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一、历史背景: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

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

表现 (1)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经济领域:专制君主、银行家和商人、中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下层贫民,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3)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挑战天主教权威。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3、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促思想解放

5、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世纪——16世纪):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

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②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2、政治上: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①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②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二、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原因、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主要内容、影响

2、加尔文宗教改革:原因条件、内容、作用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背景、内容、结果

三、历史作用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精神文化: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尼、英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四、实质: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2、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大一统神权统治

①天主教进入全盛的原因:积极谋求统治欧洲

A、舆论准备(制造歪理邪说):提出”神创说” 、“太阳月亮说”;

B、内部改革: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

C、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实质是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范围;

D、欧洲封建王权衰弱,天主教趁虚而入;

E、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

②表现

A、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B、政治方面:提出“双剑说”,声称王权来自教会。提出“太阳月亮说”,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

【历史纵横】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提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

C、思想文化领域: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掌握了宗教的解释权)。

D、社会生活方面:影响无处不在。

二、宗教“异端”:什么是“异端”?——各种不符合天主教传统教义的思想,被斥之为“异端”。

1、原因:中世纪时,由于天主教会的专断,人们就开始了反封建斗争。

2、形式:宗教“异端” (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合作探究】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①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②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③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3、表现(事件):

A、14—15世纪的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B、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4、主要观点:

①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

造的;②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③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④没收教会的财产;⑤《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⑥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⑦用民族语言传教。

5、作用: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实质: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19.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表现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种形式上。

关系:①都是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发生的;②斗争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因为天主教会是西欧中世纪以来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③从使用的“武器”来说,都是以“旧”反旧,即文艺复兴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为武器,而宗教改革也是以对上帝、耶稣的信仰为前提,这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与软弱;④从结果来说,都促成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

1、根本原因:16世纪初,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

3、主观原因: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立志改革;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教皇利奥十世);

二、目的: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三、经过:

1、开始:1517年10月“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①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实行;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②意义:A、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B、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四、主要内容:

内容实质

教义方面

1、思想基础是“因信称

义”:(减少教堂和修道院,

简化宗教仪式,将七项圣礼

去掉五项,神职人员也可以

结婚生子);

2、“与上帝直接对话”:

《圣经》是人们惟一信仰的

神圣权威;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

资产阶级要求自由、

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

的思想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

建立“廉价教会”的

要求,进行资本原始

积累

教会组织

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高于

教权,并支配教权;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

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

4、建立本民族的教会。的控制,加强王权,

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

要求

五、影响:

1、实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2、对德国:①在德意志各地反响极大,迅速得到广泛传播;②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如闵采尔农民起义等;③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促进其民族语言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拓展;

④1555年“教随国定”原则确立,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注意:马丁·路德明确反对农民起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

3、对欧洲: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学思之窗】马丁·路德的思想同教会的说教有什么冲突?

答案提示: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他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的信仰,信仰得救,《圣经》为人们信仰的惟一权威和依据,—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信仰上帝,与上帝直

接交往才是正道。这同天主教的传统说法,即主张只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必须靠繁缛的宗教仪式才能使灵魂进天堂是根本相反的,这种论点对教皇和天主教会是一个沉重打击。

3、阅读材料,联系相关历史事实,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

答案提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2、时间:1536年开始

3、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作用:冲破了天主教会不可动摇的权威,要求自由、平等。

②思想核心:主张“先定论”,人的意志无法改变;宣扬选民或弃民。

作用: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③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作用:引起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④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作用: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成为日后尼德兰革命与英国清教运动的旗帜。

4、历史作用(评价):

①进步性: A、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B、净化了社会风气; C、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主张更为激进,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E、国际性影响广泛,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②局限性: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如火刑——西班牙的塞尔维特等。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①资产阶级的要求: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②社会各阶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③英国君主:日益集权的英国君主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④导火线:亨利八世离婚案——实质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2、概况:

①发起者:国王亨利八世

②时间:1529年开始,

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标志着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正式决裂。

③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④动机: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加强统治,维护日益强大的王权。

3、主要内容:

①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上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②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③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④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①改革方式:发动者是国王,自上而下地展开。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的国王;②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与国家利益的需要,动机是维护日益强大的王权;③新教内容:改革不彻底,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④影响: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后出现清教运动。

5、结果(影响):

①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②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③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④比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

三、宗教改革和社会变革

1、主要流派和实质:

①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早期资产阶级政治运动。

②主要流派:新教教派

A、路德教派:德意志北部、东北部—→北欧三国—→美国等;

B、加尔文教派:瑞士—→法国、英国、美国等;

C、英国国教:英国(“安立甘宗”或英国圣公会)。

2、对欧洲的影响:

①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②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到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③打击了封建势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加尔文教民主化的色彩为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了借鉴,成为尼德兰革命的旗帜。

3、对英国的影响:

①天主教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贵族手里,对英国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适合自己需要的廉价

教会,形成清教运动,后以清教为旗帜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的地位与影响: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早期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其结果是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使科学和自由的思想成长起来,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动摇封建主义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使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得以广泛传播,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

【重点阐释】

1、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

相同:①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②主张信仰得救;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之处是:

①出发点和目的: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②获救决定性作用: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的先定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③神圣性: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④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加尔文教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

(1)相同点:

①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②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③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

④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

(2)不同点:

①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②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③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④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⑤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28.15世纪前后,中国与西欧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哪些不同的现象?分析这两种思想文化现象不同的原因,及其对各自历史发展的影响。

15世纪前后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控制着思想,科举考试只准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只准用儒家经典解释,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题限于八股文体,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明朝宦官专权,打击东林党人,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思想文化完全处于封建专制的控制之下。

而同一时期西欧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作用,鼓励发挥人的创造力,反对宗教神学,重视科学实验。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反映。

明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把大部分知识分子吸引到读书做官的道路上,明中后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思想文化被专制强权所控制。

西欧不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而且完成了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思想逐渐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

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中国的封建专制使中国开始落后。

不同之处:材料一仅反对教会特权,材料二、三不仅反对宗教神权,而且还反对世俗封建贵族的压榨,并主张用暴力手段达到目的。原因:材料的作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马丁·路德代表世俗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托马斯·闵采尔代表受压迫最重的下层劳动人民(农民阶级)的利益。

宗教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宗教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梁子毓英语学院英语137班 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又是发达国家中最具宗教色彩的国家,可以说美国的发展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宗教从美国建国伊始至今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这种影响绝不仅仅只是停留在道德方面,在政体的确立、民主制度的促进等方面都有着同样深远的作用。如今,宗教在美国的影响力有增无减,信仰上帝的人越来越多了,宗教在美国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研究宗教对美国发展的影响更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特征,可以使我们对宗教在美国社会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宗教美国社会影响 引言 美国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其宗教性。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移民带来了他们自己的宗教,使美国成为多宗教的国家。各种不同的宗教必然会对美国的社会产生影响,同样也融入了美国的文化。在众多宗教中,影响最大的是新教众多教派中的清教,清教在发展过程中,其影响超越了宗教领域,渐渐渗透到了美国宗教以外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使美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带有明显的清教主义特征。清教主义因而成为美国文化和社会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美国的文明都刻有明显的清教主义印记,清教主义文化也造就了独特的美利坚精神与文化。 一、基督教新教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美国虽然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却从一个英属殖民地逐渐成为世界上的头号强国。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民选总统,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这些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些都与基督新教及其伦理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是决定性的。 早期殖民北美的新教1徒的新教信仰,构成了北美早期社会思想风潮的主调,也构成了以后美利坚的民族精神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是因为早期移民北美的多数人都是新教教徒的缘故。由逃亡的清教徒们建立的美洲殖民地,在宗教上,一直与英国本土的宗教处于对立状态。美洲大陆的宗教主流为清教徒,英国的国教则为天主教与新教的混合体圣公会安力甘宗,安力甘宗作为英国国教一直是清教徒改革的对象。在美国独立战争及18世纪二十年代,英国本土和美洲殖民地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伟大复兴”运动,这场运动在美国是新教教义的普及和强化运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新教教义在新大陆被强化的运动,这场运动最后导致了新教的进一步振兴,从而在思想上与英国国教彻底脱离了关系。宗教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北美殖民地人群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了殖民地与英国本土的在宗教上和政治上的离心力,为独立战争做了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准备。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本土上的宗教对立,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美国近代发展奠定基础的南北战争,实际上也有着深刻的宗教原因——美国清教对南方奴隶制的憎恶而引起的南北方对立。废奴主义一直是基督教教义的传统。在新教中这被理解为上帝爱世上的每一个人。这种思想成为西方人权思想的源头。既然上帝爱每一个人,个 1新教:新教(Protestantism)是由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罗马天主教的一系列新教派的统称,主流教派有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圣公会。

世界近代史九:宗教改革

历史学考研科目世界近代史之宗教改革 本节主要内容: 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闵采尔与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与加尔文教的创立;英国国教会的产生;反宗教改革运动。勤=思整理了一下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本节导论: 16世纪爆发于德国,继而波及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其历史任务是在思想上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神学思想体系,在组织上摆脱罗马教廷控制,在政治和经济上摆脱教廷压迫和掠夺,实现民族教会自主。欧洲宗教改革首起于德意志,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引起了德国农民战争的爆发。欧洲宗教改革影响最大的是瑞士加尔文改革、尼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运动,都是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的。面对宗教改革,天主教会进行反改革,组成耶稣会,企图复兴罗马教会,重树教皇权威。耶稣会曾在明末清初进入中国,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历史学考研球,逸散就、凌⑨巴斯、就贰起。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深刻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路德教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揭示宗教改革的实质,并对闵采尔的人民宗教改革思想以及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影响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探讨。 重点和难点: 应讲明以下三个问题:宗教改革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运动发生的三个中心地区德国、瑞士和英国的特点是什么?运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 对于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重点应讲明: 1.15世纪西欧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出现是运动的必备条件。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开始推动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这些民族国家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意

4-美国宗教 练习题

Chapter 4 Religion 一、Tell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false. 1、__________ Most American people are Christians. 2、__________ Christianity, Islam and Jewish are the three major religions in the world. 3、__________ The Protestant Church is the state church of the U.S. 4、__________ There are more Protestants than Catholics in the U.S. 5、__________ The U.S. was founded in 1790. 6、__________ Easter is a Christian festival on which Christians celebrate Jesus’rising from the dead. 7、__________ In the American Congress, 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to pray. 8、__________ Competition results in the original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in early America. 9、__________ For doctors, “confidentiality”is a basic rule to protect patients’personal information. 10、__________ If you do volunteer work, you don’t need to pay tax in the U.S. 二、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information. 1、America is called a “________”, which means it is a multinational country. 2、Because of ________ and ________ to all the faith, America is a country with religious diversity. 3、________, the Eastern Orthodox Church and ________ make up the three major Christian groups of Christianity in the world. 4、“WASP” refers to 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 was the only President who was not a protestant. 6、Christmas is a Christian festival, on which people celebrate ________. 7、One of the most popular Christmas carols is ________. 8、The worldwide famous painting ________ depicts the last meal before Jesus died. 9、In ________, Americans limited the power of the government as to the rights of individual religion. 10、________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values mainly held by Protestants. Scan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三、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on the basis of what is stated in the text.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religions has the biggest number of believers in the U.S.? (a)Buddhism (b)Judaism (c)Christianity (d)Islam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regarded as one of the three basic religious beliefs? (a) Protestant (b) Catholic (c) Judaism

第六章__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生、发展和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时期。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内容主要表现为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发展资本主义新文化。但这一文化运动是以经济的新发展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为基础的。正是在西欧封建制度全面危机的形式下,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和教育等方面。作为文艺复兴运动指导思想的是通常所说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征是: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性;反对中世纪教会所宣扬的来世观念、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强调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新的世界观,促使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都获得了新生,并生气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些新的哲学理论向反动的经院哲学体系发动了全面的挑战,沉重的打击了神学世界观,也倡导了一种新的方法论,为近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倡导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新成就与新的特征,都对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形成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新面貌与新特征。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一、人

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1.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反对绝对依赖和盲目信仰教会的教义和教规。 2.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宗教压抑和禁锢。 3.提倡现实幸福,肯定人是现实生活创造者和乐趣的享受者,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4.提倡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各谐教育,反对把肉体视为“灵魂的监狱”。 5.提倡学术,尊崇理性,以理性取代神性。二、人文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1.培养目标上,不再是仅为了培养神职人员以及宗教和神学的目的,而是(1)复兴了古典的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理想。(2)培养懂得世俗学问,尤其是古代文化,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能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人。(3)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事业家品质的,懂礼仪,身心健康,具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 2.教育内容上:和学科成为教学主要内容,美育和体育得到复兴,关注自然科学的学习。 3.教育职能上,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所赋予人的职责。 4.教育价值观上,重新发现人,重新确立人的地位,强调人性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5.教学方法上,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创立了运用实物和模型进行直观教学的方法,力图把教学从死记硬背的经院教育中解放出来。(2)重视户外学习和远足学习。(3)为了教学的便利,一些教师开始用本国语进行教学。 6.教育机构上,建立了新型机构,复兴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进程。 7.道德教育上,原罪论开始解体,人道主义、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enaissance and Reformation 浅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Renaissance and reformation had an indelibl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in Europe. Renaissance liberated thoughts, and developed culture and art.Reformation broke the monopol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and cleaned the church. They are the the eternal memory in European history.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对欧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文艺复兴解放了细想,发展了文化与艺术。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清洗了教会。他们都是欧洲历史上永恒的记忆。 关键词:Renaissance文艺复兴Reformation宗教改革 The feudal system封建制度天主教会The Catholic Church liberated thoughts解放思想 中世纪(medieval age)的黑暗使的欧洲的发展有些停滞,教会的专制使的整个社会显得阴气沉沉,因此发生在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为整个欧洲带来一阵清风,给混沌污浊的欧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Reformation)更是给欧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有何不同呢? 文艺复兴虽然带来了欧洲文化和艺术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这种形式的运动是小众参与的,那些有文化,搞艺术的,贵族的人毕竟是少数。虽然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很深远,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但是这些在当时的人民群众看来都是虚无的,跟他们的生活不相关的,他们仍然在黑暗的教会的统治下过着艰苦的生活,这就看出了文艺复兴当时在欧洲社会的局限性,文艺复兴属于思想解放运动,所以当时解放的只是一些有思想的人,对于人民大众,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然而,宗教改革则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The Catholic Church)的垄断地位,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在极大的程度上的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我们都知道,西方文化一宗教为主,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宗教,一旦宗教进行改革,意味着整个民族的人民的生活和宗教信仰要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属于一项全民运动,它不仅清洗了中世纪污浊的教会制度,更给广大教徒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这就是宗教改革最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综合一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有一下几点: 相同点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发生在在西欧封建制度(The feudal system)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检测(二十八)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作业】

检测(二十八)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马丁·路德废除了教士的豁免权以及牧师、僧侣、修女不交纳赋税、不履行城市义务的权利,从而把他们纳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通过培训市民出身的传教士进行布道,减少了圣礼和烦琐的宗教仪式,提高了传教的质量。这反映了德国宗教改革() A.破除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束缚 B.倡导因信称义宣扬理性主义 C.适应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D.关注民众疾苦体现人文主义 解析:选C题干材料有关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内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从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这适应了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故C项正确。 2.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针对“日心说”,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回应道:“有谁胆敢将哥白尼的依据置于圣灵之上呢?”这表明() A.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 B.宗教改革阻碍科学革命的推进 C.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背道而驰 D.新教与旧教教义主张基本一致 解析:选A针对“日心说”,路德和加尔文持反对意见,说明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故A项正确。 3.(2018·山西名校联考)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这反映出英国() A.不承认罗马教廷B.世俗王权不断加强 C.把新教作为国教D.推崇宗教信仰自由 解析:选B材料中“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禁止……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都体现了限制罗马教会权力的特点,这在客观上加强了世俗王权,故B 项正确。 4.《圣经·新约》中称:“心里相信,就可称义。”但又强调“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因此有宗教学者认为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是“故意曲解了《圣经》”。这种“曲解”()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3.3.2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作业)

第二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9·河北唐山摸底)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B. 民族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 C.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D. 建立资产阶级廉洁教会的需求 2. (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但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 A.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3. (2018·河北保定二模)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 A. 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 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 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4. (2019·河北邢台月考)马丁·路德认为:教育是要培养“具备世俗生活知识和能力的人”,“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位基督徒的天职。这一论述( ) A. 摧毁了罗马教廷的宗教权威 B. 践行了“因行称义”的原则 C. 推动了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D. 使世俗王权高于天主教权 5. (2018·河南郑州三模)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 A. 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 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 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 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6. (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面两幅图片是1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 (左图为新教大学,右图为天主教大学。实线为世俗专业,虚线为神学专业)据此可以推知( ) A. 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 B. 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C. 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 D. 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 7. (2019·湖北武汉十月联考)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了一个“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这说明孟德斯鸠( ) A. 主张回归自然 B. 反对教会特权 C. 追求社会平等 D. 倡导权力制约 8. (2018·山东滨州二模)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

美国人的宗教情结

美国人的宗教情结 姜守明 提要: 在美国这个由移民及移民后代组成的社会里,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各派基督教,形成为一种不能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虽然政教分离是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美国人的宗教情结非常浓厚,基督教意识根深蒂固,基督教的影响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会对教育的介入是以传播宗教思想、宗教信仰为目的的,许多宗教信念,如基督教的仁爱与平等的主张,与人类的企求相吻合,与社会文明的前进方向相吻合。教会对美国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的介入,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作用。 关键词: 宗教情结 政教分离 信仰自由 美国人 作者姜守明,男,1959年生,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 210097) 基督教产生于古代东方,可是自从西方人接受以后,他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始终忠贞不二。作为欧洲人后代的美国人,他们对基督教的信念也坚定不移。在这个由移民及移民后代组成的国度里,宗教情结非常浓厚,基督教意识根深蒂固,基督教的影响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美国人是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宗教民族,今天的美国是一个无国教的宗教国家。 一、美国人的基督教情结 2002年6月26日,加州旧金山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作出裁决,要求美国公立中小学生面对国旗唱诵“忠诚宣言”———向一个“在上帝治理下的”国家宣誓效忠的做法违反了美国宪法(修正案)所确定的信仰自由精神和政教分离原则。“9?11”事件之后,纽约市教委也曾下令,要求纽约学生必须每天朗读一次“忠诚宣言”,以示对美国的效忠,但这一形式主义的教条立即遭到抵制。纽约市第三学区的学校委员会认为,根据联邦最高法院1943年在西弗吉尼亚州教委对伯纳特一案中作出的判决,宣布学生有权拒绝在课堂上起立作效忠宣誓,告诫人们不应把爱国主义和对美国的忠诚与信仰变成一种宗教信条。1962年联邦高等法院曾经裁定,教会在公立学校举行祈祷的做法是违宪行为。现在,旧金山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又推翻了1954年经艾森豪威尔总统提议、由美国国会批准的一项法案,该法案决定在“忠诚宣言”誓词中添加了“在上帝治理下的”几个字。 既然政教分离是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信仰自由是美国人拥有的一项基本人权,为什么关于中小学生的“忠诚宣言”誓词问题会引起轩然大波?为什么美国人偏爱上帝、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情结呢?透过美国人与宗教的关系,或许可以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一,对国家表示效忠的“忠诚宣言”誓词涉及到政教分离的基本立国原则。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佛逊、本杰明?富兰克林都不是基督教徒,他们不仅与教会不睦,藐视《圣经》和基督教权威,而且为新生的合众国确定了三权分立、联邦—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7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二编近代教育史 第7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一般特征。 答:(1)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影响久远,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强调尊重儿童、注重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思想。其主要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二者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a.前期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重视以古典语言和古典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并把宗教教育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如维多里诺主张通才教育,并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强调古典著作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伊拉斯谟则主张基督教与人文主义并重,强调人文主义基督教化,基督教人文主义化。 b.后期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后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重视教育的世俗性和贴近现实生活,强调教育应培养新人。如拉伯雷提倡一种新的个人的教育自由观;主张身心并行发展;要求认识所有事物等。蒙田倡导教育要培养一种具有渊博和实用知识的、有良好判断力和道德品质、有良好体魄的新人。 ②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也比较注重教育世俗性,但它更强调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路德新教强调国家应兴办学校,教育权应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得到普及。加尔文也提出了普及教育、免费教育的主张,要求国家开办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使所有儿童都有机会受到教育,学习基督教教义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加尔文还亲自领导了一些教育实践活动。当然,新教提出的普及教育主张是以宗教教育为中心的,这体现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目的的双重性,首先是为了促进宗教信仰,其次才是为了世俗利益。 (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尽管人文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色,但在基本特征上毕竟有共通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②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③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④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⑤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时作业及答案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3·济宁高二检测)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 牛。”右图漫画形象地说明了() A.罗马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 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2.(2013·昆明高二检测)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 D.否定教皇地位 3.面对教皇和教会组织的围剿,路德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这最能表明他() A.对天主教会的教义、做法不满 B.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坚持斗争 C.痛心于天主教分崩离析的局面,积极挽救 D.得到了德国人民和部分封建主的支持 4.(2013·潍坊高二检测)“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他主张“从头到脚改良教会”。上述观点主要反映马丁·路德的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天主教徒不应盲从教会说教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虔诚信仰并与上帝直接对话 5.(2012·广东文综)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6.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中,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特别受到诸侯的欣赏() A.《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B.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C.减少教堂和修道院 D.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 7.(2013·南京高二检测)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掀起者,他的宗教观点具有极高的价值。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宗教观点反映了欧洲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 B.其宗教观点用宗教语言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主张 C.其宗教观点是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的新主张 D.其宗教观点从根本上触犯了德国封建集团的利益 8.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14—17 世纪起源于意大利、随即蔓延到几乎全欧洲的文艺复兴是思想文化领域内“ 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 [ 1 ]。在其推动下,由马丁· 路德于德国发难的宗教改革是在宗教领域内反对以天主教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的运动。“ 从这个时代起,我国以及整个东方文明,逐渐从世界上领先的、繁荣的地位而转向落后与衰落,西欧则从这时起逐渐超过了东方” [ 2 ]。因此,这一课题一直引起中外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仅就这一课题中与中学教学有关的一些问题将最近史学界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谨供参考。 一、关于文艺复兴 1. 文艺复兴起源或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有关文艺复兴的起源,史学界经过长期研究,基本取得了一致,即“ 文艺复兴多重起源说” ,也就是说,文艺复兴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下产生的。但不同的学者在论述这一问题时侧重点有所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 )经济因素说:郭振择认为, 14 ~ 16 世纪,西欧各国封建社会内部先后产生了资本主义关系,新的资本主义要求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为了取得政治上的合法地位,首先向教会神学统治和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冲击,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关系和人文主义倡导下产生的。[ 3 ]文艺复兴最早滥殇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而此时佛罗伦萨的经济发展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基础。郑如霖分析,佛罗伦萨工场手工业发达,商业贸易规模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新文化的发展必然要冲破教会的桎梏和摆脱经院哲学的世界观,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就从文化的各个方面向封建制度和教会展开了斗争[ 4 ]。 ( 2 )政治因素说:王小兰认为,意大利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和某些城市政权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美第奇家族当政时期是佛罗伦萨的黄金时代,其中罗伦佐· 美第奇不但是“ 文学家的保护人” ,他本身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对建筑、音乐、诗歌都十分爱好,他统治期间,佛罗伦萨的文化达到最高峰。有些统治者出于统治的需要,重用人文主义者,到 15 世纪中叶,人文主义者已大量充斥于各地的政府机构中,对推动文艺复兴运动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5 ] ( 3 )文化因素说:张尚仁认为文艺复兴之所以起源于意大利,是因为意大利在承袭古代文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若干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 6 ]孙锦泉认为,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使意大利在对古希腊文化吸收方面在西欧各国独占鳌头,从古代继承下来的文明还继续居于领导地位;[ 7 ]北意有丰富的古典藏书和完备的图书馆系统,南部文化北向流动的撞击,独步全欧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文化效应——文化的世俗化和非闭锁型倾向、注重文化教育投资的城市观念、物质归向于文化型的市民消费特征等,都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起源的原因。[ 8 ] 随着研究视野的逐步拓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在历史研究中乐于运用各种方法,因而考察历史现象也变得多角度、多层次,越来越从更微观的角度进行历史阐释,在考察文艺复兴起源时,在以上各因素交互作用观点的基础上,又从更深的层面提出新的观点。王挺之认为,意大利佛罗伦萨那种“ 以公众庆典和仪式为特色的社会生活的开放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的文化空气在人们心理和社会实践上都对文艺复兴有一种潜在的、不可低估的影响。” [ 9 ]刘建军认为文艺复兴的原因,更直接来自于文化演变上的因素,概而言之,既是由于中世纪内部人学因子生成的结果,同时也在于历史给予当时文化发展的四大馈赠(中世纪社会产生了现代城市、大学的出现、神学导致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宗教内部发生了变革要求)和三大机遇(黑死病导致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考、古代文化典籍的重新发现在此时人们面前展示出了一个新世界、地理大发现拓展了人的视野)。[ 10 ]解光云认为意大利较早形成并迅速趋于强大的文化消费,使意大利的文化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从而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经改造创新后再生的文化产品,为文艺复兴提供了必需的养料。[ 11 ] 2. 文艺复兴及其文化的性质 对发动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阶级属性的界定的分歧而导致了国内史学界对文艺复兴及其文化性质观点的分歧。长期以来,苏联学者对文艺复兴定性的结论给我国学者很深的影响,认为它是“ 新兴资产阶级文化” [ 12 ]或“ 早期资本主义文化” [ 13 ],从 50 年代以来的论著基本都沿用这个看法。刘祚昌论述文艺复兴性质时指出它是“ 欧洲思想界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并非对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为求得自身的发展,他们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释放出来,不得不借用与基督教神学对立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又超越了古典文化,其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思想都鲜明地表达出新的时代精神:重视现世生活、重视人的价值、强调运用人的理智,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 [ 14 ]而袁庆和则将一种模糊的方法试用于文艺复兴的课题,从人文主义者服务对象的模糊性(既有教皇、封建主的“ 庇护” ,又有新兴市民阶级)研究,发现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文艺复兴文化是“ 市民阶级发展阶段的产物,是市民文化向资产阶级文化的过渡” [ 15 ] 3. 对文艺复兴的评价 以往学者都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来谈文艺复兴的影响,实际上对于中世纪后期引起社会深刻变革的这一大规模社会运动,仅从文学艺术方面评述过于表面化,近年来学者对这一问题逐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尹虹认为文艺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在于

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五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A.教权高于王权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德意志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便于罗马天主教皇对德意志的控制和掠夺。 2.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是() A.德国宗教改革B.英国的清教运动 C.瑞士宗教改革D.尼德兰宗教改革 解析:选D。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尼德兰人民进行了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卡尔文宗教改革的是() 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 ②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度、基本教义和宗教仪式 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 ④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综合比较能力。④是相同点,可排除A、C、D三项。 4.之所以说欧洲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潮流,主要依据是() A.对天主教会发动了摧毁性的冲击 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 C.发展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框架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中“思想解放”信息,可首先排除B,因为B属于经济方面;A中“摧毁性”表述有误,排除;D应是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

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 学说——“因信称义”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材料2: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促使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 (2)材料1中“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是如何实现材料2中“宗教思想自由原则”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第(1)问从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方面作答。第(2)、(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答案:(1)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 (2)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获得上帝的赦免;天主教则主张靠教皇和圣礼等繁琐的宗教仪式才能升入天堂,即“因行称义”。 (3)德意志新、旧教诸侯发生多次战争后,于1555年签订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领地中的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原则。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中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材料2:……卡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卡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间的王国难道还能

美国宗教分类及介绍-

Relij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Protestant(新教) 2.Catholic Church(天主教) 3.Judaism(犹太教) 4.Eastern Orthodox Church(东正教) 5.Buddhusm(佛教) Religion in America is very diverse

Christian: Protestant 51.3﹪ Catholic 23.9﹪ Other Christian 3.3﹪ Jewish 1.7﹪ Buddhist 0.7﹪ Muslim 0.6﹪ Hindu 0.4﹪ Other 2.0﹪ Unaffiliated 16.1﹪ Christian Beliefs 一.The basic beliefs of the Christian

laitn,that Christians from all denominations can agree on,are that: 1.Jesus is God’s son. 2.Jesus came to earth as a baby,lived a perfect life,and died on a cross as a sacrifice for our sins. 3.Jesus will come back again as a King.He will take his followers to live with Him in heaven. Many people in America are "deists".They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God,but they don't think He is involved in our lives to a great extent.They don't seek God or follow Biblical teachings. Many others in America are "practicing Christians".They seek to follow God's will in their lives and often meet together with other Christians at Church meetings,42﹪American “go to church”at least once a week. American Character of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1.知识结构 引言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文字重点说明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势力的精神独裁和14世纪以来人们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渴求,时间跨度非常大。建议对古希腊人文思想萌芽后的历史做简要说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这

里可以对基督教的精神统治简要介绍,其他方面留到讲宗教改革时进一步说明。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象意大利人的血液);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君。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文艺复兴 (14-16C,意大利 ------------ 欧洲) 是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意大利有很多得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