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何镜堂作品欣赏

何镜堂作品欣赏

何镜堂作品欣赏
何镜堂作品欣赏

何镜堂作品欣赏

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另外,何镜堂院士还创立了“两观三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索出了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广东省和全国建筑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介绍

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写了一篇短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首次在学报上提出了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后来在2002年9月《建筑学报》上发表了《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何镜堂所主张的创作理念,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每年都在多次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交流。

2002年,何镜堂和倪阳副总建筑师承担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的设计,该馆选址于校园教学区的中心,位于东西两湖的交接处,视野宽广,环境优美。何镜堂仔细研究了项目的条件,提出“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透不宜堵”的设计策略,创作了一个玲珑通透,与周围环境和谐,有岭南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新建筑,建成后已成为全校师生聚合和交流的地方,并被评为建

设部和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和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获得建筑设计的最高荣誉。

2005年4月,南京市举办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国际设计招标,这是建筑界一次较为瞩目的国际竞赛,这不仅是一组建筑设计,而是要营造一个场所精神,让人在这个特定的场所中去感受心灵的震撼,也让人看到人类未来的希望,同时还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延伸原有纪念馆的脉胳和风格,从整体上营造成一个从战争—屠杀—和平的空间序列和场所精神。在评审会上,何镜堂向以吴良镛、齐康院士为首的评委会作了方案汇报和答疑,何镜堂们的方案最终被评为一等奖并付诸实施,同时在《建筑学报》2005年第9期发表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构思》的文章。

2007年4月,建设部和上海市举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竞赛,这是我国建筑界一件大事,也是其建筑师生涯最为重要的一次创作实践,何镜堂组织了以博士生为主的十多人设计团队,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八个字作为创作的设计定位。围绕如何表达中国特色进行攻关。中国馆以何镜堂院“东方之冠”作为国家馆的主体与清华大学和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合作组成联合团队深化设计。

多年来,何镜堂带领团队还参加了许多全国性的国际设计竞标,其中包括安徽省博物馆、北京藏学研究中心、宁波帮博物馆、广州城市规划展示中心等一些有影响的项目。随着中国馆的建成,近日何镜堂主持澳门大学、天津博物馆、钱学森纪念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康复中心、江苏泰州展示中心等一批在国内颇有影响的项目,每次设计定位,何镜堂都习惯以“二观三性”的设计理念为指引,从分析项目的地域、环境入手,挖掘不同项目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地形地貌特色,并与现代科学技术和表达手段相结合,寻求不同项目所需表达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的创新定位和构思要点,再深化设计。安徽省博物馆以“四水归堂”来表达历史文化主题;北京藏学研究中心则着重于表达西藏地域文化特色;宁波帮博物馆以“三江汇流”为起点,结合江南水乡建筑文化,以现代手法演绎宁波人的奋斗历程;广州城市规划展示中心突出岭南气候和人文特色,表达广州现代山水城市的建筑风貌,这几个方案都在设计中夺标。此外,何镜堂还和孙一民教授合作共同主持了北京2008年奥运羽毛球馆和摔跤馆设计,在大型国际设计竞赛中夺标,并已建成使用。

何镜堂从研究生毕业便立志投身于建筑事业,到承担大量的设计、研究和教育工作,一直在摸索建筑创作之路,一条设计与

研究、创作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一条辛苦而快乐的路。

代表作品简介

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实施方案

项目地点:上海市

设计时间:2007年

占地面积:65200平方米

建筑面积:72480平方米

设计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公司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总负责兼总建筑师:何镜堂

副总建筑师:张利(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公司)

倪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袁建平(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馆的创作构思凝聚了全球华人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创作理念。

在总体布局上,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庄严华美,形成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主体造型“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汇聚人流,以基座平台的舒展形态衬托国家馆,展现出属于城市、面向世界的中国大舞台的形象。

在场地设计上,整合南北城市绿地,形成坐南朝北、中轴统领、大气恢宏的整体格局,体现了传统中国建筑与城市布局的经验与智慧。

在技术设计上,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对生态节能技术的综合运用显示出我们对环境与能源等当今重大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中国馆将站在中国文化、东方哲学的立场上,对21世纪的城市与人居文明作出自己的诠释与展望。

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设计时间:2005年

竣工时间:2007年

占地面积:74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曾获奖项:

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5年)

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年)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 (2008年)

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金奖 (2009年)

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 (2009年)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2007年)

主要合作者:倪阳、刘宇波、何小欣、林毅、姜帆、麦子睿、吴中平、包莹等

扩建范围位于现有纪念馆东西两侧,主要包括新扩建纪念馆、万人坑遗址改造以及和平公园三部分。本设计突出遗址主题,尊重原有建筑,塑造整体氛围,以墙、伤痕、死亡之庭、祭奠庭院、烛之路等为建筑元素表现特定的场所精神。总体构思以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组合,由东到西顺序而成,与此相对应的是“断刀”、“死亡之庭”、“铸剑为犁”三个空间意境的塑造,形成序曲—铺垫—高潮—尾声的完整空间序列。建筑空间从东侧的封闭、与世隔绝过渡到西侧的开敞,与城市、自然融为一体。

3、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竣工时间:2002年

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

曾获奖项:

国家级优秀设计项目金奖(2006年)

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年)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2004年)

建设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2005年)

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2005年)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创作奖创作奖(2005年)

主要合作者:倪阳、郭昊栩、林毅、孟庆林等

该方案为内部竞赛中标方案。方案延续以院落为中心的空间格局,保留人们心中“庭院深深”、“绿树成荫”的美好记忆,创造出空灵通透、步移景异的新岭南建筑。在设计时以“少一些、透一些”为原则,积极回应南方建筑特有的通风、采光、遮阳问题。平面为三组建筑围合而成,中间穿插以院落,建筑高2-3层。

4、2008北京奥运会摔跤馆

项目地点:北京市

设计时间:2004年

竣工时间:2007年

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3950平方米

曾获奖项:

国际竞赛第一名

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年)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2008年)

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优秀奖(2009年)

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2009年)

主要合作者:孙一民创作团队

奥运摔跤馆位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其作为摔跤比赛用馆以及残奥会的坐式排球比赛用馆。奥运会后经改造后将包括:比赛大厅、标准篮球训练馆以及游泳馆。在保证继续承接各类体育赛事的同时,满足体育教学、文艺演出、集会以及学生社团使用。本工程很好地解决了校园环境中大型体育场馆的设计难题,建筑体量平实,功能配置紧凑,使赛时赛后的良性转换成为可能。

奥运摔跤馆2004年3月经国际招标中标实施。2007年8月首次对外开放,媒体对摔跤馆造型的“内敛精巧”(科技日报)与“整体节能”(人民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出自不同角度的报道繁多。

5、2008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

项目地点:北京市

设计时间:2004年

竣工时间:2007年

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4383平方米

曾获奖项:

国际竞赛第一名

第八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2008年)

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优秀奖(2009年)

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奖一等奖(2009年)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创作奖提名奖(2005年)

主要合作者:孙一民创作团队

奥运羽毛球馆位于北京工业大学校区,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其作为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用馆,奥运会后将在保证继续承接各类体育赛事的同时,满足体育教学、文艺演出、集会以及学生社团使用并作为国家羽毛球队的训练基地。

体育馆创造性地解决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的需要,结构技术国际领先,空调、灯光等多项技术协同良好,充分满足羽毛球和艺术体操复杂苛刻的功能要求。

奥运羽毛球馆2004年3月通过国际招标中标实施。2007年9月举办了“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被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主席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羽毛球馆”,得到了中国羽毛球队中众多世界冠军的肯定。

6、映秀震中纪念地

项目地点: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设计时间:2009年

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

主要合作者:郭卫宏,郑少鹏,何正强,陈晓虹,黄瑜、张莉兰

纪念馆以大地的形态嵌入环境,与大地形成统一、契合的关系,在朝向城市轴线的东面方向形成切面,架空形成外部空间。纪念馆在大地形体的建筑之中通过院落空间的植入,使建筑与大地之间形成一种内在张力。院落空间是纪念馆的点睛之笔,她赋予纪念馆以精神内核。以序、地殇、崛起、希望为主题的四个庭院来作为主题展厅空间的重要起始、过渡和收结,与地震灾害、灾后重建、5.12启示等三大展览部分的主题相呼应,营造相应的空间氛围和场所精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使参观者在整个参观过程中随着空间下沉、上升、开、合、收、放的节奏,情绪由凝重逐渐走向舒缓、理性、希望。

7、长春烈士陵园

项目地点:吉林省长春市

设计时间:2007年

竣工时间:2008年

占地面积:70400平方米

建筑面积:8747平方米

曾获奖项:

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2009年)

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银奖(2009年)

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一等奖(2009年)

主要合作者:刘宇波、盘育丹、夏大为、陈浩楠、邓巧明、舒鑫、刘明欣、张红伟、田源

长春烈士陵园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和怀念为设计目标。整个烈士陵园以大地景观造势,以简洁凝炼的手法造型,以高耸入云的纪念碑点题,奠定了陵园悲壮雄浑的气势,表现出一种理性和刚毅的气质。

纪念馆在整体规划上,立意为烈士陵园主雕塑的背景墙,其形体方整稳重,象征盛装长春革命史料的容器。建筑外立面由不同尺寸的方块叠加而成,寓意长春英烈辈出,前赴后继。这一极具雕塑感的外墙,承载着长春那段峥嵘的革命岁月和英烈们的浩然正气,其更成为长春的革命历史之墙。

纪念碑形体简洁硬朗,整个碑的基座和碑身浑然一体,犹如春笋般从大地之中生长出来,逐渐消失于苍穹之中,象征长春先烈的革命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8、洛阳博物馆设计方案

项目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设计时间:2007年

占地面积:40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

曾获奖项:

中国建筑学会第四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赛银奖(2007年)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创作奖创作奖(2007年)

主要合作者:王扬、张振辉、梁玮建、黄瑜、黄翰星等

洛阳博物馆新馆设计方案将成为能体现洛阳中华文化圣地与十三朝故都的悠久历史风韵和深厚文化内涵,能反映时代精神,

能满足当代博物馆使用功能,具有鲜明洛阳文化特性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位于隋唐城遗址公园西北面。东面与连接龙门大道规划园区道路相通,南面紧接遗址公园中心片区,西北面邻接洛河南岸绿化公园,北面与电视塔隔江相望,南面与新区市政府政府大楼遥遥相对。

方案以追溯中华文明发源的远古年代为设计主题;以大地景观的方式,成为洛阳城市、山川、河流风景大格局中画龙点睛的节点;以大气、凝练的整体格局与造型来铭刻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9、江南大学

项目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设计时间:2002年

占地面积:3000亩

建筑面积:700000平方米

曾获奖项:

国际设计竞赛专家评选第一名

教育部优秀建筑规划奖一等奖(2003年)

广东省城乡规划协会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2005年)

主要合作者:刘宇波、邓剑虹、黄骏、宋振宇、蒋邢辉、梁志超,吴中平、黄艳芳、钟日明等

规划设计利用沿中央曲水流畅步行带进行“指状”的布局,在形成校园清晰的功能分区与便捷的流线外,还使校园空间与太湖风景区、长广溪绿化带相互咬合、渗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指状”的布局,使各大功能组团呈线形跌荡错落的展开,结合原有水系,形成极具江南水乡的街道的韵味的校园空间,既延续了江南地域的文脉,也创造了校园特色。

10、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教学区

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设计时间:2003年

竣工时间:2004年

占地面积:381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44000平方米

曾获奖项:

规划与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09年)

中华艺术宫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华艺术宫 这个暑假我来到了中华艺术宫(原中国馆),艺术宫共有六层,每一层都是一个精心雕琢长方体,每一层之间都用玻璃连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最底下一层用四根巨大的圆柱支撑,像巨型的四脚鼎将中国馆架空升起,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艺术宫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 首先,我们参观了画展,作品的种类繁多,有油画,有水墨画,有速写······油画鲜艳亮丽,富有浓郁的中国风味的水墨画,展现了画家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黑白分明的速写,让人体会到了笔尖下的艺术之美…… 走廊里,中华艺术宫的标志让我感受颇深。中华艺术宫的馆标包含了繁体的“华”字,同时勾勒出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形象外观,东方红更是体现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 向前走,就是我最期待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张择端作画,生动记录了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我走进展馆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让原作更加生动了起来。从白昼到黑夜,纤夫、官员、牛、驴、车、轿、城楼······无一不刻画得仔细。清晨在茫茫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穿着朴素的农夫,弯着身子,挑起沉甸

甸的两箩大米,向家的方向走去;官员策马扬鞭,激起尘埃,扬尘而去;车夫牵着驴子,拉着几麻袋的粮食,向城里走去······· 穿过走廊的尽头,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艺术宫。这一刻我感到充实而有意义。

(完整版)何镜堂作品欣赏

何镜堂作品欣赏 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另外,何镜堂院士还创立了“两观三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索出了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广东省和全国建筑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介绍 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写了一篇短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首次在学报上提出了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后来在2002年9月《建筑学报》上发表了《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何镜堂所主张的创作理念,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每年都在多次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交流。 2002年,何镜堂和倪阳副总建筑师承担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的设计,该馆选址于校园教学区的中心,位于东西两湖的交接处,视野宽广,环境优美。何镜堂仔细研究了项目的条件,提出“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透不宜堵”的设计策略,创作了一个玲珑通透,与周围环境和谐,有岭南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新建筑,建成后已成为全校师生聚合和交流的地方,并被评为建

上海乡土文化知识

上海乡土文化知识 1.上海轨道交通换乘最多的线路是()。 A. 2号线 B. 1号线 C. 4号线 D. 8号线 2.上海轨道交通站内换乘最多的车站是()。 A.上海火车站站 B.上海体育馆站 C.人民广场站 D.世纪大道站 3.上海轨道交通最早运营的线路是()。 A. 2号线 B. 1号线 C. 4号线 D. 3号线 4.下列上海轨道交通没有跨越黄浦江的线路是()。 A. 2号线 B. 1号线 C. 4号线 D. 8号线 5. 上海轨道交通目前已经开通的线路有()条。 A.13 B. 14 C.15 D.16 6.下列不属于上海现在主要铁路客运站的一项是()。 A.上海火车南站 B. 上海火车站 C.上海虹桥火车站 D. 上海火车北站 7.下列不属于上海四大国际中心(含建设中)的一项是()。 A.国际经济中心 B.国际金融中心、 C.国际航空中心 D.国际贸易中心 8.下列不属于上海主要岛屿的一项是()。 A.崇明岛 B.金沙岛 C.横沙岛 D.长兴岛 9.下列不属于上海古文化遗址的一项是()。 A.崧泽古文化遗址 B.福泉山古文化遗址 C.良渚古文化遗址 D.马桥古文化遗址 10.下列不属于上海主要国际文化节的一项是()。 A.上海国际杂技节 B.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C.上海国际电视节 D.上海国际电影节 11.上海目前共有区级行政地域正确的一项是()。 A.17个区1个县 B.17个区2个县 C.16个区1个县 D.16个区2个县 12.上海目前区级行政地域最大的一项是()。 A.黄浦区 B.浦东新区 C.青浦区 D.杨浦区 13.下列不属于海派文化特点的一项是()。 A.海纳百川 B.勇于变革 C.追求卓越 D.大气谦和 14.下列不属于上海设在外省市的飞地的一项是()。 A.洋山深水港 B.大丰农场 C.白茅岭监狱 D.福山冶金基地 15.下列不属于上海自古至今作为行政区域命名过的一项是()。 A.华亭 B.松江 C.上海 D.申城 16.上海市花是()。 A.茉莉花 B.白玉兰 C.栀子花 D.广玉兰 17.关于2010上海世博会下列选项中错误是()。 A.世界上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的世博会 B.世界上志愿者人数最多的世博会 C.历次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的一次世博会 D.世博会入园人数超过1亿人次,人数是历届世博会之最 18.下列近代名人不属于上海籍贯的一项是()。 A.陈望道 B.黄炎培 C.张闻天 D.陈云 19.下列不属于上海作家的一项是()。 A.叶辛 B.陈村 C.赵丽宏 D.贾平凹 2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又名东方明珠塔,坐落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毗邻黄浦江,

《海上生明月》大型艺术展览

海上生明月华宫耀艺彩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最出彩的“中国国家馆”经过近一年的改建,如今变身为“中华艺术宫”,它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隔江相对,为上海新增了两个永久性的艺术展览平台。走进中华艺术宫,一方面处处觉得很熟悉,眼前尽是世博会中国馆的影子,一方面又觉得有些陌生,因为它的内部布局还是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中华艺术宫”的总展览面积达到近6.4万平方米,共有27个展厅。具备了一个成为世界级博物馆的硬件基础。这里除了常年展出的内容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同时举办多种形式的短期艺术展。目前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长期展览共有四个:《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名家艺术陈列展》、《锦绣中华——行进中的新世纪中国美术》、《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还有一个展期3个月的《来自世界的祝贺——国际美术珍品展》。 《海上生明月》是一个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占据了位于49米和41米的两层楼面的八个展厅。观众从地面0米处乘高速电梯首先到达49米楼层,这里是原先中国馆的《东方足迹》展区,两年前的世博会上人们就是在这里欣赏到最吸引人的《清明上河图》和主题片《历程》。如今这里共有五个展厅,环绕布置在一个很大的中厅周围。在中厅里,最抢眼的是一组巨大的雕塑《共生会否可能》,表现的是各种姿态的“向日葵”,他的创作者是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先生。许江先生曾经在多个美术馆展出过他的“向日葵”,但从没有达到过如此规模。这组雕塑的长度达到了16米、宽度为4米、高度为6米,这样大尺度的雕塑只有在中华艺术宫的巨大展示空间中才能实现! 《海上生明月》是一个近代名家作品荟萃的展览,包括了国画、油画、水彩、版画、漫画、连环画、月份牌和美术电影等不同类型的600件展品,可谓是名家集聚,佳作如云!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美术之源,很多近代名家都在这里创作过著名的作品。《海上生明月》在展览结构上分为“海上墨林”、“多元交汇”和“走向现代”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海上墨林”表现清末至民国初早期海上绘画基本面貌和形式。第二部分“多元交汇”以展示民国时期海派艺术发展为主,表现受“西学东渐”影响的社会文化大变革下中国美术传承、革新与发展的新特征。第三部分“走向现代”着力展示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上海美术发展的新成就。 最值得一提的是,《海上生明月》还为一件重量级的作品——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设立了专厅,位置就在当年的“国之瑰宝”厅。这幅《群仙祝寿图》采用12幅泥金画地的通景屏,共描绘了46个神仙人物共赴王母的寿宴,整幅画面金碧辉煌,融汇了传统中国绘画的优良技艺,是一件值得仔细挖掘其背后故事的海派艺术珍品。 从41米层向下来到33米的楼层,这里举办的是《来自世界的祝贺——国际美术珍品展》,汇集了大英博物馆、法国雨果博物馆、美国惠特尼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日本北野美术馆、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墨西哥驻沪领事馆等提供的近一百件艺术珍品,在这里古埃及的雕塑和法国的雨果作品同时呈现,墨西哥视觉艺术和新西兰当代艺术在一个空间里相遇!世界艺术史中的古代珍贵藏品、古典艺术大师的遗世佳作以及近现代艺术发展史中的代表作品,以雕塑、绘画和装置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综合呈现给中国观众。在中华艺术宫开展之际,能进行这样的“国际艺术之旅”真可谓是美妙绝伦、不可多得!

何镜堂院士讲座心得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听学术报告总结 (创新学分专用) 学号: 姓名: 特殊评语:

报告总结: 2011年9月14日,我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位大师,“中国馆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大师。在我来到423之时早已坐无虚席,幸好我提前站好了位置,才能够保证有一席之地。对今天的火爆我是有预见性的,大师的魅力是应该有这样的上座率的,我也早早做好了准备。今天认真的去聆听,去学习,去感受大师所带来的不同。 那么首先先让我了解一下何镜堂大师的一些作品吧。 不得不说,中国馆是他最最为人所知的建筑作品。也许在中国馆建成之前,只有业内人士认识这位大师,但是中国馆建成之后,何镜堂大师已经不再是业内的专有名词了,他已经被冠以文化人物,甚至是文化大师。此外,何镜堂院士还主持设计了包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钱学森纪念馆、北京奥运会摔跤馆及羽毛球馆等在内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标志建筑,主持了澳门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区组团二)、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等近200个大学校园(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了解了何镜堂大师的主要作品之后,让我们真正的进入这场讲座之中。这场讲座的主题是“文化传承与建筑设计”,那么文化传承有多么重要,在现在这个社会,玻璃幕墙遍地都是,国外思潮不断涌入,经济发展水平已和国际接轨,那么中国的传统在哪里?又该如何去传承下去呢?建筑设计又是能在文化的传承之中起到什么作用,又或者说,文化传承和建筑设计又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两者该怎样相互关联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认真地聆听的这场讲座。 文化是人类应对自然和社会严峻考验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文化财富,而传统同样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的传承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兴盛。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如果离开传统、断绝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毛主席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传统作为稳定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创新,才显示其巨大的生命力。没有传统的文化是没有根基的文化,不善于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而离开创新,就缺乏继承的动力,就会使我们陷入保守和复古。 建筑也有其传承性,中国的古建筑,体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的最重的是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实力,人民思想先进水平,智慧水平等。但是建筑设计并不仅仅只能靠传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创新,就是所谓的与当前的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思想先进程度相适应,要与时俱进,简单的传承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想“两观三性”的观点就是这样来的,实践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审美观点加以整合,实际上我们叫东方之贯冠。我们最终给人家不是一个具体的什么构造的问题,而是给一个精神。这种精神看到我们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自信。本次讲座中,何院士又提出和谐观是中华建筑的核心。他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哲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配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谐共生,厚德载物”的价值观,其核心观念是和谐。和谐观念认同世间

岭南,筑梦中华——何镜堂的建筑人生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栖居岭南,筑梦中华——何镜堂的建筑人生 口文/胡嘉敏 少年初结建筑缘 1938年,何镜堂出生于广东东莞的一个普通家庭。受 哥哥的影响,何镜堂从小就迷上了画画。并经常与兄长带着 画夹到郊外写生。除画画外,何镜堂对数理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梦想成为一名工程师。有一天。他的老师对他说。 建筑师是一半的画家加一半的工程师。于是何镜堂便开始留意起建筑学这门能够融合自己兴趣与梦想的学科。 后来,他报考了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的建筑学专业,师从我国老一辈著名建筑家夏世昌。求学期间。他跟随导师从事了大量的岭南园林和公共建筑的调研工作。这为他日后从事岭南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此。何镜堂便与建筑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出茅庐,四十而立 1956年。何镜堂进校念书,尽管建筑专业的学制是五年。但由于当年教育大发展,老师不够,所以他大四的时候就被提前留校当老师。后来学校担心这样的老师质量不高。于是他又回到班上继续念书。直到196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可是后来碰上“文革”。何镜堂被迫下放到农村。1967年。他才被安排到湖北省设计院。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祖国大地。 作为特区的深圳,其发展日新月异。参观过深圳以后。何镜堂便热血沸腾。意识到广东的机会很多。于是1983年,他回到了母校,当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不过,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回广州后的第三天,深圳科学馆招标设计方案。何镜堂全力以赴。把十几年来的热情和国外的先进理念精髓全用上了。方案送到深圳。市政府当晚就采用了,这对于初出茅庐的何镜堂来说是个巨大的鼓舞。 从这个项目开始.他就给自己定下目标:任何一个重要设计.都要做专题设计.都要做精品。都要写学术论文,都要在中国最好的建筑杂志上发表。 62l广东科技2009.12.总第2211期 J 何镜堂,现任华南理工 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 程院院士、国家特许一级注 册建筑师。1961年。他本科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 学专业,随后留校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何镜堂曾在湖北省建筑设计院与北 京轻工业部设计院工作。之后他一直在华南理工 大学任教,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聘为博士 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 国家首届“粱思成建筑奖”。其主要作品有西汉越 王墓博物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上海世博 园中国馆等。 在雨果眼中,建筑是一部关于石头的宏大史书;对于歌德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何镜堂则 认为,建筑的核心是器用和精神的结合。他立足岭 南,以建筑的名义,创造了一个个风格独特、让世 人惊叹的建筑奇葩。 “两观"并蒂。“三性"齐芳 在多年积累的建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何镜堂提出了。两观三性”的建筑理念。“两观”即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整体观是指建筑师要有一个整体的观念。将建筑规划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整体上把握.把城市设计、风景园林和建筑设计整合起来。可持续发展观着眼于生态。提倡人与自然的协调,科技和文化的共同发展。“三性” 是指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  万方数据

中华艺术宫

中华艺术宫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中华艺术宫 这个暑假我来到了中华艺术宫(原中国馆),艺术宫共有六层,每一层都是一个精心雕琢长方体,每一层之间都用玻璃连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最底下一层用四根巨大的圆柱支撑,像巨型的四脚鼎将中国馆架空升起,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艺术宫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 首先,我们参观了画展,作品的种类繁多,有油画,有水墨画,有速写······油画鲜艳亮丽,富有浓郁的中国风味的水墨画,展现了画家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黑白分明的速写,让人体会到了笔尖下的艺术之美…… 走廊里,中华艺术宫的标志让我感受颇深。中华艺术宫的馆标包含了繁体的“华”字,同时勾勒出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形象外观,东方红更是体现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 向前走,就是我最期待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张择端作画,生动记录了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我走进展馆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让原作更加生动了起来。从白昼到黑夜,纤夫、官员、牛、驴、车、轿、城楼······无一不刻画得仔细。清晨在茫茫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穿着朴素的农夫,弯着身子,挑起沉甸甸的两箩大米,向家的方向走去;官员策马扬鞭,激起尘埃,扬尘而去;车夫牵着驴子,拉着几麻袋的粮食,向城里走去·······

穿过走廊的尽头,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艺术宫。这一刻我感到充实而有意义。

何镜堂对中国馆的设计

何镜堂 何镜堂: 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筑学科评议

组召集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南粤杰出劳模。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中国建筑界最高奖)。2009年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国庆60周年“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2010年获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 中国馆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最初上海举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内著名的建筑师,也包括建设部的领导、中国建筑学会的领导,和上海市一部分组织的领导参加。当时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的历史责任。 但是作为中国馆,对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应该如何体现?建筑不像数学:1+1=2,2+2=4,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逻辑思维,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又是物质与功能的结合,这是文化的层次。所以没有绝对最好的建筑,只是相对各方面解决的比较好的建筑,建筑师是没有长胜将军的。当时我根本就没想到过是否可以中标,只是思考面对这个主题我该如何去解题。 对于中国馆,我有两个想法。第一,场馆在建好后如果放在哪个地方都可以,放在美国也可以,放在德国也可以,即使很好看但也不能叫中国馆,中国馆必须要有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精神,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第二,我认为如果只有中国特色还不够,因为世博会是面对全世界的一个盛会,既是人类文明和科技成就的一个总结,又是展示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平台,所以必须体现时代的精神。

2016上海事业单位招聘: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公告

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制作 2016上海事业单位招聘: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公告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是一所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具有收藏艺术精品、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普及审美教育、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等职能,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近现代艺术博物馆。 因工作需要,现根据《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沪人社专发(2009)45号],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两名工作人员。 一、招聘岗位与招聘人数 (一)岗位名称:会计招聘人数: 2名 二、招聘岗位的职责与任职条件 1、岗位职责: 负责商品和服务资金的结算和发票、支票管理;会计、财务、工资、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协助公司领导制定业务计划、财务预算、监督计划,做好公司经营活动状况分析,如实上报经济预算数据;登记保管各种明细账、总分类账,财务会计档案,定期对账,查明差异原因,处理结账时有关账务的调整事宜;按时编制月、季、年度会计表,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报送及时;具体执行资金预算及控制预算内的经费支出,企业往来账、应收、应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每月计提核算税金、费用等;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清查、核实工作,加强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完善会计档案,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2、任职条件: 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财务相关专业,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工作认真细致,责任心强。 3. 外省市社会人员应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在有效期内)。计算截止时间为2016年6月30日。 三、招聘办法 (一)报名 本次报名采取电子邮箱报名方式,应聘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应聘岗位的资格条件、专业要求选报岗位。 请如实完整地填写报名表(详见附件),报名表应具备本人近期的一寸免冠彩色报名照,报名表电子版请发送至rcpxzx_wgj@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16788576.html,。

中国文化教案5-中华艺术宫介绍-by雀牙

礼物-中华艺术宫介绍to同心圆 目的: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中华艺术宫的大体分布和个别特色展品,思考关键词“礼物”,发表自己看法,听取别人的表述; 准备:印有清明上河图扇子一把,影印版清明上河图一份,可以链接的笔; 过程: 热身:歌曲,礼物; 前言:礼物,通过造句,理解礼物的含义。请每个人都分享,二引也可以加入。 1,介绍中华艺术宫的外形。登录官方网站。 汉字:华;补充图片 (一种部件可以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 2,图片介绍艺术宫内部布局。 3,介绍特色展品:清明上河图。图画可以看成一个故事,而诗歌也不仅仅是诗歌,可以变为一副画,就像3个月前,品诗课程(亨通)中说述。 4,图片介绍几个特殊的展馆,和相关展品。 讨论“礼物的含义” 看中华艺术宫,很多是前人留下的礼物; 一起留下礼物,为我们的后人; 问题: 1,是不是礼物总能使人高兴? 2,小礼物能保持友谊。 你有没有收到过小礼物?是什么? 你有没有送过小礼物给别人,是什么? 但是跟别人做朋友,是不是因为他送给我礼物呢? 3,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为什么那么高兴呢?原因也许是因为当我们送礼时,我们总是能够获得某种回报? 尊重生命,发现身边的美和精彩。 附1: 乘坐地铁八号线抵达,算是方便的。地铁八号线3号4号出口距离艺术宫大门都很近,地铁站也设计得很漂亮!艺术宫(原先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第一感觉一般。多看几次又觉得还不错。目前门票是免费的,可以当场取票入场,不要轻信门口倒卖票的人。

免费的门票,在她们手里卖30元。 通过安检,走进宽敞的大厅。地面整洁,步行很舒适。电子屏幕版清明上河图 票价20元,价格的定位有些奇怪,但可以接受。70岁以上老人1米30以下儿童免费。 附2: 大型雕塑《共生会否可能》,整个雕塑的长度达到了16米、宽度为4米、高度为6米,葵和莲的总数达到了近900根,莲是“怜”,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葵是“愧”,也是和人内心有关的。所以这两种东西都在人们精神世界里,是和心思相联的,都带有一种伤愁。这两种东西放在一起会否可能?一个长在水里,一个长在土里,完全不一样,在一起会否可能呢?世界万物在一起会否可能呢? 附3: 小小哲学家; 大耳朵图图; 附4: 许巍的《礼物》

将节能融入建筑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例浅谈节能理念在建筑中的实际应用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论文 将“节能”融入建筑——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例浅谈“节能”理念报告题目 在建筑中的实际应用 姓名杨长羽学号150151944 学院美术学院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年级2015级 教师评语 成绩 任课教师(签字)

将“节能”融入建筑 ——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例浅谈“节能”理念在建筑中的实际运用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环境对我们能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而节能则是保护我们生存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建筑行业中,对于节能与环保理念的融入也被人们日益重视,本文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现中华艺术宫)的设计中所涉及到的节能理念的应用展开分析,首先介绍了节能建筑的基本概念,后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例,详细说明了在上海世博馆的设计中所体现的节能理念,最后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具备一定的实践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的概念:1 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节能建筑的特征:2 1.少消耗资源。设计、建造、使用等减少资源消耗; 2.高性能品质。结构用材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保温性、防水等 3.减少环境污染。采用低污染材料和清洁能源。 4.长生命用期。使用周期很长 5.多回收利用。 “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这里所说的“地”主要是指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待征。例如上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 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 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因此,上海地区的节能建筑,必须适应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 发展节能建筑对我们未来生活的意义: 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建筑能源的消耗约占能源总消耗量的30%,作为高耗能的建筑领域,节能减排自然受到各部门的广泛重视。我国的建筑设计在节能应用上的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资源消耗巨大,要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势在必行。 1摘自维基百科。 2摘自网络。

国际及国内著名文化设施项目

1 国内著名文化设施 1.1成都文化设施: 天府广场中心文化区: 四川科技馆、省图书馆、省美术馆、成都博物馆新馆、锦城艺术宫、四川话剧大剧院、川剧大剧院、文化产业大厦 锦里、宽窄巷子、杜甫草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圣花乡、东郊记忆、群众艺术馆、成都市文化馆、成都民俗公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博物馆、金沙博物馆、巴金博物馆、川剧艺术中心三期、成都大剧院 建川博物馆聚落(阿庆嫂茶铺、龙门阵客栈、人民公社大食堂、文物商店、旅游纪念品商店、飞虎队酒水吧、纪念报纸展销中心、建川特色商店、拓展训练基地、钓鱼台茶坊、棋牌娱乐室、知情客栈、红卫兵客栈、三星级金桂公馆酒店)成都川菜博物馆(把展示、参与互动、品茗休闲、餐饮娱乐、度假会议等融为一体,世界上第一个以菜系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为卖点,以餐饮、茶楼、会务、住宿等服务为主要利润来源,新派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内分为序厅、典藏馆、互动演示馆、品茗休闲馆、灶王祠、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川菜原料展示区)成都华通博物馆(四川腾中重工李炎开发,学习研究、探索发现、鉴古知今的场所,主要文物采用数字化手段展示,让广大观众多方位地感受藏品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设有1000平方米的文物检测研究中心,配置了国内领先的高科技设备,是四川省首家由非国有博物馆建立的科研机构。) 成都市档案馆新馆(即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查阅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文件查阅中心、电子文档中心) 11个法制文化设施:羊区东坡法治文化广场、温江区法治文化主题乐园、郫县水乡尚法大道和武侯区法治文化广场,利用这些设施开展法制图片展、现场法律服务等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形成浓郁法治文化氛围。 成都图书馆为龙头,金牛区、锦江区等九个区图书馆形成“15分钟文化圈”

中华艺术宫高端讲座介绍

高端讲座介绍 欧洲有一个说法:过去人们把“城门”和“教堂”看成国家形象和实力的象征;在当代,“飞机场”取代了“城门”,而“博物馆”取代了“教堂”。欧美诸国重视发展艺术博物馆,恰因为艺术品最能反映一个民族在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积淀与创新、独立与包容,亦即所谓“软实力”,这与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至为相合。近年,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事业发展很快,但在观念与经验上与国外同行相比,尚有不小差距。本系列主讲人2004年、2008年两次访欧,对巴黎、柏林、慕尼黑、德累斯顿、维也纳、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马德里的50余所艺术博物馆作了全面考察;2010-2011年赴哈佛-燕京访学,到访全美重要的艺术博物馆40座,行程跨越东、中、西部。本讲座除直观体现三次考察艺术博物馆所得到的讯息、见闻和感受,更深入浅出地讨论了“博物馆学与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与美术史”、“欧美博物馆收藏的不同起源”、“作为博物馆的美术馆”、“博物馆与特展”等相关问题,最终落脚于讨论艺术博物馆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和艺术院校及艺术教育在其间的作为。 总标题缪斯的神坛—欧美艺术博物馆概论 第1讲从卢浮宫三宝谈起:博物馆与博物馆学 第2讲沿塞纳而行:艺术博物馆的类型 第3讲博物馆岛的变迁:博物馆与美术馆 第4讲哈布斯堡的背影:艺术博物馆与皇家收藏 第5讲大师的踪迹:博物馆与艺术史 第6讲新大陆的收藏:美国博物馆的兴起 第7讲策划博物馆:博物馆的规划与特展 第8讲博物馆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中国 董捷,黑龙江宁安人,1980年生于浙江杭州。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10年晋升为副教授。长期随导师范景中教授从事中国古代艺术史、版画史研究,代表成果有《明清刊〈西厢记〉版画考析》、《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等,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曾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0年度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提名,是2010-2011年度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艺术史专项”访问学者。在中国美术学院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艺术史》、《晚期中国美术史研究方法与个案》、《艺术博物馆概论》等课程。 中华艺术宫教育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