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预防医学实验(修订版)

预防医学实验(修订版)

预防医学实验(修订版)
预防医学实验(修订版)

预防医学实验一

病例对照研究

1.此类研究选用哪种类型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此类病例具有哪些

优点?

新病例

优点:回忆偏倚小,代表性好。

新病例:刚刚确诊,尚未接受临床干预措施,平时的行为习惯尚未因患病而改变,加之收集资料的时间与暴露时间接近,所以由新发病例可以获得较为全面而真实的信息,应作为研究对象的首选。

现患病例,是过去发生的病例中的存活者,他们一则因患病后接受治疗、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生活习惯和机体许多指标等皆已发生改变;二则因时间过长对既往暴露情况有所遗忘,故获得信息不够准确,或者根本就不是患病前的真实情况。

代表性:此项研究选择了伦敦及附近20多所医院的1465例肺癌新病例作为病例组,数量大,范围广,同时回忆偏倚小,因此代表性好。

2.在住院病人中选取对照组应如何保证与肺癌组有可比性?肺癌组

与对照组为什么要考虑这些配对条件?

可比性:除了研究因素以外的混杂因素与病例一致,保证了混杂因素与病例一致(即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种族、职业、社会阶层等条件相同);还要做到信息可获得性一致(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调查病例与对照,亦即同时同地,环境相同);信息质量一

直(即同一调查员调查病例与对照)

配对条件:①提高研究效率,使每位研究对象提供的信息量增加,所需样本含量减少;②控制混杂因素,以避免研究中存在的混杂偏倚

匹配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素,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研究因素与结局的中间变量不能匹配,如:吸烟-血脂升高-冠心病;与研究因素有关和结局无关的变量不能匹配,如,宗教信仰-避孕药)

此外,还应考虑职业的变动情况(主要),其次是文化程度、遗传因素等(次要),但不能考虑太多,以免匹配过度,通常考虑4~6个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时,这种一致性检查的必要性如何?你对本研究中

被调查对象回答吸烟情况的准确性如何来评价?

检查这种一致性的目的是检验资料的可靠性,从而评价结论的真实性。本研究的吸烟情况基本可靠,两次回答一致性率为74%(37/50),而且上下相差不超过一个等级。

Kappa值:考虑到机遇因素对观察一致性的影响,本例K=0.656 Kappa值的取值范围为-1~+1,

若K为负数,说明观察一致率比机遇造成的一致率还要低;K=-1,说明两结果完全不一致。

K=0,表明观察一致率完全是由机遇所致。

如K>0,说明观察一致率比机遇所致的一致率高;K=1,说明两结

果完全一致。

Kappa值越高一致性越好,<0.2以下一致性可忽略不计,0.2~0.4较差一致性,0.4~0.6中度一致性,0.6~0.8较好一致性,>0.8以上极好一致性。

4.根据表3结果分别计算男、女肺癌组及对照组的吸烟百分比。其

计算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肺癌组:男性647/649=99.7% 女性41/60=68.3%

对照组:622/649=95.8% 女性28/60=46.7%

此结果说明:肺癌组中,无论男女,吸烟者所占的比重都较对照组大此外,无论病例组,还是对照组,男性吸烟率均大于女性。

5.根据表4和表5的资料分别计算OR值、值和OR值的95%可信

区间,本资料应该用哪一类方法更合适些?为什么?

(1)成组设计:n=2714,Tmin=34

χ2 =(ad-bc)2n/(a+b)(c+d)(a+c)(b+d)=43.98

OR=9.08 OR95%C.I (4.73, 17.42)

1:1配对设计:b+c>40,χ2 =(b-c)2/(b+c)=42.88

OR=8.71 OR95%C.I (4.56, 14.66)

⑵本研究采用1:1配比更合适,同时也是资料要求的,本研究的设计就是按1:1配比设计的。

1:1配比①提高研究效率,使每位研究对象提供的信息量增加,所需样本含量减少;②控制混杂因素,以避免研究中存在的混杂偏倚;如果本研究采用成组设计势必会增加混杂因素的作用,

同时使获得的信息量减少。

6.从以上两表的资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表 6 ,随着吸烟量/日的增加,OR逐渐增加(1.0,4.7, 7.3,9.5

16.1,17.9),吸烟量/日与OR呈正相关的关系,而OR可以反映吸

烟量的不同所导致的肺癌的发病风险也有所差异,进一步加强不同吸烟量水平与肺癌发生的关联;肺癌组中大量吸烟者(15支以上)所占比例相对对照组大,进一步增强了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证据。

表7,随着每日吸烟数量的增加,肺癌的期望死亡率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癌的期望死亡率增加;而且年龄愈大,每日吸烟量愈大,肺癌的期望死亡率就愈大,呈现剂量反应关系。

7.从表9中能看出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数和戒烟年数与肺癌有何

关系?

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数与肺癌无关;戒烟年数与肺癌有关。

另外看到:开始吸烟年龄较小,所产比例较大,在年轻人中开展戒烟活动对预防肺癌发生是有必要的;吸烟年数以多年为主,戒烟年数90%以上集中在0~1年,我们看到1年作为戒烟的分水岭,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在戒烟的第1年过程中,鼓励、监督、支持戒烟者,其成功戒烟的概率大大增加。否则会有大量的人再次走上复吸之路。

8.从以上调查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中,可以得出什

么结论?尚需进一步做何种研究以确定吸烟与肺癌的因果关系?结论:①可信程度高、偏倚小、匹配好、具有一定代表性② 1:1

配比消除混杂因素③吸烟与肺癌有关,强关联,但不是唯一因素,随吸烟量增加,肺癌增加,死亡率增加。

⑴本次研究选用的是新病例作为病例组,信息偏倚较少而且范围广,基本概括伦敦及其他地区所有肺癌病例,对照也具有可比性,因此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⑵病例与对照的组间均衡性较好,两次询问一致性较好

⑶本次研究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研究效率。

⑷本次研究吸烟与肺癌有关,χ2 =42.88,OR=8.714,是强关联,但吸烟不是肺癌的唯一因素,不吸烟也有肺癌。

⑸随吸烟量(每日吸烟量、累计吸烟量)的增加,肺癌的危险性及期望死亡率增加,说明吸烟量与肺癌发生呈剂量反应关系,为因果关联的判定奠定基础。

⑹城乡吸烟现状与肺癌的关系不足以证实,但可以看出随着烟叶和纸烟消耗量的增加,肺癌死亡率增加,也呈现剂量反应关系。

⑺戒烟(停吸)年数与肺癌有关联,吸烟年数与开始吸烟年龄与肺癌无关。

⑻需进一步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100401K 专业名称:预防医学(Public Health)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态度,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卫生保健、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具有初步科研能力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卫生行政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传染病控制与职业病、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改进人群工作、居住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与人群合理营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能力: (一)态度要求: 1.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3.有较强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疾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己任;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充分认识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5.具有创新精神,重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探索; 6.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 (二)知识要求: 1.基本掌握相关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今后的卫生防病工作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常情况下的各种变化特征; 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及诊断和防治原则; 4.掌握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及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特点及影响因素; 6.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宏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卫生毒理学方法; 7.掌握不同条件下对健康有害因素的识别、监测和评价的知识; 8.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知识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监督执法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9.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知识和方法。 (三)能力要求:

预防医学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实验 氯化消毒 1. 氯化消毒原理 (1)氯溶于水:氯及其氯化物都能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OCl+H++Cl- (2)氯的杀菌作用,次氯酸体积小,不带电荷电,容易通过细胞壁,同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DNA等物质释放出来,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氯量=需氯量+余氯,需氯量指的是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氯量。游离性余氯是HOCl和OCl-与水接触30分钟后有0.3~0.5mg/L余氯。在饮用水消毒时,要求加入消毒剂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0.3~0.5mg/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2)水的pH值:HOCl ←→H++OCl (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

(4)水的浑浊度:浑浊度大的消耗消毒剂的量大。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l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有机前体物如腐殖酸、富里酸和藻类等反 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 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动物实验证明,许多氯 化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 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饮水消毒实验 l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饮水消毒原理,掌握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及饮用水消毒方法。 l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1.原理: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时,要求加入漂白粉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0.3~0.5mg/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 实习一疾病分布 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 实习表1-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 1 0 0.0 2 4 0.2 3 28 1.2 4 120 5.5 5 310 13.7 6 432 19.7 7 154 6.8 8 57 2.5 9 28 1.3 10 14 0.6 11 0 0.0 12 0 0.0 实习表1-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问题3b :观察实习表1-2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b : 在表3中有两项,病例数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病例数—图形种类 ·叠加型条图 ·分组型条图 ·叠加型直方图 ·不同性别的两张分离型直方图 ·隐蔽型折线图 发病率—图形种类 ·线图 ·隐蔽型折线图 ·为了得到合适的解释,直方图和折线图在X 轴上每一段的宽度都应代表同样的意义。所以,5岁以下的所有人群都被编入同一个年龄组“<5岁”,计算0~4岁所有人群的平均值并标在图形上。 性别 男 女 年龄组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 0-4 1684 91 54.0 1587 77 48.5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月发病率 5 10 15 20 2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份发病率(1/1000)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年龄、性别发病率 2040608010012014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年龄组(岁) 发病率(1/1000) 实习表1-3 该疾病的分年龄和婚姻状况发病率 年龄组 (岁) 已婚女性 未婚女性 总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1/1000) 总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1/1000) 16-29 1905 89 46.7 1487 16 10.7 30-49 1684 98 58.2 141 4 28.4 ≥50 387 4 10.3 26 0 0.0 合计 3976 191 48.0 1654 20 12.1 实习表1-4 该疾病的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重点 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的总体概括,它从医学科学中抽象出某些特征,构成医学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指导医学工作者观察、思考、解释和解决医学科学中的问题。 2.健康观: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在一定的医学模式下,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本质认识。 3.健康:是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衰弱。健康是一种状态,健康和疾病是存在于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动态过程。 4.环境:围绕着某一中心事物(主体)并对该事物产生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即环境是某个主体周围的介质、条件和状况。 5.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被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其中许多因素是人体健康的必需条件,而某种元素含量异常,也会影响当地居民健康。 6.次生环境: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活动,使天然形成的自然条件发生改变的物质环境,如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7.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和转化,使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8.剂量-反应关系:有害物质的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的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之间的关系。 9.剂量-反应关系:一定剂量的有害物质与在受影响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的关系,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10.空气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空气中出现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并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其自净能力,对人类、动物及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11.暂时性听阈位移(TTS):人或动物接触噪声环境后听阈发生变化,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可恢复到原先的水平。 12.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是评价食物蛋白质在体利用程度的最常用指标之一。为储留氮和吸收氮之比。 13.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多种食物共同食用,用含氨基酸较多的食物搭配含氨基酸较少的食物,以提高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4:平均需要量(EAR):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的群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50%个体的需要。 15:推荐摄入量(RNI):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长期摄入达RNI水平时,可以维持机体有适当的储备。 16: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实验或观察获得的健康人对某营养素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一答案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 【课题一】 (二)疾病的三间分布 1、疾病的时间分布 【课题三】脊髓灰质炎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意大利在北半球,因此,随着夏秋季的来临,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逐渐升高,到9-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而阿根廷在南半球,季节正好与意大利相反,因此,其发病高峰集中在3月份左右。 脊髓灰质炎是肠道传染病,而麻疹是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而冬春季比较干燥,因此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2、疾病的地区分布 【课题四】 各国冠心病死亡率存在差别的可能原因有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分析时应注意各国收集资料的完整性不同可能造成的偏倚。各国诊断水平不同也可能产生偏倚。 【课题五】 从资料可以看出,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该病的发生与当地环境中的碘含量有关。(相关资料,海洋是地球上碘的重要蓄积场所,来自海洋的碘蒸汽和微量碘尘与空气混合后,流向地区各地区时,引起分子量叫空气的平均分子量29大,所以距海洋远或被高山隔绝的地区,空气中含碘量也较少,此外,一地区的环境含碘量还与地势变化和被水冲刷,淋失有关。)3、疾病的人群分布 【课题六】 一方面,婴儿由母体获得的抗体在出生后即逐渐下降, 另一方面,6个月龄后婴儿麻疹发病率逐渐上升,使感染者血清中出现相应抗体。 【课题七】 红绿色盲和血友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于女性体细胞有两条x染色体,当隐性致病基因

在杂合状态(XAXa)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不显示出来,这样的女性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是隐性致病基因纯合子(XaXa)时才表现出来。在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Y染色体上缺少同源阶段,所以只要X 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XaY)就发病,因此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

预防医学实习指导

实习一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某省农村120例6-7岁正常男童胸围(cm)测量结果如表所示。 120例6-7岁正常男童胸围(cm)测量结果 51.6 54.1 51.3 56.6 51.2 53.6 56.0 58.3 54.0 56.9 55.5 57.7 56.0 57.4 55.2 53.6 57.7 55.5 57.4 53.5 56.3 54.0 57.5 55.4 58.3 55.4 55.9 53.3 54.1 55.9 57.2 56.1 53.8 57.7 56.0 58.6 57.6 56.0 58.1 49.1 51.3 53.8 50.5 53.8 56.8 56.0 54.5 51.7 57.3 54.8 58.1 56.5 51.3 50.2 55.5 53.6 52.1 55.3 58.3 53.5 53.1 56.8 54.5 56.1 54.8 54.7 56.2 53.7 52.4 58.1 56.6 56.7 53.4 57.1 54.4 53.7 54.1 59.0 56.2 55.7 53.1 55.9 56.6 56.4 50.4 53.3 56.7 50.8 51.4 54.6 56.1 58.0 54.2 53.8 55.3 55.9 56.1 61.8 56.7 52.7 52.4 51.4 53.5 56.6 59.3 56.8 58.1 59.0 53.1 54.2 54.0 54.7 59.8 53.9 52.6 54.6 52.7 56.4 55.5 54.4 (1)试编制胸围数据的频数表,绘制直方图,分析其分布特征。 (2)用合适的统计量描述胸围数据的集中趋势、变异趋势。 (3)计算P25、P50、P75。 (4)估计其95%参考值范围 2、根据2010年某地某单位的体检资料,116名正常成年女子的血清甘油三酯(mmol/L)测量结果如下,请据此资料:(1)试估计该地正常成年女子血清甘油三酯在0.8 mmol/L以下者及1.5mmol/L以下者各占正常女子总人数的百分比。 某单位1999年正常成年女子血清甘油三酯(mmol/L)测量结果 组段频数 0.6~ 1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 年级 班级 姓名 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 一、目的:1.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学会疾 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 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学时:4 三、内容: (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 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 31 3. 2005年的发病率 4. 2006年的发病率 资料2: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 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3 行连续1-1)资料4: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如图1-2。

图1-2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 思考题: 请描述上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你知道流脑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 (三)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 资料5: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1-2所示。 表1-2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1/10万) 资料6:1964年~1965年,上海市进行了一次麻疹血凝抑制抗体调查。婴儿的抗体阳性率如表1-3。 龄~~~~~~~~~~~~ 人数4 75 52 54 49 45 39 30 3 6 30 22 25 阳1948683494020108.162724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重点 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的总体概括,它从医学科学中抽象出某些特征,构成医学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指导医学工作者观察、思考、解释和解决医学科学中的问题。 2.健康观: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在一定的医学模式下,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本质认识。 3.健康:是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衰弱。健康是一种状态,健康和疾病是存在于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动态过程。 4.环境:围绕着某一中心事物(主体)并对该事物产生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即环境是某个主体周围的介质、条件和状况。 5.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被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其中许多因素是人体健康的必需条件,而某种元素含量异常,也会影响当地居民健康。 6.次生环境: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活动,使天然形成的自然条件发生改变的物质环境,如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7.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和转化,使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8.剂量-反应关系:有害物质的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的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之间的关系。 9.剂量-反应关系:一定剂量的有害物质与在受影响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的关系,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10.空气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空气中出现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并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其自净能力,对人类、动物及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11.暂时性听阈位移(TTS):人或动物接触噪声环境后听阈发生变化,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可恢复到原先的水平。 12.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是评价食物蛋白质在体内利用程度的最常用指标之一。为储留氮和吸收氮之比。 13.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多种食物共同食用,用含氨基酸较多的食物搭配含氨基酸较少的食物,以提高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4:平均需要量(EAR):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的群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50%个体的需要。 15:推荐摄入量(RNI):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长期摄入达RNI水平时,可以维持机体有适当的储备。 16: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实验或观察获得的健康人对某营养素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 年级 班级 姓名 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 一、目的:1.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学会疾病 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学时:4 三、内容: (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 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 31 3. 2005年的发病率 4. 2006年的发病率 资料2: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

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3 连续41-1)资料4 图1-2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

思考题: 请描述上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你知道流脑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 (三)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 资料5: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1-2所示。 表1-2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1/10万) 服用疫苗前(1959年)服用疫苗后(1974年) 城市农村城市农村 资料 表1-3 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上海,1964~1965年) 月龄0~1~2~3~4~5~6~7~8~9~10~11~人数40 75 52 54 49 45 39 30 36 30 22 25 100 94.7 86.5 83.0 49.0 40.0 20.5 10.0 8.3 16.7 27.3 24.0 阳性 率(%) 思考题: 请解释8月龄时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的低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预防医学论文格式

预防医学论文格式 摘要目的:探讨设计性实验对提高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方法:抽取预防医学专业一个教学班,开展设计性实验,课后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学生对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必要性以及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加深对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持肯定意见的达100%。认为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生达98.3%。结论:开展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以及国家建设“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预防为主方针政策的实施,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1]。实验课程作为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目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包括选题、实验方法的确定和仪器试剂的准备等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缺乏参与,难以激发兴趣,严重影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2]。因此,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改革现有预防医学教育模式的要求迫在眉睫。近年来,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笔者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项目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预防医学专业一个教学班为研究对象,开展预防医学设计性实验教学,遴选的前提条件为该班已进行过医学科研设计和医学文献检索等课程的教学,对科研工作有初步认识。 1.2方法和步骤 1.2.1选题:组织学生按各自兴趣,每5~6名组成1个实验小组,每组负责不同的实验项目,由组员选出1名组长,负责与该组指导教师沟通。每名小组成员通

预防医学_实习指导_答案

(第五版)预防医学 实习指导参考答案 实习一疾病分布 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 实习表1-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 1 0 2 4 3 28 4 120 5 310 6 432 7 154 8 57 9 28 10 14 11 0 12 0 实习表1-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问题3b :观察实习表1-2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b : 在表3中有两项,病例数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病例数—图形种类 ·叠加型条图 ·分组型条图 ·叠加型直方图 ·不同性别的两张分离型直方图 ·隐蔽型折线图 发病率—图形种类 ·线图 ·隐蔽型折线图 ·为了得到合适的解释,直方图和折线图在X 轴上每一段的宽度都应代表同样的意义。所以,5岁以下的所有人群都被编入同一个年龄组“<5岁”,计算0~4岁所有人群的平均值并标在图形上。 性别 男 女 年龄组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 0-4 1684 91 1587 77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月发病率 5 10 15 20 2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份发病率(1/1000)

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年龄、性别发病率 2040608010012014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年龄组(岁) 发病率(1/1000) 年龄组 (岁) 已婚女性 未婚女性 总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1/1000) 总人数 发病数 发病率 (1/1000) 16-29 1905 89 1487 16 30-49 1684 98 141 4 ≥50 387 4 26 0 合计 3976 191 1654 20 实习表1-4 该疾病的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是否磨坊 年龄组 性别 工人 (岁) 病例 健康者 合计 罹患率(%)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预防医学教学的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 (4)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熟悉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7)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2.能力目标 (1)能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会水、空气、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检测。 (3)能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 (4)能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 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 (5)会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 3?素质目标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2013.10修)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 年级 班级 姓名 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 一、目的: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学会疾病 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二、时间:4学时 三、内容: (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 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每个箭头表示病例从发病到转归的时间。该病无病后免疫力。期间无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2005、1、1 2005、7、1 2006、1、1 2006、7、1 2006、12、31 图1-1 某地某病2005~2006年间发生情况示意图 请计算以下各率: 1. 2005年1月1日的时点患病率 2. 2006月1月1日到2006年7月1日的期间患病率 3. 2005年的发病率 4. 2006年的发病率 资料2: 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有40

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 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资料3:某防疫部门对城乡急性细菌性痢疾续发率进行了调查,对每个研究病例接诊后及时作家庭访视,并定期随访,对家庭密切接触者观察有无发病并留粪便做志贺菌分离,分析家庭中续发情况,资料见表1-1。 表1-1 城乡家庭急性细菌性痢疾续发率(%) 病家人口 1 2 3 4 5 6 7 8 合计 家庭数0 8 29 21 9 7 0 1 75 城人口数0 16 87 84 45 42 0 8 282 原发病例0 8 29 21 9 7 0 1 75 市续发病例0 2 0 4 0 4 0 0 10 续发率(%) 家庭数 3 23 51 43 18 5 2 2 147 农人口数 3 46 153 172 90 30 14 16 524 原发病例 3 23 51 43 18 5 2 2 147 村续发病例0 8 9 11 5 5 1 1 40 续发率(%) 问题:请计算城乡家庭急性细菌性痢疾续发率,填入表中并进行比较。

预防医学实验

预防医学实验一 病例对照研究 1. 此类研究选用哪种类型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此类病例具有哪些 优点? 新病例 优点:回忆偏倚小,代表性好。 新病例:刚刚确诊,尚未接受临床干预措施,平时的行为习惯尚未因患病而改变,加之收集资料的时间与暴露时间接近,所以由新发病例可以获得较为全面而真实的信息,应作为研究对象的首选。 现患病例,是过去发生的病例中的存活者,他们一则因患病后接受治疗、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生活习惯和机体许多指标等皆已发生改变;二则因时间过长对既往暴露情况有所遗忘,故获得信息不够准确,或者根本就不是患病前的真实情况。 代表性:此项研究选择了伦敦及附近20 多所医院的1465例肺癌新病例作为病例组,数量大,范围广,同时回忆偏倚小,因此代表性好。 2. 在住院病人中选取对照组应如何保证与肺癌组有可比性?肺癌组与对照 组为什么要考虑这些配对条件?可比性:除了研究因素以外的混杂因素与病例一致,保证了混杂因素与病例一致(即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种族、职业、社会阶层等条件相同);还要做到信息可获得性一致(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调查病例与对照,亦即同时同地,环境相同);信息质量一 直(即同一调查员调查病例与对照)

配对条件: ① 提高研究效率,使每位研究对象提供的信息量增加,所需样本含量减少;② 控制混杂因素,以避免研究中存在的混杂偏倚 匹配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素,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研究因素与结局的中间变量不能匹配,如:吸烟-血脂升高-冠心病;与研究因素有关和结局无关的变量不能匹配,如,宗教信仰- 避孕药)此外,还应考虑职业的变动情况(主要),其次是文化程度、遗传因素等(次要),但不能考虑太多,以免匹配过度,通常考虑4?6个因素。 3. 病例对照研究时,这种一致性检查的必要性如何?你对本研究中被调查 对象回答吸烟情况的准确性如何来评价? 检查这种一致性的目的是检验资料的可靠性,从而评价结论的真实性。本研究的吸烟情况基本可靠,两次回答一致性率为74% (37/50),而且上下相差不超过一个等级。 Kappa值:考虑到机遇因素对观察一致性的影响,本例K=0.656 Kappa 值的取值范围为-1~+1,若K为负数,说明观察一致率比机遇造成的一致率还要低;K= - 1, 说明两结果完全不一致。 K=0,表明观察一致率完全是由机遇所致。 如K >0,说明观察一致率比机遇所致的一致率高;K=1,说明两结 果完全一致 Kappa值越高一致性越好,v 0.2以下一致性可忽略不计,0.2~0.4较差一致性,0.4~0.6中度一致性,0.6~0.8较好一致性,>0.8以上极好一致性。 4. 根据表3 结果分别计算男、女肺癌组及对照组的吸烟百分比。其计算结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预防专业用)-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预防专业用)- 实践1疾病频率测量 [目的]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时间] 3小时 [目录]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疾病频率的常用指标包括发病率(包括累计发病率)和发病率密度(IDD)。ID)]、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复发率(SAR)、介绍率、死亡率、死亡率、死亡率、死亡率、超额死亡率、累积死亡率等。请回顾上述指标的概念 [话题1]1995年初,某个地方的人口为2528人。从1995年到1998年的三年中某一疾病的发病率如图1-1所示。在此期间,没有死亡、迁移或拒绝检查。 问题:请计算1995年1月2日、1996年1月1日和1997年1月1日的患病率,以及三年的平均年患病率。 [话题2]1998年,一个城镇中新诊断出的XXXX,年初人口为9500人,年末人口为10500人。今年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其中40人死于糖尿病。问题1。1998年该镇糖尿病发病率 2年和1998年糖尿病死亡率3.该镇1998年糖尿病死亡率 4年1月1日和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患病率5.1998年该镇糖尿病流行率 [专题3]1998年在某地区进行了结核病抽样调查。数据见表1-1 表1-1。1998年活动性肺结核涂阳病例数* 注:*指痰涂片检查发现结核杆菌的病人,包括痰涂片和培养发现结

核杆菌的病人。 项目编号108 19 48455新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87肺结核死亡53个问题:1。1998年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病率? 2年和1998年结核病死亡率?3.1998年结核病患病率? [专题4]从1998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以调查城市和郊区人口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XXXX共调查 人,1050292 968432例,发病率(1/100,000)死亡率,1588 828 1033 739死亡率(1/100,000)病死率(%)。请计算城市和郊区人群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并将结果填入表格的相应栏中并进行比较。 [话题5]不同年龄人群与甲型肝炎感染率的关系见表1-3 表1-3某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中甲型肝炎的传播率0 ~ 3 ~ 7 ~ 15岁家庭调查人群18596 28911 40142 112544问题:请计算传播率并按年龄进行分析 [话题6]某防疫部门调查了城乡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复发率。在收到每个研究病例的诊断后,及时进行了家庭访问并进行定期随访。密切的家庭接触观察疾病的发生和粪便分离志贺氏菌,并分析复发率的家庭。数据如表1-4所示。 表1-4城乡家庭急性细菌性痢疾持续率(%) 1 城市

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程【实验报告与评定】

实验一口腔健康调查 评定学生对标准一致性检验方法的掌握程度(60%) 评定学生填写口腔健康调查表的熟练情况(40%) 1. Kappa值的计算结果:(与老师的结果比较) K值 = (0.4以上20分、0.8以上60分) 2.口腔健康调查表完成情况检查: (1)完全正确 (2)有漏项: (3)有记录符号错误: (遗漏1项或记错1个符号扣2分) 3.同学自我检查分析原因 4.老师检查评语 学生姓名:评分:班级:老师签字: 日期:

实验二口腔健康调查 评定学生口腔健康调查的现场组织安排能力(40%) 评定学生对口腔健康调查临床检查方法的掌握程度(60%) 1.同学自我分析 2.老师综合评定 (根据调查完成情况和思考题的内容分析现场的组织安排和调查的临床检查) (1)现场安排(20分) 椅位安置 器械摆放 无菌观念 人力分配 (2)现场组织(20分) 受检者的安排 检查顺序和秩序 其他 (3)临床检查方法(60分) 掌握程度(龋齿和牙周检查) 熟练程度(1名受检者所需时间) 学生姓名:评分:班级:老师签字: 日期:

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程【实验报告与评定】 实验三口腔健康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评定学生对数据归纳与整理的掌握程度(40%) 评定学生对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60%) 1.归纳和整理资料和数据统计的结果: (1)整理情况(40分) (各项分组数据如性别、年龄等) (2)统计方法与结果(60分) (率、均数、显著性检验等) 2.老师评语: 学生姓名:评分:班级:老师签字: 日期:

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程【实验报告与评定】 实验四口腔健康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二) 评定学生对调查资料的汇总和统计结果的分析能力 评定学生拟写口腔健康调查报告的掌握程度 按本教程提供的格式拟写口腔健康调查报告:(地方不够可另附纸) 1.题目 2.调查目的 3.调查方法(30分) (1)取材 (2)收集资料的性质 (3)收集资料的方法 (4)抽样方法 (5)统计分析 (6)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4.调查结果(20分) 5.讨论和结论(30分) 6.摘要(20分) 学生姓名:评分:班级:老师签字: 日期:

预防医学-学习指南

预防医学-学习指南 一、单项选择题 1. 预防医学是( C ) A. 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 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 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2. 预防医学的对象是( D ) A. 个体 B. 病人 C. 健康人 D. 确定的群体 3. 二级预防是指( D ) A. 临床期预防 B. 病因预防 C. 病残预防 D. 临床前期预防 4. 属于一级预防措施的是( A ) A. 计划免疫 B. 周期性健康检查 C. 筛查 D. 康复训练 5.生态平衡是一种( C ) A.绝对平衡 B.数量相等的平衡 C.动态平衡 D.质量相等的平衡 6.生活饮用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 ) A. 氯化消毒 B.臭氧消毒 C.紫外线消毒 D.高锰酸钾消毒 7.下列毒物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 B ) A.CO B.Cl2 C.H2S D.HCN 8. 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 A. 相加作用 B. 相乘作用 C. 独立作用 D. 协同作用 9. 属于经常性卫生监督主要内容的是( B ) A. 卫生规划 B. 从业人员健康证 C. 紧急性调查 D. 疫情通报 10.诊断慢性中度苯中毒血象检查结果应出现( D ) A.白细胞数低于4×109/L B.血小板数低于80×109/L C.中性粒细胞数低于2×109/L D.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109/L 11. 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 B ) A. 慢性砷中毒 B. 慢性汞中毒 C. 慢性铅中毒 D. 慢性硒中毒 12. 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迟发性神经病的毒物是( B ) A. 一氧化碳 B. 有机磷农药

C. 氰化氢 D. 硫化氢 13. 可引起中毒性白内障的毒物是( D ) A.苯B.二甲苯 C.硝基苯D.三硝基甲苯 14. 铅中毒时实验室检查可出现( C ) A. 尿ALA降低 B. 尿CP降低 C. 血FEP升高 D. Hb升高 15.慢性汞中毒的三大典型表现是( D ) A.胃肠炎、易兴奋症、皮炎B.神经症、口腔炎、间质性肺炎C.脑病、麻痹、口腔炎D.易兴奋症、震颤、口腔炎 16. 最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是( B ) A. 花生、小麦 B. 花生、玉米 C. 高粱、大豆 D. 大米、小麦 17.不能用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的中毒性毒物是( D ) A.对硫磷B.甲胺磷 C.内吸磷D.敌百虫 18. 沙门菌食物中毒临床上可分为( D ) A. 胃肠炎型、类伤寒型、败血症型、类感冒型 B. 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肝肾损伤型、溶血型 C. 胃肠炎型、类伤寒型、类霍乱型、败血症型 D. 胃肠炎型、类伤寒型、类霍乱型、类感冒型 19. 根据我国的饮食习惯,居民热能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D ) A.鸡蛋B.牛奶 C.瘦肉D.粮谷类 20. 产热量最高的营养素是( B )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糖类 D. 膳食纤维 21.豆类的蛋白质含量是( B ) A.10~30%B.20~40% C.30~50%D.40~60% 22.铁利用率较高的食物是( C ) A.海带B.绿色蔬菜 C.动物血D.蛋黄 23. 从辅助食品中给婴幼儿补铁的时间应在出生( A ) A.3个月以后B.4个月以后 C.5个月以后D.6个月以后 24. 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 A ) A.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B.亚油酸

预防医学学习指南

预防医学学习指南 一、单项选择题 1. 预防医学是( C ) A. 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 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 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2. 预防医学的对象是( D ) A. 个体 B. 病人 C. 健康人 D. 确定的群体 3. 二级预防是指( D ) A. 临床期预防 B. 病因预防 C. 病残预防 D. 临床前期预防 4. 属于一级预防措施的是( A ) A. 计划免疫 B. 周期性健康检查 C. 筛查 D. 康复训练 5. 生态平衡是一种( C ) A. 绝对平衡 B. 数量相等的平衡 C. 动态平衡 D. 质量相等的平衡 6. 生活饮用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 ) A. 氯化消毒 B. 臭氧消毒 C. 紫外线消毒 D. 高锰酸钾消毒 7.下列毒物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 B ) A.CO B.Cl2 C.H2S D.HCN 8. 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 A. 相加作用 B. 相乘作用 C. 独立作用 D. 协同作用 9. 属于经常性卫生监督主要内容的是( B ) A. 卫生规划 B. 从业人员健康证 C. 紧急性调查 D. 疫情通报 10.诊断慢性中度苯中毒血象检查结果应出现( D ) A.白细胞数低于4×109/L B.血小板数低于80×109/L C.中性粒细胞数低于2×109/L D.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109/L 11. 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 B ) A. 慢性砷中毒 B. 慢性汞中毒 C. 慢性铅中毒 D. 慢性硒中毒 12. 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迟发性神经病的毒物是( B ) A. 一氧化碳 B. 有机磷农药 C. 氰化氢 D. 硫化氢

卫生化学实验总结-预防医学

ICP发射光谱测头发样品中的元素 【试剂和仪器】 中性洗发液、丙酮、无水乙醇、混合酸、去离子水,钙铁锌标准品。 100ml烧杯2只,10ml比色管1个,玻璃棒,剪刀,电子天平,烘箱,滤纸。日本岛津公司ICPS-7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高纯氩气,通风装置,循环水系统,容量瓶,移液管。 【实验步骤】 1、消化处理 采样:后枕部头发距头皮1~3cm(为了反映近期金属元素蓄积的情况)样品量约为。 洗涤:中性洗发液洗涤→蒸馏水洗净(约3-5遍)→去离子水洗至无泡沫→淋干后放在丙酮中浸泡2min(去除有机污染物)→无水乙醇中浸泡 1min→滤干→110℃干燥箱中干燥 消化:精称取样品左右→混合酸5ml(10min)→电炉上徐徐加热(120℃左右)→溶液由棕褐色变至淡黄色,加大火,200℃左右赶酸(小于1ml为宜)。若为较深的黄色,则继续加数滴混合酸(完全冷却后)电炉上加热直至残渣为白色时消化完成。 注:混合酸是为了增加氧化性(硝酸:高氯酸=4:1,适用于含钙较高的材料);所有试剂为优级纯 稀释:1%HNO3溶解后→去离子水少量多次(至少3次)将样品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贴签备用(注:吸取硝酸和搅拌的吸管用两根,避免损失及污染) 2、仪器基本操作方法 (1)打开主机电源,预热3h以上。 (2)打开循环水装置,接通氩气,打开通风罩。 (3)打开电脑,进入ICPS操作系统,首先观察仪器状态是否正常,点燃距焰,(此时毛细管不能空吸)吸入空白溶液,进行波长校正(通常使用O/C/Ar)。S<50,表示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若S>50,应重复校正一次。 (4)然后建立新文件(make new card→命名→定性or定量→设一些参数,如测量次数,为3次,最后取平均值→选要测的元素→选波长→设置测量条件,采用人工方法进样,将样品提升时间设为0→设置标准系列样品浓度),根据测量需要设定条件。 (5)测定标准系列和样品。 (6)测定结束后,应先关闭氩气阀门,待距焰熄灭后,再关闭电源。 3、标准曲线的绘制 (1)首先用浓度最高的混合标准溶液测定ATT值(告诉仪器最高浓度是多少,测完之后用纯水洗一下),然后依次测定不同浓度混合标准溶液中各元素的发射强度,测量结束后,仪器自动绘出标准曲线。 4、发样的测定 用与标准系列同样方法测定光强度,然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发样中各元素含量。若某种元素浓度超过最高浓度限值,要进行稀释。 【结果及公式】 以c为横坐标,原子发射谱线强度( E I)为纵坐标,根据样品中各元素的 E I 从标曲中得到其浓度cx m / c g/g x V ? = ) 发样中元素含量(μ 【注意事项】 器皿等玻璃器材不要随意放置,以免污染。 进样:样品→毛细管→雾化器雾化→雾化室进一步雾化→炬管→光学系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