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说文解字》形训研究

《说文解字》形训研究

《说文解字》形训研究

“形训”是训诂学上最早提出的一种训诂方法,形训即“以形求义”,指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探求其意义。《说文解字》就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形训总集,被后世视为形训的典范。《说文解字》按照偏旁部首编排,主要根据小篆的字形解说本义和汉字造字模式,运用六书理论来研究、分析汉字的形体构造,释义以形为主,因形说义,说义以名本义为主,旁及引申义与假借义,通过以形索义,因声求源的义训和声训两种方法,训古语,释方言,明典章。因此,本论文试围绕许慎的《说文解字》这一著作,依据和运用形训的理论知识,试从整体出发,全面地、系统地、细致地分析和探讨《说文解字》的形训理论。对《说文解字》的形训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更系统地把握和了解《说文解字》,而且对运用和研究形训理论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相关的定义和缘起、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概况等。第二章阐述和分析了《说文解字》形训体例情况。本章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象形类的情况;第二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指事类的情况;第三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会意类的情况;第四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形声类的情况。第三章阐述和分析了《说文解字》形训的功能。本章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确定本义的形训功能情况;第二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确定语源的形训功能情况;第三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确定读音的形训功能情况。第四章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形训的失误情况。本章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主要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不明古文字形体的失误情况;第二节主要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不明结构的失误情况;第三节主要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受思想认识的影响的失误情况;第四节主要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其他类型的失误情况。第五章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

浅谈训诂之形训

浅谈训诂之形训 摘要:汉字属于形意文字,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对于理解这个汉字的所表示的意义非常重要。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就开始了。东汉时,许慎在这方面做了创造性的劳动,编纂了《说文解字》,今天我们要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来了解词义的训诂学方法,也是在利用《说文》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形训把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来研究,对于探求词的本义,弄清本义引申义的关系,辨别义类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使用不当会产生一些问题且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关键词:形训;古文字分析;《说文》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55—02 形训,又称为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从而探索这个字所表示的词的意义,它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训诂方法。 汉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字,它和日本的假名音节文字不同,也与拉丁字母的因素文字不同,它属于形意文字,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符号表示一个意义。有些字由一个符号组成,有些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组成,由几个符号组成的字,有的几个符号都表示意义,有的几个符号中有的表义,有的表音。例如:“囚”字是一个“人”在“囗”中,人禁锢在囗里,表示拘禁的意思,而“柏”字,它由“木”和“白”两个符号组成,“木”表示意义,说明它是一种树木,“白”用来注音。这样就使人能够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来了解

它们的意义。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对于理解这个汉字的所表示的意义非常重要。东汉时期,许慎在这方面做了创造性的劳动,编纂了《说文解字》,收录了“止戈为武”、“反正为乏”、“皿虫为蛊”等说法。今天我们要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来了解词义的训诂学方法,也是在利用《说文》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小篆分析与形训 许慎的《说文》是为解释小篆而作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探索字的意义,而且汉字由篆而隶,由隶而楷,图画性减弱符号性增强,认识汉字的本义就会越来越困难,《说文》的价值也越大。许慎也是六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把六书理论系统化了,六书里面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都是讲造字法的,形训主要在于分析这四种方法。 (一)象形 象形是象实物之行,是把客观的形体描绘出来,《说文》收象形字365个,这些象形字已经不是纯粹的图画,而是一种表示意义的符号,跟隶书、楷书相比,它们的象形的特征还是要显著一些。例如“日”字的小篆是画一个椭圆形,中间加一点。《说文·日部》:“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再如,豆是古代一种盛肉的食器,高脚圆口,有的有盖。小篆上面的一划表示盖。《说文·豆部》:“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这种器皿早已不用,被假借过去表示豆类植物,成了假借字。这些象形字我们看到它的形体就能了解它的意义。

运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形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19227934.html, 运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形训作者:刘秋瑞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7期 摘要:《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通过对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探索汉字的意义,受条件所限,《说文》对字形的说解没有充分利用古文字的研究成果,有些字义解释欠妥当。本文运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说文》字义解释欠妥之处。 关键词:古文字材料《说文》形训 一、引言 以形索义又称形训,它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去了解字、词的意义。这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训诂方法(赵振铎,2003:80)。《说文》是一部形书,其中对字形的说解大部分采用了以形索义的方法。许慎在作《说文》的时候也曾参考了一些古文字资料。由于当时没有大量发现古文字材料,许慎对字义的分析难免有不妥当甚至错误的地方。裘锡圭(1988:62)指出:“《说文》成书于东汉中期,当时人所写的小篆的字形,有些已有讹误。此外,包括许慎在内的文字学者,对小篆的字形结构免不了有些错误的理解。这种错误的理解有时也导致对篆形的篡改。《说文》成书之后,曾经传抄刊刻,书手、刻工以及不高明的校勘者,又造成了一些错误。因此《说文》中有一部分字形是靠不住的,需要用秦汉金石等实物数据上的小篆来加以校正。”詹鄞鑫(1996)指出:“《说文》篆文中有一些形体,上不承周代至战国的秦系文字,中不同于出土的秦代或秦统一之前的文字,下不启秦汉魏晋古隶和八分书(成熟的隶书),这类文字的写法大抵是错误的。”近些年来,随着古文字材料的大量出土,很多古文字形体呈现出它本来的面貌。本文试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许慎《说文》中字义解释欠妥之处。 二、古文字构形不明,小篆根据变化了的字形解释字义 所谓“古文字”,指汉代以前的古汉字,包括商周甲骨文、商和西周金文及战国文字(包括春秋时期文字),还包括秦汉时期的小篆和保留有早期构形的篆隶文字(刘钊,2006:1)。有些古文字形体在产生的时候,其形体构成不是特别清楚,《说文》根据变化了的篆形对字形强加说解。 “公”,甲骨文作(明367),构形不明。金文作(盂鼎)。战国文字承袭商周文字。或作,趁隙加点。齐系文字,燕系文字,均呈地域特点。或加二、一为饰。《说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古红切)”甲骨、金文、战国文字均不“从八、从厶”,《说文》“平分也”这个解释没有错,只是在字形上难以说通。

《说文解字》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2013年趣话汉字结课论文

《说文解字》简介 【摘要】:两汉时期是我国语言文学成型时期,社会发展相对稳定,有利于语言文化的发展,各种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特别是汉代推崇经学,更为语言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许慎的《说文解字》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并对后世人们研究古文字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关键词】:《说文解字》六书部首价值 一、作者许慎简介 许慎(约54年~约149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河南郾城),我国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及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初为郡功曹,后举孝廉,入京为太尉府南阁祭酒,并从贾逵受古文经学。主要著述有:《五经异义》、《孝经古文说》、《淮南子注》、《说文解字》等。只有《说文解字》通行于今。因他博通经典,当时人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 二、《说文解字》成书条件及写作目的 整个西汉时代一直以今文学派为主,且居于统治地位。与此同时,古文学派逐渐兴起。山川鼎彝上有古代铭刻和民间藏书陆续问世由此形成了古文学派。古文学派的兴起,及其所有有关的研究成果,为《说文解字》的成书提供了条件。 当时经学家为了捏造所谓的?微言大义?,就随心所欲的解释经书。许慎对这种随心所欲地解说文字和解释经典的现象非常愤慨。他认为?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是造成典籍解释混乱的根本原因。为了纠正这一时弊,有必要对语言文字作深入的探讨。因为?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史,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作《说文解字》以求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 三、《说文解字》的基本理论——六书 一、?六书?的定义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是周代晚期到汉代,人们分析周代以前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二、?六书?的起源及发展 ?六书?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由此可知六书学说的出现不会迟于战国末年。到了汉代,《汉书》首先谈到"六书"的具体名称:?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管国子,教之六书,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其后郑众、许慎都分别根据刘歆的学说,具体说明了六书的所指。潘重规指出:?班固汉书艺文志是用刘歆七略做底本的;汉志的说法,可能就是用七略的原文。郑众是郑兴的儿子,郑兴是刘歆的学生;许慎是贾逵的学生,贾逵的父亲贾徽也是刘歆的学生,所以许的说法也都是本于刘歆的?。 三、?六书?的内容 《说文解字.序》:?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一般学者把指事字分为两大类:?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和?在象形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的指事字?,如《说文解字》?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下,底也。指事。?便是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

《说文解字》本义研究

《说文解字》本义研究 《说文解字》是唐朝白虎通义的字典,它的本义研究一直是研究古汉语的重要内容。说文解字的本义研究主要是对文字本义的解释及研究,溯源研究及比较研究也是学界对它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于《说文解字》本义的研究,是研究汉语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也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因为文字本义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涵,有时候会难以把握和捉摸。在研究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完成《说文解字》文字本义的探究工作。 首先,要从文字的历史演变入手,由当时已有的文字推演出现代汉字的本义。我们可以从《甲骨文字书》及《篆字书》、《尚书》、《春秋》等古汉文献中,推断古文字的本义,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汉字。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从拼音、音节等语音研究的角度,考察汉字的本义。 其次,要从汉字的分类学角度来考察《说文解字》中记载的汉字,查看它们的不同类别以及类别之间的联系。古代的汉字可以分为按照部首归类的部首字和以声旁归类的声旁字,这两类汉字都在《说文解字》中有描述。如果我们要深入了解汉字的类别之间的联系,可以考虑把同音字、近义字以及相关字作为研究的重点,从而得出本义的概括性结论。 再次,可以从文献实证的角度来考察《说文解字》中汉字的本义,从古代汉语文献、现代汉语语料中,可以甄别出一个汉字的本义,以及这个汉字在不同文献中的使用情况。由于中国古代文献资料庞大,

这对研究《说文解字》本义是一个巨大的财富。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文化角度和历史角度来考察《说文解字》中汉字的本义,即以文化、历史等话语为基础,考察汉字的本义包含什么内涵,探究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历史和道理。研究这种方式可以深入的解析一个汉字的深层次内涵,使汉字本义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具有普遍意义。 总结以上,《说文解字》本义研究是一个有挑战性但又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者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知识以及良好的历史悟性,才能有效完成这项工作。只有彻底掌握语言学的知识,仔细把握各种语料,从多角度综合考察汉字的本义,才能深入解析汉字的深层次内涵,做到本义研究到位。

《说文解字》对古汉字研究的历史意义

《说文解字》对古汉字研究的历史意义 引言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字书之一,也是汉字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由于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础,对汉字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说文解字》在古汉字研究方面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一、开创汉字学体系 《说文解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学专著之一,于东汉时期成书。它由许慎所编纂,共收录9卷、540个部首、9353个字形和13747个词条。这是第一部以正式篇章组织并系统论述汉字意义的著作,被视为中国文字学发展的起点。 二、系统总结了古代文字资料 在整理和归纳大量文字资料的基础上,《说文解字》创造性地利用"方音"和"假借"等方式,来推测早期文字形态及其含义。作者通过对当时流行方言及其音译关系与甲骨文及金篆, 兰亭真迹等实物文字的对比研究,推测字义,并将其系统地归纳记录下来。 三、保留了古代文化与传统 《说文解字》对于古代的文字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保存作用。它详细解释了每个汉字的结构和意义,揭示出了它们背后蕴含的古代文化和思想。通过对文字形态、音韵与意义之间关系的讨论,《说文解字》保留了古代文化传统,并成为现代理解汉字和中华文明深层次内涵的重要工具。

四、影响了后世文字学研究 《说文解字》在汉字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许多后来者所依 赖的基础,开辟了研究汉字起源、演变和规律性特点等方面的新境界。尽管自 唐以降经历了10多个版本,但《说文解字》仍然是一本不可或缺且至今广泛 引用的经典著作。 结论 在中国文字学发展史上,《说文解字》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汉 字学体系,系统总结了古代文字资料,保留了古代文化与传统,并对后世文字 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文解字》的历史意义不仅是对汉字本身的研究,更是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贡献。

《说文解字》形训研究

《说文解字》形训研究 “形训”是训诂学上最早提出的一种训诂方法,形训即“以形求义”,指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探求其意义。《说文解字》就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形训总集,被后世视为形训的典范。《说文解字》按照偏旁部首编排,主要根据小篆的字形解说本义和汉字造字模式,运用六书理论来研究、分析汉字的形体构造,释义以形为主,因形说义,说义以名本义为主,旁及引申义与假借义,通过以形索义,因声求源的义训和声训两种方法,训古语,释方言,明典章。因此,本论文试围绕许慎的《说文解字》这一著作,依据和运用形训的理论知识,试从整体出发,全面地、系统地、细致地分析和探讨《说文解字》的形训理论。对《说文解字》的形训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更系统地把握和了解《说文解字》,而且对运用和研究形训理论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相关的定义和缘起、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概况等。第二章阐述和分析了《说文解字》形训体例情况。本章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象形类的情况;第二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指事类的情况;第三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会意类的情况;第四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形声类的情况。第三章阐述和分析了《说文解字》形训的功能。本章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确定本义的形训功能情况;第二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确定语源的形训功能情况;第三节主要论述《说文解字》确定读音的形训功能情况。第四章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形训的失误情况。本章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主要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不明古文字形体的失误情况;第二节主要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不明结构的失误情况;第三节主要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受思想认识的影响的失误情况;第四节主要分析和列举了《说文解字》其他类型的失误情况。第五章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

《说文解字》“禾”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禾”部字研究 [摘要] 《说文解字》禾部共87字,所收之字均与禾有关。本文从“禾”部字的编排、文字的归部以及字形、体例等方面进行剖析,最后解说“禾”部字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说文解字》;《说文·禾部》;“禾”部字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全书将9353字分为540部,开创了部首编排字书的先河。我们可以从《说文解字》的各个部类,认识它们反映的方方面面,从而深化对文字的理解。本文选取《说文解字》禾部,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禾”部字的研究。 一、“禾”部字的编排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禾”部字在卷七上,上承彔部,下接秝部,正文87字,另重文13字,新附字2个,部属之字皆与禾相关,有表农作物名称的,如“稻”“稌”等;有表田间管理及耕种收获的,如“穜”“穮”等;有表田赋租税的,如“租”“税”等;有表称量单位的,如“秭”“秅”等。段玉裁“凡部之先后,以形之相近为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对许书文字的编排作了说解,即“据形系联,以类相从”。 二、“禾”部字归部的原则及解说字形方法

《说文·禾部》收录象形字2个、会意字3个、形声字82个。 (一)象形字 《说文·禾部》有“禾”、“秫”两个象形字。“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这种象形字一般用作部首,统领整部,解说字形方法为“凡禾之属皆从禾”。“秫,稷之黏者,从禾术,象形。” (二)会意字 (三)形声字 《说文·禾部》除两个象形字及三个会意字外,其余均为形声字。形声字通常是归于所从之形,以义符为部。其解说字形方法为“从某,某声”,如“稼,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从禾,家声”。 《说文·禾部》有重文13个,重文的归部按照正文部首归部,不另行编排。 三、解说体例 《说文·禾部》整体遵循《说文》整部书的解说体例,即先字义后字形、字音,“某,某也,象某形,从某”,如“穜,埶也,从和,童声,之用切”,但也有一些解说变例及其他解说方式。

《说文解字》人体名词的义训方式

《说文解字》人体名词的义训方式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完备、释义规范的字书。其中包含大量的人体名词,如指称人体器官、部位:首、目、颜、吻、匈、亦、脚、心等;还有指称附属物、组织:骨、肉、发、筋等。研究《说文》人体名词的义训方式,可以认清人体名词的本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义的发展演变情况。 标签:《说文解字》;义训;直训;义界 《说文》的基本体例是首先列举被释词的小篆形体,说解词义,再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在每篆说解下有“象某之形”,“从某,某”,“从某,某声”等术语。不少学者因此仅据许慎对汉字形体的分析就盲目认定《说文》是形训的专书,这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分析《说文》人体名词真正的训释方式,应该以被释词的释义部分为对象,不应该包括字形结构分析的部分。研究发现,义训在人体名词的训释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义训指不通过语音关系和字形分析而释词义的方法。其主要形式有两种:直训和义界。直训是以单词训释单词的释义方法,也就是逻辑学的直言判断。又可分为四种形式:单训、互训、同訓和递训。 单训是直训中的普通形式。如:胫,《说文·肉部》:“胻也。”[1P8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膝下踝上曰胫。”[2P170]“胫”即指从膝到脚踝的小腿部分。 互训,用义同或义近的词互相训释,即辗转相训。用公式表示为A,B也,B,A也。如《手部》:“手,拳也。”[1P250]“拳,手也。”[1P251]《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2P593]卷曲手指相握的手即拳。手与拳实为一物,所以可互训。又如,“髀,股也。”[1P86]“股,髀也。”[1P88] 同训是用同一个词解释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形式为:A,X也。B,X 也。C,X也……要说明的是,许慎虽然用同一个词解释多个词,但词语之间的意义往往存在差别,并不能对等,只是用意义相近的词语来释义。如,“髀,股也。”“胯,股也。”[1P88]按:《广韵》:“胯,两股之间也。”[2P170]胯即指两个大腿之间的部分。而“髀”,《段注》:“股外也。”[2P165]即大腿的外侧。“髀”和“胯”皆为“股”的一部分,所在部位却相对。同用“股”来释义,实是用代表整体的上位词训释表示部分的下位词,只是用统言表明二者的大致位置。其他,“胠,亦下也。”[1P87] “胳,亦下也。”[1P87] 递训,形式比较独特,像连接的链条互相传递。此训释方式,易将相关的词语据词义内涵系联成多个系统。内部词义关系一目了然,方便研究词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表现形式为,A,B也。B,C也。C,D也。D,E也……如:咙,

浅谈历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状况(3)

浅谈历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状况 一、摘要:《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东汉的许慎编著,是中国第一部系 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照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本文对《说文解字》这本书在各个朝代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最后集中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重点在形声字的论述上进行成文的概述。 关键词:《说文解字》梳理形声字 一前言 《说文解字》问世以后,很快就引起当时学者的重视,在注释经典时常常引证《说文解字》。如:郑玄注三礼,应劭、晋灼注《汉书》,都曾援引《说文解字》以证字义。到了南北朝时代,学者们对《说文解字》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唐代科举考试规定要考《说文解字》。自唐代以后,一切字书、韵书及注释书中的字义训诂都依据《说文解字》。 东汉到唐代是《说文》学的起始期。其代表人物是李阳冰。唐代以前,《说文解字》只有传写本没有刊印本。李阳冰把自己收藏的和自己收集到的《说文解字》抄本加以整理和研究,刊定为30卷,修正笔法;虽然有不少主观臆说,但也时有正确的意见。 宋代到明代,是《说文》学的发展期,其代表人物是南唐人徐锴(又称小徐)和徐铉(又称大徐)。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共40卷,是最早也是最完整的《说文解字》注本。它除有一般注本的共同写法外,其显著特征是特别注意从声音上考索字义,从形声字的声旁说明字义。这种因声求义的方法对清代训诂学家有很大的影响。周祖谟在《问学集·徐锴说文学》一文说:“徐锴《系传》是清代文字训诂之学的前驱。” 清代是《说文解字》研究的鼎盛时期。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不下200人。清代《说文解字》之学,可分为四类:其一,是校勘和考证工作,如严可均的《说文校议》、钱坫的《说文解字斠诠》等;其二,对《说文解字》进行匡正,如孔广居的《说文疑疑》、俞樾的《儿笘录》等;其三,对《说文解字》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王筠的《说文句读》;其四,订补前人或同时代学者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著作,如严章福的《说文校议议》、王绍兰的《说文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的衣食住行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的衣食住行 摘要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收录了汉代能见到的古文字,保存了汉字的篆文字形和古音古训,较为全面系统地对汉字进行了辨形、释义、注音,是研究古汉语和古文字学的重要资料,在我国字典史及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说文》收字所涉及的方面很多,本文主要着手于衣食住行这四方面的收字进行分析,通过对选字的分析描述古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制式和文化。 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衣、食、住、行,每一个部分中运用传统的训诂学与文化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衣食住行方面具有代表性收字字义的同时,探究古人的生活方式,并且分析其蕴含的文化信息。具体为:一、运用形训法、义训法与注释法对选字进行深入的分析。二、通过选字所体现的生活生产方式来分析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说文解字;衣食住行;字义;文化 引言 一、选题研究意义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国学大师陈寅恪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文字使得语言由听觉转为视觉信息,使瞬间即逝的语言固定下来,使语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又,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发展历程清晰可见,因而文字不仅仅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更是中华文明最重要且鲜活的载体。 《说文解字》分析古文字的字形、说解本义,辨识声读,不仅保存了词的本义、古音资料,并且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著作。 二、研究现状 汉字学的研究上,对《说文解字》的关注从未消减过,切身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方面更是投入了颇多经历去探求。宏观上,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均有发展,但相对“衣”与“食”的研究论文多于“住”与“行”,研究成果更加显著。微观上来说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写作时间:始于公元83年许慎从师贾逵之后的某年,初稿成于东汉和帝十二年(公元100年),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将定稿献于皇上。 一、作者许慎 许慎(约54年~约149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河南郾城),我国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初为郡功曹,后举孝廉,入京为太尉府南阁祭酒,并从贾逵受古文经学。主要著述有:《五经异义》、《孝经古文说》、《淮南子注》、《说文解字》等。只有《说文解字》通行于今。因他博通经典,当时人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 二、《说文解字》成书条件 一、当时的学术动态: 1、整个西汉时代一直以今文学派为主,且居于统治地位。 2、与此同时,古文学派逐渐兴起。 ⑴山川鼎彝上有古代铭刻 ⑵民间藏书陆续问世 由此形成了古文学派。古文学派的兴起,及其所有有关的研究成果,为《说文》的成书提供了条件。 尔 三、《说文》的写作目的和动机 今文经学家为了捏造所谓的“微言大义”,就随心所欲的解释经书。 许慎对这种随心所欲地解说文字和解释经典的现象非常愤慨。他认为“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是造成典籍解释混乱的根本原因。为了纠正这一时弊,有必要对语言文字作深入

的探讨。因为“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史,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目的: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 四、历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仿许字书”——魏张揖的《字诂》,晋吕忱的《字林》。梁顾野王的《玉篇》在《说文》基础上又有创新。 二、唐:李阳冰 三、徐铉、徐锴 四、宋:郑樵《六书略》 五、元:戴侗《六书故》 六、清:顾炎武《日知录》、钱大昕《十驾斋养心录》、说文四大家 李阳冰对《说文》的整理: 整理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1、修正篆文:对篆文中形体易混淆的字进行区别。如大徐本“王”下引李阳冰之说: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意。“玉”下引李阳冰之说:三画正均,如贯玉也。 2、改定形声:对形声字的构件进行了改换。 3、别出新意:对许慎的释义提出新说。 评价: 1、对《说文》一书的保存与流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有功绩的。他是第一个敢于对许慎的说解提出怀疑,并明白地表达自己不同见解的学者 2、擅改《说文》,存在多处错误。 五、《说文》的基本理论——六书 一、“六书”的定义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是周代晚期

许慎《说文解字》形声字研究

许慎《说文解字》形声字研究 作者:唐剑锋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5年第10期 摘要:本文选取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形表义”与“以声表义论”,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表音,而且具有表义功能。并基于此分析了《说文解字》里面表音兼表意声符形声字种类,在对此进行分类时,要突破原来按字义与声符义的关系进行划分的单一角度,依据声符代表的含义系统的数量,能够作出类别区分,以求对《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在其声符功能上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说文解字》形声字声符分类 引言 《说文解字》是一部汇聚了14篇形训文章的汇总集,这些文章建立在文字理论的根基之中。训诂学系统概念(虽然仅仅是部分)就是自此发扬。自此含义而言,《说文解字》其书不仅称为文字学立派著作,同时也为训诂学奠定了学派基础。[1]《说文解字》的形训理论是训诂学当中历史遗留的珍贵文献,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时至今日,训诂学说当中的首要难题是理论学说依旧有待完善,如何良好地承接前人遗留下来的珍贵成果是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之一。笔者这篇文章尝试探讨《说文解字》的形声字概念,不到位之处还需大家予以指教。 现代汉字中形声法造字的数量占文字总数目的半壁江山,在《说文解字》成型的时期,形声字创造出的文字也已占据当时文字数量的80%之上。所有形声字均能够被拆开变成两个部分,代表含义的一部分叫做义符,代表发音的一部分叫做声符,并且部分声符还兼具表义的功用。对声符功用采取更深度的探究,有利于大家精准掌握声符含义以及汉字体系里形声字渊源。 一、以形表义论 从整体意义而言,文字形体与含义相同。它具备的含义(包含词义与语素义)是透过形体展现出来的。《说文解字·叙》中写下诸多篇幅来陈述这种情况,这也是《说文解字》整部作品当中的思想根基,就此前人们有诸多著作对其进行解说,也已研究颇深。关于文字形体是如何展现其自身含义的问题,《说文解字》中的“六书说”就是对其进行了详细阐释。一般而言只把“六书说”当成是文字结构方面的论说,而且把它当成是同一个层次上的六类命题,实际上这样的理解是不够准确与全面的。[2]笔者认为许氏是自文字展现含义的方法这种视角来解释“六书说”的,实际上六个命题并不仅仅是同一层次当中的关联: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点是个体(或称孤立)的字形直白展现含义的方法,形声说是个体字形迂回展现含义的方法,假借说是个体字形间接展现含义的方法,转注说是群体(或称系统)字形直白展现含义之方法。所以这

《说文解字》形训与对外汉语教学

《说文解字》形训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其根据因形释义而对字的本义及其引申义、假借义等作了比较科学的解释。《说文解字》主要以形训方式对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做了比较合理的字义解释而《说文解字》的形训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字形原理认识字的结构和字义以及探求字词本义正确理解现代词语中的字词意义。 [关键词]说文解字;形训;字词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21)29-0080-04 [基金项目]本文受河南省科技厅项目“对外汉语角度的许慎文化研究”(152102310092)的资助。 [作者简介]樊中元(1965—)男江西莲花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及语用。 一、引言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为东汉时期经学家、文学家许慎所著著作时间为公元100年至121年历时21年。《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书之一在我国和世界字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说文》编撰的主要目的是为阐释经典服务但从客观上看它不仅具有语言文字学

上的研究价值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社会、宗教、哲学、经济等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多方面的参考价值。而从语言文字学及其相关学科上看《说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词典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学科上。从词典学看它是最早的以部首方式进行汉字排列的字典首创了汉字部首检字法《说文》之后的字典编排和查检都是以此为先河;从文字学看《说文》既保存了上古丰富的文字资料也以小篆字体为基础运用六书理论对汉字字形结构作了比较合理的分析;从训诂学和音韵学看《说文》因形释义、因声求源对字的本义及其引申义、假借义等作了比较科学的解释。因此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称《说文》是一部“阐述字形之本字字音字义之所以然”的著作。清代王鸣盛则说:“《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现代语言学家陆宗达先生也认为《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别声读的专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自己体系的、合乎科学精神、具有独创的民族风格的字典”。 《说文》既有在词典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学术价值同时也对语言运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目前有关《说文》在语言应用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说文》与汉字教学、语文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关系等方面。这主要包括金妍希的《从〈说文解字〉释字方式看对外汉语教学》、魏畅的《浅析〈说文解字〉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王菲的《浅析〈说文解

朱熹训诂中的形训浅析

朱熹训诂中的形训浅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形训是一种通过字形分析来了解汉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即体现在造字意图中的基本词义的训话方法。因为汉字是一种象形意味很重的、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最早的汉字是根据所要表达的意义来设计字形的,直接寓义于形中,所以相当一部分汉字的字形是和字义有密切关系的,这就决定了分析字形对了解字义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最先使用据形求义方法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其后,通过说解字形来探求词义一直被作为传统训话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被广泛使用,朱熹在注解古籍的过程中,不仅对传统的形训方法有所继承,而且对相关的理论问题都有一些探讨,下而将分别对此进行论述。 一、朱熹对汉字本体的认识 首先,朱熹对于造字的缘起有自己的认识,例如有学生向他请教关于仓领造字的说法,朱熹回答说:“此亦非自撰出,自是理如此。如‘心’、‘性’等字,未有时,如何撰得?只是有此理,自流出。朱熹从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即使仓领“亦非细人”,他在造

字时也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说只要“理如此”,便可自然而然地造出字来。 至于汉字的结构类型,朱熹亦有自己的见解:“大凡字,只声形二者而已。如‘榻’字,‘木’是形,’易’是声,其余多有只从声者。) “凡字,如‘榻、柳’字,‘木’是文,‘易、卯’是字;如‘江、河’字,‘水’是文,‘工、可’是字。字者,滋也,谓滋添者是也。”[I] 3335这里朱熹分析了占汉字数量绝大多数的形声字的构成,在上例中,朱熹正确区分了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只是又将形符称作“文”,将声符称作“字”,这与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为“文”与“字”所下的定义不同(按:《说文解字·叙》:“仓领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术语的混乱。又如:“因说叶韵,先生曰:‘此谓有文有字。文是形,字是声。文如从“水”从“金,,从“木,,从‘旧”从“月”之类;字是“皮、可、工、奚”之类。故郑渔仲云:“文,眼学也;字,耳学也。”盖以形、声别也。”,[I] 3335都是将形符称作“文”,将声符称作“字”的。此外,朱熹对当时收集汉字的字书、韵书中存在的失误也有所批评:“《说文》亦有误解者,亦有解不行者。音是徐铱作,许氏本无。)这是指出《说文》中对某些字的说解不当,虽未具体举例,但至少

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

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 作者简介:王璐,(1989-),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院,专业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摘要: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合乎科学精神的字典。而且,它也是一部训话名著,它集周秦文献词义训释之大成,保存了字的古义,对释字方式及其条例也有多項发明,影响极为深远。以形索义,是一种通过分析文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本文将以《说文解字》为例,浅析训诂之形训。主要论述什么是形训,《说文解字》对形训的运用,形训的作用和局限进行讨论。 关键词:形训;《说文解字》之形训;形训的作用和局限 一、引言 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属于表意文字,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式都与图画有关。虽然它已成为一些固定的符号而不是图画,但是图画的意义仍十分明显,早期创制的汉字,就是根据词义而绘出的一个形体,通过这个带图画意味的符号而体现它所代表的具体意义,因此字的形与义是密切相关的。使用汉字的人,可以通过字形而了解其含义。由字形而推知本义,是人们读古书时掌握词义的重要方法。 二、关于形训 书面的古代汉语是用汉字记录的,几千年以后,口语早已消失,而汉字便成为人们了解古代汉语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国的汉字大部分都是表意文字,最早的汉字也是按照字义来绘形的。所以,字形和字义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由此可看出,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一种重要手段。那么,何谓“形训”呢?形训是训释者从训释的手段出发,主要分为形训,声训和义训三种情况。而形训主要是指以说形来训义。但是,从训义的内容来讲,形训主要是指训释出某字最初的造意。因此,以形释义便成为训诂学最早提出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传统的语言文字学中,“形义统一”被看作研究古文字和古代文献词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由字及词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是最早的把理论和实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