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学实验课程革新

中药学实验课程革新

中药学实验课程革新
中药学实验课程革新

中药学实验课程革新

药物分析实验:每一个实验小组将提取所得的药材浸膏经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利用归一化法确定提取产品的纯度及其他杂质含量,同时学习使用

精密仪器检测的方法和原理,如果产品纯度不能达到标准,学生就重新回到中药

化学实验室进行重结晶操作,直到提取的产品纯度及各有关物质均达到标准为止。中药制剂实验:提取的药材浸膏和辅料按照一定的处方做成滴丸,并进行外观形

状和重量差异检查。中药药理实验:通过中药制剂实验制得的滴丸,来到药理实验室在动物体内进行测试,学习动物给药、取血、解剖等操作以及检测流程,利用实验原始数据制作药时曲线,确定半衰期、血药浓度等。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实验,

一个中药研发的各个过程分别贯穿在每个基础学科的实验中,中药炮制、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及药物分析、中药药理这五门实验课程有效融合,学生切身学习和体会了药物研发的基本流程,又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各种基本操作、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了科研思维和综合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开展设计性实验项目。关于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可以自行分组,自选题目,前期让学生通过络或者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自己独立设计完

整的实验方案。指导老师再组织学生对该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操作难易、注意事项等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反复修改方案,最终确立最佳的实验

方案。然后学生进入实验室独立操作,从准备实验开始就由学生自己动手,包括前期的配置溶液、挑选仪器到每一个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等。在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主要起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可以对实验方案提建议,但是要由学生自己分

析和下结论,这种设计性实验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仿真实验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给中药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有些学校已开发出中药制药仿真实训操作、制剂生产质量管理实训等教学软件,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介绍部分中药剂型的生产操作流程,以及制药设备的外观结构、车间设计规范和GMP要求。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开发出的中药制药仿真实训操作系统软件,学生上课地点在电脑机房,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进入中药注射剂生产模拟操作系统,观看全

部的注射剂生产过程。这种络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弥补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的不足,丰富实验资源,也使学生对生产操作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

识,为他们以后进入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目前传统的实验成绩考核多以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改革后实验教学考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实验积极主动性、实验课堂纪律、实验操作的规范度、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书写和实验成败等。二是考试成绩,包括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实验理论考试主要涉及一些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实验仪器名称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实验操作考试可以采用抽签、单人考、现场操作、现场打分的模式,这种考评机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高度重视实验课。

实验教师是实验室的主体,在教书育人、资源配置、管理协调、对外服务等方面起着理论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现教育新知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实验教师定期开展培训,以适应教学改革的不断需要。可以建立实验人员的在岗培训及深造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派出业务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实验教学人员进修学习,可以参加学习研讨班、到兄弟院校听课学习,也可以到挂职锻炼。

学校也可以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如引进知名药厂的工程师,加强生产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应用性。学校可以定期与相关供应厂商联合举办新型仪器设备讲座、大型仪器设备展览或其他形式的业务培训班。

实验教师通过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对新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可以在

工作中及时排除仪器故障,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学校还应该鼓励实验教师积极与建立校企合作项目,或者参与到理论教师的课程改革和课题组科研项目中,通过实践和理论的融会贯通,使实验教师的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学校还应该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方法等方面对实验教师采取鼓励性的优惠政策,使实验教师的工作更加受到重视。

通过对中药学实验教学进行以上几方面的改革,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

高教与学的效率,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实验教学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力求在发展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将实验教学推向一个新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具有实践和创新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中药学总论习题

中药学总论习题 选择题 A型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⒈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 《新修本草》 B. 《本草纲目》 C. 《证类本草》 D. 《本草求真》 E. 《神农本草经》 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 A. 《本草经集注》 B. 《本草拾遗》 C. 《神农本草经》 D. 《新修本草》 E. 《本草纲目》 ⒊《神农本草经》成书于: A. 公元前五世纪 B. 公元前二世纪 C. 公元二世纪 D. 公元四世纪 E. 公元五世纪 ⒋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 B. 《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 D. 《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注》 ⒌《神农本草经》载药数是: A. 675种 B. 365种 C. 844种 D. 921种 E. 730种 ⒍《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苏敬 B. 李 C. 李时珍 D. 陶弘景 E. 唐慎微 ⒎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 A. 《证类本草》 B. 《唐本草》 C. 《本草求真》 D. 《本草拾遗》 E. 《滇南本草》 ⒏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是: A. 炮制、配伍 B. 配伍、服法 C. 炮制、服法 D. 煎法、服法 E. 以上均不是 ⒐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 A. 提高疗效 B. 改变药物性能 C. 便于服用 D. 改变药物作用部位 E. 消除或降低毒性 10. 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在煎煮时宜: A. 先煎 B. 久煎 C. 包煎 D. 另煎 E. 不宜久煎 11. 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 A. 修制 B. 水制 C. 火制 D. 炮制 E. 水火共制 12. 下列除()外,均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 A. 炮制 B. 配伍 C. 剂量 D. 煎法 E. 服法 13.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 A. 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801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中药学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中药学应用型高级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中医院校等部门从事中药研究、生产、检验、经营管理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能从事中药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富有创新意识的中药专门人才。)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

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药事管理与法规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 三、专业学制及修读学分规定 学制:四年。学分要求:总学分170学分,各模块不低于要求的相应最低学分。 四、学生毕业要求 毕业生必须修满的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才能毕业。 本科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时,专业水平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中药七情配伍和用药禁忌、用药方法、常用剂量; 2.掌握中药品种鉴定、质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掌握中药化学成份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4.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5.掌握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6.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7.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8.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 9.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1.了解中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一、专业介绍 中药制药行业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我国中药行业以其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孕育着无限的商机。近年来,随着世界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寻找有效的天然药物替代化学药物已成为国际医药发展的普遍趋势,国内的中药制药企业也如雨后春笋,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渊源流长。河北省是我国的中药大省,保定的安国药材市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八大药材集散地,因此开设中药学本科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深厚的资源优势。河北大学中药专业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自身不断发展,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多年来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药学子。 中医学院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教案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其中中药专业相关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以上。 中医学院现有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药专业拥有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即中药制剂实验室和中药生物工程实验室。教案资源丰富,图书馆藏书和期刊较多,每年还在不断增加。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以及与中药学相关的药学、中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中药药剂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能在中药栽培、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鉴定、制剂、质量控制及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中药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药种植、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剂及质量控制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学科实验技能、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中药研究与开发、中药生产、中药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掌握并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传统的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现代中药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掌握中药质量分析方法,掌握中药研究与开发、中药生产、中药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技术; 、具有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中药化学、中药药剂、中药炮制、中药药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备从事中医药科研及中药生产开发的工作能力;

中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益元散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 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 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 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 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 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 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 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益母草膏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 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 相对密度 1.4左右,即得。 实验三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 考点1 常用中药的特点总结 1.狗脊:近边缘1 ~ 4 mm 处有1 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 2.大黄:根茎髓部有“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3.何首乌: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 (异常维管束)。 4.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5.银柴胡: “珍珠盘”“砂眼”。 6.黄连:①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②雅连:多为单枝,“过桥”较长;③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7.防己: “猪大肠”“车轮纹”。 8.延胡索: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9.人参: “芦头” (根茎)、“芦碗” (芦头上凹窝状茎痕)、“珍珠点” (须根上的明显的疣状突起)、“艼” (不定根,根茎上生长的)。 10.甘草: “菊花心”。气微, 味甜而特殊。 11.黄芪: 嚼之微有豆腥味 12.远志: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13.白芷: “疙瘩丁” (根表面皮孔样横向突起)。 14.当归: “归头” (根上端)、“归身” (主根)、“归尾” (支根)、“全归” (根的全体)。主产于甘肃岷县。当归一般栽培至第二年秋末采挖,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15.川芎: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饮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16.防风: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习称“蚯蚓头”。 17.玄参:气特异似焦糖, 味甘、微苦。 18.地黄:主产于河南省。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9.党参: “狮子头” (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20.茅苍术: “朱砂点”“起霜” (暴露梢久,常可见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北苍术无起霜现象)。 21.川贝母: ①松贝: “怀中抱月” (外层磷叶2 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②青贝:鳞茎呈类扁球形,外侧鳞片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口;③炉贝:“虎皮斑” (炉贝表面黄白色, 梢粗糙, 常有黄棕色斑块; 22.浙贝母:①珠贝:鳞茎呈扁球形,外侧鳞片略称肾形,较大而肥厚,呈元宝状;②大贝:为鳞茎外层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 断面白色至黄白色, 富粉性。 23.天麻:“红小辫”“鹦鹉嘴”。 25.羌活: “蚕羌”“竹节羌”“条羌”“大头羌”。 26.鸡血藤: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 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

中药学说课稿审批稿

中药学说课稿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中药学》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中药学》是关于中药理论和中药基本知识(中药知识和用药知识)的课程。是中医理法方药治疗体系中治的工具,是中医辨证施治的落脚点,该课程以中药理论和中药功效应用为核心,是中医安全、有效用药的基础,也是沟通中医、中药专业的桥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基本知识,达到运用中医药理论认识中药、指导用药的基本要求,为学好《方剂学》及中医临床课程奠定专业基础。对于中医临床、针推专业学生,它是安全有效使用中药的必备知识。 二、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重点中药130种左右,熟悉常用中药90种左右,了解常用中药100种左右;要求明确分类,炮制、药性特点、功效、主治、特殊意义配伍等知识。对常用药物饮片能够准确辨认。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中医院进行合作,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教学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基础知识、综合应用项目、拓展知识。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每一部分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训以任务导向教学为主(教、学、做);同时尽量增加医院药剂室的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医院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

中药学解表药归纳总结

解表药 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2.共性 (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 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2)发散风寒: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温,人肺与膀胱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温散寒邪的药物,具有治疗风寒表证的作用,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 3)疏散风热: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凉,人肺与肝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凉散热邪.其发汗、发散之力均较发散风寒药为弱的药物,具有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作用,如桑叶、菊花、蝉蜕等。 4)发表解肌:即具有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的功效。有辛温解肌,如桂枝;辛凉解肌,如葛根。也可以说是比发汗而较弱的解表作用。 (3)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六淫之邪,病位浅在肌表肺卫肌肤所致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其中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表证又分表寒(风寒表证),表热(风热表证),表虚(气虚表证、阳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实(风寒夹湿表证、风寒表实证)等见下表 (4)有功效及适应证:借其辛散、宜肺、散表、达表透邪之功,有的解表药兼有宣肺利尿,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尿闭因肺气不宣者.咳喘.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风湿痹痛或头痛身痛,疮疡等疾病的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的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证而不能发汗解表。 相关功效释义: 1)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的功效,适用于表证咳嗽气喘而有水肿.浮肿以上半身和面部为甚,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

中药学专业(中药材初加工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中药学(锁定中药初加工方向) 【专业代码】620302 二、教育类型与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应往届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毕业生 【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一)主要为中药材初加工基地输送能够熟练从事中药材种植、采收、初加工以及储运等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也为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药生产与经营企业、中药质量检测机构输送能从事与中药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五、就业范围及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职业领域和工作岗位: (一)主要就业方向 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机构。 (二)主要就业岗位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岗位、中药材种植岗位、中药饮片与中成药制备岗位、中药采购与销售岗位、中药调剂岗位以及中药质量检测与质量管理岗位等。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素质要求 树立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场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做人,尽心做事,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有吃苦耐劳和敢于拼搏精神,意志坚定,不怕辛苦,心胸开阔,能团结协作开展工作;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能力。 (二)能力要求 1.掌握各类中药材的采收和产地初加工技术,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储存、养护和运输;具有中药材栽培的相关能力;能对中药材市场的商品进行正确的规格等级划分。 2.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化学技能操作能力和分析仪器的使用能力;具有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十一章止血药 【功效】止血,并分别兼有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功效 【适应范围】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按性能共分四类 (1)凉血止血:味或苦或甘而性寒凉,均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2)化瘀止血药:性昧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3)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性多平,或凉而不甚寒,虽善收涩止血,主治各种出血而无瘀滞者,但有留瘀恋邪之弊,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4)温经止血药:性温热,善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而止血,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配伍】血热妄行者,配清热凉血药;阴虚阳亢者,配滋阴潜阳药;瘀血阻滞而出血不止者,配活血行气药;虚寒性出血者,应根据病情配温阳、益气、健脾等药同用。出血过多而致气虚欲脱者,如单用止血药,则缓不济急,应急予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 【使用注意】在使用凉血止血和收涩止血药时,必须注意有无瘀血,若有瘀血未尽,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不能单纯止血,以免留瘀。 大蓟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苦凉清泄,甘能解毒,入心肝经。既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及尿血。 (2)疮痈肿毒。 【配伍】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用量用法】9~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清泄散瘀,孕妇及无瘀滞者慎服,脾胃虚寒者忌用。 小蓟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性能特点】苦凉清泄,甘能解毒,入心肝经。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出血及热毒疮肿所常用。且兼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1)血热尿血、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尤善治尿血、血淋。 (2)热毒疮痈,血淋。

中药学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中药学、中医学基础、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相关中医学、药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备从事标准化中药研究开发、药材的品种鉴定及品质评价、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中药学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培育的人才主要面向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医药院校、医院、中药房、药品检验机构、药物研究所、中药材基地、中药材饮片企业、医药管理和医药情报等部门从事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生产、质量控制与评价、中药材品种鉴定及品质评价、管理与营销、临床用药监督等工作岗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应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的基本知识和手段、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中药炮制制剂及分析、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评价、熟悉药政管理和药事法规的基本知识及经营管理的高级中药学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阅读专业英语书刊及中医药书刊。通过理论课教学、实验课、课程实习、见习及毕业实习等教学必需环节,使本专业学生得到系统的中药学知识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临床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中药种植、中成药的制备、质量控制与分析、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3、掌握中药药理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掌握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4、掌握炮制加工、中药制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药物制剂设备和工艺,了解车间设计基本要求; 5、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和中药新药研发的技术要点,具备新药制剂设计、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基本能力,掌握医药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掌握中外资料的查阅,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中药学科的发展动态,掌握中药学及相关领域有关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综述的基本方法。 三、基本学制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文案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056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注重学科交叉,具备创新精神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能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药品注册、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 3 年, 最短不低于 2.5 年, 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含休学 和保留学籍)不超过5 年,经延长学习年限后仍不能完成学业者,按结业处理。 四、研究方向 (一)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 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药前处理、制剂成型及质量检验等,解决中药制剂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在新的药品注册管理法规的指导下进行中药新药研发,开发出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新产品;研究制订药品生产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GMP实践,完善药品生产管理制度。 通过学习,应达到独立完成现场采样、检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或能够组织立项并开展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中药保健食品实验研究等相关工作,或具备实施GM管理及开展技术改造工作的能力。 (二)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 主要从事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方面的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从中医药整体观出发,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和手段,对我国传统中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研究中药的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建立符合中药复杂体系分析的客观评价体系和指标,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制定科学可控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用现代分析技术科学诠释中药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相关中药理论。

2015(12级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讲解

中药鉴定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组织制片技术与显微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技术。 2.掌握中药的显微测量法。 3.掌握大黄的显微鉴别特征。 4.熟悉永久制片、整体封固制片、表面制片的制片方法。 5.识别所列中药标本。 二、实内容验 1.徒手制片:(橘皮的徒手切片)动作要快,切片薄而完整。 2.粉末制片:用木签取大黄粉末少许,放于一个载玻片上(中央),滴加水合氯醛2-3滴,用木签搅匀,在酒精灯上先均匀受热,然后把粉末置于酒精灯的外焰处加热,水合氯醛刚沸就马上移开,添加水合氯醛防止蒸干。加热至粉末组织变为透明即可。待玻片稍冷再滴加稀甘油一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纸擦干净盖玻片周围。于显微镜下观察。 3.大黄粉末特征观察:(1)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大多短钝);(2)淀粉粒(大多圆球形,脐点常呈星状和十字状);(3)网纹和具缘纹孔导管(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斜方形)。 4.显微测量 定标:摄测微尺图片(拍摄时注意尽量保持测微尺水平)——图片保存——打开保存的测微尺图片,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点击添加按钮——画线,计算实际距离(多次测量)——保存入库 完成不同放大倍数下显微标尺的定标 数据测量及标注:打开图片文件——设定倍数(单击工具箱中的定标)——选择定标号(当前倍率改为“是”)——测量 测定大黄粉末中簇晶和淀粉粒的直径: 选最大、最小和常见的中等大小的簇晶和淀粉粒各五粒,进行测量。最后取平均值作为淀粉粒和簇晶的直径最大、最小和最常见值。 5. 观察所列中药标本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绘大黄粉末组织的显微特征图。 2.记录定标过程,记录大黄簇晶、淀粉粒的直径测定结果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801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中药学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中药学应用型高级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中医院校等部门从事中药研究、生产、检验、经营管理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能从事中药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富有创新意识的中药专门人才。)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药事管理与法规及临 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

三、专业学制及修读学分规定 学制:四年。学分要求:总学分170学分,各模块不低于要求的相应最低学分。 四、学生毕业要求 毕业生必须修满的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才能毕业。 本科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时,专业水平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中药七情配伍和用药禁忌、用药方法、常用剂量; 2.掌握中药品种鉴定、质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掌握中药化学成份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4.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5.掌握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6.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7.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8.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 9.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1.了解中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毕业生知识及能力要求表述,建立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中医院校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中医院校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摘要:中医学本科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和西医学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中医临床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医人才。中医学课程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步骤,课程设置是决定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先行条件。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将现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概括为学科特点、现行课程设置、中西医课程分配、实践课程设置、中医经典课程设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和科研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等七个方面,以期为今后中医院校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院校;中医学;课程设置 Abstract:The goal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jor was to cultivate all-round developed TCM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master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CM and basic knowledge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preliminarily possessing clinical ability of TCM. TCM curriculum was an important step in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curriculum setting was the antecedent condition to determine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alents.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etting in TCM major was generalized into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existing curriculum sett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curriculum distribu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setting, classical TCM curriculum set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cultiv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through the systematic arrangement of relevant literature dat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etting in TCM major of TCM colleges.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 setting 近年来中医院校迅速发展,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中医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仍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对于这些暴露出的矛盾如何协调和解决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点,我们急需总结反思中医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体现了中医学的优势和特点,这也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现将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1 学科特点 目前,全国卫生机构中,中医院的数量及规模均不如西医院,为求发展中医院又不同程度的存在西医化倾向;同时中医院的中医疗效下降,治疗急重病的机会和领域明显减少。这使中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就业形势又反过来影响在校生的学习、思想及生活,最终导致其专业思想不稳定[1]。其次,中医学毕业生存在中医文化底蕴不足、专业基础不扎实、中医临床环节薄弱、西化倾向严重等弱点。再次,随着中医药院校的扩招,“批量生产”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因材施教,导致学生逐步对中医产生 第一作者:胡越,女,2012级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专业。Email:819170188@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1962192.html,。 *通讯作者:朱垚,男,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治中医师。主要方向:中医教育研究,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中医大数据信息处理。Email:zhongyiyaochuanren@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1962192.html,。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教学部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学院 二 O O五年八月

前言 中药炮制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在于验证,巩固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典型药物的炮制,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开展中药炮制生产工作,整理及发展中药炮制学,不断提高药品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本实验指导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验内容包括传统实验与现代实验两部分。要求同学结合中医学、中药学基本理论,以药物分析化学、中草药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知识为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王允唐坤闫光凡编 二 00 五年八月

目录 实验一、药材的净选加工与饮片的切制干燥 (3) 实验二清炒法 (5) 实验三槐米炒炭前后鞣质及芦丁总量比较 (7) 实验四加固体辅料炒 (11) 实验五中药炮制前后煎出物的比较 (14) 实验六煅法 (15) 实验七自然铜的炮制及其Fe2+煎出量的测定 (17) 实验八炙法 (19) 实验九香附、钩藤醋炙、钩藤炮制前后生物碱总量初步测定 (22) 实验十钩藤炮制前后生物碱降压、镇静、镇痛比较实验 (23) 实验十一蒸法(生地、山茱萸、黄芩)、煮法(川乌)、燀法(桃仁) (24) 实验十二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 (26) 实验十三川乌炮制前后成分的比较 (27) 实验十四炮制对桃仁所总苦桃仁苷及酶活性的影响 (29) 实验十五煨法葛根、肉豆蔻、木香,提净法(芒硝、紫囱砂)干馏制备蛋黄油法 (30) 实验十六山楂的炮制及其总有机酸和总黄酮总量测定 (32) 实验十七黄连炮制及其成分在炮制前后的变化 (33)

中药学

中药学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学:就是指专门研究中要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作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称,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川芎、黄连、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和砂仁等等。 炮制方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1修治: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2水制: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3火制:炒(分为炒黄、炒焦、炒炭)、炙、烫、煅、煨(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至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法)。 4水火共制:煮法、蒸法、炖法、潬法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四气:就是指寒热温良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性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泄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倾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多用治热证、火证、咳喘、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甘:“能缓、能和、能补”,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方面。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咸:“能下、能软”,即具有写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证。 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 涩:“与酸味要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出血等证。 其中,酸入肝(属木),苦入心(属火),甘入脾(属土),辛入肺(属金),咸入肾(属水)。 升降沉浮:使药物对人体不同的趋向性。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即向内收敛,趋向于内。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些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五年制本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西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诊断技能,具备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中医学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富有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刻苦钻研、开拓进取;热爱祖国传统医学,具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及献身医学卫生事业的精神。 2. 知识能力 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与中医药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知识;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具有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技能;掌握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学、中医临床各科等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相邻专业知识;具有对中医临床各科病证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难、重症进行处理的初步能力;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能用外语进行日常交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3. 人文素质 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基本了解文

学、历史、哲学、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养成优良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行为端庄、举止文明;具有较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事业心。 4. 身心素质 了解体育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有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具有强健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修业年限 五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毕业总学分:275分,课内总学时3987学时,其中: 必修课:145.5学分,课内总学时数为2876学时,占总学分的52.91%. 专业选修课:51.5学分,课内总学时数为1111学时,占总学分的18.73%. 公共选修课:必须选够18学分,课内总学时数为324 学时,占总学分的6.55%. 专业实习:临床实习52学分,占总学分的18.91% 创新实践:4学分。具体要求详见《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学分实施细则》。 军训与社会实践:4学分,4周。创新课程、军训与社会实践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45% 实践性教学环节具体安排在教学进程表中体现,占总学分的21.82%。 五、时间分配

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七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学各培养方向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特殊用量和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6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特点、主治、重要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药物的特殊炮制意义、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141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12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方法、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常用地道药材的产地;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时节。 重点:道地药材的形成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及作用,气与味结合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简要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