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

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

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
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

New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ence

系(院)名称:文法学院

专业班级:2008级广播电视编导

学生姓名:胡妮妮

学生学号:200808020043

指导教师姓名:刘凌云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2 年 5 月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安阳工学院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工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关键词 (2)

引言 (3)

一、研究新闻受众心理特点的现实意义 (3)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 (3)

(一)新闻受众的定义 (3)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 (4)

(三)新闻受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4)

三、新闻受众原有基础的心理 (5)

(一)受众的动机 (5)

(二)受众的需要 (5)

(三)受众的兴趣 (6)

(四)新闻受众原有的心理特点 (6)

四、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刺激 (8)

(一)媒介刺激作用下的新闻受众心理特点 (8)

1、随意性 (9)

2、交融性 (9)

3、互动性 (9)

4、差异性 (10)

(二)媒介作用刺激下新闻受众群体特点 (10)

1、接受暗示 (11)

2、从众 (11)

3、逆反 (11)

(三)受众需要对新闻信息的影响 (12)

1、求真心理 (12)

2、求快心理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

摘要:在新闻媒体之间日趋激烈的抢夺新闻受众的争雄中,在深层次的新闻改革中,认真研究受众心理,真正把新闻受众作为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新闻受众心理特点产生的原因着手分析和研究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新闻受众新闻受众心理动机群体心理媒介刺激

New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ence

Abstract:In the news medi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between the audience and the news in the all-time records, in the deep reform of the news, seriously study the audience psychology, the real news audie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destination of the news. News of the audienc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This paper, from the news audience the cause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 analysis and research news audience'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by using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ocial practice the way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news of the audienc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News audience ;News readers' psychology; motivation ; Group -psychology ; Media stimulation

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新闻传播信息的载体也愈加丰富,大量的信息使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然而,信息爆炸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是量的概念,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少得可怜。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感慨“看了这么久的报纸,一条新闻都没看到”,这里所提到的新闻就是受众所定义的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可见,受众对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是新闻媒介所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新闻价值的评判者。受众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新闻传播的终端检测者。作为一位新闻人,最应该了解的应该是受众的需求、受众的心理。为把新闻做得更好,了解受众的心理以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很重要。研究受众心理可以使新闻传播更符合客观规律,有利于推动和深化新闻改革;研究受众心理,可以使新闻传播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传播效率使党的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研究受众心理有助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通过深入细致地研究受众心理,揭示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深层理论规律。

一、研究新闻受众心理特点的现实意义

研究新闻受众心理特点可以使新闻传播更符合规律,有利于推动和深化新闻改革。事物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的规律性,新闻媒介的传播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掌握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受众的需求,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新闻传播活动的更好的进行。

研究受众心理特点可以使新闻传播更有针对性,提升新闻质量,提高传播效率,使党的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研究受众心理特点有助于促进新闻事业的协调发展。新闻媒介的传播以一种双向的互动模式进行信息的传播,受众是媒介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只有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特点,才能确保新闻传播的良好进行,才能更好更协调的发展新闻事业。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

(一)新闻受众的定义

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美国政治学家和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五W”模式:

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

取得了什么效果?

“说了什么”就是所谓的新闻了。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对谁”是我们所说的新闻受众。新闻受众是个集合概念,是指大众传播信息的接受者、传播对象,或者读者、听众、观众、网民等。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他们是新闻信息的的接受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也是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

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又一个活跃因素,是新闻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

新闻传播活动是一项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受众的意愿和心理,以期达到有效的传播。新闻受众心理是指:因新闻媒介本身及其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和由之引发的其它刺激直接或间接的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三)新闻受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新闻受众心理的产生来自于两个方面,新闻受众原有的心理基础和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刺激。

新闻受众的原有心理源自新闻受众对新闻事物的需要、动机以及兴趣。受众的需要是一种精神需要,它是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愿望。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害怕、最危险的事是脱离大多数受众,不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一种心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层阶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大的层次:1、基本需求:生理需求(饥、温、睡眠、性等),安全需求(安全感与避开危险);

2、心理需求:爱与归属需求(爱、认同等),尊重需求(受尊重、赞扬),认识需求(求知需求),美的需求;

3、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超越需求。

新闻受众的需要,是一种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它是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愿望。是受众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引起和维持个体接收新闻的活动,并使这一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新闻媒介传播信息活动不是一项单项的传播,而是双向的、互动的模式。受众是媒介传播信息的接受者,但他却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媒介传播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受众也受到了媒介的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受众反应的过程中受众的心理也就相应产生了。

因此,受众心理的产生是来自受众自身和媒介作用两个方面的。

三、新闻受众原有基础的心理

(一)受众的动机

新闻受众的接收动机是指受众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引起和维持个体接收新闻的活动,并使这一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新闻传播媒介能否得到受众的青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受众需求的了解。受众使用新闻媒介、接收新闻信息,总是出于一定的动机,有着一定的目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一方面的兴趣和需要。有些兴趣和需要可能只是某些受众个体所特有的,而有些基本动机则是一些受众群体所共有的。

受众作为有着独立思维的个体形成,面对新闻媒介所提供的林林总总的信息时,并不总是茫然,他(她)们是有一定动机指向的。例如,因为希望知道天气情况而收听天气预报,因为希望获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情况而获取新闻,这都属于受众的动机。

(二)受众的需要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即人得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方面。它既是一种主观状态,也是一种客观需求的反应。人为了求得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求一定的事物反映。例如,食物,衣服,睡眠、劳动、交往等等。这些需求反映在个体头脑中,就形成了他的需要,需要被认为是个体的一种内部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倾向,它反映个体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较为稳定的要求。

受众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群也有着它特有的需求。新闻受众的兴趣是指受众对新闻媒介所传递的新闻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选择性倾向,它是受众接收、认

知、理解新闻信息的一种社会性动机。受众需求通常分为三类:信息需求,社会化需求和调剂生活的需求。

信息需求是受众的最基本的需求,人类的很多共同活动和交换活动都是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才得以进行的。获取信息,以此消除认识的不确定性。

受众的社会化需求。人的社会化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使自己知道社会和群众对自己有哪些期待;二是使自己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化对于大众媒介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人们通过媒介可以学习到知识和技能。此外,媒介还有一种舆论引导功能,人们可以从众获得判断,审美等的客观标准从而更好的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受众的调剂生活的需求。现代生活中许多人的压力很大,人们想要通过一种东西使自己紧张不安的心理得以缓解和消除,新闻媒介所传播的具有新奇,浪漫等因素的新闻作品能使受众从中感受到某种心灵安慰。

(三)受众的兴趣

新闻受众的兴趣是指受众对新闻媒介所传递的新闻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选择性倾向,它是受众接收、认知、理解新闻信息的一种社会性动机。新闻受众兴趣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新闻与受众具有利害关系,由这种关系派生出来的兴趣;另一种是新闻本身与受众的直接利益不大,或无利害,只是由于新闻的刺激引发了受众的注意和兴趣。受众的兴趣不仅引导了他对新闻的注意,在接触信息本身后是不是能持续关心下去,也受到其兴趣的影响。

(四)新闻受众原有的心理特点

1、新奇心理

新奇心理也可称作“好奇心理”是人的一种原有的心理,每个人都有好奇心理,对周边人物的好奇,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好奇。如: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看今天的新闻了没?也不知道这两天有没有什么新鲜的事发生。”看似简单的对话,却透着受众对新闻的关注,这便是新闻受众对新闻的好奇心理。例如受众会急不可待的想要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等等这些和新闻事件有关的情况。江西卫视播放的《传奇故事》由主持人金飞讲述的生活中发生的离奇故事,节目的播放方式是分段制,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兴趣,从而激发起新闻受众的新奇心理。使节目的收视率不断上升。

2、得益心理

在研究新闻的分类里,我们有按新闻与读者的关系来分类的,按这种分类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类。所谓的硬新闻就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大到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重大灾难事故,小到天气变化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等决策提供了依据,受众更倾向于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新闻。而软新闻却恰好相反,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例如:男士比较喜欢关注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新闻从而获取更多信息,女士喜欢关注日常生活等一类的信息。农民则会比较关心天气情况,农村建设等政策方面的信息,而老师或学生更关注与自己有关的学习或考试类的信息。可见,受众获取信息一部分的原因是出于对自己有利的利害关系而做出选择的。

3、求知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论的心理需要这一层就包括了人的认识需求就是我们所说的求知需求。当人类的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他(她)的需求就会上升到心理需求,对周围事物的陌生促使人们对事物的强烈的想要认识的冲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的求知心理。新闻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也可归纳为一种求知的欲望,对周边新近发生事实报道的一种求知,或是对周边事实变动的信息的一种求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饮食方面的营养、健康问题。在温饱得以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食品安全以及营养的追求也相继提升。因此,越来越多饮食方面的节目得到受众的青睐。由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的《地保当家》就是一档符合受众求知心理的节目,在这个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的非常时期,地保带领观众下乡寻找纯天然,无公害食品。《地保当家》也因了解受众的“口味”而深受受众的喜爱。

4、对比心理

对比心理就是将自身的生活状况或思维与周围的人或思维做对比,从而产生另一种心理的心理现象。新闻受众在认识某种事物时都喜欢对比,这是认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新闻受众在使用媒介获取一定的信息时,对周围的人和事与自身的生活做比较,产生一定的同情心以及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情缘》讲述受众周围人所发生的命运的不公,生活中遭遇的

各种挫折与打击等各种真实故事。《都市情缘》这一栏晚间档节目深受广大受众的青睐,它不仅满足了女性受众的心理,更满足了广大受众的对比心理,受众收看节目,从节目中了解周边人的生活状况,将节目中主人公的生活或情感与自己的生活或情感进行对比,相应的产生满足感(幸福感)或不满足感(不幸感)。

5、接近心理

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并因自身生活的需要,产生亲和动机与依赖动机,即接近心理,反映在受众与新闻媒体的关系上,这一接近心理便表现在新闻发生地与受众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新闻事件与受众利害关系的远近亲疏程度。凡是与受众地理位置、心理距离接近的新闻,读者则更为关注,更感兴趣。

6、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超过自身感觉饱和与接收能力,所产生的一种抵触情绪和反向思辨。在信息传播中,则是受众由心理定势的支配,对传播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从传播的相反方向得出结论,对传播的信息与概念予以反对。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受众的心理定势与传播者的言行(为受众者不能接受的,包括过量的信息与陈旧的信息等)之间产生了不可协调的对立心理态势,因而要从传者与受传者两个方面去探讨。从受众者逆反心理的成因中,得出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办法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宣传的准确无误,要恰如其分,留有必要的余地,要有所创新,传播新信息,不断开创新闻报道工作的新局面。

新闻要赢得受众,关键是要根据受众的心理特点来选择和挖掘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为此新闻工作者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一是突出和深化与受众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的新闻价值;二是迅速准确地为受众提供新鲜的立体化信息;三是努力缩小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四是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五是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

四、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刺激

(一)媒介刺激作用下的新闻受众心理特点

新闻受众的心理的产生也和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刺激有这很大的关系,分析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也可以从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刺激切入进行分析。

我们知道,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但受众却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在新闻传播信息的刺激过程中,受众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有选择性接收。新闻是否能被受众接受,除了要求新闻自身具备价值因素外,还必须从受众的角度进行考察。因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非常活跃的一个环节。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与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他们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与文化修养,有个人的追求与兴趣爱好。总之,他们并非是被动的“靶子”,在需求上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他们对新闻是接受还是拒绝,不仅仅取决于新闻本身的价值。

受众的这种对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刺激过程中做出的反应下几个心理特点:

1、随意性

受众是有主观思想的社会人,对于事物有自己的选择性。受众选择新闻媒介和媒介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具有主动权。受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媒介,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信息,这就是受众心理的随意性。受众的随意性具体表现在多方面:受众的性别、年龄、工作性质、兴趣爱好等。例如:男性受众偏向从报纸上获取新闻信息,女选择从电视新闻中接收新闻信息;从事快节奏工作性质的人偏向于选择电视新闻,工作较轻松惬意的则较喜欢阅读报纸上的新闻。当然,这种选择并非是定式,一成不变的。这样的选择会随着个人的喜好、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以及各种因素所改变的。

2、交融性

新闻受众同时面临的两个世界:一个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一个是新闻媒介传播的世界。在接受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众还要接受来自客观的物质世界的信息,这就需要受众对两个世界交融。

交融性还体现在自身的感性世界和新闻媒介传播世界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感知和理解受制于感性世界的认识,身边的亲朋好友对媒介信息的态度、情感和评价,同样也影响着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与排斥。

3、互动性

互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双向影响。传播是一个互动的行为,而非单向的。新闻传播中的互动是大众传播媒介传递新闻信息时通过新闻媒介或人际交往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互相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特征。受众心理的互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新闻媒介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它是传播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是受众人际交往中的互动。一则新闻之所以被更

多的人所知道,一部分是由新闻媒介直接向受众传达的,另一部分是由受众担当传播者传递给更多的受众。

4、差异性

新闻受众的心理还表现为差异性。新闻媒介选择报道方式的差异,造成受众接收信息的差异,以及受众自身的差异性。例如:报纸的记录性好,选择性强,便于受众自由安排时间,自由挑选内容,但报纸的时效性差,受众很难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想要的信息。而电视新闻却富有强烈的现场感,电视把视觉和音响、解说结合在一起,使受众更感逼真;而且比起更多的文字具有亲切感。但是,电视新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图片及语言的充斥,让受众少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这是由媒介自身的传播所带来的差异性。受众自身的原因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性。例如:男性与女性由于在社会分工及生理上的重大差异,导致了他们收视倾向的明显不同。男性在社会生活中比较积极主动,他们注意收集来自社会生活个方面的信息。首先男性收看新闻节目,重视经济信息,了解国际、国内和地区经济环境,以调整公司经济计划或家庭财务计划。其次,由于男性精力充沛,天性中较为外向好动。因此,他们特别偏爱体育、竞技和武打节目,乐于在这些节目中受到强烈的感官和情绪冲击。女性则比较热衷于娱乐性的软新闻,如明星八卦、情感生活等一类的新闻节目,这是由于性别不同而引起的差异。如由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的《都市情缘》深受女性受众的喜欢。《都市情缘》是每晚7:30——8:00为普通百姓提供的情感帮助的情感故事类栏目,节目搜索普通人的情感经历,记录生活中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真实的情感故事,感人至深的情动时刻,给观众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个心灵共鸣,这一类栏目深受女性受众青睐。

受众的文化水平的不同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如:较高文化程度受众倾向于选择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或接近的新闻节目收看;中等文化程度受众除了一些专业性较强并且对他们来讲比较陌生的新闻节目以外,大多数节目都可以为他们所接受。而低文化程度受众由于只受过小学教育甚至没接受过教育,从事的工作比较简单,这一类受众更关注于天气及周边发生的琐事。可见,受众自身的差异在接触媒介传播信息的活动中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

(二)媒介作用刺激下新闻受众群体特点

受众,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而从宏观上来看却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因此,我们可以说受众可以是独立存在的个人,也可以是有组织的社会群体。那么新闻受众也具备了群体的心理特点。群体心理就是指形成于群体的群体活动中,是群体成员共有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新闻受众也具备以下群体心理特点:

1、接受暗示

暗示,顾名思义,不明说,而用含蓄的话使人领会。新闻中的暗示则是在“客观报道”的原则下报道新闻,把作者的态度与观点隐藏在所叙述的事实中,让受众在接受事实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作者的观点与态度。受众接受暗示心理是指新闻的受众群体所接受的暗示主要来自新闻传播媒介所传递的态度与情感性的信息。在受众介入大众传播活动后,他面对新闻传播媒介会不自觉地甚至是心甘情愿地接受新闻宣传的影响。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的午间档《杂志天下》栏目是通过主持人阅读杂志的方式,从杂志的图文中展开话题,对热闻进行讲解和评述。这种评论类的节目让受众在接受事实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主持人的观点和态度。

2、从众

从众心理也可理解为受众的一种归属感的需求。受众的从众心理:指个体在强大的新闻舆论或由这种舆论引起的人际压力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社会知觉、社会判断、态度以及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新闻舆论相一致的心理反应。受众的从众心理表现为两种形式:自行向新闻舆论的天平靠拢,另一种是受众在某种压力下,违背自身心理活动而做出的行为上的靠拢。在新闻信息接受中,大多数受众都力图避免被孤立。单一受众若确定自己的意见同占据优势的观点不一致时,随后大都改变看法,和优势意见保持一致。在大众传播学中,有这样两个概念,即:舆论领袖和两极传播模式。所谓的舆论领袖是指:在一定组织内,具有较高威望的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改变别人行为的个人。两极传播模式是由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即,信息的传递时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两种传播模式进行的。当受众接收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时,受众可能会寻求身边的“舆论领袖”,与舆论领袖的观点保持一致,以期获得安全感、归属感。

3、逆反

逆反,是指自我意识比较强烈而做出的一种反应。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指当新闻报道同受众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造成新闻受众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新闻事实虚假报道,局部内容不真实或不准确;尺度把握不当,夸大事实或以偏概全;考虑不周全,或者时机不当;报道的提法,要求超出受众的心理承受力等都会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出现是由于在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活动中,受众所面临的客观的物质世界与新闻媒介报道的世界互相矛盾,还有就是在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活动中,受众的感性世界不能接纳新闻媒介报道的世界,而造成的令受众产生反感和不满情绪的状况。

(三)受众需要对新闻信息的影响

新闻受众的心理的产生也是由新闻信息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新闻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为人类所服务的,人类的需求促使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光有真实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时效性,这也是受众所需要的。

1、求真心理

新闻的本源是客观物质,即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任何新闻报道都要以事实为基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衡量新闻价值所在的标准之一。受众希望在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活动中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如若新闻媒介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失去了真实性,那么受众获取的信息就等同于文字或语言垃圾。

2009年云南省晋宁县24岁男青年李乔明在看守所中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头部受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一件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网上迅速发酵,众多网民纷纷质疑,一群成年男子在看守所中玩小孩子玩的“躲猫猫”游戏听起来非常离奇,而这种“低烈度”游戏竟能致人死亡就更加令人难以置信。于是,很多受众在网上集结共同努力寻求真相。

江西电视台《都市现场》一直致力于追求绝对生动的新闻现场。直击新闻事件报道市民关心的人和事,现场播报引领观众“亲临”新闻现场。

所以说,求真是受众心理上的一大需求。

2、求快心理

新闻的时效性(及时性)是新闻的又一特点。受众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周边发生的事实,甚至在事实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就获取最新的消息,这就是受众

的求快心理。求快心理是指受众先睹为快的心理,以及从时间上重视新闻信息的客观价值,要求看到最近发生的新闻的心理。据调查,很多受众较喜欢收看电视新闻,因为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相比报纸新闻更具有时效性,更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研究表明,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总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闻受众自身原有心理基础的动机、需求以及兴趣这几方面体现出来的新奇心理、得益心理、求知心理、求知心理、对比心理、接近心理以及逆反心理。另一方面是新闻媒介传播的刺激作用下受众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新闻媒介传播对受众的刺激可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即受众受媒介传播的直接刺激,受众作为群体对传播媒介刺激作出的反应,新闻信息自身特点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心理特点。受众受媒介直接刺激下所体现的心理特点为:随意性、交融性、互动性、差异性;受众作为群体所体现出的心理特点为:接受暗示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新闻信息的特点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所体现出的受众的求真心理、求快心理。

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体现出了新闻受众的心理,受众心理已经成为新闻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决定性因素,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新闻受众的动机,新闻受众在媒介传播信息的刺激下的反应以及新闻信息本身的特点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才能挖掘更多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才能更好的发展新闻事业,成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所以,在这个科技发展飞速的时代,新闻媒介的载体愈加丰富,信息数量处于爆炸状况,而信息质量却匮乏的阶段,重视受众的心理是非常必要的课题。只有深入了解受众,才能使得新闻的传播更顺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初入校园仿佛还是昨天。转眼间我在安阳工学院已经度过了四年的时光。我是如此的幸运,成为了08广播电视编导班的一份子,又是如此的幸运结识了文法学院的一群良师。在这四年的时光里,收获了无数的喜悦和感动,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大学四年,因为有尊敬的老师的教导,因为有可爱的同学陪伴,四年的时光是充实的,是美好的。

论文的完成,意味着毕业在即。非常感谢刘凌云老师,刘凌云老师在我的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都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在这四年里个我的指导和帮助,是你们伴我度过了这美好的大学生活。

衷心地感谢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的所有老师。在此,特要向刘凌云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我在刘凌云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的研究方向,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无论从选题的确定还是结构的调整以及内容的修改等都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在论文定稿前更要感谢余锐老师以及李晓佳老师给我的宝贵意见,让我的论文研究有了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本调查研究是在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08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全体同学,大学的四年,因为有你们的陪伴而充实、美好,谢谢你们!

[1]童兵等.新闻传播学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

[2]童兵.新闻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徐小鸽.新闻传播学原理与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

[4]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段京肃,罗锐.基础传播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

[6]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7]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刘京林,周光荣.新闻心理学论文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9]余家宏,宁树潘,徐培汀,谭启泰.新闻文存[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1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林之达.传播心理学初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13]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大众传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14]敬容.大众传播心理学导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15]汪新源.新闻心理学[M].北京: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受众心理和新闻传播

受众心理和新闻传播 论文关键词:认知偏差;认知偏见;逆反心理;传播失效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总结当前的传播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因为受众心理 因素导致的新闻传播失效类型,期望通过对受众心理的分析,使传播 者即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调整行为,使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应有 的作用,达到有效传播。 传播失效即信息传播后的客观效果与传播者的主观意图(预期效果)相 违背或不相符,传播活动零效果同属于传播失效。新闻传播失效表现 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传而乱向”,即传播的 实际效果偏离了传播的预期效果,要么产生了干扰信号,要么使受众 困惑或产生歧异理解;二是“传而反向”,即传播的实际效果是与传 播的预期效果完全相悖的反效果。因为受众个体差异性和受众心理的 复杂性,由受众心理而导致的新闻传播失效的类型有很多。从认知心 理的角度,作者将这些类型分别归纳为受众认知偏差、认知偏见及逆 反心理三类来实行阐述。 一、受众认知偏差和新闻传播失效 受众的认知偏差是指在受众头脑中不自觉地对传播者或对新闻信息的 误解,从而导致与传播者主观意图或宣传意图的偏离。主要表现为误 解传播者角色、移情、期待等原因来引起的认知偏差。 1、因误解传者角色引起的传播失效 媒体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地有人落水,围观的群众无一人下水救人。看到这样的报道后,有人不禁会问:记者肯定也在现场,记者为 什么不去救人?这就牵涉到这样一个问题:记者首先应表现职业人的角色,还是首先表现社会人的角色。因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受众 会忘记传播者想要揭示的问题,转而对传播者在现场的行为实行评判,导致新闻传播失效。传播者作为社会个体,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 追求,在处理职业人和社会人角色冲突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第一

受众心理与广告诉求(说服)

以受众的两种心理机制为依据,我们可以将广告的诉求方式分为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两大类。 感性诉求又可称为形象诉求,其对应的是“动机-能力-机会”的综合心理指标较低、主导信息加工路径为边缘路径的受众。这种广告诉求方式注重对品牌进行整体包装,通过塑造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理上形成一个典型的拥有人、使用者的形象,从而施加心理暗示,引起情感共鸣。对于商品本身的质量、功能等方面的信息,此类广告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因为其着眼点在于给消费者一种心理暗示:通过使用广告商品,你可以表现出或者获得广告所渲染的这种形象特征。具体来说,作为潜在消费者的受众,心理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广告商品的使用者勾画出一个“典型使用者形象”(可理解为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的“固定成见”),根据广告所传达的信息确定商品“典型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征。这一“典型使用者形象”同受众心理的自我形象的关系如果是冲突的,则遭遇受众选择性心理机制的阻挠,广告的劝服效果不佳。如果二者协调一致,使受众觉得广告商品使用者的典型形象同自我形象相一致,同理想中的自我形象、自己应该具有的社会形象相一致,那么广告的劝服力度就大大增强。这种感性诉求的广告策略从营销角度来看属于“软性销售”。着名品牌如瑞士奥米茄手表就强调广告形象代言人的身份、地位和超凡的气质(品牌拥有者聘用世界顶尖模特辛迪·克劳馥即是一例)。其心理暗示为:“要想令世人羡慕、尊重,就请佩戴奥米茄手表;本产品是身份的象征。”人头马XO的广告则强调一种高贵的品质和精神,其饮用者的典型形象是“渴求完美、追求卓越的成功人士”。最近,摩托罗拉为了配合其新款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斥巨资约请世界音乐名剧在北京、上海两地巡演。与此同时,其传媒广告强调手机式样的现代艺术特质,以此提升“典型使用者形象”的不凡品位。此外,金利来等品牌的传媒广告也极尽渲染情调之能事,以达到对受众进行心理暗示的效果。 与之相反,理性诉求着重传达的信息是商品的质量、功能、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力图让消费者对商品将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有所知晓,以此说服受众采取积极的品牌态度。此类广告针对的受众自然是对商品的性能特点等实用信息存在心理期待的群体。广告受众对广告商品的性能特点往往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从质量、价格、安全性、方便程度、售后服务等不同维度进行评价,在每一个维度上都有一个可接受范围,并对不同的维度给予一定的权重。如果广告中强调的商品特性与受众所重视的商品特性相一致并且介于其可接受范围之间,受众就会感到满意。广告所传达的商品特性信息与受众的理想水平越是相近,则广告的劝服力度也就越强。这种理性诉求的广告策略可称为“硬性销售”。国内着名品牌海尔的电视广告就采取这种诉求方式,在广告中强调其电冰箱“变频”技术设计,性能卓越,而且还采用了抗菌材料;强调其“小小神童”洗衣机在夏天使用特别方便、省水;强调其空调器“多种立体送风模式”对健康有益。对于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精神气质等方面的特征,海尔则不着意设定,只是渲染了和谐的家庭气氛(因为广告商品是家用电器)。此外,海信品牌电视广告中的“胶片彩电”、长虹品牌电视广告中的“精显彩电”都突出画面清晰的特点,一些洗衣粉品牌则强调价格“实惠”,这都是理性诉求的典型例子。 这两种广告诉求方式孰优孰劣,恐怕不能简单判定。感性诉求方式富于创造性、有趣味、吸引人、容易记住,但是使用不当则常常导致华而不实、空洞浮泛,缺乏可信性。理性诉求方式应该说是最忠实于受众实际利益的,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却往往显得单调乏味,不能取得预期效果。一个广告商品到底应采取何种诉求方式,归根结底要看其诉求对象的心理机制,要做到商品特点、广告诉求方式与目标受众的心理机制相匹配。 三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即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3、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国际新闻界大多称之为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指记者、编辑、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及制作、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 4、新闻心理: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新闻心理是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记者的写作心理:是指记者在从事新闻制作活动时,在其头脑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像思维、言语等独有的特点和规律。 6、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内容,是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刺激物。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8、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9、认知心理学:在最近一二十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主要代表人物是纽厄尔和西蒙。从广义上说,它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从狭义上看,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及其过程。思维这个概念,一般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种是思维的过程,叫思考;一种是思维的结果,叫理性认识或思想。 11、角色理论:属于符号互动理论的一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是用角色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角色又称“社会角色”,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引入社会心理学理论中。- 12、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的行为期望。 13、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内部冲突和角色之间接的冲突。 14、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地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已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15、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6、刺激物:心理学认为,所有作用于认识主体感官的东西都叫刺激物。 17、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你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 18、心理素质: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19、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0、能力: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被开发和尚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1、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2、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或曰内驱力。动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23、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恒常的、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 24、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25、性格:是表现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在一定应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 分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 18:39 内容摘要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的后尘,更重要的是新闻娱乐化有它本身的市场,本文将要试图分析一下,新闻娱乐化满足的是受众的哪些心理,或者说是受众的什么样的心理成就了什么样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目前,我国新闻娱乐化趋势愈加明显,平面媒体的典型表现为:从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到都市报浪潮,再到晚报、晨报、商报、都市报一市多报的竞争局面;电子媒体的“娱乐化”更丰富多彩,从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等等,娱乐化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得到受众的欢迎和市场的追捧,显现出社会对新闻娱乐化的认可。[1] 对“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新闻娱乐化一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或者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时政、经济、法律、国际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突出描写。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当前,娱乐化新闻的热销,也和受众心理变化有关,因为转型期受众心理出现了本位意识的趋利性、自主心理的务实性、接受心理的求俗性等趋向。[2] 马克思说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任何一种媒介现象的产生必然存在一定的社会需求。从受众层面来看,应该说,正是受众的心理需求,为新闻娱乐化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以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2009-07-16 10:18:45 在21世纪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我国网络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大网络媒体,特别是那些没有新闻发布权的商业网站,网络新闻专题异军突起,独领风骚,在受众当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是利用网络的巨大容量、可资利用的丰富资源,以“集装箱”的方式,对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进行快速、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经过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在选题、报道角度、报道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1.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特点 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制作出一个成功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至关重要。现在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别: 一是重大突发事件专题报道,即难以准确预测而突然爆发的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①。比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地震这一事件一经证实,我国各大网站都立刻组织了新闻报道。其中新浪网更是在地震发生后半小时不到的时间里迅速组成专题“四川地震”,从消息、图文到背景资料等多个角度对地震进行了报道,并随时更新新闻信息,在当日20时将专题补充为“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并在专题中补充了更多的图文、视频资料,使受众能够及时、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震区事态发展的最新状况,凸显了网络新闻专题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的报道优势和速度优势。 二是对于一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的专题报道。比如新浪网对我国每年的“两会”专题报道、国庆专题报道、“春运”专题报道,对国外的诺贝尔奖专题报道、奥斯卡颁奖专题报道等等。这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都是受众比较关心的事件,现在也逐渐成为网络新闻专题的上佳选题。 三是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报道。即那些引起群众普遍关注,广泛议论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亟待解决的问题②。这些问题往往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之下,比如说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2.网络新闻专题的报道方式特点 在我国的各大新闻网站中,“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信息传播已经发展成为网络媒体新闻专题独有的报道方式。它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新闻信息产品品质要求的逐步提升,进一步凸显其传播优势,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主流新闻报道形式③。它将网络媒介“海量”的事实性信息集萃、“多角度”的意见性信息呈现和“即时”的反馈性信息传递这些特点充分利用起来,给了网络受众更多的全新的选择。 比如,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制、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刚发射

浅谈受众心理

浅谈受众心理 【摘要】受众,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具体可以包括读者、听众、观众等。他们能够决定一条传播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是传播者本身的发展前途。可以说,离开了受众,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方向和目的,而不能称其为传播活动。受众作为社会群体的人,是具有一定的心理和生理机制的,本文将简要的介绍受众心理。 【关键词】受众心理媒介传播 一、何为受众 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 二、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 这里指的是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从广义上讲,所有社会成员都是新闻媒介现实或潜在的受众群,无论种族、性别、年龄、职业,这时他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传播的广泛也使受众超越了地域的间隔,在相同或相近的时间里,聚合而为传媒信息的接受者。 2、混杂性 也正因为新闻媒体受众成员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早就了受众群体成员的混杂性特征。他们在同为传媒受众这一点上是同一的,但他们彼此之间却又同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个体差异,如身份、地位的悬殊,贫富的差别,文化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的不同等,可谓千差万别。 3、隐蔽性 尽管分散的受众成员有时也采用各种形式直接、间接参与新闻媒体工作,如加入受众参与节目,来信、来电反映意见和要求,或参与、接受媒体组织的受众调查等,但在总体上,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不见面的,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三、受众的类型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网民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如男性受众和女性受众。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4、按照受众不同信息的需求:一般受众(广受众)和特殊受众(窄受众)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四、受众的心理特征 1、新奇心理 所谓好奇,是指有机体遇到新异刺激物或环境事,所产生的朝向探究反射。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好奇心理,人皆有之。凡是第一次出现的、罕见的、日常的或突然发生的、强烈变化的事物,人们容易感兴趣,产生好奇,从而悉心去观察和探究。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从新闻学角度,第一次传播的新信息,给人印象深刻,所以新闻报道应尽量满足受众的这种好奇心理的需求,争取抢发“独家新闻”。 2、得益心理 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了解周围事物的变动,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物及其信息更为关注,这便是由受众得益心理所决定的。 3、求知心理 当代的受众,比以往任何时代,对新闻媒体的要求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不但要满足“新闻欲”,还要满足“知识欲”。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知识对一个人的能力与技能的形成与提高,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新闻报道如能满足受众的求知心理,是符合读者的普遍心理和能引起读者普遍兴趣的。 4、接近心理 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并因自身生活的需要,产生亲和动机与依赖动机,即接近心理。反映在受众与新闻媒体的关系上,这一接近心理便表现在新闻发生地与受众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新闻事件

广告受众的心理分析

广告受众心理分析 以香奈儿chanel No5香水广告为例在这样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广告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广告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广告策略是离不开消费需求,离不开消费心理的。而最主要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物质心理需求,一类是精神心理需求。而广告策略是实现消费心理的主要途径,只有从消费心理出发的广告策略才是最基础,最能对消费者产生指导的广告策略。 一、广告描述 片中,妮可基德曼主演扮演一名从电影首映礼上溜走的女演员,邂逅了巴西演员罗德里格?桑托罗扮演的英俊陌生男子。痴情贫穷的男人爱上光辉熠熠的女明星,镁光灯与荣誉的包围无法阻挡她对爱情的奋不顾身,仓皇逃脱后两人独处时的片刻宁静宛若无人的城市上空,爱情的字典没有了贵贱。一场《罗马假日》的桥段在广告中影射。尾声处的过渡留给了“明天”——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如NO.5深沉隽永。 二、广告视觉角度 这个广告片没有很多的语言,但却有着惊人的视觉表现,如黑色,红色等纯色背景上耸立着一个硕大的“5”字,一个极品美女站在正中央,香奈儿5号已经从美女的手中飞了起来,香水浪漫的在空中飘洒,给人一种美和强烈的视觉感。另一方面又与其品牌内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一种高尚,飘逸和典雅。 三、广告记忆角度 广告一开始就吸引人的注意力,女主角刚刚出场的时候,就出现了香奈儿的标志,这就应用了我们所说的首因效应,目的是为了让首先呈现出来的信息占据消费者的记忆,以此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并且吸引着观众跟着他的故事情节走,开始突现了的一瓶chanel N5香水,让观众知道这是有关这款香水的,让观众知道广告的目的。广告中故事的男女主角引发观众的好奇心,让人期待他最后结局。诱人关心的题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号召力和推动力,是维持消费者对广告较长时间注意和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条件。无论是有机体的物质需要,或是精神的、文化的需要,凡能满足一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都容易成为无

心理中心新闻稿书写要求

心理中心新闻稿书写要求 ①题目尽量简单明了,主题突出有文采。例如: 把握时间,诠释人生 ——记四川师范大学第六届5?25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 走向心世界,传递正能量 ——记我校5.25心理健康节开幕式及游园会活动(具体根据新闻内容酌情处理) ②“四川师范大学”一律简称“我校” “心理中心”全称“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 ③介绍领导职位全称。例如: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胡尚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任杨雪梅,四川心理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思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专职教师王彬,邹晓丹担任评委老师,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校党委副书记王万民,副校长李树勇,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朱建军、副部长陈波、团委副书记倪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任杨雪梅及本部各个学院党委副书记、心理辅导站教师。 本次答辩的评委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学生团队辅导老师许敏、学生团队负责人陈潇、行动组负责人程斌银、策划组负责人贾月皓、反馈组负责人钟雯、学生团队成员何鹏飞。参加本次竞选的共有12个学院,竞选十佳心理委员和优秀心理干部分别为20和17人。 心理中心老师一般排名由杨雪梅老师开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任杨雪梅” ④开篇(本报讯,某某某)例如: (本报讯吕红)5月29日下午4点,我校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办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成龙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二楼隆重举行。 ⑤新闻稿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内容 A 地点:生态广场,第x教学楼xxx室,桃李园三楼学生活动中心,第二办公区315心理中心办公室,第二办公区313沙盘室,

新闻受众常见心理浅析-新闻受众的群体心理的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2731729.html, 新闻受众常见心理浅析 作者:程鹏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4期 【摘要】新闻的传播对象是受众,离开了受众,新闻工作就失去了意义。要搞好新闻工作,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就必须研究受众的心理,掌握受众的心理规律,围绕受众进行新闻策划,使新闻报道准确反映受众的需求,正确表达受众的好恶,引起受众的共鸣。本文以报纸新闻宣传为例,分析探讨了好奇心理、对比心理、得益心理、求近心理等几种常见的受众心理。 【关键词】新闻传播;受众心理;传播效果 办报纸、做新闻工作就要研究新闻受众——读者的心理,只有了解读者,把握读者心理规律,并围绕读者搞好新闻策划,我们的报道才能更加贴近读者,为读者所接受,引起读者的共鸣,也才能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著名记者安岗就曾在一篇题为《研究读者是一门学问》的文章中强调:“办好党报必须深知自己的读者,我们的敏感首先就要表现在这方面。人民和党心连心,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生活的现实。我们就是要研究人民的心理,掌握他们的脉搏。”当然,读者的心理是很复杂的,既有共性的、普遍的心理,又有个体的心理,而且受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把握读者的以下几种心理: 好奇心理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所谓好奇,是指有机体遇到新异刺激或环境时所产生的朝向和探究反射。如听到有人叫就会不自觉地将头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看到有成群的人围在一起就忍不住凑上前看个究竟等等,都属于探究(好奇)心理。凡是第一次出现的、罕见的、反常的或突然发生、强烈变化的事物,人们就容易感兴趣,产生好奇;一好奇,便又引起注意的心理活动,从而悉心去观察与探究这些事物。对新闻的喜新厌旧正是出于这种好奇的心理,凡是内容新、表现手法新的新闻,都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如消息《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的诡异实验:让死人开口唱歌》(《南方都市报》2002年7月4日),一看标题读者就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想读完全文:死去的人怎么会唱歌?原来是研究者把人工智能技术加入录像制作,将私人的影像依照声音做出口型,这样就可以“唱歌”了。这一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语言训练、帮助聋人学习说话,或者创造更加鲜活的虚拟人物,或者方便未来的配音工作。 当然,读者的好奇心理是与事物的新鲜程度、新事物出现的次数多少密切相连的。当一个事件第一次出现时,它会因为新奇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时间一久,信息变旧,人的感觉迟钝,它也就失去了吸引力。不过,一旦有了新的内容,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它依然会重新由旧闻变为新闻。

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

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 【来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2731729.html,/owebo/item/aaeda20f29b250ce2f4c6b1b,有改动】 当前社会发展变化迅速,世界范围内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国内的热点、焦点问题层出不穷。新闻网站作为“第四媒体”,必然要对此做出迅速反映。加上互联网丰富的海量信息特征,更新的速度之快易于淹没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造成信息泡沫。这种情况下,网络编辑就应该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而且必须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和高度的集纳新闻的能力,及时地把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东西突出出来。具体说来,可以搜索相关资料建立新闻专题。 一个优秀的网络新闻专题的成功上线需要策划、组织、设计、维护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默契配合和精心制作。为了达到最优化的传播效果,新闻前期策划成为重中之重,它是整个新闻专题的奠基石。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应考虑的三个问题分别为: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专题,如何拓展专题的内容,如何实现最优的传播效果。 一、网络新闻专题制作的流程与分类 制作流程:策划选题——确定选题——每位参与者提交方案——负责人汇总后分发给每位参于者——每位参与者对所有方案分别进行打分——负责人根据打分 情况进行加权处理——选出分值最高的方案——吸取落选方案中的亮点引入其中——专题策划定型——分工制作——收集资料——汇总资料——填充资料——延展资料——展现独家——完成。 关于专题的分类,目前只能按照专题来源和生存周期不同,笼统分为事件类专题、主题类专题、挖掘类专题和栏目类专题。 其一,事件类专题。一般源自于突发事件,新闻性较强,在策划上是被动的,持续周期由新闻事件的历程决定。如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专题等等。 其二,主题类专题。一般源自于可预见的主题,宣传性、服务性较强,在策划上是主动的,持续周期由策划或者主题进程共同决定。如党的十八大专题、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专题等等。 其三,挖掘类专题。挖掘类专题是含金量最高的网络新闻专题,也是未来网络新闻专题的一个走向。该类专题的代表品牌有千龙网的《每日主打》等。之所以称其为“含金量最高”,是因为该类专题从编辑思路、栏目构架等诸多因素考量,都是编辑根据整体内容,整合了所拥有的新闻资源后做出的。 其四,栏目类专题。一般源自于不特定的事件、人物,但围绕同一个主题,持续周期往往是长期的,基本等同于网站的固定栏目。如很多网站开设的《在线访谈》栏目。还有一些是某一事件进行时间相当之长或者某些特定报道适合于长期播

2021年心理健康活动新闻稿

关爱心灵共筑和谐校园 欧阳光明(2021.03.07) —明德学校525心理健康周活动之“心影随动” 随着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然而如何将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到每一位同学心中仍是一道难题。为了使“整体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缤纷五月,明德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展了“525心理健康活动周”系列教育活动,面向全校学生普及基本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同学们造就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建立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适应现代学习和和生活的心理素质。 一、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环境,明德学校开展了《我的学习和成长进行时》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活动。针对反馈情况,老师们及时并有针对性地给予了心理疏导。 二、正面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班级板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的板报《做情绪的主人》、《心理健康伴我成长》等,讲述了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板报制作精致,引人入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为进一步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增添了色彩。 三、励志讲座引起共鸣。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励志视频《让生

命充满爱》,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激扬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人生之路。很多同学在观看时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感受到了其中的正能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树立正确的成功之路。会后,每个学生写下了对自己、老师、父母等有关责任的真心话。 四、开展中考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为使初四学生轻松迎接中考,学校开展了《从容面对六月天》中考前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通过教师的辅导,缓解学生考前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同时提供应对策略和考试技巧,保障学生以积极良好的应考心态参加考试。 心理健康系列教育活动有助于帮助同学们走出心理误区,减少内心的矛盾,学会处理、改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学习节奏,进一步的融入我们的校园,给同学们提供了一处心灵栖息的天地。通过开展心理周活动,全校教师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大大增强,大家深刻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使人幸福的教育,即“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要使教师快乐生活”。 问卷调查与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板报展示 认真观看励志讲座 师生同场情感共鸣 用心辅导专心倾听 现场互动熏陶感染 师生同场情感共鸣

新闻写作教案

新闻写作教案 在正式讲解新闻的写作之前,我想先向大家明确一下新闻的作用,新闻:传播信息—使大家信息共享,彼此了解;沟通理解—及时沟通,信息透明,部门和谐,校内和谐;树立形象—在校内有效传递城市学院的声音,进行系统内的交流。 定义 那什么是新闻呢,新闻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或即将发生事实的报道。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抓住定义的关键字:新、事实。 例如:以下两条都满足新闻的定义,哪条是真正的新闻? 某同学今天中午将去三餐厅吃饭 教工餐厅今起装修一个月师生将集中在三餐厅用餐 从这个例子大家就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新近发生的事实都是新闻,这里就简单讲一下新闻和新闻的价值。 新闻价值:客观事实中所存在的、能够满足社会主体需要的新闻属性。 这种新闻属性,越能够强烈、普遍地满足社会主体的需要,它的新闻价值就越大。西方新闻界有这么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在上面的例子中,某同学去哪儿吃饭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他不能普遍瞒住社会主体的需要,所以,不算是新闻。 怎样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1、时效性,要求新闻要“快”和“新”。新闻是对最新发生的事实、最新出 现的信息的报道,应选择最迅速、最及时、最新鲜的信息。新闻信息量要大。 例如:唐茜教授赴湖北、广东两省考察茶树资源圃并引进茶树新品种 汪志辉副教授一行参加阿坝州藏区(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市场建设会议 2、接近性。指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受众的接近性。具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新 闻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在地理上与受众靠近;二是指报道的内容与受众心理贴近,能唤起读者的关注、同情和共鸣。 例如,我们在院网上挂一篇某外省发生的换届选举之类的事情,就不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这不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但是我们挂出的我们第四届学生会的换届选举、举行的一些专业方面的讲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这些事情会直

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汇总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 New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ence 系(院)名称:文法学院 专业班级:2008级广播电视编导 学生姓名:胡妮妮 学生学号:200808020043 指导教师姓名:刘凌云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2 年 5 月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安阳工学院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工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关键词 (2) 引言 (3) 一、研究新闻受众心理特点的现实意义 (3)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 (3) (一)新闻受众的定义 (3)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 (4) (三)新闻受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4) 三、新闻受众原有基础的心理 (5) (一)受众的动机 (5) (二)受众的需要 (5) (三)受众的兴趣 (6) (四)新闻受众原有的心理特点 (6) 四、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刺激 (8) (一)媒介刺激作用下的新闻受众心理特点 (8) 1、随意性 (9) 2、交融性 (9) 3、互动性 (9) 4、差异性 (10) (二)媒介作用刺激下新闻受众群体特点 (10) 1、接受暗示 (11) 2、从众 (11) 3、逆反 (11) (三)受众需要对新闻信息的影响 (12) 1、求真心理 (12) 2、求快心理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新闻专题教案

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 新闻阅读专题 主备人:邵瑞丽 2015年3月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2.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新闻阅读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新闻阅读的解题技巧,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近七年广东高考实用类文本考查情况: 年份文体篇目 2008年科普文《绝妙的错误》 2009年传记《黄侃先生二三事》 2010年新闻《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2011年传记《梁宗岱先生》 2012年访谈《寂寞出学问》 2013年科普文《山水画中的地质学》 2014年访谈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 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一、考纲导学 详见:金版学案P249,P228 考点透视。 二、体验高考真题 2010年广东卷《让法律来保护阳光》见金版学案P249,P228。 三、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及分类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指消息、通迅、访谈、调查报告等报刊常用文体,因为这些文体都具有新闻的特性。 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二)新闻的特性 1、真实性。必须完全真实,有真实性。 2、准确性。新闻要新,有时效性。

3、时效性。新闻一定要准确,即有准确性。 4、简明性。新闻要简洁生动,有简明性。 (三)新闻基本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 特点: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 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 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背景: 背景是指新闻事实的历史状况,周边环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以及内外联系。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高考题型类解 (一)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示例】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 “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虽然你不很帅,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虽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我哭了一个星期……”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试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参考答案】 ①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乖仔”与“粗暴”形

【最新推荐】心理剧新闻稿-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心理剧新闻稿 篇一:心理情景剧决赛新闻稿 我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圆满落幕 本网讯5月23日晚,我校第七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演艺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朱灿平、党委组织部部长徐祖民、宣传部部长胡雯、学工 部部长徐庚阳,工会副主席申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谢建出席了本次大赛 并担任评委。 比赛时,演员们精彩用心的表演、绚丽的灯光和音效以及每个剧所要传达的深 刻涵义,都给观众与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经过激烈的角逐和公正的评判, 环能学院的《我相信》凭借出色的演出、精彩的剧情以及积极健康向上的主题 摘得本次大赛的桂冠。机电学院的《苹果手机》、《没那么简单》和外语系的《寻找生命的灯塔》夺得二等奖,管理学院的《再见春天》、《校园碟中谍》,法政学院的《夏天的阳光》和《守望花开》以及南区心理协会献上的《平凡与 新颖》分获三等奖。机电学院的杨帆凯浩和法政学院的徐小容分获大赛的最佳男、女演员奖。 最后,领导与所有演职人员上台合影留念,“放飞心灵幸福起航”校园心理情景剧汇报演出暨颁奖大会圆满结束。 本次心理情景剧大赛的各参赛队伍的剧本都十分贴近大学校园生活,并从亲情、友情及爱情等方面引导剧情的发展,精彩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 上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及感悟。大赛的主办,活跃了校园文化, 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我校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的举办始于201X年,剧本内容取自学生生活,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参与性、互动性强,能够激发同学们对身边生活的体验,从而对 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更深刻地认识自我,领悟并找到解决困惑的方向。心理 情景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它以类似话剧的形式向学生 介绍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已成为我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优良载体。 篇二:心理剧“汇”新闻稿 湖南商学院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在我院举行

新闻写作素质浅谈

新闻写作主体素质浅论 发表于《驿钊传媒学习小组》 新闻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记者是写作活动的主体。对新闻价值判断是否准确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是否恰当以及对信息的传达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主体自身的素质。 新闻写作过程中一切与写作有关的心理、思维活动都是记者发出的。换言之新闻写作从采集信息到构思酝酿再到写成作品等各个阶段记者都处于主导地位。 采集信息阶段。新闻写作所需素材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大量信息仅为写作主体提供了采访、感受、认识和研究的对象仅为进入新闻写作流程提供了一种可能。能否采集到新闻价值较大的信息占有真实可信、典型生动的事实完全取决于记者的素质。 构思酝酿阶段。确定了写作对象后从那个角度切入如何立意采用什么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不同的写作主体常常因为素养和能力的不同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尤其在同一题材的报道上表现更为明显。 传达再现阶段。这是将构思时形成的主题借助语言媒介把它定型化、物质化的阶段写作主体的素质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否认记者的主导作用就不能使新闻写作多样化就可能扼杀写作主体和新闻作品的个性结果只能是惹人生厌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新闻写作没有捷径可走。从事这种精神劳动需要记者具有多方面的良好素质。这种良好素质以优秀的品质素养为基础由与众不同的思维素质、独特的构思能力以及熟练的传达能力综合而成。它是从事新闻写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新闻写作质量的保障。 主体的品质素养品质是人们从事某一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品性。对于记者而言写作技巧是重要的而品质更为重要。品质是后天的因素。为什么同时踏上新闻工作岗位有的记者在新闻写作上突飞猛进佳作频频而有的在原地踏步甚至一事无成呢原因当然有多方面但后天的努力是重要因素。凡在新闻写作上有成就的记者大多具备以下几种优秀的品质 1、强烈的事业心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事业心是记者搞好新闻写作的原动力。当写作成为主体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时记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也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来。 应该承认新闻写作素材来自社会生活写作灵感来自外界信息的刺激但素材不会自动跑到记者的头脑里来灵感也是个不喜欢懒汉的客人。只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使记者主动地深入生活捕捉写作素材。同时事业心对正在进行的写作活动还具有持续推动作用。新闻写作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劳动缺乏事业心很可能会随时中断写作过程。 2、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心理学角度看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素质。新闻工作的特殊性使写作主体经常陷于外部困难之中。如时间紧迫记者为赶截稿时间心理压力很大有时写作环境恶劣记者往地上一蹲将稿子垫在膝盖上就开始写作等等。记者不能以此为由而放弃写作。写作过程的各种内部困难更是常见。面对新闻事实的各个方面如何下笔大到情节结构小到选择细节遣词造句都要费尽心机精心设计。即使是一些很有才华的记者也会有文思阻塞的时候。这种来自主体自身内部的困难其阻力往往比外部困难更大。此时坚韧不拔的意志显得尤为重要。 3、真诚坦荡的胸怀为人要真诚坦荡新闻写作也需要真诚坦荡。这是一种最基本而又最可贵的写作品质。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邵飘萍也说愿有志于新闻事业者振起其责任心办事必力求实际真相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记者因为真诚坦荡才能正视现实生活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现实不至于为了某种目的而歪曲事实写成的新闻作品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4、超乎寻常的胆略新闻写作需要才能同时还得有胆略。古人云昔贤有言成事在胆。文章千古事苟无胆何以能千古乎吾故曰无胆则笔墨畏缩胆既诎矣才何由而得伸乎惟胆能生

谈谈新闻传播受众心理

从我国传统新闻来讲,新闻是一种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新闻是一种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特殊新闻传播心理规律。 首先,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基础。先要受众对新闻的需要,才有了新闻的传播活动。新闻传播行为是人们出于某种需求而传播或接受新闻的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 其次,受众又是新闻传播的目的地,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以受众对新闻的接受为终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的目的、新闻信息的自身价值、传播过程的保真度,最终都要通过受传者的接受和理解来实现。 第三,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活跃的社会群体,在他们的内部不停地进行着信息的传递、讨论和劝说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得到扩散、分析、解释、理解和反应。据研究表明,受众除了有选择地对新闻信息加以注意、理解和记忆外,还积极地寻找自己需要而传播者没有发出的新闻信息。受众对新闻、新闻传播活动具有检验作用。只有那些符合受众需要、符合受众心理活动规律的新闻传播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现在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同一个信息有多种传播方式,受众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那磨同一条信息不同的受众有选择性的接收。如成都一年轻人刘志新高考落榜,待业在家,他对家里订的《文化报》不感兴趣,另订了一份《四川科技报》。而且他只看该报上面的“致富金桥”栏目,对其他栏目不感兴趣。但在“致富金桥”的众多报道中,只有《神针救人也救己》这篇报道与他的兴趣和自我条件的评估契合。他读后,心情激动,决心以针灸为业,并找来许多有关针灸的图书,夜以继日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神针手”。 在这里就就会说到传播的两级效果论,传播的信息必须而且只有把传输的信息送进受传者的心理系统,使信息转化为心理能,这种心理能外化(或释放)为受传者的行为,行为做功才能达到传播的最终目的——产生传播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传者,就应该提高自己的受众意识,也即是由传者身份转变为受者身份。 受众地位的提升是受众主体意识在我国新闻传播中得到张扬的一种反映,符合现代社会传播思想意识。从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来看,“传者”向“受者”的转变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新闻事业的发展及个人意识的强化息息相关,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剖析: 1、由新闻传播的构成要素决定。按照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他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所提出的“五个W模式”,可以认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传播者、受传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