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与评价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

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目前课堂教学

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我经过一定的学习和观察,认为要想行之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联系实际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通

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及评价的研究来探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评价

1.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小组合作学

习是以3-6人组成的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的学生按照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平均分成若干

个“组

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1]。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能使学生学会怎样与别人合作,同时更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导,有些应用只是表面上有“小组合作学习”的

形式,在实质上,却与合作学习的主旨和精髓相去甚远,因而就出现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误解和误用。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

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流于形式的较多。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

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

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

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综观上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我认为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的理

解其意义。因此,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我们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

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2]。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

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

总结。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三是小组合作

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2.2实施时的具体策略

有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理解,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活动。但这还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学习的前提条件。针对开头提到的几种情况,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进行合理的分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

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3]。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

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小组成

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

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掌握了以上的原则再结合班级和学科的具体特点,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按座次就近组合和以项目为基础的小组组合。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按

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4人左右。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须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次,因此操作

起来比较简便,且基本具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为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科任教师

可在学期之始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以至社会家庭背等方面的差异来安排学生的座位。以任务为中心的

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合,一般以2~6人为宜。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

由教师指定,再根据各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

2.2.2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

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

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但一节课中不宜

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2.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

需要教师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

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

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2.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

地参与活动。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交流

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交流时间。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当一个

问题提出,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合作就没有基础。这是导致学生合作时无言以对的原因之一。

2.2.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而不是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进行的,因此要想在课

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通过以下方法来实施。

一、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

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举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

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

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

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2.2.6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

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

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

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

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2.2.7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目前学校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4]。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开办公司,各合作者自己必

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能力基础,也就是他们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

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值得一提

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2.8教师要特别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俨然成了主角。而

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

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首先,在分组时关注弱势群体。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使每

个学生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这样使那些后进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

2.2.9教师的正确角色定位

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及时

地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刚开始学生接受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有难度的,他们会觉得头绪杂乱。由无序变为有序需要教师直接参与到各小组中,

教师可每次参加一个组,全程参与,这样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会合作。而大多数的教师往往是走到哪个小组跟前,就指导哪个小组,这样的指

导就过于随意,缺乏目的性。总之,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要同时做好顾问、参谋与合作者的角色[5]。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因

此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合作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探究的积极性[6]。因此要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

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3.1 学生自评

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

,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填写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

的方法(见表1),反映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困难和经验,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不

断成长和进步。

表1 合作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表(总分100)

结构

指标

评判内容单项指标

优4

良3

中2

差1

参与

情况

学习投入情况。

提出问题并发表见解。

合作与交流

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并询问。

能将自己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情绪与状态

自我控制,调节学习的情况,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克服困难的意志与自信心。

学习

动机

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认为自己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

时间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有充足的自我支配学习时间。

学习

环境

民主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

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请教他人。能主动找到舒适的学习环境。

学习

过程

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干扰或困难,合理安排和调整情绪,坚持学习。学习向既定的目标前进,不偏离学习方向。

能完成每项学习任务。

学习

结果

具有实际的学习成果。

近期的学习效率。

及时、主动的对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反思。

学习

创新

善于发现教师或同学的不足和错误,敢于质疑。

经常从新角度发现和思考问题。

经常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学习具有独创性。

对学习内容能够展开独立思考。

3.2 学生互评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互评时,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

进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最后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记录评价结果,交给任课教师。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

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在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中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

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大家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可以让每个小组都填写一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表。(见表2)

表2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表(100分)

评价指标

优10

良8

中6

差4

1.小组内有共同的目标,整体态度积极,参与性强。

2.小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3.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4.每次讨论都对讨论主题做过相关准备。

5.每个成员每次都能参与小组讨论和相关活动。

6.每次讨论大家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7.每个人表达建议时能做到紧扣讨论主题。

8.组织讨论快速高效,每次讨论不偏离主题。

9.小组成员进行有效交流对话,发言无垄断现象。

10.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3.3 教师评价

合作学习重在过程评价,强调的是学生会学。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完全排除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考察。相反,教师要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

成功和收获的乐趣。所以,在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习结果评价。总评时,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学习

情况和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鼓励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听完汇报后提出问题,并可由该组的任意一位同学

来回答。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各组都汇报完后,可根据小组学习汇报效果评价表(见表3)的结果在组与组之间进行

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给予一些奖励,培养学生的团

队精神。

表3 小组学习汇报效果评价表(总分100分)

结构指标

评判内容单项指标

优10

良8

中6

差4

汇报态度

分工合作,准备充分。

组员态度积极,配合默契。

研究内容

材料详实,有说服力。

研究有一定创新与突破,有独到之处。

研究成果拓展了教学内容。

研究成果有实际应用价值。

汇报过程

汇报者言辞清楚,表达清晰,有条理。

汇报组织严密,指导性和引导性强。

汇报的方法适宜,符合观众心理。

与其他同学产生互动,汇报气氛活跃。

4.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设计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我设计了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次合作学习的对象是信息技术系2003级

学生,活动内容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4.1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

4.1.1分配学习任务

教师先在课堂上讲授CAI课件的开发过程,使同学们大概了解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本流程。知道下一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基于小组合作的多媒

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学习任务,评价的标准

是什么。

4.1.2组建合作小组

学生自由组建包括扮演各角色的学习小组,以4-5人为宜,分组时注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因为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象是

大学生,所以在组建小组时不能完全由老师包办,而是应该给同学很大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由组建合作小组。但教师在这之前应先向学生说明

分组的原则: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同学组建好小

组后要把名单交给老师,老师基本上要尊重同学的分组。对于个别不太合理的分组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但要向学生说明理由,最终还是要征求

学生自己的意见。因为大学生都已是成年人了,相信他们自己能够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组建一个合理的学习小组。只有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

小组对于今后开展的小组学习才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由老师生硬的安排反而效果不好。

4.1.3明确学习任务

组建好学习小组之后,首先在小组内选出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大家再一起讨论,选取一个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

计与制作。

4.2小组合作学习阶段

4.2.1组内分工

在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小组根据任务进行分工。最好采取纵向分工的方法,即每个成员负责一个子内容的设计与开发。从收集资料,

撰写设计脚本到制作开发都由一个人完成。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组内成员可以经常在一起交流、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还可以定期

进行全班交流。

4.2.2组内交流

主要是由小组长负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长要组织全组人员有序的开展讨论交流。记录员负责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

来,特别是每次讨论的进展情况以及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组间交流汇报。

4.2.3全班交流

要由老师安排,定期在课堂上抽出一段时间让各组同学介绍本组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利用这个

机会教师要注意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进展。在本次合作学习中可以安排三次组间交流。第一

次安排在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二周。每组派一个代表来介绍他们要制作课件的内容,每个人的分工情况以及总体的规划。第二次安排在合作学习

的中期,做中期汇报。主要介绍本组的进展情况,目前遇到了哪些技术或理论方面的问题,以及收获和感想等等。对于各组提出的疑问,大家

交流讨论后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方法。最后由教师针对小组汇报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使同学们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次是汇报成果。在每个组都完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后进行。每组由一名同学做总结发言,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在这个过程中由其他小组进

行评价。要特别注意,最好每次发言都由小组内不同的成员完成,这样大家都可以有一个锻炼的机会。

4.2.4在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

这次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在课堂中随堂进行的,主要是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也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时间比较长(大

约需要7-8周时间)。所以在这期间教师怎样及时地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怎样适当地进行指导、介入就显得比随堂进行的小组学习要困难得

多。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做到:

一、经常与各组的小组长交流,了解各组合作学习的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

二、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

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

能。

三、充分利用全班交流的机会。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多鼓励学生取得的进步,同时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要提出改

进建议。

4.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时一定要坚持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定相结合。一般自评和互评是在小组内部进行

的,而且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要进行。可以根据前面提到的评价方法和评价表来具体操作。综合评定也是结果性评价。教师

可以要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同时把制作的课件展示给大家。在开始评价之前老师要先介

绍课件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课件评价表。同学们要按照评价表的项目在听取其他小组汇报的同时给他们打分。全部评完后

将评价表交给老师。在每个小组发言的时候教师都要在旁边仔细听并做好记录。因为最后教师还要做总结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的参

与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

合。要重视对后进生的鼓励,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步骤与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量化实施细则与方案 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教学,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 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同时减轻学生负担,实现我要学,我愿学,进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 习目标达成度, 二、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体系 1.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长期顺利进行的基础, 小组的划分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业成绩、认知基础、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个性特点、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别搭配、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等,重点按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合理分组。可以老师指定也可以自荐自选或民主决定,总之要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并能有助于小组内部的 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每个小组 6 人,按综合能力推选出组长一名,负责作 业和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纪律和卫生。 6 名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分别编号:1号、2 号、3号、4 号、5号、6 号。这种组合保证了各小组力量均衡竞争激烈。 2.充分组长管理带动作用建立学习小组后,组长要为每一位小组成员明确责任,要突出 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 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 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组长是小组的第一责任人,他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内容以及不同的学科特点定期对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提出要求,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给予明确的定位。 3.学习小组合作的评价:公平公正的评价奖励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 节。评价奖励运用恰当,能充分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奖励的方式很多,在此主要讲一下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教师有效地 评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碰撞、对接进而升华的较高境界。 三、课堂评价的原则与评价细则 1.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把握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①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②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 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③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2.课堂学习小组量化评分细则

小组建设方案(2)重点

组建和评价学习小组,是班主任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和提升课堂效率 的有效保障。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学习小组的组建并非简单地把几名学生放在一块,而是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考虑并且同任课教师商量后进行分组。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原则 1.组间同质,实力均衡。组间同质就是小组之间尽量减少差异, 使各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组与组之间要做到基本的实力均衡,小组内的男女生人数也应做到均衡分布,这样就有利于每个小组能进行充分的讨论,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也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形成竞争态势。 2.组内异质、同质结对。组内异质就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四至六个人左右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学生的心理性格、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学习成绩是不同层次的,有优秀生、中等生、希望生之分。充分尊 重学生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习小组都成为合作互助,独立运行的团队。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的学生结对,组合成 BB CC对子,体现交流的平等对话。另外,把优秀生和中等生结成一个帮扶对子,把中等生与希望生结成一个帮扶对子,便于进行“对学”和 “异质帮扶”,达到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学习效果。 3.适时调整,动态管理。一个学习小组确立后,不能一成不变, 在必要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 长的调整,也包括组名、组规及小组发展目标的变化。只有适时调整, 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 1.确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学段高低不同而不同。 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适度增减小组人数。一般年龄越小,自主性越弱,合作小组人数就越少;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数学课堂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特别是当不同的学生分工研究的是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有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班级建设创新案例

班级“小组化”管理大放光彩 ——班级建设创新案例作为一个班主任,二十几年来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想形成一个班风良好的班级,需要点策略,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我不由的想到了一个词语“换整为零”,把班级合理分为几个小组,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于是我先组建了班级小组,从培养小组精神入手,逐渐扩大小组的面,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班级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管理实施 1.创设美好愿景激发斗志是管理成功的起点 向心力是促进班级转化是原动力,因此,开学第一天,我首先向同学描绘班级发展的美好愿景:我们可爱的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老师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家长,全班同学就是这个大家庭中飞兄弟姐妹。大家心往一处放,力往一处使,就能围城无坚不摧的大团圆。2.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是管理成功的前提 提出大团圆愿景后,接下来连续俩个星期,我静观学生,发现可以把学生分为4类:A类学生自觉性强,做事认真,能保持平静心态完成一向又一向的学习任务; B类学生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主要任务,接着就会左右观望,说说笑话,搞搞小动作,才继续进行第二项任务。 C类学生也能比较认真的完成主要任务,但完成了之后,也是去了学习的热情,于是就动起歪脑筋,说说小话,玩东西,“花样”陆续登场。 D类学生从头至尾无法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总是玩一会写一会,甚至边玩边写,之类学生一节课下来,也完成不了别人10分钟就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利用班会,我向学生分析如下: D类学生占优势,A类学生占优势,BC类学生占优势 班风尽歪。班风正气凛然。嘈杂与宁静并存。

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方案word版本

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方 案

七年级(11)班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方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学生个体化的自主学习,也要强调小组合作探究。合理组建并科学管理学习小组,对积极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形成高效互动的学习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要 求,我班 现制定如下小组建设方案: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1.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我班有学生50人,男25人,女25人。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性别、个性、才能、学习习惯、学业水平、家庭背景,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了6个小组,使各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大致相当,组内成员之间又形成互补,确保组内学生互助互学,确保小组之间的交流与竞争。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选取组名、组歌,设计组徽,创建组号,务必使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组魂”。 2.小组人数:每个小组由8至10名学生组成。 3.成员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分工与职责,使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技能。 (1)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资料员一名、发言人一名、板书员一名、学科代表各一名。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互换一些角色,给每个组员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2)组内编排座位时,要合理派对,从成绩、品质、行为、习惯、个性等方面综合衡量,强弱搭配,两人一队,对面而坐。每个小队两名学生分别担任A、B角色,便于落实“一帮一”学习制度和学习过程中形成角色互补。 二、四层管理机制建立 第一层——小组长管理。常务小组长对全组进行全面管理,从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到思想教育,小组长都要对全组负责。小组长(值日组长)应对全组同学的一天表现进行定性或定量记录,如课堂表现,发言、展示次数等,并在晚自习汇总后对全组进行反馈(也可随堂反馈),及时鼓励督促帮助后进生,使之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及展示中来,小组长在放学前把签名的记录表交至值日班长处。 第二层——值日组长管理。值日组长由各组小组长担任,每天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对各组进行检查管理、考核评价,根据各小组长反馈上来的记录表在夕会时将小组积分公布在教室公示栏内,并评出一个优秀小组。 第三层——班级值日生管理。班干部值日对全班进行整体管理,履行副班主任的职责。并在每天晨会课上公布,并组织小组长探讨班级内存在问题,给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的积极建议。对班级内各组出现的矛盾或问题进行处理。 第四层——班主任及课任教师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管理热情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应善于调动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支持班委的工作,公平公正的评价各组的学习展示活动,对月优秀小组进行精神或物质上的奖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 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全体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因此,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我校校本教研的课题来进行研究,从而推动我校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二、准备实施 1、对教师的要求: (1)师生合作,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尤其是要确定好预习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 (2)认真检查预习结果,精心设计导学案。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学习合作小组要及时表扬,树立学习样板,介绍预习经验,在班级推广。 (3)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内容。要尽量具备可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掌握新知识。 ①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的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作用效率。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也就是说内容要尽量具备可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掌握新知识。 ②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具、学具,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辅助学习,尤其要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整合,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造学习的科学氖围,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创新意识。 2、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1)学会听取 ①听人发言要专心。 ②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他的答复有没有道理,对与否。 ③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 ④听人发言如有不同见解,需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共同进步. (2)学会发言 ①先准备后发言,不信口开河。 ②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 ③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 ④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不罗嗦。 ⑤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 (3)学会求助 ①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向同学请教,态度要虚心有礼,搞明白为止。 ②接受帮助后,应向对方表示感谢。 (4)学会自控 ①服从组长安排。 ②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 ③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合作意识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之间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不善于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那么,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有雄厚的竞争实力,也千万不可忽视合作精神。学生只有有了合作的动机,才会想到合作,才会设法合作,才会真正合作。如教学《早操》一文,如何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自编儿歌?我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鼓励学生说:“小作者丁丁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写儿歌的,同学们愿意试一试吗?”一席话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表现欲,开始窃窃私语。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已经编好了,急于向他人展示;而有的学生难以用确切的语言来表

达,就想寻求帮助。学生有了合作的愿望,这时我请学生去找小伙伴说一说、改一改。就连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在同学面前也显得不那么拘束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又热烈。一首首健康且充满童趣的儿歌很快在孩子们的口中诞生。 二、分派合作角色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注意合理搭配,每小组4~6人。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适当的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不同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在具体的分组中,我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组织者”负责分配讨论的任务,“记录员”负责记载问题讨论的成果,“汇报员”负责汇报合作成果或决定汇报形式(个人汇报或小组汇报),“检查员”负责在讨论过程中督促同学认真进行。这样每个成员在该小组中都有明确的分工,不会再无所事事。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共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指导他们如何在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讨论顺利高效地进行奠定基础。

新时期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内涵和策略的研究

新时期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内涵和策略的研究 【论文摘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也是学校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创建优秀班集体建设上下功夫,建构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新模式。本文先从班集体的内涵特征加以介绍,再分别就以下几点加以阐述: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以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人,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育正确的集体舆论;以和谐的人际关系陶冶人,从师生、生生等多方面来努力;以科学的班级管理规范人;以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多创设机会让干部为集体服务;以班主任的自身形象感召人,班主任只有具备良好的德才学识和情感人格,才可发挥巨大作用等方面谈了谈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优秀班集体内涵特点策略

引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也是学校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创建优秀班集体建设上下功夫,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新模式。班级管理应该高度重视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性,转变观念,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模式来建设优秀班集体,为班级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为此,本人就如何在课改新理念下建设优秀班集体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班集体的内涵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它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是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班集体是一个以学生亚文化为特征的社会群体,它传导和积淀着班级制度的社会文化基因。第二,班集体又是一个以教学为中介的共同活动体系,它以课堂教学为中介,整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影响,社会化的共同学习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整合因素。第三,班集体还是一个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正是交往和人际关系,动态地反映了集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集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标志着集体形成的过程。第四,班集体是一个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的社会心理共同体,集体心理的统一性和社会成熟度综合反映了集体主体性的水平。 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是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集体。学生爱学习,有明确共同的目标,有自觉的组织纪律,有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有正确的集体舆论,人际关系和谐,人人为班级,有“班荣则我荣,班耻则我耻”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优秀班集体的特点 1、有健康向上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来自于严格的班级制度。学期初,我们班级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利用社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人人明白班级存在的问题及自身的不足之处,组织学生制定了班级公约,在班容班貌、清洁卫生、公共财物、两操劳动、课堂纪律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分起食饮居、劳动、体育锻炼、文明礼仪、学习等五大块,每块20分,总计100分,周周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打分划等,并写进家校练习簿,及时和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合力,构建教育的立交桥。对行为优秀的学生和为班级建设献计出策的家长大张旗鼓的表扬,还颁发喜报,树立典型和榜样。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同学合格了,成为了行为标兵、榜样、带头人。由于实施的这些班级制度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制定的,因而效果较好,对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比较到位。小到一只簸箕、一把扫把如何摆放,大到门窗、电灯的开与关,学生都能各负其责。 2、有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有强烈的集体观念,有浓厚的班级情感,有坚强的集体核心,有自己的班级特色。班干部和课代表在班上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大家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班级事务井井有条。开学初,我们班让学生推荐自己信任的班干部,通过学生评选组建班级组织。在管理班级工作中,不断培养班干部自己学会管理班级。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本期召开的主题班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李春莲10月19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帮学生养成高效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学生在自学预习过程中,不仅要自主解决课文生字、新词、重点句子,而且要对课文有一个客观的整体把握和主观的主题感悟。可现状是,学生只满足于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其他的就不做深入思考和探究,离我们的要求差之甚远。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感悟文段意思。学生在解决了基本的阅读障碍后(字的读音、词的理解,有的词要放在文段中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应思索课文整体上讲了什么,也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但这一点不容易做到。学生现在的做法是,普遍借助工具书,这样就缺少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过程。要把握文章整体意思,必须逐段理解各自然段意思。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本不是太难的事,但问题在于学生层次不一,有的学生读完一段后能迅速抓住主要意思,而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这一能力。细究原因,一是读书不细心,不会边读边想;二是读书能力欠缺,读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三是不愿意静下心来思考各自然意思。所以,有必要要求学生逐段弄清意思,再整体把握全文意思。连自然段意思都不能把握的,只有静下心来,逐句弄清意思。把握每句意思时,可以采用缩句的方法,把每句话缩写为“什么是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再把各句意思综合起来,弄清每个自然段意思,进而把握全文内容。 2、指导学生联系单元主题、课文主题感悟写作目的。学生弄清了课文内容后,引导其从单元、课文主题上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赞扬、批评、喜欢、厌恶、鞭挞……只有从主题上从思考,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为什么这样用词、为什么这样修辞、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等。学生如能在自学阶段就感悟到这个程度,小组合作交流时,就有内容可谈了。 二、合理编排学习小组,明确组内分工,交给学生必备的合作技能。 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以便促进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成员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自承担起分配到的任务,在分工中合作,在合作中分工。一般小组成员以6人左右为宜,在小组中,可以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小组长要协调本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动成员畅所欲

初中小组合作学习计划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初中小组合作学习计划表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三年级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了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积极探索研究,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科学合理分组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每组4-5人。分组时除了考虑学习能力,还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性格、性别差异等因素,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每个小组分为Abbc三层,即每个小组一个优生,

两个中等生,一个差生。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二、小组建设 1、每组为自己组起一个组名,组号,组训(选择名言、警句),设计和组名有关的组徽,并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2、自我介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介绍自己,让别人了解你。 三、小组成员分工: 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组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 副组长:协助组长处理组内一切事务,同组长一起加强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及整个小组课前准备情况。在讨论后,负责发言人的提名来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同时,均衡组内成员到黑板板书的机会。 监督员: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

三一小学学习小组建设实施方案

三一小组建设方案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随着我校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如何将小组进行最优化组合、最优化分工,如何进行小组评价,如何为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具有实效,,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小组的组建 1、组建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与竞争的良好局面。 2、组建的方法: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即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 以44 人的班级规模构建4人合作学习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11个学习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11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各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号,挑选得力的组长安排各组的副组长(l 人)、学科组长(1人)。 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②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良好以上;④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⑤服务同学的意识。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3、给组员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对小组每个成员进行编号,4个成员分别编为1-4号,所有小组相同编号的学生都坐在每一组的同一个位置。小组4个成员进行详细分工。如1号任领导和主持人,2号是事物管理员,3号中心发言人,4号记录检察员。每个编号都有具体的职责,如1号主持人,负责编制本小组的活动规则,分配小组成员的任务,帮助化解矛盾和争端,提出有利于小组进步的建议,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保证小组内工作在即定时间内完成。2号、3号、4号也是如此。 注意:各成员角色可定期更换,职责定期轮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关注差生,让差生大胆发言,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4、座位的编排。 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人数自行设计座位安排,原则上一个学习小组的座位要有利讨论学习。另外,小组不能靠墙,留出空间给老师走动,便于巡视。 二、小组管理 自我管理,责任明确 三、小组文化 1、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精编版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展示性学习策略 关键词:数学、小组合作、展示、策略 一、现状分析 合作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协作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但由于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年龄小,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技能,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应用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为要有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合作,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参与效率低,往往出现启而不发、各唱各调、好学生的一言堂等现象;以合作学习代讲、代练;评价时轻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导向,轻集体评价……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也与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教育观背道而驰。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中职学校良好班集体建设的方法与策略

中职学校良好班集体建设的方法与策略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职学校良好班集体建设的方法与策略 【摘要】班级是中职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平台。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必须与时俱进,潜心探究良好班集体建设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求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集体建设方法与策略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型教育,学校和班级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要使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经济、文化、生产岗位的需要,作为学生道德情操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应该明确自己所担负的神圣职责,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广阔平台。 一、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朝气和活力 毋庸讳言,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是中考中的受挫者,许多学生是抱着“混”的心理走进中职学校。班主任应该尽快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用“师爱”打动学生,聚拢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

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例如:在新生军训期间,我和学生一样顶着烈日,共同进退,短短一周的共同生活,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宿舍文化和卫生中,我每次都参与学生当中一起完成,尽管自己每次都累得不行,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 二、制定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更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平潭县北厝中心小学陈艳 从古至今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孔子曰:“独学而后无友,则孤陋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早在1700年,莱恩凯斯特和贝尔两人在英国首倡采用合作团体施教。19世纪,“合作学习”在美国的共同学习学校中盛行,杜威亦是拥护者之一。当前,我国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为此,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我国重新得以推广。然而,在从教的数十年里,我发现仅仅让儿童以小组形式坐在一起并不能增加彼此之间策略,擦出智慧的火花,反而会让儿童产生依赖、成为不爱思考的“避风港”。那么,怎样才能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必须解决好以下几点基本要点。 一、采取混合编组,取长补短 所谓混合编组就是在组编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安排小组里的成员各具特色,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互相取长补短。 这种混合编组可以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能使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更多的不同观点,并拓宽了小组成员的思维。那么,混合编组应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学生的性别。在合作小组中最好混合男女学生,如以四人一小组为例,那么,最好的编排是2个男的,2个女的,并交叉坐着。这样的做法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从而擦出智慧的火花。 2、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在组编时,还要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有这些类型的学生,如,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 3、学生的不同的能力。在组编时,还应该考虑小组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能力。就如,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想象能力强,有

(推荐)学习小组建设方案设计

学习小组建设方案(试用)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合作学习小组的编排 第二部分:学习小组文化建设 第三部分:各成员的职责 第四部分:学习小组的培训 第五部分:学习小组的考核评价 总则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已经在新课堂中体现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解决如何将小组进行最优化组合、最优化分工,如何进行小组评价等问题,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的合作学习,将合作小组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的组织、有效管理的团队。专家及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做到“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同时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学习小。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才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本方案有不少重复、不一致的地方,特别是评价的尺度上和方向上各有不同,请大家根据班级实际取舍,编制适合自己班级或年级的相关手册。 第一部分合作学习小组的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档,再按2:2:2比例搭配分组、小组人数一般以6人为宜。座位应调整为aaccbb相邻、相向。学生先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每个学期可以根据学情变化进行2~3次的适当微调,要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 (二)人员分工 组内设小组长一名,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对小组长人选的确定,既要考虑组内成员的意见,还要看个人能力。为使全体成员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小组长亦可实行轮换制,同时要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课改专题之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开化县马金镇霞山小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课改专题之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首要的课改任务,从而推动我校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首先,全组老师要学习新课标的理念,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观看新课程的优秀个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规律和特点,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具体安排如下: 一、当前任务 通过一系列学习的活动,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还要进一步深入下去以达到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学期还要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校本教研活动。全体老师要继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和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上还要做一些进一步的探索;努力进行合作学习的尝试,积累经验。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二、实施过程 (一)开展动员: 1.领导小组: 组长:丁国荣 副组长:汪芳 组员:全体教师 2.教师动员:(2017年9月1日) 召开小组合作专题会议,撰写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3.学生动员:通过广播会形式向全体学生宣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继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师生合作,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尤其是要确定好预习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 2.认真检查预习结果,精心设计预习检测试题。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学习合作小组要及时表扬,树立学习样板,介绍预习经验,在班级推广。 3.精心设计研究讨论的内容。内容要尽量具备可操作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掌握新知识。 (1)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的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作用效率。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

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荷花小学李平菊小组合作学习在荷花小学已经实施两年的时间,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共同体,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寻求解决办法,形成共同的研究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自然编班的情况下,按学生的个体差别分组,进行教学,各组学习的内容是相同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具有组织、合作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的超越。传统的语文教学出现过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一刀切”的“课堂中心”,注意本语文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扩展与思维的发散。新课程改革,倡导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利于课堂中师生、生生问的教学交往。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人为本”的学习活动。学习方面的合作: 由于不同的层次和差异,自主学习和辅导都会带来不便。组合 成为小组,成员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达到优势互补。小组有很 好的分工与合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促进,可以促进语文 学习水平的共同提高。 人力的合作:组成小组合作学习,只要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

作,然后资源共享。 二、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通常会出现这样的 问题: 【现象1】教师宣布开始分组讨论, 同学马上围在一起, 整个教室一片嗡嗡声。片刻,教师说“停” ,学生马上安静下来。 【现象2】讨论开始, 优等生忙个不停,中等生尤其是学困生, 成了旁 观者…… 【现象3】整个教室乱作一团, 学生漫无边际地争论, 一发而不可收 【现象4】蜻蜓点水型:教师布置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主学习,两三分钟便匆匆收场,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现象5】形式单一型: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的学习形式。但是,讨论时,一些优秀生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其他学生便失去了独立思考、以表意见的机会。 【现象6】无果而终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有些老师便匆匆进入新的教学环节,既没有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也没有对学习活动及时总结反馈。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脑海中仍然在想着合作结果和争辩的有关问题,陷在自己的思维中,弱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现形式 一)小组合作的条件 1.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必要的心理条件保障,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安全。 其次,鼓励各成员尽可能多地发言,增强自信心。 2.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各成员间正相互依赖关系的建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修订稿)

辛桥小学区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性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鉴于此,我校于2015年春季提出“三环五步生态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个性学习为轴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可在课改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小组活动重形式轻内容,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合作学习的协同性和互助性,激发合作学习的竞争性和激励性,从而提升小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对于这一难题,我们正一筹莫展,区教研室孙报武主任送来了及时雨。他在我校课改推进会上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让我们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仿佛黑暗之中发现了曙光,照亮了我们课改推进的方向。于是,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况,解决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我校申报颍东区教科研课题《小组合作学

习的实践性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课堂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使小组合作更加深入,更加有效,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并完善我校“三环五步生态课堂”课改模式,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辛桥小学教学特色,增强我校的教育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我校的教学现状以及进一步推进“三环五步生态课堂”课改模式的全面开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日本的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出“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从而营造一个宽松的、充实的、自由的“润泽的教室”。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我国本世纪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的“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实践活动都为本课题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三、课题的概念界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