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模板

起皮。

致检查,发现拼缝不严密的部位,

)采用木方封堵时,改进墙柱模板下口缝隙封闭方法,采用角钢封闭方法;如下图所示:

注:木方必须间隔下伸,压住角钢,使角钢与底板和模板均压紧。

在下部墙体上预埋对拉螺栓,上层墙体模板下移,利用预埋的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如下图所示:

模板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墙体烂根 现象:混凝土墙根与楼板接触部位出现蜂窝、麻面或露筋,有的墙根内夹有木片、水泥袋纸等杂物。 原因分析:(1)第一层混凝土浇筑过厚,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够,底部未振透。(2)混凝土铺设后没有及时振捣,混凝土内的水分被楼板吸收,振捣困难。(3)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准,搅拌不匀,坍落度太大,材料离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率小,和易性不好,振捣时间过久造成漏浆。 (4)钢模板与楼板表面接触不严密。(5)钢模下部缝隙用木条堵塞时,木条进入墙体内。 预防措施: (1)支模前,在模板下脚相应的楼板位置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但应注意勿使砂浆找平层进入墙体内。(2)模板下部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等塞严,切忌使用木片并伸入混凝土墙体位置内。(3)增设导墙,或在模板底面放置充气垫胶垫。(4)浇筑混凝土前先浇水湿润模板及楼板表面,然后浇一层50mm厚的砂浆,砂浆不宜铺得太厚,并禁止用料斗直接浇筑。(5)坚持分层浇筑混凝土,第一层浇筑厚度必须控制在500mm以内。 治理方法:对于烂根较严重的部位,应先将表面蜂窝、麻面部分剔除,再用1∶1水泥砂将分层抹平。此项工作必须在拆模后立即进行。(2)对于已夹入木片、纸或草蝇等的烂根部位,在拆模后应立即将夹杂物彻底剔除,然后捻入高强度干硬砂浆,必要时砂浆中可稍掺加细石。 2墙面粘连,缺棱掉角 现象:墙体拆模时,大模板上粘连了较大面积的混凝土表皮,现浇墙体上口及洞口拆模后缺棱掉角。 原因分析:(1)脱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低于1.2MPa。(2)混凝土用水量控制不严,质量波动大,浇筑时下料集中,又未均匀振捣。(3)模板清理不干净(特别是上、下端口部位及门框边),易积留混凝土残渣。(4)使用了失效的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漏刷,或隔离剂被雨水冲刷掉。(5)衔接施工缝时浇筑的砂浆层过厚,强度偏低,洞口模板拆除过早,或拆模时碰撞,造成墙体缺棱掉角。 预防措施:(1)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期1.2MPa后才能拆模。(2)清理大模板和涂刷隔离剂必须认真,要有专人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清理刷涂。(3)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浇筑时均匀下料,禁止采用振捣棒赶送混凝土的振捣方法。(4)应留有周转备用的洞口模板,以造当延迟洞口模板拆除的时间,宜采用可伸缩的洞口模板。禁止用大锤敲击模板,以防损伤混凝土棱角。(5)衔接施工缝的水泥砂浆厚度为50~100mm,浇筑底层混凝土必须认真振捣。采用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在模板上口加入拌过水泥浆的石子再振捣,确保此部分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治理方法:(1)严重的大面积粘连、麻面,必须在拆模后随即修补。修初方法:先将浮面松动的灰渣清理干净,然后用1∶1水泥砂浆分层抹平,并将表面认真压光,达到要求的平整度。(2)小面积的粘连、麻面,可在拆模后立即用108胶水泥腻子刮1~2道找平。(3)缺棱掉角亦宜在拆模后立即修补。先刷一道水平泥素浆,然后用水泥砂浆分层补平。(4)模板上口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中,模板工程可以说是常见的施工方式之一。但是,由于施工方式及施工人员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模板工程质量通病,以及如何进行防治措施。 一、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1. 模板不整齐 这是最常见的模板工程问题之一。模板如果不整齐,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有明显的纹路及凸凹不平的现象。 2. 模板松动 模板松动会导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流动,从而引起表面的不平整。松动的模板还会导致表面出现空鼓,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 边角缺陷 边角缺陷可能会导致表面出现边角磨损或者缺损的现象。这些缺损通常需要修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表面质量。 4. 模板渗水 模板渗水通常是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或者模板接缝不严密引起的。它会导致铺在模板上的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印、浮色等现象。

5. 模板变形 模板变形通常是由于材料的收缩或者是模板施工不当引起的。如 果模板变形,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及无法修复的缺陷。 二、防治措施 1. 模板选择 在选择模板时,需要选择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材料。同时,模 板应有充分的刚性,无弯曲、扭转等现象。如果发现模板有缺陷,应 及时更换。 2. 施工技术 模板的施工技术应该严谨规范,保证模板平整、均匀、无松动、 无变形等。在涂模板前,应先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残留的碎片或灰尘。 3. 模板维护 模板施工后,要及时进行维护。比如,在模板内涂油之前,应该 先将模板表面清洗干净,保持干燥。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 灰比,避免混凝土与模板粘在一起。 4. 模板摆放 在摆放模板时,应将模板垂直支撑于地面,必要时可采用斜木等 支撑物,保证模板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力。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根据目前**工程高层建筑地下室、主体模板制作安装质量的现状,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为保证砼、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因此特编制以下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望引起各方高度的重视。 (一)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模板及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及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钢筋工程 1.箍筋不方正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呈90o,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钢筋弯钩平直长度不够,箍筋弯钩角度不符合要求。 原因: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防治措施:注意操作,使成型正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2.成型尺寸不准确 已成型的钢筋尺寸和弯曲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防治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根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定好扳距大小。 为保证弯曲角度符合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3.已成型的钢筋变形 钢筋成型后外形准确,但在堆放或搬运过程中发现弯曲、歪斜、角度偏差。 原因: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物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搬运频繁,装卸“野

蛮”。 防治措施: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要平整,支垫应合理;尽量按施工需要运至现场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翻垛。 4.圆形钢筋直径不准 原因:圆形螺旋筋成型所得的直径尺寸与绑扎时拉开的螺距和钢筋原材料弹性性能有关,直径不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考虑这两点因素。 防治措施:应根据钢筋原材料实际性能和构件所要求的螺距大小预先确定卷筒的直径。当盘缠在圆筒上的钢筋放松时,螺旋筋就会往外弹出一些,拉开螺距后又会使直径略微缩小,其间差值应有计算确定。 5.钢筋代换后根数不能均分 同一编号的钢筋分几处配置,配料时进行规格代换后因根数变动,不能均分于几处。 原因:在钢筋材料表中,该号钢筋只写总根数,在钢筋进行代换时忽略了钢筋分几处布置的情况。 防治措施:在配料加工钢筋前进行钢筋代换计算时,要预先参看施工图,看该号钢筋是否分几处布置,如果是应按分根数考虑代换方案。 6.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箍筋末端未按规定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 原因: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使用范围;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模板与支架搭设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模板主要用于混凝土浇筑时的支撑,支架则是用于支撑模板的框架结构,同时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模板与支架搭设常常存在着一些质量通病,下面我们将就其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常见质量问题 1. 断裂现象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和支架的承载能力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承载不力,很容易导致模板和支架的断裂现象,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 2. 失稳现象 模板和支架的失稳现象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因承受不住外力而出现倾斜和滑动现象,造成整个框架结构的不平衡,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模板和支架的坍塌。 3. 构造缺陷 模板和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构造缺陷,如焊接不牢固、脚手架杆件破损、角钢变形等,这些问题都极易导致模板和支架的结构不稳定,从而增加施工风险。 4. 腐朽损坏

模板和支架往往会暴露在建筑外部,如果不能对其加以保护和 维护,就会导致腐朽和损坏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承 载能力。 二、防治方法 1. 安全设计 在进行模板和支架的搭设工作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安全设计,根据建筑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支撑结构方案,从而防止因结构设 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2. 选材与加工 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防治模板和支架出现质量隐患至关重要。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焊接点的牢固度,螺丝、螺母等紧固件的 紧密性,确保模板和支架的结构牢固并且平衡。 3. 定期检查维护 模板和支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焊接点的牢固、脚手架杆件的 完整性、角钢的变形情况等,及时更换有问题的部件,保证结构的 完整性。 4. 加强管理 施工现场必须制定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模板和支架的 管理,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同时要定期组织 模板和支架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1 模板轴线位移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差。 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照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能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置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多大。 解决措施: 1、严格按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2、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浇筑时,一定要均匀对称下料。 1.2 结构标高偏差 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解决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米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1、柱模板缺陷 【现象】 (D模板位移。 (2)倾斜、扭曲。 (3)胀模、鼓肚、漏浆。 【预防治理】 (1)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基准线,依线按序立各个柱模。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柱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撑和水平撑;大柱距则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各柱模位置准确。 (2)柱模应妥善堆放,使用前应检查、修整,分段支模连接应紧固,以防止柱模竖向倾斜、扭曲。 (3)柱箍间距应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设置,木楞胶合板模应采用定形杨木加强阳角部位;组合钢模板在配板时,端头的接缝应错开布置,以增加柱模的整体刚度。角部的每个连接孔都应用U形卡卡牢,两侧的对拉螺栓应紧靠模板,如有缝隙应用木楔塞紧,以免扣件滑移,使拼缝处产生拉力,造成漏浆。 2、墙模板缺陷 【现象】 (1)模板倾斜、胀模。 (2)墙体轴线偏移。 (3)模板底部和阴角部位不易拆除,墙根外侧挂浆,内侧“烂根”。 【预防治理】 (1)墙模板应按配板图组装,横竖背肋间距应按模板设计布置,对拉螺栓规格一般为中12>16o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对拉螺栓是否收紧,采用不易被挤压振碎的套管,墙模顶部应设置上拉杆,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木模或胶合板模的背肋宜设置在板面拼缝处。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

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采取导墙支模时,按墙厚先浇筑15(Γ20(⅛m高的导墙作为墙模板底部的内支撑,导墙混凝土两侧应平整;采取预制导墙块做内支撑时,找平砂浆应平整。 (6)阴角模板的角不应呈锐角,应按拆模时间和顺序拆模。 3、楼梯模板缺陷 【现象】 (1)楼梯底部不平整,楼梯梁板歪斜,轴线位移。 (2)侧向模板松动、胀模。 【预防治理】 (D楼梯底板模拼装要平整,支撑应牢靠。 (2)侧向拼缝应严密,钢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刚度应一致,细长比过大的支撑应增设剪刀撑。 (3)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4、梁模板缺陷 【现象】 (D梁模板底板下挠,侧向胀模。圈梁上口宽度不足。 (2)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间混凝土内,不易拆除。 (3)梁柱模板接头处跑模漏浆。 【预防治理】 (1)圈梁木模的上口必须设临时撑头,以保证梁上口宽度。 (2)斜撑应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圈梁上口平直。 (3)组合钢模板采用挑扁担支模施工时,楮木或钢管扁担长度为墙厚加2倍梁高。 (4)梁底模应按规定起拱。支撑在泥土地面时,应夯实并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支撑间距应保证在钢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当梁高超过600mm,侧模应加设钢管围楝。 5、标局偏差 【现象】 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模板通病及整改措施

模板通病及整改措施 篇一:各种质量通病及整改措施 一、地下室防水工程 通病(一):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 1、预防措施 (1)施工缝是防水混凝土工程中的薄弱部位,应尽量不留或少留。底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灌,不得留施工缝。底板与墙体间如必须留施工缝时,应留在墙体上,并且要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少于200毫米。墙体上不得留垂直施工缝,必须留时,应与变形缝统一起来。本工程设计采用设置钢板止水带的工艺处理地下室外墙的施工缝,为保证止水带的效果,必须将钢板止水带中部预制“V”形。 (2)认真做好施工缝的处理,使上、下两层混凝土之间粘结密实,以阻隔地下水的渗漏。 1认真清理施工缝处,○凿掉表面上的浮粒和杂物,用钢丝或剁斧将老混凝土面打毛,并用水冲刷干净。 2在施工缝处先浇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再浇灌上层混凝○ 土。 3加强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振捣,保证振捣密实。○ (3)施工缝不宜采用平口缝,应尽量采用不同形式的企口缝,以延

长渗水路线。 2、治理方法 (1)根据施工缝渗漏情况和水压大小,采取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2)对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形凹槽,刷洗干净后,用水泥素灰打底,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3、砼孔眼渗漏 (1)直接快速堵漏法:水压不大,漏水孔眼较小时采用 具体作法:在混凝土上以漏点为圆心,剔成直径10-30mm,深20-50mm 的圆 孔,孔壁必须垂直基面,然后用水将圆孔冲洗干净,随即用快硬水泥砂浆,(水泥:促凝剂=1:0.6),捻成与孔直径接近的圆锥体,待胶浆开始凝固时,迅速用姆指将胶浆用力堵塞入孔内,并向孔壁四周挤压密实,使胶浆与孔壁紧密结合,持续挤压1min即可,检查无渗漏后,再做防水面层。 (2)下管堵漏法:水压较大,且渗漏水孔洞较大时采用 具体作法:根据渗漏水处混凝土的具体情况,决定剔凿孔洞的大小和深度。可在孔底铺碎石一层,上面盖一层油毡或铁片,并用一胶管穿透油毡至碎石层内,然后用快硬水泥胶浆将孔洞四周填实、封严,表面低于基面10-20mm,经检查无漏后,拔出胶管,用快硬水泥胶浆将孔洞堵塞。如系地面孔洞漏水,在漏水处四周砌挡水墙,将漏水引出墙面。

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土方工程 1)选用原土回填,每层回填厚度严格控制,禁止直接卸土 入槽。 2)控制回填土含水量和夯实遍数,采用人工夯实,四周防 止漏夯。 3)雨大时不应进行填方施工,现场设有防雨和排水措施。 二、模板工程 1)在安装模板前,检查模板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不得使用。 2)梁模板常见问题包括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 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等。防治措施包括支模时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育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混凝土浇筑前充分用水浇透。 3)柱模板常见问题包括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 土不密实、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等。防治措施包括根据

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四周斜撑要牢固。 4)板模板常见问题包括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等。防治措施包括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板模按规定起拱。 三、钢筋工程 1)钢筋加工时,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和钢筋成型尺寸不 准确等问题要及时调整或返工。 2)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和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确等 问题要注意绑扎时的对齐和提前制作砂浆垫块,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3)钢筋骨架绑扎时要注意铁线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时 要检查箍筋是否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4)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 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砼、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木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三)柱模板缺陷 1.现象 (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 (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2.原因分析 (1)柱箍筋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压力拔出。(2)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 (3)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铝模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完整已排版)

铝模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立杆间距不符合方案要求 1.1 隐患影响 立杆间距不符合要求间距过大会明显降低支撑体系的承载能力,影响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严重的可能导致坍塌,给工程带来巨大损失。 1.2纠正措施 按方案要求补设立杆支撑。 1.3 预防措施 加强过程交底及施工验收,严格按方案要求施工,对于立杆设置不满足要求的及时整改。楼板及梁底支撑配用早拆独立钢支撑的,支撑间距小于1.3m×1.3m。 2、斜撑设置不满足方案要求

2.1隐患影响 铝模斜撑设置不合要求直接影响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易照成后期混凝土结构浇筑时模板失稳及偏位,导致混凝土成型质量感观差并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2纠正措施 斜撑设置间距过大及安装不满足要求的需补设斜撑。 2.3预防措施 严格按方案要求施工,加强过程检查验收,不满足要求的及时整改,柱、墙体两侧安装斜支撑,支撑距墙体端部不大于750mm,支撑间距不大于1600mm,宽度大于2m的墙体设置不少于两道斜撑,宽度小于1.2m的墙体及剪力墙短肢设置不少于一根斜撑,楼板需预留斜撑固定预埋件。 3、背楞、螺杆设置不符合方案要求(第一排背楞高度、螺杆和其他背楞间距)

3.1隐患影响 背楞及螺杆设置不合要求会导致铝模板墙板的移动和弯曲变形,造成混凝土成型质量差。 3.2 纠正措施 背楞及对拉螺杆间距过大的需及时补设加固。 3.3 预防措施 1)()严格按方案要求施工,加强过程验收,墙柱侧模采用背楞及对拉螺杆加固,对底层背楞距离板面间距需不大于300mm,两道背楞间距不大于700mm,层高2.8~3m的墙柱,内墙柱必须设置不少于4道背楞,外墙柱必须设置不少于5道背楞; 2)梁侧模背楞当梁高小于1m使可不设背楞,梁高1~1.2m 时设置一道背楞,梁高大于1.2m时按墙体模板设置背楞对拉加固。 4、背楞、螺杆缺失或使用位置错误

模板工程各类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各类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高度重视。 接缝不严 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模板干缩造成裂缝,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5)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6)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50~1/1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杠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6)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模板未清理干净 现象 (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不小于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柱模板缺陷 现象 (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不在同一轴线。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轴线位移 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原因分析: 1、模板翻样错误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就位; 2、构件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造成模板位移;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防治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将复杂部位的模板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以此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相关人员要审核模板加工图及技术交底; 2、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方可同意模板安装。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模板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现象:测量检查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或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或标记有误差;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楼梯踏步或降板等部位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等。 防治措施: 1、每层要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1.1梁模板: (1)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爆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2)防治措施 ①、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①、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①、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1.2柱模板 (1)通病现象:爆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偏斜。 (2)防治措施 ①、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 ①、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①、四周斜撑要牢固。 1.3板模板 (1)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不平。 (2)防治措施: ①、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龙骨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骨要平整。 ①、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板模按规定起拱。 1.4电梯井模板 (1)电梯井预留孔洞的木盒位移:要保证预留孔洞的木盒位置和标高安置准确,可在墙体钢筋安装之后,校正木盒,用焊接钢筋卡固防止因浇筑混凝土时震动冲击而错位。 (2)电梯井内角向外凹或凸:电梯井浇筑混凝土前应加定位板增强角模刚

度。 (3)模板表面粘结混凝土、脱模困难:每次就位前将模板表面残浆清除干净并刷脱模剂。 (4)为满足工作平台提升,电梯井门口的层间牛腿应后浇,牛腿钢筋要先弯曲埋入楼板内,以便日后凿出后浇。 2.钢筋工程 2.1钢筋加工 (1)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Ⅰ级钢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它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2.2钢筋绑扎和安装 (1)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2)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不致骨架歪斜,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3)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接头数量,如超过规范要求,要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4)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立即纠正。 (5)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应及时调整。 3.混凝土工程 3.1混凝土浇筑 (1)蜂窝麻面。 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捣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并再拼装过程中注意接缝严密。当钢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一、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1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0-1/15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

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1.3结构变形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2)组拼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随部分地基下沉。 (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达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轴线位移 一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二原因分析: 1.模板翻样错误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就位; 2.构件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造成模板位移;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三防治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将复杂部位的模板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以此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相关人员要审核模板加工图及技术交底; 2.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方可同意模板安装;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模板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一现象:测量检查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或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二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或标记有误差;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楼梯踏步或降板等部位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等; 三防治措施: 1.每层要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要经常对标高标记进行复核,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积误差,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3个可按实际情况增加,以便复核; 4.楼梯踏步或降板处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三、结构变形 一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二原因分析: 1.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2.组合小钢模,未按规定设置连接件,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4.竖向承重支撑的地基土未夯实,未垫平板,支承处地基下沉; 5.门窗洞口内模处顶撑不牢固,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