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编制说明

一、项目来源

2017 年 6 月,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9)提出并归口,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20170460-T-469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北京科技大学。本标准由唐英、吴清一等人负责起草。

二、标准名称变更

本标准名称进行了变更,从《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变更为《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名称变更的原因是基于在标准草案的研讨阶段行业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以及在推荐性国家

标准立项评估会上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的。目的是更准确地反映标准内容和标准用途。标准名称变更申请获得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准。

三、标准编写的目的、意义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化》的目的是使托盘集装单元实现在其堆码、包装、装载、搬运、运输及仓储过程中能够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将托盘、运输包装器具、装卸及搬运设备、仓储设备及设施、运输车辆与装备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单元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形式完成物流乃至供应链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目前在我国,流通领域生产物资极大丰富,供应链物流系统中使用的物流器具、设备及设施品种复杂型号规格多,难以配套不成体系。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已有初步的物流设施和设备标准,但标准宣贯执行不力,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更广泛的工业应用,现有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非常宽泛。物流企业只重视单一设备的质量与选型,造成各种货物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缺乏基本器具及设备的统一规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标准以托盘集装单元为基点,制定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确立供应链物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对于实现物流各环节无缝对接、整齐划一、贯通始末,从而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主要工作过程

1、标准草案形成

2015 年国家质检公益专项课题《支撑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的 30 项重要标准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201510210)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该项目的课题之一为《托盘集装单元化物流标准化研究》。该课题的研究任务包括制定支撑我国托盘单元化物流系

统发展的两项国家标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和《托盘系统设计及使用准则》。本标准是子课题要求完成的 2 个基础标准之一。

2015 年 8 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化工作部在京联合召开质检公益专项课题启动会议,成立课题组,确定格课题组各子课题分工,确定《托盘集装单元化物流标准化研究》子课题由北京科技大学承担。启动会上部署课题研究各阶段工作计划及要求、以及课题验收要求。

落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化工作部的安排,课题组持续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托盘集装单元化物流系统建立与发展状况以及托盘集装单元化物流标准化的发展现状两部分。目的是探讨我国托盘单元化物流行业发展基础以及探讨我国托盘单元化物流标准建设基础问题。

1)托盘集装单元化物流建立与发展的发展状况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也得到迅猛发展。 2017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已达 252.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7%。受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面对高涨的劳动力成本,面对高涨的土地成本,面对仓储租金的快速上涨,使企业愿意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工的物流作业。

中国仓储协会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调研报告表明,我国生产制造企业在物流作业中已开始逐步采用物流集装单元化技术,实用物流单元化容器的企业占 28%,使用了工位器具的企业占 63%,使用叉车 / 拖车等搬运设备的企业占 81%,采用吊车 / 起重机的企业占 31%,生产线采用了连续自动输送线的企业占 41%,采纳其它物流技术的企业占15%。显示出企业在装备设施的自动化改造和建设的初步成果。近十

年中物流集装单元化技术以及单元化物流行业的更加迅速。这为本标准未来的实施打下了良好行业发展基础。

但另一方面,调研结果同时也揭示出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低且

配套性、兼容性差的问题。首先是我国物流系统一般技术水平低,装

备落后。在仓储设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6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储设施比例极低,具有冷藏、保鲜、气

调功能的仓库更少。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

普通起重设备占到80%以上,而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

少采用。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 80%以上,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特种运输车辆

却很少。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性能水平不高,即使

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兼容。

其次,我国物流设备供应商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偏小,发展不规范。用户企业由于在资金方面的问题,往往将价格作为选择物流设备的首要因素,而忽视了对内在品质与安全指标的考察。对物流设备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系统规划、设计时带有盲目性,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或资源的浪费,表现在物流设备的管理没有被广泛纳入物流管理的内容,物流设备使用率不高,设备闲置时间较长。并且我国民营物流企业普遍只重视单一设备的质量与选型,没有通盘考虑整个系统如何达到最优化。各地区的物流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兼容性差,质量参差不齐。

国外物流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在于,我国要发展托盘集装

单元化物流,必须解决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低、配套性、兼容性差的问题,标准要先行。用标准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对企业物流装备设施

的自动化改造和建设意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托盘集装单元化物流标准化发展现状调研

围绕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相关国内外标准的调研发现,目前在世

界范围内,从系统角度梳理供应链物流各环节设施设备及器具的标

准,仅有日本标准《单位货载系统通则》(JIS Z 0650-1995 )。该标准规定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的托盘种类、尺寸、性能及试验方法,包装容器中周转箱的形状、尺寸、结构及最大承载量,托盘集装单元货物的规格、重量及稳定应要求,装卸及搬运设备中所适用的叉车、托盘搬运车、输送机及托盘堆垛车的基本要求,仓储设备中托盘式货架、驶入式货架、流动式货架、移动式货架以及立体化仓库的基本要求,以及对运输车辆与装备中货车与挂车、货运集装箱等的基本要求。该标准将托盘单元货物流通过程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使各个环节相互配合衔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而高效的托盘单元物流系统。

国内目前并无完善的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但针对各个环节设备设施及器具等,都制定了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例如,在

物流器具方面,《联运通用平托盘》系列标准(GB/T 2934-2007、GB/T 4995-2104、GB/T 4996-2014 )中规定了联运通用平托盘的种类、尺

寸规格、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塑料物流周转箱》(BB/T 0043-2007)规定了塑料周转箱的尺寸优先系列、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

《系列 1 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GB/T 1413-2008)确定了系列 1 集装箱的分类、额定质量及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和门框开口尺寸。在包装方面,《包装单元货物尺寸》(GB/T 15233-2008)规定了单元货物平面尺寸。《托盘单元货载》(GB/T 16470-2008 )规定了托盘单元货载的基本要求、堆码方式和要求、固定方法、防护加固附件和试验方法等内容。《包装运输包装件单元货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G B/T 4857.22 )规定了单元货物稳定性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在装卸和搬运设备方面,《叉车货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5182-2008)中规定了各种货叉的制造、试验和标记要求;《叉车货叉尺寸》(GB/T 5183-2005)中给出了挂钩型货叉的横截面及货叉水平段长度的推荐尺寸。《500kg~10000kg 平衡重式叉车技术条件》

(JB/T 2391-2007 )和《蓄电池前移式叉车》(JB/T 3244-2005 )等规定了叉车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手动托盘搬运车》(GB/T 26947-2011)和《蓄电池托盘搬运车》

(G B/T 27542-2011)规定了托盘运输车的类型、技术参数、技术要

求和试验方法。《托盘堆垛车》(JB/T 3341-2005)规定了托盘搬运车的基本要求、试验方法与性能要求。《托盘堆垛车和高起升平台堆垛车稳定性试验》(GB/T 21468-2008)规定了验证堆垛车稳定性的基本试验。《带式输送机》(GB/T 10595-2009 )和《辊子输送机》( JB/T 7012-2008)中规定了输送机的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自动导引车通用技术条件》(GB/T 20721-2006)和《自动导引车(AGV)设计通则》(GB/T 30029-2013)则规定了无人搬运车的组成、

分类、使用条件和设计要求等。在仓储设备方面,《货架分类及代号》(WB/T 1043-2012)规定了仓储货架的分类,《托盘式货架》( WB/T 1044-2012)、《驶入式货架》(WB/T1045-2012)和《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规范》(JB/T 9018-2011 )规定了货架形式、等级及载荷、货架材料和结构、尺寸、货架的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等。在运输车辆方面,也有诸多载货汽车国家标准,例如《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1589-2016)、《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2)、《货运挂车系列型谱》(GB/T 6420-2010)等,分别对道路上适用的汽车、挂车和汽车列车,规定了其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

的限值及安全技术条件等进行了规定。

可以看出,上述国家或行业标准对托盘单元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器具、设备设施做出了详细的规范,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物流系统标准体系。但对上述各标准进行深入技术分析可以看出,为了适应更广泛的

工业应用,各标准技术指标比较宽泛。这就造成不同的标准之间没有

匹配性,标准要求不一致。例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降低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

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要在我国现代化的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建设过程中发挥标准的基

础性技术支撑作用,就必须系统梳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关联标准。

解决了标准间的系统性、协调性和衔接性问题,确立了物流系统各组

成部分之间共同遵循的准则,才能建立社会供应链物流稳定的秩

序。这对于实现物流各环节无缝对接、整齐划一、贯通始末,从而提

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具有身份重要的意义。

基于上述调研结果,课题组形成了制订本标准思路:“参考和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修改、整合和完善,以确

保所制订标准与国内情况结合而便于国内推广。”

2016 年 3 月课题组参考日本标准《单位货载系统通则》(JIS Z 0650-1995)的内容框架,起草了本国家标准草案 1 稿。课题组分别在2016 年 4 月和 6 月在京召开专家研讨会,讨论标准草案框架内容和技术指标参数。基于专家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国家标准草案稿 2 稿。

2016 年 6 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化工作部在京召开关于2015 年国家质检公益专项课题《支撑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的30 项重要标准研究》项目的中期检查。课题组按要求提交了“质检公益性行

业科研专项项目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托盘共用系统标准研究报告”以及在制两个国家标准草案稿,并在中期检查汇报了项目执行情况。

课题组顺利通过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化工作部中期检查。

2、标准立项与征求意见稿形成

作为标准立项的准备,课题组先后走访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沈阳、成都等地的物流企业、质检机构、管理部门,广

泛征集行业意见,确认标准内容和技术指标与国内物流发展现状的符

合结合情况。国家标准草案稿 2 稿在 2016 年 6 月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单元化物流高端论坛发布,听取与会代表意见。

2016 年 10 月课题组在京召开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就标准中托

盘集装单元尺寸等关键技术指标展开了热烈讨论,达成共识认为,国

家标准《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GB/T 2934-2007)中规

定的联运通用平托盘平面尺寸为1200mm1000mm和 1100mm1100mm 两种规格,且 1200mm1000mm是优先推荐的平托盘平面尺寸规格。响应国家推广标准化运载单元、鼓励开展多式联运的基本国策,应优先推广使用 1200mm×1000mm标准托盘,推动一贯化带盘运输。因此,

标准范围确定为“本标准适用于流通托盘平面尺寸为 1 200 mm1 000 mm的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其它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可参考本标准

设计和使用”,形成了国家标准草案稿3 稿。该标准草案稿在2016 年

11 月浙江省温州举办的第11 届中国托盘国际会议暨2016 全球托盘

企业家年会上发布,并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了国家标准建议书和

草案定稿。

2016 年 12 月,上述国家标准建议书和草案定稿提交给国家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举办的2016 年第六次推荐性国

家标准立项评估会进行审查。评估会专家通过了标准立项提议并提出

标准名称变更建议,建议由《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变更为《托

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以更准确地反映标准内容,突出

标准用途。

2017 年 6 月接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知,《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已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列入国家标准委《2017 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计划编号:20170460-T-469 。

2017 年 7 月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交标准项目调整申请表,正式申请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更改为《托盘单元化物流系

统通用技术条件》。2017 年 10 月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批准。

2017 年 10 月在北京召开立项标准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就标准

范围统一意见,肯定了标准适用范围。专家并建议:托盘集装单元,

单元货物应不超出托盘面,托盘集装单元总高度应确保稳定性。在装卸及搬运设备一章中,取消叉车起重量的示例说明以及叉车直角堆垛通道最小宽度规定,删除无人搬运车和托盘平衡吊叉相关内容等。基于立项标准专家研讨会意见进行修改,并按 GB/T 1.1-2009 要求,规范编辑,形成征求意见稿初稿。

针对征求意见稿初稿的意见征求、调研反馈持续至 2018 年 4 月。之间尤其是多次与多家国内知名仓储货架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沟通,最终对托盘单元货物储存时的安全间距与配合尺寸达成共识。形成征求意见稿终稿。

五、标准编制原则

在充分考虑迅猛发展的国内托盘行业提高准入门槛的迫切要求,

顺应国内托盘共用物流服务发展并与世界接轨的潮流,基于托盘单元化物流行业共识与专家意见,并依据中国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本次《托盘单元

化物流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制订的原则是:

1、标准的规范性。无论是标准的行文,还是标准的表现形式,

如格式、标点符号、字体、字号、序号等,都严格按照GBT1.1-2009 的要求执行。

2、参考国外先进标准。以日本标准《单位货载系统通则》(JIS Z 0650-1995)为主要参考依据,设计本标准的框架体系,理顺各物流

环节关系,规范我国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

3、标准的可操作性。标准的价值重在应用,要从我国的实际情

况出发,需要根据我国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发展水平,制订出满足我国单元化物流系统发展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需要的国家标准。

4、标准的公正性。标准主要用来调节企业和用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必然就会在标准条款

中有所表达。本标准主持起草单位要单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起草

标准的每项条款。

六、标准主要内容

( 一) 主要内容

本标准共 9 章。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对托盘集装单元、托盘、运输包装容器、装卸及搬运设备、仓储货架、运输车辆及装备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流通托盘平面尺寸为1200mm1000mm的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其它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可参考本标准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文件36 个,其中,国家标准29 个、行业标准 6 个、

ISO 标准1 个。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定义 2 个术语:单元货物(unit load )、托盘集装单元(palletized unit load )。

4、托盘集装单元

本章规定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托盘集装单元的平面尺寸、

总高度、最大总质量以及稳定性要求。

5、托盘

本章规定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托盘的形式、对托盘平面尺寸与额定载荷的基本要求以及其它要求。

6、运输包装容器

本章规定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中托盘上适用的运输包装容器

的种类和包装模数尺寸,以及规定了托盘上适用的塑料周转箱、纸箱、钢桶和包装袋等主要运输包装容器的种类、形式、外部尺寸及其它要求。

7、装卸及搬运设备

本章规定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装卸及搬运工业设备的主

要类型及安全要求;规定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叉车的种类、额定起重量、货叉及其它要求;规定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托盘搬运车的种类、额定起重量、货叉及其它要求;规定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无人搬运车的最大搬运物质量、最大搬运物尺寸和其它要

求;规定了对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辊子输送机、链式输送机和垂

直输送机的要求;规定了对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码垛机和拆垛机

的要求。

8、仓储货架

本章规定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仓储货架的类别、托盘单元货物、配合尺寸及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要求。

9、运输车辆与装备

本章规定了对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货车及挂车的外廓尺寸、

轴荷及质量限值、产品系列、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综合性能和检验方

法和其它通用技术条件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

货车及挂车的货厢类型、货厢内部尺寸、货厢开口尺寸、货厢质量以

及对车辆附加装置及配套设备(起重尾板、登车桥)的要求。规定了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货运集装箱的类型以及集装箱尺寸和额定

质量。

( 二) 主要技术内容的来源与依据

本标准以日本标准《单位货载系统通则》(JIS Z 0650-1995)为主要参考依据,设计本标准的框架体系,在标准中设立托盘集装单元、托盘、运输包装器具、装卸及搬运设备、仓储货架、运输车辆与装备章节,提出通用技术条件及要求,系统理顺各物流环节关系。标准内容中关键技术指标的确定,则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并根据我国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发展水平,进行修改完善和最终确定,以求制订出满足我国单元化物流系统发展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需要的国家标准。

本标准中主要技术参数的依据如下表。

表 1 标准主要技术指标依据

标准标准内容

条款

4.1 托盘集装单元的平面尺寸为1200

mm 1000 mm。

托盘集装单元中单元货物长、宽

度的最大偏差应符合 GB/T

15233-2008 的规定。

4.2 托盘集装单元的总高度不高于

2200mm 。应尽量减小托盘集装单

元的总高度尺寸。

4.3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托盘集

装单元的最大总质量(含托盘自

重)为 1000kg 。

依据

(对应现行标准及条款)

GB/T 2934-2007 《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4.1中优先推荐 1200 mm 1000 mm 。

GB/T 15233-2008《包装单元货物尺寸》4中规定:单元货物尺寸长宽最大偏差为 +40mm 。

①GB/T 1413-2008 《系列1 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中 5.3.2.2 以及 GB/T

5338-2002《系列 1 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 1 部分 :通用集装箱》中 5.7 的规定:系

列1 集装箱共 15 种,其最小门框开口尺寸的高度有 2566mm 、2261mm 、2134mm 这 3 种。

GB/T 5141-2005 《平衡重式叉车稳定性试验》中 4.3.6、 GB/T 5142- 2005 《前移式和插

腿式叉车稳定性试验》中 4.3.6 以及 GB/T

21468- 2008 《托盘堆垛车和高起升平台堆垛

车稳定性试验》中 4.3.6都规定,模拟运行试

验中从货叉叉根处测量货叉上表面应高于试验

平台约 300 mm。

集装箱最大的最小门框开口高度尺寸的

2566mm减去装卸搬运设备货叉最小离地高

度为 300mm ,结果为 2266mm 。因此,考虑

留给叉车等装卸搬运设备作业提升离地的距

离,由此确定集装货物总高度须在 2266mm 以下。

②GB/T 18832-2002 《箱式、立柱式托盘》,

5.1规定:高度尺寸应根据其用途在 2200 mm 以下自行选取。

③GB/T 16470-2008 《托盘单元货载》,4.1.5规定:应根据拟装货物质量选择合适强度的

托盘。为适应质量限值,应尽量减小托盘集

装单元的总高度尺寸。一般托盘单元货载的

重心高度不超过托盘宽度的三分之二。

为提高带托运输装载率,以 2200mm 为托盘集

装单元总高度限值。

GB/T 31148-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木质平托盘》,5.6 和 GB/T 15234-94 《塑料平托盘》、

GB 10486-89 《铁路货运钢制平托盘》, 3.3 中均规定其额定载重量为1000kg 。GB/T 31081-2014 《塑料箱式托盘》,4.2 规定塑料箱式托盘额定载荷有 500kg 、1000kg 两个等

级。综上,确定托盘集装单元的最大总重量

为 1000kg 。

4.4 a)托盘集装单元稳定性试验按GB/T 4857.22 《包装运输包装件单元货物

GB/T 4857.22 的规定进行。稳定性试验方法》

b)可参照 GB/T 16470-2008 中规定GB/T 16470-2008 《托盘单元货载》,4.3

的堆码方式、固定方法、防护加

固附件包装托盘集装单元,来防

止货物坍塌,且防止货物坍塌的

措施应不妨碍装卸机械作业。

5.2 a)托盘平面尺寸为 1200 mm 1000 GB/T 2934-2007 《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

mm。及公差》,4.1 中优先推荐 1200 mm 1000 mm

b)平托盘、可碓码箱式托盘、立GB/T 31148-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木质平

柱式托盘和滑板托盘的额定载荷托盘》, 5.6 规定木质平托盘额定载荷为

为 1 000 kg;带轮箱式托盘的额定1000kg;

载荷为 500 kg 。GB/T 15234-94 《塑料平托盘》, 1 规定塑料

平托盘能承载1000kg ;

GB 10486-89 《铁路货运钢制平托盘, 3.3 规

定钢托盘载重量为 1t。

GB/T 31081-2014 《塑料箱式托盘》, 4.2 规

定塑料箱式托盘额定载荷有500kg 、 1000kg

两个等级。

GB/T 18832-2002 《箱式、立柱式托盘》,5.2

规定箱式、立柱式托盘的额定载重量为

300kg、 500kg、 1000kg、 1500kg 和 2000k。

ISO 12776-2008《Pallets - Slip Sheets》,5.4

规定滑板最大允许货物重量为500kg 、

6.2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中与托盘匹

配的运输包装容器的包装模数尺

寸为600mm 400mm

600mm 500mm 。

1000kg、 1500kg 或 2000kg。

ISO 3394-2012《 Packaging –Complete filled

transport packages and unit loads–Dimensions 和of rigitangular packages 》,表1中规定的包装模数尺寸中,与 1200 mm 1000 mm 平托盘匹配的是 600 mm 400 mm和 600 mm 500 mm 。

6.3.2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塑料周GB/T 4892-2008《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

转箱的外部有效平面尺寸通过包列》, 3规定运输包装件的平面尺寸可通过用

装模数乘以或除以一整数计算,整数去去乘或除包装模数尺寸求得。

且堆码尺寸应与托盘的平面尺寸

1 200 mm 1 000 mm匹配。

6.3.3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塑料周BB/T 0043-2007 《塑料物流周转箱》中未规定

转箱的最大载重量为 30 kg 。用于周转箱最大载重量。

手工装卸作业的场合,塑料周转JIS Z 0650 :1995 《ユニットロードシステ

箱的最大载重量以 15 kg 为宜。ム通則》, 2.4规定塑料周转箱最大总重量为

30kg;手工装卸作业时最大总重量为15kg。

ISTA 7A-2008 《 Open Reusable Transport

Containers for Loads of 60 lb (27 kg) or Less

and Unitized for Shipment on a Pallet 》适用于

集装在托盘上的最大载重量27kg的开口式可

再用物流周转箱。

GB 12330-1990 《体力搬运重量限值》,3规

定:人体单次搬、扛和推拉运输重量最大限

值,男 15kg、 50kg、300kg ,女 10kg 、 20kg、

200kg。

本标准依据 GB 12330-1990 的规定,且考虑

抬运人数增多其平均负重量应递减,参考 JIS

Z 0650: 1995规定。

6.4.2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瓦楞纸GB/T 4892-2008《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

箱的外部有效平面尺寸应通过包列》 3,规定“运输包装件的平面尺寸可通过

装模数乘以或除以一整数计算求用整数去去乘或除包装模数尺寸求得。”

得,且堆码尺寸应与托盘的平面

尺寸 1200mm1000mm匹配。

6.4.3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瓦楞纸GB/T 6543-2008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

箱的材料、尺寸偏差、质量与结双瓦楞纸箱》,5规定了对纸箱的材料、尺寸

构要求、检验与试验应符合GB/T 与偏差、质量与结构方面的要求。

6543 的规定。

6.5.2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钢桶最GB/T 13201-1997 《圆柱体运输包装尺寸系

大外廓直径应符合 GB/T 13201的列》, 4.1和表 2规定了钢、纸、塑料等各种

规定且堆码尺寸应与托盘的平面材质圆柱体运输包装的最大外廓直径; 4.2和尺寸 1 200 mm 1 000 mm匹配。钢附录 A 规定了圆柱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的包

桶的高度尺寸按产品特点确定装单元排列实例图谱,其中的A1 系列是圆柱

时,所形成的托盘集装单元总高体运输包装件在1200 mm 1000 mm托盘上的

度应满足 4.2的要求。列实例图谱。

6.5.3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钢桶的GB/T 325.1-2008 《包装容器钢桶第 1部

材料、质量与结构的技术要求及分:通用技术要求》 5和 6规定了钢桶材料及

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 325.1 规定。质量要求。

6.6.2.1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集装袋GBT 10454-2000 《集装袋》,4.1规定了容积

的外部尺寸应符合 GB/T 10454 的在0.5~2.3m 3之间、载重在 500~3000kg 之间的

规定,且堆码尺寸应与托盘的平集装袋的尺寸。

面尺寸 1200mm1000mm匹配。

6.6.2.2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的其它GB/T 13757-92 《袋类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3

袋类运输包装的外部尺寸应符合中规定了袋类运输包装满装尺寸及其极限偏

GB/T 13757 的规定,且堆码尺寸差、扁平尺寸。附录 A 规定的典型碓码图谱有

应与托盘的平面尺寸在1200mm 1000mm 托盘上碓码的图谱。

1200mm 1000mm匹配。

7.1.2.1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装卸及GB 10827.1-2014 《工业车辆安全要求和验

搬运工业车辆的安全要求须符合证第 1部分自行式工业车辆(除无人驾驶车

GB 10827.1 的规定。辆伸缩臂式叉车和载运车)》

7.1.2.2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连续搬ISO 1819 :1977 《连续搬运设备安全规则一

运设备的安全要求应符合ISO 般规则》(Continuous mechanical handling

1819 及GB/T 23580 的规定。equipment; Safety code; General rules )

7.2.2a)托盘集装单元总质量不能超过

叉车的额定起重量。

b)采用属具的叉车,确定其额定

起重量时还应考虑属具质量。

7.2.3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叉车的

货叉应符合 GB/T 5182 的规定。

a)货叉长度应不超过但接近托盘

边长尺寸为宜。

b )货叉宽度、厚度应符合GB/T

5183 的规定,且应与 GB/T

2934-2007 中 5.1 和 5.2 规定的托

盘叉孔的竖向尺寸和水平尺寸

匹配。

7.2.4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的平衡

重式叉车应符合JB/T 2391 规定,

前移式叉车应符合JB/T 3244 的规

定,托盘堆垛车应符合JB/T 3341

规定。

7.3.2托盘集装单元总质量不能超过托

盘搬运车的额定起重量。

7.3.3a)货叉长度应不超过但接近托盘

边长尺寸为宜。

b)货叉底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应不

小于 30 mm,货叉在插入点距底面

的高度应不大于 86 mm ,货叉在搬

运车叉根处距地面的高度

应不大于90 mm。GB/T 23580-2009 《连续搬运设备安全规范专用规则》

GB 10827.1-2014 《工业车辆安全要求和验证

第 1部分自行式工业车辆(除无人驾驶车

辆伸缩臂式叉车和载运车)》,3.15规定了额

定起重量的定义

GB/T 5182-2008 《叉车 _货叉 _技术要求和试

验方法》

JB/T 3244-1999 《前移式叉车基本参数》中 3.1 规定:额定起重量 1.25t、 1.50t、 2.00t 的前移式叉车货叉长度尺寸应优先采用1000mm。

替代JB/T 3244-1999 的 JB/T 3244-2005 《蓄

电池前移式叉车》, 3.2 规定了货叉长度尺寸优先数值为 800mm, 900mm, 1000mm,

1150mm 及 1200mm。

GB/T 5183-2005 《叉车货叉尺寸》,表 3 规定了货叉横截面推荐尺寸。

GB/T 2934-2007 《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5.1 和 5.2 规定了托盘叉孔的竖向尺

寸和水平尺寸。

JB/T 2391-2017 《 500kg-10000kg 平衡重式叉车技术条件》

JB/T 3244-2005 《蓄电池前移式叉车》

JBT 3341-2005 《托盘堆垛车》

GB 10827.1-2014 《工业车辆安全要求和验证

第 1部分自行式工业车辆(除无人驾驶车辆伸

缩臂式叉车和载运车)》,3.15规定了额定起

重量的定义

ISO 509-1996 《 Pallet trucks – Principal dimension 》, 3.3 规定货叉总长应不超过托盘长度或宽度的适当公称值。

JB/T 3773.1-1999《托盘搬运车基本参数》, 3 规定货叉长度优先数值为 1000mm 或1200mm。

JB/T 3298-1996 《手动液压托盘搬运车》,3.1中规定货叉长度为 780mm 、 980mm 、1120mm、 1180mm。

GB/T 26947-2011 《手动托盘搬运车》,表 2 规定货叉最低高度 90mm ;

GB/T 27542-2011 《蓄电池托盘搬运车》,4.1.3 规定托盘车最低高度小于或等于 90mm。 ISO 509-1996 《 Pallet trucks – Principal

c)货叉间距应不小于180 mm 。

d)货叉全宽应不超过690 mm。

7.3.4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蓄电池

托盘搬运车应符合 GB/T 27542 的

规定,手动托盘搬运车应符合

GB/T 26947 的规定。

7.4.1 托盘集装单元总质量不能超过无

人搬运车的最大搬运物质量,且

托盘集装单元的重心应在无人搬

运车本体规定的范围内。

7.4.3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无人搬

运车属于 GB/T 30029- 2013中 3.1

规定的搬运型自动引导车,其技

术要求应符合 GB/T 20721 的

规定。

7.5.2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辊子输

送机应符合 JB/T 7012的规定,且

满足以下要求:

a)输送机宽度根据托盘横向尺寸

确定,应留适当裕度;

b)辊子间距应保证一个托盘始终

支撑在 3根以上辊子上;

c)辊子承载能力应确保作用在单

个辊子上的载荷不高于单个辊子

上的允许载荷。

8.1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的仓储

货架类别有:

a)托盘式货架;

b)驶入式货架;

c)重力式货架;

d)压入式货架;dimension 》, 3.1.1a)货叉底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30 mm;b)货叉在插入点距底面的高度应不大于 86 mm;c)货叉在搬运车叉根处距地面的高度应不大于 90 mm。

ISO 509-1996《Pallet trucks–Principal dimension 》, 3.2.1

ISO 509-1996《Pallet trucks–Principal dimension 》, 3.2.2 b)规定:根据ISO 6780 ,宽度为 1000mm 以上的托盘,插孔的宽度为

720mm 以上的情况,货叉的宽度则不可超过

690mm。

JB/T 3773.1-1999 《托盘搬运车基本参数》,3中规定货叉全宽 530mm 和 690mm。

GB/T 27542-2011 《蓄电池托盘搬运车》

GB/T 26947-2011 《手动托盘搬运车》

GB/T 20721-2006 《自动导引车通用技术条件》 3 ( g)的规定, AGV 的负载能力是指

AGV 为运输货物所提供的最大承载重量,是AGV 在其货物交换所涉及的重心范围内

AGV 及其承重部件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态重

量。

GB/T 30029-2013 《自动导引车 (AGV) 设计通则》, 3.1 定义了搬运型自动引导车

GB/T 20721-2006 《自动导引车通用技术条件》

JB/T 7012-2008 《辊子输送机》规定了辊子

输送机的型式、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

法等。

本标准关于输送机宽度、辊子间距、辊子承载

能力的规定依据《物流仓储配送系统设计技巧450 问》第 7 章第 3 节“辊子输送机”

WB/T 1043-2012 ,3.6 规定的托盘类型中有托

盘式货架、驶入式货架、重力式货架、压入式

货架、移动式货架、阁楼式货架。

e)移动式货架;

f)重型穿梭式货架;

g)平台阁楼式货架;

h)自动化立体货架等。

8.3.1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的仓储GB/T 27924-2011 《工业货架规格尺寸与额定

货架系统,其货架尺寸系列和构荷载》, 4 规定了工业货架尺寸,包括货架系

件尺寸系列使用应符合 GB/T 统尺寸、立柱片尺寸、立柱尺寸、横梁尺寸。

27924中第 4条款的规定。

8.3.2 托盘单元货物储存时,托盘之间、安全间距数值的规定符合WB/T 1044-2012

托盘与货架立柱片之间应有安全《托盘式货架》,图 4 的规定

间距,宜满足如图 1和表 2要求。

8.3.3 在货架横梁上储存放置单元托盘安全超出尺寸数值的规定符合 WB/T

货品时,需保证单元托盘单元货1044-2012《托盘式货架》,图 4 的规定。

品放置于横梁的安全超出尺寸

50-100mm ,如图 2。

8.4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自动化JB/T 9018-2011 《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规

立体仓库系统中,货架、堆垛机、范》

仓库建筑、理货区、发货区和出

入库平台、货架排布以及货格和

货物间的尺寸关系、出入库能力

的设计应符合 JB/T 9018 的要求。

9.1.1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货车及GB 1589-2016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

挂车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值须符合 GB 1589 的规定,产品GB/T 6420-2010 《货运挂车系列型谱》

系列应符合 GB/T 6420 的规定,GB 7258-201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运行安全技术条件须符合 GB GB 18565-2016 《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和

7258 的规定,综合性能和检验方检验方法》

法须符合 GB 18565 的要求。其它GB/T 26774-2016 《车辆运输车通用技术条

通用技术条件应符合GB/T 26774 件》

的规定。

9.1.3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货车及GB 1589-2016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

.1 挂车货厢的内部宽度应适合装载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中 4.1.1 表 1 和表 2 两个托盘集装单元且间隙适度便规定栏版式、藏栅式、平板式、自卸式货车

于托盘集装单元装卸。货厢内部及其半挂车、货车及半挂牵引车、挂车和汽

宽度应不小于 2050 mm,以 2450 mm 车列车等车辆外廓尺寸最大限值,宽度一般

为宜。为 2550mm,冷藏车宽度最大限度为2600mm ,

以满足车辆装载两排托盘的宽度需求。

考虑栏板厚度一般为 50mm,因此,货车及挂

车的货箱内部宽度最大值为2450mm 。对于冷

藏车,隔热层厚度由车厢的使用要求和选用

的隔热材料而定。若选用聚氨脂泡沫隔热材

料,对于冷藏汽车,以壁厚75mm 计时,货

箱内部最大宽度 2450mm 。

GB/T 29912-2013 《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型技

9.1.3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货车及

.2挂车货厢的内部长度应适合装载

整数倍的托盘集装单元且间隙适

度便于托盘集装单元装卸。

9.1.3 考虑托盘集装单元装卸的方便.3 性,在车辆结构尺寸允许的条件

下以货厢开口尺寸最大化为宜。

其中,货厢开口长度与开口宽度

见图 3,应满足以下要求:

a)普通货厢的侧开口长度与货厢

内部长度等长,货厢后开口宽度

与货厢内部宽度等宽。

b)厢式货厢后开门采用对开门的

场合,后开门宽度应不小于 1 500

mm。

c)侧开门厢式货厢侧开门长度应

不小于 1 300 mm 。

9.1.5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适用货车的

.1 起重尾板应符合 QC/T 699 的规定,且满足以下要求:

a)承载平台长度应不小于 1 500

mm。为了装卸可折叠式笼车,面

板上宜设置止轮器等防溜装置。

b)升降尾板最大起重质量应不小

于托盘集装单元总质量,以 1 500

kg 为宜。用于装卸可折叠式笼车

的场合,最大起重质量应不小于

600 kg。术要求》中表 1 规定 A 、 B 两系列货箱内部

宽度尺寸2050mm 。

若以操作空间间隙为50mm 计,两1000mm 宽

托盘并排时为2050mm ,两1200mm 宽托盘并

排时为 2450mm。均在 GB 1589-2016 规定的货

车宽度限制范围内。

GB 1589-2016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

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中表 1 和表 2 规定

栏版式、藏栅式、平板式、自卸式货车及其

半挂车、货车及半挂牵引车、挂车和汽车列

车等车辆长度外廓尺寸最大限值。

GB/T 29912-2013 《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型技

术要求》中表 1 规定 A 、 B 两系列货箱内部长

度尺寸 6100mm 和 4900m 。

本标准在满足上述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规定

“货车及挂车货厢的内部长度应适合装载整数

倍的托盘集装单元且间隙适度便于托盘集装单

元装卸” ,目的是提高货箱容积率及提高装

卸效率。

来自于 GB/T 29912-2013 《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

型技术要求》 5.2.4 规定的“ A、B系列宜采用

后对开门,门框内净宽度应不小

于1500mm”及“ A、B、 C系列在车辆右侧加

设侧门,门框内净宽度应不小于 1300mm。”

QC/T 699-2004《车用起重尾板》 4.2( f)规

定的承载平台长度为1500/1650/1700/1800

/2000mm。

考虑了本标准中 5.2.1 规定的托盘平面尺寸为

1200mm 1000mm 。升降面板长度应大于

1500mm 时,大于托盘长度。

QC/T 699-2004《车用起重尾板》 4.2( a)规

定的最大起重质量推荐系列为600/1000/ 1500/2000/3000kg

且本标准5.2.2(2)规定“带轮箱式托盘的最

大承载质量为 500 kg ”。升降尾板的最大起重

质量大于 600kg ,能够承受带轮箱式托盘。

标准编制说明规范方案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容);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2004年~2005年完成HG/T2679—1995《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该标准由天津化工研究负责起草,松江县金星化工厂参加起草,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二产品概况 1产品性质 分子式:MgO 分子量:40.30 重质氧化镁性质:白色或米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在空气中能逐渐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生成碳酸镁复盐。在热水中能部分水化生成氢氧化镁。重质氧化镁与氯化镁溶液拌和,易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健康信息学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16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161341-T-424,项目名称为《健康信息学中医药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本标准是ISO/TS 17938:2014 Health informatics -- semantic network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nguage system的修改采用。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 2 本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 通过制订《健康信息学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国家标准,不仅规范和支持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建设,还为中医药学术语系统和本体创建提供了语义标准,为中医药学语言系统和统一的医学语言系统的映射提供了支持,对于中医药学术语信息的交换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主要工作过程 1. 建立标准起草组 该标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提出后,于2016年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2016年10月成立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组成的标准起草组。

2. 形成标准草案 标准起草组于2016年11月启动本文件的调研工作,并于2017年5月底前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起草组经多次组内研讨,确定了标准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于2017年10月形成了标准草案稿。 3. 征求意见阶段 标准起草工作组先后召开了多次组内研讨会,对标准草案进行了讨论。根据专家意见,起草组对草案内容进行了修改,于2018年3月底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 编制原则 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内容。 本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同时应考虑适应不同内容的中医药术语系统不断发展的需求以及与统一医学语言系统(UMLS)的兼容性,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2 标准主要内容与确定论据 2.1 标准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语义网络框架,通过描述中医药学语言系统概念间的关系来定义语义网络的概念结构。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分类,及中医药学知识组织体系构建。 2.2 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

附件2: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服务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省质监局于2015年02月11日发布《关于批准下达2014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5〕92号),将《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服务规范》列入2014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二)协作单位及分工 本标准由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提出,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归口,由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起草。其中,牵头单位负责从自身所开展相关业务实践及经验出发,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服务进行梳理、提炼以及归纳,并在参与单位协助下起草标准文件;参与单位基于标准文件研究制定的专业视角,对标准文件进行规范性审核,使之更加符合标准制定要求,便于在全省推广应用。 (三)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广东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协作单位在粤质监标函〔2015〕92号文发布后,即着手开展上述标准的制订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包括:一是由协作单位派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了标准文件起草小组,研究确定了标准文件制订工作安排(15年4

月16日);二是搜集国家、兄弟省市及省直部门相关管理办法、标准文件并进行分析研究,借鉴、提炼经验做法(15年6月17日完成);三是研究起草标准文件讨论稿,并经牵头单位在当年承担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工作中进行试验验证以及协作单位研究讨论(16年2月29日完成);四是根据试验验证结论及研讨修改意见,修改形成了目前的标准文件征求意见稿(16年6月15日完成);五是分别向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科技、质监管理部门以及部分立项评审服务机构行文征求意见,并根据相单位提出的意见形成送审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标准编制原则 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服务规范》项目研究过程中,协作单位坚持以下三大原则:一是贯彻国家、广东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二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与发展为导向,确保标准的市场适用性;三是坚持与时俱进、适度超前。标准文件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对专业机构实际运作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另一方面应符合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 (二)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标准文件的研究起草涉及国家、广东省关于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相关政策要求以及标准文件制定规则两个方面,相关依据如下。 在立项评审政策方面,重点参考了以下文件:《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暂行办法》(国科发财字〔2002〕165号)、《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国科发基字〔2003〕308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科学技术部令第7号,2003年发布)、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

国家标准浸胶芳纶帘子布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

国家标准 浸胶芳纶帘子布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目的和意义、主要工作过程) 1.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综合[2016]60号《关于下达2016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山东海龙博莱特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主持制定《浸胶芳纶帘子布技术条件和评价方法》国家标准,项目计划号为20161320-T-606,计划完成时间为2017年10月30日。1.2目的和意义 浸胶芳纶帘子布是橡胶工业用关键的骨架材料,是广泛应用于轮胎、胶管等的主要增强材料,浸胶后芳纶帘子布的技术条件通常表征其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定负荷伸长率、定伸长负荷、干热收缩率、粘合强度等。由浸胶芳纶帘子布作为骨架材料制造的橡胶制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要经受不同环境考验,因此需要评价其不同的物理性能来鉴别浸胶芳纶帘子布技术水平;同时,浸胶芳纶帘子布的技术水平是橡胶制品产品质量的第一要素,也是关系到产品安全、人身安全及节能环保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外大型企业如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住友、大陆及锦湖等均要求提供浸胶芳纶帘子布的技术水平状况,但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此项国家标准,以便更准确的评价浸胶芳纶帘子布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浸胶芳纶帘子布的行业发展和技术提高,提高我国橡胶制品行业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1.3主要工作过程 1.3.1 按照标准化制修订工作程序,2016年11月起,成立起草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并马上进行资料收集和调研,统计近年来国内各大企业不同品种浸胶芳纶帘子布的产品质量数据,和国内外有代表性客户的供货合同中的技术要求等,为制定标准打下基础。查阅的标准和资料如下: GB/T 2941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 GB/T 2942 硫化橡胶与纤维帘线静态粘合强度的测定 H抽出法 GB/T 3291.1 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1部分:纤维和纱线 GB/T 3291.2 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2部分:织物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该标准是由全国信用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提出并归口,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的国家标准。本标准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11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111723-Z-424,标准名称为《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 要求》。 二、标准制定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冲击了社会安定,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我国诚信体系尚不健全,一些组织守法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没有把“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组织机构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中,使得以诚信为本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能得到切实落实。 诚实和信用是检验检测机构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指出:“建立完 善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和披露制度,并作为市场行政执法部门实施信用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重点加强检验检测类等机构信用分类管理,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重点人群职业信用建设,建立认证和检验检测从业人员等人员信用记录,推广使用职业信用报告,引导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2014年7月23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中又明确指出:“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统一信用指标目录和建设规范。健全行业信用信息记录制度,以各类企业和从业人员为重点,把信用信息采集融入注册登记、资质审核、日常监管各环节,尽快完善检验检测等事关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重点领域的信用档案。”、“建立诚信发布制度。推动各地各部门依据法律法规,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把恪守诚信者列入,把失信违法者列入‘黑名单’”。本标准的制定是在检验检测行业诚信机制缺乏、公信力亟需提升的背景下提出。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在充分了解检验检测机 构对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的需求基础上,多次召开实验室负责人参加的专家论证会,所有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的出台适应当前国策,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应该尽快纳入到国家推荐标准序列,为解决当前社会诚信危机做出贡献,实现行业诚信带动社会诚信环境的形成。 本标准无论是其描述内容,还是其推出时机,均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符合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符合实验室自身发展的要求,更符合社会需求。只有大力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增强诚信意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全社会形成个人讲诚信、实验室守信誉的良好氛围,树立消费者消费信心,“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该标准作为通用性要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三、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关系 本标准与《计量法》、《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GB/T 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对检验检疫实验室的资质要求相符合。与国家质检总局对检验检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评审要求和管理要求相一致。

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是指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积累,为促进国家/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生产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编制的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活动。标准编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涉及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制度性文件等多个环节,由标准编制规范要求、标准编制过程、标准实施管理及有关技术支撑等环节组成。 一、标准编制规范要求 标准编制规范主要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法律法规授权,由国家层面发布的标准,具有全国统一的适用性,是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手段,为推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基础。 2、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指地方政府授权,地方政府发布的标准,主要应用于该地区的行业和产品,用于辅助国家标准执行任务,实行有关行政监督管理活动,适用范围一般不超过其行政区域范围。 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行业团体授权,由行业团体或行业社会组织发布的标准,更加具体深入,是国家标准在行业内的具体实施,它一般赋予一定的行业自律性,行业标准的编制一般需要经过行业团体或行业社会组织的批准。 二、标准编制过程 标准编制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专业领域,必须在技术跟进、技术衔接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做有效的安排才能达成有效的标

准编制工作。 1、组建标准编制小组。标准编制小组一般由标准编制负责人(一般是研究所、制定单位或技术机构等由主管单位指定)、标准编制主要成员(如技术研究开发人员、行业技术专家、企业技术专家等)及其他必要的协助人员组成,根据标准编制工作需要,可加入相关的行业组织代表或者第三方机构的代表。 2、详细的调查研究。在编制过程中,应详细调查研究标准编制的背景,其中包括有关国内外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国内外类似产品或者类似业务在科学认识、产品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行业标准在编制原则、规范内容、技术要求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企业实施标准的技术实践等等方面的研究。 3、标准制订过程。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围绕编制书的主题,提出标准的编制原则、规范的内容、技术要求以及技术支撑条文等,经团队讨论协商,充分认识,并经领导审查批准,制定出编制书。 4、标准实施管理。根据编制书,应通过落实行政监督管理,技术检验检测,技术支撑服务等方式,实施管理标准编制的内容,加工性制定的实施细则,积极促进标准的推广和实施,使标准的实施更加有效、充分。 三、标准实施的技术支撑 1、技术支撑的研究。根据标准的内容,研究各项技术支撑的需求,提出技术支撑方案,并经过专家讨论和论证,保障技术支撑服务的有效性。

国家标准《掺硼、掺磷、掺砷硅单晶电阻率与掺杂剂浓度换算规程》编制说明

《掺硼、掺磷、掺砷硅单晶电阻率与掺杂剂浓度的换算规程》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标准简况:本标准是对GB/T13389-1992《掺硼、掺磷、硅单晶电阻率与掺杂剂浓度的换算规程》的修订。 2.任务来源:根据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材料分技术委员会半材标委字[]号文件,关于下达第批半导体材料国家标准(修)制订计划的通知,由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万向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参加完成项目编号为20110432-T-469的国家标准《掺硼、掺磷、掺砷硅单晶电阻率与掺杂剂浓度的换算规程》简称(电阻率换算规程)的修定工作。 3.主要工作过程: 3.1了解硅单晶的掺杂剂使用情况。原国家标准修订于1992年,20年来随着重掺杂工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掺单晶进入市场。除了硼、磷之外,掺砷、掺梯甚至掺红磷的单晶工艺已经成熟。 3.2对 SEMI MF723的内容充分进行理解。 3.3编制《掺硼、掺磷、掺砷硅单晶电阻率与掺杂剂浓度的换算规程》的国家标准修订标准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3.4并于2012年5月苏州会议上、2012年9月新疆会议上分别进行讨论和预审。 4.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孙燕高级工程师 梁洪高级工程师 高英高级工程师 楼春兰高级工程师 王飞尧高级工程师 张静工程师 曹孜高级工程师 鲁进军工程师 何良恩工程师 张海英工程师

张群社高级工程师 二本标准的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GB/T20000.2-2009的要求进行编制。 2.本标准是在对SEMI MF723《掺硼、掺磷、掺砷硅单晶电阻率与掺杂剂浓度的换算规程》国际先进标准的充分理解、消化吸收和实践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国家标准进行修订。本标准内容完全涵盖SEMI MF723,标准采用了国标的格式。 3.与原标准相比,本次修订主要有如下变化: 3.1增加了砷掺杂剂对电阻率的换算关系; 3.2增加了掺硼硅单晶的电阻率换算空穴浓度和掺磷硅单晶电阻率换算电子浓度的关系式; 3.3.明确了磷掺杂剂的换算可用于锑掺杂剂; 3.4将原标准附录中的干扰因素移至标准中并重新整理、和添加了若干条; 3.5增加了各种掺杂剂的电阻率与掺杂剂浓度换算的公式试验依据及说明、相应的参考文献见附录; 3.6修订了精密度。 三标准水平分析 本标准建议为国际先进水平。 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与现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不存在任何冲突。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在修订、讨论、预审过程中无重大分歧意见。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编制表1-表4的表头时发现原标准中表头存在歧义,例如:“表1掺硼硅单晶掺杂剂浓度对电阻率的换算表”,有人理解是已知掺杂剂浓度,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电阻率,而实际上是已知电阻率,计算得到掺杂剂浓度,其他表头也有相同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原标准表头的文字上存在歧义,这次进行了修改,改为”表x掺硼硅单晶从掺杂剂浓度换算电阻率”,避免引起误解。 六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为推荐性的国家标准。

标准编制说明范本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标准编制说明范本 1.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除雪是我国北方每年冬天都面临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兴起,传统的人工除雪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积雪不能及时除掉,给交通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为提高除雪效率,只能喷洒大量的盐。盐有腐蚀性,对路面、环境和车辆危害是不小的。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公司开发了新型环保除雪剂--冰雪融。该产品是专利产品,具有腐蚀性低、无环境污染、融雪能力强、成本低等特点。为保证该产品的生产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二、主要指标的确定 1、冰点的确定主要根据实际融雪需要,并通过实际测量能够达到而 确定的。 2、对沥青路面的腐蚀性除雪剂若对路面有腐蚀性,意义就不大了, 既能除雪,又不能腐蚀场面,才是最理想的产品,所以按无腐蚀性要求进行配制,通过实测确实无腐蚀现象。 3、对钢铁腐蚀性 对钢铁腐蚀性也应极低,通过实测确定。 4、保持时间

具有预防作用,在下雪前喷洒,洒后应保持一定时间,根据实测确定为3天以上。 5、干物浓度冰雪融主要是玉米浸泡液或玉米浆和一种或多种氯化物组成。根据实际需要,并经过试验验证确定为M50的浓度不低于35%,M20的浓度不低于30%,M10的浓度不低于28%。 6、PH值根据实测确定为1~4。 7、粘度 根据实测确定的。 8、试验方法有国家标准方法的,进行了参照执行,没有的是自行确定的。 /bzh/pdf/tqybztx.pdf谈企业标准体系中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及其编制该网页打开较慢,请耐心等待 2.《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内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

标准起草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编制说明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XXX标准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根据XXX文件“关于XXX通知”,由XXX牵头组织编制XXX标准,由XXX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广泛邀请全国省、市计量技术机构、XX公司、XX生产企业等计量技术机构、企业参与编制工作,计划项目完成时间是 20XX年X月。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2、标准编制过程 起草工作阶段:根据任务要求,XXX公司于20XX年X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组织标准编制组织工作。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在20XX 年X月份积极组织筹备和征集标准起草单位。经过近两个月的征集、评审和筛选,并最终由XXX确定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的成员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编写大纲,明确任务分工及各阶段进度时间。同时,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GB/T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结合标准制定工作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标准起草工作组经过技术调研、咨询,收集、消化有关资料,并结合XXX的研制技术、生产经验和应用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以XX的生产及应用为主要参考依据,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草案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首次会议成功召开,会议讨论了当前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以及国内XXX的生产使用现状,确定了标准起草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 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 会后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初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初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初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完成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阶段:20XX年X月,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了广泛征求意见: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过程控制第10部分: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12年12月份,XX公司提出以Ugra PSO认证为导向,制定胶印过程控制系列标准,主要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质量要求、检测方法进行标准化,将我国在胶印生产过程控制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到国际水平。 2013年6月份,XX公司进行“SOPP标准总体工作规划”,并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0)指导下,将胶印过程控制系列标准命名为《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本标准2013年底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共分为10部分,分别为《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1部分:术语、测量方法及基本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2部分:工作环境控制及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3部分:印刷档案数据接收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4部分:印刷档案数据处理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5部分:软打样用显示器技术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6部分:数字硬打样技术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7部分: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8部分:印刷设备状态校准及检验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9部分:印刷过程控制及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印刷技术胶印数字化第10部分:实施评价要求》(项目计划编号为********-T-421)。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编制说明 一、项目来源 2017 年 6 月,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9)提出并归口,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20170460-T-469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北京科技大学。本标准由唐英、吴清一等人负责起草。 二、标准名称变更 本标准名称进行了变更,从《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变更为《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名称变更的原因是基于在标准草案的研讨阶段行业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以及在推荐性国家 标准立项评估会上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的。目的是更准确地反映标准内容和标准用途。标准名称变更申请获得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准。 三、标准编写的目的、意义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化》的目的是使托盘集装单元实现在其堆码、包装、装载、搬运、运输及仓储过程中能够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将托盘、运输包装器具、装卸及搬运设备、仓储设备及设施、运输车辆与装备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单元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形式完成物流乃至供应链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目前在我国,流通领域生产物资极大丰富,供应链物流系统中使用的物流器具、设备及设施品种复杂型号规格多,难以配套不成体系。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已有初步的物流设施和设备标准,但标准宣贯执行不力,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更广泛的工业应用,现有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非常宽泛。物流企业只重视单一设备的质量与选型,造成各种货物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缺乏基本器具及设备的统一规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标准以托盘集装单元为基点,制定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确立供应链物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对于实现物流各环节无缝对接、整齐划一、贯通始末,从而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主要工作过程 1、标准草案形成 2015 年国家质检公益专项课题《支撑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的 30 项重要标准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201510210)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该项目的课题之一为《托盘集装单元化物流标准化研究》。该课题的研究任务包括制定支撑我国托盘单元化物流系 统发展的两项国家标准:《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和《托盘系统设计及使用准则》。本标准是子课题要求完成的 2 个基础标准之一。

标准起草编制说明范文【范本模板】

XXX标准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根据XXX文件“关于XXX通知”,由XXX牵头组织编制XXX 标准,由XXX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广泛邀请全国省、市计量技术机构、XX公司、XX生产企业等计量技术机构、企业参与编制工作,计划项目完成时间是20XX年X月.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2、标准编制过程 起草工作阶段:根据任务要求,XXX公司于20XX年X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组织标准编制组织工作。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在20XX年X月份积极组织筹备和征集标准起草单位.经过近两个月的征集、评审和筛选,并最终由XXX确定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的成员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编写大纲,明确任务分工及各阶段进度时间。同时,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结合标准制定工作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标准起草工作组经过技术调研、咨询,收集、消化有关资料,并

结合XXX的研制技术、生产经验和应用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以XX 的生产及应用为主要参考依据,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草案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首次会议成功召开,会议讨论了当前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以及国内XXX的生产使用现状,确定了标准起草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 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 会后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初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初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初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完成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阶段:20XX年X月,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了广泛征求意见:

《标准编制说明》撰写要求

《标准编制说明》撰写要求 一、编制说明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任务来源,标准编制的意义、作用; 2、工作简况:包括主要工作过程,历次会议情况,征求意见稿发送单位和上网情况,以及返回、处理情况。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3、标准编制的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和依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指标、水平的对比; 4、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5、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包括采用对象的选取、采标一致性程度的确定、与采标对象的差异及原因,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的对比情况; 6、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8、标准性质(强制性、推荐性)的建议; 9、强制性标准需进行的说明: 1)标准需要强制的理由,能否改成推荐性标准或条款强制的强

制性标准?标准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2)标准水平分析:采标程度;具体比较每一个强制性指标,说明是比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高还是低,给出理由,并给出一个总体水平评价。 3)贸易影响分析:分析该强制性标准草案所涉及产品的当前国际贸易情况,即:该类产品的进出口情况(如:进出口量或价值;进口产品占国内市场的比例;或检测到的进口产品的比例和水平等)。进口产品来自哪些国家,具体比较分析这些国家的相关标准指标与该强制性标准草案的指标值。评价该强制性标准实施后对该类产品的进口影响情况。 10、贯彻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 11、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2、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13、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标准主要起草人联系方式(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等信息。 二、说明: 第1、2、3、5、13项内容每项标准必写,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等应写明第4项(也可编制单独的试验报告)内容,其余内容根据不同标准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标准编制说明【范本模板】

《食品包装用淋膜纸和纸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食品包装用淋膜纸是指以纸为基材,单面或双面涂PE膜后加工成形,用于包(盛)装食品的淋膜纸.市面上常见的食品包装用淋膜纸有:包汉堡、糕点等的低定量淋膜纸;盛装瓜子等干果用的以牛皮纸为基材的淋膜纸;用来加工纸杯、纸碗、纸餐盒等用的高定量淋膜纸和纸板等。食品包装用淋膜纸种类多,用量大,然而没有相应的标准对该类产品进行规范.由于该产品与食品直接接触,属食品直接接触材料,生产厂家和用户对该产品质量非常重视,特申请制定食品包装用淋膜纸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计划项目号20112086-T-607,计划要求制定《食品包装用淋膜纸》国家标准。由于部分高定量产品定量在250g/m2以上,属于纸板范畴.因此,起草小组讨论决定将标准名称改为《食品包装用淋膜纸和纸板》。 2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计划下达后,2012年5月,成立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查找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6月,起草小组向企业进行调研,收集企业意见和建议。10月份,征集样品,共征集到13个样品。2013年3月~5月,对收集样品进行试验验证,并结合企业标准及相关意见形成标准草案,经起草小组讨论修改后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 1、编制原则 该产品属于食品直接接触材料,标准编制重点围绕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设定相应技术内容。在确保产品安全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产品的特点. 2、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安全性能(卫生指标、原材料)、物理性能(定量偏差、横幅厚度差、PE膜定量偏差、粘合程度、耐脂度、渗漏性、达因度、交货水分等)。 1、范围 经综合考虑,本标准适用于以纸为基材,单面或双面涂PE膜后加工成形的用于包(盛)装食品的淋膜纸和纸板,主要包括汉堡纸、瓜子袋纸、纸杯纸等。 2、定量偏差 定量是产品的基本物理指标,由于食品包装用淋膜纸定量范围较大,从20.0g/m2到300 g/m2均有,因此不对定量进行具体规定,用定量偏差来考核产品定量均匀性,由于定量范围较大,用±5%作为限定值较为合理。 3、横幅厚度差

国家标准-碳化硅单晶位错密度检测方法-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碳化硅单晶位错密度的测试方法》 编制说明(预审稿) 一、工作简况 1.立项目的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所研发的碳化硅器件的性能指标远超当前硅基器件,并且成功实现了部分碳化硅器件的产业化,在一些重要的能源领域开始逐步取代硅基电力电子器件,并逐步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随着SiC单晶和外延技术的进步,碳化硅器件将逐步展现出其性能和降低系统成本方面的优势,将被广泛应用在5G通信、智能电网、高速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等领域。 由于SiC本身的结构特点,在使用SiC形成衬底的过程中,以各种位错(包括刃位错、螺位错及基平面位错)为代表的微观缺陷都会急剧增加,从而大大降低衬底的质量。因此,测量碳化硅单晶抛光片位错密度对改进衬底质量及器件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19年国家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190062-T-469,项目名称为《碳化硅单晶抛光片位错密度检测方法》。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天合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等。 3.标准项目申报单位简况 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专业从事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晶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十余年在碳化硅领域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卓有成效的研究,公司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化硅晶体生长炉和碳化硅晶体生长、加工技术和专业设备,建立了完整的碳化硅晶片生产线,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碳化硅晶片的产业化生产,成为全球碳化硅晶片的主要生产商之一。 中关村天合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于2016年4月27日,在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和北京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从

国家标准《钼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钼粉》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 1.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委下发的《关于下达2012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综合【2012】92号)的文件要求,国家标准《钼粉》(GB/T 3461-2006)的修订工作由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修订,项目计划编号为钼粉20131041-T—610,项目完成年限为2015年。 2.主要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 2.1编制原则 ⑴确立国家标准钼粉修订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a.标准编写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要求编写; b.具有可操作性和先进性; c.国家标准《钼粉》的修订充分考虑了国内生产商的工艺技术状况、国家资源开发的政策要求、关注顾客的需求意见和建议; d.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和保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 ⑵对国内生产商、用户进行调研取样、收集资料 通过信函、邮件、走访共调研了家用户。 ⑶查阅相关标准 本标准修订时参照了奥地利普兰西公司、美国克莱马克斯公司、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钼粉生产企业标准等。 ⑷确定产品主要技术内容。 ⑸确定建立仲裁分析方法。 ⑹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

⑺编写征求意见稿,征求用户意见。 2.2主要工作过程 2.2.1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的《钼粉》标准任务落实会上,金钼股份提交了征求意见稿,并就标准的框架结构、基本内容设置、各阶段工作重点以及时间节点进行了安排。 2.2.2接受本标准的修订任务后,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迅速成立了钼粉标准编制小组,修订了标准编制计划,编制小组2013年随即开始对国内外钼粉标准进行了收集和整理,通过走访国内外客户,广泛征集意见,并对收集到的钼粉国内外标准、国内外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及国内主要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充分体现“用户第一”的思想,遵照钼粉产品的性质、特点及用途,初步确定了本标准指标项目和试验方法内容,随后对本标准项目的指标、试验方法进行验证,依据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2009和《国家标准编写模版》的电子文本的格式要求,形成了本标准草稿,2013年金钼股份组织了长期从事钼粉生产经营的技术、生产、销售、检验专家,对本标准进行了会审,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完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2.2.3 标准讨论稿讨论会: 二、产品概况 1、钼粉性质、分类和用途 1.1性质 钼为灰黑色粉末(体心立方结晶),在空气中会渐渐氧化。熔点2610℃。沸点5560℃。相对密度10.2。溶于热浓硝酸、热浓硫酸、王水,微溶于盐酸,不溶于冷水、热水、氢氟酸和液氨。 钼粉有轻质钼粉(PCC)和钼粉(GCC)两种。钼粉的特性是可以人工调控色泽、粒径、表面特性、分散度、流变性、触变性以及晶型等,而且钼粉化学纯度高,化学惰性强,热稳定性好,在400℃以下不会分解。另外,钼粉还具有吸油率低、硬度低、磨耗值小、无毒、无臭、无味,分散性好等优点。 1.2分类 按用途进行分类,钼粉主要有3种:供压制用的钼粉、供热喷涂用的球形钼粉和供特殊条件使用的超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编制 说明 一、工作简况 本检验方法是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下达的2011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进行的,由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三方共同承担研究和起草工作。 计划编号:spaq-2011-55标准名称: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 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简要起草过程及研究进度: 2011.7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下达任务,项目正式启动; 2011.7~2011.12 完成检测方法及前处理方法的建立与优化工作;

2011.12~2012.4 完成实验室内的方法学验证工作; 2012.4~2012.5 完成实验室间的方法学验证工作; 2012.5~2012.6 完成编制说明及标准文本的编写及意见征求工作; 2012.7 提交编制说明和标准文本的送审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磷酸盐类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作为重要的食品配料和功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肉制品、海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焙烤制品、饮料、土豆制品、调味料、方便食品等的加工过程中,对食品品质的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作水分保持剂、提高产品的保水性,以增强其水分的稳定性,保持肉质的新鲜,减少营养成分损失,保持肉质的柔嫩性,从而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已批准使用的磷酸盐类化合物共8 种,包括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等,在食品中添加入这些物质可以有助于食品品种的多样化,改善其色、香、味、形,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并满足加工工艺过程的需求,在食品中是很重要的品质改良剂。 目前,我国针对多聚磷酸盐的使用做出规定的国家标准主要有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和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其中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规定:除火腿以外的熟肉制品的“复合磷酸盐”的含量必须低于5 g/kg,烟薰火腿的含量不高于8 g/kg。其中除了对复合磷酸盐含量的问题做出规定以外,还特别注明“复合磷酸盐残留量包括肉类本身所含磷及加入的磷酸盐”。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了多聚磷酸盐及复合磷酸盐在乳及乳制品;鱼类及其制品;肉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小麦粉及其制品;调味料;膨化食品;饮料;果冻、巧克力及糖果;油脂、脂肪;谷类和淀粉类甜品、米粉、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等11大类样品使用量见附表1。 目前国内涉及多聚磷酸检测标准主要有GB/T9695.4 《肉与肉制品总磷含量测定》、DB37/T 343-2003《鳕鱼等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离子色谱法》。其中。GB/T9695.4选用的比色法和沉淀法不仅存在着灵敏度差、适用范围窄等缺点,还由于该方法的检测适应范围仅包含肉与肉制品,完全不能满足现行国家限量标准的要求;而对于DB37/T 343山东省地标,与本方法的提取原理及检测手段基本一致,但适用范围较窄不能满足现行国家限量标准的要求。因此本标准利用离子色谱法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适用范围广的聚磷酸盐检测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三、国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目前国外针对食品中多聚磷酸盐的使用也是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欧盟要求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0.5 g/kg,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多聚磷酸盐的安全评价为成人每天允许摄入量1.4 g~1.5 g(以五氧化二磷计),美国规定最终产品中磷酸盐的残留量不得超过0.5%(质量分数)。本标准建立的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完全能够满足相关国际限量标准的检测需求。 四、标准的制(修)订与起草原则 1、方法的研制和实验条件的确定 1.1 方法研制方案的确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