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斯蒂格利茨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著述颇丰,截止2008年,已发表论文130余篇,专著、教材(含合著)10 余部。他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几乎遍及西方经济学的所有领域,但他更有系统的研究则是在政府干预方面,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具体方式、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他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是以“干预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而著称。

斯蒂格利茨这部著作及其附后七位经济学家和一个记者对他的评论:主要围绕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关系展开的,这是经济学既古老又永新的话题。如果我们回眸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论是作为一种经济事实还是作为一种法律现象,绝不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国家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不同的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干预的范围、方式、目标和价值取向有不同而已。与此相对应的是西方经济学体系内部的支持干预与反干预。

他认为政府经济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生产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解决“怎么生产产品的问题”。第二消费方面的作用是解决“生产什么”“为谁生产”等问题。他提出:市场的“常态”是信息的不完善与市场的不完全,由于信息不完善,成千上万的企业“事前的”分散决策很可能导致“事后的”重复生产与无效率,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失灵的原因在于没有人为市场负责。因此大量的市场失灵现象就为政府的干预提供了空间。作者认为:在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愿意自觉遵守现行法律的前提下和私人厂商自愿与政府签署合同的条件下,政府有足够的理由与能力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因为政府与其他的经济组织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普遍性,而是具有强制力。在其“非分散化基本定理”中:明确提出没有政府干预,就不能实现市场的有效配置。但是也要注意既不能高估政府直接调控的效果,同时也不能低估间接调控的能力。

在确定了政府的干预的存在与价值之后,他就政府如何干预给出了创新性观点: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私有化基本定理”——在私人部门不能实现政府政策目标的情况下(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等手段和途径,委托私人部门生产并提供,政府只要指定生产多少就行了。这样就能解决由于追求企业利益而不愿或无力提供符合公众利益的公共产品。

但作者也提出政府干预并非十全十美,它会产生浪费与无效率,只有引入创新、激励与竞争精神,就能提高效率。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斯蒂格利茨的政府干预方式理论最有感触。我们知道传统观点认为,市场机制的效率要比政府高得多。由于市场可以在绝大多数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因此,它留给政府干预的活动空间并不大。斯蒂格利茨却证明,市场失灵无处不在,政府干预的可能领域是极为广泛的;政府的效率也并不比市场更低,不能用政府失灵为借口排斥政府干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采用适当的政府干预方式,防范政府失灵。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众多的改革建议,这些建议的核心是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适当的公共职能分散化,使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开展竞争。这种方法实际上已经在美国一些州的政府部门采用了。实践

证明,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提高政府效率的方法,也是值得我国政府部门借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蜕变而来,市场规则很不完善,传统的政府干预势力强大,政府失灵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在强调适度政府干预的同时,还必须防范经济转型中出现的政府失灵问题。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确定好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方式和干预的力度,市场能管好的地方,应该尽量让市场发挥作用,政府应当补充而非取代市场。当然当我们在借鉴他的理论时,必须立足于中国经济转型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中国的经济现状。毕竟他的理论毕竟,他的理论更多地贴近西方社会或者说是美国的经济现状。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 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带来冲突,这主要表现在宏观和社会领域)。三个层次是指微观的不经济性、宏观的不稳定性和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市场的局限性,市场的非普遍性,市场的不稳定性,与社会的不协调性。 (二)市场失灵的成因 关于市场失灵的成因,众多学者的意见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综合而言,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自身的成本或者受益上,却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坏处。现实生活中,外部效应存在非常广泛,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的效率就难以实现,市场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市场机制下,每一个体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会主动参与追求公共利益的行动,因此不利于增加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配置水平。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政府采取税收、补贴及法律规制等各种手段,增加正外部性行为的受益和负外部性行为的成本,解决外在效应问题。 2、垄断。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自由的、充分的竞争,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存在垄断问题。它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3、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应失灵。公共物品时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不能

论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及其方式

论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及其方式 【摘要】: 政府与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活动的机制,为了在实践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有必要揭示政府应否干预市场的基本问题。文章从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政府干预市场的利弊和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约束政府的干预行为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政府;市场;适度干预;经济法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一、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 政府之所以要对市场进行干预,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自我调节存在缺陷。市场自我调节有自身明显的弱点和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首先,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它反映的是社会的短期需求,而不能反映社会的长期需求,因而容易出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其次,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市场只能向企业表明社会需求的方向,而不能指明每个企业在满足社会需求总量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份额,因而容易造成需求的不真实性和生产的盲目性。正因为市场调节具有上述种种局限性,因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基础方式的市场经济具有局限性,所以政府有必要干预市场,防止市场失灵,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二、政府干预市场的优点 在政府干预市场的环节中正式因为存在一些优点,才使得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被认可被接受,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干预市场可以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的发展。再者,市场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谋求最大的利润,往往把资金投向周期短、收效快、风险小的产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其次,可以有效防止垄断的产生。生产成本的水平使市场主体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同地位,进而导致某些处于有利形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垄断地位。再次,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所谓外在效应,按照经济学家贝格、费舍尔等人的看法,是指“单个的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直接地影响了他人的生产和消费,其过程不是通过市场”。显然,经济外在效应意味着有些市场主体可以无偿地取得外部经济性,而有些当事人蒙受外部不经济造成的损失却得不到补偿。前者常见于经济生活中的“搭便车”现象,后者如工厂排放污染物会对附近居民或者企业造成损失等。这类外在效应无法通过市场交换的途径加以纠正。通过道德教育固然能够使之弱化,但作用毕竟有限。只有通过国家税收或补贴政策或行政管制如特定的排污标准及征收污染费等规定,使外部效应内在化,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过程的外在效应,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政府干预市场还可以组织与实

(完整版)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案例运用

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案例运用——房地产 1干预原因: (1)从公共产品层次上:商品房本身不是公共产品,而是私人产品。 (2)住房权方面,隶属于生存权,属于人的基本权利,是公共产品;但保证居住权不一定意味着对房屋的所有权。(3)市场势力的垄断性层面上 A商品房本身的供给并不垄断;B土地资源的垄断性 在市场势力上,政府干预房地产应该仅仅从使用权的出让上进行干预,而不应该直接干预地产行业的 商品房供给。 外部性层面:住房市场的外部性——民生问题 宏观经济失调层面:房地产业的经济联动性 (4)分配公平问题上 市场分配强调效率,按照要素进行分配,但是要素禀赋本身就不是公平的,市场分配必然使得财富 多的人拥有更多的住房,而财富不足的人难以实现住房权利 2、干预目的 公共品层次——满足居住权 垄断性层次——保护土地资源、限制土地开发和使用,维持土地交易市场均衡发展,管制土地交易行为 外部性层次——解决居民住房权利的民生问题 宏观经济层面——利用房地产市场的联动作用,调节经济运行 3、干预范围: (1)保证住房权利而不是住房所有权,因此保障失去住房权利的社会群体 (2)干预土地交易市场、规范土地交易行为,限制土地交易规模 (3)干预住房财富的分配不公,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水平 4、干预手段: (1)财政收入上的手段: 税收调节财富的分配不公、缓解公平问题(房产税、契税、印花税);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管制—规费收入 (2)财政支出上的手段: 住房保障政策实施与落实—政策制定落实; 普及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社保强制干预; 银行利率调整(货币手段) 总结: 1、房地产市场失灵的方面并不在于商品房供给需求上,而在于土地使用权出让上、在于住房权利保障上、 在于财富分配的公平问题上。 2、政府干预房地产,不应该是干预商品房的供给需求,更不应该参与到商品房的提供上来,而应通过保障 性住房满足弱势群体的住房权;税收形式的公平分配财富,社会保障措施引导住房权实现。 3、政府应该整体通过税收、利率等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正常正确稳态发展,提升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运 行的联动性。 4、反观我国实际情况,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存在渔利行为,政府干预商品房供给、土地出让市场的功能弱 化与渔利行为明显、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等。 5、该干预,但是干预应该在相应的范围内,有所为有所不为! 住房权应该如何保障?政府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措施保护? 对于有能力购房阶层、住房权利自己可以实现,政府可以引导; 对于能力有限的工薪阶层、通过住房公积金引导其实现住房权; 对于无能力,通过政策性房保证这部分人的居住权,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政府对产业干预利弊浅析

政府对产业干预的利弊浅析 ——以盱眙小龙虾产业为例 魏礼校沈冠徐悠杨 (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12) 摘要:盱眙的小龙虾产业崛起的规模和速度让人惊叹,盱眙政府在其产业发展中扮演了积极地作用,但是政府对地方产业的干预不可能都起积极地作用。本文以江苏盱眙县小龙虾产业崛起作为切入点,用经济分析方法对政府在地方产业干预进行分析,并为地方政府解决地方产业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方法支持。 关键词:政府干预;资源配置;产权;小龙虾 1 引言 2011年的盱眙龙虾节盛会吸引约300万游客光顾盱眙,截止2010年底,盱眙全县龙虾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从业人数超过15万的规模产业,催生了集养殖、调料、交易、研发、餐饮等多元化经营于一身的盱眙龙虾产业集团。农业部品牌价值中心2010年年底对全国所有农产品进行评估,盱眙龙虾被评估为65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农产品的最高价值品牌。 目前,龙虾产业已经成为盱眙县的特色产业。公开资料显示,龙虾产业至少造就盱眙十个以上千万富翁,200个以上百万富翁,并且全县已建立了沿陡湖、洪泽湖、猫耳湖三个省级盱眙龙虾养殖示范区。该县马坝镇和盱城镇建成的两个龙虾美食城,有1500余家餐馆年烧制龙虾菜肴1万吨;县内有5家公司从事熟食真空包装,年产龙虾熟食产品4000吨,产值达4亿元;有36家企业从事龙虾调料加工,年产销调料3000吨,产值达5000万元。盱眙龙虾催生的专业厨师也遭到许多大城市餐饮业的热捧。截至2011年4月,盱眙培训龙虾厨师8000余人,先后分赴全国60余个大中城市,每年挣回劳务收入超过4亿。盱眙龙虾产业链初具规模。 当然,盱眙小龙虾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可是为什么受政府支持的产业会有那么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对产业的干预又存在哪些弊端呢? 2 产业干预的利于弊 2.1 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持 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本行政区内,政府资源配置的成本相对低廉;在本行政区开辟市场的交易费用也比较少。如果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初期能积极利用这些优势,能够促进地方的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自发性产业。 盱眙本土企业规模小,同时商检、公证、索赔、防伪的代价较高,企业无力单独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一旦出现劣质产品并造成一定危害的话,那么对盱眙龙虾的品牌价值打击极大,又不得不对龙虾品牌进行保护。奥利弗·威廉姆森指出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基本假定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主要说来就是市场上的交易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机会主义的行为,甚至要防范同行的侵权行为,这就使交易过程中发生在商检、公证、索赔、防伪中的费用即交易费用会增加。 2010年哈夫病的爆发导致国内小龙虾产业一片萧条,盱眙龙虾虽无一例哈夫病记录,但亦受到波及,损失较大。2011年盱眙政府在全国范围为所有盱眙龙虾下了人均500万元巨额的保单,基本消除哈夫病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各地小龙虾纷纷打着盱眙龙虾的招牌抢

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

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 摘要: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两种重要方式,有效的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简要总结了经济思想史中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提出了新形势下应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政府干预;市场调节;经济发展 一、经济思想史中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 经济思想史中,许多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进行了界定,对于指导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重商主义学派的观点 15世纪开始,西欧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在地理大发现、国内市场统一、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下,资本开始逐步积累起来。重商主义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以资本流通为主要研究对象,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学派。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问题上,重商主义学派重视政府的作用,提出国家应制定政策来促进本国财富的积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图安·孟克列钦在其1615年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强调了商业的重要地位,主张防止外国商业资本侵入,通过政府的保护,促进本国对外贸易和工业的发展;晚期重商主义代表认为托马斯·孟的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指出国家应实施保护关税的政策,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国家还应采取措施保证贸易顺差,发展对外贸易。重商主义学者们强调了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提出通过政府的政策、措施来调控经济,而对于市场调节的作用则没有过多的提及。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观点 17世纪初,由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关系的主体,流通变为生产

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职能和直接职能

摘要: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为基本职能和直接职能。直接职能是指政府矫正或弥补“市场失灵”的职能。人的自由选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政府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因此,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供给以保证人的自由选择为目标的制度。当前,中国更应该强调政府供给有效的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职能。 关键词:自由选择;制度供给;政府;法治;产权 自国家产生以来,关于国家(即政府)该不该干预经济活动或多大程度上干预经济活动,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从国内来看,主流观点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宏观调控,另有一部分人将其定位为矫正或弥补“市场失灵”,还有部分人主张将政府活动归属于第三产业。本文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分为基本职能和直接职能两方面,并突出基本职能在当前的重要性。 一、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 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进器。国家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人类社会历史已证明:人的自由选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①。因而,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供给以人的自由选择为目标的制度,即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人的自由选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 1. 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劳动者的主观积极性、劳动技能、生产经验、科技水平等直接决定生产力水平。他还通过影响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在追求自由选择权利时,会发挥个人潜能,提高生产和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 2. 人的自由是活力的源泉。自由是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概念。自由是同受限制和受约束相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自由就在于更充分施展自己活动的才能而克服限制和打破束

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1.信息不对称 主要表现: 1.金融中介,其中包括投资银行、各种基金公司和股票市场等。 一方面以银行借贷为例,美国的银行犯了很多的错误,创立出了太多的所谓的金融衍生工具。通过一些评级机构,把次级债券评为A级(信用度高)。还有一些金融机构他们创立出了新的模型,似乎通过这些模型和所谓的衍生工具,就可以把其中所涉及到的贷款危机和风险降低。而投资者误相信这些虚假信息,以为这些债券都是优质品,并且因为它们投资回报率非常高所以就放弃了那些优质的但是利率不那么高的债券。(在交易前发生,是逆向选择) 另一方面,以各种基金公司和股票市场为例,它们在吸引投资时,纷纷向投资者作出各种承诺或提出各种优惠条款,当拿到资金后,只顾追求自身利益,不顾风险,盲目投资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不顾投资者利益。(在交易后发生,是道德风险) 2、评级公司 评级公司错误地把次级的债券评为优质债券,传递错误信息给投资者,给投资者以错觉,造成投资者逆向选择。 3、金融当局给消费者错觉 次贷危机初期,美联储降息、布什总统为了掩饰之前市场上的过错,维持经济增长,不引起恐慌,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造成短时流动性增强,造成金融市场依旧繁荣的假象。投资者根据政府提供的虚假信息而做出错误抉择。而这种交易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逆向选择。 4、次贷者逆向选择 各大投资银行,贷款公司以低利率利诱贷款者来达到融资的目的,获取再投资的利益。而次贷者自身没有固定收入凭证和信用凭证,往往更加容易选择贷款。有如《保险学》里讲到的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容易去投保一样。 5、银行自身问题 在银行内部,上下级之间,即使是同级之间也存在普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为了追求自身业绩,放松了对贷款者的排查审核,是造成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他们在求职时却往往表现得异常诚恳,极富责任感。这是一种道德风险。 金融产品的缔造者.失业的惩罚? 华尔街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推出各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不断扩张市场,造成泡沫越来越大,看起来这些金融产品的缔造者已经受到了失业的惩罚,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当他们尚在游戏当中的时候,收入已经是常人的几百倍了,盛世中他们早已稳稳地将收益套现至自己的腰包。 其次全球都缺乏金融人才,他们刚刚失业没两天,中国、新加坡就已经开始招纳华尔街无处可去的人才,他们不愁找不到新东家。

政府干预经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政府干预经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一、个人观点觉得利大于弊 二、根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基于凯恩斯的基本经济思想,在自由放任不加干预的情况下,经济的均衡会处在就业量足够低的状态,而它的生活水平会处在足够困难的状态。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要快于利息率的下降,利息率不可能降到零以下,这使资本财富增长的愿望难以实现,社会经济将进入萧条状态。 三、市场调节的弊端 自发性: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全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而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不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鹿奶粉事件充分表现出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为了利润不顾消费者利益,用三聚氰胺蒙混检测。造成大量婴幼儿长出肾结石的恶劣事故。

盲目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提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举出很多,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电、冰箱的所谓“采电热”、“冰箱热”;90年代中期又出现“空调热”、“VCD热”。因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 日本90年代的经济泡沫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7、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连报纸上也公开说出“日本房地产永不下滑”的口号。众人盲目追求利润,将房价炒得奇高,造成经济表面上的繁华。当房价升到几十倍的时候,美国突然抽离资金,令房地产突然崩溃,连带着所有产业同时化为泡沫。 滞后性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03宿舍 摘要:国家干预经济是世界各国克服市场失灵的一种基本手段。但是,国家通常不会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往往由比国家更为具体的主体代表国家承担。其中,政府(含负有经济管理职权和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是最重要的国家干预主体。政府角色定位事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并进而决定着政府干预克服市场失灵的效果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绩效的发挥。 绪论: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方式、程度、范围和效果,以及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剖析和解答。本文采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历史及现状,同时比照历史上有过成功经验的国家,对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起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崇尚国家干预的强权政治,认为国家的强大是发展经济、积累货币的重要条件。在亚当斯密时代,詹姆斯斯图亚特强调有效需求和政府干预;19世纪初,法国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西斯蒙第也认为,政府必须全面地、积极地干预经济,以恢复经济比例关系,保持经济平衡,实现财产均衡分配;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学说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它长期被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直至今天在经济学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市场失灵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经济大萧条,由此暴

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内容摘要】:身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从小就体会着政府在一个国家中强大的干预作用,细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大到经济政策,外交政策,这些几乎都是由政府一手包办的。而作为公民的我们,除了在两会期间由代表提出一点意见,或者其偶尔投票参与决策以外,很少有其他参政议政的机会。如此一来便不禁有人会羡慕西方的名主,感叹他们的公民拥有多么大的权力,这些人一边享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共产党惨淡经营而来的幸福生活,一边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强烈的政府干预进行反对与批判。基于这种情况,本论文将论述政府干预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比较优势,即其先天优点;再者,将论述我国政府在经济市场化中的作用,从而从主客观透射出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干预的的必要性。另也会适当提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府干预及其必要性。 【关键词】:政府干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会对社会、民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政府干预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我国的体制是社会主义,这就注定了政府在国家决策中起决定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政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在经营国家过程中产生的失误,抑或说政府干预是否有其必要性,答案是肯定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诸多方面,如经济,军事,国际地位中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这离不开政府正确的宏观调控,这也客观的证明了政府干预在社会主义中的必要性。那么政府何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呢?除了共产党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外,政府干预本生的特征和其比较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干预的特征 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政府干预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拥有强迫权,政府官员产生的政治程度和社会福利极大化政策目标。本人认为最为重要,最能为人民所用的便是强迫权。所谓强迫权,即政府可以命令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必须做什么或禁止他们做什么,而组织和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政府的这种强迫权通常是法律赋予的,因此具有合法的基础。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在作出决策时,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基础的,必将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拥护。有强迫权为决策保驾护航,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得到提高,则整个国家也必将是向前迈进的,这也就不难理解我国缘何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了。政府干预的比较优势 虽然可以通过比较政府行动与民间部门行动的单位成本来确认政府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但直接比较成本在许多情况下市相当困难的,这样就需要使用一些间接的标准。可以肯定,某些活动由政府负责比有民间部门负责能够给事业带来更低的单位成本,从而产生比较优势。这里我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政府组织在这些活动上的比较优势?从政府组织区别于民间部门的特征上可以发现,大范围强迫权和大范围规模经济师政府比较优势的来源。 虽然每一个家庭、组织内部都可以产生强迫权,但这只在小范围内有效,无法扩展到外部的其他组织单元和社会成员。后者需要的是一种大范围的强迫权。而政府正是大范围强迫权的唯一拥有者,这种唯一性奠定了政府比较优势的第一个来源。有些形式的活动能个显然需要借助大范围的强迫权强制当事人服从才能有效的进行。由于民间组织没有这样的强迫权,如果由他们组织负责这类活动,这些活动要么无法进行(实施成本无限大),要么必须付出高昂的实施成本。当政府借助大范围强迫权实施时,成本就要低得多,因此在此类活动上取得明显的比较优势。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失灵:表现、原因与对策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失灵:表现、原因与对策 市场失灵是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进行解决,这就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原因。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调节过程中也会出现“失灵”现象。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分析政府失灵问题是为了了解现象、发现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的措施及建议。 标签:政府失灵;政府干预;市场经济 政府在全面弥补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是政府也并不是全能的,产生了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失灵是当前调节市场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公平稳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要研究政府干预失灵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和改善政府失灵问题。让政府和市场这两个手,更好的结合起来。 1 政府失灵的含义及表现 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但在干预中具有局限性,产生了政府失灵。政府调节市场失灵所产生的效率损失,超过了市场失灵本身产生的效率损失,即为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表现,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未达到预期;政府干预即使到达了预期目标,但成本值过高、完成效率过低;政府干预引起负效应。 2 政府失灵问题的产生原因 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中,产生政府失灵有许多原因,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2.1 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不当 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的基本方法,通过用政策法规还有行政手段,对市场缺陷和调控失灵进行有效的弥补和纠正。对于市场经济条件,有两种决策类型:非市场决策和市场决策。非市场决策就是公共决策。政府若没有制定好合理的或者可执行的公共政策,则会导致公共政策失灵。这即不能补充市场机制,还会对市场失灵起到加剧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的增加。 2.1.1 现有的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的缺陷 以多数原则为基础的民主制,通常被大多数现代国家采用。但是,通过投票选出的代表,则拥有“经济人”特性,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非选民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且选民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现有的投票规则即表决方式,也不是完全民主的,只是少数人服从大多数人的强制决策。

论房地产市场的政府干预

二学位论文 成绩主修专业年级安全工程08级辅修班级金融学投资班 学生学号0813010131 学生姓名任仲 指导教师陈琼华 2012 年 3 月10 日 新华金融保险学院制表

金融学院二学位论文评分表 项目评分标准满分得分 论文选题(20分)1、选题体现专业特色 6 2、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 6 3、反映所修专业学科最新发展动向8 参考文献(10分)1、文献综述清晰,了解国内外研究状况 5 2、参考文献全面、客观、参考价值强 5 论文正文(40分)1、能综合所修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去分析和 解决现实问题 10 2、概念清楚,创新点突出,论证充分10 4、结构严谨,逻辑清晰10 5、文笔流畅,无错别字10 论文规范(30分)1、论文结构完整,由题目、中外文摘要、关键 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组 成 10 2、中文摘要不少于500字,附有3-5个关键 词 2 3、正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标题序号依次用 一、(一)、1 10 4、注释不少于10个,采用尾注,至少有外文 2 5、参阅著作3部以上、论文8篇以上,其中 有1篇以上外文资料 2 6、使用学院统一制作的论文封面,封面整洁,填 写正确 2 7、论文正文采用宋体小4号字、A4幅面的纸 张打印 2 合计100 补充说明: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政府干预 摘要 由于和许多行业的相关度很高,房地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房地产业也逐渐繁荣起来,尤其近几年,高房价导致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房地产市场本身的特性以及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政府对其进行干预的必要性。政府在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政府应该做什么,如何做,这类话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就如世晃银行发展报告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些事情。"面对高房价,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对其进行规范和干预,但是社会对政策的效果评价众说纷纭。本文将对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的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借鉴发达地区的相关经验,以此提出完善的建议和途径。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政府和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概念、提出政府对房地市场进行干预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立足于我国近几年来出台的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并且对这些政策进行梳理分类,找出其调控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前三部分的分析为基础,对完善我国政府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

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摘要:就目前情况来看,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关键在于政府能不能保证市 场力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让市场而非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杜绝政府部门与市场争权,将本应由市场调节的经济现象由政府包办。政府与市场作用的相机选择,前提还是尊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只有在该进的时候才进,而不是过分进入,或者进了就不退。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庄严地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要求人们转变观念,特别是各级政府要根据市场经济特有的平等竞争的本质要求去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功能,以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完善。 关键词:政府经济市场作用 正文:一、化政府功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 (1)国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政府转变职能是我国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关键的一步,随着国营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者,我们原先无所不包的父爱主义者——政府,又将发挥什么作用呢?如果把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的转变理解为削弱政府权力,摆脱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那是极大的错误,相反,随着政府从繁琐的家长式计划管理中摆脱出来,强化政府功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自发的、盲目的市场调节,有它自身的种种失败形式,一般来说,由于“市场失灵”而需要行政干预的领域大体如下:(1)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当供过于求的现象出现时,大量产品的浪费就已经成为事实,而当市场供不应求的价格信号发出后,从信号反馈至产品产出,有一定的时滞,这在那些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部门表现尤为突出。为了减少经济波动,保持稳定发展,国家可在中长期预测的基础上,提供有关当前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信息,为企业和其他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经济 决策提供指导。 (2)某些宏观经济变量,如财政收支总额、信贷收支总额和外汇收支总额,是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市场自身的力量不可能使这些因素自动保持平衡,因而需要政府来管理。 (3)某些外部性存在,即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人如社会投资培养的熟练工人受到企业雇佣,企业不付培训费而得了一位熟练工人,由于道路和通讯的修建而使某一地段的房价上升等,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外部效益。而某些经济活动则导致外部其他人受损,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不平衡等,就给其他人带来了外部负效益,而这些都没有计入有关产品的个体成本之中,这是对市场机制有效率地配置社会资源的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时便需要政府进行干预,采取行政规则或经济奖惩的办法来加以处理。至于那些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在享用上又不具有排他性的 “共用品”,如社会治安,国防等的活动,一般更应由社会负责,而不能靠市场机制 第二,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更需要政府干预。 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正经历了30年代大萧条以后,才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

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题目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姓名与学号崔文倩 3100104399 指导教师陈劲 专业社会科学试验班

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摘要:市场不是万能的,它有失灵的地方,如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的供给,垄断和外部性等,对于市场失灵,市场自身又难以克服,必须仰仗于国家干预。 关键词:物价上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 “在华盛顿州我被告知,整个夏季和冬季,森林大火都在这个地区肆虐,而引起这场大火的原因则是失业的林业工人和破产的农民想借此整几个灭火补贴。几千蒲尔式的小麦被弃在麦田中无人收割,因为小麦的价格是如此的低,以至于卖小麦所得的钱还不足以支付收割小麦的成本。而与此同时,数以百万的人每天饱受饥饿的煎熬。……我们也就同时在同一个国家中遇到了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现象。” 这是一个国会委员会对美国大萧条景象的描述。大萧条始于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从此,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自由竞争,逐步趋优的市场经济,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带来了全球范围的经济与社会问题。继而上台的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改革金融制度,调节工农业,兴建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对失业进行救济,使美国经济逐步恢复。由此可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一定的自限性。当市场不能有效完成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发展时,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适当的干预。 物价上涨成为人们每天关注的话题。去年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其中蔬菜上涨20%,水果大体上涨14%,粮食上涨10%。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供求失衡,受异常天气的影响,北方地区遭受倒春寒,农产品产量大幅下降,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水果的消费需求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上存在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现象。在农产品市场上也存在明显的大小年现象。“疯狂的大蒜”价格一度比猪肉还贵,达到每斤14元,被人们戏称为“蒜你狠”。而在这之前,大蒜的价格只有0.5元每斤,由于种蒜不挣钱,所以许多农民都不再种大蒜了,导致产量大减,之后价格大涨是必然的。“什么涨价就种什么”是大部分农民所能掌握到的“致富秘诀”。对于盲目扩种可能带来供过于求的滞销和贱卖,他们通常是一头雾水,这也使得“大小年”现象成为了农业行业难以摆脱的怪圈。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出台一定的干预政策,保证重要商品的基本稳定和市场的正常供应,平抑物价,保障民生。除了直接的价格限定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及时公开经济信息,做市场的眼睛和耳朵,引导消费,稳定物价;通过物资储备战略,市场供过于求的时候,采取临时收储的政策,供给不足时,就把这些储备的物资拿到市场上进行调剂;通过对低收入弱势群体发放食品补贴,缓解物价上涨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的压力。政府还应加强市场的监管,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 公共产品的供给,也是市场少有涉足的角落。因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产品的受益者难以划分,产品的需求难以测量,提供公共产品的人也难以获取利益。因此公共产品多由政府收税从而供给。 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必定会有失败者淘汰出局。优胜者占有较多的资源,先进的技术,更容易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取胜,从而造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类似的,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03宿舍 摘要:国家干预经济是世界各国克服市场失灵的一种基本手段。但是,国家通常不会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往往由比国家更为具体的主体代表国家承担。其中,政府(含负有经济管理职权和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是最重要的国家干预主体。政府角色定位事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并进而决定着政府干预克服市场失灵的效果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绩效的发挥。 绪论: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方式、程度、范围和效果,以及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剖析和解答。本文采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历史及现状,同时比照历史上有过成功经验的国家,对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起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崇尚国家干预的强权政治,认为国家的强大是发展经济、积累货币的重要条件。在亚当斯密时代,詹姆斯斯图亚特强调有效需求和政府干预;19世纪初,法国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西斯蒙第也认为,政府必须全面地、积极地干预经济,以恢复经济比例关系,保持经济平衡,实现财产均衡分配;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学说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它长期被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直至今天在经济学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市场失灵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经济大萧条,由此暴露出古典自由主义的重大缺陷。在此背景下,凯恩斯在批判“经典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政策主张,即在放弃自由放任原则的前提下扩大政府功能,实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和调节。凯恩斯指出:“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这从19世纪政治家来看,或从当代美国理财家看来,恐怕要认为是对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然而我为之辩护,认为这是一个现实办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又是必要条件,可以让私人策动力有适当运用。”由于凯恩斯是在批判古典自由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政府经济干预理论的,所以后人把政府干预经济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相对应,称之为“看得见的手”,主要突出政府对经济的“有形”干预。凯恩斯的思想推动了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法律赋予政府的一项权利、这项权利不能由政府随意决定,而是要符合经济法的要求。从经济法的视野出发,政府角色定位应遵循以下原则:1、反应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经济规律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政府经济职能的 发挥不能背离经济规律。 2、符合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市场失灵客观上要求政府干预经济,但政府干预 只是手段,其目的在于协调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个体效率与社会效率、经济竞争与经济合作、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微观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之从失衡走向均衡状态。因此,政府角色定位应充分体现经济法社会公平、经济自由、经济民主等价值理念,使政府真正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3、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经济社会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经济社会

政府干预

国家干预亦称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定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国家干预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 特征 1、调控的主体为国家。与微观经济管理行为不同,宏观经济调控与主体是国家而不是具体的经济活动主体。 2、调控的主要方式主要表现为经济政策,它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法律制度化表现,是一种"政策性法律"。 3、调控的效力多为引导和鼓励。由于宏观经济调控多以政策性出现,政策的效力是在于引导和鼓励,而不是在于强制执行或者加以处罚。 4、调控以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结点,体现出综合性。 原因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公有制决定了社会各部门、各企业及劳动者利益上的一致性,使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控制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三,执政党有能力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 领域 1、有关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 凡是涉及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就是宏观经济调控法要干预的问题。另外,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或者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也是宏观经济调控法所要干预的领域。 2、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 将宏观经济调控界定在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体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作用。 3、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领域 对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或者单个私人的力量难以办好的方面,政府需要直接进入或者以适当的方式促成私人进入。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

中国人民大学 谈凯恩斯强调政府干预的几点缘由凯恩斯为什么主张政府干预经济 吕仙林 2011201231 劳动人事学院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谈凯恩斯强调政府干预的几点缘由 劳动人事学院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2011201231 吕仙林前言:1936年,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来说注定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发行开始,人类经济学的发展就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随后在整个人类社会轰轰烈烈展开的“凯恩斯革命”也用其革命性的变化揭示了《通论》的革命意义。那么,凯恩斯为什么在自由经济理论长期盛行的社会里却在《通论》中明确提出要求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呢?这原因很多,甚至于跟凯恩斯个人的工作经历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我认为,这更应该要从时代背景和理论意义这两个方面来考察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社会孕育了政府干预经济主张的必然性 讲起二三十年代的西方,几乎所有人的脑海里都是这么几个字:大危机、大萧条、大衰退。这些的确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早期的西方社会现状。但是,我在这里所界定的政府干预经济具有必然性的社会背景却要早于这个经济危机之前。实际上,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早期,纵使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仍沉湎在“经济空前繁荣”的美梦中的时候,经济“自由放任”和完全依赖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资源的理论所带来的经济无序性实际上已经十分明显,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的表面下是整个经济基石的摇摇欲坠。 实际上,就当时的英国来讲,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与民众有限的有效需求之间巨大矛盾已经导致了工业产品大量积累。据相关史实和资料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国运的转折点。由于大战中政府开支剧增,英国被迫中止实行多年的金本位制。在摆脱金锁链之后,通货出现迅速的膨胀。大战之后,英国开始从殖民帝国、世界工厂的峰顶一步步衰退了下来。一个国家在世界文明中的领先地位往往成为阻碍它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重负。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取得的巨大成就,拖拽了它在新世纪中的前进步伐。世界工厂、大殖民帝国的特殊历史地位,通过种种机制使英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组织的完善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改进等方面,逐渐落到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后面。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最终削弱了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越地位。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国内市场不广阔的岛国来说,一旦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丧失了在产品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必然给国内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从1920年开始,英国经济就陷入了停滞状态,煤炭、棉纺织品、造船工业等重要部门因国内市场狭窄和出口不顺利而无法恢复元气。① 一根导火索就有可能全盘崩溃。然而,当时的英国政府却全然未觉。相反:英国经济在二十年代初期的不景气由于统治者的错误决策而更加加深。当时的英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英国经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依然按照维多利亚时代行之有效的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为了提高英国在国际金融界的信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