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应用

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应用

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应用
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时间:2009-3-19 9:53:04

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应用

各种心脏疾病最终均可发展到心力衰竭。由于心力衰竭的发展比较缓慢,心脏是在各种病症累积多年后,才渐渐失去其泵血能力和各方面功能的减弱及下降。而在心衰的早期,心脏功能的减退是依靠心脏所分泌的短肽激素来调节心脏的代偿功能,故在临床上往往不易出现症状。传统诊断心衰的指标为心脏超声诊断,以评价心脏左室的射血分数了解心脏功能。近几年,由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协会推荐使用的B型尿钠肽(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BNP),是目前唯一一个最好的用于评价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欧洲心脏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2001年的心衰诊断指南中心,已将其作为实验室检测项目中的唯一指标。

B型尿钠肽又称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心肌细胞所分泌的BNP先以108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形式存在,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在活化酶的作用下裂解为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活性的直线多肽和32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环状多肽,释放入血循环,分别被称为NT-proBNP 和BNP。

NT-proBNP的生物学半衰期为60~120min,而BNP仅为20min。B-BNP 的释放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心衰程度加重,B-BNP的释放增加。B-BNP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参与钠调节,促进尿钠排泄和利尿,扩血管,维持血压的动态平衡,同时拮抗肾素-血管紧素-醛固酮系统使心输出量增加。现已发表的研究资料显示,B-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极好的负相关性,认为B-BNP可作为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替代检测指标。

现有不同公司的检测方法问世,主要分为检测外周血中NT-proBNP水平,或检测BNP水平。无论是检测NT-proBNP还是BNP,在临床应用价值上都没有太大差异。由于正常人血清/血浆B-BNP水平极低,故B-BNP水平的升高具有

极好的诊断价值。B-BNP主要用于诊断心力衰竭、监测病程进展、对疗效和预后进行评估,同时用于AMI患者在治疗后对其心室功能的恢复状况进行评估。当治疗有效时,BNP水平可明显下降,BNP水平的持续升高或持续不降低,通常提示患者的心衰未得到纠正或正进一步加重;在急诊室对呼吸急促患者的鉴别诊断,也可通过测定B-BNP水平准确筛选出非心衰患者引起的呼吸困难,由于其所具有的心肌特异性,B-BNP水平测定就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BNP在用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心脏功能评价,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国外许多研究也显示,B-BNP用于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糖尿病、遗传性心脏病、高血压、既往心梗、风湿性心脏病已行换瓣手术患者,都应定期作B-BNP 的检测,及时了解心脏功能状况。还有研究提示,B-BNP水平升高与高危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和再次住院治疗的风险均呈高度相关,并认为B-BNP检测值比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VO2峰值更具有预测价值。由于B-BNP是目前唯一最好的评价心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其检测快速、敏感、特异,检测该指标来帮助筛选是否需做超声心动图,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讲,也是一个最好的节约方案。

超敏CRP在冠心病危险因素评价的作用

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心血管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生率也日趋增长。对这类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是维护人类健康的一项重要任务,用于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指标很多,除了临床资料和遗传资料以外,尚有很多实验室指标,如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中的APO-A1、APO-B、HDL-C、VLDL-C、LDL-C等。近几年,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检测指标也用于临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为超敏CRP(hs-CRP)。CRP由肝细胞合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0~144000),正常情况下在血清/血浆中含量极低,而当炎症或组织损伤时CRP含量可成倍增加,被临床作为炎症及感染的最佳实验室指标。而hs-CRP水平用一般的免疫化学方法不能检测到,只能用超敏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才能准确测定血浆中hs-CRP的浓度。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健康人血清/血浆中hs-CRP水平小于0.55mg/L,当有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者,其hs-CRP水平往往大于2.1mg/L。因此,欧美等发达

国家已将hs-CRP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相对独立的一个新的筛查指标。大量的数据分析显示,当hs-CRP低于2mg/L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很低,而当hs-CRP大于2.1mg/L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随着hs-CRP水平的进一步升高,发生冠脉综合征或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显著升高,如将hs-CRP与总胆固醇和HDL浓度的比率联合应用,评价高危人群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更具有客观的应用价值。因此,hs-CRP主要用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筛查。目前国因受经济条件限制,尚不能作为常规项目,但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但切记应全面评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不能将危险因素当作诊断指标,应恰如其分地评价危险因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才能有效地协助医生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的心肌标志物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室保障。但对这些新的心肌标志物特性的正确了解和掌握临床应用指标,只有正确分析各类心肌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与检测结果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咨询,体现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为保障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脑钠肽在心功能生化检查中的应用

兴建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又称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是继心钠肽(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由于它首先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分离出来因而得名,实际上它主要来源于心室。BN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它可以促进排钠、排尿,具较强的舒血管作用,可对抗肾素-血管紧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缩血管作用,同ANP一样是人体抵御容量负荷过重及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分泌系统。心功能障碍能够极激活利钠肽系统,心室负荷增加导致BNP释放。

1.BNP的生成、代与测定

1.1 BNP的结构、合成与分泌:BNP同ANP一样具有一个由17个氨基酸通过一对二硫键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对于受体的结合很必要,其中二硫键对于BNP的生物活性很重要。BNP具有种属特异性,大鼠的BNP由45个氨基酸组成,而猪、狗与人的BNP由32个氨基酸组成,人类BNP基因片段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的远端,与其上游的ANP片段相连,其反向转录脱氧核糖核酸(cDNA)由1900个核苷酸组成,BNP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由900-1000核苷酸组成,它可表达成BNP前体原,脱去N端的信号肽成为含108个氨基酸的BNP前体(proBNP),但并不储存于分泌颗粒,主要从心室分泌,在其分泌过程中或进入血液后分解为具有生物活性的BNP(含32个氨基酸的C端片段)及N端片段。左室延展及室壁力对BNP的释放进行基础调节。

1.2 BNP的分布、受体与降解:BNP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心肺等组织,其中以心脏含量最高。脑以延髓含量最高,中枢神经系统的BNP含量高于ANP,脑与脊髓BNP含量约较ANP含量高13倍。心脏BNP主要存在于左、右心房,其中右心房含量为左心房3倍多,心室的BNP含量约不足心房的120,心室BNP含量少是因为BNP前体并不储存在心室中,只有当室壁力升高时才迅速刺激BNP

基因高表达,大量合成BNP分泌入血,换句话说,BNP在心室肌储存极少。在房间隔、房室瓣、主动脉、肝动脉与肺静脉壁亦含有少量BNP。

利钠肽系统共有A、B、C三型受体,均为跨膜受体,BNP的清除主要通过两条途径:第一,通过C受体介导将BNP吞入胞,再由溶酶体酶降解;第二,由中性肽链切酶对BNP降解,此酶在肺脏及肾脏中浓度较高。ANP较BNP对中性肽链切酶的亲和力要大的多,但第二种途径仍为BNP代的主要途径,再由于C

受体对ANP的亲和力亦高于BNP,这样造成BNP的生物半衰期(20分钟)长于ANP(约3分钟)。

1.3 BNP的测定:测定血浆BNP浓度可以为临床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IRA)、免疫放射测量法(IRMA)、电化学发光法(ECLA)。IRA法测定批间及批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14.8%、9.9%;IRMA 法不经提取血浆BNP直接测量,使用Shionoria BNP放免试剂盒测定,此测定系统采用两种抗人BNP单克隆抗体,一种识别BNP的C端序列,一种识别其环状结

构,即应用夹心法测定血浆BNP浓度,其最小可测量为2pgml,批间及批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5.9%、5.3%,此法较为敏感、准确、易于操作;而ECLA则更为敏感、准确,批间及批的变异系数(CV)仅为5.8%、3%,但成本昂贵。最近用于床边试验(POCT)的BNP快速检验和酶免疫法(ELISA)已用于临床,具有快速、简便、价廉等优点,ELISA法批间及批CV分别小于14%和5%。

2.BNP的心血管作用及临床应用

2.1 BNP的心血管作用:BNP同ANP均是肾素血管紧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天然拮抗剂,亦抵制后叶加压素及交感神经的保钠保水、升高血压作用。BNP同ANP一起参与了血压、血容量以及水盐平衡的调节,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利钠利尿,扩血管,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及血浆容量,这些均起到维护心功能作用。BNP又不同于ANP,ANP主要在心房合成,在心房负荷过重或扩时分泌增加,血浆浓度升高,主要反映肺血管压力的变化,其他一些激素如抗利尿激素、儿茶酚胺类物质可直接刺激ANP分泌,因ANP前体储存于分泌颗粒中,分泌时分解为ANP,其快速调节主要在激素分泌量多少上进行;而BNP主要在心室合成,在心室负荷过重或扩时增加;因此反映心室功能改变更敏感、更具特异性,因BNP前体并不储存于分泌颗粒,BNP的合成与分泌的快速调节在基因表达水平上进行。

2.2 BNP对心功能的诊断价值:心衰是多种疾病的终末阶段,心衰可分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CHF),CHF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成Ⅰ、Ⅱ、Ⅲ、Ⅳ级。Ⅰ级心功能实际上无临床心衰症状,可称为左室功能不良(LVD)。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时症状与急性心衰相似。临床诊断心衰的可靠性很差,特别是初级保健机构。心超声是诊断心功能不全最有用可靠的非创伤的方法。在英国被怀疑为新的心衰病例每年有12万人。很难对如此大量患者都进行心超声诊断。基于BNP与心功能的密切关系,许多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探讨它的临床应用。在CHF的病理生理改变及诊断中,BNP的重要性得到肯定。Mukoyama等报道CHF患者血浆BNP浓度较正常升高,且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比,比较正常组和CHF组之间的心脏及血浆BNP水平,发现正常人心室BNP含量为心房的7.2%,整个心脏的30%,CHF患者则分别上升为22%、52%,正常人血浆BNP

浓度约0.9±0.07fmolml,BNPANP值约0.16±0.02,而不同程度CHF患者(NYHA 分级Ⅰ~Ⅳ)的BNP浓度:Ⅰ级约为14.3±1.8fmolml;Ⅱ级约68.9±37.9fmolml;Ⅲ级约155.4±39.1fmolml; Ⅳ级约267.3±79.9fmolml。且在Ⅲ和Ⅳ级患者中血浆BNPANP值分别为1.44、1.72,BNP较正常增加200~300倍,而ANP只有20~30倍,由此认为CHF患者心室合成和分泌BNP增加是导致血浆BNP升高的部分原因,且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加。Selvais等认为BNP在诊断CHF及其严重度时优于ANP,他们将正常人、具有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CHF

患者的ANP、BNP浓度进行比较,发现重度心衰(NYHAⅢ~Ⅳ级)BNP浓度

(205±143pgml)明显高于轻度心衰(NYHA~Ⅱ)浓度(51±28pgml)(p0.001),BNP区别CHF与正常人及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能力优于ANP(p0.01),而且BNP浓度与LVEF的相关性优于ANP(rBNP=-0.59,rANP=-0.30,p0.05),在判定CHF程度时又强于LVEF(p0.05),认为BNP可用于对门诊心血管病人进行诊断。

目前关于BNP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左室功能障碍(LVD)方面,这里的左室功能指收缩功能。无论正常人还是LVD患者,BNP均主要由左室心肌细胞合成分泌,进入小静脉回流至室间隔静脉通过冠状窦进入循环,其分泌主要由左室壁力进行调节,LVD的严重程度与其分泌正相关,外周血BNP水平可反映心室分泌率及LVD程度。

目前中、重度LVD依据临床检查较容易诊断,而轻度LVD(NYHA分级Ⅰ级)却很难做到,但对LVD的确诊很重要,尤其对哪些心肌梗死后恢复正常的患者,静息状态下或运动后3分钟测量血浆BNP、ANP等肽类激素及cGM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只有BNP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BNP在静息及运动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5,对正常与LVD地鉴别能力明显优于ANP及cGMP等,是利钠肽系统对LVD的最佳标记物。黄彦生等报道将BNP 和N-ANP联合检测更适于诊断LVD,他们通过放射性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筛选LVD 及CHF患者,并选取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对照,结果LVD组的血浆BNP

(98.72±48.96ngL)和N-ANP(1382.25±549.51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06±18.20n gL 和422.06±255.38ngL,p0.05和p0.001),却显著低于

CHF组(分别为150.90±83.66ngL和4020.43±2090.95ngL,p0.05和p0.001);血浆BNP75.00ngL时,诊断LVD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4%;血浆N-ANP 923.00ngL时,诊断LVD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4%,认为BNP和N-ANP可用来诊断LVD,以BNP75.00ngL且N-ANP923.00ngL为诊断指标样适合。

越来越多的文献支持在心肌梗死(MI)后测定BNP。这不仅可识别有无左心收缩功能不全,而且在判断左室重构和死亡危险方面可能优于心超声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BNP还有助于将心衰引起的气喘和其它原因引起的气喘区分开。正常BNP几乎可以除外左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气喘。

2.3 BNP对心脏病预后的评估作用:传统上对心衰患者的长期监控是非常不完善的。如果有一个价廉的生化标志物来监控心衰,那将是非常有利的。BNP 是否是这样的一个标志物?如果有床边的BNP试验,则有可能像糖尿病患者一样监控心衰患者。这方面BNP有很大潜力。

Tsutamoto等对85名患有CHF的患者(EF45%)随访两年,比较BNP与ANP、cGMP等在CHF的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发现血浆BNP在估计慢性CHF 患者的病死率上优于ANP及cGMP,而且所提供的预后信息不依赖于其他如PCWP和LVEF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老年人群中,升高的血浆BNP浓度与整个人群的病死率明显相关,无论是否患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均可通过测量血浆BNP对死亡率进行预测。

血浆BNP水平与AMI后LVD程度呈正相关,且研究证明,BNP的分泌增加主要集中在梗死与非梗死区域交界的边缘地带,此处室壁机械力最大,因此BNP可准确反映梗死局部室壁力的变化,而力又受到梗死面积、左室形态改变、心肌机械应力等因素影响,因此对心肌梗死后病人测量血浆BNP可以同时预测梗死区大小、左室功能。几篇报告都提出对于预测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进程来说,血浆BNP测定是一种简便、准确、有用的生化指标,由于左室重构在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不易发现,BNP的测定对于心肌梗死后危险度分级该是价优质好的筛选方法。

Cowei认为BNP是心衰患者预后的重要标志物,从理论上讲血浆BNP浓度和存活率密节相关。大规模人群心衰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血浆BNP、NT-BNP浓度和存活率以及再次住院相关。通过一系列的BNP测试来调整血管紧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治疗,与经验治疗相经较能更好地抑制肾素-血管紧肽-醛固酮系统并降低死亡率。

2.4 BNP在LVD治疗方面的作用:由于BNP具有利钠、利尿、舒血管的作用,与素-血管紧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呈拮抗作用,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有研究将BNP输入正常人及患有充血性心衰的病人,发现BNP可降低PCWP、全身血管阻力并增加每搏量,从而降低了心脏前、后负荷,增加了心输出量:同时还增加了尿量、钠及氯化物的排出,降低了血浆醛固酮浓度,认为心衰患者输入BNP可以通过其舒血管特别是利钠作用改善左室功能。Hopbbs等将不同剂量的人工合成BNP(分别为0.3,1,3,10及15ugkg)作为静脉单独用药输入心衰患者体,发现10和15ugkg剂量可以明显降低PCWP(-73%,p0.001),平均肺动脉压(-41%,p0.001),平均心房压(-28%,p0.001),全身血管阻力(-53%,p0.001),而且心指数(68%,p0.001)和每搏量(72%,p0.001)显著升高,认为BNP作为单用的静脉制剂应用于心衰患者可改善心功能,但长期使用于CHF患者是否有益尚待进一步研究。此外,鉴于BNP系一种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肽,其对神经系统方面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如对疼痛的影响,志武等就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纯化BNP并进行了脑钠肽镇痛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3.展望

BNP与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已得到广泛的认同,BNP血浆浓度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正常BNP浓度可以在很在程度上否定存在心功能受损。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BNP同可以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引起的的LVD。但是,由于不同实验室条件不同,采取的测定方法和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所得到的正常值均有差别,还需研究完善。而且要注意BNP不是特异性的诊断工具,因为升高的血浆

BNP浓度并不一定由心衰引起,某些心肺疾病、肾衰、肝硬化等也可使血浆BNP 浓度升高,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鉴别。

尽管受到一定限制,但BNP对于心功能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已展示了良好前景。尤其是在筛选LVD以及心肌梗死后危险度评价方面显示出明显优越性。在今后的应用中,还需要制定严格检测和判断标准。总之,随研究深入,血浆BNP浓度测定很有可能作为评估心功能的一项重要补充,成为一项简便易行的常规检查。

心衰及其标志物检测

时间:2011-3-29 9:31:04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肌本身的病变,例如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时,心脏有一部分肌肉坏死,不能收缩,此时心脏就失去了“供血”的功能。长期的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可以最终引起心力衰竭。

成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离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和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

其它较常见的病因有心肌炎、肾炎和先天性心脏病。较少见的易被忽视的病因有心包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贫血、脚气病、动静脉瘘、心房粘液瘤和其他心脏肿瘤、结缔组织疾病、高原病及少见的分泌病等。

心力衰竭的临床分型:

(一)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以慢性居多。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三)收缩性或舒性心力衰竭

(四)按症状的有无可分为无症状性(asymptomatic)心力衰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疾病损害了心脏的正常功能,使心脏收缩力减弱或心脏舒不充分而难以推动正常血液循环的结果。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力衰竭表现有劳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休息时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还表现为下肢踝部水肿和尿量明显减少。心力衰竭是一种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共同病理状态,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心力衰竭的慢性心血管病是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

心力衰竭是导致疾病和65岁以上的病人住院的首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如病人主诉)和物理仪器(如超声心动和X线检查)等。

近年来,钠尿肽又称脑钠肽(BNP)这一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BNP是调节体液、体钠平衡、血压的重要激素,当心血容积增加和左室压力超负荷时即可大量分泌。

当前可用于诊断心力衰竭的是检查两种钠尿肽:BNP(B钠尿肽)和NT-proBNP(N-末端前B钠尿肽)。临床研究和应用表明,BNP或NT-proBNP两者应用价值基本相同,都是较好的心力衰竭时的心脏标志物。对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疑为心力衰竭的患者,检测BNP或NT-proBNP有助于确立心力衰竭的诊断。

临床最常用检测BNP或NT-proBNP来鉴别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功能不全。如果没有这些物质的升高,那么表明病人可能不是心源性的呼吸困难。对于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这些标志物水平变化是很灵敏的。同时,在几天时间连续测定BNP或NT-proBNP,可使医生能调整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使其更精确有效。

当然,目前在我国检测BNP或NT-proBNP尚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并不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必要条件,也还不能替代目前常用的各种辅助检查(如超声心动和X线检查等)。BNP或NT-proBNP在预后评价和治疗指导等方面的应用仍需更多的临床实验证据支持。

BNP用于心衰筛查诊断的价值(3)

如果病人的BNP浓度出现升高,这类病人存在心衰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依此帮助不是心血管专家的临床医师提高对心衰的诊断水平,在成人疑似心衰病人当中,除了x线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测以外,血浆BNP浓度检测是一种新的非常有益的检测指标,它作为一种排除性的检测方法对门诊或急诊的呼吸困难而怀疑为心衰患者进行区分。可以预见BNP逐渐会成为预示心衰的一个最主要指标。但BNP水平的升高受年龄、性别、不同个体机能和药物治疗的影响,最好还是不要把BNP检测孤立起来,而应该同其它的临床诊断依据相结合。

NT-proBNP 项目的临床意义与开展现状时间:2009-7-9 15:28:00

1)NT-proBNP简介及其临床意义

NT-proBNP全名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有研究显示:心室功能障碍患者的NT-proBNP含量会升高,而且含量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NYHA,纽约心脏协会分级)。

心脏不仅具有泵血功能,而且还是一个分泌腺。目前为止,已经确认有两种多肽由心脏分泌通过心肌细胞拉伸进入血液循环,它们分别是心房利钠肽(ANP)和B型利钠肽(BNP)。ANP主要由心房分泌,而BNP由心室分泌的。在心衰患者中,由于心容量超负荷、心压升高会使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由于BNP 主要由心室分泌,因此在诊断心室功能障碍时,相对ANP而言是个更为直接的标志物。

BNP是作为激素原合成的,称之为proBNP(BNP前体)。在受到心肌细胞的刺激后(例如,心肌细胞拉伸),proBNP在蛋白酶作用下列解为NT-proBNP (氨基末端- proBNP或N端-proBNP)和生物活性激素BNP。两种多肽都释放进入血循环。NT-BNP生物半衰期是60-120分钟,相比生物半衰期仅为20分钟的BNP要长的多,因此检测NT-proBNP更有利于实验室操作。

2)NT-proBNP的临床参考值

3)NT-proBNP与NYHA的关系

NT-proBNP能够早期反映整体甚至局部心脏结构改变导致的功能变化,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更能真实反映心功能的变化。

NT-proBNP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

NT-proBNP水平越高病变越严重,预后也越差

NT-proBNP有利于在早期阶段或病变轻微阶段发现心衰:

NT-proBNP可以区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心衰患者(NYHA I级和II级)与非心衰患者

4)NT-pro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重要性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一种由于心脏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体征和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虽然现在的一些药物如血管紧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受体阻断剂等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病情的恶化,但除非进行心脏移植,否则心力衰竭是无法治愈的。心力衰竭早期的诊断和避免病情的恶化是当今医疗保健面临的关键问题,越早开始治疗,对病人就越有益。

然而,心力衰竭(尤其是在心衰早期)是很难确诊的。心衰的典型症状,如呼吸急促、踝关节肿胀、疲劳等都不具特异性,有些病情轻微的患者也没有表现出典型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和肥胖患者,即使有这些症状也很难解释。因此,初级医疗机构仅依赖临床标准作为诊断依据,诊断心力衰竭的假阳性率可高达50%。目前诊断心衰最常用有效的方法主要有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显像和心核磁共振检查;但是日常实际诊断左心室功能衰竭时,上述检查手段没有一项是可以完全信赖,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的。

有研究显示,心衰患者NT-proBNP的升高水平与死亡率的上升及重入院的风险性密切相关。NT-proBNP升高是患者疗效的独立标志物,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VO2峰更有意义。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检测NT-proBNP能预测心肌受损病人(有或没有ST段抬高)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死亡危险性;此外,NT-proBNP还能预示发生心衰或进行性心衰的危险以及发生心梗或再发生心梗的危险。因此,NT-proBNP能用于鉴别患者是否需要加强治疗,并跟踪检测具有高死亡或重入院风险性的患者,以此来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级。

有大量一手资料表明,NT-proBNP可用于指导心衰的治疗。大剂量的药物治疗心衰后,血清或血浆的NT-proBNP水平会下降,以NT-proBNP水平来指导药物治疗,不仅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数,而且与临床知道治疗方案相比,延迟了首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时间。因此,依据NT-proBNP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是一项有效的心衰治疗措施。

有些表现心衰症状的患者可能认为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治疗。但是,如果这些患者的NT-proBNP水平正常,可能就意味着这些患者已经受到适当的治疗而无须强化治疗(避免“治疗过度”),因为他们的症状可能与心衰无关。

5)NT-proBNP用于检测的优越性

NT-proBNP在血清和血浆中非常稳定,可以采用常规血液样本的传送及处理方法,无需样品预处理。通常情况下NT-proBNP含量几乎没有日间变异,这意味着随时可以取样检测;而且还不受患者体位及运动状况的影响,在抽取血液样品时,患者无需休息或平躺。

如何选择心血管病检测项目时间:2011-12-7 10:06:45

近几年,伴随着科研进展,不少新的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在临床崭露头角,如何对众多的检测项目进行正确选择,是临床医生以及患者共同关注的。

心血管疾病检验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判断中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可选择的检测类别有: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心力衰竭和心脏功能检测。

冠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

血脂组合除常用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外,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增加测定载脂蛋白ai(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hdl-c代表hdl携带胆固醇的代状态,而apoal反映hdl的颗粒数,二者不能相互替代。lp (a)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lp(a)水平高的患者,大多呈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hcy) hcy水平升高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现认为hcy反应性的增高是引起血管壁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心肌梗死和心绞

痛的发生率和死亡增高有关,目前国外逐渐把它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常规检查指标。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hs-crp是用高灵敏度的方法检测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大量研究证实,hs-crp可能是比ldl-c更有效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个体hs-crp的观测值应取两次(最好间隔2周)检测的平均值。hs-crp可对表观健康的人群预示未来发生脉管综合征的可能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则是预后指标。心肌梗死后的hs-crp水平预示未来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和梗死面积无关。

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

对于急诊胸部不适疑为心肌梗死的患者,目前临床多根据症状、心电图结合血液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酸激酶(ck)、ck-mb质量浓度(ck-mbmass)、肌红蛋白(mb/myo)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t等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这些标志物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心肌梗死发作后释放入血,若在血中发现这些物质水平升高则表明有心肌损伤存在。

心肌肌钙蛋白(ctn) ctn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坏死时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分层中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取代ck-mb成为“金标准”。ctn特别有利于诊断迟到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uap)、心肌炎的一过性损伤。

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目前多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酶活性,特异性差,干扰多,有条件的实验室建议测定ck-mb质量浓度。ck-mb质量浓度检测值至少有2次超过特定的参考值围上限(第88百分位值)说明存在心肌损伤,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动态监测及疗效观察。

肌酸激酶(ck)急性心肌梗死时总ck活性升高显著,约在梗死后4~6h升高,24h达峰值,如无并发症3~4日恢复正常。

肌红蛋白(mb/myo)肌红蛋白是目前较好的早期标志物,该指标灵敏度高,峰值早,与心电图结合能提高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有效率,肌红蛋白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梗死,但胸痛发作后6~12小时不升高是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很好的指标,有助于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观察有无再梗死或梗死再扩展,如频繁出现增高,提示原有梗死仍在延续,是溶栓治疗中判断有无再灌注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评价心脏功能的检测

脑钠肽(bnp)近年来,国外大量研究表明,bnp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和评价心脏功能的最佳心肌标志物,尤其可鉴别诊断心源性还是肺源性心力衰竭,bnp不高特别有助于排除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国外研究资料和本实验室研究资料显示,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是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一年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但检测bnp并不是诊断心力衰竭的必要条件,不能替代目前常用的各种辅助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

皮素(et) et是由血管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管活性肽,对心血管起主要作用的是et-1,可引起血管收缩,尤以冠状动脉最为敏感,研究显示:et-1在心力衰竭患者明显升高,其增高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检测指标的联合使用

将一种快速升高的早期标志物(如myo)与另一种持续升高且特异性高的确诊标志物(如ctn)联合使用,有助于快速鉴别非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特别是明显改善了acs诊断的准确性和适时性,减少了患者的观察时间和费用。如ctn是心肌坏死的标志物,是短期的预示,hs-crp反映冠心病的潜在的炎症过程,是长期的预示。hs-crp和肌钙蛋白是独立的危险预测指标,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可将hs-crp和肌钙蛋白i或t结合起来运用。进行危险评估时,应使用

hs-crp和tc/hdl-c的结合算法。

:指标选择示例

hcy:对于那些血脂正常,胆固醇又不高的人群;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家族史人群;有早期(<50岁)冠心病、脑血管和或外周血管病症状的人群,应进行血浆hcy检测以预测冠脉疾病风险。

ctn:对非st段抬高的疑似acs的患者应进行ctn的测定。如就诊时检测为阴性,则应于6~9h和12~24h再次采血,动态检测ctn。如果检测值超过参考围上限(第99百分位值),预示存在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进行心肌损伤诊断时,如果没有条件检测ctn,可以检测ck-mb和ck。

bnp:对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疑为心力衰竭的患者,有助于确立心力衰竭的诊断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预测、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等各个方面。其中,钠尿肽(NP)是心衰诊疗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标志物,常用的是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前体BNP (NT-proBNP)。 钠尿肽反映心肌容量负荷及室壁压力变化情况。心肌细胞受到压力/牵拉刺激后,即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增加时,首先形成BNP前体;BNP前体形成后被水解为BNP和无活性的NT-proBNP。两者主要由心室肌产生并分泌入血,心室肌无存储BNP和NT-proBNP的功能。BNP的生理功能包括扩张血管、排水、排钠,抑制RAAS和SNS;目前认为NT-proBNP无生理活性。BNP由血清中的钠尿肽受体C和中性内肽酶降解,也可被肾脏等高血流量器官排泄;NT-proBNP在肌肉、肝脏、肾脏等高血流量组织器官中降解。BNP与NT-proBNP的应用价值相当,但NT-proBNP的半衰期为120 min,长于BNP的20 min;NT-proBNP含量受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更小,因此更适合心衰药物疗效的监测。 预测心衰的发生 BNP/NT-proBNP有助于预测心衰,特别是NT-proBNP。BNP/NT-proBNP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可以预测心衰的发生。

推荐:①测量心肌负荷标志物(BN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能有效预测心衰的发生,联合测量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Ⅰ类推荐)②BNP/NT-proBNP单独应用或联合肌钙蛋白T (TnT)/肌钙蛋白I(TnI)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Ⅰ类推荐) ③BNP/NT-proBNP,TnT/TnI联合炎症指标可溶性ST2(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Ⅱa 类推荐) 辅助诊断心衰 生物标志物联合临床表现可以极大地提高心衰诊断的准确性。BNP/NT-proBNP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心衰诊断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多种类型的心衰诊断,包括无症状性心衰、慢性失代偿性心衰和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1.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在急性心衰中,NP是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非常高。 表1 BNP/NT‐proBNP应用于排除和诊断急性心衰时的推荐界值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 近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以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发布了《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以助力心衰管理。 预测心衰的发生 ①测量心肌负荷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能有效预测心衰的发生,联合测量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Ⅰ类推荐) ②B型钠尿肽(BNP)/N末端前体BNP(NT-proBNP)单用或联合肌钙蛋白T (TnT)/肌钙蛋白I(TnI)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Ⅰ类推荐) ③BNP/NT-proBNP,TnT/TnI 联合炎症指标可溶性ST2(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Ⅱa类推荐) ④单独应用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胱抑素-C,UACR)、炎症因子(TNF-α,IL-6,CRP或Gal-3)对新发心衰的预测作用较弱。(Ⅱb类推荐) 心衰的诊断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诊断

①BNP和NT-proBNP可用作急性心衰的诊断标志物,尤其在临床情况不明了的情况下,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Ⅰ类推荐) ②BNP<100 pg/mL可用于排除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诊断,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Ⅰ类推荐) ③NT-proBNP 可用作急性心衰标志物,界值450 pg/mL(<50岁),900 pg/mL (50~75岁),1800 pg/mL(大于75岁),有较高阴性预测值。(Ⅰ类推荐) ④BNP>400 pg/mL 或NT-proBNP>450 pg/mL(<50岁),900 pg/mL (50~75岁),1800 pg/mL(大于75岁)应考虑心衰的诊断。(Ⅱa类推荐) ⑤房颤或脓毒血症时BNP对心衰的诊断价值有限。(Ⅱb类推荐) ⑥sST2对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Ⅱa类推荐)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的诊断 ①BNP ≥100 pg/mL或NT-proBNP ≥800 pg/mL可作为HFpEF的诊断界值,合并肺疾病、肾功能不全、肥胖等临床情况时,BNP的界值应上下微调。(Ⅱa 类推荐) ②BNP联合舒张功能标志物、心肌重构标志物、炎症标志物等可以提高HFpEF 的诊断效能。(Ⅱb类推荐)

心力衰竭学习题(附答案)

5月业务学习考核 姓名:科室:成绩: 一、选择题 1、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A.心脏异常搏动 B.血压突然增高 C.心脏结构或动能异常引起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 D.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 2、心衰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病 B.冠心病 C.肺部感染 D.肾功能损害 3、心衰的生物学标志物是() A.血浆利钠肽、心脏肌钙蛋白 B.血尿素、血浆利钠肽 C.肌酐、心脏肌钙蛋白 D.血尿素、肌酐 4、心衰临床表现包括() A.进行性呼吸困难 B.活动耐量受限 C.心前区疼痛 D.体液潴留 5、治疗心衰的常用药物包括() A.利尿剂 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C.血管紧张素受体激动剂 D.β受体阻滞剂 E.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6—10题共用以下案例) 患者小张,男性,56岁,既往有冠心病史,具体用药不详,近日活动后出现气促、乏力、心悸,休息较长时间后可缓解,2018-05-20在家突发心绞痛,伴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口服硝酸甘油片、卧床休息仍未见好转,由家人送入医院治疗,血压172/108mmhg,肌钙蛋白阳性,BNP 96ng/L,肌酐79umol/L,血清钾浓度3.43mmol/L。 6、患者小张最可能发生了() A.心肌梗死 B.脑血管意外 C.心力衰竭 D.高血压危象

7、患者目前心功能分级为()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8、以下对该名患者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 B.中流量给氧 C.控制补液速度约60滴/分 D.记24小时出入量 E.限制钠摄入<2g/天 9、治疗期间,患者病情趋于稳定,5-26早饭后突发心慌、恶心、呕吐,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最可能发生了() A.急性心梗 B.急性心衰 C.洋地黄中毒 D.胃肠道不良反应 10、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今日出院,护士小陈进行出院宣教内容包括() A.定期复诊,按时用药 B.适量运动,劳逸结合 C.保持心情舒畅,家人多关怀 D.控制体重,每天水摄入量不超1000ml E.自我监测血压、脉搏,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答案:1-10:C、B、A、ABD、ABDE、C、D、ABDE、C、ABCDE

心衰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脑钠肽作为心衰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摘要] 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诊断中,实验室检查有了较大进展,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成为诊断心力衰竭的实用方法,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除用于诊断外,BNP也被应用于心衰等疾病的预测、预后、筛选、治疗监测及开发治疗药物等领域,相关研究及推广十分迅速。 [关键词]BNP;HF;标志物;应用进展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通常心衰的发展是缓慢的,往往要经过几年时间心脏才渐渐失去其泵血能力,使其工作动力下降;心衰症状也不是一开始就会出现,而是病症积累多年后才发现。据统计,心衰患者的5年死亡率约为50%,10年死亡率约为90%。目前对于心衰只能采取相应的保守治疗手段,完全治愈则几乎不可能。临床有效的治疗大大的降低了慢性心衰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减慢了无症状性左室功能障碍向明显心力衰竭进展。为此,尽早检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左室功能障碍患者,并进行准确的临床评估对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在心力衰竭诊断中,实验室检查有了较大进展,脑钠肽(BNP成为诊断心力衰竭的实用方法,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等全球权威机构以及美国临床生化学院(NACB在其指定的“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和“心脏标志物的应用指南”中,都把BNP列为不可缺少的心脏标志物[1]。除用于诊断外,BNP也被应用于心衰等疾病的预测、预后、筛选、治疗监测及开发治疗药物等领域,相关研究及推广十分迅速,现仅就近期国内外关于BNP的主要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1.BNP的生物学特性 BNP是钠尿肽家族成员之一,1988年最先从猪脑中发现,因此也叫脑钠肽;但后来发现其主要来源是心室[2]。BNP源于心肌细胞合成的134个氨基酸残基的Prepro-BNP,在进入血液循环后降解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BNP,具有利尿、排钠及扩血管等多种生理作用。这种由心肌细胞分泌的短肽激素,是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其中含有一个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环状结构,在心室负荷增加或心室增大

(整理)BNP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

BNP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功能障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30-40%存在急诊医生难以确诊而影响预后,以BNP 100pg/ml作为临界值的阴性预测值达到90%,可以减少74%的临床不确定性;而BNP 超过400pg/ml提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达95%。而BNP 在 100-400pg/ml时可能由肺部疾病、右心衰、肺栓塞等情况引起。呼吸困难患者急诊就诊时的BNP水平以及治疗后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其出院时风险。 ①BNP是HF的定量标志物;②BNP对于诊断HF是高度准确的;③BNP 可以帮助给急诊科病人进行危险分层以便判断是该入院还是出院。④BNP 测试有助于改善病人管理,减少总治疗费用;⑤BNP测试节省6个月内费用;⑥BNP是HF最强大的预测物;⑦BNP水平有助于评估出院的安全性; ⑧BNP指导的治疗能提高慢性HF疗效;⑨BNP水平,以及症状和体重增加,是确定临床失代偿的最好方法;⑩BN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死亡的最强大的预测物。 B型尿钠肽又称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心肌细胞所分泌的BNP先以108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形式存在,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在活化酶的作用下裂解为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活性的直线多肽和32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环状多肽,释放入血循环,分别被称为NT-proBNP和BNP。BNP小于100pg/ml 可排除心衰 医学上,BNP是血清脑钠肽,分析BNP 在评估心功能和冠脉病变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它的含量与心室的压力、呼吸困难的程激素调节系统的状况相关。心室的体积和压力增高可导致血浆内BNP的升高,升高的程度与心室扩张和压力超负荷成正比.可敏感和特异性地反映左心室功能的变化。近年来美国等国家推荐使用的BNP是目前最好的用于评价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中文名称:脑钠肽英文名称: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定义:主要由心脏分泌的利尿钠肽家族的一员,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因其首先在猪脑中发现,故名。能调节血压和血容量的自稳平衡,并有利尿作用。BNP的生成与清除 BNP 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BNP 分泌的主要条件。BNP 的清除有两条途径:一是由利尿钠肽家族的C 型受体介导,内吞入胞内后由溶酶体降解;二是经中性内肽酶(NEP)降解。 BNP的结构合成与分泌 BNP同ANP一样具有一个由17个氨基酸通过一对二硫键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对于受体的结合很必要,其中二硫键对于BNP的生物活性很重要。BNP具有种属特异性,大鼠的BNP由45个氨基酸组成,而猪、狗与人的BNP由32个

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时间:2009-3-19 9:53:04 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应用 各种心脏疾病最终均可发展到心力衰竭。由于心力衰竭的发展比较缓慢,心脏是在各种病症累积多年后,才渐渐失去其泵血能力和各方面功能的减弱及下降。而在心衰的早期,心脏功能的减退是依靠心脏所分泌的短肽激素来调节心脏的代偿功能,故在临床上往往不易出现症状。传统诊断心衰的指标为心脏超声诊断,以评价心脏左室的射血分数了解心脏功能。近几年,由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协会推荐使用的B型尿钠肽(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BNP),是目前唯一一个最好的用于评价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欧洲心脏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2001年的心衰诊断指南中心,已将其作为实验室检测项目中的唯一指标。 B型尿钠肽又称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心肌细胞所分泌的BNP先以108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形式存在,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在活化酶的作用下裂解为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活性的直线多肽和32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环状多肽,释放入血循环,分别被称为NT-proBNP和BNP。 NT-proBNP的生物学半衰期为60~120min,而BNP仅为20min。B-BNP的释放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心衰程度加重,B-BNP的释放增加。B-BNP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参与钠调节,促进尿钠排泄和利尿,扩张血管,维持血压的动态平衡,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评估(完整版)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评估(完整版) 心力衰竭(心衰)的准确诊断和全面评估是有效治疗的前提。评估目标包括:是否存在心衰、心衰的病因及诱因、严重程度和预后。首先,应根据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胸片判断心衰的可能性;然后,检测利钠肽和超声心动图明确心衰诊断及分类,再进一步检查确定心衰的病因和诱因;最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一、症状和体征 全面而细致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是心衰诊断的基础,可提供病因线索、发现诱因、指导检查手段的选择以及对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是根据心衰症状制定的一个简单的心衰严重程度分类方法,可初步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相应的死亡风险也增加。 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四大方面:1、体循环淤血,包括全身下垂部位水肿、胸腹水、肝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其中肝颈静脉回流征对右心衰诊断较特异;2、肺循环淤血,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沬痰,双肺底干湿性啰音等,对心衰诊断具重要意义;3、心输出量不足,包括:乏力、腹胀、纳差、

肢端发冷等;4、心脏的表现,包括:心慌、心率快、第三心音奔马律,心尖搏动弥散,后二者对心衰诊断具特异性。 病史采集主要包括既往心脏疾病史、心衰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累及心脏的全身疾病(如淀粉样变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结节病)、有无使用心脏毒性药物、药物依赖、近期有无病毒感染等,这对心衰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结合病史,即可做出临床疑诊。但对于老年人、肥胖和慢性肺疾病的患者,诊断的可靠性较差。由于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还需借助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二、心电图 心衰患者一般均有心电图异常,完全正常的可能性极低,故心电图是心衰的首选评估措施。心电图异常对心衰不具备确诊意义,但可提供病因线索及合并症诊断。比如左室高电压提示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或者肥厚型心肌病。右室高电压,提示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低电压提示心肌浸润性疾病或心包积液。病理性Q波提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新发或可逆性ST段改变提示急性心肌缺血。窦性心动过速见于严重心衰交感神经异常激活。QRS时限是确定心脏同步化治疗的适应症和心电图标准。

心力衰竭新型标志物ST2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4), 451-455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14544877.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14544877.html,/10.12677/acm.2019.94070 Advances in New Marker ST2 for Heart Failure Yajiao Xing, Chenxia Wang Yan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Yan’an Shaanxi Received: Apr. 1st, 2019; accepted: Apr. 15th, 2019; published: Apr. 23rd, 2019 Abstract With the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natriuretic peptide into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heart failure (HF) treatment,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new biomarker supplement BNP and its n-terminal equivalent (nt-proBNP) may further promote patient management is being explored. Defects in natriuretic peptides (such as high biological variability and age dependence), and multiple comorbidities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can affect the concentration of BNP or nt-proBNP (such as sepsis, kidney disease and obesity), opening the door to new biomarker additions for clinical judg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F patients’ promising biomarker ST2. In order to rely on the unique pathophysiological information it provides patients with specific sel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treatment. Keywords Heart Failure, ST2, The Research Progress, BNP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心力衰竭新型标志物ST2的研究进展 邢亚娇,王晨霞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 收稿日期:2019年4月1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15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23日 摘要 随着利钠肽成功地整合到心力衰竭(HF)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新的生物标记物补充BNP (B型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及其n端等效物(NT-proBNP)并进一步促进患者管理的可能性正在探索中。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必然终点,心衰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有很大的意义。心衰涉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心肌牵拉、心肌损伤、心脏基质重构、炎症、氧化应激及肾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学过程,其中每个方面均涉及相关生物标志物。早在20余年前,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BNP)已经开始作为心衰诊断的标志物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一些新型生物标志物也开始应用于心衰的诊断和疗效监测。本专家共识拟对目前已在临床应用的心衰生物标志物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为心衰的预防、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为保持与现行临床指南的一致性,本专家共识做出的推荐基于近年来各大医学协会公布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指南或共识[1-4],对于尚未经过指南推荐但存在较高价值的议题,本共识也将列出作为参考。本专家共识证据推荐分为以下四个等级:Ⅰ类推荐指经过多项指南或共识推荐或多项大型研究证实存在可靠的检验价值的证据;Ⅱa类推荐指经过指南或共识推荐或多项研究证实存在一定的检验价值的证据;Ⅱb类推荐指研究证实存在一定的检验价值,但未得到指南或共识推荐的证据;Ⅲ类推荐指指南或共识不推荐或大型研究未能证实其检验价值的证据。既往指南或共识中对心衰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和推荐等级见表1。 表1 ACC/AHA/HFSA2017年心衰指南对心衰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推荐 标志物临床应用推荐等级证据等级 BNP/NTproBNP 诊断Ⅰ A 住院期间预后Ⅰ A 预防Ⅱa B 出院后预后Ⅱa B

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

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s in 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一个世纪以来,HF理论经历心肾学说、血流动力学说、神经激素学说,到现代的心室重塑学说。最新研究表明,HF是一个复杂的、连锁的、动态发展过程,不仅心脏超负荷或损伤可导致心衰,作用于心肌细胞和(或)心脏间质的遗传、神经激素、炎症和生化改变,也可导致心衰。越来越多的酶、激素、生物学物质,心脏应激、功能紊乱以及心肌细胞损伤的其他标志物,它们统称为生物标志物,对临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生物标志物包括基因变异体、临床影像、生理学检验和组织标本活检。 心衰的细胞因子假说 根据心衰的细胞因子假说,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8)由受损的心肌细胞产生。在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下,这些细胞因子产生增多。受损的心肌和因输出量减少而发生低灌注的骨骼肌,激活单核细胞产生相同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损害心肌功能。这种来源的细胞因子还可释放入血。处于应激状态的心肌释放钠尿肽,其释放可改善血循环。 炎症细胞因子 炎症在多种类型的心衰发病机制和进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急性反映标志物。近年来的研究揭示,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超敏CRP是常用的检测CRP指标,超敏CR P>3.23mg/L的患者与超敏CR P<3.23mg/L的患者比较,前者心功能显著下降,研究表明,炎症反应的激活与慢性HF相关性。超敏CR P升高是慢性HF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至少3种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6和-18)被认为是促炎细胞因子,是由心脏的有核细胞生成的。肿瘤坏死因子-2也是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的重要递质。心肌表达TNF-α是心脏逐步走向扩张与衰竭的重要步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NF-α与心肌细胞坏死相关;血浆中TNF-α水平增高的患者存在病死率增高的趋势。TNF-α水平的增高是HF患者死亡的预报因子。TNF-α在HF病程中主要作用如下:(1)抑制心肌收缩力;(2)介导心室重构;(3)调导心肌细胞凋亡。 白介素-1(IL-1),研究显示心肌过度表达IL-1能使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活性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4组织型抑制因子表达下降,目前已证明基质金属蛋白家族与心肌重构直接相关。因而推断IL-1在HF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IL-6在慢性HF患者血循环和心肌中表达增加,血循环中的IL-6水平和慢性HF的程度密切相关,能够预测慢性HF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IL-6可诱导肌细胞发生肥大反应,一项研究表明,可用IL-6和TNF-α的水平来预测无症状老年人日后是否发生心衰。 Fas(又称Apo-1)是TNF-α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该家族在多种细胞上均有表达,包括肌细胞。当Fas被Fas配件激活后,可介导凋亡,并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黏附因子是一类可在多种细胞上合成表达,存在于细胞膜或胞外。促进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及相互作用的一类分子的总称。慢性HF患者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上调,左室射血分数与可溶性ICAM-1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以ICAM-1的黏附分子可作为监测HF进程的指标。 趋化因子-1(MCP-1)是趋化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最重要的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 1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评价心血管病危险因 素及早期诊断已成为当今卫生保健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在发现心血管疾病新的生物标志 物方面的研究正在不断增加,因此,提出了大量新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将它们推荐到临床实 践中,不仅改善了诊断准确性,也改善了预后分层以及病人的后果。本文将分门别类介绍与 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几类生物标志物的分析功能和临床特征。 1理想的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特征 生物标志物能够表现同生理或疾病状态有关特征的一个指征。一般说来,它可能是对应激或 药物遗传易感性的一个指征。因此,一种生物标志物代表一种疾病危险性的指征(危险因素 或标志)或一种疾病进展的指征。一个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应具有以下这些特征:在体内及体 外稳定;具有足够的分析敏感度及良好的重现性及准确性;生物学变异低;良好的诊断和预 后准确性;良好的成本效率分析比率;价格低廉病人可以接受;试验可全自动化,容易测定,具有国际标准;参考范围和试验界值有性别、年龄及种族依赖。虽然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应具 有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这些特性,但是,最重要的临床特征是提高临床医师以最佳方式 处理病人的效力。 2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最近25年期间,对于心脏结构蛋白和同工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高度特异和敏感 的心肌组织标志物肌钙蛋白I和T(cardiac troponin,cTn I和cTn T)。国际指南推荐在每一 个疑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人中测定心脏损伤标志物,从临床角度看,仅测定cTn I 或cTn T就能区分不稳定心绞痛(UA)和没有ST—段升高的心肌梗死(NSTEMI)。然而, cTn I或cTn T值增加总是表明有心肌组织损伤。虽然阳性试验不能提示这种损伤的可靠机制,但是,若此标志物值增高,没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时,应立即建议对心脏损伤其他原因的 准确搜查。临床上,没有明显的ACS时,其心肌钙蛋白循环水平增加,常见于下列情况:心 肌炎/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危急病人、甲状腺机能低下、心脏创伤、心脏移植排斥事件、由于癌症治疗致心肌中毒、肺栓塞、慢性肾衰及脓毒病等。特别是在用可能对心脏有 毒性药物治疗的病人中,推荐测定心肌钙蛋白监测用高剂量化疗治疗的病人,可以早期预防 心脏毒性的发生。 关于新的生化标志物,如未结合游离脂肪酸或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自血中早期检测心肌损 伤的讨论正不断增加。然而,目前这些生物标志物还没推荐作临床常规,因为它们费时,没 标准且/或没有全自动化平台。另一方面,cTn I或cTn T是接近成为“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所需 要的特征,在短期内这些新的标志物不可能取代cTn I或cTn T作为心肌损伤的参考指征。 3心脏功能的生物标志物 二十五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心脏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具有内分泌功能合 成分泌肽激素家族,即心脏钠尿激素(cardiac natriuretic hormones,CNH),具有有效的利尿、利钠和血管舒张作用,同神经激素和免疫系统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CNH由一个复杂的家族组成:包括心房尿钠肽(n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型尿钠肽(CNP)、尿舒张肽(urodilatin)以及曼巴 蛇钠尿肽(dendroaspis natriuretic peptide,DNP)。这些肽激素以前激素原的形式被合成 (即prepro ANP和prepro BNP),含有NH2—末端信号肽。然后激素原被裂解成两个碎片, 较长的碎片包括NH2—末端(NT—proANP和NT—proBNP);而较短的碎片(即COOH—末端碎片)代表有活性的激素(ANP和BNP),ANP和BNP显示比NT—pro NT—pro BNP更迅速 地被清除,因此,其循环水平较低。

生物标志物分类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分类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其是一种能够对疾病发生过程中进行判断的指示物,从标志物的特质上可以分成小分子、大分子、复合生物以及生物种群等几种。这种标志物主要是用于医学中对疾病进行梳理和判断,并且能够对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及轻重程度进行检测。尤其是对高危人群进行药物的临床治疗具体效果和预测其发病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x。本文简述了生物标志物的种类以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分类;临床医学;应用 生物标志物是一种对生理状态、病理过程以及利用药物后的集体反应进行客观判断的指示物。其可以对生物集体和环境之间发生作用时的特征性改变进行反应和检测。其作为一种临床医学中的辅助手段,可以有效的判断疾病的发生原因,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后续的治疗手段应用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生物标志物的选择需要进行研究和详细的临床医学验证,并要对其在特殊情况下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考虑。随着目前对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通过将生物标志物与临床医学上的检测手段进行共同运用,可以使疾病病情更准确更快速的诊断和判断。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对其的研究

进展,并使生物标志物在医学中的应用更加的广泛。 1生物标志物的分类 1.1小分子生物标志物 小分子的生物物种非常多,其能够使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代谢的基础。但是一些小分子的化合物也对人体有着一定的危害。其在人体内所发生的变化可以当做对疾病判断和检测的具体指标。如临床上对糖尿病的判断可以利用人体中的血糖或尿糖浓度作为依据。肾功能疾病的判断可以根据肌酐浓度作为依据,冠心病的判断可以通过胆固醇的水平以及动脉硬化程度作为依据等[1]。 1.2大分子生物标志物 大分子生物标志物可以分为核酸类、蛋白质类以及糖类和脂类等。首先,核酸类主要说的是体内核糖核酸的水平。核糖核酸(缩写为RNA),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主要功能是实现遗传信息在蛋白质上的表达,是遗传信息向表型转化过程中的桥梁。RNA水平的变化能够对人体的疾病状态变化进行充分的反应。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利用芯片技术掌握RNA水平的变化,并通过其与疾病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可以用于对并且的综合判断。如在美国批准的一种对乳腺癌进行检测的医学系统,就是通过对分析样本中的基因强度,从而对患病人群的复发概率进行预测,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化疗。其次,是蛋白质

心衰分级与诊断

心衰 NYHA心功能分级 NYHA分级心力衰竭的分级,NYHA分级是按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将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分为四级。这一方案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于1928年提出,因操作简单,临床上沿用至今。实际上NYHA分级是对C期和D期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左室射血分数,即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心室收缩时并不能将心室的血液全部射入动脉,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心室舒张期的容积:左心室约为145ml,右心室约为137ml,博出量为60-80ml,即射血完毕时心室尚有一定量的余血,把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一般50%以上属于正常范围,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正常情况下左室射血分数为≥50%;右心室射血分数为≥40%。若小于此值即为心功能不全。 bnp作用 BNP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功能障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30-40%存在急诊医生难以确诊而影响预后,以BNP 100pg/ml作为临界值的阴性预测值达到90%,可以减少74%的临床不确定性;而BNP 超过400pg/ml提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HF)的可能性达95%。而BNP 在100-400pg/ml时可能由肺部疾病、右心衰、肺栓塞等情况引起。

2020心衰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

2020心衰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 人体很精密,会通过释放一些“信号”来表达心脏健康,比如生物标志物,如何更好应用这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早期诊断以及评估预后、指导治疗心衰?近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以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发布了《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以助力心衰管理。 预测心衰的发生 ①测量心肌负荷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能有效预测心衰的发生,联合测量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Ⅰ类推荐)。 ②B型钠尿肽(BNP)/N末端前体BNP(NT-proBNP)单用或联合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Ⅰ类推荐)。 ③BNP/NT-proBNP,TnT/TnI 联合炎症指标可溶性ST2(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Ⅱa类推荐)。 ④单独应用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胱抑素-C,UACR)、炎症因子(TNF-α,IL-6,CRP或Gal-3)对新发心衰的预测作用较弱(Ⅱb类推荐)。

心衰的诊断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诊断 ①BNP和NT-proBNP可用作急性心衰的诊断标志物,尤其在临床情况不明了的情况下,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Ⅰ类推荐)。 ②BNP<100 pg/ml可用于排除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诊断,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Ⅰ类推荐)。 ③NT-proBNP 可用作急性心衰标志物,界值450 pg/ml(<50岁),900 pg/ml(50~75岁),1 800 pg/ml(大于75岁),有较高阴性预测值(Ⅰ类推荐)。 ④BNP>400 pg/ml 或NT-proBNP>450 pg/ml(<50岁),900 pg/ml(50~75岁),1 800 pg/ml(大于75岁)应考虑心衰的诊断(Ⅱa类推荐)。 ⑤房颤或脓毒血症时BNP对心衰的诊断价值有限(Ⅱb类推荐)。 ⑥sST2对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Ⅱa类推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