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囚歌

囚歌

囚歌
囚歌

《囚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课前搜集

1.收集有关革命烈士事迹材料。

2.收集叶挺将军的资料,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3.小组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往这儿看(教师板书“囚”字)它读什么?,谁知道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就像笼中小鸟一样,失去了自由)再想想,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又失去自由的地方,是什么地方?(监狱)所以说“囚”的意思就是犯人关在监狱里。(教师接着板书“歌”)“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在监狱里写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挺将军写的《囚歌》这首诗(出示课题投影)。

二.交流搜集资料情况。

课前,老师安排大家搜集有关叶挺将军的资料。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与大家共同分享。(学生汇报搜集情况)(出示投影2,叶挺简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诗的内容。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囚歌的内容,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遍)

2.指名读课文,评价读得怎么样?

(指名学生读课文)

(学生评价)

这首诗,应该怎样来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老师相信大家在理解诗歌之后,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答案也一定会给某某同学一个公正的评价。

四.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勾画诗中提到“自由”的句子,思考它们是不是一回事。

同学们,新课一开始,我们共同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生答: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那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的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学生默读、勾画)

2.汇报.

生:两处,一处是: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一处是:我渴望自由

师:这两处自由是不是一回事?(生…….)

3.合作学习1、2小节

到底是不是一回事,请同学们现在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注意理解加点字各指什么?

(出示投影 3)

4.汇报学习情况

人:指坚定的革命者,共产党人

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汉奸.走狗.卖国贼.

爬:让革命者屈膝投降.当叛徒.

高叫:大声喊叫。

师:谁知道,敌人为什么要高叫?

生1:他们心虚。共产党人到底会怎么样?会不会听他们的话。他们心里没底,所以就用这大声的喊叫来掩盖他们的心虚。

生2:他们想用声嘶力竭的叫喊吓唬共产党人,让他们害怕

生3:这只不过是一种诱饵,诱骗革命者上当。

师:所以说这里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

生:不是,是敌人的诱骗。

师:对,他们想诱骗革命者屈膝投降,当叛徒,可是即使出卖了自己的同志,出卖了自己的组织,当了汉奸,做了走狗,仍然受到敌人的控制,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板书: 威逼利诱)叶挺将军做了怎样的回答?

生:我渴望自由........

师:那么这里的自由指的是什么?

生:真正的自由(行动自由,言论自由)

师: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有了真正的自由,便可以投入人民革命的洪流,有了真正的自由,就可以更有力地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所以说,文中两处的“自由”意思不一样。

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这不是矛盾吗?课文中的哪句话给我们做了做最好的阐述诠释。

生: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反问句。也就是人的躯体不能从狗洞里爬出。

师:说得好。叶挺深知从狗洞里爬出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所以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自己决不能因为活命而向敌人屈膝投降。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叶挺什么样的气节?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板书:坚贞不屈)

5.指导朗读1.2节诗

⑴.出示课件(革命英雄,丑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无耻叛徒图)

师:看这幅图,联系诗歌,说一说他们都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说)

师:当我们明白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威逼利诱共产党人时,卑劣的手段和丑恶的嘴脸时,朗读第一小节,我们就要读出反动派阴险狡猾的语调。尤其是“自由”二字要读得虚伪.轻浮.声音拖长些.

(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⑵.出示课件(叶挺将军监狱生活照)

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叶挺作了坚定地回答,假如你是叶挺,此时此

刻你会想到些什么?

生:(自由说)

师:所以读第二小节,我们就要读出坚定地,有力的,高昂的语气,要怀着对革命者无限崇敬的心情来朗读。

(指名读——挑战读)

6.学习第三小节

为什么叶挺会有这么强烈的决心,是什么支持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我们来看看文中的第三小节。

⑴男同学齐读第三小节,女同学思考: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⑵同桌交流,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⑶汇报

“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

"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

师: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绝不会向敌人屈服,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

生:“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师:怎样理解这句话?

生:……。

师:是的,在叶挺眼里,虽然人的身躯在烈火和热血中燃烧了,但人的尊严,人的精神还在,它们将获得永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叶挺将军怎么样?

(坚强.勇敢.不怕牺牲.甘愿献身.祝死如归)板书(甘愿献身)

所以说读这一小节的时候,我们就要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要读的铿锵有力,语气要逐渐激昂,节奏要加快。

(范读——指名读——赛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让我们为自己的良好表现鼓励一下吧.(鼓掌)同学们在读中理解了诗歌的意思,又在理解中学会了应该怎样去读这首诗,现在我们就对一开始某某同学的朗读作一下评价。

(学生评价——某某同学自评——某某同学挑战自己)

谁能试着背诵一下课文?

五、课后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许许多多像叶挺将军一样有骨气的人用他们的献血和命换来的,最后,就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对先烈们的缅怀,对叶挺将军的敬仰,怀着对敌人的憎恨,来齐背这首诗。(结束本课)板书:

囚歌坚贞不屈

甘愿献身

囚歌的体会

《囚歌》教学反思 这篇诗歌是以形象、精炼富有感情为基本特征的,好的诗还有一种意境美。《囚歌》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现为优美,而是一种使人迥畅荡气的悲壮之美,一种不可压抑的阳刚之美,一种使人肃然起敬的共产主义精神美。虽然在教学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单列一项进行讲解,但我的确想把这种美很好地体现出来。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这首诗教的有情。为此,教师必须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感动学生,使他们体会到人物的宁死不屈的精神。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精练、形象,充满激情,以此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会《囚歌》的形象美。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审美教育。 本课的教学结构分为这几部分,第一部分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对“囚”字的理解。第二部分初读诗歌,读通读熟。第三部分,精读感悟,第四部分拓展理解,你想对叶挺说些什么?第五部分推荐课外读物。我觉得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设计中由理解“爬”字入手,让学生感悟敌人对革命者的引诱与侮辱,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效果较好。再就是导入部分,由“囚”字使学生感受其意,理解被囚禁者渴望自由的心里。失误是由于时间原因第四部分拓展没有进行。 当然没有一节课可以做到完美,还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篇二:囚歌三首 拓展阅读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文本解读: 这三首诗都是作者在身陷囹圄之时,面对着国民党的血腥迫害,坦然面对死亡,宁死也不愿背叛人民、背叛党的英雄写照,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时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这三首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富含深情,表达作者的豪迈气概和一腔爱国热情。 课前预习: 1.运用诗歌的朗读技巧,熟练朗读诗歌。 2.了解作者及其相关背景。 3.初步感受作者精神境界。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及其相关背景。 2.运用诗歌的朗读技巧,熟练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体会作者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评价任务: 1、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回顾革命英雄: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罗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伏契克的报告文学《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尼契的小说《牛虻就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的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赤子之心,今天我们学习几位革命者的诗篇,来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囚歌》相关知识

《囚歌》相关知识 叶挺将军在国民党渣滓洞集中营的牢房里写下了《囚歌》,这铿锵作响的诗句显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坚强意志。 叶挺于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广东惠阳一个贫农的家中。青少年时代的叶挺,面对疮痍遍地的旧中国,一心要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1918年底,他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国民革命。后来,他被派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军事,在那里接受了马列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后,周恩来请他担任了国民革命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这是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人们称它为“独立团”。叶挺率领的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屡立奇功,威名远扬。叶挺被誉为“北伐名将”,他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名。 1937年抗战爆发,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他率领新四军与日伪军进行了4000余次战斗,击毙、击伤、俘获日伪军10万余人。毛泽东同志曾热情赞颂道:“军长叶挺,领导抗战,卓著勋劳。”日伪军对他更是闻风丧胆,又恨又怕。 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与日伪勾结,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他一面命令新四军从皖南北撤,一面秘密调集七个师的兵力,埋伏在新四军北撤的必经之路。叶挺率领部队拼死搏斗,亲自开炮轰击敌人的重机枪阵地,部

队突围时,他决定自己断后掩护,还勉励大家:“我们抗日,到哪里都有群众。留得火种在,不怕不燎原!”最后,项英等以党组织的名义,决定由叶挺代表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谈判。叶挺奉命前往,不幸被俘。敌人把他关押在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山洞里。但是,他毫不屈服。一天,敌人要提审他,他怒斥敌人:“你们有什么资格审问我?我军奉命北移没有过错。如果要审判罪犯.你们的蒋委员长应首先受审!”敌人见硬的不行,就用软的,把他转押到重庆,准备了一座漂亮的小楼,房间里摆放了许多华丽的家具,一些国民党要员,以“老同学”、“老同事”的身份登门劝降。他不剃头发、不刮脸,对敌人说:“把这一套收起来吧!现在是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我叶挺主张抗战,别无他求。”弄得敌人束手无策。 抗战胜利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蒋介石被迫释放了叶挺。1946年3月4日,叶挺回到了重庆中共代表团所在地。叶挺在代表团同志们的热烈掌声中走下车,只见他留着长长的头发,身上仍穿着那件已经破烂的新四军灰军装。他结束了五年的囚禁生活时,国民党当局要给他换衣服,他大义凛然地说:“我来的时候穿的是新四军发的军装,我要穿回去!”这身破旧的军装表达了他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坚不可摧的意志。 正当叶挺准备接受党的任务,为党和人民做更大贡献的时候,不幸于同年的4月8日在从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因飞机

囚 歌

囚歌 教学目标: 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体会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恨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感受其坚贞不屈的崇高的革命气节,培养学生对理想的执著与坚定。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4、体会“尊严”的内涵,了解“尊严”的可贵,探讨“尊严”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尊严”有一定的感触,并能结合实际对之进行思考。 3、学生对作者创作诗歌的背景缺乏了解,这会影响学生感受诗歌的悲壮,体会作者的崇高气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叶挺资料以及相关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搜集叶挺资料,了解不幸被捕的革命战士在监狱中的生活状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叶挺及创作背景,解题。 1、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捍卫自己和民族的尊严,而置生死于不顾,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就去走进这样一位英雄,他就是叶挺。 2、介绍叶挺(出示幻灯片)。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诗歌《囚歌》。(板书课题) 3、介绍创作背景: 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及创作背景) 从字形上看,“囚”是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1941年的“皖南事变”叶挺被蒋介石无理扣押,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毫不屈服。蒋介石当面劝他“悔过”,还许以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叶挺断然拒绝。蒋介石恼羞成怒,又把他单独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囚歌》就是叶挺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歌, 4、解题: 本文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 这首诗写成后被狱中难友广泛传唱,因而叫“歌”;此外,“歌”更能表达出本诗豪放、悲壮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囚歌读后感,课文囚歌读后感

囚歌读后感,课文囚歌读后感 囚歌读后感(一) 我很喜欢《囚歌》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名共产党员兼铁军军长叶挺在被关押时,在牢中写下的豪言壮语。 在那豪言壮语中,我感受了人民军队的斗志,感受了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受了宁死不屈、斗争到底的决心;感受了他们坚强的、奋不顾身的革命意志。但是我更加寻找到了那种为法西斯而死轻于鸿毛,为反法西斯而死重于泰山的精神。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指导,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叶挺的这种不怕任何威胁、不怕牺牲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一句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作者与革

命共存亡的信念和决心!学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可以用我们的本领强大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囚歌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囚歌》一文,感动萦绕心头。 读了《囚歌》一文,我仿佛见到伟大的烈士叶挺正在敌人的霜剑严逼下痛苦地生存着。虽然他身上戴着满身的刑具,虽然他每天都身心受伤,但是他是为了******,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艰苦奋斗,为了队员的安全。这一切,不,应该说是******的一切给了他坚持下去,继续拼搏的动力和勇气。 看今朝,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中国太平了,但世界却还有纷争,还有埋怨和战争:印度洋有凶狠残暴的索马里海盗,整天劫持过往船只,杀害商人,夺取财物; 樱花之国日本试图驱逐我国渔船,名义上是维护治安、维护和科,实际上对我们中国领士钓鱼虎视眈眈。孰

《囚歌》

《囚歌》 以下是关于《囚歌》,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囚歌》教学设计 方熔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即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指导朗读的幻灯片或挂图。 【教学步骤】 ·

(一)导入新课,解题,介绍时代背景。 1.直接导入新课,然后告诉学生《囚歌》是叶挺在四川写的。在英雄战斗过的土地上学习英雄写下的诗篇,大家一定会有一种亲切和自豪之感。 2.通过讨论解题: (1)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 (2)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学生若答不来,暂且存疑) 3.介绍时代背景: (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3.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 ·

4.学生质疑。教师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研读课文,较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1.分节读议课文。每小节均按“阅读——分析——概括”的顺序进行。分析时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1)“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 (2)“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3)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4)“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5)第一、二节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 (6)“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陈述而用反问的语气? (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8)第三小节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9)“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

《囚歌》评课稿 朗读指导,贵在得法

朗读指导,贵在得法 ——由《囚歌》一课谈起 武店学校武花巧 朗读是孩子语感好坏的直接体现,而语感的培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办法。张嘴读书,大声朗读,有感情地读,自己能处理文章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需要逐层克服。能带动孩子学习的优生不多,那么该怎么样有的放矢?在第七中心学校的走教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陶岔学校王珂老师执教的《囚歌》一课,现就本节课谈一谈自己发现的亮点。 亮点1:分层深入朗读 任何人接触到新的文本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深或浅,角度也不同。新课标提倡让孩子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理解。这一点十分重要。教育不是模式化生产的大工厂,不应该统一标准。王老师在执教《囚歌》时,首先出示诗歌创作的背景资料,让孩子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听课文录音,然后带着自己的体会进行朗读。这时,孩子的朗读有点味道了。后来,随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孩子们能明白作者的遣词用句背后的含义,明白“狗”指的是叛徒、走狗,应该把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恨加入朗读中。如此一来,朗读效果渐入佳境。 亮点2:换着法儿朗读 不同的文本,朗读的形式应有不同。比如,“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首先,我让孩子揣摩敌人的心理,再让个别同学试着通过声音的轻蔑来读出他对走狗语气的理解,最后全班齐读。下文中,面对敌人,叶挺的回答是“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是一句带感叹号的反问句,表现出叶挺回答反动派的诱降时那坚决的语气。因此,王老师首先引导孩子明白句子的标点符号代表的含义,然后让孩子试着自己读,接着出示叶挺在狱中生活的照片,配以动情的描述和音乐,使孩子对叶挺被囚的环境可知可感。当孩子读得不够到位时,采用“动作表演法”,让孩子在觉得该加重语气的

[[囚歌]教学设计(详细讲解)]囚歌的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详细讲解)]囚歌的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囚歌的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使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精练、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理想信念和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4、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有关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 (一)释题,介绍作者 1、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中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用你们搜集到的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课前安排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在交流时,学生不仅互相传递信息,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还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了一些处理信息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顺,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接读课文,注意正音。评价读得怎么样? 3、齐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 (本文是一首诗歌,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朗读上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把诗歌读通读顺,读出诗的节奏,为下一环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升华做好铺垫,从整体感受诗歌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刚才我们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那么请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2、读文质疑: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这不是矛盾吗?在小组内读一、二节诗,讨论刚才的问题。(小组交流,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全班) 相机理解“人”、“狗”、“一个声音”、“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的喻意。体会如果从狗洞中爬出就失去了人的尊严。 (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抓住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诗中有两个自由,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为突破口,让学生去质疑探究,通过对比,体会两个自由的含义。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去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3、指导朗读第一、二节诗 (1)(课件出示从电影中剪辑的一幅图:革命英雄图,叛徒形象图,丑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形象图)引导学生看图,联系诗歌,说说他

囚歌

原文版:该文收录在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黑牢诗篇》里,对照其诗句,与原件无异,这首诗稿现在存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课文版:这是中国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原文。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该文与中国中央电视台2003年8月18日发表的《囚歌》内容相同。 收录 这首诗收录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里,该文是第18课《革命烈士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同时收录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里,是第7课第一篇课文。[3]也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中,在该册回顾·拓展三的第64页至65页。 写作背景 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非人的苦刑,仍坚贞不屈。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之名句,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的这种本能的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者。然而,他们又怎会知道,他们所给予的“自由”和革命者渴望的“自由”之间有着何等的差别?这种诱惑在像诗人这样坚贞的革命者面前,起不了任何作用。革命者正是因为要为更多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身陷牢狱,也义无反顾。现在虽然失去了人身的自由,但如果失去这

《囚歌》教学设计(详案)

《囚歌》教学设计 2教学准备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4分钟)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七单元“尊严”。同学们会读这个词吗?当老师写下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神圣感,一起读一读。你能用“尊严”组个短语或说一句话吗?(1—3生)简单评价:是的,尊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甚至超越生命。“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父亲叶挺遭到国民党长期无理拘押。这首《囚歌》,浓缩着他对牢狱生涯的体验和对生命、自由及尊严的悲壮思考。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尊严”的诗歌。(出示课题:《囚歌》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朗读课文) 3.解析“囚”字。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诗歌里的“囚”是指的哪里吗?(关押革命者的牢房,渣滓洞)“囚”的人是谁呢?(叶挺,革命者) 4.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叶挺,板书)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叶挺将军的资料和诗歌创作背景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叶挺将军?(一生答)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谁再来简要地说一说。(一生答)教师简单评价。(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反动派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关他的那间囚室既黑暗,又潮湿,冰凉的地上,铺着几把发霉的稻草,上面尽是臭虫和跳蚤,叶军长受尽了折磨。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国民党反动派挖空了心思,耍尽了手段,可叶挺坚贞不屈。蒋介石气急败坏的把叶挺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在那里,叶军长受尽折磨和迫害,过着非人的折磨。更使叶挺苦恼的是身居囚室,不能驰骋抗日战场,不能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他越想越气,越想越怒,因而,拿起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正气浩然的《囚歌》。) 思考: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组讨论) 7.指名回答(1—2生)。好,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齐读)

囚歌三首

拓展阅读 《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 文本解读: 这三首诗都是作者在身陷囹圄之时,面对着国民党的血腥迫害,坦然面对死亡,宁死也不愿背叛人民、背叛党的英雄写照,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时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这三首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富含深情,表达作者的豪迈气概和一腔爱国热情。 课前预习: 1.运用诗歌的朗读技巧,熟练朗读诗歌。 2.了解作者及其相关背景。 3.初步感受作者精神境界。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及其相关背景。 2.运用诗歌的朗读技巧,熟练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体会作者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评价任务: 1、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结合诗句作品中作者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回顾革命英雄: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罗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伏契克的报告文学《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尼契的小说《牛虻就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的为信仰视死如归的赤子之心,今天我们学习几位革命者的诗篇,来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认识革命英雄: 学生介绍: ★学生1: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学生2: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4年11月9日,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时年39岁。 ★学生3:陈然(1923--1949),河北人。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任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特支书记,1948年四月被捕,1949年10月28日被国民党反对派杀害。 三、朗读诗歌——感受英雄气质: 1、诵读指导、标注节奏。 明确朗读要求: 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感情的把握、节奏的划分等。

《囚歌》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囚歌》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使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精练、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理想信念和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4、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有关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 (一)释题,介绍作者 1、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中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课前安排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在交流时,学生不仅互相传递信息,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还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了一些处理信息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接读课文,注意正音。评价读得怎么样? 3、齐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 (本文是一首诗歌,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朗读上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把诗歌读通读顺,读出诗的节奏,为下一环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升华做好铺垫,从整体感受诗歌内容。)(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刚才我们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那么请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2、读文质疑: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这不是矛盾吗?在小组内读一、二节诗,讨论刚才的问题。(小组交流,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全班汇报) 相机理解“人”、“狗”、“一个声音”、“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的喻意。体会如果从狗洞中爬出就失去了人的尊严。 (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抓住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诗中有两个自由,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为突破口,让学生去质疑探究,通过对比,体会两个自由的含义。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去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3、指导朗读第一、二节诗 (1)(课件出示从电影中剪辑的一幅图:革命英雄图,叛徒形象图,丑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形象图)引导学生看图,联系诗歌,说说他们之间会说什么?(生自由说,感悟第一节内容) (2)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叶挺却作了坚定的回答!(生齐读第二小节)(课件出示:叶挺将军在牢房内的生活照)假如你就是叶挺,此时此刻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说)让我们怀着对革命者无限崇敬的心情来朗读这一节。(师引读该段)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以读为主感知课文。这样不仅增加了读

囚歌教学设计 详案

《囚歌》教学设计 成都市太平寺西区小学白晓鸿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识字学词,并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手段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导学单:叶挺生平简介、诗歌创作背景资料;生字组词; 2.《囚歌》PPT课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4分钟)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七单元“尊严”。同学们会读这个词吗?当老师写下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神圣感,一起读一读。你能用“尊严”组个短语或说一句话吗?(1—3生)简单评价:是的,尊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甚至超越生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尊严”的诗歌。(PPT出示课题:《囚歌》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3.解析“囚”字。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诗歌里的“囚”是指的哪里吗?(关押革命者的牢房,渣滓洞)“囚”的人是谁呢?(叶挺,革命者) 4.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叶挺,板书)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叶挺将军的资料和诗歌创作背景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叶挺将军?(一生答)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谁再来简要地说一说。(一生答)教师简单评价。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9分钟) 1.这是一首诗歌,但凡学诗歌,都应重视读,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读加深对诗歌

囚歌课文分析

囚歌课文分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囚歌》课文分析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课文分析: 第一节写出了革命者面临的是坚贞不屈与苟且偷生的考验。“人”在这里指坚贞不屈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里的叛徒。“一个声音”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声音。朗读这节诗应注意“紧锁”、“敞开”对比的语气。“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读出敌人引诱革命者投降的语气。 第二节讲革命者坚定的选择。“渴望”表现了革命者对自由的迫切希望。“深深地知道”是说彻底地、真正地懂得。革命者决不能为了活命而向敌人屈膝投降。 第三节表达了对革命蓬勃发展,扫荡黑暗世界的热烈期望和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决心。“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的烈火,指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革命力量。“活棺材”比喻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这句的意思是:为了坚守革命气节,宁愿献出生命,让革命的烈火把这样的牢狱连同自己一起烧毁。“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说的是自己在革命烈火中,在革命者的流血牺牲中,得到永久的生命。 赏析: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着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开阔空间。随后的“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了了八个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骄狂、阴险、狰狞的嘴脸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律已的法则。“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诗人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诚可贵,然而,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远是畜牲。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法西斯的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 对于自由的信徒,革命的斗士,死亡并不是什么骇人的东西。他们明白,在被囚的那一刻,他们已与死亡比邻而居。志士的被囚,对很多人来说,这便可能是他们整个抗争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无惧于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辉煌。叶挺高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便大有此种意味。实际上,在他们选择成为自由斗士的开始,他们便已领悟到这选择与死亡之间存有割不断的脐带。“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也可看作是自由的斗士在思考自己最后的行程时向世人豪迈的告白。事实也正如诗人自己所预言的,叶挺将军逝世后,他的英名彪炳史册,永垂不朽。 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曾如此评价叶挺将军的《囚歌》:“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叶挺将军的这首诗,曾被谱上乐曲,与文天祥的《正气歌》一起,被囚禁在这所法西斯集中营中的志士们所咏唱,维持着他们作为人的不可摧折的尊严。

囚歌

囚歌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诵方法。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的内容。重点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的选择,体会诗歌两个“自由”的内涵。 教学难点 1.学习诗歌的朗诵方法。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941年的“皖南事变”叶挺被蒋介石无理扣押后,被关入桂林一个潮湿的山洞中,他为表示抗议拒绝理发。一年多后,蒋介石认为他尝够了苦头可能会被软化,下令押往重庆。叶挺下飞机时头发胡子都很长,手持一盏油灯。别人问白日为何举灯,叶挺回答说天还未明,对国民党的黑暗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到重庆后,蒋介石当面劝他\'悔过\',还许以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叶挺断然拒绝,只要求释放被囚的新四军人员。蒋介石恼羞成怒,又把他关入\'中美合作所\'单独监禁。直到1946年才在中国共产党的营救下释放,可是,一个月后,他同夫人一起坐飞机回延安,因飞机失事而牺牲,毛泽东为他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就是叶廷在狱中写的诗歌。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二检查生字 1、形近字组词。 囚(囚犯)棺(棺木)敝(敝帚自珍) 因(因为)官(官司)敞(宽敞) 2、辨析多音字。 热血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2)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3)人:坚定的革命者。 (4)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5)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6)活棺材:监牢。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三解题 课题中的“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1(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囚歌》

原文版 囚歌 (根据作者手迹抄录)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课文版《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作品简介: 《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被囚禁在重庆的渣滓洞时期作的一篇白话述志诗。这篇诗作于一九四二年。该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版本注释: ①原文版:该文收入在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黑牢诗篇》里,对照其诗句,与原件无异,这首诗稿现在存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注释:这首诗是叶挺囚禁在重庆红炉厂秘密囚室时写的。由叶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 ②课文版:这是中国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原文。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该文与中国中央电视台2003年8月18日发表的《囚歌》内容一样。 注释:这首诗收入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里。该文是第18课《革命烈士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同时也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中。

写作背景: 作者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非人的酷刑,仍坚贞不屈。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广泛传诵的千古绝唱。 作品赏析 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之名句,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的这种本能的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者。然而,他们又怎会知道,他们所给予的“自由”和革命者渴望的“自由”之间有着何等的差别?这种诱惑在像诗人这样坚贞的革命者面前,起不了任何作用。革命者正是因为要为更多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身陷牢狱,也义无返顾。现在虽然失去了人身的自由,但如果失去这种“小自由”而能换来更多人的“大自由”,那有什么可以顾惜的呢!古人说:“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而诗人正是这样一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堂堂正正的革命志士。他写道:“我渴望自

《囚歌》

《囚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指导朗读的幻灯片或挂图。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设疑自探 同学们,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可是你们知道吗?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面对毒刑拷打,坚贞不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能说出几个吗?看见他们,你们有什么感受?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课文。(师板书课题)读课题,读后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自探提示: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简要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2、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3、人:坚定的革命者。 4、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5、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6、活棺材:监牢。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二)指导朗读。 1、确定停顿处。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三、初读诗歌,了解背景、诗题 1、了解作者生平。 《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叶挺是广东惠阳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2、解题。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诗歌读一遍,想一想,课题中的“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四、小结本课 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什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出示自学提示: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的词句,把自己的体会及时批注在旁边。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课文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浮于表面,所以要在充分的朗读中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比较准确地认识革命英雄的气节。 二、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人的精神的建设,这种建设要在语言文字的感受与运用中存在。所以本课教学应当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走向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 三、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革命而献身的豪情。 2.抓住语,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内涵。 四、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囚歌”)请学生读课题。观察“囚”的写法,从字面看“囚”该怎么解释?交流对“囚歌”的理解。 (二)回顾历史,了解叶挺 1.回顾历史:为了谋求人民的幸福,建立新中国,无数革命英雄,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

命,有的被捕入狱,经受着敌人的拷打和迫害,但他们始终坚贞不屈,顽强地斗争着。(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2.了解叶挺: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叶挺的资料。(在交流汇报中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初读诗歌 1.自由读文,感受叶挺的革命气节。 2.小组读文,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发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 ①诗中“人”、“狗”、“门”、“洞”、“活棺材”、“地下的烈火”各指什么? ②作者用什么手法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对比) 3.指名朗读课文,小组竞赛朗读。(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诗人的品格,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四)细读诗歌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2.学生提问,筛选出中心提问:叶挺想要的“自由”和敌人给予的“自由”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区别? 3.小组阅读诗歌,并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予以指导,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两种“自由”的区别。 4.小组交流汇报。 叶挺的自由:坚持真理,坚持自己的革命信念,做革命者、真正的人的自由。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们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毒刑拷打写下来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 1、形近字组词。 囚(囚犯)棺(棺木)敝(敝帚自珍)

因(因为)官(官司)敞(宽敞) 2、辨析多音字。 热血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2)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3)人:坚定的革命者。 (4)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5)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6)活棺材:监牢。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三、初读诗歌,了解背景、诗题 1、了解作者生平。 (1)师:《囚歌》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呢?(叶挺) 谁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 (2)指名回答。 (30教师简介作者。 《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 叶挺是广东惠阳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 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2、解题。 (1)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诗歌读一遍,想一想,课题中的“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2)指名回答。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3、师: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囚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