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简答题

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简答题

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简答题
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简答题

1.简述设立中心的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安置形态的优点。

答:1)能够使特殊儿童在正常的大教育环境中生活,接触丰富的信息,获得更多的与同龄正常儿童一起活动的机会;2)可以得到以班级为单位而进行的特殊教育。

2.简述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区别。

答:游戏治疗主要是面对有问题的儿童,通过治疗帮助儿童解决精神困扰,促进他们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它是为儿童在现实世界之外,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儿童通过游戏将内心压抑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玩”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①游戏治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②游戏治疗中包含着充分的教育因素;?③游戏治疗是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性的;④游戏治疗是安全、愉快的。?

3.简述阿克瑟莱恩游戏治疗的主要观点。

答:1.游戏治疗室一种儿童自由游戏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矫治的过程。2.良好的环境和充分尊重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成长潜力自然发展。

3.相信儿童由自我导向、自我治疗的能力。

4.治疗者不再是医生、专家,而是以教师、朋友等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4.简述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①身心机能协同发展原则:指在智力落后教育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使智力落后儿童的身体和心理机能获得协调地发展。

②个别化教学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为每个儿童设计他们能达到或掌握的基本的学习量,然后采取适合他们的教授之,以促其发展。

③直观化教学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采取各种直观的手段,丰富学生形象、表象,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心智技能。

④充分练习原则:也叫过度学习,是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必由之路。

5.病弱儿童的身心特征。

答:①在智力上与正常儿童没有什么区别,其认知发展也与正常儿童无大的差异;②长期患有疾病、体质虚弱,这些儿童会因治疗所花的时间或体力不支而耽误学习;③由于体弱多病,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的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的问题;④疾病的问题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与情绪。疾病对儿童的最大影响表现在儿童的个性发展。

6.儿童语言发展异常的类型。

答:①语言缺乏;②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③语言发育迟缓;④语言发展中断。

7.运用消退法减少儿童特定的不良行为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①行为要明确具体,不要计划一次改进所有的不良行为;②不能指望消退会使行为一次发生重大改进;③在有消退过程期间,行为在开始变好以前可能表现得更坏,有时还会产生情感抵触性行为和攻击行为;④确定要消退行为的强化物,最好的能人为控制的,以便必要时可以撤去;⑤做好充分的实施准备。

8.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教学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普通学前教育课程;②认知加强课程;③特殊治疗课程;④生存技能课程。

9.何为“代币制”行为矫正法

答:代币制是综合应用、强化对儿童实施行为矫正的方法。它需要建立一套奖励代币的办法和兑换逆强化物的机制。原来不具有强化作用的一种刺激,一旦与其他强化物适当的配合,就能获得强化力量,这种刺激物叫做条件强化物。凡是可以累积起来交换别的强化物的条件刺激物就叫代币。

10.什么是游戏治疗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关系是什么

答:游戏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普遍应用于对学前儿童的情绪障碍及行为问题的治疗,作为一种保健和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关注。游戏治疗主要是面对有问题的儿童,通过治疗帮助儿童解决精神困扰,促进他们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它是为儿童在现实世界之外,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儿童通过游戏将内心压抑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玩”出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或缓解。①游戏治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②游戏治疗中包含着充分的教育因素;?③游戏治疗是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性的;④游戏治疗是安全、愉快的。

11.结合实际分析游戏治疗中各个治疗阶段的主要工作。

答:准备期――进入游戏治疗室前的准备工作。A、发现并鉴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B、游戏治疗中的家长工作。C、游戏治疗

中与教师的沟通。D、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E、游戏治疗室的结构。F、游戏治疗者的角色。治疗期――游戏治疗的具体实施过程。

A、设计适合该儿童需要的治疗方案及目标,包括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阶段目标是把治疗分成一个一个的阶段,终极目标是指游戏治疗完成后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判断是否终止治疗的信息和标准。因此,目标和方案是进行治疗的重要环节。

B、实施治疗方案。首先带儿童进游戏治疗室,给儿童有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然后观察记录儿童在游戏治疗室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儿童的言行;及时与家长,教师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在游戏治疗中根据儿童的情况设置必要的限制,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追踪期――游戏治疗的效果评估:由于教育机构中的教师、家长及治疗者进行综合评价;再通过量表评估;为保证效果的有效性,应该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

12.何为正强化在特殊儿童行为矫正中如何应用正强化

答:正强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与奖励是同义的。正确使用下强化可以有效地增强好的行为,但使用不当会带来副作用。每个人所喜好的事物不同,在奖励时要注意强化物的强化价值,还要防止过多剥夺或饱厌现象。①正确选择要强化的行为;②正确选择强化物;③正确实施正强化;④逐渐脱离强化程序。

13.试论学前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有关理论。

答:①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狗进食前,给予铃声刺激,反复多次以后,即使不给狗喂食,只给铃声刺激,它也会分泌唾液。表明:通过依靠刺激可以塑造行为。如果我们要形成儿童的某些行为,就要给予强化。②操作性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动物对环境刺激发生多种反应,当某一种反应被强化,就会增加这种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儿童的很多行为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③认知行为矫正理论。代表人物贝克。这种理论试图通过矫正人的不良认知方式,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不良认知是指不正确的思想、观点、认识,这往往是导致行为问题的根源。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辨认和矫正儿童不良的认知。④观察学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认为儿童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获得,即儿童不必直接对刺激作出反应或直接体验强化,只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就能够产生新的行为或使自己原来的行为发生改变。

14.试述游戏治疗中治疗阶段的主要工作。

答:准备期――进入游戏治疗室前的准备工作。A、发现并鉴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B、游戏治疗中的家长工作。C、游戏治疗中与教师的沟通。D、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E、游戏治疗室的结构。F、游戏治疗者的角色。治疗期――游戏治疗的具体实施过程。

A、设计适合该儿童需要的治疗方案及目标,包括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阶段目标是把治疗分成一个一个的阶段,终极目标是指游戏治疗完成后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是判断是否终止治疗的信息和标准。因此,目标和方案是进行治疗的重要环节。

B、实施治疗方案。首先带儿童进游戏治疗室,给儿童有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然后观察记录儿童在游戏治疗室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儿童的言行;及时与家长,教师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在游戏治疗中根据儿童的情况设置必要的限制,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追踪期――游戏治疗的效果评估:由于教育机构中的教师、家长及治疗者进行综合评价;再通过量表评估;为保证效果的有效性,应该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

15.试论游戏治疗中家长工作。

答:①家长的态度:经常观察孩子的言行;尽早接受诊断和治疗。②家长对治疗的理解。③家长对治疗的配合:多陪孩子玩耍;为孩子创设一个交往的环境;积极配合游戏治疗。

16.试论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的人员的不同作用。

答:教师——①发现和诊断班级内的特殊儿童;②交给儿童日常交往的技能;③制定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家长——①提供有关特殊儿童的发展情况;②参与个别教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③提供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环境;④还要做好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工作。同伴——同伴关系在特殊教育中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儿童社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不可替代的儿童人际关系。

17.试论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基本观点。

答:①用作与儿童建立分析性关系的一种方式;②观察的媒介和分析资料的来源;③导致顿悟的工具,即儿童透过分析者的解释,可以顿悟到自己的潜意识。儿童分析的游戏治疗,作为取代自由联想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其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相信儿童的游戏类似于成人的自由联想,它以象征性行为的方式表达了儿童的潜意识的思想和欲望。

②重视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焦虑。③重视解释的作用。尽管不同的精神分析学者解释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安娜解释儿童的幻想和梦,克莱因解释儿童的移情,但共同的一点是,她们都依赖解释。④相信移情的作用。在儿童的分析中,尽管儿童对于分析者的移情不同于成人,但是这种移情关系也是推进治疗的关键因素。⑤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比较“注重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人的游戏,而且这些游戏只是个别儿童在某段时间内所玩的游戏”。

18.分析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几个基础理论的游戏治疗观点。

答:

个别学生教育案例记录.doc

个别学生教育案例记录 教学案例一直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 一 学生:何子昂 学校和班级:怀远县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 计划时间:2013年9月—2014年1月 一、学生基本情况: 1.何子昂,2003年3月29日出生,2012年入学。从小由爷爷带大,接受学前教育不系统。有智力障碍,说话不清楚,会自己吃饭,自己脱衣,自己穿衣。生活自理能力一般。 2.行为特点:刻板行为明显。 3.语言特点:语言简单,断续,迁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和表达能

力差,有时答非所问。 4.社会适应特点:喜欢与人亲近、但有时存在恐惧心理,不懂与人正常交流的礼貌,对不喜欢的人或陌生人常常斜视。紧张时发出无意识的"嗯嗯"声音、玩手指进行缓解。 二、长期目标: 1.刻板行为矫正:经过一学期的矫正,减轻对刻板行为的依赖,加深对行为本身的认识,使学生对适当行为有积极地理解和认识,体会到自主行为的乐趣。 2.社会适应行为矫正:一是减少紧张时发出无意"嗯嗯"声的次数。二是改掉扳手指头的依赖。三是减少对陌生人和不喜欢的人斜视。四是帮助建立对陌生人的友善与信赖。 3.语言矫正:养成听话时与讲话者对视的习惯,加强目光交流。 三、短期目标 1.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文明行为的教育,生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怎样与陌生人交往的教学,让其对陌生人形成客观的认识,降低不信赖感和敌对感。

2.通过适时、适度的交换座位改变学习、吃饭、排队等常规中的位置,让其适应改变带来的心理变化,减轻刻板行为的心理依赖。 3.课堂上,时刻注意纠正其在课堂回答问题紧张时发出"嗯嗯" 声音、扳手指的行为,减少发声和扳手指的次数,并进行奖励,强化正面效果。 4.课堂和日常交往中,时刻注意强调学生与对话人的目光对视,善意的、微笑的对视可帮助她建立信心。 四、教育干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干预氛围。协调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要共同为其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行为交流环境,以 正面鼓励为主,以善意的暗示为辅,建立信任关系,改进教育康复的水平和效果。 2.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对于孩子心理产生紧张、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的干预策略要慎用,随时发现随时调整。 3.注意行为矫正的反复性。孩子的行为有反复的特点,尤其是当遇到不良的心理体验时容易退却和消极,产生对过去刻板行为的依赖,所以要时刻注意观察和分析,及时进行矫正和肯定。

学前特殊教育_自考_论述题

1、简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答(1)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 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工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13 2、论述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势。世界各国都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势。当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倾向使得特殊教育不再是一个与普通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了变革。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的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3)整合教育的趋向。受当代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理论的影响,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整合教育的问题也受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3、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综合多种感官法,在进行教育训练时应当坚持多种感官并用的原则,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加丰富的刺激;(2)表象指导法,对每一个事物的教学都应结合实物和模型,使儿童得到直接的印象,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该事物所具备的各种特征;(3)愉快学习法,从幼儿特点出发,开展愉快教学;(4)试误法,鼓励孩子大胆探索世界,不要担心孩子做错事;(5)及时反馈法,视觉障碍儿童的进步是一点点的,所以要鼓励他们点滴的进步,多从正面表扬,不要过多指责,压制孩子的积极性;(6)实践法,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这种学习应紧密地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4、论述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早期干预?答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1)言语和语言发展: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听力受损儿童语言障碍很明显。(2)认知与思维:有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迟滞,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很难利用间接经验,主要借助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贫乏、肤浅、零乱。(3)社会化发展:听觉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猜疑等,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退缩、自我封闭等。听障儿童倾向于与同类儿童交往。对听觉障碍儿童最主要的是进行早期干预。目前早期干预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教育。听觉障碍干预有两个基本观念,一是回归主流观念;二是整合教育观念。进行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础,是要尽早发现听障问题,尽早佩戴助听器,并注意维护、保养和适时更换,进行师资培训。听觉障碍儿童最大的障碍是与人交流困难,语言训练包括以下内容:听觉训练,发音练习,语言理解与掌握,语言能力评估。听障儿童适合在小集体中学习,教师要积极利用同伴教学模式,并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还要特别重视教学,教育难度尽可能接近普通学前儿童的水平,为听障儿童日后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教师对听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辅导,矫治的时间要有所保证。 5、试论述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答智力落后儿童同正常儿童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1)感知觉的特点: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觉速度缓慢,感知的范围狭窄;在感知过程中,分辨能力差,往往看不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感知觉的恒常性也较差。(2)注意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范围狭窄,注意力的转移和分配能力差。(3)记忆的特点:智力落后儿童识记速度慢,记忆容量小,保持时间短,再认困难,不完整。(4)言语的特点:发音困难,语法混乱,缺乏内在逻辑,语言表达贫乏,不准确。(5)思维的特点:智力落后儿童思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6)个性特征:智力落后儿童的期望值普遍较低;缺乏自我尊重意识;缺乏交往的需要,性格胆怯、孤僻,不愿意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交谈和往来。 6、如何为智力落后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答首先,要对智力落后儿童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估,特别要重视对其发展潜力的评估,以此为基础。其次,要充分考利智力落后儿童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儿童的身心条件、接受能力、知识水平制定适合于不同儿童的个别教育计划。再次,要认真考虑智力落后儿童个体的内部差异,发现其在认识、动作、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训练。 7、试论述语言发展异常的原因及类型。答语言发展异常的形成原因:构音器官异常、脑损伤、智力缺陷、感官损伤;儿童情绪不良,缺少学习语言的动机;环境中缺乏正常的语言刺激等。语言发展异常的类型:(1)语言缺乏,指儿童到一定年龄阶段还没有获得语言;(2)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指儿童可以发音并且掌握大量的词汇,但在用词方法上与正常儿童有差别,不能有效的使用语言交流;(3)语言发展迟缓,指儿童在语言发展阶段语言发展速度明显晚于普通儿童;(4)语言发展中断,儿童语言原本正常发展,由于脑损伤或听力受损等原因,语言发展出现异常现象。 8、什么是构音异常?形成构音异常的原因是什么?语音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清晰度影响听者的理解程度,对语言表达和交流至关重要。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包括代替音、歪曲音、省略音、添加音、声调错误、整体性语音不清等。构音异常形成的原因从感知运动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两方面探讨。感知运动因素包括舌头或者其他口腔构造异常,发音动作协调不良,社会心理因素是指儿童自身情绪及所处环境不良造成语言异常。 9、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与干预?答孤独症儿童也称自闭症儿童,他们发展的四个特征:发育速度和顺序异常;对任何一种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言语、语言认识及非语言性交流异常;与人、物和事的联系异常。教育与干预对策:(1)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环境,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不要让孩子产生惧怕和挫折体验。(2)培养语言沟通能力,首先要引发儿童的沟通意向,帮助儿童扩充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其次要选择辅助的沟通方式。最后要教会儿童有关的社会性会话的知识和技巧。(3)感知觉统和训练,感尽量为儿童提近体表感受器的刺激,鼓励儿童反复触摸玩具等。(4)体验性认知学习,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对儿童正在体验和从事的活动进行命名和学习。(5)以儿童为中心,教师要跟在儿童后面走,从儿童的兴趣出发,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6)保护儿童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小心,以免伤害其他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本人。 10、试用“心因论”、“身因论”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观点分析孤独症产生的原因。(1)“心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是因为儿童生活在充满威胁和缺乏母爱的环境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与孤独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一观点得到了精神分析学派观点的支持。(2)“身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的产生源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机能障碍、感觉器官机能失调及生化因素。(3)“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观点认为孤独症的产生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处于相对不利环境如移民儿童具有较高的孤独症发病率。儿童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过多或过分的负强化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儿童来说,极易成为孤独行为的诱发因素。 11、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如何对多动症儿童进行教育与干预?列举三种治疗方法。答138140 多动症儿童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儿童。教育与干预:(1)行为管理治疗,强调积极地行为强化对儿童行为改变的影响。多动症儿童经常难以在行为后果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系,因此需要进行多次的训练和强化。(2)认知行为治疗,强调认知对行为的监控作用,让儿童通过内部语言或外部语言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自己对自己说话,通过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语言引导,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目的。(3)心理治疗,教师、家长要对多动症儿童有正确的认识,要帮助儿童树立克服行为的信心。 12、举例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园中有情绪行为障碍的儿童。答情绪行为障碍是指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行为的偏异,这种偏异不是躯体疾病或缺陷的继发情况,也不是某种特定精神患疾的症状表现常见的情绪行为有:攻击性行为,恐惧情绪,嫉妒行为,退缩行为,残忍行为。例如,退缩性行为儿童:在教育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其自信心。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模仿学习待人接物的礼节,并在日常活动中为儿童创造机会,让儿童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开始是可以是集体性的,不十分强调个人的表现强的活动,以后逐步过渡到个人表现强的活动。让孩子在放松心的情况下,逐步发展社交能力。就得勇敢起来。

特殊教育学必读书目

特殊教育学必读书目 《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3.《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 5.《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6.《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7.《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8.《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1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主杨鑫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11.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2.《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3.《世界教育思想地图》檀传宝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14.《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丹尼尔.科顿姆著,仇蓓玲卫馨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9月 15.《社会科学的哲学》张庆熊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年10月 16.《特殊教育导论》Daniel, Kauffman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休厄德、肖非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04出版) 18.《中国特殊教育基础》陈云英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01出版)19.《特殊教育哲学基础》方俊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5出版)20.《特殊教育基础》盛永进 21. 言语治疗学:康复治疗学专业李胜利华夏出版社2007-06出版 杂志: 《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教育研究》《教育学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doc

1. 2. 3. 4. 5. 6. 不断积累的过程。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与年龄偏小。 自然前提。 社会条件。 组成的。 三神方法。 两大类。 电大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2010-05-28 16:20:40) 转载 @1标签:分类:悠西悠随意 浙江电大 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学 形成性考核 作业答案 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 (第1至2章) 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句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 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 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 格等,从而构成个体I'可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 1)三、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0 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

特殊教育专业(本科)阅读书目

特殊教育专业选读书籍 1.[美]William L. Heward 著,肖非等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2.方俊明主编,特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学程(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朴永新主编,特殊教育词典,华夏出版社,2006; 5.韦小满编著,特殊儿童心理评估,华夏出版社,2006; 6.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Bigge & Stump著,吕美娟等译,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 7.[美]艾伦.C.奥恩斯坦等著,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8.现代课程论,钟启泉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9.顾明远、梁忠义主编,世界教育大系之特殊教育,吉林教育出版,2000; 10.汤盛钦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1.张宁生主编,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12. 山口薰、金子健著,特殊教育的展望,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3.许碧勋著,幼儿融合教育,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3; 14. Frank G.Bowe著,傅秀媚译,婴幼儿特殊教育——出生到五岁,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 15. Paula Kluth著,黄惠姿、林铭泉译,爱上小雨人,心理出版社,2006; 16. Linda A. Hodgdon著,陈质采、李碧姿译,促进沟通的视觉策略,心理出版社,2006; 17. 张世慧、蓝玮琛著,特殊学生鉴定与评量,心理出版社,2003; 18. 海德.卡杜森、查里斯.雪芙尔著,陈志鹏译,游戏治疗101,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19. 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0. [美]艾里克.J.马施、大卫.A.沃尔夫著,孟宪璋等译,儿童异常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1. 吴海生、蔡来舟主编,实用语言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22. Waldron, K. A.,Introduction to a Special Education:the inclusive classroom, Delmar Publishers Inc.1996; 23. Marc Marschark & Patricia Elizabeth Spencer, Deaf Studies, Language, and Edu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4. Stephen M. Shore, Understanding Autism for DUMMIES, Wiley Publishing, Inc.,2006.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_______、图表、________,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_______、排除法、_______、_______。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_________之间或者_________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_________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_____________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___________、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pdf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一、名词解释 1、学前特殊儿童: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求的儿 童。 2、视觉障碍:又称视力残疾,一般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缩 小,而难能从事正常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 3、听觉障碍:指由于传音系统或感音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 环境和语言的声音。 4、学前特殊教育: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 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5、语言障碍:语言异常和言语异常都称为语言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者语 言障碍,从而难能通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6、广泛性发育障碍: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 障碍、沟通模式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的局限、刻板与重复等。 二、选择和填空 1、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背景围绕年龄较大的盲童和聋童展开1874年开办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瞽叟通文馆”。 2、发展的阶段 (1)、启蒙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依附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 (3)、独立阶段——20世纪中后期至今 目前:处于独立阶段早期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3、特殊儿童按生存与发展条件异常的角度综合分为四类: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听觉障碍、 视觉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智力异常儿童(智力超常和智利落后);言语发展障碍(构音异常、流畅度异常、发音异常、语言发展异常);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多动症、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Asperger综合征等)。 4、学前特殊教育机构 (1)、民政部办的福利机构; (2)、中国残联办的康复机构; (3)、教育部门主办的残障儿童幼儿园; (4)、教育部门要求普通教育中心开办的特殊教育班; (5)、随园就读制,普通班中接纳特殊儿童。 5、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原则 (一)全面性 (二)个别化 (三)直观性 (四)启发性 (五)趣味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填空题1、下列属于幼儿心理发展一般特点的是(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2、保育员道德品行素质首先表现为完善健全的 (人格) 3、婴幼儿(3-4 岁)时说谎为正常现象。 4、孩子在初入园时所表现出的不适应行为主要是由于(分离焦虑)造成的。 5、幼儿的需要主要有生理的需要、活动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爱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 等。 6、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 化)、易受感 染和易外露。 7、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8、婴儿生理性流涎发生的原因是(唾液腺发育完善,唾液分泌旺盛)。

9、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指大肌肉和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10、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化)、易受感染和易外露。 11、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情绪)。 12、幼儿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与同龄伙伴的关系和与成人的关系。 13、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主要有(反抗、竞争、模仿、学习)等。 14、影响幼儿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和后天的 影响、 (遗传和技能的影响)和性格的影响。 15 、记录(个别儿童的情况)的主要内容是记录体弱儿童的身体和活动情况以及个别需要帮助的儿童的情况。 16、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是(积极进取,开拓创 新)的基本要求。 17、造成幼儿(吃)的原因除了生理缺陷外,还常常是由于心理原因和幼儿模仿等引起的。

18、(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2)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19、儿童入学的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上。 20、幼儿衔接工作主要是培养(入学的适应 性)而非小学化。 21、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22、下列属于幼儿基本情绪的是(快乐)。 23、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知识,把教 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基本要求。 24、造成幼儿(吃)的原因除了生理缺陷外,还常常是由于心理原因和幼儿模仿等引起的。 25、下列属于幼儿基本情绪的是(快乐)。 26、(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 现在(1)可 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2)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27、儿童入学的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能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识记:1学前特殊儿童: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3个别差异:是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 4补偿性发展:是给各种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是成人负责而认真的对儿童的各种特殊需要和行为做出的反应。 5支持性教育环境:在学前特殊教育环境中,若特殊需要儿童和家长,教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就会对儿童未来发展形成良性的影响,促使儿童的发展朝着比较理想的方向迈进。6早期干预:针对6岁以下的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及其特殊发展需要,设计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的环境条件和方式。 7回归主流:从传统的将特殊教育隔离于普通教育之外,到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从摒弃漠视救济残疾儿童,到尊重残疾儿童的权利,改变对特殊儿童的态度;从单纯的肯定盲聋哑残疾儿童为特殊教育对象,到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各类需要在教育上给予特别扶助的轻度障碍儿童。 8全纳性教育:全纳性教育用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来替代过去常用的“残疾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概念。 领会:1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与分类角度? 答:(1)认知发展障碍儿童,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2)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障碍包括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的问题。(3)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4)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是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从而妨碍了个人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一类儿童。(5)超常儿童,把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儿童成为超常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答:(1)直接效益—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积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潜能的发展。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教育将有效的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 答:早期干预方案在学前机构和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之间建立起亲密的联系,把家庭感情氛围与学校对儿童的教育结合起来,创造成功的学习环境,使特殊需要儿童在家长参与的有利环境中日益长进。 简单应用:1分析学前特殊儿童概念的变化? 答:过去讨论特殊儿童的概念,往往是从简单的“不正常”或者“异常”的角度去考察。从医学的角度评价,出现某些疾病的症状便成为异常,因为这样的人有别于一般正常和健康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评价,原理常标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6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B纵向研究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1.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8.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19.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20.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21.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22.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23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24.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25.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6.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7.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28./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29.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3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31./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特殊教育概论教学辅导

国家开放大学浙江分部纪雪聪2016年9月 (第三章、第四章) 第三章特殊教育诊断与安置 学习目标:了解特殊教育的诊断评估;掌握特殊教育诊断评估的内容、方法;了解特殊教育安置的形式;能根据个案特点和需求做出适当的安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个案特点和需求做出适当的安置 本章主要内容:特殊教育诊断是对具有显着个别差异的学生在接受特殊教育中进行心理特点、教育需求和成效的测评与分析,为作出相关的教育看决策提供依据。 特殊教育诊断分为安置诊断与教育诊断。安置诊断为教育安置决策提供依据,教育诊断为拟定与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教育安置就是特殊儿童入学招生的过程,由于特殊儿童具有显着的个体差异,通过安置诊断,客观、充分地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儿童的教育优势及问题,预测未来发展状况,提出合理的教育安置。 我国的特殊教育安置目前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融合教育安置(含随班就读)、特殊教育班级安置、特殊教育学校安置和送教上门。这四种教育安置,前面的受限制少,越往后面的安置形式受限制越大,因此,在安置中应该尽力将儿童安置在受限制少的教育形态中。 在教育安置的基础上,为每个具有显着差异的儿童建立个人档案(简称“个案”),个案是后续建立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基础。个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儿童的基本情况;(2)儿童安置诊断的资料,对儿童教育安置测评的相关资料;(3)儿童的过往的病历和相关记录;(4)儿童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记录的各种资料,安置的建议和安置形式的记载等。 一、特殊教育诊断 特殊教育诊断的含义 分析研判影响特殊需要儿童在学习、生活、适应社会过程中产生的生理发展、心理特点、学习过程与行为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对教育安置、教育过程、教育策略与方法、教育成效作出评价。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1章至第5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关键期 2、遗传决定论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4、幼儿 5、年龄特征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普莱尔。() 3、乳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4、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客体永久性。() 5、华生主要研究儿童的情绪。() 6、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7、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向前推进的。() 8、观察目的性差是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之一。() 9、0-1个月是乳儿期。() 10、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11、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争吵,常常是因争夺玩具而产生的。() 12、学前儿童的劳动带有游戏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13、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个性。() 1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 15、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称

横向研究。()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陈鹤琴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 A日记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2、谁设计了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成熟对发展的影响比学习更重要()。 A格塞尔 B华生 C霍尔 D皮亚杰 3、1-3岁属于哪个年龄阶段()。 A新生儿 B乳儿 C婴儿 D幼儿 4、认为儿童的游戏复演了从原生动物到人的越来越复杂的各个阶段,这是哪种游戏理论的观点()。 A剩余能量理论 B放松理论 C训练或前练习理论 D复演理论 5、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高尔顿 C皮亚杰 D格塞尔 6、吉布森等人设计的视觉悬崖实验是用来测儿童的()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7、3岁幼儿能分辨的方位是() A上下 B前后 C左右 D以上都行 8、观察力初步形成于() A婴儿 B幼儿 C乳儿 D新生儿 9、儿童行走动作形成的关键年龄是() A 1岁 B 2岁 C 3岁 D 4岁 1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A从抽象到具体 B从主动到被动 C从简单到复杂 D从成体系到零乱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5、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20分) 1、试述学前儿童手、行走动作的发展。

特殊教育案例

“多动症”的他----教育案例分析与思考 【案例简述】: 李嘉乐,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阶段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而且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爱动手摸同学、扯前面同学的头发,东张西望,转身拉别的同学和他讲话,好晃椅子、东摸西摸、玩小东西。经常惹同桌或附近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不长,好搞“恶作剧”,有时故意推别人,又满不在乎。家里表现: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时,便火气冲天,大喊大叫,甚至离家出走。此外精力特别充沛,打电脑游戏,兴趣很浓。作业不认真完成、作业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通过和家长交流及平时的细心观察,得知他的脑子并不笨,学习认真起来比一般同学接受还快。但因为好动分心,在班里成绩排在倒数第五左右,出现不及格现象。 家庭教育方式:爸爸比较粗暴,工作很累,工资却不高,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就打。只要老师告知家长上课不听课好动或惹同学,回家肯定挨揍。妈妈也附和着一起打。 【案例分析】:

他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如上课不集中注意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好冲动,精力特别旺盛,但他在以下几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区别:①在课堂上受到教师批评或暗示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患多动动症的儿童是不能做的。他们往往不听成人规劝。②对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够持续观看较长时间,说明他的注意力无障碍,是由于多动的特点而影响了注意效果,而多动症的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注意的有意性和坚持力很差。③他在专心听课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学习上没有其它障碍,多动症儿童除了注意障碍之外,往往伴有其它学习障碍。他属于一般性的多动行为。 【案例处理、感悟与思考】: 对于这种孩子是属于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我采用了好多的方法对他进行教育。 首先与其家长联系,应该更加关心帮助体谅他,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造成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 其次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耐心地矫正他的多动行为。作为班主任的我及时和所有教他的任课老师商量对他采用 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针对他尚能接受教师暗示的特点,课堂中做到有意识地利用目光暗示、点头暗

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期末复习参考

选择+名词解释 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年龄段的儿童提供的教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教育的需要,属于特殊教育的范畴;二是教育对象的年龄在0~6、7岁间,即婴幼儿阶段。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2、生理发展障碍指的是生物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异于正常水平(或平均水平)。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提出即是依据特殊儿童作为自然人生存的生命活动和官能发生了障碍,障碍的方面主要包括: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肢体障碍和身体病弱四种相应的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包括:听觉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肢体障碍儿童和身体病弱儿童。 3、智力异常儿童主要包括智力正态分布两端的儿童,即智力超常儿童和智力落后儿童。 智力超常儿童主要是指智商超过130的儿童或在某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主要是这些儿童个体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其适应行为的缺陷,按智力落后的程度一般可划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类 4、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其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与同年龄者比较而言,存在显著偏差或迟缓现象而存在沟通困难的儿童。它主要包括:构音异常、流畅度异常、发音异常、语言发展异常等类别的儿童。语言发展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语言障碍,不能与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5、广泛性发育障碍指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重复。患儿的各种功能活动都具有广泛性质的异常特征,但他们在程度上有所差异。症状常在5岁以内已很明显,以后可有缓慢的改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的总称,包括儿童孤独性障碍(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瓦解性障碍、瑞特综合征以及广泛性发育障碍等。 6、视觉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1)或视野缩小(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而难以从事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通常包括低视力和盲两种。从教育的观点讲,盲就是无法通过正常文字学习的人,低视力就是通过改善一切必要的环境尚能通过普通文字学习的人。 点评: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 仅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 ,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 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如眼睛近视,没带眼镜前视力为0.1,但佩带眼镜后视力能够达到0.3,这就是最佳矫正视力。 低视力:视力在0.1与0.3之间为低视力。0.1以下为盲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多数视力障碍儿童有残余视力,真正全盲(无光感)的视障儿童很少。 7、听觉发展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从而难能同一般人进行正常语言交往活动。表示声音的大小和听力损失的单位是分贝(dB),听力损失超过25分贝,即出现听力障碍。注意:1、重听均是指双耳,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以损失轻的一耳为准。 2、如果一耳是聋或重听,另一耳听力损失平均值等于或小于40分贝,在我国不属于听觉障碍的范畴。 3、听力损失70分贝以上为聋。听力损失40分贝以上为重听。 8、肢体障碍是指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这个定义中指的肢体残疾包括以下四种情况:(1)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病变而截除或先天性残缺;(2)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3)脊椎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4)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造成的躯干或四肢功能障碍。 9、身体病弱儿童是指患有疾病或者体质差的儿童,包括患各种慢性病、急性病初愈、严重贫血、营养不良、发育落后、癫痫等儿童,轻者可以普通学校学习,重者需要在专门的学校,通过其他形式接受教育。 10、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