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试题库资料大全

心理学试题库资料大全

心理学试题库资料大全
心理学试题库资料大全

《心理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三大研究任务不包括()。

A.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

B.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

C.预测和控制心理与行为

D.心理咨询与辅导

【答案】D

2、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A.心理过程

B.心理现象

C.心理规律

D.心理特点

【答案】A

第二节心理学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冯特

D.苛勒

【答案】A

2、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冯特

D.苛勒

【答案】D

3、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铁钦纳

B.冯特

C.杜威

D.华生

【答案】B

第二章注意、感知和记忆

第一节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小明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学生们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答案】C

【答案】A

3、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范围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配

【答案】D

4、人们通常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D

5、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A.注意范围

B.注意分散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配

【答案】D

6、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之为()。

A.无意注意

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D

7、()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A 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稳定性

【答案】A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一回事。

【答案】错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实际需要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是主动的,是注意的优良品质;而注意的分散则是在需要集中注意时,因受无关刺激的干扰等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是消极被动的,是注意的不良品质。

2、有意后注意是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答案】错

有意后注意是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而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

3、注意的广度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答案】错

注意的广度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而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意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4、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

【答案】错

6、某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应对自如,这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注意稳定性这一注意品质。

【答案】错

这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注意分配这一注意品质。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或活动上。而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注意?注意的品质主要有哪些?

【答案】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品质主要包括: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2、什么是注意?注意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答案】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种类主要包括: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3、什么是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答案】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事物或活动上。

注意分配的必备条件有: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很熟练,或者其中只有一种不熟练,而其他几种则熟练或相当熟练,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程度。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关系。

4、什么是注意?注意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答案】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功能主要有: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问题:

(1)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将如何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答案要点】

(1)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游鱼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游鱼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2)第一,要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①优化教学环境,②注重教师仪表行为,③规范学生行为

第二,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①教师语言技巧,②合理安排板书,③科学安排教学内容,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第二节感知

一、单项选择题

1、白纸黑字、黑板白字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

2、看同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种现象体现了知觉具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D

3、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们总是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对象的意义做出解释,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C

4、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儿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

A.感觉的对比

B.感觉的适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象

【答案】B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是()。

A.感觉的对比

B. 感觉的后象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适应

【答案】D

6、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属于()。

A.对比

B. 错觉

C.补偿

D.联觉

A.阈限

B.绝对阈限

C.差别阈限

D.相对阈限

【答案】B

8、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

9、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三种,不包括()。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平衡知觉

【答案】D

10、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A.顺应

B.选择

C.提高

D.降低

【答案】C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知觉,知觉有哪些主要的基本特性?

【答案】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主要的基本特性有: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2、什么是知觉,知觉的组织规律有哪些?

【答案】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主要的组织规律有:

(1)接近规律

(2)相似规律

(3)闭合规律

(4)连续规律

第三节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D

3、组块是人们的记忆单位,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短语。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个组块。

A.5

B.5±2

C.7

D.7±2

【答案】D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答案】C

5、“先快后慢”的记忆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C弗洛伊德 D 艾宾浩斯

【答案】D

6、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拨打过之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A.瞬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答案】C

7、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可以把记忆分成()。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答案】C

8、我们明明知道某人的名字,可就是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有人提醒这个人的姓或者名,或者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某些事件,我们就能回忆出这个人的姓名。这种现象支持了遗忘理论中()。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D.动机性遗忘理论

【答案】C

9、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内容比两端的内容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D.动机性遗忘理论

【答案】B

10、短时记忆指的是信息保持时间()的记忆。

A.不超过1秒钟

B.不超过5秒钟

C.不超过1分钟

D.超过1分钟

【答案】C

11、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分类依据是()。

A.记忆内容

B.记忆编码方式

C.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

D.记忆凭借物

【答案】B

12、记忆过程的初始环节是()。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

【答案】D

1、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时间短,但容量无限。

【答案】错

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时间短,但容量有限。

在无复述条件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约为5-2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

2、再认和回忆不是一回事。

【答案】对

再认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而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于有关信息的作用,使这些事物的形象和内容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3、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答案】对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在识记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4、当学习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的材料和最后呈现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好,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差。

【答案】对

这是因为最先呈现的材料仅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后呈现的材料仅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

5、倒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答案】错

倒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而前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6、前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答案】错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而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记忆?从记到忆包括哪几个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记忆是记和忆完整过程,从记到忆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识记

(2)保持

(3)再认和回忆

2、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3、简要回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答案】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线图,该曲线图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说,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学校里,很多同学发现当天学习的公式、课文、单词,如果不及时加以复习,很快就出现遗忘。为此,同学们都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学习中,同学们还发现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是记忆效果最好的时候,并且在背诵课文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背诵的效果好。

问题:

(1)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2)“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的记忆效果好”,可以用什么理论解释?如何解释。

(3)“背诵课文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背诵效果好”,这是什么现象?

【答案要点】

(1)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2)干扰理论:遗忘是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这一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早晨起床后,没有前摄抑制;晚睡前,没有倒摄抑制,所以效果好。

(3)系列位置效应。当学习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的材料和最后呈现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好,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差。这是因为,最先呈现的材料仅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后呈现的材料仅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

第三章思维和想象

第一节思维

一、单项选择题

1、“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训练学生哪一种思维?()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答案】B

2、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小明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

【答案】C

3、根据凭借物划分思维的类别不包括()。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答案】D

4、思维的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

A.分析

B.综合

C.演绎

D.推理

【答案】D

5、()是指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易于以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A.知识经验

B.定式

C.功能固着

D.动机

【答案】B

6、A比B大,C比D小,A比E小,B比D大,F比E大,问谁最大?这一问题的解决运用的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 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

【答案】B

7、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因此常常会阻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A. 定势

B. 原型启发

C. 功能固着

D. 知觉特征

【答案】C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床单是用来铺床的,很少想到它还能用来做逃生绳,这说的是原型启发这一因素影响了问题解决。

【答案】错

这说的是功能固着这一因素影响了问题解决。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而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2、人类受到飞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启发而发明了飞机,这是功能固着影响问题解决的实例。

【答案】错

这是原型启发影响问题解决的实例。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而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分为哪几个阶段?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2、简述思维及其主要过程。

【答案】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应。

思维的过程主要包括: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梅尔在1931年设计了一项摆荡结绳实验。实验要求被试利用给定的工具(如置于地上不同位置的书、椅子、篮球、钳子等)把两根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绳子接在一起。两根绳子相距很远,被试无法同时将他们抓住。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其余的被试都没有想到可以利用钳子的重量将它当钟摆来使用。

问题:

(1)从这个材料,可以看到影响这一问题解决的因素是什么?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都有哪些?

(3)选择其中三个因素,分析它是如何影响问题解决的?

【答案要点】

(1)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①问题情境

②知觉特点

③知识经验

④功能固着

⑤定式

⑥原型启发

⑦动机情绪与个性因素

(3)原型启发促进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妨碍问题解决;定式既可能促进问题解决也可能妨碍问题解决……。

第二节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C

2、童话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的形象是通过()的方式创造想象出来的。

A. 粘合

B. 联想

C. 夸张

D.人格化

【答案】C

3、动画片中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形象是通过()的方式创造想象出来的。

A. 粘合

B. 联想

C. 夸张

D.人格化

【答案】D

4、“猪八戒”和“美人鱼”的形象是通过()的方式创造想象出来的。

A. 粘合

B. 联想

C. 夸张

D.人格化

【答案】A

5、梦属于()的极端情况。

A.无意想象 B. 幻想 C. 创造想象 D. 再造想象

【答案】A

6、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不包括()。

A.新颖

B.独创

C.奇特

D.聪慧

【答案】D

7、有意想象是有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创造性的程度不同,有意想象分为三类,但不包括()。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答案】D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属于创造想象。

【答案】错

属于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而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第四章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人逢喜事精神爽”体现的是心境的()特点。

A 缓和性B较持久性 C 微弱性 D 弥散性

【答案】D

C.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D.情绪具有两极性

【答案】B

3、人在遇到地震时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

A. 积极激情

B. 消极激情

C. 心境

D. 应激

【答案】D

4、下列描述符合心境特点的有()。

A.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B.怒发冲冠 C.暴跳如雷 D.狂喜

【答案】A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

A. 激情

B.感动

C.心境

D.应激

【答案】C

6、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答案】B

7、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之为表情,表情可分为三个方面,但不包括()。

A.面部表情

B.体态表情

C.言语表情

D.复合表情

【答案】D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逢喜事精神爽”是激情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

【答案】错

这是心境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比较微弱的、持久而平静的情绪状态;而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激情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

【答案】错

这是心境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比较微弱的、持久而平静的情绪状态;而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三、简答题

1、简述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

【答案】

戈尔曼揭示了情绪智力的5个方面,形成了情绪智力5因素结构理论。

这五因素是:

(1)认识自身情绪

(5)人际关系管理

2、什么是情绪情感,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案】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它在教学中的主要功能有:

(1)信号功能;

(2)感染功能;

(3)动机功能。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晓晓的心情日记:周一,和好朋友闹了一点矛盾,心情低落;周二,学校开运动会,班级团体成绩位列第一名,欣喜若狂;周三,数学成绩提高了,喜悦;周四,不幸的一天,被困在电梯里;周五,路上塞车,气愤;周六,休息了,开心……周日,晓晓在日记上写道“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EQ”

问题:

(1)请问晓晓在这一周里,经历了几种情绪状态?

(2)简述每种情绪状态的主要特点?

(3)EQ是衡量情绪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请简述戈尔曼情绪智力五因素理论。

【答案要点】

(1)心境、激情、应激

(2)激情:强烈、短暂、爆发;心境:微弱、持久、弥散;应激:超负荷、超强

(3)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揭示了情绪智力的五个方面,形成了情绪智力五因素结构理论。这五个方面是: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

第二节中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

一、单项选择题

1、“感人之所感”,并同时能“知人之所感”,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

A.迁移

B.移情

C.感知

D.思维

【答案】B

2、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根据情绪智力理论撰写的《情绪智力》一书中,使用了“情商”(EQ)一词。

A.戈尔曼

B.沙洛维

C.梅耶

D.巴伦

【答案】A

一、单项选择题

1、个性的核心是()。

A.气质

B.能力

C.自我意识

D.性格

【答案】D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系统、气质系统和()。

A.能力系统

B.动力系统

C.自我调节系统

D.自我意识系统

【答案】A

3、个性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其中不包括()。

A. 个性倾向性

B. 个性心理特征

C.个性独特性

D.自我意识

【答案】C

三、简答题

1、简述个性及个性特征。

【答案】

个性是个性心理的简称,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个性特征主要有:

(1)个性的整体性

(2)个性的独特性

(3)个性的稳定性

(4)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第二节气质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是指一个人的( )。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自我意识

【答案】A

2、下列描述符合多血质的是()。

A.精力旺盛,争强好胜

B.情绪平稳,自制力强

C.举止缓慢,优柔寡断

D.稳定性差,容易见异思迁

【答案】D

3、下列描述符合黏液质的是()。

A.精力旺盛,争强好胜

B.情绪平稳,自制力强

C.情感细腻,多愁善感

D.稳定性差,容易见异思迁

【答案】B

C.举止缓慢,优柔寡断

D.稳定性差,容易见异思迁

【答案】A

5、下列描述符合抑郁质的是()。

A.精力旺盛,争强好胜

B.情绪平稳,自制力强

C.举止缓慢,优柔寡断

D.稳定性差,容易见异思迁

【答案】C

6、根据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学说,()类型属于神经兴奋与抑制不均衡型。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心理学中的性格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答案】错

心理学中的气质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而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三、简答题

1、简述气质及其主要类型。

【答案】

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的独特色彩。

气质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胆汁质

(2)多血质

(3)黏液质

(4)抑郁质

四、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甲、乙、丙、丁四人都喜欢踢足球、爱观看足球比赛。但他们观看足球比赛的情绪表现却非常不一样。当自己喜欢的球星踢进一个好球时,甲立刻大喊“好球好球”,同时兴奋地手舞足蹈;乙也挺激动,叫好并鼓掌,却没有那般狂热;丙只是平静地说一句“这球踢得很不错,有水平”;而丁则始终沉默不语,会心一笑。

问题:

(1)请判断这四个人的气质类型。

(2)请描述甲、丙两人的气质类型特征,并说明如何施以针对性的教育?

【答案要点】

丙-黏液质属于安静型,情绪稳定,安静稳重,沉默寡言,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耐受力强,但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在耐心、沉着和自制力等方面的心理修养。先讲明道理,然后耐心说服,态度要平静、安详、严格,使其多干细致的事,并用时间来约束,以便磨练和培养耐心细致的习惯。要多进行检查和鼓励。及时提醒这部分学生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脾气,防止任性、粗暴。注意培养其沉着、坚持到底的精神和有自制力的品质。

对于黏液质,教师要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鼓励并诱导他们接受新事物,主动探索,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引导他们与外界交往,带领他们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注意培养其敏锐的反应、办事果断的作风及集体合作的能力。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学校组织秋游,由于交通顺畅,提前1小时到达了旅游地点。甲同学见状立刻建议老师“我们翻墙进去吧”;乙同学则想着看看周围有没有其他好玩的地方,先出去逛一逛;丙同学在原地耐心地等待;丁同学特别伤感,旅游的兴致大打折扣。

问题:

(1)请问四个人的气质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2)乙、丁的气质特点是什么?如何基于他们不同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

【答案要点】

(1)甲是胆汁质;乙是多血质;丙为黏液质;丁为抑郁质。

(2)乙-多血质属于活泼型,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性强。

丁-抑郁质属于抑郁型,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怕事稳重、自制力强;不善交际、孤僻离群。

对多血质进行教育时,要加强在刻苦钻研、有始有终、严格要求、耐心细致等方面的心理修养,教师要着重培养其刻苦精神,使他们养成踏实、认真细心、有始有终的习惯,克服轻率、浮躁、华而不实的行为。做事时,先由简单的事做起,逐渐变为复杂,要求他们做的事一定要坚持到底,耐心细致地做完。

对抑郁质进行教育时,不要轻易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且批评不可过于严厉,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以增强适应能力,克服孤僻敏感。多做户外活动和快乐的活动。对待他们应采取耐心启发的方法,对他们的要求要逐渐提高,不可操之过急,使他们认识自己行为中对成长发展不利的一面。要多加关心和鼓励,培养其自信心。

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班级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安静、沉默、自制力强,做事认真细致,但不太主动,写作业的速度慢。乙常常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己见。

问题:

(1)请你根据甲、乙表现出来的特征,判断他们的气质类型。

(1)甲属于黏液质;乙属于胆汁质

(2)对于黏液质,教师要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鼓励并诱导他们接受新事物,主动探索,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引导他们与外界交往,带领他们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注意培养其敏锐的反应、办事果断的作风及集体合作的能力。

对于胆汁质,要注意加强在耐心、沉着和自制力等方面的心理修养。进行教育时,教师要先讲明道理,然后耐心说服,态度要平静、安详、严格,使其多干细致的事,并用时间来约束,以便磨练和培养耐心细致的习惯。要多进行检查和鼓励。及时提醒这部分学生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脾气,防止任性、粗暴。注意培养其沉着、坚持到底的精神和有自制力的品质。

第三节性格

一、单项选择题

1、性格的态度特征不包括()。

A.对社会、集体、他人

B.对劳动、劳动产品、学习和工作

C.对自己

D.对现实

【答案】D

2、美国心理学家()根据人知觉方式的不同把性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类型。

A.培因

B.奥尔波特

C.威特金

D.卡特尔

【答案】C

3、某同学在生活中表现为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情绪外露,环境适应性强,其性格属于()。A独立型B依赖型C外倾型D内倾型

【答案】C

4、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的性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场外倾型

D.场内倾型

【答案】B

5、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很少或不容易受环境影响的性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场外倾型

D.场内倾型

【答案】A

三、简答题

1、简述性格及性格结构特征。

【答案】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结构特征主要包括: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1、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

A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B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C比奈—西蒙智力量表D卡特尔16PF

【答案】C

2、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其“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中提出了()的概念。

A.心理智商

B.生理智商

C.比率智商

D.离差智商

【答案】C

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在其“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提出了()的概念。

A.心理智商

B.生理智商

C.比率智商

D.离差智商

【答案】D

4、()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D. 自我意识

【答案】C

5、一般能力是指在一切活动中的基本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A.知识

B.技能

C.智力

D.能力

【答案】C

6、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不包括()。

A.类型差异

B.水平差异

C.年龄差异

D.性别差异

【答案】D

第四节自我意识

一、单项选择题

1、自我意识是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A.自我分析

B.自我调节

C.自我提高

D.自我完善

【答案】B

2、自我意识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A.心理自我

B.伦理自我

C.现实自我

D.理想自我

【答案】A

3、自我意识是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不包括()。

A.自我认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节

【答案】B

三、简答题

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以下途径:

(1)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认识自我

(2)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我

(3)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来认识自我

第六章品德

第一节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品德的心理结构中知、情、意、行这四种成分是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其中,()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

A. 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D

2、道德是一种()现象,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A.社会

B.个体

C.生理

D.心理

【答案】A

3、品德是一种()现象,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社会

B.个体

C.生理

D.伦理

【答案】B

三、简答题

1、简述品德及其心理结构。

【答案】

品德亦称品行、德性、道德品质,它是个体在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去处理个人与他人、群体和社会之间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心理结构包括: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第二节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又称()。

A.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B.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C.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A. 前道德阶段

B. 纪律道德阶段

C. 他律道德阶段

D. 自律道德阶段

【答案】C

3、柯尔伯格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方法是()。

A.对偶道德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传统叙事法

D.道德叙事法

【答案】B

4、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方法是()。

A.对偶道德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传统叙事法

D.道德叙事法

【答案】A

5、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发展到能以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时,说明其道德判断已经发展到()水平。

A. 习俗水平第一阶段

B. 习俗水平第二阶段

C. 后习俗水平第一阶段

D. 后习俗水平第二阶段

【答案】D

6、小红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红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而小红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红不是好学生。按照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属于哪个阶段?()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C.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D.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答案】B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品德和道德是一回事。

【答案】错

品德是与道德有关的概念,但又不同于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品德是个体现象,其发生发展既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同时也服从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道德自律阶段的儿童针对错误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只看结果,不看原因,主张抵罪式惩罚。【答案】错。

道德他律阶段看重行为的客观后果,而不大关心行为者的意图好坏;在对错误行为进行惩罚的方式上,主张抵罪式的惩罚。

道德自律阶段是非判断的主要根据是行为者违反社会规则的动机,而不是行为的客观后果,在如何惩罚违规行为问题上,赞成回报式的惩罚。

三、简答题

1、简述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答案】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依照固定不变的顺序依次发展,经过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导论 1.生理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行为的生理过程,特别是脑的机制。2.上述中生理过程具体指什么? 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身体其他部分对行为的控制,以及行为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3.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什么? 自然选择,行为选择优势,环境的强化学习 4.人脑的脑发育与行为的规律? 从发育的一般顺序而言,感知觉先于运动,运动先于语言,语言先于其他的复杂认知功能。 就一般规律而言,动物的演化等级越高,神经系统就越发达,脑的成熟期也越长。 5.脑功能的整体论与定位论? 整体论认为脑是以一个整体来活动的,如果某些部位由于疾病或外伤而丧失功能,则别的部位将对其功能进行代偿;定位论认为不同的功能按特殊的脑区控制。 第二章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行为有哪两种可观察的表现形式? 一是本能动作模式的变化,二是习得行为的变化。

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维持人体安静时的生理需要(机体存储能量)。 7.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此题答案为百度)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复杂多样,主要有辐射式(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聚合式(多个突触神经元的轴突共同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链锁式和环式(通过中间神经元将辐射式和聚合式结合成许多复杂的链锁式和环状式联系)。 8.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和类型包括? 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9.大脑皮层分区及其功能? 哺乳类动物大脑皮层按沟回划分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等四个区域。 枕叶是视觉语言主要加工区。颞叶是听觉的主要中枢,参与许多重要感觉信息的加工,如味觉、嗅觉等,还与面部表情、情绪活动或情绪相关的记忆有关。额叶涉及诸多复杂认知功能,控制躯体运动。顶叶加工皮肤或躯体的所有感觉。 10.边缘系统的结构及其重要功能? 边缘系统是大脑演化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些皮质结构,尤其指位于大脑皮层内侧以及周围的一些较古老的皮质和核团,主要包括海马、杏仁核、边缘叶、岛叶、隔区、乳头体、中脑被盖以及下丘脑等结构。功能低等动物获得应对环境变化的最高中枢,控制摄食、搏斗和繁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内容(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生理心理学试题(02-08)

生理心理学试题(02-08) 09.1月本4 2009-01-14 14:24 阅读287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02年生理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异相睡眠期电活动相当于(D) A.慢波四期 B. 慢波三期 C. 慢波二期 D. 慢波一期 2.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B ) A.隔核 B. 屏状核 C. 齿状核 D. 球状核 3. 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到的脑电图多以_________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 C ) A.0.3---5 B. 4---7 C. 8---13 D. 14---30 4. ________是神经递质。( B ) A.核糖核酸 B. 胆碱类 C. 三磷酸腺苷 D. 脱氧核糖核酸 5. 猫的________标本,使其陷入永久性睡眠。( C ) A. 间脑 B. 去大脑皮层 C. 孤立脑 D. 孤立头 6. 双侧或右侧枕--- 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多导致_______失认症。( D ) A. 联想性 B. 统觉性 C. 颜色性 D. 面孔 7.音强的物理学基础是( A ) A. 振幅 B. 频率 C. 频谱 D. 相位 8.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 ) A. 极化 B. 复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

9. 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的视觉皮层区是( B ) A. 枕叶V1区 B. 枕叶V2区 C. 枕叶V3区 D. 枕叶V4区 10.视网膜上的__________细胞对光刺激的编码是全或无的数字化过程。( D) A. 视杆 B. 视锥 C. 水平 D. 神经节 11. 词聋患者大多数是__________皮层受损所致( C ) A. 两侧颞叶的22区或42区 B. 右颞叶的22区或42区 C. 左颞叶的22区或42区 D. 两侧颞叶的41区 12. 神经元的兴奋过程, 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B ) A. 幅职增高, 频率不变 B. 频率加快, 幅职不变 C. 频率加快, 幅职增高 D. 频率加快, 幅职降低 13. 海马损丧表现出的记忆障碍是( C ) A.瞬时性遗忘 B. 逆行性遗忘 C. 顺行性遗忘 D. 反应性遗忘 14. 艾森克认为条件反射能力弱者多为( A ) A.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高 B.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低 C.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高 D. 内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低 15.内侧膝状体是__________传入通路的皮下中枢( A ) A. 听觉 B. 视觉 C. 躯体觉 D. 嗅觉 16.___________是表述记忆( B ) A. 联想性记忆 B. 情景性记忆 C. 习惯性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17. 美国心理学家卡侬, 关于情绪生理心理学方面提出了__________理论(C ) A. 情绪的激活学说 B. 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 C. 情绪的丘脑学说 D. 情绪边缘系统学说 18. 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是_________中枢( A ) A. 雌性性行为 B. 雄性性行为 C. 饥饿 D. 饱食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A情感 B.认识 C.意志D.情绪 2.通过口头信息传递途径了解消费心理的办法是() A观察法 B.交流法C.问卷法D.访谈法 3.在市场上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营销活动B促销手段C消费心理D货币收入 4.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出现的心理学分支有(多选)() A青年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消费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 5.人类消费行为的复杂性是基于() A需要的复杂多样性 B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C消费品的复杂多样性 D生存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指 A.感觉 B.知觉 C.错觉 D.直觉 7.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记忆效果的因素是 A.目的性 B.理解性 C.活动性 D.系列位置 8.指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保持注意 D.加强注意 9.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A.感觉 B.思维 C.记忆 D.知觉 10.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及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所表达的联想形式 A.类似联想 B.因果联想 C.色彩联想 D.对比联想 11.下列哪一类属于粘液质()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2.下列哪一个不是性格的特征() A、态度 B、情绪 C、意志 D、活泼 13.哪一个能力的强弱会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刺激变化的反应程度() A、分析评价能力 B、感知能力 C、记忆力和想象力 D、选择决策能力 14.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 A、发展性 B、弹性 C、不可诱导性 D、不可变性 15.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动机()(多选) A、生理性购买动机 B、求美心理动机 C、心理性购买动机 D、从众心理动机 16.商标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区别其他商标 B考虑风俗习惯C远离名牌产品 D易识易读易记 17.品牌命名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易读易记原则 B与标志分离原则 C暗示产品属性原则 D受法律保护原则18.商品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按照消费习惯设计商品包装 B按照消费水平设计商品包装 C按照消费者性别年龄设计商品包装 D按照纯粹按照消费者喜好设计产品包装 19.(多选)商标的心理功能() A识别的功能 B保护功能 C提示和强化功能 D暗示功能 20.(多选)影响新产品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

生理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填空 1.长时程增强(P104)LTP:即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出细胞外的诱发反应。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电活动的LTP 现象可持续数月的时间。 2.面孔识别的特异性脑区(P73):面孔识别加工时两半球的优势在加工速度与加工强度两个维度上各占优势,并非单纯的右脑优势,提供了支持半球间两维关系观点的新电生理 学证据;面孔识别加工的脑区不仅限于梭状回,顶叶后部偏右的皮层下结构应该也是一个 面孔识别加工脑区。 3.眼球的共轭运动(P31):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 4.注意的警觉网络的功能(P82):注意保持和持久维持 5.印刻行为(P88):在动物个体生命的一个特定时期,由于遇到某一特定刺激而建立的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6.脑的电现象分为哪两种(P90)自发电活动,诱发电活动 7.功能柱(P29)感受野基本相同的神经元集在一起形成了功能柱,成为感受外部事物属性的基本功能单位。 8.痛觉的成分(P55)感觉成分,情感成分,植物性成分,运动成分 9.朝向反应(P76)由于新异性强的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10.帕帕兹环路的功能(P153)对情绪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11.海马的功能(P103)记忆的功能 12.基底神经节的构成(P1):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尾核、壳核和苍白球统称纹状体;其中苍白球是较古老的部分,称为旧纹状体,而尾核和壳核则进化较新,称为新纹状体。尾核、壳核、苍白球与丘脑底核、黑质在结构与功能上是紧密相联系的。其中苍白球是纤维联系的中心,尾核、壳核、丘脑底核、黑质均发出纤维投射到苍白球,而苍白球也发出纤维与丘脑底核、黑质相联系。) 13.维持觉醒状态的结构(P146):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生理心理学2001-2011年(浙江)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心理学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 1.1874年,( B )发现了“语言感觉区”。 A.布罗卡 B.维尔尼克 C.拉施里 D.巴甫洛夫 2.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 A ) A.新皮层 B.灰质 C.髓质 D.中央皮层 3.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 B )电活动两大类。 A.引导 B.诱发 C.叠加 D.其他 4.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因膜内外带电离子浓度差造成膜内外大 约负70至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 D )电位。 A.动作 B.去极化 C.反极化 D.静息 5.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这称为( A ) A.辐合 B.分散 C.共轭运动 D.调节反射 6.存在许多记录和研究眼动规律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 B )描记术,近年来更出现了许多精密的专用眼动仪。 A.通用眼动仪 B.眼电图 C.多导生理仪 D.EOG仪 7.对感受野施以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A )反应。 A.开 B.闭 C.诱导 D.聚合 8.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和( D )功能柱理论。 A.颜色 B.眼优势 C.方位 D.空间频率 9.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和( C )等,它们的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 A.痛觉 B.本体觉 C.温度觉 D.运动觉 10.( D )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 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或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A.遗忘症 B.MBD C.巴金森氏症 D.失认症 11.( B )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布罗卡 D.维尔尼克 12.( D )是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和快速α条件反射形成中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脑结构。 A.大脑 B.间脑 C.中脑 D.小脑 13.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 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2016年心理学题库与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15.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亚里士多德

《生理心理学》考试试题

《生理心理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前六题每题3分,共20分) 1. 失语症(aphasia) 2. 假雌雄同体 3.运动单位: 4.注意: 5.联想式学习: 6.功能侧向化: 7.性变态:(2分)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突触传递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延搁 B 突触加速 C 时间性总和 D 空间性总和 2.关于突触传递空间性总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以产生动作电位 B 可以产生超极化 C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阈电位的高低有关 D 结果不会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下列不属于亲代谢型受体的特点是 A 作用特点:迅速,短暂 B 调节代谢,影响蛋白合成等 C 信号转导需要通过第二信使 D 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4.多巴胺合成的限速酶是 A 酪氨酸羟化酶 B 多巴脱羧酶 C DAβ-羟化酶 D 苯乙醇胺氮位甲基移位酶 5. 中枢兴奋剂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功能的影响不包括 A 减少多巴胺再摄取 B 促进多巴胺递质合成 C 激动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 D 增加突触间隙多巴胺的浓度 6.下列属于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是 A 催乳素

C 生长激素 D 黄体生成素 7.长骨骨骺闭合以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 A 柯兴氏综合征 B 肢端肥大征 C 巨人征 D 席汉氏综合征 8、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为 A 周边部 B 正中央部 C 黄斑区 D 视乳头 9、视网膜主要的细胞排列由外向内依次为 A 色素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 B 感光细胞层-色素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 C 感光细胞层-色素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 D 双极细胞层-色素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感光细胞层10.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是 A 视黄醛 B 视蛋白 C 维生素A D 视紫红质 11.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 A 同心圆式结构 B 平行带状结构 C 椭圆形结构 D 三角形结构 12.听觉的感音换能的装置位于 A 鼓膜 B 前庭 C 耳蜗 D 半规管 13.声音知觉过程中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节奏 14、关于疼痛的生理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伤害刺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体验 B 伴有情绪反应、植物神经反应 C 导致组织损伤,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不属于保护性反应 D 具有信息交往的意义 15、下列不属于脊髓牵张反射的是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