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曾就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阐述过。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对心理健康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还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志: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第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第三、有幸福感;第四、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

概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和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的人充满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根据上述定义,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在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这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1)生理方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身体状况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应当是没有疾病的,其功能应在正常范围之内。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健康的身体特别是健仝的大脑乃是健康心理的基础。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个人的情感、意识、认知和行为才能正常运作;(2)心理方面: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各种心理功能系统正常,而且对自我通常持肯定的态度,能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现实中的自我既能顾及生理需求又能顾及社会道德的要求,能面对现实问题,积极调适,有良好的情绪感受和心理适应能力;(3)社会行为方面: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其行为符合生活环境中文化的常规模式,角色扮演符合社会要求,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对家庭、社会均有所贡献。

二、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

在中世纪,精神病患者被认为是鬼神附体,一旦患有精神病即被监禁,并受到非人的折磨和社会的歧视,其处境非常悲惨。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心理卫生”这一概念,主张用音乐、幽默、读书、水浴以及在花园散步等方法来治疗精神病人,但这一观点没有得到人们的响应。

本世纪初,美国大学生比尔斯(C.W.Beers)就读于耶鲁大学商科,其兄长患有严重的癫痫(俗称“羊角风”),发作时四肢抽搐、口吐泡沫、声似羊鸣。比尔斯听说此病有遗传性,担心该病会遗传到自己身上,故终日陷入一种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之中。1900年,比尔斯因精神失常、自杀未遂,被送进精神病院。在住院期间,他身受种种粗暴残酷的虐待,亲眼目睹了一系列精神病友们惨遭折磨和不公正的待遇。三年后,他病愈出院,立志为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而努力。1907年,比尔斯写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A Mind That Found Itself)。在这本书中,他用生动的文笔和发自内心的感受,历数了当时精神病院的冷酷和落

后,详细记述了自己的病情、治疗和康复经过,向社会各方面发出呼吁,要求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并从事预防精神病的活动。《自觉之心》一书问世后,即在美国引起轰动,许多社会知名人士都被此书所感动,纷纷支持比尔斯的倡导。1908年5月,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美国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为心理卫生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心理卫生运动扩展到世界各国。

1930年,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到会三千多人,代表53个国家和地区。会上成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宗旨是:完全从事慈善的、科学的、教育的活动,尤其关注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心理疾病和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与预防,以及全体人类幸福的增进。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设立了心理卫生部。1960年被定为国际心理健康年。

在国际心理卫生运动影响下,在我国于1936年4月在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但因翌年抗日战争爆发,致使心理卫生工作被迫停顿。其后,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9年冬,才在天津召开的中国心理学年会上,许多与会者倡议重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以陈学诗教授为首的联系小组积极活动,经中国科协和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批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85年3月成立。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一阶段,随着临床领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也从关心身心因素对精神健康的制约逐步向关注社会因素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方面发展。在1948年伦敦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通过的《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心理卫生的社会化趋向,要求心理卫生工作者重视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从二十世纪70年代到目前,是心理卫生运动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该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塑造美好的心灵与个性,应该成为当今心理卫生运动的新的目标和发展趋势。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个体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心理健康与否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判断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相当困难,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根据我国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特征,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最需要的心理保证,因而也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一般来说,经过高考的选拔,足以表明大学生的智商是正常的,且总体水平会高于同龄人。衡量大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的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

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乐于学习。

2.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指要有正确的自我概念,并对自己采取现实主义态度,客观地的自我评价,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应比较接近现实,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又不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善于接纳自我。然而,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的人会高估自己,而有的人会低估自己,这些一般的高估或低估自己都不能算是心理不健康,只有那些对自己的高估或低估到了不合常理的程度,才是属于心理的不健康状态。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短处。缺陷,有时只能作有限的改善,或者是无法弥补,心理健康的人会现实地接受自己,而如果经常对自己不满意,不接受自己,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3.接受现实,适应环境

在新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心理健康的人能较快地接受现实,并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所谓合乎常理地认识客观现实,是指对一些人人皆知的东西,不要有悖于常理。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和未来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思想和行动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这里所讲的适应,不是被动、一味的迎合,甚至与不良风气、落后习俗同流合污,而是在认清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逃避现实,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4.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但通常大部分的需要都是不能得到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的。个体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学上称为挫折。心理健康的人遇到挫折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合理的自我防御的方法,将由于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紧张消除掉,从而表现出对挫折有较好的耐受力;相反,因一点小问题或小挫折而焦虑不安或烦躁异常,则表明此人处于不健康状态。

5.行为与社会角色相一致

社会对各种角色有相应的要求和规范。个体的行为与其充当角色的规范基本一致,则是其心理处于健康状态的表现。社会角色,换成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身份”。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都充当着不同角色,即有不同的身份,社会对各种角色有相应的要求或规范。个体的行为与其充当的角色规范基本一致,则是其心理处在健康上常状态的表现;个体的行为明显表现出不符合其充当的角色规范,则表明其心理处在不健康的状态。

6.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大学生也同样离不开与人打交道。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具体表现为,交往动机端正,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还能自己保持独立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同时,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善于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且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7.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心理健康的人认识、情感、言行、举止都符合他所处的年龄段。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是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过于老成、过于幼稚、过于依赖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一个大学生若经常严重地偏离这些心理行为特征则有可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8.具有健全的人格

人格,在心理学上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大学生人格完整的主要标准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的混乱,能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因此,心理健康的人人格是健全统一的,其行为表现出一贯性或统一性,反之,其人格缺乏统一性,行为表现则不连贯,变化无常,比如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一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个体的成长,经验的积累以及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因此而改变。因此,我们可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尺度,它不仅提供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还指明了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每个人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都可以为之作出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以追求自己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从而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

四、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的鉴别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人的精神正常与否看作是黑白分明的事情:要么你是正常的人,无论你的思想和行为有多大的变化与异常现象;要么你就是一个疯子,无论你的疾患有多大的好转。这种将人的精神正常与否的判断,未免过于简单。国内学者张小乔提出心理健康“灰色理论”的概念,即人的精神正常与不正常无明显的界限,它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具体来说,如果将人的心理正常比作白色,心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域。灰色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浅灰色区域与深灰色区域。处于浅灰色的人只有心理冲突而无人格变态,其突出表现为由诸如失恋、丧亲、工

作学习不顺心、人际关系不和睦等生活矛盾所带来的心理不平衡与精神压抑。深灰色区的人则患有某种异常人格障碍和神经症等。一般而言,浅灰色区与深灰色区之间也无明确界限,后者往往包含了前者。尽管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之间没有非常分明的界限,但根据处于不同健康状态的临床特点,可分为三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

(一)轻度心理异常

属于浅灰色区域。大多数人都会因各种原因产生情绪失调或情绪紊乱,而出现适应障碍。

1.一般特点

1)有明显的原因,如工作受挫、考试焦虑、失恋等等。

2)遇到刺激后,情绪反应超过正常人的状态,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3)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表现。婴儿适应不良常哭闹不安,尤其是与母亲分离时;儿童则表现为行为退缩,拒食,哭闹或不语;成人以躯体症状多见。

4)情绪紊乱通常不超过三个月。

2. 主要表现

1)以焦虑为主的适应障碍。表现为紧张、神经过敏。

2)以忧郁为主的适应障碍

3)品行紊乱。中小学生多见。不适应或不顺心时就打架、怪叫或破坏公物、偷窃东西或欺侮他人。有些小个子学生如平时经常被人欺侮,也会出现品行紊乱,行为暴躁。

4)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头疼、失眠、周身不适、月经失调等等。

5)行为退缩。

做事情没劲头。

6)上述表现混合的适应障碍。

(二)中度心理异常(神经症、神经官能症)

心理疾病也称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椐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千分之50-80。这类患者由于症状的困扰,工作、学习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未能及时治疗,可发展成精神病。

1. 一般特点

1)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通常,正常人也会出现焦虑,但焦虑是有针对性的,既有清楚的原因和指向性。焦虑的程度也是恰当的,与所指向的事情一致,所谓大考-大焦虑,小考-小焦虑。恰当的焦虑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学习。神经症的焦虑常常是泛化的,无明确的指向性,焦虑程度与其对象也不一致,同时,明显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焦虑情绪持续三个月以上。

2)有一定的人格缺陷。

如强迫症患者大多有强迫型人格特征。癔病患者的人格特点则表现为情感特别丰富,高度自我中心,易受暗示,情感表达非常夸张,故有人称之为“戏剧性人格”。

3)应付方式常采用不恰当的防御机制,如过度压抑。

4)人际关系敏感。

5)有自知力和较强的求治欲。这一点与精神病截然不同。

(三)重度心理异常(精神病)

1.一般特点

(1)有严重的精神病症状(认知、情感、意志障碍)。

(2)社会适应能力丧失。发病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无法工作。

(3)有明显的人格改变。

(4)缺乏自知力。发病时不能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异常状态,要想方设法才能将病人送进精神病院。总之,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整个人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生活在自己虚幻的世界里。

2.主要类型及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在认知障碍(如幻听、妄想)、情感障碍、意志及意志行动障碍等方面。

五、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旧的社会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被否定,而新的社会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尚未完全确立。新旧交替之际,缺乏被普遍认可的社会规范的引导,对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时期的大学生而言,当面临着在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自我价值选择、取舍矛盾时,容易无所适从,失去人生导向。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这些变化大大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许多人失去安全感、稳定感,从而变得茫然无措,严重的甚至因为焦虑、担忧而引发心身疾病。另一方面,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也是心身疾病产生的间接原因之一。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只重视智力教育,忽略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一部分家长不懂得科学教育观念,多采用简单、粗暴或专制的传统家长制手段,这种落后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等不健康的人格特征。

二、各种心理应激源

心理应激源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中所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等。如果应激的强度超过了个人承受紧张刺激的能力,会使人陷入负性情绪之中,对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大学生除了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日常方面经历的生活事件之外,其心理应激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压力。主要发生在大学新生群体之中。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容易感到不适应。少数学生也会因为较长时间的不适应,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失落等负性情绪;

2.就业压力。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制度的改革,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加剧了就业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必然对大学生形成压力;

3.经济压力。我国大学现行的收费制度,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我校2007级心理普查资料显示:在普查的总人数中,16.9%的学生觉得比较困难,需要勤工俭学,11.03%的学生感到很困难,需要资助或贷款,1.53%的学生感到非常困难,无能为力。由于贫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费用得不到保证,容易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此外,由于大学特有的环境,来自不发达地区的贫困家庭的学生,与来自富裕地区、富裕家庭的孩子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面的攀比,也易使贫困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和压力。

三、个体心理因素

面对或经历同样的心理应激源或生活事件,不同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应对困境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这说明客观环境只是心身疾病发生的外部诱因,而最终是否引发心身疾病,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个体的内部因素。

(一)认知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同样的事物常常流露出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例如,考入同一所大学,有的同学高兴,有的同学失望;同样的分数,有人兴奋,有人沮丧。这与个人的认知系统对某事件的自我评价有关。对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学生来说,本希望考上重点大学,结果却考上的是一般大学,则难免出现失望情绪;而对原本考大学没希望却意外被大学录取者,当然喜出望外。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某一事件本身所直接引起的,而在于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认知和态度所决定的。对于同一件事情,个人的思维与看法不同,则有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又会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和后果。因此,人的思维与观念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影响很大,而不合理的认知或错误观念是造成情绪、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辨证思维方式,但形式逻辑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其特点是,反映的是

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不能全面客观、理性辨证地看问题,对事物常常做出非善即恶、非好即坏的简单评价。一旦出现心理危机,个体常常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意识失真,表现出过分的自尊或自卑。在思维模式上,往往采取“聚焦式”的方式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把全部思维都聚焦在眼下的遭遇上。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新阶段,表现为从眼光朝外着重认识外部世界到转向内部认识自己,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关注他们的所思所为,使得对他人的评价过分敏感,有时会因一次很小的失误导致持续的自我封闭而不能自拔,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

(二)人格因素

人格是一个人在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特征和某些性格缺陷是心身疾病易患素质的主要因素,是引发心身疾病的内因和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内外临床心理学家就开始研究性格类型与心身疾病发病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因素中的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聪慧性和兴奋性呈负相关,与忧郁性、怀疑性和敢为性呈正相关,说明情绪稳定、乐观兴奋、敢作敢为和自律谨严者的心身健康状况较好,而敏感多疑、悲观忧郁者的心身健康状况较差。从健康和生活适应的角度看,心理特征的作用表现在,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影响着人们对各种刺激物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影响了人们对外界的适应和应对方式,同时它还影响着一个人同他人的关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支持的数量和质量,人格特征通过这些中介作用影响了人的心身健康。良好的人格特征使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外界的各种刺激能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作出科学的应对,并且良好的人格使人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使人的身心都得到良性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六、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

1、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它是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心理学应用研究中我们常常用访谈法了解人们的态度、看法、感受和意见,从而对他们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活动进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特定行为表现或活动进行考察,从而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两种形式。前者指在自然情境(如家庭、学校、幼儿园或工作环境)中,被评估者的行为不受观察者干扰,按照其本来方式和目标进行所得到的观察。后者指在经过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所进行的观察。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取得观察对象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够报告的行为数据,并且在行为发生的当时作即时记录。因此,观察数据比较客观、全面和淮确。同时,观察是在行为发生和心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的,具有较多的“时间信息”。

3、问卷法

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问题,向评估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系统地了解人们的满意度、基本需要、学习和工作动机、工作紧张、工作负荷、价值观和态度等。问卷法主要采用量表方式,进行定量化的测定,也可以运用提问方式,让受试者自由地作出书面回答。根据提问的方式,问卷法又可以分为有结构问卷和无结构问卷,又称为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

4、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运用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心理测验包括广泛的测量技术,通过测验将人们的反应收集起来加以分析,从而提供关于其心理功能的准确信息。常见的心理测验法主要人格测验、智力测验和投射测验。

七、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也称神经症,是一组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其共同特点是:(1)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有病前素质与人格基础;(3)症状多样化,尽管患者有各种躯体不适的感觉,但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4)精神活动能力降低。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等,给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但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基本正常;(5)精神痛苦,自知力良好。患者对自己的病态表现有充分的自知力并为此痛苦,主动求医,求治心切;(6)病程迁延,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特别多见于脑力劳动者中。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是易兴奋,也容易疲劳。具体症状可分为三种:

1.脑功能衰弱症状

(1)精神易兴奋,即联想与回忆增多且杂乱,注意力不能集中;(2)精神易疲劳,这种疲劳常伴随不良心境或有情境性,如,一看书就注意不集中,而上网或聊天缺精力充沛;(3)虽然疲劳,干什么都没精打彩,但并无动机或欲望减退,因此,常会有“心比天高,苦于力不从心”之感。

2.情绪症状

(1)烦恼。神经衰弱病人,至少一半以上有显著而持久的烦恼。但面对各种烦恼,常常不能把“我不要烦恼”的愿望当成“我要快乐”的实际而有效的行动。他们只是不断地向人诉说自己的一大堆烦恼,尽管也会问:“我应该怎么办?”但却很少真正有行动。所以,神经衰弱病人的问题关键不在于烦恼本身,

而在于他不能通过有效行动来应付烦恼。

(2)易激惹。易激惹指容易生气和发怒,容易急躁,其典型形式是反复发生的“三部曲”:急躁发怒一后悔一加强压抑和控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三部曲又重演。易激惹的其他表现形式还有:①容易伤感。看电影看戏剧或看小说,忍不住流泪。病人常说,他们过去并非如此,不知为什么病后变得这么脆弱了;②好打抱不平。在街上或公共汽车上遇见不讲理的人就忍不住跟人家争吵起来,有时比当事人还气愤、久久不能平静;③弥散性敌意,对什么都不顺眼。

(3)紧张。神经衰弱病人常感心情紧张而无法松弛。一方面有紧迫感、有责任心,希望把各种事情做好,对自己有强烈的自控感,另一方面又精神过敏,工作学习效率下降。这种矛盾情况使神经衰弱病人的紧张心情持续,不能在客观情况允许松弛的时候(例如吃饭、休息和睡觉的时候)放松自己。这种持久的紧张是很痛苦的,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劳感、失眠等症状。

在所有不同类型的神经症中,神经衰弱的预后是最好的,大多数病人经过长短不等的病期自然走向缓解。在对神经衰弱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病人的错误观念,消除心理社会病因。同时,改变生活方式,适当地运动锻炼。传统的自我松弛治疗,如太极拳、瑜珈等,森田疗法也有较好的效果。

3.心理生理症状

常见的有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和个别内脏功能的轻度或中度紊乱。

(二)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焦虑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心理障碍。焦虑虽然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但焦虑并非都是“坏事”。一般而言,适度的焦虑对人的学习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研究表明,具有适度焦虑的人往往在学习中伴有轻度的紧迫感、警觉感和忧患感,他们精神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敏捷,行动积极努力,学习效率很高。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所说;“如果学生要进行学习,某种最低程度的焦虑是必需的。”但是,长期过度焦虑,都将对心身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引发心身疾病。

1.广泛性焦虑障碍

指不明原因的长期、持续焦虑体验。具体表现为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害怕,但又不清楚什么原因。由于焦虑,不能正常学习与工作,注意力不集中,整日提心吊胆,忧心忡忡,常伴有头痛、头晕、心悸或失眠等症状。

2.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又称,常在无特殊刺激情境下,突然产生惊恐体验,感到一种大祸临头,陷入不可回避的绝境,随即产生胸闷窒息、心悸、大汗淋漓、眩晕、晕厥等症状,甚至出现濒临死亡的感觉。惊恐发作

一般5-20分钟,也有持续一小时的,并可再发作,之后体力耗竭。

焦虑症的治疗:

焦虑症的产生与患者的早期经验、个性特点和无助感、自我期望值过高等有关。而个性敏感、多疑、自我关注、太在乎他人的看法的人,即具有焦虑特质的人,也容易患焦虑症。此外,社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如果缺乏必要的人际支持和社会支持,这种无助感也令人容易产生紧张焦虑而患病。

有的个体自我期望值过高,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弦上得紧紧的,对成功与失败过分紧张,这种情况也使得他们容易紧张、害怕而出现焦虑症。因此,焦虑症的治疗应首先采用认知疗法,改变不合理认知,适当降低自我期望值,放松训练以降低焦虑程度。同时,还需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缓解焦虑情绪。

(三)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核心的心理障碍。多数缓慢起病,无明显诱因,部分患者可在一年内缓解,但也有持续较长时间的。强迫症通常具有三个特征:①病人体验到思想或内在驱使是他自己的,是他主观活动的产物,但他有受强迫的体验;③主观上感到必须加以意识的抵抗,这种反强迫与自我强迫是同时出现的;③有症状自知力,即病人感到这是不正常的,并希望能消除强迫症状。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强迫症有以下几种类型:

1.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是强迫症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包括强迫性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对立观念等。主要表现有:(1)强迫联想。反复回忆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2)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3)强迫疑虑。总怀疑自己是说错了或做错什么了,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4)强迫性穷思竭虑。穷思竭虑则是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老是固定在某一件事情或某一个问题上,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5)强迫对立思维。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有时听到某人去世,认为死者真不幸,同时却认为他该死。当对立观念涉及到父母、老师或朋友时,会感到十分痛苦。

2.强迫动作

(1)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2)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

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3)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

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的产生与患者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个性特点有关。患强迫症的人,大多是有勤奋、理想主义、过分认真、追求完善、刻板、倔犟、严格遵守各种规则等强迫性个性特点。这种特点令他们对于挫折感的体验更加强烈,并易陷人极端思维和痛苦中而难以自拔。而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因素作用及激烈的矛盾冲突的影响往往是此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强迫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行为疗法、认识领悟疗法、个性特征的调整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等。行为治疗可帮助那些伴有焦虑症状的强迫症患者控制不自主行为。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过程,并且在治疗结束后继续使用已学会的应对措施。许多患者可以从暴露疗法或仪式动作预防疗法中获益。治疗中患者被逐步地暴露于引起他们强迫行为的环境中。例如,强迫洗手的患者可能被迫去接触一些他们所害怕的脏东西,然后数小时内不允许洗手。通过这种治疗,使患者认识到不舒服感可以不借助于仪式动作而逐步消失,他们所害怕的灾难也不会出现。认知治疗通过帮助患者分析自己的感受,区分不现实的想法,从而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通常,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四)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学者归纳为“四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自杀率高,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也是当前最主要的精神卫生问题。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五大洲15个国家的调查结果表明,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抑郁症为10.4%,近几年仍有上升趋势。抑郁症有以下六个主要的表现:

1.兴趣减退甚至消失

如果病人原来有许多爱好活动,对各种事情都充满兴趣和求知欲,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那么他患上抑郁症后,一切兴趣爱好都减退,甚至消失。他会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无味。

2.无望或绝望

抑郁症患者觉得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和不可收拾,对前途悲观失望。严重者感到绝望。

3.无助感

感到对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无能为力,感到对处境毫无办法,这是许多抑郁症病人常见的诉述。同时,抑郁症更具特征性的体验是:病人感到别人对他也爱莫能助,尽管他完全能体会到别人的善意,感受到别

人在为他操心努力,但他感到无济于事。

4.活力丧失

似乎精力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至少无法持久。病人感到缺乏动力,似乎没有别人催促或推他一把,他就什么也不想做,也动不起来。

5.自我评价降低

感到自己什么知识和技术都没有,毫无用处,对实际上的成绩也不认为有任何价值,或者几乎只看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似乎什么长处和优点都没有,过去引以自豪或可以自慰的品质在病人心目中也消失了。抑郁症患者的自卑总是隐含着追求的目标或标准太高,而“理想”的追求实际上是不自量力和自我估计过高。抑郁的自我评价下降,伴有自责,甚至有罪恶感。

6.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常常感到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常有自杀念头,甚至有自杀行动。

上述症状或表现中,只要明显出现其中任何一条,就要想到抑郁症的可能。

抑郁症的治疗:

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抗忧郁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疗法、行为矫正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是把认知疗法和行为主义疗法结合起来,形成各种治疗步骤,在最初一段自我评价和自我监察之后,治疗具体的症状。最终治疗目标是:完全缓解抑郁症状,降低病残率及自杀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

八、大学生常见心身疾病

(一)偏头痛、紧张性头痛

1.偏头痛

(1)主要表现

偏头痛是以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特征,表现常为一侧,头部跳痛,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发病率约为5%-10%,女性多于男性,发作时常为一侧疼痛,轻重不等,疼痛呈搏动性,身体活动时疼痛加剧,可伴有恶心、呕吐、怕声响、畏光。偏头痛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认为偏头痛发作源于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主要涉及浅表动脉。心理社会因素通过影响头颅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造成偏头痛。(2)发病原因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情绪因素是偏头痛主要诱因。早期生活中的紧张因素,如长期从事高压力、噪音环境工作,家庭或事业(学业)受挫、人际关系不协调,经济上出现困难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心理应激的重要事件。有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在病前或症状复发时、恶化前的负性生活事件明显高于常人。在

人格特点方面,患者具有高度紧张、认真、固执己见。争强好胜,敏感、多疑、容易烦恼的特点,习惯于压抑愤怒和敌意,这种内心的冲突往往激发偏头痛的发作。此外,患者常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方式来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的影响。这种消极或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会损害身心健康,成为偏头痛的致病因素。

(3)偏头痛的防治

除了用药物对症治疗偏头痛外,还需要消除不良心理因素,防止过于紧张、焦虑和恐惧感,保持正常睡眠。预防发作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避免摄取熏鱼、巧克力、酒类、避孕药,防止噪音、强光、气候变化等刺激,以免触发头痛。还要加强自我心理调适。早期治疗在于缓解伴随的植物性症状(用灭吐灵等〕,解热镇痛药应及早应用。其他心理干预,如放松训练、催眠疗法、交互分析、认知行为矫正和自我控制法等用来配合药物治疗会有明显效果。此外,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疲劳和精神紧张,并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发作时可用血管收缩剂。心理治疗应着重鼓励病人合理地解决内心矛盾,以有助于获得良好疗效。

2.紧张性头痛

(1)主要表现

紧张性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头痛病人的40%,紧张性头痛是由于肌肉紧张造成血管缺血而产生的。起病缓慢,非发作性,紧张性头痛的特点是两侧额部和后枕部、颈项部持续性钝痛,头部常有紧箍感及重压感,虽然病人整天头痛,但一天内可逐渐增强和逐渐减轻;很少因头痛而卧床不起。

(2)发病原因

紧张性头痛的发生与长期焦虑、抑郁、紧张和恐惧等消极情绪有关。国外学者观察过100位头痛患者,发现其中的74位发病前存在精神紧张,35位精神抑郁,他认为这类头痛是由于人际矛盾、不如意。羞怯、罪恶感、嫉妒、钻牛角尖、内心恐惧,以及有依赖性等心态所致。调查还显示,这类患者情绪不稳定、缺乏独创性思维,对问题处理欠灵活,缺乏对付紧张和心理压力的能力,极端关心身体,偏于抑郁、悲观,易于不满,缺乏自信,过低评价自己等人格特点。此外,某些职业,如会计、教师、计算机人员等,因长期低头。或伏案工作可致枕、颈部肌肉紧张,劳损,引起紧张性头痛。

(3)紧张性头痛的防治

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治疗和预防紧张性头痛。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可采取疏导、松弛治疗,消除紧张行为。生活中注意学会做到遇事不慌,遇难不忧,精神放松。通过调控紧张情绪,可以预防和治疗紧张性头痛。焦虑、抑郁。头痛强烈者采取对症用药治疗。职业因素应注意定期调整身体姿势,松弛调适。

(二)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指自以为过胖而有意节食,导致体重明显下降的迸食障碍,常引起营养不良、代谢与内分泌障碍,甚至因饥饿而死亡。85%的病人在13-20岁发病,好发于年轻女性(女性为男性的10-20倍),尤多见于职业需要保持体型的职业女性。有报道,神经性厌食症在女性芭蕾舞演员和模特的患病率分别为6.5%7%。职业妇女的患病率也高于正常人群。Kaplan(1994)报道,青少年女性患病率高达0.5%-l%。

1. 主要表现

患者开始不一定有厌食,仅表现为食欲不振,进而发展到主动厌食和拒食,也不愿与家人同桌进餐,进餐过多立即主动呕吐。主要表现为体重明显降低,体重低于正常值25%以上;非常惧怕体重增长和变胖,常采用过度运动、致吐、导泻、以及服减肥茶、利尿剂等方法减轻体重;对体重、身高和体形方面有感知障碍,患者的体重已经明显低于正常值,体形十分消瘦,却仍然担心自己肥胖;女性至少持续3个月不来月经;严重者会出现脱发、浮肿、血压低、心动过缓、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此外,厌食的患者常常不觉得他们的状态异常,否认自己有问题而拒绝治疗。

2. 发病原因

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弄清楚,目前多认为是生物学易感素质与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社会观念左右着胖瘦美丑的标准,进入青春期后,女孩伴随第二性征发育而来的是日益丰腴的体形。对此,容易产生恐惧不安和羞怯感,有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苗条”的愿望。青春期是神经性厌食症发病率最高的时期;(2)个体的易感素质。这类患者常常争强好胜、做事尽善尽美、追求表扬和赞美、自我中心、神经质;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多疑敏感,对家庭过分依赖,内向,害羞等;(3)下丘脑的功能异常。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存在明显的下丘脑功能异常的表现,如月经紊乱或闭经;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低;食欲及进食量的异常,情绪低落或烦躁等。

3.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

一般主张综合治疗,即着眼纠正不良认知、改善家庭关系、并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基础上进行心理治疗。通常采用行为认知疗法:①转变胖与瘦及健康的认知;②共同确定目标,按标准体重与患者所期望的体重做折衷计算,合理膳食、恢复体重,一般每日应在3000卡左右,在护士或家人的监督下3-4餐/日,鼓励病人进食,体重增加则给予奖励,拒食则给予惩罚。危重患者则实行强制支持治疗,纠正严重的营养不良和并发症;治疗效果较好。催眠疗法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持续巩固。

(三)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的小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形成的局部水肿。

1. 主要表现

(1)热性和寒冷性荨麻疹

均可由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常见于后天获得性者,即遇热、冷刺激后引起风团。在风疹块出现前几分钟,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随后迅速出现风疹块,风疹块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于任何部位的皮肤,粘膜,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寻麻疹的病程因人而异,快者几天,慢者可持续1-3个月或数年不等。有的病人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内还会出现全身症状如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等。风疹块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有时有暂时的色素斑。

(2)胆碱能性荨麻疹

学生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寻麻疹,称为胆碱能性寻麻疹。通常在运动、重劳动、受热、饮酒等刺激下,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产生风团,皮疹可泛发全身,1小时左右消退。约占荨麻疹的5%-7%,多见于青年人,在精神紧张。运动后或因热而诱发,发生在躯干和肢体近端,掌路和腋下不受累;皮疹为l-Zrnm大小的风团,周围有一较大红晕,有时可仅感瘙痒而无风团,可见胆碱能性活动症状如流涎、出汗、腹痛、腹泻甚至昏厥,可持续数月至十余年。

2. 发病原因

慢性荨麻疹发病因素是多源性的,外部原因有食物、药物、感染、理化因素等;内在原因有遗传、内分泌及精神因素。Champon分析了554例荨麻疹患者的病因,发现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的占11.5%,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占24%。有学者认为情绪紧张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从而使荨麻疹加剧或促发风团。

慢性荨麻疹的心理因素为:①应激反应性增加:察觉应激情况可引起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和介质释放;

②应对策略不当:应对并非指向积极处理;③伴随慢性生理激活与人格特质性焦虑与抑郁增加。

3. 慢性荨麻疹的防治

慢性荨麻疹的防治关键在于寻找并去除病因。若难以确定原因,则首先抗过敏对症治疗以控制症状,既可缓解心理紧张,也有利于进一步寻找并消除病因;随后的心理治疗应着眼稳定情绪。具体如下:(1)药物治疗。首选抗组胺药,应用本组药物,80%的患者可控制症状;(2)心理治疗。所有的研究都揭示荨麻疹患者有一种攻击性受抑的因素,因为应激及未解决的个人冲突,常引起生气和愤怒,这是许多荨麻疹患者的特点,也是说服病人开始心理治疗的关键,也可以预期心理治疗是否有。对有心理障碍,情绪波动诱发本病者,应进行个人心理疏导,尤其是慢性荨麻疹,患者紧张。焦虑、失眠造成身心健康的损害,

故在诊疗过程中应耐心细致、详细解释病情及发病机制,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过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心理与疾病形成良性循环;(3)生活方式。荨麻疹是多因性疾病,食物、药物、感染、理化因素、遗传、内分泌、精神因素均有可能致病;因此,注意生活方式,注意生活环境,起居、饮食、嗜好等各个环节,如有不当应及时纠正,以促使疾病痊愈,也是一种预防性治疗。

最新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资料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 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较强的活动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因而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计划。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知识与技能 1.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也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2.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一年级学生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

(1)培养学生在饮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卫生习惯。 (2)懂得均衡的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帮助。 (3)初步了解感冒、眼结膜炎、肠道寄生虫病等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4.了解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并且知道运动前、中、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健常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

小学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东区小学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会用学习资源》 课例1:班主任要求每个小组搜集一些有关亚运会的题材,办一份与亚运会相关的手抄报并进行评比。同学们各施其能寻找找有关资料。 评比结果:第二组取得了第一名,组长小君说他们使用了秘密武器——互联网问:同学们你们会怎样收集资料,去哪里收集资料呢哪种方法给快捷有效呢问什么呢 课例2:小军和小冬是同学,晚上他们各自在家做数学作业。然而在他们做作业时遇到不懂时,他们采取的不同的方法。 小军:想呀想,不知该怎么做,于是喊道:妈妈、、、 小冬:拿出了尺子等文具画了起来。 问:同学们你觉得小军和小冬方法比较好呢在家的时候你们又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呢 课后活动坊: 1、把你知道的学习资源写下来,写的越多越好 2、比一比,看谁写得多,每写一样就将星星涂上喜欢的颜色。 分享大家的想法,看看谁做得最好。 思考:大家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那么大家是如何去解决的呢是自己想办法,还是找别人帮忙 例1、你会利用怎样的资源去提高自己英语口语呢 例2、去旅游了,你会准备些什么用品和怎样去准备呢 总结:在同学们的生活了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阻碍,同时也有很多方法去解决问题。如:互联网的运用,从书籍里面获取方法或者是问有经验的长辈等等。不过在解决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学会解决方法。而不是每遇到一次困难就求助一次。在利用资源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哦! 第二课《记忆有窍门》 课例:嘉嘉和芳芳是同班同学,他们俩在语文课上默写课文都得了满分。两个星期的再一次默写,同样的课文嘉嘉很快就默写出来了。然而芳芳则显得有点吃力,而且默写得并不完整。 讨论: 1、为什么两个第一次默写成绩都是满分的同学,在第二次默写是的表现会不同 2、你在学习上遇到过和芳芳一样的情况吗如果有,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活动:看书本后面的案例进行小比赛 记忆窍门分享:

2016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初中卷)

****中学2016年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卷(初中卷) 命题者:心理辅导室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5分)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 ) A.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 B.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宜泄自己的情绪 D.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下列哪种心理属于健康心理 ( ) A.抑郁情绪 B.不愿与人交往 C.经常感觉自己无能 D.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克服困难 3.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 ) 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4.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 ( ) A.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B.环境适应力 C.心理自控能力 D.社交能力 5.当患者遇到突发性事件时,表现心慌,紧张,出汗,坐立不安,我们称此人有 ( ) A.情感脆弱 B.焦虑情绪 C.反应过度 D.心境突变 6. 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 ) A. 社会关系 B. 朋友关系 C. 层次关系 D. 亲子关系 7 .印度的卡玛拉狼孩典型事例说明人的心理基础是( ). A. 自然环境 B. 人的大脑 C. 个体活动 D. 社会实践活动 8.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 ( ) A.家庭内部 B.社会环境 C.人际关系的处理 D.自身的内部冲突 9.在心理咨询的各种形式中,最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 ) A.电话咨询 B.面对面 C.专题咨询 D.互联网咨询 10.当天实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 24小时内 B 第二天 C 第三天 D 第二周 11.下列哪些陈述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 ) A精力旺盛 B.感情丰富 C.渴望独立 D.认识能力高,看问题全面 12."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 )的表现. A.复杂性和矛盾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生理性 13.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 ) A.避免类似情境 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 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4.学校增进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 ) A. 心理健康教育 B. 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 C. 心理咨询 D.心理治疗 15. 利他主义的表现( ) A. 人不为我,我不为人 B. 人为财死 C. 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万家 D. 逃避责任 16、“先入为主”是一种( )的人际偏见。 A、刻板印象 B、光环效应 C、第一印象 D、自我投射 17、“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假意逢迎行为违反了人际交往的( )原则。 A、尊重原则 B、诚信原则 C、适度原则 D、宽容原则 18.下列四种人际交往态度,哪一种是健康、积极的( ) A、我不行-你行 B、我不行-你也不行 C、我行-你不行 D、我行-你也行 19、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 )。 A 改善交往情境 B向对方施以恩惠 C 增加交往频率 D 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20.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21.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题1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题 一、填空 1、根据WHO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积极状态。 2、根据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青年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正处于亲力感与孤独感的阶段。 3、人际沟通的心理效应有首因效应、刻板效应、近应效应、光晕效应、定式效应和投射效应。 4、学习动机的四个特征是始动性、导向性、强度和维持性。 5、记忆是人们保持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系统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三部分组成,关于记忆信息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艾滨浩斯定律。 6、压力是个体对压力事件的主观感受与应对过程,它包括察觉、对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7、艾利斯的理性行为疗法又称为ABC理论,其中A是指_______、B是指_______、C是指_______. 8、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性心理发展过程分成_______、肛门期、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个主要阶段。 9、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是设置可达成的目标,设置目标的原则是:①具体、②衡量、③能达到、④现实、⑤实现 10、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素理论认为,爱情包括激情、亲密、承诺三个因素。 11、压力源是指那些引起当事人压力感受的情景或生活事件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是:危害性、持久性、互动性。 12、人际沟通是个体最基本的需要,它构成人类活动的基础。 13、大学生心理矛盾具有普遍、双重、复杂、三个主要特点。 14、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一般分为-----、-------和--------。 15、自我价值感的人格特征表现在无条件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对自己的价值有适当的尊重几个方面。 16、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积极探索、寻求自我的关键时期。 17、在应对压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其直接指向压力源、目的是消除压力源的存在。 18、诚实守信显示了一个人在自尊、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 19、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由学习动机、对学习材料的感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所获得信息的巩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五大要素构成。 20、在压力状态下,个体可能做出------的行为,也可能做出--------的行为。 21、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是在学生时代的中学时代。22、弗洛伊德将人格分成----、自我与----。 23、认知策略是指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与技术,有助于我们有效地编码、组织以及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24、一般地,个体可以从控制源、稳定度和可控度三个维度来分析事物原因 的特性。 25、性健康包括生殖健康、性心理健康、性生理健康。 26、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们的非理性信念具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至极。 27、弗洛姆在《爱是艺术》中指出:“爱除了给予的因素外,还包括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 28、根据性行为的目的和所处阶段的不同,可将性行为分为边缘性性行为、过程性性行为、目的性性行为三种类型。 29、沟通的主要形式有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 30、“一好百好、“一差全差”,这是人际交往中晕轮的表现。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68730

教学课题:一认真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认真听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能让自己家更加专心的听的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专心听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找到更加专心的听的好方法。 教学方法:故事讲述,自由发言。 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 1.谈话导入:在学习生活中,大家学到了很多新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掌握了很多学习的技巧,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活动,看看你能不能再掌握一个好方法。 2.看用书第1,2页,仔细看图,听老师讲故事。然后自由发言。 3.说一说,第三只小羊为什么吃错了草? 二,发展活动: 1.请看用书第3页,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 2.自由发言:说一说,在哪些场合,情况下要认真听?怎样做才是专心听?有哪些好的方法? 3.看用书第3页,将自己找到的好方法写在书中。然后与身边的好朋友交流。 三.自我评估 四.小结:从小羊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认真听讲的重要性,只要我们养成认真听的好习惯,运用好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了解事情的经过及重点,我们一定会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学课题:二闪烁的双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体会仔细观察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观察的好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找到观察的好方法。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自由发言。 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 1.谈话导入: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大家学到了很多新的方法,同时也掌握了很多学习的技巧,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活动,看看你能不能掌握一个好方法。 2.看用书第5,6页,找一找看看有哪些地方不相同。 3.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找出了几处,并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去寻找的? 4.老师帮助学生归纳好的方法。 5.老师公布答案。(个数,样子,样式,位置,远近,方向)二,发展活动: 1.看用书第7页图意。 2.请同学思考并填写,自己准备怎样培养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三.自我评估。 四.小结:“看”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观察就需要有好的方法及习惯,只要我们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运用好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每个人的双眼都会越来越亮,越来越有神采。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测试题(1)附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模拟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下不属于与性格的意志特征相关的性格教育内容是( C )。 A、要培养学生的目的性、独立性 B、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制力 C、要培养学生的机智敏捷和幽默感 D、要培养学生的恒心、坚忍性 2、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这是贯彻( C )。 A、针对性原则 B、主体性原则 C、全体性原则 D、全面性原则 3、下列不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C ) A、16PF B、EPQ C、CBCL D、《Y—G性格测验》 4、智力激励法是( B )首创的。 A、比奈 B、奥斯本 C、比尔斯 D、詹姆斯 5、针对自己的心理缺陷,自我提出一定的要求,用以警醒和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这是( D )方法之一。 A、认知改变法 B、榜样示范法 C、心理训练法 D、心理修养法 6、雷诺茨和加特金是( C )的推崇者。 A、直接干预 B、团体干预 C、前摄性干预 D、反应性干预 7、学生因不能按时到校上课,教师建议家长取消他晚上看电视的“权利”,这属于:( D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8、我国心理卫生事业发轫于( B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9、( A )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A、智力发展正常 B、情绪稳定乐观 C、意志品质健全 D、行为协调适度 10、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素材,这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 C ) A、主体性原则 B、多样性原则 C、开放性原则 D、有效性原则 11、“未雨绸缪”,此种形式属于( D ) A、团体干预 B、特殊干预 C、间接干预 D、前摄性干预 12、理性情绪干预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B )倡导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 A、詹姆斯 B、艾里斯 C、奥斯本 D、罗杰斯 13、干预的第一步是( C ) A、调整 B、解释 C、倾听 D、鼓励 14、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模式的优点是( D )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题(有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题 (一)出题思路 对于大一新生,学习心理、交往心理、恋爱心理、焦虑的调节、挫折应对这五章是重点。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他们目前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 学习方面,觉得南方学院是2B类学校,是个山中学校,对学校不太满意,觉得将来前景较为暗淡,甚至一直在为是否退学而矛盾斗争中; 2. 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包括如何在新环境中与交新朋友、如何宿舍关系、如何拒绝他人等 3. 如何与异性交往及处理恋爱关系,包括恋爱对象的不稳定、异地恋、家人反对等。 (二)例题 1.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以适应作为生存的前提条件。 (1)什么叫适应 一种与环境相融洽和谐的关系,包括满足一个人的绝大多数需要,并且拥有符合要求所必需的行为变化,以便一个人能与环境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 (2)适应有哪些类型 消极适应和积极适应 (3)作为一名大学新生,你在适应大学新生活的过程中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4)你是如何调适的 2. 交往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但人际交往也是最微妙、最复杂的。 (1)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客观因素:时空接近、态度相似、外表相悦、个性吸引 主观因素:人际期望、人际安全、人际张力 (2)你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3)你是如何处理的 3.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中,那些能够让我们钦佩/敬仰的人(如父母或名

人)一定会有许多优秀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1)请列出你最钦佩的2个人。 (2)他们有什么特点 (3)对你有什么影响 (4)当你钦佩一个人时,你心里涌现出哪些情绪 4.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终生的事情,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特点。 (1)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相比,有哪些明显不同的特点 目的、内容、方法 (2)你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哪些心理问题 (3)你是如何调适的 5. 爱情是两性间一种真挚强烈的情感。 (1)什么是爱情 爱情是指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稳定、专题的感情,是由心理、生理、道德和美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精神生活现象。 爱情的本质是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结合,是人自然性和生活性的统一。 (2)一段真挚的爱情对个人成长有哪些重要意义 (3)恋爱中会有哪些不良行为 亲昵过度、三角恋爱、婚前性行为 (4)针对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 6.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1)什么是挫折 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目标不能实现、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2)大学生常见的挫折有哪些

小学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 年 级 下 学 期 心 里 健 康 教 案 101 涂琴

学习真有趣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知道自己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感受学习的兴趣,不怕困难,做事情要细心,有耐心。 活动过程: 第一节我的本领多 一、热身活动导入主题 热身活动: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本领? 二、活动体验 1、看看书中的小朋友都有什么本领?你能做到吗? 2、想一想,同学们的本领是怎样学会的呢? 3、我们在学校学习应该怎样做? 4、贴一张现在的照片,记录成长的第一步。 三、活动练习 1、夸夸我有多棒! 2、你能做到哪些本领,图上喜欢的颜色。 四、活动小结 今天真高兴,我们知道了自己这么多的本领,以后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第二节我会洗衣服 教学目标: 通过洗衣服过程的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懂得学习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朋友,你会洗衣服吗,先学会洗什么衣服的,后来呢? 二、合作创新 1、晶晶是怎样学会洗衣服的? 2、晶晶学会洗上衣了,为什么没办法把书包洗干净呢? 三、活动启示 你知道先学会什么,再学什么就比较容易吗? 四、活动小结 通过这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勇敢的我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懂得遇到困难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不要怕它,相信自己的力量,勇敢一点,就能打到困难。 活动过程: 第一节打到“拦路虎” 一、导入 大家想一想,你在学习或做事情时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活动体验 1、看图,看图中的小朋友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对待的?你能给他们出出办法吗? 2、如果是你遇到这些困难,你能打到他吗? 3、如果你再遇到困难了,该怎么做? 要尊敬老师,相信老师,遇到困难一定记得找老师! 三、活动启示 学习儿歌:困难就像“拦路虎” 四、活动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安全教育: 下课不许在教室楼道操场追逐打闹,摔跤,不许爬篮球架,上下楼梯不许推搡,靠右边走。不许爬楼道栏杆。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三年级心理健康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对学生进行的科学教育一般从三年级开始。 一方面身体的发育、学习与生活的变化使三年级学生的心理有了迅速的发展,他们有了一些合理性的独立思考了,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了,能够参与大人的谈话,而不像以前那样随意插入大人的谈话。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尝试去做一切事情,不像以前那么听从权威。这些现象表明了三年级学生知识经验的扩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三年级学生又表现出行事理性不足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进入少年期后,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学生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 二、教材分析 1.通过面向全体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测、自控、自我

调节、正确认识自己。 2.加强针对性训练,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在集体中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活动中学会调节情绪。 4.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1.锻炼有意识记的能力,增进记忆品质 2.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 3.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

最新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试题

精品文档 湖南科技大学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一、单项选择题 1、《梦的解析》的作者是 ( )。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詹姆斯 D.埃森克 2、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3、一种重复出现的、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的神经症是()。 A.焦虑症 B.过度适应 C.恐怖症 D.强迫症 4、幻觉属于 ( ) A.记忆障碍 B.注意障碍 C.智能障碍 D.思维障碍 5、妄想是指( ) A.一种在病理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B.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根据。此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 C.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D.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 6、强迫观念是指 ( ) A.一种在病理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B.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根据,此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 C.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D.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意想的,且伴有主观的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 7、我们常见的嫉妒心理属于()。 A.轻微的心理失调 B.轻度的心理障碍 C.中度的心理障碍 D.严重的心理疾病 8、有的同学遭遇失败后,便会认为自己“没用,什么也干不成,是个废物,窝囊废”,这种想法属于哪种不良认知()。 A、绝对化 B、糟糕至极 C、过分概括化 D、乱贴标签 9、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则是学习的根本宗旨。 A、勤奋 B、刻苦 C、学以致用 D、学会学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一、心理健康得含义 1、什么就是心理? 人类得心理现象包括过程心理与个性心理两部分。 过程心理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倾向性。 2、什么就是健康? 罗马医生盖论说:健康指没有疾病得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下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3、什么就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个人心理所具有得正常得积极得状态与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得能力。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就是指人得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能够顺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保持心理健康就是现代人必备得能力之一。 4、什么就是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探索与研究人得心理健康得形成、发展、变化得规律,以及如何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得学问。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其中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都属于智力因素,情绪、意志、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得内容包括:智力得发展与教育、非智力因素得培养、环境适应教育、人格健康教育等。 二、心理健康得标准 心理健康得标准不像生理健康得标准那样具体、精确与绝对。心理现象得度量没有一个固定而清晰得界限,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就是泾渭分明得对立面,人得心理及行为就是一个由正常逐渐走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与转化得连续谱。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得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良好得自我意识、良好得社会功能、良好得应付方式、良好得人生态度。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 完整(5)人际关系与谐(6)适应能力强(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樊富珉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得7个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得兴趣与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得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得心境; (4)能保持与谐得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得人格品质; (6)能保持良好得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因素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1课我们的课堂 教学内容:我们的课堂 教学目标: 1、了解课堂中出现的现象。 2、知道在课堂中应该怎样表现。 3、遇到错误的做法时应该怎样做。。 教学重点:在课堂中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做错时应该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 老师正在课堂上认真地讲课,可是冰冰却和自己的同桌说悄悄话。 老师提醒冰冰坐好,认真听讲。冰冰立即改正,认真听老师讲课。当老师提问时,她马上就能大声回答出来。 二、心理氧吧 1、我们是不是也像上面的小朋友一样还不适应小学的课堂,经常在上课时随便说话。 2、如果有这些不良的行为,你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怎样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三、心理适应 1、上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也就是要在心理上充分认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出色。 2、从心理上认识。 3、怎样从行动上表现出来。 [ 四、心理体操 下面的做法对吗 出示课本第5页问题,让学生发言。 学习《上课守纪律》 朗读名人名言 第2课课间十分钟 教学内容:课间十分钟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课间十分钟到室外适当活动的好处。 2、通过学习教育学生正确合理的安排好课间十分钟的活动。 、 教材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合理正确的处理好课间十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长时间的上课,结束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交流回答) 师:对了,长时间的上课,你们会觉得很累,这时上课就听不进去了,想趴在桌子上睡觉。这都是因为你的大脑疲劳了的缘故。

我们上了一节课后就会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让大家调节一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间十分钟》这一课。 二、学习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组织学生看图讨论) 师:你们课间经常做些什么呢 … (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谈谈课间十分钟的主要活动) 师:同学们讲了许多,这些活动,可以消除我们大脑的疲劳,使大脑得到休息。所以,我们提倡课间到室外去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这样有利于保持上课时头脑清醒。大家说说,老师提倡的课间干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段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大家进行了讨论,你们说说下课后不应该做什么 (让学生围绕不喊叫、不追跑打闹、不看书写字等讲)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二段。(学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的拼音,听老师把儿歌读一遍。(老师范读,学生听)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着拼音自己学着读一读,把它读通。 ` (学生自由读儿歌)(生齐读) 三、结束语。 学习了这课,大家知道了课间十分钟应该注意些什么,希望大家在平时注意做到这几点。 第3课我们的好老师 教学内容:我们的好老师 教学目标:1、怎样的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2、孩子应该怎样和老师相处呢? 3、了解教师节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教师,关心教师,尊敬教师 教学过程: 一、心理聚焦 ) 1、情景一 介绍我们的数学老师,请同学们观察他有什么特征再介绍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又有什么特征呢 2、情景二 龙龙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请去办公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心理氧吧 1、我们已经和老师相处一个多学期了,你有什么感受呢 2、老师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呢 三、心理调适 我们应该怎样和老师相处呢 课本第17页中的5条,你能做到几条 《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三 年 级 下 册

第一课知错就改金不换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缺点 2、了解克服缺点的方法 3、能够积极改正缺点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克服缺点的方法 2、能够积极改正缺点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教案 2、准备课件 四、教学方法 1、案例法 2、讨论法 3、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周处除“三害”》 读后思考:为什么大家把周处称为“三害”之一?当周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时,他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小组合作讨论 活动一认识自己的缺点 活动步骤: 1、把自己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缺点总结出来。 2、和同桌交换自己的总结,并请对方指出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活动二缺点大扫除 活动步骤: 1、阅读材料,6人一组讨论如何帮助小马虎和佳佳改正缺点。 2、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本组主要观点,并通过教师引导总结好的方法。 3、小组讨论自己打算怎样克服缺点,并请小组同学帮自己出主意。 4、每组请一位同学向全班谈谈自己打算怎样改正自己的缺点,其他同学提出建议。 (三)联系实际 教师引导总结好的方法和建议——制作粗心卡、相互监督、提醒等。 七、巩固提高 制作知错就改记录卡 八、课堂小结 第二课认识自己的进步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合理地看待进步或成功。 2、能够体验进步的快乐。 3、做到善于发现自己的进步。 二、教学重点: 做到善于发现自己的进步。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记录卡片 四、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教师讲述《小马虎的进步》,让学生体会,进步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 (二)小组合作讨论 讲述《佳佳的情况》,进行小组活动 活动步骤: 第一步:想一想佳佳应该得到鼓励还是批评呢?为什么?

心理健康知识测试题

心理健康知识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 B) 2、要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A ) 3、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B ) 4、同样的不幸事件会因为个体的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 A) 5、害羞经常是由不熟悉的人或情境因素引起的。(A ) 6、酗酒也是一种心理障碍。(A ) 7、听轻松的音乐,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放松心情。(A ) 8、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B ) 9、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现有的平衡或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 个体就会感受到压力。( A) 10、智力水平越高,心理水平越高。( B ) 11、心理咨询师应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任意延长或缩短咨询时间。(B ) 12、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更应包括心理健康(A ) 13、人的人格、智力、心理特质与态度、兴趣一样是随时变化的(B ) 14、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协商、指导过程,帮助求询者达到自助的目的( A) 15、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治疗( B) 16、心理卫生指的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 情绪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 (A ) 17、多给人以值得的赞美,能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A ) 18、上网成瘾全称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是一种心理障碍。(A ) 19、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 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 A) 20、人的性格是先天形成的。( B) 21、对人的第一印象形成后,很难再改变。(B )

浙江工商大学大一心理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复习提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提纲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1、什么是心理? 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过程心理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过程心理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2、什么是健康? 罗马医生盖论说:健康指没有疾病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下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3、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的积极的状态和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能够顺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保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 4、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探索和研究人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都属于智力因素,情绪、意志、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内容包括:智力的发展与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环境适应教育、人格健康教育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像生理健康的标准那样具体、精确和绝对。心理现象的度量没有一个固定而清晰的界限,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走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谱。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功能、良好的应付方式、良好的人生态度。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人际关系和谐(6)适应能力强(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樊富珉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由先天和后天共同决定的,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经济和社会风气(如心理疾病与现代化发展有奇特的同步性,与西方人的“原罪感”相对应的,中国人更多的是羞耻感)等,此外个体的成长经历及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也对个体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66795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总教学计划 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较强的活动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因而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计划。 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也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2.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一年级学生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 (1)培养学生在饮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卫生习惯。 (2)懂得均衡的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帮助。 (3)初步了解感冒、眼结膜炎、肠道寄生虫病等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4.了解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并且知道运动前、中、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健常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9、当别人比我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嫉妒心理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与危害,指导学生彩积极的态度和调节方式,克服嫉妒心,优质心理平衡。 2、懂得嫉妒心理对人对已的危害性,能区分识别嫉妒的行为表现,有意识地克服嫉妒心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心理学中有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从古至今有这种心理现象的人,心理上都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影响,请听下面的小故事。 (二)讲授新课 1、从故事中我们看到,白泰宫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嫉妒的心理? 2、嫉妒心理怎么样害死了白泰宫的儿子? 3、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后得出:嫉妒之心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容易出现头晕、头疼、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胸有郁闷、腰背酸痛等症状,而且有嫉妒之心的人情绪都很不稳定,行为出现过激,就像故事中的白泰宫一样。读[咨询台],我们应怎么样保持好情绪?(三)活动区 1、请同学做个小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A、组织学生自读自评。 B、从小测试中你知道了什么? 2、嫉妒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请你选一选,把不良的情绪放入回收箱中。(可在词语上画*)。

3、实践园 A、怎么样做才是最好呢? *请你动笔写一写,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样做? *请同学反馈,引导学生认识只有靠自身努力争取才能成功,嫉妒之心对我们的发展是不利的。 B、读一读下面两句话,谈谈你的体会。 C、遇到同学中有嫉妒行为的,你打算怎么样帮助他呢?(看小练习) D、同桌讨论 E、反馈 (四)总结全课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嫉妒这种不良心理现象的危害,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乐观的情绪,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成绩。

10、合作学习好处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并尝试合作。 2、在创设的情境中领悟互相信任、互相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等合作的行为基础。 教学难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前准备:多媒体设备、图片、电脑课件、气球、充气筒、棉线等。教学过程: 一、在问题情境中了解合作 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①出版一本书;②制造一辆汽车;③唱一台好戏;④三峡工程。师: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图片出示的工作需要多少人才能完成?师生共议后归纳:师:完成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众人合作!小到日常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只有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合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而“学会合作”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之一,也是学生进行良好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这节心理健康课,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 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软件工程一班 姓名陈佳鹏学号 67 序号 98 一、简答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八个方面? 答:(1)良好的学习能力; (2)正确的自我意识; (3)善于调控情绪; (4)和谐的人际关系; (5)完整统一的人格; (6)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优良的意志品质;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抑郁的自我调节方式有哪些? 答:(1)改变消极观念,培养积极心态; (2)转移、宣泄消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 (3)改变认知; (4)建立积极行为方式,寻求人际支持; (5)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挫折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答:(1)彰显人生意义; (2)磨炼人的意志; (3)成就人生;

二、论述题 1、请用ABC理论分析以下案例,并论述你的看法。小王、小李一起碰到一个认识的同学,那人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小王:他可能没注意到或有特殊原因。小李:他是故意的。 答: 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结果。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小王、小李一起碰到一个认识的同学,那人没有跟他们打招呼是这件事的起因,即诱发性事件。“小王:他可能没注意到或有特殊原因。小李:他是故意的”是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解释。 两个不同的解释必定会造成两个不同的结果,前者认为无所谓,这件事对他没有多大的影响,他仍能保持安静的心境去干他想做的事情;而后者,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最直接的结果是,他心情变得不好,甚至可能和这位同学的关系变得不愉快! 2、请根据你目前的情况为大学四年的目标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要求详实有操作性) 答: 大一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不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努力认真的学好课堂上教的知识,决不挂科;见学习重点放在大英与专业课上!不沉迷于电脑,不浪费时间在没意义的事情上。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大二过四六级,当一年的班干部,推优入党,不留任社团,全身心放在学习上。 大三为考研做准备!努力搞好人际关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增强自我的综合能力。 大四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公司的动态,及与专业有关的新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