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物理《14.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14.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14.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14.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 沪科版

《14.1 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和地位:本节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电阻的概念,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及其应用。通过信息窗介绍几种家庭用电器的电阻值和不同材料电阻值的比较等内容。本节在内容组织上,将“过程与方法”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探究和实验贯穿全节始终。学生在本节学习中将会经历多方面的动手实验操作,较全面的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如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该节也是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电流、电压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后面“欧姆定律”的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电学实验占重要地位,学好电阻和变阻器,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必要的准备。

以下是本节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物理课程标准》中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根据这一要求,本节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导体的电阻,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关系、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经历科学探究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动中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培养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如何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即如何采用变量控制的方

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最终归纳得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二、教法学法

1、教法:问题式导学,

[理由:使学生学习的方向、目标明确;使自主探究学习得以落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问题的难度降低、分解,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良好的看书习惯;同时也是小组合作交流的需要。]

2、学法

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

自学、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合作探究。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了解电路”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常见的电现象,也掌握了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对电流、电压有一定的理解,但对于电阻还较为陌生,至于哪些因素会影响电阻的大小,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本节课将从电阻概念的介绍引入课题,重点是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的若干环节,体验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尤其是领会变量控制的方法在实验中的实施和在探究此类问题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两人一组):电阻器线路板、学Array生电源、开关、灯座和小灯泡、电流表、滑动变

阻器、导线、日光灯的灯丝、酒精灯,多媒体计

算机一套。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思路上,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展开教学的。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直接感知出发,逐步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先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确认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而不是硬性地将电阻的概念灌输给学生。在引入电阻的概念后,用设问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依据生活的经验或情景,将生活与物理紧密的联系起来引出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猜想和探讨,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的新课程理念。由于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学生设计方案和进行实验时,引导学生采用变量控制的方法去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探究方案,利用教具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探究,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最后对电阻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环节,尤其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

六、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堂教学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点拨引导为主导。“自学——检测——点拨”三个环

节将贯穿学生合作探究的各个要素中。

[理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将知识点分解、细化,可以有效的降低学习的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在课堂中让学生有事可干,有问题可想,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听课状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又十分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请学生观察。

【目标】观察导线

【方法】观察教师出示的各种导线,小组内可以商讨。

【要求】观察导线,思考下列问题:

⑴各种不同的导线的名称以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⑵它们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物理性质上有何不同?

⑶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检测】由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解决问题】学生可能会对线芯的材料存在争议,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同时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同学们大胆地猜想。

学生的想法会很多,是不是因为铁容易生锈,所以不用铁。是因为用铁做导线没有铜好。……

教师在学生表述想法的基础上提问:大家想不想用实验找找原因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的时间,是导入也是学生感受新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各种导线的观察,进一步认识导线的构成,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现象中发现问题。]

二、进行新课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电阻的有关概念,二是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对于第一部分设计用8分钟的时间,第二部分用20分钟。第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一)、电阻

1、认识电阻

通过实验认识电阻的概念

【目标】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方法】仔细观察连入铜丝和铁丝后灯泡的亮度变化。

【要求】观察的同时做好现象记录,重点观察灯泡的亮度。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分别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检测】利用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检测:

⑴比较两次灯泡亮度,亮度不同,说明通过灯泡电流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⑵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可以得出是由于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引起的。

【过度】:

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课题:14.1电阻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确认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而不是硬性地将电阻的概念灌输给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在让学生认识电阻对电流作用的同时,也为下一步进行长度、截面积、材料等电阻大小决定因素的探究做好认识上的准备。]

2、电阻有关概念

第一环节:自学

【目标】自学课本P

第二、三段,明确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单位换算等

64

【方法】结合学案的提示阅读课本进行自学

【要求】3分钟内独立完成,并思考学案中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检测

利用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检测:

第三环节:解决问题:

通过自学,学生对电阻单位的写法以及换算可能存在问题,首先可以在黑板上带领学生写几遍单位Ω,以便于学生的规范书写。对于单位的换算,学生的问题基本出在科学计数法上,人体电阻大约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可让学生进行换算:人体电阻大约在10kΩ-200kΩ之间,合Ω,

MΩ。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或挂图展示收音机、电视机电路板中的电阻元件。组织学生阅读信息窗,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电阻的阻值,并从中发现电阻的大小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用电器的电阻元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下面是第二部分的教学设计:

(二)、科学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让学生观察一盏可调台灯的亮度变化。

【目标】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要求】仔细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思考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以及电流的变化是由谁引起的?

【检测】学生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⑴灯泡变亮,说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如何变化?变暗时呢?

⑵在灯泡变亮或变暗时电路中的电阻是如何变化的?

【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前面的学习,可能会产生误解:“电流的变化会引起电阻的变化”。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一条泥泞的路上,是因为“走得慢”决定了“这条路难走”,还是“这条路难走”决定了“走得慢”?

学生很容易明白“路难走”决定了“走得慢”,而“走得慢”可以证明“这条路难走”。这样对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学生就会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灯光的明亮变化使学生对电阻变化有比较形象和具体的感性认识,认识转换法的应用,并由此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导体的电阻是可变的,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猜想

第一环节:自学

【目标】猜测电阻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方法】根据前面的实验和对电阻的认识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

【要求】大胆的猜测电阻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并且说明你这样猜测的理由。

第二环节:检测学生叙述自己的想法

第三环节:解决问题:

学情预设:由于电阻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对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并没有生活体验,基于前面所学电学知识大多数学生可能会猜与电压、电流有关,而要猜想出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不容易,所以对于此环节处理可采用“引导式探究”的方法进行,通过教师提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往材料、长度、粗细、温度等方面进行猜想,明确探究方向。对于电阻与电压、电流有关的猜想表示认可,但在本节课中不作探究,而是放在后面“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活动中,通过不同电压和电流下测得定值电阻不变的事实加以解释导体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无关,因此对于学生这样的猜想受所学知识限制,只作为学生课后兴趣活动进行。

学生猜想有难度的话,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⑴通常的导线都是用铜、铝而不用铁,为什么?它们电阻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⑵水在粗水管和细水管中流动时受阻程度一样吗?空调电源线为什么比台灯电源线粗?

⑶在人潮汹涌的步行街上行走时,人走得越远与他人摩肩接踵的机会就会越多,那么电荷在越长的导体中定向移动时,是否受阻的机会也越多呢?

⑷如果路边上有火,温度越高,通过时就会很难,对于温度高低,电阻难道也无动

于衷?

对于思维比较敏捷的同学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观察可能自己能够找到其中的1、2个影响因素,像“材料”、“长度”等。所以对于这四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取舍,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依据生活的经验或情景进行猜想,即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的新课程理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物理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虽是猜想,但不能胡猜乱想,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使学生的猜想能够趋向要探究的因素——与材料、长度、粗细、温度等有关,使探究更具有方向性。]

2、学生根据猜想进行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第一环节:自学

【目标】根据猜想进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要求】小组间共同讨论设计研究所用的电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步骤

【方法】先思考一下两个问题,根据提示阅读课本设计方案

⑴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强大小因素”的采用探究方法是什么?

(由于涉及到多个因素的探究,在制定探究方法上要正确,否则学生会盲目操作或者无从下手,所以在探究前引导学生用变量控制法去研究。通过回顾学生不难想到“控制变量法”。)

⑵思考学案上的2个问题,阅读课本,观察桌面上提供的器材进行设计实验。(先向学生介绍线路板中材料、长度、粗细等具体情况)

第二环节:检测

小组内找代表叙述自己组的设计方案,可利用以下几个问题检测:

⑴实验设计时利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⑵实验时的电路如何设计?各电路元件的作用是什么?

⑶实验设计中在研究电阻大小和长度的关系时,具体的实验步骤是怎样设计的?

⑷试验中电阻的大小是如何比较得知的?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对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知道,但理解不够深刻,很多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分析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既是学生的反馈过程又是教师的检测过程,对于了解学情、学生熟练掌握这一方法、今后的学习和实验设计都很有作用]

第三环节:解决问题

1、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对电路图的设计不成问题。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的不同,因此学生设计的方案也会不同。在此环节中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他们设计的可行方案加以肯定和鼓励,让每位学生都有施展的机会,敢于创新。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有:

学生设计方案1: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线路板。这种方案定性地进行探究,通过选择不同的电阻线或者不同的长度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来判断电阻大小的变化,从而探究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生设计方案2:电流表、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线路板。这种方案也是定性的进

行探究,通过选择不同的电阻线或者不同的长度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来判断电阻大小的变化,从而探究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生设计方案3:电流表、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线路板。这种方案综合了以上两种方案的特点进行探究,即可以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同时也可以观察小灯泡亮暗的变化。

方案1方案2都可进行试验,但存在问题,

2、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有:

【问题】1、学生在设计方案中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存在问题,

【点拨引导】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控制变量法”的有关问题

⑴在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时,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当一个量可能和A、B两个因素有关时,若要研究这个量和某个因素的关系时)

⑵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如何使用?

(研究这个量和A的关系时应该保证B不变,改变A,来看这个量是否随A的改变而改变。)

在学生明确后,教师可以以下问题进行点拨引导:

⑴根据以上思路,在研究电阻和“长度”关系时,应该保证那些量不变?选择哪些导线可以满足要求?

⑵实验中要改变哪些量不变?对导线的要求有哪些?

学生正确完成对“长度”因素的设计后,对“材料”、“截面积”两个因素设计只需口头表述即可,注意要让学生说出每一步做法的理由。

【问题】2如何研究和温度的关系

【点拨引导】在探究电阻与温度关系时,采用集中的原则,统一引导学生把日光灯的灯丝(这也是从生活中取材,解决器材不足的困难,而且效果非常明显)接到电路中,接通过电路后,观察用酒精灯对日光灯灯丝进行加热前与加热时,小电灯的亮暗以及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并把现象记录下来,最后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3、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第一环节:自学

【目的】学生根据自已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要求】小组内给据设计的方案合作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并把实验现象和结果在学案中记录下来

第二环节:检测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观察各个组的实验进程和现象记录。

第三环节:解决问题

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⑴电路连接问题,对照设计电路检查故障或重新连接,

⑵记录不完整,可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提示将现象记录完整。

[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收集数数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合作精神,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和互助。]

4、分析、论证

将学生记录的数据通过机算机展示仪投向屏幕

第一环节:自学

【目的】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要求】小组内合作,交流各自的想法。归纳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结论

【方法】对比数据和现象记录,结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完整归纳出结论

第二环节:检测

各小组找代表发言,叙述自己组的的结论

第三环节:解决问题

【问题】对于结论的归纳,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⑴结论叙述不完整

⑵对“温度”因素对电阻的影响认识片面

【点拨引导】对于第一个问题,可先让学生回顾实验的设计过程及“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然后思考:人们常说“铜比铁的电阻小”,这句话对吗?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对叙述结论要完整、要有前提和条件也就加深了认识。

对于第二问题学生能通过实验可能认为导体电阻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知道,一般的金属,温度升高,电阻增大。也有例外,锰铜的电阻随温度变化很小,碳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演示一个小实验“火烧铅笔芯”,让学生观察,并明确在叙述结论时要注意严谨性、科学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充分发挥民主、平等的原则,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的习惯,以及培养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意识,在交流中不断反思,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组织学生阅读“信息窗”

第一环节:自学

【目的】阅读课本“信息窗”部分

【方法】根据学案中的提示,阅读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并思考问题

【要求】完成学案中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检测通过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检测:

⑴实验室中我们用的导线是不是真的没有电阻?

⑵为什么不用钢、铁做电线?

(四)、拓展应用

使用白炽灯时,为什么在打开电灯的瞬间最容易烧断灯丝?据此,你给电视机用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吗?

[设计意图:拓展电阻受温度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体现“物理走向社会”理念,突出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或设想?(本节小结)

2、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

本环节大约需要4-5分钟。

四、拓展性测评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1、4、5、6、9题,学生完成后,出示答案,典型问题及时解决。

五、课后作业:

只要改变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就能改变电阻大小。请你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发挥你的想象力,设计制作一个电阻可以改变的装置。下节课,看谁的装置更好一些。

[设计意图:体现电阻的实际应用,也为下节课变阻器做铺垫]

教学设计反思

1.精心组织教材,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教学设计中的重点环节。通过一个个适时的问题学生课前预习、课内自学思考、动手操作都更加主动积极。讨论与评估,进行交流总结知识过程中采用以强带弱、以点带面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到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养成同伴互助的品质。

2.没有评价的教学是无效的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得到展示和应用。在检测过程有效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使老师、其他同学和同学自己都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与全班同学共同给予鼓励,特别是对那些有独特创新的设计,要充分肯定、积极引导,使之更加完美。对于学习过程中表现不够好的学生,也要认真发现其闪光点,同时指出其不足,提供改进办法。这样做,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促使他们继续努力,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乐趣更多的是来自学习探究活动本身,对过程的评价要起到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 3上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 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i寸论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 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 二、进入新课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牛一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軽度叫做湿度 「牛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吋靠的 「牛丙[应该用温度计测显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 [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 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

了解电路全章导学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摩擦起电并会解释相关的现象(重点); 2. 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难点); 3.了解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重点); 4. 知道验电器作业及其工作原理。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摩擦起电 1、提出问题:电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使物体带电? 2、观察课本图,细读图片文字解释,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3、用准备好的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 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请你探究:(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摩擦 起电现象;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 观察课本图两图,结合实验填写实验现象: ①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___轻小物体。 ②将与毛皮摩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_____________。为什么?。 ③将文具盒中的各种文具,如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等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④得出结论: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或者说带了。 ⑤象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二、两种电荷 2、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实验(实验效果不太明显): ①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②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③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④得出结论: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它们各自所显示的电性, 后来人们发现自然界存在着电荷,并把 丝绸摩擦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 为;可用_______表示。把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可用 ______表示。 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__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若两个物体 ①相互相互排斥:则物体带 ②相互吸引:则物体 知识点三、摩擦起电的实质 阅读课本[信息窗],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讨论摩擦起电的实质。 近代科学进一步揭示出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带,核外电子带。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的。本来是中性的原子, 当它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的时候,它的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的正 电荷,它就显示出带电荷;相反,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它跟多 余的电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显示出带电荷。不同物质原子核束 缚电子的本领是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可能 会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就 带电。所以,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 的 说明 ①不同材料制作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可能会起电 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知识点四、验电器 1.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讨论与交流]回答:验电器的构 造; 2.验电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菏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 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5、验电器是否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能。根据两片金属箔张角的大小。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教学内容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了解电路全章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了解电路全章教案 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磨擦起电。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 【重点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羽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学生实验:塑料梳子一反、直尺、铅笔、圆珠笔、毛皮、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支架两上、验电器。 【教学设计】 目标导入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图13-1至图13-5,加深学生对电和我们生活的认识。 延伸提问: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同学们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 引出课题:既然电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那么什么是电呢?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 1、观察课本图,细读图片文字解释,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用准备好的塑料尺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 ,观察课本图,结合“自主学习”的实验填写实验现象: (1)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_________轻小物体。 (2)将与毛皮摩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近,水流将_____________。 (3)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___________轻小物体。人们说这些__________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________。 4、阅读课本[信息窗],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讨论摩擦起电的实质。讨论的结果是: 5、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 (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他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的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发现它之间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___________的现象。 6、上述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你们的共同认识是什么? 7、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人们把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把用_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 8,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讨论与交流]回答:验电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是怎样带上电的。 引导拓展 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试一试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怎样用验电器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怎样用验电器检验带电体的电性? 检测巩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学目标一、知识 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 计测量温度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 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 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 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 法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 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 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 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 解什么内容?二、进入新课〔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 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生甲〕我 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 不可靠的〔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 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 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 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生丙〕我们 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 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 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 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 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 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1.温度计〔师〕我们用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 (沪科版)

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下期(沪科 版)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一、磁是什么 1. 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体还具有指向性。 2.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将静止后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N极),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S极)。 3.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5. 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6.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点,磁体北极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 (1)概念:为了形象而又方便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2)磁感线的特点:①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北极发出回到南极;②是在空中不相交的闭合曲线;③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反映磁场的强弱。 9、地磁场 (!)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由于地磁场的存在,磁体才有指向性。 (2)地磁南、北极分别在地理北、南极附近。小磁针静止时磁针两极是沿描述地磁场的磁感线指向地磁极,而不是指向地理南、北极,这样磁针指向与正南北方向稍有偏差。 二、电流的磁场 1.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通电导体中的电

流方向有关。 2、电流的磁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均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其外部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磁极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这一关系可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4、电磁铁 (1).电磁铁: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3)电磁铁的特点: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通入电流的大小及电磁铁的外形及匝数有关,磁极极性与通入的电流方向有关,有无磁性可由通断电流控制。 三、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转动。 3、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4、电动机的优点:控制方便,效率高、污染小。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一、电能的产生 1、电池:化学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 ①化学电池(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④燃料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2、发电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 ①火力发电: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全一册教案(35套)(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全一册教案(35套) (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 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温度计、水、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图片引入新课。 雪

霜冰 云、雾露 1、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2、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 二、探究新知 (一)物态变化 太阳照射地面的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上升。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云是液体小水滴或固体小冰晶。 水循环示意图 迷你实验室----水之旅 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不断加热,水沸腾后,用勺子靠近壶嘴。 通过观察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了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勺子上又复原成水。如果把水放入冰箱,水还能复原成冰。 人造“雨” 物态变化 由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物理学中,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本章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水的认识,学会运用科学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最后从水是生命之源,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

问题提出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启迪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a、通过对冰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b、体验水的三种状态,会描述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 c、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熟悉水的熔点与沸点。 d、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与沸点。 e、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一、奇妙的水 1.世界上70%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大部分的水储存在海 洋里和南北极的冰山上。 2.水是循环着的:高山上的水低处的水 海洋天空高山 3.水存在的形式:水蒸气、液态水、冰、雪、雾、云、 雨、霜、露、冰雹。 二、水之旅 1.水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冰、雪、霜、冰雹 液态:水、雾、云、雨、露 气态:水蒸气 2.三种状态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物体存在的其他状态:等离子体、超固态、中子态。 三、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 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1)晶体内部的原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非晶体内部原子 的排列无规则。 2)熔化(melting):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 熔化。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1)、试验: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

〔……〕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 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45℃读作; 0℃读作。 5、体温计: 结构、量程、分度值、使用。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五、教学板书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 定义: 单位:

内能与热机全章教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13.1 温度与内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的常用单位及国际单位制单位。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了解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的意识。 【教学过程】 目标导入: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2、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热能。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所以每个分子都有动能。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分子间有间隙,因此,物体的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引入新课学习。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 一、内能 1、 ①什么是物体的内能?②内能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③内能和机械能一样吗?④物体内能的大小跟什么有关?⑤物体的内能会为零吗? 演示: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热水,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1、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组织同学讨论“怎样探究物体内能的改变”。 2、实验探究 探究1 P24如图12—9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 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起来了。 向下压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功。 棉花燃烧是因为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了。 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被弯折处发热。 铁丝内能的改变是由于人对铁丝做了功。 实验再次说明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探究2 观察分析图065和图066中的现象,思考使图 中物体温度升高的原因。 生活事例说明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提出问题:铁锅热得烫手,棉被晒得暖乎乎,它们是靠什么途径改变物的内能的? 4、热传递有哪几种形式?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三、热量: 1、概念 ①什么是热量?用什么符号表示?②热量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2、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要吸收(或放了)热量是多少? 引导拓展 1、坐滑滑梯臀部会有灼热的感觉。 2、冬天手冷时,你会怎样做?(双手搓搓,或烤火) 检测巩固 1、摩擦生热的实质是利用______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2、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就是________,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热传递中,高温物体将能量向_______传递,直至各物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下物理全套教案】 【篇二:物理沪科版九年级下期教案】 第六章欧姆定律 ●本章概述 本章在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学习电压、电阻的概念.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及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的方法,并进一步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在会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了解串、并联电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理解欧姆定律,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本章内容中大部分的知识需要经过学生的探究和实验才能获得,在每节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还设计了许多实践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很强的题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探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同伴密切合作的协作精神.在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的能力. ●课时建议 本章共分六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电压1课时 第二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课时 第三节电阻1课时 第四节欧姆定律 2课时 第五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课时 第六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8章 第3节

第3节电能的输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 2.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物理现象,描述观察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讨论、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2.介绍我国远距离输电概况,激发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高压输送电能的原因. 2.高压触电的种类及其防护方法. 【难点】 高压输送电能的原因.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高压输电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70-171,完成以下问题: 1.采用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2.发电厂→升压变压器→高压线路→降压变压器→工厂或居民用电. 【合作探究】 演示一家庭用电的电压是220 V,然而高压输电线上的电压通常都有几百千伏.1.为什么采用高压输电? 答:为了减少电能损失. 2.电能损失原理是什么? 答:设输电电流为I,输电线电阻为R,则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为P损=I2R.输电线上损

失的电压为U损=IR.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减小电能损失呢? 答:有两个途径来减少输电损失,一个途径是减小输电线上的电阻R,另一个途径是减 ,在P一定时,增大输电电压可减小输电电流. 小输电电流.再由P=UI可得I=P U 目前我国常用的远距离输电采用的电压有110 kV、220 kV、330 kV,输电干线采用500 kV的超高压,西北电网达到750 kV. 4.是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 答:不是.电压越高,对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要求越高,建设费用越高. 5. 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是怎样供工厂或居民使用的? 答:发电厂→升压变压器→高压线路→降压变压器→工厂或居民用电. 【教师点拨】 整个输电过程需要先升压再降压,这里需要用到变压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它只能改变交流电不能改变直流电. 【跟进训练】 对于远距离输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远距离输电输送的是直流电 B.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损失 C.高压线路上的电压可以随意升高 D.输电线上的电阻越大,则电能损失越小 知识点二高压触电及其防护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71-172,完成以下问题: 1.当高压带电体与人、动物和建筑物等物体距离较近时会产生放电现象,使人和动物触电,称电弧触电.所以,高压输电线都架得很高. 2.若高压输电线不慎断裂,一端落到地上,在地面上以落地点为中心的区域内会形成很高的电压,这通常称为跨步电压.人和动物进入此区域会发生触电事故.3.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合作探究】 探究用电器为会么不能直接使用高压呢? 答:高压电的绝缘防护要求很高,直接供给家用电器十分不安全.人靠近高压带电体,

初三年物理教案全集(沪科版_教案纸打印)

- 1 - §11从水之旅谈起 §11-1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曲线和沸腾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冰熔化、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2)演示实验 (3)师生共同讨论云、雨、雪冰雹的形成,让学生知道水的“旅行”过程。(4)学生分组实验: (5)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课本图11—7和图11—8所示的现象出现?教师

- 2 -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后讲述: 地球上有水,为我们创造了生命,水汇集起来形成了江河湖海,在地球上形成了很多壮丽景观,我们的工农业生产需要用水,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离不开水,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水。 (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下列内容(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让学生在交流中进入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回味并感受自然现象的美妙,领略到人与水的亲近,体会水的奇妙,使学生们热爱大自然,对并对自然界中水表现出的种种奇妙现象充满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①谈自己对水的感受(谈玩雪、戏水、躲雨、游山玩水时对水的感受)。 ②谈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水。 ③谈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讨论进行评价,然后讲述: 同学们刚才谈到自然界中的云、雨、雪等,它们都是水。水千变万化,它不仅可以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转化成露、雾、霜等。接下来我们开始对水进行科学探究,揭开水的万千变化之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探究水是怎样变化的。 (做课本图11—5 人造“雨”的演示实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9章 第3节

第3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了解现代电信网络,知道光纤是光载信息传递的有效形式. 【过程与方法】 加强自主阅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用多种形式交流信息、理解和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用所学知识去体验生活中的高科技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 信息高速公路由光纤铺就的,光是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光纤传输信息容量大.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光纤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86-187,完成以下问题: 1.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光纤构成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传播,并且互不干扰. 2.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传输光信号的器件.光纤很细,有内外两层,由于内外层的折射本领不一样,光在其中传播时就不会跑到外层了. 【合作探究】 1.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答: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传播,快捷且互不干扰. 2.“信息高速公路”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答:光纤. 3.用光来运载信息具有什么优点? 答:能量更集中,损失少;传输信息量更大;光纤不是金属,抗腐蚀.

4.光纤传播信息具有哪些特点? 答:容量极大、能耗极少、抗腐蚀、抗干扰、通信质量高. 5.光纤是怎样传输信号的? 答:如图所示,光导纤维中的激光是以不断反射的形式向前曲折传播的,因此光缆可以不沿直线铺设. 【教师点拨】 光纤是传播光信号的介质,其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能减小信号衰减,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传输信息.原理是光的多次全反射. 【跟进训练】 光在光纤中传播的路径是(B) A.沿直线传播 B.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C.遵守光的折射规律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知识点二现代电信网络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87-188,完成以下问题: 现代通信由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构成.移动通信的基地台是按蜂窝的构造布局的,大大增加了无线电覆盖的有效面积,减少了转接信息的基地台数量.【合作探究】 1.现代电信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特点? 答:现代电信网络由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组成,具有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 2.什么是卫星通信?有何特点? 答: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靠微波传递信息的.目前用来转发信号的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站来说是呈静止状态的地球同步卫星.用3颗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

九年级物理 13.5测量电压教案 沪科版

初三 1-8 物理 一一 &13.5测量电压新课 知识与技能:⒈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⒉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在探究过程中,能选择实验探究需要的器材,经历从物理实验中探索出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电压的作用、单位及换算,电压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电压表的正确使用及对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的理解及分析电路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自主探究,分组实验 演示用器材:教学电压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实验室用电压表一只,小灯泡两只,1号电池三节,5号、7号电池各一节,纽扣电池一个,导线若干,学生用电流表。 学生用器材:1号干电池三节,小灯泡两只,5号、7号电池各一节,实验室用电压表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纽扣电池一个,学生用电流表。

一、电压 演示:教师把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在示教板上串成最简单的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然后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①提出问题:为什么电路此时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②上节课引入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这节课我们 还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电流的形成。 演示:向U形管左管内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 (图096)。打开止水钳,水从左管向右管流动。 ③提问:为什么在连通器里的水面相平时,水不发 生流动,而在左管水面高时,水从左管流向右管呢? U形管中的水能不能持续流动? ④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归纳。 水压(又叫水位差)是使水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 ⑤教师利用电脑设计程序(如图097)表示水流动的动 态过程。 如果用一台抽水机不断地把水从B处抽到A处,使A处 的水总比B处水位高,由于水管两端总保持一定的水压 ,于是水管内有持续的水流。 抽水机提供→水压形成→水流。 ⑥指导学生看图098所示的电路(示教板上接好的简单电路)的情况。 教师讲解:电源正极聚集大量的正电荷,在电源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而电流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源提供→电压形成→电流。 板书: 1、电压 ⑦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几种常见的电 二、电压表 ①教师展示电压表,说明是用来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在电路中的图形符号是V。与电流表盘对比不同点。 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电压表使用说明”和观察电压表,总结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读数方法。 ③让学生看课本图13—45,然后完成相应练习题。 读数方法:①明确所使用电压表的量程;②认清所使用量程的分度值;③由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三、用电压表测电压

全套下载(共11份)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省优获奖全份教案汇总

(共11套)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省优获奖 教案汇总 第六章压力与压强 6.1 密度(课时:6—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归纳实验数据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建立密度初步概念,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思维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密度概念的初步建立. 课程类型:新课 实验器材:较大体积的木块、规格一样的铝块和铜块、量筒、天平. 引入新课: 复习: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提问: (1)体积较大的木块和体积较小的铝快,你能比较出他们的轻重吗? 学生讨论: (2)如果不能,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6.1密度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卡》P.1 用手掂一下一块铁块和一块泡沫塑料,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这一结论基于什么条件? 日常生活中比较不同物质的轻重都是在相同体积的前提下进行的,否则这种比较没有意义. 演示实验: 用天平称量:①相同体积的铜块和铝块;②体积相同的两个铝块.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总结出什么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板 ①不同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同. ②同种物质,体积相同,质量相同,不管其形状如何. 物体质量的大小与物质种类有关,还与物体体积有关. 学生猜想: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演示实验: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铝块和铁块的质量和体积. 练习:1、《学习活动卡》P.2 / 2 根据实验数据作m—V图,图像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2、根据实验数据完成表格第五列质量/体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3、密度的公式: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教学及复习计划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及总复习计划 本学期是九年级进入冲刺的最后一个学期,新课在3月底结束,新课已经不是本学期的重点,如何在4、5、6三个月的总复习阶段进行有效的复习才是本学期教学的重心所在。新课学完不在有复习的时间,随即转入总复习。 一、指导思想: 继续做好九年级物理第17、18、19、20、21章新课教学工作,以2013年中考为目标,以物理课本为主,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多渠道收集资料,全面统筹做好复习,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扎实深入、全面高效地做好“三轮大复习”工作。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构成: 三1班有学生52人,其中女生人,优生约20人,学困生5人;三5班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人,优生约3人,学困生15人;三6班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优生约3人,学困生20人;三7班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优生约3人,学困生25人。2、学生知识结构: 三1班学生由于大多能自主学习,并掌握了较科学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的把握和吃透上没有太大问题,多数学生基础较好,能够领会老师意图,大都是可造之才,而其余几个班的学生由于思想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有弃学厌学念头,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强,导致少有收成。 三、教材分析 1、本期教学内容:本期新授第二册物理十七章第三节始到第二十一章,复习第一册、二册物理全部内容。 2、编排意图: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知识构建: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4、复习重点内容:第一册:密度;压强;机械运动;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第二册:热学;电功和电功率,电和磁。 四、学期培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60%以上。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习题,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力争中考平均分达40分以上,优秀率、及格率比往届有明显增长,低分率控制在20%以内。 五、方法措施及复习策略: 1. 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重视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演示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更有实效;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人生。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教学设计

信息浏览常见的电压值 对于干电池电压、蓄电池电压、手机电池的电压以及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值,学生应该牢固掌握, 对于安全电压值,教师应该强调是不高于,不能简单记做是36V。 设计巩固练习 电压有高低之分,那么如何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呢?引入怎样测量电压内容。 (二)怎样测量电压 电压表: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 电压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设计活动一:认识电压表 学生根据实物电压表自学电压表的构造:刻度盘、指针、正负接线柱、调零旋钮、数值单位,量程、分度值。 重点介绍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认清接线柱的正负。 温馨提醒:接线柱分“正负接线柱”,而不是“正负极”。 播放多媒体视频 电压表读数 (1)看量程;(2)看分度值;(3)读数。 (2)根据动画练习电压表读数。 电压表使用规则:1、测量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需先校零。 2、测电压时,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并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各种电压表都有一定的量程(允许测量的最大电压),被测电压不能超过他的量程。 4、在不能估计被测电压大小的情况下,应选用最大的量程,并用试触法判断电压的大小,然后默记常见电压 的数值。 思考并回答 学生自学教 材,思考总结 这部分内容。 学生结合电压 表的实物,认 清各个接线 柱,及其量程。 观看视频,并 思考电压表正 确使用方法 练习读数 学生动手用电 压表测量电 压,小组讨论 电压表的使 用。 面,提高学习物 理的兴趣。 巩固电压单位间 的换算。 巩固单位换算的 关系。 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 培养学生总结归 纳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识 图能力。 练习电压表的读 数。 注意所用量程不 同,分度值就不 同。 培养学生动手能 力。培养学生实 验操作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