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讲义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讲义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讲义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讲义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辅导上课讲义

说明:知识细点部分的题目适用于填空与选择题;简答题部分适用于辨析题目。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知识细点

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

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

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

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启发)一词由此而来。

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学记》),它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观点。

16.苏格拉底主张(产婆术)。柏拉图认为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其代表作是(《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最早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其代表作是(《政治学》)。

17、(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每一个人”。

18、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的作品是(《爱弥儿》)。

19、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0、洛克提出(白板说)。他主张(绅士)教育。

2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他提出教育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22、《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作品,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等观点,主张“做中学”。

23、凯洛夫教育学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

2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于(1993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于(1998年)。

二、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

2、狭义的教育

3、学制

4、义务教育

5、终身教育

6、全民教育

7、教育民主化

三、简答题

1.20世纪以来,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有哪些新变化?

2.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3.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有哪些特点?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5.简述近代教育的特点。

6.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知识细点

1、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挥水平

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4、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

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而目前的信息革命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5、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存量)

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6、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

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

7、从形态上看,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

于核心的地位。

8、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的。

9、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特点是: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重功名)

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

10、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活动文化)。其中,(精

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二、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

2、校园文化

三、简答题

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简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4、面对新科技革命,教育观念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

四、论述题

1、试论教育与文化的承传、改造与创新的关系。

2、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知识细点

1、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内发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美国的(格塞尔)。外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

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

3、“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

种类型的人”,这是(华生)的观点。

4、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6、个体身心发展水平主要受到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的影响。

7、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8、(格塞尔)提出了个体身心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9、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它具有(加

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0、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11、(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二、名词解释

1、个体身心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6、发展关键期

7、最近发展区

8、心理断乳期

9、遗传

10、成熟

11、环境

三、简答题

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简述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3、简述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四、论述题

1、试论学校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2、试论教育在人类地位提升中所起的作用。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知识细点

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

动的(归宿)。教育目的的确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也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需要相关。

2、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

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4、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5、夸美纽斯主张造就(泛智)的人。

6、蔡元培提出“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

利主义则必以道德教育为根本”的教育目的。

7、1924年,孙中山规定了“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的方针,按照这一方针,教育所要达到的目

的就是(儿童个性)的发展。

8、日本把(个性发展)、(丰富的创造能力)列入21世纪的教育目的。

9、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目的

2、狭义的教育目的

3、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4、体育

5、美育

6、智育

7、劳动技术教育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特点。

3、简述美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4、简述五育的关系。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知识细点

1、教育系统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

基本的要素。

2、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专业)。

4、教师专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5、教育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6、能不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是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

真正标志。

7、教师的语言首先是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高一

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

8、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

9、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权利)问题。

10、(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其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

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11、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

利。

1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

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13、(《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14、(《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人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

教学设施中活动。”

1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互相(促进)的关系。

二、名词解释

1、师生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

2、简述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四、论述题

1、论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2、论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六章课程

一、知识细点

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

科。

2、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3、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4、(学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

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

5、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七艺”)等,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学科课程。

6、夸美纽斯最早提出要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7、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

活动组成的课程。

8、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

9、课程计划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

10、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

文件。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标写、教学、评估

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

1、课程

2、学科课程

3、综合课程

4、活动课程

5、核心课程

6、潜在课程

7、校本课程

8、课程计划

9、课程标准

10、教科书

11、形式教育论

12、实质教育论

13、学科中心论

14、儿童中心论

三、简答题

1、现代条件下,制约课程的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

2、比较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异同。

3、制定课程计划的依据有哪些?

4、简述课程计划的要素与结构。

5、简述教科书的作用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论述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2、论述学科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的异同。

第七章教学理论

一、知识细点

1、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目

标要求。

3、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

有制约、指导作用。

4、探究式学习是借助提供(结构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

5、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6、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

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

7、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

准则。

8、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

(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内容、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

9、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0、合作学习提倡形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名词解释

1、教学

2、教学任务

3、教学过程

4、教育模式

5、教学结构

6、教学策略

三、简答题

1、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2、教学的一般任务有哪些?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

6、教学模式的主要类型哪些?

7、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论述教学过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2、论述课程的基本类型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4、论述现代教学策略的构建。

第八章教学工作的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

一、知识细点

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5、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6、(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

的结构。

7、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

8、(夸美纽斯)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9、分组教学一般有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种。

10、小队教学又称(“协同教学”),是对教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旨在发掘教师个人

的特殊才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

11、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合作的、(竞争的)和不

相干的。

12、课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类,即根据教学的任务和(主要教学方法)来划分。

13、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14、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15、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主要表现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和检验教

学效果。

16、教学评价根据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7、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指导性原则。

二、名词解释

1、教学方法

2、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评价

三、简答题

1、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2、班级教学有哪些优缺点。

3、教学评价有哪些功能?

4、教学组织形式受哪些条件和因素的制约?

第九章德育

一、知识细点

1、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2、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3、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

4、(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格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

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5、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

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6、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

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7、(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8、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与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

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9、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0、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1、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

行为习惯),可以将其归纳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12、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13、德育的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内社会开放,二是(向国际社会开放)。

14、涂尔干的德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论》一书中。

15、(“合作教育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教育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个性民主化,主张教学、教

育过程应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上。

16、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17、杜威认为(道德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因素。

18、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

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

19、社会学习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20、社会学习论者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采

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二、名词解释

1、德育

2、德育目标

3、德育内容

4、德育过程

5、德育原则

6、德育方法

三、简答题

1、德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

3、简述德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4、中小学德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5、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联系与区别。

四、论述题

1、论述德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第十章学校班级活动与课外活动

一、知识细点

1、班级集体活动是学校按班级组织学生的(教育活动)。

2、(班级)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

3、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标准是由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

4、日常性班级活动有班级(晨会与班会)、值勤、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动。

5、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

6、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主要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成员

间的自我教育)。

7、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

实践活动。

8、教学是学校实践活动中的主干部分,(课外活动)和(班级活动)是它不可或缺的两侧。

二、名词解释

1、班级活动

2、课外活动

三、简答题

1、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2、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与组织形式有哪些?

3、班级的教育功能有哪些?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入学考试复习讲义

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全国联考《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名词解释

心理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02年)认识过程(03年)个性心理特征(04年)实验法测

验法调查法谈话法(访谈调查) 问卷法活动产品分析个案研究法

二、简答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2、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3、简述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突触(原样题) 反射反射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01年)工具性条件反

射强化时程表第二信号系统(98/99年) 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相互诱导(01年) 非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二、简答

l、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2、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3、条件反射如何建立?

4、神经系统有哪些主要的抑制过程。

5、什么叫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有哪两种主要类型?(98年)

6、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99年/04年)

7、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原样题)

8、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9、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三、论述结合教育实际谈斯金纳强化时程表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OO年)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反映感应性(98/00年)信号性反应(02年)

二、简答

1、动物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人类心理发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03年)

5、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6、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三、论述

1、试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2、试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3、结合实际,阐述心理发展的条件。(04年)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名词解释

感觉外受感觉内受感觉本受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

感受性(02年)与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定律感觉适应(98年) 明适应与暗适应对比(00

年) 知觉似动知觉错觉知觉恒常性观察(04年)

二、简答

1、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关系。

3、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

4、运动知觉是如何获得的?

5、简述运动知觉及种类。(01年)

6、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依赖因素。(04年)

7、知觉选择性及其制约条件。(99年)

8、什么是观察?主要的观察品质有哪些?(98年)

9、知觉恒常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10、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02年)

11、简述知觉的理解性及其影响因素。(03年)

三、论述

1、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原样题)

2、什么是观察?观察的品质主要有哪些?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第五章记忆

一、名词解释

记忆(原样题) 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识记再认回忆记忆表

象遗忘(99/02年) 遗忘曲线复习(00年)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有意识记意义识记

联想

二、简答

l、简述关于遗忘的理论。

2、记忆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

3、简述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特点和差异。

4、简述记忆表象的特点。(原样题)

5、简述记忆的生理机制。

6、简述联想的规律。(01年)

7、如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组织复习。(00年)

8、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品质有哪些?(02年)

9、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04年)

三、论述

1、论述记忆过程以及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2、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品质?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98年)阐述遗忘理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学习一个由25个双字词组成的词单,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03年)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一、名词解释

思维抽象概念(原样题l/99年) 问题解决功能固定定势(04年) 变式(01年)创造

思维想象幻想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思维的批判性(03年)

二、简答

1、简述思维的过程。

2、简述概念的掌握。(00年)

3、简述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

4、什么是概念的形成?

5、简述想象的形成方式。

6、简述思维的品质。(01年/04年)

7、创造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8、简述问题解决的阶段。(原样题)

三、论述

l、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99年)

根据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02年)

2、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01年)即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3、结合教学实践,试析学生如何掌握科学概念。(03年)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一、名词解释

情绪与情感需要自我实现心境激情(00年) 应激(02年)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表情动作面部表情

二、简答

l、简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3、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4、简述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98年)

5、简述叶克斯——道得生定律。

6、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01年)

7、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及其信号功能。(99年)

8、简述良好情绪的判断标准。(03年)

三、论述

1、评述关于情绪的生理理论。

2、论述情绪的认知理论。

3、根据图示阐述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01年)

4、根据图示论述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认知一评估学说。(00年)

5、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04年)

6、联系实际谈谈情绪、情感的心理学知识在教学中的作用。(原样题)

第八章意志

一、名词解释

意志意志行动随意运动不随意运动动机诱因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归因

自我效能感

二、简答

l、什么是动机?它有什么功能?(00年样题)

2、什么是意志?它与认识和情感有什么联系?

3、简述动机冲突的类型及特征。

4、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主要方法。(02年)

5、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6、简述动机的驱力一诱因理论。

7、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03年)

8、简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9、简述意志的基本品质。

三、论述

1、结合实际阐述意志行动及其特点。(99年)

2、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其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98年)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九章注意

一、名词解释

注意兴趣(原样题)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定向反射分心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

二、简答

1、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00年)

2、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98年)

3、简述注意的生理机制。

4、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99年)

5、简述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01年)

6、简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7、简述注意的功能。(02年)

8、简述注意的双重加工理论。

9、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03年)

10、简述注意的双重加工理论。(04年)

三、论述

1、论述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2、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章言语与技能

一、名词解释

语言言语(98年/03年) 内部言语(04年) 对话言语自言语书面言语技能(原样

题,04年)习惯练习曲线高原现象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 智力技能(99/01年) 二、简答

l、简述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99年)

2、言语有哪几种?各种言语有哪些特点?

3、简述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4、技能形成一般分成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5、什么叫高原现象?形成高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6、什么叫技能的迁移?迁移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有哪些?

7、举例说明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02年)

三、论述

1、通过实例说明技能与习惯的区别。(oo年)

第十一章能力

一、名词解释

能力(00年) 才能天才一般能力(01年) 特殊能力流体能力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智商智力年龄比率智商离差智商信度效度常模(99年)

二、简答

l、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98年)

2、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原样题)

3、什么叫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它们的关系怎样?

4、简述流体能力与晶体能力。(00年)

5、能力的结构理论有哪几种?主要观点是什么?

6、简述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aL4年)

7、什么是智商?如何根据智商来评估个人的智力高低?

8、如何使心理测验标准化?

9、判断能力测验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02年)

10、简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04年)

三、论述

1、根据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99年)

2、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01年)

联系实际,分析能力形成的条件(02年)

遗传、环境和社会实践等对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什么作用?

第十二章气质与性格

一、名词解释

气质气质掩蔽性格(98年)内倾型和外倾型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一般特质和个别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问卷法投射法罗夏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评定法

二、简答

1、什么是气质?气质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简述气质的体液说。

3、了解气质特征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

4、气质类型理论主要有哪几种?如何评价?

5、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00年)

6、简述荣格的性格内、外倾说。(01年)

7、简述艾森克的性格三维度说。(现样题)

8、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说。(99年)

9、如何测量人格?

三、论述

l、试述性格的特征。(原样题)

2、影响性格形成的诸多因素是什么?

2013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共4套)

2013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最早系统阐述科学教育思想、最明确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康德D.杜威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 3.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反映了高中生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问题。 A.心理失衡B.过分欣赏自我C.过分苛求社会D.以个人利益为中心 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 5.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原则B.教学规律C.教学策略D.教学方法 6.可以强化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并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的学习方式是() A.选择性学习B.参与性学习C.自主性学习D.合作学习 7.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信息革命 8.老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品德评价法D.品德修养指导法 9.教学评价应在指出教师和学生的长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这是指教学评价的()。 A.指导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10.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在课程设置上的主要分歧是()。 A.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B.课程设置是偏重知识还是偏重能力 C.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谁更重要。D.是否要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_________,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2.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其________。 3.德育的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内社会开放,二是向___________开放。 4.教学不仅要使不生获得知识,而且要发展以___________为核心的认识能力。 5.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创造性与____________的培养,认为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活动课程 3.智力 4.学科中心论 5.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原则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师的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外铄论者一般不重视教育的价值。 3.谈话法又叫问答法。 4.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在职教育硕士历年真题19982012教育学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合集无答案

教育学 名词解释: 1998:学制、学科课程、校园文化、教学原则、体育 1999:个体发展的内发论、智育、综合课程、教学策略、陶冶教育法2000:外铄论、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课程、教学计划、个性发展 2001:广义教育、道德两难法、教学策略、课外活动、教育民主化2002:发展关键期、终身教育、课的结构、认识的间接性、观察学习2003:教育资本储量、教育民主化、演示法、形成性评价、平行教育原则2004:全民教育、道尔顿制、学科中心论、螺旋循环说、道德教育2005:苏格拉底问答法、综合课程、道德情感、教学模式、道德内化2006:基础学力、潜能、儿童中心论、探究式学习、德语过程 2007:体育、校园文化、陶冶教育法、读书指导法、教学策略 2008:教育目的、人力资本、课程计划、常模参照性评价、德育方法2009:义务教育、美育、核心课程、教学评价、学校德育 2010:学校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教科书、教学规律、课外活动 2011:教育学、外铄论、课程标准、教学组织形式、道德情感 2012:体育、班级教学、德育内容 简答及论述题 1998: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 简述活动和交往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请联系实际加以阐述。1999:试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哪里?并举例说明。 简单述评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

2000: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功能。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怎样理解在新形势下德育的开放性?请举例说明 2001:试论教育的文化功能。 联系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述评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 200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认识。 谈谈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这位教师使用了哪些方法教育学生?(陶冶教育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这个案例反映了一中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003: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论德育目标要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案例分析:试从现代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角度评析这节数学课。(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但教师的“导”限制了学生的“学”) 2004:试论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联系实际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 案例分析: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理念。(阅读课,由于大鸟干扰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2005: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合作学习的内涵、功能及实施要求。

在职教育硕士 任教工作总结

2014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教工作总结及研究计划报告 工作单位:湖北省谷城一中 姓名:陈明明 本科专业:文秘教育 申请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任教工作总结 2013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我离开了象牙塔,于9月份来到我现在所任教的学校——湖北省谷城一中,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短短半年的时间,我迅速成长,褪掉一身稚气,以认真严谨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主动虚心的态度求教于他人,以一个真诚之心对待学生,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回想这短短半年的时间,有欢乐有忧愁,有笑语也有泪水。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许多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现在我静下心来认真回忆这半年来的生活,做好总结,以全新的心态开始新的工作和学习! 一、思想认识方面 从2009年8月,接到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踏进师大的校门,我们就被打上了一个标签——“教师”。也曾有人质疑过我的选择,但我从不怀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一名教师,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一代人,我觉得甚为骄傲。 四年的大学生活,不断给我灌注一个理念,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也一直以此为目标,踏上讲台,我也始终坚持以教师的道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谨记母校“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尊敬师长,爱护学生,诚信为人,谦虚谨慎,努力在品行方面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刚开始工作,踏上三尺讲台,我也曾遇到不少质疑。缺乏教学经验,跟学生也找不到共鸣,新的教学方法无法施展,都让我倍感压力。但是我终于顶住了压力,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虚心向学校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探讨新颖的教学模式;主动跟学生交流,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现在的我,站在讲台上,能够跟学生侃侃而谈,表达自如,也能够适当的幽默一下,让气氛活跃,与学生的相处越来越融洽,常规教学也得以顺利展开。 二、教学工作方面 一个学期的教学,给我带来最深的感触便是:在教学方面,理论终究是理论,实践才是真功夫。在大学里,我们学到了许多的理论知识,比如教学理念,授课模式,课程标准等等。我们也曾在教室同学之间相互讲课、评课,也参加了近3个月的实习。然而,真正走上教师岗位,才发现这些准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面对的实际状况,要比书本上复杂得多;我们面对的学生,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摸索。 整体而言,我的教学工作还算令人满意。在上个学期,我负责湖北省谷城一中高一(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高一上学期的期中、期末两次联考中,我任教的班级都取得了十个实验班语文单科第一的成绩。学校领导对我的工作甚为满意,学生对我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质疑渐渐变成认同和信任,这学期文理分科后,我开始担任文科奥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上好一节课,前提是要好好备课。刚开始时,我习惯了搜集大量资料综合去看,然而总是找不到头绪和重点,浪费了大量时间,效率却很低。针对这一情况,我请教了师傅,也是高一语文备课组的老师,在师傅的指点下,我开始以一个全新的心态面对备课。备课前,我会认真吃透教材,自己找到每篇课文的关键点,然后细枝末节处再逐步细化。遇到不能把握的问题,我都去虚心同其他老师商量解决。一学期来,我一直坚持手写教案,写详细的标准化教案,同时遵照学校规定超前两周备课。根据不同课时的实际情况,我有时也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招生考试[精心整理复习资料]教育学全编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专题 [案例一] 李老师是新从师范学院分配到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如何管理好班级没有什么经验。他于是向老前辈王老师请教。 王老师说:“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重要是如何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建立自己的威信。” 王老师还举了一个大多数老师如何对待上课讲话学生的例子。他说如果有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眼光扫巡后还不自觉停止,就把他请到办公室去,以免影响别的同学,同时又可杀一儆百。 老师对请到办公室的学生开始都不理睬他,这叫“冷处理”。学生呆在成人堆里,不久便会不自在,开始焦虑,渴望回到同学中去。这时教师开始处理问题了。在“你觉得你今天犯了什么错误?”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如果学生表现出不认错、不合作的态度,教师会使用的一招就是找来一份报纸,让这个学生从开头读到尾,“你不是喜欢讲话吗?今天让你讲个够。,’不念完报纸,学生当然也不能离开教师的办公室。不过,大多数进了办公室的学生很快就会就范。下面一个步骤就是老师跟学生订下处罚条约。“如果下次讲话被我抓住了怎么办?”学生为了急于离开办公室,会胡乱想出一些自我惩罚的办法,如写检讨、自己打自己嘴巴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班里会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敢犯这样的错误。学生都服服帖帖的。 试问: 1.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什么危害? 2.结合案例谈谈如果理解学生的社会地位? 3.请你谈一谈如何树立教师的权威。 参考答案 1.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什么危害? 答: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重传统、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即在教学与教育中无原则的服从教师的权威。在思想教育方面,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于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监督处罚,不习惯于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我管理。 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的学生很多具有自信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不足的弱点,而这些特点是现时代非常需要的品质。 2.结合案例谈谈如果理解学生的社会地位? 答: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从法制的角度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就有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学生有受尊重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罚站、念报纸等行为是不尊重学生社会地位的行为。 3.请你谈一谈如何树立教师的权威。 答:教师的权威并不是教师个人的主观感觉,而是学生对教师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感情的依恋。 教师只有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才会把“权威”奉献给教师。 [案例二]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各类填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起源()()()()。 2、我国教育家()教授提出教育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们的交往。 3、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有了两种形态:(),()。 4、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到()再到()的过程。 5、(),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成。《孟子》:“设痒、序、学、校以教之”。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之学,其宗旨在于()。 6、()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体系。 7、春秋战国时期的()的发展是我国的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私学的代表则是()。 8、汉武帝以后,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宋代以后,()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0、()以后,()被规定为考科举考试的依据。()年,科举制度被废除。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和(),注重()。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 12.教育学是一门以()、()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3.()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中。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 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一词由此而来。 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它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建国君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等观点。16.苏格拉底主张()。柏拉图认为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是通过(),其代表作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他最早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其代表作是()。 17.()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每一个人”。 18.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的作品是()。 19.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的法则全面地、()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20.洛克提出()。他主张()教育。

在职研究生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习题集五

1、 2、A.孔子B.孟子C.赫尔巴特D.杜威 3、6.心理学家提出的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4、 A.个别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5、7.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 德育原则中的()。 6、A.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B.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7、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8、8.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转变。 9、A.学习态度B.学习兴趣C.学习认识D.学习方式 10、9.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称为 11、()。 12、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相对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 13、10.对自己居室、日用品、服饰等方面按照美的观念做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 于() 14、A.感受美B.鉴赏美C.创造美D.领悟美 15、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6、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 的____的教育。 17、2.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的关系。 18、3.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课程类型,其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_________。 19、4.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生的____________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0、5.苏霍姆村斯基认为_________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道德发展的最高目 标。 21、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22、1.职业教育 23、2.最近发展区 24、3.课程标准 25、4.教学评价 26、5.道德认识 27、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 28、1.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9、2.我们既要注意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意小环境的影响。 30、3.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31、4.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就是教科书。 32、5.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 33、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4、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35、2.班主任在抓好学生集体教育的同时为何还要抓好个别教育?举例说明班主任 怎样才能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36、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测试题及答案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 2.提出“白板说”的是( ) A、华生B、洛克C、卢梭D、格塞尔 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 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 )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5.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 )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 6.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 )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 8.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9、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10、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 )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1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 )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12、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1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在职研究生考试_教育学必背精华

一、★★教育与教育学 1. M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 M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J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注意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教育的国际交流不断加强. 4.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5. L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1)背景是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及网络时代的到来;2)内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表现在:人才的全球性流动、国际教育的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的兴起以及国际学位学分的相互承认等;3)意义:对国家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是促进经验交流和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6. L现代教育的特征(20世纪后的教育):1)终身化: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2)全民化: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3)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 机会、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教育 结果的均等,其次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 次是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民主 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4) 多元化: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办学模式、 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5)教育技术的现 代化,即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 1. J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决定教育 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决定教育目 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 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制约,并不意味着 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 校要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 2. J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决定教 育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 M人力资本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 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 的能力. 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 和报酬的源泉;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 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4. J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对科 学知识的再生产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 (2)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具有科学研 究的功能;(4)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 育应用上的技术化要求,丰富科学技术的活 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可能对影响:1) 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 量;3)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促进 教育资料的更新与发展. 可能的影响转化 为现实的影响:1)理论形态进入教育领域, 影响教育者观念,影响教育内容;2)以物 质实体和操作方式进入,引起教育资料的更 新;3)以方式、手段的形式进入,引起教 育方法、手段的更新. 5. J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要求:能力比知识 重要;教学形式个别化;培养目标个性化; 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6. L教育的文化功能:(1)承传. 经历三个 阶段:文字出现之前,依赖于人们之间的耳 传口授;文字出现后,依赖于文字记载和系 统教育;教育帮助人们选取、使用、储存、 创造文化承传的途径和方法;(2)改造. 选 择文化、整理文化;(3)创新. 新的教育思 想、学说、方式方法是文化创新的有机组成 部分,教育为文化创新提供大量具有创造活 力的人. 7. M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 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文化形 态;可以细分为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课程活动文化等.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1. M个体身心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 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是个体的内 在因素(如遗传素质、成熟机制等)和外部 环境(如外在刺激强度、社会发展水平、个 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 果. 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 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 条件大致相似的条件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 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2. L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 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 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 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把握好最近发 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 中小学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 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 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 J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对人的价值的 发现,让知识为人所用而不是由知识来奴役 人;对人潜能的发掘,潜能的发挥必须通过 教育和学习才能实现;对人的力量的发挥. 人有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必须 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发 展人的个性是教育的理想.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不平衡性、 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5. 发展关键期是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 展的不平衡性提出来的概念,又称为发展最 佳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最适宜形 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训练可以 达到最佳效果,错过这一时期,训练效果就 会降低. 四、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广义上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 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 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上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 要求. 层次:教育目的(国家或思想家理想 中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 目标(各学习领域或学科)、教学目标(具 体教学过程中单元课时) 2. J我国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1)德育是培 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 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形成 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它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 教育的总称. 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 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 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体育是授予学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博士毕业后可以进大学任教吗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博士毕业后可以进大学任教吗? 在目前的高校应聘条件中,一本院校自然要求更高,在职博士研究生想应聘成功自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他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应聘一般的二线城市的普通本科院校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想要应聘大学老师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在心态上是需要调整的,必须做好好事多磨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注意主动出击,多选择几所院校进行比较,查看其招聘条件,并选择把握比较大的投简历,这样才能加大自己应聘成功的机会。 教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不仅有在职硕士,还有在职博士。那么教育学博士在职研究生毕业以后可以进入大学任教吗? 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在职博士研究生想要应聘高校教师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高校一般都要求全日制博士,而在职博士研究生如果有更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话,应聘大学教师也是有机会成功的。 当然在投简历的同时,也要做好面试的准备,因为一般都需要经历初试(专业笔试)、复试(讲一节课)、人事处访谈等程序。在职博士研究生想要做老师,就需要在试讲上下功夫,掌握一定的讲课的技巧。 总之,在职博士研究生想要应聘大学老师还是需要做好多方面准备,且主动出击,多线作战,为自己争取机会,才能最后获得成功。 附:在职研究生热门招生院校推荐表

在职研究生信息查询入口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在职教育硕士与其他教育硕士的区别

在职教育硕士与其他教育硕士的区别很多老师一到了6月各个学校招生简章出来的时候就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可以报考哪一个了,自己符合的是哪一种,我将会在这篇文章当中对在职教育硕士、GCT、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农村教育硕士做一个区分,方便大家清楚自己可以报考什么、最为适合报考哪一种。我是勤思在职教育硕士10月联考考前辅导的李老师,如果您能通过这篇文章确定报考在职教育硕士,您可以跟我联系。 首先说一下,在职教育硕士。在职教育硕士是国家承诺的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师或者教育部门相当于中小学教师的教研人员或者工作人员都可以报考的一种硕士学位获得的考试,最后获得的是硕士学位单证,只要本科毕业3整年,就可以在6月进行报名,7月做现场确认,10月正常参加考试,通过初试后,在第二年1月参加复试。一般的学校学制都是2.5年,用2个暑假的时间读完所有课程,然后写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后即可拿到学位证书。 10月联考的科目是两科:教育学心理学综合、外语。两科都有单独的分数线,各个学校单独划线,学校按照分数及复试表现从高到低录取。 GCT,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报考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等均需参加GCT 考试。工程硕士报考条件

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含)以上,或者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四年(含)以上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报考工程硕士里的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硕士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就留、零八散、流就二九,可以咨询更多信息。 兽医硕士报考条件 报考当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且具有动物医疗、动物检疫、动物保护、畜牧生产、兽医执法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风景园林硕士报考条件 报考当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的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具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保护、建设与管理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满足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表意见。 农业推广硕士报考条件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练习试题及答案五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模拟练习试题及答案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这是() A.教育目的B.教学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3.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学科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课时分配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4.人力资本投资除包括职业训练、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迁移和信息搜寻等形式外,还应包括()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社区教育 5.提出要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杜威 6.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不严重的疾病也会把他击倒,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7.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信息革命后提出了()的要求。 A.普及初等教育B.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C.普及高等中级教育D.高等教育大众化 8.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而且也可以为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这说明教学评价具有()的功能。 A.诊断教学问题B.提供反馈信息C.调控教学方向D.检验教学效果 9.按美的规律对自己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对居室、日用品、服饰等方面按美的观念作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于() A.感受美B.鉴赏美C.创造美D.领悟美 10.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人格平等B.自主发展C.受教育D.主导地位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案例分析(6)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案例分析(6) [案例]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1、[案例]欣赏“每一个”学生 --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教育关系篇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舆论力量。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产生;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1)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的质量;(3)科学要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 2、科学技术并不能自动对教育发生影响,可能的影响转化为现实的影响,关键在于科学因素能否进入教育过程。(1)科学技术以理论形态进入教育领域,影响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能力,影响教育内容。(2)科学技术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的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的物质资料的更新,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3)科学技术以方法、手段的形式进入教育,引起教育方法、手段的更新。 3、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再生产科学知识;2、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促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提供了教育迈向一个新阶段的机遇,深刻改变着人们关于教育的旧有观念。 1、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2、教学形式个别化; 3、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 4、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教育与文化的承传: 文化的传承经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口耳相传第二阶段:口耳相传、文字记载和有系统的教育。第三阶段:多种途径包括教育在内。 2、教育与文化的改造: 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 1)教育对文化的选择:选择社会的主流要素和基本精神,选择能有效促进学生多方发展的基本文化要素,选择有利于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实际应用效率较高的文化要素。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提纲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提纲 说明:知识细点部分的题目适用于填空与选择题;简答题部分适用于辨析题目。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知识细点 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 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 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 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启发)一词由此而来。 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学记》),它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观点。 16.苏格拉底主张(产婆术)。柏拉图认为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其代表作是(《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最早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其代表作是(《政治学》)。 17、(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每一个人”。 18、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的作品是(《爱弥儿》)。 19、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0、洛克提出(白板说)。他主张(绅士)教育。 2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他提出教育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2020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备考:教育学判断题

2020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备考:教育学判断题 1、近代学校教育依然能适合当代社会。 答:错。进入20世纪以来,因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产业 结构发生重大转换,使得近代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合和满足社会的 需求。具体地说,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发生了如下的变化:(1)要求 增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直接联系;(2)要求教育向终身化的方 向发展;(3)要求学校进一步面向未来,先行一步,为社会和人类的未 来前景提供教育保障;(4)要求学校教育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实践水平。 2.学校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答:错。学校教育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有可能 脱离生产劳动,当语言的发展到了文字出现后,学校才出现,才有了 学校教育。 3、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答:错。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 要目标。二战前双轨制教育制度使两种教育相互隔离,普通中学中不 能升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合社会生活的水平。三战后综合中 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终身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 答:错。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 年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 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5、教育的民主化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答:错。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

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6、教育的多元化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答:错。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我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答:对。这是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名言。愤即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8、《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比较系统论述教育学的专著。 答:对。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比较系统论述教育学的专著。 9.大学是以“学术性”为单一标准。 答:错。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第六章课程

第六章课程 概念 1、课程:在我国,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通常我们讲的“课程”是广义的课程,包含三层意思:1)课程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劳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3)课程还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将人类文化按科学分类,从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与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 3、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4、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选取特定内容构成 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 5、核心课程:是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一种课程。它在兼顾学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在增强学科间的联系方面,在结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及认识特点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 6、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着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习惯、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本质在于不可控制性。 7、必修课程:是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8、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一般均有相应的教科书 9、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指的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 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10、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 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 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理念、教学 方法、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与教学评估等基本要 求。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11、形式教育论:相信在认识中理智的可靠,主 张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 展,强调心智的练习及其迁移是发展官能的惟一 途径。在课程问题上,形式教育论强调古典语言、 文字和古代历史、数学、逻辑学等学科的教学, 强调形式训练。 12、实质教育论:认为在认识中只有感觉经验才 是实在的东西,因而强调经验的积累和联系,教 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而非能力。在课程 问题上,实质教育论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 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实质性内容。 13、学科中心课程论:出发点和中心是学科本身。 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 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为目标。学科中心论关心的是知识的传授,强 调知识的系统而忽视儿童身心及社会发展的要 求。 13、儿童中心课程论:主张按儿童的需要、兴趣、 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因此提倡活动课程、经 验课程。强调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顺应和满足儿 童自然发展的需要,因而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 特点和心理发展要求来确定课程。强调从儿童的 直接经验出发,按个体经验发展的逻辑来组织课 程。强调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 14、社会中心课程论:认为学校课程应以目前正 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为内容,强调 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强调社 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强调学校教育应成为维护 社会结构、保持社会平衡、建立社会新秩序的工 具或手段。主张围绕社会改造的中心问题来组织 学校课程 一、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 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 学科。 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即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发展水平、 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课程的 内部因素。 三、近代有影响的课程理论 1、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2、学科中心课程论和儿童中心课程论 四、课程的基本类型 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将人类文化按科学 分类,从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与知识,组成各种 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 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代表人物: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学科课程的特点:分科设置;强调内容按学科 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重视学科内容的 内在联系;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优点:使相同 或相近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连贯起来,形成逐步 递进、内容连续的逻辑系列,有利于人类文化的 传递;所授知识、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严 密性;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局 限:课程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向脱离;在 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及学生全面发展的 价值;可能会压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 2、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 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 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 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 局限:课程内容及安排往往没有严格的计 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和 基本技能。 代表人物是杜威,其活动课程理论建立在 “经验来自行动”、“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 改造的过程”两个基本原则上。 ※我国课程计划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具体分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这样一种形态 的课程与杜威主张的活动课程既有一定的渊源, 也存在较大差别。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学科课 程并不对立、也不矛盾,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 科课程的不足。 3、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1)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 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选取特定内容 构成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 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 构成课程。 (2)核心课程:是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 中心学习内容的一种课程。它在兼顾学生发展和 社会的需要、在增强学科间的联系方面,在结合 学生的兴趣、需要及认识特点方面,是有积极意 义的。 4、潜在课程: 也称隐性课程,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 明学校中还存在着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 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 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习惯、情感等发生影响 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 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本质在于不可控制 性。 5、从学生修习的角度看,课程可以分为:必 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可以 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五、课程计划 1、意义: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它指的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 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 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 统一要求,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 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 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 年、假期进行划分。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 和重要依据。 基本内容: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 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编制的基本原则 3、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改革: 改革的背景:一是改变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 模式,给地方和学校开发和管理课程的权利,二 是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 增设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三是改变只有必修课 没有选修课的局面,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以更好 的适应不同吸取不同学生的需要。 改革的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 程门类和课时比例;(2)设置综合课程;(3) 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为地方和 学校开发课程留有空间。 六、课程标准 1、意义: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 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 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 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与教学评估等基 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2、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部分、课程目标部 分、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建议部分。 七、教科书: 1、意义: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 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 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2、作用 3、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 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