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经济历年增长率(至2011年底)

美国经济历年增长率(至2011年底)

美国经济历年增长率(至2011年底)
美国经济历年增长率(至2011年底)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cent change from preceding period

Annual Quarterly

(Seasonally adjusted annual rates)

GDP percent change based on current dollars

GDP

percent

change

based on

chained

2005

dollars

GDP

percent

change

based on

current

dollars

GDP

percent

change

based on

chained

2005

dollars

1930-12.0-8.61947q2 5.6-0.6

1931-16.1-6.51947q37.0-0.3

1932-23.2-13.11947q417.1 6.2

1933-3.9-1.31948q19.7 6.5

193417.010.91948q211.17.5

193511.18.91948q310.1 2.2

193614.313.11948q4 1.90.6

19379.7 5.11949q1-7.3-5.5

1938-6.3-3.41949q2-5.4-1.4

19397.08.11949q3 2.2 4.6

194010.08.81949q4-3.6-3.7

194125.017.11950q116.017.2

194227.718.51950q214.312.7

194322.716.41950q326.816.6

194410.78.11950q416.07.2

1945 1.5-1.11951q121.5 5.1

1946-0.4-10.91951q29.6 6.8

19479.8-0.91951q38.48.2

194810.3 4.41951q4 5.20.7

1949-0.7-0.51952q1 3.8 4.1

19509.98.71952q2 1.10.4

195115.57.71952q37.4 2.7

1952 5.6 3.81952q415.113.9

1953 5.9 4.61953q17.87.7

19540.3-0.61953q2 3.9 3.1

19559.07.21953q3-0.9-2.4

1956 5.5 2.01953q4-5.4-6.2

1957 5.4 2.01954q1-0.7-1.9

1958 1.3-0.91954q20.80.5

19598.47.21954q3 5.2 4.6

1960 3.9 2.51954q49.48.3

1961 3.5 2.31955q114.212.0

19627.5 6.11955q28.5 6.8

1963 5.5 4.41955q38.6 5.5

19647.4 5.81955q4 6.4 2.2

19658.4 6.41956q1 2.2-1.8

19669.5 6.51956q2 5.6 3.2

1967 5.7 2.51956q3 4.7-0.5

19689.3 4.81956q48.3 6.7

19698.2 3.11957q18.4 2.5

1970 5.50.21957q2 1.8-1.0

1/27/12

19718.5 3.41957q3 6.4 3.9 19729.9 5.31957q4-4.1-4.1 197311.7 5.81958q1-6.4-10.4 19748.5-0.61958q2 3.7 2.5 19759.2-0.21958q312.59.7 197611.4 5.41958q411.79.7 197711.3 4.61959q18.98.3 197813.0 5.61959q210.910.5 197911.7 3.11959q30.7-0.5 19808.8-0.31959q4 3.1 1.4 198112.1 2.51960q111.19.3 1982 4.0-1.91960q2-0.6-1.9 19838.7 4.51960q3 2.10.7 198411.27.21960q4-4.0-5.0 19857.3 4.11961q1 3.3 2.4 1986 5.8 3.51961q28.77.7 1987 6.2 3.21961q38.0 6.6 19887.7 4.11961q49.98.4 19897.5 3.61962q19.97.4 1990 5.8 1.91962q2 5.1 4.5 1991 3.3-0.21962q3 4.7 3.7 1992 5.8 3.41962q4 2.3 1.0 1993 5.1 2.91963q1 6.3 5.3 1994 6.3 4.11963q2 5.9 5.1 1995 4.7 2.51963q38.67.7 1996 5.7 3.71963q4 6.2 3.1 1997 6.3 4.51964q110.69.3 1998 5.5 4.41964q2 5.8 4.7 1999 6.4 4.81964q37.2 5.5 2000 6.4 4.11964q4 3.1 1.1 2001 3.4 1.11965q112.410.2 2002 3.5 1.81965q27.4 5.5 2003 4.7 2.51965q310.08.4 2004 6.4 3.51965q412.910.0 2005 6.5 3.11966q113.110.2 2006 6.0 2.71966q2 4.8 1.3 2007 4.9 1.91966q37.0 2.7 2008 1.9-0.31966q47.1 3.3 2009-2.5-3.51967q1 5.5 3.6 2010 4.2 3.01967q2 2.20.1 2011 3.9 1.71967q37.3 3.2

1967q47.7 3.1

1968q113.38.5

1968q211.57.0

1968q3 6.9 2.8

1968q47.6 1.7

1969q111.0 6.5

1969q2 6.5 1.2

1969q38.5 2.6

1969q4 3.3-1.9

1970q1 5.1-0.6

1970q2 6.40.7

1970q3 6.9 3.6

1970q40.8-4.2

1971q118.411.5

1971q27.8 2.3

1971q4 4.4 1.1 1972q114.27.3 1972q212.49.8 1972q38.0 3.9 1972q412.5 6.8 1973q116.010.6 1973q211.3 4.7 1973q3 5.7-2.1 1973q412.4 3.9 1974q1 4.2-3.5 1974q211.0 1.0 1974q38.0-3.9 1974q410.7-1.6 1975q1 4.4-4.8 1975q29.4 3.1 1975q315.1 6.9 1975q413.0 5.3 1976q114.29.4 1976q27.5 3.0 1976q37.6 2.0 1976q410.6 2.9 1977q112.0 4.7 1977q214.58.2 1977q312.77.4 1977q49.0-0.1 1978q17.4 1.4 1978q225.516.7 1978q311.1 4.0 1978q414.6 5.4 1979q18.10.7 1979q210.70.4 1979q312.1 2.9 1979q49.5 1.1 1980q110.1 1.3 1980q20.6-7.9 1980q38.6-0.7 1980q420.07.6 1981q120.08.6 1981q2 4.4-3.2 1981q312.6 4.9 1981q4 2.2-4.9 1982q1-1.2-6.4 1982q27.2 2.2 1982q3 4.2-1.5 1982q4 4.70.3 1983q18.5 5.1 1983q212.59.3 1983q312.68.1 1983q411.88.5 1984q113.68.0 1984q210.87.1 1984q37.3 3.9 1984q4 6.0 3.3 1985q18.5 3.8 1985q2 5.8 3.4

1985q4 5.8 3.1 1986q1 6.0 3.9 1986q2 3.8 1.6 1986q3 6.3 3.9 1986q4 4.7 1.9 1987q1 6.1 2.2 1987q2 6.7 4.3 1987q3 6.8 3.5 1987q410.37.0 1988q1 5.5 2.1 1988q29.2 5.2 1988q3 6.8 2.1 1988q48.7 5.5 1989q18.6 3.8 1989q27.1 3.0 1989q3 5.9 3.2 1989q4 3.60.9 1990q19.4 4.2 1990q2 6.4 1.6 1990q3 3.70.0 1990q4-0.3-3.5 1991q1 2.4-1.9 1991q2 5.7 2.7 1991q3 4.9 1.7 1991q4 4.0 1.6 1992q1 6.6 4.5 1992q2 6.9 4.3 1992q3 6.1 4.2 1992q4 6.7 4.3 1993q1 3.20.7 1993q2 4.9 2.6 1993q3 4.0 2.1 1993q47.7 5.4 1994q1 6.2 4.0 1994q27.6 5.6 1994q3 5.1 2.6 1994q4 6.7 4.5 1995q1 3.3 1.0 1995q2 2.70.9 1995q3 5.4 3.4 1995q4 4.9 2.8 1996q1 5.2 2.8 1996q28.77.1 1996q3 4.8 3.5 1996q4 6.8 4.4 1997q1 5.8 3.1 1997q27.1 6.1 1997q3 6.6 5.1 1997q4 4.6 3.1 1998q1 4.5 3.8 1998q2 4.6 3.6 1998q37.0 5.4 1998q48.47.1 1999q1 5.5 3.6 1999q2 4.6 3.2

1999q48.97.4 2000q1 4.3 1.1 2000q210.28.0 2000q3 2.80.3 2000q4 4.6 2.4 2001q1 1.4-1.3 2001q2 5.5 2.7 2001q30.2-1.1 2001q4 2.7 1.4 2002q1 4.9 3.5 2002q2 4.0 2.1 2002q3 3.8 2.0 2002q4 2.50.1 2003q1 4.5 1.7 2003q2 4.6 3.4 2003q39.1 6.7 2003q4 5.8 3.7 2004q1 6.3 2.7 2004q2 6.1 2.6 2004q3 6.0 3.0 2004q4 6.4 3.3 2005q18.1 4.2 2005q2 4.5 1.8 2005q37.5 3.2 2005q4 5.5 2.1 2006q18.3 5.1 2006q2 5.2 1.6 2006q3 3.10.1 2006q4 4.6 2.7 2007q1 5.20.5 2007q2 6.5 3.6 2007q3 4.3 3.0 2007q4 3.6 1.7 2008q10.6-1.8 2008q2 4.0 1.3 2008q3-0.6-3.7 2008q4-8.4-8.9 2009q1-5.2-6.7 2009q2-1.1-0.7 2009q3 1.9 1.7 2009q4 4.9 3.8 2010q1 5.5 3.9 2010q2 5.4 3.8 2010q3 3.9 2.5 2010q4 4.2 2.3 2011q1 3.10.4 2011q2 4.0 1.3 2011q3 4.4 1.8 2011q4 3.2 2.8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及趋势分析

2015我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内容摘要: 2014 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出现停滞不前现象;受金融动荡及乌克兰危机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但改革力度较大的印度经济表现较好;全球就业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但青年失业率仍处较高水平;发达国家物价低位徘徊,新兴经济体仍存在较大通胀压力;全球贸易低速增长。2015 年,再工业化有望推动美国经济继续扩张,结构调整将会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但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会对新兴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发达国家高负债及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率下移也将对世界经济构成一定不利影响。预计2015 年世界经济表现将好于2014 年,但仍属缓慢复苏,IMF 预计增速将在3.8%左右。 一、2014 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增长格局出现新变化 2014 年以来,全球经济活动弱于预期,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不断下调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又出现新变化。发达国家经济一改前两年经济低迷状态,复苏速度有所加快,但发达经济体内部出现分化,美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基本上陷入停滞状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则进一步放缓。美国经济呈现先抑后扬的趋势。受严寒天气影响,一季度GDP 下降2.1%。但受商业投资和国内需求快速增长影响,二季度GDP 增长4.6%,创2013 年三季度以来最快的扩张速度,三季度GDP 增速也达

到3.5%。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是美国复苏的重要原因,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提出重振制造业、能源自给等计划,再工业化步伐虽然缓慢但已初现端倪。事实上,从2010 年1 月份开始,美国工业就恢复增长,截至2014 年9 月,已实现持续57 个月同比增长,且从2013 年8 月份开始持续一年超过危机前水平(图1)。显然,工业复苏对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季度为零增长,三季度略有改善,但也只有0.2%。经济停滞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不足和出口不旺,这些因素在短期难以改观,因此未来增长前景并不乐观。作为欧元区经济发动机,德国经济出现低迷现象,一季度GDP 环比增长为0.7%,但二季度环比收缩0.2%,为2012 年以来首次环比下滑,三季度增长0.1%,勉强避免了衰退。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一、二季度GDP 环比均为停滞,三季度增长0.3%,略好于预期。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一季度GDP 下滑0.1%后,二季度又下跌0.2%,三季度下跌0.1%,连续三个季度的下滑标志着意大利进入了2008 年经济危机后第3 个经济衰退期。与欧元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经济强劲复苏,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9%、3.2%和3%。 日本经济走势同美国恰恰相反,一季度GDP 增长1.5%,折合成年率增长6%;二季度GDP 环比萎缩1.8%,折合成年率为萎缩7.1%,创2009 年一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三季度继续下滑1.6%。内需变化是是日本经济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4 月1 日消费税上调前,消费的大幅增长带动经济强劲反弹,一季度国内消费环比增长2%,二季度则大幅下滑5.1%。在内需疲弱和外需不景气的双重作用下,工业生产和投资随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答案

1.世界经济全球化长期以来为发达国家所主导,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最大的利益,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机遇。 正确(T)错误(F) 2.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 正确(T)错误(F) 3.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确(T)错误(F) 4.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其目标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正确(T)错误(F) 5.在1971年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国申请加入了联合国。 正确(T)错误(F) 6.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正确(T)错误(F) 7.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 正确(T)错误(F) 8.一位美国学者说:“美国之所以繁荣是因为美国民主,而美国之所以民主是因为美国繁荣。”这个说法正确揭示了美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正确(T)错误(F) 9.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对苏“一边倒”和联美反苏的政策。 正确(T)错误(F) 10.“一国两制”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实施的错误构想。 正确(T)错误(F) 1. 金砖四国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和( )。 A.法国

B.南非 C.俄罗斯 D.德国 2. 1980年,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埃及从以色列手中收回了()。 A.苏伊士运河 B.沙姆沙伊赫 C.巴勒斯坦 D.西奈半岛 3. 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是( ) A.《行动纲领》 B.《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C.《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D.《不结盟理论》 4. 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苏联和中国采取() A.等距离外交 B.全方位外交 C.多边均衡外交 D.多边自主外交 5.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 ) A.按各国自愿认购资金份额的原则

高考历史-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近期,美国学者发布了《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显示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非中国劳工占去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0.5%。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跨国公司掌握产品创意和核心设计B.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地位不利 C.发达国家是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D.经济全球化中的利润分配极不平衡 2.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个类似的机制。”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3.据入世(WTO)谈判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当时() A.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压制中国B.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4.欧洲国家汽车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1957年和1965年汽车消费增长数据 国别1957年1965年 法国34760007842000 联邦德国24562888103600 意大利10510045469981 瑞典7960001793000 A.成立欧洲共同体B.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快速的技术变革 5.2015年10月,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TPP谈判内容: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12个谈判参与国一起决定的领域;二是如某类商品进口关税减免等双边磋商领域。TPP与下列哪一国际经济组织目标追求相似?()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6.截止2015年4月15日,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多达57个,申请国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中国在亚投行的份额将占30%-40%,

最新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2015年展望汇总

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2015年展望

世界工业生产增长小幅加快。2014年1-11月,世界和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同比分别增长3.3%和2.2%,比上年同期加快0.6和2.2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同比增长4.9%,比上年同期放缓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体中,美国工业生产增长加快,欧元区波动前行,日本自第二季度以来持续恶化。 图1 世界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 (二)经济运行分化加剧。美国第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下降2.1%,第二、三季度分别增长4.6%和5.0%,其中第三季度为2003年三季度以来最高增速;预计全年经济将增长2.4%,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欧元区前三季度GDP环比分别增长0.3%、0.1%和0.2%,始终在停滞的边缘徘徊;预计全年经济将增长0.8%,上年为下降0.5%。日本因消费税上调引发提前消费潮,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1.4%,但第二、三季度环比分别下降1.7%和0.5%,经济出现技术性衰退。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2014年第四季度,预计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GDP将增长3.2%、4.8%、2.0%和2.0%,分别比上年第四季度放缓0.5、0.9、2.9和0.9个百分点。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经济在波动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14年第四季度分别增长5.2%和6.2%,增速与上年第四季度大体持平。2014年,仅印度经济增长有所加快,预计第四季度增长 7.5%,增速比去年第四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图2 三大经济体GDP环比增长率(%)

(三)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低迷。2014年1-11月,美国零售额同比增长4%,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放缓1.2个百分点;日本零售额同比增长1.8%,比上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放缓0.3个百分点。欧元区零售量同比增长1.2%,上年同期为下降0.9%。2014年1-11月,美国个人消费同比增长2.3%,比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日本家庭消费支出同比仅增长0.1%,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从全年看,美国个人消费保持稳定增长,各月同比增速保持在2%-3%的范围内。日本家庭支出形势不容乐观,一季度剧烈波动,二至四季度持续负增长。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雅尔塔体制:指美、苏、英3 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4.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 3 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 ,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 世纪50 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3)两极格局的演变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哪些重大影响?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大搞军备竞赛和到处扩张,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由此推动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使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次格局转换的特点是: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演进过程。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但他没有足够的

2010年前美国(GDP)统计数据

2010年美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美国经济2011-01-29 08:40:57 阅读5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当地时间2011年1月28日上午8点30分,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了2010年美国国内生 产总值数据。 数据显示,经历金融危机后,2010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2.9%。 初步估算,2010年以现行价格计算,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46602亿美元,较上年净增5412亿美元,同比增长3.8%;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132487 亿美元,同比增长2.9%。 分季度同比来看,经季节调整后,各季度名义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2.8%,二季度增长3.9%,三季度增长4.5%,四季度增长4.2%。各季度实际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2.4%,二季度增长 3.0%,三季度增长3.2%,四季度增长2.8%。 分季度环比来看,各季度名义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1.2%,二季度增长0.9%,三季度增长1.1%,四季度增长0.8%。各季度实际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0.9%,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 0.6%,四季度增长0.8%。 分季度环比折年率来看,各季度名义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4.8%,二季度增长3.7%,三季度增长4.6%,四季度增长3.4%。各季度实际增长率为:一季度增长3.7%,二季度增长1.7%, 三季度增长2.6%,四季度增长3.2%。 2010年,美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比上涨1.6%,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5%。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上涨2.4%,二季度上涨1.7%,三季度上涨 1.2%,四季度上涨1.3%。 2010年,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比上涨6.9%,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6.6%, 环比上涨1.0%。 截至到2010年12月,美国非机构平民人口总数为23888.9万人,其中,劳动力人口为15369.0万人,占非机构平民总数的64.3%;非劳动力人口为8519.9万人,占非机构平民总数的35.7%。经季节性调整后,2010年12月,美国16岁及以上就业人口为13920.6万人,就业率为58.3%;失业人口总数为1448.5万人,较上月环比减少55.6万人,失业率为9.4%,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男性失业人数为824.5万人,女性失业人数为624.0万人。

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2015年展望剖析

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2015年展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深刻调整与变革中,正在发生一些新的结构性变化。2014年世界经济延续温和增长态势,主要经济体增长步伐明显分化。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增长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依然较多。为减少风险、应对挑战、保持长期经济和金融稳定,各国仍须加强国际政策协调。 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经过金融危机后的数年调整,世界经济已经重新走上曲折与缓慢的复苏通道。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些新的结构性变化。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增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拐点",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国际经贸新规则博弈拉开序幕,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缓慢推进。 1、世界经济在分化调整中低速增长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的一个转折点,世界经济结束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持续增长与繁荣,进入危机后缓慢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调整阶段。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施以"再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复苏战略,掀起回归实体经济的高潮。自2013年发达国家整体经济复苏势头企稳,美国经济明显好于欧日,增长势头基本稳固,是全球经济的一个亮点。但发达国家仍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一些国家面临潜在增长率下降甚至停滞的风险。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势一度强于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但面对自身沉积的诸多结构性问题和外部环境恶化的双

重挑战,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出现明显放缓,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但7%左右的增长率依然为全球经济的总需求提供了重要动力。总体看,全球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呈现明显的国别和地区差异,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依然较多。 2、低利率环境下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中央央行实施了史上最积极的货币政策。自2008年末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的官方干预利率都一直略高于零。2011年,欧洲央行曾勉为其难地把利率提高到1%以上,但随后又不得不调回至零附近。为遏制经济停滞局面,2014年6月6日欧洲银行宣布,将边际存款利率降至-0.1%,基准再融资利率下调至0.15%,边际贷款利率大幅下调35个基点至0.4%。这意味着欧洲银行成为首个实施负利率的世界主要央行。在过去20年里,日本央行执行的利率一直接近于零。世界经济复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但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有助于刺激居民增加消费产出、企业增加投资同时,也助长了金融市场的冒险行为,导致流动性风险上升。这将增加金融稳定风险,并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复苏。 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国际金融危机前,伴随中国实体经济的成长以及美国虚拟经济的扩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演绎了长达10年的牛市。但在2011年创出新高后,自2012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呈现持续下行态势。2012年和2013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分别下跌0.2%和0.8%,2014年前9

中国历年GDP增长情况

年份 中国历年GDP增长情况 产总值 (人民币亿元) 增长率 1978 3645.2 11.7% 1979 4062.6 7.6% 1980 4545.6 7.8% 1981 4891.6 5.2% 1982 5323.4 9.1% 1983 5962.7 10.9% 1984 7208.1 15.2% 1985 9016.0 13.5% 1986 10275.2 8.8% 1987 1205&6 11.6% 1988 15042.8 11.3% 1989 16992.3 4.1% 1990 18667.8 3.8% 1991 21781.5 9.2% 1992 26923.5 14.2% 1993 35333.9 13.5% 1994 48197.9 12.6% 1995 60793.7 10.5% 1996 71176.6 9.6% 1997 78973.0 8.8% 1998 84402.3 7.8% 1999 89677.1 7.1% 2000 99214.6 8.0% 2001 109655.2 7.5% 2002 120332.7 8.3% 2003 135822.8 9.5% 2004 159878.3 10.1% 2005 183084.8 10.4% 2006 209407.0 11.6% 2007 246619.0 11.9% 2008 300670.0 9.0% 2009 340903.0 8.6% 2010 401512.8 17.8% 2011 473104.0 17.8% 2012 519470.1 9.8% 2013 568845.2 9.5% 2014 636463.0 7.4% 2015 676708.4 6.9%

2015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 ——2015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进入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更为明显。究其原因,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向经济新常态转变的过渡期,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还没有完成,周期性产能过剩尚需要时间消化,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来看,经济增速放缓甚至持续下滑的态势不会改变。 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趋稳 2014年下半年以来,投资收缩成为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根本原因。近期内,尽管基建投资尚有一定扩张空间,但增速高峰已过,对投资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将变小,再加上制造业、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将下降。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仍将在稳定经济增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劳动生产率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关键是优化投资结构,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不会波动过大。 从出口来看,考虑到刺激出口的政策效应减弱,尤其是全球经济增速再次放缓、不同国家的增长动能分化,以及美、日、欧盟等发达经济体都在努力调整进出口格局,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增速很难持续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基

本维持在5%~10%,净出口对GDP同比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作用将大大减弱。 从消费来看,房地产销售回落以及对公消费、汽车、住房等传统消费的边际消费需求出现阶段性下降,成为压缩相关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养老、医疗、信息等居民新兴消费领域支出不断扩大,成为稳定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考虑到目前下行因素的作用力更大些,我国居民消费增速平稳下滑的态势不会改变,预计2015年将降至10%左右,对GDP增长的拉动与贡献率相对上升。 CPI温和上涨、PPI跌幅收窄 尽管收入增长放缓、投资消费需求不足、供给能力阶段性过剩等抑制物价上行的因素仍会发挥主导作用,但随着货币环境的逐渐宽松,以及结构性、季节性、中长期成本上涨等物价上行因素的作用逐步显现,预计2014年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3%~2.4%,2015年CPI涨幅会略大于2014年,温和通胀的态势不会改变。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期增速预期回调、产能过剩消化尚需时日,尤其是橡胶、黑色金属、农资、建材、煤炭、化工等多数生产资料仍处于去库存的过程中,预计2015年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回落的幅度将进一步收窄。 此外,201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全面进入调整期,房地产市场多数指标的下行态势明显。尽管目前部分城市放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核作业3答案 你的得分:100 完成日期:2016年05月20日10点09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卢萨卡会议 2.南南合作的主要机构是()。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B.石油输出国组织 C.南方首脑会议 D.七十七国集团 E.西非经济共同体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其核心是()。 A.宗教问题 B.水源问题 C.石油问题 D.巴勒斯坦问题 E.民族问题 4.首次提出第三世界概念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卡翁达 D.阿尔弗雷德-索维 5.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

B.发达国家的发展 C.北方国家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6.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不断扩大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7.第一次亚非会议又名()。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新德里会议 D.吉隆坡会议 8.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不干涉内政 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9.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是在()。 A.1959年 B.1960年 C.1961年 D.1962年 10.77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 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中美历年GDP对比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

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 2008年9月15日,是全球“历史改变的一天”,雷曼兄弟破产而引发全球金融海啸。而此前,发酵了一年的“次贷危机”阴云正笼罩在大西洋两岸:华尔街股市开盘暴跌,道琼斯指数创下年内第二大跌幅;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交易;整个欧洲央行紧急宣布向银行业注入近千亿欧元资金。 2007年8月9日,作为“世界改变的一天”的真正意义,是在一年多以后美国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后才被人们真正开 始理解的。在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人们或许以为,次贷危机不过是一场严重的行业性危机。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贷提供商新世纪金融集团正式提交破产申请;2017年6月,始建于1923年的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基金因次贷产品出现严重亏损,为贝尔斯登最终倒下埋下伏笔。 据英国《金融时报》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央行数据的分析,使用量化宽松政策的美联储(Fed)、欧洲央行(ECB)、日本央行(BOJ)、英国央行(BOE)、瑞士央行(SNB)和瑞典央行等六家央行现持有逾15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超过危机前水平的4倍。其中,逾9万亿美元是政

府债券占到相关国家政府所欠46万亿美元总债务的五分之一。 按美元计算,欧洲央行的总资产负债表规模不久前超过了美联储(美国GDP为18万?|美元,欧元区GDP为21万亿美元)。欧洲央行现在持有4.9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近2万亿美元为欧元区政府债券。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刚刚超过美联储的4.47万亿美元,达到历史空前4.53万亿美元,其中85%为日本政府证券。金融海啸十年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过几次,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改善市场状况而大举买入债券。 金融海啸开始逐步显现威力:次贷危机、股市危机、银行危机、汇率危机、经济危机、债务危机、监管危机、治理危机、工厂倒闭、石油危机、大宗商品危机……一连串系统全球性危机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并最终升级为金融货币成为人类“大萧条”以来最为惨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超级国家经济体欧元区,一蹶不振至今已有十年。 危机意识不容忽视 十年间,全球各国已携手编织了防范金融危机的多层次货币安全网,抗风险能力大为提升。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银行业已基本恢复健康。据彭博社统计,美国最大的十家银行二季度盈利高达300亿美元,只比2007年二季度的历史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习题(1).docx

《高考真题分解》必修 2 分课汇总(人教版) 第 8 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 2014·四川文综· 14)图 2 形象地刻画了1936 年美国电影《摩登时 代》的主题。该电影()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图 2【考点】工业革命;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 【解析】图片寓意主要折射工业革命负面影响而非其积极方面,故 A 项错误;图画中将人的部 分身体异化为钢铁构件及工具,寓意人被视为没有感情的工具,人性被忽略,反映了工业革命 下工人的处境,故 B 项正确;图片寓意与应对大危机无关,故 C 项错误;卓别林《摩登时代》 主要是用喜剧的手法描绘工人的工作生活,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2.( 2014·海南单科· 20) 1923~1929 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 国 () 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 成果中获取很少,故 A 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 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 B 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 年以前, 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 C 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才开 始实施,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经济全球化德一个例子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现在的例子 前天看到一条国际新闻:俄罗斯卢布贬值!这次贬值幅度史上最高。为什么卢布会贬值?!我完全不知道。其他的同学不关注这些!好吧,我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寻根问底。 从新闻信息来看,有几个因素,1.俄罗斯接纳克里米亚,受到美国欧盟的经济制裁,伤害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2.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缓慢;3. 美国页岩气革命,国际石油供过于求,国际油价下跌严重。4.俄罗斯经济结构不完善,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出口。 分析来了,一开始看到因素后大致会明白了大致的前因后果,不过有些内隐的知识点却没有具体清晰。为什么俄罗斯一定要贬值卢布呢?面对前面的因素其实表面跟贬值卢布好像并无直接联系。经过我的探究发现,这是俄罗斯为了调节国际收支和促进国内生产发展而实施的货币贬值策略。为什么? 由于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上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可算糟糕透了。企业艰难求生,失业率高,人们生活比较差,因而造成国家财政预算减少。加上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发展乏力,以及美国又进行页岩气革命,大部分国家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高。然而国际产油量过高,特别是中东,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俄罗斯国家收入主要又以出口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这不是雪上加霜吗?俄罗斯的财政预算收入随着油价的下跌而减少,这影响了俄罗斯财政对企业,公共设施,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支出的减少,俄罗斯的经济进入一个死亡的循环。 为了调节国际收支和发展国内经济,俄罗斯迫不得已实施了货币贬值策略——贬值卢布。卢布贬值后,卢布兑换美元(以美元为例)就越少,不利于进口,可以让国内的企业产品不受外部影响,扩大内需;同时卢布贬值后,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卢布,有利于出口,帮助国内的企业产品出售到国外。但是,卢布贬值也会造成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国内和国外的投资者眼见资产缩水,把持有的卢布兑换成美元,造成资本外流,俄罗斯的外汇储备短时内急剧减少。如果卢布持续下跌,俄罗斯的经济就可能会崩盘!因为这些经济因素会相互作用。 好消息是,随着国际油价的上升,俄罗斯的卢布又开始从低谷爬升,开始绝地反击大幅升值12%,涨幅创1998年以来之最。妈呀,经济全球化啊,国际上的某些因素一变就会导致某些国家的经济的变化,而且经济全球化越来越紧密。除了国际油价上升,以及俄罗斯的宏观调控和货币措施,使得卢布升值.

世界四大经济体及其发展趋势

一、2009-2012年世界经济将呈现U形调整的发展格局 如果以2007年12月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作为起点,本轮世界经济调整已经持续15个月,可能将是二战之后最长的一次。初步判断,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会停滞,2010年仍将在底部调整,随后在2011-2012年逐步有所复苏,但仍将略低于近20年来世界经济年均3.5%的增速。 (一)当前的世界经济衰退是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 根据周期时间跨度和原因,可以把经济周期分为四类:短波周期(或基钦周期,2-4年,存货调整),中波周期(或朱格拉周期,7-10年,固定资本更新调整),中长波周期(或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建筑业调整)和长波周期(或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资本积累和技术调整)。 从目前的情况看,世界经济正处于四个周期的收缩期相互叠加之中。从短波周期分析,目前世界经济供需出现严重的不平衡,产能过剩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经济部门,存货调整已经展开。 从中波周期来看,在2001-2007年这段时间,由于全球信贷资金充裕,造成消费和投资快速增长,形成了世界经济的空前繁荣。但2007年之后,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机构面临行业性亏损和资本金不足,使全球信贷资金供应不足,从而出现固定资本投资增长停滞的局面。 从中长波周期分析,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全球性房地产价格高涨和建筑投资热潮之后,未来数年内,世界经济将面临“建筑周期”的收缩阶段。以美国为例,在金融机构的推动下,人们出现非理性的购房需求,造成房地产需求和建设超常增长。美国的房价上涨增加了居民的资产性收入,拉动消费需求增长,并通过进口把经济景气扩散到其他国家,是世界经济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建筑下滑,诸如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其他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必然使世界经济进入下行阶段。 从长波周期分析,在经历了近几十年的信息技术革命后,世界经济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停滞时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速可能较低。上世纪80年代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太空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一系列的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经济高增长的基石。但近几年,新技术的突破有所减少,所以从长波周期看,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落。 根据不同的周期理论,可以推导出不同的世界经济复苏时间表。如果按照短波周期看,从2008年算起世界经济还有1-2年的收缩期,也就是说可以在2009或2010年恢复增长。如果按照中波周期,从2008年算起世界经济还有4-5年的收缩期,也就是说可以在2012或2013年恢复增长。如果按照中长波和长波周期来看,则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要大大推迟。 对四种周期综合研究,可以看出上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中波周期运行的特点最为显著,而且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带有显著的信贷危机特点,也符合中波周期的波动特点,因此,2012年左右世界经济进入下一个中波周期的景气阶段是有可能的。 (二)世界经济的结构调整仍将持续 导致本轮世界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结构失衡。美国建立在金融资产泡沫上的过度消费在依靠大量国外生产的同时,也需要全球资金为其买单,由此也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失衡。因此,短期内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将会继续深化,调整周期将会延长。

2017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及2018年经济走势展望

2017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及2018年经济走势展望 中商情报网讯:目前,国家商务部发布了《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世界经济进入相对强势复苏轨道,周期性因素和内生增长动力增强,金融环境改善,市场需求复苏,支撑了主要经济体经济加快增长。展望2018年,世界经济环境有望继续改善,主要经济体增长提速,国际贸易恢复增长动力,金融市场信心稳定。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2017年以来,世界经济进入相对强势复苏轨道,周期性因素和内生增长动力增强,金融环境改善,市场需求复苏,支撑了主要经济体经济加快增长。二季度,二十国集团(G20)成员产出同比增长3.6%,是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上半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追踪的45个国家中,有33个国家的增速快于一年前;同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普遍提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6%,高于2016年0.4个百分点,增速创3年来新高。其中,发达经济体预期增长2.2%,较2016年提高0.5个百分点,欧元区、日本和加拿大表现突出,预期增速较4月份预测有所加快;美国经济受累于税改法案进展的不确定,预期增速较4月份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但仍将达2.2%。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总体加快,但走势分化,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稳健,能源资源出口国经济持续低迷,预计2017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4.6%,增速高于2016年0.3个百分点。 展望2018年,世界经济环境有望继续改善,主要经济体增长提速,国际贸易恢复增长动力,金融市场信心稳定。OECD最新的先行指标显示,未来半年至9个月,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除英国和俄罗斯预期经济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 复习目标 1.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2.掌握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条件、内容和影响。 3.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发展情况。 4.掌握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运行体制的调节及其影响。 5.掌握二战后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 一、选择题 1.新航路开辟后,殖民侵略的阶段性变化主要取决于侵略国 A.经济发展的变化 B.经济实力的变化 C.远洋技术的变化 D.道德水准的变化 2.下列历史现象属于资本原始积累范畴的是 ①贩卖黑人奴隶②价格革命③圈地运动④掠夺殖民地财富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 ①②③④ 3.马克思认为“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也为资本主义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的典型历史事件是 A.英国的圈地运动B.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法令 C.美国的《宅地法》 D.日本明治维新的土地政策 4.与法国相比,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革命也早一个多世纪爆发。其原因是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②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上 ③大规模地进行“圈地运动”④都铎王朝内外政策的促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新贵族不反对工业生产的发展,并与资产阶级结盟,这表明英国新贵族 A.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相同 B.和资产阶级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C.同资产阶级思想观念一致 D.都要求彻底改变封建生产关系 6.阻碍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的因素不包括 A.比英国工业革命进行得晚 B.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 C.高利贷资本挤占了工业资本 D.资产阶级统治基础不牢 7.英国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说明 ①当时社会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③新技术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④工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列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使工业布局摆脱河流的限制② 使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 ③使科技人才成为决定性因素④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指 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工业资产阶级手里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适应其发展的垄断组织 C.对商品生产、价格和市场的控制加强 D.形成跨国组织的国际垄断集团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特点是 A.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B.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是:(1)战后各大国力量对比发 生重大变化,苏联和英美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确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大集团和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极格局形成;(3)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美苏激烈争霸;(5)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4.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Ⅰ、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洲一体化:①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③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日本的崛起: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②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④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的振兴 :①1949.10.1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④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⑤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⑥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 (3)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