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973课题标书 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

973课题标书 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

973课题标书 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
973课题标书 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

项目名称: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

室气候变化

首席科学家:

起止年限:

依托部门:

一、研究内容

二、预期目标

三、研究方案

四、年度计划

973标书_基于生物信息的药靶高通量筛选及功能研究

项目摘要 项目名称:基于生物信息的药靶高通量筛选及功能研究 主要建议人姓名: 院士 院士 教授 教授 研究员 建议首席科学家姓名、年龄、单位: 40岁 37岁 经费预算金额:2800万元 摘要正文: 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重大威胁,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药物将是疾病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但由于历史、经济及观念等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药学相关基础研究,特别是创新药物的的基础研究和开发领域比较落后,导致医药产业基础较差,药品来源长期依赖于仿制和进口,每年进口药品达40亿美元以上。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限制,药品仿制不可能再成为我国医药产业的中长期目标;另一方面,由于成员国之间的低关税,国外药品将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这不仅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用药和健康问题,同时也将威胁我国医药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我国医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因而,建立和发展我国自主的创新药物基础研究和开发体系成为当务之急,缺乏疾病特异性药靶是当前新药研究和开发的瓶颈。同时,对现有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机理认识的局限性是造成药物毒副作用的主要原因。因此,药靶的研究是新药研究和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当前比较成熟的药靶仅500个左右,远不能满足新药研究和开发的需求。估计人类基因中应该有3000-5000个可以作为药物的靶标。由此看来,药物靶标的研究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充分利用有效的靶标发现和功能验证技术,从现有大量的基因组学等信息资源中寻找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关键靶分子并分析其多态性对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影响,为新药研究和开发提供靶标,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是完全可能的。药靶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社会

973计划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结题验收材料(一) 项目结题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太阳剧烈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 项目编号:G2000078400 起止年限:2000年— 2005年 项目负责人:汪景琇研究员 联系地址:北京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邮编10001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主要承担单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南京大学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技大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 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二〇〇五年十月

1、项目结题基本信息 表一973计划项目结题基本信息表项目编号:TG2000078400

2、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项目着重研究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生存的日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太阳剧烈活动的成因,及在剧烈活动中爆发式增长的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磁通量和磁化等离子体抛射对太阳风和行星际介质、磁层、电离层和高层大气的作用,从而形成空间灾害天气的物理过程,建立和发展空间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 这是当代空间科学中最困难、最富挑战性和最能造福人类的多学科交叉的重大科学难题。它适应面向21世纪的中国空间技术、空间探测乃至空间产业的重大需求,并将对宇宙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带电物质与磁场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做出原创性的贡献。 这一项目是天文学、空间和地球科学相结合的基础研究项目。它以奠定我国日地空间灾害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为国家目标,适应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聚焦于太阳的剧烈活动及其驱动的日地空间灾害天气的机理,力图在新的学科生长点取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按照计划任务书的构想,在这一研究中揭示的太阳变化和空间灾害天气的因果联系,形成的新的概念和理论,不但将为发展我国空间天气预报准备必要

绿色物联网:需求、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综述 从物联网的概念提出至今,政产学研用各界大力投入物联网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中。当前,物联网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技术设计和行业应用方面,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必然受到能源和成本问题的制约,绿色节能也是目前关注较少的一个领域。为从根本上理清物联网目前存在的能耗问题,为建设高能效的绿色物联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对绿色物联网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物联网的发展需求,结合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对当前绿色物联网各层的能耗构成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了产业界和学术界在绿色物联网方面的推动工作;同时以物联网的层次关系为出发点,对绿色物联网各层的绿色节能和能效优先设计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梳理,然后结合物联网层次关系给出了当前研究界对绿色物联网研究的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最后对绿色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物联网;绿色通信;能耗;能效 绿色物联网:需求、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张 兴,黄 宇,王文博 (北京邮电大学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实验室(WSPN )北京100876) 摘要 1前言 物联网近年得到政产学研用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美 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 预测[1],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自1999年美国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以来,物联网的研究已经经过了十几个年头。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中国科学研究院嘉兴无线传感网络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时,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我国的传感信息中心,称为“感知中国”。在关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注意到,整个物联网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绿色物联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避免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行业误区,适应“绿色通信”的发展趋势,减小 通信行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大力发展物联网的同时,提前做好绿色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我国物联网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绿色物联网,一般指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的新一代物联网设计理念,通过对网络设备进行改造、优化并引入新技术,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2物联网的绿色发展需求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 从目前情况来看,通信行业已经成为耗电大户,排在全国各行业的第12位[2]。巨额的用电成本不仅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也意味着碳排放量的大幅度升高。 物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形态,除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之外,还包括无线/有线接入网、IP 核心网以及大型计算处理管理平台,几乎包含ICT 产业的各个领域,庞大的 *国家“97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No.2012CB316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001117,No.U1035001)96

973标书 黄芪对腹膜透析效能及腹膜间皮细胞与腹腔免

登记序号:计划类别: 分类代码:项目编号: 科技项目计划设计任务书 项目名称:黄芪对腹膜透析效能及腹膜间皮细胞与腹腔免疫功能的影响 承担单位: 单位地址:邮编: 项目负责人:电话: 职务职称: 主管部门:南京市卫生局 填报日期:2002年04月26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二OO一年制

一、立项依据: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理论实践依据: 随着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透析理论的日趋完善,尤其是1976年Popovich提出的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方法带来了腹膜透析的空前繁荣。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功能不全(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正以每年7.5%的比例迅速增长,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000的患者在接受腹膜透析治疗。腹膜透析因其相对于血液透析更高的生活质量、显著的残余肾功能保护、优于或等于血液透析的生存率以及较少的资金花费,故有作者提出,腹膜透析应该是肾脏替代疗法的首选[1,2]。 然而,随着腹膜透析患者寿命的延长,腹膜透析的远期并发症腹膜功能衰竭已成为ESRD患者透析技术性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3],并成为制约腹膜透析发展的“瓶颈”。资料显示约1/3的腹膜透析患者6年后因腹膜功能衰竭而退出透析治疗。腹膜功能衰竭与长期腹膜透析后腹膜结构和功能破坏进而导致腹膜超滤失败以及溶质转运功能障碍密切相关[4]。腹膜透析液的生物不相容性是导致腹膜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腹膜间皮细胞作为腹膜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人腹膜间皮细胞标准培养方法和腹膜透析动物模型的确立,腹膜功能衰竭的机理得以初步阐明。腹膜间皮细胞在长期非生理性透析液刺激下,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mRNA过度表达,TGF-β作为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合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和腹膜纤维化[5],最终导致腹膜超滤失败和溶质转运功能障碍。同时TGF-β也是调节细胞凋亡的重要细胞因子,组织病理学证实腹膜功能衰竭的重要特征表现为腹膜间皮细胞的丧失,过多的TGF-β表达将增加间皮细胞的凋亡,导致间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研究表明完整的间皮细胞层可以显著延缓腹膜纤维化的进程。其次,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腹膜感染也是导致腹膜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反复的炎症刺激使腹膜局部高水平TGF-β持续存在致使腹膜发生纤维化和硬化[6]。目前公认长期腹膜透析时腹腔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是导致腹膜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被认为是腹腔细胞免疫功能最重要组成部分和腹膜抵抗细菌感染第一道屏障的巨噬细胞功能的明显抑制。研究表明,腹膜在长期非生理性透析液的刺激下,巨噬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当腹膜发生感染时透析患者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指标包括吞噬指数、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如果改用更符合生理条件的透析液则可以使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得到明显增强,从而增强腹膜对感染的抵抗能力,减少腹膜炎的发生[7]。最近,腹膜血管在腹膜功能衰竭中的作用也得到重视,充足的血流除了能有效增强腹膜的抵抗力减少腹膜炎的发生外[8],也是维持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功能的重要因素。腹膜血管血流量减少时腹膜溶质转运和腹膜超滤率均显著下降[9],研究显示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血管内皮细胞依赖的血管舒张因子显著减少,从而影响腹膜透析的效能,而如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扩血管物质硝普纳则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

物联网感知层试题及答案

1、( A祥云工程)实施方案拟定了在未来几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 2、智能农业在(A智能温室)领域的应用,避免了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减少了病虫危害,实现了作物的优质、高产和无公害生产。 3、安防和可视对讲集成管理:通过与可视对讲和安防系统的集成,将进行(C家居控制和遥感遥控)完美结合,通过一块触摸屏即可实现对智能家居系统设备进行控制。 4、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跟随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运行路径的能力,属于可追溯性的哪个方面?(A跟踪) 5、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C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给出租车公交系统带来的沉重压力)。 6、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必须以系统一体化、功能一体化、(D网络一体化)、和软件界面一体化等多种集成技术为基础。 7、以下哪一项用于存储被识别物体的标识信息?(B电子标签) 8、云计算的核心就是以虚拟化的方式把产品包装成服务,(DSaaS )模式是实现虚拟化服务的关键。 9、可以分析处理空间数据变化的系统是(B GIS )。 10、下列哪种通信技术不属于低功率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A广播) 11、下列四项中,哪一项不是传感器节点内数据处理技术(D传感器节点信息传输技术)。 12、在环境监测系统中一般不常用到的传感器类型有(B速度传感器)。 13、节点节省能量的最主要方式是(A休眠机制)。 14、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D ZigBee )是最低功耗和成本的技术。 15、实施农产品的跟踪与追朔,需要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对农产品信息进行标识、采集、传递 和关联管理。其实质就是要形成一条完整的(C信息链),使得农产品的信息流、物流联系起来,根据农产品的信息追查农产品的实体。 16、智能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是(B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 17、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方式为(D以上三个选项都对)。 18、下列哪些攻击可以实现对射频识别手机支付的攻击?(C发动大量无效射频信号) 19、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什么?(D位置信息) 20、2003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伊拉克时,运用到了下列哪项技术,对伊拉克的空气、水和土壤进行连续监测,来确定其是否有违反国际公约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A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21、感知延伸层技术是保证物联网络感知和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首要环节,并将现有网络接入能力向物进 行延伸。(正确) 22、传感器不是感知延伸层获取数据的一种设备。(错) 23、无线传输用于补充和延伸接入网络,使得网络能够把各种物体接入到网络,主要包括各种短距离无线 通信技术。(正确)

[医学]973标书-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叶祖光

[医学]973标书-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 基础研究-叶祖光 项目名称: 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 的基础研究 首席科学家: 叶祖光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 公司 起止年限: 2009.1至2013.8 依托部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一、研究内容 (一)(总体设想 “有毒中药的毒性具有一些固有的特点~中药毒性及其评价与功效、证候密切相关~其毒性可以被认知、控制和驾驭~并可以被安全、有效地在临床中正确使用”。“是药三分毒”~因此~中药毒性是其作为“药物”的一种客观表现。中药的毒性及其安全性评价既有和化药雷同之处~同时也有中药毒性特有规律和评价方法学。中药的毒性与功效和证密切相关~因此~中药毒性应当放在功效,适应症,和中医的”证候”中间进行综合评价和认知~不能孤立地“就毒性论毒性”。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有效成分的模糊性、配伍的整体性~增加了对中药毒性的研究和认知的难度~然而只要:一方面认真研究和抓住有毒中药的中医药特点~另一方面~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积极引进毒理学先进技术和手段~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毒性评价的新思路、新方法。只有这样~有毒中药的毒性是可以被认知、可以被控制和驾驭的,在上述基础上~有毒中药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更加安全、更加合理、更具疗效的应用。 (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 有毒中药的毒性表现特点、规律、物质基础、体内过程、作用机理。 2有毒中药的“毒性—功效—证候”的关联特性。 3有毒中药的科学控毒方法学研究。 4基于中医特点的中药肝、肾毒性评价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中药毒性预警体系建设。 (三)(研究内容 ,一,、有毒中药毒性特点与毒性规律研究: 1、有毒中药毒性发生学研究 研究制备能代表有毒中药质量的标准化全成分提取物、临床常用的煎剂以及组分、部位和成分等不同样品~在不同剂量水平进行毒性的连续,10天、20天、1月、2月、3月……,监测观察研究~以发现肝、肾等毒性发生的“时-效、量-效”关系和中毒靶器官~及不同提取物的毒性表现~并同时进行生化与组织学的机理研究~辅以代谢组学研究~阐明其毒性发生过程~探讨毒性机制及敏感“预警”指标。 2、有毒中药毒性物质基础的化学表征研究 通过与药效和毒理学相配合的研究~采用毒性、药效为导向的化学成分的分离~确定毒效部位、组分或成分~为深入研究及药材、饮片的安全质控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1 3、有毒中药毒性发生影响因素研究 1,采收与不同加工方式对毒性的影响:选取GAP种植基地样品~研究采收时间、生药加工、干燥方式等对效-毒的影响。 2,炮制对毒性的影响:不同临床常用饮片和剂型的毒性作用比较。

973标书 2009CB941300-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发育基础研究

973标书 2009CB941300-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发育基础研究

项目名称: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发育基础 研究 首席科学家: 起止年限: 依托部门:

一、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基因组蓝图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着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可塑性修饰,最终通过神经网络中高度协调的神经活动实现脑高级功能,如记忆、情绪等。这一复杂而精细的过程,经过突触联结的形成、可塑性修饰、衰老等环节,在一生中持续发育演化。早期发育的异常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而晚期持续发育的异常则可能导致AD。神经发育的这些环节的关键分子细胞机理及其在神经网络和整体行为层次的表现,是本项目要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索记忆、情绪等脑高级功能的神经发育机制以及抑郁症和AD的神经发育基础和可能的小分子调控途径。 主要研究内容: (1) 利用几千种果蝇突变体,筛选与神经发育和衰老密切相关的基因和验证学习记忆的损伤模型。 (2) 结合遗传学、电生理、行为学等方法研究神经发育和衰老的细胞分子机制,重点研究胰岛素信号通路在Aβ诱导的AD病理进程中的细胞分子和行为药理规律。 (3) 建立多种果蝇模型,进行小分子化合物作用靶点的分析。并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在哺乳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和小分子化合物调控途径。 (4)利用人类原代培养神经元为实验模型,研究雌激素和雄激素对Hsp70的调节方式,并进一步探讨Hsp70对胞内Aβ毒性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及通路。

此研究的结果有利于对Hsp70细胞保护机制的探索,并为寻找早期AD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预防措施提供新的依据。 (5) 建立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动态发育的离体实验系统,利用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光学影像等方法,研究神经网络回响活动的动态性质,并分析其形成与演化中可塑性修饰及其稳态调控的细胞分子机制。 (6) 利用电生理、药理学、行为学方法,研究CXZ-123、镁离子等小分子化合物对突触传导、可塑性修饰以及网络功能的影响。 (7) 建立神经网络和行为学模型,检测若干小分子化合物对突触联结形成、神经网络动态演化的影响,从而分析其对抗抑郁症或AD的作用机理。 (8) 利用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光学影像等方法,研究神经发育可塑性关键期,阐明其细胞分子机制,并研究“再年轻化”干预对神经发育关键期的影响及相关调控途径。 (9) 利用电生理、光学影像、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镁离子等“再年轻化”因子对突触密度和可塑性的调节机制,并探索突触密度调节的对神经网络功能和计算特性的影响,为神经网络的再年轻化调节提供理论基础。

物联网技术催生新金融模式

物联网技术催生新金融模式将缔造银行全新时代 信息技术给社会及经济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如时下热议的互联网金融,而物联网的发展又会给金融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认为,物联网以其全新的架构体系,让实体世界实现有组织、主动的感知互动,让虚拟经济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全面感知实体经济行为、准确预测实体经济的走向,让虚拟经济的服务和控制融合在实体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中,这必将推动传统金融模式的一场新革命,并催生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物联网金融。 物联网——主动、有组织地感知互动 我们知道,传感器采集信息、通信传输、中心进行处理的架构是传统智能化的测控系统。而物联网是以实体世界的感知互动为目的,以社会属性体系架构为核心的全新综合信息系统。如果把传感器比作人的鼻子、眼睛、耳朵的话,神经是传输系统,大脑就是指控中心,传统的测控系统是把系统比作一个人,物联网则是由这些“人”组成的团队、社会,“他们”有协同、有分工、有组织地去完成实体世界的感知互动。测控系统能完成人为的一些简单的测控场合,比如工业自动化。只有物联网的社会属性架构的高自适应的体系,才能满

足纷繁复杂的实体世界的感知互动的要求。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第三次产业浪潮的推动者。以PC 机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推动信息产业进入第一次产业浪潮——智能化时代;移动通信、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输推动信息产业进入第二次产业浪潮——网络化时代;物联网使信息获取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正推动信息产业进入第三次产业浪潮——社会化时代。 物联网面向实体世界,对实体世界进行追踪历史、把控现在、预测未来,改变的是实体产业的本身。比如,物联网让传统智能安防监控从事后追踪变革为事前预警;让传统智能交通的红绿灯控制车流量变革成车流量控制红绿灯;让传统基于RFID、条码、二维码的物流信息化被动管理变革成主动无遗漏环节监管等等。物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变革将远远超过互联网的影响。 物联网金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交融 互联网金融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二流合一,是虚拟世界和虚拟经济的融合,却没有改变金融机构的现行信用体系存在的根本问题——缺乏对实体企业的有效掌控。 不同于虚拟世界的互联网,物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实体世界已有的智能化、网络化基础之上的。物联网让虚拟经济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全面感知实体经济行为、准确预测实体经济的走向,让虚拟经济的服务和控制融合在实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机制--2010--尚永丰--973项目标书

项目名称: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机 制 首席科学家:尚永丰北京大学 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 依托部门:教育部

二、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 本项目瞄准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前沿,整合国内优秀研究人员,系统深入地开展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如下:阐明表观遗传关键机制即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明确表观遗传调控在乳腺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揭示EMT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及细胞重编程机制;阐明细胞微环境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整合各种信息数据,描绘乳腺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分子调控网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和完善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新的技术体系,实现我国在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为恶性肿瘤预警、诊断、治疗和药物筛选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和新靶标,发现几个潜在的可以用于乳腺癌、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药物治疗的分子靶标,并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团队。 五年预期目标: 1、发现一批新的组蛋白修饰因子,探明组蛋白修饰与DNA甲基化之间相互作 用的分子机制,筛选一批肿瘤相关ncRNA,鉴定一批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的ncRNA分子靶标;鉴定一批新的EMT关键调控因子;发现针对转移型乳腺癌、肺癌的新的有效治疗靶点。 2、建立一整套适应于恶性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和技术体系。 3、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研究生(含硕、博)50名以上、 博士后12名以上。 4、在国际一流杂志(IF>10)发表论文8篇以上,在有影响力的杂志(IF>5)上 发表论文25篇以上。

973计划2013年立项项目清单

附件:973计划2013年立项项目清单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依托部门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3CB126900 主要农作物生殖发育的分子机理及调控技 术 教育部武汉大学孙蒙祥 2013CB127000 作物特殊营养品质的评价、形成机理与分子 改良 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 技术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 研究院 黄继荣 2013CB127100 果实采后衰老的生物学基础及其调控机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蒋跃明 2013CB127200 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传播与 控制的基础研究 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 2013CB127300 猪利用氮营养素的机制及营养调控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 部 南京农业大学朱伟云 2013CB127400 肥料养分持续高效利用机理与途径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 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周卫 2013CB127500 农作物重要病原线虫生物防控的基础研究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大学张克勤 2013CB127600 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机制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 厅 浙江大学陈学新 2013CB127700 小麦重要病原真菌毒性变异的生物学基础教育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丽丽 2013CB127800 主要粮油产品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形成机 理及防控基础 农业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 工研究所 刘阳 2013CB227900 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 境保护基础研究 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 厅 中国矿业大学缪协兴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依托部门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3CB228000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基础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 究院 刘玉章 2013CB228100 生物质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基础问题研究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 厅 浙江大学周劲松 2013CB228200 源-网-荷协同的智能电网能量管理和运行控 制基础研究 教育部清华大学张伯明 2013CB228300 工业余热高效综合利用的重大共性基础问 题研究 教育部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 2013CB228400 基于多元燃料和新型热力循环的内燃机燃 烧理论和技术的基础研究 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 委员会 天津大学赵华 2013CB228500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PM2.5源头控制技术的 基础研究 教育部清华大学姚强 2013CB228600 深层油气藏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尚旭 2013CB328700 介观尺度下光子行为及新型信息光子器件 研究 教育部北京大学龚旗煌 2013CB328800 新型高分辨率三维显示器件与系统的基础 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 2013CB328900 支撑微波能高效工业应用中的新型微波源 基础问题研究 教育部、四川省科学技术 厅 四川大学黄卡玛 2013CB329000 智能协同宽带无线网络理论基础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陆建华2013CB329100 智慧协同网络理论基础研究教育部北京交通大学张宏科

物联网研究目标和科学挑战

物联网:研究目标和科学挑战 1.本文的创新点 通过分析目前物联网的各种定义,我们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提供智能服务的网络。物联网具有3个重要特征:普通对象设备化,即通过置入芯片、RFID、条码等手段使普通物理对象变成可寻址的设备;自治终端互连化,即将上述设备化的物理对象作为网络自治终端进行连网; 普适服务智能化,在这个广泛互连的网络上,通过物理对象参与服务流程, 提供普适的智能服务。 与传统的信息网络相比,物联网具有新的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1)更广泛的互连互通。物联网将传统信息网络对手机、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连接扩展到对所有智能、非智能物理设备的连接,这种连接在设备数量、种类、连接方式体现了突出的广泛性;(2)更透彻的信息感知,物联网将传统的各种传感器单点独立地对局部环境感知扩展到多点协同地对全局环境感知;(3)更综合的智能服务。基于普通物理对象广泛的互连和对物理世界透彻的感知,物联网可提供综合的智能服务。 物联网呈现了网元异质大规模、感知信息不确定、系统环境动态化等新的特征,面临着大规模异质网元的高效互连、不确定感知信息的有效利用、动态化系统环境的服务提供等基本的极具挑战性的基础问题。 2.实现方法 在国家973计划的支持下,我们启动了“物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项目。项目以解决物联网应用领域共性问题为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探索物联网的基本规律,研究和解决大规模、实用化物联网所急需的以下关键科学问题: (1) 大规模异质网元的数据交换问题。通过建立物联网体系结构模型、子网互连模型,提出物联网网络融合与自治机理,提供网络度量与评测的方法,解决局部动态自治和高效网络融合中面临的大规模异质网元的互连互通问题; (2) 不确定信息的有效整合与交互适配问题。通过建立对物联网感知信息进行融合计算的模型和方法,提出网元之间信息交互中信息表达、效能平衡和权限保护的机理与方法,解决不确定性感知信息的整合适配问题; (3) 动态系统环境中的服务自适应问题。通过提出系统环境动态性问题域建模、软件平台对环境信息的自动获取和理解、自适应求解的方法,形成动态环境中服务提供机理,解决动态系统环境中服务的适应适用问题。 该项目将建立物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理论模型,突破数据交换、信息整合、服务提供三方面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制一个物联网平台进行验证和示范应用。项目包含五个课题: (1) 物联网体系结构理论模型; (2) 物联网网络融合与自治的机理和方法; (3) 物联网信息整合与交互的理论和方法; (4) 物联网服务提供机理和方法; (5) 物联网验证平台和碳平衡监测应用示范。研究工作由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计算所、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九家单位共同承担。 3.结论及未来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物联网特点分析,介绍了我们对物联网概念的理解,我们分析了物联网结构的基本模型及其研究的科学挑战。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启动了由国家973计划支持的“物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项目,本文对这个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科学问题、研究内容等做了简要的介

973物联网

国家973计划项目“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研究”启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1-01-18 出处:科技处点击:4789次 以我校马华东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项目“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研究”启动会于2011年1月16日在北邮科技大厦召开。 本次启动会由项目首席科学家马华东教授主持,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重大项目处张延东处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宋海刚、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赵倩、国家基金委信息学部刘克处长、国家基金委信息学部项目主任肖人毅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出席启动会的专家有:科技部委派的973项目责任专家何新贵院士、毕光国教授、钱华林研究员,项目专家组成员孙家广院士、陈俊亮院士、梅宏教授、李建中教授、刘云浩教授。各课题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香港科大等9家项目参加单位的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校杨放春副校长、科技处刘杰处长、高燕丽副处长均出席了会议。 首先,张延东处长回顾了国家973计划项目的发展历程、选题重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并就“十二五”期间973项目改革思路作了简单介绍,感谢北京邮电大学为国家973计划项目所做的工作。国家基金委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孙家广院士介绍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对基础研究支持的思路以及与科技部973计划的关系,并对本 973项目提出殷切期望。教育部科技司赵倩首先对北京邮电大学牵头申请的973项目成功立项表示祝贺,并希望大家能一起合作顺利完成本项目。杨放春副校长首先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北京邮电大学的支持和厚爱,表示北邮将秉承一贯的严谨作风,坚决把973项目做好。 马华东教授代表973项目组做了项目启动报告,介绍了项目背景、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项目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并对团队组成和任务分工作了说明。然后,各课题负责人汇报了本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案、研究目标等。与会专家们就项目如何突出研究重点、如何克服难点、如何形成成果亮点等进行了点评,给项目组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和要求。 在项目的工作研讨会上,项目专家组成员刘云浩教授、李建中教授分别就WSN到物联网的困扰、CPS系统方面做了主题报告,马华东教授做了973项目管理办法的报告。大家就主题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项目管理报告中提出的项目目标、团队分工与合作、各课题的任务促进、课题间的交流与合作、下一段工作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一致表示坚决支持、配合首席科学家的工作,齐心协力,争取圆满完成本项目的研究目标。

973标书-工业生物技术的过程科学基础研究2007CB714300

973项目标书工业生物技术的过程科学基础研究 年度:2007-2011 首席科学家:谭天伟 【研究内容】 ·学术思路 过程工程科学问题是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本项目将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大规模生物转化合成大宗化学品为主线,研究从细胞 群出发放大到工业化生产的工业生物过程基础科学。 工业生物过程与传统化工过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工业微生物细胞具有生理活性及代谢的多样性。因此工业生物反应过程面向的是复杂、多相的生物转化体系,工业生物分离过程面向的是组份多、结构类似物多的生物分离与纯化体系。为此,本项目将从细胞群体、单元过程和系统优化三个层次进行工业生物过程的深入研究,如图9所示。第一层次主要关注细胞群的群体效应现象、多相复杂生物体系的生化、生理特性分析及物质和能量传递规律,以及过程放大的基本原理和策略研究,着重进行新现象、新规律和新机理的发现和认识;第二层次主要进行基于细胞群体效应的直接放大、生物/化学方法耦联的系统优化以及多产物联产目标的全局调控研究,着重进行反应器直接放大、生物/化学方法耦联、多目标联产以及反应/分离单元耦合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创新研究;最终通过生物发酵过程和生物分离过程的集成优化,实现整个工业生物过程的系统集成与全局优化。 ·技术路线 本项目所涉及的技术途径下图所示。以工业生物过程从微观到宏观的放大为主线,由实验分析手段结合分子模拟计算,完成工业生物过程从小到大、从细胞群培养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与研究。 利用化学信号分析与分子鉴定技术,研究工业生物放大过程的细胞群体效应现象;利用流场测试与物性分析技术,进行生物体系的传递与模型化研究;

天津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专业简介

天津大学 物联网工程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愿景:培养一流的学生、打造一流的学科、构建一流的基地、聚集一流的人才、从事一流的科研、实施一流的管理、形成一流的影响,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在原电子工程系基础上,于1996年组建而成,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33年的北洋大学电气工程系,是我国最早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教学和科研单位之一。 两个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三个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硕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两个工程硕士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 五个本科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物联网工程 两个学科基础实验平台:通信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 学院有一支作风严谨、结构合理、攻关刻苦的研究队伍,多年以来,学院聚焦国际前沿、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完成了“973”和“863”高技术研究、攻关项目,以及数百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已形成多个有自己特色的优势学科方向,包括通信系统设计、信号与信息处理、微电子学与ASIC设计、固体电子学与电子功能材料等领域,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学院现与电子与电气工程学科排名苏格兰第一、全英国第二的格拉斯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选拔优秀学生以“2+2”双学士课程、“3+1”、“3.5+0.5”海外经历课程、“2+3”本硕直读课程、“3+2”本硕联读课程等多种模式进行联合培养。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7053692.html,1

【自然基金 标书 实例】脂类代谢素乱导致脂肪肝-973项目

项目名称: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及高脂血症发生 的机制 首席科学家: 起止年限:2012.1-2016.8 依托部门:教育部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根据我国高脂血症和 NAFLD 的特点,我们围绕高脂血症和 NAFLD 的诱因、重要发病环节以及生物标记物的发现这几个方面,凝炼出 6 个有特色、有创新性的科学问题: ●NAFLD 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易感基因和表观遗传特征?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和生活方式(运动)与NAFLD 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 关系? ●代谢性炎症在NAFLD 和血脂紊乱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肝脏营养感应调控及脂代谢稳态失衡与NAFLD 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外周脂质向肝脏异位以及肝细胞内脂肪重分布在NAFLD 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 ●NAFLD 和高脂血症不同疾病阶段及转归的生物标记物是什么?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的遗传学研究:易感基因及表观遗传 利用我们项目组人群队列及病人活检样本资源、部分中国人群的SNPs数据和国内外脂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1)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以及表观遗传因素:利用代谢基因数据库(WIT)和本项目组研究获得的SNPs数据,通过外显子深度测序筛查进一步确定中国汉族人群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位点,并在长期大样本人群队列研究和肝组织活检标本的基础上验证其与不同阶段NAFLD(SS和NASH)以及不同预后转归(肝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在NAFLD动物模型的不同阶段进行全基因组启动子甲基化位点扫描、microRNA表达谱分析;并利用上述平台进行高脂血症和/或NAFLD患者肝组织活检样本检测,从而识别并明确与高脂血症和NAFLD相关的表观遗传学因素;我们也将特别关注两个极端人群,即“吃水也胖”和高脂饮食而不发生脂肪肝和高脂血症人群,并通过上述手段研究其易感/保护

2012年973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附件: 973计划2012年项目清单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 席科学 家 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 2012CB1139 00 主要蔬菜重要品质性状形成的遗传机理与分子 改良 黄三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 研究所 农业部 2012CB1140 00 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害控制的基础研究彭友良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 2012CB1141 00 害虫暴发成灾的遗传与行为机理康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2012CB1142 00 作物应答盐碱胁迫的分子调控机理郭岩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 2012CB1143 00 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宋纯鹏河南大学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2012CB1144 00 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病毒性疫病爆发机理与免疫 防治的基础研究 宋林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中国科学院 2012CB1145 00 木材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卢孟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 2012CB1146 00 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 究 夏庆友西南大学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 会教育部 —1—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 席科学 家 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 2012CB2147 00 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 力评价 肖贤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12CB2148 00 中国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大型油气田形 成机理与分布规律 刘文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 司 2012CB2149 00 低品质煤大规模提质利用的基础研究刘炯天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2CB2150 00 绿色低碳导向的高效炼油过程基础研究卢春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12CB2151 00 大规模风力发电并网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袁小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 2012CB2152 00 智能电网中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基 础研究 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教育部 2012CB2153 00 草本能源植物培育及化学催化制备先进液体燃 料的基础研究 马隆龙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 所 中国科学院广东省 科学技术厅 2012CB2154 00 碳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体系基础研究韩敏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育部 2012CB2155 00 基于贵金属替代的新型动力燃料电池关键技术 和理论基础研究 孙公权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12CB3156 00 新型宽带大动态毫米波器件及应用中的微波光 子学基础研究 郑小平清华大学教育部 —2—

一个973标书范本

项目名称:代谢生理活动与病理过程中信号转导网 络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首席科学家:**** 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 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委

二、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 建立面向重要代谢生理活动与病理过程中相关信号转导网络识别、重构与分析的高通量定量数据获取的技术平台,在蛋白质作用网络,翻译后修饰、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研究等规模化数据方面发展出原创和集成的理论计算方法、新算法。在信号转导网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揭示信号转导网络在机体代谢平衡、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细胞作用机制;构建干细胞定向为白色前脂肪细胞和棕色前脂肪细胞过程中的信号转导调控网络;在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的起源、相互转换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明确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信号网络的异同,并揭示其与代谢系统疾病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阐述BMP信号转导网络介导的脂肪细胞生长与分化机制及其在代谢生理活动与病理过程中的功能;揭示出GPCR信号转导途径与其它代谢相关的信号途径的新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正常生理与病理条件下的作用机制,为抗击代谢性疾病提供新方法和潜在药靶。 五年预期目标: 1、构建干细胞定向为白色前脂肪细胞和棕色前脂肪细胞过程中的信号分子调控网络,明确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信号网络的异同;在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的起源研究和相互转换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揭示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与代谢系统疾病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阐述BMP信号转导网络介导的脂肪细胞生长与分化机制及其在代谢生理活动与病理过程中的功能。 2、揭示出GPCR信号转导途径与其它代谢相关的信号途径的新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与鉴定新的交互作用,发现这些新的交互作用在正常生理与病理条件下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抗击代谢性疾病提供新方法和潜在药靶。 3、建立重要代谢生理活动与病理过程中相关信号转导网络识别、重构与分析的高通量定量数据整合与挖掘方法;在蛋白质作用网络,翻译后修饰、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研究等规模化数据方面发展出原创和集成的理论计算方法、新算法。

973计划2015年项目清单解析

附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年项目清单 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依托部门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首席科学家 973计划农业科学等9个领域 2015CB150100 光合作用分子机制与作物高光效品种选育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立新 2015CB150200 油菜高产油量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 究所 王汉中 2015CB150300 牛羊重要寄生虫致病机制的分子基础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 究所 朱兴全 2015CB150400 作物高产高效群体与关键生态因子的匹配及其 调控 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 2015CB150500 作物高产高效的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其调控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2015CB150600 微生物群体感应通讯系统与病害防控基础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华南农业大学张炼辉2015CB150700 可控水体中华鲟养殖关键生物学问题研究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水利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常剑波 —1—

态研究所 2015CB150800 人工草地生产力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 生态研究所 梁正伟 2015CB250900 陆相致密油高效开发基础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教育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姜汉桥 2015CB251000 高压直流短路电流开断机理及其应用基础教育部西安交通大学荣命哲2015CB251100 新型高性能二次电池的基础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理工大学吴锋 2015CB251200 海洋深水油气安全高效钻完井基础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教育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宝江 2015CB251300 大规模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 所 秦伟 2015CB251400 典型化工冶金过程节能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锁江2015CB251500 燃煤发电系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基础研究教育部华北电力大学杨勇平 2015CB251600 我国西北煤炭开采中的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 究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中国矿业大学张东升 2015CB351700 视觉认知的脑工作机理及高级脑机交互关键技教育部西安交通大学龚怡宏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