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西域文化体系之——敦煌文化

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敦煌是艺术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敦煌又是文献的宝库。在这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这里成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为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保护、研究工作。

1900年农历5月26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这个藏经洞,那些古代文献赫然堆满整个窟室。由此,产生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敦煌学"。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单位,以其丰富的馆藏,为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敦煌是全人类的敦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敦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汉之前,这里居住着月支、乌孙等民族。西汉初,漠北的匈奴赶走月支,占领敦煌。元狩二年(前121)西汉军队打败河西匈奴,敦煌与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西汉在敦煌设郡,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

四郡。在敦煌之北修筑了长城,在西部设立了阳关、王门关。从此,敦煌成为西域进入河西走廊与中原的门户和军事重镇。为了巩固敦煌的战略要地,政府从内地移民来此定居,调遣士兵屯田戎守。西汉王朝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经过东汉王朝与曹魏政权的继续经营与开发,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中原文化在这里生根和发展,儒家经典得到传播。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传到了敦煌,西晋时号称“敦煌菩萨”的译经大师竺法护及其弟子在此译经传教。

十六国时期,先后由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个政权统治敦煌。此时中原大乱,战争频繁。唯敦煌相对平安,人口增加,中原与河西走廊的百姓避乱在此,中原汉晋文化在敦煌与河西走廊得以保存和延续。中原传统文化在敦煌已十分成熟。与此同时,西行求法与东来传教的佛教僧人都经过敦煌,促进了敦煌佛教的发展。敦煌莫高窟应运而生。此后,北魏宗室东阳王元太荣、北周贵族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刺史,信奉佛教,莫高窟的开窟造像活动逐渐发展兴盛起来。

隋代统一南北,击败西北的突厥和吐谷浑侵扰,保持丝路畅通,商贸繁盛。文帝和汤帝倡兴佛教,今天下各州建造舍利塔,瓜州也在崇教寺(莫高窟)起塔,宫廷写经也传至敦煌。短暂的隋代,在敦煌大兴开窟之风。唐王朝前期扼制了西域最大的威胁——西突厥的进犯,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和安西四镇。为加强军事防卫,在敦煌和河

西走廊设立豆卢军、墨离军、王门军、赤水军、建康军等河西十军,使敦煌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丝绸之路全线畅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敦煌石窟的营造达到了极盛,敦煌文化进一步凝聚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以及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文化。

天宝十四年(755)发生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而衰,吐蕃乘机攻占陇右、河西。建中二年(781)吐蕃占领沙州,推行吐善行政、经济制度和习俗,同时,大力抉植佛教,佛教势力迅速膨胀,推动了莫高窟继续兴建。

大中二年(848)沙州张议潮乘机率兵起义,陆续收复伊、西、瓜、肃、甘、凉等十一州,并遣使奉表归唐,被唐王朝册封为归义军节度使,从此开始了归义军长达200多年的统治时期。张氏归义军政权恢复唐制,推行汉化,使敦煌的政局得到了稳定,佛教在张氏归义军政权的保护下,继续兴建寺院和石窟。宋乾化四年(914),曹议金接替张承奉政权在瓜沙二州六镇地区重建归义军政权,一直保持与中原王朝的密切来往,接受中原王朝封号,奉中原为正朔,利用旧日唐朝在各族人民中的声威,以求在西北各民族中树立自己的地位,又以和亲的方式,东与甘州回鹘,西与西州回鹘、于阗政权结好。曹氏政权与中原王朝及周围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良好关系,不仅保持境内相对稳定的局面,且共保丝路畅通,促进了敦煌与中原和西域佛教文化的交流,为敦煌佛教艺术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宋景祐三年(1036)和南宋宝庆三年(1227),敦煌先后为党项羌和蒙古族占领。西夏和蒙元统治者笃信佛教,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

要地,依然受到重视,仍有建造。但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蒙元疆域的扩大,敦煌失去了中西交通中转站与西域门户的重要地位。莫高窟也告衰落。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心灵创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敦煌莫高窟劫后余生的文物才得到了真正有效的保护和科学合理的利用。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敦煌文物保护事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灿烂的敦煌文化遗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敦煌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敦煌文化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敦煌文化必将在新世纪发扬光大。

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现状谈文化遗产的保护

敦煌莫高窟的现状谈对莫高窟的保护 【摘要】对古迹而言,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两架马车。虽然敦煌莫高窟现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石窟依然受到威胁,本文将从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展开阐述。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保护 一、莫高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半数壁画存在病害洞窟石壁局部分离,它是莫高窟壁画最危险、损害最大的疾患。经历 了1000多年的岁月,目前敦煌壁画中约1/3至1/2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莫高窟约有106个洞窟、1246平方米的壁画有白粉层起甲病害。一半以上患有被称之壁画“癌症” 的酥碱病。而颜料层龟裂、霉变、脱落、空鼓等问题也使壁画保护面临巨大挑战。“起甲”是指壁画白粉层及其上的颜料层发生龟裂,进而成鳞片状卷翘,甚至脱落。起甲后的壁画给人的感觉是得了牛皮癣。酥碱从窟脚向上侵蚀,卜面的壁画也就无所依托而脱落。连窟体带壁画的变酥,让人根本无法对其施加外力。 2、游客过多不堪重负。敦煌莫高窟正式对外开放始于1979年。20多年来,先后有8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万人次游客来此参观。近年来,莫高窟旅游人数明显呈上升趋势,每年接待量已超过30万人次,预计未来5一10年内,到敦煌莫高窟旅游的人数还会迅速增加。由于游客身上携带一定的水汽和温度,过多地进入洞窟参观,极易引起洞窟内温度、相对湿度、墙体表面温湿度及窟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这样不但会使壁画产生酥碱,也可能会引起壁画颜料变色。除此之外,参观者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也是敦煌保护任务艰巨的一个原因。2004年“五一”期间,敦煌研究院对游客参观藏经洞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监测,发现了在18212人的总参观人数中,共有708人触摸了壁画,占参观总人数的3.9%。 3、莫高窟环境的脆弱性。石质性的文物从外表上看它们很结实,但是在环境面前,它们脆 弱,对环境的要求也非常敏感,尤其是酸雨对它们的影响。当有酸雨降临时,如果不对石刻加以保护,酸雨落到石刻上,石刻就会风化,形成粉末。而它们在人文环境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脆弱性更是显而易见的。怎么样深刻认识文物环境的脆弱性,并对它加倍保护,就是文物保护的核心问题。 二、莫高窟现状问题的相关对策 1、采用数字技术挽救洞窟 樊锦诗最先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传统的实地临摹在速度和质量上己经不能适应壁画保护和记录的需求,而简单的摄影和录像又难免发生失真等问题,新的数字技术正好弥补这些缺陷。它的真实录入、易于传播和无损复制等特点,将是永久性完整保存珍贵文物信息的最佳手段。从匕世纪9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始了“数字敦煌”的探索和研究,目前他们在文物图像采集与保存、文物历史复原、洞窟虚拟模拟、壁画图案创作等方面已经取得并掌握了一套成熟的技术和经验。1998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合作,正式开始了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拍摄。这种采用最先进数字技术拍摄的图像,不但逼真、清晰、质量高,而且抓住了石窟艺术中的许多精妙细节,包括在自然光中看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被背屏和中心柱等阻碍视线的建筑所遮挡的壁画。在研究人l54员的努力F,目前己经完成莫高窟22个洞窟的测量、拍摄和编目工作。数字技术无疑是永久性、无损害保护敦煌遗产的最佳手段。 洞窟的计算机虚拟漫游试验。正在打造的莫高窟虚拟漫游系统中,石窟外景采用了系列照片,支持外景环视和贯穿式漫游,弥补了传统跳跃式漫游的不足;洞窟漫游模型采用混合三维和二维建模技术,图像更逼真,自由度、真实感大大提高;石窟建筑结构采用三维建模

敦煌石窟简介

敦煌石窟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1924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其中一些贪官私藏了一些,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最后只剩下八千多件了 敦煌壁画以北朝和唐代为最盛。北朝壁画多“本生故事”,宣扬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扬的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敦煌石窟中以莫高窟建窟最早,内容最丰富。其余石窟,均系莫高窟的分支,西夏和元代的作品还可补莫高窟之不足。敦煌石窟上起十六国,下迄清1000余年间连续不断,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敦煌石窟艺术体系。 莫高窟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塑像和绘画。这里的塑像是泥塑,不同于云冈和龙门的石像。这主要是因为三危山石质较粗,不能凿成佛像,所以工匠们才用泥塑。相传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而现存最早的洞窟开凿年代应为北凉(5世纪初),此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由历代艺术家和能工巧匠累积完成,因而也呈现出不同时代的风格。北魏时期的塑像,体格高大,额部宽广,鼻梁高隆,眉眼细长,头发呈波浪状,袒露着上身,留下了印度艺术的浓重印记。隋代的塑像,面相丰满,鼻梁相对稍低,耳朵相对加大,脸部线条柔和了,整个身体比例虽然还不尽相称,但已中国化了,体现出一定的民族风格。唐代,莫高窟的雕塑达到了顶峰。这些雕塑完全抛弃了模仿痕迹,面容温和慈祥,神情庄严从容,服饰华美。天王像表现了男子的健美,让人感到威严、正直、勇猛、坚毅;菩萨像身段秀美,面庞圆润,嘴角带着微笑,胸臂袒露,衣裙轻薄,形象酷似现实中的妇女。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举世闻名的佛教遗址,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东向三危山。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十四世纪,边续千年凿窟造像不断。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各个朝代,形成南北全长1680米的石窟群,共存洞窟700多个,其中有彩塑和壁画的洞窟492个,彩塑2000多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木构窟檐五座。莫高窟是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宏大、历史最久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良好的佛教遗址。 莫高窟各窟均由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综合构成。洞窟建筑形式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壁画内容丰富博大,分为佛教尊像画、佛经故事画、佛教史故事画、经变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七类,是古代社会历史形象的反映。精美的彩塑与壁画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技价值。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发现了藏经洞,出土了四至十四世纪的文书、刺绣、绢画、纸画等文物4万余件。其中文书,大部分是汉文写本,少量为刻印本。汉文写本中佛教经典占90%以上,还有传统的经史子集,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官私文书"等。除汉文外,还有古藏文、梵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敦煌文书的发现是研究中国与中亚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文学、艺术、科技等的重要资料。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后历经劫难,大批敦煌文物与石窟中的一些壁画和彩塑,先后被英、法、日、俄、美等国的盗宝者劫运国外,流散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图书馆与博物馆。这是"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本世纪初以来,以藏经洞出土文书与敦煌石窟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敦煌学"在全世界兴起,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一门显学。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44年,在莫高窟设立了保护研究的专门机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大为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环境治理渐入佳境旅游市场悄然复苏 ——敦煌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酒泉调查队马雪峰) 敦煌是飞天的故乡,敦煌艺术的发祥地。以莫高窟、月牙泉为代表的旅游景点,是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黄金线路,同时也是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敦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东方历史艺术、大漠奇观、民族风情、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组合相得益彰的旅游强市。先后荣膺“感动世界品牌城市”、“人民最满意城市”、“国家旅游名片”、“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市”、“中国自驾车旅游十大目的地”、“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等荣誉称号。2007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0万人次,同比增长16.85%,实现旅游总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14.74%。 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在自然灾害、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多头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旅游人数急剧下滑。至2008年底,接待游客人数下降三成,其中境外游客下降四成。 3月25日至3月27日,酒泉调查队一行四人,按照甘肃调查总队的安排,会同敦煌市统计局、旅游局,深入敦煌市莫高窟、月牙泉两个景点及多家旅行社和宾馆饭店,对当前旅游市场的现状、问题和金融危机影响及应对措施等进行了认真地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敦煌以“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目标,以旅游促开发、以开放带旅游,加快软硬件设施建设,创新宣传促销方式,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健全规范旅游市场,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旅游交通四通八达。敦煌铁路建成投运,开通了敦煌到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酒泉五条线路;境内公路是通往新疆、西藏、青海的交通枢纽,313线高等级公路已全线贯通投入运营。敦煌机场开通了13条大中城市的航线。2007年10月,敦煌机场国际联检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敦煌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暨首架国际包机正式通航,使敦煌成为全国第二个开放航空口岸的县级城市。 (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新建了阳关大酒店、邮政宾馆、月影宾馆、东方宾馆、楼兰宾馆、飞天大酒店等一批新的旅游接待宾馆。目前,敦煌市已拥有各类宾馆饭店128家,其中星级宾馆32家,标准床位12000张;拥有国际国内旅行社及驻敦分支机构65家,持证导游832人。 (三)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采取BOT等开发模式,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渥洼池绿洲旅游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观光区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五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同时,积极开发了民族风情体验游、农家田园风光游、大漠骆驼游、民族歌舞等一批娱乐性、健康性、参与性强的特色旅游项目。今年,将省杂技团、敦煌市艺术团、敦煌电影院

敦煌市文化艺术产业园区

敦煌市文化艺术产业园区 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艺术类 打造魅力敦煌建设艺术之都 敦煌市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敦煌文化艺术开发区有专门的管理委员会,管理人员有17人,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公共服务场地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总数达到80家,其中文化企业达到75家,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企业有敦煌飞天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敦煌博物馆、敦煌自然博物馆、敦煌民俗博物馆、敦煌书画院、敦煌大乘艺术公司、敦煌美术院、敦煌画院、敦煌历史博览园、敦煌夜光杯厂等,主要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敦煌乐舞、敦煌旅游工艺品和绘画、雕塑、摄影、书画艺术创作培训、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交流、文物展览、沙画制作、奇石展览、古玩交易等。2008年敦煌文化艺术开发区经营总收入达到8000万元,其中文化企业总收入达到7200万元,2008年经营收入大于1000万元的企业有敦煌市月牙泉风景管理处和敦煌飞天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二、总体规划: 我们按照“边规划、边培育、边建设”的思路,采取“一区多点、整体推进”的方针,科学确定敦煌文化艺术开发区的建设重点,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和产业基础,遵循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发挥优势、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建设“一圈一带四区七基地”,从而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效益明显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总体格局。 “一圈”:以敦煌市区为中心,向南辐射杨家桥乡,形成敦煌文化艺术产业圈,主要开展以下六项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大型杂技剧《敦煌神女》商业化演出。每年旅游黄金季节,在敦煌大剧院开展大型杂技剧《敦煌神女》专业演出活动,并策划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进行《敦煌神女》精彩片段和融民族风情、敦煌乐舞于一体的文艺演出,并向中外游客提供敦煌风味小吃,丰富景区旅游内容,并不断创新形成新的文化品牌。 二是坚持举办敦煌国际飞天文化旅游节。坚持举办每两年一届的敦煌国际飞天文化旅游节,以此为契机,邀请国内外艺术院校、专业团体来敦煌举办或参加独具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大赛,同全国乃至国际化的葡萄节相结合,在鸣沙山、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玉门关等景区举办敦煌国际葡萄节,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举办敦煌服饰、葡萄研讨会,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参与,逐步将飞天文化旅游节打造成一个国内外知名的节会品牌,积极争取修建专业比赛或会展场馆,逐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三是集中开展广场文化演艺活动。每年旅游旺季在敦煌风情城、党河风情线、月影广场等城市广场,组织业余演出团体和城乡自乐班,把群众文化和敦煌旅游相结合,进行歌舞、戏剧和敦煌曲子戏演唱等文化活动,适时邀请国内外较高水平的演出团体进行具有异域风情和民族风情的演出活动以及开展民间绝活、技艺展示活动。 四是组织开展敦煌乐舞演出活动。常年在敦煌宾馆、太阳大酒店、敦煌山庄、沙州阳光大酒店等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开展以敦煌乐舞为主的旅游演艺活动。

敦煌学习心得

心得体会- 从钱币上看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50多米高的崖壁上。敦 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洞窟层层排列。据考证,洞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一座规模大、内容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系统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多个朝代的艺术风格。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灿烂的时代,那雄伟浑厚高达几十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不使人印象深刻。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 敦煌莫高窟也算得上是一个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如今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建有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洞窟,既保护了洞内的文物,又丰富了参观内容。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磐事迹的造像。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唐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佛经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另外还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等,世间万象,林林总总。 莫高窟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的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教学等领域,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该图出自敦煌莫高窟第328窟壁画。画中菩萨一腿下垂作“游戏坐”式,这种随意安坐、活泼舒坦的像式,显然是世俗化的一种表现。肌肤丰润,体态自然,裙饰华丽,胸前的璎珞、臂戴的金钏细琢精致,使造型呈现出一种和谐、淡雅的美感. 此币正面图案的盛唐菩萨像,采用了无边高浮及喷沙工艺,整个币面层次分明,极生动的再现了菩萨优雅、闲适的举止,背面图案为敦煌莫高窟九层楼主景。 此币曾荣获2003年“世界硬币大奖”最佳银币奖,可见工艺之精湛,对于收藏者来是值得拥有的一枚佳币。

敦煌文化传承的价值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一位已在敦煌参加工作半年的大学生,我深爱着这片热土,作为敦煌的儿女无时时刻刻关注着敦煌的变化和发展。 我在大学读的是城乡规划专业,由于这个原因我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接触到大量敦煌历史变迁的知识。我们不仅拥有极具文化魅力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石窟,而且在保护和发展敦煌石窟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专家、学者甚至是群众。时至今时今日,他们和他们的后人仍然不辞辛苦的奋斗在敦煌石窟保护和发展的前线。同时他们也创造了一种精神,一种艰苦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精神无疑增加了敦煌石窟的文化精神内涵和魅力。 近几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敦煌党校举办的“敦煌文化讲座”,主讲人马进驰先生对敦煌文化讲述让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作为一个口口声声说热爱家乡的学生,我发现我多家乡的认识竟是如此缺乏。连自己的家乡都不了解,何谈热爱家乡? 我们有举世瞩目的文化瑰宝,我们有让世人赞叹的精神财富,作为敦煌人民的一份子,我们有历史的责任去发扬它,传承它,但这一发扬和传承如何体现在敦煌人民身上,我们需要深思,我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节敦煌学概论课,课程时间安排在升国旗后的第一节课。

二课程内容应浅显易懂,既方便教学的开展又有利于学生理解,让历史老师或者语文老师做好相应的准备就能授课。 三在期中和期末和其它课程一同考试,成绩计入综合成绩,并与升学挂钩。 四每学期给学生安排一次敦煌文化的游学,并配备讲解员,去敦煌文化的载体(比如莫高窟)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接受敦煌文化的熏陶。 敦煌文化的魅力的继承和发扬不应该局限在一小部分社会群体身上,他是我们青年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敦煌的少年和青年们在敦煌学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对个人来说是种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教育,也是文化和历史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文化层次的提升乃至升华。其次对这座旅游城市而言是城市内涵和魅力潜移默化的提升,因为我们的学子大部分要都要去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学府求学,他们走出敦煌就是外界认识敦煌的窗口,是这座城市最实在的名片,他们是素质影响着敦煌的形象,也间接影响着敦煌的旅游业。最后,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要认识到敦煌文化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将敦煌文化和精神千秋万载的传承下去。 在倡导科学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响应着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若能实现这一愿望,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对得起创造这一切灿烂文化的先贤们,也没辜负一代又一代在艰苦卓

谈谈敦煌文化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赏析 谈谈学习敦煌文化 学院:旅游学院学生:张麟磊学号:021 摘要:敦煌莫高窟历史悠久,它以佛教文化精髓为主,期间经过了近千年的开凿,有近五百个洞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三大艺术特色。是我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传入、发展的重要的基地,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习俗、民族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佛教文化、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要道。 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今甘肃省敦煌市,是我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敦煌莫高窟位于古代路上丝绸之路的中心位置。被接天山、准格尔盆地,南接青藏高原、祁连山脉,西接塔里木盆地、中亚。东接河西走廊、关中、中原、黄河长江流域。因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处于交通要冲。且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对中西贸易、文化交融起到了桥梁作用。 历史上的西域,生态环境很好。虽处内陆地区,但塔里木内河网密集,树木丛生、气候温和湿润,绿洲也就随处可见。可见,当时的西域是一个非常适宜人居的地方。加以位置处于东西贸易的十字路口,发展起诸多的小国也就不足为奇。例如:楼兰古国;精绝国;古格王国等等。所以,敦煌莫高窟的出现就是一个必然了。 随着汉武帝时期使者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的屏障。史学家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逐渐古印度文明也伴随着路上丝绸之路这条路线无声的传入到了我国,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属佛教了。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时至东汉,从西域回来的一匹白马驮着佛家经文《四十二章经》来到了首都洛阳,就地就修建了一座白马寺。白马寺的建成标志着佛教正式的在我国暂稳了脚跟,佛教从此也开始了它在我国的地方化、民族化。“永平求法”,佛经大量译出,佛教也就在我过广为流传。 敦煌莫高窟最早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直至清康熙四十年(1701),期

以文化为魂,打造“敦煌”品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2073786.html, 以文化为魂,打造“敦煌”品牌 作者: 来源:《检察风云》2019年第05期 上海是中国民族乐器文化的发展重镇,1956年,上海民族乐器业实行合作化,86户民族乐器制作坊合并为7家生产合作社。1958年,合作社经过调整,改组成立三家地方国营工 厂。其中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为制作拉弹吹打四大类乐器的综合性民族乐器厂。2018年,上海 民族乐器一厂喜迎六十华诞,六十载风雨兼程铸辉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已发展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拥有著名品牌“敦煌牌”。 60年来,“敦煌”乐器人践行工匠精神,扎根于上海这片“海纳百川”的热土,竖起“文化营销”的旗帜奔赴向前,将民族乐器制作与当代文化相融,推动中国乐器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让中华老字号“敦煌”品牌更加响亮,成为上海乃至中国乐器行业的一个“金招牌”。 2018年,在由上海品牌国际认证联盟颁发的首批“上海品牌”名录中,“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赫然在目,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老字号乐器制造企业却是以四大品牌中的“上海文化”取胜。制造业与文化业,两个不同的产业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实现了互融,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回看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灵魂。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抓住乐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級的宝贵契机,竖起“文化营销”的大旗阔步前进,将民族乐器文化渗透到文史馆展、社会公益、演艺、教育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制造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跨界融合的服务体系,努力让民族乐器文化“活”起来。 以文化为主线,塑造品牌形象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不仅是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承者,也是乐器文化的弘扬者,致力于将“敦煌”品牌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自主品牌,要让中国人喜欢,让外国人竖起大拇指。对此,企业实施文化营销战略,建乐团、办艺校、编印书籍,开展了“敦煌杯”“敦煌国乐”“敦煌之夜”“敦煌大讲堂”系列百余项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民乐文化的热潮。2018年7 月,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六十周年厂庆活动转战大美敦煌,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敦煌艺术文化的敬意,开启了“敦煌国乐”大型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系列活动。7月18日,在鸣沙山下、月牙泉边,300多名身着传统服装的乐手在晨光初升的大漠上共同呈现《长城随想曲》和《敦煌

敦煌旅游攻略

敦煌旅游攻略 我曾以为敦煌是博雅庄肃,却不料邂逅她恬散的容颜。野马尘埃,唯她从容雅定,龙荒百寂,唯她宠辱不惊,故思庄生语,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题记 身为甘肃人,古丝绸之路是养育我们的地方,在西北宽广辽阔的土地上,有那么一片奇迹—多元异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土地。如果用诗来描述,该有多美: 如是我闻。佛于万千沙海现金身。于是我自丝路东来,只愿于尘烟之中,见佛一面。 高昌回鹘,火山沟壑,有千佛洞。佛影疏离,顶光沦翳,我从诸佛碎影前走过,再回首时,浮光眩眼,洞门处普照,我以为自己可以窥见阿兰若。 若如是,便让我提灯前行,不求经书日月,粉黛春秋,但愿空山夜寂,荒寺阴森,以昏暧火烛暖佛之面。 然,我施施然地来,又施施然地去,不知是眼中无佛,还是心中无佛。 火山很热,这万千尘色,若阳炎梦影,使我不敢出声。阎浮提与毁弃的藻井重叠,我身与经变的画面重叠,仍是看不清,这昏莽芜荟的三千大千世界。 我仍是踽踽而行,执着在前世今生的桎梏里,遂惶惶不得终日。野云蔓草,无非是些斑白点翠的浮影,游荡得远了,那戈壁化作绵延狂沙,莽莽入天。 没有水。往来于河西走廊的粟特人仰起头,众星如熟透的无花果,落入乾闼婆虚渺的城,钩月如点绛,烧尽的红珊瑚下金丝鸟的绝唱,交错的夜光杯中琥珀色的佳酿。 可这夜的城邦,又岂是梦中的汉唐?

十喻俱散,五蕴皆空,干裂的唇瓣边朱丹一线,破灭的玉杯前黄土一抔。 佛仍浮泛沉沙中,我亦不能停留。 我想我会去往很多地方,但终有一处倾葬我所有浅薄的妄想,那一处,叫荆楚。 我想我亦到过一些地方,且真有一处令我凭空生出诸多幻想,这一处,叫敦煌。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到一次敦煌,不到敦煌,岂知华夏文明之华盛渊深,不到敦煌,岂知佛国净土之暐烨堂皇。 1.地理位置与气候。 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敦煌市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这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9.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9.3℃(1月),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 2.交通。 敦煌市现有一机场—敦煌机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镇,是国内重要的旅游支线机场,机场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如果要领略更多的西北风光,那么火车是非常好的交通工具,而甘肃省会—兰州则是很好的中转点,可以在兰州稍作休息,兰州的美食与地域风貌值得一看。 3.出行时间与天数。 敦煌旅游最佳时间段是5月-10月,其他时间段气候过于冷,南方的游客不易出行;出行天数为 4 天。 4.旅游线路:

浅析敦煌市旅游发展

甘肃联合大学学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敦煌市旅游发展 作者:李婷 指导老师:殷姿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 旅游管理专业 2010 级 三年制旅游管理班 2013年 6月1日

浅析敦煌市旅游发展 内容摘要:敦煌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文化艺术和丝路风情,为旅游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本文就敦煌市的旅游发展现状,提出问题并研究了相关对策。不断加快旅游深度开发,促进旅游转型升级,使旅游业长足发展。 关键词:敦煌;旅游业;解决措施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相接。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全市总人口18.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4,农业人口14.25万人。敦煌市凭借其奇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发展机遇, 现已成为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因此,对敦煌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其旅游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敦煌的旅游发展现状 1.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敦煌是一个旅游城市,它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它能够发展旅游业的大前提。依托众多的历史遗迹和自然人文景观,目前敦煌市初步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博物馆景区、阳关渥洼池绿洲旅游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观光区、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等五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和“石窟艺术”、“古关古城”、“大漠奇观”三大旅游品牌,先后推出了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7个旅游线路,同时,敦煌市还积极加强与丝路沿线城市及周边县市的营销合作,整合旅游资源,联合推出了丝路文化游、古关古城游、民族风情游、大漠探险游、度假休闲游、宗教艺术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有力地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效应。 2.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敦煌市现有各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287家,经营范围涉及文化旅游、音像影视、网络文化、演艺娱乐、艺术培训等文化产业体系,形成玉器、工艺骆驼、木刻画等12类3000多个品种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个,

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4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7年12月31日晚,在中国传媒大学超高清4K演播大厅举行的“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跨年直播盛典(2017—2018)”上,敦煌市获“2017中国年度文化影响力城市”殊荣。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代表敦煌市登台领奖。2015年7月7日—9日,我在敦煌市。敦煌:用“新模式”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4年6月14日中国旅游报 □本报驻甘肃记者张陇堂 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不能简单模仿东部发达地区、走大规模城市建设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必须走出一条以有限容量为先决条件,以快速增长为基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内涵型巧增长”发展之路。“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雅丹地貌、玉门关、榆林窟、阳关……敦煌市的旅游资源在甘肃独树一帜。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就是要把敦煌变成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敦煌的旅游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敦煌市旅游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张健说。2014年6月前不久,甘肃省出台《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敦煌将以文

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为前提,探索文化与经济、社会、生态、旅游、科技深度融合的绿洲经济科学发展新模式。敦煌拥有世界级的文化资源,既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重要节点城市,是甘肃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就一定不能回避敦煌的差距和问题。过去,我们总是站在甘肃看敦煌、对照过去看敦煌;现在,我们必须要以世界胸怀、国际标准、名城目标来审视敦煌。”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2015年12月任甘肃省文化博览局副局长、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说。 他这样看待敦煌的差距: 城市功能紊乱、服务设施不全,城市四条大街背后多是棚户区,市民游客停车难、如厕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没有会展中心、专业剧院、健身场所。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玉门关遗址、雅丹景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旅游服务设施几乎空白。 文化没有有效地传承发展,还停留在洞窟里面、学术层面,没有转化成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精神文化产品。 交通条件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敦煌机场设计客运能力为30万人次,在2012年就已经突破;距离敦煌最近的高铁车站——柳园站,通往敦煌的道路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将来会

赞美甘肃、大美敦煌

《大漠敦煌》 男:我多想带上装满梦的行囊、牵一只骆驼去那风沙弥漫的远方 女:我多想沿着遥远又遥远的古、寻找我梦中的大漠敦煌 男:穿过祁连山的六月飞雪、走进炎风吹沙的大漠 女:我寻一把先人遗留在那里的石、看它是否还能劈出四千多年的火光 男:追赶丝绸之路落下的夕阳、跋涉在曾经角鼓争鸣的河西走廊 女:我想找到三苗人留下的陶器、让它盛满历史的冷热和苍茫 男:我想听到羌笛穿透千古的余音、在荒原的夜空里哀怨悠扬 女:借着大漠的冷月寒光、我多想找回乌孙人失散的牛羊 男:在漫漫狂野中赶路、我多想举起月氏人的宝刀将夜空划亮 女(合):我望见浩瀚的沙海如血的残阳、远处传来铁蹄铮铮烈马奔腾的轰响、一支剽悍的胡骑消失在流沙的尽头、远离了草原和毡房 男(合):我望见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的马队、马踏飞燕的嘶鸣声扬四方、我望见汉武的狼烟扬起旌旗遮日的豪壮、飘逝在风萧萧路漫漫的边关 女:那鸣沙山千年不绝的鸣响、每一声吟唱、都是英雄泯血长笑的悲壮 男:那月牙泉甘冽清澈的水塘、每一个眼神、都曾凝视过扬鞭的牧人拓荒的农夫 女:玉门关的残垣断壁、望断多少远行的商队、往来的使者 男:阳关三叠的千古绝唱、又有多少故人更尽一杯酒、从此不见回故乡 女:我站在汉长城古烽燧遗址上、似乎还能听到、一腔长风万里的呼啸 男:我站在魏晋隋唐的古墓旁、似乎还能看到、边塞诗人雪山长云、孤城遥望的豪情和惆怅 女:几度春秋风与火、东来西往的驼队穿过大漠莽莽 男:曾经几载云和月、边城要塞通向了海纳百川的大唐 女:我的大漠我的敦煌啊、你已不是金戈铁马厮杀遍野的战场 男:你丝绸铺路、你名声远扬 女:追踪远古消失的绿洲、注视大漠不朽的胡杨 男(合):我寻着崖壁上的佛光、看见风卷僧衣的乐僔和尚、在石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在穷荒中点燃了第一柱香火、一代代虔诚的僧侣随他而来、创造出佛洞悬空的圣堂 女:天空移动的云彩、遮不住三危山的金黄 男:莫高窟这座千佛神奇的宝藏、在沙漠中沉睡了一千年岁月的寒暑、剥蚀了多少绚丽的画卷珍贵的佛像 女:屈辱的年代、劫持了多少无价之宝流落他乡 男:尽管大漠景象如此苍凉 女:尽管丝绸之路如此漫长、神秘的敦煌啊 男:你玄妙神奇的经书壁、令人心驰神往、你举世闻名的丝路花雨、让人沉醉难忘 女:美丽的敦煌啊、流光溢彩的故事有你大漠落日的悲怆灿烂辉煌的历史有你光辉夺目的一章 男:我多想借反弹琵琶的神韵止住千年黄沙 女:我多想用飞天飘逸的梦想擦去百年彷徨(此处背景乐、伴读) 男:我多想牵来一股溪流为你栽上一排胡杨 女:我多想乘春风度玉门让梦露宿在你的身旁

敦煌文化艺术

敦煌文化艺术概论鉴赏 对文老师的评价 敬爱的文化老师: 首先,我就您给我们上课提一点建议和意见,希望老师给予指正和教导。我上大学以后才知道我们学校老师大多是外聘的,当然外聘的都是好老师,在上大二的时候听师大包老师挺起过您的名字,在师大名气很大,我早就想听您的课了。在这学期开学知道您要为我们上敦煌文化艺术概论课非常兴奋,第一次见到您印象是您很时尚有带有古典色彩的感觉,有内涵高修养的艺人。第一次听您的课就像一场演说,精彩。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非常的得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您的性格很开朗,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也爱学习了,虽说是大学了同学们自学能力都非常强了,但是有的老师上课我们就是不爱学,也许大多都是我们的原因吧,上您的课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在教学方面:1您对学生负责认真,态度好。2对学生负责认真,教学一丝不苟3课堂活泼有趣,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4老师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对学生极其负责。5工作认真,上课能够让我们很好的学习敦煌文化知识,对我们甘肃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研究。 说起老师的缺点我基本没有发现,在讲课的时候非常的尽力,就是在最后的几节课上看了几次《敦煌》视屏教学,老师没有很好的解说一些我们没有看懂的,毕竟我们几乎没有去过敦煌对有些事物不太了解。当然也不都是您的错,我们没能主动提出问题。 在教我们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等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我深有体会。 敬爱的文老师,您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会铭记于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永远是您的学生。我们的时间还很长,有机会我一定去拜访您与您交流学习。 最后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我就关于学习敦煌文化艺术认识写一些心得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这里成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为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保护、研究工作。 1900年农历5月26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这个藏经洞,那些古代文献赫然堆满整个窟室。由此,产生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敦煌学"。1910年,敦煌藏经洞劫余文献运藏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前身)。而今,藏经洞发现已经整整一百年了,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单位,以其丰富的馆藏,为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举办的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专题文献展览,旨在揭示敦煌遗书的流散历史,展示敦煌遗书的风采及内涵,介绍敦煌遗书的保护与研究现状。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敦煌学的研究;对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遗产,带动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以及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敦煌是全人类的敦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敦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汉之前,这里居住着月支、鸟孙等民族。西汉初,漠北的匈奴赶走月支,占领敦煌。元狩二年(前121)西汉军队打败河西匈奴,敦煌与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西汉在敦煌设郡,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郡。在敦煌之北修筑了长城,在西部设立了阳关、王门关。从此,敦煌成为西域进入河西走廊与中原的门户和军事重镇。为了巩固敦煌的战略要地,政府从内地移民来此定居,调遣士兵屯田戎守。西汉王朝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经过东汉王朝与曹魏政权的继续经营与开发,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

纪录片《敦煌》解读

中国历史文化类题材纪录片的发展 纪录片《敦煌》解读 2010年3月,央视传媒和敦煌研究院联合出品的十集大型纪录片登上中央电视台,该记录片播出以后很快的得到了广大观众和一些敦煌研究学者的肯定,可以说,敦煌的制作播出,是关于中国纪录片领域一段喧嚣历史的真正转折点,无论就其立意、制作,乃至播出,虽不说是开始了一个新的局面,但却象征着中国电视从专业角度而言的一种真正的成熟面貌。[1] 近几年学者和业内人士对于纪录片《敦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探究纪录片《敦煌》可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二、对纪录片《敦煌》将历史性和艺术性完美融合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看其是如何通过它的表现方式起到一个提炼,延伸,并通过这种对生活的提炼和延伸给人以启示的教育作用;三、通过对纪录片《敦煌》的研究,吸取其中的优秀经验,为以后中国纪录片的拍摄提供宝贵的经验。 在结构上,文章将分为四个部分来对纪录片《敦煌》进行解读。第一个部分将重点从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整体状况和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需求状况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第二个部分以我国现今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为背景进行分析,结合纪录片《敦煌》的内容和特色去分析其引起广大学者和观众关注的原因;第三部分将就纪录片《敦煌》表现形式来进行研究,从纪录片的故事化表现形式及情景再现的表现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证;在第四部分,将以纪录片《敦煌》为我国的纪录片所带来的启示来进行叙述,虽然这些宝贵经验现在还停留在一个创新试用的阶段,希望这些研究可以为我国纪录片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一、中国历史文化类题材纪录片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纪录片创作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纪录片的创作标榜着人文关怀精神,高举纪实主义大旗,成功的把我国纪录片的发展推入了一个巅峰。而自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至今,中国的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观众们对纪录片的热情慢慢消退,各种电影电视、综艺娱乐和新闻节目成为电视上最受关注的三大板块,纪录片却在这些节目的不断发展壮大中日益受到冷落,这使得纪录片在创作上也逐渐进入一种萎缩的状态。

2019届甘肃敦煌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甘肃敦煌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词拼写 1. 用括号中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Sports can help us to keep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health) and live longer. 2. Mr. Li is ve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lease) with what I did. 3. There are _________________ (thousand) of people in the gym. 4. Danny is ________________ (wake). He is smiling at me. 5. I made a ________________ (decide) to work hard. 二、单项填空 2. Dave doesn’t like playing _____ football, but he likes playing _____ piano. A. the; the___________ B. /; the______________ C. the; /___________ D. / ; / 3. Study hard, __________ you will pass the exam. A. but______________ B. or______________ C. and______________ D. though 4. — Would you like some water? —_________ , but I’m not thirsty. A. You’re welcome______________ B. That’s very kind of you

古代敦煌舞蹈之历史探源

兰台世界2012·9月上旬 20世纪70年代之前,敦煌舞蹈在任何历史文献中都未有相关记录,也没有敦煌舞蹈这个名称。直到敦煌壁画被考古学家发现,壁画上众多舞蹈形态为现代舞蹈艺术家们研究中国舞蹈的历史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更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灵感与启发,在现代舞台上创作复活敦煌舞蹈。敦煌舞蹈由内而外、以舞说情,以古代乐舞为原型和基础,结合现代舞元素,既反映了敦煌壁画上的原始舞姿,又具有现代舞的艺术效果,可谓穿越古今、绝妙无比。本文拟对古代敦煌舞蹈进行历史探源,从中探析敦煌舞蹈的形态特征与艺术特色,再现这一古老而现代、优美、华丽的舞蹈艺术形象[1]1。 一、古代敦煌舞蹈的文化、艺术渊源敦煌舞蹈顾名思义与敦煌莫高窟有莫大的关系。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朝,是当今世界洞窟艺术中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历史 最悠久的宝库。其中已被发现和修复的敦煌壁画记录了从汉唐至明清的人间百态,令人 眼花缭乱、流连忘返。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聚宝盆。敦煌莫高窟中几乎每一个洞窟内均有壁画,而其中大部分壁画都有舞蹈形象。它们惟妙惟肖、千姿百态,中国舞蹈史自汉唐以来的发展演变历程在敦煌壁画中如画卷般娓娓道来。因此,对中国舞蹈史来说,敦煌壁画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敦煌舞蹈的文化渊源。 古代敦煌舞蹈是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古典舞是历代舞蹈表演者和创作者经过长年累月对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的创作、提炼、加工、整理和实践检验,形成和流传于世的舞蹈典范。通 常而言,世界各地的古典舞都具有程式严谨、动作规范、技巧高超等特点。除此之外,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古典舞还具有反映各个国家和民族特色的风格特点。中国的古典舞,以汉民族为例,其舞蹈姿态绝大多数寄生于戏曲舞 蹈之中。在出土或被发现的大量古代雕塑、壁画、石砖、陶器、绘画等文物中,汉族古典舞的造型与姿态随处可见。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生代的舞蹈艺术家们在考古研究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对中国古典舞进行挖掘整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完成了中国古典舞教材的编 撰工作,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古典舞蹈 表演者和创作者。他们的舞蹈作品技艺高超、刚柔并济、圆润细腻、情景融汇,颇具精气神完美合一的艺术感染力和手、眼、身、法、步高度协调的艺术表现力。 如前所述,中国古典舞是在传统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基础上经过更加细腻的艺术加工发展而来。它寄生又跳出了传统中国戏 曲的规范范围,按照舞蹈本来的艺术特性,根据舞蹈特有的审美要求与标准,将舞蹈在戏曲中的技术性内涵变换为舞蹈艺术内涵。除了戏曲艺术,武术也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渊源。例如敦煌壁画中画师们刻画了许多神韵各异、体态优美、造型独特的女性飞天姿态,飞天即源自武术中的想象和动作。许多艺术史专家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舞蹈形象视为最高的敦煌艺术成就。飞天作为敦煌舞蹈的主要 艺术形象,使敦煌舞蹈成为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古代敦煌舞蹈的艺 术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即是中国古典舞的艺 术渊源。二、古代敦煌舞蹈与汉唐舞蹈的渊源 从春秋楚舞继承发展而来的汉代舞蹈,以细腰、长袖、折腰、翘袖等当时顶尖技术动作著称。直到今天,细腰、长袖、折腰、翘袖等舞蹈动作依然常见,它们使舞姿更为曼妙,也构成了汉代舞蹈的两个最为主要的特征:一是舞袖。今天所谓的长袖善舞即是源自汉代舞蹈。汉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对舞袖都有着特别的钟爱和喜好。二是扭腰。作为人身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枢纽部位,腰部随节奏变化的舞动,既带动了上半身,又舞动了下肢。汉代舞蹈中的扭腰可以左右倾折,也可以前俯后仰,其善变丰盈的特点加上舞蹈演员们不同 圆曲线条的体态使她们婀娜多姿、引人入胜。汉代舞蹈中的舞袖与扭腰不仅显现出舞者在舞台上的秀美,而且纤腰长袖、翘袖撅臀的她们将S形身形姿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唐代是中国数千年封建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唐代舞蹈艺术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也受益匪浅,成为后世历朝历代所膜拜的时代艺术。唐代舞蹈在继承汉代舞蹈精华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新的、反映唐代文化艺术深厚实力的表演形式。众所周知,唐代是以女性的体胖为美,美女的标准是丰腴、丰满和富态。唐代舞蹈表演者们惯用歪头、出胯、冲身等技术动作, 构成了三道弯体态,形成了舞者们曼妙的S形曲线。在舞蹈表演过程当中,表演者们一般不会将手部暴露出来,从而保持了华丽、自成一体的舞衣的整体感和圆润感。舞衣随着舞者的摆动而形成飘逸的弧度,更为舞蹈表演增加了些许美感。唐代舞蹈空前繁荣,是各阶层喜闻乐见、普及广泛的艺术 表演形式和娱乐活动。 敦煌舞蹈继承和发扬了汉唐舞蹈的特色,成为敦煌艺术中不可分割的宝贵部分。敦煌舞蹈较为经典的舞姿即是汉唐舞蹈中都十分注重的S形姿态。在《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大型舞蹈剧中,创作人员基本都是依据敦煌壁画中S形姿态的细节来加工、提炼,最后再现的。此外,创作人员还依据敦煌壁画创作出静态含蓄的不动乐舞造型,于情感嫁接和延续中寻觅流畅淑美、自然平和、流动自如的具有十足艺术表现力的舞姿动作和连接流线。《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舞蹈剧在创作人员的编排下,融入了现代人的真情实感,将敦煌壁画上静止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凸显敦煌舞蹈倾、拧、斜、曲的流动韵律和表演风格[2]131。 三、古代敦煌舞蹈形态特征与艺术特色古代敦煌舞蹈是现代敦煌舞蹈的前生,是源自敦煌壁画和彩塑中历朝历代的舞蹈造 型, 它们后来被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提炼、加工、编排,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舞蹈艺术形式。敦煌舞蹈极具异域风情,它的诸多舞蹈元素来自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繁荣时期的中外融合。绝大多数敦煌舞蹈研究者和敦煌舞蹈艺术家认为,敦煌舞蹈所反映的敦煌壁画上的舞姿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是飞天;第二是唐代经变画;第三是金刚力士与天王,即阳刚硬朗的男性舞蹈;第四是北凉至北周的伎乐天;第五是世俗舞蹈,即市井街头流行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舞蹈;第六是莲花童子,即儿童舞蹈;第七是彩塑菩萨,即是以佛教中的菩 萨造型为舞者的舞蹈。敦煌壁画和敦煌彩塑 作为敦煌莫高窟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它古代敦煌舞蹈之历史探源 □易 辛 案博览 档Dang'anBolan 6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