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由基及检测方法

自由基及检测方法

自由基及检测方法
自由基及检测方法

ESR

电子顺磁共振(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ESR)现象最早发现于1944年。它利用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在磁场作用下吸收电磁波的能量使电子发生能级间的跃迁的特征,对顺磁性物质进行检测与分析。

自旋捕集方法是将不饱和的抗磁性化合物(自旋捕集剂)加入反应体系,与反应体系中产生的各种活性高、寿命短的自由基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旋加合物,以适于ESR检测其原理是利用适当的自旋捕捉剂与活泼的短寿命自由基结合,生成相对稳定的自旋加合物,可以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自旋加合物的数量,利用自旋加合物的数量来计算原来自由基的多少。

H:

V:

ESR测自由基是怎么被检测的(细胞,组织,溶液?体内,体外?)

(MGD)2 - Fe2 +,是含有10mmol·L- 1MGD 和2mmol·L- 1FeSO4的溶液。

体外捕集:处死后取组织(血液、细胞),加入捕集剂,ESR测定

体内捕集:腹腔注射捕集剂,处死取组织(血液、细胞),ESR测定

腹腔注射几乎没有检测到自由基信号,或者信号很弱,而处死后样品加捕获剂则可以检测到自由基信号。

通用捕获剂

典型的自旋捕捉剂是亚硝基化合物或氮氧化合物,把足够量的自旋捕捉剂加入到产生自由基的体系中,自旋捕获剂就会快速地和任何出现的自由基反应,最后给出稳定的可检测的氮样氧自由基加合物。所形成的自由基加合物的ESR 谱上有被捕自由基基因给出的超精细分裂,可鉴别被捕自由基通用自旋捕获剂所形成的自由基加合物对自由基结构变化相当敏感,

ESR 技术检测O-2

O-2可以与1,2-二羟基苯-3,5-二磺酸钠(Tiron)(钛铁试剂)快速反应生成一种称之为“Tiron 半醌自由基”的自旋加合物,比较稳定,可在室温下应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进行检测,从而解决了生理条件下水溶液中寿命极其短暂的O-2·的定性和定量问题

ESR 技术检测·OH

DMPO作自由基捕获剂对自由基结构变化相当敏感,可以提供自由基结构的详细信息。它与·OH产生的自旋加合物的ESR谱表现出特别容易识别的特征谱线。在溶液中容易形成的自我捕集产物二聚体自由基不会干扰实验结果。

ESR 技术检测血红蛋白结合的一氧化氮

在组织或血液中,一氧化氮大多与氧或过渡金属反应生成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以及一氧化氮与金属的配合物。一氧化氮与血红蛋白的结合速率常数非常高,而且能够得到有特征的ESR 波谱。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用血红蛋白作为一氧化氮的捕集剂检测一氧化氮自由基。但是,HbNO 极易氧化,这就限制了这种方法在富氧条件下的应用。

ESR 技术检测生物体系产生的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与含金属蛋白反应产生的亚硝酰的金属配合物,往往会抑制细胞中许多重要的酶,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捕集剂的有Fe2+- (DETC)2,它可与一氧化氮形成稳定的单亚硝酰-铁配合物MNIC,给出特征的ESR 波谱。但由于Fe2+-( DETC)2不溶于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铁配合物捕集一氧化氮的最新进展得益于Komarov等人的研究,他们使用DETC 的衍生物MGD,与亚铁离子合成稳定的亲水性配合( MGD)2- Fe2+,该配合物易溶于水( MGD)2-Fe2+非常适合捕集检测活细胞或组织中放的一氧化氮。但

MNIC-DETC为疏水性物质,MNIC-MGD 为亲水性物质; MNIC-DETC 可附着于细胞膜甚至进入细胞,而MNIC-MGD 不能进入细胞。因此,根据其各自的特性,实验中应选取不同的捕捉剂。

分光光度法

概念:是利用物质所特有的吸收光谱来鉴别物质或测定其含量的一项技术。

特点:灵敏度高、精确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对于复杂的组分系统,无须分离即可检测出其中所含的微量组分的特点。

原理:利用自由基使显色剂发生颜色变化, 根据吸光度的变化值而间接测得自由基的含量1、羟基自由基

1.1 水杨酸法

Fenton 反应产生·OH, ·OH 氧化水杨酸得到2 , 3-二羟基苯甲酸, 用其在510 nm 处的吸光度值表示·OH的多少, 吸光度值与·OH的量成正比。

1.2 细胞色素C 氧化法

其反应机理为·OH能使还原型细胞色素C(浅红色)氧化成氧化型细胞色素C(浅黄色) 通过测定反应体系中吸光度的减少量(550 nm) , 间接测得·OH的含量。

1.3 脱氧核糖法

采用Fe3 +-EDTA-抗坏血酸-过氧化氢体系产生·OH。此方法中脱氧核糖作为·OH的攻击目标。脱氧核糖受·OH攻击后裂解, 在酸性、加热的条件下可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可根据在532 nm 处测定的吸光度值来间接反映·OH的含量。

1.4 DMSO

羟自由基氧化DMSO生成的甲醛与2,4-二硝基苯肼(DNPH)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稳定的酒红色腙类物质,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90nm,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可间接测定羟自由基的生成量。

1.5氧化褪色分光光度法

亚甲兰(MB)、二甲基亚砜(DMSO)、溴邻苯三酚红(BPR)、茜素紫、邻二氮菲-Fe2+ Fenton 反应产生·OH, ·OH使邻二氮菲-Fe2+氧化为邻二氮菲-Fe3+, 使邻二氮菲-Fe2+在536 nm 处的最大吸收峰消失。根据536 nm 处吸光度变化判断受试物清除·OH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测定时加样方法对结果有重要影响, 需先将邻二氮菲、PBS 及水混匀, 并且每管加入FeSO4后立即混匀, 否则会使局部颜色过浓, 影响结果的重复性。

2、超氧自由基

超氧自由基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最常用的方法有细胞色素 C 的超氧自由基还原法和硝基四氮唑蓝(nitro bluetetrazolium , NBT) 还原法。

具有氧化活性的细胞色素C被O2-还原后, 形成了在波长550 nm 处有强吸收的亚铁细胞色素, 可以用于O2-的测定。但是, 细胞色素C还原法的体系中如果存在着其他还原性物质便会对结果造成干扰, 如还原性酶的干扰。

NBT 在O2-的作用下, 还原生成不溶于水、蓝色的二甲臜(Diformazan), 它的最大吸收波长560 nm , 吸光系数达10000 以上, 测定灵敏度相当高。

肾上腺素氧化法以肾上腺素氧化为肾上腺素红作为O2-生成的指标。测定310 nm处肾上腺素红的产量可间接测出反应体系的O2-含量。该法操作简便, 而且灵敏度可以设法增加, 但干扰因素较多。

在羟胺氧化法中O2-可氧化羟胺生成亚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 亚硝酸与氨基苯磺酸和N2甲奈基二氨基乙烯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 后者在530 nm 处有最大吸收峰,测定在530 nm 处的吸光度变化, 可以间接的反映O2-的含量, 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 如甲萘

胺溶液不稳定、空白值较大等。

3、NO

Griess 试剂由磺酸( sulpheilic acid) 和萘乙二胺组成。在酸性条件,这一试剂可以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红色物质在545 --555 nm 有一个最大吸收。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检测。Griess 试剂法最大的优点是简便易行,通常只需要将试剂加入待测的样品中即可。但是这种简单做法在生物体系中却常常不能准确反映一氧化氮的生成量。因为一氧化氮会发生反应,并依环境及时间按一定比例生成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另外,某些生物体系如血液,尿液及体液中本身就存在一定浓度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就需要使传统的Griess 法与新的技术相结合,增加灵敏度并同时检测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含量

4、CAT

CAT作用于底物中过氧化氢,使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体系中残留的过氧化氢再与钼酸胺作用生成黄色复合物,其呈色的深浅可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从而反应出过氧化氢酶活性,是一个简易快速及精确的检验方法。

5.SOD

5.1 细胞色素C还原法

细胞色素C还原法(McCord法):原理是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中产生的O2-使一定量的氧化型细胞色素C还原为还原型细胞色素C,后者在550nm有最大光吸收。在SOD存在时,由于一部分O2-被SOD催化而歧化O2-还原细胞色素C的反应速度则相应减少,即其反应受到抑制。将抑制反应的百分数与SOD浓度作图可得到抑制曲线,由此计算样品中SOD 活性。本法是间接法中的经典方法,但本法灵敏度较低。

5.2 NBT法

O2-可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的甲腙,后者在560nm处有最大吸收。而SOD可清除O2-,从而抑制了甲腙的形成。于是光还原反应后,反应液蓝色愈深,说明酶活性愈低,反之酶活性愈高。一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将NBT的还原抑制到对照一半(50%)时所用的酶量。5.3邻苯三酚自氧化法

利用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能迅速自氧化,释放出O2-,生成带色的中间产物。反应开始后先变成黄绿色,几分钟后转为绿色,最后转变为黄色。黄绿色产物在325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加入酶液使O2-歧化,产生O2和H2O2,是中间产物不能累积。酶活性单位采用1mL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达50%时的酶定量为一个活力单位。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6、GSH-Px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分解酶。GSH-Px的活性中心是硒半胱氨酸,其活力大小可以反映机体硒水平。硒是GSH-Px酶系的组成成分,它能催化GSH变为GSSG,使有毒的过氧化物还原成无毒的羟基化合物,从而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不受过氧化物的干扰及损害。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体内存在的一种含硒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自由基反应的系统。对防止体内自由基引起膜脂质过氧化特别重要,其活力以催化GSH氧化的反应速度,及单位时间内GSH减少的量来表示,GSH和5,5’-二硫对硝基苯甲酸(DTNB)反应在GSH-Px催化下可生成黄色的5-硫代2-硝基苯甲酸阴离子,于423nm波长有最大吸收峰,测定该离子浓度,即可计算出GSH减少的量,由于GSH能进行非酶反应氧化,所以最后计算酶活力时,必须扣除非酶反应所引起的GSH减少。

总体上来说, 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 费用少, 仪器设备价格低廉, 但存在检测的灵敏度较低, 检测限较高, 专一性不强等缺点。

羟基自由基的测定方法

羟基自由基(.OH)是最活跃的一种活性分子,也是进攻性最强的化学物质之一,几乎可以与所有的生物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并伴有非常高的反应速率常数和负电荷的亲电性。羟基自由基是目前所知活性氧自由基中对生物体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一种自由基,可以通过电子转移、加成以及脱氢等方式与生物体内的多种分子作用,造成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物质的氧化损伤,使细胞坏死或突变,羟基自由基还与衰老、肿瘤、辐射损伤和细胞吞噬等有关。羟基自由基由于其寿命短,反应活性高,存在浓度低,目前尚未有专一、有效的方法可以精确测定羟基自由基的含量,其测定方法也成为一项国际性的难题。本文对近几年出现的羟基自由基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1电子自旋共振法 电子自旋共振法或电子顺磁共振法主要研究对象为未成对的自由基或过渡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自旋捕捉(spin trapping)技术的出现为化学反应中自由基中间体及生命活动过程中短寿命自由基的检测开辟了新的检测途径[[1]]。此方法是利用捕捉剂与自由基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旋加合物(spin adducts),然后进行ESR测定。 2HPLC法 HPLC法可用于间接测定自由基。测定过程中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化合物捕集被测体系中的自由基,使之生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且能被液相色谱分离与检测的产物,然后用HPLC进行测定。1)、采用二甲基亚砜捕集羟基自由基的HPLC测 2)、采用水杨酸捕集羟基自由基的HPLC测定方法 3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灵敏、准确的检测自由基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发光剂被活性氧自由基氧化成激发态,当其返回到基态时放出大量光子,从而对发光起放大作用。且自由基产生越多,发光值就越大。通过函数换算间接反应系统中自由基的量。与ESR和HPLC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设备成本较低、测定快速等优点。4氧化褪色光度法 6极谱法 7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 8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高分子化学 自由基聚合练习题

1、自由基向()转移,导致诱导分解,使引发剂效率降低,同时也使聚合度降低。 A、引发剂 B、单体 C、高分子链 D、溶剂 2、下列反应过程能使自由基聚合物聚合度增加的是() A、链增长反应 B、链引发反应 C、链转移反应 D、链终止反应 3、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出现自动加速现象的原因是。 A、单体浓度降低 B、引发剂浓度降低 C、体系温度升高 D、体系粘度增大 4、对于自由基聚合,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升高聚合温度,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将。 A、减小 B、说不准 C、不变 D、增大 5、生产聚氯乙烯时,决定产物分子量的因素是。 A、聚合温度 B、引发剂种类 C、引发剂浓度 D、单体浓度 6、在高压聚乙烯(LDPE)中存在长支链,其形成原因是。 A、向引发剂链转移 B、分子内链转移 C、向聚合物的链转移 D、向单体的链转移 7、α-甲基苯乙烯的Tc=25℃,则在下列()条件下可能形成高聚物。 A、聚合温度≥25℃ B、聚合温度=25℃ C、聚合温度<25℃ 8、苯乙烯在60℃进行自由基聚合时的链终止方式为。 A、偶合终止 B、歧化终止 C、既有偶合终止也有歧化终止,但以歧化终止为主 D、既有偶合终止也有歧化终止,但以偶合终止为主 9、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贮运过程中,为了防止聚合,可以考虑加入。 A、甲苯 B、AIBN C、对苯二酚 D、甲基乙烯基酮 10、本体聚合至一定转化率时会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这时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和寿命τ的变化规律为。 A、[M*]增加,τ缩短 B、[M*]增加,τ延长 C、[M*]减少,τ延长 11、对于自由基聚合,聚合温度升高,歧化终止的比例将。 A、增大 B、说不准 C、减小 D、不变

自由基共聚

自由基共聚 1.一两种单体共聚为例,说明无规共聚、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有什么差异?在 这些共聚物名称中,对前后单体的位置有什么规定? 解:无规共聚物:聚合物中两结构单元M1、M2无规排列,而且M1、M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名称中前一单体为主单体,后一单体为第二单体。 交替共聚物:聚合物中两单元M1、M2严格相间呈交替排布,名称前后单体互换也可。 嵌段共聚物:有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链段M2构成的大分子,每一链段可以长达几百到几千结构单元,缩写通式PM1-b-PM2。名称中前后单体常代表单体加入次序。 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单元组成,缩写通式为PM1-g、-PM2。名称中前单体为主链,后单体为支链。 2.推导二元共聚合物组成微分方程的基本假设有哪些?由此得到什么结论?他与推导自 由基均聚物动力学的基本假设有什么异同? 解:二元共聚物组成的微分方式是: d[M1]/d[M2]=[M1]/[M2]×{r1[M1]+[M2]}/{r2[M2]+[M1]} 该方程式是在以下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 1)活性链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2)活性链的活性仅取决于末端单元结构; 3)聚合反应为不可逆; 4)共聚物的聚合度很大,引发和终止对共聚物的组成无影响; 5)两种活性链相互转变的速率相等。 满足以上假设条件的二元共聚反应可用于上述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计算投料组成和瞬间形成的共聚物组成之间的关系。出自由基聚合外,阴离子或阳离子共聚时,原则上也可用上述共聚物组成也能够微分方程进行计算。但是,对于有解的二元共聚、有前末端效应的共聚以及多活性种的二元共聚。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这个方程仅反映了共聚物瞬时组成与单体组成之间的关系。通常仅适用于低转化率。这是因为两单体的竞聚率不同,随着工具反映的进行,投料比不断发生变化,只有低转化率时所得的共聚物组成才近似与起始投料组成相对应。 3.何谓竟聚率和单体的相对活性? 解:竞聚率是单体均聚链增长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即r1=k11/k12,r2=k22/k21;单体相对活性是指两种单体对同一链自由基反应(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即M1的相对活性为1/r2,M2的相对活性为1/r1. 4.说明竞聚率r1与r2的意义并说明如何用r1、r2来计算单体的相对活性? 解:M1的竞聚率是r1=k11/k12,他表达的是链自由基~M1·与单体M1反应时的速率常数和他与单体M2反应时速率常数之比;M2的竞聚率是r2=k22/k21,即链自由基~M2·与单体M2反应时的速率常数和他与单体M1反应时速率常数之比。 竞聚率的倒数1/r1= k12/ k11,1/r2= k21/ k22表示同一自由基和异种单体的交叉增长率速率常数之比,因此单体M1的相对活性应为1/r2,单体M2的相对活性应为1/r1。 5.理想共聚和理想恒比共聚的区别是什么? 解:理想恒比共聚是指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的共聚,其共聚物组成曲线为对角线。而理想共聚却是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成简单比例关系,其共聚物组成曲线不予恒比对角线相交。 6.解释下列名词: ⑴均聚合与共聚合,均聚物与共聚物; 解: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成为均聚合,产物为均聚产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进行

自由基及检测方法

ESR 电子顺磁共振(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ESR)现象最早发现于1944年。它利用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在磁场作用下吸收电磁波的能量使电子发生能级间的跃迁的特征,对顺磁性物质进行检测与分析。 自旋捕集方法是将不饱和的抗磁性化合物(自旋捕集剂)加入反应体系,与反应体系中产生的各种活性高、寿命短的自由基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旋加合物,以适于ESR检测其原理是利用适当的自旋捕捉剂与活泼的短寿命自由基结合,生成相对稳定的自旋加合物,可以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自旋加合物的数量,利用自旋加合物的数量来计算原来自由基的多少。 H: V: ESR测自由基是怎么被检测的(细胞,组织,溶液?体内,体外?) (MGD)2 - Fe2 +,是含有10mmol·L- 1MGD 和2mmol·L- 1FeSO4的溶液。 体外捕集:处死后取组织(血液、细胞),加入捕集剂,ESR测定 体内捕集:腹腔注射捕集剂,处死取组织(血液、细胞),ESR测定 腹腔注射几乎没有检测到自由基信号,或者信号很弱,而处死后样品加捕获剂则可以检测到自由基信号。 通用捕获剂 典型的自旋捕捉剂是亚硝基化合物或氮氧化合物,把足够量的自旋捕捉剂加入到产生自由基的体系中,自旋捕获剂就会快速地和任何出现的自由基反应,最后给出稳定的可检测的氮样氧自由基加合物。所形成的自由基加合物的ESR 谱上有被捕自由基基因给出的超精细分裂,可鉴别被捕自由基通用自旋捕获剂所形成的自由基加合物对自由基结构变化相当敏感, ESR 技术检测O-2 O-2可以与1,2-二羟基苯-3,5-二磺酸钠(Tiron)(钛铁试剂)快速反应生成一种称之为“Tiron 半醌自由基”的自旋加合物,比较稳定,可在室温下应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进行检测,从而解决了生理条件下水溶液中寿命极其短暂的O-2·的定性和定量问题 ESR 技术检测·OH DMPO作自由基捕获剂对自由基结构变化相当敏感,可以提供自由基结构的详细信息。它与·OH产生的自旋加合物的ESR谱表现出特别容易识别的特征谱线。在溶液中容易形成的自我捕集产物二聚体自由基不会干扰实验结果。 ESR 技术检测血红蛋白结合的一氧化氮 在组织或血液中,一氧化氮大多与氧或过渡金属反应生成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以及一氧化氮与金属的配合物。一氧化氮与血红蛋白的结合速率常数非常高,而且能够得到有特征的ESR 波谱。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用血红蛋白作为一氧化氮的捕集剂检测一氧化氮自由基。但是,HbNO 极易氧化,这就限制了这种方法在富氧条件下的应用。 ESR 技术检测生物体系产生的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与含金属蛋白反应产生的亚硝酰的金属配合物,往往会抑制细胞中许多重要的酶,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捕集剂的有Fe2+- (DETC)2,它可与一氧化氮形成稳定的单亚硝酰-铁配合物MNIC,给出特征的ESR 波谱。但由于Fe2+-( DETC)2不溶

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2. 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HCl CH 2=CCl 2 CH 2=CHCN CH 2=C(CN)2 CH 2=CHCH 3 CH 2=C(CH 3)2 CH 2=CHC 6H 5 CF 2=CF 2 CH 2=C(CN)COOR CH 2=C(CH 3)-CH=CH 2 答:CH 2=CHCl :适合自由基聚合,Cl 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 2=CCl 2: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 CH 2=CHCN :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 为吸电子基团。 CH 2=C(CN)2: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 )。 CH 2=CHCH 3:配位聚合,甲基(CH 3)供电性弱。 CH 2=CHC 6H 5: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CF 2=CF 2: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 2=C(CN)COOR :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 及COOR ) CH 2=C(CH 3)-CH=CH 2: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C 6H 5)2 ClCH=CHCl CH 2=C(CH 3)C 2H 5 CH 3CH=CHCH 3 CH 2=CHOCOCH 3 CH 2=C(CH 3)COOCH 3 CH 3CH=CHCOOCH 3 CF 2=CFCl 答:CH 2=C(C 6H 5)2: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 ClCH=CHCl :不能,位阻效应,对称结构,极化程度低。 CH 2=C(CH 3)C 2H 5: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 3CH=CHCH 3:不能,位阻效应,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检测试剂盒(磺胺比色法)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检测试剂盒(磺胺比色法) 简介: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作为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自由基,可攻击生物大分子,如脂质、蛋白质、核酸和聚不饱和脂肪酸等,使其交链或者断裂,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与机体衰老和病变有很密切的关系,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Leagene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检测试剂盒(磺胺比色法)又称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检测试剂盒,其检测原理是利用羟胺氧化的方法可以检测生物体系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即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与羟胺反应生成NO 2-,在一定范围内颜色深浅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成正比,根据NO 2-反应的标准曲线将A 530换算成NO 2-浓度,再依据上述关系式即可计算出O 2-浓度。该试剂盒主要用于测定植物组织中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或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 蒸馏水 2、 实验材料:植物组织(大豆、绿豆、玉米等叶片)、血液、组织样本等 3、 研钵或匀浆器 4、 离心管或试管 5、 低温离心机 6、 恒温箱或水浴锅 7、 比色杯 8、 分光光度计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编号 名称 TO1123 50T Storage 试剂(A): NO 2-标准(1mM) 1ml RT 试剂(B): O 2- Lysis buffer 125ml RT 试剂(C): 羟胺溶液 30ml RT 试剂(D): 氨基苯磺酸显色液 30ml 4℃ 避光 试剂(E): 萘胺显色液 30ml 4℃ 避光 使用说明书 1份

1、准备样品: ①植物样品:取正常或逆境下的新鲜植物组织,清洗干净,擦干,切碎,迅速称取预冷的O2-Lysis buffer后冰浴条件下匀浆或研磨,4℃离心,上清液即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提取液,4℃保存备用。 ②血浆、血清和尿液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后可以直接用于本试剂盒的测定,4℃保存,用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检测。 ③高活性样品:如果样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可以使用O2- Lysis buffer 进行恰当的稀释。 2、配制系列NO2-标准溶液:取出NO2-标准(1mM)恢复至室温后,以NO2-标准(1mM) 按下表继续稀释: 加入物(ml) 1 2 3 4 5 6 NO2-标准(1mM)0.01 0.02 0.03 0.04 0.05 0.06 蒸馏水0.99 0.98 0.97 0.96 0.95 0.94 NO2-含量(μM) 10 20 30 40 50 60 3、O2-加样:按照下表设置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溶液应按照顺序依次加入,并注意 避免产生气泡。如果样品中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浓度过高,可以减少样品用量或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测定,样品的检测最好能设置平行管。 加入物(ml) 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 蒸馏水1—— 系列NO2-标准(1-6号管) — 1 — 待测样品——0.25 O2- Lysis buffer ——0.25 羟胺溶液——0.5 混匀,25℃水浴孵育。 氨基苯磺酸显色液0.5 0.5 0.5 萘胺显色液0.5 0.5 0.5 混匀,30℃水浴孵育。 4、O2-测定:以空白调零,分光光度计(1cm光径比色杯)检测标准管、测定管530nm处吸光度(A标准、A测定)。 计算: 以系列NO2-标准(1-6号管)含量(μM)为横坐标,以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制作标准曲线,根据测定管的吸光度进而计算NO2-含量。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具体样品中超氧阴离子

过硫酸盐活化技术的研究

过硫酸盐活化技术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03T10:42:00.517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作者:闫剑飞 [导读] 本文综述了热、过渡金属离子、紫外光等单一方法,以及紫外光与过渡金属离子或双氧化剂的复合方法活化过硫酸盐进行了阐述。闫剑飞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207) 摘要:过硫酸盐活化产生的强氧化性硫酸根自由基SO4-·,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热、过渡金属离子、紫外光等单一方法,以及紫外光与过渡金属离子或双氧化剂的复合方法活化过硫酸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过硫酸盐,活化技术,硫酸根自由基 1前言 过硫酸盐包括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或oxone)和过二硫酸盐(peroxydisulfate或persulfate),通常情况下(包括本文)是指后者。过硫酸盐活化(activated persulfate)成为一类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ies,AOTs)。过硫酸盐在水中电离产生过硫酸根离子S2O82-,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为E0= + 2.01 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下同),接近于臭氧(E0= + 2.07 V),其分子中含有过氧基O —O,是一类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但由于过硫酸盐比较稳定,在常温下反应速率较慢,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不明显[1]。过硫酸盐在热、光、超声、过渡金属催化等条件激活下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如式(1)所示。 S2O82-+ activator→SO4-·+(SO4-·或SO42-) (1) 2不同物质对过硫酸盐的活化 2.1过度金属对过硫酸盐的活化 过流酸盐从过度金属中得到一个电子时能够被活化产生SO4-·(如式2,式中M代表金属),常用的金属有银、铜、锌、铁、钴、锰。S2O82-+Mn+→Mn+1+SO42-+SO4-· (2) 2.2热活化 基本原理(式(3)) S2O82-+加热→SO4-· (3) 活化机理:热激发断裂双氧健,需要的热活化能约40.2 kJ/mol。温度可提高过硫酸盐的分解,高温、高压条件下过硫酸盐降解有机物也是可行的。除温度影响外,在热活化过程中,影响活化的因素还有过硫酸盐的浓度、pH和离子强度。研究表明,增大过硫酸盐的浓度可加快有机物的降解速度,增大pH和离子强度都不利于过硫酸盐活化。过硫酸盐氧化的有机污染物质不同,pH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效果也不同[2]。 2.3紫外活化 基本原理(式(4)) S2O82-+紫外→2SO4-· (4) 研究表明在波长小于270 nm的紫外光照射下O— O键才断裂[3]。光活化过硫酸盐的方法可用于处理饮用水和污水,尤其是那些装有UV消毒系统的水厂。太阳光中的UV约占5%,这足以使过硫酸盐转化为UV/S2O82-的高效性S2O82-的高溶解性,这种方法还很适合于逆流的污水中去除SO4-·[2]。由于使用太阳光无经济费用,在光照条件下活化过硫酸盐技术的经济成本低。因此,太阳光活化过硫酸盐水处理技术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复合活化方式 3.1紫外光与过渡金属离子的联合 紫外光与过渡金属离子联合活化过硫酸盐是可行的UV/Ag+/S2O82-可使2,4-二氯苯酚在60 min内降解,但其处理效果低于UV/S2O82-(降解2,4-二氯苯酚需30 min),可能原因是Ag+生成的有色Ag2+降低了溶液的吸光率。在无光照条件下,Ag+/S2O82-体系活化S2O82-至少需50 mg/L的Ag+,但如果在UV照射下1mg/L的Ag+就可以活化S2O82-[2],其机理尚无明确解释。 3.2紫外光与双氧化剂的联合 用UV/H2O2/S2O82-的方法处理CBF,结果表明用此法比用UV/H2O2UV/S2O82-处理CBF的效果都好。其原因是额外增加的氧化剂产生了更多的自由基SO4-· 和·OH,从而提高了CBF降解效率,原理同S2O82-/H2O2UV/H2O2/S2O82-体系虽降解CBF效率高,但其矿化率较低[1]。 4总结与展望 总之,过硫酸盐在各种活化条件下都可产生氧化能力很强的硫酸根自由基SO4-· 。由于其优异的特性,过硫酸盐活化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愈来愈广泛,对过硫酸盐活化方式的深入研究是很有意义的。目前,过硫酸盐的活化方法正在发展和完善之中。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化方法。目前,人们对硫酸根自由基技术的研究大多仅限于实验室的小试规模,其技术发展还很不完善。开发新型的活化方法,并将过硫酸盐活化技术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等将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另外,过硫酸盐活化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结合也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杨世迎等,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的活化方法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 2009(04): 第13-19页. [2]. Huang, K., R.A. Couttenye and G.E. Hoag, Kinetics of heat-assisted persulfate oxidation of methyl tert-butyl ether (MTBE). Chemosphere, 2002. 49(4): p. 413-420 [3]. Anipsitakis, G.P. and D.D. Dionysiou, Transition metal/UV-based 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ies for water decontamination.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04. 54(3): p. 155-163. 作者简介:闫剑飞(1990.12-),男,甘肃省庆阳市人,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四川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

自由基聚合习题

4. 下列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并说明理由。CH2=CHCl CH2=CHCl2CH2=CHCN CH2=C(CN)2CH2=CHCH3CH2=C(CH3)2 CH2=CHC6H5CF2=CF2CH2=C(CN)COOR CH2=C(CH3)-CH=CH2 CH2=CHCl 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2=CHCl2能进行自由基和阴离子聚合,因为两个氯原子使诱导效应增强。 CH2=CHCN 适合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是较强的吸电子取代基,并有共轭效应。 CH2=C(CN)2 CH2=CHCH3不能进行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聚合,只能进行配位聚合,因为一个甲基供电性弱,不足以使丙烯进行阳离子聚合。 CH2=C(CH3)2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CH3为推电子取代基,-CH3与双键有超共轭效应,两个甲基都是推电子取代基,其协同作用相当于强的推电子取代基,有利于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和阳离子进攻。 CH2=CHC6H5可进行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中电子流动性大,容易诱导极化。 CF2=CF2适合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 CH2=C(CN)COOR适合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取代基其协同作用相当含有强的吸电子取代基,并兼有共轭效应,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CH2=C(CH3)-CH=CH2 5. 判断下列烯类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CH2=C(C6H5)2ClCH=CHCl CH2=C(CH3)C2H5CH3CH=CHCH3 CH2=C(CH3)COOCH3CH2=CHOCOCH3CH3CH=CHCOOCH3 CH2=CHCH3 CH2=C(C6H5)2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因为C6H5-取代基空间位阻大,只能形成二聚体。 ClCH=CHCl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因为单体结构对称,对1,2-二取代造成较大的空间位阻。 CH2=CHCH3与CH2=C(CH3)C2H5均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由于双键的电荷密度大,不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较稳定的烯丙基型自由基,难于再与丙烯等加成转变成较活泼的自由基,故得不到高聚物,前者只能进行配位阴离子聚合,后者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3CH=CHCH3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因为结构结称、位阻大,且易发生单体转移生成烯丙基稳定结构。 CH2=C(CH3)COOCH3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因为是1,1-二元取代基,甲基体积较小,-COOCH3为吸电子取代基,-CH3为推电子取代基,均有共轭效应。 CH2=CHOCOCH3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 CH3CH=CHCOOCH3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由于是1,2-二元取代基,结构结称,空间阻碍大。 CF2=CFCl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这是因为F原子体积很小,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1)分析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 一、课程主要内容 ⒈自由基共聚合反应概述:共聚物的分类与命名;研究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的意义。 ⒉二元共聚物组成与原料组成的关系: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的推导及讨论;共聚类型及共聚物组成曲线。 ⒊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的测定:直线交点法;截距斜率法;积分法。 ⒋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调节起始单体配比的一次投料法;连续补加活泼单体的投料法;连续补加混合单体的投料法。 ⒌单体的相对活性和自由基的活性:单体的相对活性和自由基的活性;影响单体活性和自由基活性的因素;Q-e概念。 通过学习第三章,掌握共聚物的分类与命名,两单体共聚的倾向,截距斜率法测定竞聚率;熟练掌握二元共聚物组成与原料组成的关系,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而对单体的相对活性和自由基的活性,Q-e概念作一般了解。 二、试题与答案 本章试题有基本概念题、填空题、选择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㈠基本概念题 ⒈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混合物,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过程,称为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简称自由基共聚。 ⒉无规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毫无规律排列。M1、M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 ⒊交替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严格相间排列的共聚物。 ⒋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共聚物; ⒌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或两种)单体单元构成,支链由另一种(或另两种)单体单元构成的共聚物。 ⒍共聚合和共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混合物,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其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过程,称为共聚合反应,。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物称为共聚物。 ⒎共聚物组成: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比例即为共聚物组成。 ⒏竞聚率: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 ⒐竞聚率r1、r2的物理意义:r1是单体M1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M2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r2是单体M2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M1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r1、r2表征两种单体的相对活性。 ㈡填空题 ⒈根据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共聚物分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

自由基共聚合练习题

自由基共聚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共聚物分为_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 2、共聚中控制聚合物平均组成的方法_____、_____。 3、竞聚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对于r1=r2=1的情况,称为__,r1=r2=0,称_____,而r1<1和r2<1时,共聚组成 曲线存在恒比点,恒比点原料组成公式为__。 4、从竞聚率看,理想共聚的典型特征为_____。 5、M1-M2两单体共聚, r1=0.75,r2= 0.20。其共聚曲线与对角线的交点称为_____。若f10=0.80,随共聚进行到某一时刻,共聚物组成为F1,单体组成为f1,则f1_____f10,F1____F10(大于或小于)。 6、单体的相对活性习惯上用_____判定,自由基的相对活性习惯上用_____判定。在 Q—e值判断共聚行为时,Q代表_____,e代表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单体中,与丁二烯(e=1.05)共聚时,交替倾向最大的是() A.PS(e=-1.08) B.马来酸酐(e=2.25) C.醋酸乙烯(e=-0.22) D.丙烯腈(e=1.2) 2.一对单体工具和的竞聚率r1和r2的值将随() A.局和时间而变化 B.局和温度而变化 C.单体配比不同而变化 D.单体的总浓度而变化 3.已知一对单体在进行共聚合反应时获得了恒比共聚物,其条件必定是() A、r1=1.5,r2=1.5 B、r1=0.1,r2=1.0 C、r1=0.5,r2=0.5 D、r1=1.5,r2=0.7 4.在自由基聚合中,竞聚率为()时,可得到交替共聚物。 A 5.下列共聚中,理想共聚是(),理想恒比共聚是(),交替共聚是() A.r1r=1 B.r1=r2=1 C.r1=r2 D.r1=r2=0 6.当r1>1 r2<1时,若提高聚合反应温度,反应将趋向于() A 交替共聚 B 理想共聚 C嵌段共聚 D恒比共聚 7.当两种单体的Q.e值越接近则越() A.越难共聚 B。趋于理想共聚 C.趋于交替共聚 D.趋于恒比共聚 8.两种单体的Q和e值越接近,就( ) A.难以共聚 B.倾向于交替共聚 C.倾向于理想共聚 D.倾向于嵌段共聚 9.有机玻璃板材是采用( ) A、本体聚合 B、溶液聚合 C、悬浮聚合 D、乳液聚合 三、概念题: 1、共聚物 2、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3、竞聚率 4、理想恒比共聚 5、Q,e概念

(完整word版)自由基引发剂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initiators for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简称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即初级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由两种或多种引发剂组成的引发体系称复合引发体系;而由两个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的引发剂组成的体系则称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后者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引发,聚合属于氧化还原聚合。有些不能用作热引发剂的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后,能分解成自由基而引发单体聚合者,称为光敏引发剂,简称光敏剂,这类聚合属于光聚合。键断裂能量不超过25~40 千卡/摩尔的化合物,适合于作引发剂,破坏这些键需要加热到50~150℃,这也是一般烯类自由基聚合的温度范围。目前工业上常用于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有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由于过氧化物遇热、碰撞等会发生爆炸,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市售的过氧化物一般是用溶剂稀释的,固体过氧化物则用水润湿或用邻苯二甲酸酯调成糊状物。 引发剂的分类 可以按照引发剂的分解方式将引发剂分为热分解型和氧化还原分解型两类;也可以按照其溶解性能分为水溶性引发剂(如无机类的过硫酸盐、过氧化氢等)和油溶性(溶于单体或有机溶剂)的有机类引发剂;或者按照引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分为:①高温(100℃以上)类,如烷基过氧化物、烷基过氧化氢物、过氧化酯等;②中温(40~100℃)类,如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酰、过硫酸盐等;③较低温(0~40℃)类,如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因此应根据聚合反应的温度要求来选择引发剂。如果高温引发剂用在中温范围聚合,则分解速率过低,而使聚合时间延长;如果中温引发剂用于高温范围聚合,则分解速率过快,引发剂过早消耗,在低聚合转化率阶段就停止反应。 引发剂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组分之一,其种类和用量等影响产品的性能质量。常用的引发剂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和配位聚合引发剂。乳液聚合中常用的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它可分为不同种类。 1乳液聚合引发剂的种类 1. 1偶氮类引发剂 偶氮类引发剂是指分子中含有偶氮基的一类化合物,有偶氮二异丁睛引发剂和偶氮二异庚睛引发剂。偶氮二异丁睛是常用的引发剂,一般在45 9C-- 65℃使用,热分解只产生一种自由基,该引发剂分解为一级反应,比较稳定。一般在低于80℃条件下使用较好,因为超过80℃就会激烈分解。偶氮类化合物作引发剂与过氧化物相比有很多优点,它氧化能力小,在50℃一80℃能以适宜的速度分解,其分解速度受溶剂影响较小,无诱导分解,碰撞时也不会爆炸,产品易提纯,价格便宜。 1. 2有机过氧类引发剂 有机过氧化物分子中存在过氧弱键,可理解为过氧化氢的衍生物。其中一个氢原子被取代的称氢过氧化物,两个氢被取代的称过氧化物。该类引发剂按结构与性能特点常分成以下几类。 1. 2. 1氢过氧化物引发剂 常见的有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两种,过氧化氢是过氧化物的母体。过氧化物分解后,形成两个氢自由基。该类过氧化物活化能都很高,可用于高温体系中,一般很少单独使用,可与还原剂配合使用构成氧化一还原引发体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ITBB2D2008-4-07)作者简介:宋立霞(1982-),女(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抗氧化剂的高通量筛选。*通讯作者 宋立霞1,2,王向社1,2,吴紫云2,3 ,李明芳1,刘兴地1,郑学勤1,*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2.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ADVANCE IN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SONG Li-xia 1,2,WANG Xiang-she 1,2,WU Zi-yun 2,3,LI Ming-fang 1,LIU Xing-di 1,ZHENG Xue-qin 1,*(1.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Haikou 571101,Hainan,China;2.College of Agriculture of Hainan University,Danzhou 571737,Hainan,China;3.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Danzhou 571737,Hainan,China)Abstract:The principle,reactive mechanism,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 -ty (ORAC)were revealed.The advance of ORAC at home and abroad was described.The significance of ORAC was explained. Key words: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antioxidant activity;antioxidant;free radical 摘 要:介绍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 )法的原理、反应机制及其优缺点,综述ORAC 法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明 ORAC 法在抗氧化剂评价中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抗氧化活性;抗氧化剂;自由基 盐也有显著的鲜味。 此外,氨基酸与戊糖或甲基戊糖的还原产物4-羧基戊烯醛作用生成含有氨基类的烯醛类的香味物质[6]。氨基酸种类不同,与戊糖作用所产生的香味风味也有差别。3.3其它菌群对泡菜风味的作用 主要是酵母类,如鲁氏酵母、圆酵母、隐球酵母等。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生成乙醇,乙醇本身具有香气,还能和有机酸结合成酯类,更能增加泡菜的香气。鲁氏酵母既有酒精发酵的作用,又能分解戊糖产生4-乙基-愈创木酚[7] , 对泡菜的风味有辅助性作用。此外,少量的醋酸菌在泡菜发酵的后期阶段也起一定的作用,产生的醋酸具有风味的同时,还能与醇类结合生成酯类,增加泡菜的香气香味。4结论 泡菜是一种营养卫生的蔬菜发酵制品,泡菜风味取决于发酵所用的蔬菜原料和发酵所用的乳酸菌种和 其他相关菌种。深入了解泡菜发酵的风味形成原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泡菜制品的风味,有利于加速泡菜工业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可为调香师提供重要依据。参考文献: [1] 陈仲,翔董英.泡菜工业化生产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4(4):33-35 [2]张静, 张锦丽,杨娟侠.乳酸菌群对乳酸发酵作用的探讨[J].天津农业科学,2002(2):18-20[3]郑炯,黄明发.泡菜发酵生产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07(5):22-25 [4]苏扬,陈云川.泡菜的风味化学及呈味机理的探讨[J].中国调味品,2001(4):28-31 [5] 周晓媛,夏延斌.蔬菜腌制品的风味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4):104-107[6]黄梅丽.食品色香味化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4:110-112[7]庞杰,向珣.涪陵榨菜的加工及生产现状[J].长江蔬菜,1999(2): 42-44 收稿日期:2008-05-2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2. 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HCl CH 2=CCl 2 CH 2=CHCN CH 2=C(CN)2 CH 2=CHCH 3 CH 2=C(CH 3)2 CH 2=CHC 6H 5 CF 2=CF 2 CH 2=C(CN)COOR CH 2=C(CH 3)-CH=CH 2 答:CH 2=CHCl :适合自由基聚合,Cl 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 2=CCl 2: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 CH 2=CHCN :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 为吸电子基团。 CH 2=C(CN)2: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 )。 CH 2=CHCH 3:配位聚合,甲基(CH 3)供电性弱。 CH 2=CHC 6H 5: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CF 2=CF 2: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 2=C(CN)COOR :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 及COOR ) CH 2=C(CH 3)-CH=CH 2: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C 6H 5)2 ClCH=CHCl CH 2=C(CH 3)C 2H 5 CH 3CH=CHCH 3 CH 2=CHOCOCH 3 CH 2=C(CH 3)COOCH 3 CH 3CH=CHCOOCH 3 CF 2=CFCl 答:CH 2=C(C 6H 5)2: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 ClCH=CHCl :不能,位阻效应,对称结构,极化程度低。 CH 2=C(CH 3)C 2H 5: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 3CH=CHCH 3:不能,位阻效应,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 CH 2=CHOCOCH 3:醋酸乙烯酯,能,吸电子基团。 CH 2=C(CH 3)COOCH 3:甲基丙烯酸甲酯,能。 CH 3CH=CHCOOCH 3 :不能,1,2双取代,位阻效应。 CF 2=CFCl :能,结构不对称,F 原子小。 计算题 1. 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聚合,试由H ?和S ?来计算77℃、127℃、177℃、227℃时的平衡单体浓度,从热力学上判断聚合能否正常进行。 解:由教材P75上表3-3中查得:甲基丙烯酸甲酯H ?=mol ,S ?=mol K 平衡单体浓度:)(1]ln[ΘΘ ?-?= S T H R M e T=77℃=,=e M ]ln[*10-3 mol/L T=127℃=,=e M ]ln[L T=177℃=,=e M ]ln[L T=227℃=,=e M ]ln[L

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自由基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1、判断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H2C CHCl H2C CH H2C CCl2H2C CH2H2C C H2C CHCN H2C C(CN)2H2C CHCH3F2C CF2ClHC CHCl H2C C CH3 COOCH3H2C C CN COOCH3 HC CH OC CO O 答: (1)可以。Cl原子的诱导效应为吸电性,共轭效应为供电性两者相抵,电子效应微弱,只能自由基聚合。 (2)可以。为具有共轭体系的取代基。 (3)可以。结构不对称,极化程度高,能自由基聚合。 (4)可以。结构对称,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较难自由基聚合。 (5)不能。1,1—二苯基乙烯,二个苯基具有很强的共轭稳定作用,形成的稳定自由基不能进一步反应。 (6)可以。吸电子单取代基。 (7)不可以。1,1双强吸电子能力取代基。 (8)不可以。甲基为弱供电子取代基。 (9)可以。氟原子半径较小,位阻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10)不可以。由于位阻效应,及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难自由基聚合 (11)可以。1,1-双取代。 (12)可以。1,1-双取代吸电子基团。 (13) 不可以。1,2-双取代,空间位阻。但可进行自由基共聚。 2、试比较自由基聚合与缩聚反应的特点。

答: 自由基聚合:(1)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其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均不等,链引发最慢是控制步骤。 (2)单体加到少量活性种上,使链迅速增长。单体-单体,单体-聚合物,聚合物-聚合物之间均不能反应。 (3)只有链增长才是聚合度增加,从一聚体增加到高聚物,时间极短,中间不能暂停。聚合一开始就有高聚物产生。 (4)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逐渐减少,转化率相应增加 (5)延长聚合时间,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变化较小。 (6)反应产物由单体,聚合物,微量活性种组成。 (7)微量苯酚等阻聚剂可消灭活性种,使聚合终止。 缩聚反应:(1)不能区分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各部分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基本相同。 (2)单体,低聚物,缩聚物中任何物种之间均能缩聚,使链增长,无所谓活性中心。 (3)任何物种之间都能反应,使分子量逐步增加,反应可以停留在中等聚合度阶段,只在聚合后期才能获得高分子产物。 (4)聚合初期,单体缩聚成低聚物,以后再由低聚物逐步缩聚成高聚物,转化率变化微小,反应程度逐步增加。 (5)延长缩聚时间分子量提高,而转化率变化较小。 (6)任何阶段都由聚合度不等的同系缩聚物组成。 (7)平衡和基团非等当量可使缩聚暂停,这些因素一旦消除,缩聚又可继续进行。 3、解释下列概念: 歧化终止,偶合终止,引发剂效率,笼蔽效应,诱导效应,自动加速现象,诱导期,聚合上限温度,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增溶作用,临界胶束浓度,胶束,种子乳液聚合, 答: 歧化终止: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 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在均裂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引发聚合的部份占引发剂分解总量的分率,

自由基引发剂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initiatorsforfreeradicalpolymerization)简称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即初级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由两种或多种引发剂组成的引发体系称复合引发体系;而由两个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的引发剂组成的体系则称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后者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引发,聚合属于氧化还原聚合。有些不能用作热引发剂的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后,能分解成自由基而引发单体聚合者,称为光敏引发剂,简称光敏剂,这类聚合属于光聚合。键断裂能量不超过25~40千卡/摩尔的化合物,适合于作引发剂,破坏这些键需要加热到50~150℃,这也是一般烯类自由基聚合的温度范围。目前工业上常用于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有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由于过氧化物遇热、碰撞等会发生爆炸,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市售的过氧化物一般是用溶剂稀释的,固体过氧化物则用水润湿或用邻苯二甲酸酯调成糊状物。 引发剂的分类 可以按照引发剂的分解方式将引发剂分为热分解型和氧化还原分解型两类;也可以按照其溶解性能分为水溶性引发剂(如无机类的过硫酸盐、过氧化氢等)和油溶性(溶于单体或有机溶剂)的有机类引发剂;或者按照引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分为:①高温(100℃以上)类,如烷基过氧化物、烷基过氧化氢物、过氧化酯等;②中温(40~100℃)类,如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酰、过硫酸盐等;③较低温(0~40℃)类,如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因此应根据聚合反应的温度要求来选择引发剂。如果高温引发剂用在中温范围聚合,则分解速率过低,而使聚合时间延长;如果中温引发剂用于高温范围聚合,则分解速率过快,引发剂过早消耗,在低聚合转化率阶段就停止反应。 引发剂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组分之一,其种类和用量等影响产品的性能质量。常用的引发剂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和配位聚合引发剂。乳液聚合中常用的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它可分为不同种类。1乳液聚合引发剂的种类 偶氮类引发剂 偶氮类引发剂是指分子中含有偶氮基的一类化合物,有偶氮二异丁睛引发剂和偶氮二异庚睛引发剂。偶氮二异丁睛是常用的引发剂,一般在459C--65℃使用,热分解只产生一种自由基,该引发剂分解为一级反应,比较稳定。一般在低于80℃条件下使用较好,因为超过80℃就会激烈分解。偶氮类化合物作引发剂与过氧化物相比有很多优点,它氧化能力小,在50℃一80℃能以适宜的速度分解,其分解速度受溶剂影响较小,无诱导分解,碰撞时也不会爆炸,产品易提纯,价格便宜。 有机过氧类引发剂 有机过氧化物分子中存在过氧弱键,可理解为过氧化氢的衍生物。其中一个氢原子被取代的称氢过氧化物,两个氢被取代的称过氧化物。该类引发剂按结构与性能特点常分成以下几类。 1. 2. 1氢过氧化物引发剂 常见的有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两种,过氧化氢是过氧化物的母体。过氧化物分解后,形成两个氢自由基。该类过氧化物活化能都很高,可用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