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水资源公报-中国

2012年水资源公报-中国

2012年水资源公报-中国
2012年水资源公报-中国

201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2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长江和黄河上游干流分别出现5次和4次洪峰,三峡水库迎来建库以来最大洪水,6个强台风或台风在一个月内集中登陆,西南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春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科学应对,有关各方共同努力,紧急转移群众1001万人,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87万人,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常年减少五成,完成抗旱浇地2.59亿亩次,解决了1303万人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饮水安全。

2012年是水利改革发展乘势而上、取得突出成效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水利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中央兴水惠民政策举措进一步落实,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全面加快,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落实。完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确认到省,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不断强化。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扎实推进,组织开展江河湖库水量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30个国家级试点通过验收。启动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编制《全国重要江河湖泊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开展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启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妥善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组织开展江河湖库水量统一调度。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88.0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150.1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7.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

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64.2mm,比常年值偏多11.0%;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1262.7mm,比常年值偏多5.2%。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天津、辽宁、江西和浙江4个省(直辖市)偏多30%以上;接近常年值的有山西、安徽和陕西3个省;比常年值偏少的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南偏少21.5%。

地表水资源量201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8373.3亿m3,折合年径流深299.6mm,比常年值偏多6.2%。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5.9%;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6.3%。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天津、辽宁和浙江分别偏多149.2%、62.8%和51.6%;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南、山西、云南和湖北分别偏少43.2%、24.0%、23.5%和22.1%;接近常年值的有甘肃省。

2012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04.5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320.2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71.3亿m3;全国入海水量18294.2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2年,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8296.4亿m3,比常年值偏多2.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842.6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762.1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308.3亿m3。北方6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575.6亿m3,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北方平原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2.5%、35.3%、7.5%和4.7%。

水资源总量2012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9528.8亿m3,比常年值偏多6.6%。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55.5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9%(地下水资源量的86.1%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5639.0亿m3,比常年值偏多7.2%,占全国的19.1%;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23889.8亿m3,比常年值偏多6.4%,占全国的80.9%。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5.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1.2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2年对全国583座大型水库和3271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3656.2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297.6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3240.6亿m3,比年初增加256.4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415.6亿m3,比年初增加41.2亿m3。北方6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57.3亿m3,其中淮河区和西北诸河区分别减少25.4亿m3和7.2亿m3;南方4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240.3亿m3,其中珠江区和长江区分别增加120.8亿m3和70.5亿m3。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广西、湖南、贵州和吉林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增加,共增加蓄水量423.9亿m3;湖北、河南、山东和海南等9个省(自治区)水库蓄水量减少,共减少蓄水量126.3亿m3;西藏和宁夏2个自治区水库蓄水量没有变化。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2012年,北方17个省级行政区对73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年初增加34.1亿m3。6个水资源一级区中,淮河区、西北诸河区和黄河区地下水储存量分别减少29.4亿m3、3.8亿m3和1.7亿m3,松花江区、海河区和辽河区分别增加35.3亿m3、21.0亿m3和12.7亿m3。按

省级行政区统计,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的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和河北分别增加28.8亿m3和17.6亿m3;储存量减少的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南和山东分别减少17.1亿m3和13.7亿m3;宁夏和青海2个省(自治区)储存量变化不大。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2年全国总供水量6131.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0.8%。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0.8%;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8.5%;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7%。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占31.4%,引水工程占33.8%,提水工程占31.0%,水资源一级区间调水量占3.8%。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占82.8%,深层承压水占16.9%,微咸水占0.3%。

北方6区供水量2818.7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46.0%;南方4区供水量3312.5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54.0%。南方省份地表水供水量占其总供水量比重均在88%以上,而北方省份地下水供水量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河北、北京、河南、山西和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另外,全国直接利用海水共计663.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其中广东、浙江和山东利用海水较多,分别为269.0亿m3、212.1亿m3和61.5亿m3。

用水量2012年全国总用水量6131.2亿m3,其中生活用水1占12.1%,工业用水占22.5%,农业用水占63.6%,生态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1.8%。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m3的有新疆、江苏和广东3 1与往年相比,将生活用水量中的牲畜用水量调整至农业用水量中。

个省(自治区),用水量少于50亿m3的有天津、青海、西藏、北京和海南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75%以上的有新疆、西藏、宁夏、黑龙江、青海、甘肃和海南7个省(自治区),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35%以上的有上海、重庆、福建和江苏4个省(直辖市),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和浙江6个省(直辖市)

用水消耗量2012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244.5亿m3,耗水率(消耗总量占用水总量的百分比)53%。各类用户耗水率差别较大,农田灌溉为63%;林牧渔业及牲畜为75%;工业为24%;城镇生活为30%;农村生活为84%;生态环境补水为80%。

废污水排放量废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2012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85亿t。

用水指标2012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54m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118m3。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404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16,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69 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16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79L/d。

各省级行政区的用水指标值差别很大。从人均用水量看,大于600m3的有新疆、宁夏、西藏、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广西7个省(自治区),其中新疆、宁夏、西藏分别达2657 m3、1078 m3、976 m3;小于300 m3的有天津、北京、山西和山东等9个省(直辖市),其中天津最低,仅167 m3。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看,新疆最高,为786 m3;小于100 m3的有北京、天津、山东和浙江等12个省(直辖市),其中天津、北京分别为18 m3和20 m3。

四、水体水质

河流水质2012年,对全国20.1万km的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5.5%,Ⅱ类水河长占39.7%,Ⅲ类水河长占21.8%,Ⅳ类水河长占11.8%,Ⅴ类水河长占5.5%,劣Ⅴ类水河长占15.7%。全年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67.0%,与2011年相比,增加2.8个百分点。全国10个水资源一级区中,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水质为优,Ⅰ?Ⅲ类水河长比例分别为97.7%和90.8%;珠江区、东南诸河区、长江区水质为良,Ⅰ?Ⅲ类水河长比例分别为83.2%、78.9%和74.7%;松花江区水质为中,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56.9%;黄河区、辽河区、淮河区水质为差,Ⅰ?Ⅲ类水河长比例分别为55.5%、44.1%、36.8%,劣Ⅴ类水河长比例均在25%左右;海河区水质为劣,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34.6%,劣Ⅴ类水河长比例为46.1%

湖泊水质2012年,对全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面积较大的112个主要湖泊共2.6万km2水面进行了水质评价。全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有32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28.6%、评价水面面积的44.2%;Ⅳ?Ⅴ类湖泊55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49.1%、评价水面面积的31.5%;劣Ⅴ类水质的湖泊25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22.3%、评价水面面积的24.3%。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贫营养湖泊有1个,中营养湖泊有38个,轻度富营养湖泊有45个,中度富营养湖泊有28个。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如下:

太湖:若总磷、总氮不参加评价,全湖总体水质为Ⅲ类。其中,五里湖、贡湖、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Ⅱ类,占评价水面面积的26.1%;梅梁湖、湖心区、西部沿岸区和南部沿岸区为Ⅲ类,占71.0%;竺山湖为Ⅳ类,占2.9%。若总磷、总氮参加评价,全湖总体水质为劣

Ⅴ类。其中,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Ⅳ类,占评价水面面积的19.1%;贡湖为Ⅴ类,占7.0%;其余湖区均为劣Ⅴ类,占73.9%。各湖区的营养状况是:五里湖、贡湖、东太湖、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他湖区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滇池:耗氧有机物及总磷、总氮污染均十分严重。无论总磷、总氮是否参加评价,水质均为劣Ⅴ类,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巢湖:西半湖污染程度重于东半湖。若总磷、总氮不参加评价,总体水质为Ⅳ类,东半湖水质为Ⅲ类、西半湖为Ⅳ类。若总磷、总氮参加评价,总体水质为劣Ⅴ类,东半湖水质为Ⅳ类、西半湖为劣Ⅴ类。湖区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水库水质2012年,对全国259座大型水库、241座中型水库及40座小型水库,共540座主要水库进行了水质评价。全年水质为Ⅰ类的水库有39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7.2%;Ⅱ类水库271座,占50.2%;Ⅲ类水库169座,占31.3%;Ⅳ类水库36座,占6.7%;Ⅴ类水库11座,占2.0%;劣Ⅴ类水库14座,占2.6%。对521座水库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贫营养水库3座,中营养水库有348座,轻度富营养水库144座,中度富营养水库25座,重度富营养水库1座。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2012年,全国评价水功能区4870个,满足水域功能目标的2306个,占评价水功能区总数的47.4%。其中,满足水域功能目标的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占55.9%,二级水功能区占42.3%。

评价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3277个,符合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主要控制指标要求的2082个,达标率为63.5%。其中,一级水功能区(不包括开发利用区)达标率为70.2%,二级水功能区达标率为59.1%。

省界水体水质2012年,对全国494个重要省界断面进行监测评

价,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3.6%、16.6%和19.8%。各水资源一级区中,西南诸河区、东南诸河区、松花江区、珠江区、长江区省界断面水质较好,海河区省界断面水质污染较重,劣Ⅴ类断面占其评价断面总数的60%以上。

地下水水质2012年,依据1040眼监测井的水质资料,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上海、江苏、安徽、海南、广东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类评价。水质适用于各种用途的Ⅰ类、Ⅱ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3.4%;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20.6%;适合除饮用外其他用途的Ⅳ?Ⅴ类监测井占76.0%。

说明:《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表1 2012年各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

表2 2012年各水资源一级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

水资源一级区

供水量用水量

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总供水量生活农业

生态

环境

总用

水量

工业

其中:直流火

(核)电

全国4952.8 1133.8 44.6 6131.2 739.7 1380.7 451.1 3902.5 108.3 6131.2 北方6区1783.2 1004.6 30.9 2818.7 250.2 345.6 31.0 2148.1 74.8 2818.7 南方4区3169.6 129.2 13.7 3312.5 489.5 1035.1 420.0 1754.4 33.5 3312.5 松花江区289.2 213.6 0.7 503.5 27.5 68.9 17.1 391.2 15.9 503.5 辽河区97.5 104.7 3.5 205.8 29.0 33.6 0.0 137.5 5.8 205.8 海河区126.5 231.7 13.7 371.8 56.7 55.2 0.4 245.7 14.2 371.8 黄河区251.1 130.5 7.0 388.6 42.4 61.4 0.0 272.9 11.8 388.6 淮河区461.7 181.5 4.4 647.7 79.1 104.3 13.1 449.4 14.9 647.7 长江区1913.1 80.8 8.9 2002.8 271.8 707.1 346.4 1007.5 16.4 2002.8 其中:太湖流域349.1 0.3 0.1 349.5 51.0 207.9 162.5 87.7 2.8 349.5 东南诸河区326.0 9.6 1.4 337.0 60.2 119.9 19.8 150.3 6.5 337.0 珠江区826.7 34.7 3.2 864.7 148.4 197.0 53.8 509.1 10.1 864.7 西南诸河区103.8 4.2 0.1 108.0 9.0 11.1 0.0 87.5 0.4 108.0 西北诸河区557.2 142.5 1.6 701.3 15.5 22.2 0.4 651.4 12.2 701.3 注:生态环境用水不包括太湖的引江济太调水6.9亿m、浙江的环境配水24.2亿m和新疆的塔里木河向大

西海子以下河道输送生态水、向塔里木河干流沿线胡杨林生态供水、阿勒泰地区向乌伦古湖及科克苏湿地补

水共22.1亿m3。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 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

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2000年水资源公报

年水资源公报 一、概述 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平均值少。属枯水年。 当地水资源亿,比年减少,比多年平均减少。 全区总取用水量亿,比年亿减少,用水量减少主要是年农业灌溉用水水价调整和加强了灌溉管理与节水力度,农业取用水减少。工业取用水由于石嘴山电厂由年的亿的黄河水减少到年的亿,虽然其它工业用水有所增加,但工业取用水总量较年减少亿。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取用水量均有所增加。全区耗水总量亿,比年减少亿,其中农业耗水减少亿,其它耗水量均有所增加。 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亿,出境水量为亿,进出境水量差亿。农业取用黄河水量亿,较年减少亿;灌区排水量亿,减少亿;耗水量(黄河水量)亿,减少亿。 二、水资源 (一)降水量 年宁夏全区年平均降水量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 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均值减少,属枯水年。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339mm,银

川市次之为172mm,吴忠市、石嘴山市相对接近,分别为154mm、140mm。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380mm,泾河次之366mm,黄河灌区仅146mm。六盘山、南华山、云雾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500mm、400mm、400mm、200mm、200mm,较往年明显偏小。年全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状况见附图。 按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统计:与多年均值相比,各河、各流域减少,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减少。与去年比,各河减少,各行政分区减少。(见表、表) (二)地表水资源 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亿,折合径流深11.3mm,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少,比年减少(见表)。 地区分布:年径流深分布不均匀,全区年径流深变化在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中心径流深,与去年接近;六盘山中心径流深,较去年明显偏少。总的趋势由南部减至黄河以南不足。北部黄河灌区径流深为,较去年明显偏少。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年径流深分布情况见附图。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从流域分区看:清水河最大为亿,泾河亿,葫芦河亿,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少、、;黄河左岸区间亿,折合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前言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 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贵州省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贵州省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贵州省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贵州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贵州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贵州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贵州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8-10-13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保持了投资加大、建设加快,基础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07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周密部署,受灾地区干部齐心合力,军民团结一致,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7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0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763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5.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17.9mm,比常年值偏少3.1%;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28.4mm,比常年值偏少6.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和甘肃分别偏多13.8%和11.5%;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江西、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20%,北京、广西、河北、湖南、广东、天津偏少15%~10%。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推荐】【打印】【关闭】 (2002.10.07)

2001年水利主要指标表 一.水利基本建设 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加强以大江大河重要干支流堤防和控制性水利枢纽建设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突出做好重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和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安全建设。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防洪安全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人饮解困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供水能力;进一步发展水电事业,加快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围绕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2001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60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308亿元,占55%;灌溉工程投资70亿元,占13%;供水工程投资80亿元,占1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7亿元,占3%。 水利基本建设在调整投资结构、优化资金配置的同时,突出重点,确保大中型项目、续建项目、投产项目以及防汛等应急项目建设,保证水利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完成27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大中型水利基建项目完成投资340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62%,一批大中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仍以国家投资为主。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拨款89亿元,占16 %;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193亿元,占34 %;贷款32亿元,占6 %;外资27亿元,占5 %;地方自筹投资174亿元,占31 %;水利建设基金21亿元,占4 %。 中央水利投资在近几年维持高水平的基础上又有大幅度增加。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国债投资302亿元,在去年178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24亿元。中央投资中防洪工程投资289亿元,占72%,主要加强了对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等重要堤防加固工程的投入,重点安排了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控制性枢纽等项目建设;水资源工程投资74.6亿元,占18.6%,重点安排了农村人饮、重点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及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投资24亿元,占6%,重点安排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生态建设和塔里木河、黑河生态和首都水资源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积极推动下,西部地区水利基建投资速度明显加快。2001年西部地区共完成水利基建投资131亿元,比上年完成投资增长28%,中央水利投资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安排投资111亿元,是2000年的2.2倍。中央投资重点安排了一批江河治理工程、水资源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黑河、塔里木河等生态治理项目相继启动,尼尔基、百色、紫坪铺、沙坡头等水利枢纽工程陆续开工,都江堰灌区、河套灌区等大型灌区改造项目,以及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项目相继实施。 2001年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当年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243亿元,在建水利基建项目投产率为25%,固定资产形成率为59%。水利基建当年新增和恢复库容111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苦心编辑整理)十堰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

湖北省十堰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十堰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全市国土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其中,86.7%的国土面积在丹江口水库以上,13.3%的国土面积在丹江口水库以下),辖五县一市四区。 《2012年十堰市水资源公报》是在广泛调查收集水文资料、水质资料、大中型水库蓄水资料、水利工程供水资料、行业用水资料以及社会经济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23598-2009),经过科学计算、汇总审查、客观评价后编篡完成的。2012年十堰市水资源公报主要结论如下: 降水: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73.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82.8251亿立方米,比上年降水量减少17.2%,较常年减少13.0%,属于偏枯年份。 水资源:2012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66.11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7.21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计算量为27.2145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6.1114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2.2%。 2012年全市入境水量263.121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6.4%,比常年减少11.5%;全市出境水量367.6361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6.2 %,比常年偏少3.1%。 蓄水动态:2012年全市7座大型水库和20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47.9114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43.8062亿立方米。 供水量:2012年全市总供水量10.8612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0.745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1154亿立方米。 用水量:2012年全市总用水量10.861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4.714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5070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4090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1849亿立方米,生态与环境补水量0.0463亿立方米。总用水消耗量为4.8913亿立方米,耗水率45.0%。全市人均用水量324立方米,亩均用水量563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11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10立方米。 废污水排放量:2012年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2782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32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6386万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123万吨。全市废污水入河量19482万吨。 地表水水质:2012年全市境内绝大多数河流、水库水体质量良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类以上标准,有少部分邻近城市的水域污染较严重。2012年度全市共监测21个水功能区,达标水功能区18个,达标率为85.7%;监测12个饮用水水源地,合格水源地12个,合格率为100%。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2002年水资源公报 一、来水分析计算 (一)降水量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22.2mm,折合降水总量941.4亿m3,比多年平均(1956 ~2002年系列)偏小7.3%,比2001年偏大6.0%,在1956至2002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33位,属于偏枯年。 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太湖湖西区成章站 1926.4mm,最小为丰沛区徐鲍庄站385.6mm,前者为后者的5.0倍,年降水量等值线变幅在600~1600mm,其中,徐州丰沛和沂北地区雨量较小,在400~600mm之间,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在600~1000mm之间,长江干流及太湖东部地区在 1000~1400 mm之间,太湖湖西山区雨量较大,在1600mm以上。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小20.0%,长江下游干流区偏大6.6%,太湖区偏大13.9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大部分比多年平均偏小,其中,连云港市、徐州市和宿迁市分别偏小30.1%、28.3%和24.3%,而镇江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则比多年平均偏大 17.5%、15.9%和15.1%。 2002年降水量年内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3.7%,其中,沂沭泗流域平均为79.1%,淮河中上游为70.5%,淮河下游区为61.7%,长江下游干流为58.5%,太湖流域为58.1%。今年我省淮河以南地区6月19日入梅,7月8日出梅,梅期长19天,较常年梅期短2天。沿江苏南地区梅雨量为173.8mm,比常年梅雨量偏少17%。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85.72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181.9mm,比2001年地表水资源量181.41亿m3多4.31亿m3,比多年平均(1956~2002年系列)地表水资源量253.19亿m3偏小26.6%,在1956~2002年系列中排第31位。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小62.5%,长江下游干流偏小1.7%,太湖流域偏大33.2%。 年径流深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除洪泽湖和骆马湖等大水体外,北部的丰沛区仅为12.1mm,为我省三级水资源分区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出现在太湖流域的湖西区,为464.9mm。从行政分区上看,苏锡常镇地区一般均在420mm以上,而徐连淮宿地区仅在50~80mm左右。年径流的年内分配亦很不均匀。全省产生径流的月份,苏南地区除1、10、11月不产流外,其余月份均有径流产生,而苏北地区则主要在4~8月及12月6月中产生径流,其余月份产流量极少。 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不含长江)为281.75亿m3,其中沂沭泗入境3.71亿 m3,淮河上中游入境235.2亿m3,淮河下游入境2.36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入境约7.78亿m3,浙江太湖及浦南入境32.70亿m3。全省出境水量(除入海水量)为太湖区的66.47亿m3、固城石臼湖区的6.77亿m3以及南水北调出省水量0.59亿 m3。 2002年全省入海水量为218.03亿m3,其中,沂沭泗66.42亿m3,淮河下游区124.69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26.92亿m3。全省入江水量为158.84亿m3,其中淮河流域76.17亿m3,长江干流24.68亿m3,太湖流域57.99亿m3。全省引江水量为196.99亿m3,其中淮河流域76.97 亿m3,长江干流50.64亿m3,太湖流域69.38亿m3。 2002年长江干流大通站年径流量9926亿m3,洪泽湖出湖水量为185.15亿 m3,骆马湖出湖水量为0.23亿m3。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较常年偏少9.4%。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16.4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23.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16.90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23.77亿m3。 2001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74.55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36.79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61.7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65.15亿m3。 2001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35亿t,其中工业废水29.56亿t。2001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380km,Ⅳ类水河长为1976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3141km。 2001年重要水事:(1)黄河在特大干旱年再次实现全年不断流。(2)黄委启动“数字黄河”工程。(3)水利部召开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和引黄济津总结表彰大会。(4)汪恕诚部长提出“四不”治黄目标。(5)洛河发生氰化物污染事故。(6)水利部领导考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7)第16届中日水资源交流会在郑州召开。(8)黄河东平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9)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拉西瓦水电站动工兴建。

一、水情概况

1.1降水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与上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多5.8%;与常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少9.4%。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以下的525.8 mm 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521.6mm;兰州至头道拐的238.3mm为最小,其次为黄河内流区的293.0mm。2001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1 。 1.2实测河川径流量 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总体趋势是:自上游至下游,偏少幅度逐渐增大。兰州站偏少25.7%,花园口站偏少59.5%,利津站偏少86.2%。2001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河川径流量见表1。 2001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年径流量46.53亿m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5.64亿m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为40.89亿m3。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

2012年朝阳市水资源公报

二○一二年朝阳市水资源公报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35.9mm,折合水量125.6亿m3,比多年均值多31.7%,与上年相比多46.0%。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降水主要分布在6~8月。 流域分布:大凌河流域降水量为648.1mm,与上年相比多46.1%,与多年均值相比多34.1%;小凌河流域降水量为751.0mm,与上年相比多51.0%,与多年均值相比多44.0%;老哈河流域降水量为477.6mm,与上年相比多35.6%,与多年均值相比多11.3%;青龙河流域降水量为752.6mm,与上年相比多56.4%,与多年均值相比多35.0%。 行政区分布:双塔区年降水量为655.3mm,与上年相比多35.9%,与多年均值相比多35.6%;龙城区年降水量为653.6mm,与上年相比多41.4%,与多年均值相比多37.5%;朝阳县年降水量为718.8mm,与上年相比多44.9%,与多年均值相比多43.7%;北票市年降水量为608.6mm,与上年相比多62.8%,与多年均值相比多27.9%;建平县年降水量为508.8mm,与上年相比多33.0%,与多年均值相比多16.1%;凌源市年降水量为718.1mm,与上年相比多53.7%,与多年均值相比多35.8%;喀左县年降水量为699.7mm,与上年相比多37.0%,与多年均值相比多40.1%。 (二)地表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量2012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54089.9万m3,折合径流深78.0mm,比上年多63.0%,比多年均值多5.1%。流域分布大凌河为91404.8万m3,比上年多51.6%,比多年均值少6.2%;小凌河为32639.8万m3,比上年多65.3%,比多年均值多42.0%;老哈河为9573.6万m3,比上年多36.3%,比多年均值多0.5%;青龙河为20471.7万m3,比上年多172.4%,比多年均值多23.2%。 2、水库蓄水量2012年末全市大、中、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为47749.9万m3,比年初蓄水量56356.5万m3减少8606.6万m3。其中白石水库年末蓄水量36713万m3,比年初减少9387万m3;阎王鼻子水库年末蓄水量5016万m3,比年初减少234.0万m3。菩萨庙水库年末蓄水量794.0万m3,比年初增加294.0万m3;元宝山水库年末蓄水量1105.0万m3,比年初增加339.8万m3;龙潭水库年末蓄水量1030.0万m3,比年初增加410.0万m3;白山水库没有蓄水;瓦房店水库年末蓄水量760.0万m3,比年初减少130.0万m3。32座小(一)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2257.3万m3,比年初增加91.0万m3;45座小(二)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74.6万m3,比年初增加9.6万m3。 (三)地下水资源 1、地下水资源量2012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88576.6万m3。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56162.9万m3,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39536.9万m3,山丘区和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为7123.2m3。流域分布:大凌河流域为61661.1万m3,小凌河流域为10087.4万m3,老哈河流域为6730.6万m3,青龙河流域为10097.5万m3。 2、地下水动态2012年由于降水量较大,境内绝大部分区域地下水水位与上年相比呈上升状态,个别地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状态。据观测站点统计:大凌河流域(40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51m,最大点为建平县自来水公司水源地2号观测井上升2.30m;老哈河流域(5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05m,最大点为建平县太平庄乡太平庄村观测井上升0.40m;青龙河流域(5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63m,最大点为凌源市刀尔登镇三官庙村观测井上升1.12m;小凌河流域(3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29m,最大点为单家店乡梁家店站观测井上升0.78m。 据城市水源地监测井观测资料统计:建平县自来水公司水源地A002号监测井上升2.30m,凌源市钢铁厂莫湖店水源地A007号监测井上升1.70m,凌源市钢铁厂喇嘛台水源地A010号监测井上升0.70m,

200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 一水资源分区 为了适应分级管理的要求,各项成果以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作为统计单元,行政分区按省、地区(州、地级市)二级划分,流域分区按流域、水系(分段)、河流三级划分。保持全国、流域、省三级水资源分区一致。流域分区成果列于表一和附图1。 甘肃省流域分区 表一 二社会经济指标 2001年全省耕地面积7413.13万亩,总灌溉面积1906.74万亩,实灌面积1676.52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1499.52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177.00万亩;人口2575.24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44.05万人,城镇人口631.19万人;工业产值(当年价,下同)1129.7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957.9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45.00亿元,火电工业产值26.80亿元;粮食总产量753.22万吨,比上年增产5.4%;国内生产总值1066.64亿元,工业增加值369.12亿元。(见附表1、附表2)。 2001年内陆河流域耕地面积1249.99万亩,总灌溉面积1034.31万亩,实灌面积979.86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862.66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117.20万亩;人口466.2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1.24万人,城镇人口165.04万人;工业产值289.7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250.6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35.91亿元,火电工业产值3.19亿元;粮食总产量195.82万吨,比上年减产15.7%;国内生产总值285.91亿元,工业增加值98.94亿元。 2001年黄河流域耕地面积5237.59万亩,总灌溉面积788.70万亩,实灌面积632.96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576.01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56.95万亩;人口1804.4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62.21万人,城镇人口442.23万人;工业产值815.99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689.52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02.86亿元,火电工业产值23.61亿元;粮食总产量469.04万吨,比上年增产 16.6%;国内生产总值729.03亿元,工业增加值252.28亿元。 2001年长江流域耕地面积925.55万亩,总灌溉面积83.73万亩,实灌面积63.70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60.85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2.85万亩;人口304.5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80.60万人,城镇人口23.92万人;工业产值24.0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17.78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6.23亿元;粮食总产量88.36万吨,比上年增产10.7%;国内生产总值51.70亿元,工业增加值17.90亿元。 三来水分析计算 (一)降水 1.降水量地区分布 2001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238.0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1081.2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1275.292亿立方米减少194.022亿立方米,相对值减少15.2%,年降水量频率为71%,属于偏枯年。实测最大年降水量900.4毫米,发生在太子山麓牙塘站,最小年降水量10.4毫米,发生在安西柳园站。(见表二,附表3、4、5,附图2)。 2001年内陆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91.5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247.1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357.886亿立方米减少110.726亿立方米,相对值减少30.9%,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有14个台风影响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潮洪交织影响。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组建考核工作组。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解到地级行政区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46个全国水生

北京水资源公报——2012年

北京水资源公报——2012年 (2012) 北京市水务局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一、概述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定:刘斌 审核:戴育华 审查:杨忠山 技术负责:黄振芳赵学丽窦艳兵周东公报编制:范庆莲 参加人员:戴岚刘文光焦忠志孙峰白国营 1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二、水资源 前言 为便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市水资源状况,现发布2012年度《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是向社会发布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是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节约保护的基础工作。内容包括:概述、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供用水量、水质评价。 32012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为39.50亿m,按照年末常住人口2069万人计

3算,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91m,人多水少是北京的基本市情水情。为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支撑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应注重量水发展,继续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加强水资源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2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二、水资源 目录 一、概述二、水资源三、水资源利用四、水质 3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一、概述一、概述 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708mm,比2011年降水量552mm多28%,比多年平均值585mm多21%,相当于频率为20%的丰水年。 33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7.95亿m,地下水资源量为21.55亿m,水资源总量33为39.50亿m,比多年平均37.39亿m多6%。 33全市入境水量为5.82亿m(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调水2.8亿m),比 333多年平均21.08亿m,比多年平均19.54亿m少72%;出境水量为18.50亿m 少5%。 3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5.06亿m,可利用来水量为6.39 3亿m。 33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2.23亿m,可利用来水量为3.26亿m 3(包括密云水库收白河堡、遥桥峪水库补水0.63亿m)。 全市平原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27m,地下水位比2011年末回升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0年,我国北方大部及南方部分地区2—7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7成,造成严重干旱,旱灾先后波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方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实现了黄河大旱之年不断流、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输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抗旱的伟大胜利。2000年9月编制了《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报告》,并经国务院专题办公会通过;为恢复和改善黑河、塔里木河的生态系统,水利部组织编制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报告》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现将2000年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009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0.9%,属平水年。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少5.9%,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常年多2.0%。降水量比常年偏少20%以上的有宁夏、辽宁、北京、天津、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比常年偏多20%以上的只有河南和海南两省。 200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562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0毫米,比常年多1.6%;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少13.6%,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5.6%。2000年从国外流入国内的水量为25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720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99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620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61亿立方米。 2000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502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139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701亿立方米,比常年增加0.9%,其中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总量5814亿立方米,南方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887亿立方米。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6%,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2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2983座大中型水库(大型422座)统计,2000年末蓄水总量196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蓄水量增加219亿立方米,但多数大型水库1—8月蓄水量均比上年同期减少。在九大流域片中,长江、淮河和珠江片分别增加151亿、50亿和16亿立方米,其余各流域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