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方剂学·温里剂》

《方剂学·温里剂》

《方剂学·温里剂》
《方剂学·温里剂》

第六章 温里剂

1、定义: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

2、适应病证:里寒证

3、寒的来源:

4、

温经散寒

寒在脏腑温中祛寒

心肾阳虚回阳救逆

5、使用注意:⑴多配伍补气药物。

⑵辨别寒热之真假。

⑶素体阴虚或失血之人亦应慎用。

⑷服药入口即吐者,运用反佐法(服法或配伍反佐药)

⑸药物用量,当因人、因时、因地,随证变通。

第一节 温中祛寒

理 中 丸 Ⅰ类 《伤寒论》

中阳不足 ③纳减,吐,利 ④出血;流涎

土不荣木 ⑤慢惊风 治法: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君:干姜:温中祛寒 人参为君药?

臣:人参:益气健脾

佐:白术:健脾、燥湿 兼顾调理脏腑功能

使:甘草(与诸药等量):缓急止痛;健脾;调药

配伍特点:温、补、燥三法并用,重在调理脏腑功能

辩证要点: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凉,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1、呕吐,加生姜、半夏;或砂仁、半夏(砂半理中汤)

2、虚寒甚,加附子、肉桂(桂附理中汤)

3、胸痹,加枳实、桂枝、薤白

4、痛甚,加丁香、吴茱萸(丁萸理中汤)

使用注意: 1、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2、汤剂或丸剂的选择,根据病情轻重而定

病案:胡希恕医案,经方传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初诊,胃脘隐痛反复发作5年,西医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日来常饿时加重,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食,大便溏,日行2次,下肢酸软,无恶心吞酸,先与附子理中汤治疗,无效,现汗出恶风,脉缓。 “恶寒”不一定是表证

《中医诊断学》:畏寒: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缓解者

恶寒: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

古代医家恶寒与畏寒不分:《伤寒论》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 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 现代文献研究:“恶寒”一症的诊断价值,不仅在于明确表证之有无;若无表证,提示“恶寒”乃是阳气虚的

一个外在反映 摘自《伤寒论》恶寒症探微《浙江中医杂志》2004(2)

小建中汤 Ⅰ类 《伤寒论》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化血不足(阴阳两虚)

肝木乘土

腹部拘急疼痛,喜温按舌淡苔白,脉细弦

脾阳不足

心悸,面色少华 心烦,口燥咽干

勿用蜂蜜代替

温阳散寒 为何不用干姜

白芍:滋阴补血,缓急止痛 为何桂枝:白芍=1 : 2

佐:生姜:温胃散寒

大枣:健脾养血 使:甘草:调和

配伍结构: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配伍特点:阴阳并调,温中为主

肝脾同治,补脾为主

辩证要点: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

区别:理中丸、小建中汤

使用注意: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

阴虚火旺之胃脘疼痛忌用

蛔虫患者勿用(蛔虫得甘则动)

附方:黄芪建中汤

当归建中汤

大建中汤

吴茱萸汤 Ⅱ类 《伤寒论》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一方能治三经病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实质:肝胃虚寒 治法: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君:吴茱萸:温胃暖肝;降逆止呕

臣:生姜(重用):温胃祛寒;降逆止呕;宣散水气

佐:人参:益气健脾

佐使:大枣:益气健脾;调和脾胃 配伍特点: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 。

辩证要点:食后欲吐,或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 使用注意:胃热呕吐、阴虚呕吐、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禁用本方。

第二节 回阳救逆

四 逆 汤 Ⅰ类 《伤寒论》

主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肾 失于温煦

四肢厥逆

阳神失所养神衰欲寐

虚火不生土 下利清谷,呕吐,腹中冷痛

衰舌、脉

舌淡苔白,脉微细

生用? 久煎 6-10g 开始

温壮元阳;回阳救逆

温中祛寒;助阳通脉

佐使:甘草:①益气补中;②缓和姜、附药性③解毒;疑 问:本方为何不划分在补益剂?

方中有无人参?

四逆加人参汤(阳虚液脱)

肢厥逆,恶寒踡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症仍在。

辩证要点: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

新用:痛经

使用注意:?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

?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

?真热假寒者忌用

?使用附子的脉象大多微细,也可见到有力者。

?腹泻或鼻衄

病案:《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52页

某名医,1964年12月26日,冬至节后2日忽患疾病,始似外感,3日后忽然昏迷,气息微弱,手足冷过肘膝,头汗淋漓,神识似清似蒙,六脉似有似无,某医予以参附汤聊尽人事,邀余会诊,室内秽气扑鼻,寸口脉乱难凭,摸其下部之趺阳、太溪、太冲,则沉实有力,欲观其舌,牙关紧闭,乃以匙撬口,未查及舌,口中臭气熏人欲呕,舌苔满布灰黄燥苔,大便5日未解,小便浓如茶,有臊臭味,予大承气汤合增液汤,仅服药1次,约2小时许泻下恶臭便1次,被褥狼藉,移时神清而愈。

当归四逆汤 Ⅰ类 《伤寒论》

主治 血虚寒厥证

温经散寒

外 寒邪入侵 手足厥冷

内 素体阳虚 经脉受寒 诸痛

营血虚弱 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养血通脉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君:当归:养血、活血为何不用姜、附?

桂枝:温经散寒;温助阳气

臣:白芍、细辛

佐:通草:通利血脉;木通

大枣(重用):养血;制桂、辛之温燥;止痛

使:甘草:调和

配伍特点:温而不燥(桂枝、细辛--白芍、当归)

补而不滞(白芍、当归--通草)

辩证要点: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以痛为主,不一定拘泥于四逆)新用:原发性痛经

冻疮( 配合檫树皮熬水浸泡)

比较★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释名: 阳和:春天的暖气,普照大地,祛散阴霾阴邪(筋骨、关节、肌肉、肌腠) 主治:阴疽

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

流注:邪阻肌肉深部,皮色如常,内有脓液。

鹤膝风:膝肿粗大,上下股胫枯细,形如鹤膝

脱疽:初期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离,黑腐溃烂。

贴骨疽:类似于骨结核,初期漫肿不红,继则成脓破溃,久不收口。

痰核:泛指体表肿块,不红不热不痛为特点。

特征:三无(无头,无红,无热)

病势:三难(肿难消;脓难溃;口难敛)

病机: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

温阳

素体阳虚寒凝痰滞痹阻于筋骨、肌肉、血脉三无

血虚(素体?)血瘀

补血散寒通滞

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君:熟地(重用)温补营血,填精补髓温阳、补血并用

鹿角胶:补肾阳,益精血

臣:姜炭温通血脉

肉桂

通佐:白芥子:化痰除湿

麻黄:开腠散寒与疮家禁汗矛盾吗

使:生甘草

麻黄配熟地

施今墨经验:熟地、麻黄伍用,互制其短,而展其长,一肾一肺,金水相生,标本兼顾,止咳平喘,散结消块甚效。

处方精妙,逐层祛寒

麻黄:肌腠

白芥子:皮里膜外(顽痰、伏痰)

肉桂、炮姜炭:血

熟地、鹿角胶:骨

配伍特点:补而不滞,温散不伤正

(鹿角胶、熟地--肉桂、麻黄、白芥子、姜炭)

辩证要点: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为辨证要点

新用:阳和汤治疗哮喘

病机:寒痰凝聚,阳虚血弱(虚寒)

方解:①麻黄、白芥子、肉桂、干姜:宣肺平喘,温化寒痰

②熟地、鹿角胶:补肾助阳

使用注意:?用量要点熟地重用,麻黄轻用

?阳证禁用

?阴疽已溃不能用

?阴疽配合外用药

病案:新编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574页

岳美中曾治疗一女性,初时乳部长一硬疙瘩,继之渐次增大,疼痛异常,乳房无破溃,脉缓,舌淡,拟阳和汤加贝母,4剂而愈

超好的中医方剂学记忆口诀

1.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紫箢)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10.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 11.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2.泻下剂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3.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附子) 4.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甘草干姜芒硝) 5.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6.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7.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大黄人参枳实厚朴当归甘草生8.姜大枣桔梗) 3.和解剂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芍药槟榔甘草黄芩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白术烧生姜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4.清热剂 1.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人参半夏竹叶麦冬粳米石膏) 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中医方剂学歌诀

中医方剂学歌诀 1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3.1大羌活汤 大羌活汤九味变,去芷加防己知独; 再加黄连白术好,散风寒清湿热妙。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4.1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 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4.2香苏葱豉汤 香苏葱豉源香苏,加入豆豉和葱白,解表调气安胎好,妊娠伤寒头身痛。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苑半夏五味加。 6.止咳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苑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6.1金沸草散 *** ***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3.1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4.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4.1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 程氏柴葛解肌汤,柴葛草芍芩地黄, 丹皮知母贝母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5.1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薄荷粳米荆芥蝉, 玄参石膏甘麦冬,风疹急投莫迟疑。 1.3 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1.1荆防败毒散 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1.2仓廪散 原方加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温里剂概述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温里剂概述 八法中间的温法,治疗里寒证的治法。寒邪,要注意寒邪的来路。里寒证的产生,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里寒证,不外乎寒邪直中,就是外寒直接越过体表、皮毛入里侵犯或者脏腑、经络、骨节。经络、骨节、肌肉,或者直接侵犯某些脏腑系统,这是有外来之寒。或者是阳气不足造成寒从中生。这两种原因,造成的里寒证在治法上,祛除里寒,治法有些所不同,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尽管这两者之间往往在临床区分上它是相互有影响的。外寒入里要伤阳,那要伤及阳气以后,有可能又兼有寒从中生的,伤阳、阳气不足,寒从中生,又兼有这种寒从中生的继发原因了,所以有时候也需要结合温补。不是绝然区分了。那寒从中生,里寒盛了以后,由于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更容易外寒直中。所以这两点在病机分析的时候是需要清楚的,在临床实际使用的时候也要结合的。里寒证的层次,分为三类:一类,寒邪侵犯,越过体表皮毛侵犯经络、肌肉、骨节,它已经脱离了表寒,但是来源还跟外寒有关,这个层次。这个层次损伤阳气来说,相对比较轻浅。第二个层次是寒邪,里寒产生核心在脾胃,称为中焦虚寒。引起中焦脾胃功能受寒性收引凝滞影响,作为一个证候核心、病机的核心。再深一层次,是心肾阳虚,一般又称为少阴阳虚。从伤寒六经证治的角度

讲是少阴阳虚。那这个治疗要回阳救逆。对此从温经散寒,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来体现这三个层次。这是对脏腑结合到三个层次来综合来看待里寒证。 温中祛寒适用于中焦虚寒证。中焦虚寒证应该说虚寒阳气不足,中焦阳气不足。那中焦脾胃是纳运水谷的。中焦虚寒以后,阳虚可以失去温化、温煦、温通,这个功能减退为主。失去温煦人体的热力来源不足了。中焦虚寒,脾主四肢,脾主肌肉,所以这种畏寒的特点,一般以四肢不温,四肢清冷来描述它。在临床上具体它是以手足为主,冷不过肘、膝,所以这是阳虚失于温煦。阳气的功能,五大功能其中有温煦作用了,同时失于温化。阳气作为脾胃系统来说,要起到腐熟、温化水谷了。所以失于温化,就津液容易凝聚,不能够从有用的气血津液里汲取物质了,所以往往口不渴。失于温通,气机可以阻滞,又寒性收引凝滞导致脾胃气机升降的失常,那升降失常,呕吐、泄泻、腹痛。但由于是阳虚失温,造成寒性收引凝滞引起的吐、利、腹痛,那这种腹痛往往喜温喜按,阳虚形成偏寒偏虚了。从舌象来说,因为舌质较淡,加上脉沉偏于弱,这是阳虚的舌脉特点。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滨州市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温里剂试题(4)

2017年滨州市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温里剂试题(4) 1. 四逆汤主治症的病机是( ) A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B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C心肾阳虚、水湿内停 D 心阳不足、淤血阻滞 E 肾阳不足、精亏血少 2. 四逆汤所治厥逆的发病机理是( ) A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B肝郁气滞 C肾阳衰微,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D元气大亏,阳气暴脱 E血虚寒凝,阳气不得温通四末 3. 患者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细微。治宜选用( ) A四逆散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 理中丸 E 真武汤 4. 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组成完全相同,其区别是( ) A通脉四逆汤重用干姜 B通脉四逆汤重用甘草 C通脉四逆汤重用附子 D 通脉四逆汤重用干姜、甘草 E 通脉四逆汤重用干姜、附子 5. 治疗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的方剂是( )

A阳和汤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回阳救急汤 E小建中汤 6. 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 )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C养血益气,温经化瘀 D 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E 化痰祛瘀,温经止痛 7. 当归四逆汤中通草的作用是( ) A通经脉,畅血行 B利水渗湿 C活血利水 D 散寒通络 E 清热利水 8. 当归四逆汤所治厥逆的发病机理是( ) A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B肝郁气滞 C肾阳衰微,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D元气大亏,阳气暴脱 E血虚寒凝,阳气不得温通四末 9. 治疗血虚寒厥证的方剂是( ) A阳和汤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回阳救急汤 E小建中汤 10. 阳和汤中不包括下列哪味药物( ) A麻黄 B白芥子 C桂枝 D 炮姜炭 E 生甘草 11. 阴疽见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选用( )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 C阳和汤 D 大黄牡丹汤 E 小金丹 12. 阳和汤中具有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作用的药物是( ) A麻黄 B白芥子 C肉桂 D 炮姜炭 E鹿角胶 13. 阳和汤主治不包括( ) A贴骨疽 B流注 C鹤膝风

中医《方剂学》温里剂(清华版)

第六章温里剂 一、单项选择题 1.理中丸的组成是() A.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B.人参茯苓白术生姜 C.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D.人参茯苓白术大枣 E.人参陈皮茯苓炙甘草 2.下列哪项不属于理中丸的主治证候( ) A. 脘腹疼痛,喜温喜按 B.畏寒肢冷 C.大便稀溏 D.恶心呕吐 E.脉数 3.小建中汤的组成是 A.桂枝汤去生姜加饴糖B桂枝汤加饴糖 C.桂枝汤倍桂枝,加饴糖 D.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E.以上均不是 4.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A.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B.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C.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D.温中补虚,祛湿止痛 E.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5.四逆汤的君药是() A.干姜 B.生姜 C.附子 D.肉桂 E.人参 6.患者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恶寒蜷卧,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欲绝。治宜选用( ) A.四逆散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理中丸 E.吴茱萸汤 7.患者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恶寒蜷卧,吐泻腹痛,口不渴,甚则身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治宜选用( )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理中丸 D.黄芪桂枝五物汤 E.回阳救急汤 8.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 )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C.养血益气,温经化瘀 D.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E.化痰祛瘀,温经止痛 二、多项选择题 1.理中丸主治病证是.() A.脾胃虚寒证 B.中焦阳虚出血证 C.小儿慢惊. D.病后喜唾涎沫 E.胸痹 2.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 A.芍药 B.桂枝 C.甘草D生姜 E.饴糖 三、填空题 1.小建中汤中桂枝与其芍药的用量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2.吴茱萸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阳救急汤的功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逆汤中用干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回阳救逆:

中医方剂汤药歌

1.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宛,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煎,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症服之康。 1.2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鼓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干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柴前独羌芷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散 参苏散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症,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泻下剂 2.1寒下剂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淤散结肿,肠雍初起腹痛康, 肠雍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3.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症,泻热逐水效非常。 2.2温下 1.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 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2.3.润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躁便秘施。 2.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 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2.4逐水 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和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2.5攻补兼施 黄龙汤 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 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 3.和解剂 3.1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枣生姜,少阳为病此方宗。 2.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硝无双。 3.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 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4.达原饮 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 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3.2调和肝脾

中医方剂学顺口溜

1.解表剂 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紫箢) 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2.泻下剂 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 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甘草干姜芒硝) 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 3.和解剂 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白术烧生姜薄荷) 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4.清热剂 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黄连解毒汤--百子练琴(黄柏栀子黄连黄芩) 凉膈散--住黄山大忙敲草核(竹叶黄芩山栀子大黄芒硝连翘甘草薄荷)普济消毒饮--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胜元胡(黄芩牛蒡子 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陈甘归乡(穿山甲贝母皂角刺防风没药天花粉金银花白芷赤芍药陈皮甘草当归乳香) 导赤散--草地牧主(甘草生地木通竹叶) 龙胆泻肝汤--皇帝通知龙龟卸柴草车(黄芩生地木通栀子龙胆草当归泽泻柴胡甘草车前子) 左金丸-- 昨进黄鱼(“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为6:1”) 苇茎汤--冬桃已萎(冬瓜子桃仁薏苡仁苇茎) 泻白散--赶白骨精(甘草桑白皮地骨皮粳米)

中医方剂学教案

赤峰松山中蒙医院 方剂学教案 授课对象:非中医类别医师授课学时: 15学时 授课时间:授课教师: 王云亭

《方剂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方剂、方剂学的概念和方剂学的基本任务。 2.熟悉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体系中的地位及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代表著作和主要成就。 【能力培养目标】 1.能说出不同时期方剂学的发展特点。 2.会查阅方剂学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 1.讲述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其重要性。 2.重点讲述: 方剂、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与药物的区别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3.简述方剂学的起源及历代发展概况,并简单介绍学习方剂学的方法及要求。 第二章方剂与证、法、药的关系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方剂与病证、治法和药物的关系。 熟悉“方证相关”,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 了解中药与方剂之间并存互动的复杂关系。 【能力培养目标】 能根据不同病情,从“八法”中抉择正确治法。 【教学内容】 1.讲述方剂与病证、方剂与治法、方剂与中药的关系。 2.重点讲述: 方证相关的涵义。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清、温、补、消)的含义、作用及适应范围。 3.简要说明方剂在中医辨证论治即理、法、方、药四个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方剂的分类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七方、十剂及治法分类的含义。 熟悉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能力培养目标】 能根据方剂分类的理论,对方剂进行正确分类。 【教学内容】 1.简明方剂分类的五种类型。 2.重点讲述: 七方、十剂的基本概念。 治法分类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3.简述病证、综合分类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及君、臣、佐、使的含义。 熟悉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及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了解方剂变化的几种形式。 【能力培养目标】 能按君、臣、佐、使的基本结构分析成方。 会对成方进行药味、药量的加减以及剂型的变化运用。 【教学内容】 1.讲述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及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方剂变化的三种形式。 2.重点讲述: 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 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 方剂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含义。 3.简要讲述方剂变化的三种形式。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及答案:温里剂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及答案:温里剂 一、A1 1、温里剂的适用证是 A、表寒证 B、里寒证 C、阴虚证 D失血证 E、亡阳证 2、温里剂应用时需注意 A、素体阴虚者宜服用温里剂 B、温里剂性质温和,可不拘时令、地域服用 C、失血之证应予温里剂温中固阳 D阴寒过盛服药即吐者,宜温服 E、温里剂中宜多补气药物,助已伤阳气得复 3、理中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有 A、人参 B、干姜 C、甘草 D白术 E、附子4、理中丸的功用是

A、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B、健脾益气,养胃和中 C、温中健脾,和里缓急 D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E、温中祛寒,和胃止呕 5、理中丸的君药是 A、白术 B、干姜 C、人参 D炮附子 E、炙甘草 6、从组成药物来看,小建中汤即桂枝汤 A、倍甘草加饴糖 B、去芍药加饴糖 C、倍甘草与芍药 D去芍药倍甘草 E、倍芍药加饴糖 7、不适宜用吴茱萸汤治疗的病证是 A、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B、胃中虚冷,症见食谷欲呕者 C、肝寒犯胃,症见脘腹冷痛、呕吐酸水者

D肝寒上逆,症见头痛、干呕、吐涎沫者 E、脾胃阳虚,阴寒上乘,症见胸满而痛,甚至胸痛彻背者 8、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A、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B、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C、温中补虚,散寒止痛 D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E、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9、大建中汤和小建中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附子 B、饴糖 C、干姜 D人参 E、蜀椒 10、吴茱萸汤和理中丸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大枣 B、干姜 C、白术 D人参 E、吴茱萸 11、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当归

B、附子 C、桂枝 D干姜 E、甘草 12、阳和汤的组成药物除麻黄、白芥子外,其余是 A、熟地鹿角霜炮姜桂枝甘草 B、生地真阿胶姜炭桂枝细辛 C、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甘草 D熟地龟板胶干姜肉桂川芎 E、熟地鹿角胶炮姜细辛甘草 13、四逆汤与四逆散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柴胡 B、芍药 C、甘草 D枳实 E、干姜 14、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是 A、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B、附子、肉桂、干姜 C、柴胡、芍药、枳实、甘草 D桂枝、附子、细辛、甘草

方剂温里剂复习

您的位置>首页>温里剂 … 学习时数4学时 … 学习目的①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注意事项; ②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③熟悉黄芪桂枝五物汤; ④了解回阳救急汤。 … 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 方剂,统称温里剂。 … 立法依据"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 适应范围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吐利不渴 ┃ ┃阴盛阳衰--四肢厥逆,神衰欲寐 里寒证┫ ┃亡阳欲脱--恶寒蜷卧,厥、利、脉微,唇指青紫 ┃ ┗寒凝经脉--血痹寒厥,阴疽 … 分类(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 (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 (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 … 注意事项 1. 辨别寒证所在部位,属于何脏何腑。 2. 应注意辨清寒热之真假,勿被假象迷惑; 3. 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剂量宜轻者:(1)平素火旺之人,(2)阴虚失血之体, (3)夏天炎暑之季,(4)南方温热之域。 剂量可适当增加者:(1)素体阳虚之人, (2)冬季气候寒冷时。 4. 中病即止。 5. 素体阳虚,里寒去阳气仍虚者,应另谋温补之剂。

6. 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入口即吐者,可少佐苦寒或咸寒之品,也可冷服。 一、温中祛寒:本类方常以温中散寒药为主组方,主治中焦虚寒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理中丸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亦作汤剂用中焦虚寒,腹痛吐利,以及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胸痹小建中汤温中散寒,和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并治虚劳心悸,虚劳发热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呕逆证 二、回阳救逆:本类方剂常以温阳散寒药为主组成,主治阳衰阴盛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四逆汤回阳救逆之主方阳衰阴盛,四肢厥逆,呕吐下利,脉微回阳救急汤回阳固脱,益气生脉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欲脱之危证 三、温经散寒:本类方剂常以辛温散寒药与温养气血药配伍而成,主治寒凝经脉诸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凝,肢冷脉细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血痹,肌肤麻木不仁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 一.填空题 1. 理中丸的君药是__________,功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吴茱萸汤的主治证虽有病在阳明、厥阴、少阴之别,但其症状都有__________,病机都 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 小建中汤以__________为君药。是由桂枝汤倍________加________组成。 4. 中焦虚寒,吐利冷痛,首选__________方;胃中虚寒,食谷欲呕,首选__________方; 虚劳里急,腹中时痛,首选__________方;中阳衰弱,阴寒内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 能食,首选__________方。 5. 四逆汤以________为君药。主治__________证。 6. 当归四逆汤由桂枝汤去________倍________加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7. 当归四逆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桂枝汤去________,倍________,加上__________组成。 9. 主治阳虚寒厥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主治血虚寒厥的代表方是__________。 10.阳和汤证治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脉沉细或迟细。 二.判断改错题 1. 吴茱萸汤主治食谷欲呕、吞酸嘈杂之证,是由肝气犯胃所致。 2. 凡霍乱、胸痹、小儿慢惊风、出血等属脾胃寒湿者,皆可用理中丸治疗。 3. 吴茱萸汤由吴茱萸、干姜、人参、甘草组成。 4. 阳气不足而又血虚,经脉受寒,以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治宜四逆汤。 5. 小建中汤主治之虚劳里急证,是由中焦虚寒,肝胃不和所致。 6. 阳和汤中用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 7. 当归四逆汤主治阳郁厥逆,手足不温,腰腿疼痛。 8. 当归四逆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相同的药物是桂枝、大枣与生姜。

中医方剂学歌诀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汗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穹, 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子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绕,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葛解肌汤:《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人身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饮,内伤外感此方宜。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穹芍参,细辛加枣为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 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龚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葱白七味汤: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脉动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泻下剂 寒下剂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细辛三味同煎服,功专温下妙非常。 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救急先。 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剂 麻子仁汤(脾约汤):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胃热 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精亏长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五仁汤:五仁柏子杏仁桃,松子陈皮郁里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 逐水剂

方剂 温里剂

第六章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作用,用以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称为温里剂。属“八法”中“温法”。 适应症:里寒证。 但寒不热,喜温畏寒,神疲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脉沉紧、沉弦或沉迟等 分类:★ 温中祛寒代表方:理中丸; 回阳救逆代表方:四逆汤; 温经散寒代表方:当归四逆汤。 注意事项: 1、注意辨清寒证的部位、真假、虚实。 (里实寒证者宜“治以辛热”,多用大辛大热药为主组方,或配伍少量补气药,以温散为主;而里虚寒证者宜“治以甘热”,多用辛热药与甘温补气药配伍组方,温补并重。) 2、素体阴虚内热,失血伤阴者,虽有寒象,也须慎用,以免伤阴 或动血。 3、三因制宜(药量增减)。 4、阴寒太盛,服热药入口即吐者,可少佐寒凉之品或热药凉服或 小量频服等。 5、寒邪易伤阳气,故多配伍补气药物。 第一节温中祛寒剂 理中丸 《伤寒论》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各9g) 主治:★ 1、中焦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口 淡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呕、利、冷、痛) 2、阳虚失血:出血,血色暗淡质稀,面色恍白,气短神疲,脉沉 细。 3、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胸痹等。 证候病机分析: 失温:四肢不温、腹痛 失运(升降失常):食少、呕吐、大便糖稀 失化(土不荣木):抽搐(慢惊) 失摄:出血、喜唾涎沫 阴寒上乘,胸阳不振、心脉痹阻:胸痛舌淡苔白润,脉沉 细或沉迟无力 病机:中焦虚寒,纳运无能,升降失司。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治法与方解:

特点:★ 温补并行,以温为主;体现了“辛热甘温法”。 服用方法:丸、汤互用。 “蜜和为丸……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现代用法:1 蜜丸,日服2-3次,每次9g,温开水送下; 2 或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水煎取汁,分二次温服 。 3 服后饮热粥适量。) 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 四肢不温,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 本方为治疗中焦虚寒证的基础方。 临证加减及附方:(3)阳虚寒凝,气机阻滞:脘腹胀满 加枳实、茯苓(枳实理中汤) (4)出血:吐血、便血,加黄芪、当归、阿胶、艾叶 (胶艾理中汤) 月经延长、漏下,加艾叶、益母草(固本止崩汤)(5)唾涎沫:加益智仁、山药 (6)表兼风寒者:加桂枝(桂枝人参汤) 重点: 组成、功用、主治及方中干姜与人参的配伍意义。 【方歌】 理中汤主理中乡,参术甘草与干姜, 脾胃虚寒与霍乱,虚寒胸痹在温阳。 案例一

传统中医方剂

解表剂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白芍半夏炙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 止嗽散(紫菀百部桔梗白前荆芥陈皮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 香苏散(香附紫苏叶甘草陈皮)疏散风寒理气和中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银翘散(银花连翘卜荷牛蒡子芥穗淡豆豉芦根竹叶桔梗生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 桑菊饮(桑叶菊花卜荷杏仁桔梗连翘生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石膏杏仁炙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葛根柴胡羌活白芷黄芩石膏桔梗白芍大枣草)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败毒散(羌活独活川芎柴胡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生姜卜荷甘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暴哑 加减葳蕤汤(生葳蕤生葱白桔梗东白微淡豆豉苏卜荷炙草红枣)滋阴解表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等 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芒硝桃仁冬瓜仁)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温热瘀滞证 温下 温脾汤(附子大黄芒硝干姜人参当归草)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阳虚寒积证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寒积里实证 泻下 麻子仁丸(麻子仁杏仁芍药大黄枳实厚朴蜂蜜)润肠泄热行气通便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济川煎(肉从蓉当归牛膝枳壳泽泻升麻)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逐水 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大枣)攻逐水饮悬饮;水肿 攻补兼施 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人参当归桔梗姜枣草)攻下通便补气养血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枣炙草)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大黄芍药半夏生姜大枣)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 蒿芩清胆汤(青蒿黄芩竹茹枳壳半夏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赤茯苓)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 调和肝脾 四逆散(炙草枳实柴胡芍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草卜荷烧生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 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脾虚肝旺之痛泻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炙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错杂之痞证 清热剂 清气分热

中医方剂学汤头歌诀126首

中医方剂学汤头歌诀126 第一单元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 发热恶寒头项痛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 桂麻相合名各半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 姜桂麻黄芍药甘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 紫菀百部同蒸用二辛凉解表剂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 甘桔芦根凉解法 咳加杏贝渴花 粉 杏仁甘草四般施伤寒服此汗淋漓 芍药甘草姜枣同太阳如疟此为功 喘咳呕噦渴利慰细辛半夏兼五味 陈皮桔梗草荆添感冒咳嗽此方先 竹叶荆牛薄荷豉风温初感此方宜

热甚栀芩次第施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 芦根为引轻清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 主治风热咳喘证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 薄荷少许姜三片 去参名为败毒散第二单元一寒下齐I」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 救阴泻热功偏擅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肠痈初起腹按痛杏仁甘草薄荷饶热盛阳明入母膏 四药组合有擅长辛凉宣泄效力彰 枳桔柴前羌独苇四时感冒有奇功加入消风治也同泻下剂 枳实厚朴犬黄饶急下阳明有数条 桃仁瓜仁芒硝襄苔黄脉数服之康

二温下剂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 攻下冷积温脾阳三润下剂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能润肠 肠胃燥热便秘证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双蓉 肾虚津亏肠中燥四逐水剂十枣汤 十枣汤中遂戟花 控涎丹用遂戟芥干姜当归人参草阳虚寒积证可疗 枳朴杏芍蜜犬黄仲景用治脾约方 泽泻升麻枳壳从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三单元强人伏饮效堪夸莓苗大枣也可嘉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更用黄苓加姜枣半夏人参甘草从少阳百病此为宗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 煎加姜枣表兼里 柴胡芒硝义也尔蒿苓清胆汤 俞氏蒿苓清胆汤 赤苓枳壳兼碧玉二调和肝脾剂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 散郁除蒸功最奇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 补泻并用理肝脾三调和肠胃剂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用连苓 寒热互结心下痞枳实苓夏白芍将妙法内攻并外攘仍有桂枝大黄汤 陈皮半夏竹茹襄湿热轻宣此法良 柴苓术草加姜薄调经八味丹梔着 防风白术煎丸酌若作食伤医便错 干姜草枣人参添和胃降逆病自痊 第四单兀清热剂清气分热剂

《方剂学·温里剂》

第六章 温里剂 1、定义: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 2、适应病证:里寒证 3、寒的来源: 4、 温经散寒 寒在脏腑温中祛寒 心肾阳虚回阳救逆 5、使用注意:⑴多配伍补气药物。 ⑵辨别寒热之真假。 ⑶素体阴虚或失血之人亦应慎用。 ⑷服药入口即吐者,运用反佐法(服法或配伍反佐药) ⑸药物用量,当因人、因时、因地,随证变通。 第一节 温中祛寒 理 中 丸 Ⅰ类 《伤寒论》 失 温 中阳不足 ③纳减,吐,利 ④出血;流涎 土不荣木 ⑤慢惊风 治法: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君:干姜:温中祛寒 人参为君药? 臣:人参:益气健脾 佐:白术:健脾、燥湿 兼顾调理脏腑功能 使:甘草(与诸药等量):缓急止痛;健脾;调药 配伍特点:温、补、燥三法并用,重在调理脏腑功能 辩证要点: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凉,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1、呕吐,加生姜、半夏;或砂仁、半夏(砂半理中汤) 2、虚寒甚,加附子、肉桂(桂附理中汤) 3、胸痹,加枳实、桂枝、薤白 4、痛甚,加丁香、吴茱萸(丁萸理中汤) 使用注意: 1、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2、汤剂或丸剂的选择,根据病情轻重而定 病案:胡希恕医案,经方传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初诊,胃脘隐痛反复发作5年,西医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日来常饿时加重,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食,大便溏,日行2次,下肢酸软,无恶心吞酸,先与附子理中汤治疗,无效,现汗出恶风,脉缓。 “恶寒”不一定是表证 《中医诊断学》:畏寒: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缓解者 恶寒: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

必背助理中医方剂学

方剂学(20分)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2)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3)小青龙汤: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4)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易变通 (二)辛凉解表 1)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苛、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三)扶正解表: 1)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二、泻下剂 (一)攻下剂 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泄力强2)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二)温下剂 1)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三)润下剂 1)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三、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2)蒿芩清胆汤:青竹碧玉凉,皮茯枳半黄。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 (二)调和肝脾 1)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2)四逆散:枳芍柴草。 (三)调和肠胃: 1)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枣人参(四)表里双解 1)葛根芩连汤:葛芩连草 2)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枣芩夏白芍姜四、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1)白虎汤:白虎膏知甘草粳 (二)清营凉血: 1)清营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2)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三)清热解毒 1)黄连解毒汤:三黄栀 2)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四)清脏腑热 1)龙胆泻肝汤:芩地龙车归枳泻木柴草 2)左金丸:吴黄(黄连6:1) 3)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 4)清胃散:当地连升丹 5)苇茎汤:苇冬苡桃。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襄 6)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7)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五)清虚热 1)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地知丹 (六)祛暑剂: 1)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 2)清暑益气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五、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 1)理中丸:理中丸主里中乡,人参甘草术干姜 2)小建中汤:桂枝汤加饴糖 (二)回阳救逆 1)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 (三)温经散寒 1)当归四逆汤:通枣桂甘药当辛 2)阳和汤:甘麻芥炭熟鹿肉。熟地鹿胶桂姜炭,麻黄白芥甘草从。 六、补益剂 (一)补气 1)补中益气汤:陈芪升柴当术参草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3)参苓白术散:山扁桔莲子苡砂四君 4)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 (二)补血 1)四物汤:营血虚滞—四物地芍与归芎 2)归脾汤:心脾气血两虚、脾不统血—三人芪归术远木酸神眼 (三)气血双补 1)炙甘草汤:麦大麻枝人姜酒草地。 (四)补阴 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茯专

中医方剂学汤头歌诀126首

中医方剂学汤头歌诀126首 第一单元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噦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 紫菀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擅长主治风热咳喘证辛凉宣泄效力彰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去参名为败毒散加入消风治也同 第二单元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仁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二温下剂 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干姜当归人参草攻下冷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证可疗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能润肠枳朴杏芍蜜大黄肠胃燥热便秘证仲景用治脾约方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四逐水剂 十枣汤 十枣汤中遂戟花强人伏饮效堪夸控涎丹用遂戟芥葶苈大枣也可嘉 第三单元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柴胡芒硝义也尔仍有桂枝大黄汤蒿芩清胆汤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二调和肝脾剂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泻并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便错三调和肠胃剂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用连芩干姜草枣人参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完整版)中医方剂歌诀

方剂学歌诀

1 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咳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 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芩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4.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 泻下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