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时珍说课稿

李时珍说课稿

李时珍说课稿
李时珍说课稿

一部xx的药典,一位济世悬壶的奇人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李时珍》说课稿开首语: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星星一直璀璨至今;在上下五千年的世界文明中,有一种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她——就是中医。因为她,普通的草也变的神奇;因为她,创造了无数起死回生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走近中医,认识一部泽被后世的药典,结交一位济世悬壶的奇人。(出示说课题目)

各位评委:

早上好!我叫韦慧鸽,来自灵宝市第三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李时珍》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给方面为各位老师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如药材,细细研磨才入药

《李时珍》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观察和发现”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比较简单的人物传记,讲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最后用了27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事迹。所写内容虽然离学生的生活遥远,但由于语言浅显,故事性较强,特别是通过列数字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感情的共鸣。

二、学情犹问诊,望闻问切才有数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实践,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和经验,能够解决阅读中简单的问题。比如通过查字典可以疏通字词障碍,默读能够加快阅读的速度。

特别是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利用同伴资源提高学习的质量。但学生的概括能力相对较差,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关注。三、目标是药引,千转百回到病灶

这篇课文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个课时主要完成:1、自学生字,把课文能够读正确,读通顺。

2、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个课时主要完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学习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本草纲目》的编写过程。学习李时珍潜心研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四、策略即药方,对症下药最重要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计划采取:

1、先学后教,顺学而导。让学生尝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导学、大量练学的辅助,使学生顺利达成相关目标。

2、读为主线,循序渐进。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五、流程似煎药,精心布局出成效

(一)复习词语,一举两得

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孩子们,中国医药举世闻名,华佗、扁鹊等一大批医药学家彪榜千秋,明代又出现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接着出示六个词语(救死扶伤、处处留心、比较完善、严寒酷暑、亲口品尝、本草纲目),让学生认读,并结合词语谈对李时珍的印象,这不但进行了复习,而且强化了学生对人物的认识。

(二)引导质疑,确定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本学段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出示目标本节学习目标后,就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质疑,并在读议中释疑。我这样引导:老师本来准备先提几个问题引导大家学习讨论的,我忽然想到了大科学家牛顿说过的一句话:“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我临时改变了主意,想你来猜一猜,我会提哪些问题?学生素有表现的欲望,这个问题一定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可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不同角度提出很多问题,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问题,梳理概括出三个主要问题。

1、为什么编书?

2、怎样编书的?

3、《本草纲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引出了下面学习的话题。

(三)自主合作,深化理解

学生提出了问题,还需要学生自己来解决。接下来,我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圈画批注,为交流做好准备。接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争辩中点燃思维的火花。

1、交流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答案,可是怎样才能用重点词语概括呢?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这样指导:找出了重点句子,怎样才能提炼出关键词语呢?第一句可以用“没有记载”,第二句、第三句呢?(幻灯片出示金钥匙)接着出示金钥匙,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概括的话中删去次要的内容,学习提炼关键的词语,把书读薄。

此时,把这些关键词语再次送入课文朗读第三自然段。(幻灯出示第三自然段)我有意识的在幻灯片中出现错误,把“性状”写成“形状”。善于发现的学生一定会发现错误。这时,我就顺势指导学生来对这两个词语进行辨析理解,最后纠错,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人。

接着用一个问题:发现(板书:发现)了缺点,李时珍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完善”,并练习说话。(幻灯片出示填空)

(2)想要编一本完善的药物书,都要做哪些准备呢?前面已经有了金钥匙的方法指导,那么此时何不让我们的孩子学着使用这把神奇的钥匙,把书读薄呢?(出示:他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呢?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段话写了哪几件事?学着上面我们学到的方法,试着用词语来概括。)此时,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相机迎刃而解,课后第二题也得到了解决,学生通过阅读概括指导了在上山采药时,还亲自品尝、访问。(板书:采药)

知道了李时珍为采药所付出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因为情感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所以还应特别注意学生情感的参与,力争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在思想情感中产生共鸣。引导学生来谈一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相信有了前面的深入交流,此时李时珍高大的形象已在我们眼前巍然屹立。

(3)那么《本草纲目》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除了让学生用词语来联系表达,还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让他们对《本草纲目》有更多的认识。

有了前面充分的交流,现在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课文,我这样引读: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

xx为了写这部内容全面的药物书——

xx为了写这部准确、详细的药物书——

重负不负有心人——

相信此时激情的配乐引读,一定会把学生的热情推向又一个高潮。

(四)开展辩论,理清联系

我们都知道,3、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所在,那么1、2自然段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困难,我决定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在对学生调查的基础上,设计这样的激励语言:俗话说,水越流越清,理越辩越明。

到底1、2自然段和编写本草纲目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开个“小小辩论会”。于是,一场激烈的辩论会就代替了老师的讲解,学生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知道了,只有立志行医(板书:立志、行医)后才能发现旧的药物书的缺点,从而在采药中积累经验。

(五)当堂检测,自我总结。

最后,让我们用一道检测题,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再次走进李时珍。这道检测题融入了李时珍的简介、《本草纲目》的编写过程、《本草纲目》的伟大之处,内容全面,可测性强。

最后借用牛顿的这句话(出示:牛顿的名言),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六、板书是,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最后通过几个词语的总结,一本书的样子也跃然眼前。直观形象,使学生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在说课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始终浮现着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其实,我们的教学也一样,只有像李时珍那样勇于实践,善于研究,不畏艰难,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最后,我想借用李时珍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我今天的说课,并以此来作为对自己的勉励: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李时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从“立志-学医-编书”三个方面介绍李时珍,反映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精神。课文通俗易懂。本册教材的阅读训练重点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主体课文后面的思考题。“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课文特点及本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认为《李时珍》一课的导学应突出一个“读”字:初读,理线索;引读,明大概;细读,识经过;品读,悟精神。 二、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诊费”“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 4.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三、教学思路:

教学生字词——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刻理解——指导朗读 四、教学资料: 李时珍(1515—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2岁随父学医。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行程达1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52卷,包括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张,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五、教学用具:投影仪和幻灯片。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李时珍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出示幻灯片:看看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李时珍的照片 二、初读,理线索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李时珍是怎样一个人?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的?板书:立志、学医、编书。 2.找出与上面三方面对应的自然段。 3、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高龄寻访药材,与弟子庞宪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记录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词语、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阅读课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李时珍吃苦奉献的精神,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中药名称。 二、基本设计理念: 根据教育部门倡导的“学习——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利用学生对课文大体的理解以及课文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字面意思之间的差距,提出问题,让学生以此为核心,展开对文章的讨论和交流。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课文内容及难点知识的理解采取学生小组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力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夜宿,就是夜晚住宿。同学们,外出旅游你们一般夜宿何处?旅馆、大酒店、宾馆……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店,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夜里不住客店却住在古寺里,究竟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李时珍,中国医药学家。他自幼爱好医学,24岁开始跟父正式行医。李时珍花了整整30年功夫,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经过一遍又一遍修改,反复校订,著成举世闻名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是李时珍花30多年的时间写成的,全书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3 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李时珍对旧书上的错误记载加以纠正,如旧书上记载穿山甲是靠鳞甲来诱捕蚂蚁的,李时珍就去捉了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后,发现穿山甲是用舌头吃蚂蚁的。《本草》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传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部“东方医学巨典”。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一生的写照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说出对文章内容的阅读感受,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认真严谨的踏实作风。 2、初步感知细节描写、环境烘托、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学会从文章留白处进行联想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前置性作业: 1、读课文,想想李时珍师徒俩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夜晚,把感受或要点在书上做批 注。 2、阅读李时珍的故事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李时珍的了解。 [在生本课堂上,既然学生是课堂交流的主体,就应该在提前自学的基础上对课文有一个粗略的感知过程。“不动笔墨不读书”,作批注就是记录自学的痕迹,同时为小组交流作铺垫,为课堂生成埋伏笔。] 一、复习旧知,引出“一夜”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谁来说?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一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外察访药材,因为错过了客店,就在一座古寺住了下来。 3、这座古寺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面对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却对庞宪这 么说。(出示: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齐读) [教学要善引,在不知不觉中引出课堂的关键词与讨论的中心点,才是自然的。在回顾李时珍住宿的原因以及古寺的初步印象后,抛出话语,不求抛砖引玉,但求引起注意。] 二、自主读文,感受“一夜” 1、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时珍的这一夜。轻声读一读5-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心 思考,读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在你的心目中,李时珍的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 2、学生轻声读。 3、同学们,读了、看了李时珍的一夜,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李时珍的这一夜 是怎样的一夜,你用哪个词?(相机板书)

四年级上册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基本理念】 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口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法与学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一、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 二、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所有的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完成找一找的任务,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用红笔记号找出文中的“苦”,在找一找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l“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过,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此后我相机紧问:你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句子的?学生便说:“我们是通过找关键词来学习的”。如灰尘、青苔、断垣残壁、蜘蛛网“断垣残壁”“啃”“垒”等词,我让学生用找到的这些词再次来形容李时珍一行人食宿与工作环境恶劣,学生能用“破败”一词来形容古寺,进而描绘出住宿环境的简陋,用“饥餐渴饮”“啃干粮”来描绘生活的困苦,用“晓行夜宿”来描绘路途的艰辛,用“垒桌子”来描绘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让学生“自由找”,“自己读”,“自觉读”,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自我感悟和理解,将所想所悟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画一画—一画出文不怕吃苦的句子。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乍一看是个苦字,深读精读字里行间跳跃出“不怕吃苦”四个字,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四个字,还需从全文的内容入手,从关键句人手,从中心句入手,为此我让学生以勾画文不怕吃苦的句子开始,来理解文中蕴含的“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学生开展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画出不怕吃苦的句子,完成两个讨论题:1李时珍给你留下的印象。2我想对李时珍说。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其余的当组员作勾画员。在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我便请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画到了这个句子:1“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是过夜,比往在家里苦多了。”2“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各小组在与李时珍的对话中,理解了“长年累月”、“奔波”“万民得福”、“为什么吃苦也值得”,结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感受到李时珍是个的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人,

教材整合名人故事教案

教材整合·群文阅读”三年级上册第五组“名人故事”教学设计 徐州经济开发区徐庄镇小学中心校高春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在三年级上《语文》课本上安排了3篇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林则徐虎门销烟》《李时珍夜宿古寺》。我们在《同步阅读》教材中安排了8篇课文:《“神童”的秘诀》《特殊的礼物》《他从雨中来》《爱迪生》《我们心连心》《蔡文姬学琴》《毕加索与和平鸽》《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其中,《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神童”的秘诀》记叙了李四光、宋庆龄和陈毅小时候的故事,《特殊的礼物》《他从雨中来》表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位伟人的平民情怀,《徐悲鸿励志学画》《李时珍夜宿古寺》《爱迪生》《蔡文姬学琴》、分别记叙了徐悲鸿、李时珍、爱迪生和蔡文姬刻苦钻研的故事,《虎门销烟》《我们心连心》《一心为民的孔繁森》表现了林则徐、郑成功和孔繁森三位不同时期人物所共有的爱国爱民精神,《毕加索与和平鸽》表现了毕加索对和平的向往。以上11篇课文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时期的名人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闪现出伟大的人性光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精神的鼓舞。由于多数名人故事记叙的都是他们身上的平凡小事,人物显得平易亲切,感觉就生活在我们当中。相信这众多名人中,总有一个人,总有一种心灵或一个故事能触动学生心灵,给学生播下智慧的种子,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设计理念】 以“教材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本组教材时,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同步阅读》8篇课文的处理上,调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发挥这些故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课堂上给学生搭设展示阅读收获的平台,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探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困惑。 【教学内容】 1.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林则徐虎门销烟》《李时珍夜宿古寺》 2.校本教材《同步阅读》三年级上册课文:《“神童”的秘诀》《特殊的礼物》《他从雨中来》《爱迪生》《我们心连心》《蔡文姬学琴》《毕加索与和平鸽》《一心为民的孔繁森》。 【教学重点】 1.对名人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附后) 2.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名人──如同是洒落在人类历史天空中的无数明星,永远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辉,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一个航标,一种智慧,激励人们不断前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了解名人故事(课件出示),追寻名人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揭示本节课的主题,营造读书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题回顾 1.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我们一起学习了3篇名人故事,它们分别是──《徐悲鸿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16 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大概了解《本草纲目》,理清课文脉络。 【活动方案】 活动一:畅谈《本草》 1.谈谈自己了解的《本草纲目》。 2 活动二:读通文本 1.通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识记生字词; ②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画出不懂的词语。 2. 组内互读正音,交流不懂的词语。 3.展示质疑。 活动三: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思考:①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②按照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第一段:(第自然段) 第二段:(第自然段) 第三段:(第自然段) 2.组内交流分段理由及段落大意。 3.展示质疑。 【检测反馈】 1.比一比,再组词。 幕()详()砖()才() 暮()样()钻()材() 2.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晓.行夜宿()晓:①天刚亮的时候②知道,懂得③使人知道,清楚

16 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李时珍为民造福、以苦为乐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活动方案】 活动一:品味“傍晚寻宿” 1.自读1至4自然段:①想想:从中我读出了一个的李时珍; ②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李时珍这种品质的词语。 2.组内重点交流所画词句,想象画面。 3 活动二:倾听“生火谈话” 1.学习第5至7 ①从这里我读到了一个的李时珍; ②在字里行间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2.组内谈感悟,合理想象画面。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3.展示质疑。 活动三:研读“月下记录” 1.品读8至13自然段,思考:我又读到了一个的李时珍。 2.组内重点研读描写李时珍动作和神态的一些细节,说说感受。 3.展示质疑(可结合课外阅读中你所了解的关于李时珍的故事)。 【检测反馈】 明月已至中天,李时珍还在记录着,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李时珍浑然不觉,依旧趴在用砖头垒成的桌子上研究着、记载着。 庞宪看着身旁的师傅,情不自禁地说:“” 李时珍: 庞宪: 李时珍: …………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苏教版201(1)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文题目: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2.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文题目,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生长性”课堂中实现开放的一些思考

“生长性”课堂中实现开放的一些思考 “生长性”课堂,是指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语文课程教学规律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激发并唤醒学生发展的内在天性,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挖掘并提升教学组织推进的育人功能,在区别于纯白然的、社会性的有机课堂生态中,通过适切的点评点拨点化,使学生在小学语文领域的发展中获得唤醒、提升、突破、促进,从而生成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白我内在成长力量。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既需要教学内容的生长性挖掘,教学目标的生长性设计,还需要教学任务开放的生长性促进。 、识其面方能知其性 在叶澜教授主编的《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书中,有关开放有如下阐述: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理念的影响下,应该尝试把课堂上的时间、空间和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还给学生。 以四年级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谈谈如何认识 开放。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教师一般都会有如下考虑。 先是了解李时珍师徒一路察访药材,非常辛苦,从吃、住、行等不同方面体会这番苦;其次体会李时珍师徒在如此辛苦

的环境下能够严谨治学,其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第三我们还可以从李时珍师徒的对话中,看出支撑两位忘我科研的动力是他们为了让万民得福的崇高思想。这三点是本课学习时可以呈现的三大板块。 在第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定位在体会李时珍师徒 路察访,吃尽千辛万苦。按照以往教案设计,我们会通过 个接着一个的问题,引导孩子去读读一些词句或者段落,结合词句或者段落说说感受,从而得出李时珍师徒很辛苦。 如这样一些提问:“李时珍师徒一路察访药材,他们错过了客店,是在哪里住宿的啊?”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 ” “他们怎么会在这样的古寺内住宿呢?”“他们不光住得苦,吃 得也很苦,你能找到描写他们吃饭的句子吗?并谈谈你的感 受。”这些提问,似乎都在一个大板块之内,似乎都是 合理的追问,但细细想来,学生的答案已经被老师的提问框死了,何来自己的理解,无外乎就是从课文中找到句子来回答老师的问题罢了。 针对这样的板块,从开放的角度考虑,完全可以让孩子 整体去读这一板块的相关段落,从段落中提出李时珍的一句话:“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然后老师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整个段落的学习:你从哪儿能读到在外奔波比在家里苦多了?接下来,学生可以以四人小组学习的形式,整体把握相关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

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范文

2012年春季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一、活动要求: 1.学校校长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活动的组织、开展,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减负增效提质的重要抓手,给予领导与支持。 2.备课组要根据学期备课组活动计划按时组织实施,所有教师要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提前通知各校联系人安排有关老师参加活动并负责考勤,出勤情况纳入考核。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人手一份。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初中学科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形成自己的个案。 7.学区教师研修中心将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将检查情况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8.各备课组每次要及时做好文本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具体包括: (1)教师活动签到表 (2)上课教师教案 (3)说课稿 (4)教者教学反思、听课者听课心得 (5)评课与说课讨论记录 二、具体活动安排 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安排表 时间:年月日下午地点:中心小学、 责任人:

城东学区集体备课、数学研讨安排表 时间:2010年11月16日下午地点:西鲍中心校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教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学写“宿”字。理解词语“断垣残壁”。 3、熟读课文,理清脉络。抓关键词“苦”品读课文,抓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4、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清脉络,慨括段意。 教学难点:以苦为点,感知人物形象。 一、揭题导入 1 . (板书课题)了解李时珍及《本草纲目》。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李时珍的了解?师随机补充: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着作,先后被译成十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2010 年 3 月人选“世界记忆亚太遗产名录”。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了解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的故事。 2. “宿”是本课的生字,从甲骨文字形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在一间房子里休息,旁边还有一张床,有夜里睡觉、过夜的意思。宝盖是房子的演变,写的时候要罩住下面的字。 教师范写(师述:上小下大,第三笔是横钩,收笔要快),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认读。 住宿药材徒弟灰尘煮饭 寺庙修订砖头详细扯下(红色的是生字) 太阳下山露出轮廓断垣残壁 夜幕降临陶碗舀水长年累月 月光皎洁笔墨砚台若有所悟 2、观察每行首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表示时间的词语) 3、自由读课文,找出这三个词语所在的段落,并分段。 4、指导学生概括段意。 5、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请你看着屏幕,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6、小结学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段意合并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17、《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高龄寻访药材,与弟子庞宪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记录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词语、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阅读课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李时珍吃苦奉献的精神,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中药名称。 二、基本设计理念: 根据县教研室所倡导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利用学生对课文大体的理解以及课文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字面意思之间的差距,提出问题,让学生以此为核心,展开对文章的讨论和交流。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课文内容及难点知识的理解采取学生小组学习和教师引导

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力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1.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从而为理解文中李时珍“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2.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乐观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师徒的对话。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3.抓住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其实这也是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习得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根据教材特点,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简介李时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接下来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目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1)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3)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 (4) 和时间赛跑 (7) 新型玻璃 (9) 在大海中永生 (12) 陶校长的演讲 (15) 公仪休拒收礼物 (18) 诚实与信任 (20) 李时珍夜宿古寺 (22) 巨人的花园 (25) 黄山怪石 (30) 盐的世界 (33) 《蝴蝶王国》说课设计 (35) 《阿里山的云雾》说课 (38) 她是我的朋友 (41) 威尼斯的小艇 (43) 《观潮》第二课时 (46) 和时间赛跑 (49) 普罗米修斯盗火 (52)

成长 (53) 快乐王子 (57) 台湾蝴蝶甲天下 (59)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6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5) 送元二使安西 (68) 鸟情 (71) 父亲的菜园 (72) 《一只贝》说课稿 (75)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78)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 3、新授——研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件

《李时珍夜宿古诗》教学反思 课文题目是典型的叙事类型,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各因素全在。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段:投宿古寺——啃干粮——记药草。细细想想,发现这三件分叙的小事情都写了一个字——苦。 前两件事可以理解: 1、住得苦: 飞鸟归林,天色已晚,鸟儿要回家,人当然也得回家,可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却长年累月奔波在外,今晚只能投宿一做破败的古寺,怎样的一座寺庙呢?文中有很多词语,如“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可见这是一座简陋、荒凉、偏僻的寺庙。 那么,师徒俩晚上留宿在这不是人住的地方,会遭遇怎样的苦呢?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从风吹雨淋、野兽袭击、虫蛇咬伤、杂草当被、硬地作床等方面体会到了李时珍“夜宿”之苦! 那么,仅仅是住一夜吗?显然不是啊!课文提供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事例而已啊! 2、吃得苦: 啃干粮,啃的也许是硬邦邦的红薯干,也许是咬不动的窝窝头,也许是咽不下的玉米,也许是发霉变质的烧饼……让一个老人吃这样难以消化的东西,行吗?而且仅仅是一天两天吃这样简单难咽的食物吗? 书上主要在食宿这两方面详细描写了“苦多了”的程度,但很有必要再进一步拓展:除了吃这些苦,师徒俩还可能会吃哪些苦?联系“晓行夜宿”、“快50岁的人”以及自己的想象来理解感悟。 明明是“苦多了”,可李时珍却说:“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在他的眼里只是“吃点苦”而已,这是他对待苦难的生活态度,人生的境界之高让人仰视! ——这句话其实也道出了李时珍的动力所在:万民得福。人生是为了追求幸福的,李时珍吃那么多苦,为了什么?为了别人不苦,为的就是“万民得福”,而这“万民”的定义可以无限扩大:从时间的领域来说,当朝的人、后朝的人、我们现代的人直至将来的人,都是“得福”的对象;从地点的领域来看,中国的人,邻国的人直至飘洋过海遥远的外国人,也都是“得福”的对象。因此,这句话,需要反复出现,反复吟诵。 那么,第三件事:记载草药,你看,连“治虫咬伤”、“呃逆”之类的小毛小病都记载得如此清楚,仿佛我们看到的只是李时珍那严谨细致的踏实作风,这与“苦”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仔细一推敲,也属于“苦”的范畴:你看,课文中向我们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亲自品尝药草。不仅仅是为了说明他严谨的态度啊!——这是非常可贵的一种精神,这是一种非常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苏教版 第五单元教学备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由四篇课文组成:《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女口何通过这四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熏陶?在研读文本,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感受到,教一篇课文眼光绝不能只盯着这一课,课文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驾文本之舟驶入孩子们的生活: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教材文本解读 学生要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并为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按照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四个方面: 学习默读,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读教材,可以看出本单元四篇课文后的练习都围绕着上述目标。《说勤奋》课后练习 4 “抄写句子,并说说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为的是训练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进而“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 5 “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 大意”既帮助学生把握的主要内容,也暗示着说理文的一般写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 1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 “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朗读、复述、默读能力的培养,并由此把握的主要内容。《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4 “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引号”其实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变化,进而体会引号的用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还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一组词语练习“说一段话,描写夜景”,这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看得出,这样的安排头绪简单,重点突出,方便教师教,也方便学生学,语文阅读实践落在了实处。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能说出课文中 关键词句在整篇中的作用 抄写、听写词语,用词语说话,积累语言。 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讲课教案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 象

精品文档 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诗改文教学随笔 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书后第五题让学生思考“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很显然,这里的景色描写很具代表性,“风啸鹰叫”写出了师徒夜宿荒野的艰苦生活。“皓月当空”则写出了夜之深,从而衬托出李时珍师徒不畏艰苦、一心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这篇课文中对环境的描写很精心,第4小节对古寺之破败描写的也甚为经典,表现了李时珍随遇而安,因繁就简,为修订《本草纲目》而甘愿吃苦。学生们在学习时颇受裨益,课后还有同学情不自禁地把课文改写为小诗。 李时珍夜宿古寺 皎洁明月罩古寺,山风啸啸树影寒。 两耳不闻窗外事,奋笔疾书苦钻研。 ——石欣阳因此,我趁热打铁进行了古诗《登高》的诗改文教学,深化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这一写作方法。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这首《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其中前四句诗写了杜甫登高远眺,极目所观。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独的悲哀。怎样引导学生通过环境描写刻画杜甫孤苦残弱的白首翁的形象呢? 1、课上我引领学生找出诗中描绘的六种景物,即风、天、猿、渚、沙、鸟,感受作者选取这些景物的典型性,并着力分析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的深意,环境描写渲染了浓郁的秋意。 2、我给学生补充了杜甫创作此诗的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不定,壮志难酬,垂暮之年更是百病缠身,痛苦之情不可言状。五十六岁的杜甫在极端困窘时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地高台,那萧瑟的江景和深远的意境无不衬托他心境之悲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学期我培养了三个学习习惯:、、。 2、(1、《老师,你好》) “古今中外,!地北天南,!”改成陈述句是: 。 “笔尖飞舞,那是;笑语盈盈,。”其中,“春蚕”比喻,“理想的丝线”比喻,“甘露”比喻。 3、(2、《但愿人长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以用课文中的“ ”来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用课文中的“ ”来解释。诗句中的“此事”指的是“”;“婵娟”在词中指美好的月色。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4、(3、《古诗两首》)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样写到: 。前两句的意思是: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和”指和谐、协调。“镜”指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分别把洞庭湖水面比作未磨的铜镜,把洞庭湖比作了白银盘,把君山比作了青螺。 唐代诗人李白在《峨嵋山月歌》中这样写到: 。 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后两句的意思是: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渐渐地,那半轮明月也看不到了,而船已经顺江而下驶向渝州了。“夜发”指连夜出发。“下”指顺流而下。诗中有五处地名是。 5、(4、《秋天》) 秋天如同,;秋光如同 , 。走在秋天,头顶有;捡一片黄叶 , 。

6、(《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 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从此,天安门广场。到2009年国庆节,新中国已经成立了60周年了。 清晨,,天安门城楼在晨曦中。, 五星红旗与旭日一起升起。第二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五星红旗每天与旭日一起冉冉升起;二是新中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 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 。入夜,,,天安门广场。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 ,,天安门广场沸腾了。 7、(6《徐悲鸿励志学画》)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是做事只要舍得下功夫,最终会取得成功。“功夫”指时间、精力。“有心人”文中指徐悲鸿。“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是长着眼睛辨不出泰山,比喻浅陋无知。8、(7《虎门销烟》) 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于年月日,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 。它向全世界表明,! 9、(8《泉城》) 这些泉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有的 ,听起来如;有的,听起来如。这句话用比喻和排比手法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写出了泉水的奇丽。 珍珠泉十分神奇,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10、(9《九寨沟》) 每当天气晴朗时,、、、,都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一、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在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学情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李时珍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而不怕吃苦的高大形象。因此,处理教材时应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反复、分层次朗读课文,并且把这个“小故事”与修订《本草纲目》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为学生理解“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 由生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夜发生的事情来体会他为编 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五、教具准备: 白板课件、词语卡片 六、教学时数: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关键词语的提示复述课文。 2、精读课文中关于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动作和语言描写 的句子,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 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生齐读课题。 2、教生字“宿”,师范写,生书空并描红。 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修订、编写了《本草纲目》。而这篇课文写的就是他编写《本草纲目》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脉络,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还记得吗? (1)出示:晓行夜宿飞鸟归林隐隐约约破败 夜幕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 皎洁大好月色笔墨砚台寻访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第二课时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张海祥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高龄寻访药材,与弟子庞宪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记录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词语、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阅读课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李时珍吃苦奉献的精神,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中药名称。 五、基本设计理念: 根据县教研室所倡导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利用学生对课文大体的理解以及课文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字面意思之间的差距,提出问题,让学生以此为核心,展开对文章的讨论和交流。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课文内容及难点知识的理解采取学生小组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力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复述课文:你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一说? 说的真好,课文就是讲了李时珍四处察访药材,夜晚住宿在一座破古寺的事情。

从课文的叙述中你体会到他们的行程怎么样?(苦累)相机板书 课文中有两个词语概括了他们的行程,能找出来吗?(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来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怎样的。(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理解) 就像你们说的,他们饿了吃、渴了喝;白天赶路、夜晚住宿,这又什么苦、累的呢?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小组讨论、研究一下。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生汇报学习情况,体会“苦”。 (1)住(学习课文2-4小节) 生汇报:我们认为他们住得苦。 把你找到的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表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你们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们住的条件。(寺庙荒凉,脏,乱,不安全。)说的真好,在这断垣残壁的古寺中住宿,确实看出他们非常苦,就让我们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吧! (2)吃(课文第5小节) 生汇报:我们认为他们吃得苦。 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教师小结:是啊,喝泉水,啃干粮。你们从这里也体会到了他们的苦。 指导朗读:把我们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 过渡:李时珍住的简陋,吃的简单,非常的苦,你们又怎么体会到他们非常累呢? (二)学生汇报学习情况,体会“累”。(8-12小节) (1)工作累 生汇报:我们认为他们工作很累。 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深夜用砖垒的桌子记录寻访所得,可以看出工作的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