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王堆汉墓帛书.二三子问

马王堆汉墓帛书.二三子问

马王堆汉墓帛书.二三子问
马王堆汉墓帛书.二三子问

馬王堆漢墓帛書.二三子問

二三子問曰:易屢稱于龍,龍之德何如?孔子曰:龍大矣。龍形遷,假賓於帝,俔神聖之德也。高尚行乎星辰日月而不眺,能陽也;下綸窮深淵之淵而不沫,能陰也。上則風雨奉之,下綸則有天□□□。□乎深,則魚蛟先後之,水流之物莫不隨從;陵處,則雷神養之,風雨避嚮,鳥獸弗干。曰:龍大矣。龍既能雲變,又能蛇變,又能魚變,飛鳥蟲,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形,神能之至也。□□□□□□□□□□□焉,有弗能察也。智者不能察其變,辯者不能□其美,至巧不能贏其文(?)。□□□鳥□也,功(?)□焉,化蟲,神貴之容也,天下之貴物也。曰:龍大矣。龍之□德也,曰□□□□□易□□□□,爵之曰君子;戒事敬合,精白柔和,而不諱賢,爵之曰夫子。或大或小,其方一也。至用□也,而名之曰君子,兼,「黃裳」近之矣;尊威精白堅強,行之不可撓也,「不習」近之矣。.易曰:「〔寢〕龍勿用」。孔子曰:龍寢矣而不陽,時至矣而不出,可謂寢矣。大人安佚矣而不朝,在廷,亦猶龍之寢也。其行淢而不可用也,故曰「寢龍勿用」。.易曰:「亢龍有悔。」孔子曰:此言為上而驕下,驕下而不殆者,未之有也。聖人之立政也。若循木,愈高愈畏下,故日「亢龍有悔」。.易曰:「龍戰于野,其血玄黃。」孔子曰:此言大人之寶德而施教於民也。夫文之孝,采物暴存者,其唯龍乎?德義廣大,法物備具者,〔其唯〕聖人乎?「龍戰于野」者,言大人之廣德而下接民也;「其血玄黃」者,見文也。聖人出法教以導民,亦猶龍之文也,可謂「玄黃」矣,故曰「龍」。見龍而稱莫大焉。.易曰:「王臣蹇蹇,非今之故。」孔子曰:「王臣蹇蹇」者,言其難也。夫唯知其難也,故重言之,以戒今也。君子知難而備〔之,則〕不難矣;見幾而務之,□有功矣,故備難□易。務幾者,成存其人,不言吉凶焉。「非今之故」者,非言獨今也,古以狀也。.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子曰:此言下不勝任也。非其任而任之,能毋折乎?下不用則城不守,師不戰,內亂□上,謂「折足」;路其國,〔蕪其〕地,五種不收,謂「覆公餗」;口養不至,饑餓不得食,謂「形渥」。二三子問曰:人君至于饑乎?孔子曰:昔者晉厲公路其國,蕪其地,出田七月不歸。民反諸雲夢,無車而獨行,□□□□□□公□□□□□□□□□饑(?)不得食六月,此「其形渥」也。故曰德義無小,失宗無大,此之謂也。.易曰:「鼎玉鉉,〔大〕吉,無不利。」孔子日:鼎大矣。鼎之遷也,不自往,必人舉之,大人之貞也。鼎之舉也,不以其止,以□□□□□□□□□□□□□□賢以舉忌也。明君立政,賢輔弼之,將何為而不利?故曰「大吉」。.易曰:「康侯用鍚馬蕃庶,晝日三接。」

孔子曰:此言聖王之安世者也。聖之政,牛參弗服,馬恒弗駕,不擾乘牝馬□□□□□□□□□□糧(?)時至,芻不重,故曰「錫馬」。聖人之立政也,必尊天而敬眾,理順五行,天地無困,民□不滲(?),甘露時雨聚降,飄風苦雨不至,民心相以壽,故曰「藩庶」。聖王各有三公、三卿,「晝日三〔接〕」□□□□□□者也。.易曰:「括囊,無咎無譽。」孔子曰:此言箴小人之口也。小人多言多過,多事多患,□□□以衍矣。而不可以言箴之。其猷「括囊」也,莫出莫入,故曰「無咎無譽」。二三子問曰:獨無箴于聖□□□□□□聖人之言也,德之首也。聖人之有口也,猶地之有川谷也,財用所剸出也;猶山林陵澤也,衣食□□〔所〕剸生也。聖人壹言,萬世用之。唯恐其不吉也,有何箴焉?.卦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孔子曰:□□□□□□□□□謙易告也,就民易遇也,聖人君子之貞也。庶民宜之,故曰「利以見大人」。.卦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孔子曰:此言君子務時,時至而動□□□□□□屈力以成功,亦日中而不止,時年至而不淹。君子之務時,猶馳驅也,故曰「君子終日乾乾」。時盡而止之以置身,置身而靜,故曰「夕惕若厲,無咎」。

易〔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子曰:此〕言□□□□□□□□□□君子在上,〔則〕民被其利,賢者不離,故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卦曰:「見群龍〔無首〕,吉。〕孔子曰:龍神威而精處□□□□□□□□□□□□用□□□□□首者□□□□□□□□□□□□□□□見君子□吉也。.卦曰:「履霜,堅冰至。」孔子曰:此言天時譖(?),戒葆常也。歲……田產(?)濕,以……乎始於……之□□□□□□守之□□□□□□□□□□□□□德與天道始,必順五行,其孫貴而宗不滅(?)。.卦曰:「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孔子曰:……□也,方者……大者言其直或之容□□□□□□□□□□□□□□□□□□□□□□□無不□,故曰「無不利」。.卦曰:「含章可貞。」□□□□□□□□□□□□□□□□□□□□□□□□□□□含亦美,貞之可也,亦□□□□□□□□□〔.〕卦曰:□□□□□□□□□□□□□□□□□□□之事矣。□□□□□□□□□□□□□□□□□□□□□□□□□□□□□□□□□者也。元,善之始也。□□□□□□□□□色之徙嗛□□□□□□。〔.卦曰:「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孔子曰:屯……而上通其德,無□……小民家息以衣□□□□□□□□□□□屯輪之,其吉亦宜矣。大貞□□□□□□□川流下而貸(,)留□年十□□□□□□□□□□□□□□□□□□□□□□□□□□□□賃□財弗施則□。〔.卦曰:「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孔子曰:此言大德之好遠也。

□□□□□□□德(?),和同者眾,以濟大事,故曰:〔「利涉大川」。.〕卦曰:「同人於門,無咎。」〔孔子曰:〕□□□□□□□□□□而已矣。小德□□□。〔.卦曰:「同人于〕宗,貞吝。」孔子曰:此言其所同唯其室人而〔已〕,其所同……,故曰「貞吝」。.卦曰:「絞如委如,吉。」孔〔子〕曰:絞,日也;委,老也。老曰之□□□,故曰「吉」。.卦曰:「謙,亨,君子有終,吉。」孔子曰:□□□□□□□□□上坤而下艮,坤也;艮,精質也,君子之行也。□□□□□□□□吉焉。吉,謙也;凶,驕也。天亂驕而成謙,地(?)驕而實謙,鬼神禍福謙,人惡驕而好〔謙〕。□□□□□□□□□□□□□□□□□好,美不伐也。夫不伐德者,君子也,其盈如□□□□□□□□□□而再說,其有終也亦宜矣。.卦曰:「盱豫,悔。〕孔子曰:此言鼓樂而不忘德也。夫忘□□□□□□□□□□□□□□□□□□□□□□□至者,其病亦至,不可避,禍福成(?)□□□□□□□□□□□□□□□□行,禍福畢至,智者知之,故客恐懼,日(?)一日,猶有過行。卒焉之(?)□□□□□□□□□□□□〔.卦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與爾靡〔之。」孔子曰:〕□□□□□□□□□□□□□□其子隨之,通也;倡而和之,和也。曰和同至矣。「好爵」者,言旨酒也。弗□□□□□曰□□□□□□□□□□□□□□□□之德。唯飲與食,絕甘分□。〔.卦曰:「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射取彼在穴。﹞孔〕子曰:此言聖君之下舉乎山林,拔取之中也,故曰「公射取彼在穴」。□□□□□故曰「自我〔西郊〕」。□□□□□□□□□□□□美(?),故曰「利貞」。其占曰:豐□□□□□□□□□□□〔.卦〕曰:「不〔恒其德,或〕承之差,貞吝。」孔子日:此言小人知善而弗為,攻(?)維而無止,□□□□,〔故曰:「不〕恒其德。□□□□□□□□□□□□□□□□□也。飭行以後民者謂大寨(?),遠人倡至謂□□。〔.〕卦曰:「公用射鵻於〔高墉之上〕,無不利。」孔子曰:此言人君高志求賢,賢者在上,則因……用之,故曰……□□□□□。〔.〕卦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孔子〕曰:「艮其背」者,言□事也;「不獲其身」者,精□□□也。敬官任事,身□□者鮮矣。其占曰:能精能白,必為上客;能白能精,必為□以精白□□「〔行〕其庭,不見其〔人」。.〕卦曰:〔「艮其輔,〕言有序。」孔子曰:□言也,吉凶之至也,必皆於言語擇善□□□□擇利而言害,塞人之美,陽人之惡,可謂無德,其凶亦宜矣。君子慮之內,發之□□□□□□□□不言害,塞人之惡,陽〔人之〕美,可謂「有序」矣。.卦曰:「豐,亨,王假〔之〕,勿自(?)憂,宜日中。」孔子曰:□□□也。「勿憂」,用賢弗害也。

日中而盛,用賢弗害,其亨亦宜矣。黃帝四輔,堯立三卿,帝□□□□□□□□□□□曰□其肝□□□□魚大羹也,肝言其內。其內大美,其外必有大聲問。.卦曰:「未濟,亨,〔小狐〕涉川幾濟,濡其尾,無逌利。」孔子曰:此言始易而終難也,小人之貞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系辞

馬王堆漢墓帛書.繫辭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已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見〔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也。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理得而成位乎其中。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遂而生變化,是故吉凶也者,得失之象也。悔吝也者,憂虞之象也。通變化也者,進退之象也。剛柔也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之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爻之始也。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 彖者,言如象者也。爻者,言如變者也。吉凶也者,言其失得也。悔吝也者,言如小疵也。無咎也者,言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極大小者存乎卦。辯吉凶寺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分,振無咎存乎謀。是故封有大小,辭有險易。辭者,各指其所之也。 《易》與天地順,故能論天下之道,仰以觀于天文,頫以觀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觀始返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校,故不回。知周乎萬物,道齊乎天下,故不過。方行不遺,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地厚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萬物而不遺,達諸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易》無體。 一陰一陽之謂道。係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智,百姓日用而弗知也。故君子之道鮮。聖者仁勇,鼓萬物而不與眾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誠德,生之謂象,成象之謂乾,爻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之謂神。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過,以言乎近則精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夫乾,其靜也圈,其動也榣,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斂,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合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乎,夫《易》,聖人之所祟德而廣業。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易》行乎其中。誠生〔存存?〕,道義之門。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 (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本) 甲本《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皮(彼)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其致之也,胃(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胃(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胃(谓)神毋已霝(灵)【将】恐歇,胃(谓)浴(谷)毋已盈将将恐渴(竭),胃(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谓)【曰】孤寡不 (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 (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物)或 (损)之【而益,益】之而 (损)。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故强良(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至)坚。无有入于无间。五(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敝)。大盈若 (冲),其用不 (宭)。大直如诎(屈),大巧如拙,大赢如 。趮(躁)胜寒,靓(静)胜炅(热)。请(清)靓(静),可以为天下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 (歙) (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咳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兕)虎,入军不被甲兵。矢(兕)无所椯(揣)其角,虎无所昔(措)其蚤(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

道德经原版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渴;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 天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所教,夕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窘。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 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闷,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闷,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使我介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关于马王堆帛书的欣赏

关于马王堆帛书的欣赏 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称“帛书”,也就是写在帛上的文字。帛是一种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帛书的字体扁平而稳定,均衡而对称,端正而严肃,介于篆隶之间,帛书的艺术充分展示了对文字艺术的追求。 1、帛书 其中,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重。依《汉书·艺文志》分类,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九主图》、《皇帝书》和《老子》乙本;兵书类有《刑德》甲、乙、丙3种;数术类有《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马经》,其中《五星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方术类有《五十二病方》、《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其中《五十二病方》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也能堪称“百科全书”了。 2、帛书的书法艺术 帛书的书法艺术,其排行大体整齐,间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规范整齐之中又现自然恣放之色。其字体扁平而稳定,均衡而对称,端正而严肃,介于篆隶之间,其笔法圆润流畅,直有波折,曲有挑势,于粗细变化之中显其秀美,在点画顿挫中展其清韵,充分展示作者将文字艺术化的刻意追求。其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

以含蕴、圆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被书界称为“马王堆体”。在马王堆帛书中,多以隶书笔意书写篆书的字体。其基本保持篆书的字体结构,但较篆书为灵活。其书写时代大多在秦始皇廿五年之后,可以说反映了当时书写字体从篆书转为隶书的情形。马王堆帛书中亦有用古隶书写的文献,比如《刑德》《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及《阴阳五行》乙篇等等。时代大约在汉初。然而马王堆帛书中亦已经出现用汉隶抄写的书籍。这表明隶书的规范化在西汉初期就已经完成。 3、帛书的价值 关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如《老子》甲乙写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今本次序相反,其中的佚文是研究儒家学说和汉初思想的宝贵资料;另一部类似《战国策》的帛书,约六成不见于《战国策》,现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为研究战国中期合纵连横斗争的重要史料。马王堆帛书是汉代简帛文献最具重要意义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帛书《六十四卦(周易)》释文

馬王堆漢墓帛書《易經》釋文 釋文根據: 1、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釋文》,《文物》,1984年第3期(總334期)。 2、張政烺:《帛書<六十四卦>跋》,《文物》,1984年第3期(總334期)。 3、于豪亮遺作:《帛書<周易>》,《文物》,1984年第3期(總334期)。 卦爻辭下附錄: 1、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增訂本)》,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8月第2版。(1987年11月第1版。增訂本加入了帛書《易傳》部分內容。) 2、張立文:《帛書周易註譯》,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上經 1 鍵:元享<亨>,利貞。 初九:浸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鍵鍵,夕泥若,厲,无咎。 九四:或在淵,无咎。 九五:龍在天,利見大人。 尚九:抗龍有悔。 迵九:見群龍无首,吉。 2 川: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亡朋,安貞吉。 初六:禮霜,堅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六三:合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六五:黃常,元吉。

尚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迵六:利永貞。 3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律<建>侯。 初九:半遠,利居貞,利建侯。 六二:屯如壇如,乘馬煩如,非寇閩厚,[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毋華,唯人<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 六四:乘馬[煩]如,求閩厚,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尚六:乘馬煩如,汲血連如。 4 [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再參,即不吉。利貞。初六:廢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已往閵。 九二:枹蒙,吉;入婦,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无攸利。 [六四:困]蒙,閵。 六五:童蒙,吉。 尚九:擊蒙,不利為寇,利所寇。 5 襦:有復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初九:襦于茭,利用恆,无咎。 九二:襦于沙,少有言,冬吉。 [九]三:襦于泥,致寇至。 六四:襦于血,出自穴。 六<九>五:襦于酒食,貞吉。 尚六:人<入>于穴,有不楚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6 訟:有復洫寧,克<中>吉,冬凶,利用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少有言,冬吉。

马王堆道德经

《德道经》德篇(1-44章) 第一章論德(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得一(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其至之也。 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浴毋已盈將恐竭,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 故必貴而以賤爲本,必高矣而以下爲基。 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此其賤之爲本欤非也! 故致數與无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 第三章聞道(41) 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爲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天象无刑,道隱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反復(40) 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第五章中和(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爲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自名也。 勿或之而益,或益之而。 覲殷死,議而教人。 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爲學父。 第六章至柔(43)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 无有入於无閒,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七章立戒(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八章請靚(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幣;大盈若,其用不;大直若詘,大巧若拙,大贏如。趮勝寒,靚勝炅。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第九章知足(46)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无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第十章知天下(47)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 其出也遠,其知也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爲而成。

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 殺里克章 燕大夫章 韓魏章 魯文公卒章 晉獻公欲得隋會章 伯有章 齊桓公與蔡夫人乘舟章 晉獻公欲襲虢章 衛獻公出亡章 吳人會諸侯章 魯桓公少章 長萬章 宋荊戰泓水之上章 吳伐越章 魯莊公有疾章 魯桓公與文姜會齊侯於樂章 殺里克章 □□□□□殺里克,□□曰:「君□□□□□□□□□□□□□□□□□□□□□晉將□□□□者□□□□□□□□□□□□□□□□□□□□□□□解,舍□□□幾其後者也。今殺里克,□□□□□□□□□□□□□□者死,忠者□□□疾之,幾或□之乎?是塞□□□□□□□□□□□□□□□□□□於□□賂弗與,□□□□□□□□□□□□□□□□□□□□□□□□韓間忤秦□□今君將先□。」 燕大夫章 燕大夫子□率師以禦晉人,勝之。歸而飲至,而樂。其弟子車曰:「□則樂矣,非先王□勝之樂也。昔者〔文王軍〕宗,能取而弗滅,以申其德也。武王勝殷,登□□□□□□□□□□□□□□□□□□□□□□□□□□□□□□□□□□□□□□□□非齍夫何以貳□。以小勝大而□□□□□□□□□□□□□□□□□□生,樂則荒,荒則□□□憂□□□為起民之暨也。燕以使人通言□□□□□敗而怒其反惡□□□寇屬怨之勝憂,□在後□□□而□□□□□□□□□君之憂。」處十一月,晉人□燕南,大敗〔燕人〕。 韓魏章 □□□韓魏以□□□□□□陽深□□□□□□□□□□□□□□□□□□□赫曰:「□君□□□□而用之,猶尚莫敢不用,□□□□□□趙氏□□□□□亡,二家之憂也。今□波而報,君弗見,是辱二主□□□□□□子恐兵之環之而恥為人臣,臣恐□□□□□也。今在□□之鄉□□□□□□曰□□□□□□□□□弗隨□□□□□□□□□□□□□□□□□□□□□□□□□處一於此,難謂不敢。」韓□□□□□□□,三家為一,以反知□。 魯文公卒章

马王堆帛书_物则有形_图初探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残片中,有一幅残存大半而比较特殊的帛图(封二),尺寸不大,约幅宽24、幅长20厘米,与另一幅残存的“九主图”大小差不多。可能是因其归属不太清楚,故原帛书整理小组已整理发表的《马王堆汉墓帛书》[1]中没有介绍,就是有关马王堆帛书的综述材料[2]中也没提起过,一直到2004年出版的《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3]中,才有该图的目录。这个目录当时是按照考古报告的要求,将马王堆帛书的所有内容,包括所有残片进行编目的结果。鉴于这幅帛图的性质还不太清楚,故当时仅采取古书定名的惯例,直接选取帛图上残存文字中开头的几个字,将其定名为“物则有形”图,至于具体内容,一直没展开讨论。今通过对上博楚竹书《恒先》篇和帛书《黄帝书》的研读,略有所得,故不揣浅陋,略加考释,以求正于大家。 这幅帛图分三层布局,最外一层是朱绘方框,在方框内侧题有文字。第二层是用青色绘的圆圈,在圆圈外侧题有文字。第三层是在圆圈的正中,用墨书文字组成一个如云气一样回环的圆,文字是从圆心开始向外旋转书写,其形状与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所绘日晕、月晕 之类的云气图有些类似,具有明显的图式意味。这些文字虽然残缺了左侧的一部分,但残存的中间和右侧文字基本可读。我们先释读残存文字,再来讨论图式的特殊涵义。 11圆圈正中旋转书写的文字: 应于淦,行于□,心之李也。□淦无□,□无不行淦。至而应和,非有入也。蔡 解而忘,非有外也。 在这个圆圈的北面单写了一个“淦”字、南面残存“应”字的一半,东面似是一个“无”字,按理西面也应有一个字,很可惜,这块拼上去的残片上没有,但根据这段回旋状文字来推断,西面所缺之字或许应该是“行”字。如果可以这样推断的话,那这位于四方的几个字也许正好是理解这段文字的依据之一。 “淦”在汉语中是一个义项很单一的字,即水名或地名,用在这里,显然既不是水名也不是地名,应该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词。帛书《阴阳五行》甲篇中有“淦池”一词,为星宿的专名,而且也不简称为“淦”。因此,疑“淦”读为“ ”,古音中“淦”是见母侵部字,“ ”是见母元部字,语音相近而可通假。“ ”当为“恒 ”之“ ”。帛书《黄帝书?十大经?行守》开篇就 马王堆帛书“物则有形”图初探 陈松长(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 ?82?

《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帛手册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全文 -----【道经】----- (1)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3)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 (6)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0)第十章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槫气致柔能婴儿乎 修除玄监能无疵乎 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11)第十一章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而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第十二章 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13)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 故贵为身以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己身以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 (14)第十四章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15)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 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

0600马王堆汉墓帛书杂疗方校释札记

马王堆汉墓帛书《杂疗方》校释札记 (首发) 刘钊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近年来,随着出土竹简资料井喷式地面世,学术界大有应接不暇之感。人们见猎心喜,兴奋点不断转移,急于适应不断带给人震撼的新资料。相比之下,对有关旧资料的研究则显得相对冷清。其实我们对许多旧资料的研究还远远没有达到透彻的程度,还需要不断地加以品味和咀嚼,这样才能得到更为真切的体味。 因为参与《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编纂工作的原因,作者对马王堆帛书中的部分医书又重新校读了一遍,以下就是在校读《杂疗方》过程中写成的几条札记,现在呈献于学术界以求得到指正。 一 《杂疗方》第4—6行,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肆〕1释文如下: ●内加及约:取空垒二斗,父(?)且(咀),段之,□□成汁,若美 醯二斗渍之。□□□□四去其掌。取桃毛二升,入□中挠□。取善【布】二尺,渍□中,阴乾,□□□□□五□□布。即用,用布抿(?)揗中身及前,举而去 之六。 这一释文为后来其它的研究论著所沿用,从无不同。这一段文意并不难懂,只是文中“去其掌”的“掌”字颇为费解。马继兴说:“掌:本义为手心。《说文?手部》:‘掌,手中也。’《增韵》:‘掌,手心也,谓指本也。’又引伸为动物之脚掌。如《孟子?告子上》:‘熊掌亦我所欲也。’此处所说‘去其掌’似即指此。”2按马说非是。帛书此段讲到的药都是植物类药物,并没有动物,即使“掌”可以指“本”,可植物的根可以称为“掌”却闻所未闻。其实所谓的“掌”字是个误释,这个字作如下之形:

自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肆〕释文释为“掌”后,所有相关著作皆延续其误。细审其形体,既不从“尚”,也不从“手”,其上实从“艹”作,下从“宰”,字应该释为“?”。“?”字见于《说文》,训为“羹菜”,按之文意不合。“?”在此应读为“滓”。“去其?(滓)”,即去掉药汁中的渣滓的意思。古代医书中常有“去其滓”或“去滓”的说法,如《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和《养生方》中,也皆有“去其宰(滓)”的说法,可资比较。 二 《杂疗方》第7行,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肆〕释文如下: ●欲止之,取黍米泔若流水,以洒之七。 文中“洒”写作“ ”。字从“水”从“”,不从“西”。秦汉时期的“西”字从不写成“”形,而“”正是“思”字和“细”字所从的“囟”。所以“ ”字应该释为“”。《说文》:“,水。出汝南新郪入颍,从水,囟声。”《马王堆汉简帛文字编》“洒”字下收有五个形体: 只有第一个形体从“西”,应直接释为“洒”,而其它四个形体则都应该释为“”。“”字见于《阴阳十一脉灸经》,用为“洒洒病寒”的“洒”,与帛书中的“”字用法不同。“”字在帛书中应该读为“洗”。古音“”、“洗”皆在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包括《战国策纵横家书》、《老子》甲本和乙本等,它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使前人争论不休的西汉有无隶书的问题迎刃而解,所谓西汉无隶书,西汉无分书等说法不攻自破。 《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马王堆帛书》非一人一时所书,风格各异,有的秀美婉约,字体和成熟的汉隶相近,大约属晚期作品,有的古拙老辣,字体篆意浓厚,行距较清晰,字或大或小,平正或欹斜,呈现一种洒脱自如的意趣。由此可见汉隶从篆向隶演变轨迹。 延伸阅读 河西简牍遗墨—— 河西地区的主体地貌是荒漠戈壁,南面是东西走向绵延千里的祁连山脉,北侧是腾格里大沙漠。祁连山冰川在春、

夏、秋季有季节性径流滋润着走廊地区的低地,形成了富饶美丽的绿洲。戈壁绿洲干燥少雨多风沙,相对严酷的地理条件形成了保护古代遗物的良好环境。 西汉武帝时期为解除匈奴在西北的长期威胁,出兵河西屯边、屯田,随着汉代对这一地区的经营,出现了大量的简牍文书,这些文书在河西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得到良好的保护。今天,河西地区成为了中国古代简牍最丰富的蕴藏地之一。 河西汉代简牍的最早发现者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他第二次中亚之行时(一九○六—一九○八),在敦煌西北疏勒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发现了汉代烽燧、城障遗址。后随汉代烽燧沿着疏勒河岸溯流而上,追寻至敦煌东北处,找到了由塞墙、烽燧、城障组成的汉代长城,并在汉代烽燧遗址中发掘得汉简七○五枚,其中有纪年简一六六枚,最早的是西汉武帝天汉三年(前九八),最晚的是东汉顺帝永和二年(一三七)。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五年,斯坦因进行第三次中亚探险考察,他沿着敦煌汉代边塞烽燧遗址向东,穿过安西、酒泉至金塔,并在这一段汉代烽燧线的遗址中获得汉简一○五枚。 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一年间,西北科考团在额济纳河流域居延地区发掘出土简牍一万一千余枚。 一九四四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沿着斯坦因的考察路线对

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非删改本

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 非删改本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非删改本)-----【道经】----- (1)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3)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 (6)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第十章?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 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3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8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有疵乎? 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11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 12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十问释文-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3

马王堆汉墓帛书 十问释文 ●黄帝问于天师曰:「万勿(物)何得而行?草木何得而长?日月何得而明?」天师曰:「 (尔)察天地之请(情),阴阳为正,万勿(物)失之而不 (继),得之而赢。食阴 (拟)阳,稽于神明。食阴之道,虚而五臧(藏),广而三咎,若弗能出 (朴)。食之贵静而神风,距而两 (峙),参筑而毋遂,神风乃生,五声乃对。翕(吸)毋过五,致之口,枚之心,四辅所贵,玄尊乃至。饮毋过五,口必甘昧(味),至之五臧(藏),刑(形)乃极退。 (搏)而肌肤,及夫发末,毛脉乃遂,阴水乃至,浅(溅)坡(彼)阳 (勃),坚蹇不死,饮食宾 (体),此胃(谓)复奇之方,通于神明。」天师之食神气之道。 ●黄帝问于大成曰:「民何失而 (颜)色鹿〈 〉 〈狸〉(黎),黑而苍?民何得而奏(腠)理靡曼,鲜白有光?」大成合(答)曰:「君欲练色鲜白,则察观尺污(蠖)。尺污(蠖)之食方,通于阴阳,食苍则苍,食黄则黄。唯君所食,以变五色。君必食阴以为当(常),助以柏实盛良,饮走兽泉英,可以 老复壮,曼泽有光。椄(接)阴将众, (继)以蜚虫,春 (爵)(雀)员骀(子),兴坡(彼)鸣雄,鸣雄有精,诚能服此,玉筴(策)复生。大(太)上埶(艺)遇,廱(壅)坡(彼)玉窦,盛乃从之,员骀(子)送之;若不埶遇,置之以 。诚能服此,可以起死。」大成之起死食鸟精之道。 ●黄帝问于曹熬曰:「民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曹熬答曰:「□□□□□而取其精。侍(待)坡(彼)合气,而微动其刑(形)。能动其刑(形),以致五声,乃入其精,虚者可使充盈,壮者可使久荣,老者可使长生。长生之稽,侦用玉闭,玉闭时辟,神明来积。积必见章,玉闭坚精,必使玉泉毋顷(倾),则百疾弗婴,故能长生。椄(接)阴之道,必心塞葆。刑(形)气相葆,故曰:壹至勿星(泻),耳目 (聪)明;再至勿星(泻),音气高阳(扬);三至勿星(泻),被(皮)革有光;四至勿星(泻),脊胠不 (伤);五至勿星(泻),尻脾(髀)能方(壮);六至勿星(泻),百脉通行;七至勿星(泻),冬(终)身失〈 〉央(殃);八至勿星(泻),可以寿长;九至勿星(泻),通于神明。」曹熬之椄(接)阴治神气之道。 ●黄帝问于容成曰:「民始蒲(敷)淳溜刑,何得而生?溜刑成 (体),何失而死?何曳(泄)之人也,有恶有好,有夭有寿?欲闻民气赢屈施(弛)张之故。」容成合(答)曰:「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天气月尽月盈,故能长生。地气岁有寒暑,险易相取,故地久而不腐。君必察天地之请(情),而行之以身。有征可智(知),间虽圣人,非其所能,唯道者智(知)之。天地之至精,生于无征,长于无刑(形),成于无 (体),得者寿长,失者夭死。故善治气槫(抟)精者,以无征为积,精神泉益(溢),翕(吸)甘潞(露)以为积,饮榣(瑶)泉灵尊以为经,去恶好俗,神乃溜刑。翕(吸)气之道,必致之末,精生而不厥。尚(上)下皆精,塞〈寒〉温安生?息必探(深)而久,新气易守。宿气为老,新气为寿。善治气者,使宿气夜散,新气朝最,以彻九徼(窍),而实六府。食气有禁,春辟(避)浊阳,夏辟(避)汤风,秋辟(避)霜 (雾),冬辟(避)凌阴,必去四咎,乃棎(深)息以为寿。朝息之志,亓(其)出也 (务)合于天,亓(其)入也楑(揆)坡(彼)闺 (满),如臧(藏)于渊,则陈气日尽,而新气日盈,则刑(形)有云(云)光。以精为充,故能久长。昼息之志,虖(呼)吸必微,耳目 (聪)明,阴阴 (喜)气,中不荟(溃)腐,故身无苛( )央(殃)。莫(暮)息之志,深息长除,使耳勿闻,且以安 (寝)。云云(魂)柏(魄)安刑(形),故能长生。夜半之息也,觉啎(寤)毋变侵(寝)刑(形),探(深)余(徐)去埶(势),六府皆发,以长为极。将欲寿神,必以奏(腠)理息。治气之精,出死入生,驩欣咪(美) (谷),以此充刑(形),此胃(谓)槫(抟)精。治气有经,务在积精,精盈必写(泻),精出必补。补写(泻)之时,于 为之。出入,以修美浬, 白内成,何病之有?坡(彼)生有央(殃),必亓(其)阴精 (漏)泄,百脉宛(菀)废,喜怒不时,不明大道,生气去之。俗人芒生,乃持(恃)巫医,行年桼十,刑(形)必夭狸(埋),颂事白〈自〉杀,亦 (伤)悲 (哉)。死生安在,彻士制(制)之,实下闭精,气不 (漏)泄。心制(制)死生,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字词补释三则

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字詞補釋三則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楊蒙生 由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整理的《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和《馬王堆漢墓帛書》【肆】分別于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五年正式出版。1書中披露的漢代醫古文《五十二病方》意義重大。諸方所涉,內容豐富,涵蓋文字、名物、巫蓍、民俗等諸多方面,為我們研究當時南方社會的醫療情況提供了很好的第一手材料。 經過學界數十年的研究,《五十二病方》的釋文已經基本無礙,學界對其內容也基本瞭解。但在研讀帛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釋文中的個別字詞還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如下文的這幾個例子。 一、華(花)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圖版二十二頁第152行“癃病”第三方中有藥名: 華 藥方全句為: 一、~華(花),以封隋(脽)及少【腹】。…… 諸家多將之釋作“”,而解為藥名。又或以為是殘字。2 按,此字形體基本完整。對比蛭蝕第二方、蚖第一方、囗者第三方、膏溺諸方中的“” 字形體、、、,可以確定,它們是同一個字。在帛書中,此字多與“齏”相通假,訓為粉碎。3此處的“華(花)”字前面並無定語。我們揣測,這定語很可能是承上文第二方之“乾葱”而省。“乾葱”條方為:“【一、(齏)】乾葱,鹽隋(脽)炙尻。”文例與此幾乎全同,極可參證。帛書這種承前省略的現象在古漢語中是多有其例的,此為行文簡便,不復贅舉。 1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文物出版社1979年;《馬王堆漢墓帛書》【肆】,文物出版社1985年。 2張雷:《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研究》,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徐在國教授),合肥:2010年,第227頁。 3馬繼興:《馬王堆古醫書考釋》,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第468頁。

汉代道德经马王堆汉墓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道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有(又)玄,众眇(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随),恒也。是以声(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声(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潚(渊)呵始(似)万物之宗。锉(挫)其,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声(圣)人不仁,以百省(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舆(与)?虚而不淈(屈),踵(动)而俞(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浴(谷)神【不】死,是胃(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胃(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声(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与)?故能

成其私。 ·上善治(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争),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潚(渊),予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争),故无尤。 ·(殖)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之□,□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述(遂)身芮(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修(涤)除玄蓝(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五色使人目明〈盲〉,驰骋田腊(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声(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罢(彼)耳〈取〉此。 ·龙(宠)辱若惊,贵大梡(患)若身。苛(何)胃(谓)龙(宠)辱若惊?龙(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谓)龙(宠)辱若惊。何胃(谓)贵大梡(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梡(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梡(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何〈可〉以寄天下。·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致)计(诘),故【而为一。】一者,其上不,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胃(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 乙本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本) 甲本《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皮(彼)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其致之也,胃(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胃(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胃(谓)神毋已霝(灵)【将】恐歇,胃(谓)浴(谷)毋已盈将将恐渴(竭),胃(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谓)【曰】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

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故强良(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至)坚。无有入于无间。五(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敝)。大盈若(冲),其用不(宭)。大直如诎(屈),大巧如拙,大赢如。趮(躁)胜寒,靓(静)胜炅(热)。请(清)靓(静),可以为天下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咳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兕)虎,入军不被甲兵。矢(兕)无所椯(揣)其角,虎无所昔(措)其蚤(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恃)也,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