

八年级数学下二次根式导学案.doc

16. 1 《二次根式 (1) 》学案 班级 :姓名:小组: 学习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学习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 a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16 的平方根是; (2) 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 (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单 位:米 ) 满足关系式h 5t 2。如果用含h的式子表示t,则t= ; (3) 圆的面积为 S,则圆的半径是; (4) 正方形的面积为 b 3 ,则边长为。 思考: 16 ,h ,s , b 3 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5 定义 :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a 0 )叫做二次根式, a 叫做_____________。读作。 二、应用举例 例 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2 、3 3 、1 、 x(x>0)、x 0、42、- 2 、 1 、 x y (x≥0,y?≥0). x y 解:二次根式有:;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例 2.当x是多少时,3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得:。当时,3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注意: 1、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利用“ a (a≥0)”解决具体问题 3、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三、学生小组交流解疑,教师点拨、拓展 例 3.当x是多少时,2x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 4若 a 1 +b 1 =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2 ) 5 四、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 五、课堂检测 ( 1)、简答题 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次根式,那些不是二次根式? -7 3 7x x4168 1 x ( 2)、填空题 1.形如 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 5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 3)、综合提高题 1.二次根式 a 1 中,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 A、 a<l B、a≤1 C、a≥1 D、a>1 2.已知x 3 0 则x的值为 A 、 x>-3 B、x<-3C、x=-3 D、x的值不能确定 六、课后记

数学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中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学习者分析: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活动中,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结合具体问题解释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分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实际情景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信息并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课件) 问题情境(1)小马过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东川区乌龙中学秦光普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 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李强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广告 本超市需招聘职员数名,平均月工资2000元,有意者请到XX公司 三楼面试。 XX超市 2014年6月 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月平均工资有2000元。 师:是啊!李强认为月平均工资2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一个月后他拿到了130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2000元,于是找到了经理。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XX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元)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员工的工资全都小于等于2000元。

师:月平均工资2000元有没有错? 生:我算了一下,10个数的平均数是2000,月平均工资2000元没有错? 师:但大部分员工都没达到2000元,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因为经理和副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由于平均数2000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水平了。 (二)、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1.中位数的定义 (1)引入中位数 师:1、你能将下面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吗? 3 1 7 4 6 生1:从小到大: 1 3 4 6 7 生2: 从大到小: 7 6 4 3 1 师:排列以后你能找出最中间那一个吗? 生:是4 (2)导出中位数的特点 师:通过讨论,大家都能达成共识,4就是上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我们把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叫做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3)总结中位数的定义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根据学生的说法,补充定义,完善中位数的定义。 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 1、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2、(1)若该数据含有奇数个数,位于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 (2)若该数据含有偶数个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师:要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你知道中间位置如何确定吗?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 1、 n 为奇数时,中间位置是 第 个 2、 n 为偶数时 ,中间位置是 第 , 个 学生练习 : 下列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1)10 5 4 12 5 (2)8 1 4 8 11 6 2.众数定义: 一、你能在这组数据中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个吗? 65 58 78 95 78 74 78 95 二、众数 板书: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的众数。 例题讲解: 21+n 12 +n 2n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88页—89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88页—89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猜,老师已经教了多少年书了?(生答)是啊,老师已经教了十几年了,教过的学生也不知有多少个了。老师最早教过的一个学生李明,今年大学毕业了,前几天我得知他去了大连市人才招聘会,发现有两家公司很适合自己,只是工资有点差别。大屏幕出示:甲公司工资表(平均每人月工资2200元) 乙公司工资表(平均每人月工资2000元)

他该选择去哪家公司呢?你说他会怎样选择? 情况一:学生选甲公司。 引导:从平均数来比较,甲公司工资水平确实高于乙公司。选择工作可是件大事,还是考虑周全些!让我们再来看看两个公司具体的工资表。 情况二:学生选乙公司。 师表扬学生观察仔细,考虑周全。追问:为什么不选择甲公司?学生回答。 小结:从平均数来比较,甲公司工资水平确实高于乙公司。然而计算平均数需要用到每个数据,由于经理的工资偏高,甲公司的平均工资也就偏高,大家看只有员工经理1人工资高于平均数,其余的人都低于平均数。看来平均数2200不能很好地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 (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体会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 二、新授 (一)探究中位数。 1、认识中位数。 课件出示甲公司工资表,问:哪个数能够很好地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说明选哪个数。 师:我们应该选择中间的数1500来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这组数据中间的数1 500有一个名字,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师:还有补充吗?如果没有补充就加以引导:将经理和员工D的工资换下位置。 甲公司工资表(平均每人月工资2200元) 中位数是6400吗?中间的数不就是中位数吗? 引导:必须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好,中间的数才是中位数。从小到大可以吗? 板书:大小排列中间的数 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它表示什么。 请学生解释中位数1500实际意义:代表的是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 2、探究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的求法。 师课件出示乙公司工资表,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学生思考、汇报。

中位数与众数优秀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3.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量表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方法】 教法与学法:自学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观看幻灯片并思考以下问题: 1.经理所说的公司的平均月薪2000元是否欺骗了阿冲?为什么? 2.平均数真能客观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吗?为什么? 3.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各小组讨论交流,互换观点想法。) (三)出示目标,明了内容。 (四)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五)探究新知(一): 预习“议一议”与“做一做”之间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中位数,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什么是众数?如何找一组数据的众数? 3.自学检测: 80 90 80 70 80 91 80 73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60 50 40 45 55 61 5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1 2 4 6 10 10 11 1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请把你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 中位数定义: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4.注意: (1)中位数,顾名思义,就是位置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求中位数要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序时,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 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是不唯一的,可能有一个、几个,也可能一个也没有。 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数据;但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其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 (六)探究新知(二): 预习第二个“议一议”至习题之间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相同点: 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的代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定义 学习目标: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会求二次根式中所含字 母的取值范围。 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学习重难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非负性的理解和应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一对一检查过关 导: 看书后填空: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1)形式上必须是a 的形式。(2)被开方数必须是 数。 判断下列格式哪些是二次根式? ⑴ 3.0 ⑵ 3- ⑶ 2 )2 1(- ⑷ ()223≥-a a ⑸ 12+a ⑹ 3+a ⑺ a ⑻()02?-x x 学: 代数式有意义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2)分式的分母不为0.(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0 当x 是怎样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x ⑵ x -21 ⑶13-+ -x x ⑷2x ⑸3x (6) ()01-a (1)常见的非负数有:a a a ,,2 (2)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已知:0242=-++b a ,求a,b 的值。 巩固练习: 已知(),03122 =-++b a 求a,b 的值 2.已知053232=--+--y x y x 则y x 8-的值为 练: 1.下列各式中:①52+- x ②2009 ③33 ④π ⑤22a - ⑥ 3+-x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2.若1 21 3-+-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122+-+-= x x y ,则=y x 4.函数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2 (B) X ≥2 (C) X>-2 (D) X ≥-2 5.若式子ab a 1+ -有意义,则P (a,b )在第( )象限 (A )一 (B)二 (C)三 (D)四 6.若,011=-++b a 则=+20112011 b a 7.方程084=--+-m y x x ,当y>0时,m 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01442=-++ +-y x y y ,求xy 的值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优秀篇〕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2、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四、课堂引入: 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下面问题: 1、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在这个问题里,鞋店比较关心的是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并思考表格反映的是多少个数据的全体. 2、在一次数学竞赛中,5名学生的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列庆次是:55 57 61 62 98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这5个数据中,前4个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最后1个数据与它们的差异较大.这时如果用其中最中间的数据61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不受个别数据较大变动的影响 五、例习题分析: 1、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求中位数与众数和步骤: 求中位数的步骤: ⑴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 ⑵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求众数的方法: 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

八下2012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

课题:20.1 数据的代表(2)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学习目标】 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 【学习重点】 会求中位数和众数。 【学习难点】 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认真阅读教材第130页—134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则处于的就是这组数据中位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则中间两个数据的的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温馨提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有且只有一个。 2、一组数据中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温馨提示:一组数据中众数的个数可能有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课前探究: 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 2、一组数据2 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3、在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中,某班5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所示: 得分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人数 2 3 6 14 15 5 4 1 我的疑问: 课中探究案 (一)课中探究: 探究一: 1、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的零件的中位数。 解:将10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 最中间两个数据都是,它们的平均数是,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件).答:这一天10人生产的零件的中位数是件。 2、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的成绩(单位:分)如下: 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导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导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导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导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 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 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 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八年级上册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八年级上册《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八年级上册《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本课(节)课题 4、3中位数和众数第 1 课时 / 共1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1、知识目标: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2、能力目标: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3、情感目标:结合实际,感知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经历数据分析处理的全过程,初步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对统计数据需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如范例第(2)题是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下面是我校八年级1班的体检表中任意抽取的10名男生的身高(单位:米): 1.59 ,1.60 ,1.58 ,1.64 ,1.64 ,1.56, 1.68 ,1.65 ,1.64 ,1.60。请计算他们的平均身高。(1.64米)我们学校将要召开每年一次的体育运动会,根据学校的安排,决定从我们八年级1、2、3、4四个班中抽调40名男生组成一个彩旗队。根据以上信息,结合你的经验,你应该如何确定参加彩旗队学生的身高?并说明理由。(身高为1.64米比较合适。)二、合作交流,感知问题小李班上有31个学生,其中有三个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5分、8分和14分,还有三名90分,12名81分,1名80分,11名79分,小李得了76分,超过了全班的平均分74分。于是他告诉妈妈说自己处于班级中上水平,对此你有何评价?引出中位数与众数的课题。三、理性概括,纳入系统 1、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在学生讨论、教师补充的基础上概括出概念:我们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如果把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总共有偶数个数据时,则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注意:求中位数要先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 练一练:(1)完成p78“做一做” (2)完成以下表格,指出中

北师大版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 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算姚明和老师的平均身高。 师:同学们认识姚明吗?他有多高? 生:2.28米。 师:噢,原来姚明是我国最高的运动员。那你们看看毛老师又有多高?你们算算我两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复习求平均数的方法:所有数据的和÷个数 (二)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小时候努力学习,将来要为祖国多做贡献,那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呢? 学生自主回答,说出自己的志愿,老师及时给与评价。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小范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启示 因超市扩大规模,现需招聘若干名员工,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于2011年12月31日到我处面试。 兴旺超市人事处 2011年12月1日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月平均工资有1000元。 师:是啊!小范认为月平均工资1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一个月后他拿到了50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1000元,于是找到了经理。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3.2+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浙教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中位数与众数 学习目标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会求中位数和平均数. 3、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难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自学 课堂交流】 一、复习旧知: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二、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130—132页例5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中位数 (1)仔细阅读并理解中位数的定义。 (2)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呢? ①步骤是:先将这组数据按_______________ ____ ___, ②若数据的个数为奇数个时,则中位数是____________ ___ __ 例如,共有5个数据,1、3、5、4、2,则排序后,中位数为第个,这个数是; ③若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共 有6个数据,1、3、2、4、5、4,则排序后数据为, 中位数为, ④思考:求中位数时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排序可以吗?.2.众数 (1)众数的定义: (2)求下列数据的众数 ①1、2、2、2、3 ②1、1、2、2、3 、4 ③1、2、3、4、5 众数是众数是众数是 归纳: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吗?一组数据一定有众数吗? 三、应用新知: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 ②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 ③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④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一个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20.1.2中位数和众数 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 1.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重 点) 2.会在实际问题中求中位数和众数, 并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难点) 一、情境导入 运动会男子50m步枪三姿射击决 赛.甲、乙两位运动员10次射击的成绩如 下表(单位:环): 第1 次第 2 次 第 3 次 第 4 次 第 5 次 第 6 次 第 7 次 第 8 次 第 9 次 第 1 次 甲9. 4 1 0. 4 9. 3 1 0. 4 9. 5 1 0. 1 9. 9 9. 4 1 乙9. 4 1 0. 1 1 0. 4 8. 4 8. 7 9. 9 9. 9 8. 8 7. 8 1 0. 1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第9次射击 后,甲以5环的优势遥遥领先于乙.但由于第10次射击,意外地未能击中靶子,最终乙以总分第一获得该项目的第一名. 你认为用10次射击的平均数来表示甲射击成绩的实际水平合适吗?如果你认为不合适.那么应该怎样评价甲射击的实际水平? 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除了用平均数反映以外,还可以用中位数、众数来反映.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中位数 【类型一】直接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我市某一周的最高气温(单位:℃)分别为25,27,27,26,28,28,28.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28B.27C.26 D.25 解析:首先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5、26、27、27、28、28、28,则中位数是27.故选B. 方法总结: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类型二】根据统计表求中位数 某班组织了一次读书活动,统计了10名同学在一周内的读书时间,他们一周内的读书时间累计如下表,则这10名同学一周内累计的读书时间的中位数是() 一周内累计的读书时间 (小时) 581014 人数(个)143 2 A.8B.7C.9D.10 解析:∵共有10名同学,∴第5名和第6名同学的读书时间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则中位数为 8+10 2=9.故选C. 方法总结: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类型三】在两种不同的统计图中求中位数 某单位若干名职工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将成绩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这些职工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二十章20.1.2节 课题:中位数和众数(1) 班级: 姓名: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3、 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会求中位数和众数。 2、 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 三、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引入 情景一: 招聘启事 本公司需要招聘技术员一人,有意者请来公司面试。 某某公司人事部 2017年4月10日 司员工的平均收入吗? 环节二:请同学们自学教材 116—118页内容,戈U 重点,圈难点。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中位数? 2、在一次“环保从我做起”的比赛中,抽得 12名同学拾塑料袋的成绩如下(单位: 个):136, 140,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29 (1) 样本数据(12名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2) 一名同学的成绩是150个,他的成绩如何? )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4、紫阳“家家福”在“六一”儿童节期间销售了某种童鞋 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1、将- ( -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 ), 则 则( )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一组数据中( 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

环节三:合作探究,应用新知 1、 下列两组数据中,中位数是多少? (1)5、6、 2、 3、7 ( 2) 4、0、2、-5 2、 样本& 8、9、10、12、12、12、13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 3?(中考链接)5个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3,众数是7且唯一,则这5 个正整数的和是( ) A.20 B.21 C.22 D.23 你认为求中位数和众数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4 快速抢答 下列各组数据中,中位数是多少? (1)1、2、3 ( 2)2、5、7 ( 3)5、6、2 下列各组数据中,众数是多少? (1)1、1、3 (2)2、5、 5 ( 3)5、6、2、6 你认为用什么数据反映一般技术员工的收入比较合适? 你认为用什么数据反映多数技术员工的收入比较合 适?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惑? 五:布置作业: 1、 调查本班学生的身高,得到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2、 第117页第1题,第118页1、2题 (4)4、0、2、-5 (4) 1、0、2、1、2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执教人:中坪中学乾坤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八章《数据的代表》中,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学习者分析: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活动中,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结合具体问题解释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分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实际情景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信息并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课件)

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2) 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2)新人教版 (阅读教材第132至134页,并完成预习内容。) 平均数定义: 众数定义: 中位数定义: 例 6 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即确定一个月销售目标,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数据如下: 17 18 16 13 24 15 28 26 18 19 22 17 16 19 32 30 16 14 15 26 15 32 23 17 15 15 28 28 16 19 (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少?平均的月销售额是多少? (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位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主要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是应用较多的一种量。另外要注意: 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但它受 .影响大。 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 ___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___________上的代表值,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注意:实际问题中求得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应带上单位.) 你知道在体操比赛评分时,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吗? 四、【展示汇报】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应用 1.下面是某校八年级(2)班两组女生的体重(单位:kg): 第1组 35 36 38 40 42 42 75 第2组 35 36 38 40 42 45 42 (1)分别求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解释它们的实际含义; (2)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