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如何控制高胆固醇血症

最新如何控制高胆固醇血症

最新如何控制高胆固醇血症
最新如何控制高胆固醇血症

如何控制高胆固醇血

如何控制高胆固醇血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心脏内科陆国平张敏

高胆固醇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脏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发现高胆固醇血症后,首先应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

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

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肪代谢异常的表现,可分为三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患高脂血症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因此不易起人们的重视,往往是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被发现。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平时摄食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多的人群,其平均血脂水平,尤其是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高。高胆固醇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胆固醇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也与高胆固醇血症密切相关。此外,高胆固醇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引起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

遗传因素据统计,每500个人中大约有一个人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们常常过早地发生冠心病。

膳食因素爱吃肉、动物内脏和油腻食物的人,胆固醇往往容易升高。

体重调查显示,超重或肥胖的人胆固醇比较高。

体力活动不爱运动、不爱劳动的人胆固醇水平会增高。

性别和年龄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妇女在50岁以后,胆固醇水平高于男性。

饮酒过量饮酒可损害肝脏和心肌,导致高血压,并升高甘油三酯水平。

精神压力许多研究都证明,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可引起血胆固醇升高。另一方面,有些人往往吃许多高脂肪食物来对付压力,这也是血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因素。

饮食调整与改善生活方式

发现高胆固醇血症后,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对上述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药物治疗。这包括:

①限制高脂肪食品: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

②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浆中三酸甘油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摄入。

③减轻体重: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4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三酸甘油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⑤戒烟,少饮酒: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长期饮酒,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

度增高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以不饮酒为好。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原因之一与嗜烟者(每日吸烟超过20支)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有关。

⑥避免过度紧张: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含量增高。凡有这种情况,可以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对饮食治疗及体育疗法确实无效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一些降脂药。

药物治疗

通过上述治疗仍不能控制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加用药物治疗。在选择降脂药以前首先要了解病情,以确定有无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高胆固醇血症的程度,这些对于正确选用药物十分重要。有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要同时治疗原发疾病:轻度胆固醇升高的病人可用非药物治疗控制血脂,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自身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要注意选用对肝脏、肾脏毒副作用反应小的药物;不愿意服药的病人最好选用每天一次服用的药物等等。

如果是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一般首先选用他汀类药物。因为它具有疗效可靠、副作用少、用药次数少等优点。如果同时伴有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可选用潘特生治疗;如果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加用小剂量贝特类药物治疗;如果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选用不依赖LDL受体的药物丙丁酚治疗;如果血胆固醇的水平很高,可联合使用降脂药,常用的联合有:他汀类加胆酸鳌合剂、烟酸类药物加胆酸鳌合剂口服等。

..目前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俗称他汀类药物。应用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性达30%~35%,除了能显著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以外,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降低甘油三脂。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他汀类药物除血脂康(洛伐他汀)外,大多是进口产品如普拉固(普伐他汀)、舒降之(辛伐他汀)、来适可(氟伐他汀)、力必妥(阿托伐他汀)。它们的调脂作用主要通过减少胆固醇合成、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使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此外,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调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对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有良好作用,其机制与稳定斑块、减少炎症细胞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内移、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等有关.

高胆固醇血症的定义1

高胆固醇血症的定义 胆固醇是一种脂质,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尤其在细胞膜的成份和激素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高胆固醇指血液中含有过多胆固醇。胆固醇过高,患上心脏病、心脏病发作(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中风的危险性也随之而增加。 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与是否还有其它心血管疾病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下表列出了不同情况下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医院的化验单上只有一个“无上述疾病和危险因素”时的正常值,实际上不同情况的患者,胆固醇升高的诊断标

准不同。化验后应及时咨询医生,结合危险分层确定是否正常。 最应该重视胆固醇的是已经得过心肌梗死、装过支架、做过搭桥手术、或明确诊断心绞痛的病人,脑梗塞患者,糖尿病患者,他们的坏胆固醇LDL-C应控制在100mg/dL (2.6mmol/L)以下。 疾病的发展(高胆固醇血症-斑块-心血管事件) 血液中LDL-C(“坏”胆固醇)增加,一旦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使内皮有漏洞,它们就会钻到动脉的内皮下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种斑块就象潜伏在在动脉壁里的肿瘤,它的外面是一层包膜,内部就是许多聚集在一起的“坏”胆固醇。血液里的“坏”胆固醇越多,聚集在动脉壁里的就越多,斑块不断长大,使动脉逐渐狭窄甚至阻塞,影响血液和氧的输送,就会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死、脑软化等疾病。 但更可怕的是,这些斑块象“定时炸弹”一样会在没有任何先兆时爆炸。由于胆固醇是一种脂质,它在斑块里越多,就象饺子馅里有很多油汤,容易破裂。另外,“坏”胆固醇越高还会引起内皮的炎症,使斑块的外膜变薄并且很脆弱,就象一个皮薄馅里又有很多油汤的饺子,很容易破裂。一旦斑块破裂,“爆炸物”(从斑块内涌出的物质)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使动脉迅速堵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复习题

复习题(红字部分做作业) 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选择题 1.无尿是指 A.24小时尿量<l00mL B.24小时尿量<200mL C.24小时尿量<300mL D.24小时尿量<400mL E.24小时尿量<500mL 解析:每日尿量<l00mL称为无尿。答案:A 2.形成肾炎性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A.蛋白质合成障碍 B.低蛋白血症 C.高脂血症 D.循环血容量不足 E.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解析: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钠潴留,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进一步加重水肿。答案:E 3.有关肾性高血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因素使水钠潴留而引起的高血压是容量依赖性高血压 B.肾素分泌增多而引起的高血压是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C.肾性高血压绝大多数是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D.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多见于急、慢性肾炎、尿毒症早期 E.容量依赖性高血压与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常混合存在 解析: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和肾素依赖型高血压,前者的发生与水钠潴留,致血容量扩张有关,最为常见,80%以上为容量依赖型;后者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所致,仅10%

为肾素依赖型,多见于肾血管疾病和少数慢性肾衰竭晚期病人。有时两种因素同时存在。答案:C 4.蛋白尿是指每日尿蛋白持续超过 A.50mg B.100mg C.150mg D.200mg E.300mg 解析:每天尿蛋白含量持续>150mg,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蛋白尿。答案:C 5.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 A.肾性水肿 B.肾性高血压 C.蛋白尿 D.血尿 E.尿路刺激征 6.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可改善微循环、延缓肾功能减退的措施是 A.卧床休息 B.低蛋白、低磷饮食 C.利尿剂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E.抗血小板药物 E.若为肺结核咯血则应卧向患侧 7.患者男性,68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入院,其发病机制是A.急性肾炎迁延 B.免疫介导炎症 C.高血压 D.矫往失衡 E.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 解析:慢性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了,仅有少数由急性肾炎演变而来,大多数由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成。一般认为本病的起始因素为免疫介导性炎症,也有非原发性肾小球非炎症性因素参与。答案:B 8.肾病综合征的必有表现是

高胆固醇血症

浙医二院护理人员读书笔记书写记录 题目:高脂血症 内容:通常所说的高脂血症主要是指血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肪代谢异常的表现。主要分为三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和脂血症眼底改变;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早发性和进展迅速的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 血液中包括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等,均是血液中的脂质物质。胆固醇、甘油三酯都是脂肪类,就像油一样,不能溶于血液中。为了使胆固醇能够在血液中运输,不溶于水的脂质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脂蛋白而溶于血液中。血液中有几种主要的脂蛋白形式,分别叫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主要携带胆固醇,可用来合成细胞膜和固醇类激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因为低密度脂蛋白是主要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微粒,氧化的或被化学修饰的LDL-胆固醇不能被组织利用和被肝脏清除,就会沉积到动脉管壁上形成斑块,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健康人血液循环中2/3的LDL微粒被肝脏的LDL 受体清除,如长期摄入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就会抑制LDL受体的活性,而使LDL-胆固醇水平升高。大量的动物和人类试验研究资料均显示LDL-胆固醇升高可引起冠心病的发生,降低LDL-胆固醇可降低冠心病的危险。血中总胆固醇的水平一般可反应LDL-胆固醇的水平。临床试验结果总胆固醇每减少1%,可减少2~3%的冠心病的事件。 高密度脂蛋白 主要由小肠和肝分泌,含有较少的胆固醇。刚分泌出的高密度脂蛋白前体摄取更新的细胞膜上的未酯化的胆固醇,将胆固醇酯化而成为成熟的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可将周围组织的胆固醇转送到肝脏而排除,从而使胆固醇不能沉积到动脉管壁上形成斑块,起到了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因此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好胆固醇",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则预示身体清除胆固醇的能

药理学各种首选药总结精修订

药理学各种首选药总结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药理学各种首选药总结 1、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安定(地西泮)和劳拉西泮。 2、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是苯妥英钠。 3、癫痫小发作的首选药是乙琥胺和硝西泮。 4、 4、精神运动性发作首选药是卡马西平。 5、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为首选药。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维拉帕米。 7、轻、中度原发性或肾型高血压的首选药物是卡托普利。 8、利尿药和β受体阻滞剂是抗高血压的一线药。 9、高胆固醇血症首选考来烯胺(消胆胺)。 10、水肿的首选利尿药是氢氯噻嗪。

11、青霉素:G+感染首选。首选于扁桃体炎、蜂窝组织炎、大叶性肺炎、脓胸等;首选于白喉、破伤风、炭疽病、气性坏疽;首选于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放线菌病;首选于心内膜炎。 12、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首选药为三代头孢(对军团菌无效)。 13、红霉素首选用于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婴儿肺炎、结肠炎、肠炎、败血症。本品是治疗军团菌的最有效的首选药。 14、庆大霉素首选于G—杆菌如变形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属等引起的感染。 15、四环素类:螺旋体感染:治疗博氏疏螺旋体所致慢性游走性红斑,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回归热,为最有效的药物。 细菌性感染:治疗肉芽肿鞘杆菌引起的腹股沟肉芽肿,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布鲁菌引起的布鲁菌病,均为首选药物。用于立克次体病、衣原体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的临床治疗。一般临床首选多西环素。

衣原体感染:对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鹦鹉热,对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对沙眼衣原体引起的非特异性尿道炎、子宫颈炎、性病淋巴肉芽肿、沙眼等,口服或局部应用均有疗效。多西环素为首选。 四环素对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为首选药物。 立克次体感染:对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再燃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和恙虫病等,四环素类可作首选 16、氯霉素(左旋体)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注意已经被下喹诺酮类药物取代。 17、 17、急性、慢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的治疗以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可替代氯霉素作为治疗伤寒首选药物。 18、磺胺嘧啶首选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9、异烟肼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 20、两性霉素B治疗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为首选。

全科医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分类模拟7含答案

全科医学主治医师专业知识分类模拟7 A1/A2型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高脂血症 A.胆固醇增高 B.甘油三酯增高 C.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D.低密度脂蛋白增高 E.高密度脂蛋白增高 答案:E [解答] 本题考点:高脂血症的分类,高脂血症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胆固醇血症以及混合型高脂血症。 2. 下列哪类药物对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舒张功能无效 A.硝酸酯类 B.ACEI类 C.钙拮抗剂类 D.β受体阻滞剂类 E.醛固酮拮抗剂类 答案:A [解答] 本题考点: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治疗硝酸酯类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是直接松弛平滑肌,尤其是血管平滑肌,对小静脉血管的舒张作用较小动脉更为持久。对心肌无明显直接作用。由于容量血管舒张,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都减少,使血压降低(收缩压更明显)。 3.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下列哪项不正确

A.抑制心肌细胞钠钾ATP酶活性 B.促进钠钙交换 C.降低SNS和RAS的活性 D.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水平 E.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和正性松弛作用 答案:E [解答] 本题考点: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洋地黄可以抑制心肌细胞钠钾ATP酶的活性,从而使细胞内钠浓度升高,进一步促进钠钙交换,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洋地黄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活性。但是,它不具有正性松弛作用。 4. 对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总死亡率作用较为肯定的药物是 A.利尿剂类 B.硝酸酯类 C.α受体兴奋剂类 D.钙离子拮抗剂类 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 答案:E [解答] 本题考点:心力衰竭的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死亡率的作用优于单纯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宜首选。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并有扩张小动脉和静脉的作用,逆转左室肥厚。 5. 左心功能不全、肺淤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咳嗽、咳痰,痰为浆液性,白色泡沫状 B.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即可缓解 C.肺微小动脉压升高,血浆外渗,痰内带血丝 D.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匹伐他汀的降糖效果及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

匹伐他汀的降糖效果及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6-06-24T17:03:41.3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作者:于旭萍[导读] 匹伐他汀对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应给予鼓励并大范围推广,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通过对106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结合其具体的治疗情况和康复情况的对比,总结出更完善的治疗这种疾病的具体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06例进行临床研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临床疗效,提出相应建议。结果:通过对这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使用匹伐他汀治疗的方法能够得到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匹伐他汀对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应给予鼓励并大范围推广,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关键词】匹伐他汀;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治疗疗效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摆脱了吃饱和穿暖这样的基本问题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这一点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了,吃健康的食物,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等等。同样,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医学界也在不断地寻找着更有效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希望能够用更加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下文主要匹伐他汀的降糖效果及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这种疾病的疗效,通过临床疗效分析得出具体的结果。接下来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前大量资料研究表明,血浆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关系,与其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显著的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和三酰甘油浓度的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我院选取53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给予新型降脂药物匹伐他汀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我们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106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6.5岁;病程1-4年,平均2.5年。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1-5年,平均3.2年。所有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2型糖尿病,排除孕妇和心、脑、肝、肾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及匹伐他汀药物过敏史患者。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检测仪器和方法:采用济南汉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HF240-3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糖、血脂,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和血脂。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降糖药和控制饮食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10mg/次,1次/晚口服;观察组给予口服匹伐他汀药物治疗,2mg/次,1次/晚口服。治疗6周后比较分析两种药物对血糖的效应及其治疗疗效。 1、3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比较,显效:TC及TG下降分别大于20%、30%,HDL-C升高大于0.26mmol/L;有效:TC和TG下降分别在10%-20%、20%-40%,HDL-C升高在 0.104-0.26mmol/L;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我们采用标准的统计学处理方式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将每项结果的百分比均标记出来,给读者更直观的数据。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 FBS和HbA1c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FBS、PBG、HbA1c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BS和HbA1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PBG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和LDL-C分别降低了10.41%、17.92%和12.98%,对照组TC、TG和LDL-C分别降低了9.94%、15.94%和13.4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HDL-C升高达9.12%,对照组HDL-C升高为6.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表现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而致使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常引起各种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而高血脂又是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在使用降血糖药物及饮食指导治疗的同时,调整脂类代谢紊乱尤为重要,临床最常用的治疗药物是他汀类药物。匹伐他汀药物还能够抑制Rho家族G蛋白使内皮细胞血栓蛋白表达受到诱导,从而使血栓形成得到抑制,并且该药对血小板组织因子、凝血因子Ⅲ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表达均有降低作用,使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的表达增加,从而达到了促进纤溶蛋白的溶解和血栓形成得到降低,因此,该药的使用对防治心血管冠脉事件的发生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不但能够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而且在降低FBS和HbA1c方面均优于阿托伐他汀,安全有效,是目前最理想的一种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何莎. 匹伐他汀对血糖的效应及其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效果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05). [2] 王晶晶,张冬梅,胡志,汪琦,张冰,陈若陵. 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05). [3] 巩雪俐,马琦,李扬,文娟. 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44例临床评价[J]. 中国药业. 2015(22).

药理学的名词解释

药理学(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药物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成为不良反应。 2、血浆半衰期: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3、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的作用,对其它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发生作用。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可产生明显效应。如吗啡兴奋阿片受体引起镇痛和欣快作用。 5、拮抗剂: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它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的结合,如阿托品。 6、部分激动剂:此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物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8、安全范围:指半数有效量(ED50)与半数致死量(LD50)之间的距离。此值越大药物越安全。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经肝门 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 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 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为 首关消除或首关效应或第一卡关 效应。 11、肝肠循环: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 结合型药物在小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 的过程。 12、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 规律性变化,称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显现治疗效果且未出现中 毒反应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能增强药酶的活性, 加速其他药物代谢的药物,如苯巴比妥 等。 15、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 称最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16、耐药性:指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 病原体或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的耐 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反复应用某些药物 后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 则产生一些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仅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 繁殖但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指首次给予哌唑嗪治疗 某些高血压患者时,可出现直立性低血 压、心悸、昏厥等现象。若将首次剂量 减至,并在临睡前服用,便可避免发生。 20、稳态浓度:恒速、恒量给药时,约 经5个半衰期,此时给药速度与消 除速度相等,即达到了稳态血药浓 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突然停药所致原发病复发或加重的现 象,称为反跳现象。 22、半数有效量(ED50)— 23、二重感染:在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过 程中,因长期大量用药,使体内敏 感细菌被抑制,而不敏感细菌得以 繁殖,引起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 染。 2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仅能 作用某一菌种或某一菌属的药物 称为窄谱抗菌药,抗菌范围广泛, 对多种病原体均有抑制作用的药 物称为广谱抗菌药。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 原微生物的能力。临床上常用最低 抑菌浓度或最低杀菌浓度表示。 27、钙拮抗剂:又称钙通道阻滞药。是 指选择性地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钙 通道,抑制钙离子从细胞外液经电 压依赖性钙通道进入细胞内的药 物。

药理学首选药总结

药理学首选药总结 1重症肌无力新斯的明 2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3心源性休克多巴胺 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左心肥厚卡托普利 5有机磷中毒消除N样作用氯解磷定 6高血压合并溃疡病可乐定 7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硝酸甘油 8变异型心绞痛钙通道阻滞药 9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10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苯妥英钠 11窦性心动过速普萘洛尔 12严重而顽固的心律失常胺碘酮 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 14伴有房颤或心室率快的心功能不全强心苷 15房颤、房扑强心苷 16降低颅内压、急性青光眼甘露醇 17卓艾综合症奥美拉唑 18子痫引起的惊厥硫酸镁 19焦虑地西泮(安定) 20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静注) 21癫痫苯妥英钠 22帕金森左旋多巴 23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司匹林 24痛风秋水仙碱 25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发性皮肌炎糖皮质激素 26低血容量休克中分子右旋糖酐 27重症甲亢、甲亢危象丙硫氧嘧啶(PTU) 28伴有肥胖的二型糖尿病二甲双胍 29敏感菌感染青霉素G 30军团菌病、弯曲杆菌肠炎、弯曲杆菌败血症、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和结膜炎、红癣、痤疮、白喉带菌者红霉素 31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及关节感染林可霉素类 3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青霉素肠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类 33鼠疫、兔热病链霉素 34绿脓杆菌感染阿卡米星 35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Q热、羔虫病)、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衣原体感染(鹦鹉热、沙眼和性病淋巴肉芽肿),布鲁斯菌病和霍乱弧菌感染四环素类 36敏感菌株所致的伤寒、副伤寒氯霉素类 37厌氧菌、阴道滴虫和阿米巴原虫感染硝基咪唑类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AHA 科学声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管理(2015 版) 2016-01-20 16:00 来源:丁香园作者:陈晓英字体大小-|+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了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科学声明,全文发表在Circulation 杂志上。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指由于遗传基因异常所致的血脂代谢紊乱,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原因。FH 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可引起早期死亡。最早发现的基因缺陷是LDL 受体调节紊乱、功能受损。FH 家族史中未治疗成年人LDL 水平>190 mg/dL,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160 mg/dL。杂合子FH 在青年中期可发生缺血性心脏病,而纯合子FH 一般在童年或者青年早期发生缺血性心脏病。 在该类患者中可通过提高LDL 受体功能从而降低LDL-C 水平,且能成功预防缺血性心脏病。他汀和PCSK9 调节LDL 受体循环的药物均能起到这种效果。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直以来都未能得到充分的诊断且未得到有效治疗,很多患者在早期仅仅接受调脂治疗,而忽略了其本身存在的基因问题。早期诊断杂合子FH 和纯合子FH 并进行降LDL-C 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缺血性心脏的发生,但目前并无有效的检查方法来协助诊断,只能通过基因检测、家族史、LDL-C 水平来协助诊断。 病理改变 FH 最早是在125 年前发现的,那时候人们把他定义为皮肤病,因为其常常表现为黄瘤、黄斑瘤。但是在该类患者发现其伴随着早发的血管粥样硬化,Wilkinson 提出了遗传学说。并随后被Khachadurian 证实了,并且发现是LDL 受体基因突变,导致LDL 水平明显升高。血脂中有75% 是LDL,并且70% 是通过血浆LDL 受体清除的。PCSK9 是肝脏内介导溶酶体分解的多肽,可减少LDL 受体循环回细胞表面和进一步分解。LDL 受体基因突变可分为两类:LDL 受体缺失和LDL 受体缺陷性突变。而其他基因的突变引起LDL 受体功能缺陷也可引起FH。 除此之外,研究也发现APOB 基因缺陷、PCSK9 基因缺血均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尽管其严重程度较轻。PCSK9 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使得LDL 受体水平下降,从而导致LDL-C 水平的升高。FH 并不会影响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但是后两者常常会受到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临床表现 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在临床上,如果儿童和青少年的LDL-C 水平> 190 mg/d L 一般都会考虑该病,但是有时候在LDL-C 水平在140 mg/dl 的儿童中也有确诊该病例的情况。且尸解中发现高LDL-C 水平可明显加剧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在8~10 岁的FH 患者中发现患者的颈动脉内中层厚度明显厚于正常人。 成年患者常常可表现为肌腱黄斑和角膜弓,且常常在20 余岁左右发生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年轻患者的FH 相关死亡风险明显高于老年FH 患者。 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载脂蛋白水平同样加剧FH 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发生率。载脂蛋白(a)>50 mg/dL 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FH 患者发生心脏病年龄不一,研究发现FH 患者如果没有其他并存的血管危险因素存在,其发生CAD 的风险相对较低。 静息性心肌缺血是CAD 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目前对于无临床症状的杂合子FH 患者进行心肌缺血检测仍存在争议。在该类患者中进行运动负荷检测,发现约20% FH 患者为阳性。杂合子FH 可加速CAD 的发生,似乎有必要对该类患者进行运动负荷检测并评估其运动负

2013+EAS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治共识简介

2013 EAS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治 共识简介 李为民,刘怡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哈尔滨 150001) 通讯作者:李为民 E-mail :liweimin_20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2793090.html,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FH )是以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升高、外周组织黄色瘤、动脉粥样硬化及早发冠心病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但是,目前该病相应的诊断、管理指南不足,世界范围内缺乏对该病的规范管理。为精确评估FH 诊断及患病率,同时为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方案,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EAS )首次发表了FH 诊治共识[1]。1 FH 诊断率及治疗率低 作为国际公认的全球性疾病,FH 引起的公众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在西方国家,普通人群杂合子FH 患病率大约为1/500,纯合子FH 约为1/100万,在法国、加拿大、黎巴嫩和芬兰这些国家,由于奠基者效应,其发病率更高[2]。按照1/500~1/200的患病率计算,全球FH 患者总数达1400万~3400万。但是,其诊断率及治疗控制率却严重不足[3,4]。共识统计了包括台湾及香港在内的22个国家和地区(未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人群,发现大多数国家中FH 诊断率不足1%。 迄今,并无大规模调查数据报告FH 患者冠心病患病率及接受治疗率。根据哥本哈根普通人群调查研究显示[5],确定或可能的FH 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约为33%;这些患者中仅48%的人群接受了他汀类药物治疗。 因此,FH 诊断率低,易被漏诊,接受治疗者少,增加了冠心病患病风险。2 FH 风险评估 2013 EAS 共识强调,由于FH 患者长期暴露于高胆固醇,因此不能使用欧洲SCORE 评分量表或Framinhgam 风险评估量表评价其风险。尽管FH 患者主要以LDL-C 升高为主要矛盾,但不能单纯应用LDL-C 升高程度评价其患冠心病风险,应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包括饮食、运动、吸烟史、性别、开始治疗的年龄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 共识强调了“累积LDL-C 负担” (cumulative LDL cholesterol burden )这一概念。对非FH 成人,55岁时累积LDL-C 负担为160 mmol ,该胆固醇含量已足够使健康人发展为冠心病。未接受治疗的杂合子FH 患者35岁时即可达到该累积LDL-C 负担。若从18岁开始接受治疗,则达到累积LDL-C 负担的年龄可推迟至48岁,若从10岁开始接受治疗,则可推迟至53岁,几乎接近正常成人。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十分必要。 男性较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提前。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及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均是FH 危险因素。另外,脂蛋白a[LP(a)]在临床确诊FH 病例中多异常增高。因此,目前常将LP(a)作为FH 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之一[6]。3 筛查与确诊 3.1 FH 筛查 由于FH 高冠心病患病风险及猝死率,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共识指出,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儿童、成人和其家庭组成员应进行FH 筛查: (1)成人血胆固醇≥8 mmol/L (≥310 mg/dl ) ,

血脂康胶囊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分析

血脂康胶囊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2-15T09:53:42.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张秀芳[导读] 恶化:TC↑≥10%或TG↑≥10%或HDL-C↓≥40mg/L或(TC-HDL-C)/HDL-C↑≥10%。张秀芳(内蒙古呼伦贝尔鄂伦春旗(大杨树)中蒙医院 165456)【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096-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他汀血脂康胶囊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方法将76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脂康组36例.辛伐他汀组40例),降脂治疗8周,分析血脂水平及副反应。结果降脂疗效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血脂康组对酶学的影响明显低于辛伐他汀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血脂康胶囊在降脂治疗中有较好疗效及良好的耐受性,尤其对于肝脏功能异常的患者意义重大。 【关键词】血脂康辛伐他汀高胆固醇血症药物副反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代谢综合征人群比例日益增高,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尤甚,严重影响着从儿童[1]至老年的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高胆固醇血症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子,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分比例要比两者各自水平更具有重要的预报作用,合理的膳食结构在冠心病预防中多达不到理想水平,药物降脂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他汀类药物疗效最为可靠,但合成他汀药物副反应相对比较明显,发生后要及时停用,影响降脂治疗进程,天然他汀血脂康胶囊因副反应较低,基本不影响降脂进程而受重视。 血脂康主要成分为红曲,资料表明[2-3]:血脂康含有大量onacolinK,为他汀类物质洛伐他汀(Lovastain),也是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随着合成他汀类新药的不断研发,相对性副反应逐渐减少,但成本也相应增加,患者支付费用加大,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降脂治疗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王大果等对血脂康与普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成本—效果分析提示:血脂康胶囊相比洛伐他汀疗效相同成本降低,使患者支付的费用合理,更能使降脂治疗落实和推广[4]。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我院门诊及住院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入选者条件:(1)无糖尿病及肝、肾、甲状腺疾病、药物所致继发性高脂血症和家族性高脂血症;(2)半年内未患急性心肌梗死,无脑血管意外,无重大手术和创伤;(3)停用其他降脂药物,经饮食宣教2~4周后测定血脂,血清胆固醇(TC)≥5.95mmol/L。符合条件者共76例,76例分为A、B两组:A组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5.6±8.7)岁;B 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6.5±9.1)。两组间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A组服用血脂康胶囊,药品由北大维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批号(95)卫药准字2-94号],每粒胶囊剂量0.3g。A组每人每日服用血脂康胶囊8粒,早、晚各服4粒;B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服用药物期间保持与服用药物前相似饮食习惯,不加用干扰糖、脂代谢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服药前及服药8周末,详细询问病史,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测心率、血压,采空腹静脉血测血脂(血脂测定采用lympus 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包括TC、TG、HDL-C、LDL-C。治疗前后分别测血糖、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并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1.4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1988年卫生部调整血脂药物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TC↓≥20%或TG↓≥40%或HDL-C↑≥100mg/L(0.26mmol/L)或(TC-HDL-C)/HDL-C↓≥20%。有效:TC↓≥10%<20%或TG↓≥20%、<40%或HDL-C↑≥40mg/L(0.104mmol/L)、<100mg/L(0.26mmol/L)或(TC-HDL-C)/HDL-C↓≥10%、<20%。无效:实验室检查达不到有效标准者。恶化:TC↑≥10%或TG↑≥10%或HDL-C↓≥40mg/L或(TC-HDL-C)/HDL-C↑≥10%。 1.5 统计学处理血脂水平分析用t检验,疗效分析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指标变化两组治疗8周后TC、TG、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HDL-C有明显上升(p均<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3 调脂总体疗效两组间总有效率均较高,但两组间调脂总有效率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4 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副反应率有明显差异(p<0.01),见表3。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值比较(χ±S)

主要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区别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抑制人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浓度的作用。一般的他汀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除纯合子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在他汀类药物中唯有辛伐他汀对于纯合子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有一定的疗效)。短期内服用他汀类药物较为安全,长期服用此药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所以长期服用此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其血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及肌酸激酶等项目。本类药不宜与烟酸、贝特类、环胞霉素合用,以免引起严重的肌肉及肝、肾功能损害。 他汀分为天然他汀(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他汀(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匹伐他汀)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天然他汀是从生物中提取得到的,如美伐他汀可以从橘青霉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因而也叫做生物他汀。相应的,完全人工合成的他汀则被称为化学他汀。 目前,主要认为,化学他汀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服用以后,需要肝脏分泌羧基脂酶对其激活以后,才能抑制肝脏合成脂类物质。酶解过程会产生化学性肝损伤;而天然他汀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不需要酶解,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发生作用。其降脂作用比化学他汀强,也不存在个提差异。 辛伐他汀,与其余他汀类药不同的是,它对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辛伐他汀适用于治疗伴有冠心病的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值得注意的是辛伐他汀不能与四氢萘酚类钙通道阻滞剂米贝地尔合用。用法:成人的初始用药剂量是每次口服10毫克,每日服1次,晚睡前服用。以后可根据病人的病情调整用药剂量,但最大的用药剂量不可超过每日80毫克。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也可服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每日40毫克,饭后顿服。如果病人的胆固醇仍无下降的趋势,可每天将80毫克的辛伐他汀分3次服用,即早饭后、午饭后,各服20毫克,晚饭后服40毫克。 阿托伐他汀,此药是一种新合成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其副作用较小。阿托伐他汀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在与别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并且,阿托伐他汀的降脂作用较强。用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即能明显地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用法:每天晚饭后口服一次。成人从每天10毫克的剂量开始服用。之后,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成人每日用药的最大剂量不可超过80毫克。 匹伐他汀,初始剂量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同阿托伐他汀相同,并且其药物相互之间的作用发生较少等特点有潜力成为治疗脂质异常症的标准药物。通常成人每次1~2mg匹伐他汀,每天1次,饭后口服。根据年龄、病情可以酌情增减药量,低密度脂蛋白值下降不明显时,可以考虑增加药量,每天的最大用药量为4mg。匹伐他汀与其他他汀药物比有其独到之处,由于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而被称为“超级他汀”,因除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外,同时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与降低甘油三酯的能力强于其他的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由于对血糖水平无影响,对伴糖尿病、代谢综合症的高脂血症患者更为适合。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若伐他汀这两种药物在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方面的临床效果,并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方法:病例选择的是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接受诊断、治疗的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从中随机择取80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为1组和2组。1组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2组则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1组和2组用药6周之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三酰甘油(TG)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1组和2组患者的TC、LDL以及TG之间的数值均存在差异,有可比性(P>0.05);用药6周之后,我们观察发现1组TC、LDL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2组(P<0.05),在TG方面的变化幅度则与2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方面,瑞舒伐他汀药物的临床效果更显著于阿托伐他汀药物,用药时我们可以将瑞舒伐他汀作为首选药物。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高胆固醇血症 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们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现在,心血管疾病的种类越老越多,发生率也是呈现走高趋势[1]。本文所要研究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胆固醇血症又名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临床表现为脂蛋白代谢出现紊乱或者血脂紊乱,能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时可导致卒中和冠心病。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是造成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原因,如果长时间摄入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比如蛋黄、动物内脏或者肉类,这些人群的发病率要高于不常食用上述食物的人[2]。为了找到高效的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我们特选取了80例患者,分别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这两类药物在治疗该病上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这段时期内接受诊断和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从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1组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2组则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均为40例。1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为(72±3.1)岁,2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69± 2.9)岁。两组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所选病例需满足以下标准:(1)空腹状态下LDL在(3.64—6.5)mmoL/L,TG<4.5mmoL/L。(2)没有活动性肝病。(3)肝转氨酶<正常值上限的1.5倍。(4)血常规、尿常规等数值均在合理范围内。(5)药物过敏者已排除[3]。 1.3 用药方法1组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该药由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研制,规格为每片10mg,生产批号是050501,每日服用一次,用药时间为每天晚上8点。治疗时间是6周。2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该药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批号为55837016,每片10mg 用药时间和连续治疗时间均与1组一致。6周之后检查两组患者的TC、LDL和TG水平[4]。 1.4 观察项目收集患者入院时的TC、LDL和TG数值,并与治疗后6周的TC、LDL 和TG进行对比,对比两组下降幅度,并作为疗效观察标准[5]。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s±x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治疗前1组和2组患者的TC、LDL以及TG之间的数值均存在差异,有可比性(P>0.05);用药6周之后,我们观察发现1组TC、LDL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2组(P<0.05),在TG方面的变化幅度则与2组差异不大(P>0.05)。且两组患者没有出现一例不良反应,说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比较安全。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变化比较

高胆固醇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正常人的血总胆固醇应低于5.2mmol/L,如超过5.7mmol/L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总之,大多数患者的发病是遗传基因缺陷或者这种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因而称为“原发性高脂固醇血症”。少数患者的发病是其他疾病,发病是在原有的疾病基础上产生,故称为继发性胆固醇血症。它们相同的是都常有血中的低t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是促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治是预防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引起血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一)遗传因素 有的发病与家族遗传有关,其家人中多有血胆固醇升高者,而且有的很年轻即发生了冠心病。 (二)膳食因素 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是升高血胆固醇的主要原因,而饱和脂肪酸和胆 固醇都主要来源于动物食品。 (三)体重 超重或肥胖均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减少体重可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同时也可减少甘油三酯的浓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四)体力活动 经常的体力活动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的水平。(五)年龄和性别 血总胆固醇的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妇女在绝经前,总胆固醇的水平通常低于同年龄的男性,绝经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降低。妇女在50岁以后,总胆固醇水平高于男性。 (六)酒 过度饮酒可损害肝脏和心肌,导致高血压,并升高甘油三酯的水平。由于以上原因,饮酒不被推荐为预防心脏病的措施。 (七)精神压力 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可引起血胆固醇的升高。 治疗方法: 1行为宜:减轻体重: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三酸甘油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2行为忌:避免过度紧张 3饮食宜: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 4饮食忌: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浆中三酸甘油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摄入。豆浆︰与豆腐一样,含有丰富的黄豆蛋白,能降低坏胆固醇。

高脂血症药物治疗原则与合理用药

1、联合用药发生肌病机制错误的是(C ) A、改变细胞膜脂质组成,影响胞膜的通透性和稳定性 B、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和下游甲羟戊酸通路 C、降低肌细胞内钙浓度,使氯通道失活 D、干扰肝酶代谢 2、联合用药发生肌毒性描述错误的是(D ) A、主要表现为横纹肌溶解 B、特点是广泛的肌肉疼痛 C、茶色尿 D、CPK和肌红蛋白降低 3、联合用药产生的其他毒性描述错误的是(B ) A、吉非贝齐和洛伐他汀联合会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 B、吉非贝齐和氟伐他汀联合会产生冠状动脉病或糖尿病 C、吉非贝齐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会产生胰腺炎、糖尿病 D、吉非贝齐和辛伐他汀联合会产生动脉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 4、高脂血症药物治疗描述正确的是(C ) A、高胆固醇血症首选贝丁酸类降脂药 B、高三酰甘油血症首选他汀类降脂药 C、高胆固醇血症首选他汀类降脂药 D、三酰甘油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首选胆酸螯合剂 5、多角膜弓描述错误的是(C ) A、是高脂血症的特征之一 B、又称老年环 C、多见于50岁以上 D、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多见 6、各脂类血浆水平临床意义描述正确的是(B ) A、HDL治疗低限目标<3.64mmol/L B、TC需药物治疗水平>5.72mmol/L C、TG理论水平<5.17mmol/L D、LDL治疗低限目标<1.04mmol/L 7、高脂血症特征不包括(B ) A、血脂测定高于同性别正常值 B、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同性别正常值 C、多伴有脂肪肝或肥胖 D、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 8、对于联合用药描述错误的是(C ) A、联合用药可使各药剂量减少,降脂幅度增大 B、单一用药降脂疗效不理想者,提倡2~3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品并用 C、胆酸螯合剂+烟酸适用于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D、他汀类药+非诺贝特适用于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 9、各脂类血浆水平临床意义描述错误的是(C) A、胆固醇理论上<5.17mmol/L B、甘油三酯治疗低限目标<2.26mmol/L C、低密度脂蛋白理论上<1.04mmol/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