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地高斯投影分带

大地高斯投影分带

大地高斯投影分带
大地高斯投影分带

物探测量:

大地高斯投影分带

一、投影分带

6°带:自0°至东经6°为第1带……,各带中央子午线L0=n6°-3°(n为带号)。我国境内为东经73°~136°,有第13~23共11个6°带。

3°带:自东经1.5°至4.5°为第1带……,各带中央子午线L0′=n′3°(n′为带号)我国境内有第25~45共21个3°带。

二、高斯坐标

纵坐标X,自赤道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横坐标Y,自中央子午线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为不出现负值,中央子午线上Y 值为500km,因此Y值小于500为中央子午线以西,Y值大于500为中央子午线以东。

赤道上3°对应长度约为334 km,因此Y值最大为500+334,最小为500-334,所以Y值始终保留3位公里数,Y值3位公里数前边的数字为带号,例如:18210423.56,该点位于6°带第18投影带。

我国6°带号不大于24,3°带号不小于24,看公里数前边数字就知道属6°带还是3°带。

三、子午线收敛角γ

地球表面上真北方向与坐标北方向之间的夹角。中央子午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子午线收敛角的计算公式,可以从高斯投影函数式导出,这里仅写出它的近似式。即

取其首项为γ=LsinB,式中L=L-L0,即测站大地经度L与中央子午线经度的L0之差,称经差;B为测站大地纬度。

γ也可以用高斯坐标X、Y算得,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中,可用如下近似公式计算:γ=k2y

式中:k是点的纵坐标,为引数,从附录表中查出;y是点的横坐标,但应减去500km,精确到0.1 km。

查得的γ值以分为单位。

四、高斯坐标换带计算

原理上简单的计算方法,就是将被换算点的高斯坐标,首先利用“高斯投影计算表”换算为相应的大地坐标(L,B),然后以所得的大地坐标,按照另一带的中央子午线,用同样计算表再改算为另一带的高斯坐标。大量换带工作不宜采用这种方法。可用“六度带(或三度带)高斯-克吕格坐标换带表”进行计算。

注:117°±n6°为3°带与6°带重合的中央子午线;117°±n3°仅为3°带中央子午线,此时3°带必须换带(如下图)。

异常线颜色

(铜)Cu 深绿色——90 (铅)Pb 深蓝色——5 (锌)Zn 棕色——162 (金)Au 桔黄色——404 (钼)Mo 玫瑰红——2 (镍)Ni 草绿色——7 (钴)Co 浅蓝色——19 (汞)Hg 紫色——(锡)Sn 红色——(银)Ag 粉——180 (钨)W 淡紫——225

3度6度带高斯投影详解.

3度6度带高斯投影 选择投影的目的在于使所选投影的性质、特点适合于地图的用途,同时考虑地图在图廓范围内变形较小而且变形分布均匀。海域使用的地图多采用保角投影,因其能保持方位角度的正确。 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中,大于等于50万的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Gauss-Kruger),这是一个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又叫横轴墨卡托投影(Transverse Mercator);小于50万的地形图采用等角正轴割园锥投影,又叫兰勃特投影(Lambert Conformal Conic);海上小于50万的地形图多用等角正轴圆柱投影,又叫墨卡托投影(Mercator)。一般应该采用与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一致的地图投影系统。 地图坐标系由大地基准面和地图投影确定,大地基准面是利用特定椭球体对特定地区地球表面的逼近,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各自的大地基准面,我们通常称谓的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实际上指的是我国的两个大地基准面。我国参照前苏联从1953年起采用克拉索夫斯基(Krassovsky)椭球体建立了我国的北京54坐标系,1978年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IAG 75地球椭球体建立了我国新的大地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目前GPS定位所得出的结果都属于WGS84坐标系统,WGS84基准面采用WGS84椭球体,它是一地心坐标系,即以地心作为椭球体中心的坐标系。因此相对同一地理位置,不同的大地基准面,它们的经纬度坐标是有差异的。 采用的3个椭球体参数如下(源自“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GB/T 8314-2001”): 椭球体与大地基准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就是基准面是在椭球体基础上建立的,但椭球体不能代表基准面,同样的椭球体能定义不同的基准面,如前苏联的Pulkovo 1942、非洲索马里的Afgooye基准面都采用了Krassovsky

GPS 3度、6度带高斯投影如何区分

GPS 3度、6度带高斯投影如何区分 择投影的目的在于使所选投影的性质、特点适合于地图的用途,同时考虑地图在图廓范围内变形较小而且变形分布均匀。海域使用的地图多采用保角投影,因其能保持方位角度的正确。 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中,大于等于50万的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Gauss-Kruger),这是一个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又叫横轴墨卡托投影(Transverse Mercator);小于50万的地形图采用等角正轴割园锥投影,又叫兰勃特投影(Lambert Conformal Conic);海上小于50万的地形图多用等角正轴圆柱投影,又叫墨卡托投影(Mercator)。一般应该采用与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一致的地图投影系统。 地图坐标系由大地基准面和地图投影确定,大地基准面是利用特定椭球体对特定地区地球表面的逼近,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各自的大地基准面,我们通常称谓的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实际上指的是我国的两个大地基准面。我国参照前苏联从1953年起采用克拉索夫斯基(Krassovsky)椭球体建立了我国的北京54坐标系,1978年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IAG 75地球椭球体建立了我

国新的大地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目前GPS定位所得出的结果都属于WGS84坐标系统,WGS84基准面采用WGS84椭球体,它是一地心坐标系,即以地心作为椭球体中心的坐标系。因此相对同一地理位置,不同的大地基准面,它们的经纬度坐标是有差异的。 采用的3个椭球体参数如下(源自“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椭球体与大地基准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就是基准面是在椭球体基础上建立的,但椭球体不能代表基准面,同样的椭球体能定义不同的基准面,如前苏联的Pulkovo 1942、非洲索马里的Afgooye基准面都采用了Krassovsky椭球体,但它们的大地基准面显然是不同的。在目前的GIS商用软件中,大地基准面都通过当地基准面向WGS84的转换7参数来定义,即三个平移参数ΔX、ΔY、ΔZ表示两坐标原点的平移值;三个旋转参数εx、εy、εz表示当地坐标系旋转至与地心坐标系平行时,分别绕Xt、Yt、Zt的旋转角;最后是比例校正因子,用于调整椭球大小。北京54、西安80相对WGS84的转换参数至今没有公开,实际工作中可利用工作区内已知的北京54或西安80坐标控制点进行与WGS84坐标值的转换,在

高斯投影正反算公式 新

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 一、相关概念 大地坐标系由大地基准面和地图投影确定,由地图投影到特定椭圆柱面后在南北两极剪开展开而成,是对地球表面的逼近,各国或地区有各自的大地基准面,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基准面为:基准面,为GPS基准面,17届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上推荐,椭圆柱长半轴a=6378137m,短半轴b=; 2.西安80坐标系,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上推荐,椭圆柱长半轴a=6378140m,短半轴b=; 3.北京54坐标系,参照前苏联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建立,椭圆柱长半轴a=6378245m, 短半轴b=; 通常所说的高斯投影有三种,即投影后: a)角度不变(正角投影),投影后经线和纬线仍然垂直; b)长度不变; c)面积不变; 大地坐标一般采用高斯正角投影,即在地球球心放一点光源,地图投影到过与中央经线相切的椭圆柱面上而成;可分带投影,按中央经线经度值分带,有每6度一带或每3度一带两种(起始带中央经线经度为均为3度,即:6度带1带位置0-6度,3度带1带位置度),即所谓的高斯-克吕格投影。

图表11高斯投影和分带 地球某点经度(L)为过该点和地球自转轴的半圆与子午线所在半圆夹角,东半球为东经,西半球为西经;地球某点纬度(B)为所在水平面法线与赤道圆面的线面角。 正算是已知大地坐标(L,B),求解高斯平面坐标(X,Y),为确保Y值为正,Y增加500公里;反算则是由高斯平面坐标(X,Y)求解大地坐标(L,B)。 二、计算模型: 地球椭球面由椭圆绕地球自转轴旋转180度而成。 图表 1 椭圆 椭圆长半轴a,椭圆短半轴b, 椭圆方程:

(1) 图表2椭球面 椭球面方程: y2 a2+ x2 b2 + z2 a2 =1 /*************************************** 与网上充斥的将函数关系先展开为泰勒级数,再依据投影规则确定各参数不同,本文直接依据空间立体三角函数关系得出结果。 *****/ (一)正算 由图表1,

高斯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 我国现行的大于1:50万比例尺的各种地形图都采用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 )投影。 从地图投影的变形角度来看,高斯-克吕格投影属于等角投影。该投影没有角度变形。从几何概念来分析,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横切椭圆轴投影。它是假想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上,使其与某一条纬线(称为轴子午线或中央子午线)相切,椭圆柱的中心轴通过地球椭球的中心,用解析法按等角条件,将椭球面上轴子午线东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的区域投影到椭球柱面上,再沿着过极点的母线将椭圆柱剪开,然后将椭圆柱展开成平面,即获得投影后的图形。如图6-12所示,为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几何概念图。 图6-12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几何概念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基本条件为: (1)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直线,而且是投影的对称轴,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并 与中央子午线正交; (2) 投影后没有角度变形,即经纬线互相垂直,且同一地点各方向的长度比 不变; (3) 中央子午线上没有长度变形。 若以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的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 轴,以赤道的投影为Y 轴,两轴的交点为原点,则就构成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6-12所示。 根据高斯-克吕格投影的上述三个条件,即可导出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大地坐标(L ,B )与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6-8)。 +++-++=)49tan 5(cos sin 24 cos sin 2422342ηηB B B N L B B N L S x

++-++-+=)tan tan 185(cos 120 )tan 1(cos 6cos 42552233B B B N L B B N L B LN y η (6-8) 式中:x 、y ??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纵、横坐标; L 、B ?? 椭球面上大地坐标系的经、纬度; S ?? 由赤道至纬度B 的经线弧长; N ??卯酉圈曲率半径; η ?? η2 = e '2cos 2B ,其中e '为地球的第二偏心率。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没有角度变形,面积变形是通过长度变形来表达。长度变形的基本公式为: 44424222cos 8 1)tan 2(cos 61)1(cos 211BL L B B L B --+++=ημ (6-9) 由公式(6-9)可知高斯-克吕格投影长度变形的规律是:中央子午线没有长度变形;沿纬线方向,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变形越大;沿经线方向,纬度越低变形越大;最大投影变形在赤道和投影最外一条经线的交点上。。如在6?分带投影中,长度最大变形为0.138%。显然,随着投影带的增大,变形误差会继续增加,这就是采取分带投影的原因。 我国1:2.5万~1:25万地形图均采用分带投影,1: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分带投影,以保证地图有必要的精度。 6?分带法:从格林尼治0?经线(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6?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投影带,各带的编号用自然数1,2,3,?,60表示,如图6-13所示。东半球各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6n-3)?,其中n 为投影带号。我国领土位于东经72?~136?之间,共包括11个投影带,即13~23带。 3?分带法:从东经1?30'经线开始,每3?为一投影带,将全球共分120个投影带。各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东经,9?,??,180?,西经177?,??,3?,0?。东半球各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3n)?。如图6-14为6?带与3?带的中央子午线与带号关系。 图6-13 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示意图 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X 值全为正,而在每

度带 度带带号与中央经线互算

在采用分带的投影坐标系统中,我们最常用的是高斯-克吕格投影,它是由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拟定,后经德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Johannes Kruger,1857~1928)于1912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所以因此而得名。它是横轴墨卡托投影的一个变种,高斯-克吕格只是它通俗的名称,比较专业的名称叫做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 设想用一个圆柱横切于球面上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按照投影带中央经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和赤道投影为直线的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的球面正形投影于圆柱面。然后将圆柱面沿过南北极的母线剪开展平,即获高斯—克吕格投影平面。高斯—克吕格投影后,除中央经线和赤道为直线外,其他经线均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高斯-克吕格投影没有角度变形,在长度和面积上变形也很小,中央经线无变形,自中央经线向投影带边缘,变形逐渐增加,变形最大处在投影带内赤道的两端。下图是高斯—克吕格投影方式示意图。 图一????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投影方式 高斯—克吕格投影按一定经差将地球椭球面划分成若干投影带,这是高斯投影中限制长度变形的最有效方法。分带时既要控制长度变形使其不大于测图误差,又要使带数不致过多以减少换带计算工作,据此原则将地球椭球面沿子午线划分成经差相等的瓜瓣形地带,以便分带投影。通常按经差6度或3度分为六度带或三度带。六度带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第1、2…60带。三度带是在六度带的基础上分成的,它的中央子午线与六度带的中央子午线和分带子午线重合,即自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三度带第1、2…120带。我国的经度范围西起73°东至135°,可分成六度带十一个,各带中央经线依次为75°、81°、87°、……、117°、123°、129°、135°,或三度带二十二个。我国大于等于50万的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多采用六度带高斯-克吕格投影,三度带高斯-克吕格投影多用于大比例尺测图,如城建坐标多采用三度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 图二????3度分带与6度分带示意图

高斯投影及分带介绍

高斯投影及分带介绍 2011年09月29日星期四 10:17 高斯坐标即高斯-克吕格坐标系 (1)高斯-克吕格投影性质 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简称“高斯投影”,又名"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地球椭球面和平面间正形投影的一种。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Gauss,1777一 1855)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拟定,后经德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Johannes Kruger,1857~1928)于 1912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故名。该投影按照投影带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和赤道投影为直线的条件,确定函数的形式,从而得到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公式。投影后,除中央子午线和赤道为直线外,其他子午线均为对称于中央子午线的曲线。设想用一个椭圆柱横切于椭球面上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按上述投影条件,将中央子午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的椭球面正形投影于椭圆柱面。将椭圆柱面沿过南北极的母线剪开展平,即为高斯投影平面。取中央子午线与赤道交点的投影为原点,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纵坐标x轴,赤道的投影为横坐标y轴,构成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克吕格投影在长度和面积上变形很小,中央经线无变形,自中央经线向投影带边缘,变形逐渐增加,变形最大之处在投影带内赤道的两端。由于其投影精度高,变形小,而且计算简便(各投影带坐标一致,只要算出一个带的数据,其他各带都能应用),因此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中应用,可以满足军事上各种需要,能在图上进行精确的量测计算。 (2)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 按一定经差将地球椭球面划分成若干投影带,这是高斯投影中限制长度变形的最有效方法。分带时既要控制长度变形使其不大于测图误差,又要使带数不致过多以减少换带计算工作,据此原则将地球椭球面沿子午线划分成经差相等的瓜瓣形地带,以便分带投影。通常按经差6度或3度分为六度带或三度带。六度带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第 1、2…60带。三度带是在六度带的基础上分成的,它的中央子午线与六度带的中央子午线和分带子午线重合,即自 1.5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三度带第 1、2…120带。我国的经度范围西起73°东至135°,可分成六度带十一个,各带中央经线依次为75°、81°、87°、……、117°、123°、129°、135°,或三度带二十二个。六度带可用于中小比例尺(如 1:250000)测图,三度带可用于大比例尺(如 1:10000)测图,城建坐标多采用三度带的高斯投影。 (3)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 高斯- 克吕格投影是按分带方法各自进行投影,故各带坐标成独立系统。以中央经线投影为纵轴(x), 赤道投影为横轴(y),两轴交点即为各带的坐标原点。纵坐标以赤道为零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我国位于北半球,纵坐

高斯投影分带和比例尺关系

在高斯投影分带和地图比例尺关系 把地球视为球体,假想一个平面卷成一个横圆柱面并把它套在球体外面,使横轴圆柱的轴心通过球的中心,球面上一根子午线与横轴圆柱面相切。这样,该子午线在圆柱面上的投影为一直线,赤道面与圆柱面的交线是一条与该子午线投影垂直的直线。将横圆柱面展开成平面,由这两条正交直线就构成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为减少投影变形,高斯—克吕格投影分为3°带和6°带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设想用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的外面,并与设定的中央经线相切。 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规定:该投影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为控制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在比例尺1:2.5万—1:50万图上采用6°分带,对比例尺为1:1万及大于1:1万的图采用3°分带。 6°分带法: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每6°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东半球从东经0°—6°为第一带,中央经线为3°,依此类推,投影带号为1—30。其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6n—3)°;西半球投影带从180°回算到0°,编号为31—60,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360—(6n—3)°。

3°分带法:从东经1°30′起,每3°为一带,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东经1°30′—4°30′,...178°30′—西经178°30′,...1°30′—东经1°30′。 东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n,中央经线为3°、6°...180°。西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60°—3°n,中央经线为西经177°、...3°、0°。 我国规定将各带纵坐标轴西移500公里,即将所有y值加上500公里,坐标值前再加各带带号,以18带为例,原坐标值为y=243353.5m,西移后为y=743353.5,加带号通用坐标为 y=18743353.5。 其他数据: 地球基础数据: 赤道长度:40076km 地球平均半径:6371.004km 地球赤道半径:6378.140km 地球极地半径:6356.755km 高斯坐标数据: 经线长度:20038km 6°带纬线长度:667.93km 3°带纬线长度:333.97km

换带计算专题

2.2.3坐标的换带计算 为了限制高斯投影长度变形,将椭球面按一定经度的子午线划分成不同的投影带;或者为了抵偿长度变形,选择某一经度的子午线作为测区的中央子午线。由于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不同,使得椭球面上统一的大地坐标系,变成了各自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就需要将一个投影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换算成另外一个投影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称为坐标换带。 2.2. 3. 1坐标换带的方法 坐标换带有直接换带计算法和间接换带计算法两种。目前采用间接换带计算法,因此下面仅就此方法作一介绍。 如将第一带(东带或西带)的平面坐标换算为第二带(西带或东带)的平面坐标,方法是先根据第一带的平面坐标x,y和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按高斯投影坐标反算公式求得大地坐标B,L然后根据B,L和第二带 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按高斯投影坐标正算公式求得在第二带中的平面坐标,。由于在换带计算中,把椭球面上的大地坐标作为过渡坐标,因而称为间接换带法。这种方法理论上是严密的,精度高,而且通用性强,他适用于6°带与6°带,3°带与3°带,6°带与3°带之间的坐标换带。虽然这种方法计算量较大,但可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来克服,故已成为坐标换带中最基本的方法。 2.2. 3. 2坐标换带的实际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需要换带计算 ⑴控制网中的已知点位于相邻的两个投影带中。如图5 (图5:坐标换带示意图) 中的附合导线,A,B,C,D为已知高级点。A,B 两点位于西带内,具有西带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C,D两点位于东带内,具有东带的高斯平面直角

坐标值。在坐标平差计算时,就必须将它们的坐标系统统一起来,或是将A,B点的西带坐标值换算至东带,或是将C,D点的东带坐标值换算至西带。 ⑵国家控制点的坐标通常是6°带的坐标,而在工程测量中往往需要采用带或1.5°带,这就产生了6°带与带或 1.5°带之间的坐标换算问题。 我们知道,带的中央子午线中,有半数与6°带的中央子午线重合。所以,由6°带到3°带的换算区分为2种情况: ① 3°带与6°带的中央子午线重合如图所示,3°带第 (图6:坐标换带示意图) 41带与6°第21带的中央子午线重合。既然中央子午线一致,坐标系统也就一致。所以,图中P1点在6°带第21带的坐标,也就是该点在3°带第41带的坐标。在这种情况下,6°带与3°带之间,不存在换带计算问题。 ② 3°带中央子午线与6°带分带子午线不重合如图所示,若已知P2点在6°带第21带的坐标,求它在3°带第42带的坐标。由于这2个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不同,坐标系统不一致,必须进行换带计算。不过P2点在6°带第21带的坐标与它在3°第41带的坐标相同,所以6°带到3°带坐标换算,也可看作是3°带到3°带的邻带坐标换算。 换带计算目前广泛采用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方法,他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换带计算工作。这种方法的程序是:首先将某投影带的已知平面坐标(x1,y1 ),按高斯投影坐标反算公式求得其大地坐标(B,L);然后 根据纬度B和对于所选定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差,按高斯投影坐标正算公式求其在选定的投影带的平面坐标(x2,y2)。 例如,某点A在新54坐标系6°带的平面坐标为

高斯投影分带和地图比例尺关系

高斯投影分带和地图比例尺关系 本文整理来自网络文章,目的是为了传播和共享知识 把地球视为球体,假想一个平面卷成一个横圆柱面并把它套在球体外面,使横轴圆柱的轴心通过球的中心,球面上一根子午线与横轴圆柱面相切。这样,该子午线在圆柱面上的投影为一直线,赤道面与圆柱面的交线是一条与该子午线投影垂直的直线。将横圆柱面展开成平面,由这两条正交直线就构成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为减少投影变形,高斯—克吕格投影分为3°带和6°带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设想用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的外面,并与设定的中央经线相切。 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规定:该投影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为控制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在比例尺1:2.5万—1:50万图上采用6°分带,对比例尺为1:1万及大于1:1万的图采用3°分带。 6°分带法: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每6°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东半球从东经0°—6°为第一带,中央经线为3°,依此类推,投影带号为1—30。其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6n—3)°;西半球投影带从180°回算到0°,编号为31—60,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360—(6n—3)°。 3°分带法:从东经1°30′起,每3°为一带,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东经 1°30′—4°30′,...178°30′—西经178°30′,...1°30′—东经1°30′。 东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n,中央经线为3°、6°...180°。西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60°—3°n,中央经线为西经177°、...3°、0°。 我国规定将各带纵坐标轴西移500公里,即将所有y值加上500公里,坐标值前再加各带带号,以18带为例,原坐标值为y=243353.5m,西移后为y=743353.5,加带号通用坐标为y=18743353.5。 其他数据: 地球基础数据: 赤道长度:40076km 地球平均半径:6371.004km 地球赤道半径:6378.140km

GK投影的特点及分带方法

几种投影的特点及分带方法 1 高斯-克吕格投影简介 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是一种“等角横切圆柱投影”。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一1855)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拟定,后经德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Johannes Kruger,1857~1928)于1912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故名。设想用一个圆柱横切于球面上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按照投影带中央经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和赤道投影为直线的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的球面正形投影于圆柱面。然后将圆柱面沿过南北极的母线剪开展平,即获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平面。 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后,除中央经线和赤道为直线外,其他经线均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高斯-克吕格投影没有角度变形,在长度和面积上变形也很小,中央经线无变形,自中央经线向投影带边缘,变形逐渐增加,变形最大处在投影带内赤道的两端。由于其投影精度高,变形小,而且计算简便(各投影带坐标一致,只要算出一个带的数据,其他各带都能应用),因此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中应用,可以满足军事上各种需要,并能在图上进行精确的量测计算。 按一定经差将地球椭球面划分成若干投影带,这是高斯投影中限制长度变形的最有效方法。分带时既要控制长度变形使其不大于测图误差,又要使带数不致过多以减少换带计算工作,据此原则将地球椭球面沿子午线划分成经差相等的瓜瓣形地带,以便分带投影。通常按经差6度或3度分为六度带或三度带。六度带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第1、2…60带。三度带是在六度带的基础上分成的,它的中央子午线与六度带的中央子午线和分带子午线重合,即自 1.5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三度带第1、2…120带。我国的经度范围西起73°东至135°,可分成六度带十一个,各带中央经线依次为75°、81°、87°、……、117°、123°、129°、135°,或三度带二十二个。 我国大于等于50万的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多采用六度带高斯-克吕格投影,三度带高斯-克吕格投影多用于大比例尺测图,如城建坐标多采用三度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 2.4 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 高斯- 克吕格投影是按分带方法各自进行投影,故各带坐标成独立系统。以中央经线(L0)投影为纵轴X,赤道投影为横轴Y,两轴交点即为各带的坐标原点。为了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高斯- 克吕格北半球投影中规定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当作起始轴。由于高斯-克吕格投影每一个投影带的坐标都是对本带坐标原点的相对值,所以各带的坐标完全相同,为了区别某一坐标系统属于哪一带,通常在横轴坐标前加上带号,如(4231898m,21655933m),其中21即为带号。 二、分带方法 1.我国采用6度分带和3度分带: 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9度。

80椭球高斯投影坐标换带计算编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大地测量基础 综合训练二 教学单位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名称 80椭球高斯投影坐标换带计算编程班级测绘14-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佩贤

目录 一、高斯投影坐标换带的原理 (3) 二、高斯投影坐标换带的目的 (6) 三、坐标换带的意义 (8) 四、程序设计基础 (8) 五、程序界面及源码 (11) 六、程序验证 (15) 七、软件评价 (15) 八、软件使用说明 (16)

一、高斯投影坐标换带的原理 1.1高斯投影基本概念 想象有一个椭圆柱面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面,并与某一条子午线(此子午线称为中央子午线或轴子午线)相切,椭圆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两侧各一定经差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此柱面展开即成为投影面。 特点:(1)正形投影(角度不变,a=b:长度比与方向无关); (2)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纵坐标轴; (3)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 1.2高斯投影邻带换算

1.定义:将一个带的高斯平面坐标换算为另一带的高斯平面坐标称为高斯坐标的邻带换算 2.内容: 1 )不同六度带和不同三度带之间的化算 2 )三度带和六度带之间的化算 3.方法: 1 )直接法: 利用相邻两带坐标之间关系式进行坐标互换 2 )间接法:通过大地坐标进行高斯正反算互相换算 目前广泛采用间接换带计算法,因此下面就此方法作介绍。 如将第一带(东带或西带)的平面坐标换算为第二带(西带或东带)的平面坐标,方法是先根据第一带的平面坐标x,y 和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 。按高斯投影坐标反算公式求得大地坐标B,L 然后根据B,L 和第二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按高斯投影坐标正算公式求得在第二带中的平面坐标 。由于在换带计算中,把椭球面 上的大地坐标作为过渡坐标,因而称为间接换带法。这种方法理论上是严密的, 精度高,而且通用性强,他适用于6°带与6°带,3°带与3°带,6°带与3°带之间的坐标换带。虽然这种方法计算量较大,但可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来克服,故已成为坐标换带中最基本的方法。 正算公式: 6 4256 4 42234 22)5861(cos sin 720)495(cos 24cos sin 2l t t B B N l t B simB N l B B N X x ''+-''+ ''++-''+''?''+=ρηηρ ρ

第四部分 控制测量学练习(8。高斯投影)

第八章 高斯投影 1.为什么要研究投影?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何种投影? 2.控制测量对投影提出什么样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要提出这种要求? 3.椭球是一个不可展曲面,将此曲面上的测量要素转换到平面上去,必然会产生变形,此种变形一般可分为哪几类?我们可采取什么原则对变形加以控制和运用? 4.高斯投影应满足哪些条件?60带和30 带的分带方法是什么?如何计算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5.为什么在高斯投影带上,某点的y 坐标值有规定值与自然值之分,而x 坐标值却没有这种区分?在哪些情况下应采用规定值?在哪些情况下应采用自然值? 6.正形投影有哪些特征?何谓长度比? 7.投影长度比公式的导出有何意义?导出该公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8.写出正形投影的一般公式,为什么说凡是满足此式的函数,皆能满足正形投影的条件? 9.学习了正形投影的充要条件和一般公式之后,你对高斯投影的实质是怎样理解的? 10.设ABC 为椭球面上三等三角网的一个三角形,试问: (1)依正形投影A 、B 、C 三点处投影至平面后的长度比是否相等? (2)如若不等,还能保持投影的等角性质和图形相似吗?如若相等,岂不是长度比和点的位置无关吗? 11.写出按高斯平面坐标计算长度比m 的公式,并依公式阐述高斯投影的特点和规律。 12.已知投影公式1f x =(B 、L ),2f y =(B 、L ),求椭球面上一点附近任意方向上长度比的计算公 式,并写出主方向的长度比(提示:dB dl M r tg ==α)。 13.在讨论高斯投影时提出了正形投影的充要条件(又称柯西—黎曼条件),它对问题的研究有什么作用?这个条件是如何导出的? 14.高斯投影坐标计算公式包括正算公式和反算公式两部分,各解决什么问题? 15.试述建立高斯投影坐标正算公式的基本思路及主要过程。 16.高斯投影正算是已知 求 ,由于 值不大,故此公式可以认为是在 点上展开 的幂级数;反算公式中底点纬度B f 是指 ,由于 值不大,故此公式可认为是在 点上展开 的幂级数。 17.试证明高斯投影所求得的经线投影影像向中央子午线弯曲(凹向中央于午线),平行圈投影像向两极弯曲(凸向赤道)。 18.某点的平面直角坐标x 、y 是否等于椭球面上该点至赤道和中央子午线的距离?为什么? 19.什么是平面子午线收敛角?试用图表示平面子午线收敛角γ之下列特性: (1)点在中央子午线以东时,γ为正,反之为负; (2)点与中央子午线的经差愈大,γ值愈大; (3)点所处的纬度愈高,γ值愈大。 20.高斯投影既然是正形投影,为什么还要引进方向改正? 21.高斯投影既然是一种等角投影,而引入方向改正后,岂不破坏了投影的等角性质吗? 22.试推导方向改正计算公式并论证不同等级的三角网应使用不同的方向改正计算公式。 23.怎样检验方向改正数计算的正确性?其实质是什么? 24.椭球面上的三角网投影至高斯平面,应进行哪几项计算?并图示说明为什么? 25.试推导城市三、四等三角网计算方向改正值δ的计算公式,并分析所用概略坐标的精度。 26.已知距离改化计算公式为:

高斯投影正算与反算的理论方法与实

高斯投影正算与反算的理论方法与实现代码 高斯投影是正形投影的一种,同一坐标系中的高斯投影换带计算公式是根据正形投影原理推导出的两个高斯坐标系间的显函数式。在同一大地坐标系中(例如1954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如果两个高斯坐标系只是主子午线的经度不同,那么显函数式前的系数可以根据坐标系使用的椭球元素和主子午线经度唯一确定。但如果两个高斯坐标系除了主子午线的经度不同以外,还存在其他线性系,则将线性变换公式代入换带计算的显函数式中,仍然可以得到严密的坐标变换公式。此时显函数式前的系数等价于使用两个坐标系主子午线的经度和线性变换参数联合求解得到的,可以唯一确定。 //6度带宽 54北京坐标系 //高斯投影由大地坐标(Unit:Metres)反算经纬度(Unit:DD) void GaussProjInvCal(double X, double Y, double *longitude, double *latitude) { int ProjNo; int ZoneWide; ////带宽 double longitude1,latitude1, longitude0,latitude0, X0,Y0, xval,yval; double e1,e2,f,a, ee, NN, T,C, M, D,R,u,fai, iPI; iPI = 0.0174532925199433; ////3.1415926535898/180.0; a = 6378245.0; f = 1.0/298.3; //54年北京坐标系参数 ////a=6378140.0; f=1/298.257; //80年西安坐标系参数 ZoneWide = 6; ////6度带宽 ProjNo = (int)(X/1000000L) ; //查找带号 longitude0 = (ProjNo-1) * ZoneWide + ZoneWide / 2; longitude0 = longitude0 * iPI ; //中央经线 X0 = ProjNo*1000000L+500000L; Y0 = 0; xval = X-X0; yval = Y-Y0; //带内大地坐标 e2 = 2*f-f*f; e1 = (1.0-sqrt(1-e2))/(1.0+sqrt(1-e2)); ee = e2/(1-e2);

高斯投影正反算——包括3度和6度带的选择

// guass coordinateDlg.cpp : implementation file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guass coordinate.h" #include "guass coordinateDlg.h" #include "math.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 // CAboutDlg dialog used for App About class CAboutDlg : public CDialog { public: CAboutDlg(); // Dialog Data //{{AFX_DATA(CAboutDlg) enum { IDD = IDD_ABOUTBOX }; //}}AFX_DATA // ClassWizard generated virtual function overrides //{{AFX_VIRTUAL(CAboutDlg) protected: virtual void 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DDX/DDV support //}}AFX_VIRTUAL // Implementation protected: //{{AFX_MSG(CAboutDlg) //}}AFX_MSG DECLARE_MESSAGE_MAP() }; CAboutDlg::CAboutDlg() : CDialog(CAboutDlg::IDD) { //{{AFX_DATA_INIT(CAboutDlg) //}}AFX_DATA_INIT }

高斯投影坐标正公式

1 高斯投影坐标正算公式 (1)高斯投影正算:已知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坐标,求该点在高斯投影平面上的直角坐标,即的坐标变换。 (2)投影变换必须满足的条件 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 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 投影具有正形性质,即正形投影条件。 (3)投影过程 在椭球面上有对称于中央子午线的两点和,它们的大地坐标分别为()及(),式中为椭球面上点的经度与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差:, 点在中央子午线之东, 为正,在西则为负,则投影后的平面坐标一定为和。(4)计算公式 当要求转换精度精确至0.OOlm时,用下式计算: 2 高斯投影坐标反算公式 (1)高斯投影反算:已知某点的高斯投影平面上直角坐标,求该点在椭球面上的大地坐标,即的坐标变换。 (2)投影变换必须满足的条件 坐标轴投影成中央子午线,是投影的对称轴; 轴上的长度投影保持不变; 投影具有正形性质,即正形投影条件。 (3)投影过程 根据计算纵坐标在椭球面上的投影的底点纬度,接着按计算()及经差,最

后得到、。 (4)计算公式 当要求转换精度至时,可简化为下式: 3高斯投影相邻带的坐标换算 (1)产生换带的原因 高斯投影为了限制高斯投影的长度变形,以中央子午线进行分带,把投影范围限制在中央子午线东、西两侧一定的范围内。因而,使得统一的坐标系分割成各带的独立坐标系。在 工程应用中,往往要用到相邻带中的点坐标,有时工程测量中要求采用带、带或任意带,而国家控制点通常只有带坐标,这时就产生了带同带(或带、任意带)之间的相互坐标换算问题,如图所示: (2)应用高斯投影正、反算公式间接进行换带计算 计算过程 把椭球面上的大地坐标作为过渡坐标。首先把某投影带(比如Ⅰ带)内有关点的平面坐标 ,利用高斯投影反算公式换算成椭球面上的大地坐标,进而得到;然后再由大地坐标,利用投影正算公式换算成相邻带的(第Ⅱ带)的平面坐标。在

高斯投影正反算及换带计算VB程序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主要阐述了高斯投影分带以及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的推导公式,从而根据公式来编写基于VB语言基础上的换带及坐标转换程序。作者系统介绍了测量中经常使用的坐标系以及地图投影的概念和高斯投影的具体含义,叙述了换带和临带计算的原因以及它们在运算时的原理、过程,详细叙述了在VB语言中实现的原理基础以及代码的编写设计。 在设计中根据高斯的正反算公式写出了基于VB语言的程序设计,其程序设计任务完成了由地理坐标向54平面坐标系和80平面坐标系转换的功能,以及由54坐标系和80坐标系向地理坐标系转换的功能,同时也有同一平面坐标系不同投影带之间的换带计算和同一平面坐标系相同投影带临带计算等相互转换的功能。 关键词: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换带计算、临带换算、程序设计 5程序设计 5.1界面设计 本程序要实现的功能是根据所选择的椭球参数和指定的分带情况,将已知地理坐标或高斯投影坐标经正算和反算求得相应的高斯坐标和地理坐标,以及相应的换带计算和临带计算。因此需要用一个框架控件来组织椭球参数、两个框架分别组织分带选择和换算方式选择,两个框架组织地理坐标和高斯坐标,三个命令按钮分别执行投影计算、换带和临带计算。程

序设计界面如图5-1[9] 图5-1 高斯投影计算程序设计界面 命令按钮属性设置表如表5-1 表5-1 命令按钮属性设置表

选择椭球框架内控件的属性值表5-2 表5-2 择椭球框架内控件的属性值 单选按钮控件属性设置表5-3 5-3 单选按钮控件属性设置表 5.2程序代码设计 在这里主要介绍高斯投影坐标转换的正反算代码设计,完整的代码见附录1所示。 5.2.1投影计算过程的正算子过程代码设计

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UTM投影及我国采用的6度分带和3度分带

一、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UTM投影 1.墨卡托(Mercator)投影 墨卡托(Mercator)投影,是一种"等角正切圆柱投影”,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Gerhardus Mercator 1512-1594)在1569年拟定,假设地球被围在一中空的圆柱里,其标准纬线与圆柱相切接触,然后再假想地球中心有一盏灯,把球面上的图形投影到圆柱体上,再把圆柱体展开,这就是一幅选定标准纬线上的“墨卡托投影”绘制出的地图。墨卡托投影没有角度变形,由每一点向各方向的长度比相等,它的经纬线都是平行直线,且相交成直角,经线间隔相等,纬线间隔从标准纬线向两极逐渐增大。墨卡托投影的地图上长度和面积变形明显,但标准纬线无变形,从标准纬线向两极变形逐渐增大,但因为它具有各个方向均等扩大的特性,

保持了方向和相互位置关系的正确。在地图上保持方向和角度的正确是墨卡托投影的优点,墨卡托投影地图常用作航海图和航空图,如果循着墨卡托投影图上两点间的直线航行,方向不变可以一直到达目的地,因此它对船舰在航行中定位、确定航向都具有有利条件,给航海者带来很大方便。

“海底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7834-1999,海军航保部起草)中规定1:25万及更小比例尺的海图采用墨卡托投影,其中基本比例尺海底地形图(1:5万,1:25万,1:100万)采用统一基准纬线30°,非基本比例尺图以制图区域中纬为基准纬线。基准纬线取至整度或整分。 墨卡托投影坐标系取零子午线或自定义原点经线(L0)与赤道交点的投影为原点,零子午线或自定义原点经线的投影为纵坐标X轴,赤道的投影为横坐标Y轴,构成墨卡托平面直角坐标系。 2.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和UTM(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 (1)高斯-克吕格投影性质 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简称“高斯投影”,又名"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地球椭球面和平面间正形投影的一种。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Gauss,1777一1855)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拟定,后经德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Johannes Kruger,1857~1928)于1912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故名。 该投影按照投影带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和赤道投影为直线的条件,确定函数的形式,从而得到高斯

高斯投影正反算 c#代码

高斯投影正反算程序设计 一.程序设计流程 本程序的设计思路如下: (1),程序采用VS08版本作为开发平台,并采用C#语言作为开发语言,设计为WindowsForm 窗体程序形式。 (2),程序主要的算法来自于教材。但是本程序为了更加实用,添加了更多的解算基准,包括:WGS-84,国际椭球1975,克氏椭球,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3),程序为了更方便的读取数据和输出数据,故需要自己定义了固定的数据输入格式和数据输出格式或形式,请老师注意查看。 二.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16770601.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namespace Gauss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大地坐标 //Geodetic Coordinate public struct CRDGEODETIC { public double dLongitude; public double dLatitude; public double dHeight;

} //笛卡尔坐标 //Cartesian Coordinate public struct CRDCARTESIAN { public double x; public double y; public double z;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double ee = 0; double a = 0; string tt; try { tt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16770601.html,boBox1.Items[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16770601.html,boBox1.SelectedIndex].ToString(); } catch { MessageBox.Show("Gauss Inverse: Choose datum error!"); return; } i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16770601.html,pareTo("克氏椭球")==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