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提升项目申报书

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提升项目申报书

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提升项目申报书
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提升项目申报书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面XX 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规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要培养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实现“人才纷涌而出,学术百花齐放,大师引领变革。”的局面。 实现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读书,都能享受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并且在就业方面没有任何用人单位的限制和歧视,在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及国家组织的大型特种考试上都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谓个性发展特点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偏爱,特性,优势,特长,长处,缺点,短处等。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和源泉。我们国家和民族就需要这种人才,这种大师人物绝不是应试教育所培养的悲剧产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众化人才,他是什么?他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教育改革这个词很早就是一个热门的争议词和讨论词。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代,教育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也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科学界赫

赫有名的大人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了。但是大人物并非大师,而大师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钱老走之前给温总理説:“我们总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在提醒我们——原先的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已经脱节了,教育应该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创新+学习+借鉴。对此我有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 大学就好比生产企业,学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变为合格产品,但是企业在最后一关对质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业都要建立质检岗位,也就是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淘汰不合格的产品。同理,我们高校也要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来把控最后一关。我认为最后这一关如果把控得很好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还可以鞭策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温习原先知识。最后一关可以説很关键。我建议以综合性论文加三个月实践体会和感受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在大四下半期就要做这事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偏爱在本专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研究(论文必需有水平,对某个行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题目自拟。这样可以发掘人才在同一专业领域的多样性,也可以为就业的方向提供依据。综合素质高的可以报送研究生,合格优良者可以调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新课程是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众多的学者、专家、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社会人士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产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社会,教育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对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超越现行的“学科”课程典范,实现课程典范的重构。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

教育实习基础调研报告

教育实习基础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改革调研报告 作为一名师范生,再过一年就要投入到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中去了,除了以前做家教时与学生有过直接接触沟通外,这次实习时第一次实实在在地与学生与老师与学校与社会方方面面全面真实的接触体验。2013年10月9日,星期一,怀揣着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和本领与自己年轻的投身教育事业的梦想开始了校外实习。我被分配到本校附中,这是一所市内不错的学校,但是硬件教学资源稍微有点紧张,全校唯一的空教室就是我们实习生平时备课办公休息的地方。虽然如此,我还是看到老师们平时上课用着耳麦扩音器,每个教室里有液晶电视,演示课件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这些设施条件,肯定也是目前南昌有些地区的学校不能达到的。我高中同班的师范生同学也有被分配到市区其他学校或县区学校的,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也了解到一些南昌其他地区的基础教育资源状况及学生老师的人文状态,所以我将所了解的到的情况写成这份基础教育改革调查报告,阐述一下我发现的有关基础教育的问题和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存在问题: 1.教育总体投入仍不足。 虽然政府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比,教育投入不足与南昌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教育投入的增长幅度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公用经费标准和教师待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大部分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简陋,教学配套设备老

地、建设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民办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升学就业、表彰奖励、社会活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同类型公办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同等的待遇和权益。 4.要更加重视教育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南昌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一要积极创新管理体制,进一步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在南昌教育发展进程中,从六年前的“教育股份制”到现在的“现代学校制度”,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体作用的有效配合,使我区的教育制度创新得以平稳推进;二要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教师合理交流机制。加大人事改革力度,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解决教师总量超编、结构性缺编和占编不在岗问题。加大力度培养名校长、名教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学校招引英语、信息、体艺类紧缺教师。逐步建立城区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农村任教或管理服务制度。城区中小学教师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或支教工作经历。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对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切实帮助农村教师解决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尽量做到工作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建立区域内城乡校长和教师的定期交流制度。 三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是推动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要加快研发地方课程及

【教育学习文章】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 杨XX 申请部门: XX学院 联系电话: 3507XX E-mail: yXX9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4279178.html, 填表日期: XX-10-23 二、项目立项依据 、项目的研究意义 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注重质量、发展内涵阶段,如何以多种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肯定的说,尽管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考虑到中国孩子学习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一下子彻底推翻传统,也是不适宜的。所以选择

哪些知识,什么时候来实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基础和入门内容,仍然采取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目的是在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下,带学生入门,打好基础;对于拓展的知识内容,则会适当选择“翻转课堂”新模式来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享受新的学习模式带来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也避免出现知识陌生带来的学习挫败感。 本课题拟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入手,以软件技术(企业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专业的13级学生为载体,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出“翻转课堂”下软件工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软件工程的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IEEE-cS发起创建软件工程教程的建议,美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的教育。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软件行业是个聚集财产、快速致富的行业;中国要走向世界,占据世界软件工程中的份额,必须大力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正是在此种情况下,XX年6月,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软件产业,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XX年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周鑫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阅读: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格式调查报告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 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 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 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和%。虽然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重大项目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重大项目 序号 时间 学科 学段 教研活动名称 参加对象 1 4月 八学科 小学初中 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 课题组成员、特邀专家 2 4月 语文 小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项目研讨活动 教师、教研员 11月 3 12月 数学 小学 小学数学实验工具的开发与设计研讨会 数学实验课题组成员、骨干教师代表 4 3月 数学 高中 “高中数学文化教育”专题研究 项目组成员、专家、列席教师 8月 12月 5 11月 历史学科 初高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研究》 第二阶段研讨会 课题组成员、特邀专家 6 11月 生物 中学 生物学习室·学具研发与教学研究研讨活动 课题组成员、特邀专家 7 5月 体育 小学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园足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组成员 3月 初中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园足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8 4月 物理 高中 高中物理课程基地联盟活动 300人左右 9 9月 物理 初中 初中物理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相关学校 10 10月 英语 初中 推进区域初中英语教学 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教研员

序号 时间 学科 学段 教研活动名称 参加对象 11 6月 质量监测 小学、初中 区域层面学生学业质量信息服务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成员 12 3月 数学 初中 初中数学实验工具的开发与设计研讨会 课题组成员、各市代表 7月 11月 13 4月 科学 小学 STEM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讨会 教师、教研员 14 信息技术 小学、初中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目标研究 课题组成员 15 综合实践 活动 中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键能力培养与表现性评价研究 课题组成员 16 地理 中学 江苏省中学生环境素养测评及中学生环境素养养成研究 课题组成员 17 幼教 学前 幼儿园教育环境的优化 课题组成员 18 语文 初中 传统文化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组成员 19 德育 中小学 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实施模式研究 课题组成员

教育实习基础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改革调研报告 作为一名师范生,再过一年就要投入到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中去了,除了以前做家教时与学生有过直接接触沟通外,这次实习时第一次实实在在地与学生与老师与学校与社会方方面面全面真实的接触体验。2013年10月9日,星期一,怀揣着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和本领与自己年轻的投身教育事业的梦想开始了校外实习。我被分配到木校附中,这是一所市内不错的学校,但是硬件教学资源稍微有点紧张,全校唯一的空教室就是我们实习生平时备课办公休息的地方。虽然如此,我还是看到老师们平时上课用着耳麦扩音器,每个教室里有液晶电视,演示课件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这些设施条件,肯定也是目前南昌有些地区的学校不能达到的。我高中同班的师范生同学也有被分配到市区其他学校或县区学校的,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也了解到一些南昌其他地区的基础教育资源状况及学生老师的人文状态,所以我将所了解的到的情况写成这份基础教育改革调查报告,阐述一下我发现的有关基础教育的问题和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存在问题: 1.教育总体投入仍不足。 虽然政府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比,教育投入不足与南昌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教育投入的增长幅度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公用经费标准和教师待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大部分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简陋,教学配套设备老化、不全,辅助用房明显不足,教学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体育场地缺乏,还

需要更多的投入。 2.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受教育投入城乡差别、城市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教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城乡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客观上决定了城乡教育投入上的差距。农村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低,办学条件较差,个别学校由于经费有限,配备的计算机等设备只能成为一种摆设;师资力量弱,学历、职称偏低,教育质量较差。二是不同区域间差距较大。市区学校办学水平明显好于位于县镇的学校。同时,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居住区逐渐向城区集中,但是学校规划建设与城市扩容不同步, 而家长又有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和需求,导致不同区域生源分布不均。 3.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农村优秀教师流失较多,加剧了城区与农村学校校际师资水平的差异。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现象十分明显,一些城区优质学校象强大的磁石一样吸纳了较多的优质师资。此外,由于教师工资待遇相对不高,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4.学校德育工作处境比较尴尬。 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在陈旧的教育评估制度下,部分学校教育管理理念被极端化,正当的教育价值追求异化为对学生智 力的片而开发。重智轻德,重考试轻能力,重分数轻体质的教育行为 比较普遍。学校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大。教 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对学生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职高专部分)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推动我省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拟组织申报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全面提升我省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实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导和推进我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实践问题,培育教学成果,努力推进我省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立项范围 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按A、B、C类项目,重点支持各高职院校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建设与立项。 (一)A类项目。根据我厅“十二五”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拟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面向全省高职院校招标。 (二)B类项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为主要内容,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三)C类项目。以高职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为主要内容。 具体范围见附件: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指南。 三、项目条件 (一)基本条件:1.项目理念先进。项目能把握理论与改革实践前沿,符合改革与发展趋势,体现当前国家对高职要求。2.基础条件扎实。有校级以上重点项目立项与研究实践的基础,团队结构合理,项目获得充裕的经费支持。3.方案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方案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4.预期效益明显。项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预期效果显著,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5.保障体系健全。学校每年开展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制定教改项目实施奖励管理办法,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本校教师开展教改实践项目。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 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二、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模块。这样,课程设置就既充分考虑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学术性,又充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调研提纲

附件1: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调研提纲 一、基础教育资源 1.近三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上半年,下同)各市、县(区)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的学校数、在校学生数、校均规模。 2.近三年各市、县(区)中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学生数的变化情况、变化原因及学生迁移方向。 3.基础教育各学段寄宿制学校数、校外租借民房学生数及占在校生比例(其中农村情况以表格呈现),一人一床、多于一人一床的各占多大比例。 4.依据我省新颁布的《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学校基本达标情况,城区、县镇、农村不能达标项目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5.教学软件建设情况,包括教育教学光盘、磁带、录像带、课件、电子图书,教育教学资源库,电子教室。 6.近三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适龄“三残”儿童总数、已入校(园)数、入学率。 7.各市、县(区)基础教育各阶段学校按照2001年的编制标准,应有教师人数,与现有教师数相比,缺额情况,学科结构及学历达标情况。 8.各市、县(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数。 9.各市、县(区)普通高中学校负债情况及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情况;各市县省级示范高中数、学生数、班级数,省示范高中初中分离情况。 10.各市、县(区)民办教育发展情况,各地按规定程序报批的民办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殊教

育的学校数、学生数及其所占比例,各地经过批准的改制学校数(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 11.各市、县(区)幼儿园、学前班总数,其中不同办园(班)性质的幼儿园(班)总数及各自所占的比例,近三年增减情况及其原因。 12.各市、县(区)适龄幼儿总数,已入幼儿园、学前班人数;学前三年、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班)率。 13.各市、县(区)城市、县镇、农村各类学校班额情况,其中省市级示范高中,各类示范(特色、实验)初中、小学平均班额情况。 14.各市、县(区)示范高中指标直接分配到初中的比例情况。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 2.促进城乡、学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重点控制城区择校生的主要措施,实施进展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今后的工作重点。 3.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控制学生辍学的措施、办法及其成效。 4.城市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现状,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范围各是哪些。 5.农村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何好的做法、意见和建议。 6.各地教育资源统筹配置情况。校长任免权限,教师招考、聘任、交流制度和方法,教育资金安排程序和方法。 7.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具体措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建议。 8.近几年各市、县(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和调整情况,各市、县(区)现有教学点情况。 9.实施《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具体措施和进展情况,对完善和落实这一标准的建议。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工程课程教 学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杨XX 申请部门:XX学院 联系电话:13507XX E-mail: [email protected] 填表日期:XX-10-23 二、项目立项依据 1、项目的研究意义 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注重质量、发展内 涵阶段,如何以多种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应用现 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亟待解 决的问题。首先肯定的说,尽管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考虑到中国孩子学习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一下 子彻底推翻传统,也是不适宜的。所以选择哪些知识,

什么时候来实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基础和入门内容,仍然采取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目的是在老师手 把手的帮助下,带学生入门,打好基础;对于拓展的 知识内容,则会适当选择“翻转课堂”新模式来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享受新的学习模式带来的学习效 率的提高,也避免出现知识陌生带来的学习挫败感。 本课题拟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入手,以软件 技术专业的13级学生(软件技术3131-3134班)为载体,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络传播为基本要求 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出“翻转课堂”下软件工 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 研究与实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软件工程 的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IEEE-cS发起创建软件工程教程的建议,美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的教育。历史的经验 告诉我们,软件行业是个聚集财产、快速致富的行业;中国要走向世界,占据世界软件工程中的份额,必须 大力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正是在此种情况下,XX年6月,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洪泉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90份,回收90份,有效问卷90份。 一、经验做法 我校从2014年以来,我校开始课改,随着月教研与月集体备课的提出,同伴互助的策略也随之启动,随着课改深入,“同组教师的互助研究”牵动了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1.在课改中掀起浓厚研究氛围 高效课堂下,导学案制作、学习小组建设成为每位教师研究的专题,在研究中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少教师在课改中总结出成功的教学经验,写出的论文在前郭县教育、松原教育上发表。 2.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把“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课改的文字箴言,教师不再是学习中的最高权威者,而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合作者,是学习和生成的开发者,传统教学把教师定位在“二传手”上,高效课堂主张教师要敢于和学会放手。发动“二传”——让学生和知识直接对话。 3.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力推进校本在教研的发展,我校广大教师自觉积极投入到课改活动中,他们一改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了发动学习的人。即激励、点燃、唤醒。高效课堂捍卫了“学“的

神圣。合作学习是新课堂的灵魂。 4.培养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精神,各年组每月的月教研开展,汇报课观摩。课后交流讲课意见。互相提供教学信念,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同伴互助发挥了集体智慧,既解决了一些教学困惑,又增进了彼此了解。 二、数据统计、问题分析 根据国家减负的规定,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除制定减负措施外,我们与教师签订了减负责任书。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经调查,我乡90名教师参与问卷调查,100%的老师能按要求去做。我校446名家长,但90%家长反应可以适当留一些家庭作业。 2.评价方式单一,又是具有片面性。在很多家长眼中,能考高分的孩子是好孩子,在老师眼里最好的孩子是升学有望的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是好孩子,扭曲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评价。 3.关于补课,家长叫苦连连,校外的补课费用昂贵,对于问题的潜能生效果未必有效。 4.学生两级分化严重。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5.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变动大,新生教师经验少,骨干教师薄弱。 6.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有教材没有相应的老师,学生收效甚微。

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方案

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 “小学语文项目导学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XXX市XXX小学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于2018年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为了推进项目有效实施,顺利开展研究工作,按时结项,项目组开展多轮方案研讨工作,历时一个月的思考、讨论、拟定、修改,项目组最终确定“小学语文项目导学实践研究”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施目标 总目标:学生能够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学习活动,体验感悟、论证探究、评价反思,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依托项目导学,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挖掘学生语文学习潜能,涵养语文学科素养。 分目标: 1.通过“项目导学”的探索,能够实现凸显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学科特质的需要,能够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2.通过“项目导学”的研究,教师能够依据学情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学期综合项目、模块延伸项目、主题聚焦项目,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文学习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发展提升思维、涵养审美情趣、体悟传承文化。 3.通过“项目导学”的实施,能够以创新的理念,打破常规思路,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学习时间从课上到课前、课后,学习空间从室内到室外、校内到校外,打通提升学科素养的通道,形成立体语文学习空间。 二、实施内容 1.探索分类项目设置原则项目设置凸显学科特质,立足教材文本,基于学科基础与资源开发,注重能力提升,聚焦品质涵养。突出学生主体、凸显教学开放、强调多元融通、关注动态建构。

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文主要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方案本身的问题 尽管课程改革的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但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并非完美无缺。比如有些学科的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标准的陈述欠规范,导致实践中操作困难;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有了明显的改观,但高中课程内容的“繁、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课程评价有了先进的理念,但技术支持依然严重欠缺,例如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另一方面课程改革也缺少相应的有效的自我更新机制,比如,对新课程实施的跟踪研究和评估工作没有及时跟进,原定于2004年完成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稿未能如期公布。课程改革不止是设计一个理想的方案,课程改革更是一种复杂的实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施过程恰恰是我们进一步确认应该做什么和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在三次调研中也反映出来许多试验区有很多创造性的经验。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二)课程改革配套政策问题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其成功受制于诸多因素,需要很多的配套政策的支持。课程政策滞后于课程活动事务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比如课程一致性问题,为数不少的学校在实施课程计划是相当随意,把那些需要考试特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引导探究,展示激励”的和谐课堂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沐浴着兰州市“借鉴‘中英项目’经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基础教育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点,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导思想,以“引导探究,展示激励”为教学模式,以和谐、高效课堂的建构为唯一追求,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让置身其中的师生享受到教学所带来的乐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和谐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引导探究”首先体现的是课堂中心的根本性转变,课堂应该完全是学生的舞台,“展示激励”完全是学生自主的情感投入;这里的课堂是民主的:能够畅所欲言,没有了台上台下;这里的课堂是自由的:表演、歌唱、讲解、朗诵,形式活泼、气氛热烈而又不失和谐。和谐其次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学生在课堂上群体参与、共同协作、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形成共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还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再开发,以教材资源为依托,扩展知识点,延伸教学内容,增大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资源。 二、基本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课堂是儿童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的主体,惟有和谐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才能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平台。为此,要营造和谐的常态化

课堂,高扬人本主义的理念,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在和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生动的和谐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感受、体味,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陶冶、水平的生成,情感的濡染,使每个孩子的个人潜能最大水准上得以发掘,促动他们全面、和谐、自由地成长。 遵循“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转变教学观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自主、探究、展示、激励”的学习方式为主要实施内容,努力创设和谐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培养 学生多种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目标 以新课标和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将更加全面地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更加呵护他们的学习情感,同时也更加注重持续提升自身修养,更加注重自己的教育影响,构建“引导探究,展示激励”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的开发和水平的培养,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和谐,体现个性,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水平。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1、课前引导:教师编写预习指导,组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实行梳理,发现问题,提出疑惑,必要时搜集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 2、课内探究: 课堂三环节: (1)引导自学---预设生成:这个环节的前提是创设学生敢说愿问的和谐教学氛围,主要任务是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疏理自己学会的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调研问卷

清水九年制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调查问卷 (理科组) 年级 同学们好,为了解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们想知道你们对 课堂教学的想法,这样老师可以根据你们的想法,改进我们的教学,让你们喜欢 我们的课堂,使你们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请你们如实的把你们的想法告诉 我们。 1.你最喜欢上的课是() 2.你最喜欢上这门课的主要原因是() A.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 B.对这门课感兴趣C. 老师的教法适合我D. 3.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好,好在() A.和蔼可亲 B. 思路清晰 C.教法灵活D. 4.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不够好,因为() A.老板着脸 B. 废话太多 C.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少 D. 5、好的老师在教学时,你认为应该() A.注意照顾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法灵活,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B.课堂上比较安静,教态自如,能把所有学生教懂。 C.不要捆住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由发挥,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能让所 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D. 6、导学案什么时候发() A、上课前 B、上课前一天 C. 7、老师设计的课堂导入情境,你觉得() A.能吸引你 B不能吸引你 C.老师很少设计或从不设计 D. 8、自主学习的完成情况是() A.能独立完成,很少出错 B、不能独立完成 C. 9.课堂上,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你觉得() A.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喜欢 B.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帮助、不喜欢 C.只是少 数人在活动D.没自己什么事儿 E. 10、对现在小组学习模式,你认为() A.很有作用B.作用不明显C.有时候起反面作用 D. 11、对于现在的座位安排,你认为() A.合理 B.需要调整 C.效果不如分开坐 D. 12、课堂上,你认为小组展示环节() A.展示的机会多 B.展示的机会少 C.有的同学从来不展示 D.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 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新课程是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 众多的学者、专家、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社会人 士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中产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社会,教育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对此,基础教育新课程 改革就特别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 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超越 现行的“学科”课程典范,实现课程典范的重构。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 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 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 的变革,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 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 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 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 素质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 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课程结构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体 现了给基础教育注入生命活力需要提供良好政策空间的素质教育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