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4章 中国的民族与民俗

第4章 中国的民族与民俗

第4章 中国的民族与民俗
第4章 中国的民族与民俗

第4章中国的民族与民俗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回族

B.满族

C.壮族

D.珞巴族

2.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是()

A.回族

B.满族

C.壮族

D.珞巴族

3.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汉族人口()

A.约为7亿

B.约为10亿

C.约为13亿

D.约为15亿

4.对汉族思想影响最为深刻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阴阳家

5.春节的节日活动持续的时间是()

A.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

B.正月初一至十五

C.腊月二十三至初五

D.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

6.元宵耍灯起源于()

A.秦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7.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盛行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8.端午节胡起源,最为广泛胡说法是()

A.纪念屈原

B.源于腊祭

C.源于赛龙舟

D.源于避五毒

的活动

9.清以后端午之神被认定为()

A.秦琼

B.尉迟恭

C.钟馗

D.张天师

10.钱塘观潮的最佳时节为()

A.元宵节前后

B.清明节前后

C.端午节前后

D.中秋节前后

11.中秋节始定于()。

A.北宋

B.南宋

C.元

D.明

12.我国将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的时间是()。

A.1986年

B.1989年

C.1997年

D.2001年

13.2009年农乐舞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农乐舞出自()。

A.满族

B.回族

C.朝鲜族

D.蒙古族

14.素有“白衣民族”之称的是()。

A.满族

B.回族

C.朝鲜族

D.蒙古族

15.朝鲜族的()是佐餐的主要菜肴。

A.泡菜

B.咸菜

C.辣酱

D.豆瓣酱

16.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的是()。

A.《蒙古密码》

B.《蒙古黄金史》

C.《蒙古源流》

D.《蒙古秘史》

17.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的《江格尔》出自()。

A.回族

B.藏族

C.蒙古族

D.朝鲜族

18.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举行的时间是()。

A.初春季节

B.春夏交际时节

C.夏季

D.夏秋季节

19.蒙古族喜欢的颜色和数字为()。

A.尚绿崇三

B.尚黄崇五

C.尚黑崇七

D.尚白崇九

20.去蒙古族人家做客时,忌讳坐蒙古包的()。

A.东北角

B.东南角

C.西北角

D.西南角

21.去蒙古族人家做客时,睡和坐时脚忌伸向()。

A.西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22.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是()。

A.满族

B.回族

C.蒙古族

D.朝鲜族

23.回族信仰()。

A.伊斯兰教

B.藏传佛教

C.萨满教

D.道教

24.中国的清真寺采用的建筑风格是()。

A.阿拉伯建筑风格

B.中亚建筑风格

C.四合院为主的建筑样式

D.印度建筑风格

25.老年男人戴“号帽”的民族是()。

A.苗族

B.回族

C.朝鲜族

D.蒙古族

26.回族女子戴绿色肩盖头的是()。

A.未成年的女孩子

B.年轻的姑娘

C.已婚中年妇女

D.老年妇女

27.用以灌溉农田,建成独特的绿洲灌溉农业经济的“坎儿井”,创建它的是()。

A.藏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满族

28.有“维吾尔音乐之母”的誉称,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宋作名录》的维吾尔族艺术是()。

A.“十二木卡姆”

B.“独他尔”

C.“赛乃姆”

D.“达瓦孜”

29.维吾尔族的传统贸易及时称()。

A.达瓦孜

B.巴拉曼

C.满族

D.朝鲜族

30.“口袋房、曼子炕”的房屋布局特点属于()。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满族

D.朝鲜族

31.满族人所喜食的点心是()。

A.喜饼

B.萨其马

C.自来红

D.起酥

32.藏族的传统民居称()。

A.碉房

B.碉楼

C.窑洞

D.四合院

33.藏族牧区住帐篷,冬暖夏凉,移动方便。帐篷是用()并搭建的。

A.牛皮制成

B.羊皮制成

C.羊毛织成

D.牦牛毛织成

34.藏族男女都喜爱戴的帽子是()。

A.金花帽

B.乃帕

C.狗皮帽

D.号帽

35.雪顿节被认为是()。

A.和青稞酒的节目

B.是吃酸奶子的节目

C.是庆祝丰收的节目

D.是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的节目

36.著名的叙事长诗《阿诗玛》出自()。

A.藏族

B.黎族

C.彝族

D.白族

37.云南白药为清代曲焕章所创,他是()。

A.彝族人

B.黎族人

C.白族人哈尼族人

38.彝族人忌吃()。

A.生姜

B.辣椒

C.葱

D.蒜

39.外出时男女都喜欢穿披风的民族()。

A.苗族

B.维吾尔族

C.黎族

D.彝族

40.有“抢婚”之俗的民族是()。

A.傈僳族

B.彝族

C.白族

D.纳西族

41.到彝族家里做客,要坐在()。

A.进门左边的位置 C.正厅主桌右侧

B.火塘的上方活右方 D.火塘的下方

42.苗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是()。

A.唢呐

B.长笛

C.葫芦丝

D.芦笙

43.苗族的楼房为()。

A.碉楼

B.吊脚楼

C.土楼

D.竹楼

44.苗族民间传统节日是()。

A.芦笙节

B.泼水节

C.火把节

D.三朵节

45.丽江坝区纳西族的房屋,普遍采用的形式为()。

A.四合院

B.“三房一照壁

C.土楼

D.吊脚楼

46.以“披星戴月”为女子传统服饰披肩的民族是()。

A,苗族 B.彝族 C.纳西族 D.白族

47.“披星戴月”披肩代表的含义是()。

A.象征循环往复

B.距离日月最近

C.人们如蜂似蝶地奔忙,以辛勤的劳动换区甜蜜的生活

D.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48.至今仍保留着“阿夏”“阿注”走婚制的摩梭人属于()。

A.白族

B.苗族

C.彝族

D.纳西族

49.纳西族传统节日为()。

A.火把节

B.三朵节

C.泼水节

D.芦笙节

50.大理一带的白族最负盛名的宴席佳肴是()。

A.砂锅弓鱼

B.托托肉

C.酸菜鱼

D.酸鸭子

51.白族人家神圣的地方是()。

A.神位

B.火塘

C.大门两旁所立的石头“门神”

D.主人的正房

52.傣族普遍信奉的佛教为()。

A.藏传佛教

B.汉传佛教

C.北传佛教

D.上座部佛教

53.傣族地区中外驰名的茶品是()。

A.紫顶甘露

B.滇红

C.普洱茶

D.恩施玉露

54.傣族住房形式的特点是()。

A.干栏式

B.土楼

C.竹楼

D.四合院

55.喜欢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以青苔入菜的民族是()。

A.白族

B.苗族

C.纳西族

D.傣族

56.有镶牙套你、染齿和纹身习俗的民族是()。

A.白族

B.纳西族

C.傣族

D.苗族

57.傣族的年节称()。

A.泼水节

B.浴佛节

C.关门节

D.开门节

58.被人们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的是()。

A.白族的吹吹腔

B.蒙古族的二人台

C.满族的八角鼓

D.土家族的摊戏

59.土家族迷信鬼神,崇拜()。

A.土王

B.观音菩萨

C.老子

D.鬼神

60.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嗜好有()。

A.喜蒜蓉

B.辣椒当盐

C.麻味浓郁

D.醋味当先

61.壮族最常用的烹饪方法是()。

A.烧烤

B.油煎

C.清蒸

D.水煮

62.妇女有嚼槟榔习俗的名族是()。

A.苗族

B.白族

C.壮族

D.彝族

63.歌玗节是壮族的民间传统歌节,时间是()。

A.二月二

B.三月三

C.五月五

D.六月六

64.壮族人认为,“干”与“舌”是()。

A.盈利之意

B.幸运之意

C.亏本之意

D.灾祸之意

65.黎族独特的乐器是()。

A.鼻萧

B.葫芦丝

C.芦笙

D.唢呐

66.黎族日常生活中采用独特的野炊方法制成的特色食品是()

A.叫花鸡

B.烤羊肉

C.串烧

D.竹筒烧饭

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至四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1. 狭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共同体,其具有()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经济生活D:共同信仰E:共同心理素质

2.民俗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

A:礼仪B:规矩C:风尚D:习俗E:讲究

3.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A:分布明显B:大杂居C:小聚居D.以水为中心E.相互交错居住

4.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

A.黄河流域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流域

E.珠江流域

5.中国少数民族虽然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分布的地区却很广,主要分布在()

A.东北

B.华中

C.华北

D.西北

E.西南

6.“汉族”是因中国的汉王朝得名,在汉朝以前称()

A.秦

B.中华

C.华

D.夏

E.华夏

7.除中国大陆(包括港澳台地区)外,汉族也有较多分布在()

A.东南亚

B.澳洲

C.北欧

D.北美洲

E.西欧

8.汉字,又被称为()

A.汉人字

B.中文字

C.中国字

D.国字

E.国文字

9.现代汉字分为()

A.正规字

B.简化字

C.规范字

D.繁体字

E.简体字

10.汉族古老的图腾是()

A.狮

B.麒麟

C.天马

D.龙

E.凤

11.汉族人烹饪中除讲究色香味之外,还追求()

A.质

B.形

C.器

D.意

E.境

12.古老的汉服最大的特点是()

A.衣袖宽大

B.下摆开叉

C. 交领

D.中间开襟

E.右衽

13.春节俗称“新年”,古称()

A.“正旦”

B.“溯旦”

C.“元旦”

D.“团圆节”

E.“迎新”

14.除汉族、蒙古族外,过春节的民族还有()族。

A.壮

B.布衣

C.朝鲜

D.侗

E.藏

15.春节的节日活动中有()

A.祭祖

B.迎神

C.吃团圆饭

D.守岁

E.踏青

16.春节期间,最常见的吃食是()

A.家常饼

B.饺子

C.面条

D.年糕

E.元宵(或汤圆)

17.春节期间主要的庆祝活动有()

A.演杂技

B.舞狮

C.踩高跷

D.扭秧歌

E.玩花灯

18.元宵节之夜的活动有()

A.赏灯

B.迎神

C.猜灯谜

D.祭祖

E.吃元宵

19.清明节又称()

A.鬼节

B.冥节

C.感恩节

D.春耕节

E.踏青节

20.中国三大鬼节是指()

A.清明节

B.中元节

C.中秋节

D.寒衣节

E.冬至节

21.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有()

A.扫墓

B.烧“包袱”

C.祭祖

D.荡秋千

E.踏青

22.踏青也称()

A.审春

B.探春

C.赏春

D.游春

E.春游

23.端午节又称()

A.重阳节

B.端午节

C.重五节

D.五月节

E.中元节

24.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是()

A.腊八节

B.春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E.中秋节

25.除汉族、蒙古族、回族外,过端午节的民族还有()族。

A.乌孜别克

B.苗

C.彝

D.壮

E.布衣

26.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说话是()

A.起源于古代对嫦娥飞天故事的敬仰

B.起源于古人对兔爷的崇拜

C.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

D.起源于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

E.起源于古代秋季拜土地神的习俗

27.中秋节节日期间民间活动主要有()

A.祭祖

B.吃团圆饭

C.祭月

D.赏月

E.舞龙灯

28.重阳节又称()

A.团圆节

B.晒秋节

C.仲秋节

D.重九节

E.老人节

29.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活动有()

A.登高远眺

B.祭祖

C.饮菊花酒

D.吃重阳花糕

E.插茱萸

30.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三,汉族人忌讳()

A.扫地

B.倒垃圾

C.踢门槛

D.串门

E.嗑瓜子

31.汉族人将农历无“立春”节气的年份称为“哑年”,这一年中忌讳()

A.结婚

B.生子

C.砌灶

D.外出

E.迁居

32.朝鲜族的歌舞蜚声全国,著名的歌舞有()

A.伽倻琴弹唱

B.手玲舞

C.农乐舞

D.长鼓舞

E.扇子舞

33.朝鲜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是()

A.骑马

B.摔跤

C.踢足球

D.荡秋千

E.跳板

34.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A.摔跤

B.跳板

C.秋千

D.踢足球

E.骑马

35.形容朝鲜族男性传统服装的是()

A.短上衣

B.右衽

C.坎肩

D.下身穿大裤

E.鸭舌帽

36.朝鲜族肉食中最喜欢的是()

A.牛肉

B.猪肉

C.羊肉

D.鸡肉

E.狗肉

37.朝鲜族饮食的调味品中,最爱用的是()

A.辣椒

B.豆酱

C.香油

D.豆瓣

E.大蒜

38.朝鲜族招待客人的特制食品主要有()

A.石锅拌饭

B.冷面

C.打糕

D.松饼

E.烧饭

39.朝鲜族中专属家庭的节日有()

A.周岁生日节

B.花甲节

C.回甲节

D.回婚节

E.耄厽节

40.历史上称蒙古族为()

A.“神勇的民族”

B.“草原雄鹰”

C.“草原骄子”

D.“马背上的民族”

E.“草原铁骑”

41.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是()

A.《蒙古史记》

B.《蒙古历史》

C.《蒙古秘史》

D.《蒙古黄金史》

E.《蒙古源流》

42.蒙古族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的项目是()

A.马头琴音乐

B.摔跤

C.那达慕

D.长调民歌

E.呼麦

43.蒙古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有()

A.摔跤

B.游泳

C.射箭

D.踢球

E.赛马

44.蒙古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有()

A.马头琴音乐

B.摔跤

C.祭敖包

D.那达慕

E.安代舞

45.蒙古族忌讳的食物有()

A.虾

B.动物内脏

C.蟹

D.鱼

E.海味

46.蒙古族饮食的类别大致可分为()

A.粮食

B.蔬菜

C.奶食

D.肉食

E.蛋类

47.蒙古族的服饰大体可分为()

A.头饰

B.首饰

C.长袍

D.腰带

E.靴子

48.蒙古族葬式大体有()

A.水葬

B.树葬

C.野葬

D.火葬

E.土葬

49.蒙古族的主要节日有()

A.鬼节

B.那达慕大会

C.中秋节

D.敖包祭祀

E.白节

50.在经济生活中,回族工匠较为著名的领域是()

A.制香

B.制药

C.制革

D.矿产的采冶

E.玉雕

51.回民风味小吃有()

A.豆汁儿

B.羊杂碎汤

C.酿皮

D.焦圈

E.白水鸡

52.回民喜爱吃的油煎食品有()

A.油香

B.油饼

C.油条

D.排叉

E.馓子

53.回民的盖碗茶种类有()

A.福建白茶

B.红糖砖茶

C.白糖清茶

D.冰糖窝窝茶

E.八宝茶

54.按伊斯兰教教规,回族丧葬实行()

A.火葬

B.天葬

C.速葬

D.薄葬

E.土葬

55.回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A.开斋节

B.春节

C.古尔邦节

D.中秋节

E.圣纪节

56.回民禁食的肉类品种有()

A.猪肉

B.马肉

C.骡肉

D.羊肉

E.驴肉

57.“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

A.幸福

B.快乐

C.坚强

D.团结

E.联合

58.农业上,维吾尔族最闻名的产品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瓜果

E.蔬菜

59.传统的维吾尔族的住房特点是()

A.砖木结构

B.开天窗

C.屋顶平坦

D.室分夏冬室

E.大门开在西侧

60.维吾尔族的主要饮食有什么()

A.炒饭

B.奶茶

C.馕

D.抓饭

E.羊肉串

61.满族嗜()

A.烟

B.酒

C.茶

D.豆汁

E.听戏

62.满族人在节日期间的传统体育活动有()

A.射箭

B.摔跤

C.跳马

D.跳骆驼

E.滑冰

63.满族人饮食中喜欢的有()

A.白肉血肠

B.猪肉酸菜炖粉条

C.饺子

D.手扒饭

E.麻婆豆腐

64.满族的禁忌有()

A.不准杀狗

B.不吃牛肉

C.不带狗皮帽子D忌讳打喜鹊和乌鸦E.忌讳坐西炕

65.藏族有较高水平的艺术种类的是()

A.唐卡

B.历算

C.建筑

D.天文

E.热贡

66.中国三大史诗是()

A.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B.傣族的《厘俸》

C.纳西族的《黑白之战》

D.蒙古族的《江格尔》

E.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67.藏族文化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

A.锅庄舞

B.藏戏

C.热贡艺术

D.唐卡

E.格萨尔王传

68.藏族同胞喜饮()

A. 酥油茶

B.奶茶

C.甜茶

D.青稞酒

E.米酒

69.藏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有()

A.羊皮船

B.牛皮船

C.独木舟

D.铁索桥

E.溜索

70.藏族的葬仪形式有()

A.塔葬

B.火葬

C.海葬

D.水葬

E.土葬

71.藏族佛教徒遇到特别重要的设施时,必须下马并从左往右绕行,这些设施是

()

A.寺院

B.圣杆

C.玛尼堆

D.佛塔

E.佛像

72.藏族的民族节日有()

A.藏历史

B.雪顿节

C.望果节

D.赛马节

E.那达慕

73.被藏族人视为圣物的有()

A.念珠

B.活佛的身体

C.佛像

D.帐篷

E.钟鼓

74.藏族忌食()

A.牛肉

B.猪肉

C.狗肉

D. 马肉

E.驴肉

75.彝族的文化遗产中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有()

A.刺绣

B.银饰

C.阿诗玛

D.火把节

E.雕刻

76.彝族的口味上爱好()

A.酸

B.甜

C.苦

D.辣

E.咸

77.彝族男人喜欢的装扮是()。

A.头顶留一小块“天菩萨”

B.穿白色对襟衣

C.文身

D.以无须为美

E.左耳戴大耳珠

78.火把节是()拉祜族、基诺族等彝语民族传统节日。

A.藏族

B.白族

C.彝族

D.纳西族E.蒙古族

79.苗族的三大方言的是()

A.湘西方言

B. 黔东方言

C.黔西方言

D.川黔滇方言

E.湘北发言

80.苗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是()

A.银饰工艺B芦笙舞C.苗绣D.蜡染技艺E.吊脚楼

81.苗族妇女以银饰为主,分为()

A.明饰

B.头饰

C.颈饰

D.胸饰

E.腕饰

82.苗族妇女以银饰为主,银饰美的标准为()

A.以大为美

B.以贵为美

C.以繁为美D.以重为美E.以多为美

83.苗族的禁忌有()

A.忌狗肉B.忌乱砍伐“神树”C.忌刀口朝上 D.忌用凶器指人 E.忌在屋里煮蛇肉

84.纳西族的灿烂民族文化遗存有()

A.丽江古城

B.《创世纪》等三部史诗

C.东巴音乐

D.东巴舞蹈

E.吊脚楼

85.纳西族的特色食品()

A.托托肉

B.沪沽湖的鱼干

C.火腿粑粑

D.琵琶猪

E.沪沽湖的酸鱼

86.纳西族的禁忌有()

A.忌吃羊肉

B.忌用凶器指人

C.不能将马栓在祭天堂的地方

D. 忌乱砍伐“神树”

E忌在家里唱山歌

87.白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A.霸王鞭

B.扎染技艺

C.八角鼓舞

D.绕三灵习俗

E.《创世纪》

88.白族驰名中外的水果特产有()

A.雪梨

B.荔枝C.芒果D.香蕉 E.橘柑

89.白族传统的品茶艺术和接客礼仪讲究()

A.清

B.苦

C.甜D.香 E.回味

90.崇尚白色的民族有()

A.苗族

B.彝族C.纳西族D.白族 E.朝鲜族

91.白族人的节日有()

A.三月街

B.元宵节

C.绕三灵D.春节E.要海杰

92.白族人的生活中的讲究有()

A.倒茶忌满杯,倒酒忌半杯B.门襟也忌违坐人

C.农历七月十五接送先亡祖灵,不能出门D.忌乱砍伐“神树”

93.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项目内容是()

A.三月街B.泼水节 C.绕三灵D.孔雀舞E.要海节

94.土家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项目有()

A.“八宝铜铃舞”B“茅古斯” C.织锦 D.傩戏E.“摆手舞”

95.土家族的婚姻中仍保留一下原始婚俗的残余,如()

A“以山歌为煤” B.抢婚 C.走婚D.长辈做主E.“哭嫁”

96.以下属于土家族的禁忌是()

A.禁食狗肉B.忌触摸妇女头上的发簪

C.脚踩灶D忌违将衣裤、鞋袜和其他脏物放在灶上

E.忌在家里吹口哨

97.壮族地区最为著名的特产是()

A.南珠B.三七C.蛤蚧 D.虫草E.玉石

98.“中国四大名锦”是指()

A.杭锦

B.壮锦C.竹芒锦 D.蜀锦E.宋锦

99.壮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

A.刘三姐歌谣 B.织锦技艺C竹芒编D.歌圩E.铜鼓习俗

100.以下属于壮族的禁忌是()

A.忌食羊肉 B.忌食牛肉和蛙肉

C.忌筷子跌落地上

D.忌把筷子插到碗里

E.夜间行走禁止吹口哨

101.彝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是()

A.鼻箫

B.“竹杆舞”

C.纺染织绣技艺D.“打柴舞” E.“三月三”节日102.以下属于彝族的禁忌有()

A.忌筷子跌落地上B.忌头朝门口睡觉C.忌食狗、马等动物 D.忌违影子被别人踩踏

E.忌把筷子插到碗里

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来源:| 发布日期:2008-06-24 | 浏览(231)人次| 投稿| 收藏] 信息中心 萧放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它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中国民俗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 多元性与复合性中国民俗因为民族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特征。中国自立国之始,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民族习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程度不一地保存着各自的民俗特性,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不仅体现在各民族不同习俗上,还表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民俗共存上。既有繁华的都市民俗,也有古朴的乡村民俗,还有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原始的民俗生活形态。在中国统一的地域空间共存着不同性质的民俗文化,体现了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 我们在探讨中国民俗多元性特点时,不能忘记中国民俗的另一特性即复合性。多元性与复合性紧密相关。中华文化向以包容四方的气象著称于世,其中民俗涵化之功甚伟。自古及今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俗层面的接纳,民俗化人于细微处,却影响深远。汉俗中复合了不少少数民族习俗,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纯粹意义的汉俗,只有民俗复合时间的早晚而已。同样,现存的各少数民族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汉俗影响。 阶层性与地方性首先看阶层性,这是就社会民俗的纵向分布而言。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广大民众,是民俗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因此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了他们的认识与思想要求,具有较强的民间性特点。不仅中下层社会相较于上层社会有着层位的差别,就是中下层社会部亦有着民俗差异。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因此形成了淳朴、节俭、勤劳的民俗本色。而属于中层社会的商人与城市平民,他们的民俗观念与民俗行为有着自己的层位特色,在行业的竞争与酬对中,他们逐渐养成铺、浮靡、好新慕异的风尚。居于社会支配地位的达官贵人,他们拥有明显区别于社会中下层的生活方式,因此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当然,在传统社会中,各阶层之间仍然有着部分具有共同意义的习俗。 其次是地方性,这是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除了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之外,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生境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乡民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还有一种说法是“百里而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A.传统是延续性的 B.传统是指向未来的 C.传统是历史的 D.传统是革新的 答案: 传统是革新的 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答案: 对 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答案: 错 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利玛窦 D.魏源 答案:利玛窦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司马迁 答案:梁启超 第二章 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母系氏族 B.分封制 C.父系氏族 D.家国一体 答案: 家国一体 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答案: 对 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D.不耻下问 答案:因材施教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答案: 对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答案: 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答案:司马相如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 )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卷

《中国民族民俗》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 1、成年礼仪又叫做“______”,或“冠礼”,是为成人青少年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______而举行 的仪式,瑶族男孩子的成人礼叫______。 2、___________多见于见面致意和问候、祝贺、感谢以及辞别时的礼俗;交际礼俗有________、 教育、_______和调节作用。 3、满族人将祖宗板置于________,表示对祖先虔诚的敬仰;鄂温克族以_____为图腾。 4、农业生产民俗的核心是_________民俗。_________和________是人类最早开辟的基本交通设 施。 5、鄂伦春族的仙人柱属于_____式民居,傣族的竹楼属于________式民居,中秋节属于_____类节 日,纳西族的骡马会则属于_____类节日。 6、服饰是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现,是最______、最_______的民俗现象之一。 7、饮料的主要种类有水、______、酒、______,______蒙古族的主要饮料。 8、“漓江夜捕”属于现代_______生产民俗旅游,“栈道游”、“胡同游”属于______生产民俗旅 游。 9、海外华人尽管身居海外多年,每到春节仍然会聚到一起,用最热闹、最开心的方式来庆贺,这 反映了民俗_______性。 10、“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正是民俗_____性特征的最好写照,“移风易俗” 最有用的特征是民俗的____性特征。 11、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族的___________。 13、古典民间音乐________是维吾尔族的大型音乐套曲,带有_____音乐的韵味,被誉为 __________,世所罕见。 14、_________是南部侗族现存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侗族______社会风俗的遗留。 15、________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_______是彝族居住的主要特点。 16、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被誉为__________。 17、中国四大名锦是________、南京的云锦、_________和苏州的宋锦。 18、______族被称为“登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的民族。 二、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 1、()侗族人民铸造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铜鼓之乡”的称誉。 2、()藏族大部分人信仰的藏传佛教属大乘佛教,而傣族所崇奉的佛教则为小乘佛教。 3、()血肠是藏族聚居区最常见的典型饮食之一。 4、()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是指:红指红枣,黄指甘草,蓝指贺兰石,白指滩羊皮, 黑指煤炭。 5、()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习惯性行为模式,被称之为“风”,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 惯性行为模式,被称为“俗”。 6、()诞生礼俗是人生的开端礼,包括婴儿出生前的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和婴儿出生后的庆贺生 日,其中以求子仪式为中心。 7、()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湖笔、端砚、徽墨、宣纸最为有名。 8、()京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9、()民俗的“新、奇、乐、美”是构成民俗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基础。 10、()中国的民族都源于中华大地,并在此形成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三、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靺鞨族中的一支黑水靺鞨后发展成为满族和______ A.畲族 B.维吾尔族 C.女真族 D.回族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万方数据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作者:王嫣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江苏·南京,210017 刊名: 安徽文学(下半月)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2009,""(8)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005 2.郑师渠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1990 3.李宝龙.杨淑琴中国传统文化 200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陈云琴.CHEN Yun-qin"文房四宝"与中国传统文化-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工具,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会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文人士大夫赋予了"文房四宝"深沉含蓄的魅力,"文房四宝"则成就了文人士大夫温文儒雅、挥洒激扬的风姿.两者水乳交融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无与伦比的意蕴,也使笔、墨、纸、砚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变得愈加完美和精致. 2.学位论文刘晨昊中国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及人格精神的体现2008 传统文化在历经五千多年的积淀之后,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面临当代文化的严峻考验以及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必然受到东西方文化的两面夹攻;而在传统书法和现代艺术的两极又尤显迷茫;现代科技等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诸如电脑的普及等等)导致书法的实用性丧失殆尽,以致在中国文化转向近现代形态的剧变时期,也不曾做出任何响应,因此,中国书法始终缺少一种能与其他近现代文化相适应的形态,或者说形式,这种缺失使书法渐渐远离了它原来所处的重要位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的书法,似乎被遗忘在现代喧嚣嘈杂的角落里充当看客。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如火如荼地进行过程中,书法的现代化进程尤为举步维艰。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且互为依存的关系,中国书法因为有了传统文化这个基础而得以发生、发展;传统文化因为有了书法而丰富了内容和形式,使传统文化更加流光溢彩。传统文化对书法的影响主要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汉字、文学艺术、文房四宝和器物等是谓“硬件”。阴阳五行思想、天人感应思想、中庸之道思想、克己修身思想等是谓“软件”。书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大量的古往今来的优秀书法作品和理论著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3.期刊论文谢海涛.XIE Hai-tao徽州文化在文房四宝及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 徽州文化在文房四宝及其包装设计上,通过包装的造型、色彩、形式、图形与文字,充溢着传统文化的语汇,传达出地域、民族及时空的信息,体现了徽州文化的内涵与意境,在包装设计发展历史上,既展现出民族艺术传统的风格,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4.期刊论文刘伟从文房四宝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世纪桥2009,""(12) "文房四宝"堪称国粹,其间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毛泽东深受中同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文房四宝有着特殊的感情.私塾启蒙时,文房四宝伴随他诵读四书丘经;在一师求学的峥嵘岁月,文房四宝见证了他游学的历程;战争年代,文房四宝与戎马生涯相随;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办公桌上,在他视察祖国大江南北的旅途中,"文房四宝"仍然占据着显眼的位置. 5.期刊论文朱崇昌.ZHU Chong-chang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6) 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关系,中国书法因为有了传统文化这个基础而得以发生、发展;传统文化因为有了书法而丰富了内容和形式,使传统文化更加流光溢彩.传统文化对书法的影响主要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汉字、文学艺术、文房四宝和器物等是谓"硬件".阴阳五行思想、天人感应思想、中庸之道思想、克己修身思想等是谓"软件".书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大量的古往今来的优秀书法作品和理论著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6.学位论文赵岩智者乐水——水墨画中“水”之魅力2009 水虽不被列入“文房四宝”之中,却是中国画一个重要工具材料,它有自己的特性,而这种特殊属性又是别的材料所替代不了的,因而应尽可能地把它发挥到新的高度。 本文通过分析历代画论对水的忽视及“水”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从而梳理出“水”在水墨画中的运用和发展历史,显现了“水”在水墨画中应有的地位。“水”在这里已不再是普通的绘画工具材料,从而,进一步地探讨“水”的艺术表现力。从古代与近现代画家的水墨画中总结归纳,提取出水墨画创作中的用“水”之道,联系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出现代水墨画中对“水”的表现手法。文章从水的本性,即柔弱而浸淫通达、万物出入于水而必鲜洁、灵活流动等等,转嫁到视觉形式语言上来,进而升华到精神领域寻找水对画面境界营造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对待“水”这一材料时,要把它与技法的认识和对待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认识相结合起来,打破自设的狭隘观念,以“建设性”的眼光去看待“水”在水墨画中的痕迹,以完善和拓展“水”表现力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着力通过对画家作品的分析与解读,拓宽水的用法,将其更好地运用到现代水墨画中,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联系,进而来研究探讨在画面境界、气韵追求背后,水独特的文化内涵,使画家重视水在水墨画中的位置,也来构建我心目中的魅力之“水”。 7.期刊论文王峡.易忠.WANG Xia.YI Zhong文房四宝及其包装设计的徽文化解读-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 鲜明而独特的徽州文化流光溢彩,它推进了作为文化载体的文房四宝民间工艺产品向前发展.通过对徽州文化的内涵、本质等内容的分析,论述了徽州文化在文房四宝整体设计中的体现,让徽州文化借助文房四宝民间工艺产品及其包装这一载体,传播于世,发扬光大,为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出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 正确的?(ABCD)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 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 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 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 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 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 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D)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B) A. 和静清寂 B. 清虚卑弱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 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1

中国民族民俗知识要点21题及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知识要点21题 1.什么是民族? A.狭义概念:指人们在一事实上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如汉族。 B、广义概念: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 2、中华民族; 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 3、什么是民俗?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达室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4、民俗的四大特性; A、社会性和集体性 B、类型性和模式性 C、稳定性和变异性 D、传承性和播布性 这四者之间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5、民俗的范围; 包括: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

6、导游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应持的正确态度: 应持尊重其“保护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态度,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7、识记中国民族的名称: 汉族 其他55个民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族、仡佬族、拉祜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8、中国民族的人口结构及少数民族的含义: 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汇总资料,截至1990年7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人口为1***68万余人,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因为他们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小,所以称为少数民族。人数最多,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珞巴族。 9、中国大陆人口超过千万和不足一万的民族: 人中超过千万的民族:汉族、壮族; 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等7个民族。 10、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特点: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现代社会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反思

现代社会对民俗文化保护的反思 由于传统民俗文化赖以延续、生存的环境的变化,现代各种文化传播媒体发达所带来的各种现代艺术文化形式的交流、传播及影响等因素,传统民俗文化处在一个全面萎缩,不断消失的阶段,人们渴望能保存我们历史的财富,于是各种抢救、保护民俗文化的活动更迭交替,层出不穷。但正是在这些拯救口号中,很多民俗渐次蜕去了它们那原本光鲜夺目的色彩,无声的消亡了。死去的艺术,也一并带走了许多未死者的魂魄,在这将死未死的间隙,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歉疚和历史的责任感做一次沉重的反思。 民间艺术是中国民俗的重要组成。而现在,曾经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有的消失、有的正在消失。能够还在烘托民俗气氛的那些星星点点的民间艺术,已经不能构成全面的民俗文化。 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类模仿的方向,在原始社会,绝大多数人模仿的是父辈们遗留下来的习俗、大多数人业已形成的习惯和传统,因此社会发展停滞。而文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则极力模仿少数有创造性、标新立异的人,社会沿着成长和进步的道路前进。这就如同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区别,精英文化是个性的文化,是张扬艺术家本人个性的;民间的文化则是共性的文化,只有那个地域的人都认同了这种审美形态,它才能够生成与存在。但是,当它进入当代商品市场之后,就要适应广泛的口味。地域性向世界性转化,随之便是原有的个性魅力的弱化与消损。 这之中反映了社会变化过程中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影响到与之相关的一些表述形式的变化,比如年画已经不能和现在的居住环境相适应,儿孙满堂、多子多福与计划生育的政策相违背,五谷丰登也不能成为小康社会的标准,如此等等,都可能消解传统的民间艺术,甚至促进了有些民间艺术在农村的快速消亡。 我认为这是民间艺术在当代的生存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民间艺术中最重要的内涵是地域精神与生活情感。当民间艺术成为商品后,它原发的生活情感就消失了;吸引市场吸引金钱,成了它主要的目的。于是添金加银,崇尚精细,叫人感到它们在向买主招手吆喝,挤眉弄眼,失却了往日的纯朴与率真。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一、名词解释 01、崇龙尚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玉代表高贵的身份和修养。 02、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思想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研究阴阳、五行等矛盾关系为特征的原始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 五行是水、火、木、金、土。阴阳家邹衍继承了前代学说,并进一步认为五行“相生”、“相胜(克)”,并提出了“五德始终”的历史循环论,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03、王夫之 王夫之,又称王船山,汉族,湖南衡阳人。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04、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但这并不妨碍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道释三教合流,理学出现,随之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 05、禅宗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06、居士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07、三清四御 “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之三处圣境,即玉清圣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余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四御是仅次于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四御中最受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为道教所奉的总执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后的四御之首。 四御又有另一不同解释,称之为“四极大帝”,北方曰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方曰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西方曰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方曰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 08、慎独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09、冠笄之礼 中国古代的成年礼仪。冠礼是男子的成年礼,一般二十而冠。加冠多在宗庙举行,由家长主持,并取字。笄礼是是女子的成年礼,一般十五而笄,由女性家长主持,将头发挽成发髻,盘在头顶,然后著髻。冠笄之礼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庄严肃穆,标志着一个人从此开始承担责任。 10、合卺 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即新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举行于新郎亲迎新妇进入家门以后。起于上古。本用匏(葫芦)一剖为二,以七将两器(瓢)之柄相连,以之盛酒,夫妇共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名为“合卺”。 11、五服 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 12、幞头

保护民俗文化的范文如何保护XX文化

保护民俗文化的范文如何保护XX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学习民族文化,做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的使者。 多接触,多了解,多进行相关的事情,对于外国文化的冲击,能够积极的认同民族文化,不要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要积极的学会捍卫民族文化的所有权,当然也不是要以为排斥外来文化,我们可以把外来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吸收进来,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和优秀,这也是保护民族文化的一条道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可爱的故乡。 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了解和研究这些民俗文化,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俗,去领略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吧。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少数民族文化的丢失,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民族文化(包括汉族本身)也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死考验。很明显,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只看到了 ___的快速发展,却忽视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至于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成功等

一系列惨痛的民族文化流失现象的产生。因此,我们在加快发展 ___的同时,必须重视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因为相对于汉族文化而言,少数民族文化显得更脆弱,更需要人们的重视和保护。 1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传承,那它面临的将是从地球上消失的厄运。因此,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据了解和分析,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情况 ___。 首先,年轻一代的“现代化”观念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年轻一代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肯定了年轻一代在传承民族文化上的关键作用,任何文化只有在不断地一代一代往后传承才能保持和发展。目前,我国的民族现状是,民族的不断融合,逐渐形成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方面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但另一方面也对本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这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的“现代化”上。少数民族的孩子越来越多地进入“汉区”接受教育和工作,长期地处于外族文化的影响之中,一些所谓的先进观念的输入使得不少少数民族的年轻人逐渐丢弃了一些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外来服饰的传入,很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人在家里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111中国传统建筑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四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 龙门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 2(《营造法式》)是北宋颁发的由李诫编修的我国第一部有关建筑设计及技术经验总结的完整巨著。 3、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包括(都城建筑、寺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 4、(恒山悬空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建于悬崖上的木构建筑。 5、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经历了从(印度佛教)艺术风格向中国佛教 建筑风格转化的过程。 6、园林的主要创作途径包括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 7、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 8、中国以古典私家园林著称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古城是(苏州)。 9、隋唐以前,寺庙的建造以佛塔为中心,隋唐以后,(大雄宝殿)是 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 10、北京的(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是全国 “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11、中国古代七大古都包括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 12、中国古典建筑注重群体组合的美,建筑群以、(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为主。 13、中国古典建筑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宫殿和(都城规划) 的成就最高。 14、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唯一木塔,是 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 15、在中国古代后期的建筑发展历程中,(明)代的城市规划和宫殿建筑均 为后世所沿用。 16、(赵州桥)原名安济桥,建于隋炀帝年间,至今1400年,是今天

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17、(五台)山形成了国内唯一的一处由青庙、黄庙并居一山共同讲 经说法的道场,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缩影、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 18、古代都城的结构布局特点往往是自内而外分为(宫城)、皇城、郭城。 19、(窑洞)是陕北地区的特色民居建筑类型。 20、中国古典园林布局形式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二、选择题 1、山西五台山上的( A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A、南禅寺 B、佛光寺 C、塔院寺 D、妙应寺 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B、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 C、注重个性与张扬的美 D、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调 3、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大古都?C A、西安 B、北京 C、杭州 D、南京 4、中国最大的喇嘛教寺院是:D A、昆明的妙湛寺 B、布达拉宫 C、山西的佛宫寺 D、拉萨的哲蚌寺 5、苏州四大名园不包括:B A、拙政园 B、西园 C、沧浪亭 D、狮子林 6、( D )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A、都城 B、寺庙 C、园林 D、民居 7、被英法联军烧毁的皇家园林是:C A、拙政园 B、颐和园 C、圆明园 D、承德避暑山庄 8、以下关于中国园林表述不正确的是:D A、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B、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C、贯穿“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的哲学思想 D、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都城中的礼仪建筑?D A、社稷坛 B、太庙 C、天坛 D、国子监 10、( B )时园林兴起,建筑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知识点: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民族泛指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或行为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狭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等。广义的民族概念认为,民族一词的含义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现代发展的民族概念主要指文化的概念,而淡化了语盲、历史、宗教的问题。比如同一个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可以有不同历史渊源;相反,不同的民族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以在后期融合成新的民族。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一、中国的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确定的民族有56个,即: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枯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汉族人口比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民族的总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8.49%,故称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一)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聚居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人居住。人口分布呈现出了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东北平原。其他少数民族虽然所占的人口比例很小,但分布的地区却很广,呈“C”字形分布在从东北、内蒙古到华北、西北、西南的广大边疆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与文字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除汉、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共有l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字分为非拼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大类。前者包括汉字、音节文字(如彝文);后者可按字母形式和来源分为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阿拉伯字母体系(老维文、老哈萨克文)、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朝鲜文字母体系、拉丁文字母体系和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二、中国的民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比如我国56个民族在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统称为中国各民族的民

中国民族民俗优秀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课时:8个课时 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 一、民俗的定义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 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学生:古玥指导老师:萧葱 摘要 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符合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动机。对于民俗旅游开发保护当前面临着一个任务,就是要尽可能的恢复传统民俗,尤其是传统民俗的精华部分,来保持传统民俗的丰富性。因为恢复传统民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重新构建农村社区的一个文化基础,能够使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精华得以弘扬。同时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其它积极影响,但也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如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等。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在分析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及民族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从民俗与旅游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俗旅游;特色;开发与保护; Folk cultural tourism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Major: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Gu Yue Supervisor:Xiao Cong Abstract Folk culture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belongs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ategory of national tourism, as a kind of a high level of culture touris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Folk cultural touris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urism means, especially with tourists for newly, travel motive of the prophet. To protect the folk tourism development face a task, is to make as the recovery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especially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part, to keep the richness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Because restore traditional folk in a sense, is to build a culture of the rural community foundation, can make our Chinese nation thousands of years to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long standing.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can produce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other positive impact, but also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brings negative effect, such as the folk culture of the pre, commercialization assimilation, etc. Our country region is wide, national many, has the rich

中国民俗文化答案

1、研究文化方面的感受。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其中婚嫁风俗最能代表各名族的文化特色。 我们小组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婚俗进行了研究探讨: 中国古代婚俗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包括6个必备步骤: 说媒、定亲、聘礼、迎娶、拜堂(三鞠躬)、喝交杯酒。 各地婚俗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俗。但无论是哪个民族,结婚仪式都很复杂。 结婚有哪些讲究婚礼是人一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婚礼中的礼仪。 古今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了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等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实行了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 我负责的部分是各地婚俗,包括我国各个地区的婚俗和各个民族的婚俗情况,各个地区的婚俗文化介绍有: 山西北部地区(以大同为代表)、上海、福建、安徽、青岛;由不同民族分类,研究到的婚俗习惯有僳僳族婚俗、土家族婚俗、哈萨克族婚俗、朝鲜族婚俗、黎族婚俗布依族婚俗、佤族婚俗、白族婚俗、阿昌族婚俗、藏族婚俗、傣族婚俗、景颇族婚俗和侗族婚俗。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就吓一跳,原来结婚的礼数是非常讲究的,个人感觉各地的婚俗都显得十分有趣,譬如上海婚俗新娘换鞋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北京婚俗新郎虚箭射新娘同房先要吃饺子;佤族婚俗——杀鸡看卦和背对侧卧谈恋爱;阿昌族婚俗----偷鸡头与抬锅盖;黎族婚俗——爱你有多深,咬你有多深。侗族婚俗----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等等。从各个地区,不同名族

的婚俗习惯中,我看到了我国千百年来凝结起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感叹我国的文化的伟大,对于婚俗文化的研究虽然结束了,我对婚俗文化研究的热情不会停止,我将抱着对中国博大民俗的热爱把研究进行下去。 2、婚俗(三书六礼)——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文化意义。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文化,是指围绕着人们的恋爱和嫁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其主题部分是婚姻,同时还包括婚前的恋爱期和婚后的生育期。恋爱是婚姻的预备期,而婚后的生儿育女,则可以看做是婚姻的延续期。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 “太暤庖牺氏,风姓,代隧人氏继天而王。……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可见在上古神话传说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国的婚俗文化。 三书 「三书」是指在六礼中交换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简单来说,六礼就是传统婚礼的六个步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