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安全概述复习课程

网络安全概述复习课程

网络安全概述复习课程
网络安全概述复习课程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病毒与黑客攻击日益增多,攻击手段也千变万化,使大量企业、机构和个人的电脑随时面临着被攻击和入侵的危险,这导致人们不得不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寻求更为可靠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Internet的一个薄弱环节。

7.1.1 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

由于当初设计TCP/IP协议族时对网络安全性考虑较少,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和商业化,电子商务、网上金融、电子政务等容易引入恶意攻击的业务日益增多,目前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授权访问

指没有预先经过同意,非法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例如有意避开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或擅自扩大权限,越权访问信息等。它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2.信息泄露或丢失

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露出去或丢失。它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泄漏(如“黑客”利用网络监听、电磁泄漏或搭线窃听等方式可获取如用户口令、账号等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推测出有用信息),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泄漏,通过建立隐蔽隧道等窃取敏感信息等。

3.破坏数据完整性

指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应,恶意添加、修改数据,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4.拒绝服务攻击

指不断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干扰,浪费资源,改变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程序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使正常用户的请求得不到正常的响应。

5.利用网络传播木马和病毒

指通过网络应用(如网页浏览、即时聊天、邮件收发等)大面积、快速地传播病毒和木马,其破坏性大大高于单机系统,而且用户很难防范。病毒和木马已经成为网络安全中极其严重的问题之一。

7.1.2网络安全技术简介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总体来说有攻击检测、攻击防范、攻击后恢复这三大方向,每一个方向上都有代表性的系统:入侵检测系统负责进行前瞻性的攻击检测,防火墙负责访问控制和攻击防范,攻击后的恢复则由自动恢复系统来解决。涉及的具体技术主要有:

1.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是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它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行为、安全日志、审计数据、其它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以及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技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目的是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如记录证据用于跟踪和恢复、断开网络连接等。

2.防火墙技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防火墙(Firewall)是用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如计算机系统或路由器等),在两个网络之间加强访问控制,对通信进行过滤,以保护一个网络不受来自于另一个网络的攻击的安全技术。防火墙主要服务于以下几个目的:

(1)限定他人进入内容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的服务和非法用户;

(2)限定人们访问特殊的站点;

(3)为监视网络访问行为提供方便。

3.网络加密和认证技术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应用领域也得到不断地拓展,从邮件传输、即时通信到网上交易,这些活动的通信内容中可能包含了一些敏感性的信息,如商业秘密、订单信息、银行卡的账户和口令等,如果将这些信息以明文形式在网络上传输,可能会被黑客监听造成机密信息的泄露,所以现代网络安全中广泛应用了各种加密算法和技术,将信息明文转换成为局外人难以识别的密文之后再放到网上传输,有效地保护机密信息的安全。此外,很多网络应用中需要确定交易或通信对方的身份,以防止网络欺诈,由此出现了诸如数字证书、数字签名等信息认证技术,这将在后面详细阐述。

4.网络防病毒技术

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是单机环境的几十倍,网页浏览、邮件收发、软件下载等网络应用均可能感染病毒,而网络蠕虫病毒更是能够在短短的几小时内蔓延全球,因此网络病毒防范也是网络安全技术中重要的一环。随着网络防病毒技术地不断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云安全”时代,即识别和查杀病毒不再仅仅依靠本地硬盘中的病毒库,而是依靠庞大的网络服务,实时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处理,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杀毒软件”,参与者越多,每个参与者就越安全,整个互联网就会更安全。

5.网络备份技术

备份系统存在的目的是尽可能快地全面恢复运行计算机系统所需的数据和系统信息。备份不仅在网络系统硬件故障或人为失误时起到保护作用,也在入侵者非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权访问或对网络攻击及破坏数据完整性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是系统灾难恢复的前提之一。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4)防火墙是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入侵, (5)入侵检测是网络的第二道防线,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或审计数据或其他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

§1 网络安全概述

1.网络安全概述 1. 1. 网络安全的内涵 1. 1.1.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防止对知识、事实、数据或能力非授权使用、误用、篡改或拒绝使用所采取的措施(量度)。 e .w e e k @ 16 3. c o m 张 定 祥

1. 1. 2.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自主计算机互联的集合,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及在线处理等功能。 1. 1.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概念 网络安全——是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或能力被非授权使用、篡改或拒绝服务。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 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 中断。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 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网络安全的三个方面 ①自主计算机的安全; ②互联安全,即用以实现互联的通信设备、通信链路、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的安全; ③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安全。 e .w e e k @ 16 3. c o m 张 定 祥

1. 1.4. 网络安全的基本属性 ①机密性 也称为保密性:信息不泄露、不被非授权者获取与使用。占有性 ②完整性 信息不被删除、添加、篡改、伪造。信息的真实性。 ③可用性 不宕机、不阻塞、能正常运行 1. 1.5. 网络信息安全性服务 ①机密性服务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 ? 保证信息与信息系统不被非授权者获取与使用 ? 保证系统不以电磁方式向外泄露信息 e .w e e k @ 16 3. c o m 张 定 祥

5.1 网络安全概述

5.1 网络安全概述 1、网络安全的含义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主要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即要保障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真实性。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主要包括网络服务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网络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ity)和网络信息的完整性(Integrity)。随着网络应用的深入,网上各种数据会急剧增加,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开始困扰网络管理人员。数据安全和设备安全是网络安全保护两个重要内容。 通常,对数据和设备构成安全威胁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企业外部,有的来自企业内部;有的是人为的,有的是自然造成的;有的是恶意的,有的是无意的。其中来自外部和内部人员的恶意攻击和入侵是企业网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企业网安全策略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网络安全的层次划分 什么样的网络才是一个安全的网络?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简单阐述, 2.1 网络的安全性 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核心在于网络是否得到控制,即是不是任何一个IP地址来源的用户都能够进入网络?如果将整个网络比作一栋办公大楼的话,对于网络层的安全考虑就如同大楼设置守门人一样。守门人会仔细察看每一位来访者,一旦发现危险的来访者,便会将其拒之门外。 通过网络通道对网络系统进行访问的时候,每一个用户都会拥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这一IP地址能够大致表明用户的来源所在地和来源系统。目标网站通过对来源IP进行分析,便能够初步判断这一IP的数据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本网络系统造成危害,以及来自这一IP 的用户是否有权使用本网络的数据。一旦发现某些数据来自于不可信任的IP地址,系统便会自动将这些数据挡在系统之外。并且大多数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曾经危害过的IP地址,使得它们的数据将无法第二次造成伤害。 用于解决网络层安全性问题的产品主要有防火墙产品和VPN(虚拟专用网)。防火墙的主要目的在于判断来源IP,将危险或者未经授权的IP数据拒之系统之外,而只让安全的IP 通过。一般来说,公司的内部网络主要雨Internet相连,则应该再二者之间的配置防火墙产品,以防止公司内部数据的外泄。VPN主要解决的是数据传输的安全问题,如果公司各部在地域上跨度较大,使用专网,专线过于昂贵,则可以考虑使用VPN。其目的在于保证公司内部的敏感关键数据能够安全的借助公共网络进行频繁的交换。 2.2 系统的安全性 在系统安全性问题中,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病毒对于网络的威胁,二是黑客对于网络的破坏和侵入。

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要点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1、网络安全威胁 是指某个人、物或时间对网络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非否认性等所造成的危害 2、网络安全威胁的分类 1) 外部攻击:分为 被动攻击 和 主动攻击 a) 被动攻击:涉及消息的秘密性。通常被动攻击不改变系统中的数据,只读取系统中的数据,从中获利。 被动攻击的目的:从传输中获得信息。 被动攻击的手段:截获、分析。 被动攻击的种类:析出消息内容、通信量分析 析出消息内容:从截获的信息中获得有用的数据。 常用的防止被动攻击的手段是安全可靠的数据加密 通信量分析:通过对消息模式的观察,测定通信主机的标识、通信的源和目的、 交换信息的频率和长度,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猜测正在发生的通信的性质。 被动攻击的特点:难以检测,但可以预防。 对付被动攻击的重点:防止而不是检测。 b) 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的位置:可能发生在端到端通信线路上的几乎任何地方 网络安全威胁人为的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操作失误设计错误有意攻击内部攻击 蓄意破坏病毒威胁外部攻击主动攻击中断篡改伪装被动攻击析出消息内容 通信量分析非人为的设备失效:软件故障、硬件失效、电源故障、……自然灾害:雷电、地震、火灾、水灾、……

主动攻击的特点:难以预防,但容易检测。 对付主动攻击的方法:检测攻击,并从攻击引起的破坏中恢复。 主动攻击的种类:篡改消息、伪装、拒绝服务。 篡改消息:对消息的完整性的攻击。篡改消息包括改变消息的内容、删除消 息包、插入消息包、改变消息包的顺序。注意,消息重放也是一种篡改,是对 消息发送时间的篡改。重放设计消息的被动获取以及后继的重传,通过重放一 获得一种为授权的效果。 伪装:对消息真实性的攻击。伪装是一个实体假装成另外一个实体以获得非 授权的效果。 拒绝服务:对消息可用性的攻击。拒绝服务攻击中断或干扰通信设施或服务 的正常使用。典型的拒绝服务攻击是通过大量的信息耗尽网络带宽,是用户无 法使用特定的网络服务。另外,拒绝服务攻击还可能抑制消息通往安全审计这 样的特殊服务,从而是服务失效。 网络安全服务及机制 安全服务是由网络安全系统提供的用于保护网络安全的服务。 安全机制保护系统与网络安全所采用的手段称为安全机制。 安全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机密性 完整性 真实性(鉴别)访问控制 非否认性 可用性 安全审计 入侵检测 事故响应 1、机密性 机密性服务用于保护信息免受被动攻击,是系统为防止数据被截获或被非法访问所提供的保护 机密性能够应用于一个消息流、单个消息或者一个消息中所选的部分字段。 安全机制包括:

第1章网络安全概论

第1章网络安全概论 项目一网络安全概述 ☆预备知识 1.日常生活中的网络安全知识; 2.计算机病毒知识; 3.操作系统的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 1.学习网络安全的概念; 2.了解网络安全主要有哪些威胁; 3.理解网络安全的体系结构; 4.掌握网络安全管理原则。 ☆项目案例 小孟在某一学院信息中心实习,常常遇到下面几种情况:下载一些有用的东西,常常遭受病毒的困扰;有时重要的文件莫名丢失;网上有些美丽的图片竟然有木马程序;有时候自己没有操作,但桌面的鼠标却在动;有时候明明IP地址正确,却上不了网?小孟想系统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他就请教网络中心的张主任。张主任说,我们的网络并不安全,如何保证上网的安全、如何保证我们的信息安全,如何防范恶意黑客的攻击,得从最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讲起,今天我就给你介绍一下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安全的体系结构。 1.1网络安全的概念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网络安全有很多基本的概念。我们先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1.1.1网络安全威胁 目前,计算机互联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非授权访问和破坏(“黑客”攻击) 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于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如有意避开系通房问控制机制,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或擅自扩大权限,越权访问信息。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胃、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人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操作系统总不免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一些人就利用系统的漏洞,进行网络攻击,其_L要目标就是对系统数据的非法访问和破坏“黑客”攻击已有十几年的历史,黑客活动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操作系统,包括UNIX、Windows NT、VM、VMS 以及MVS。 我们后面会对这一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2.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 Attack) 一种破坏性攻击,最早的拒绝服务攻击是“电子邮件炸弹”,它能使用户在很短的时间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第三章 作业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作业3 一、思考题: 3.1为什么说研究Feistel密码很重要? 答: Feistel 密码结构是用于分组密码中的一种对称结构。Feistel提出利用乘积密码可获得简单的代换密码,乘积密码指顺序的执行两个或多个基本密码系统,使得最后结果的密码强度高于每个基本密码系统产生的结果。他的优点在于: 由于它是对称的密码结构,所以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的过程就极为相似,甚至完全一样。这就使得在实施的过程中,对编码量和线路传输的要求就减少了几乎一半。此外,Feistel密码结构开辟了新的加密算法模式,很多密码标准都采用了Feistel 结构,其中包括DES。 3.2分组密码和流密码的区别是什么? 答: 分组密码是将一个明文分组作为整体加密并且通常得到的是与明文等长的密文分组。 流密码是每次xx一个字节或一个位。 3.3为什么使用表3.1所示的任意可逆代替密码不实际? 答: 对于像N=4这样的较小分组,密码系统等价于传统代替密码。用明文的统计分析方法攻击它是轻而易举的。这种脆弱性并非来自于代替密码,而是因为使用的分组规模太小。 如果N充分大,并且允许明密文之间采用任意的变换,那么明文的统计特征将被掩盖从而不能用统计方法来攻击这种体制,但是对于系统来说不切实

际。从实现的角度来看,分组长度很大的可逆代换结构是不实际的。如果分组长度太小,系统则等价于古典的代换密码,容易通过对明文的统计分析而被攻破。表3.1定义了n=4时从明文到密文的一个可逆映射,其中第2列是每个明文分组对应的密文分组的值,可用来定义这个可逆映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第2列是从所有可能映射中决定某一特定映射的密钥。这个例子中,密钥需要64比特。一般地,对n比特的代换结构,密钥的大小是n×2n比特。如对64比特的分组,密钥大小应是64×264=270≈1021比特,因此难以处理。 3.4什么是乘积密码? 答: 乘积密码就是以某种方式连续执行两个或多个简单密码(如替代、置换),以使得所得到的最后结果或乘积从密码编码的角度比其任意一个组成密码都更强的分组密码。 3.5混淆与扩散的差别是什么? 答: (1)扩散(diffusion): 将明文的统计特性散布到密文中去,实现方式是使得明文的每一位影响密文中多位的值,使得每一字母在密文中出现的频率比在明文中出现的频率更接近于相等。其方法是尽可能的使明文和密文间的统计关系变得复杂,以挫败推倒出密钥的企图。 (2)混淆则是尽可能的使密文和加密密钥间的统计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以阻止攻击者发现密钥。其目的在于使作用于明文的密钥和密文之间的关系复杂化,使明文和密文之间、密文和密钥之间的统计相关特性极小化,从而使统计分析攻击不能奏效。 3.6哪些参数与设计选择决定了实际的Feistel密码算法? 答: (1)分组xx: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亲自整理最全课后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一、选择题 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 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 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 (1)物理安全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础。 (4)联网安全特点:联网的安全性通过访问控制和通信安全两方面的服务来保证。 3、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安全? 答:目前研究网络安全已经不只为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已经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并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第2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一、选择题 1.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模型,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分成7个互相连接的协议层。 2. 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 3. 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 4. 通过ICMP协议,主机和路由器可以报告错误并交换相关的状态信息。 5. 常用的网络服务中,DNS使用UDP协议。 二、填空题 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2. TCP/IP协议族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这4层概括了相对于OSI参考模型中的7层。 3. 目前E-mail服务使用的两个主要协议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邮局协议(POP)。 4. ping指令通过发送ICMP包来验证与另一台TCP/IP计算机的IP级连接,应答消息的接收情况将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显示出来。

[信息网络安全资料]

[信息网络安全资料] 信息网络安全主要内容 u 基础概述 u 风险威胁 u 建设应用 u 安全管理第一部分信息网络基础概述虚拟世界虚拟世界:高科技的网络信息时代,把意识形态中的社会结构以数字化形式展示出来。 虚拟世界:数字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不同: 交往方式不同,(面对面,视距; 点对点,非视距)生存基础不同(自然,科技)实体形态不同(原子,比特)自由空间不同(心灵空间,网络空间)科技是第七种生命形态人类已定义的生命形态仅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 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处理技术变成当代社会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发展成功的关键。 一、基本概念信息定义1: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定义2: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式来表示的知识或消息。

信息构成是由: (1)信息源(2)内容(3)载体(4)传输(5)接受者信息一般有4种形态:①数据②文本③声音④图像人类信息活动经历: 1、语言的获得 2、文字的创造人类四大古文字体系: ①古埃及圣书文字②苏美尔楔形文字(伊拉克东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③印地安人玛雅文字④中国甲古文 3、印刷术的发明唐朝有印刷; 宋代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 元代王祯创造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 明代铜活字出现; 再到油印,发展到现在利用磁的性质来复印。 4、摩尔斯电报技术的应用 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网络一、概念定义1:由具有无结构性质的节点与相互作用关系构成的体系。 定义2:在物理上或/和逻辑上,按一定拓扑结构连接在一起的多个节点和链路的集合。 ★计算机信息系统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94年国务院147号令)信息网络是一个人机系统。 基本组成:网络实体、信息和人。 ★信息网络安全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免遭拒绝服务,未授权(意外或有意)泄露、修改和数据破坏的措施和控制。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网络信息安全(毕业论文).doc

网络信息安全(毕业论文) 目录 前言 摘要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与主要用途 第2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2.1 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 2.2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与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 第3章实例 3.1 网络信息应用中字符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 参考 结束语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人们称它为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产物,是应社会对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要求发展起来的,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我国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速度也很快,在国防、电信、银行、广播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我相信在不长的时间里,计算机网络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发展,那时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 正因为网络应用的如此广泛,又在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其安全性是不容忽视的,它是网络能否经历考验的关键,如果安全性不好会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网络信息交流现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信息安全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本文就网络信息的发展,组成,与安全问题的危害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摘要

本文就网络信息安全这个课题进行展开说明,特别针对字符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概述简要说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功能,网络的定义,网络系统的组成以及网络的主要用途。第2章对网络安全做一个概述。第3章简单探讨一下字符过滤不严而引发的网络信息威胁 第1章 1.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与主要用途 计算机网络源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其发展历史按年代划分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50-60年代,出现了以批处理为运行特征的主机系统和远程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60-7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主机运行分时操作系统,主机和主机之间、主机和远程终端之间通过前置机通信。美国国防高级计划局开发的ARPA网投入使用,计算机网处于兴起时期。 70-80年代是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的阶段,网络开始商品化和实用化,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互相促进,结合更加紧密。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局域网的发展和应用十分广泛。 进入90年代后,局域网成为计算机网络结构的基本单元。网络间互连的要求越来越强,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的目标。 迅速崛起的Internet是人们向往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一个雏形,从它目前发展的广度和应用的深度来看,其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随着21世纪的到来,Internet必将在人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从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发展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的演变过程。其发展经历了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三个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 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中,计算机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终端间的通信,主机负荷加重,实际工作效率下降;分散的终端单独占用一条通信线路,通信线路利用率低,费用高。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网络安全概论

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论 1.1 网络安全的概念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网络安全有很多基本的概念,我们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1.1.1 网络安全威胁 目前,计算机互联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非授权访问和破坏(“黑客”攻击) 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如有意避开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或擅自扩大权限,越权访问信息。它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操作系统总不免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一些人就利用系统的漏洞,进行网络攻击,其主要目标就是对系统数据的非法访问和破坏:“黑客”攻击已有十几年的历史,黑客活动几乎覆盖了所以的操作系统,包括UNIX、windowsNT、vm、vms、以及MVS。 我们后面会对这一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2.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 attack) 一种破坏性攻击,最早的拒绝服务攻击是“电子邮件炸弹”,它能使用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受到大量的电子邮件,使用户系统不能处理正常业务,严重时会使系统崩溃、网络瘫痪。它不断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干扰,改变其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程序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甚至使合法用户被排斥不能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3.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程序很容易做到,有着巨大的破坏性,其危害已被人们所认识。单机病毒就已经让人们“谈毒色变”了,而通过网络传播的病毒,无论是在传播速度、破坏性,还是在传播范围等方面都是单机病毒不能比拟的。 4.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的名称来源于古希腊的历史故事。特洛伊木马程序一般是由编程人员编制,它提供了用户所不希望的功能,这些额外的功能往往是有害的。把预谋的有害功能隐藏在公开的功能中,以掩盖其真实企图。 5.破坏数据完整性 指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可以修改网络上传输的数据,以及销毁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替代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重复播放某个分组序列,改变网络传输的数据包的先后次序,使用、攻击者获益,以干扰用户正常使用。 6.蠕虫(worms) 蠕虫是一个或一组程序,它可以从一台机器向另一台机器传播。它同病毒不一样,它不需要修改宿主程序就能传播。 7.或板门(trap doors) 为攻击者提供“后门”的一段非法操作系统程序,这一般是指一些内部程序人员为了特殊的目的,在所编制的程序中潜伏代码或保留漏洞。 9.信息泄露或丢失 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露出去或丢失,它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中丢失或泄露(如“黑客”利用电磁泄露或搭线窃听等方式截获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频度和长度扥参数的分析,推出用户信息,如口令、账号等),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

计算机网络安全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攻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后,入侵到目标计算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实现对“战利品”的长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 (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检测:如果网络防线最终被攻破,需要及时发出被入侵的警报。 (5)网络安全协议: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4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5个方面: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必须能区分用户,以便防止相互干扰。操作系统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 联网安全通过访问控制服务和通信安全服务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1)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2)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感觉如果说是特点的话这样回答有点别扭。。) 3. 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安全? 答:网络需要与外界联系,同时也就受到许多方面的威胁:物理威胁、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身份鉴别威胁、线缆连接威胁和有害程序威胁等。(可详细展开) 4. 分别举两个例子说明网络安全与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军事的联系。 答:政治:在1999年1月份左右,美国黑客组织“美国地下军团”联合了波兰、英国的黑客组织及其他的黑客组织,有组织地对我国的政府网站进行了攻击。在1999年7月,台湾李登辉提出两国论的时候,我国一些政府网站遭到攻击。 经济:1999年4月26日,台湾人编制的CIH病毒的大爆发,据统计,我国受其影响的PC机总量达36万台之多。有人估计在这次事件中,经济损失高达12亿元。2010年3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对网民用于处理网络安全事件支出的费用进行统计显示:2009年,网民处理安全事件所支出的服务费用共计153亿元人民币;在实际产生费用的人群中,费用在100元及以下的占比51.2%;人均费用约588.9元;如按国内3.84亿网民计算,人均处理网络安全事故费用约为39.9元。 社会:1999年4月,河南商都热线的一个BBS上,一张说交通银行郑州支行行长携巨款外逃的帖子,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三天十万人上街排队,一天提款十多亿。2001年2月8日正是春节,新浪网遭受攻击,电子邮件服务器瘫痪了18个小时,造成了几百万用户无法正常联络。 军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破译了日本人的密码,几乎全歼山本五十六的舰队,重创了日本海军。2010年1月,日本防卫省决定,在2011年度建立一支专门的“网络空间防卫队”,初期人数为60人,相关经费达7000多万美元,以防备黑客攻击,加强保护机密信息的能力。 5. 国内和国际上对于网络安全方面有哪些立法? 答:国内立法情况: 目前网络安全方面的法规已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8月23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于1984年3月12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于1988年9月5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1993年9月2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991年6月4日写入《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于1994年2月18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为了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打击力度,在1997年对《刑法》进行重新修订时,加进了计算机犯罪的条款。于1999年10月7日写入《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于2000年9月20日写入《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于2000年9月25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于2000年12月29日写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定》。 国际立法情况: 美国和日本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比较完善的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法规还不够完善。 欧洲共同体是一个在欧洲范围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政府间组织。为在共同体内正常地进行信息市场运作,该组织在诸多问题上建立了一系列法律,具体包括:竞争(反托拉斯)法,产品责任、商标和广告规定法,知识产权保护法,保护软件、数据和多媒体产品及在线版权法,以及数据保护法、跨境电子贸易法、税收法、司法等。这些法律若与其成员国原有国家法律相矛盾,则必须以共同体的法律为准。 6. 网络安全橙皮书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答:网络安全橙皮书是根据美国国防部开发的计算机安全标准——可信任计算机标准评价准则(Trusted Computer Standards Evaluation Criteria,TCSEC),1985年橙皮书成为美国国防部的标准,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评估多用户主机和小型操作系统的主要方法。其他子系统(如数据库和网络)也一直用橙皮书来解释评估。橙皮书把安全的级别从低到高分成4个类别:D类、C类、B类和A类,每类又分几个级别,如表1-1所示。 D 有任何保护措施,操作系统容易受到损害,没有系统访问限制和数据访问限制,任何人不需任何账户都可以进入系统,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访问他人的数据文件。属于这个级别的操作系统有DOS和Windows 98等。 C1是C类的一个安全子级。C1又称选择性安全保护(Discretionary Security Protection)系统,它描述了一个典型的用在UNIX系统上安全级别。这种级别的系统对硬件又有某种程度的保护,如用户拥有注册账号和口令,系统通过账号和口令来识别用户是否合法,并决定用户对程序和信息拥有什么样的访问权,但硬件受到损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用户拥有的访问权是指对文件和目标的访问权。文件的拥有者和超级用户可以改变文件的访问属性,从而对不同的用户授予不通的访问权限。C2级除了包含C1级的特征外,应该具有访问控制环境(Controlled Access Environment)权力。该环境具有进一步限制用户执行某些命令或者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概述 摘要:当前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日益突出,其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威胁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的国际性问题。面对安全威胁,网络及信息系统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当前网络及信息系统通过规定安全服务保证安全性,安全服务通过安全机制实现安全策略。但在构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时有要考虑许多问题来合理的使用安全技术来应对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是基于安全技术集成的基础之上,依据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起来的。本文最初介绍了当前网络及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及及其特点,然后讲述了常见安全服务机制的原理及特点,最后讨论了具体一个网络及信息系统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需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当今世界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日益成为重要信息交换手段,认清网络的潜在威胁以及现实客观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有对网络中信息的威 轻则使 黑客TCP/IP 严,不能严格遵守行业内部关于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都容易引起一系列安全问题。 安全服务是指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安全防护措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了以下几种基本的安全服务: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服务、数据完整性服务、不可否认服务。?安全机制是用来实施安全服务的机制。安全机制既可以是具体的、特定的,也可以是通用的。主要的安全机制有以下几种: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交换机制、流量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和公证机制等。 ?安全服务是指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安全防护措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了以下几种基本的安全服务: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服务、数据完整性服务、不可否认服务。 认证服务:确保某个实体身份的可靠性,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认证实体本身的身份,确保其真实性,称为实体认证。实体的身份一旦获得确认就可以和访问控?制表中的权限关联起来,决定是否有权进行访问。口令认证是实体认证中—种最常见的方式。另一种认证是证明某个信息是否来自于某个特定的实体,这种认证叫做数据源认证。数据签名技术就是一例。

第一单元 网络安全概述 教案

编号:HTZY-P13-R17-02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教案 (封面) 课程名称: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 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蔡亮 教研室:计算机科学系 使用教材: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2014 年 8 月

教案(首页)

注:课程类别:必选、限选、任选、实验课 教案格式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包括组网的硬件、管理控制网络的软件,也包括共享的资源,快捷的网络服务,所以定义网络安全应考虑涵盖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参照ISO给出的计算机安全定义,认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性地正常运行,网络服务正常有序。 对计算机信息构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发的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漏洞,或者潜入计算机房,盗用计算机系统资源,非法获取重要数据、篡改系统数据、破坏硬件设备、编制计算机病毒。人为因素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比如信息系统的关键账号,密码,核心用户的信息,关键代码,数据库格式,访问密码等等。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比如网络上流转的电子政务公文信息,电子银行转账的财务信息等等。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项: 1)网络的开放性 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 2)网络的国际性 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 3)网络的自由性 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 下面就以几个例子重点讲述一下发生在全球互联网络的一些血淋淋的案例:

计算机网络安全毕业论文最终版.doc

一、计算机安全基本概述 (2) 二、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攻击的主要方式 (2) 2.1 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2) 2.2 计算机网络受攻击的主要形式 (3) 2.3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3) 三、强化计算机管理是网络系统安全的保证 (3) 3.1 加强设施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3) 四、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措施 (4) 4.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 (4) 4.2 运用网络加密技术 (4) 4.3 加强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 (5) 4.4 使用防火墙技术 (5) 五、网络系统安全综合解决措施 (5) 5.1 物理安全 (5) 5.2 访问控制安全 (5) 5.3 数据传输安全 (5) 六、结束语 (6)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 考号:姓名:陈一涵 〔内容提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计算机网络联结形式的多样性、终端分布的不均匀性、网络的开放性、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等因素,致使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易遭受偶然的或恶意的攻击、破坏。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和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本文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攻击的主要方式,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就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攻击防范 正文 一、计算机安全基本概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就不同。例如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二、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攻击的主要方式 2.1 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也包括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这也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比如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都属于这种情况,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三是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任何一款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就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绝大部分网络入侵事件都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没有及时补上系统漏洞造成的。此外,软件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病毒与黑客攻击日益增多,攻击手段也千变万化,使大量企业、机构和个人的电脑随时面临着被攻击和入侵的危险,这导致人们不得不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寻求更为可靠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Internet的一个薄弱环节。 7.1.1 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 由于当初设计TCP/IP协议族时对网络安全性考虑较少,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和商业化,电子商务、网上金融、电子政务等容易引入恶意攻击的业务日益增多,目前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授权访问 指没有预先经过同意,非法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例如有意避开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或擅自扩大权限,越权访问信息等。它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2.信息泄露或丢失 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露出去或丢失。它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泄漏(如“黑客”利用网络监听、电磁泄漏或搭线窃听等方式可获取如用户口令、账号等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析,推测出有用信息),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泄漏,通过建立隐蔽隧道等窃取敏感信息等。 3.破坏数据完整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