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导语:颈动脉疾病是比较麻烦的疾病,对于人体的损伤有很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颈动脉治疗的技术也在逐步上升,例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虽

颈动脉疾病是比较麻烦的疾病,对于人体的损伤有很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颈动脉治疗的技术也在逐步上升,例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虽然这个手术可以帮助许多的颈动脉患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颈动脉患者都适宜这个手术,今天我们就请相关的专家为我们介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1.有单侧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症状,颈动脉造影显示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程度超过原有管径50%以上,或残余管径内径<2mm)者。

2.有单侧颈动脉系统TIA发作症状,颈动脉造影显示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至少应做有症状侧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侧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应在4周后进行,或不再进行。

3.有单侧颈动脉系统TIA发作症状,脑血管造影显示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对侧颈内动脉闭塞,手术指征与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相同,应做狭窄侧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但手术中阻断颈动脉血流时易引起脑缺血,约有25%的病人需使用分流管。

4.有单侧颈动脉系统TIA发作症状,同侧颈内动脉狭窄虽不严重,但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有溃疡形成,估计这些病变可能是发生TIA或一过性黑蒙(amaurosis fugax)的原因者,内膜切除术可防止其反复发作。

5.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症状,同时有颈动脉狭窄,脑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后动脉或更多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由狭窄的颈内动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即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但在我国开展较晚,因此,组织制定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指导规范,其目的在于规范、科学的开展手术,并帮助更多的医生稳妥地开展CEA。 一、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 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有必要对颈动脉狭窄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所掌握,作简要概括。 1. 病因: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大动脉炎、纤维肌肉结构不良、放疗后纤维化等,这些少见原因所致颈动脉狭窄不适合作CEA。 2. 病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可具有斑块内出血、纤维化、钙化等原因引起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3. 发病机制:可能多种机制,包括1)动脉栓塞:局部血栓、胆固醇结晶或其它碎屑脱落导致的栓塞;2)急性闭塞: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低灌注缺血: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 4. 临床表现:定位表现包括对侧肢体肌力弱、感觉异常或丧失,同侧单眼盲或视觉-空间能力异常,以及同侧同向偏盲等,具有这些定位症状的患者可以称之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昏,或反应迟钝、记忆力降低,甚至认知功能障碍等,仅有这些非定位体征的患者被视作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5. 辅助检查:确定诊断有赖于有效的辅助检査。全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和CEA评估的方法;CT血管成像(CTA)也具备相似的优势;颈动脉超声在有经验的医院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但需要严格的质控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虽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但非强化的MRA 特异性相对较差。无论何种检査方法,特别强调不应只进行颈动脉检查,其他脑供血动脉和颅内血管也必须检査予以评价。 6. 诊断:建议采用“侧别/症状与否/狭窄度”的组合方式做出规范诊断,例如左侧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其中,狭窄度推荐按照NASCET方法测量。 7.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7.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危险因素等,详细内容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其他相关指导规范。 7.2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CEA):仍然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首要选择,技术细节详见后面内容。 7.3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mting,CAS):一般被认为是CEA的有效替代方法,虽然与CEA的对比仍存在争议,但在中国确实得到广泛开展,详细内容见国家卫生计生委CAS指导规范。 二、CEA的理论基础 1.手术时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的2周内进行干预,可以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护理 1术前护理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有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既抱有希望,又顾虑手术风险,因此,术前应主动与他们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陈述,耐心讲解手术的意义、术前准备、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介绍成功病例及我科的技术力量,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及安全感,使其以最佳心态积极地配合手术。保持心情舒畅,防止因激动而引发晕厥。练习深呼吸,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手术前床尾部备气管切开包+气管导管+无菌手套。核对患者身份,加强患者手术期间身份核对。根据手术范围备皮,做抗生素皮试。腔内治疗患者术前不必禁食,内膜切除或旁路手术应术前20点禁食、22点禁水。 2 生活护理 了解患者的年龄、既往史、自理能力,观察其有无脑缺血症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症状)。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料,加强防护措施,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根据患者并存的各种疾病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要求患者戒烟,因香烟中尼古丁和烟碱可引起血管痉挛,加重脑缺血。 3 调整全身状况 对于有高血压病史者,常规观察其血压变化,给予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在正常值上线或略高水平;对于有糖尿病史者,监测其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并给予药物治疗,须调整血糖在正常范围或稍高水

平,以满足术前的血压及血糖要求。加强营养,维持血红蛋白及电解质在正常水平。 4 完善各项检查 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肺功能、颈动脉B超及CTA或MRA检查等。 5术后护理 5.1生命体征监测监测病人无创血压、心率、呼吸、血氧。观察患者神志情况,双侧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对侧肢体活动情况及肌力情况,有无病理症等。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必要时用微量泵输入硝酸甘油降压,根据病人的血压波动情况调整微量泵流速,将血压控制在手术前水平140~120/80~60mmHg。 5.2 体位及活动指导 术后全麻未清醒时予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者6小时后宜抬高头部(床头摇高20~30cm),以利于血液回流及伤口引流。颈旁臵砂带给予头部制动,以防出血;观察手术切口处有无肿胀、淤青、渗血等表现,记录负压引流管引流量,有无血凝块堵塞引流管等,如有血凝块堵塞,可挤压引流管,促进血凝块排出。注意观察舌头是否居中(舌下N),病人有无喉头水肿,有无声音嘶哑、呛咳(喉上神经损伤)、咳痰困难等颅神经麻痹症状。如有呼吸困难,立即告知医务人员予以处理,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翻身时颈部应与身体呈一直线,防止颈部过度活动、扭转引起血管扭曲引起吻合口出血及撕裂,引流管的折叠或拔出。术后第一天无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2016.7.18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组 长:焦力群 副组长: 余 波 成 员:陈 东 陈 忠 顾宇翔 罗 祺 马晓东 佟小光 佟志勇 王继跃 唐小斌 史伟浩 王亚冰 宋 刚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陇德 委 员:按笔划顺序 于生元 马长生 王文志 王永炎 王伊龙 王拥军 王茂斌 王金环 牛小媛 毛 颖 冯晓源 冯晓源 母义明 吉训明 华 扬 刘 鸣 刘建民 刘新峰 许予明 孙立忠 孙宁玲 纪立农 杜怡峰 李 玲 李天晓 李秀华 李坤成 李坤成 杨 莘 杨 弋 杨文英 励建安 佟小光 余 波 宋 彬 张 运 张 素 张 通 张 澍 张允岭 张世明 张苏明 张伯礼 张建宁 张鸿祺 张微微 陈 方 陈 忠 陈生弟 武 剑 苑 纯 范一木 罗柏宁 金征宇 周良辅 周定标 单春雷 赵 冬 赵 钢 赵继宗 胡大一 胡盛寿 姜卫剑 贾建平 徐 克 徐如祥 凌 锋 高 颖 高润霖 高培毅 高培毅 郭晓蕙 黄 燕 黄东锋 崔丽英 彭 斌 葛均波 董 强 韩雅玲 程敬亮 焦力群 曾进胜 游 潮 谢 鹏 蒲传强 蔡定芳 缪中荣 樊东升 霍 勇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即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1],但在我国开展较晚,因此,组织制定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指导规范,其目的在于规范、科学的开展手术,并帮助更多的医生稳妥地开展CEA。 一、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 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有必要对颈动脉狭窄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所掌握,作简要概括。 1. 病因: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大动脉炎、纤维肌肉结构不良、放疗后纤维化等,这些少见原因所致颈动脉狭窄不适合作CEA[2]。 2. 病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可具有斑块内出血、纤维化、钙化等原因引起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3. 发病机制:可能多种机制[3],包括1)动脉栓塞:局部血栓、胆固醇结晶或其它碎屑脱落导致的栓塞;2)急性闭塞: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低灌注缺血: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 4. 临床表现:定位表现包括对侧肢体肌力弱、感觉异常或丧失,同侧单眼盲或视觉-空间能力异常,以及同侧同向偏盲等,具有这些定位症状的患者可以称之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昏,或反应迟钝、记忆力降低,甚至认知功能障碍等,仅有这些非定位体征的患者被视作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5. 辅助检查:确定诊断有赖于有效的辅助检查。全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和C E A评估的方法;C T血管成像(C T A)也具备相似的优势;颈动脉超声在有经验的医院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但需要严格的质控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 R A)虽

(2015)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2015)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文章来源: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 2015年5月8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上,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编订的“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揭开了面纱。以下为《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制定者: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防治系列规范指导编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陇德院士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已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但在我国开展较晚,因此,组织制定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指导规范,其目的在于规范、科学的开展手术,并帮助更多的医生稳妥地开展CEA。 一、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 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泳狭窄,有必要对颈动脉狭窄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所掌握,作简要概括。 ◆病因: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大动脉炎、纤维肌肉结构不良、放疗后纤维化等,这些少见原因所致颈动脉狭窄不适合作 CEA。 ◆病理: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可具有斑块内出血、纤维化、钙化等原因引起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发病机制:可能多种机制,包括 1)动脉栓塞:局部血栓、胆固醇结晶或其它碎屑落导致的栓塞;2)急性闭塞: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低灌注缺血: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 ◆临床表现:定位表现包括对侧肢体肌力弱、感觉异常或丧失,同侧单眼盲或视觉 - 空间能力异常,以及同侧同向偏盲等。具有这些定位症状的患者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 缺血性脑中风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由于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引起,主要病理变化是颈动脉粥样斑块沉积,增厚,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当动脉管腔狭窄超过50%即可引起脑血流减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预防脑中风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特别是老年人,可以降低48%的脑卒中发生率,施行CEA对麻醉医师是一种挑战,不仅因为这些病人术前有脑缺血的症状,而且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围术期致残和死亡率可高达5%。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及术中正确处理对病人的预后十分重要。我院从07年至今大约行50例CEA手术,在麻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就此类手术的麻醉向各位专家做一简单的汇报。 术前评估与准备 手术前须了解病人不同状态下的血压,以便术中及术后将血压调控在病人可耐受的范围,以确保术中脑组织灌注。神经系统症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症状,也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主要表现症状,围术期病残率和死亡率与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术前要了解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体征,从而判断其受累的主要部位,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若造影发现对侧颈动脉有严重的狭窄或伴有血栓等,都预示手术风险很大。由颈动脉硬化狭窄引起的急性脑卒中病人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都很高,因此,急性脑卒中病人有手术指征时,CEA应在2 6周以后施行,合并高血压者还应推迟更长。 麻醉选择 关于CEA的麻醉选择目前有较大的争议,全身麻醉有利于呼吸道管理、保证氧供,同时可以使用有脑保护作用的麻醉药物,而局部麻醉更利于术中脑功能监护。但局麻对于紧张不合作的患者术中可能出现高血压,心率快等增加心脏耗氧量的因素,而使用更多的强化药物会带来的呼吸抑制的风险。 我们采用颈丛阻滞加全身麻醉的方法,使用0.75%罗哌卡因进行一针法颈丛阻滞,诱导使用丙泊酚加咪达唑仑,肌松药应选择短效肌松药如维库溴铵,镇痛药可使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术中维持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加维库溴铵。术中配合局部麻醉药浸润颈动脉窦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 颈丛阻滞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病人术中血压波动较小。同时减少了全麻药用量,可以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苏醒,有利于尽早对病人神经系统进行评估。我们常规置入转流管,保证了大脑氧供,避免了阻断颈动脉期间的脑缺血危险,从而更加从容的进行手术操作,不必担心脑缺血的问题, 术中处理 血流动力学紊乱 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不仅仅是在颈动脉阻断阶段,整个围术期都非常重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是造成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术前应测量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两侧上肢的血压,以确定基础血压的正常范围,术中控制血压在基础值的±20%之内。阻断颈动脉时,适当提升血压以保证脑组织灌注,置入转流管后需控制性降压,以防脑组织过量灌注而引起并发症。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及术后得护理 护理 1术前护理颈动脉狭窄得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有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既抱有希望,又顾虑手术风险,因此,术前应主动与她们沟通,认真倾听她们得陈述,耐心讲解手术得意义、术前准备、术后可能发生得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介绍成功病例及我科得技术力量,以增强她们得信心及安全感,使其以最佳心态积极地配合手术。保持心情舒畅,防止因激动而引发晕厥、练习深呼吸,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手术前床尾部备气管切开包+气管导管+无菌手套。核对患者身份,加强患者手术期间身份核对、根据手术范围备皮,做抗生素皮试。腔内治疗患者术前不必禁食,内膜切除或旁路手术应术前20点禁食、22点禁水。 2生活护理 了解患者得年龄、既往史、自理能力,观察其有无脑缺血症状得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症状)。给予患者生活上得照料,加强防护措施,为其提供安静、舒适得环境。根据患者并存得各种疾病给予相应得饮食指导、要求患者戒烟,因香烟中尼古丁与烟碱可引起血管痉挛,加重脑缺血。 3 调整全身状况 对于有高血压病史者,常规观察其血压变化,给予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在正常值上线或略高水平;对于有糖尿病史者,监测其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并给予药物治疗,须调整血糖在正常范围或稍高水平,以满足术前得血压及血糖要求、加强营养,维持血红蛋白及电解质在正常水平。 4 完善各项检查 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肺功能、颈动脉B超及CTA或MRA检查等。 5术后护理 5、1生命体征监测监测病人无创血压、心率、呼吸、血氧。观察患者神志情况,双侧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对侧肢体活动情况及肌力情况,有无病理症等。术后有不同程度得血压升高,必要时用微量泵输入硝酸甘油降压,根据病人得血压波动情况调整微量泵流速,将血压控制在手术前水平140~120/80~60mmHg。 5。2体位及活动指导 术后全麻未清醒时予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者6小时后宜抬高头部(床头摇高20~30cm),以利于血液回流及伤口引流。颈旁置砂带给予头部制动,以防出血;观察手术切口处有无肿胀、淤青、渗血等表现,记录负压引流管引流量,有无血凝块堵塞引流管等,如有血凝块堵塞,可挤压引流管,促进血凝块排出。注意观察舌头就是否居中(舌下N),病人有无喉头水肿,有无声音嘶哑、呛咳(喉上神经损伤)、咳痰困难等颅神经麻痹症状。如有呼吸困难,立即告知医务人员予以处理,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保持各种管道得通畅,翻身时颈部应与身体呈一直线,防止颈部过度活动、扭转引起血管扭曲引起吻合口出血及撕裂,引流管得折叠或拔出。术后第一天无特殊情况可进食,进食前先喝凉

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

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适应症 1、主要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达到70%并伴有明 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以上且伴有明 确的溃疡形成和(或)不稳定斑块者。 2、次要适应症: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管腔狭窄率(直径) 大于8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大于70% 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70%,但需要进 行全麻的重大手术者,为预防发生术中脑缺血可在术前行单 侧CAS。 3、特殊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完全闭塞,但闭塞段长度 《10mm,且远端流出道通畅且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属特殊适应症。 二、禁忌症 1.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病变侧脑功能完全丧失、瘫痪等。 2.颈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大于10mm,伴有影像证实的血管内 血栓和多段狭窄者。 3.有出血倾向的同侧颅内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又不能提前或同时 给予治疗者。 4.3个月内发生过颅内出血或4周内发生过大面积脑梗死者。 5.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对比剂过敏等血管造影禁忌者。 三、术前准备

a)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 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 灌注成像。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 检。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 论,以确认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 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b)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必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主要内容包 括本术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情况。要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 谈话和沟通,尽可能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c)患者准备:局部麻醉术前6h、全身麻醉术前12h禁饮食。腹 股沟区备皮的等同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术前应规范性给予抗 血小板药物:术前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和(或)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至少3~5d。需急诊手术者,应 在术前6h将上述药物3d的总量一次性口服。除一般性术前准 备外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d)器械准备: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做好充分的器材准备。 常用器材将在以下的手术操作要点中简要介绍。 四、治疗方法 a)方法的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直接选择支架植入 术,不推荐做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纤维肌肉结构不良和大动脉 炎引起的颈动脉狭窄首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术中发生夹层 等并发症时可植入支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行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颈动脉疾病是比较麻烦的疾病,对于人体的损伤有很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颈动脉治疗的技术也在逐步上升,例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虽然这个手术可以帮助许多的颈动脉患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颈动脉患者都适宜这个手术,今天我们就请相关的专家为我们介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1.有单侧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症状,颈动脉造影显示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程度超过原有管径50%以上,或残余管径内径<2mm)者。 2.有单侧颈动脉系统TIA发作症状,颈动脉造影显示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至少应做有症状侧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侧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应在4周后进行,或不再进行。 3.有单侧颈动脉系统TIA发作症状,脑血管造影显示同侧颈

内动脉严重狭窄,对侧颈内动脉闭塞,手术指征与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相同,应做狭窄侧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但手术中阻断颈动脉血流时易引起脑缺血,约有25%的病人需使用分流管。 4.有单侧颈动脉系统TIA发作症状,同侧颈内动脉狭窄虽不严重,但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有溃疡形成,估计这些病变可能是发生TIA或一过性黑蒙(amaurosis fugax)的原因者,内膜 切除术可防止其反复发作。 5.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症状,同时有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后动脉或更多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由 狭窄的颈内动脉供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能改善椎-基底动脉 供血,减少TIA发作。 6.有或无TIA发作症状,但平时存在的血管杂音突然消失,颈动脉造影显示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有血栓形成以致完全闭塞,应急诊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7.无症状的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仅有血管杂音,是内膜切除的相对适应证。有血管杂音表示动脉狭窄已较明显。这类病人发生完全性卒中的危险性较大,可考虑行预防性内膜切除术。

标准式与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e3702489.html, 标准式与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 作者:曾凡祎余朝文陈世远朱颖慧张志祥高涌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9期 【摘; 要】目的:分析以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以选择一种更为有效、安全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9月—2018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使用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患者33例,使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患者42例。对比接受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患者术后脑卒中情况、神经损伤概率、出现颈动脉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结果:①标准术式组脑卒中概率为12.90%,外翻术式组概率为7.31%,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X2=0.9178,P>0.05 )。②外翻术式组神经损伤概率为4.87%低于标准术式组30.30%,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X2=9.3791,P<0.05)。③外翻术式组出现再次出现狭窄的概率2.43%低于标准术式组的27.27%,(X2=10.2992,P<0.05)组间 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而言,实施标准式与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两种方式在脑卒中的术后发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预防术中、术后神经损伤以及术后颈动脉再狭窄方面,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较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建议优先使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关键词】标准式纵切式内膜切除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108-01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生率卒年上升,而颈动脉狭窄作为常见的脑卒中病因,解决颈动脉狭窄已经刻不容缓。对于颈动脉狭窄目前多推荐使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目前常采用的手术方式有标准式与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能够避免纵形切开缝合后引起的狭窄情况,将迂曲的血管拉直。标准式纵切式内膜切除术对颈动脉狭窄分叉的部位比较低[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5例,评定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应用标准式与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之后患者的神经损伤、颈动脉再狭窄、脑卒中发生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导语:颈动脉疾病是比较麻烦的疾病,对于人体的损伤有很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颈动脉治疗的技术也在逐步上升,例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虽 颈动脉疾病是比较麻烦的疾病,对于人体的损伤有很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颈动脉治疗的技术也在逐步上升,例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虽然这个手术可以帮助许多的颈动脉患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颈动脉患者都适宜这个手术,今天我们就请相关的专家为我们介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1.有单侧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症状,颈动脉造影显示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程度超过原有管径50%以上,或残余管径内径<2mm)者。 2.有单侧颈动脉系统TIA发作症状,颈动脉造影显示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至少应做有症状侧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侧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应在4周后进行,或不再进行。 3.有单侧颈动脉系统TIA发作症状,脑血管造影显示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对侧颈内动脉闭塞,手术指征与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相同,应做狭窄侧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但手术中阻断颈动脉血流时易引起脑缺血,约有25%的病人需使用分流管。 4.有单侧颈动脉系统TIA发作症状,同侧颈内动脉狭窄虽不严重,但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有溃疡形成,估计这些病变可能是发生TIA或一过性黑蒙(amaurosis fugax)的原因者,内膜切除术可防止其反复发作。 5.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症状,同时有颈动脉狭窄,脑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后动脉或更多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由狭窄的颈内动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