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建成〔X〕104号)、《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X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环办水体函〔X〕409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秘〔X〕270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特制定市中心城区X年度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目标,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治理思路,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上下游联动、跨部门协作,科学推进黑臭水体整治,确保显著改善城市水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充分调研城市黑臭水体形成机理与变化特征,结合污染源、水系分布和补水来源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我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整治目标、总体方案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

(二)一水一策,标本兼治。针对城市各水体黑臭成因、周边环境及施工条件等实际情况,综合应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实行“一水一策”,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三)补水活水,生态修复。对城市水系,多渠道科学开辟补水水源,改善水动力条件,贯通各水系。通过修复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实现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

(四)部门联动,综合监管。坚持政府主导,强化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水利、城市管理等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全过程监管,建立水体水质监测、预警应对机制,健全城市水体日常监测维护管理机制。

(五)公众参与,接受监督。通过设立公示牌、网站公布举报电话、问卷调查、有奖举报等方式,开辟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公开渠道,鼓励公众参与,及时反馈问题,接受社会监督。

三、目标任务

(一)市中心城区建成区12处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10处。X 年6月底前完成X、X2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消除市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内黑臭水体。

(二)完成黑臭水体治理效果评估报告编制项目,对中心城区建成区整治后水体进行评估。

(三)完成中心城区建成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及后期管护PPP 项目,确定生态修复及后期管护单位,保障实现长制久清的效果。

四、责任分工

(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牵头督促指导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做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组织协调工作,会同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加强对城市各水体的巡查,动态掌握各水体水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督促落实整改。通过PPP模式,选定城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及后期管护单位。

(二)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对市中心城区各个水体受到外源污染情况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落实排污许可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水排入水体,建立每月不少于2次的定期水质监测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有效杜绝企业偷排污水等污染水体现象。

(三)市水利局负责,按照河(湖)长制要求,落实黑臭水体的河(湖)长责任制;结合“水活工程”配合X经开区管委会、区政府等做好整治水体的管养工作,保障城区水系贯通,实现城区水系“水活”的治理目标。

(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配合,办理城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及后期管护项目涉及的选址、用地等相关前期手续。

(五)由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加快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排水口没有污水排出,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排污情况;落实排水许可制度,加强市政管网私搭乱接溯源执法,建立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立长效的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管养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杜绝餐厨油污等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现

象;加强城市水体河岸垃圾及河面漂浮物的收集(打捞)转运清理工作。

(六)由区政府负责,按期完成柴家沟、饮马坑2处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由区政府、X经开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加强各自辖区范围水体网格化管理工作,提高巡河频次,动态掌握水质情况;加强水体管护,确保各水体不受外源污染,水质长效达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机构改革和工作需要,调整X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统一负责全市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各水体管护工作。

(二)健全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水利、住房城乡建设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城市水环境长效管理体制。各部门要围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目标任务,根据整治工作步骤和任务安排,实行挂图作战,加强衔接互动,确保治理任务按期完成。

(三)加强动态排查。结合网格化管理、巡查督查、公布城市黑臭水体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动态掌握市中心城区建成区水体情况。委托第三方评估单位,对市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各个水体进行检测评估,保障各水体水质达标。如发现新增黑臭水体,及时列入整治计划。

(四)加强生态修复及管理养护。采取PPP模式选定专业公司,结合河长制、网格化管理等长效机制,对整治后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及管理养护,防止水质反弹,保障水体长制久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