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论竹笛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乐器鉴赏课程结课论文 本科课程期末论文 竹笛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课程: 教师: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4年12月10日

摘要 在竹笛的演奏与学习过程中,演奏技巧往往影响观众最直接的听觉感受。而演奏者本身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则是影响演奏水平的重要隐性因素。好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无疑会帮助塑造更佳的艺术作品。本文就竹笛演奏的隐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层次探究,给予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两个因素以细致分析,并研究其相互关系作用,最后就如何提高演奏的内心感觉层次与艺术修养惊醒了深刻讨论。 关键词:竹笛演奏内心感觉艺术修养

目录 摘要1 第一章竹笛演奏概述 (3) 1.1 民族乐器竹笛简述 (3) 1.2 竹笛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3) 1.2.1 竹笛的艺术特征 (3) 1.2.2 竹笛的演奏技巧 (4) 第二章关于竹笛演奏者内心感觉的探究 (4) 2.1 内心感觉对竹笛演奏的影响 (4) 2.2 竹笛演奏中关于内心感觉水平提升的分析 (4) 第三章关于竹笛演奏者艺术修养的探究 (5) 3.1 艺术修养对竹笛演奏的影响 (5) 3.2 竹笛演奏中关于艺术修养提高的分析 (5) 结论:7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竹笛演奏概述 1.1 民族乐器竹笛简述 竹笛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竹笛发音动情婉转,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竹笛一般分为曲笛和梆笛: 曲笛: 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管身粗而长,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中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梆笛: 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管身较曲笛细而短,音色高亢明亮。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1.2 竹笛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1.2.1 竹笛的艺术特征 在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由于竹笛具有独特的发音原理和制作方式,因而具有多个音色特征,在此做以简单分析: 竹笛,作为以竹管制作并与气鸣发声原理相结合的乐器,由于其制作材料与制作原理的特殊性,可以制作出十二支以上调性不同,大小不一的竹笛;在竹笛的膜孔处贴上笛膜,使竹笛发出的音色清脆明亮,并让竹笛发出的音量也得以增强。竹笛演奏者正确地选用笛膜与调整笛膜的松紧,可以对竹笛因其具有笛膜而带来的独有音色特征予以把握;在竹笛的吹奏过程中,吹奏气息的速度、口型控制的松紧以及下唇遮盖吹孔的多少都会阐释竹笛丰富的由演奏控制的音色特征。 综上所述,竹笛具有三个其独有的音色特征: (1)竹笛具有多调性的音色特征; (2)竹笛具有“贴膜变声”的音色特征; (3)竹笛具有由演奏者技巧控制的音色特征。 丰富的音色特征带给竹笛艺术表现的是其丰富的艺术特征。竹笛独有的材质与制作工艺使得竹笛在民乐与地方戏曲演奏上具有稳执牛耳的地位。丰富的调性则赋予了竹笛丰富的表现力,演奏者往往通过多个调性竹笛的适时切换,以达到乐曲感情最充分的表现,这在传统戏曲与现代民乐的演奏中屡见不鲜;与此相同的是,竹笛的“贴膜变声”音色特征也通过其可控的音色,赋予了竹笛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浅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论证 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内研究动态: 赵松庭是南派竹笛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吴樟华和周立波写的文章《赵松庭笛艺研究六十年》整理了各个时期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各个时期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笛曲创作、演奏风格、笛艺教学、笛子制作等角度来对赵松庭笛艺进行探讨的,取得了丰硕而显著的成果。还有一些文章通过对赵松庭笛曲的研究来分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1995年2月文音的《赵松龄赵松庭在<声学学报)发表论文分析同管双笛本征频率》,2002年3月耿涛的《论中国竹笛名曲(鹤鸽飞>的艺术表现特征》,2004年3月张帆的《笛曲<三五七>的娶剧音乐渊源》,2005年1月陈正声的《赵松庭制笛公式评析》,2009年缪仪琳的《赵松庭的笛乐艺术一笛乐的创作理论与教学》,还有2009年8月陈明将陆春玲先生的同名作品对比研究的:《陆春龄与赵松庭竹笛音乐风格之比较一以<鹤鸽飞>为例》,2011年2月陈晓光的《从<二凡)、<三五七>看赵松庭先生的演奏风格》,2011年4月侯升平、高春华的《同为“鹤鸽”曲境异一论<鹤鸽飞)的艺术魅力》,2013年7月黄涌国的《应用频率计算制作笛子的几个问题一纪念赵松庭先生(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发表四周年》,2014年陶冶的《赵派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教学研究》等。 国外研究动态: 竹笛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曲,民族特色鲜明,国外对本选题暂无研究。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选题依据: (1)经过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对《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有一定的了解个人也很喜欢南派竹笛的风格。 (2)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大流派,南派竹笛在竹笛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是竹笛经典曲目,在南派竹笛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意义: 通过该两首曲笛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竹笛南派的艺术特色,加深了我对南派以艺术特色的理解;有利于今后更好的演奏南派竹笛曲。 二、方案设计 1、研究的基本内容

浅谈我喜欢的古筝

浅谈我喜欢的古筝 摘要:我很喜欢古筝,王昌元老师的战台风让我印象最深刻。特别是看老师演奏的视频可以感受到其演奏风格刚健有力、稳重端庄,音色醇美,韵味浓郁,气魄雄浑,技术功底造诣很高。这篇论文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古筝以及战台风理解。 关键词:战台风古筝诗词王昌元 我很喜欢古筝这一乐器,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学习如何弹奏,但是在安静的环境下,我总是会听古筝曲;在心情烦躁时,我总是会听古筝曲;在我对民族音乐,民族乐器充满好奇时,我总是会听古筝曲······所以当我看到“民族器乐鉴赏”这门课时,我就选了这门课做公共选修课。上这门课,不仅上课可以听我们自己民族的音乐,还可以学习有关的民族器乐及知识,我非常高兴! 其实,我喜欢古筝是有很多原因的。第一,古筝被称为“民族乐器之王”,有“东方钢琴”的美誉,是中国民族乐器的代表,也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民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代表,堪称“国魂”。在民族乐器中,以古筝最受关注、最为普及,雅俗共赏。 第二,我觉得弹奏古筝的人会很有气质,我自己没能去学,是一个遗憾,或许以后我自己工作经济允许了,我能弥补这个遗憾吧。第三,现代人多多少少都会浮躁,我自己也难免,但我觉得自己需要沉淀一下的时候,我就会听古筝曲(因为我喜欢很多首,所以用古筝曲概括地说)。第四,听古筝曲让我觉得回味无穷,百听不厌,有余音

绕梁之感。第五,我对古代的历史很感兴趣(当然,我还是喜欢现代的生活),特别是一些古代宫廷剧的播出,可以既不枯燥又一定程度上满足我的好奇心,当看到美女弹着古筝时,我觉得在美女前还可以加上“气质”二字。 接着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说一下我喜欢的古筝吧 古筝又名"秦筝"。弦乐器,木制长形。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 ,S代表S形岳山,是筝父徐振高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即雅托葛)、朝鲜族的伽揶琴(即延边筝)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 在广东,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乐种——潮州音乐,随着潮汕人的足迹,潮州筝和潮州音乐的流传范围相当广,由中国内地以至海外许多地区,我们都可以听到这一富有南国情调和色彩的音乐。在广东,筝乐还有一个著名的流派:即客家筝,或曰汉调筝。 送上一首描写古筝的诗词:摘于[紫竹雅韵] 托千金,沉音震空寂, 挑轻铉,清朗存美玉,

浅谈如何提高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

浅谈如何提高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 摘要:本文主要从古筝演奏技术方面、了解作品内容方面、二度创作方面、心理素质和舞台肢体语言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古筝;音乐表现力;二度创作 Abstract: Guzheng is an ancient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An excellent player can form the artistic appeal and vitality of Guzheng. How to improve the music performance power is one if the important facts that every player must find out. 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to improve the music performance power by improving performance techniques, 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 of the music, re-creating the music,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body-languages of the players. Key words:Guzheng; Musical expression; Re-creation 中图分类号:J648.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有“群声之主,众乐之师”的美称,它风韵古雅,风格多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普及。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古筝并学习古筝,但随之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不少学习者只片面的注重演奏技法的难度,曲目的级别,盲目的追求速度,而大大忽略了演奏时的音乐感染力,致使演奏的音乐杂乱无章,没有了精、气、神,没有了灵魂,更无法打动观众,这样的趋势是不可观的。音乐表现力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要求我们在演奏中尽可能的投入自己的感情,努力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以神带心,以心带情,以情带声,心手合一,情景交融。提高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已逐步演变成一种发展趋势。 音乐表现力 (一)音乐表现力的定义 所谓“音乐表现力”是指表演者对该作品艺术感染性的综合把握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建立在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受、理解、诠释表达的知识能力链上。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2010-12-26 09:18:15) 转载 标签: 文化 绪论 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之一,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随着笛子的日益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技巧,而这些技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都在乐曲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吐音。 竹笛那明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其演奏中的各种技巧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在笛子的众多技巧中吐音是尤其重要的演奏技巧。民间有“吹萧吐笛”的说法,这充分证明了吐音的重要性。 笛子吐音的发展主要是在建国后,越来越多的笛子学习者运用吐音,并且运用到独奏艺术中来。随着吐音技术的发展,很多演奏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逐渐分为南派的软吐和北派的硬吐。山东老艺人赵玉仁先生是碎吐的创造者。后来山东笛派的代表人曲祥先生对吐音技巧的运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他结合南北两方面的特点,把吐音灵巧的演奏推上更高境界。曲祥先生被誉为“吐音之王”。不管在速度,力度,清晰度,还是在灵巧度上都堪称一流。系统全面的吐音技术是他的吐音上最大的特点。曲祥先生将吐音南北融合,中西合璧,借鉴长笛的吐音进一步诠释了三吐的科学理论。后来又把笛子的吐音分为以下几类:单吐,双吐,三吐,碎吐,循环气双吐等。 吐音是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是在长音中用“TK”将气断开,使其更有跳跃性,为连续吐音。舌,气并用的吐音为顿音,也叫顿吐。用符号“▼”表示。吐音的种类有很多,一般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吐音分为舌起音、长吐舌、短吐舌等几大类,它的出现使曲子变的特别清晰,犹如形容琵琶里面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是一样的,它还好像弦乐器演奏时弓的作用一样, 长音类似长弓,单吐类似顿弓,双吐类似跳弓,三吐类似又顿又跳的弓,轻吐类似将音乐分开的弓,花舌类似碎弓[1],可见,在笛子的演奏中,吐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乐曲的表达也息息相关,我们要把它当成重点来加强训练。 在我们了解了吐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作用后,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吐音的种类以及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一技巧: 一吐音的种类 (一)舌起音 舌起音,又叫软吐,是单吐音的一种,但舌起音却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吐音,所以单独给它归一类。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听起来曲子干净利落,它常用于大连线和小连线较多的地方,运用舌起音增加了曲子的连贯程度而又不失清晰。例如: 《姑苏行》这首曲子,大量运用了舌起音使曲子听起来清晰、流畅、连贯。这一段尾声巧妙的运用了舌起音表达了游人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的思想感情。 舌起音的作用就在于使乐曲的音与音之间听起来连贯、流畅,在演奏时一定要把握好,看清连线,把每个音都吐清楚了,着重练习,以便更好的运用到乐曲当中。 (二)长吐舌 舌头堵住吹口时间短,离开吹口时间长的就是长吐舌。

浅谈-古筝演奏中理想音色获得途径

摘要 古筝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统乐器之一,其中典型的五声音阶集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精华,学习古筝的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在无形中冶大家高尚的情操,也能提高自身优雅气质,如何在古筝演奏中获得理想的音色是学习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古筝音色的基础上,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主观与客观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给出了相应的学习办法。 关键词:音色、技巧、情感、弦律

目录 一、古筝音色的概述3 二、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主要因素3 (一)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4 1.筝弦对筝的音色影响4 2.筝身对筝的音色影响4 3.弹片对于古筝音色的影响4 (二)影响古筝音色的主观因素4 1.演奏技巧对古筝音色的影响5 2.音乐修养对古筝音色的影响5 三、古筝弹奏中获得理想音色的途径5 (一)合理选择古筝形制6 (二)提高演奏技巧6 1.弹奏者必须要熟练地掌握古筝演奏的弹拨技巧6 2.准确把握触弦位置和触弦速度8 (三)提高音乐修养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一、古筝音色的概述 音色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古筝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表现力最丰富的乐器之一,其基本音色是古筝的客观属性,它根据古筝的形制而决定的。古筝的基本音色既是提高古筝演奏音色的基础也是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音色”即:“音品”,声音的属性之一,是由发音物体产生的波型和泛音的不同而决定的。因此,根据上述定义,古筝的音色是由古筝声音波形和泛音决定的.而琴弦的振动是由琴弦的整体振动和若干个分段振动复合成的。所以,改变琴弦的整体振动和分段振动就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这种随着琴弦振动不同而得到的音色我们称之为变化音色。 古筝的变化音色是在古筝演奏中,根据音乐作品容、情感和风格,再通过不同配技法所得到的各种音色。每首曲目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人文环境和思想韵意。作者的整体思维和情感起伏始终贯彻着乐曲主线。所以,音乐形象、单纯的一种音色是无法完整诊释作者的意图,而且会使乐曲丧失生命力和灵性,更无法适应乐曲旋律的变化和情绪的转变。加之,音色比较抽象,必须通过变化音色来对乐曲进行演绎,去塑造和刻画乐曲所表现的思想,从而营造乐曲本来需要表

浅谈古筝的演奏音色

优秀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学位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根据筝曲《战台风》和《渔舟唱晚》浅谈古筝的演奏音色 作者单位: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作者签名:张雯 2006年 6 月 15 日 学校代码:11524 二级学科代码:0504 二级学科名称:艺术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根据筝曲《战台风》和《渔舟唱晚》 浅谈古筝的演奏音色 专业代码:050401 专业名称:音乐教育(器乐) 所在院系:音乐教育学院 毕业时间:2006年6月 学号:200201180 姓名:张雯 指导教师:宁晓静

武汉音乐学院教务处印制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1)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1) 引言(1) 一、浅谈古筝的演奏音色(2) 1、音色(2) 2、古筝演奏音色的两种形式(2) (1)基本音色(2) (2)变化音色(2) 3、古筝演奏音色的三个基本问题(3) (1)手指弹弦的基本方法(3) (2)弹弦及按弦的位置(3) (3)触弦的方法(3) 二、浅析《战台风》的音色处理(4) 1、乐曲背景(4) 2、乐曲音色分析(4) 三、浅析《渔舟唱晚》的音色处理(5) 1、乐曲背景(5) 2、乐曲音色分析(5) 四、浅析两首乐曲的对比(7) 结语(8) 参考文献(8) 根据筝曲《站台风》和《渔舟唱晚》浅谈古筝的演奏音色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古筝作品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流派性及地方风格特色。不论什么乐曲,都离不开对于音乐音色的处理,演奏者所奏的音色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一名好的演奏者来说,掌握一定的音色处理技巧是一个必须重视和具备的前提条件。因此,本人通过对于筝曲中代表二种不同风格类型的乐曲:《战台风》和《渔舟唱晚》进行浅析,概略的分析了古筝音色的基本形式、演奏方式及其处理方法。并通过两首乐曲的比较,了解拉音色问题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并对自身理论知识有所总结。 关键词:古筝的音色、《战台风》、《渔舟唱晚》。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笛曲艺术特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 笛曲艺术特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院别: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完成日期

论文题目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曲笛艺术特色 论文摘要:赵松庭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笛子演奏家和教育家,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来,被公认为中国笛坛宗师,浙(赵)派 笛子艺术的创始人,誉为“江南笛王”。他将婺剧唢呐惯用的 循环换气法转换到笛子演奏上,丰富了竹笛演奏的表现力,形 成了刚柔并进的独特风格。本文主要研究了赵松庭的竹笛艺术 特色,从赵松庭的人物生平出发,分析赵松庭关于创作及改编 曲的艺术特征,以及如何将戏剧元素融入其中。并从赵松庭独 创的循环换气法分析它的戏曲元素以及熟练地演奏技巧,包括 花舌,加花手法等。最后分析了赵松庭如何将南北派结合,使 之“柔中带刚,刚柔并济”。 关键词:赵松庭江南笛王循环换气笛乐艺术

目录 第一章江南笛王赵松庭 (1) 第一节赵松庭人物生平 (1) 第二节“江南笛王”名字的由来 (2) 第二章创作及改变曲的艺术特征 (3) 第一节优美的戏曲元素 (3) 第三章熟练地演奏技巧 (5) 第一节独创的循环换气 (5) 第四章南北派的结合 (6)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前言 赵松庭是中国当代笛乐发展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艺术家,创作了大量风格浓郁的笛乐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有的加入了地方的戏曲音乐元素,有的综合了南北的创作技巧,每一首作品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受到许多观众以及专业人士喜爱与接受。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赵松庭人物生平以及竹笛艺术演奏技法有着全面的了解。并且对赵松庭先生音乐的艺术特征、演奏技巧、以及风格方面有着更深刻的掌握,并且了解赵松庭先生对竹笛艺术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已及对后世的借鉴作用。 第一章江南笛王赵松庭 第一节赵松庭人物生平 赵松庭,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浙江东阳人。九岁学吹竹笛。上海法学院毕业。曾任东阳中学、缙云师范学校音乐教师。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团员,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员、艺术指导。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赵松庭揉合了南派笛子和北派笛子的吹奏技巧,并借鉴长笛的技巧而创出刚柔并济的浙派笛子。并将唢呐的循环换气法应用到笛子上。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等。著有《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温度与乐器间准问题》等。 赵松庭17岁拜地方艺人叶小苟为师,学吹许多民间戏曲曲调。初中毕业后,他考入锦堂师范。1949年,赵松庭考入部队文工团,随后参加抗美援朝。1956年,赵松庭进入浙江省民间歌舞团,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并应邀到上海音乐学院教课。他创作改编了《早晨》、《三五七》等数十首笛子曲,录制了《早晨》、《和平鸽》、《牧羊歌》等唱片,出版了《赵松庭的笛子》一书。同年,周恩来总理还曾经邀请赵松庭和马连良、周小燕、黄虹、傅聪等几位文艺界知名人士到他家作客。席间,赵松庭为总理演奏《早晨》,他以极长的气息与快速指法相结合的技法,塑造出腾空飞翔、流利华彩的音乐形象,总理指名要他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团去访问西欧。 1957年,赵松庭被选送到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赵松庭每天坚持练

高一音乐 竹笛艺术教学设计

竹笛艺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对中国笛子的结构与分类有简单认识。 2.能力目标:能辨别不同派别风格的竹笛作品,能归纳总结中国南北两派笛子的风格特点,并随乐哼唱并记住部分乐曲片段。 3.情感目标:对部分经典竹笛作品及竹笛名家有所了解,对中国竹笛艺术有较高层次的认识,扩大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审美意识。 设计思路: 传统的器乐欣赏课,几乎都是以对某个器乐作品的分析来设计课堂教学。做为尝试,本课拟从竹笛本身独特的表现魅力及其相关文化结合部分乐曲来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秋湖月夜》、《扬鞭催马运粮忙》、《云雀》3首音乐片段。提问:3段音乐分别是由哪几种类型的笛子演奏的?(第一首为曲笛,第二首梆笛,第三首为口笛。) 2.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音乐直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问题较简单,基本都能回答,但对于竹笛种类和形制不一定能回答。旨在引出课题。) 二、竹笛的结构与形制 1.课件展示竹笛的种类、结构以及竹笛的定调。(展示曲笛和梆笛给观众,加深印象。) 2.介绍笛子分类:笛子一般分曲笛和梆笛。曲笛音色淳厚、柔和饱满。梆笛高亢明亮、辽阔清脆。演奏风格分南派和北派。一般情况下,南派笛子使用曲笛,北派笛子使用梆笛。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及老师的介绍,使听众加深对竹笛这门乐器的认识,以及对竹笛演奏风格有一个初步了解。) 三、南派曲笛艺术欣赏 作为一首竹笛作品,其演奏技巧与乐器形制直接构成或影响创造音乐形象时的诸多特殊性。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南派作品《秋湖月夜》的音乐片段,演奏所使用的是曲笛。 南派曲笛常用技巧及符号:指颤音:“tr或tr~~~~~”;气震音:“” 2.介绍曲笛演奏南派作品时所注意的风格特点。 曲笛演奏南派作品,一般抒情秀丽、内在含蓄,精雕细刻,讲究意境韵味,需心静来欣赏。演奏的技巧不是很多,以打音、叠音见长,以及平稳的气震音与指颤音。(老师示范演奏打音、叠音,气震音、指颤音。) (设计意图:使其对竹笛的一些表现手法有所了解,为下一步欣赏音乐打基础。) 3.欣赏音频《秋湖月夜》片段。 根据老师示范演奏的各种演奏技巧,学会听赏音乐中竹笛的表现特点,并作出标记。 4.欣赏《秋湖月夜》视频片段。 5.小结南派笛子艺术的特点:抒情、细腻、空灵、秀气,渗透了江南秀丽山川的意蕴。作品一般从其内涵出发,以高雅的笔调去深化主题的意境。 (设计意图:用此种方法,可以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帮助听众更好的感触曲笛作品的意境。) 四、北派梆笛艺术欣赏 1.介绍演奏北派笛子作品所使用的梆笛及其表现特点。 漫漫严寒,寂寥关外,受其地理位置、生存环境的影响,北方音乐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北派笛与南派适于墨客雅仕精致意境相反,多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其主要内容。豪放粗犷等等这一系列因素,使得北派竹笛艺术在技巧的表现上要远胜于南派笛。 2.重点讲述北派梆笛是如何用它独有的魅力来表现作品及其人们思想感情的。(颤音、历音、剁音、花舌、吐音、滑音等等将竹笛的表现艺术发挥得淋漓精致。)

浅谈现代视野中的竹笛艺术教学

浅谈现代视野中的竹笛艺术教学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化和民族音乐的迅猛发展,古老的中国竹笛也像琵琶二胡一样,经历着一个由民间形态向专业形态转变的历史性过程。无论是老一辈演奏家,还是近年来新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奏家,都从各自的角度为创建和发展新时代的笛乐艺术做出了贡献,使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一切,无一不是以民间式的师徒传承或学院式的综合教学作为基础的。如果不满足于现在已取得的成果,而是着眼未来,就不难发现,在目前的竹笛教学中,尚存在不少有待于解决的重要课题,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只有教学方向正确了,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竹笛的效率。 一、民间熏陶,口传心授 民间音乐源于民间、源于生活,以民间熏陶、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播,竹笛也是如此。像老一辈演奏家冯子存、赵松庭、陆春龄等,大多出身贫寒,长期生活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同时,由于艺人的传授和自己的苦心摸索,使他们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例如:冯子存先生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自己热情奔放并富有浓郁的北方乡土气息的流派风格。又如:赵松庭先生在演奏风格上吸取民间曲牌,逐渐形成了委婉细腻并具有江南特色的流派风格。 二、模仿教学要与系统训练相结合 笛子教学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主课教师由民间艺人担任,以模仿教学、口传心授的方式,把自己掌握的独特风格、韵味传授给学生。第二种:笛子教学突破了单纯的模仿和口传心授的方式,各院校的笛子教师分别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风格,编写了不同的训练教材。新编的教材大都包括两个部分:1、经过整理将各地不同流派的乐曲汇集在一起,使学生能掌握到多种风格,这就不可能局限在简单的模仿教学了。2、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不同,编写不同程度的练习曲。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学生在气、指、舌三方面掌握良好的方法,然后进行节奏、音符、音准、音色的规范化训练,同时根据学生掌握吹奏技术的程度,布置相应的演奏曲目。 三、建立新的“技巧规范化与风格多样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在充分肯定数十年来我国竹笛教学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不能不看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十年来创作手法与风格的大幅度突破,特别是被誉为“新潮音乐”作品的出现和广为传播,对笛子的演奏技巧和表演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促成了笛子演奏艺术的重大变革。现就技巧规范化训练与风格多样化训练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1.技巧规范化训练

竹笛艺术鉴赏

《喜相逢》赏析 动机机械1402 辅宏伟3140408060 竹笛,我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这学期选修课我很荣幸的选修到了竹笛鉴赏这门课,通过十个星期的学习,我了解了俞顺发,赵松庭等竹笛大家的人物生平,对于他们热爱艺术,投生艺术,对于竹笛的痴迷所深深感动,为他们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同时也欣赏到了如《姑苏行》《春到湘江》这类名曲,每当我听到这些竹笛曲,我都陶醉其中,仿佛自己在和吹曲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自己已经完全融入竹笛的世界当中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喜相逢》这首由山西梆子戏所改编的竹笛曲,由冯子存老先生演奏,他那嘹亮的音色、动听的旋律、丰富而纯熟的演奏技巧塑造了鲜明、朴实的音乐形象。在当时轰动了北京及各大街小巷,并很快流传到了全国各地,把笛子演奏以独奏的形式首次搬上了舞台,完成了笛子从伴奏到独奏的历史转变。 此曲原为一首内蒙民间乐曲,后传入张家口北部地区,融合了山西梆子和二人台风格,后由冯子存先生改编而成。其改编重点在于加入了诸多民间传统竹笛演奏技巧,如“滑音”、“花舌音”、“顿音”、“历音”等,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乐曲表现出亲人依依惜别后又相逢时的喜悦心情,可从中感受到想吐亲人间那种浓烈朴实的形象以及重逢后感人至深的热闹场面。 《喜相逢》共四段,此曲用到了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整个乐曲分四段(A,A1,A2,A3)。A段由两个主题(a,b)构成,a的素材富于诉说性,亲切委婉;b的素材与a构成对比,节奏鲜明,在a和b的素材中,音乐的发展手法多用变化重复。曲首采用散拍作为开始,前六小节速度很慢,节奏较自由,流畅舒展,优美如歌。在曲首还加入了夸张的滑音技巧,表现亲人之间告别难舍难分的情绪,可以想象出乡亲们握手依依惜别的那种朴实之情。而极慢的速度展开的旋律,表现出来了亲人之间互相诉说,亲切委婉。尤其在第一段中第一、第六、第十小节的由“dol”到“la”的大幅度滑音加入了较大幅度的腹震音,体现了亲人理别时难舍难分而略带梗咽的激动之情。在第十九,二十小节里,两个加花色的低音“xi”,而且用无限延长的标记出现,更加生动的描绘了亲人之间久久舍不得离去的场景。 紧接着的第一次变奏是乐曲的第二段,乐曲的速度由原较慢的速度加快到中板的速度,速度加快,加之轻快活泼的节奏,表现了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心情。这个时候乐曲曲调优美逐渐发展到热烈而欢快,为后面的乐曲发展作出铺垫。 在第二次变奏,速度再一次提升,到了每分钟一百七十六拍这一很快的速度。乐曲的第二次变奏中,在第63小节出现了雀跃的节奏型。在第66小节出现代表情感欢快的三吐。这一速

[竹笛,艺术]浅谈竹笛的艺术发展

浅谈竹笛的艺术发展 竹笛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至少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具有现代竹笛形制的,还是在唐宋元以来,伴随着戏剧的发展,竹笛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地方剧种中,承担主奏或领奏的角色,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竹笛艺术魅力的真正挖掘和展现,还是近50年的事情。从1949年建国至今,竹笛的艺术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6年,这是我国竹笛独奏音乐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批以冯子存、刘管乐、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的竹笛音乐的开拓者,他们使竹笛由一种伴奏乐器变为独奏乐器,由幕后走上舞台,由民间走向专业。但是由于生活背景、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南(陆春龄、赵松庭)、北(冯子存、刘管乐)派演奏风格。在演奏上,北方以吐、滑、垛、花等舌头上的技术为主,并大都用梆笛演奏,曲调高亢,明亮。南方以颤、叠、震、打等手指上得技术为主,并大都采用曲笛演奏,曲调抒情,柔美。当时的演奏还没有涉及到很复杂的技巧。他们所演奏的曲目,大多是民间流传的戏曲曲牌或根据戏曲伴奏移植、改编而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真正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出现。 第二阶段,1956―1979年,以赵松庭《早晨》的创作为标志,是我国竹笛音乐的大发展阶段。可以说,《早晨》的创作,揭开了我国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史,它开始了我国竹笛音乐由单纯地演奏民间音乐转化为演奏创作音乐的阶段。它吸收了北派笛子中历、滑、吐、垛和飞指颤音等演奏技法,打破了南北不相融的局面。还借鉴了唢呐的循环换气技巧,3/4节拍及主音五声调式转换的运用,半音的出现等突破了之前笛曲的创作手法和笛子演奏风格的单一性,使乐曲很有新意。和它以前的民间竹笛独奏曲相比,不论是在音乐形象、节奏节拍、强弱对比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创新。 第三阶段,从1979年以后中国竹笛走向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也是竹笛艺术的飞跃与提升阶段。竹笛音乐的创作、教育、演奏技术都提高到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层次。而且随着一批以外国民间音乐为素材的“外国乐曲”,各国家、地区的音乐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到竹笛音乐中,如《野蜂飞舞》、《流浪者之歌》、《罗西尼主题变奏曲》等外国作品都被笛子演奏家们移植并演奏,这给笛子的表现形式,演奏技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在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中,单一的南、北派风格的笛曲已经逐渐被多风格、多地域的笛曲所代替,并且创作出了《苍》、《神曲》、《楚魂》、《愁空山》、《楚辞后奏曲》、《陌上花开》、《鹰之恋》、《梆笛协奏曲》等等大量现代的新型作品。这些作品大大丰富了竹笛的艺术表现力。笛子协奏曲《苍》是这一阶段的一首具有典型代表的现代作品之一。 作品《苍》的创作之初衷是尽可能的开发笛子的演奏技巧及运用新的音乐语言。在笛子的技术上、音域上、区域上、演奏手法上都有很大的拓展和创新。 在创作方面,就其创作内涵,光曲名本身就可以理解为多层含义。乐曲主要以表现苍劲、苍凉、苍茫为主。而从为学分析的角度来讲,它还会体现苍白、苍松、苍老、苍天、苍郁等等的意思。笛曲《苍》究竟定位到其中的哪种意向呢?都是亦都不是。曲作者杨青曾表示:演奏者心理想着何意就为何意。因此,演奏者在表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二度创作,使乐曲的表现形式突破传统笛曲的单一而更加多元化。乐曲以湖南民谣为素材,是一部运用传统民间素材与现代的作曲技法相结合的作品,主要采用了对称性以及复调性手法。作品的

2020-2021年高一音乐 竹笛艺术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一音乐竹笛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对中国笛子的结构与分类有简单认识。 2.能力目标:能辨别不同派别风格的竹笛作品,能归纳总结中国南北两派笛子的风格特点,并随乐哼唱并记住部分乐曲片段。 3.情感目标:对部分经典竹笛作品及竹笛名家有所了解,对中国竹笛艺术有较高层次的认识,扩大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审美意识。 设计思路: 传统的器乐欣赏课,几乎都是以对某个器乐作品的分析来设计课堂教学。做为尝试,本课拟从竹笛本身独特的表现魅力及其相关文化结合部分乐曲来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秋湖月夜》、《扬鞭催马运粮忙》、《云雀》3首音乐片段。提问:3段音乐分别是由哪几种类型的笛子演奏的?(第一首为曲笛,第二首梆笛,第三首为口笛。) 2.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音乐直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问题较简单,基本都能回答,但对于竹笛种类和形制不一定能回答。旨在引出课题。) 二、竹笛的结构与形制 1.课件展示竹笛的种类、结构以及竹笛的定调。(展示曲笛和梆笛给观众,加深印象。) 2.介绍笛子分类:笛子一般分曲笛和梆笛。曲笛音色淳厚、柔和饱满。梆笛高亢明亮、辽阔清脆。

演奏风格分南派和北派。一般情况下,南派笛子使用曲笛,北派笛子使用梆笛。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及老师的介绍,使听众加深对竹笛这门乐器的认识,以及对竹笛演奏风格有一个初步了解。) 三、南派曲笛艺术欣赏 作为一首竹笛作品,其演奏技巧与乐器形制直接构成或影响创造音乐形象时的诸多特殊性。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南派作品《秋湖月夜》的音乐片段,演奏所使用的是曲笛。 南派曲笛常用技巧及符号:指颤音:“tr或tr~~~~~”;气震音:“” 2.介绍曲笛演奏南派作品时所注意的风格特点。 曲笛演奏南派作品,一般抒情秀丽、内在含蓄,精雕细刻,讲究意境韵味,需心静来欣赏。演奏的技巧不是很多,以打音、叠音见长,以及平稳的气震音与指颤音。(老师示范演奏打音、叠音,气震音、指颤音。) (设计意图:使其对竹笛的一些表现手法有所了解,为下一步欣赏音乐打基础。) 3.欣赏音频《秋湖月夜》片段。 根据老师示范演奏的各种演奏技巧,学会听赏音乐中竹笛的表现特点,并作出标记。 4.欣赏《秋湖月夜》视频片段。 5.小结南派笛子艺术的特点:抒情、细腻、空灵、秀气,渗透了江南秀丽山川的意蕴。作品一般从其内涵出发,以高雅的笔调去深化主题的意境。 (设计意图:用此种方法,可以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帮助听众更好的感触曲笛作品的意境。) 四、北派梆笛艺术欣赏 1.介绍演奏北派笛子作品所使用的梆笛及其表现特点。

浅谈竹笛学习

浅谈竹笛学习

————————————————————————————————作者:————————————————————————————————日期:

浅谈竹笛学习-音乐论文 浅谈竹笛学习 赵斌(湖南省永州市群众艺术馆) 竹笛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各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几千年来随着岁月的推移,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化和民族新音乐的迅猛发展,古老的中国竹笛也经历着一个由民间形态向专业形态演变的历史性过程。竹笛艺术日趋完善,运用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展,通过老一辈竹笛大师和新—代笛子演奏家的继承、开拓、创新,使其演奏技巧、曲目创作和表演艺术方向,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影响不再是国内范围的,现已趋向国际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其已形成一门单一的艺术。 竹笛在民间流行较广,学着甚多,是因为它构造轻巧灵便,价格便宜,容易入门。其实,在目前的竹笛学习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学习竹笛的最基本的几个问题,须值得注意。 学习竹笛的基本条件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竹笛。首先,同学习其他乐器一样,学习者必须要有良好的音乐天赋,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度的抑扬和节奏的顿挫有较敏锐的听觉判断能力,并有良好音乐记忆能力。试想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是不会奏出美妙的乐章来的。当然,对于辨别乐音的能力和音乐感觉稍差的学习者,通过正确的培训,是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其次,吹奏竹笛需要一定的肺活量,因年纪小肺活量相对小而无力完成训练的四五岁孩子,是不能过早地学习竹笛。一是气流太小,手指太短,无法达到要求。二是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应该到八九

古筝演奏基本技巧

古筝演奏基本技巧 弹筝弹筝姿势 弹筝姿势有立式、盘式、跪式、坐式等,通常以坐式为主. 坐式弹筝姿势:筝放置在筝架或琴桌上,琴凳置筝的右侧(即靠近筝首处)。坐时身体靠近筝的右端,距筝约15公分。两腿于筝架下自然分开,双足一手型弹筝强调自然手型,即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的放松状态的手型。根据演奏的需要,大指略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型,不仅展示在静止的状态,也呈现于演奏的过程之中;不仅是右手弹弦的基本形态。也是左手按弦、弹弦的基本形态。 弹弦位置 右手弹弦位置在距前梁3公分处,这是初学练习的基本弹弦位置。而最佳触弦点,则是在发音弦段(前梁至筝柱)的八分之一处。此处正好是本音第三个八度的泛音位置,这个位置弹弦声音纯净响亮,为基本音质的最佳弹弦点。介于筝柱的排列,弦的长短不等,八分之一的最佳弹弦点的变化就比较大,弹弦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大。演奏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音色(明与暗,刚与柔),在弦段位置上的活动范围将更大。

在基础训练中,要掌握基本位置的弹奏和最佳弹弦点位置的弹奏,还要学会在不同的弦段上选择不同的音色,丰富我们的表现手段。一般说来,靠近前粱处发音明亮,音质较刚;靠近筝柱二分之一处音色较暗,发音柔和。我们可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变化,切忌弹弦位置僵化在一个点上。 按弦位置 韵昧,为筝之特色。左手按弦位置的恰当,对技巧的表现起决定的作用。理想的按弦位置距筝柱左侧约16公分处,这是根据筝弦的张力和左手伸展的适度来决定的。我们常见的不适当的位置往往都超过20公分。因为距筝柱越近,琴弦的张力越大,弦紧按不去;距筝柱越远,弦就越软,按弦的张力就小些。有些弹筝者为了按滑时用力轻松些,左手就伸展得远,这样按弦位置就改变了。左手过度伸展,增加了手臂的负担,演奏形态变得不自然,按滑又往往触及面板。常见一些筝的左侧面板上按有不少指甲印迹,就是按弦位置不当造成的现象。基础训练中要注意左手按弦位置的准确自如,这样左手技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弹弦方法

浅谈古筝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8937597.html, 浅谈古筝技巧 作者:张明明 来源:《大观》2017年第12期 摘要:扫摇是古筝演奏中常见的技巧之一,在现代创编的筝曲里,起装饰、润色、突出旋律、塑造情绪激烈的音乐形象以及丰富主题色彩的作用。扫摇技巧的练习掌握过程,需要正确的方法与科学态度相结合。 关键词:扫摇;技巧;乐曲;运用 一、古筝的起源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即善于变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地满席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驰的境地。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与秦、齐、赵等国。其中已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 二、古筝基本指法的弹奏与手型 传统的古筝多以右手弹奏、左手按弦为主要手法,随着音乐表现的不断丰富,在传统音乐中左手的揉吟按滑逐渐参与了旋律的演奏,充实了伴奏的音效,后又增加到现代筝派许多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如拍打琴板、模拟音效等等。 这里介绍一些古筝最基本、最常见的弹奏手法与指法的记谱符号: 托:用大指弹奏,是由里往外“推”弦,其他四指指尖自然弯曲超琴指向,环如椭圆。(托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应放松自然带动,不易僵硬) 勾:中指弹奏,是从外往里“弹”弦,中指弯曲超前略伸,抬指根,拨弦急促有力,如拨算盘。(勾是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运动,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 抹:用食指弹奏,向手心的方向弹弦,小关节弯曲,运动时向中指靠近,指甲正面触弦。 打:用无名指弹奏,无名指向里拨弦,指根先抬,跟着重力下到指尖,不要紧也不要上翘。

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

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 引言 20世纪下半叶,是中国竹笛艺术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50年来,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笛子演奏家和一批优秀的笛子独奏作品,竹笛演奏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赵松庭正是一位对竹笛演奏艺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笛子演奏家。 赵松庭,原名赵鹤初,于1924年生于浙江东阳。9岁起开始学习竹笛,15岁时拜昆曲艺人叶小苟为师。1944年赵松庭从浙江慈溪锦堂师范学校毕业,任中学音乐教师3年。1947年到上海法学院攻读法律。1949年赵松庭参加解 放军二十一军文工团,1950年随团到朝鲜战场慰问演出,在朝鲜相遇著名北

派笛子演奏家刘管乐,并向刘管乐学习了北方梆笛的演奏技法。1954年赵松庭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1955年复员回到浙江东阳县婺剧团,并被借调到浙江省民间歌舞团。同年编创了《三五七》、《鹧鸪飞》、《流水板》等笛曲,撰写了《赵松庭的笛子》一书。1970年开始,他一方面培养学生,一方面钻研制笛技术,与他的弟弟赵松龄(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合作撰写了论文《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1978年他撰写了《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的论文。1979年创作笛曲《幽兰逢春》。80年代初,赵松庭应邀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并到武汉、天津、成都等地讲学。90年代后,多次赴香港、台湾等地区演出和讲学。并着手进行"雁飞篪"的仿制和理论研究工作。2001年3月因病在杭州去世,终年78岁. 20世纪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在50年代即形成了以冯子存、刘管乐为代表的北方梆笛艺术和以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的南方曲笛艺术。作为南方曲笛的代表人物,赵松庭的笛子演奏艺术以江浙一带的民间音乐为基础,广采博纳,形成了他独特的演奏风格。他具有深厚的昆曲、浙江婺剧等戏曲音乐功底,并且善于借鉴北方梆笛以及其它民族管乐器的演奏技法和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特点。早在1954年他创作的《早晨》中,就将昆曲的音调,北方梆笛的演奏技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将唢呐的循环换气用到了作品中去,提高了竹笛演奏艺术的表现力。赵松庭还编创了一批具有浓郁浙江民间音乐风格特点的笛曲如《三五七》、《二凡》、《婺江风光》等,以及体现中国传统文人审美情趣的笛曲《鹧鸪飞》、《幽兰逢春》等,这些作品手法新颖,内涵深厚,是20世纪笛子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文献. 赵松庭在教学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20年来竹笛演奏领域一些有影响的、优秀的演奏家如蒋国基、詹永明、张维良、戴亚、杜如松等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